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珍珠鸟教学设计范文

珍珠鸟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珍珠鸟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珍珠鸟教学设计范文

一、写意:疏处跑马,感受默默关爱

我们发现,周老师处理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时,只抓住一个主问题: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喜欢珍珠鸟?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在小组内交流,体会作者在“一卷干草”和“幽深藤蔓”中寄托的默默关爱。这样的处理,简洁明了,不蔓不枝,直抵文本的核心。我们同样注意到,周老师的课堂,情感一脉如汩汩清流,绵绵相续。为了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周老师在课前谈话中加了一处“闲笔”:你喜欢什么鸟,为什么?闲笔不闲,深具匠心。这样一个问题巧妙利用了学生的前认知,勾连起生活和文本,激荡起学生心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紧接着,周老师紧扣“真好”一句的特殊语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那种迫不及待要和读者分享的喜悦之情,感受冰心老人所赞赏的“带劲儿”的开头,使学生自主的感悟和教师的引导、名家的赏鉴交相辉映,形成欣赏的“复调”。学生的自读自悟是在这样的情感牵引下进行的,那么他们的发现和交流便不是停留于文字符号的表面,而是深入到文本肌理之中去了。

二、工笔:密不插针,体会脉脉注视

依循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到的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之情,周老师巧妙地创设了情境:一个小笼,几株藤蔓,数声鸟鸣,让学生对鸟笼里的世界无比好奇。当学生轻手轻脚地靠近鸟笼,拨开绿蔓时,那种既惊喜又小心的微妙心理又岂是单纯地阅读文本所能获得的体验?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欣赏是情感的操练,可以增加情感的广度、深度,也可以增加高度。欣赏……直接的影响是在情感上。”情感在情境中延续。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教学,周老师分为几步走:(1)默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圈出并交流描写活动地点的词;(2)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简要说说小家伙在屋里的活动过程;(3)一边演示一边说;(4)思考:看了演示,你有什么发现?这一部分教学,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借助关键词,理清珍珠鸟的活动顺序,通过在情境中的演示,发现珍珠鸟和“我”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近,进而感受和“我”的心理距离也是越来越近。以往的许多教学就止步于此,想来也是没错的,文本的思想情感学生不是也体会到了吗?但是,这样就够了吗?学生的发现是不是太理性了呢?朱光潜先生曾说:“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诗。”这样的品悟借鉴到这篇文章之中,在“故事之外”才有诗性在,在顺序之外才有意蕴在。周老师的教学设计再一次显示出高出他人一筹之处。既然作者冯骥才将人的性灵赋予珍珠鸟,那么,“小珍珠鸟在离‘我’越来越近的过程中,它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你们就是可爱的小珍珠鸟……起先,你只在笼子四周活动,有没有到其他地方去?这个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呢?”“随后,你飞到了哪里?你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角色的转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视角,学生尝试深潜珍珠鸟的内心,体验它对作者的试探、观察、亲近直至亲昵、信赖的心路历程,最后通过同桌两人“一人扮演作家,一人扮演小珍珠鸟”的情境表演达到情感的高峰体验。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这里的形式就体现在珍珠鸟活动地点的转换,体现在一系列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中,单纯地从内容上去理解终究只能得到肤浅的印象,追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才能真正透过“形式”领会文本的意蕴。其实,在小珍珠鸟一步步与“我”亲近的过程中,还隐藏着作者自始至终关注的目光。当小珍珠鸟刚刚出生,作者就开始关注,然而仅仅是目光的关注,并没有去打扰;当小珍珠鸟进到屋里,立在书柜顶上,撞到灯绳上,落到桌上,作者都只是用脉脉的目光注视着,小鸟仍然拥有属于它的自由天地。唯有这样超越功利的爱护,才能换得小鸟对“我”的一步步信赖,而这“一步步”,正是通过那些富有节奏感的表示顺序的词语折射出来的。

三、余韵:我的一点设想

第2篇:珍珠鸟教学设计范文

注意一:问题需要源自学生

谁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但很多教师虽然理论上意识到,但在具体实践上却一头雾水。其实,也很简单,把发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提问的权利让给他们。换句话说,也就是要让问题设计源自学生。学须生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毕竟让学生提问,一方面是学习主人翁精神的体现,另一方面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热情。比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时,就曾组织学生先行自学,然后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在学生自主提出十几个问题后,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整理,着重围绕两个问题:“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为何被林冲打倒在地?”“林冲是个胆小鬼?”让学生讨论,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做到课堂学习必须从学生出发,立足学生实际;讨论中必须尊重学生,并且组织学生开展探究,从而真正实现“学”中心。

当然不可能所有课堂问题都源于学生,这也是不现实的。那么那些预设的问题又怎样源自学生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根植于学情的基础上判断产生。而对于一节课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目标达成,弄明白学生的起点在哪里。教师也只有掌握学生实际,科学制定学习目标,自然问题才能与学生学习无缝衔接。某种程度上讲,这样的提问也源于学生。

注意二:问题需要主次搭配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容量有限,因而问题设计更需要精挑细选。因而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一般由几个问题展开,而几个问题往往也有主次之分,即一个主问题,其余为次问题。主问题一般直对学习目标,大多从整篇课文,整堂课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习、探究,品味语言,体会文中思想,把握课文主旨,等等。但同时,一节课只有一个问题,就显得单调,这就需要次问题来支撑,来搭建整个平台,为学生学习铺设台阶,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主问题,还是次问题,都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简约性,即问题设计追求简单,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因而能减就减,尽量让问题做到以一当十。二是指向性。主问题指向教学目标,次问题指向主问题的理解。问题之间需要主次分明,环环相扣,而不四处开花,从而导致教学漫无目的,一盘散沙。

比如《珍珠鸟》这一课的主问题是:“领悟课文是怎样具体表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据此,笔者设计了几个次问题:①珍珠鸟外形,性格怎样?(通过查资料可以知道,珍珠鸟是非常怕人的鸟)②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信赖是怎样逐步建立的?找出具体细节,具体语段读读,议议。③珍珠鸟与我建立信任后,又是怎样的表现?④结合“信赖,不就是创造美好的境界吗?”谈谈自己的感受。⑤结合整个单元,说说人与自然应该怎样相处?这里,笔者所设计的几个次问题,都是围绕主问题展开,围绕学生对主问题的理解层层推进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次问题分步理解,从而最终理解主问题,最终完成教学目的。当然,作为教师针对问题主次设置时,需要突出主问题,所有的一切也应该围绕主问题,对于不能帮助理解主问题的次问题,即便再好,也要回避,那么问题设计才更有深度。

注意三:问题需要言意兼得

某种程度上讲,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往往比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重要。然而由于受大气候影响,语文教学也相应有了一种浮躁状态,对阅读教学过于追求目标意识,过于强调从中收集到的信息。不否认,这便于考试;但语文教学更应该着重于学生这个人,更应该着力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如果过于强调文字表面的信息,这必然有点形而上学,本末倒置。一方面失去了语文应有的味道,让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另一方面也让整个课堂教学陷入“死气沉沉”状态,从而不利于语文教育的发展。因而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问题设计,也需要言意兼得,不仅关注到语言的情愿,更需要关注到语言形式的表达。

针对《泉城》这一课,问题设计如果仅仅定位于了解课文写了几个泉,所处位置以及名字由来等等,教学也从这几个问题展开,那就有点本末倒置。固然这篇文章作者本意是让读者了解济南泉城的美,但选为课文让学生学习,则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习怎样表达泉城的美。这才是关键。这里教师需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去体验,去揣摩具体写法,比如不同泉水文中使用不同的动词,珍珠泉的“涌”,五龙潭的“汇注”,黑虎泉的“喷吐”,趵突泉的“冒”,其别是“涌”与“冒”有何不同,更需要让学生品味。当然品味方法有很多,可以读读、可以画画、甚至可以说说,如有可能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手势。比如在珍珠泉中,这样的一句话“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水面上来”,就可以组织学生结合动作细细体会,从而感受到珍珠泉的“不一样”。

第3篇:珍珠鸟教学设计范文

同课异构一般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就是指某一个特定的教学内容。 “异”,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有两种,一是相同教材,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二是相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构”一般意义上指的是“建构”,而不是 “结构”,因为“结构”是指具体的课堂形式,而“建构”则是指按照某种操作方法来达到某种目标,我们讨论“同课异构”一般是从“建构”的角度上来进行的。“建构什么”、“怎么建构”是研究“同课异构”的核心。“建构什么”指向的是教学内容和目标,“怎么建构”指向的是教学过程和方法。 因此,“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进行教学设计,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同时,要求参与者听课后集体进行会诊式分析研讨,通过比较、分析,不断反思自己和别人,扬长避短、各取所需,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同课异构的好处

上学期,我校就开展了同课异构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三位年轻的语文教师就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1课《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各自构思,在不同的班级分别执教,为我们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提供了研究的平台。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同课异构的研讨活动。随后,我又在国培计划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再次接触到了这种教学研究形式。在第二次活动中,我们国培2班的近60个同学都对《珍珠鸟》这篇课文进行了教学设计,并推举了两个老师来进行执教,课后又分组展开了大讨论,深刻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促进自己进步。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同课异构这种教研形式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第一,给我们参与研究的教师提供了交流借鉴的机会,学会扬长避短,更好地因材施教。比如在《珍珠鸟》这次教学研讨中,河北的陈老师善于运用自己极富亲和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带领同学们感悟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而四川的何老师则把知识的运用放在了首位,从感悟到运用,逐层深入;我却是围绕一个主问题,设计了一个问题群,抓住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来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信赖”,但我的设计仅仅停留在了读、悟的基础上,未像何老师那样具体落实到写作方法的指导上,与她相比,我还差了一个台阶。通过多位教师同上一课,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取得进步,教师之间就应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因为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也有不足,在同课异构中,老师们就会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我们把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出来.教师之间的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相互的听课中,其他教师的教育机智可以被相互学习.在互相的听课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如何更好地处理教材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参照别的老师的长处,可以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我想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在以后的备课、上课中我们将会尝试从更多的角度思考问题,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 。

第二、有利于教师发现自身不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个体备课基础上“同课异构”的研究,要求教师独立钻研教材,依据自己的教学特色与班级学生的现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设计,在课堂实践后注重“二次”备课,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观察、比较,及时作好反思与重建,并由同组教师再次进行课堂实践。通过这种不断修曲为直的纵向比较,我们就把着眼重点放到了对教材的研究与使用上,力求探究不同的教学设计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努力体会“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区别。比如在《珍珠鸟》的研讨活动中,我就意识到了我的设计所存在的不足,那就是缺乏知识运用的有效性指导,没有把语文教学的读与写有效地结合起来,它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去改进和完善。

第三、它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同课异构的参与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实践知识和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是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这些缄默知识和教育机智难以以"客观知识"的形式,用语言来陈述和传授,只能在个人实践活动中得以表达。每一个人,对同一样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老师们也不例外,他们对同一个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不尽相同,这时,老师们就会选择最适合自己风格的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已达到相同的效果。两次“同课异构”活动,虽然都是同一个内容,但参加者都作了认真准备,尝试着一种突破教案的备课模式,上课时都把目光聚焦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课后教师自发地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课例对比、整理教师们的不同认识,再次复备,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

第4篇:珍珠鸟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有效性 体会

何谓有效教学? 钟启泉教授认为:"有效教学"的标准是"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不能只用成绩高低作为衡量标准。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得更多、更深的知识和能力,获得了更加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综上所述,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资源,以促进学生较好成长的教学。有效教学应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应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应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体现在:高效率,用最少时间取得最大效果;高效益,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最大效益;高效应,通过教学师生在心理、人格、思维、情感、价值等方面产生最大效应。下面结合自己三十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教学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

对于课堂所需实现的目标,我们要心中要有数,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明确,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要明确教学目标,就要加强对教材及学生的研究,做到三个熟悉:一是熟悉《课程标准》,二是熟悉教材,三是熟悉学生。其实,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紧紧扣住这一点。我认为语文综合素质应该包括:1、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是语文教学的基石。我们常说厚积而薄发,没有厚实的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根本无从谈所谓的创新能力的培养。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灵活处理教材,达到"减负增效"

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懂得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呢?

1.根据教材的重点来处理

如在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本文的重点是通过在浦口作者与父亲惜别时父亲的背影的刻画来表现父爱这个主题的。处理教材时应突出本文的重点:文章为什么以"背影"做标题,文中哪几处写到背影,最让作者感动的背影是什么地方的背影?作者是如何描写的?这样一来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有效地处理了教材。

2.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来处理

如抓住过渡段,抓住中心句,抓住首尾呼应的句子等来突现文章的结构特点。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从中间的过渡段入手,先阅读百草园部分,再阅读三味书屋部分,让两者对比着阅读,这样更能突现文章的主旨,学生更易理解,感悟。

3.根据教材的构思来处理

如《珍珠鸟》这篇文章,作者是通过珍珠鸟开始"怕人"到后来的"不怕人"来表现动物对人的信赖,关键在于人对动物的友善,从而揭示作者希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根据这个构思,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处理教材:①珍珠鸟怕人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出?文中哪些句子、词语表现珍珠鸟渐渐不怕人,尤其是小珍珠鸟越来越不怕人的?为什么不怕人?②作者对小珍珠鸟的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它呢?③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想不想知道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吗?这样整篇文章的教学思路非常地清晰,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4.根据教学的目标来处理

如初一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在教学设计时更要把"朗读"作为首要的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童趣》时,完全可以围绕着"朗读"这个目标来处理教材,从朗读中把握读音,读准节奏,读懂意思,读出童趣。在朗朗读书声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此可见,能否灵活有效地处理教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学习方法得当,提高学习效果

学科不同,其学习方法有别,把握其语文学科的性质,给以引导,掌握其规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切实可行的。关于语文的学习常见的方法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有哪些工作要做呢?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整体的感知了。

2.学会查阅相关的背景知识

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对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文章的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

3.学会使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主要是字词的音形义问题,这就要借助于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在阅读课文时,遇到生字难词、成语典故,都不要轻易放过。教学如"丧"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如何记着并理解它。《新华字典》注明:①与死人相关。因此,奔丧、丧事、丧葬等词皆应该读"sān"。②丢掉,失去。因此,丧失、丧胆、丧权辱国、丧尽天良等词皆读"sàng"。这样学生就在今后的多音字学习中做到音形义三者结合记忆理解。又如"墨守成规"这个成语,形容思想保守,按老规矩办事,不求改进。如果追问一下,什么是"墨守"呢?我们查阅《汉语成语词典》我们就会明白,原来这个词义和战国时的墨翟有关系,因为他以善于守城著名,所以后来称善守者为"墨守"。学生养成查阅字典、词典的良好习惯,并懂得如何使用字典、词典,将会受益不浅。

4.学会独立思考

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

5.学会在文章中批注

就是在文中做上标记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问号(?)标注,重点之处用着重号标注(…),深刻含义的句子用双横线标注等,形成一套独特的约定。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注的可用红色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做好批注,以便课后随时查阅,课后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6.学会质疑

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节选的某些片段,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

7.学会记录

就是做好读书笔记。有的可以记在书本上,有的可记在语文学习笔记本上,课后随时能够查阅,巩固,加深理解。

四、教学朴实无华,教学方式有效

语文老师在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时要重视其有效性,而不能搞形式主义。

1.要提高启发式的效率

启发式不能只是老师问,学生答,缺少学生学习后生成问题的环节,要有预设和生成结合的准备,让学生有生成问题提出讨论的空间;同时教师提问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来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学生,更要把机会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要关注讨论过程的监控和调整。

小组讨论不能只追求热闹场面,这样只能增加课堂教学内耗,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在安排小组讨论的时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时间让个人独立思考;小组的组长要轮换,不能只是几个优秀学生唱独脚戏;讨论的问题一定是要有思考深度和难度的。

要适时中恳的评价

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提倡阅读的多元化,要尊重学生有距离,甚至是错误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夸好,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要组织其他学生对此评价,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既起到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敢于发现,保护学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获得更好地发现,体悟。

五、使用现代技术,充实课堂内涵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现代技术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可以加深学生对情境的情感体验,充实语文课堂的内涵。但教师在使用现代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只是为更好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发现课文中的语言美、形象美、人文美,让学生获取审美知识,陶冶爱美情趣。如果整堂课充斥着图片,声音,影视片段,甚至把整篇文章都制作在课件上,抛开课本,忽视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只追求热热闹闹,则是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2.把握教学内容呈现时机

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为了让学生对石拱桥的知识有一个清晰、感性的认识,这时候呈现有关石拱桥的图片、效果图,会很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文中石拱桥的效果图,相信学生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有更清晰明了的理解。现代技术的使用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选择一个最佳的呈现时机很重要。一般导入新课时,可以配合导入语使用;突出重点、难点,品味语言,渲染意境,揭示主旨时可以适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

另外学生则可以在教师的明确要求和适时监督之下通过网络进行与本课学习有关的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从而提高收集信息的有效性。

同时,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技术,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而不是简单的操作者。教师可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平时收录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下载网络资源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制作出优秀的课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

六、提高教师素质,引领学生发展

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从课堂语言、体态、板书及个人的特长、爱好、品格、修养等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课堂语言抑扬顿挫,体态大方,板书思路清晰,爱好广泛,品格高尚,为人正派,内涵丰富,善于亲近学生,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同时也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这就为课前、课堂、课后的教学的有效性创造了条件,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

总之,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都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充分挖掘出普通学生的学习潜力,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最有效的。当然要实现有效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且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它要求教师个体不断的提高专业化水平,专业化水平的高低,是语文有效教学的根本保障。

我相信国家通过对教师有计划的专业化培训,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学习,农村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第5篇:珍珠鸟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设计;风格

“风格”一词,在字典上的解释是:气度、作风、特点。成尚荣先生在《风格:合唱声中独唱着的旋律》一文中这样定义教学风格: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一种本质联系,通过完美的教学过程所体现出来的那种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审美风貌。

风格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态,有的属于理智型,偏重于冷静的理智的讲解分析;有的属于情感型,激情澎湃热情洋溢。比如说窦桂梅,它就属于激情澎湃,大江东去;比如说王崧洲,他就属于激情洋溢,诗意盎然;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风格,只是就教师的主体风格而言。情感的老师他也有理性的一面,理智的老师他也可能有幽默的一面。

对《珍珠鸟》的解读有许多争论。窦桂梅为此从不同的角度对《珍珠鸟》的主旨作了深入的研究。在对小鸟的解读中,她“读”到了人在小鸟驯化中的专心与耐心,以及从内心深处释放出的爱心,赢得了小鸟的信赖;在对大鸟的解读中,她“读”到了大鸟的“再三呼唤”,大鸟呼唤人类必须用宽广的胸怀放飞它们,而不是驯养和玩赏;在对“人与鸟”关系的解构中,她认为“人与众生物同在的世界里,如果我们说‘以人为本’,也就失去了信赖最基本的前提,即平等。”——人是属于大自然的,而不是自然属于人的。于是她读到了自己心中的“主题”——信赖,并以此进行独到的教学设计。应该说,窦桂梅的教学风格是鲜明的:激情中的哲理,立足教材的丰富,主题的鲜明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儿童深度”。由此,我们可以对教学风格的主要特征作些初步概括。

其一,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人的风格完全一样。老舍说:风格是各种花的特有的光彩和香味。席勒说:最理想的风格具有“最高度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首先表现为教者的独特视角和独特解读,窦桂梅对《珍珠鸟》的深度理解使她的教学风格具有思想的张力和立体感。这种独特性实质上是独创性。

其二,艺术性。诗意语文、诗化语文不是教学语言的浪漫、华丽,不是脱离语言文字根基的漂浮,也绝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新颖和灵活,而是对审美风貌的生动展现,更是“抽身而出、透过艰辛、仰望神明”(海德格尔语)的创造。其间,当然充溢着教学的艺术性。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的凝练,艺术使教学风格展现审美风貌,艺术性是教学风格的重要特征。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本身又更具创造性和艺术性。教学之所以有魅力,之所以让学生把语文当作一件珍贵的礼物来领受,正在于教学风格具有吸引人、感动人、启发人的艺术力量。

其三,稳定性。丹纳说:“一个艺术家的许多不同的作品都是亲属,好像一父所生的几个儿女,彼此有显著的相像之处。”教师的这堂课与那堂课,记叙文教学与童话教学方法肯定是不同的,但他的风格应是统一的。成熟的教学风格不是偶尔为之,今天如此,明天又改变。稳定性是教学风格的又一重要特征。教学风格的稳定性首先是教育理念和主张的稳定和统一,其次需要教学方法在提炼以后的“固型”,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和丰富。

教学风格在课堂上有多种多样的体现。第一点就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处理:不同风格的老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处理肯定各不相同。比如说,同样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于永正老师把他提炼成一句话:母爱就在一大堆细节中。窦桂梅提炼出的“我们要好好活”。

第二点体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不同风格的老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各有不同。有一位小学语文名师,普通话不是很好,他总是以此为理由,让孩子们来替他范读,结果就形成了他的一种教学风格:总是以孩子为主角,总是孩子们互当小老师,于是一位普通话不好的老师,他的学生居然个个是朗诵高手。魏书生刚走上讲台的时候,不会教,怎么办,他想了一个窍门,他说:同学们,我们商量商量,这节课我们该怎么教?该讲哪些问题比较好?学生很兴奋,老师都向我们请教了,我们多牛啊!于是大家纷纷帮老师出主意想办法……时间一长,孩子们人人都成了小老师,自学能力超级强。

教学风格的第三个体现,就是在语言上。人是语言的动物,人是凭借语言碰撞、交流、沟通的,假如人类没有了语言,也就没有了想象,没有了思维,没有了情感,人就不是人,他和一块石头、一棵树没有什么区别。是语言让人类变得如此强大,这个世界上最高效、最简洁、最厉害的武器就是语言。诸葛亮五分钟把王朗活活骂死,靠的是语言;三气周瑜把周瑜气死,靠的也是语言;奥巴马竞选总统,凭借的也是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来征服民众,赢得民心。老师的教学风格很多时候同样体现在语言上。于永正的课堂语言像泥土般朴实无华,贾志敏的课堂语言严谨凝练,窦桂梅的课堂教学语言充满激情,王崧舟的课堂语言富有诗意,薛法根的课堂语言幽默风趣……不同的语言,塑造了老师们的不同的风格。所以老师们锤炼自己的风格,要从改造自己的语言开始。不管你是教什么学科,不管你是教什么学段,都一定要让你的语言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你的语言形成一种场——当你讲话的时候,紧紧吸引着学生瞪着眼睛聆听。

第6篇:珍珠鸟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学生创新;自我提高;教学反思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经常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教中学,学中教,是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反思型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语文是基础学科,更应该重视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反思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促进认识升华的可靠途径。我国古代的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反思是教师及时补救的依据以及今后教学改革的借鉴,通过课后反思能达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有的教师执教多年,却长进不快,有的教师刚涉足教坛,却能后来居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者是否善于思考、探索和总结。可见,写教学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改进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怎样写好语文教学反思呢?从我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坚持做教学反思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环节的设置、知识点的落实、学生掌握的情况,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二、写自己的教学缺憾:指及时总结失败的教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我们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我们要收集各种教学“病历”,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我在教《珍珠鸟》时,我把让学生们发现“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过程作为这节课的重点,如果同学们能很顺利地找出这个过程,那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会水到渠成,课堂教学也会很顺利。我在进行这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自己讲得多,引导得多,确实把教学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体现了我的“主导”地位,但是却没有放开手脚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而是根据我的思路来整理,由我来总结。课后冷静反思,觉得这一部分内容,如果让学生细读,是完全能够自己概括出来的,让学生自主完成比老师的强硬灌输要好得多。

后来,在另一个班,我便主动的让学生自己去细读,自己去概括,效果果然更好了。由此我发现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

三、写教学机制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不期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及时归纳总结,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四、写同伴反思

教研离不开团体互助,教学反思也不例外。除教师独立的自我反思之外,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同样也很重要,教师之间要通过对话与交流,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与得失,做到时时反思,处处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疏漏,及时补救,以防微杜渐、治病救人为最终目的,实实在在,防止假、大、空,通过同伴反思明白知道自己的管理缺陷,借鉴别人的长处,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所失与同伴分享,同时吸纳同伴成功的精华、失败的教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五、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六、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丰富材料养分。

七、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一环,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充分提供学习反思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反思,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反思的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发展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勒内?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让我们培养学生多多反思吧!

第7篇:珍珠鸟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教学反思评析

一、抓住教学的闪光点进行反思

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闪光点。这个闪光点,它可以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可以是帮助学生感悟文章的一个有效问题设计,可以是诱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巧妙过渡语,可以是对学生回答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可以是富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一道习题练习,可以是学生思维放飞时的智慧火花等。凡是让教师激发、兴奋,甚至有些得意之处,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珍珠”,都是值得反思的最好内容。如教学《珍珠鸟》这篇文章时,一位老师在处理教材时把末尾作者感受的文字“信赖,往拄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遮蔽起来,引导学生思考:读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和作者的感受做个比较呢?这样的教学富有悬念,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十分明显。遮蔽文字并诱导学生思考,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闪光点。因而,在“我是怎样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的?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我有什么独特巧妙的设计?遵循了哪些教育规律和原则?怎样才能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自我剖析中,教师必然会由感性的实践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不断提高叶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理解,探索并积累教学的丰富经验,以实现教学的良性循环。

二、抓住教学的遗憾点进行反思

教学中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总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它可能是教学中的一个疏漏环节,可能是一个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处理,可能是一种处理不当的教学方法,可能是一种比较沉闷的课堂氛围,可能是对学生学习创造积极性的一次挫伤,可能是期待精彩而现实糟糕的一个教学设计,也可能是课堂中始料未及的失误败笔。如在课堂上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回答的热情,往往笑眯眯地开口:“谁来发表高见?”殊不知,这句话却使得平静的课堂更加平静了。为什么?问题就出在“高见”两字上。哪一个同学想口出狂言发表高见呢?哪一个同学想自己的见解肯定是高见呢?既然认为自己的见解不是高见,那就还是缄默,等待老师的讲解吧。本想鼓励、抬高学生,不曾想实际上却“吓着”了学生,熄灭了学生发言的欲望,这就是一个遗憾点。捕捉并记录课堂中的“遗憾”,反思诊断:“为什么激发不起学生的思维?”“为什么课堂教学会失败?”“为什么教学内容处理会显得不妥?”寻找原因,改变策略,可以避免重复自己的错误,同时不断审视自己,发现不足,找出差距,在一次次的自我否定中,实现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三、抓住教学的疑惑点进行反思

学习知识时“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疑惑可能来自于教材的编写方面,可能来自于一种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教学设计,可能来自于学生的异常表现—如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有的学生认为哈尔威船长与船共沉,是一种傻瓜行为。教师尽管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着力点放在“赞赏船长的英雄壮举”上,但说服力总是不够强,文本存在着疑惑。一位教师对这一疑惑点进行分析与探究,查阅大量资料,终于弄明白:古老的航海规则中有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必须船在人在,船沉人亡。学生豁然开朗,对文本的理解又深入一步;教师也从解疑中提高了课堂的应变能力。可见以疑促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理论,促进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方式转变,有利于教师追问疑惑、捕捉灵感,透彻全面地把握教学内容,从而有效促进教学的尽善尽美。

四、抓住设计的空白点进行反思

所谓空白点,就是事先没想到、没估计到,可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却发生的现象。如学生在课堂中出人意料的不遵守纪律的表现,如学生提出了一个令教师措手不及的问题,如教师对知识讲授出现的卡壳现象等。一位教师课堂演示“氧气的制取”实验,课前精心准备且已制取成功,所以轻车熟路,心里轻松,可关键时刻“氧气”却生成不了。这位教师面孔涨红,草草收场。这个内容极具研究价值:面时这个尴尬的空白点怎么处理?如何预防类似尴尬出现呢?实践证明:抓住空白点反思,一方面促进教师钻研教材钻研学生,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另一方面,可以在反思中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机智,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养分,以达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第8篇:珍珠鸟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等的变革,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不断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给社会带来了美好的前景,也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恰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发挥如下文所述的作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良好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直观形象的思维,由于理解接受能力和感悟能力较低,文本中的一些文字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受时代背景、生活阅历、生活环境等的限制,语文教材中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很难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不能品味作品优美的意境,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深刻领悟课文的主旨,以致对语文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失去学习信心。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适时、适量、适当地把文本中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用生动有趣的画面和优美动听的音乐呈现出来,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草船借箭》一课,教学前我先播放乐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欣赏完乐曲后,我设置导语:“在这优美的旋律和浑厚的声音中,我们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三国时期硝烟弥漫的古战场上,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一个个英勇善战和充满智慧谋略的英雄形象,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要算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了(出示搜集的诸葛亮图片)。下面,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课文《草船借箭》,去感受这一传奇人物的高超智慧和谋略吧。”学生在听完乐曲和观看图片后,一个个兴趣浓厚,热情高涨,纷纷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和学习中来。

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进而自主学习别的课文,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课堂上仍然存在枯燥说教和面面俱到的现象,老师总是担心课文中涉及到的知识在考试中出现,于是在课堂上力求把所有涉及到的知识点细致全面地给学生讲解,可由于时间紧而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整个课堂上只能是教师自问自答、自导自演,结果是知识灌输完了,老师讲得口干舌燥了,学生却一无所知,更不要说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了。这时,如果老师恰当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文本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究、讨论和交流,就可以使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深化学生对课文主旨的领悟和理解。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想的内容是课文的重点。我采取MP3配乐朗读和幻灯片动画演示的方式,紧抓“擦”“燃”“灭”三个动作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在具体直观的动画视频中地感受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的经过和心情;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想象讨论、探究交流的方式去学习和体会小女孩第二、三、四、五次擦火柴的经过,学生在深入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经过及所看到的种种幻想的内容后,要体会小女孩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就不难了。

三、丰富学生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和知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注重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很难理解抽象的事物或道理。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从而进入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以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例如《曹冲称象》一课,教师对称象的过程讲解得再如何清楚仔细,小学一年级学生都是难以理解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初步弄清称象的几个步骤;然后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课件,边让学生朗读课文描写称象步骤的内容边用多媒体演示。通过老师形象直观的演示和语言解说,学生清楚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了称象方法的巧妙。最后,我让学生动脑筋思考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学生欢呼雀跃,积极思考讨论,大胆说出了自己创新的想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得到了展现,创新的思维潜能也得到了培养。

四、深化主题理解,有效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有效的拓展和延伸,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环节,教学中我们只有做好课后拓展和延伸,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很多优美的课文,都是通过优美的语言表现某种鲜明深刻的主题,甚至有的课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已经超越了文本自身。教学结束时,如果我们恰当地采取信息技术手段,出示生动有趣的画面,播放悦耳动听的乐曲或深情并茂的朗读录音,能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能让学生把课内的知识向更深更广的方面拓展和延伸。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在教学结束时,我们或展示一些森林被砍伐、水资源受到污染、天空充满浓烟等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或播放张志政歌唱的《环保之歌》,或让学生齐读幻灯片上呼吁保护环境的铿锵有力的句段,可以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深化学生对环保主题的理解。又如《珍珠鸟》一课结束时,我们可以展示珍珠鸟和人亲近相处的图片,可以播放歌曲《爱的呼唤》,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结束句,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内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即从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信赖,自然联想延伸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也需要信赖和和谐共处,才能创造美好的境界,才能构建友好和谐的社会。

总之,现代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资源,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适时、适量、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巢宗祺.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朱茫茫.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第9篇:珍珠鸟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阅读

点拨 个性体验

阅读,作为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作为与母语教学的特点相吻合的古老经验,新课程、新课堂应发扬光大,合理渗透。新课标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都要以读为前提,以读为中介,以读为纽带,以读为归宿。

一、巧扣关键处,引起讨论,给学生语言插上创新思维的翅膀

在阅读教学中,面对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都很丰富的语言文字,如果能让学生通过各具个性的朗读,把其中丰富的内涵表达出来,那我们的课堂也一定会给人融融的春意,盎然的生机。

【案例1】四年级下学期我在上《天鹅的故事》一文时,文中描写天鹅群结束了破冰工作后,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 ’克噜--克哩--克哩!’"讲到此处,请问同学们文中出现三次天鹅群的叫声,这声音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们顿时热烈地讨论起来,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我深情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阳光总在风雨后,鱼虾就在冰面下。此时的天鹅是多么高兴啊!让我们也为天鹅的胜利而欢呼吧!"接着,让学生读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学生们一个个张开如同天鹅翅膀的双臂,欢呼雀跃,真可谓载歌载舞。读罢,有个学生却持不同意见,他说:"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天鹅群这时捕食着鱼虾,一定会深深感谢那只’破冰勇士’--老天鹅的。我认为应该用感激的语气读。"说完,他便感激地读着:"克噜--克哩--克哩!"嘿,真是惟妙惟肖!这时又有一个学生说"我认为那只老天鹅也会谆谆教导小天鹅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勇敢地面对。"于是他就学着老天鹅"意味深长"地读"克噜--克哩--克哩"了。读罢,他还当起了翻译,把包涵在其中的"谆谆教导"借助语言作了外化。瞧,那样子,俨然是只德高望重的老天鹅。这时,我便让学生再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悟,顿时教室里"叫"声一片。

中年级的学生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提高和发展,他们更喜欢独立去探求和发现各种事物现象的原因及规律。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来巧设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尽情的碰撞,让学生在有效阅读中,读出意蕴。

二、紧抓留空处,点拨想象,给学生语言插上创新想象的翅膀

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出现略写或不写的情况,由此造成人物语言描写的留空。这里的留空点也就是给学生留下想象、联想的空间。

【案例2】记得有一次在教学《跟踪台风的卫星》一课时,文中有台风和卫星这样的对话:"鱼儿见我钻入水底,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 转贴于 嘿嘿……""可我偏偏爱跟你走……",我让学生抓住这两个省略号,联系上下文想想台风和卫星还想说些什么,如果是你又会怎么说?以此来深入揭示台风的狂暴、气势汹汹和巨大的破坏力,以及突出卫星的坚定和自信,为人类预防台风袭击,减少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样的教学设计,语言更加活泼,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胜。在形象的童话情境中,既传播了科学知识,又加强了语言训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欲望,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创新的种子。

当然,我们还可以抓住文章的结尾进行续编,通过填补一些心理留白,让学生尽情想象创新,丰富学生的课外语言,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三、善抓好奇处,强化需要,让学生在阅读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之处,让学生在表达好奇,探究好奇中培养阅读的创新能力,真正做到有效阅读。

【案例3】我在教学《珍珠鸟》一文的最后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句子:"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教学中,有些学生对作者"我"为何能和鸟儿之间相互信赖极为好奇。我先让家中养鸟的学生谈趣事,再让家中养其它宠物的学生说说宠物和家人之间发生的事。在此基础上,我告诉学生:人与动物可以互相信任,友好共处,人与人之间更应该这样。之后,让学生谈谈有关的事,不少学生打开了话匣子,讲了自己与同学相处,讲了邻里之间友好相处的事……我趁热打铁追问:"刚才,大家是从’信赖’这个角度来说的,有没有从’不信赖’这个角度来说的呢?"有的学生说:"《猎人海力布》中讲的村民们因为不信赖海力布,但是他为了让后代生存下去,说出了秘密,自己变成了一个石头人,出现了悲壮的一幕。"还有的学生讲了人与人之间由于不信赖而闹了矛盾,产生了误会。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由于教师呵护学生充满个性的情感世界,才使学生敞开了心扉,使得这句话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学生们幼小的心田。当然,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大胆地提出不同意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四、创设小舞台,演出特色,让学生发挥个性化的表演

在阅读中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再现文本反映的形象,拓展文本潜藏的形象,那语言文字在学生面前就不仅是活的画面,而且是活的生活,学生从语言文字册解读中所获取的,就不仅是情感的感悟,而是情感的抒发;就不仅仅是精神的感悟,而是心灵的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