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滑坡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资源;顾客;产品;过程
宁夏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是本地区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及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承担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职业推广以及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等的功能;面向本地区各类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开放,突出公共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公共实训基地如何实现资源共享,服务本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将成为主要矛盾。本文从ISO9000的角度研究这个问题。
一、公共实训基地应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ISO9000以满足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公共实训基地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未来,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出先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层出不穷。公共实训基地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即对国内外工程技术、管理、社会人文科学方面的新知识、新理念的接受能力,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对各类学生的适应能力等。这样才能体现公共实训基地的先进性,培养的学生才能受到企业的青睐,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目前各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普遍缺少优质的教师资源,特别是具有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的教师非常少。这就要求公共实训基地的领导依据ISO9000要求,联络各企事业单位、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立统一的人才管理体系文件,成立人才资源库,通过某种协议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1.软件资源的共享:ISO9000要求任何产品的质量都是由过程来完成的,通过抓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以满足顾客对质量的要求,这种要求包括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这是一种比较先进、具有前瞻性的质量保证方法。这些年来,宁夏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教育质量“滑坡”“投入不足”“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愈益突出,教育质量更令人担忧。为此,自治区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成立了公共实训基地,解决了部分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优质的教师资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个职业院校都缺少专业教师,引进人才又受到工资、编制、年龄、学历等因素的限制。公开招聘,有才能的进不来或不愿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公共实训基地和各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契约的形式建立优质人才资源库。优秀的专业课教师可以跨系跨院校教学;企业可以定期派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学校可以定期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或兼职,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以补充学校的教师资源、丰富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ISO9000在企业界保障质量的成功经验给教育领域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公共实训基地的领导应从教育过程入手,提高教学质量。首先从产品入手,公共实训基地的产品主要是软件和服务。软件包括教师的教案、讲义、自编教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各种自编作业指导书、教学软件、教学用PPT等。公共实训基地可以依据人才资源库,由各门课的学科带头人组织优秀的教师团队编写教材、教案、讲义、作业指导书、教学软件、教学用PPT等。这些产品在公共实训基地的协议单位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以确保每位教师使用的都是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每位学生都能够享受优质的教学产品。其次从教学服务入手,每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形成和管理都有自己的特色。教学质量形成的重要特点是实施教学工作的人和教学质量的载体―学生,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从提高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出发,引领校园文化在教学质量的形成和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传统的教育管理中,教师的品德和质量意识、学校质量文化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往往一个学校特有的文化传统形成一个学校的灵魂,铸就了一个学校的质量和风格。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校园文化、不同的专业优势和教学特点。公共实训基地就要吸收这些优质资源,依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编写具有通用性的、优质的教学管理程序文件。鼓励教师在岗位范围内发挥工作活力与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调动公共实训基地工作人员超越岗位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各项能力。公共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工作都有法可依,教师工作的活力和主动性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公共实训基地与各实训单位要相互协调,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加强联系,了解其运作情况,创造温馨的人际环境,尽最大努力解决教师和管理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公共实训基地还要根据实训单位的特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性:公共实训基地要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配套措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要发挥领导的作用,而且要调动全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各实训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定位设置总体质量标准,一方面起到信息反馈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加强日常监控的作用,除通过督导室加强教师授课质量评估外,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研活动,加强教学工作的计划与总结,严格考试与学籍制度的管理。这样才能达到资源共享的教学效果。通过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公共实训基地才能实现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程度明显提高,各级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解决信息和命令在不同层次上的传递不畅和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现象;解决“口头命令”式、“拍脑门”式和“生产队长”式的管理模式;解决常见的“上情难以下达,下情难以上传”“部门分割,部门封锁”“部门保护主义”“相互扯皮推诿”等现象,提高工作效率。资源配置更合理,现有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教育教学改革更具针对性,运作过程更清晰,教师更敬业。这些方面的效果如何,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公众和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实训单位对公共实训基地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和投诉的减少。公共实训基地具有了雄厚的师资力量、严谨的教学作风、科学的管理模式、一流的培训服务,教学与服务质量才能持续有效地保持较高水平,不断满足上级主管部门和客户的需求。
二、资金资源的共享
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日常维护、设备运营资金来源主要以政府拨款为主,自筹资金为辅。各实训单位实训所用耗材,以自带材料或自带资金购买为主,公共实训基地不宜为实训单位垫付资金或材料。公共实训基地的资金管理依照国家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三、公共实训基地应实现物质资源共享
公共实训基地的物质资源主要是场地、设施、仪器、设备等。依据ISO9000标准的要求:公共实训基地应当建立实训场地和基础设施管理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按照文件提供满足实训单位所需要的实训场地和基础设施,实训单位应依照文件,提交实训计划和实训要求;公共实训基地应当建立实训设备管理、仪器管理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建立实训设备管理台账、仪器管理台账;对所有的实训设备建立档案、立卷存放;对所有的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建立作业指导书,并保存记录;对所有的仪器必须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定期校正和存放,并保存记录;对所有的仪器、设备进行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以便设备维修人员和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公共实训基地应对所有仪器、设备、设施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规定,如:搬运、防火、防盗、防爆、防破坏、防触电、防工伤事故、通风、照明、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水、电、气等管道布局,废气、废液、废渣和粉尘的处理,噪音对周边的影响应符合环保要求等,定期监测并保存记录;各实训单位必须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使用、维护、保养仪器设备和设施等,并填写记录。公共实训基地所有的设备、原材料的采购都必须按程序文件的要求执行,并保存记录。这样才能确保公共实训基地的场地、设施、仪器、设备等能够安全、持续、有效的运行,公共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才能够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如果公共实训基地没有考虑到实训单位教学所需要的材料和设施,那么基地也应当能够获得这些资源,并说明先决条件、目标、评估标准、教学方法、必要的控制措施,以及对教学所需的材料和设施的安排。确保公共实训基地能够持续有效的满足上级单位和客户的要求。
总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公共实训基地应用是适宜的,为公共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公共实训基地具有执行职责的最高管理者应积极主动地推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本组织中的应用,确保公共实训基地能够持续有效地满足上级主管单位和客户的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数控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意义;优势;应用
一、引言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加工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阶段企业改革了生产方式,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中职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势必要适应这样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是以理论为中心,理论知识传授与技能实践割裂开来,学生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而操作技能却不过关,综合性的职业能力欠缺,无法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目前,国内借鉴德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职业教育中引进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复合教学模式,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融为一体,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技能型人才。同时,“理实一体化”整合了理论和实训教学,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是值得中职学校不断学习与推广的专业课堂教学模式。
二、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激发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最近几年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差异性越来越大,生源质量逐年降低,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普遍不足。生源质量的滑坡,导致学生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与操作能力,有的则是对所学专业和设备茫然无知,这是对中职教育巨大的考验。由于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厌烦理论知识的学习,喜欢动手实践操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如果教师一味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机械地讲授数控专业的知识,必定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使其逐渐失去对专业课的兴趣,更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而“理实一体化”作为中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新突破,更适合中职院校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抽象枯燥的缺点,打破了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直接安排在实训场地上课,师生双方在教中学,在学中做,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来完成教学内容和目标,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适应企业人才需求,促进学校发展
为了进一步满足企业对数控加工人才的需求,我校对多家数控加工企业进行了走访,与企业相关领导及技术人员进行了详细的沟通,了解企业所需的人才、用人标准;同时对数控专业学生的实习及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我们发现企业迫切需求实践操作技能过硬、全面发展的蓝领技术型人才。因此,我校作为培养数控专业技术工人的职业学校,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转变观念,转换机制,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在数控专业课教学中引入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对数控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展职业教育的特色,加强技能培训,培养社会所需的技术人才,实现“零距离”就业,进一步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掌握
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将专业课理论知识充分融入实践操作当中去,真正实现在学中做,做中学,理实结合融为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教学学科体系,根据培养目标灵活掌握教学资源,同时可以按照数控加工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奠定基础。
(二)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一地传授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突破能力的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进行课程知识学习和综合技能实践,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团队分工、任务驱动等形式养成良好的工作、协作、学习习惯。如此一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菏泽信息工程学校作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实训基地为山东省财政重点支持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数控加工专业作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中,笔者围绕如何解决好“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学问题,对其实施的规律做了一些大胆的探索与应用。
(一)“理实一体化”专业设施设备建设
学校的数控专业成立于2005年。为了办好数控专业,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尤其是在教学实训场地建设和机床加工相关设备上投入较多。在硬件设施上,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好数控专业基地,尽量选择国内性能较好、价格实惠的机床,像华中数控、广州数控这些机床比较适宜中职学生操作的需要,关键是企业大多采用国产系统的数控机床,这样学生的数控操作技能与企业需求零距离接轨,直接上岗操作。这些年,学校投资了装偻蛟,已建成功能较为完备的数控实训基地,两间数控加工厂房面积共500多平方米,其中包括普车20台、数控车10台、数控铣床6台、数控加工中心2台,在实训车间设理论教室,在机房建成装有40多套宇龙数控仿真系统的模拟教室。将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车间,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了保障,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数控技术是一门融合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的高新技术,所以要想发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其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过硬的操作技能,也就是要求学校必须拥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指能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具有创新综合能力的教师。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必须组织教师参加企业的顶岗实习、国家及省级部门安排的骨干教师培训,特别是青年教师更要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这样,教师不仅实践操作技能得到提高,还能进一步了解所从事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同时,学校必须积极同企业合作,引进企业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员,与校内教师共同开展教学模式改革。
(三)教学实施,配套教材
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导向,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中更多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新的技术和发展动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以启发和引导为主,实施任务化小组教学,让学生思考讨论,充分发挥想象力,逐渐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改革以前传统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计划,认真分析一体化教学思想,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特别是传统的教材已不能满足一体化教学,必须重新编写配套教材,编写适合中职学生教育教学的教材,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校本教材模式。
(四)具备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仅靠先进的设备和教师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机制。评价要具有多元化,教师评价可以使教师根据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指导的内容,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自主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互评,通过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情况评价,可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能力。技能考核评价,如为了满足企业的要求及标准,我校特别要求数控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拿到数控的中级工证书。多种评价机制相结合以及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我们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毕业生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五、“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由一开始的厌学、不想学变成了现在的想学、乐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想学;采取任务小组化教学,使用配套的校本教材,使得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乐学。
六、结语
“理实一体化”作为中职学校普遍采用的先进教学方法,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各种难题。这就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克服难题,总结出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一体化教学方法,做好数控专业方面的教学工作,培养出更多为社会服务的技能型人才,促进我国工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2011(11):23-25.
[2]顾美.“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数控专业中的应用[J].湖南农机,2014(08):101-102.
[3]周洪伟,于佳,孟庆成,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职I技术,2013(11):40.
[4]陈参,郭建明.数控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104-105.
[5]邓成,陈松,黄忠.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品牌(下半月),2014(12).
[关键词]金融危机 航运业航海教育对策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航运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几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航运业的发展,提出了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建设港航强省”、“加快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带”的发展新思路。浙江航运业处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一方面要接受金融海啸的冲击;另一方面又要在金融风暴中抢抓机遇,实现发展。那么,金融危机对浙江航运业的影响究竟有哪些?浙江航海教育如何调整发展思路,适应航运市场的转变?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浙江航运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浙江航海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以期为浙江航海教育机构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一、金融危机对浙江航运业的影响
本次金融危机于2007年3月由美国的住房次贷危机引发,以2008年9月“两房”被政府接管、“三大投行”被收购重组或破产为标志,开始爆发海啸式的国际金融危机;10月以后又迅速蔓延、深化,最终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开始危机实体经济,同时对浙江航运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1.需求萎缩,运价下跌
金融危机推动经济滑坡,市场信心严重受损。贸易量的急剧下滑导致物流货源的减少,使得运量剧减、运价狂跌;另一方面,由于运价的持续下跌,又引发了浙江局部地区航运业的连锁反应:一是运能的调整可能引发低质量航运企业倒闭风潮;二是投资剧减;三是可能出现航运企业合并兼并、企业再造和重组的机会。
2. 订单减少,“弃、废”严重
目前,浙江造船实力位于全国第四位,但与其他地方不同,浙江省大部分船舶制造厂都是民营企业,并且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舟山、宁波和台州三个地区。对于浙江造船业来说,在经历了从2003年~2007年的超预期勃兴之后,2008年开始显现出增长的疲态,全面爆发的金融危机使这一疲态更加趋于恶化。在金融风暴的席卷下,浙江造船业新接订单量急剧下降,同时出现“弃单、废单”现象。在这种态势下,造船业接受订单变得小心翼翼,造船业前景一片朦胧。
3. 预期降低,风险加大
2002年~2007年,浙江航运业迎来空前的大发展。然而,航运业过长的繁荣期逐渐抬高了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市场上大量增加的新订单不仅对运输市场造成巨大压力,而且造船企业和船东所承担的市场风险也逐渐增加。大量的投机性订单行为,掩盖了真正的市场需求数字,新造船运力的投入使得航运市场上总运载量的增长大大超过了经济和运量的增长,航运市场供给压力日渐增大。在运力供过于求的态势下,航运费用受压,甚至出现不升反跌的情况,盈利收到极大的冲击。
4.大幅裁员,就业严峻
面对运输需求萎缩、运价下跌、造船订单量下降、“弃单、废单”现象严重、盈利下调等因素的影响,浙江航运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有些企业开始暂停业务、裁员,甚至被迫倒闭、重组。由此,大量的航运业员工下岗,另择出路;再加上航海类毕业生、培训生不断进入社会,使航运业就业岗位竞争倍增,浙江航运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二、浙江省航海教育和海员现状分析
浙江省拥有海域面积2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6600公里,其中大于10米的深水岸线300多公里;可开发的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0多处,沿海海港34个,各类生产性泊位944个,其中万吨泊位67个。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浙江航海教育和海员不断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1.浙江省航海教育机构分布状况
浙江省有4家航海类院校和8所不同类型的船员培训机构,航海教育和培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高等航海院校(本科及以上)1所(宁波大学),学制4年;二是高职院校(专科)2所(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制一般为3年;三是不同类型的船员培训机构7所,分别是宁波大学海运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海洋学院、温州海运公司、温州航海学会、台州航海学会,主要从事在职海员参加适任证书考前培训、STCW公约规定的特殊和专业培训,以及受船公司委托的特别培训。上述航海院校和海员培训机构的教育设施、师资队伍和教育质量体系均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的审核认证,符合STCW78/95公约的要求,列入我国履行STCW95公约的航海院校。
2.浙江省海员分布状况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海员最低安全配员规则的要求,一般货船持证海员总数约为12人以上,至少配备船长、大副、二副各1人,值班水手3人;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各1人,值班机工3人。目前浙江省海员资源中,甲板部门与轮机部门海员比例不协调。同时,浙江省海员发展呈现以下趋势:浙江省现有持证海员总数中的大副和大管轮相对比例较小,船长相对较大,说明船长数量较其他职务充足,但总体船舶配员只能勉强满足最低配员规则的要求,若考虑海员的公休、就职于航运业上下游产业的需求等其他原因,目前实际持证海员不能满足最低配员要求;值班水手和值班机工相对增长速度较快,轮机长/轮机员比例高于船长/驾驶员考证比例,轮机长/轮机员的储备量也在逐步增加。可见,浙江高级海员的需求比普通海员的需求更为迫切。
从浙江省海员资源结构角度分析:年龄结构上浙江海员中持丙类适任证书的海员群体年龄结构较为合理,而持丁类证书的海员呈现老龄化;学历结构上浙江海员文化素质以初中为主;职务结构上看,多年来,浙江省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庞大的海员队伍,现有海船海员人数达11余万人。另外,浙江省更拥有一批素质较好的、人数达5000名左右的高级海员,他们经过航海院校的教育和海上实际工作训练,知识、技术都较全面和正规化。
三、浙江省航海教育发展对策
随着航运业的发展、船舶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海员的多国化,各国对海员和海员素质日益重视。面对金融风暴的袭击,浙江航海教育要紧跟国际、国内海事发展的需要,调整发展思路,体现“人本主义”倾向,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和与国际接轨的能力,适应航运市场的转变。
1.成立组织,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成立航海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改革与建设项目小组,成员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第一,委派专业骨干教师到行业及相关企业调研,紧跟行业发展需求,根据STCW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对船舶三副岗位的适任要求,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设计培养方案,以“培养具有强烈的安全和环保意识、适度的基础理论、较强的岗位适任能力”为目标,构建与国际先进的航海教育接轨的课程体系,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第二,明确培养目标、考核要求、技能考核办法,以及达标的依据等,形成航海教育教学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第三,聘请教育专家、行业专家进行论证、修改,形成实施方案。
2. 改革教学方法,营造“虚实结合”的教学环境
为了适应航海教育的发展需要,浙江航海教育要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工作流程及职业岗位要求,多渠道、多形式建设集生产、实训、技术开发与服务、技能培训和鉴定等于一体,共享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联手优秀企业,根据“优势互补、产权明晰、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引入企业具有生产功能的仪器设备,探索教师和技术人员融通、教学和生产过程结合、设备与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实现运行机制市场化,使实训基地产生自我的造血功能,使实训设备发挥最大的功能。通过基地合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团队建设。同时,要进一步拓宽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渠道,实现校内外基地的紧密衔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训条件、环境和理念。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除建设反映实际工作过程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外,还建成了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轮机模拟器、GMDSS模拟器等一系列模拟仿真设备,编制了实训大纲和课程标准,营造了逼真的“虚拟”教学环境,实现了教学做一体,满足了海事局考试发证要求,提高了教学质量。
3. 打造“港航强省”品牌优势专业,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坚持走品牌之路,强化特色、创新教育,注重内涵建设,确保品牌优势,把浙江航海院校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重点建设面向海洋运输业的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面向港口集疏运通道、大路网和港口航道建设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带动港口航道工程专业发展;面向现代物流和港口、道路运输业的物流管理,发展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带动国际航运业务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等专业发展;面向临港工业和现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建设船舶工程技术、通信技术等专业。
同时,浙江航海教育要以工学结合为重要切入点,以培养具有岗位适应和迁移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按照“岗位需求导向,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做于一体”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教育机制。根据不同专业或专业群的不同特点和企业的不同规模,采取分层、分类的合作方式,立足于企业中长期的人才培养战略与双方的长期合作,校企双方在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实习管理、学生跟踪培养,以及优秀教学团队培养、培训需求评估等多个环节上呈现深度融合、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局面。更有利于从较长的阶段改革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快速发展对专业技能要求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建立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发展生态。
4. 拓宽培养途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聘请具有丰富航海经历的船长担任德育辅导员,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教育,培育“海量”的胸怀和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根据航海教育的特点,坚持“半军事化管理+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原则,实施海员素质培育计划,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类选修课,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通过半军事化管理,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吃苦耐劳、敢于拚搏的海员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敬业、服从和团队的意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完成学习任务,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5. 深化航海院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航海院校教育体制改革主要表现为: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转变重学轻用的观念,树立正确的航海专业教育观;要从面向21世纪、面向世界的高度来统一认识航海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要积极面向国际市场;要根据综合配套、逐步完善的方针,加强教育立法工作,尽快建立和健全航海教育法规;要积极开展航海教育的评估工作,提高对教育评估的认识,进一步制定、完善航海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严格评估制度,并根据不同层次、类型的学校制定不同的评价方案,通过海员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建立,从宏观上对浙江海员人才培养进行督导,不断提高浙江海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浙江省航海院校管理的合力,应合理调整航海院校的行政管理职能,不断加强学术管理力度,精简机构,降低管理成本;同时推行聘用制,建立符合航海院校办学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制度。为了进一步提高航海类学生的半军事管理效果,应努力采取如下措施,大力加强航海类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断提高航海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明确半军事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实行航海类学生的封闭性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半军事管理机构,凡实施半军事管理的院校应有统一的管理标准;积极建设一支热爱半军事管理工作、军政素质好的管理队伍。
6. 加强航海成人教育和航海继续教育
一要转变观念,突出航海成人高等教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性质。航海成人高等教育可以实施普通船员岗前培训、“两证结合”的学历教育、对在职的高级船员进行新技术再培训以及航运管理能力的适应提高三级在职技术教育,同时进一步加强航运企业职工培训学校的管理,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二要改革招生制度,实施特殊行业特别对待;三要根据行业特征,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教学计划;四要加强针对性,提高经济效益,探索联合办学新路。
参考文献:
[1] 彭勃:金融危机对舟山航运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产业经济, 2009 (3): 25-26
[2] 邹云美:后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航运企业发展分析[J]. 科技信息, 2009 (31): 1010-1013
关键词 煤炭高校 实践教学 实习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Co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Internship Teaching Reform
YANG Shuzhao
(School of Safety Engineering,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Zhengzhou, He'nan 451191)
Abstract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ternship for coal, companies take into account the safety of students unwilling to accept students' internships, as well as internships and other targeted poor and ineffective problem, "Trinity"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That is, to watch mine mining models and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the initial formation of the mine space; into the well feeling, reproducing real mine; gymnastics training exercises to enhanc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ies. Three-stage step by step, Trinity, complement each other to achieve the co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internship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reform, shaping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talents economic conditions.
Key words Coal College; practice teaching; internship reform
煤炭高等院校本科学生实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是矿业工程学科中的采矿工程专业和安全工程专业,离开实习环节,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无从做起。因此,实习教学不仅决定教学质量,而且实践教学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要比理论教学更直接,不可替代。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煤炭经济发展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结构转型异常艰巨复杂,经济持续滑坡,形势严峻。煤炭企业基于对自身经济,特别是学生入井安全保障考虑,不愿接受学生到矿实习,甚至拒绝学生入井实习等。代之而来的煤炭高校实习难、学生逃避实习和实习效果差等问题浮出水面。单一的煤矿实习模式已不能满足煤炭高校转型的需要,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基于此,作者以毕业实习为例,在分析目前煤炭高校本科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矿业工程类本科学生实习“三位一体”实习改革新思路,三步走,三到位,以适应变化了的煤炭发展新形势,培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1 矿业工程专业实习模式及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毕业实习的现状
(1)单一的毕业实习模式。目前大部分煤炭高校毕业实习一直沿袭的是过去的模式,即,必须在煤矿井下实习,时间四周。实习矿井由学校老师利用个人社会关系联系,学生安全由学校负全责,矿方只提供实习地,允许查阅资料,其他事宜自行解决。然而,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矿井超过三分之二,加之经济形势的不断下滑,煤矿生产任务艰巨,基于安全考虑,绝大多数矿井不接收学生实习,即使同意实习也只接受部分学生分批入井,原则上一人一次,与实纲要求相去甚远,学生实习处于尴尬境地。
(2)顶岗实习的局限性。煤炭行业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属井下作业,水、火、瓦斯和顶板等事故极易造成人身伤亡,煤矿规程规定新工人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试才能入井见习,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半年时间。而毕业实习仅四周时间,只能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熟悉熟悉井下工作环境,对矿井空间有个初步认识念。个别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允许与其签订就业合同的学生顶岗实习,显然这违反规程规定,学校不鼓励这样做。因此,顶岗实习不适合在煤炭企业进行。
(3)实习无针对性,效果差。由于安全的原因,学生在矿实习时间不超过十天,仅相当于认识实习。资料收集方面,矿方只提供基本资料,技术资料及图纸等不许拷贝,几十个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基本一样,几乎无助于毕业设计,造成毕业实习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实习效果很差。
1.2 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方法滞后。目前,煤炭高校本科毕业实践教学主要采用取实验和课程没计两种方式进行。课本实验属验证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几乎没有,而且实验学时又少,不及理论学时的六分之一。验证型实验是在教师设定好“假说”和准备好仪器的前提下由学生完成的实验,主要考察的是操作技能,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能力,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作为独立实践环节,题目缺乏工程背景,与煤矿生产实际严重脱节。教学方法仍然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即围绕“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实践的能力。此外,毕业设计也是由教师给定题目,学生按照设计指导书一步一步去完成,很难达到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要求。煤矿技术进步了,课本内容没有及时更新,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的技术需要。
(2)教学评价体系单一,考核方式过于简单。从评价体系来看,煤炭高校注重对学生最后提交的作业或实践(实验)报告的考核,是一种以学习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缺乏对学生实践活动过程的考核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上,没有制定具有针对性考核标准,如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均采取相同的成绩评定办法,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的考核和评价依据相同,不具合理性。
(3)校内实操设备匮乏,实践教学条件不达标。由于煤炭高校教育快速发展,教育经费主要用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开支上,用于改善教学条件的经费少,造成校内实验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先进的大型没备难以购买,设备套数不足,一人一组的实验通常是二三人一组,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实训场所面积小,安全问题大量存在,不能满足学生合作团队完成的项目。学校大部分设备是上世纪的落后产品,有的只能用作参观,不能启动;有的仅是个演示仪器,学生实际操练形同虚设。
(4)师资力量较薄弱,缺乏一线工程实践经验。一些煤炭高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很难满足实践教学管理的要求,师资力量明显较为薄弱,还有一部分教师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就上岗工作,理论和技能都不能达到任教老师的标准和要求。授课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高学历青年教师越来越多,但他们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接受的主要是理论知识和学术训练,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作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具有工程背景又具有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缺乏,加上与企业的交流合作较少,教师的理论知识体系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和丰富:学科专业师资力量的配置与分配不合理,实践操作带领教师短缺,教师群体的整体实力达不到一定的水准,与教学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2实习教学改革措施
2.1更新实践教学观念,适应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今年国家提出升本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大部分煤炭高校具有工程背景,培养学生掌握生存发展的职业技能,构建、完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验、实训、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个人对国家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必须牢固树立实践教学和实习教学质量意识,坚持严格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在实习实践教学上,要以应用技术为核心,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找准学校在行业经济中占据的位置。
2.2建立“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打破单一滞后的实习模式
实践教学是工程类煤炭高校的重要教学环节,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为消除安全危险对实习的壁垒,剔除实习针对性差和效果不明显的弊端,改变单一下井为重点的毕业实习模式,将毕业实习分三阶段进行,环环相扣,改革实践教学。
(1)第一阶段,观看矿井系统模型并辅以多媒体视频,历时一周。结合矿业工程各专业实习特点,分批集中参观并讲解演示矿井开采系统模型,要求实习指导老师对照模型分系统介绍,逐一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初步形成对矿井空间概念的感性认识。同时,要集中实习学生观看矿井开采系统多媒体视频,反复对照模型空间,思考各大系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实习矿井的概貌和开采特点。模型及多媒体实习周结束时,要对实习学生分组逐一考核,考核地点选在模型实验室,考核采取让学生对照模型讲解的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理解和记忆。
(2)第二阶段,实操演练,历时一周。实操基地选在校企结合的大集团公司所办的培训基地或技校。培训基地用的实训设备,一般是矿井退下来的二手设备,比较齐全。在这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感受各种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及要注意的操作规程要领,特别要求学生要掌握各种监测监控设备的实测结果对比分析,包括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检测光学仪器的使用。这一阶段,学生实操要重点学会矿井阻力测定方法、矿井顶板位移测定、突出矿井瓦斯基本参数测定,以及割煤机、综掘机和液压泵站等设备的操作。考核考评应在实操基地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井下各种设备的实操技术。
(3)第三阶段,入井参观,历时一周。这一阶段,先邀请所实习矿井技术人员讲述矿井概况及安全注意事项,后入井参观学习。入井实习要由矿井技术人员带领,熟悉井下各大系统及设备,重点是生产和通风系统。一般要求学生至少下井一次即可,既不耽误矿井正常生产,也减轻矿井对学生安全担忧的压力。实习必须有针对性,要求结合毕业设计题目收集资料和图纸,最好能咨询相关问题。考核考评应在学校进行,重点是实习报告和毕业设计资料收集。
2.3实习教学应尝试“导师”制,全过程跟踪指导培养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经济条件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工程背景下的煤炭高校实践教学也应尝试实行实习“导师”制,这里的导师制有别于研究生导师制,主要指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位学生从大四第二学期安排好该学生的实习指导老师,由该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分阶段、渐进式拟定学生的实习计划,指导学生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并在实习期间一直跟踪学生的实习情况,填写学生实习跟踪手册,这在较大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发生安全及其他问题的可能性,实现了全过程监督和培养。
2.4 实习及实践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的改进
长期以来,煤炭高校实习实践考评考核体系一直重理论考试成绩,对实操实训不考核或仅做参考,造成毕业学生动手能力差,到企业一年甚至二年后才逐步掌握实操技能,因此,改进现行煤炭高校实践教学考评考核体系势(下转第120页)(上接第118页)在必行。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能保证考核结果公正、客观,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 改注重学习成绩、实习结果考核为对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考核,重实操能力培养和实操过程表现,营造创新环境活跃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创新思路、创新观点,创新方法。
(2)不同的实习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应有所不同。对模型参观和演示实习注重考察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空间想象力,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或实习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重点考察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工程能力。实习应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3总结
煤炭高校具有工程背景,属应用技术类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深入分析实践教学存在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方法滞后和教学模式单一,以及工程背景双师缺乏和学生实操能力差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分阶段实施“三位一体”实习方法,规避因学生人身安全困扰毕业实习质量和效果的问题,建议实习教学尝试“导师”制,全过程跟踪指导培养,改革实践教学评价和考核体系,适应经济条件下应用技术型大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基金项目: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基金资助(D2013019)
参考文献
[1] 吴金刚,杨书召.工程教育背景下煤矿瓦斯防治实践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3(1):58-71.
[2] 叶志攀,金培华.中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高等工科教育研究,2007(2):74-77.
[3] 陈莉莉.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2013(1):17-32.
1.1便携的掌上学习时代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已使网络无处不在。一台普通的网络电脑或一台掌上iPad,甚至只要随身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快速登入网络,便捷地搜索和获取所需的相关信息。同时,网络技术升级进入Web2.0之后,网络的交互功能有了质的提升。公众不再只是信息和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同时也是知识信息的贡献者、分享者,这使人类进入了全民“织网”的时代。过去制约学习的诸多客观因素也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而烟消云散。终身学习不再是空谈,学习可以时时进行,处处进行,我们真正进入了“掌上”学习时代和学习、工作、生活的一体化时代。
1.2MOOCs等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最初发端于美国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简称。而近两年随着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顶尖大学的加盟及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而迅速发展起来。在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也率先跟进。目前,多所国内高校正牵头制定《大规模在线课程国家标准》,促进国内高校的MOOCs建设。而随着MOOCs等学习平台的快速发展,网络课程将不断丰富和完善,过去学习资源短缺难求的局面将彻底改变,这必会给网络学习者带来更多便利和选择。当然,同时也难免会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一定的冲击。伴随着MOOCs等网络学习平台的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专业教育将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如何分工,教师角色如何重新定位等等一系列问题,教育者都必须面对和解答。
2转变观念,应对网络环境所带来的变化与挑战
2.1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上的应用促进教育的回归
1)由重“才”向重“人”回归。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培养满足社会健康发展所需求的合格人才。其中,“人”是根本,人与才的关系是“皮毛”关系。也就是说,教育首先要做的是将“自然人”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社会人”,而不是仅有才能而缺乏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的“工具人”。但遗憾的是,教育在发展中却偏离了其本质目标。一味地输灌知识,培训技能,结果是教育看似轰轰烈烈地发展了,而由于学生人格缺陷所导致的一些极端行为和社会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却也越来越严重。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网络教育的发展让我们能够站在一个教育发展的新视角来重新审视和反思过去的教育目标、教育模式和教育评价体系,促使我们的教育重新回归到先做人后成才的正确轨道上来。土木工程相关专业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学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经他们之手的建筑都应该是合格工程和良心工程。
2)由重“教”向重“学”回归。
教和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教育界长期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学”是根本,学既是教的起点,也是教的归宿。就学生个体的成长而言,学习是内因,教育是外因,我们无法让石头孵出小鸡,同样,在教育过程中,教因为学才有意义。因此,学是教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能自主地学。因此,能自主地学是教的目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被网络教学中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取代。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技术不断更新。作为建设者,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必须不断更新和提升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而网络学习加上工程实践给其自主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途径。
3)由重“知”向重“行”回归。
学习的本质是“知行合一”,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资讯与知识的传播和获取变得空前容易。但学习者如果仍然仅仅满足于获取知识和储存知识,显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已毫无优势。而只有跨越“知行鸿沟”,将获取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才是制胜之道。因此,网络教育的发展促使传统学习“以学为主”向“以习为主”的方向发展,即由传统教学中重“知”向网络教学中重“行”的学习本质回归。作为培养建设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高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同样要注重工程实践环节,除了强化课内的实习、实训,还要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形式的工程实践活动,使学以致用,达到知行合一的学习目的。
4)由重“填”向重“导”回归。
传统课堂教学以“填鸭式”为主。因其既不符合学习的心理规律,也不利于学习者的知行转化,因此其效率极其低下,长期以来也备受大众的诟病,但却难以有所改善。而网络教学的发展却为这种转变带来了曙光。因为学生和学习变成了真正的教学主角。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地“吃”而不再需要教师主观地“喂”了。因此,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地自主学习,并通过积极反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学习目标。
2.2网络教育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事实上的主角,从课堂教学的内容选择到授课形式,以及教学进度的安排等等,都是由教师控制的,而学生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的从属地位。网络课程则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个别性:由学生自主设立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进度。随着网络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师则更多地充当学生的学习顾问和导师的角色。这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包括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网络多媒体知识等,作为指导者,还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指导艺术,这也是教师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充分认识网络教育的特点,主动顺应形势要求,自觉完成为师者的角色转变是当前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3操作层面上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3.1做中学
网络技术发展太快,而网络教育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完善则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但本质上,理论源之于实践,用之于实践。因此,“做中学”就成为当前网络教育的最佳选择。先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理论。然后再用相对完善的理论指导网络教学实践,使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不断完善和成熟。而如果只是一味地等待和观望,想等待别人提供现成的网络教学技术和理论再行动,那么就很可能坐失良机。毕竟时不我待,机会稍纵即逝,特别是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3.2完善“知识图谱”
网络学习的特点之一是便捷,随时随地,互联共享。工作中、生活中遇到问题随时通过网络求助和学习予以解决。因此,网络学习更适合以直接应用为目的的学习。一方面,这种学习时间上往往是零散随机的,另一方面要求网络提供的学习资源要实用、完整、精简。如“微课程”(microlecture)就是一种近年发展起来的有效的网络学习资源。但从学习的本质看,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才是最重要的。这就与零碎的“快餐式”学习产生了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笔者认为,“知识图谱”不可缺少。知识图谱(ScientificKnowledgeMap)是显示科学知识的结构关系与发展进程的一种图示。通过可视化的知识图谱,零碎的知识就成为了某知识结构体系中的元素或单元,就与其他知识单元建立起了关联,其应用和发展就有了根据。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创建中,应重视相应的知识图谱的建构。有了知识图谱,学习者虽然在特定的学习中只是了解某个知识单元,但该知识单元在某学科结构中的空间位置、与其他知识单元的关系,以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等就都一目了然了。这有利于引导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建构和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
3.3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互补
在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背景下,网络教育以其特有的优势对传统教育产生冲击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教育会完全替代传统学校教育。毕竟学校教育还有着网络教育所不及的优势。“环境浸染”就是一种网络教育无法替代的教育方式。学生通过生活其中而潜移默化,这被学习心理学家称为“社会学习”。环境育人是学校这个特殊环境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之一。因此,良好学术氛围,人文关怀、友爱的师生和同伴关系,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等都将在无形中影响甚至塑造学习者的人格特质,这是无法仅仅通过网络学习一些知识所能够获得的。再如,有些基础性知识同样也是需要学习者通过学校的系统教学才能打好基础的,紧靠网络的“快餐式”教育难免会使个人的整体知识结构“营养不良”。因此,网络环境下,教育者和学习者都应充分认识并发挥网络教育和传统学校教育的各自优势,使其互为补充,共同承担起未来教育的伟大使命。
4重视BIM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表达建设项目几何、物理和功能信息以支持项目生命周期建设、运营、管理决策的技术、方法。住建部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是要有一大批熟练掌握BIM技术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人才。这是仅靠企业很难短时间内解决的,只有在高校中加强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BIM课程学习和实训,特别是加强校企的合作才最有效。而BIM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基于信息和网络。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教学也是必然趋势。
5结语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路基础教学;教育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教育改革创新,实现人的科学发展,是党的十七大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则对职业学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该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如何增强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发挥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人结合高等职业学校《电路基础》教学,作了以下总结: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知,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学生只有对《电路基础》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电路基础》。因此,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绪论”课教学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一样。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电路基础》的兴趣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为此,在绪论课上,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学生这门课程对于后续课程的重要性:哪些知识会在哪一门后续课程中应用到,比如“电子线路的习惯性画法会大量应用到模拟电子技术中”、“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是后续课程的基础”等等;在日常生活中会实际应用到哪些知识,比如“收音机的调谐回路是对串联谐振的应用”、“为什么电力系统一般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而不采用三相三线制”等,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然后,做几个有趣的实验,比如:在一阶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分别串联一个灯泡,观察灯泡的亮暗过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教学过程 ,加强直观教学
由于《电路基础》的理论知识比较多,而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的介绍,采用比喻、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轻松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及定律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用水流比喻电流,来帮助学生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学习结点电位法和网孔电流法时,把结点电位与网孔电流、自电导与自电阻、互电导与互电阻相比较,可以很轻松的掌握它们的一般方程形式。淡化复杂的理论分析,降低理论难度,从而减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二、熟悉教材内容,从整体上全面把握教材,教学要求明确 ,教会学生轻松学习
在教学过程除了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外,还要明确告诉学生每章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各重要章节的知识点。因为《电路基础》的主要内容是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等,并不仅仅是概念,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学会分析各种电路和现象。所以应该从整体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掌握电路的两个定律及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电路的两个定律是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三个元件是指电阻元件、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两个定律和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是分析计算各种电路的基本依据,所以要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以及电阻、电容、电感这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定律。
(二)掌握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各种方法:支路电流法、结点电位法、网孔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所以,掌握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各种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三)根据电路类型,选用简便的解题方法 :比如对于只有一个独立节点的电路采用弥尔曼定理,只要一个方程即可求解出来;对于只有两个网孔且含有一个电流源的可采用网孔电流法,也只要一个方程即可解出.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解题方法,还要靠长期的积累,不断总结,总会找到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
三、尊重个体差异,发挥学生潜能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有一种感觉,就是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听不懂,教师上课感到很吃力,都认为是学生整体水平滑坡。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他不是按实践应用型的人才标准,而是按理论研究型的人才培养标准在要求学生,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的智力类型、兴趣特点和能力结构,导致违反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有一个例子颇能说明问题:广州和深圳等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现在招不到高级技工,甚至连招一般的技工都很困难,外资企业的老板们决定自己办学校从头培养工人。有意思的是,他们竟然招收了一批我们职业学校淘汰出来的所谓“差生”,并且只用短短半年时间就把他们培养成了优秀的工人。这些学校对他们的鉴定是——他们都是优秀生。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发很大,职业教育要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高职学生虽然基础不是很扎实,但他们思维比较敏捷。作为教师不应该仅仅盯着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该注重每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社会活动能力等非智力能力,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天性,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造能力。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发扬光大,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发挥学生潜能。
四、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就业教育,,既然职业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具有一定技术的劳动者,那么就要求具有相关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不仅要重视理论、实践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果培养的学生丢三落四,拖拖拉拉,试问这样的学生能在哪个单位受到好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进行万用表的组装实训中,首先我会要求学生弄懂万用表的工作原理,并分解画出每一个电路图(测量电阻的原理电路、测量电压的原理电路等),然后,用好的万用表测量出每个元件的参数并标记出来放在固定的位置,最后对照装配图按顺序依次装好焊接,最后挨个电路进行检查。这样不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耐性,而且培养了学生保管好自己东西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基础。
在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劳动者,相信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以上做法,仅仅是本人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王慧玲主编,电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胡翔骏主编,电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论文摘要: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该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如何增强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发挥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如何增强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发挥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高等职业学校《电路基础》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如手。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电路基础》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电路基础》。因此,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上好第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一样。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电路基础》的兴趣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为此,在绪论课上,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学生这门课程对于后续课程的重要性:哪些知识会在哪一门后续课程中应用到,比如“电子线路的习惯性画法会大量应用到模拟电子技术中”、“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是后续课程的基础”等等;在日常生活中会实际应用到哪些知识,比如“收音机的调谐回路是对串联谐振的应用”、“为什么电力系统一般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而不采用三相三线制”等,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然后,做几个有趣的实验,比如:在一阶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分别串联一个灯泡,观察灯泡的亮暗过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教学过程,加强直观教学
由于《电路基础》的理论知识比较多,而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的介绍,采用比喻、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轻松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及定律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用水流比喻电流,来帮助学生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学习结点电位法和网孔电流法时,把结点电位与网孔电流、自电导与自电阻、互电导与互电阻相比较,可以很轻松的掌握它们的一般方程形式。淡化复杂的理论分析,降低理论难度,从而减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二、熟悉教材内容,从整体上全面把握教材,教学要求明确,教会学生轻松学习
在教学过程除了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外,还要明确告诉学生每章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各重要章节的知识点。因为《电路基础》的主要内容是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等,并不仅仅是概念,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学会分析各种电路和现象。所以应该从整体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掌握电路的两个定律及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电路的两个定律是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三个元件是指电阻元件、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两个定律和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是分析计算各种电路的基本依据,所以要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以及电阻、电容、电感这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定律。
(二)掌握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各种方法
支路电流法、结点电位法、网孔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所以,掌握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各种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三)根据电路类型,选用简便的解题方法
比如对于只有一个独立节点的电路采用弥尔曼定理,只要一个方程即可求解出来;对于只有两个网孔且含有一个电流源的可采用网孔电流法,也只要一个方程即可解出.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解题方法,还要靠长期的积累,不断总结,总会找到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
三、尊重个体差异,发挥学生潜能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有一种感觉,就是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听不懂,教师上课感到很吃力,都认为是学生整体水平滑坡。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他不是按实践应用型的人才标准,而是按理论研究型的人才培养标准在要求学生,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的智力类型、兴趣特点和能力结构,导致违反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有一个例子颇能说明问题:广州和深圳等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现在招不到高级技工,甚至连招一般的技工都很困难,有意思的是,他们竟然招收了一批职业学校淘汰出来的所谓“差生”,并且只用短短半年时间就把他们培养成了优秀的工人。这些学校对他们的鉴定是——他们都是优秀生。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发很大,职业教育要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高职学生虽然基础不是很扎实,但他们思维比较敏捷。作为教师不应该仅仅盯着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该注重每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社会活动能力等非智力能力,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天性,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造能力。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发扬光大,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发挥学生潜能。
四、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就业教育,,既然职业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具有一定技术的劳动者,那么就要求具有相关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不仅要重视理论、实践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果培养的学生丢三落四,拖拖拉拉,试问这样的学生能在哪个单位受到好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进行万用表的组装实训中,首先要求学生弄懂万用表的工作原理,并分解画出每一个电路图(测量电阻的原理电路、测量电压的原理电路等),然后,用好的万用表测量出每个
元件的参数并标记出来放在固定的位置,最后对照装配图按顺序依次装好焊接,最后挨个电路进行检查。这样不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耐性,而且培养了学生保管好自己东西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基础。
在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劳动者,相信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以上做法,仅仅是本人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 王慧玲主编,电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胡翔骏主编,电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师的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是非常高的,教师的话对学生是最有号召力的。一学期结束了,你知道教师的工作总结怎么写吗?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中小学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请笑纳!
中小学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1作为数学教师,我深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潜心做好备、教、改、导、辅教学五环节,密切关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力求在教学互动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所得的四点体会: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搞好课堂教学。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以下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针对七年级新生在学业水平、认知能力上参差不齐的现状,我摸索采取分层教学、课堂互动、设置不同评价体系第形式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入,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动力。
2、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发现、会提问”的习惯,而课外又通过认真地检查、批改作业,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果等形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会预习、会复习、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做好课外辅导工作是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
和很多老师的感受一样: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上都出现一定的滑坡,而且这种下滑趋势在短期内似乎还难以逆转。作为刚升入七年级的新生,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甚至有的出现厌学的情绪;针对这种现状,课外辅导和心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发言机会,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对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勇气。这样一来他们也愿意从学习中寻找成功感,从而为整个班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4、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是顺应新形势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一年的七年级教学,我深感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已受到很大的冲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和组织学生,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外做好学生的心里疏导,有时显得比教学本身更重要。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墨守成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注重教学积累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才能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2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本人从事数学教学多年,下面就谈谈对数学教学的一点浅显的体会。
1、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2、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3、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1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中小学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3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觉得要搞好数学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学生的的教学方法,以我这一年的教学经验与体会,觉得从以下两大方面出发,教学成绩应是可以上去的。
第一方面应从思想工作着手,我觉得要教好学生,应先让他们尊重老师,这也是做学生的基本准则,所以我第一天当他们老师起,就首先要求他们尊重与理解老师的要求,但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学生们大都有厌学的情绪所以教师要运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个人品格,口才,知识各方面吸引孩子,因为学生喜欢一个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肯助人的老师,让他们觉得老师就是正义与公理的化身,他们也最肯服这样的老师。
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绝对禁止打骂学生,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对老师离心离德,那就谈不上搞好教学了,但爱学生同时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他们有错误绝不可听之任之,该及时批评就得批评,方式就是讲道理,影响一个学生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真心的关怀与帮助。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优良的班风与周围的学习气氛对引导后进生进步起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班主任与课任老师的有效配合,没有这些,个人再努力也是不行,管理学生是一门艺术,我目前仍在探索。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
对于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六点入手,
第一点: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
第二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如每节课后如有时间,我都出几题有新意,又不难的相关题型,与学生一起研究。
第三点:,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
第四点: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在练习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第五点:就是考前复习中要认真研究与整理出考试要考的知识点,重难点,要重点复习的题目类型,难度,深度。这样复习时才有的放矢,复习中什么要多抓多练,什么可暂时忽略,这一点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与成绩。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把握得准,必须要有相当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与总结,甚至挫折,否则不行。而我仍在不断摸索中,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所领悟。
第六点: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例如在课后,只要有时间,我一般会留部分成绩不足的学生再进行一次复习讲解或小测,时间不要太多,十几或二十分钟,但一学期下来,就积少成多,对提高成绩会有帮助,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其它科任老师协调好时间,二是被留下的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过关,以免因被留下产生抵触情绪,就会影响复习效果。
以上六点教学方面的看法只有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有机结合,才可能有一定效果。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目前仍在不断探求有更好效果的教学方法,我虽没有教改,实际上已是 " 半个教改 " ,我的教学是 " 常规 " 与 " 教改 " 相结合,并博采众长,不断改进,争取更好成绩。
中小学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4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抓两头、促中间,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1、备课。
精心钻研教材,细心备课;做到:重点难点突出,易混易错知识点清晰,并掌握好、中、差学生的认知能力,分层次设计练习题,分层次落实训练内容,使全体学生都能轻松学习,学有所获。
2、授课。
一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教学。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教学过程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教学活动”,而问题又是数学的心脏,通过问题教学唤起学生的创造灵感,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开启心智。从而使学生达到“三自”,即: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3、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
一是从多个方面给学困生创设学习时间空间,采用课堂多提问,一帮一合作学习,作业分层照顾,指导学困生自己提出问题等措施;
二是利用课后时间与其谈心,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经常在学困生的作业上、试卷上写上一些鼓励的语言,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到学校、家庭齐关心。
4、利用年轻精力充沛优势。
在下半学期抓好部分学生晚自修工作,形成学习小团体,带动班级、年级学习数学的风气。利用网络资源,参考历年各省市中考题,了解中考动向,充实自身知识。
二、团结奉献 拼博进取
1、团队合作。
虽然初三教师只是一人孤军奋战,但我们三位数学老师团结在一起,把初三教学工作摆在首位,齐心协力,采用听课、评课,使初三的数学教学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2、努力拼搏。
在复习阶段,老师们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找题、选题、编题,并对一些资料进行剪贴重组,自编大量资料,使习题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实效性。而自己也对于每次单元测试,摸拟测试,不管每天几点钟考完,当天必须批改,因此,经常把没有改完的试卷带到家里完成,摸爬滚打,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三、科学备考 真抓实干
1、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具体要求是:明方向、对方法、细备课、深挖掘、精选材、强典型、准讲述、清思路、实效果。
复习分三个阶段:(1)基础复习、(2)专题训练(3)摸拟测试。第一阶段要求紧_教材,打好基础知识,做到三个重视。
1.重视易混、易错知识点;
2.重视“三基”的落实,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
3.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实现的目标是对重点知识过程化,基本图形结论化,使定理图形化、图形公式化、公式语言化,即形、式、语言三为一体,让全体学生都有收获。
以上是我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虽有所收获,但也还有些差距。我有决心与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一如继往,积极投身于新课标的实验中去,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同行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总结新经验、新方法,使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争取再创佳绩。
中小学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5本学期来在学校党、政、工的领导下,在广大教师的支持下,在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了能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现将本期所作工作总结如下。
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是以下几方面:
1、课前准备工作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除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样能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确定课堂上要讲的主要内容。
2、课堂工作
(1)首先搞好组织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
新课程数学的组织教学与传统的组织教学有明显的不同,我们知道,组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组织到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地是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授上,但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教学应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之中。
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要能真正起作用,达到目的,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非常重要,因此,教师的威信将起到较大作用。教师既要亲切又要严肃,要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压抑和过度焦虑,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发挥出正常的智力水平,高效地进行学习。
(2)其次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涉及本课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要简明扼要,抓住要点,点穿实质,然后,自然过渡,引入新课,简述学习课题,布置学习内容,明确学习要求,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和完整性。充分地照顾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这样学生可以快者快学,慢者慢学,达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
(3)再次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做练习,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
对于学习思维品质不踏实的学生,要注意用具体的事例,通过严格要求,逐渐培养他们的踏实品质。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应指导他们向深度、广度发展,向他们提出进一步深入学习,并具体落实,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这段宝贵的时间,充分发挥其潜力,提高效率,超额超前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基础较差,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加强重点辅导。
在这里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和把握整个课堂,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非常重要。
3、课后辅导工作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
论文关键词:困境;机遇;创新;定位;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校成人教育依托优质的高校教育发展,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实现社会化、大众化的重要渠道,是高层次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停滞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本文试就成人高教面临的境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高校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机遇
近年来,成人教育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阻碍了成人教育的发展。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有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也有成人教育自身运作的内在原因。
普通高等教育扩招,挤压了成人教育的生源空间,成人学历教育招生计划也在逐年缩减,生源逐年滑坡,部分成人高校出现了教育教学资源、设备闲置的现象。一些成人高校为了求生存争发展,展开了不正当的生源竞争,甚至用一些虚假广告、违规的承诺和经济手段招揽生源,造成了招生市场的混乱。
一些成人高校发展定位不甚清晰,对成人教育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办学思想出现偏差,把成人教育看成是创收的手段,忽略了办学质量,曾一度出现乱办班、乱收费现象,扰乱了成人教育的秩序,降低了成人教育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信誉。
有的成人学校教学层次单一,以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为辅,没有承担起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任务。
一些成人高校的运作机制、教育形式、教育手段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一些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中,还存在教学设备相对落后、教学资源被挤占、选派到成人教育中任教的优秀教师数量较少的现象,这些都使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不到有效保证,整体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
上述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成人教育的发展。但也应看到,前所未有的好条件也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国已开始进入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智力的需求,社会发展要求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体系。在这样的社会体系中,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为成人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在某个年龄段的层面上,随着教育“大众化”的到来,成人教育的生源有逐年减少的现象,但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提出,在更多的层面上和更广阔的范围内,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社会成员将越来越强烈要求通过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渠道进行知识更新,接受学历和非学历高等教育,以适应就业、上岗、转岗的能力需求。从这方面看,成人高等教育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层次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的双重任务,生源又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发展空间极其广阔。
我国政府将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国民素质提到重要日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不是人才资源大国,人力结构的低层次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极大削弱了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国民素质成为我国一项基本战略性国策。作为对各类高中后在职、从业人员进行多种教育的成人高等教育,在开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及各类专门人才的进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成人高等学校肩负重要使命。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历史性任务,必须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作用,特别是成人高等学校有广阔的前景和用武之地。
人民群众的生活由温饱向全面小康转变的过程,会有更为普遍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在未来社会,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不断提高知识文化水平必将成为人民群众的内在要求,是人们未来一种重要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终身教育也必将成为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内容。
综上所述,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潜在的危机,但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谁能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加快改革和发展,谁就能在未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培训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二、促进高校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创新教育教学观念是高校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面对机遇与挑战,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创新教育教学观念为统领,树立起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念。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就找不到走出困境的路径,也办不出人民满意的成人高等教育,学校也得不到较快发展。
首先,教育服务观的转变与创新。教育服务观是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核心内容,它关系到办学的宗旨和根本目标。树立先进的教育服务观,一是要树立为培养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服务。高校成人教育必须深入地方人才市场和各部门、行业、企业,实地考察调研,深入了解各部门、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质量标准都必须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结合得越紧密,服务的质量就越高。二是专业教育与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在教学和科研上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调整专业,在巩固基础研究的同时,着力加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努力使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立足地方、贴近地方、服务地方。三是进一步明确教育和服务的关系,突出以人为本,强调为学习者服务。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人才,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是学校的根本职责。只有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体现成人教育的办学宗旨,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也才能有自身的地位和发展空间。
其次,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终身教育的思想不仅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也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理念。要转变过去那种学校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传统观念,树立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教育的新观念。高校成人教育要适应这种时展变化,以它独特的多样性的方式来满足不同人群的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另外,在人才培养质量、教育管理模式等方面,也都需要创新观念,以适应时展需要,引领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找准学校发展定位是高校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高等教育是一个系统,各高等学校都在这个系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具备不同的功能,承担不同的任务。每一所普通高校中成人教育都应根据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发展需求和本校的教育资源、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确定自己的办学层次、类型、主要功能、培养对象和目标。只有当其成人教育与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发展相适应,与学校的定位、目标、任务相近时,才能得到社会认可和学校的支持,才能发挥学校的优势,有所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应面向继续教育,面向新农村建设,面向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面向非学历教育。
1.适度保持稳定的学历教育规模。虽然我国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离较高程度的大众化还有较大距离,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高等学历教育的需求,特别是还不能满足农村适龄青年的需求。近年来,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的比例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专科毕业生想继续深造,唯一的途径是进入成人院校本科学习。另外,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还可以发挥学校优势,发展多层次的、特别是高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进一步完善包括专科、本科、双学位、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体系。
2.要使继续教育和高层次岗位培训成为高校成人教育的重点。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参加工作的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采用、新岗位的出现,需要不断进行高层次的岗位培训。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看,我国高层次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这块新生领域将是继续教育发展的重点。因此,要充分发挥普通高校中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培训功能,开展针对行业、企业急需的各类高层次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高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留得住、用得上,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下移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重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范围应逐步向县以下区域转移。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招生对象应主要面向农村,深入农村,为“三农”服务,为县域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为此,成人高等教育的函授教育辅导站、远程教育学习中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助学机构等要向下延伸,把课堂办到基层的社区和企业单位以及农村。
4.要积极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在成人高等教育以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整体构筑中,还要在职业技术教育上下工夫,培养的人才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定向性和职业性,要把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与国家的学业标准挂钩,通过专项职业培训,发给学员专项职业资格证书。
(三)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专业设置是高校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的桥梁和纽带。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新的知识和技术层出不穷,新的专业技术岗位不断涌现。为适应这一发展变化,就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一是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j成人高校要了解企业和社会有关部门的需求,认真做好专业设置的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预测,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在学校专业布局规划基础上根据实际调整和设置专业。二是要主动加强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联系,加强与地方政府、地区行业的紧密联系,充分征求他们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并据此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三是拓宽学校与企业、行业部门合作的渠道。成人高校的生源多数来自于企业和行业,这就使成人高校与企业、行业联系得非常紧密,成人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与行业、企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合作,使专业设置更加贴近实际,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四)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根据社会需求做好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和修订工作。专业教学计划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核心是调整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符合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有利于构建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课程设置要适应职业岗位群的需要,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要注意吸取最新科学技术成果,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和现代性;要有适当比例实训课的安排,把实训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
2.配备优秀教师任课。成人教育的特点是在职、业余、函授、自学,自学为其主要学习方式,因此,配备优秀教师任课对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派优秀教师任教,虽然课时少,但归纳、总结、提高,夯实基础,授之精华,启迪创新,可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要选聘那些师德优秀、知识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热爱成人教育事业的教师担任主讲。
3.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基本理念,是高校成人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从各方面加以保证。一是做好教师备课工作,组织教师集中备课;二是认真做好期中教学检查,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做好期末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抓好命题、考试、评卷和试卷分析等环节,对教学质量作出准确估计和判断;四是组织督导和有关学科负责人经常听课,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意见,组织学生对授课教师进行反馈测评,在教学质量监控、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定期举行教学质量信息通报会,向教师反馈信息,提出要求,以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另外,还要建立适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