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

改变自己的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改变自己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改变自己的作文

第1篇: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

渐渐的,缘暧被学校里一个比自己高三年级的学长吸引了,她想追他,可是她放不下所谓的面子,她想去吸引那个男生,她渐渐靠近他,果然,慢慢的,学长注意到了她并疯狂的爱上她,那个学长给她写了一封情书,很简单的三个字,我爱你。

但就这样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足以让缘暧有接受他的理由。

他们恋爱了。

可是,缘暧还是一次次的用她针锋相对的作风伤害到了他,但他,只是像哥哥一样,包容着她,守候着她;不曾生气,不曾抱怨。直到有一天,缘暧被社会上总徘徊在他们学校的不良少年看上了,缘暧足可以离他们远点,可是,她没有,她更频繁的出现在学校门口,她嘲笑他们,说他们癞蛤蟆想吃甜鹅肉,于是,缘暧惹恼了他们,他们扬言要将缘暧打得再也不能来学校。

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只知道要保护他的女人!他静静的还是静静的,留在她身边,守护她。可是缘暧太自以为是,她对他说:对不起,请你不要总在我身边,让那些人觉得我怕他们,我什么都不怕!

她把他推开,可是,他,依旧执着的守在她身边,只是换了种方式——在她看不到的地方。

她身边没了他的陪伴,那些人更加张扬了,有一天,学校刚上完晚课,缘暧走出学校,就被那群人围住了——她着实吓了一跳。那些丑恶的嘴脸一点点的逼近,她怕了,她大叫~~~这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他。

第2篇: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

——题记

仿佛它是一个真理似的,四季都让规定了颜色——单调而乏味。其实,四季都有一个隐藏的颜色,细细去想,便会发现这个颜色真的是这个季节的颜色。

春天不是嫩绿,它是纯洁的白色。白色,充满了整个春天。在那小草上,不仅仅是嫩绿,下方还有一抹白色。再想想嫩绿的柳树飘下的那漫天飞舞的柳絮,还有那遍地的白色蒲公英和那偶尔看见的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北方,初春甚至还会下雪,更为春天增添了更多的白色。

夏天也不是墨绿,是那清雅的蓝色。碧蓝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大海中也泛着蓝光。一条条小溪流也映出了碧蓝的天。河边、深山里、家中,蓝色的花更多了,美丽的桔梗花,高洁的兰花,代表爱情的蓝色妖姬……夏,是一个清新淡雅的蓝色的季节。

秋天的颜色不可能只有金黄,它,是五彩斑斓的。它是金黄,因为有水稻;它是暗红,因为有高粱;它是深绿,因为有松柏;它是白色,因为有云彩……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它不是一个单调的色彩,而是一幅美丽的油彩画!

第3篇: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更新自我观念

观念创新是进行创新教学的前提,没有创新观念的教师,就没有善于创新的学生。进行作文创新的教学,不能过多地强调物质条件,教师和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才是最重要的。在实施作文创新教学时,教师要加强创新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实施创新教学的意义有深入理解,并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使学生明确作文创新的意义,从而产生作文创新的欲望和信心。进行作文创新教学,师生之间平等良好的关系是基础。师生关系越民主、越平等、越和谐,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越强烈,作文创新教学的人文环境就越宽松。

二、培养创新思维

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创新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深入地思考问题,在疑问中探究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

l.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注意搜集和整理别人的创新信息,汲取知识的营养,初步形成思维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做生活的有心人,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3.建立开放和自由的作文教学模式,写:就写他们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不说假话空话,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以自己的思维评判能力,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自得之见,抒我自然之情,显我自在之趣。议:能让学生运用自己思维的灵活多变性,用新的观点去思考问题,不囿于常规,用原汁原味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乐中作文,化难为易,变苦为乐。

4.鼓励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我们常讲:笔墨是自由的。这是指写作的内容是广泛的,不受限制的,文章的形式是开放的,不受约束的。鼓励求异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不惟上,不惟书,不被一些机械的作文模式牵着鼻子走,勇于创新,全神贯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用自己的笔去宣泄内心的情感,用文字去记录自己生活的瞬间和独特见解。

三、拓宽训练时空

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是训练取得实效的保证,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宽作文创新训练的时空。

1.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成功的学生习作文记载着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体现着学生的自我创造。学生的创作灵感不会只等到上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我们非要把学生的习作都圈定在作文上完成,那么学生就会因缺乏兴趣而敷衍了事。因此,教师应当激励学生进行课外写作,指导学生把生活中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在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平时观察和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练,写出提高水平的习作。

2.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应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创造性学习。

①改写训练。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改变人称、改变叙述顺序、改变视角、改变体裁等不同形式的训练。如教《“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学生熟悉课文后,对海难发生时的场面印象很深,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这样的习作训练:假如你是水手克莱芒,你对当时的情景有怎样的感受?请站在克莱芒的视角,写出海难发生时的情景。

②相关迁移训练。这种形式就是抓住课文所描绘的特定情境,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乙上来。如《社戏》的夜航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表现了“我扎喻快、急切的心情。教师可要求学生思考:假如你心情不好,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图文转换训练。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写出与课文完全不同的习作。

第4篇: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3-2851(2009)09-0039-01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是“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新地表达”,高中阶段是“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能考虑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这都明确地提出了中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首先注重的就是能“感情真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一、要改变我们的写作教学方式

多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基本上是写法指津、佳作示范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也都是紧紧围绕着中、高考的作文评分标准和评选出的考场优秀作文或满分作文展开的,我们常常通过近几年的中、高考优秀作文或满分作文的分析,告诉学生什么才是中、高考优秀作文,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得到评卷老师的认可获得高分。我们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就是要追求形式的新颖,开头用题记,引格言,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或现象引入,采用日记体或书信体,开头结尾语言要有文采,用排比句段或比喻句段,行文中每段的开头有中心句概括,要注意不时地展现话题,以便让评卷老师知道你一直紧扣话题,等等。学生作文的生命――真情实感也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我们教学的这种急功近利也就促使学生为了向这样的作文“看齐”,只得凑一些华丽的语句显示文采,发一些深刻的哲理提高立意,列几句名言,排几个典故,写几行诗词展示才识。这样七拼八凑写出的作文,又怎么会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呢?因而,要改变这种舍本逐末的错误的教学方式,正确引导学生写作要诉诸实感,抒写真情,追求真善美,以平实质朴为文,坚决屏弃虚情假意、空话套话连篇的作文,学生只要在习作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就要积极鼓励,予以充分肯定。

二、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现今的中学生作文,确实有些习作内容生动,有文采,但思想容量不足,普遍缺少一种对生活对生命的真切体验和深沉感悟。这类作文往往只注重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很少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国家和民族,缺乏对文章主旨的深化,做人的大气。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曾说:“作文不只是一种写作技巧,而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要做好文章,首先要在做人上狠下工夫――内心必定要充实。尽管现在大家都在提倡创新和求异,但作文中有些精神的东西,是不必质疑的,更是不能失缺的。”叶圣陶先生更明确地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生作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从生活中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在阅读名家名篇中净化丰富自己的感情,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真实地对待生活,真诚地对待他人,反映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品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并在写作中,陶冶情感,净化心灵,提升境界,丰富精神,反映出真实的自我。

三、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

第5篇: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讲评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往往有作文恐惧症,提到作文,许多学生唉声叹气:“又要写作文,这不要人命吗。”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没东西可写)、无事可写(找不到可以写的事)、无情可抒(不知表达什么)。为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本人全面研究学生写作心里,思考学生无从下笔的结症,得出以下观点:学生之所以写不出来,是因为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如何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用哪些方法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内容。

一、在修改草稿的基础上提炼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提升对文章的理解

学生写作文,总喜欢一锤定音,草稿写完即认为作文完成,就想交给老师,完成一次作文任务。即便是想增加一点文章的思想内容,总是不知道如何入手,不知哪儿写的不足,更不愿认真修改,而且也不知道作文要改哪儿,不知道怎样重点添加,多余删除。因此,作文水平很难提高。针对以上原因,我将作文修改的重点放在作文的修改上,强调修改的重要性,指出: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并不是写出来的。

首先,改变学生对写、改作文的看法,改变学生不愿意改作文的思想意识。为了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习惯,特意向他们讲解曹雪芹为修改《红楼梦》,曾三次更改题目,最后才定稿为《红楼梦》以及“推敲”等故事,讲解好文章的字斟句酌的道理,提高他们认真修改草稿的自觉性。

其次,修改方法的指导和点拨,提高他们理解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作文命题后,我大致指出学生要写的范围,大概的文章结构,需要写的内容以及大致详略。剩下的时间全部留给学生。让学生或亲身观察,或读别人的作品,或构思文章结构、设计所要表达的内容层次,写草稿,给学生1周的时间,养成他们认真对待作文的习惯。作文草稿交上来后,我先粗略地看一遍,一人不漏的指出学生的写作不足之处(学生少,可以全面指出问题),在课堂上评价草稿时,指出,好的作文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这样好,关键在什么地方,中等的作文为什么中等,是什么地方出现问题,是选择的材料有问题,还是细节中表述有问题,还是文章结构设计有问题,还是叙述方式的问题,逐一指出,指出修改的方向,这样学生就在听取评价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别人思考过程中的优势,自己的略势,进而有针对性地想到自己的不足,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自改作文,写得不好的,继续修改。写到满意以后,誊写到上交的作文本上,教师再进一步批改、找出相应的写作问题,然后再讲评。第二次讲评,着重表扬改后有进步的同学。关键指出改后进步的地方,为什么会有如此进步。这样,以点带面评价,督促,迅速提升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虽然教师非常辛苦,但是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这种加强作文指导,尽大气力的做法,如实地克服了学生写作文没有东西可写的问题,使学生知道了哪儿该详细,哪儿该略写,贴近小学生写作文的实际。

二、抓住作文讲评,提升学生理解

贯彻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原则。在作文讲评课上,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有所区别,侧重对待。优秀生以“评价”为主,中差生以“修改”为主。这是因为优秀生作文知道写作的重点,知道如何增加作文的思想内容,一般用词相对准确,需要更进一步提升。教师需要在文章的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安排,细节描写等这些有一定难度的方面给予指导,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

讲评优秀作文,指出优秀之所在,放大光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影响所有学生的作用。从学生作文中,发现较好的作文(并不是很成功的,但是有学生精心设计的心血的作品),指出好的地方,为什么这样好,关键指出学生精心设计的部分加以讲评、鼓励。

兴趣可以使一个人走向成功。受过两次以上好作品评讲的同学,作文态度都较以前认真,兴趣更加浓厚,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再一次获得展示的机会。之后,逐渐扩大优秀面。指出每个学生的优秀之处。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自己也可以写好作文”。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写日记,积累资料。不断地积累写作文的素材。他们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极大鼓舞了中、差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等到学生作文兴趣有所增加后,又改变了评改的方法,由以前的教师评价变为以学生互评为主。具体办法是讲作文基础知识,教写作方法,锻炼学生修改能力。指出好作文的评价标准:主题新颖,选材恰当,感情真挚,细节具体,段落分明,语句通顺,用词准确。这样,学生作文修改都有所依据,简便实用。在学生的互相评价当中,学生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进而想到自己的作文,于是转变自己的写作思路。

三、后进生再次“修改”,再写再看

仔细研究后进生作文差的原因,很容易发现他们的共同点。比如,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语言用哪些,事情怎样写具体,如何运用精彩的文章结构等。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这部分学生长期不注意写作文的方法,不感兴趣,久而久之,产生了“怕作文、作文难”的心理状态。

要想提高后进生的作文水平,克服这种恐惧心态是前提条件,而后应在最基础的恰当选材、如何写具体、字词句的合理性上多帮助,使他们走出作文困境。对待后进生作文,主要是面批面改。面批时力求做到:一是严,逐词逐句指出不合理之处,不能敷衍;二是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善于发现他们进步的点滴火花,哪怕是一句话的成功也要给予鼓励。寥寥数语,往往起到难以置信的作用。

四、共有毛病的克服

发现有些毛病,对学生作文影响根深蒂固,必须下功夫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自己的习作必须和别人不一样。

1.模板化的开头和结尾

比如,三段式文章。长期以来,学生都用的是这种模式,但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这种模式就有点小儿科。于是,我找了几篇小学生作文,让学生看,让他们找和自己类似的作文,自然,结果可想而知,这样,学生不仅从作文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深深得知,这样的文章结构真的表现了不足。

2.刻板的外貌描写也是学生的通病之一

第6篇: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

一、天机云锦用在我――创建个人作文史

一本漂亮的笔记本全是孩子自己写的作品,记录的是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使孩子与家长都更珍爱它。现在,每个班的孩子的日记本都是沉甸甸的,他们从中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相信坚持下去,孩子的作文能力会不断提高。

让孩子把自己的优秀日记、作文打印并收集到自己的优秀习作集中,每个学生设一个优秀习作文件夹。待到小学毕业,将这优秀习作集分类整理打印装订成册,那就是孩子们自己的“书”。看看我们的学生给自己的“书”起的名字多好: 《时光的影子》《水晶脚印》《清华寻梦集》《成长的脚步》《漫步童年》……这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啊,待孩子长大成人,看看当年自己的习作与生活,图文并茂,童年的记忆也会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还可以代代相传!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二、千里行始于足下――当堂习作,一气呵成

参与课题研究的每位老师每节作文课都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每人上一堂作文教学研讨课,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教研氛围浓厚。通过上教研课,大家都明确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做到把作文的时间还给孩子们,调动孩子们的写作欲望,尽快打开写作思路后限定时间完成习作,创设安静的写作氛围,让孩子们即兴写作,每一次习作就是一次考场作文训练。

当堂指导,提笔能写,写之成文。改变了过去作文教学中出现的孩子写作走过场的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训练写作,把作文课上得真实、扎实、朴实。很多学生这样训练后,一节课可以轻轻松松完成四百字以上的习作,更有优胜者半小时就完成任务,而且是卷面工整,文笔流畅。再也不怕考试作文,孩子们已有了应激能力。当然,我们每一单元授课前都会了解本单元习作内容,在学习课文时渗透写作方法,平时也在酝酿思考写作的素材。

三、领异标新二月花――评价的多元与创新

改变作文的批改方式与方法,做到及时,多元。除了老师批改,更让学生、家长参与到作文的批改之中。

低年级采取了评星级,发奖卡。中高年级采用家长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等多种方式。

例如收上批改的作文后,让学生四人小组每个人改三本作文,改前老师会根据习作特点讲明批改的注意事项与要点,批改者要有批注,评语,给等级,签名。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当作老师,一节课的时间,每一个孩子至少可以改完三本,既是自己在阅读学习,又能很快地把学生作文及时反馈,当改完后老师告诉大家老师批改的等级评语在作文本最后时,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对比,讨论,互评,这样的评价效果显著,而且及时,孩子们兴趣盎然,更能减轻老师批改作文的负担,老师有时可以只打等级,孩子们的评语不仅不亚于老师,更有孩子们的共同语,学生更乐于接受吸收。

四、最是橙黄橘绿时――体验成功快乐

1. 创办《写作时间》栏目

我和负责学校电视台的柯老师联系,并一起策划。这一节目成了孩子喜欢的栏目。看着自己的同学上电视,听着同学的作文以录像的形式在电视中播出,同学们都投入到分享成功的喜悦中,大家也爱上了作文。

2. 办好《快乐新作文》报,积极组织孩子们投稿

为了让孩子的优秀习作有个展示的平台,我在班上成立了小作家协会,办《快乐新作文》班报,这一工作得到了家长们的热情支持。

我把我班的作文报上的学生习作向《新作文》《小天使报》投稿,不少孩子的文章在报上发表,有时一份报纸就有四、五篇在《新作文》杂志发表,孩子们受到激励,对写作文的兴趣更大了,也更有自信心了。

3. 网络作文的尝试

网络作文,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写的习作、平时的日记有一个更加广泛的展示、交流平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孩子们对自己身边同学写的习作很感兴趣,让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把课堂上老师批改的习作和日记等文章发到网上,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一举措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而且引导孩子们在网上互相评议习作,修改习作。进一步提高了习作的能力和兴趣。

五、百花齐放春满园――各年段微课题生机勃勃

课题研究开展的第三年,为调动每位实验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工作,我们经过讨论研究决定,让每位老师结合本班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围绕《促进小学生自主作文的研究》这一主题,选择一个更小的切入点为自己的微课题,写研究报告,搜集资料,写相关论文等。高、中、低年级都开展起来,从而也带动了全校的学生养成了读书读报、写周记、日记等习惯。在《促进小学生自主作文的研究》实践中,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下是老师们的微课题:

低年段微课题开展:

1. 从一年级学生实际出发,口述日记的开展。(郭老师)

2. 冠以游戏之名,从生活中打开话匣子。(郭老师)

3. 从兴趣入手,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刘老师)

4. 打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看图作文的训练。(沈老师)

中年段微课题开展:

1. 链接生活,激发欲望,个性写作。(成老师)

2. 引发生活之源,激发写作之趣。(宾老师)

高中年段微课题开展:

1. 随笔式作文,无拘无束的表达。(黄老师)

2. 网络作文的开展。(各年级组都展开)

第7篇: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

传统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受应试方向标的限制,形成了以追求分数为主,以模板写作的雕版套路,教师对学生作文也大多指指点点,长期以来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怕作文、厌作文。赏识教育以孩子们的心理为契机,从心理到行为进行改变,是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一、赏识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要使得教育有所发展,需要关注“人”和“社会”这两大组成要素。赏识教育正是遵循了这一定律,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来关注主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通过鼓励、引导、表扬等多种激励来引导或改变主体的行为模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赏识教育不但符合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学生在作文中的创造力,为学生创设和谐的作文环境都具有积极意义。

1.赏识教育符合了学生的作文心理。小学生天真而活泼,喜欢被鼓励而害怕批评,由于性格上的不成熟,往往看问题不全面。在作文中,学生经常以自我为主体,忽视外部感受,责任感较差。但正是因为其发展的不成熟使其具有了将强的可塑性。作文教学中使用赏识教育,是以刺激――反应为基本心理原理,通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结果进行闪光点的挖掘来引导学生行为的改变。

2.赏识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以赏识来作为学生作文的创造的出发点,通过积极的眼光和态度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和进步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信、活跃的心态,创造便具有了基础。无论是学生作文中的一个好词佳句、还是书写的认真、或是一个标点的使用、或是一个新词的使用、或是将自己的感情真实的流露,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赏识的点,通过这些点的赏识来让学生找到发展的面,一点点进步,一点点发展,最终让作文创造出属于自己个性的天地。的确,按照心理学的原理,拥有鼓励的人,其创造力的发挥将达到80%以上,赏识教育抓住的就是这一点。

3.有利于为学生作文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包括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从心理环境来看,在作文中,学生需要有积极的心态,赏识教育让学生找到了自信和满足,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兴趣得到激发,写作主体性得到加强。首先从心理上看,赏识教育排除学生的自卑心理,特别是在班级中,通过赏识,以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引导式作文,有利于学生在赏识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外部环境来看,赏识教育有利于缩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集体中获得一定的承认,有利于学生参与交际,为作文打下基础。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作文中的应用

要使赏识教育的作用得到发挥,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逐步的实施,但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赏识教育的应用效果不甚上佳。作文是学生借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手段,是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要让作文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学中就需要:

1.以爱来感染学生。爱是最美的语言。从很多学生的作文中我们都不难找到书写师生之间、父母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有关爱和友谊的主题。孩子渴望得到爱,教师若能将自己的爱灌注于作文教学中,想必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定有进步。教学中,怕是教师的一句问候、一声关怀、一个错别字的指正、一句温馨的评语都是对学生的一种赞赏,也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找到写作的源泉。

2.注重赏识――成功教育。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赏识――成功教育是以赏识来促使学生进步,通过一点点的积累来获得最终的成功。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看到学生的差异,不“一刀切”,对字写的不好的同学先鼓励其将字写好,在才基础上去学习造句;对选词造句有基础的同学鼓励他们去谋篇布局。通过向最近发展区的一步步靠近来获得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让学生在成功中去进步、去努力,让作文转换为一种自主的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自赏能力。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们自身的优点,但很多学生无法看到自己的有点,甚至只看见自己的缺点。作文教学不但需要培养学生作文水平,更需要培养学生以作文的方式来审视自己。通过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来进行自我鼓励。

4.建立赏识网络体系。家庭、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场所,父母、教师、同学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主要玩伴。作文教学需要借助这些媒介来为学生创造的源泉,同时也需要以此来形成赏识网络体系。如一学生写了“我的妈妈”,文章写了母亲的勤劳、善良,教师不防在学校赏识后,让学生回家将文章念给母亲听听,让其在母亲出获得赏识。众所周知,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兴趣的保持则能让学生的动力变成一种源动力,赏识网络体系的构建正是基于这一机制而进行的。

三、作文赏识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8篇: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

一、模拟法:即教师的模拟示范作用。从写作的本质上看,它应是主体能动地、真实地将对客观事物形成某种认识,转化为某种观念或情感的外在体现,然而,鉴于初中生对如何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转化为优美的语言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用自己的亲生经验和写作感想作为教学案例,增加范文的真实性,引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

二、习惯改变法:即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作文写作的观念和方式。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改变学生说假话,大话,空话,写作无真情实感的现状呢?首先,初中生在思想上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切忌不要为了应对考试而将写作模板化。要使学生学会观察,增强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敏感度,不要让学生天赋的敏感在僵化的写作训练中丧失。其次,榜样的力量永远胜于空洞的说教,同龄人和身边人的成功习作对于改进写作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对于那些具有真情实感且有一定语言技巧的习作要进行精讲和研读,启发学生学会运用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见解,摒弃旧有的胡编乱造式作文写作模式!再次,教师对于作文的讲评对改变学生固有的写作习惯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针对这点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仅仅侧重于写作技能知识传授和技法指导,要强调作文写作要张扬个性,爆发创造力!最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养成“动笔则求疵,见疵则思改”的严谨的文风。

三、探究训练法:即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强化训练的方法改变学生的写作现状。新课程改革后,中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很多具有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的文章编入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文讲授过程中要训练学生模仿大家名家写作,可以以读后感的形式写作业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艺性体裁的随笔,要让学生通过借鉴来学会如何运用具体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另外作为一种探究式训练法,中学教师可以尝试训练学生养成记日记和摘抄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将随时而来的灵感记录下来,让学生释放真性情,养成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度,激活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灵感,只有当学生心甘情愿的投入到作文写作中,感受到作文对于生活和生命的重要性,他们的写作水平和写作意识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一)技巧镶嵌法:我虽然强调要改变固有作文写作教学模式,但这也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教授和训练学生对作文材料的取舍、详略,布局,结构和修辞等写作技巧的训练。只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写作技巧才能使学生言之有物,形成自己的文风。我所强调的改变只是放弃以纯粹的字词句这些抽象的字码式演练代替主体教学的作文教学模式,使作文真正的与生活结合成为抒发性灵,表达学生主体精神的文体模式。

第9篇:改变自己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 中学作文教学 生活 写作能力

作文的本质是什么?是生活的反映。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

传统的作文教学强调追求中考作文模式,急功近利地进行应试技能训练,闭门造车,其结果是老师教得生硬,学生写得呆板,缺乏个性,写人千人一面,议论人云亦云。致使许多学生发出“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我心烦”的感慨,而老师看到学生的如此作文,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文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现在的中考作文也大大增加了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关联,要求考生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老路、套路,写身边的人、事、物。

为解决作文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问题,我尝试着让学生把眼光投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写熟悉的生活,说想说的话题,即向生活要作文。

一、向生活要作文,让学生作文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写作素材,就是再著名的作家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可见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学生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每天都会有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要把这些写下来,就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客观世界、增加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只有“心”入生活,用心去看,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才能从生活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因此要先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认真观察,思考分析,积累材料。

起初,学生都认为自己的生活“三点一线”,枯燥乏味,无材可用。例如让学生写感受幸福的作文,学生都只会写父母照顾生病的自己,雨天送雨披等老套的毫无新意的内容。于是,我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细节,从衣食住行入手,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学生张亚梅家庭条件较差,妈妈省吃俭用给她买了新衣,自己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她感受到了幸福,于是写出了作文《新服——幸福》。这篇文章,一扫过去的无病,做到了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二、向生活要作文,让学生作文立意深刻,观点鲜明。

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同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对观察的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的思考。如果说精细的观察是矿石的采集的话,那么活跃而深刻的思考就是对这些矿石的冶炼和加工。只有将观察和思考密切结合,有机运用,才能大大提高学生洞察幽微、神思妙悟的能力。

同样是写“社会实践活动”这件事,第一次作文,大部分学生仅局限于对活动过程的泛泛叙述,而缺乏深入的挖掘,主题肤浅。于是我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认真思考,透过所看到的现象去分析它所包含的本质意义。改写后,大部分文章主题深刻了。其中汪鑫同学的《如此参观》一文针对活动过程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发出了“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呼吁,反映了作者对社会认识的深度,表现了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我还引导初三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每周都组织学生对本周内的重大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可长可短,互相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向生活要作文,让学生作文积极乐观,充满热情。

只有将感情融入生活,才能产生深切的感受,才能真正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才能看清人性的真、善、美。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向生活要作文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生活,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兴趣,使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情,成为生活的真正主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生活,改变了以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考高分”的生活态度。

我班学生董雷学习成绩一直不够理想,尤其是写作,他总说自己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一度情绪低落。我引导他从自己最感兴趣的电影写起,写自己对电影的喜爱,写看电影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把自己的兴趣与学习、作文结合起来。他的《我的电影之梦》一文写得生动感人,反映出他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开掘作文的源头活水,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才能越充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从丰富学生生活,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入手,多积累,多储备,作文时才不会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才会有真情实感的优秀篇章诞生。

向生活要作文,既改变了过去学生作文难的状况,变“要我写”成了“我要写”,使学生领略到了写作文的乐趣,又提高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了他们作为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