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四(1)班共有学生56人。通过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全班学生基本养成了较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特别是在习作方面,大多数学生基本养成了坚持写日记、坚持每天读书的习惯等。因此,本学期需加大对几名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尽快促使他们跟上学习进度,使之成为思想进步,成绩合格的学生。
从整体看,大部分同学要求上进,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但发言面不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本班约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学习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慢。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阅读量不够丰富,知识面较窄。本学期需要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多化力气,力求改善。
二、教材分析:
1、突出学科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册教材与上册教材一样,还是习惯、课文、习作、单元练习4大块。本学期,小学阶段一以贯之的“习惯篇”安排了“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两个专题,既有阅读方面的习惯,也有勤于动笔的要求,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立足打好素质基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为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语言和精神“矿藏”。“习作”部分也透发出浓浓的人本情怀,还“习作”以应有的地位,编写专门的“习作课文”置于“练习”之前,其设计中的“三多一少”(即:多一些童贞和童趣;多一些体验和生活;多一些合作和探究;少一些要求和限制。)折射出“课标”倡导的让学生“自主习作、乐于表达”的理念,“两个结合”(长短结合——一方面致力于长期积累,不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也因“课”制宜,搞一些迁移性小练笔。“长线”贯穿始终,“短线”相机渗透;既有专门的习作训练,也有随课文安排的片段练习。)体现了对读写结合规律的尊重。“练习”中一般设置“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等内容,一方面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另一方面重视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使每一课的教学都能让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装备,让诸如正义、爱心、孝顺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心灵深处,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根的教育。
2、立足夯实基础语文是一个文字符号与情感、文化融为一体的多彩世界。根据语文丰厚多维的人文因素都蕴含在语言文
字之中的特点,教材坚持“基础性原则”:精选最基本的最具生成功能的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主干内容,来构建教材的主体框架。在注重为学生打好语文的“工具性”基础的同时,人文教育因素蕴含其中:识字,运用多种方式,展示汉字魅力,使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并接受文化的熏陶;写字,在写好字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好习惯、涵养好性情;读书背诵,对于学生学习语言、积累经验、读书明理都大有裨益;习作,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既是历练语言,更是学习做人;习惯,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在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养成教育中实现最重要的人文关怀。因此,本册教材一如既往地抓住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立足基础,放眼长远,突出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复述课文,突出了钢笔字描红,突出了综合性的语言积累、运用或实践活动,不求花样翻新,务求实在管用,帮助学生打好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
3、强调根本手段语文教学首要的一条就是借助人自身所具备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条件,强调用好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等基本手段。当然,并不排除在教学中采用各类必要的辅助手段,但是,必须抓好根本手段,才算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本册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国文字,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地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本册课文篇幅短小,语言规范,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细致,饶有童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用钢笔描红、读抄常用词语、小练笔等。
习作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的方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种选择,在评价上强调要求适度。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成语和古今诗文的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意在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各单元还都安排了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内容。各练习既相对独立,又自成系列。
学用字词句方面,是将识字写字与词语句式等内容综合起来,让学生在学和用的过程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读读背背方面,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8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
压韵上口,二是安排了一些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钢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致志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说好普通话。
(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本册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 (3)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冒号,引号。尽量把标点用正确。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按课时提出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难点,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多读多讲,教师尽量少讲精讲。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新闻记者学表达,从读中学写。用好例文,让学生从中学到写作的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几种连句成段的方法,有的可在学完课后总结,如理解重点词语读懂句子,让学生多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一、课标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4.3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5人。本班存在的问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其中优生较多,可后进生也较多,(如姜玉凤、张堡城、张洪建等)时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教育懈怠、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做为重点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与各科老师携手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四、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重、难点
1.再识字300―500个,会写字达到150-200个。
2.练字:练钢笔字,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练毛笔字,写正楷。
3.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练默读,默读重在练习速度和理解大意。
5.习浏览,练阅读速度和信息查阅能力
6.习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学习仿写。
7.会修改自己的习作,会用标点符号(如冒号、引号)。
8.习作养成整洁、规范的书写习惯,可开展限时作文及专门书写速度训练。
9.简单的读书笔记,学会写内容梗概。
10.书信格式,学会写书信
11.用普通话交谈;学会倾听、请教,敢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12.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13.会转述,能生动的讲述故事。
六、教学措施与方法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4.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班级后进生帮助对象有:姜玉凤、张堡城、张洪建、隋洪欣等。主要措施有: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解难。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5.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1)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
(2)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杂书”,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3)在指导写字和朗读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和书写水平。
七、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12---14课时
第二单元:10---13课时
第三单元:12---14课时
第四单元:12---15课时
第五单元:10---13课时
第六单元:10---14课时
四(2)班 刘银昌
新的学期开始,教学上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本学期是小学中年级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强化教学,为高年级阶段打好基础,现针对本班情况,作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2人。在上学期期末的教学质量检测中,班级成绩一般,平均分68.86分,良好率15.52%。及格率75.86%。差生虽然不多,但优秀者也较缺乏。大部分学生基础一般,学习较吃力,兴趣不足,难以取得优秀成绩。
本学期把阅读和写作作为重点,要求学生们多读书、多看书、多下笔,努力培养语感,积累素材,以训练促思维,促进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与其他科任老师协作,共同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简析
本册共有课文30篇,其中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38篇。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本册要求认识188个字,会写172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
本册教材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其主要特点有: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三、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筒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要围绕目标设计训练过程,逐步提高要求。
2、以课标理念指导教学,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特点。
3、面向全体学生,追求有质量的提问,加强训练,以训练促思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行为,提供必要而充分的指导,促进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充分保证学生的自主、自学时间。
4、强化作文训练,尽心辅导。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对优生、后进生提出符合他们学情的要求。
五、教学进度表
1至2周: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语文园地一;古诗词三首
3至4周:万年牢;将心比心;语文园地二;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5至6周: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语文园地三;夜莺的歌声
7至8周: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语文园地四
9周:复习、期中考试
10至11周: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语文园地五
12至13周: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麦哨;语文园地六
14至15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父亲的菜园;语文园地七
16至17周:寓言两则;文成公主进藏;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语文园地八
18至20周:期末复习;考试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提倡个性培养.坚持语文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开展好以名篇阅读为主体的读书计划,加强阅读积累,狠抓现代文阅读理解、作文教学和写字教学,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语文水平不平衡,但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当然,也存在少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要求动脑、动手等思维性较强的题目部分学生不知所措,所以应付了事,个别男生作业书写不够整洁;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所增强,但课外阅读习惯差,知识面狭窄;语言表达能力弱,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试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
民风民俗、外国名篇名著、人间真情、体会人物品质、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17篇,其中精读课文12篇,略读课文5篇。这六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课例包括2-4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导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
“阅读链接”,全册安排“阅读链接”4次,分别在1课《北京的春节》、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12课《为人民服务》、16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全册共安排了三次,分别安排在第二、第四、第五单元,主题分别是同读一本书、即兴发言、辩论;“习作”是除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外,其他每单元都有安排,主题分别是:家乡的风俗、写作品梗概、让真情自然流露、心愿、插上科学的翅膀飞;除了这5次专项习作外,课文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第一次是《腊八粥》一课后,让学生照样子写一种最喜欢的食物;第二次是在学习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以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全册共安排“语文园地”五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快乐读书吧”穿插安排,其中,“书写提示”在第一、五单元各安排了一次。在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安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主要向学生推荐世界名著。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四.教学目标: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下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要求会写120个字,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书后的词语表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对于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鼓励学生勤查字词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3)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2.略读课文的教学
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本册中有两篇形式独特的略读课文,是安排在“外国名篇名著”中的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师在教学这两课的时候,不要将梗概或精彩片段当作精读课文来教,可以让学生自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教学的重点是通过两个精彩片段的阅读,教给学生浏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在阅读长篇作品时,通过浏览抓住精髓,边摘录精彩句段,边写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两课的教学,还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经典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四)口语交际教学
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的习作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5次习作,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2次小练笔。分别安排在3课和16课的后面。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
安排教学过程。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教学中要落实要求,有计划地开展活动,用各种语文形式来回忆小学生活,与母校告别。两个部分的阅读材料只是给学生一些例子,从活动的角度方面给学生一些引导,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并在课外指导学生组织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
(七)“古诗词背诵”的使用
教材中的10首古诗词,不要求教师像以前教学古诗那样,占用教学时间来详细讲解。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自学时,要利用每首诗词下面的注释大体了解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同学,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
2.搞好课前的学情预测,为优化教学过程做好准备。预测学生的已知和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未知,确定本课的切入点和教学重点。
3、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4、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5、向45分钟要质量,做到精讲多练。
6、搞好综合复习,采用各种形式,重在效率,不搞题海战术。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2.10—2.14)
开学第一课
1、北京的春节
2、腊八粥
6
2(2.17—2.21)
3、古诗三首
4*、藏戏
习作:家乡的风俗
6
3(2.24—2.28)
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测试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6
4(3.2—3.6)
6*骑鹅旅行记(节选)
7*汤姆.索亚历险记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习作:写作品梗概
6
5(3.9—3.13)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第二单元测试
8、匆匆
6
6(3.16—3.20)
9、那个星期天
习作例文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6
7(3.23—3.27)
第三单元测试
10、古诗三首
6
8(3.30—4.3)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12、为人民服务
13*金色的鱼钩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6
9(4.7—4.10)
习作:心愿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检测
5
10(4.13—4.17)
14、文言文两则
15、表里的生物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6
11(4.20—4.24)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口语交际:辩论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6
12(4.27—4.30)
语文园地
第五单元检测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5
13(5.4—5.8)
第六单元检测
古诗词诵读
6
14(5.11—5.15)
古诗词诵读
综合复习
6
15(5.18——5.22)
综合复习
6
16(5.25—5.29)
综合复习
6
17(6.1—6.5)
综合复习
6
18(6.8—6.12)
综合复习
6
19(6.15——6.19)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一、跨文化交际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步入一个新的局面。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也被引入到外语教学中,在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跨文化交际的内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开始受到外语界的关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演变成了外语教学的目标。
二、高校二外日语的教学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在往多样型,复合型方向发展,在掌握某一种外语的基础上具有第二外语能力的人才越来越收到青睐。在大多数高校的外语教学中,经常把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由于中日两国在地理、文化等方面独特的优势,在高校外语专业二外语种的选择上,日语常年居于首位。另外日本的时尚潮流,动漫等也很受年轻人的欢迎。因此,日语受众广,学习人数较多。虽然大多数高校把日语作为第二外语进行外语教学,但是由于受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及限制,二外日语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课程设置不合理
日语作为外语专业学生的第二外语,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专业日语不同,二外日语每周的课时量不会超过四节,本科学校大都开设两年,而专科学校的教学只有一年时间。在这短短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里,很难学好日语。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只是应付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针对本科和专科学校的日语教材较单一,数十年来多数高校使用的都是≤标准日本语≥这本教材,内容较为陈旧,在日常的生活中,使用频率较小。
2.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日语语言体系比较复杂,知识量很大。但是,在高校中,日语作为二外,学时相对较少,在这么少的课时基础上完成这么重的课程任务其实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很多教师往往追求教学进度,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同时受结构主义和应试教育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以讲授为主,过于注重语法、单词和句型的教学,而忽视了对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文化知识的导入。导致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了一些语言知识,却不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性少,有时教师直接把PPT打开从头讲到尾,课堂气氛比较严肃,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跨文化交际视角下高校二外日语的教学策略
1.调整课程设置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进度计划表时要明确提出二外日语的教学目的和考核标准,适当的提高课时量,增加课程种类,比如开设基础日语之外再开设一门日语会话或者日本文化这重课堂互动性强的课程。同时要更新教材内容,本科和专科的二外教材要区分开,现在不管本科还是专科大多数都在用≤标准日本语≥这本教材,但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像≤大家的日本语≥这本教材更适合专科学生。
2.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广泛运用
现今的大多数高校中,多媒体资源已经基本覆盖校园。以往的过于陈旧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适合当今的教学。所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当下的趋势之一。日语的语言系统比较复杂,把复杂的日语体系通过简单、直白的图形形式展现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另外,通过微信这个平台,师生建立交流群,把课堂延伸到课下,在交流平台可以链接平时课堂上没讲到的知识内容,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日本文化知识
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表达方式,外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教学,还要重视文化教学。比如,我们在日语入门学习五十音图时,如果把日语的假名和汉字的渊源进行讲解的话不但可以增强假名的辨识度还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另外,学习日语的句型的时候,先把日本人这个民族的交流习惯,比如敬语的表达方式,双方的关系判断,习惯含糊表达这些点进行讲解的话,会更有利于学生对句型学习的理解。
4.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上能够进行文化的双向导入,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异民族文化时客观有效的看待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因为二外日语学习者不是专业学生,语言水平较低,对教师的文化素养就有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更要做好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陈俊森等.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岩.谈日语教学的文化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4).
[3]杜勤.日本语言文化结构的心理分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3).
[4]芳贺绥.日本人の表現心理[M].东京:中公業書.1993:58.
[5]傅美莲.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日语教学模式探索[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9(3).
[6]纪玉华.从重复和记忆的关系看“三文治故事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8).
[7]林范武.探究日语专业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
[8]毛树罗.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日语文化教学策略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7).
[9]日鉄ヒューマンデベロブメント.日本:姿と心[M].东京:学生社,1999:343.
[10]王秀文.日本语言.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安排,但
学生们的学习并没有因此停止。我们学校利用空中课堂进行了线上教
学,孩子们和自己的任课老师一起听课。课后利用微信指导学生完成
作业。经过这段时间的线上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回归
课堂是必然的,就目前语文的学习情况,我们六年级语文组做了一个
简单的分析并制定以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和直播教学内容,以及本级部学生掌握情
况,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体系,促进学习学习方式的
改变,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涯,工
作和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二,学生学习概况。
全年级学生149人,每一天上课前我们都会提醒孩子上课时间,
准备学习用品,早读时间。每一堂课前都有课前三分钟,学生总体上
课状态不错,课后批改作业,完成率88%,优秀率68%。
三,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
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本册课文共十七篇。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
提供了
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
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
“综
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
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截止今
天孩子们整体学到第五单元,下周空中课堂课表已经安排出来将会进
行完整本书。
四、开学安排
网上效果虽然看似令人担忧,但其实只要孩子能够做到跟前听
了,基本知识点都能记住。因为家长对于孩子的专注力过高。就如小
学生,孩子们一节课的专注力最多20分钟,其他时间都是靠老师的
调节才能再次加入。所以孩子在家长看来没有听,作业不会做。实际
知识点他已经有印象,缺少的是练习。那么在正式开学后,若是老
师零起点教学,孩子也不愿意听。因为在他看来,老师讲的他都听了。
所以很大可能开学后,最后就是对网课的知识点加大练习。开学
以后我打算先把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当作复习课去上,进行第一轮的
复习。一周复习一单元,从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复习到本单元最后一课
(字词句、修辞手法、写作手法、重点句子的理解)然后过渡到语
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最后对本单元进行测试。第一轮的复习结
束以后便会扎实的讲解新课,等所有新课结束后便会有针对性进行第
二轮复习。
从头开始的回顾总结史教学环节必不可少,因为这是
一个将知识系统化的不可缺少的过程。但开学后我的授课速度可能要
(20XX——20XX学年
第X学期)
(本文档共
【
5
】页/【
1786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
(2019—2020学年
第二学期)
——单位
姓名
2020年X月
一、
指导思想
结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科任教师直播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二、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经过本学期为期X周的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线上直播教学,根据学生平时上交作业和家庭作业上交情况来看,有的同学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但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都不够认真,甚至出现应付的情况,由于线上教学老师不在身边,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情要做,个别情况下不能及时督促、辅导孩子观看空中课堂,进行线上学习,这就导致拉大了学生之间掌握知识情况的差异。
三、
教材分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教科书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育经验,遴选篇目,构建体系,创新设计和编排。
四、
教学目标
正确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也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正确处理人文性和工具性、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关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倡导有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一)
总目标
1.
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2.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3.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
知识目标
1.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相关作家作品等文学知识,了解描写方法和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生字词的音、形、义,背诵重点课文和重点段落。
2.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目标:
3.
领会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能分析理解文章结构,并能运用描写、比喻等修辞手法。
4.
掌握阅读现代文和古文的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读书与写日记的好习惯。
(三)
人文素质目标
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表达,学习课文中先进的人和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如文学修养、品德修养,阅读优美的中外名著、读书看报做笔记的习惯等。
五、
开学安排
(一)
对“空中课堂” 讲过的知识运用课堂时间进行回顾复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还未掌握的知识达到掌握的状态,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二)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以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线上教学阶段对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加强指导,严格要求。
(三)
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倾听、勇于发言和认真写字的习惯。对学生多一些宽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对学困生多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在“空中课堂”线上教学活动中未掌握知识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
认真学习新课标,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高独立备课的能力,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五)
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有直观视觉上的效果,提高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多撰写教学反思、论文。
(六)
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作业布置和批改因人而异,兼顾学生不同特点,做好每单元的测评工作,及时反馈,纠正不足。加强培优补差,提高学习成绩。
(七)
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成绩及时表扬,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八)
加强指导和督促,让学生养成如何预习课文,如何听课、如何作业、如何学习、如何抓住学习重点等。
众所周知,网络文化的兴起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更促进了全世界各个领域的发展。但网络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利益,因网络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形成的网络环境复杂,大学生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难免会受到一些极端思想以及不同思想观的影响,从而影响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成为了很多高校的工作重点,本文就网络文化背景的特点展开分析,就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改善措施。
二、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特征
网络的出现是近代史上人类重大的技术跨越,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而且自身也呈现出一些特点。网络文化的全方位使得网络成为一把双刃剑,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网络文化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就技术方面来讲,网络具有很强的虚拟性、交互性和共享性,是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催生出的文化。而从精神特征方面来看,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多元化和自由性,体现的是文化的价值取向与目标。
而大学生思想课程的开设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是一个国家或者政党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因大学生思想教育具有较强的阶级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属于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包括教师、学生、教育媒介以及教育环境等多个系统。不仅如此,因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网络环境逐渐变得多样化、复杂化,再加上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高校开展的大学生思想课程更应该保证多元化、长期性和系统性,以保障思想教育发挥效果。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网络文化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冲击
就我国高等院校的所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而言,主要目的就是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并带领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正确的处理与自己意识不同形态的东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网络的这种自由性、交互性以及虚拟性使得信息不受限制。而正是这样的改变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学生从网络环境中获取的信息远远比传统的书本知识要多得多,也正是因这种超乎想象的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素材。最终使得传统教育模式的大大降低。
2、多样化的思想教育形式开展
目前,传统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主要还是通过听思想教育课、读报、出画报等方式来进行,有的则通过开展一些课堂演讲、座谈活动、讨论等方式来进行。这些传统的思想教育活动主要通过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想要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然而,因缺乏一定的情感互动、针对性较强,思想教育空间会受到限制,且教育对象有限,很多学生对其兴趣度低。随着网络化的引入,网络环境丰富多彩,这些都足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网络文化思想教育课程,充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形式,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发挥作用。
3、对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人的因素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在实际的思想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网络平台,更要求相关教育管理者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信息操作技能。就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情况来看,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人员多是老一辈的职工,他们虽然有着较高的从业经验与道德素质,但对于校园信息网络平台不是很了解,对于一些全新的技术和平台掌握不足,且创造力与想象力都不如年轻人。而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领导性,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化以及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
四、加强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具体对策
1、转变观念,创新思想教育模式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和依据,在教育目标中,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知、对道德修养的培养以及道德行为的强化等方面能力提高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实际能力,不仅仅是思想教育的功能,还是教育内容的体现。因此,教育内容应该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创新教育方法,让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进而才能更容易被学生内化,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另外一方面则要注重创新实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等技术,充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与让学生走向社会,在实践活动中自我认识到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作用。
2、加强网络应用的引导,创设良好环境
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在教育内容体系上还没有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教育内容在不同程度上与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相脱离,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过于理想化,其时代感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缺乏层次性等,这些都让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内容的程度有所降低。因此需要加强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引导、组织和协调,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引入,使得大学生思想教育更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更能吸引学生,逐渐改善学生对思想教育的认识,进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接受和学习教育内容。
3、建设和高素质的思想教育队伍
在网络文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时效性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焦点,良好的、高素质的大学生思想教育队伍不仅仅是促进思想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更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我们要聘请拥有较高专业技能、清楚网络文化的利弊,有着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充实思政教育队伍。另一方面,我们还应针对学校现有的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水平进行培养,通过开展讲座、业务培训等活动,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全面促进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普通话 机测背景 改革
随着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技术在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中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的普通话测试工作中的教学、培训与测试工作也要随之进行调整和改革。因此,我们对高职院校机测背景下普通话培训测试的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深入探讨了机测背景下普通话测试中教学和培训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方面应有的有效对策。
一、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在整体测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认识还不到位
虽然从国家到地方每年都会进行推普宣传活动,各高职院校也会进行推普宣传。但宣传实际效果不明显,很少有教师和学生关注,宣传表面化,流于形式。很多高职院校主观上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对语言文字的要求不高,因而对相关活动消极应对。许多学生更是重视专业学习,对普通话学习则不以为然。
2.培训测试和教学的整体工作得不到重视
尽管国家对每一位大中专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都有相应的等级要求,但对于很多高职院校来讲,普通话的培训只是顺势而行,测试也是不得不进行的一项考试而已。受到只关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而忽视非职业性综合素质培养的不良风气影响,很多学校不开设普通话课。即使开设也是课时紧缩,或只在有关专业开设。对参加测试的学生只在测试前进行简单培训,学生参加与否,全凭意愿,没有具体的监督与管理,导致学生或只知道测试程序、不知道测试内容,或根本不知道测试程序,更不知道测试内容,失去了培训的意义。
(二)被测主体学生在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普通话的意识淡薄,不够主动和强烈
调查表明,只有少数的学生会主动地、有意识地说普通话。很多学生认为普通话课没什么高深的理论,可有可无,普通话学不学无所谓,说不好也没关系。学生对普通话认识不深,意识淡薄,影响学习与效果。
2.不良的测试动机影响了普通话学习的效果
调查表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普通话大概有以下几种动机:
①兴趣动机。就是对普通话学习感兴趣,喜欢用标准的普通话语音与人交往,认为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一个人学识、修养和素质的体现。这种动机可以使普通话学习取得最好的效果。但有这种动机的学生很少。
②交际动机。就是把普通话作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交流工具,这本来是学习普通话的根本动机。这种动机可以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有动力,效果明显,对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可以产生更为持久的激励作用。但因认识不到位或环境因素的影响,持有这种动机的学生也不多。
③职业动机。将普通话当做从事某种职业的工具。比如当教师、做文秘或从事旅游与酒店服务等工作。有这样动机的学生,目标明确,学习积极性高,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持有这种动机的只是一些专业的学生。
④应试动机。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和参加普通话测试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将取得合格成绩、拿到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等级证书作为学习普通话和参加测试的根本动力。这样的学生面对学习与测试,采取的是临时性、突击式的应试学习,不在乎普通话水平是否真正提高,只重视测试等级,最终使普通话学习成为一种应试的短期行为,随着测试的结束,对普通话的学习与训练也宣告结束。持有这种动机的学生,普通话水平会在测试之后回落到原来的状态。
3.测试中各种消极心理影响测试结果
在普通话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心理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消极因素。消极因素直接导致消极行为,影响普通话的正常学习,影响测试结果。
①紧张心理。考试紧张是正常的。但有的学生过分紧张,考试时口舌发干,声音颤抖,甚至全身发抖,无法进行正常的考试。从测试开始,就声音细小,发音不清;到朗读时,字音含混,增、漏、错字“层出不穷”,语流不畅,断断续续;到“说话”一项,紧张心理使说话更是词不达意、语无伦次,甚至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紧张的心理影响了测试的正常发挥,影响了测试成绩。
②无所谓心理。学习与求职上的功利思想使部分同学对无关毕业证书的普通话测试抱有无所谓的心理。
③自满、轻视心理。有些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普通话太简单,自己与人交流毫无问题。于是在测试前不作准备,测试中漫不经心,没有良好的考试状态。导致在第三项朗读时,添、漏、换字错误与回读现象特别多,犯了不该犯的错误。在说话一项上,由于准备不充分,认为临场发挥随便说说就行了,结果语无伦次,逻辑混乱,不知所言。
④侥幸心理。有的同学偷懒,认为第一二项分值不重,不进行训练,只要朗读和说话考好就行。自己不认真准备,从网上下载一些材料,拿到考场上去读。结果材料不熟悉、不适合自己的情况,读得不自然不流畅,口语化差,或语速飞快,不能保证说话时间,最终导致测试失败。
⑤畏难心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方音重,语音面貌差,根本讲不好普通话。其实学习普通话,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有恒心,有吃苦精神,做到随时随地刻意纠正方音,拿出一股拼劲儿来,就一定会学好。
(三)测试主体教师在教学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测试员素质问题
参加培训的教师虽都是普通话测试员,但未必是中文专业毕业,语音理论和知识体系相对薄弱。这导致有些普通话测试的培训,缺乏专业语音理论知识的讲解,更没有专业的训练,培训成为了测试前的简单了解,难以达到培训效果。
2.培训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的培训内容只限于测试程序,对真正需要培训的标准语音、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缺乏具体的指导和训练。有的普通话教学只重视词语和朗读训练,对测试中最能体现普通话能力和水平的“说话”一项,却是一带而过。
二、有效措施和办法
1.营造良好环境,加强思想认识
重视营造学说普通话的良好环境。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需要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不是只在课堂上说普通话,而要让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和稳固。
加强思想认识。要将普通话提高到一个现代社会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人文修养的高度来看待。让学生明白,说普通话不仅是语音标准的问题,也是认识水平和逻辑思维的问题。克服方音,用普通话表达,让大家听懂,这只是一个前提。说话的目的是交流、表达和沟通,这就要求说话必须有思想有内容,表达必须有逻辑性有条理,交流必须恰当得体。而做到这一点恰恰体现了一个人思想有深度、认识有高度、表达有综合素质。在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人际关系愈来愈微妙、求职找工作日益艰难的今天,说普通话、与人交流达到最佳沟通状态的能力,才是一个人的职业核心能力。开设普通话课,训练学生具有标准语音的同时,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从交流表达、与人沟通、顺利求职等角度来强化这方面的能力。所以,要加强学生对普通话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说普通话是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现代社会的公民在当今社会生活、工作和交际必备的能力,让他们体悟到普通话学习的真正意义。
2.重视对学生测试动机的引导
教师要对学生参加普通话学习和测试的各种动机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将应试动机转到职业动机、交际动机和兴趣动机上来。引导学生明白,拿到相应的等级证书是必要的,普通话学习是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通行证,但更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所必须的工具,也是一个人适应社会能力的体现,更是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学识修养和外在形象的体现。无论你学什么专业、从事何种职业,还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与人交往,说普通话都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不受情绪影响,不受环境左右,怀着明确的学习目的,长远的学习目标,强烈的学习愿望,坚持不懈地学习,真正提高普通话的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3.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
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各种不良的考试心理,给予学生积极心理暗示,让每个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乐观自信地喜欢说、愿意说,充分表现出对语言表达的浓厚兴趣,考试时才能自由大胆地发挥。
引导学生克服过度紧张心理。过度紧张,一是由于缺少心理素质的锻炼,另外是精神压力过大。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有正确的认识,它不是一次性考试。一次测试成绩不理想,可以补测。二是要引导学生期望适宜的目标等级。根据自身的情况,期待适合的等级,以免在准备阶段就背上沉重的心理压力,影响训练和测试。三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加强锻炼,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试心态。
引导学生调整好心态。在教学或测前培训中,教师可以做一些增强心理素质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训练克服临场的紧张心理。比如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暗暗地提示自己,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相信自己能考出实际水平。从正面提醒自己,消除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的负面紧张因素。用深呼吸的方法,给体内增加充足的氧气,平稳呼吸,减缓心跳的速度,从而平衡心态。克服了紧张心理,就能从容自然,正常发挥,实现目标。
4.重视普通话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应用能力
(1)讲解一定的语音理论知识
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现代汉语语音基础理论是学好普通话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详细讲解每个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了解每个韵母的口腔形状与舌位变化,讲清声调的调值与声带松紧变化的关系,让学生懂得怎样发好每一个声母、韵母的音与声调的值。
(2)重视声母的方音纠正训练
普通话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纠正学生声母方音的训练。学生的普通话语音不标准,首先是因为方音中声母的发音错误,比如zh、ch、sh和z、c、s分不清、f和h发音正好相反、把n读成l、把r读成l、把j、q、x读成舌尖音等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方音和普通话语音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大量、反复的训练,达到完全标准的程度。
(3)要注重韵母的归音训练
许多学生的语音缺陷是韵母发音时归音有问题。纠正韵母发音归音不到位的缺陷是普通话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它似是而非,常常不容易被自己察觉,因此,就成为许多学生普通话发音不够准确、在测试中失分的重要因素。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学生语音中归音不到位的问题,给其纠音训练。
比如,单元音韵母的发音,特点是保持口腔形状的不变。但有些学生在发e、ê、i、u、ü、-i[?](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韵母)和-i[ι](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韵母)这些音时,口腔形状发生变化,语音出现了滑动,导致归音不到位的问题。训练中,一定让学生掌握发音要领,训练时保持口腔形状不变,发准每一个音。
再如,复元音韵母的发音,要领是韵腹发音要响亮,从一个元音迅速滑向另一个元音,口腔形状一定发生变化,口形归向最后元音的口腔形状。但有些学生在发ɑi、ei、ɑo、ou、iɑo、iou、uɑi、uei这些音时,口腔形状没有变化,发成了单元音,归音不到位,导致语音不标准。训练中,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复元音韵母的发音要领,ɑi、ei、uɑi、uei发音要归向i的口形,ɑo、ou、iɑo、iou要归向u的口形,保证口腔形状滑动到位,语音标准。
第三,如鼻音韵母的发音,在发前鼻音韵母ɑn、iɑn、uɑn、üɑn、en、in、uen、ün和后鼻音韵母ɑnɡ、iɑnɡ、uɑnɡ、enɡ、inɡ、uenɡ、onɡ、ionɡ时,有些学生也存在着归音不到位的缺陷。训练中,要求学生明白,前鼻音韵母的发音一定要从元音滑向前鼻辅音n的舌位与口形,舌尖最后一定要抵在上齿龈上。后鼻音韵母的发音一定要从元音滑向后鼻辅音nɡ的舌位与口形,舌位低且靠后,口腔的开口度要大一些,气流从鼻腔出来。这样才能归音到位,语音标准。
归音训练可以让语音字正腔圆,声音饱满、清晰,音调和谐自然。
(4)注重综合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口语表达中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好普通话的目的就是提高普通话的运用能力。普通话就是口语表达,普通话水平测试也完全是口语测试,即通过读和说来检测学生的普通话运用能力和表达的水平,所以学生一定要“开口”,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让学生走上讲台,开口读,开口说,得到口语与心理的双重训练。在训练中,要从不限时间、不限内容的自由说话,发展到明确说话题目和表达时间的命题说话,逐步提高口语训练的层次。指导和训练学生说话要言之有物,有思想、有内容,能给人以不同方面的收获和启发;要说得言之有理,有条理,合乎逻辑,思维清楚;要言之有文,说得准确、恰当,自然流畅,仪态要大方得体。让学生在普通话训练中得到口语表达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5)指导学生了解评分标准,掌握测试要领
让学生了解测试中每一项的评分标准,通过教师对标准细节的深入解读,使学生掌握测试要领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和成绩。
①单音节字词的测试要领
朗读单音节字词是考查学生声、韵和调的读音标准程度。指导学生不要因读得过快或过慢,导致发音不准或发音不到位而形成的语音缺陷。朗读时要把每一个音节的声、韵、调读得准确到位。要特别注意声调调值的到位。
②多音节词语的测试要领
多音节词语朗读除了考查学生声韵调的读音标准程度外,还考查学生轻声、儿化等语流音变的规范程度。让学生了解测试中的每一张试卷,都有轻声、儿化和变调的词语出现,一定要读准轻声、儿化和变调,避免音变不标准。
③朗读的测试要领
朗读短文是考查学生在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运用普通话的规范与熟练程度。就是既要考查声韵调及音变等语音要素的发音,还要考察停连、重音、速度与节奏、语气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朗读要素的运用。所以,朗读首先发音要标准,必须忠实于原文,不读错字,不增、不漏、换字。要在充分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朗读的感情基调,合理运用气息,有声有色地朗读。
④说话的测试要领
命题说话是考查学生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和口语表达能力。要注意该题限时3分钟,一定要说满三分钟,还要说得顺畅。所以,测前的充分准备是非常必要的。但准备不是测试时照着准备好的文稿去念、去读,也不能变相地借鉴现成的作品,或从网上下载现成的文章背诵,那样都会造成雷同减分。说话时在尽可能减少语音错误和语音缺陷的同时,还要注意词汇、语法的规范,也应注意语速适中,不要过快或过慢,影响流畅程度。
(本文为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2012年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wzx201220。)
参考文献:
[1]林鸿主编.普通话语音与发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9).
[2]宋欣桥主编.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4.
[3]刘照雄主编.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4]杨秀江.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探析[J].文教资料,2011,(1).
[5]黄谦.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