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涂磊语录范文

涂磊语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涂磊语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涂磊语录

第1篇:涂磊语录范文

做为区域品牌来说,资金,渠道,团队资源相对于一线品牌都有不足,如何走出区域,如何从区域品牌成就全国品牌,品类创新,也许是最为便捷之路。

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产品的伟大创新。上到苹果公司的再度辉煌,中到王老吉凉茶的精准定位,再有旭日升冰红茶的风光一时,无外乎伴随企业产品的品类创新。 品类没力量品牌就虚弱,品类没生命品牌就死亡。那么,对于众多区域品牌,如何才能成功运营品类,实现区域突围呢?

品类再造,成为新品类的王者

当一个品类长久以来为知名品牌所主导,新品进入获得突破的希望渺茫时,重新打造一个新品类将有助于企业快速突围。当然,打造一个新品类并非凭空想象,要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并具有一定的资源匹配。如果没有相对健全的渠道资源和一定的资金储备,品类再造也是空想。

华夫饼,西方中产阶层主流西式糕点,又叫窝夫、格子饼、格仔饼、压花蛋饼,是一种烤饼,源于比利时。当2010年中旬喜盈盈公司引入华夫饼产品时,中国的普通消费者不知道华夫饼为何物。当时的华夫饼市场已经有华美、丹夫两个知名品牌(丹夫华夫饼在北上广以及华南地区销售额已经突破2亿元规模),喜盈盈要想在华夫饼品类中取得突破难度很大。

结合华夫饼产品特点及消费者潜在需求,喜盈盈营销团队将高蛋含量的概念引入产品核心利益诉求——高蛋含量的蛋糕,品名区隔华夫饼,“高蛋高”应运而生,以“饿了就吃高蛋高”广告语主攻代餐食品市场。经过一年的市场运作,喜盈盈成功介入华夫饼市场取得骄人业绩,且高蛋高成为高蛋含量糕点首选品牌。

喜盈盈高蛋高的成功就在于将消费者不太熟知的华夫饼以一种更为通俗的品类命名,以高蛋含量的独特卖点展示在消费者面前,让消费者只要看到名字就知道它能带给自己什么样的消费体验。高蛋高成就了喜盈盈,这是品类再造的典范之作。高蛋高的成功,提升了企业盈利能力,也增强了喜盈盈品牌价值。喜盈盈食品也借高蛋高之势顺利突围区域市场。

近几年风靡大江南北的王老吉凉茶,亦是品类再造的经典案例。当传统的凉茶局限于岭南一隅时,王老吉重新定位凉茶品类,一改过去人们对凉茶的固有印象,将凉茶打造为预防上火的健康饮品。“怕上火,喝王老吉”喊出了一个凉茶新品类,也喊出了一个新的饮料巨头。可以说,没有加多宝公司对凉茶的重新定义,没有加多宝公司对凉茶品类的重新挖掘就没有今天国产饮品第一品牌。品类再造,成就了王老吉。

品类再造的经典案例还有很多,比如紫菜做成零食叫做“海苔“,放在嘴里一含就化,还有特殊的味道,波力海苔、美好时光海苔成为该品类的代表。当街边奶茶店风靡于大江南北时,一家食品企业进行标准化操作,将其引入工厂,成功推出杯状奶茶,成就了一个新兴的奶茶品牌——香飘飘,也上演了绕地球3圈-7圈的传奇故事。

品类升级,成为细分品类的领导者

在传统的强势品类中,知名品牌一统江上,做为二三线甚至四线品牌要想在强势品类中脱颖而出,须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勇气。

2008年11月,一个极具河南特色的面食产品“河南烩面”在竞争激烈的方便面市场横空出世,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作为一个生产方便面的老食品企业,河南国华食品有限公司在方便面行业拼杀多年,但因为自身实力有限,一直以价格战在低端方便面市场争夺份额,主销区域也仅仅局限在河南及周边部分省份。

在方便面产品严重同质化的今天,国华独辟蹊径,将目光投向了传统小吃,把烩面的宽面条作为主推点,赢得了中国方便面制品中“第一宽面”的称号。口味也突破了方便面一贯的鸡肉味、牛肉味,以河南烩面特有的羊肉味为主。

国华烩面,在竞争激烈的方便面行业中,凭借对传统特色美食的深入研究,成功升级方便面品类,区隔于强势的康师傅、统一、白象等传统方便面企业,一下子跳出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并成为细分品类的领导者。尽管方面烩面的市场空间有待评估,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样一个细分品类中,国华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并且靠国华烩面影响力,带动国华系列产品突破河南市场,进入10亿元企业阵营。

当速冻汤圆竞争日益激烈,各厂家在元宵节来临之际投入大量费用挤占渠道时,思念公司推出汤圆升级产品——玉汤圆,引爆了彩色汤圆市场,引领了汤圆消费的年轻化趋势,并引导了汤圆市场的高端发展趋势。玉汤圆,成为彩色汤圆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更重要的是,通过玉汤圆成功的品类升级,思念汤圆整体销售大大超越三全,一举扭转多年来思念汤圆落后三全汤圆的局面。

品类升级,让产品焕发生命活力。

品类坚守,同样可以成就第一品牌

纵观快消品的营销,通过品类创新获得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但是,并不是所有二、三线企业的成功都是通过品类再造或品类升级获得。品类坚守,同样可以成就一方霸业。品类坚守也是一种创新,在坚守品类的过程中,专注于于产品品质的改进,专注于产业流程的打造,让品类发展更健康、更有生命力。

五芳斋,一家百年老字号企业,一直以来,在速冻食品领域,只专注于粽子产品。一颗小小的粽子,成就了一方大产业。五芳斋粽子年销售额基本接近20亿元,同为速冻知名企业,三全、思念的粽子销售仅为2-3亿元,两相比较,强弱自明。因为专注,所以专业。五芳斋在多年研发及生产中,形成了严格的原材料选择及生产流程控制。经过实践,五芳斋发现箬叶的营养价值很高,特别是来自国家级环保示范区江西靖安县的箬叶。为此,五芳斋专门在靖安县组建了农业发展公司,并引导农民对野生箬叶按标准采摘、加工。五芳斋所用粽叶只选用靖安县箬叶。糯米即是粽子传统口味的基石,也是粽子营养的核心部分,为确保糯米的品质,五芳斋选定具有“贡米”之称的五常米做为粽子主原料。同时,为保证粽馅的品质,五芳斋先后成立三个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通过对上游产业链的精心选择与整合,五芳斋确保了粽子产品安全、放心的品质。

正是由于有了多年的坚持和专注,在如今竞争激烈的速冻米面制品中,五芳斋无疑成为速冻粽子——这个细分速冻食品品类中的领导品牌,其它速冻企业只能望其项背。现在,五芳斋粽子已经走出华东市场,正大力布局全国。

品类坚守,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有多少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左顾右盼、丧失良机。速冻行业中二线品牌云鹤食品,如果当初坚持发展春卷,提升品质、深化渠道布局、加强品牌推广,也许今天它已经是国内速冻春卷的第一品牌,而不是目前所谓的冷冻面开创者的尴尬局面。

品类创新,不仅仅是创新

不管是品类再造、品类升级还是坚守品类,都可以纳入品类创新的范畴,但是,中小企业的成功,并非只是品类创新就可为之的。

品类创新属于公司策略层面,策略执行到位与否将决定品类创新的成败。品类创新成功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渠道,即使你的渠道不能和一线品牌相提并论,但至少要拥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渠道资源或者在某一局部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如果都不具备,那么有必要将你的战线进行收缩,重新布局,进行聚焦,聚焦于你的核心市场、聚焦于你的核心渠道。喜盈盈在推出高蛋高之后,将全国销售网络全面收缩,集中精力于中部五省。高蛋高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公司聚焦策略的成功实施。

团队,一支有勇有谋、骁勇善战的虎狼之师是获取成功的关键因素,一个高效的组织能力提升系统将使你的团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如果你没有,那么你需要先打造一个廉洁、高效、骁勇善战、反应迅速的队伍。思念食品创立之初,步履维艰,并不为市场认可,可是老板有一支敢打敢拼的铁杆团队,靠着这种团队凝聚力硬是在速冻食品市场打出了一片天地。

生产,你的产能充足吗?一旦市场打开,销量大增,你能满足市场需求吗?如果在市场高速成长期产能不足、断货将严重影响你的发展进程,严重的情况下将前功尽弃,前期努力付之东流。试想,如果五芳斋没有充足的产能做后盾,即使它再专注、再坚持,能有近20亿元销售规模的突破吗,能够成就粽子品类第一品牌吗?

综上,中小企业品牌发展需寄希望于品类的创新,但并不是品类创新了就能成功,在快消品领域有很多品类创新者被大企业模仿而后来居上的例子,比如休闲食品中的三辉麦风作为法式面包前期涉足者,后期市场基础培育好后,反被盼盼强力超越;速冻食品中的芝麻球、地瓜丸,胖哥食品运作多年教育市场,思念公司介入后迅速将两个产品销量发展到亿元的销售规模。

第2篇:涂磊语录范文

2011年10月24日,为防止电视节目的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倾向,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对节目形态雷同、过多过滥的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类型节目实行播出总量控制。每天19∶30至22∶00,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播出的上述类型节目时长不超过90分钟,全国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播出上述类型节目总数控制在9档以内,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周播出上述类型节目总数不超过2档。全国卫视选秀节目一年加起来总量不超过10档,类型不得重复。广电总局还将对类型相近的节目进行结构调控,防止节目类型过度同质化。此令一出,各大卫视纷纷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按照规定,对现有节目类型和分布进行调整。

《中国好声音》是在“限娱令”已经正式实施,一片“选秀节目已死”声中引进制作的。中国电视音乐唱歌节目扎堆,而且一些类似节目已经“先发制人”开播,其面临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作为引进类电视娱乐节目,其所引进的“模板节目”,经过了节目所在国甚至包括其他引进国的电视受众和媒体市场竞争的检验,节目的制作和运营模式成熟、规范,一般具有收视率高、影响力大、市场竞争力强和商业价值高等特点。

既然原版引进的“模板节目”如此成功,是否就意味着引进类节目只需简单的“拿来主义”,“全盘照搬”就能保证“复制”成功、再创奇迹呢?

我国所引进的电视娱乐节目主要来自西方国家,无论在社会性质、发展历史,还是政治制度、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我国都与西方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国外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的“特殊性”,也就是必须经过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所谓的“本土化”,在经济地理学中是指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为尽快适应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力图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融入目标市场,在人员、资金、产品零部件的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 努力成为目标市场中地道的一员,以适应环境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广义上的“本土化”又称为“本地化”,是指将某一事物转换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本土化是显示各种异质多样性和特定情境要素的过程,资源本地化的最佳效果是既能适应本地要求,又尽可能地保持资源原有的特定情境含义。

《中国好声音》的“本土化”之道

《中国好声音》是2012年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公司购买荷兰电视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版权,并吸收整合了节目的多国版本,与浙江卫视合作打造的,以“盲选”为特色,是中国首次真正实行“制播分离”的音乐评论节目。至今播出的两季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收益和影响:2012年9月13日,总决赛广告招标会,15秒广告,第一选择权,标底价45万元,111万元中标;第二选择权,116万元中标,第三选择权109万元……12条15秒的广告卖出约1100万元,刷新了卫视15秒广告的纪录。

在不断刷新收视率和广告价格纪录的同时,在8月10日节目第五期播出的当日,《中国好声音》赫然出现在广电总局的“2012年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表彰名单”中,获奖节目的共同特点是“坚持正确导向,注重社会效益,体现以人为本,追求改进创新,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自然与其所引进的原版节目的成熟模式和规范制作分不开,但也要看到它在本土化方面的成功之处。

1.内容本土化。从2004年湖南卫视燃烧了整个夏天的《超级女声》开始,到2012年,中国的音乐选秀节目已经经历“七年之痒”,走到了第八个年头。其间此类节目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并且日益出现偏离音乐本身、舍本逐末的现象,对黑幕和炒作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观众早已经厌倦了由新鲜变得俗套的唱歌选秀节目,看惯了各种选秀“专业户”混迹于各个节目的现象。2012年,随着“限娱令”的实施,湖南卫视宣布停办“超女”、“快男”,也成为音乐选秀节目进入“寒冬”的一个注脚。

于是,《中国好声音》在引进之后,选择了另辟蹊径,选择回归音乐本源,对原版节目所侧重的“秀”和“娱乐”进行调整,将节目定位为“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节目主打“励志”和“专业”两张王牌,旨在寻找“正宗好声音”,为中国乐坛的发展挖掘一批心怀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树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

节目回归本源,以“好声音”作为评价标准,与“模板节目”的最大亮点——盲选,完美结合,真正实现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以声选人的节目规则。

四把从英国空运而来,内嵌智能芯片,造价不菲的红色转椅,保证了导师背对选手,却不影响听歌、判断。节目选择了优秀的音乐团队:由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音响总工程师金少刚担任节目音响总监,有“中国第一贝斯手”之称的零点乐队成员王笑冬任乐队总监,他与刘卓领衔的乐队作为现场演奏乐队,录音由给王菲录专辑的李军负责,充分保证了节目声音的品质。加上灯光、舞美的设计,节目创造了绝佳的视听效果,完全不亚于大型现场演唱会的效果,整体节目品质得到了保障。这一切也使得其他模仿、“山寨”的节目相形见绌。可见适时回归本源、准确定位、追求节目的高品质、错位竞争是本土化的有效方法。

2.表达方式本土化。与欧美版的好声音不同,《中国好声音》在重视音乐的同时,也考虑、照顾到了中国观众“爱听故事”的收视习惯,在听完“好声音”之后,往往会再讲一个“好故事”,满足大众对于歌声背后的“人”的好奇和关注,通过选手的经历和情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这与制作者的创作理念分不开,《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方、灿星制作公司的总裁田明早年在东方电视台做新闻节目,他将讲述新闻故事的传播理念移入到了综艺节目中,“综艺和新闻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但核心理念一定是共通的,通过讲故事的方法传递一种真实经历和真实情感,这是生命线”。田明称,通过故事讲述,使情感点和观众的情绪点搭在一起,就能构成情感共识。

在这种创作理念下,《中国好声音》找准了当下中国人情感的“爆点”,通过讲述普通中国人的音乐故事、音乐梦想,在音乐中展示人生,并从中映射出时代的变迁。为母亲高歌的自强女孩刘悦,献歌给外婆的“北漂”10年的小镇姑娘袁娅维,承载祖孙三代音乐梦的褚乔,梦想着像父亲一样组建自己“音乐大篷车”的吴莫愁……这些故事“合乎中国年青人的妄想”,这些故事中的亲情、爱情及友情元素,让观众感觉如此真实。让观众觉得,看舞台上的他们,好像就是透过他们在看自己。

讲好故事在电视娱乐节目中显得尤为重要,要想讲好,就必须注意方法,坚持“适度”原则,不编造,不煽情,不苦情,真诚地用当代中国普通人的故事来感动普通人。

3.审美品格本土化。正如前文所说,东西方文化背景和观众收视习惯存在较大差异,适合西方观众欣赏口味的不一定适合中国观众的审美趣味,所以在审美品格方面同样需要本土化。

这首先体现在《中国好声音》在选手演唱曲目的选择和安排上,节目里的中国歌曲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据主要和重要地位。结合本土文化选歌,类型多样,老歌与新歌兼顾,“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结合,尽可能照顾到了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各自的欣赏口味,真正突出了“中国特色”;并且通过这些抒发亲情、友情、爱情或者对祖国、家乡热爱之情的歌曲,传递出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正能量,激励普通人为梦想而坚持不懈、勇敢拼搏,也显示出节目健康、高雅的品位。

植根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引进类电视娱乐节目在发挥娱乐功能的同时,更要坚持健康高雅,但又不脱离群众的高品位,发掘中国特色,自觉以传递正能量为自身使命。

4.文化构成本土化。电视“文化构成”,主要是指电视节目不同价值取向、价值层面的构成。我国的电视媒体与西方建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电视媒体属性不同,这就决定了我国电视媒体的首要功能和基本价值取向是对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宣传和传播,主流文化是中国电视文化最重要、最基本,也是主导的文化构成。

我国的电视受众以平民为主,所以电视节目往往带有平民化情怀和趋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发展完善,大众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和繁荣。但中国的大众文化并不意味着简单迎合电视观众的某些趣味,如低俗、不健康的趣味,而是要建立在主流文化主导的基础之上。

《中国好声音》抛弃了模板节目中消费主义、娱乐至上等不符合我国主流文化的因素,选择深入挖掘“励志”元素,在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弘扬大众文化,走群众路线,展示普通民众的歌声、梦想与情感,用普通人的经历去感动普通人。它在追求主流化的同时,解决好了主流与大众的关系,满足了社会结构给予的规范性期待,既承担了应尽的社会责任,也实现了自身商业价值的提升。所以,引进类电视节目在本土化过程中,需要在主流化和大众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模式,宣扬不符合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和倾向;也不能一味追求主流化,刻板拘束,忽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行说教。正确的做法是在主流价值引导下进行大众化,坚持高品格,贴近普通人,又不媚俗、迎合其低级趣味,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赢。

第3篇:涂磊语录范文

关键词:儒家思想;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和谐

1 “仁”文化内涵分析

我国儒家思想文化已传承千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相对于道、法、墨家文化而言,儒家文化之所以能独占鳌头,主要是由于其地位及作用所决定的。儒家文化对人性善恶具有深刻的见解,它肯定了性善论,并主张以积极、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世人,通过教育及感化来扬善惩恶,以构建和谐社会。在儒家思想文化当中,“仁”文化是其核心内容。儒家文化的创始者孔子,在其讲学过程中,多次强调“仁”的重要性。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当仁,不让于师。”这些经典语录无一不体现了孔子对“仁”的推崇[1]。总体上来看,儒家认为“仁”是人的本质,义、礼、智、信、忠等品质当中都存在着“仁”的精神。

2“仁”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将“仁”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对于企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首先,“仁”文化对企业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其根本目标是创造效益。从现代企业发展观念来看,企业是一个生态化的产业组织。也就是说,企业既是经济利益实体,又是生态优化实体。在企业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同时也会追求生态系统最优化。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必然会存在一定矛盾[2]。“仁”文化提倡“天人合一”,它将人与自然环境视为一个具有联系的生态系统,并且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和谐。这种思想与企业生态化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换句话说,企业发展过程中,要让经济与生态相互平衡,并且要以生态利益为主导,遵从以人文本,这样才能让企业稳定、健康、和谐、平衡地发展。

其次,“仁”文化当中蕴藏了伦理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一直倡导“以人为本”,这种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是无缝兼容的。对于企业而言,其生存力与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人,市场竞争的根源在于人,人才是企业的核心元素。只有不断发展人才,才能让企业不断壮大。“仁”文化中,十分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人的地位与作用。企业运营及管理过程中,对象是人,主体也是人[3]。“仁”文化提倡注重个性、尊重人性,将之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可形成良好的伦理导向,有利于促进团队建设,让企业人员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并且能够有效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工作当中,将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另外,“仁”文化当中也体现了一定的经济价值。在现代社会当中,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生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的稳定与繁荣。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及社会经济的增长,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资源要素投入与产出。从企业人的角度来看,除了具备利己主义外,还存在多种价值观念。并且人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复杂的。将“仁”文化融于企业文化建设当中,也就肯定了人文关怀、和谐是管理活动的核心。企业通过构建良好的内部关系,让企业组织结构得到优化,能够为经济活动正常开展提供基础,促使经济活动取得更好的成效。

3“仁”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消极作用

“仁”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4]:(1)过于重视人的感受,而忽视了制度的约束性。儒家思想倡导以“仁”治天下,注重人治,重视人的感情与感受。尽管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过程中所提倡的,但如果过于人治化,则会导致企业制度流于形式,无法发挥约束力。若企业缺乏制度执行力,必然会造成人员行为的不规范及随意性,这对于企业稳定运营显然是不利的。(2)重视人文,轻视技术。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人,但技术创新也同样重要。儒家思想一直重人文,而轻理工,认为技术与技艺是雕虫小技,这种观点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显然是不可取的。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技术,才能让企业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并占据市场高点。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当中,要把握人文精神及技术创新的协调性,这样企业才能平衡发展。(3)过于偏重中庸思想。中庸是儒家思想的特征之一,在“仁”文化中也能够体现出来。过于偏重中庸思想,可能会弱化企业竞争动力,无法将产品或技术做到极致,做到精益求精。

4 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仁”文化价值的相关建议

4.1 遵循以人为本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仁”文化的价值,就应当树立并深化以人为本的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等生产资料的作用正不断下降,人的作用及重要性却在不断提升[5]。企业是由人构成的复杂组织,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应当充分重视人这项要素,尊重以人为本,将人视为企业中心。管理者应尊重并善于发挥人的个性与主观能动性,使其不断提升自我,从而让企业人才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4.2 注重企业和谐发展

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过程中,企业既要稳定内部环境,又要适应外部环境。因此,企业应该充分发挥“仁”文化当中和谐理念的作用。对于内部环境而言,和谐也就意味着企业人员之间能够和谐共处,上下一心,共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对于外部环境而言,和谐即表明企业能够应对市场当中的大风大浪,以“和”的姿态去面对行业及市场的挑战。和谐是企业团队精神的升华,一个和谐的团队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4.3 树立“义利”相统一的经营理念

除了企业本身的人员之外,企业要重视客户与竞争对手。这两者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客户,要尽可能满足其合理的需求,并做到仁义待客,让客户在合作过程中获得归属感,从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的竞争对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既是竞争者,也可能是合作者。以“仁”文化为导向,企业要处理好利、义统一的问题,以获得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乃至市场的认可。

5 结语

“仁”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善于发挥“仁”文化的积极效应,摒弃其负面效应,从而实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梦云,李香.儒家的“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时代价值[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01):62-64.

[2]涂爱荣. 试论传统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J].企业导报,2013(03):157-158.

[3]陈雪悦. 刍议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风,2013(14):211-212.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