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管理与贸易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经济管理学 发展现状与规划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93-01
前言
伴随经济管理系的发展,我们在见证成就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潮流中,教育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一切已有的成绩都只能说明过去。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激流勇进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因此,未来,既充满着希冀,又充满着挑战。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要继往开来,稳步发展,开拓创新,再铸辉煌。
一、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现状
经济管理系现有经济学和会计学两个本科专业,分属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大学科。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开办这两个学科的比比皆是。要在众多的学校和学科中脱颖而出,需要自我定位准确,选好目标市场,发挥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特色。应用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各相关领域的理论、运行规律与管理的学科,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应用性强,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基本改变了大学本科人才紧缺的局面。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高等学校如果不能找准自己的目标市场,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充分就业,就会影响学院声誉,堵塞自己的发展道路。
贸易经济和市场营销方向侧重于经济贸易、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面临新的经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该熟悉国家的经济方针,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贸易规则和惯例,并且能够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
技术经济是以技术的生产、流通和应用为基本对象,将技术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新学科。当今世界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从而对融技术和经济管理于一体的高层次人才提出了大量的需求。技术经济方向侧重于经济与技术的结合,要加强学生的工科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能胜任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能对项目进行简单的技术经济分析,提出决策建议。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发展、结构、组织和管理理论的学科。产业经济学对产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体制、运行机制、运行规律、组织管理、经济效益的研究,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起了重要作用。选择产业经济学作为主攻方向, 还有利于经济学专业的深化和拓展。
经济管理是应用经济学专业的落脚点。经济管理涵盖广泛,既有经济分析与预测、社会经济调查、经济规划,又有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实际业务操作,需要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选择经济管理作为主攻方向,有利于人才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扬长避短的定位和目标市场的选择,能够使我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把专业办出特色,锻炼和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术梯队,同时为专业的进一步拓宽, 培育硕士点准备条件。会计学专业学科比较单一,定位简单,立足于培养“双师型”人才和中英文记账的“多面手”会计人才,并主要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师资,建立起学术梯队,争创硕士点方面下工夫。
二、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
从经济管理系的起点状况和目前的师资队伍结构及水平着眼,本科教育定位于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大类学科。按照国家教育部现行专业目录,经济学科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学学科则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我院经济管理系是在贸易经济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向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拓展是水到渠成的事。经济管理系现有会计学专业,向财务管理专业拓展也具备了一定条件。经济管理系目前还办有市场营销专科专业,且积累了4年的专科专业的办学条件,申办本科专业的条件业已成熟。具备了以上办学条件,向工商管理方向拓展也是有条件的。经过几年的运作,经济管理系已经拓宽了本科专业发展的空间。根据上述条件, 我们初步设想,经济管理系未来十年本科专业发展的思路为:稳步发展,控制规模,质量先行,兼顾效益。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经过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各院校的努力取得巨大的成绩;包括指导委员会和各院校的工程管理教育者均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技术活动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但从调研的结果来看,现有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工程管理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工程实际与社会需求,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包括国外工程管理教育和工业发展的经验,现有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毕业生去企业需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改革工程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深化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必然要求,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工程管理教育方法的改革重点是增加学生对工程技术活动中所面临的实际管理问题的感性认识,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
1、增加工程管理的现场教学。现在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均是从高中直接进入大学的,对工程建设的实践过程缺乏感性认识,对工程建设的管理问题缺乏基本和全局性的概念,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空对空的现象,结果是学习了大量的现代管理方法,但不知何时可以用得上以及如何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理想的办法是参与一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探寻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增强学习效果。
2、案例分析。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解和评价有关各方在工程建设中所面临问题的良好机会。
3、举办讲座。邀请工程管理专业专家参与高年级学生的研讨会,使学生有机会分享工程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全面培养工程管理能力。
四、结束语: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 实验课程; 教学软件; 课后评价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因课程性质和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 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的任务也会有所差异, 但就其共性而言有两大任务:其一, 培养学生具有将来所从业岗位必需的操作技能。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正规的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 并使这种训练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来实现的。其二,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 而且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在实验课程的准备阶段和使用阶段必须紧紧围绕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一目标来开展工作。
一、准备阶段
开设实验课程之前, 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准备不足会使实验课程夭折或流于形式。准备主要从教学软件、师资要求、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4个方面进行。
(一) 教学软件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需要教学软件平台, 教学软件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实验课程开设的成败。好的教学软件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先进性、全面性、综合性和定期更新。在实验软件的比较和采购阶段要注意: ( 1) 目前开发教学软件的公司很多, 教学软件良莠不齐, 需要高校在采购软件前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比较, 选出紧跟行业变化的软件、综合性强的软件。在这个阶段, 可以调查该软件开发公司的声誉, 参考其他高校的选择, 结合自己学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公司和教学软件。( 2) 在正式购买之前, 需要一个试用的过程。首先由相关教师和行业专业人员试用软件, 发现不足, 提出修改意见, 对软件进行修改。这个修改主要针对的是软件的知识有无错误、信息是否过时、操作流程是否合理等。其次, 组织一个班级的学生试用。这个试用主要针对软件的稳定性、错误操作情况下系统的反应等。( 3) 软件试用合格后, 就进入购买阶段。合同条款中要强调软件公司有义务根据专业知识更新、行业政策调整等因素修改软件, 以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 师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课指导教师除了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外, 更重要的是教师本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 这些都会影响实验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1. 教师应该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实验课程综合性强,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为例,该课程以国际贸易实务为基础,融入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外贸函电写作、国际物流、报关实务等知识。因此,实验课程要求教师知识体系完善。
2. 教师应该有实践经验实验课程要紧跟社会、紧跟行业的变化,是传统课程和社会实际之间的桥梁,因而相关教师必须密切关注社会与行业的要求,使得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定标准能与社会需求、行业标高接轨。为了这个目标,教师必须不断地进修,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才能把先进的理论、经验传达给学生。
(三)教材建设编写高质量的实验课教材,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操作性、综合性实验。教材是教学的参照物,是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其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实验课不同于理论课,不同高校的实验环境、学生基础和其他条件不尽相同,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并结合本校实验环境,编写自己的实验教材,既有知识点全面的基础实验,也有密切联系实际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四)课程设置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有着密切联系,通过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教学,而实验教学又验证和拓展了理论知识,二者是相互促进的,而不是闭锁、无联系的。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教学比例,应根据专业的特点,灵活实际地分配好比例。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为例,理论课和实验课按3: 2的比例进行比较适宜。
二、教学阶段
(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主体性实验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的实践性活动是学生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主体性还体现在学生主动参与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强调: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主动努力获得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实验任务,给予学生时间思考采取什么方法、如何完成目标,然后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集思广益。
1创造性通过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对学生而言,所谓创造性,不在于发现什么未知领域,提出了什么新观念,而在于用他们已有的知识,主动认识一个新事物,获得一种新体验,掌握一项新本领。在实验课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有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不急于解答问题,把问题抛给全体学生,鼓励大家思考。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这门课程中,针对不同产品国内外价格差距不同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产品; 如果所经营的产品国内外价差较小应该如何解决;利润率水平如何确定等。
2因材施教实验课程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不同的培养方案,贯彻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修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基础上,都可以修读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这门课程。但是两个专业学生的基础不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大多修读过外贸函电写作和国际结算,而国际物流的学生对国际货物运输和进出口货物报关比较熟悉。因此,教师对这两类学生要因材施教,要有针对性地帮他们补充所需的知识,以便他们能掌握实验所需的预前知识,能顺利操作实验。
(二) 课程安排1. 系统性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不是理论课程的辅助部分,它应该是连接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工作之间的桥梁,是经济管理类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预演,是模拟实习。因此,一方面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应该具有全面性,要将某一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知识融合在一起,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另一方面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应该是对某一社会经济工作岗位的全面模拟,应该能复制这个岗位的所有工作内容,使学生能通过模拟提前熟悉某一岗位。2. 课时化实验课程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含量,使之课时化。实验课程教学环节的课时化,可以保证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得到落实,有效地防止实验课程教学因各种原因造成随意性过大,课程目标落空的后果。3. 单项和综合相结合,以综合为主经济管理类教学实验软件一般都采用模块式的设计与组合,对学生进行模块训练后,再进行综合性、开放性的实验。模块训练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程中模块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实验课程却必须以综合为主。在模块训练中,为了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模拟软件会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障碍排除掉,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开拓、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将训练当做一项作业来完成。因此,实验课程必须以综合实验为主。
三、课后评价
(一)综合评价课后评价要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要侧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解分析能力,使评价结果更真实、更全面。以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为例,该教学软件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进出口业务,从最初的市场调研、产品选取、广告开始,经过业务洽谈、合同签定,到合同履行、违约处理等,包括了全部可能的进出口业务工作环节。该课程除了考察学生的操作能力,比如外贸函电写作、外贸单证缮制等,还侧重考察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产品选取阶段,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应该如何选择。
(二)考核的方式和内容多样化考核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要多样化,可以几种考核方式结合使用:第一利用教学实验平台记录下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评定平时的练习成绩;第二结合开放式的无纸化考试系统测试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第三针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目标,设计案例分析,以补充实验软件在考核学生理解分析问题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内容,不仅可以真实反应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量化考核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必须进行量化、标准化管理。落实实验课程教学,除要有一定课时数作保证外,在教学成绩的评定与考核上,也要实行量化管理。另外,实验课程教学成绩的评定标准、评定方法要统一,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在开课之前要明确告知学生成绩的评定标准、评定方法,做到教师有依据、学生有目标。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迅猛增加, 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仅为115万人,到2013年大学毕业生已达到699万人,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不争的事实。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上升,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摆在各个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的形势下,结合高校和地方实际,针对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展开研究,对提高该类毕业生的就业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就业指导;经济管理;毕业生
一、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的优劣势分析
(一)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优势。(1)社会需求宽泛,就业面广。从本校经济与管理学院设置的专业及专业方向看,经济学类的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及其下设的国际商务方向、国际物流方向,管理类的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四个专业,这些专业涉及二、三产业的很多专业领域,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面是相当大的。(2)国家总体经济环境良好。从根本上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归根结底还得依靠良好的经济环境。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会提供80至100万个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国的GDP保持较高的增速,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的驱动力。
(二)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的劣势。(1)实践环节锻炼经验缺乏。理工科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由于专业特点,较短时间内就能上手工作并发挥作用。而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进行岗前技术培训,实践经验也需要不断的积累,管理经验更是需要较长时间积累的。目前很多企业缺乏自主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意识,不愿意招聘后花大量精力和时间进行培训,只愿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管理人才。(2)经管类专业重复设置现象严重。全国高校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中就有四个专业属于经管类,分别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全国有一半以上的高校都开设这些专业。经管类专业属于社会需求比较宽泛的专业,就业面较大加之办学成本相对较低,很多学校都会根据市场需要开设多个热门的经管类专业。虽然高等教育消费市场巨大,但就业市场不可能充分消化这些专业的所有毕业生,毕业生滞销的情况在所难免。
二、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就业指导工作全方位和个性化相结合。我们应当对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招生、教学与就业相衔接。新生入学前,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入学前咨询服务,为其提供包括学校专业设置情况、专业内容设置、专业就业前景分析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咨询服务。入学后还可以允许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调整专业或专业方向。这对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问,有利于今后顺利就业。通过全程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能力和地理位置,结合所开设专业、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等状况,确定毕业生的就业区域、行业范围,对毕业生进行市场定位,确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市场。如我校依据浙江地区民营中小企业高度发展的经济结构特征,以及现阶段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家族财富传承与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于2013年1月创建了国泰安创业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突显自身特色。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若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及教学模式,很难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教育等方式,还要积极开展咨询服务、体验实训等参与性较强的活动。可以通过模拟式教学,将求职过程中的某些过程进行模拟,老师通过点评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判断能力;也可以通过案例式教学引导、教育学生。作为高校应该积极与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建立友好的联系,争取让重点地区、重点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习岗位。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暑期实践活动,培养其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如我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非常重视学生的暑期实践活动。在大一暑假安排有专业认知实习、大二暑假安排有专业调查、大三暑假安排有暑期专业实习,为本专业学生更好的了解市场,了解专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就业技能培训与综合能力培训相结合。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活动,教授学生简历制作、笔试应对策略、面试礼仪与面试技巧等技能。同时也要开展互补性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培训,旨在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例如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强化其法律、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因为这些知识在学生今后的工作中会涉及到。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训。
(四)就业指导与市场调研相结合。就业指导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加强市场调研是保证就业指导正确方向的手段。只有加强市场调研,才能了解经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及专业发展状况。通过了解已就业学生的情况、掌握专业培养中的不足,可以最终改进学校的教学,还可以给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提供建议。例如宁波大红鹰学院近几年开始都会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针对每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展开调查,形成调查报告。针对调查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更好的开展人才培养、服务社会。
(五)健全就业指导机制,四方各司其职。人才的培养不能单单依靠高校。政府、高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各尽其能。四方应为大学生提供全面、高效并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积极推动大学生充分顺利的就业。
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来自市场经济的冲击、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都会影响其对职业的看法。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引导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实际状况和社会需求,培养其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不断调整就业期望值,使其更加切合实际,实现由“精英化”就业向“大众化”就业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周焱.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商业文化,2010(04).
[关键词] 经济管理 实验中心 实验中心建设
一、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的目标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作为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经济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其目标之一要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于一体,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本科中高级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培养科研人才也是高等学校的目标,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必须为高校老师和研究生的科研服务,为科研成果的产出提供有力的工具。因此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的另一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帮助学生研究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二、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的实验室设置
1. 开设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针对高等学校实验中心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目标,同时结合经济管理专业学科的特点,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需要针对教学的目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ERP综合实验室。
2. 针对科研项目开设研究型实验室。作为科研的重要辅助手段,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必须为科研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技术支持,由于科研学术水平需要较高端技术支持,并且授课范围为研究生小范围,侧重的是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因此必须为科研项目的开展开设研究型实验室,并且从软硬件上面都给予相应的支持。
3. 为学生竞赛开设专门的沙盘对抗实验室。经济管理中的企业经营管理可以通过沙盘模拟来实现,在模拟企业经营环境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都得到提高,因此为学生参与竞赛提供专门的沙盘实验室。
4. 提供开放性的环境。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在网络发达的信息环境中,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环境,保证学生可以在校外,校园内通过网络获取实验室的资源,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的便利。
三、实验中心软件配备和管理
1. 实验中心的软件配置。经济管理涉及金融、贸易,管理、物流等学科,经济管理实验室的软件主要以金融软件,贸易流程软件,企业营运模拟软件,物流软件,财务会计软件,模拟沙盘类软件为主。同时,为了给科研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经济管理实验室也提供统计工具,金融数据库等。在以教学为主导的需求下,经济管理实验室的软件是操作性的适应各学科特点的软件,为了满足科研的需要,经济管理实验室也会引进高级的数理统计工具等。所有软件均是正版采购,并且与软件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软件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能够保证实验中心的老师和学生正常使用软件。
2. 实验中心的软件管理
(1) 正版单机软件的管理。由于正版单机软件多是为科研的需要而购买的数理统计工具,因此软件金额较高,并且有授权时间或者授权号的限制,对于这类软件,需要由实验室技术人员专门保管,并且每一授权号的发放都要有发放记录及软件领用记录,保证正版软件的安全流通。
(2) 经管专业单项课程软件的管理。经济管理实验室的软件分为B/S 和 C/S两种类型。在现在开放式实验室的模式下,大多数软件属于B/S架构。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机房机器只要有浏览器即可,不需要安装该软件的程序;该软件的程序安装在服务器上。一般B/S架构的软件通用的服务器环境为server2003,服务器上架设iis或者tomcat网站,同时服务器上也安装sql服务器,大多数软件以打了sp4的sql2000为数据库。这两种软件也需要配备专业的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维护,同时将授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软件供应商,及时解决软件故障。
四、实验中心的硬件管理
1. 工作站的管理。作为实验中心的工作站,是实验中心的机器重心,对工作站要每天检查,同时安装还原卡,保证每台机器在瘫痪后可以还原为正常状态。
2. 服务器的管理――虚拟化。随着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的增加,经济管理实验室的软件不断增多,同时对服务器的要求也不断增大。但是服务器的价格比较高,大规模补充服务器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因此,服务器虚拟化,正是解决经济管理实验室服务器相对短缺问题的一个好办法。服务器虚拟化是把一台物理的服务器虚拟化为多个虚拟机,每一虚拟机都运行一个操作系统,每一个操作系统中都有多个程序运行;在上层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看来,它们就是一台台相对独立的服务器。服务器虚拟化可以充分利用物理服务器资源,易于管理软件和修复软件,易于迁移软件。但服务器虚拟化时要注意:虚拟机的数量需要控制,虚拟机系统的安全,虚拟机服务器与物理服务器的数量比例要适当。
五、实验中心的人员培养
强调以教研结合的方针来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高水平的实验研究始终是实验教学的有力支撑和源泉。这是搞好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实验中心工作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积极学习新的技术和新的知识,保证技术的更新,同时积极参与研究。实验中心要建立一支爱岗敬业、技术精湛、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
经济管理实验中心要正确处理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所必须的硬件资源建设与软件资料建设的关系,做到实验实施、设备、网络等硬件资源建设与实验教学课件、数据库、教材、教师队伍、技术队伍等软件资源建设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文龙,韩兴国. 对经管类专业建设综合模拟实验室的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04) :529-530
[2] 段李杰. 省属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行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 管理观察, 2009,(04) .:65
[3] 张.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3):99-101
[4] 骆旭林,李梅,包国剑.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研究[J].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7,(11) .:132-133
[5] 李飞星. 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与会计实验教学[J]. 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 2007,(05):78-80
关键词:专业建设 市场经济 能力 经济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29-02
一、前言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也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和管理类各专业的10门核心课程之一。各高职院校,特别是经济管理类的高职院校虽然对这门课程的相对投入不是很大,但是从对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看普遍都很高。我校的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在经费与教学任务都很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多种手段或抽调相关专任老师进修深造以提高老师的学术水平,或去兄弟院校考察学习、交流经验,办法想了很多。但从笔者多年从事经济学教学的实践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校的情况是这样,其他兄弟院校,甚至从全国范围看,高职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基本上也差不多。
从笔者最近做的教学实证调查也证明了上述观点:在对开设经济学课程的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抽样调查分析中,笔者发现90%以上的学生认为西方经济学很难、很抽象、很枯燥,不到10%的学生认为收获较大,满意度高;34%的学生感觉无效果,其中有一小部分学生一学期的学习下来竟然还不知道西方经济学是讲什么的;绝大部分学生,即使期末考核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只是停留在对西方经济学基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上。
正因为如此,很多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从事经济学教学的高职老师就如何提高经济学教学质量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向学生回答高职有关专业为什么要开设经济学这门课程,或者说我们不能明确高职经济学的教学意义或目的,那么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可以这样说,对老师而言:只有明确高职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我们才能确定向学生讲什么,即确定教学内容;也只有明确高职经济学的教学目的,研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才有含义。对学生而言,只有明确高职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学生才能明白学习经济学的意义,才有动力。
因此,高职经济学教学目的的研究是解决高职经济学教学中所有问题的关键,但是在高职经济学教学研究中很少有人专门探讨这个问题。下面是笔者结合多年的高职经济学教学实践以及高职各有关专业对人才的要求,谈谈对高职经济学教学目的的几点认识。
二、从专业建设的角度看,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设置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学,而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一定位决定了高职高专教育就是一种职业教育。从这个意义上看,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科学,它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帮助并不是很大。但是其基本原理与基本概念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知识的基础,离开了它学生就不可能很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因此,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经济学这门课程绝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准备一个必须的理论基础,使之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应用性的专业知识或技术。
从教育部公布的高职高专专业列表看,经济学涉及的专业有财政金融类21个,财务会计类8个,经济贸易类7个,市场营销类6个,工商管理类12个,共计50多个专业。如果我们从高职这些相关专业的培养要求看,经济学在各专业中的基础地位表现得更加具体。下面主要是从上述专业大类的角度,对经济学的专业支撑作用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职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中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从事经贸类业务,开展这类业务就必须要了解我国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企业的组织、经营、管理以及经济贸易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则;掌握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而一国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经济贸易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且所有的经济贸易理论也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因此,要想掌握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以及更好地了解我国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知识。此外,经济学里的一些经济学概念及原理是我们熟悉和掌握经济贸易规则的工具。可以说,不具备经济学方面的基础,就无法学好经济贸易类专业。就拿国际贸易专业来说,没有经济学作基础,国际贸易理论就学不懂,国际贸易政策就吃不透,国际贸易的一些术语就不好理解,国际贸易的规则就不好掌握,也就更不用说去开展与之相关的业务了。
其他几个专业大类也是一样,比如:学习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成本理论等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对市场营销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必须的,特别是在进行市场调查、市场预测以及制定价格策略方面,这些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更显得突出。
财政金融类专业的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也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学生同样必须具备足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才能吃透政策,更好地从事相关工作,比如: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我们制定财政、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如果我们不能掌握这些理论就不可能顺利地从事诸如银行计划、信贷、结算以及信托投资、保险、证券与外汇交易、融资、租赁等业务的操作,更不用说运用现代金融管理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财务会计类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必须要具备会计和现财方面的专业知识,经济学中成本理论关于各类成本的论述是会计的基础、财务管理的基础,没有这些方面的知识,就不可能掌握会计和现财方面的专业知识,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去从事诸如资本经营、制定财务战略和政策等方面的工作。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运用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各类基层管理中的问题,因此,学生必须熟悉国家经济法律、法规及企业的基本运作过程,经济学中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而经济学中关于企业作为一个追求最大利润的经济人的认识,更是我们了解企业运作的基础。
综上所述,从专业支撑的角度看,我们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与必需的经济学理论的学习是不矛盾的。
三、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角度看,学习经济学对于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掌握其运行规律并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具有很大的借鉴和激励作用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科学,其基本原理从本质上讲就是一门市场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运行实践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它揭示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解释了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中的经济当事人的行为和经济现象,为制定经济政策和进行经济管理提供思路。
高职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部分从资源配置的效率出发,论证了“在任何一个经济社会,它的市场竞争越充分,其社会经济效率也越高”的道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客观上更有提高经济效率的需要,因此,我们现在也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部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也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认识。不仅如此,还可以提高学生今后在参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
宏观经济学从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出发,提出了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并进行经济管理的依据,这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并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意义重大。
四、从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角度看,经济学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学是科学,也是一个方法体系,学生在学习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同时,也在学习和掌握这样一个方法体系。经济学理论在推理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学及逻辑推理的方法,比如:数理模型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等等。虽然这些方法相对于学生而言确实比较抽象,并且绝大多数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和学习这样一个方法体系,学习起来有点费劲;但又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更加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从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看,学习经济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一种经济意识即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
学生通过经济学的学习还必须养成一定的经济意识,这种经济意识是一种包括商品经济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和质量意识等各种意识在内的一个综合体。今天的学子是未来市场经济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市场竞争的主体。这种意识的养成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交换给我们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市场竞争存在的合理性、必然性并促进学生自觉地去维护和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的竞争秩序;也能够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经济行为即在经济实践中实现如何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并在市场竞争中如何有效地参与竞争。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改革课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01]
参考文献:
1.王慧颖.应重视大学生经济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2.高鸿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高鸿业教授访谈录[N].北京日报,2004.10.11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 结构调整 改革
一、江西省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结构现状
1.学科覆盖面和专业数情况
目前,江西省普通本科院校有20所,除江西蓝天学院和南昌理工学院为民办以外其它都为公办院校,这20所普通本科学校大多设置有经济学、管理学类本科专业。从一级学科覆盖率来看,经济学、管理学的覆盖率分别为100%和80%;从目录内专业设置来看,经济学、管理学目录内专业种类覆盖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4.4%;从目录外专业设置来看,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覆盖率分别只有30%和41.7%。
2.专业的布点数情况
教育部公布的经济学、管理学类本科专业总数达56个。江西省20所普通本科院校经济学、管理学类本科专业设置总数达29个,其中目录内专业布点21个,目录外专业布点8个。专业布点 10个以上的有8个专业,其中16所高校设置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4所高校设置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12所高校设置了市场营销专业,14所高校设置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0所高校设置了工商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专业;有 5~9个布点的专业有6个;只有 1~4个布点的专业有 15个。
3.专业的高校布点和地区布点情况
江西省20所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共布点169个。从学校来看,布点最多的是江西财经大学为21个,其次是南昌大学为18个,再次为江西农业大学为16个、华东交通大学13个、江西师范大学12个、九江学院12个。从地区分布来看,134个布点集中在南昌市、赣州市和九江市,其中105个布点在南昌市、17个在赣州市、12个在九江市,其他城市只布点35个。
二、江西省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种类结构不齐全。对于经济类专业,除江西财经大学设置了6个专业以外,其他高校设置的都较少,普遍只设置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专业,而与我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些经济学目录外专业各高校都没有设置,比如国民经济管理、信用管理等专业。对于管理类专业,同样也存在着专业种类结构不齐全的问题,特别是目录外专业,江西只设置了4个,而全国是12个,覆盖率只有41.7%。
2.专业设置雷同,缺乏特色。大部分高校设置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布点数都超过10个,而且不同学校也未从自身性质、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实行错位竞争,不能够体现各个学校的培养特色。
3.新增专业设置少。“专业特色细化”是目前高校专业设置的趋势之一,管理类专业体现得尤为明显。而江西省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里仍缺乏文化产业管理、城市管理、房地产管理、物业管理等专业,而这些专业恰好又是江西省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目前,全国新增的经济类、管理类目录外全国试点专业共20个,但江西省仅南昌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两所高校有试点专业,分别为国防教育与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
4.地域结构不合理。江西省20所本科院校有11所分布在南昌市,经济管理类专业在南昌市共布点102个,占全部布点数的64.2%,而其他地区高校分布少。这导致人才分布不均衡,一方面,南昌市人才储备量过剩,造成就业困难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其他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人才资源缺乏,供不应求。
三、江西省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及设想
1.专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1)服务地方经济原则。高等学校的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应适应江西省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处理社会需求与办学能力、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2)人才培养特色原则。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要有利于学校形成专业优势,办出特色;有利于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在“应用性”上反映特色。
(3)专业可持续性原则。高等学校的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应综合考虑各校的师资力量、图书资料、实验设备、实习基地等实际情况,通过预测各类专门人才的社会需求,逐步调整,不能急功近利,因为专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专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设想
经济管理学科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不仅是一个适应社会经济对专业、职业需求的规模扩大的过程,更是一个适应高等教育环境变化、面向全球化、信息化和学习型社会的转变过程。结合江西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结构现状和江西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本文就江西高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结构调整提出如下设想:
(1)加强宏观调控,提升专业建设水平。要理顺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将高校办学的自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有机统一起来。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转变职能,由过去的对高校专业设置的“集权式”、“单一式”的直接管理模式,向“宽松性”、“开放性”的间接管理模式转变,逐步将专业设置权下放到学校,让高校自主进行专业的设置、改革和创新。从学校来讲,应该在政府宏观管理下,遵循市场逻辑,体现高等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建立起面向社会需求的灵活的专业设置机制,形成各自的学科专业特色定位,。
(2)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布局,大力发展与江西省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专业,增设江西急需的新专业。江西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全民创业,富民兴赣”的发展战略,高校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积极设置江西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建设急需的新专业;要大力发展应用型、复合型学科专业;要根据江西省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积极发展目录外专业,增加全省目录外专业设置数量;对于部分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效益低下的专业要果断的实行“关、停、并、转”,努力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设置。
(3)加快改革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工作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际工作能力、交际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江西省要加强培养信息、现代管理、旅游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熟悉WTO规则、适应国际竞争需要、能够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的专业谈判人才;了解国际惯例、符合需要的跨领域、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不同层次、类型的高等院校要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解决日益突出的“趋同化现象”。此外,要加强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沟通和合作,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增加教授主讲的课程;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相对固定的大学生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易伟义,李轶敏,郝树平.深化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4,(3).
[2]张进.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错位及其匡正[J].扬州大学学报,2001,(4).
对于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说,最主要的是能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符合企业需求,因此,对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设计非常重要。参照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课程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设计,以期能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及灵活应对市场的挑战能力。
[关键词]
高职 经济管理 人才培养
1当前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教育过于理论化,学生实践不足,导致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不符,高职院校就业率不高;②教学知识结构更新不够,不能顺应市场发展需求,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脱颖而出;③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深入加强职业素养,接受新事物学习困难;④职业素养不够,学校没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学生不能适应各行业的职业素质要求。
2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设计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能走入社会,快速融入社会环境,适应工作岗位。因此,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定要强化学生的技能。针对这样的教育目标,可做出如下改革与设计。
2.1扎实基础教育
在高职人才培养的时候要加强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比如基础的应用写作、计算机、政治理论、英语等方面的知识,比如专业的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等理论知识。而要扎实这些基础知识,一方面要改革教学理念,要一切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实现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保证这些基础课的教学时长,不能拔苗助长,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知识再深入进行教学。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非常快,学校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只是当时的知识点,只有扎实基础,培养学生不断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才能在日益更新的社会中不断自我更新、自我成长,主动适应社会。
2.2提高实践环节
经济管理专业在今后工作中所要运用到全方位的能力,这些都是来自于不断的实践和累积的,如果在今后工作中再进行这方面的接触就会慢别人一步,因此,在学校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实践课程设立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设计实践课与理论知识课的比例为1:1,同时经济管理专业的授课教师要双师型素质的教师,要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经济管理专业涉及的专业很多,因此在进行实践教育时也要根据专业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课,就要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后,安排去星级酒店实习,让他们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中,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而市场营销管理专业则要采用“实物代销为主、创业教育贯穿始终”的做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模拟实物代销的方法,并培养一定的创业知识,强化学生这方面的职业能力。会计专业则可采用模拟的方式来进行实践教育,通过学校的电算化实验室进行会计模拟,让会计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完成财务方面的能力训练,并不断强化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在进行国际经贸管理岗位训练的时候,可在大二下学期开始就让学生在外贸企业学习,增强学生对国际贸易的认识,在大三的时候完成岗前实训,让学生在校内外贸实验课进行仿真业务训练,规范掌握操作要点。
2.3实施个性化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个都是个体,新课改提出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高职经济管理中也要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个性化教育。高职经济管理课程有基础理论课程、职业应用技能课程、职业岗位专门化、选修课程这四部分,而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职业发展方向也都不一样,因此在进行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区别对待,满足不同学生不同个性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价值。
2.4岗位专门化训练,提升就业率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顺利就业,因此在进行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的时候也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岗位专门化训练,提升学生的就业率。针对学生所选就业岗位,有效地进行教育,根据相关企业要求,进行就业演习,学校还可设立一定的职业道德辅导课,加强就业方向的职业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2.5动态培养,确保教育实用性
教育并不是一时的,而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要确保教育出来的人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和企业要求。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学校能自主调整,不断适应新职业的出现,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市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是要靠学生自主学习,不断自我更新,因此,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3结语
教育是不断改革和创新的过程,对于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培养来说,更是要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企业不同的用人需求,立志培养学生能独立生存、适应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接受新事物挑战的能力,给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作者:董伟 单位: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 经济管理专业 综合实训方案 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68-01
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能够为社会用人单位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高职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专项经济与管理技能和通用经济与管理潜能的基层业务人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业务功底、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能够快速地进入岗位角色或职业定位。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应重视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要对经济管理专业在综合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科学设计综合实训方案,并且能够有效实施实训方案。
1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在综合实训平台方面,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不能局限于校内。高职院校的综合实训方案要设计在社会单位,要依托社会资源来开展较多的实训教学活动。否则,这样很难达到综合实训的教学目的。
其次,在综合实训具体岗位方面,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的岗位不能单纯以服务岗位为主。一些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与酒店、旅游公司、贸易公司、商场等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在综合实训方案的设计上面,将高职生设定为服务员或前台接待人员,这样不能充分培养高职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操作能力。综合实训方案使高职生局限于服务人员单一岗位,这样高职生缺乏管理岗位的锻炼。
再次,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方案设计效果不佳。一些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的内容,包括了学校组织高职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观察和操作的专业实习;在课堂进行讨论,解答综合实训遇到的问题;组织专家讲座,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和创新意识。但是,这些综合实训的教学形式难以实现良好的实施效果,真正和管理实践联系和实际操作的时间和内容过少。这是由于一些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仅仅停留在形式上面,没有做实做好。
最后,高职院校还没有明确综合实训方案设计的重点,对实施效果缺乏科学的考核与教学评价。由于高职院校的综合实训教学资源的局限,使得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方案设计不能突出重点,难以满足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目的。对于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不但要进行专业的操作性技能的综合能力,而且还应该重点锻炼学生的经济管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综合实训方案不能将高职生的实训重点放在岗位工作技能的微观上面,而是要考虑到企业各部门和整体上的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因此,综合实训方案设计的重点应给予明确的指导。在综合实训的实施效果考核与教学评价方面,不能仅仅通过专业教师对学生实训效果的评价,而应该重视合作企业的实训基地的专家的建议与意见,还要对学生的综合实训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否则,高职院校的学生就很难深入到综合实训的教学内容上面。
2 改善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方案的设计与提高实施措施
首先,要明确综合实训设计方案的总体要求。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经营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用人单位的经营、管理和服务工作。其综合实训方案的总体要求就是促使经济管理教学内容能够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科学确定综合实训的内容结构。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的内容结构上面要能够满足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项目;提高学生经济管理综合能力的项目。这包括了对学生综合实训的实习岗位的操作性技能、综合组织管理能力的项目内容。高职院校要对实现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指导与监控,还要制定综合实训方案内容完成情况的考核标准与考核办法。
最后,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方案的实施要科学化和规范化。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的实施要具有合理的实施步骤,要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具体实施步骤应包括:综合实训的方案实施的实习动员与指导,学校安排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知识能力综合实训前指导;要在实训基地的实习过程中给予指导,指导实习学生掌握实习服务工作岗位上的操作性技能,并熟悉管理流程,以及实习单位的组织构架,综合运用管理的专业知识,深入思考、综合分析;学生要撰写综合实训实习报告;高职院校要组织答辩和评讲;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综合成绩鉴定,开展综合实训效果的考核与总结。
3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注意的事项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方案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有着明显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对综合实训设计与实施方面应不断进行创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方式。这样才能在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提高实践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一方面,在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方案的设计方面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由于综合实训能够检验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对于综合实训的设计要把握全面性、实践性、开放性以及自主性。所谓综合实训设计的全面性,就是综合实训要能够涵盖学生所学的课程知识,并且与就业岗位相符合,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践性就是要求综合实训的设计必须能够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完成与体验各项实训任务,以此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综合实训设计的开放性就是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化特点,结合社会技术、企业用人需求发展的变化,动态地进行综合实训的设计。综合实训设计的自主性就是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自身能力。
另一方面,综合实训的实施要注意,实训内容的选取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依据;要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实训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融通;实训内容必须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在具体的综合实训教学管理中,还应该重视综合实训全过程的管理,高职院校要完善综合实训实施的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要为综合实训创造更好的教育教学资源与实训基地;要提高综合实训实施的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指导教师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训的能力,使综合实训实践与社会紧密结合。
4 结论
通过对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的探究,得出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的重要意义,设计的综合实训方案的思路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其具体实施要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指引。这顺应了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与方向。只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才能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完善好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点加强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对经济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给予积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邸胜男.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综合实训体系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2).
[2] 夏罗生,朱树红,欧学卫.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0(5):120-122.
[关键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b)-126-02
Superficial discussion on how to enhance employment competitive power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specialty
CHEN Shao-yan, KONG Xiang-hua, YAN Zhi-lai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from the points of mastering the specialized knowledge, foreign languages, computer as well as network skills and related discipline knowledge, training one's managed capacity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ctively, consummating ability structure, studying various aspects of capability and predominating various aspects of knowledge, to discuss how to enhance employment competitive power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specialty.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specialty; Employment; Competitive Power
国际经济与贸易(以下简称“国贸”)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育部进行专业调整后设立的,是经济类专业中最具国际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专业之一。国贸专业是一门专门培养能较系统地掌握现代经济学、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状况和有关政策法规,能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医药生产与流通企业及相关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1]。
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银行、贸易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医药公司、三资企业、政府涉外经济部门以及涉外企业、跨国公司等。对国贸专业本科毕业生而言,就业竞争压力非常大,与其竞争岗位的有高中生、大专生、研究生甚至海归人员[2]。本人根据几年来对国贸专业的学习心得,在如何提高国贸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问题上,谈些看法,为国贸专业的学生在将来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赢得更多筹码提些建议。
1 应学好专业知识和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知识
国贸专业的学生应学好从事经济工作必备的理论知识,例如宏观、微观经济学,定量化分析方法,管理知识等,还要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地理、国际商法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贸易函电、进出口实务、单证、报关、国际结算、商品知识等专业知识。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争取获得学校奖学金,并且尽量考取报关员、外销员、跟单员或国际单证员等专业能力证书,对提高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国贸专业的学生还应掌握其他例如外语、计算机和网络等相关学科知识。从专业特点来看,国际贸易需要与不同文化背景者沟通融合,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和涉外经济活动;对一个从事贸易的人来说,外语是支撑整个事业的支柱。不掌握外语知识,便失去了交流;而失去了交流,就像一个剑手抛却了利剑。这就决定了国贸专业对外语的要求与其他专业不一样,必须把外语的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在我国,某些高校的国贸专业开设贸易专业英语,要求与英语专业学生一样通过英语专业四级或八级考试,专业课程采用英语教材进行双语教学等,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建议国贸专业的学生不但要达到国家英语四级或六级笔试、口语水平,争取通过英语专业四级或八级考试,还要尽量考取更加实用的BEC、GRE、托福或雅思等证书,积极创造机会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杜绝“哑巴英语”现象。
一名优秀的贸易人员要求具备很强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网络尤为重要。网络信息传递由于信息量大、适时、成本低而成为贸易人员获取市场行情、市场需求、建立客户联系、洽谈、成交以及履行合同的各个环节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得到迅速普及,电子报关、报验等甚至成为某些职能部门接受的唯一办公方式。因此,对国贸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计算机、网络课程,积极考取省级、国家级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或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证书等,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网上贸易的专业技能,对提高就业竞争力愈显重要。
2 积极锻炼管理与人际沟通能力
与理工技术类人员能力素质要求略显不同,经济类业务人员的管理能力要求较高,这是由其专业性质决定的。从事贸易业务的人员,除对外洽谈、签约之外,在合同的执行阶段和内部的日常工作中,大量涉及诸如计划、组织、协调、指挥以及一些非常规性决策等管理性工作,而且通常要求业务人员独立完成此类工作。另外,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贸易人员,看你的电话本上有多少个电话号码,看你一个月内与多少人交往,便知道你能挣多少钱,此话虽显偏颇,但还是不无道理地表述了人际交往对贸易人员的重要性。因此,在大学里,国贸专业的学生们除了应系统地学习培养计划中要求的管理知识以外,还应积极担任班级、学院或者学校乃至校外学生管理工作,参加各种协会、社交活动,以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在就业招聘中,在同等条件下,很多用人单位都会优先选择大学期间当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其原因就在于此。
管理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书本中获得,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工作中锻炼。
3 完善自身能力结构,积极培养多方面能力,掌握多方面知识
国贸专业的专业性质,还决定国贸专业的学生应懂得完善自身能力结构,注意培养多方面能力,掌握多方面知识。例如应多参与文体活动,使之成为生活习惯,因为文体活动不但可提高人体运动功能,改善体质,陶冶性情,锻炼毅力和耐力,还可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团队意识,具备文体特长者还应积极参加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比赛并争取获得好成绩。又例如应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多听经济、法律类的讲座,拓宽知识面。再例如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多做兼职工作,这样不但可以增添生活费用,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促使我们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而且还可利用实际工作检验我们掌握的知识,使我们日后的学习更有方向。最后,尽量争取在大学期间,多参与科研活动,撰写、发表学术论文,以培养自身科研思维和锻炼写作能力。毋庸置疑,多才多艺,对提高就业竞争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综上所述,只要全面做好迎接社会需要的准备,掌握多方面知识,具备多种能力,竞争力就能提高,在激烈的就业应聘中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李.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7(2):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