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异步教学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前言
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体现“创造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一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上也进行创新与改革,如开设了体育选项课程教学模式,但是许多高校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学形式单调枯燥、过于严谨,教学内容陈旧,课的结构过于单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等现象,学生学练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结构并没有质的变化,阻碍了新型人才的培养。1987年7月至今,武汉师范学院的黎世法在发展异步教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异步教育学。黎教授将人类社会教学实践发展分三个阶段:1、以个别教学方式为主的古代社会的教学实践阶段;2、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近代社会的教学实践阶段;3、以个性化教学方式为主的现代社会的教学实践阶段。而最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属于现代社会的一种个性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黎世法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认为是“同步教学”,为了区别于同步教学,并突出最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的特点,黎世法提出了“异步教学方式”和“异步教学理论” [1]。现在异步教育学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学者们的认可,在我国已经被运用到中学、小学的其它文化课学科中,但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还没有被推广和运用。本文从异步教学法的教学特点和高校球类选项课的特征分析入手,就在高校球类选项课教学中尝试运用异步教学法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
2 异步教学法的特点
2.1 异步教学法学。异步教育学是一种以“学情理论”为基础,以“异步教学论”为核心内容的,能有效指导现代教育实践的现代教育学,异步教学法是异步教育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2.2 异步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2.2.1 学情理论调查是基础。学情理论指通过分析研究数以万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从中发现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而建立起来的学习理论。异步教学的源头是学情理论,而最优教学方式就是以学情为条件的最优化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越符合学生的学情,教学效率就越高。因此教学前学情理论的调查为以后制定教学计划的提供依据,教学前没有了学情理论基础,也就没有了异步教学法。
2.2.2 教学过程的强调异步化。异步教学法区别班级统一授课制,强调以个性化教学方式为主,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场所。1、异步教学强调学生的六步学习(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紧密的结合,达到“举三归一、以一反三”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学”和“启发”,解决不同的学习问题(举三),然后通过“复习”,将“自学”“启发”解决的问题和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归一);然后用这一系统化概括化的知识作指导(以一),通过“作业”和“改错”去解决它所覆盖的一类问题(反三)。2、异步教学强调教师的五步指导(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小结),首先老师就所教学的内容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按其法进行思考,在学生明了学情之后,就学习中存在困难与学生进行研讨学习,指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老师最后进行强化总结。3、异步教学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将教师的指导形式与学生的学习有机统一起来,以学生的独学为基础,运用一切教学条件,根据学情,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自主教育能力和自主健身能力(它们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达到高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效果能及时反馈的个性化现代教学方式。
2.2.3 教学中注重区别对待。根据学生学情调查结果,将其分成不同的组别实施教学。异步教学法首先强调学生的独学,即学生一人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以及可利用的各种学习条件,遵循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注重分层教学,根据班级里学生不同的水平,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组别,对不同的组别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和要求,区别对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指导者,将教师的三种指导形式(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和全体指导)与学生的五种学习形式(独学、对学、群学、请教教师和全体学)有机地统一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充分运用一切教学条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组织课内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高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2.4 课堂上注重互动教学。异步教学注重合作学习:主要有生生互动(同学之间的研讨学习)和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习)。生生互动包括两个学生间的“对学”、多个同学间的“群学”和 全班一起的“全体学”。师生互动是在教老师参与指导下,就学习中存在困难与学生进行研讨学习。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同时通过组与组和组内之间学生的互帮互学,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个体需要,解决了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
3 高校球类选项课的特征
3.1 普及性和趣味性。高校开设的球类选项课不论是大球篮球、足球和排球还是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都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在我国中小学体育课中都属于普及性较强的科目。大部分高校球类选项课的大学生都有一定的基础,抱着对项目很大的兴趣来到各个选项课中。而且这些球类选项课在中学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开设过,学生都比较喜欢球类项目,课堂上教师教授也比较轻松。学生有球在手,不练习基本功还可以相互打比赛,课堂上气氛较好。
3.2 层次性和专业性。由于高校开设的球类选项课首先在中学、小学的体育课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展,属于比较普及的项目,其次选项课大部分是凭着爱好选进各个项目中来的,因此许多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基础,技术水平在学生间存着较大的差别,层次感比较明显。同时大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差别也较大,故学生在项目的掌握程度上体现了明显的差别,有部分学生不需要学练就可以直接参加教学考核,有些身体素质较差、有不喜爱运动的学生需要努力学习后还不一定能达到考试标准。
公共体育课教学虽然不像专业队训练那样系统、全面,但是选项课教学内容就明显体现了项目专业的特征。由于选项课教学时间至少一学期,相对较长,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出了一定的专业特点。从项目基本的技术动作传授开始,到基本的战术讲解,最后实践比赛,这一系列安排都体现了明显的项目专业特点。从教学的教师安排上也体现了项目的专业性:各校在体育选项课的教师安排上,都是本着从事或擅长某专业的教师教授某专业的项目。
3.3 竞技性和实用性。球类选项课在教学中,经常会安排许多时间进行教学比赛。如篮球、足球课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半场或全场的教学比赛。即使教师不组织,学生也经常会自觉的进行分组比赛,所以球类选项课教学中竞技性很强。
实用性主要体现在球类选项课教学内容上,在我国目前高校体育球类选项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几乎都是教授那些最基础、最实用的基本技术。比如篮球选项课主要教授投篮(原地投篮、跳投)、行进间上蓝、简单的战术配合(二过一配合、一人掩护另一人投篮等)这些都是篮球比赛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动作。所以球类选项课在教学内容上均体现了较强的实用性。
4 异步教学法在高校球类选项课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4.1 高校球类选项课教学为异步教学法提供了必要的学情理论条件。由于高校球类选项课的学生在某个项目的起点和身体素质条件上均不一样,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而异步教学法首先要求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掌握整体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情的不同再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如果学生间不存在着差别起点都一样,那学情调查也就失去了意义。没有了学情调查,自然也不会采用异步教学法。
4.2 球类项目具有层次性满足了异步教学法分层教学。在高校球类选项课中由于存在着层次性特点,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不能搞一刀切,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每一位学生,因此在高校球类选项课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目前最合适的教法。而异步教学法在家学中强调采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水平的不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几个组别,分别进行教学,考核时同样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教学考核。因此在高校球类选项课中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法较为合适。
4.3 球类项目的系统性给异步教学法提供了时间保证。异步教学法的实施,从开始的学情调查,到异步教学过程,最后到教学考核一整套环节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才能完成。高校球类选项课的开设在我国各高校现在最少也要一学期时间,一学期十几周的教学时间可以为异步教学法完整的实施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
4.4 异步教学法能体现 “以人为本”的教学改革思想。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该围绕着“以人为本”指导思想,怎样才能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异步教学法强调学情调查和异步教学(分层教学、互动教学、异步化教学等)都是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而采用灵活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处处都体现了“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思想。
参考文献:
[1] 黎世法.《异步教育学》[M].新华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2] 黎世法.《新课程异步教学方法论》[M].学苑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当中,作者要在论文引用的地方准确的标注出来,然后在论文的末尾用数字加方括号依次列出参考文献。关注学术参考网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网站开发论文参考文献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网站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1]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9):72-75.
[2]史金昌.浅析基于ASP.NET的Web网络应用程序的安全开发[J].科技创新导报,2008(23):37.
[3]李志勇,魏红.高校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推广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l0(2):485-486.
[4]张书梅,符蕴芳,刘智国.网站安全管理的方法与具体实现[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7(6):54-56.
[5]阳卫文,王建斯,基于P2P流媒体系统模型的研究进展[J].现代电子技术,2008(2):159-161.
[6]万荣泽.基于ASP.NET技术的统一后台网站群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7,23(8):260-262.
[7]王红雨,蔡成闻.基于ASP.NET的课程平台设计与实现[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1):78-82.
[8]顾正刚,毕海峰.网站规划与建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8.
网站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1]孔祥鑫.基于PHP技术的校园网站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2]李良.基于PHP的商业站点设计与实现[D].南昌:南昌大学,2010.
[3]杜闯.PHP在动态网站开发中的优势[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3).
[4]贾素来.使用PHP和MySQL开发动态网站[J].大众科技,2011(3).
[5]李晶.PHP技术应用于中小企业网站开发探讨[J].软件开发设计,2014(10).
[6]杜闯.PHP在动态网站开发中的优势[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3).
[7]贾素来.使用PHP和MySQL开发动态网站[J].大众科技,2011(3).
网站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1]靳莹.基于缓存技术的内容管理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黄菊.分布式缓存技术及其在车辆监控系统中的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5.
[3]崔解宾.分布式内存缓存技术在数据处理平台中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5.
[4]李光瑞.Map/Reduce型海量数据处理平台中的内存级数据缓存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
[5]易会战,王锋,左克,杨灿群,杜云飞,马亚青.基于内存缓存的异步检查点容错技术[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06):1229-1239.
[6]韩陵宜.网页制作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的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2008(03).
[论文摘要] 电工技术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非电类专业基础课。目前,电工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促进其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的作用与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计算方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电工技术技能,打造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本文结合了当前电工技术发展的实际,对电工技术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要体现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充分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强的思路;探讨了多媒体教学为基础,项目教学为载体,点滴激励、实物展示、参观学习教学为辅助的教学方法。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电工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工技术课程的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本文针对课程教学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用相量法分析简单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的方法,理解电路的暂态、换路定律和时间常数的基本概念,掌握用三要素法求解一阶动态电路,并能了解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能读懂简单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首先电工技术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对理论讲述要求必须透彻,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在巩固完善过去粉笔与黑板的固定模式外,近几年,我们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现列举如下,与大家一块探讨。
1.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多媒体教学由于其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的特点采用现代技术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借助教材附带的课件加以按特点要求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另外,要求每位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建立自己的教室工作室,进行网上交流、答疑、辅导教学。例如讲解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这一章,有原理图进行原理分析判断改错,答案不唯一,还有原理讲的通,实践中由于接线或者器件位置不合理,导致电路不能正常工作,教师、学生通过网上查询、互动就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也能学到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正是由于多媒体的应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方面教学方法现在基本得到普及。采用多媒体教学贯穿全课程。
2.项目驱动教学法
课程整体采用项目的制作与测试过程来丰富教学内容,即整个课程采用了个体项目的方式驱动课程教学,即在每个知识点讲完后提出相应的训练项目,来训练学生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并按照项目的工作任务需求设定不同的目标;诸如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学生在完成项目中训练能力、学知识、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通常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采用分析解答的项目。例如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原理,他们属于电工技术理论解题占有重要地位,理论考试是常考的知识点,理论讲授完之后,由于两定理解题各有千秋,因此我们就提出项目:每位同学至少找出两个例题来分别说明采用两种方法解题那种为好;目的让学生掌握知识,明确两定理应用时注意事项,培养阅读能力,达到解题方法能灵活应用。而对于实践性强的知识点,例继电器控制系统,我们就安排原理说明做项目,要求每位同学观察身边事物,至少找出一例控制电动机工作的事例,并能说明其工作原理,结果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既有工地运送物料的升降机、砖窑用的拉车系统,更有的同学观察仔细,发现教室里的多媒体屏幕上下运动、上下课的电铃系统等,都含有电机正反转控制原理或者时间控制原理的知识点,通过感性认识,加以理论知识辅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开动脑筋思考,使书本的知识得以充分理解和贯通,达到我们课堂讲授控制系统的目的。 转贴于
3.点滴激励教学法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表扬和尊重,学生正处于人生最敏感时期,更是如此。“成就感”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非常好的能动力和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学生完成一个任务或一个项目都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佳品,对主动展示作品并介绍作品特点的学生教师会加于表扬,并在项目评议中作为成绩记录的一部分,对没有做出作品或作品做得不够理想的、知识点欠缺的学生,教师会加于引导,这样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每一点滴的进步,都可以通过同学的鼓励和教师的评分得到体现,使学生在自己的成果得到认可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在这方面,我们采用把学生分成甲乙两方对垒的方式进行,例制作转动变平动标本,有的同学采用齿轮转动原理来实现、而有的同学则采用的是不同轴心的两个转轴加一连杆来实现,说灵感来源于小时候好奇,看脱粒机在农田工作时,认识到的知识,双方互评,看看对方的优缺点,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而理论性强的知识点,采用两方通过业余时间收集五到八个相关例题,定好时间,以擂台的方式PK,最后老师评议,优胜者给予一小礼物,以资鼓励,其他者均给予口头表扬。时间掌握在一百分钟(两小节课)以内;最后,大家鼓掌表示结束,同学们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4.现场观摩教学法
对这一方面,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我们对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以及继电器控制系统这三章的理论讲授难度大,尽管有多媒体、或者小型模具课堂演示,都不如走出去到相应的企业现场参观、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在当地联系两家企业,一家调压器厂,一家电机厂,事先通过要求学生预习课本,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到现场后随机向相关技术人员提问,通过两个下午,即八个小时同学们就亲眼目睹关于调压器绕线、抽头;硅钢片的制作、铁心的锻压、线圈的制作与放置、三相电机线圈的接法;等(下转第293页)等;一清二楚,在此通过技术人员的现场解答,知道有关抽头、绕组接法、转子截面的铁片、铅豆等相关用途或者发生故障时有何现象伴随产生,又如何处理?事先应如何才能避免等等书本根本讲不到或者讲不全的知识。而且一次在电机厂参观时,有一位同学问到能把单相变三相使用吗?如果能结果又如何?技术人员一一解答,同学们收获颇丰。
三、存在的问题
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大部分电工技术的课程都存在理论知识过多,而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的现象。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其二,走出去经费和学生的安全也是一个重大问题;其三,教改后计划学时数很少,需要讲的知识点又很多,等等,这一切还有待于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寻找更好地解决方法。
四、结论
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电工技术》这门课程,通过本人和其他老师从事教学这些年的心得,和大家交流以上方法。总之,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大势所趋,下一步我们尝试在课程结业考核中,增加技能测试,并将项目操作考核所占比例加大,重在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总而言之,随着时间的推移,教与学的方法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我们会继续探讨下去。
参考文献
[1]高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中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
梁碧勇.高职高专电工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考试周刊,2009(5)
论文摘要:电工实训是中职学校机电类、电子电器类、数控类、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以培养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
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但他们的思维却比较活跃,喜欢动手实践操作。如何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来提高实训教学水平,是摆在实训指导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电工实训指导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方法。
一、安全教育法
校园安全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教学安全是校园安全里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其他专业实训相比,电工实训由于其专业性质的特殊性,学生常常需要处在交流220v/380v的强电环境中,而中职学校学生大多年龄在15.--17岁之间,他们对电充满好奇,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或因操作不规范而发生一些意外危险,所以实训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稍为不慎,便会造成重大教学安全事故。作为实训指导教师,在实训第一课,就要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教育。首先,要告诫学生,电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但是,如果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注意安全用电,也会带来灾害,所谓“电猛于虎”。其次,要明确告诉学生:电工作业是特种作业,属于高危作业,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师生必须高度重视实训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采用以案说课,列举各种电工违章作业案例,分析这些事故案例产生的原因、后果及教训,结合各种电工安全警示图片、标语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可以让学生观看安全用电方面的视频或影片,向学生讲明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并向学生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常识,让学生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安全实训人人有责”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安全实训。
二、直观演示法
学生刚来到电工实训场所,对所接触到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都想动手试一试。此时,指导教师要抓住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演示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授触电急救方法和各种电工安全工具、仪表的使用等内容时,指导教师应边讲解边演示,力求对每一种急救方法和每一种工具、仪表的使用方法熟练地做出正确、完整、规范的直观演示,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在演示的过程中,对于简单的操作,指导教师只需要演示一遍,对于复杂操作,应该示范两到三遍,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示范动作的速度应与学生的思维速度同步。在教师演示结束后,还可采取个别学生模仿演示,多数学生观摩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过程。当学生在模仿演示中出现错误时,指导教师要纠正错误,并提出注意事项。为提高示范操作的效果,指导教师还可使用电化教学或多媒体课件教学。
三、项目教学法
所谓项目教学法,通俗地说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协作方式,在特定的时间内,由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指导教师事先把所有实训内容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个实训单元(即由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构成的项目),每个单元就是一个实训项目,项目安排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详细地制定出各项目的目标、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以实训任务书的形式打印成册,分发给学生(实训结束后收回)。每次实训课开始时,指导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实训项目,并简短地对该实训项目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提出对该实训项目的目标和要求。然后学生根据实训项目选取相关的实训器材和设备,按照考核标准进行实训。在实训过程中,项目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协作来完成,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来确立。对于比较简单的项目,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项目,则要分组协作完成,一般是2~4人作为一个组。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还应适当地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既可避免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项目时束手无策,又能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后,指导教师根据相应的考核标准对学生完成项目情况进行严格考评。对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指导教师应给予表扬。通过给学生布置项目,使学生明白:我要做什么,我应该怎样做,如何做得更好。学生带着任务去实训,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会更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实训效果。同时学生在共同完成实训项目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以“低压动力与照明混合电路配电盘装置的安装”这一项目为例,笔者制定如下的项目目标和考核标准:
1.项目目标:①画出电气原理图,选择元器件,设计并连接控制电路;②照明部分:白炽灯由单联拉线开关控制,护套线布线;日光灯由双联平头开关控制,并配有一个单相两眼插座,线管布线;③动力电路接三相异步电动机,整个电路有漏电、过压保护功能。
2.考核标准(见下表):
四、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又称暗示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诱导或暗示来开发学生的潜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情境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现场检验他们的结论。如:在“荧光灯线路的连接”这一实训项目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请问荧光灯正常发光后,如果此时把启辉器去掉,荧光灯还会继续发光吗?”听到这话,学生心里会充满好奇,纷纷回答灯会熄灭或灯还会继续亮。这时候,教师不忙于表态,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实践。当结果出来了之后,教师重提这个问题,并给学生讲解荧光灯线路的工作原理,加深学生的印象。总之,在实训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既传授知识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五、激励教学法
论文摘 要:目前由于一些编程类课程本身枯燥乏味,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为解决上述问题,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结合实际案例,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两方面进行探讨,给出创新思路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引言:
针对目前讲授的专业课,特别是计算机编程类课程的时候,发现了不少不良现象。比如比较明显的,教师在课堂上认真的讲授,而有些学生却昏昏欲睡的样子,使得教与学分离。从而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结合计算机编程类课程自身的特点,讨论了如何上好一门枯燥的专业课程,并根据学生特点,给出解决方法。
1. 教学方法改革
1.1以学生思维为主进行充分的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到底如何让学生有效地理解并掌握知识,是我们老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为这个涉及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计算机编程类而言,它的特点是枯燥难学,如何把枯燥难学的知识,变为比较容易理解并让学生产生兴趣呢?先让学生融入其中,比如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并展开讨论,这样一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来可以防止学生两为枯燥而睡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一个充分思考的空间,然后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再展开详细的讲授。这中方式是先让学生进入角色,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备课的好处在于: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的教学。
1.2采取互动式、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
对于传统方式教学,特别是计算机编程类而言,仅仅利用多媒体课件是完全不够的,除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外,还需要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起初的教室授课,仅仅是教师一方的操作,学生没有动手的操作平台,本学期,采用在机房授课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在Web程序开发中,如何将JSP与数据库连接起来,通过老师的讲授,并给出学生一定的时间,当学生连接成功之后,并进行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等操作,使学生不但掌握了原理,而且也实际操作,从而树立了编程信心,其实这在他们还未涉及编程之前,已经使用过以上操作,只不过是还不知道其原因,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实践环节是重点,成功引导学生喜欢上编程,是本专业的重点教学。
1.3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它是从大量的实际资料中选出的代表性事例,经过综合加工整理可以给学生以实感,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巩固其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始于美国哈佛大学的企业管理教学,我国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目前,许多院校的管理专业虽然也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但许多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理解还局限于举例子、做习题的水平,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案例教学,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形式,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采用教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对案例教学要有充分的认识,打破案例教学局限于举例子、做习题的现状。采用案例教学法,要求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对理论有深入的研究,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而且教师要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课堂组织者,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的结合起来。其次要考虑案例的选用。第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第二案例要有可操作性,可模拟性。
2教学手段改革
2.1运用现代多媒体、因特网等现代教学技术和工具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由于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便于操作、交互性强等优点。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的内容也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及时消化知识?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更快速的展示示例,从而将枯燥繁杂的知识实例化,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Internet 作为一种远程广域通讯网络技术的重大革命,已经引起了教育技术的重大变革,并将对未来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Internet 的不受时空限制、同步或异步的传输模式、双向交互、信息量大的特点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也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专业,可以开发一个网络平台,学生利用这个平台可以提出问题、自我测验等,老师同时可以利用这一平台,给学生网上答疑,并实时更新知识等操作。当然,这一步,需要学校建立一个学习的平台。
2.2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注重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课程考核的形式是限时笔试,试题的题型是例题的翻版,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式的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一些思维灵活、动手能力强的试题失分较多。显然这种考试形式并不能真正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此可见改革民办高校教育考试办法,比较全面而又比较准确地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势在必行。
民办高校的课程考试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限时完成的规范化试卷是不能准确地评价出这种质量的。那么,如何比较全面而又准确地进行评价呢?笔者认为,除笔试外,根据各专业的特点还可以增加几种灵活的测试方法,例如:对于计算机编程类而言,在期中测试中,由教师临时出一个综合类的编程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学当场做测试,上交作业之后,再由老师讲解,最后再由学生查缺补漏。在期末阶段,针对本课程的特点,由老师组织一次小型的综合测试,形式可以是口头表述,也可以采取答辩的形式等。内容上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形式上可以考虑化整为零,就是把传统的每学期两次考核,变为结合教学内容不定期多次进行,每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完毕后,即可进行考核。课程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每一部分知识几乎都以应用为主,因而考核主要侧重于应用能力,变单纯的笔试为灵活的考核方式。当然,对应用能力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的忽视。基础知识的测试可以在应用能力测试中反映出来,也可以放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进行。这就需要在比例上做一下相应的调整。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以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3建立校企人才合作关系,提高实践的能力。
针对本专业特点,利用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当今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的前提下,学院还需要寻求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到实地去实践,这就需要充分的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操作,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培养方案,在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完成实习单位分配的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不再是以往实习听一听、看一看、试一试的形式,而是亲自动手完成某项具体工作。这样为即将来临的就业道路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有了真正意义的实践,就会减少了找工作面试的恐惧感,使他们更加有信心。
以信息工程学部计算机专业为例,在实习环节中,除了加强课程设计环节外,本学部还积极主动联系武汉软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博众创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微普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IT公司,建立校企人才合作关系,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环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结论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规律,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并结合本专业特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上述方法融入教学,为我院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再上一个台阶。同时在工作之余不忘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 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7
【论文摘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所开发的新型网络教学支持环境,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最广泛的学习资源、方便的学习工具、灵活的学习策略,支持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和帮助,它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提供了便利的学习环境、交流和交际环境,为促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
在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中,无论是从学习过程还是从学习目的来说,英语阅读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近年来,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正在逐步引入到英语教学领域,在交际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为增强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特别是其中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
一、关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论
Carrell(1998)认为,在世界范围内,就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而言,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都会发现,阅读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原因。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阅读理论具有明显的语文学特征,并由此派生出从文字出发,在以弄懂词句的基础上达到对篇章的理解的阅读教学法。60年代以后,对阅读本质的研究有了更大的发展,并先后出现了信息加工、心理语言,交互和图式理论等阅读模式。在这些新的英语阅读理论中,交际教学法综合了它们的观点,因此倍受人瞩目。
在二语习得理论研究领域,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D.Krashen(1985)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入假说(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此假说认为决定外语习得的关键是接触大量可理解的、有意义又关联的目的语。Swain又进一步发展了该假说,她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说(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认为,给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大量实践的机会,也就是促进可理解性,不仅能使他们将现有的知识得以很好地应用,而且能使他们在语言使用中不断地进行假设验证,从而丰富语言知识,提高交际能力。这实际上就是外语交际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
交际教学理论认为,英语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的能力,这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刻板地让学生记忆语法、词汇。按照交际理论,交际类型可分为词语交际和非词语交际两种,前者主要运用声音、文字、符号进行交流、输入或输出信息;后者指通过表情、体态、图像、动画、环境来表达信息和感情。可见,语言只是进行交际的基础,语言能力并不等于交际能力。事实上有一大批学生,尽管他们已经死记硬背了大量的英语词条和语法规则,却读不懂某些文章,也不能自如表达,即使勉强写出来了,自己也明白不是地道的英语。我国外语教育学学者张正东特别强调环境是制约外语教学的主要因素。以此为理论支点,张先生创立了外语立体教学法,其理论构想为:以主体(学生)--客体(目的语)--环境为轴,而以经济发展为底,跨文化为顶,构成外语教学的三维立体,而"环境说"是该法的辐射点。此法在国内引起极大的关注,其基本观点与国际外语教师协会(IATEFL)第25届大会(1991, 伦敦)所持观点不谋而合。
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与英语阅读教学
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网络教学支撑环境逐步应用于英语教学领域,提供了一种接近自然的虚拟学习环境和交流、交际的环境,为广大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首先,它能够提供最广泛的英语阅读学习资源,教师除了可以把自己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以网页的形式在平台以外,还可以把因特网上的相关资料下载到平台上帮助学生进行扩展阅读,又可以提供各种外部链接,方便学生做进一步的钻研;其次,它能够提供支持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活动的工具,如提供查阅单词的工具(如电子词典)、翻译的工具(翻译软件)、交流的工具(如聊天室)、记笔记的工具、获取信息的工具(搜索引擎)等,这些工具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地进行阅读学习和实践;再次,它能够提供各种学习策略,如情景式、角色扮演式、协作式、辩论式、十字交叉式等,这些学习策略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它能够支持教师以同步(如在聊天室内交流)或异步的方式(如通过电子邮件)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帮助。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特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它不仅可以弥补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的不足,突破了传统课堂环境中无法实施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局限,甚至能够建立一种全新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具体分析英语阅读教学。英语阅读理解一般可分为二个层次,即字面层次和评断层次。字面理解是初级层次,读者通过对英语词汇的功能(包括指称和非指称)和句子结构的正确辨识,接受文字传递的基本信息,经过思维在头脑中逐步形成某种既定概念。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可以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字面理解。学生可以轻松地运用系统中集成的电子词典,查找英文单词,系统会自动给出发音、中英文对照的例句、同义词和反义词。字典还具备测验功能,按照艾宾豪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先快后慢的规律提示学生合理复习。
评断理解为高级层次,它包含了多项信息收集和反馈活动,其中相关信息的搜集、评论、分析和辨错占主导地位。读者的思维活动也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联想型演进。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支持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阅读材料进行加工,可以使其外在形式和内在结构都发生质的变化。它可使原来单一的文本信息转变为有文本、图形、图表、音频、视频、动画的媒体信息。这些媒体形式通过计算机的集成处理,形成了一种多媒体信息形态的结合体,特别便于学生理解。除此之外,传统的英语文字教材及辅导材料的内在结构是线性的,与学生的联想式的阅读习惯相矛盾。用超文本技术把阅读材料按非线性的方式重新组织,会更加丰富学生对其的理解,如可以把关键的词汇和段落以热字的形式链接起来,学生将会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例如可以欣赏阅读材料中描述的世界各地的风光,观看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草,观看文中不易理解的科学实验、公式、定理等等。在评断理解中,更重要的是评论和分析,是由感知阶段向感悟阶段前进了一大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妨碍这种沟通。网络教学平台集成有聊天室和留言板,它们能够提供多方沟通的支持。除此之外,它还提供了外部的链接,可以和因特网上大量的电子论坛、新闻组及网页讨论板相连接,通过它们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会创造出使隶属于不同文化的作者和读者都能接受的意境,使评断理解和心灵沟通成为可能。
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与交际理论的结合给英语阅读教学带来一种新的思路,它一改往昔静态的、传递式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致力于营造真实而即时的英语阅读和交际环境。显然,这将有力地促进现行英语教学模式从偏重词汇、词法传授向语言交际能力养成的转变。当然,这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除此之外,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应该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因为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 顾佩娅. "因特网与外语教学(一 )",《外语电化教学》,1998, 1.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TM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17-03
从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我校电气信息学院就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开设了新能源发电技术方面的选修课,2009年学院改革,对原有专业进行重组、调整,新成立了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开始招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发电方向)专业的本科生,重点培养从事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维护、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在2010年开始招生,现已经达到80人规模,开设的相关课程(含实验)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
开设“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全面了解能源科学概况、世界范围内面临的能源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和发展前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涉及新能源基础知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内容。针对目前选修课的建设和完善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深化的重要环节,选修课教学已然成为高校基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文将以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为例,分别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一些改革研究与分析,其目的在于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
一、精选教学内容
新能源发电技术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涵盖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多种新能源的内容,综合了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工程力学、物理学等学科知识。因其涉及的专业门类、知识面比较宽广,学生普遍反映不太容易找到学习规律,难以把握重点,理解稍困难。因此,结合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适当选择课程的教学内容,综合与电气工程相关的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以新能源的发电方式为核心,分析各种类型的新能源、能量转化方式、发电原理等内容之间的相关联系,引导学生逐步把各个关联的知识点汇成知识链,促进学生学习和记忆。对于各种新能源的发展历史、资源分布和特点则可做简单介绍。另一方面,考虑到电气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比如有关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太阳能热转换原理、生物质热裂解过程等内容可只做概述性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进当前国际国内的最新科研成果来丰富新能源课程的教学内容。该课程涵盖多方面学科,是当前大力提倡发展的一个技术方向,其涉及到的信息量多,知识更新快。特别是最近几年,不断涌现出研究新能源发电及其相关技术的新方法,使得新能源发电技术得到大力发展。因此,在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时,以教材为主体,综合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及网络资源,例如中国新能源网、中国新能源发电网等,适当增加一些不仅能反映新能源发电技术前沿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而且又能展现学科交叉、扩大学生视野的教学内容,不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需要积极探索,发掘与课程特点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迪式、比较式、讨论式和流程式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启迪式教学法。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时,根据学生之前掌握的光伏发电基本原理,启发他们思考为什么要对独立的大规模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并网、并网的方式是怎样的、并网的过程中还需要增加哪些相应的装置。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这样一些问题,逐渐开阔他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认识到要使得太阳能发电得到大规模、高效率的利用,必然要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并网,在并网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并网逆变器又是核心设备,不仅能够把光伏电池组件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与电网同频同相的交流电馈入电网,同时还起到调节电力的作用。此外,在讲解上述知识点的过程中,还能够巩固学生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到的关于逆变器的知识点,培养他们对所学到的各种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2.比较式教学法。采用不同形式的图表对各种新能源发电方式或同一种新能源的不同利用形式进行互相对比,不但形象直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恒速恒频与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时,由于这两种风电系统涉及到的知识点特别多,且较难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深入掌握各种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差别等内容,多数学生仅了解大概情况,因此,十分有必要采用图表形式,分别从恒速恒频与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拓扑结构、原理、发电机类型、并网方式等多种角度进行归纳、对比,加强学生对这两种最重要的风力发电系统的认识,逐步化解学习风力发电的困惑。
3.讨论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还可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在讲解三种经典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时,可以提前安排三组学生分别搜集关于槽式、塔式和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资料,并在上课时先分别邀请各组的学生代表描述他们所认识的这三种不同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可以从热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组成部件、系统功能、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阐述。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启发他们,就其中的某一知识点,可以是大家感兴趣的,或者是十分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展开,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类型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等内容。同时,在这种讨论式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图片进行讲解,可以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生动、更丰富多彩。
4.流程式教学法。当涉及到知识点繁多、关联性强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流程式教学法。这种方法可首先从系统的角度进行说明,再逐层清晰讲解,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有分拣场垃圾发电工艺流程时,结合美国的H-Power夏威夷垃圾发电厂实例,采用如图1所示的垃圾发电工艺流程来介绍。
先阐述在垃圾焚烧前,需要经过一系列输送、筛选和粉碎装置,把那些不易处理和不能燃烧的垃圾首先在分拣场清理掉。再介绍经过处理后的垃圾则被送入高温焚烧炉中焚烧,形成的残渣、灰渣送出填埋。烟气在排放前需注入石灰脱硫,中和酸性气体,并传热给水变成高温高压蒸汽,进入汽轮机发电。最后,还要说明烟气经锅炉尾部受热面后,经静电除尘达标后,进入烟囱排放,静电除尘后的细灰渣则可做建材进行综合利用。通过这样一个简洁的垃圾发电工艺流程图,可让学生迅速掌握垃圾发电的基本原理,了解各个生产环节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复杂问题的系统性思维。
三、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
相对于必修课而言,专业选修课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其更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学生兴趣的引导。这必然要求教师不断革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认真地设计教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现他们的课堂主人翁精神。
1.主次分明,突出重点。由于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涵盖内容较多,而授课学时又有限,因此在教学中不可能讲授全部内容,必须做到重点突出,精讲主要内容。比如在纵多类型的新能源发电方式中,根据我们学院的专业设置特点,可重点讲授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和小水力发电。此外,还要注意详略结合,对主要的、基本的内容仍可采用讲课方式,而对其他内容则可以讲座、讨论方式开展,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比如在讲授太阳能发电时,就应以讲课方式详细讲解光伏发电,而以讲座方式讲解太阳能热发电。这种主次分明的讲课模式,不仅能使学生扎实学到本课程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还可以开阔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2.应用先进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根据精选的授课内容,有效地运用网络资源,制作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以改善教学的直观效果,增加授课内容的信息量。例如,当介绍不同类型的水平轴式风力机和垂直轴式风力机时,可以多向学生演示一些与它们相关的图片和Flas,结合这些多媒体资料讲解,可加深学生印象,让他们对这几种典型的风力机及其工作方式等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在上述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传统板书方式相结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并适当地留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较好地把握课堂节奏。
3.结合实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所讲授的一些主要新能源发电方式在目前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紧密。在介绍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时,可以充分结合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相关时事焦点事件,把它们提出来让学生讨论,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还加强了他们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例如,墨西哥湾的BP公司漏油事件、康菲环渤海湾污染事件,特别是全球石油供需关系的发展态势、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压力,都迫切需要全球共同确定和构筑能源发展的新理念,开创新时期能源发展的新路子。结合上述实例,引导学生思索大力发展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的必要性,让他们从新能源利用方式等层次进行探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激发他们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穿插习题,实时归纳。在风力发电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其涉及到的不同类型风力机结构、发电方式、并网方法等知识点比较多,多数学生会感到理解有一定困难。为了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讲课过程中可在恰当时候穿插一些事先准备好的习题,这些习题不一定来自教材,教师可根据其他相关资料自主设计。通过课堂练习,可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存在问题,及时解决他们的困惑。比如,在讲解变速风机驱动双馈异步发电机并网系统时,可穿插一个关于发电机转子回路控制方式的多选题,通过该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这部分重要内容的理解,从一定程度上也可改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结合共同点,学习新能源发电。新能源发电方式与常规能源发电方式,除了在一次能源的来源与能量转换方式等方面有较大不同外,它们在发电环节大多具有很多共同点。因此,在讲授各种新能源发电形式时,注意随时和常规能源发电方式进行类比,结合两者之间的共同点讲解,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新能源发电方法的理解,还可以巩固他们对常规能源发电方法的认识。例如,在讲授地热发电时,其和火力发电的原理基本一样,都是利用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中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所不同的是,地热发电不象火力发电那样要装备庞大的锅炉,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热能。
四、培育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不论是专业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教师都需要培育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的教学更是如此。通过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一些生动的经典案例等进行讲授,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加强他们对新能源发电方法的认识,逐渐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精神。比如,通过介绍风能发电的几种典型装置与设备,以探究风能发电在当前得以大规模运用的原因。正是这些大量科研人员对风能发电装置的研发,才使得风能发电不仅仅是论文里的成果。通过一些经典案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样才能达到开设专业选修课“培养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能”的目的。
五、结语
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覆盖面广、学科前沿的专业选修课,而随着其利用方式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将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会随之不断改进,通过改进教学手段和逐步增加实验环节,实时强化创新意识,这样就一定能够逐步改善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学生能力薄弱、缺乏创造性、主动性等,达到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目的,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创新型的合格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婷,童莉葛,王新立.公共选修课《新能源技术》的教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56-158.
[2]李桂峰,肖春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农业与技术,2008,28(3):175-176.
[3]付蓉,郭前岗,王瑾.电力电子与新能源发电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8):86-87.
[4]孙云莲.新能源及分布式发电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5]翟秀静,刘奎仁,韩庆.新能源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关键词:电气工程;培养质量;
中国分类号:F416.61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ebeisanhe,065201)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origins,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eople-oriented" philosophy, to improv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staff,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qualities,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theory of teaching and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 to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improve the four aspect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made to explor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practice.
Keywor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raining quality;
一. 前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调整时,把原先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和“电气技术”四个强电专业合并而成的专业。[1]该专业具有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和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相结合的特点。近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给了该专业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由于是新建本科专业,存在教学管理不完善、师资水平不高和实践基地建设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学生的培养质量不能达到预期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所做的探索与实践。
二. 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为了提高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讨论明确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具体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可以从青年教师培养形成制度和稳步做好学生的“三个转变”着手来落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往的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高靠自己,致使不少教师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提高上去。青年教师培养形成制度后,青年教师培养有专人负责,这样做可使青年教师培养常态化,使其在业务素质提高过程中少走弯路,能较快地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水平。稳步做好学生的“三个转变”指的是稳步做好学生由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变、学生由基础教育向专业教育的转变和学生有大学教育向社会教育的转变。以往学生在这“三个转变”上都是靠自己,结果造成部分适应力弱的学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这个问题可由专职教师任班主任的办法来加以解决。他们可结合自身的亲身体会,通过介绍中学与大学教学规律的异同、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规律的异同和大学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异同来引导学生,使学生稳步度过这“三个转变”。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1. 注重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案的书写和板书等内容,这一部分功课是一个教师从教的基础,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基本功训练质量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教师日后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重视这项工作。具体训练的措施如下:采用“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办法有老教师向新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并教授新教师如何写教案和板书。并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选择一到二门适合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课程来进行训练,训练完后由老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其不足,以便进一步改正。
2. 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采用进修和提高学历等办法让教师进行“充电”,以加强其专业理论基础;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以提高其教研和科研能力;要求教师在讲授相关课程的同时必须参加实验课和其他各种实践环节的指导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来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加深其对所教授理论知识的认识。通过上述活动可以使教师对本专业知识有一个全面地认识和整体的把握。为以后业务能力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并且在上述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其专业素质。
3. 注重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
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在本专业研究方向上开展研究工作,并及时跟踪本学科前沿的发展;鼓励教师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以提高其学术水平;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活动,通过与本学科研究方向上的专家之间的交流来提高其学术水平;为日后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准备。
四. 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提高理论教学环节的培养质量
1.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他对于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课程建设时,首先要根据专业培养要求,针对不同课程确定建设的指导原则,其次是进行教材建设,最后才是优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2.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人才培养方案
规范有序的教学管理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地来说就是要完善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相关规章制度,从制度上来落实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具体制定规章制度时,可在从分考虑校情的基础上,引入其他办学质量好的高校的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如我校指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就对毕业设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授课质量
改革传统的“教师讲解加板书”的教学形式,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参加教学的方式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法研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如电机学课程中的同步电机与异步电机和同步电动机和同步发电机这两块内容就可采用类比法进行教学;对于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如电机的旋转原理,可采用“公式推导加多媒体演示”的办法来授课,这样做既可化解教学难度,又可让学生建立起直观和具体的感性认识。还可以采用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带入课堂的办法来提高授课质量,这样做既可将本专业前沿的知识引入课堂,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可通过讲述某些知识点在科研项目中是如何应用的,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一举两得。针对“落后教师”可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来帮助其提高授课质量。具体措施如下:1.做好技术支持,帮助其搞懂和搞透所讲述的理论知识;2.帮助其理清或设计教学思路。
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学科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除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外,还具有较好的工程素养,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主要在生产一线从事运行和管理工作。【1】由此可见,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养质量的高低也是衡量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下面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加以介绍。
1.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保障实践能力培养
根据专业建设要求,我院加强了实践基地建设,在校内投资建设了电力系统分析实验室、PLC控制实验室和计算机继电保护实验室等一批专业实验室;并在校外建设了发电厂和变电所在内的一批实习基地,从硬件上保证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在各个实践环节贯穿实践能力培养这根主线,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实验环节中改变以往实验教学中已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局面,鼓励教师多开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的训练;在各种实习环节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跟班劳动,以加强其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重点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设计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其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课程设计的题目可从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气控制这两个专业方向来选择。其中电力系统自动化可选择继电保护和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电气控制方向可选择各种机械设备的电机控制。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有:重视选题工作,毕业设计题目最好来自工程实践;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通过组织不定期抽查和中期检查来检查设计进度落实情况;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到实习现场去检查实习落实情况;加强毕业答辩的管理工作。
五. 结束语
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的建设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本文主要从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提高理论教学环节的培养质量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几个方面介绍了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所作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重点课程建设 教学目标 分层次教学 网络化教学 信息素养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个世界正在步入信息时代,以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传统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方式,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校开展计算机教育、特别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变化,普及程度不断加深,使得不同时期刚进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都明显不一样;另外,最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发展变化却相对滞后。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促使我们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教育观念,运用更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水平。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系作为“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任务的承担主体,于2003年成功申请了该门课程作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着重思考了如何更有效地整合现有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如何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考试方式等问题。
2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重叠
教育部在2000年11月下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并提出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具体阶段目标。随着初中、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部落实,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将会有显著提高,从近几年新入学的大学生中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在高中或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类似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大学第一层次的课程显然不能完全从“零起点”开始。
2.2 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与高校师资、软硬件条件增长不足之间的矛盾
大规模扩招在教学上形成的压力主要是在基础课,特别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强调以实践为主,上机实习时间至少占教学学时的一半。学生大幅增加了,但教师和教室等教学资源都没有相应地增加,因而应付大规模扩招的办法是上大课,原来每班50~80人,现在是90~120人,甚至150多人。教学手段是普遍采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仪”的模式,大屏幕多媒体教学确实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也特别适合于计算机课程教学。它的优点在于:第一,学生可以得到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象生动极富感染力的教学信息,它将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第二,教师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集中众多老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第三,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它的不足在于:第一,多数学生高中时期没有接触这种教学方法,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其次,授课过程中,教师将讲授内容作成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信息量大、速度太快,学生无法做到边听课边做笔记,留给学生印象较浅,容易遗忘;最后,学习过程仍然以听讲为主,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如果没有适合的配套教材和充足的上机实习机会,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2.3上机辅导、作业批改和考试方法问题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实践尤为重要。教学计划中上机操作占总学时的1/2~2/3。理论教学可以上大课,而上机操作辅导和上机考试成为教师最头痛的问题,上机实习由任课教师亲自指导的工作量很大。尽管课后作业大部分以文件形式保存在磁盘上或网上,但教师批改非常耗时,每次只能抽查一少部分,因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掌握。同时,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内容多,知识点比较分散,使用传统的笔试进行考核已不再适用,目前既要笔试又要上机考试。准备上机考试环境、组织考试和评分的工作量很大。上机考试分客观题和主观操作题两大类,客观题比较简单,目前的考试系统和试题库很多。但主观操作题自动判分比较困难,目前的无纸化考试系统还不成熟,组题比较呆板,受软件版本影响很大,如Word 97和Word 2000的文档格式不同,就无法自动阅卷,网络和Internet部分的操作考试更难以实行。
2.4 计算机给大学生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多媒体授课、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料库等加速了人们的学习进程;互联网成为第四媒体,将世界各地的信息随时传递,完全打破了地域时空的限制,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任何信息。人们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学习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和思维习惯。E-mail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几千年来的书信传递方式;网上聊天、网上交友、网上论坛、电脑游戏已经成为时尚,然而这些对学生的影响并非全是积极的,不少学生沉迷于这个虚拟的社会,沉迷于电脑游戏不能自拔,互联网上大量黄色信息就像一样腐蚀着学生的心灵。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3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思路的探索
面对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我们分析了当前计算机教学方式、方法,针对我院具体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建立了新的教学模式,即将网络化教学与多媒体教室教学有机结合、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并重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改革思路,明确“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目标,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能力与信息素养为中心,开辟我院“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新路子。
3.1 明确“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总教学目标,及时修订教学大纲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成为既懂得自己的专业,又能应用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我院学生在大学接受计算机知识教育的第一门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课程建设中,为了及时跟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同时又保持教学课时的稳定性,注重处理好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教学过程相对稳定的关系,不断更新、精选教学内容,兼并、压缩或者取消重复和陈旧的内容,同时根据信息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实修订教学大纲,并结合学生实际,修定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表等文件,以此保持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应用性。通过这些手段来规范教学行为,明确教学要求,使任课教师有章可循,保证不同的教师授课教学内容不缩水,教学要求不降低。
3.2按“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由于我院的大学生有不少来自相对比较贫穷的三峡库区、渝东南地区,这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又基本上是“零起点”,如果不加区分地跨越“零起点”进行教学,势必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好”,从而影响整体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高。
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通过计算机知识考查、网络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学对象的计算机基础情况,然后以学生网络自愿填报为基础把学生分为“免修”、“免听”、“必修”三种层次。对于前两种学生,允许他们不来上课,但“免听”的学生必须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同时根据这两类学生所学专业,开办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培训班,如美术专业的学生补充介绍关于图片处理、界面设计、绘图软件等方面的内容,数学专业开设Matlab软件的教学,同时也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相关的认证考试,如等级考试、微软认证和教育部的ITAT认证等,以此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这一举措受到学生的欢迎。而对于“必修”班的学生,则完整地给他们讲授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所有教学内容,其后也可以申请参加下一年级的“免修”班所开的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课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把不同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学生同等对待的弊端,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较好地体现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3.3 实现多媒体教室教学与网络化教学的有机结合
网络化教学平台是在校园网的支持下构建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支持研究型学习、支持案例学习、发现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协作型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在实现网络化教学方面,也已经有很多高校在尝试,并有较好的效果。但笔者发现有以下不足:(1)部分网络教学平台仅有“平台”,而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2)现在很多网络化教学平台由于没有教师的参与,严格意义上讲只能称之为网络化学习平台,这样就导致学生在该平台上的学习很盲目,导致多媒体教室教学与网络化教学脱节。
网络化教学是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网络化的必然趋势。高等学校应将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纳入校园网建设的一部分。一方面应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诸如课件、参考资料、查询手册和联机帮助信息等多种教学资源,也为老师提供素材库、试题库等备课资源;另一方面重视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将信息技术融合于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学生与教师同步或导步交流的平台。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注重网络化教学与多媒体教室教学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多媒体教室给学生指明学习思路,而网络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的开展,突出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中心地位,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学生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浏览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料,对不易理解的章节可以反复学习,不仅弥补了分层次教学带来的不足,而且也解决了同班学习接收知识速度快慢不一的学生的困难;可以进行网上测试,自评学习效果;还可通过E-mail,BBS等方式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同步或异步地交流,以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两种教学模式在网络教学资源的支撑下的有机结合模块如图1所示。
3.4 加强教师主导作用
在网络化教学与多媒体教室教学有机结合的新教学模式下,必须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将新的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方式、方法传授给学生;在多媒体教室,注重“精讲多练”, 所谓“精讲”,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做精辟讲解,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学,而不是要求在教学中面面俱到。所谓“多练”,即让学生多上机操作,其目的是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入手,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引导学生通过“练”,逐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将网络化学习的不足摒弃;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指导学生对有疑问的地方反复学习,反复训练,并通过E-mail或BBS回答学生提问。积极组织开展网络社区讨论,使得教、学双方互相激励、互相促进,达到更好的效果。
3.5 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引导
实践教学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通过大量的上机操作练习,才能熟悉各种操作环境,解决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获得大量课堂上无法得到的操作知识和经验,并通过实践去理解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在头脑中建立起符合计算机特点的思维模式。要提高实践操作的质量,除保证实验学时与讲课学时之比不低于1∶1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3.5.1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把事先设计的一系列活动(即任务)摆在学生面前,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把软件的操作方法介绍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明白各种操作的作用。比如在讲解Excel时,首先通过投影仪让学生看一张学生综合测评表,这张表中有某班全体学生一学年所学课程的成绩、总分、平均分,并按从高到低进行了排序。告诉学生我们的任务是如何输入这张表,以及求出每个人的总分、平均分并排序。然后从启动Excel开始讲起,介绍Excel中的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的概念,如何输入数据、复制数据,如何使用公式,相对地址的使用以及排序完成后如何输入等差序列给每个学生添加一个名次。这样讲起来既生动,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很清楚每个操作的作用。学生练习也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并在练习的任务中适当加入一些没讲到的操作,让学生通过软件的帮助功能自己探索,这种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每部分内容的特点和难易程度,布置灵活多变的有针对性的上机作业。如Windows操作系统一章,教师应结合机房的资源给学生布置一些较系统的、有序的、逐步深入的上机作业,Word、Excel、PowerPoint等可以布置综合性的作业,给学生一个自由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5.2 采用启发式实践教学法
上机实践环节的目的首先是印证对理论的理解,然后熟悉、掌握所学技能,最后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主动的知识获取者,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因此要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指导学生针对学习任务,依据学习规则,详细设计实践步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对学习的程序、工具及方法进行有效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在这里,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动灌输的对象。在实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当发现具有创意的作业后,就应该及时通过网络推荐给其他同学学习,或在授课过程通过多媒体教室演示给学生,也可让学生在BBS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讲解、邀请其他同学给予评论并提出改进方法,促使封闭学习向开放学习的转换。
3.5.3 注重第二课堂教学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技能的提高,单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每年举办一系列全院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大赛,如键盘录入大赛、课件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网络之星擂台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6 借助校园网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能够在信息的海洋中进行有效的检索,发现有用的信息,并通过适当的处理,使其获取的信息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作用,这方面的内容包括Internet应用、网络与数据库等信息技术;数字图书馆的意义、前景、用法和文献资料的使用,网上聊天、论坛等交流工具;同时也要求自觉遵守与信息相关的道德、法律和规范等方面的品德,这方面的内容包括网络道德、法律和习惯、计算机安全、计算机病毒等,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计算机信息素养的培养。
实践中,我们把涉及面广的信息相关内容合理分散,有些内容揉合到理论知识中去讲解,有些揉合到实践操作中去讲,做到有的放矢。借助校园网这个平台,从资源共享入手,在校园网上给学生提供教学课件、视频教学资源、参考资料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基于B/S的网络考试平台,供学生平时练习与学习测评;教会学生通过校园网主动收集信息并学会信息的加工和利用;同时也提供聊天室、论坛等工具,开展辅导答疑、协同学习等进行同步与异步的交流;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给学生讲解一些贴近实际并有前瞻性内容。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素养。
3.7 改革“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考试模式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内容很多,其中大部分内容涉及到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单纯使用传统的笔试进行考核已不再适用。我系于2003年申报了重庆市教委科技资助课题――通用网络考试平台,该系统现已结题并在校园网投入使用。该系统基于Web平台,集考试、测验、单元练习于一体,具有智能完善的评判系统、全面而有效的考试评价体系、功能强大的信息反馈机制,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校园网内的任一台微机就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单元练习与自我测试,然后,根据自动评判系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可以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考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压缩课时与增加教学内容的矛盾, 有效地减少了教师阅卷的工作量,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4结论
网络化教学与多媒体教室教学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实践操作并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我院计算机文化基础重点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由于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与启发式实践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充分运用校园网这个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络考试平台与高效、快捷的交流手段,不仅有效地减轻了教师负担,而且显著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EB/OL]./20011219/3014655_2.shtml#44,2004,2.
[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征求意见稿)[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3] 何高大.“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2,13: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