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节日课文二年级下范文

传统节日课文二年级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节日课文二年级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节日课文二年级下

第1篇:传统节日课文二年级下范文

论文摘要:近年来,虽然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得到了重视,但我国大学生特别是高职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改变这一现象已迫在肩睫。通过对中澳合作高职专业学生的测试和问卷调查发现,尽管总体上二年级学生明显好于一年级学生和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受试者能较好地用英语表达我国传统文化,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明显,从而导致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针对这种状况,根据收集的数据从跨文化视角分析了“中国文化失语“主要现象,并提出必须从改革应试教育、提高大学英语教帅跨文化紊养、调整课程设里与教材内容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对跨文化人才的需求。

一、“失语症”与跨文化交际

2000年10月《光明日报》载文《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其中报道:“由于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与跨文化交流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一理念,已逐步成为我国外语界的共识。加大外语教学的文化含量,已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非常值得欢迎与肯定的。然而,纵观我国多层次英语教学,在增大文化含量上却有着一种共通的片面性,即仅仅加强了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对于作为交际主体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忽视状态。”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已有百余篇论文对这个问题从英语写作、英汉互译、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论述了“中国文化失语”的危险,但从跨文化视角对高职专业学生进行实证研究尚属空白。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以下简称《要求>),从跨文化视角对高职专业学生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失语”现象及必须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失语症”( aphasia )一词源自希腊语a(not)和phanai ( to speak ),意即“不能说话”,原意指由于大脑损伤使患者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现象。为了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人们展开深人研究,试图了解人类的语言生理机能。现在“失语症”已经突破了医学界限,产生了更多的引申含义,可用来描述生活中形形的语言及理论“遗失”现象,如:“中国文论失语现象”、“汉语失语现象”等。本文所指的中国文化“失语”是中澳合作高职专业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法用英语对中国文化相关内容进行表达的现象。

跨文化交际是指与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际的过程。社会语言学家D.Hymes在20世纪?0年代就提出交际能力学说,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交际能力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形式是否可能;实际履行是否可行;根据上下文是否恰当;实际上是否完成。即“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讲什么话,以及对谁讲与怎样讲(Who speak what to whom

and when)的能力”。其基本特征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互动的过程中进行交际、互通信息、交流情感。如果交流的一方完全放弃他所代表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内涵,这必然会影响到交际的必要性和交际过程的互动性。后人不断完善发展交际能力学说,概括起来包括下列五方面的内容:语言—指掌握语法知识;功能—指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语境—选择与所处语境相适宜的话语;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份的话语;社会文化知识。这其中后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一点—语言得体性。交际能力培养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

二、调查的实施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于2008年10月在上海市某高校中澳合作高职四个专业的2008级(一年级),2007级(二年级)和2006级(三年级)部分学生中随机进行。他们大多学习了十年以上的英语,人学后一、二年级的英语听说课由澳大利亚外教,授课,专业基础课由中方教师采用双语授课,。自第四学期开始的专业课全部由外教授课。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较高、动力较大、投人较多,英语表达能力处于上升期,对其进行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集中的上课时间保证了问卷的正常发放与回收。

(二)研究目的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过于重视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作用而淡化其重要性有可能导致交际失败。因此,本课题试图调查受试者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和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三)研究的问题

本次调研主要研究:(1)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是否欠缺;(2)中国文化知识及英语文化知识是否平衡;(3)中国文化失语症的表现如何。

(四)研究工具

调查分别采用问卷调查和测试形式进行。问卷主要是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和对中国文化的态度,由与他们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的词如=校生、补考、减负、户口簿以及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共10个组成,要求学生写出英文表述,每个1分。这些词和节日名称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征,其名称翻译的准确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及英文表达能力。调查利用课外时间随机发放问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现场独立作答。共发放问卷318份,其中一年级70份(2个班),二年级123份(4个班),三年级125份(4个班)。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测试部分要求用英语闭卷独立完成。最后全部回收且有效。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由表1可知,首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一些重要节日名称的英语表达对于高职学生难度较大。在六大传统节日的名称英译中仅“春节’,和“端午节”两个节日的正确率超过一了半数。“重阳节”的英译正确率最低,反映了很多学生热衷于过“洋节”,甚至不知道该节日的存在。从整体看,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英文表达能力非常薄弱。其次,出乎意料的是,总体上二年级明显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究其原因主要是经过了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以及外教的英语听说课训练,使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有明显提高。而一年级学生由于是第一学期,在英语词汇和表达方面有待提高;三年级学生由于进人了紧张的专业课学习阶段,虽然也经过了和二年级相同的英语学习阶段,但遗忘的较多。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欠缺,说明“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受到了明显的忽视”,反映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二年级与一年级相比,正确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在逐步提高,但总的来看,所有受试者该项能力都相对较弱。交流是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交流本身是双向而不是单向的,交流的进行意味着吸纳和传播两者不可或缺。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交流,从宏观上说,决不是一方向另一方“一边倒”式的学习。因此,在英语语言知识掌握牢固的同时,应该提高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

问卷由对英语学习的目的、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看法、教材的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及与外教交往时的困难等六个方面的20个选项组成.注重了解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对中西文化的态度。调查表明,三个年级中虽然有32.2%的受试者认为自己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要,但存在着对跨文化交流的片面理解。39.1%的人认为缺乏对对方文化的了解是造成与外国朋友交流困难的原因,只有11%的人认为对双方文化了解有助于跨文化交流。问卷还反映受试者虽有一定的中国文化意识,但不能将两种文化平等对待。43%的受试者认为英语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吸收目的语和本族语的文化知识,34%的人承认缺乏用目的语(英语)表达我国传统文化的能力,但58%的学生认为英语应按照目的语的语用规则;39.2%的人认为要接受外来语语言与文化就必须尽力减少本族文化的影响;30%的人认为英语教材应体现目的语文化,而只有9.1%的人认为应体现本土文化;37%的人认为英语阅读应以介绍目的语文化为主,7.9%的人认为应以母语文化为主。由此可以看出,认为目的语文化优于本族语文化观点的大有人在。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不利于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不利于中国走向世界。

结合测试和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英语学习者确实存在着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对中国文化用英语表达的欠缺。由于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长期以来被片面理解为目的语文化的导入,目的语文化几乎被看作是文化教学的全部内容。课文所选内容多从国外报刊,杂志摘录,语言中处处透着英美国家的文化气息。学习者平时几乎没有接触有关英文版的中国文化介绍,很少有人阅读本国出版的英文书刊,欣赏英译中国文学作品。教师在课堂上也主要讲解西方文化,母语文化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完全被忽略。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丧失立足于本土文化的不断自我发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旦进人真正的跨文化交流环境,自然出现文化失语现象。

四、对策

(一)改革英语应试教育,转变思想观念

测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但是对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反馈,也是对教与学的暗示和“反拨”。重视技能测试的同时加强知识型课程的测试,就会强化知识型课程的教与学。如果把《要求脚和原《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以下简称《大纲》)比较就会发现,两者的显著不同除去在教学性质和目标中由“读”是第一位,转变为“听说”第一位,以及《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做出明确定义,强调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3项内容,教学理论的指导和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之外,《要求》还对统一的教学测试做作出了显著修改,规定:“学校可以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单独命题组织考试,也可以实行地区或校际联考,也可以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这就打破了四、六级考试这一原来的统一考评标准。此举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对四六级统考进行改革并不意味着这场讨论的终结,因为其意义并不限于这些统考。统考是一根高校英语教学测试的指挥棒,必然上行下效。所以,这场争论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英语教学测试已经走人迷途。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重新整理思路,重视对祖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教学,采取措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提高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随着社会对外语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外语教师承担着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社会和时代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一直是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主渠道,在英语教学中注人中国文化,教师不但应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很强的跨文化意识。要求外语教师具备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引导他们树立文化交流的平等意识,培养他们对外来文化的宽容态度,以使他们在日后的外事交流中不辱使命。为此,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流意识,才能担负起这一重任。

(三)增设“中国文化”课程,调整教材内容

诚然,以英语文化为背景的学习材料对学生掌握纯正外语大有裨益。但是,多年来我们在外语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使中国文化空白的做法是短见的。我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一味地吸收外来文化,也是为了传播我们自己的文化。如果我们自己都不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文化,又何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呢?有些学生英语知识相当丰富,可以毫不费力地与外国人交谈,然而,当外国人要他们讲述一些中国文化时,他们却往往不知所措。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文化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用英语去表达自己的文化。

教材方面,事实上,我国各类英语教材虽多,但有关中国文化的教材却几乎没有;没有系统地可供教师参考的教材和资料,也很少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供查阅。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不到这方面的“浸染”。用英语把中国文化准确地表达出来,竟成为大学生力所不及的事。结果是中国文化的传递随意性大,也不准确。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方面的一大缺憾。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把中国文化、中西文化比较等内容包括在内,以填补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的空白。

第2篇:传统节日课文二年级下范文

关键词:语文;语文教学;写话训练;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96-01

写话训练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的初级阶段,也是语文教学中低年级段的主要任务。写话训练,主要是为以后的作文写作打下基础,将学生的口语转化为书面语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鼓励表达,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石,是学习的源泉。学生对写话感兴趣,是写出优美的段落的前提条件。学生在写话的起始阶段,教师务必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写出自己想说的话。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会写的汉字不是很多,可以让他们在写话时汉字和拼音一起使用。此时,教师在学生写话作业的评语上要以激励为主,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让他们想写话、爱上写话。同时,也有必要告诉学生写话的格式,注意字与字之间的间隔距离。鼓励学生写话,还可以从学生所写的长处入手。比如,在“小花猫”写话训练中,学生写出:“一群小花猫,有的在滚小皮球,有的在捉蝴蝶,有的在嬉戏……它们玩得真开心哪!”对于这样的写话,教师应当作范文,在课堂上读给其他学生听,让学生说说这个写话的优点有哪些,有哪些长处可以让其他同学借鉴。对于写出这段话的学生而言,也是在鼓励他写出更美、更好的佳作。

二、引导观察,让写话源于生活

语文作文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的作文“言之无物”“言之无情”,普遍存在假大空的弊端,究其原因,是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因此,从小学一二年级的写话训练开始,引导他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写出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教师可以和学生说一说牛顿的故事:牛顿在苹果树下乘凉,发现从树上掉下一个苹果,通过对于这个常见的生活现象的思考,使牛顿成为世界瞩目的物理学家。接着鼓励他们:“如果学会观察生活,把观察到的随时记录下来,说不准你也会成为第二个牛顿。”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用心观察,发现平淡中的不平凡。例如,今天上课,语文老师的穿戴、打扮有了小变化,因为今天天气有些冷;上课时,一个学生肚子疼,中途回家了;周六去公园里玩的过程;某一次考试的感受;过生日时收到的礼物;母亲节,为妈妈做贺卡的经过;“六一”儿童节表演的节目;在学校的表现等都是写话的素材和内容。结合这些生活琐事写话,教师的指导作用很关键。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要说的话,培养会说、会写的能力,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精心组织,抓住重点。如让学生以“可爱的小金鱼”为题,写几句话,描写一下小金鱼。对于这个写话活动,首先可将金鱼缸搬进教室,为学生提供观察的真实情境,或者用多媒体呈现小金鱼的活动的画面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出金鱼的外形、特点等。其次在写话之前,可以提供给学生几个词语,供他们写话时使用,如游动、长裙、尾巴、一摇一摆、漂亮、喜欢、争先恐后、鱼缸等。最后再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写一段话,学生们会感到很轻松。在写话训练时,教师也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如过生日、周末外出游玩、看动画片等,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帮助学生打开话匣子,使写话成为乐事。

三、掌握技巧,写话轻松简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素材,鼓励表扬,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和热情。写话的技巧是写话教学的关键。让学生掌握写话的技巧,对学生的写话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创设写话的情境,如明天是妈妈的节日,你想跟妈妈说什么?将你想跟妈妈说的话写在贺卡上。再如,教师可以提出情境:小朋友们都有很多爱不释手的玩具,请选择一个动物玩具,说说玩具的名称、玩具动物的头上有什么?脸上有什么?身子摸上去怎么样?这样的情景,显然提出了写话的要求,要求做到有条理,叙述清楚。这样的情景的提供、要求的给出,使学生明确了该写什么、怎么写。写话训练应立足课文内容,将写话训练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如对于词语的学习,不能仅学习词语,还应该让学生对每一个词语进行说句子训练,将几个词语连起来说一句或者几句话。例如,对于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识字1的“春节、饺子、拜年”等词语的学习,可让学生分别用这些词语造句子,如“我们喜欢过春节”“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我最爱吃饺子”“饺子是中国的传统食物”等,再引导学生将春节时所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再者,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改写、扩写、续写等,也是激发学生写话兴趣的主要途径。例如,学习《狐假虎威》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思考老虎再次遇到狐狸会发生什么故事。学生们对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想象力也丰富,续写出千姿百态的故事,发展了语言能力,提高了写话的兴趣。

四、结束语

写话训练是作文的基础,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基石,通过写话,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创设情境、激励表演、授之以渔、巧设任务,可以让学生对写话有百倍的兴趣,提高写话的激情,掌握写话的技巧,养成写话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第3篇:传统节日课文二年级下范文

yáng liǔ zhì dìng bì fēng xún zhǎo chuán yáng zhì lǐ mì fēng xún háng

二、比一比,再组词。

{晴 睛 {园 圆 {苗 瞄 {场 杨 {余 茶 {西 晒

三、填字成词。

欢天地众星月

名中外千家万水山青精会神

四、按要求写词语。

1.中国传统节日名称:春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两个字偏旁相同:伙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表示颜色很多: 色彩斑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五、选词填空。

黑黑的 橘黄色 毛茸茸 摇摇摆摆 圆圆的 细细的

我家养了几只小鸡。这些小鸡身上长着的黄毛,嘴是的,眼睛、,像两颗珍珠。小鸡的两条腿,走起路来,远看就像地上滚着一个个黄色的小绒球。

六、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我打算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真有趣

3.__________________的天空

4.______________怎么___________

七、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1.一眼望去,的鸟窝 。窝里窝外,到处是、的鸟蛋。

2.夏天到了,我想变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我想去“山水甲天下”的,听壮乡的人们在榕树下;我想去祖国的宝岛,和蝴蝶翩翩起舞;我还想驾驶着中国的去银河作客。

3.这学期我认识了许多优秀人物,他们是:铭记母亲恩情的唐朝诗人,替父从军的,专心搞科学研究的,让晚上也有“太阳”的。

八、诗句填空。

1.,春风吹又生。

2.读书破万卷,。

3.,处处闻啼鸟。

4.只在此山中,。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音乐会

一天下午,我和爷爷在树林里散步。

爷爷停下脚步,转过头来对我说:“仔细听!你听到什么声音?”我闭上眼睛,听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哗啦哗啦”的流水声,还有知了“知了知了”的歌声,好像在开音乐会。

一会儿,忽然下起雨来。“哗哗”的雨声,还有忽大忽小的雷声,好像也赶来参加这场音乐会了!

我跟爷爷说:“原来只要仔细听,就能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1.填一填。

我和在树林里。

2.画一画。

怎样才能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找出文中的句子,用“——”画出来。答案

第4篇:传统节日课文二年级下范文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呢?中国是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提到传统文化,人们就会想到“仁、义、礼、智、信”的做人教养;提到传统文化,人们还会想到十分成熟的、准确、丰富而优美的熟语;提到传统文化,人们还会想到风、骚、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提到传统文化,人们还会想到辉煌灿烂的古代科技;提到传统文化,人们还会想到“文死谏,武死战”,“不、不屈、不移”的民族骨气和浩然正义;提到传统文化,人们还会想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

但是,从对中学生进行的调查来看,我们发现,现在许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价值,有的学生缺乏起码的常识。眼下不少学生不知道元宵节在正月,也不知道端午吃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已不敌外来的情人节、圣诞节;传统食品汤团、粽子、水饺不如肯德基、麦当劳。有位著名特级教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冲击程度之烈为亘古未有。

如今因特网的出现、网吧的开设,极大地冲击着传统文化。当然网络里健康的可学的东西甚多,这毋庸置疑。但是学生很大程度上是进行网上聊天,看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寻求视觉刺激。更多时间是在虚拟世界里生活,以至表现为不懂得起码的做人道理,不懂得起码的尊老爱幼,甚至表现为对父母不尊重,轻者出言不逊,重者离家出走。还表现为追星热,只知道周迅,不知道鲁迅;只知道张柏芝,不知道毛润之等等。更谈不上知道孔子、孟子、韩非子是何许人也。

那么作为一名当代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理应让学生明确认识传统文化,积极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素养。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我们教师身上得到传承,得到发扬光大。语文是直接与传统文化打交道的学科,语文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学承担育人的任务,它要培养人的修养,它要为社会造就有用之才;语文教学要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己任,在学生人格塑造、思想启蒙、人生导向、精神修养方面都要有所作为。原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著名学者刘国正认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语文学科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作用,提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语文教学中又该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有的教育资源,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已经有不少承载传统文化的篇章。如高一年级的《寡人之于国也》、《劝学》、《阿房宫赋》等;高二年级的《逍遥游》、《五人墓碑记》、《陈情表》等;高三年级的《报任安书》、《屈原列传》等。这些篇目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辉煌的文化成就,也传递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一手资料。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内涵,用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对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热爱,以及对杰出历史人物的爱戴和崇敬,使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

二、利用阅读课及课外时间,读经典。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现代语文教学承担的任务也是十分繁重的。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可能都放在课堂上来完成。因此,必须利用阅读课及课外活动时间来读经典。例如《诗经》、《论语》、《庄子》、《孟子》、《离骚》、《左传》、《史记》、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们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我们应该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来熏陶现在的青年一代。

第5篇:传统节日课文二年级下范文

1 课前准备中渗透

1.1 十二生肖我知道。我们博大丰富的传统文化总能给我以教学上的启发,打开我教学的思路。中国的十二生肖是孩子们都津津乐道的话题,我利用课前两分钟,教给孩子们十二生肖的英文说法,“中国十二生肖——Chinese Zodiac”的课前课,融合了单纯的单词教学和我国的传统文化。

1.2 活用谚语格言。中国有许多谚语、格言,把它们翻译成英语后也朗朗上口,而且与英语的一些谚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我们可以将谚语收集并稍加分类,尝试每周教学两三则。孩子们学起来兴趣盎然,还专门用自己的小笔记本记录下来。一学期下来,孩子们拓展了英语知识,而且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1.3 旅游景点进课堂。假期前后,我总是由假期的旅游引入对中国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的介绍。由于贴近自己的生活实践,学生总会很容易记住自己感兴趣的地址名称。在新起点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ARKS(公园)教学的时候,我也是由孩子们特别熟悉的五泉公园引出本课教学,孩子们一看到五泉公园的图片就显得很兴奋,争先恐后地回答,而我也由此引出Wuquan park,Beihai park等同学们熟悉的地点,继而给孩子们渗透我校的文化建设,引出我校的校名,学校内的建筑及名称,有Juyue Teaching Building(鞠月楼),Mannan Building(甘露楼),Mengquan reading-room(蒙泉书屋),Huiquan reading-room(惠泉书屋),在点点滴滴中渗透本土文化,让学生们了解两种文化的基本知识,熟悉两种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提高交际能力。

1.4 传统小吃香喷喷。假期旅游时我们会品尝各地富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即使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中餐也是丰富多彩,颇有情趣。一方面,我会利用课前两分钟教授一些常见的中式早餐,比如我们兰州最有名的beef noodles(牛肉面),还有我们早餐常见的soybean milk(豆浆)、clay oven rolls(烧饼)、fried bread stick(油条)等。同时结合这些食物名称复习句型:“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I have soybean milk and fried bread sticks.”课堂芳香四溢,孩子们沉浸在这样一种充盈着中华美食文化气息的氛围中,英语学习的欲望也被充分激发了起来。

2 课堂教学中渗透

英语课堂,孩子们学得快快乐乐,生活中精彩的兰州景、人、事,又为课余生活中练习英语提供了乐土。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外实践活动,孩子们发现了英语学习的用武之地,用英语采取丰富的形式进行活动。,现在孩子们在课堂上不再是机械地再现课文的对话,而是自创场景,进行个性化的对话表演。比如有一课学习了询问他人早餐吃什么的句型,文本提供的食谱是——hamburger、hot dog、 pizza、milk、bread.这显然并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套用一下文本对话,机械虚假地反馈自己的饮食习惯呢,还是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呢?我把这个难题抛给了孩子们。让人欣喜的是,经过小组合作简短讨论后,孩子们在表演时进行了改编,简单的一个文本,孩子们把它变成了中西饮食差异的“民间交流会”,摆脱了机械和虚假的情境套用,将学习材料和我们的生活对接,变成了活泼泼的生活场景模拟,来了一场“实战演习”。孩子们喜欢说真话,用真情,在真实中他们变得更自信,更乐言。英语学习和本土文化的对接,让孩子们在熟悉的土地上踏实、大胆地迈开步子,欣赏和学习异域的语言和文化,同时为本民族的文化和生活自豪。孩子们张扬个性的舞台还从课堂延续到课外的拓展学习。学习比较了中西传统佳节,他们就上网搜集资料,创编节日系列手编报,学完了星期一到星期天的名称和课程名称,他们就制作自己的英文版课程表。

英语课堂不再与生活断电,现在孩子们总喜欢在生活里用用英语,在课堂里讲讲熟悉的生活。孩子们明白了:这种陌生的语言像我们美丽的母语一样,能够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多掌握一种语言就多了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我们可以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民族,表达自己民族的文化,还可以聆听世界的声音。原来学习可以让我们欣赏美丽的世界,也展示和丰富我们的生活。

第6篇:传统节日课文二年级下范文

【关键词】经典诵读 促进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008-02

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语言宝库,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以下简称“经典诵读”),意义重大。它不仅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思想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精神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语文学科教学的促进更是直接、有效。比如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广泛积累知识,灵活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方法迁移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那么,究竟怎样去做,才能以经典诵读活动来促进语文教学呢?本人认为,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 选择适当的学习材料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适合小学生诵读的优秀材料,比如《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唐诗、宋词、《论语》历史故事、《诗经》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段选择不同的内容,如《弟子规》《三字经》等,比较适合初入学的学生诵读,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实用性也强;而唐诗、宋词、《论语》、历史故事、《诗经》等,更适合中高学段学生使用。

二 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

第一,最好每周有固定的经典诵读课,便于集中进行经典诵读教学。

第二,每天课前诵读经典,日日诵,巩固诵读课上所学内容。

第三,围绕传统节日举行经典诗文背诵比赛或展示活动,激发兴趣,活学活用,促进经典诵读活动向纵深发展。

三 采用合适的诵读方法

根据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经典诵读以读为主,兼以背、写、画、讲、演、赏等多种方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并与学校语文教学、班队会活动、综合实践等相结合,来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和实践性。同时,经典诵读要注意家校沟通,实现“立体化”教学,力求做到“知行合一”,促进经典的学习与应用。教学中还要注意采取“扬弃法”,对于学习材料中一些不适合的内容可以不学或换内容学习。

第一,老师引领学生以各种方式读学习材料。或快或慢,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不同学段重点不同。比如低年级经典诵读以读为主,读的方式有许多:表演读、听读、老师范读、学生领读、大小声变换读、快慢变化读、小组赛读、师生带读、吟读、齐读、接龙读等;而中高年级在正音以后,教师可多采用轻声自由读、高声诵读等朗读方式。

第二,从经典中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老师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领悟:讲相关故事,讲有趣的常识,讲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事件等;将《弟子规》《三字经》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剧,让孩子表演、互相观摩学习,从中理解做人的道理……

第三,熟读成诵。教师引导孩子想出各种方法背:让学生将诗歌填进自己所喜爱和熟悉的儿童歌曲中,将诗歌唱出来;一些古诗、经书的语言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编成“拍手歌”,在玩耍时背出来。

第四,将日常语文教学与诵读教学紧密结合。(1)以经典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现行语文课本中选入的中华传统文化材料都很精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以这些材料为基准点,向学生可以理解的其他相关材料辐射开,扩大语文学习的范围,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语文教学丰富起来。(2)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经典。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经常引用一些经典诗文,并对学生在习作、阅读表达、综合实践活动中使用经典诗文进行大力表彰,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于经典的印象,又能激发学生学经典、用经典的兴趣,增强学生活学活用的意识,一举多得。

第五,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将与诵读内容相关的经典材料介绍给学生,把诵读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第六,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强,经典诵读自读自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开展诵读时可以引进语文学科高效课堂的一些做法:(1)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采用实验中学到的方法以自学、互学、群学方式进行许多浅显诗文的自主学习。(2)利用资源法。依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条件与学习能力,在中高年级利用网络等资源、工具,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然后课堂上相互交流。(3)综合活动法。以开展综合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搜索资料,处理信息,进行诵读综合展示。(4)展示交流法。组织中高年级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方法及经验。

第七,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常用的精讲诗文法也可以运用到经典诵读中。(1)精学诗文法:以赏景、入境、感情、悟理的方式精学诵读材料,提高审美能力。(2)字眼诵读法:在中高年级诵读教学中,通过抓字眼的方式促进理解带动诵读。

四 做好方法的迁移

诵读方法也可以向语文阅读教学迁移。

第一,无需全文背诵的较长篇幅的课文,其中重点段落的学习可以采用一些诵读方法。北师大版语文课本二年级上册《火红的枫叶》一课第三自然段语言精美,可以运用老师范读、师生带读、小组赛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体会枫叶的颜色美、形状美,初步感知比喻的作用。

第7篇:传统节日课文二年级下范文

关键词:汉语文学习困生;问题表现;形成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0-0129-03

随着双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跟不上各学科的教学要求,感到学习困难而厌学、逃学、辍学现象。为今后我区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资料,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双语班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双语班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的特征

1.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汉语文学习中的师生语言互动、教学交往存在严重的困难。本课题组成员跟学生一起听课、与学生进行双语交流过程当中发现,小学低年级双语班大部分学生汉语听说能力差,当教师课堂提问时,部分学生听不懂,需要班里个别汉语较好的学生进行翻译;部分学生能够听懂或者是部分地听懂老师的提问,但回答问题时表现出发音不准或者是汉语表达断断续续、不连贯;有时回答不上来,就以母语回答老师的提问;部分学生甚至不会说一句汉语,也听不懂课堂基本用语和指令,课堂汉语文学习中的师生语言互动、教学交往存在严重的困难。

2.小学低年级学生汉语文学习中的音调困难较突出。小学低段学生汉语文口头语学习很困难,维吾尔族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受到的母语干扰较多地表现在语音方面:四声不准,f、c、r、zh、ch、 sh发音错误。汉语语音学习中读音困难,主要体现在声母 f与P不分, c与s不分,zh与j不分,ch与q不分,sh与x不分,韵母中ou与u不分,以及前鼻音与后鼻音不分等。如、从cóng读成sóng;错cuò读成suò;上shàng读成xiàng;楼lóu,读成lú。因为维吾尔语是一种无声调的语言,所以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过程当中经常出现掌握不准四个声调的现象。如,育yù,读成yǔ。

3.从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学生量词、介词、同义(近义)词、语法使用、字词区分、字、词、及课文理解等方面的困难较为突出。

随着教材难度的加深,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学习困难除了声母、韵母区分困难外,还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第一,汉语量词、介词使用困难。学生往往用错量词或介词。如:一位贼、一双帽子、一片电影、一根领带;我们对雷锋同志学习等等。第二,同义(近义)词使用困难。到了高年级,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出现的同义(近义)词也随之增加,这时学生会出现同义(近义)词使用混乱现象。例如:青年人的良心受到了责骂。(“责骂”应为“责备”)你自己弄丢了斧头,不看你自己,看别人干什么?(“看”应为“怪”)等等。第三,形体相似的字、词区分困难。如:洒酒、句旬、折拆、瞧雎、休体、未末、己已已、戊戌戊、赢赢赢、冶治等等。第四,学生很难理解有关汉语文化的字、词、句及课文。如学生对“长城、泰山、天云、中秋”的文化含义不知道,对“无欲而刚、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的词语不懂含义;少数民族学生不过春节、中秋节、泼水节等,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因而学生在学习有关“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课文时,对内容不理解,也难以理解。中高年级部分学生虽然具备了较好的汉语听说和课文朗读能力,但对词语和课文内容不理解。如:对“亭台、观、中餐、肿瘤”不解其意,还有六年级学生不知“山峦”为何意。第五,缺乏汉字结构的理论认识,对词语含义理解不透。如:把“暖”的“日”字旁写成“目”字旁,显然没有明白“温暖”与太阳(日)有关这一含义。第六,学生课文朗读困难较突出,学生课文朗读过程中经常出现朗读课文不流利、语句不连贯、文中个别词语不认识,以及部分词语发音有误等现象。

4.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困难最为突出。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作文学习最为困难。特别是通过叙述要说明的一个道理的的作文,例如“最成功的一件事”,“最尊重的人”等,需要发挥想象的描述性文章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十分容易。

二、小学双语班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1.学前教育缺失,学生学好汉语文的自信心不足。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入学前,接触和使用的都是民族语,因此,入学后直接学习汉语文产生了严重的学习障碍。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小学绝大部分双语班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双语教育,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第二语言能力的培养,加上入学后缺乏帮扶,学生不能自然跨越“拼音关”、“识字关”、“说话关”、“阅读关”、“写作关”,逐渐导致汉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产生并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2.使用的《语文》教材难度较大,学生学习比较吃力。供少数民族学生使用的教材是全国通用的人教版的《语文》教材,这些教材不仅与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掌握程度不适应,而且在文化背景上也与少数民族地区有较大的差异,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造成较大困扰。比如:学生教材中的古诗词、文言文及神话故事等的掌握与理解比较吃力,他们只是表面上理解或死记硬背。目前,相当一部分一年级学生是在既听不懂也不会说汉语的情况下,就开始学习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2011年9月份开始,虽然有些学校对人教版的《语文》教材进行了整合和删减,但是还是存在着前后内容不衔接、教材内容与练习册的内容不配套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教材问题已成为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3.双语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较低。

(1)教师具有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小学汉语文的学历较高,80%以上的教师已具备大专以上的学历,但是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民汉兼通”的教师较少,教师的汉语语文专业知识极为匮乏,基本不具备应有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双语教学能力。

(2)教师语文文化素养较低。虽然有的教师汉语发音标准,能熟练运用汉语进行交流,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等,但由于大部分教师自己接受的是母语文化教育,所以对《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相关文化知识和内容不了解。

(3)教师驾驭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能力欠缺。

(4)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实情进行教学。部分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较低,教师却不能根据学情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施教学,如:对学生进行汉语的简单听说训练等。

(5)部分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少数民族教师约占70%以上,绝大多数教师自己既没有汉语文学习的经历,也不熟悉《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但主动深入学习和钻研教材的教师为数却不多;大部分教师在备课中多为抄写教案,对教案也不进行符合学情的再加工等。双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是造成这些学生汉语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

4.民族语言差异。维吾尔语和汉语的相异性比较大,虽然有某些相同之处,即都有字母组合的拼音,但是二者的性质迥然,维吾尔语属表音文字,而汉语属表意文字,维吾尔语的语序是主语在前,宾语在动词前,定语在中心词前,而汉语的语序是主语在前,定语在中心词前,状语位置较灵活,补语在谓语动词后面,宾语直接在谓语动词后面。因此,语言文字性质和组合规律的不同,也就造成了维、汉民族人们思维习惯,对社会客观事物的认识,对客观事物作出的反应都是大不相同的。为此,维吾尔族小学生学习母语以外的第二种语言,尤其是第二种语言的文化知识,更是有一定难度。如果幼儿时期一直在汉语幼儿园,其较容易培养第二语言的输出能力,并容易理解和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知识;如果在幼儿时期没有上过汉语幼儿园而是上的维吾尔语幼儿园,其第二语言的文化知识学习是很困难的。所以,汉语文学困生有的上过维吾尔语幼儿园,有的没有上过幼儿园,这是造成这些学生汉语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5.部分学校缺乏必要的双语教学教材和设备。学校供双语教学使用的各种教材和设备一般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补充读物、教学挂图、字词卡片、录音带、录像带、激光视盘、幻灯片、电视机、多媒体设备等。但是,有些小学双语班所使用的汉语文教学教材只有汉语文教科书、教学参考用书、教学挂图和字词卡片,而其他可视性和有声教材却比较缺乏。在绝大部分教室里没有幻灯片,电视机、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甚至有的学校还处于“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张嘴”的教学状态,影响着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6.家长的文化素质较低,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适当的学习辅助。通过调查了解,汉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家长大多学历比较低,基本上不懂汉语。这些家长根本就没有能力指导孩子的学习。部分汉语文学困生家长的“读书无用论”思想较严重,不太关心孩子的学习。部分汉语文学困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一般只靠社区发放的低保金来维持生活,这些家庭无法给孩子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大多数父母由于工作忙也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辅导孩子的学习,这也是导致孩子汉语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解决小学双语班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问题的建议

1.教育部门重视落实国家的学前教育政策,坚固的打好学生的汉语基础。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为了顺利推进新疆的双语教学改革,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抓好机遇重视落实国家新出台的这些学前教育政策,保证每一个幼儿享受学前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学前教育双语教学中,应当重视对维吾尔族学生的语音教学。双语教学自小抓起,自语音教学抓起,这是很重要的。

2.优化汉语文教材教法,积极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

(1)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改善部分小学的“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张嘴”的教学现状,尽可能利用一切资源,开展视听教材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相关部门应该配备《汉语口语》教材的相应的图片、录音和录像材料。

(2)汉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加强其中蕴含的汉文化背景知识。

(3)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利用教材、实物、声像进行直观情景教学。

(4)教育部门应从学生的语言背景、社会环境、地区特点等多种因素出发积极开发能够满足双语教学班特殊需求的多种地方和校本课程。

3.要重视提高双语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1)各级各类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引进一些高水平的具备良好双语教学能力的专业性人才来充实小学汉语文教师队伍。

(2)各级政府要重视汉语文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一方面学校可采用民、汉语文教师相互听课、集体备课、汉语演讲、课堂教学竞赛、观摩、汉语强化、微格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多种校本培训的办法,提高教师的汉语文授课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汉语文教师参加区内外的学习、培训、交流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汉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开好汉语文课程打好基础。

(3)各级政府在重视加强对现有的“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同时,更要重视从源头上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师。要从现在起就制定本区高、中等师范院校各学科“双语”教师的招生计划,逐年增加招生计划,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师。

(4)为了提高汉语文教师的理论水平,交流经验、总结教训,应该多开办有关汉语文教学的理论研讨会。

(5)建立合理的汉语文教师激励制度。汉语文课是一门语言文字和文化教学相统一的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必须要付出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更多的艰辛,引导学生了解文化背景,学习教材内容,克服困难点,学生必须做大量练习才能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所以,要从职称评定,课时量的分派等方面优先考虑、照顾汉语文教师,尤其是那些工龄短,但是教学成绩比较突出的汉语文教师;建立汉语文教师超工作量补贴制度,或适当的减少工作量以保护教师勤奋工作的积极性。

4.优化语言要素教与学。

(1)针对小学维吾尔族汉语文困难的特点,应该对双语班学生进行语音训练,纠音、正调。为了防止和校正汉语文教师和学生发音不准的现象,双语学校可以采用汉语文教材配录音磁带的补救方法来提高师生的正确发音能力。

(2)在词汇教学中始终贯穿汉字结构分析,认真讲解词义,使学生把词语的音和义有效结合起来。文字是汉语的结构单位,而且汉语言文字是一种形义结合严密的文字。所以词汇教学必须以分析汉字为基础,尤其在教合体字时要进行部件分析,即偏旁部首的组合规律。

(3)语法教学中应该加强汉语文的语法对比分析。维吾尔语在语法方面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主语在前,宾语在动词前,定语在中心词前,这与现代汉语的语法逻辑不一致。所以有意识地加强汉语语法教学中的结构分析,运用母语辅助对比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汉语的语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