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范文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美术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

第1篇:小学美术教学案例范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展台,屏幕,练习用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同学们,鹿老师组织了一个旅游团要到大森林里去游玩。你们想参加吗?

生:想。

师:坐上我们的小火车,准备出发了。(放音乐:火车开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律动)

出示课件:美丽的大森林。

师:瞧,美丽的大森林到了,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今天小动物们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去他们中间玩,你们谁想去呀?

生:……(争先恐后地说想去)

师:这么多同学喜欢数学呀,小动物们可是要请你们用数学知识帮他们解决问题呢,(出示课题:用数学)你们能行吗?

生:行。

师:我们先去看着草坪上的小动物都有什么问题呀?(课件拉近第一幅画面,并演示。)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草地上原来有9只小鹿在吃草,后来走了3只。(课件出示:大括号和9只。)

师:那你能帮助小鹿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草地上还剩几只鹿?(课件出示:?只)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谁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先请你们集中五人的力量分小组研究一下。研究完以后,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然后进行汇报和订正。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研究的结果?

生:我们组列的算式是:9-3=6,草地上还剩6只鹿。

师:谁有问题要问他们?(引导学生提问题。)

生提问:请问你们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生解答:因为原来草地上有9只小鹿,跑了3只,求草地上还有几只就是求还剩几只。这3只小鹿是从9只里面跑掉的,所以用从9只里面去掉3只,就是剩下的6只。

生提问。9-3为什么等于6?

生解答:因为9能分成3和6。或因为3+6等于9,所以9-3=6。

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这么快就帮助小鹿解决了问题,你们数学学得真好。老师真是太高兴了。

过渡:看着这幅画面,你还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看草地上的蘑菇。)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1.生提问:草地上一共有8个蘑菇,左边有6个,右边有几个?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解答:8-6=2。

生提问:你为什么用减法?

生解答:因为知道了一共有8个蘑菇,左边有6个蘑菇,从8个里面去掉左边的6个就是右边的2个,所以用减法。

师引导:还有发现不同问题的吗?

2.生提问:草地上一共有8个蘑菇,右边有2个,左边有几个?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解答:8-2=6。

生提问:你为什么用减法?

生解答:因为知道了一共有8个蘑菇,右边有2个蘑菇,从8个里面去掉右边的2个就是左边的6个,所以用减法。

[NextPage]

师引导:还有发现不同问题的吗?

3.生提问:左边有6个蘑菇,右边有2个蘑菇,一共有几个蘑菇?

师:你发现的问题真好,同学们听清楚了吗?我们再请他说一遍,好吗?(生说,课件依次出示:6只,大括号,?只)

师:这个问题我们请同学们分小组来解决,好吗?

请一个小组来汇报。提要求:要说清楚你们小组采用的是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怎样列的算式。

生汇报:我们小组采用的是加法,因为这个问题得求总数,我们只要把左边的6个和右边的2个合起来就行了,所以用加法。列的算式是:6+2=8。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就看了一幅画面,你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还想出了这么好的方法来解决,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再去河边看一看,好吗?

二、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课件出示鸭子图。)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不告诉别人,自己把算式写在纸上。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小结:大家帮助小鸭子解决了问题,听它们在谢你们呢?(课件演示鸭子叫)课件演示声音:小鸭子的问题解决了,我们还有问题呢?

师:这是谁的声音呀?(课件出示猴子图)原来是小树林里的猴子们等急了,你们能解决猴子们的问题吗?自己完成。

学生写出算式,然后集体订正。

三、当堂作业,巩固新知

(一)做题小竞赛

师过渡: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继续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呀?

生:想。

师:这次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数一数我们周围一共有几块小黑板?(5块)在每块小黑板的后面都有一幅小动物图,给你十分钟时间,看明白图后,就直接写算式,咱们比一比在十分钟的时间里谁解决的问题最多?

学生独立做题。

集体订正。(指名直接说算式,集体判断,最后挑出一个题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对全做对的同学进行奖励。)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帮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它们非常感谢大家,还特意交给我5颗智慧星,让我奖给同学们,你们高兴吗?请组长们上来领奖吧。

这次旅游结束了,你们想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学生随意说。(教师相继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教育。)

让我们开启小火车回家吧。

(二)完成教科书第62页的第13、1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订正。最后集体订正。

(三)请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学生随意说。

第2篇:小学美术教学案例范文

他是个时间与事情管理的编程“超人”。他头脑似有多核CPU,不断处理多路信息,他兼具多重身份,每一种身份都是因为他的“当仁不让”。而他最情有独钟的还是信息科技教育。20世纪80年代初,他进行计算机汇编语言、数学建模等的研究,参与计算机教材的编写,是信息科技学科课程建设的先行者、开拓者。从1999年起至今,他一直是上海市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撰写者和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制定者。

他一直坚守教学第一线,为了拓展学生更深更广的知识面,他致力于机器人、单片机的课程研究。他曾开设一系列以学生自主探索进行学习的相关校本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做了很大改变。他创造性地用比较研究探究学科核心价值,经常与数学专家讨论计算数学、计算思维与信息科技之间的关系。他研究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一些核心概念,探讨学科的基础性价值,围绕形成学生信息素养进行探索。他的教学心得是“以学科视野审视课堂教学过程,从学科建设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探究创新和价值判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他似乎是为教育而生,言传身教,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作为上海市信息科技学科专家、中青年教师大奖赛的评委,他的身影遍布上海的各个中小学校课堂。作为第一、二、三期上海市“双名工程”基地导师,他对学员的培养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形成了“理论学习——技术应用——实践探索——课题引领”以及“专家学员互动——基地学员探讨——合作共享提高”的培养模式,就像学员所说,“导师余校长的点评每每将文化浸润到信息科技学科中,大大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

第3篇:小学美术教学案例范文

近几年教育部的几大重要美术赛事有: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全国中小学美术优质课现场比赛、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和全国美术教育论文及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评选活动。这些活动几乎都是从县、市、省再到国家级层层申报、遴选,由于教育部活动评选的导向作用,作为省市县一级的比赛往往也都是依据全国比赛的内容和要求。这些重大赛事都是每三年一届,它们分别从美术教师专业基本功、美术课堂教学、辅导学生参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这样四个方面对全国广大美术教师提出了要求,也为美术教师铺就了一条专业化成长之路。不可否认,正是这些比赛让很多美术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脱颖而出,成为各级骨干教师、名教师。

首先谈谈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对美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导向和促进作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一共包括五项内容,分别为美术教育理论常识、纸立体造型设计制作、色彩画命题创作、国画人物写生和网页设计制作。这是对美术教师综合素质和创作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也为美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指明了方向,即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应该同时具备深厚扎实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功底,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立体制作能力、具备根据命题进行色彩创作的能力、具备运用水墨技法进行人像写生的能力,能熟练运用FrontPage、Dreamweaver 、Photoshop、Flash等电脑制作软件进行网页设计。基本功竞赛是几大赛事中难度最大的,它的涉及面很广,而且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都会有这样深刻的感悟,那就是学校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往往更多倾向于上好公开课、辅导学生获奖、撰写论文、参与课题研究等,而各级教育主观部门的评选职称、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也都与这些密切相关。美术教师出于功利思想,也往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这些方面,以迎合各种评比和考核的需要。而作为美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的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却常常无暇顾及。换个角度来看,美术教师出于对美术的热爱,也可以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自己的专业提高和作品创作上,抑或可以参加一些重要的画展或获奖,但在严格的考核评审制度面前,它的份量却显得那样无足轻重,因为它的成绩或加分因素根本无法与论文相比。因此,在很多美术教师的心目中,会让人觉得钻研绘画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从而就越来越忽视了这方面的发展。现实中的基础教育领域,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很少顾及到教师,就是涉及到也常常局限于教学方面。而三年一届的全国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无疑更多关注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提高和发展,为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舞台,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各项竞赛中,美术教师专业基本功竞赛获奖证书的份量始终是沉甸甸的。

其次谈谈全国中小学美术优质课现场比赛对美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导向和促进作用。这项比赛是在原来录像课评选的基础上,经过各省市的层层选拔后推选出的较高水平的好课进行现场展示和评选。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评选在无锡举行,它受到了中小学美术教师广泛而热切的关注,吸引了全国两千多名美术教师亲临现场观摩。这些现场课在美术教学的理念、策略、方法等方面也充分发挥了它的辐射、导向作用。比赛充分体现了美术课程改革积淀下来的新的观念和方法,如课堂教学中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在注重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的魅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美术学习置于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此外,还特别表现出大多数课更加关注美术本体,或者说美术的双基;在技能学习上能够提供具体方法和步骤,而且通过示范清晰展示操作要点。它反映出我们已经从新课改的矫枉过正中走出来,开始冷静理智的思考。这次优质课中既有以分组、交流、讨论为主要模式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也有立足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而后者的课堂虽然没有采用现在流行的方式,但教师对教材把握十分到位,讲课充满激情,同样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同样是有效的教学。全国中小学美术优质课现场比赛不仅为美术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而且为我们树立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对广大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起到了导向作用和专业引领作用。

再次谈谈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对美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导向和促进作用。艺术展演活动主要设学生美术作品奖,对美术教师的辅导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样是一次检验和提高。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人们常说教师通过学生成就自己,美术教师的教学成果除了体现在课堂上外,往往更多还体现在辅导学生作品获奖上。学生的荣誉也是教师的荣誉,学生的成长也带动了教师的成长。目前如何辅导学生作品方面的讲座和培训很少,因此主要还是靠美术教师自身的领悟、学习和思考,比如通过参观各类展览以及上网查阅各种在国内外获奖的学生作品,分析作品创意表现方法、题材的选择以及画面形式感的处理等等,学习别人的优点,为我所用。如今的学生美术比赛,不仅仅是比学生,更是比教师。因为辅导教师独特的审美眼光、对作品题材和表现形式的创新、绘画工具的使用技法、对画面最终效果的设想等往往是要高学生一筹的,因此教师的辅导水平往往决定了作品的最终质量。通过历届艺术展演活动的评奖,我们不难发现好作品的一些共同特质,如: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作品具有时代性,题材贴近学生生活,有独特个性和风格,作品色彩和谐,形式感强,表现技法新颖独特,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等。因此,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教师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辅导,也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审美眼光,对自身专业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4篇:小学美术教学案例范文

第一,线描的绘画主题直接源于儿童生活中的经验,源于他们想象的话题和故事的插图,优先考虑的是儿童的兴趣。可以从生活环境、参加活动、情感表达等方面考虑。教学案例:《一排生长的植物》一课要求从观察生活入手,学习用线和形排列的方法表现认识和感受。教材内容要求:①表现植物。但没有规定具体画哪种植物,所以不存在像哪种植物的问题。②画一排植物。表现很多并列排着的植物,没有限定要整齐地排列,还是右前右后、有弯有直的排列。③画正在生长的植物,植物生长期间有高有矮、有粗有细,形状不同、姿态各异。④可以添加一些内容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如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土壤等。第二,选择适合组成具有美感的形。儿童线描题材应该避免规则、简单的物体,如几何模型、茶杯、方形楼房等,这些内容看似简单,其实很难画,也不美;选择不规则的曲线,或有变化、比较复杂的形作为绘画题材,儿童容易画出趣味和美感来。如花草、螃蟹、蔬菜、人像、旅游鞋等。

2.线和形的装饰

儿童装饰线画的造型特点具有游戏性、随意性、装饰性。针对儿童的绘画特征,我没有让他们进行枯燥的画线练习,通过点、线、面进行排列组合,掌握线描画装饰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儿童造型能力最核心的问题是掌握如何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画面中的各种关系。如主题与背景线的疏密对比,形与形之间线的疏密对比,主要物体与次要物体间的对比,直线与曲线的对比等。通过线的对比运用使儿童获得造型表现的经验,如:怎样用线组织画面好看,怎样用线表现和美化形象,怎样使主题突出等。教学案例一:《眼睛》一课是给低年级孩子安排的作业。首先,让每个孩子拿一面镜子观察自己眼睛的基本构造,如:观察眉毛生长的规律,眼睑上睫毛的排列状况,黑眼球的颜色及里面的细节,然后再根据自己观察的印象,用各种线表现。作画时可以先把眼睛的形状勾画出来,要求孩子们把笔放开,用长的线慢慢运笔勾画出眼睛的轮廓。儿童在纸上画一只很大的眼睛需要信心和勇气,所以鼓励他们把物体画大,画满画面,是解决画面构图问题的必要步骤。教学案例二:《眼睛的想象》一课是依据眼睛的特征进行变化,孩子们可以随意发挥。有的小朋友把睫毛画成许多花蕊,在瞳孔里画了许多像人脸一样的形,这些比较密的线形成了灰调子,把黑眼球与白眼球区分开来。教师在辅导时根据儿童画面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儿童认识线的疏密对比关系。在装饰手法方面只要讲清装饰的基本方法,如:用各种点、线、面重复排列或交叉,或将大面积空间用线分割后,再用点、线、面装饰就可以了,通过启发,儿童可以自由运用这些方法,创造性地加以发挥。本文来自于《新课程导学》杂志。新课程导学杂志简介详见

3.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5篇:小学美术教学案例范文

美术课以注重学生体验为主,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有些教师在组织小学合作学习课堂中,一味地迎合学生乐趣,忽视了课堂的实效性,学生活动做了一半就下课了,虎头蛇尾,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小学合作学习模式要合理分配时间,既要给学生充分体验思考的空间,又要注重课堂效率,做到课堂时间合理分配,合作环节收放自如。

六年级上册“会动的剪影”教学,课前教师将学生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内部成员研究讨论每个人的具体分工。有的负责剪头,有的负责剪手臂,有的负责进行缝合;课堂教学中,缝合线的松紧很关键,教师进行积极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合作任务;展示环节中,教师给予适时的激励,让学生将最具有创意的地方展示出来,观察学生表现,小组内部密切合作,小组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整个课堂“静而不闷”,学生“忙而不乱”,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的两点做法值得借鉴:一是合理分配时间,课前完成分工工作,给合作、展示环节留出了充足的时间;二是合理营造氛围,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和技巧,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二、精心选择主题,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精选主题,合理布置任务,推动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并不是每一课都适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筛选。

三年级下册“恐龙世界”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恐龙的相关信息,最后交给组长,组长筛选后将有价值的内容在班内进行展示。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异常兴奋,有的上网搜集恐龙存在和灭亡的年代,有的搜集不同恐龙的照片,还有的同学找到了《侏罗纪公园》等恐龙电影。学生们通过自主收集信息,探索了解了恐龙相关知识,激发了探索远古时代历史的浓厚兴趣,在学习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力量,课堂效果突出,课堂氛围极其活跃。纵观这个教学案例,教师的做法中值得借鉴的有这样几点:一是精选主题,教师所选主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与恐龙有关的信息资源丰富,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二是合理布置任务,小组成员根据兴趣搜集信息,再由组长筛选,保证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追求课堂实效性,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巧妙选题和设计方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效进行调控,推动合作学习进程

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不仅需要教师精心预设,选择合适的主题,更需要教师侧重生成,时刻关注学生动态。有些教师在组织小学合作学习过程中,习惯做“甩手掌柜”,只管布置任务,对于任务完成的进度和效果无暇顾及,这样无形中会降低课堂效率。因此,具有实效性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进行有效调控,针对学生表现调整整个课堂进度。

三年级下册“变垃圾为宝”一课教学,教师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废弃物,如胶卷壳、牙膏盒、吸管、废旧电线、纸杯、塑料盒等,根据本课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对自己带来的这些垃圾进行剪、画、刻、贴等;然后制作有趣的作品,在小组活动的前半程中,学生表现非常好,有的剪,有的画……然而,时间过去了一半,学生依然还在忙着制作这些小零件,而没有人把小零件制作成成品,如果再这样耽误下去可能到下课都无法出一个成品。此时,教师进行临时调配,由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进行穿插、拼接等工作,小组长听到老师的安排才恍然大悟,赶紧着手整理组合,终于快速地完成了小组作品。纵观这个教学案例,实现学生的高效合作,需要人人有事做,更需要有条理、有组织地“做”,教师不能放任自流,适时调控是实现课堂实效性的关键。

四、创新评价标准,彰显合作学习真谛

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内涵,即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实现自我提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内驱动力则要靠 “激励”,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中的评价方式,创新评价标准,让每一个积极参与的学生都获得教师的肯定和激励,从而挖掘更大的合作潜力。

第6篇:小学美术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意象艺术 教学设计 实践要素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6-070

由于我执教的班级数量较多,自己即兴安排了一个教学内容《乱涂乱画》。因为经常看到学生会有乱涂画的现象,于是简单地说了几句,布置本节课的作业是在作业纸上乱涂乱画,而且还要比一比,谁最乱!这下学生可高兴了,都急匆匆、兴致勃勃地干起事来。有的学生想出了让人想不到的绝招:一个学生用笔在纸上画线时,另一个学生使劲推搡。到比一比谁最“乱”时,展示的作业大部分是画糊了,学生在嘻嘻哈哈中“闹完”了一节课,但我知道学生很开心、快乐。课后,我也反思了这节课堂教学:存在着准备不充分,教学过程松散,任务要求不明确等问题。但学生对“乱涂乱画”很感兴趣,因此,我觉得还是应该具有重新设计、组织教学的价值。重教之后学生在快乐之余,习作也有不错的效果,不亚于“大师”的涂鸦。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美术是快乐的,这个阶段的学生天生就是创意大师,曲折的线条,跳跃灵动的点,变化无穷的色彩,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自由挥洒,显现出他们纯真的认知世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智发育渐渐趋向成人化,绘画中追求形似,逐渐用“像不像”来评价美术作品的好坏、优劣,表现的事物形象丢弃了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刻意追求形似逼真的效果。但是又由于所掌握的技能水平、工具材料限制等因素困扰,造成“眼高手低”的现象,学习兴趣大打折扣,甚至陷入迷茫的境地。因此教师要善于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掌握美术造型表现等基本技能的同时,又能带来情感快乐与身心愉悦。意象性教学设计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意象性艺术概念理解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美术门类大致分为具象表现和意象表现两大类。意象是美术中的第二种类型,它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构成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用笔细腻、描绘真实具体、形象逼真自然,它与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格尔尼卡》相比,前者更多强调客观真实与再现,后者则强调主观感受与表达。两种不同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与中国画的工笔和写意相类似。

二、意象性艺术具有的特征

意象性艺术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对教师开发课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意象性艺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虚拟性。指意象所具有的非现实性,意象既可以用想象和虚构来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也可以用非现实的形态表现现实中已有的东西。

想象性。指意象是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将“意”与“象”融为一体的产物。

情感性。是艺术家创造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并伴随着意象创造的全过程。

三、意象性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四个要素

1.教师要养成素材收集习惯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天成事物“乱”象本身就具有特殊性,让学生多接触感受可以丰富对事物物象多样性的感知,改变学生因接触面窄而形成的固有视觉图式,让学生获取第一手的物象印记,为意象性表现打下基础。素材的收集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物象,同时也要注意收集各艺术派别的艺术作品,诸如印象派、立体主义等大家作品图片资料收集,可在介绍作品成就的同时,让学生领略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客观事物与表达画家主观感受的方法。

2.教师要具有教学案例设计能力

美术新课标理念中强调:“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此美术教师为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必须具备美术教学案例设计的能力。

例:《指甲长长啦》教学设计过程

收集资料:2011年9月14日,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专业歌手克里斯・沃尔顿,艺名“公爵夫人”,在纽约公立图书馆前展示她刚破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最长手指甲。她的左手指甲总长10英尺2英寸(约3.05米),右手指甲总长9英尺7英寸(约2.87米)。只需484个她左手大拇指指甲那么长就可以够到帝国大厦的顶端。

分析与设计:小朋友的指甲是不可能长长的,以上的资料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从来就没有见过如此长的指甲。指甲,其长长后并没有固定模式,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猜想,于是《指甲长长啦》这一意象性绘画教学课案例经多次修改设计完成。

3.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读“画”

意象性艺术因过多强调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来表现世界。因此艺术家就需要调动一切手段来表达这种感觉和意图,而不管是否与眼见的现实一致,从而产生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即在表现对象时有意或无意地改变对象的自然形态,以符合自己的创作所要表达的目的,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夸张与变形的表现手法。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再现客观对象时,有具象表达和意象再现两大形式,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意象艺术作品时应更多从体会作者对事物的主观感受入手。创造美、表现美的标准不具有唯一性,从而为理解、接纳美术作品奠定感性的理论基础。

4.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循形式美法则

第7篇:小学美术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童话世界;游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69-01

小学美术教学发展到今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教育的需求了,我们的教师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来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美术的世界中快乐的遨游。

一、让学生在童话世界里畅游

童话世界不仅是作家为孩子编织的一个奇妙美丽的世界,也是孩子在童年阶段最喜爱的乐园,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我认为为学生创设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要比让学生直接学习美术要好的多。童话世界的创设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提高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更可以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故事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和创造能力。

例如在学习“动物王国”这一课时,我倡导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动物王国。在为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之前,我先告诉学生:“同学们,本节课老师邀请了一位神秘的嘉宾哦!它就是英勇善战的狮子王。”紧接着我便点开了多媒体课件,瞬间一个真实的动物王国便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在狮子王的带领和解说下,学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有奔跑的马、吃草的羊、跳跃的兔子、嬉戏的猴子.......在对每一个动物解说的过程中,多媒体会将镜头焦距放大,学生会感觉到一个真实的动物呈现在自己的面前,那份惊喜和震撼不言而喻。最后狮子王会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可爱的小朋友们,你最喜欢动物王国里的哪一个成员呢?你最想和谁成为好朋友呢?”学生都兴奋的回答狮子王的问题,有的说:“我喜欢兔子,它一蹦一跳的,真可爱。”有的说:“我喜欢牛,因为它憨厚勤奋。”有的说:“我喜欢大象,它的鼻子真有趣。”

可见在动物王国中,每一个学生都仿佛走进了真实的世界里一样,每一个学生也都积极的参与了其中,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感受到了动物世界的趣味又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动物。

二、让学生在游戏世界中畅游

游戏是小学生的天使,即使再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一旦让他们走进游戏的世界,他们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就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所以我们可以从游戏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游戏中更加持久、有效的学习。

例如在讲到“蔬果变变变”时,为了提高学生对认识蔬果的兴趣,我给学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蔬果头饰,有西红柿、黄瓜、南瓜、西瓜、苹果、桔子、香蕉等,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种蔬果头饰并将其戴在头上,同时我会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中的部分成员是买蔬果的顾客,另一部分成员是卖蔬果的商贩,这样我们的美术课堂就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卖场。学生没有想到课堂也可以成为卖场,自己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于是每一个商贩都在极力的推荐着自己的蔬果。有的商贩喊道:“我的蔬果新鲜可口,物美价廉,走过路过的朋友都来看一看,尝一尝啊!”有的喊道:“每天一个苹果,美味又健康啊!”有的喊道:“我的香蕉美容助消化啊,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好机会不等人啊!”彼时课堂真就成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大卖场,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如此一来一个简单的小游戏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学习到了很多蔬果方面的知识,真是不亦乐乎。

三、让学生在音乐世界中遨游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琴棋书画”一说,它告诉我们琴棋书画中的每门艺术都是相同的,都是存在某种密切的关联的。因此小学教学中的美术教学和音乐教学也应该是互通的。众所周知,音乐可以使人安静下来,也可以激发一个人内心的强烈情感,所以在教学有关内容的同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之相适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感受到美术氛围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孔雀翩翩”时,我们不妨为学生吹奏一曲葫芦丝,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我发现在优美的葫芦丝伴奏中,不少学生也随之翩翩起舞起来,他们模仿着孔雀的动作,真是一幅孔雀开屏的美景。再比如在让学生绘画“水墨画”时,我会给学生播放一些诸如《渔舟唱》等古典音乐,让古典音乐给学生的感觉上带来强烈的冲击,并将这种冲击变换成创作的灵感,如此一来古典音乐不仅愉悦了学生的心境,又为学生的水墨创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四、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遨游

美术来自于生活,美术是创作者将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美以绘画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元素,让学生将美术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真正价值。

例如在教学“校园里的花”这一课时,如果我们仍旧选择将学生限制在狭小的教室内,让学生对着教材中的花来发挥自己的想象,那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时候教师应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来到他们最为熟悉的校园,让学生认真的观察校园中的各种花卉,这样学生很容易就会被真实的花卉所吸引,有的学生被牡丹的香味所吸引,有的学生被郁金香的高贵所吸引,有的学生被百合的清新所吸引等等,总之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花,他们才会对花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来引导学生认真的观察各种各样的花卉,并将他们的外形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以来学生的绘画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教材的层面上,学生在此背景下绘画出来的花卉是他们通过认真观察而创作的作品,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具有生活的气息,才能让学生将生活与美术的美有效的结合起来,进而有利于小学美术和谐课堂的构建。

综上所述,在对小学美术教学的畅想中,我认为我们的美术教学有必要与童趣、游戏、音乐和生活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才能让学生在美术的世界中快乐的遨游。

参考文献:

[1] 李 洁.罗红;论学校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第8篇:小学美术教学案例范文

其一,重“美术”而轻“教育”,导致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直接缺位或边缘化。近几年由于受高职院校某些教学改革的影响,师专层次的教师教育专业亦在急攻近利的心态下,忽略了学科与专业特点,一味趋同于高职专业,而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压缩至两年,第三年为学生实习与顶岗实习时间,不再回校上课。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在两年的有限时间里,为保住“美术”的帽子而不惜给“教育”动了刀子———以柳州师专美术教育专业为例,2008级、2009级美术教育专业,除教师教育专业规定设置的公共课程“书写技能训练”课、“普通话训练”课外,唯一设置的1门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法”,学时数仅仅为32。2010级、2011级美术教育专业除增加了1门公共必修课“班主任工作技能”课外,仍沿袭上两届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而同校其他教师教育专业,如英语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法为48学时,另外设置有96学时“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系列课程;又如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科教学法为64学时,另外设置了32学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实训”课程;再如体育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法为64学时,另外设置有“学校体操”、“运动训练学”、“体育游戏”等相关课程。相比之下,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严重缺失,仅有的课程也被边缘化。

其二,重“美术”而轻“师范”,导致“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专任教师的缺位。由于存在某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教师队伍中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认为只有承担美术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教学任务才算正道,而对师范生技能训练课程不屑一顾,认为上这类课程不能体现出美术家的价值,或许低人一等。因此,许多老师不愿意承担“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任务。有的院校甚至采取轮流执教制,每位教师执教一个年级。这种看似公平的做法,其实有悖于教育规律。无固定的专任教师,每位任教者都是浅尝辄止,无意广泛获取当今中小学新课改的相关信息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无心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也不会去努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制约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某些高专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存在种种不利因素,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任教者宜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努力实现理论与技能双重维度的教学目标。笔者自接手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以来,经过学习、思考、探究,作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在此不揣浅陋,愿作引玉之砖,以求正于诸位方家学者。

(一)理解相关理论,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相较于其他理论与技能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是块难啃的骨头,因为它既要在理论层面衔接“教育学”、“艺术教育学”等课程的本源知识,又要在技能层面衔接中小学一线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因此,对任课教师而言,树立科学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观是必要的。任课者不能囿于课程教学时数的限制,按部就班地讲授教材内容,点到即止,而要在深谙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花一定的功夫去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特征、规律,掌握当今中小学新课改情况,熟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此外,一名合格的教学法任课教师,“授人以渔”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必要时还得把自己的指导理论、教学观念付诸实践,即给师范生上“试水课”。根据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一些抽象的理论、间接的知识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尤其是师专层次的学生),而在直观的“教学试水”活动中,师范生通过耳闻目睹,能更好地获知中小学课堂教学环节隐性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师范生而言,“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既是传授如何当美术教师的理论课程,又是提高美术教学技能的专项训练,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因此,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任课教师要科学取舍教材内容,并注意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及时更新、调整、丰富课程的知识构架,“要围绕师范特点,以基础教育美术教学为核心”[1]262,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精讲理论知识,给师范生以必须的知识储备。在此应当指出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途径并非单一的,在教学过程中,任教者还可利用一些直观、感性的教学案例,或在观摩与见习活动中,适时阐释相关的理论知识,传递出一定的文化信息,犹如水到渠成,实现课程的理论教学维度。

(二)观摩教学实录,感知教师角色

根据心理学知识,处于不同的视角观看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有着双重身份的师范生———学生和(准)教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师范生同时树立了“我是(准)老师”的角色意识,无疑将自己放置于一个有利的学习视角,学习效果会比较显着。而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要经过多时日多渠道多方法的培养与强化。与“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方法是,在开课伊始, 不急于传授理论知识,而是先让师范生观摩一定数量的美术课堂教学实录,整体感知中小学一线课堂教学活动,着重体会美术教师角色。观摩的教学视频既可以是获奖的优秀课例,也可以是平日的常态课例,还可以是前一届实习生不成功的课例(视频资料)。在观看过四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实录后,师范生能从中获得丰富的“默会知识”,既初步了解了中小学美术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初步形成自己对美术课堂的分析、评判,更重要的是,师范生从中能加深对美术教师角色的感知与体认,并能激励自己趋同于优秀的美术教师。这一良好的心理反应有助于师范生树立明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研读优秀教案,体验备课环节

教授师范生学会备课撰写教案是“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最核心也是最艰难的一项技能任务。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获知的基本技能,将运用到备课过程中,并体现在详实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案里。不少师范生可能记牢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知晓了必备的基本技能,但到这一环节时还是一筹莫展。诚然,备好课需要各方面都有较丰富的积淀,对于师专层次的师范生,这确是个瓶颈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一种“先读后效”的方法。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把平时收集的各种优秀教案———有实习基地学校优秀美术教师的教案、县市级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比赛获奖者教案、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优胜者教案、因特网共享的优秀教案等等———提供给学生研读。任课教师先利用课内时间引导师范生分析与讲评三到五篇范例,其余的布置学生课后认真研读,着重理解、领悟优秀教案中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等内容,从中体会美术课的备课思路。最后,任课教师再利用授课时间引导师范生进行归纳、总结,厘清了备课的基本环节、流程步骤与书写格式。讲析与研读这些具体可感可资效仿的范例,不仅促进了师范生获得感性知识,也能让他们由外而内地生成理性认识,“默会”为自己的知识素养,从而更快更好地预演美术教师角色,初步获得备课和撰写教案的技能。

(四)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能

新课改要求任教者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十分适用“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广泛采用讨论交流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情境法等,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又可综合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法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灵活的方式成立学习小组(如以一个宿舍为一个单位小组),成员6-8名不等,采取组长负责制。任课教师在观摩与评判教学实录、分析与评定优秀教案、备课与试教等教学环节,都把具体的教学事项分成若干个学习任务,让各学习小组灵活利用课外时间,广泛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选派代表回到课堂上汇报。诚然,一开始,并不是每个小组都能完成得很好,但任课教师及时肯定与表扬表现较突出的组别,号召其他小组向优秀小组学习,很快全班各小组就形成一种不甘落后的局面,学习效果明显,相关技能得到较大地提升。

(五)搭建交流平台,延伸第二课堂

课内的教学活动是十分有限的,而教学技能的提高过程又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教学问题在课堂内无法得到顺利完成或圆满解决,因此,开辟第二课堂,延伸教学空间,是巩固学习效果与提高教学技能的又一有力举措。利用便捷的现代通讯传媒手段,组建班级、年级Q群,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师生可以即时交流。笔者自执教“中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以来,从讨论问题到答疑解惑到讲评作业,大多是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平台予以解决或完成的,学生受益匪浅。此外,利用教育见习的时机,一方面让师范生走进中小学校,亲临一线的美术课堂现场进行观摩学习;另一方面,邀请中小学优秀的美术教师给师范生作报告,传授上课经验,畅谈教学体会。这些交流平台补足了在大学课堂里“模拟情境”的缺憾,让师范生身临其境,全方位地感知与体认中小学美术教育。

(六)凸显实践训练,提高教学技能

第9篇:小学美术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农村;美术课程;乡土资源;融合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的主导思想。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充分利用和依托乡土资源就是对这一思想的充分体现。近年来,许多从事美术教育的专家、学者都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为构建农村乡土特色美术活动课程提供了较多的参考文献和理论依据,奠定了综合性美术课程开展的基础。因地制宜,为探索出一种更利于农村本地学生发展的美术课程。笔者以学校美术课堂教学为研究载体,调查农村小学美术课程与地方乡土资源融合的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策略。

一、农村美术课程融合乡土资源教学的现状

乡土资源主要指师生和学校所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反映群众文化心理且带有积极意义、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主要体现在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包括自然景观、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从实践探究的大量教学案例中发现,学生接触到的美术教学中的乡土活动仅仅是乡土资源的一部分,涉及面较窄,取材往往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较多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取材,利用当地古建筑进行美术教学。在教学中将地方特色的建筑拍成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利用校内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如利用校园景观、橱窗画展等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地域特点开发美术教学资源;又如利用家乡废弃的布角料组织学生用布角料进行布贴画的创作;利用家乡的特别活动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带领学生走进节日,参与民俗活动,亲身体验民间美术在这些节日中最具特色的东西,如家乡的庙会、赛龙舟、端午节、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

二、农村美术课程融合乡土资源教学的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乡土课程实施的整体意识缺乏。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小学,很多美术课是由兼职教师担任的,其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单一,教学形式更是单调乏味,不能达到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预期目标;乡土课程实施的活动形式单一。很多教师将多媒体教学视为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形式,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单纯依靠多媒体并不是最有利的教学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亲自观察、调查、探访或在教师的组织下观摩、体验、学习;乡土课程实施的主题内容单一。很多教师仅把部分教学中涉及乡土活动的节日作为美术与乡土文化融合的主题,例如:春节、端午节等。然而过于单一的主题并不能让学生感受他所在地区特有的生活方式习惯等。其实,融合乡土文化的美术课不仅包括当地的各种风俗民情,还包括其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庆祝的方式以及自然风貌等。如春种、秋耕及历史故事等都可视为其中的一部分。还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走出校园去参观手工作坊、走访民间艺人、组织野外远足、开展写生活动等。加大学习与社会及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农村美术课程融合乡土资源教学的有效举措

通过对农村小学美术课程与乡土资源融合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乡土文化课程实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了进一步加强乡土文化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乡土文化对于美术教学中的巨大作用,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乡土文化的调查和学习中,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生活的热爱之情。在上美术课之前,可以发动学生到自己的生活中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实践考察活动,启发学生原来平凡的农村生活中蕴藏着深厚的特色文化,利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来上课,更令学生充满新鲜感和亲切感,也更能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同时,组织学生从身边的材料开展教学活动更容易使学生可亲可信,产生对家乡无限眷恋的情感。

2.用多元化的评价、多样的平台推进活动过程

(1)在开展美术活动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安排时间对乡土作品进行一定的欣赏,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学生的讨论学习,深入感受乡土文化,提升学习乡土文化的兴趣。(2)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等环节,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给予肯定鼓励。(3)搭建多样化的平台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如:橱窗、班级展示栏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加强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

乡土美术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并发挥特色,教师要熟悉当地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及相关知识背景,在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资料收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要过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将乡土资源灵活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辅助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