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范文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一历史复习提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第1篇:初一历史复习提纲范文

关键词: 教学策略 历史教学 作用

从教师的角度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以教达到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在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上,我们在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着,探索路途艰辛,但我们有喜有忧,喜的是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课堂教学中要应用好教学策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忧的是我们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些课上得很不尽如人意。

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下面的情况:

1.每个教学环节都安排好了,但是就是不连贯,并且连接生硬。

2.教学过程很单调,方法方式单一,想变化一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3.教师很用心地教完之后,学生却掌握不了,记不住。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设计一些有效的教学过程。那么该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呢?我认为可从这几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课堂设计富于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教师应该在一节课中尽可能地有所变化,不要一讲到底、一练到底、一背到底等,以免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感兴趣。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由于学生每天起床很早,晚上学习要到很晚,一天的学习时间比较长,学生容易疲劳,课堂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再加上教材内容本身大都比较简单、枯燥,若不能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做到灵活多变,学生很快就不会产生兴趣,甚至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那么怎样进行变化呢?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握好一节课的开端。一节课的开端,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开端引趣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联旧引新、制造悬念、故事激趣、渲染气氛、描绘形象、激感、设疑问难、直观演示、解题释意、引用资料、联系已知、启发谈话、概括提示、寻找发现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2.不同年级采用不同要求和方法。如初一年级,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不多,所以教师可以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时适当补充些学生感兴趣的小趣闻、小轶事等,还可以编排一些历史剧,使学生置身于其中,真实地感悟历史情境,提高学生上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对历史课有所期待。初二年级由于学生功课加深,学习并不是太轻松,但学习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让学生自己列复习提纲、默写竞赛、根据考纲编写考卷等,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初三面临中考,所以学起来就更不轻松了,教师更要注意方法,除了初二学生做的活动可以搞外,还可以用PPT上课,除了复习书本内容外,增加一些中考题及相应的背景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不同的技能训练相结合,如选择、判断、材料分析,等等。并在训练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重要措施。

4.动、静结合起来,如既有情景剧、竞赛等让学生兴奋的活动,又有默写、分析等让学生安静的活动。

5.多种互动的形式相结合,如师生、生生个人、小组集体互动相结合。(在师生互动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和学生融为一体。)

6.旨在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的和旨在提高分析能力的活动相结合。现在很注重材料分析的能力,材料分析会出现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能力要求很高,教师可以利用书本上的图片、历史纵横、学思之窗等一切条件进行训练。

7.教师控制的练习和学生自由运用材料活动相结合。

8.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积极思维的活动与活泼的活动相结合。

二、提问和活动难度适中

太难的问题和活动容易让学生失去信心,过于简单的提问和活动缺乏挑战,也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教材设计的活动难度比较大,教师在分析该活动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可以设计铺垫活动,帮助学生做好准备。如在讲授“帝国主义的狂潮”时,要进行中外古今的比较,如果直接问帝国主义和今天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政策有何不同,这样的问题太过笼统,学生就很难把握教师问的意图。可以这样设计问题:(1)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这些形式与我们今天的吸引外资有何不同?(2)我国已与英国达成协议,将于1997年收回香港,请回顾历史,香港问题是怎么逐步产生的?(3)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与我们今天的对外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这样的联系对比,既加深理解了历史问题,又有助于学生思维迁移,认识现实问题,而且学生从中还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积极性。

三、教学活动连贯紧凑

连贯紧凑是一节有效课的必备条件,一堂课既要有变化又有顺序,一堂课并不是一堆或有趣或无趣的活动的无序集合,而应该是一个内在联系的活动序列,这些活动相互强化和巩固,从而使学习朝着教师努力的方向发展,将不同的活动任意堆砌在一起会使人觉得不舒服和混乱。因此,我们必须事先考虑好教学活动如何安排。如:

1.在动的活动前安排静的活动,学生一旦动起来就很难静下去。因此,如果课的中心活动是需要沉静思考的,那么它应该安排在动的活动之前。

2.考虑过渡。如果相连的两个教学内容差别很大,如讲授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学生刚领会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辉煌,还沉浸在自豪之中,下面就要讲授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到了近代却开始落后了,教师则需要考虑如何设计过渡语或简短的活动,使学生顺利地转入下一个环节所需要的状态。

3.在课的开始和结束时安排集体活动,课开始时的集体问候、宣讲教学内容和目标及课结束时的集体小结,可以给予学生结构紧凑的感觉。个人或小组活动安排在课的中间进行会更顺利一些。

4.课应该在一种积极肯定的气氛中结束,这并不是说一定要用笑、或趣味活动来结束,对整堂课的回顾,对所学到的内容的小结,对学生表现的肯定,都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有能力完成的任务放在最后,给予学生满足感。这种情绪体验对学生兴趣和信心的建立大有好处。

教学设计是为教学服务的,但课堂教学不应该被课前的设计所束缚。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作为行为决策的依据,而不是以事先写好的依据。特别是当教学不能按计划进行时,教师不勉强为之,而要随机应变。

四、及时评估教学效果,反思教学得失

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有必要回顾教学情况,反思教学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可以改进的方面等,为今后的教学决策提供参考,这也是教师实现职业进步的重要途径。

对教学的评估和反思不能只停留在笼统感觉的层次,得意回答“满意”或“不满意”对教学的提高并无多大帮助。教师需要问自己一些具体的问题以引起对教学的深入思考。如:

1.教学是否按计划进行?如果不是,哪里出现了问题?为什么?

2.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怎样判断?

3.学生是否喜欢这堂课?怎样判断?

4.学生的反应与你的期望一致吗?哪里不一致?为什么?

5.对本堂课,你自己最满意的是什么?不满意的是什么?为什么?

6.如果有机会,哪些地方你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