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业技能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欧日明 周建梅
6 月29 日,湖南省林业系统首期一线职工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班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开班。首期培训班学员共103 人,均由湖南省各市(州)、县(市、区)林业局选派推荐。他们将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脱产培训学习。
针对全省林业一线职工,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减少、青黄不接、结构不合理、非林专业比例过大等问题,湖南省林业厅党组决定对林业一线岗位、年纪较轻、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非林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应知应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关键词】士官学员;专业基本技能;培训考核标准;培训内容;课程改革
我校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以来,在基本技能培训方面,无论是内容设计,还是训练、考核实施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学员专业技能培训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装备保障模式的不断改进,对军械士官的技能水平又有新的要求,如何完善和拓展士官学员基础技能培训内容,使技能培训更有实用性、针对性、时效性,是我们要重视的问题。
一、目前士官学员基本技能培训内容存在问题
(一)培训科目的实用性不足
在电路形式上,现行的课程教学多基于分离元器件的电路,进行培训考核电路同样也是分离元器件的。这与装备上越来越多的使用集成电路的情形不相适应。在电路结构和装配工艺上,现在进行操作培训考核的方式,是在网孔板上用导线连接元器件进行电路装配,与实际设备上全部采用PCB板电路为基础有较大差异。在焊接和拆卸时绝大多数是一些常用的小器件,而一些散热较快的材料(铝材和较大部件)很少涉及。电工技术技能培训的操作多在实验试验台上进行,真实感不强,实训的氛围和效果不好。
(二)培训科目的针对性不强
学生装配训练电路大多是理论课相应的实验电路,这些电路与装备上的结构电路有许多区别,没有考虑干扰信号、电路稳定性与级联效应等,没有涉及补偿、隔离电路。不选择综合性实用性电路与各电路相近与装备电路相价相近进行培训,学员进入专业技能学习培训时,又要花费功夫去补课。培训科目缺乏针对性。
(三)培训内容不够丰富
在内容、方法和配套设备上显得不够充实。对机类和机电类专业学员进行电工技能培训时,开设的直流电路参数测量培训项目和三相交流用电较多,安装电路较多,对一些电工器件的拆装及维护较少,一些新型器件如传感器、微处理器等的测试与装配较少。装配电路的项目较多,整机调试与故障排除练习项目较少。培训内容不够全面。
二、完善士官学员专业基本技能培训的对策
(一)完善培训考核标准
1.广泛调研收集资料收集最新的国家技能鉴定与考核标准和军队关于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通过明确培训考核的工种划分、等级差别、军地行业差别与军地行业与工种对应关系,找出适合军械装备保障专业工作的技能点、知识点、考核点。深入到各种装备保障专业,研究军械保障岗位工作的工种分布情况、操作的工艺流程、对岗位人员技能的要求、及岗位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调查相关专业岗位技能的分布及技能的共性、个性情况,为完善士官学员专业基本技能培训内容定好方向和标杆。使军械装备保障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与鉴定规范更符合工作实际,结合形式发展与要求。2.重视军械装备保障工作特点在制定专业基本技能培训考核规范时注意专业的交叉与综合。一方面由于装备技术的综合性、复杂性要求士官具备多方面的技能解决某一模块或系统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战时的特殊性,装备保障岗位工作中要求士官必须是有一专多能的技术来应对各种突况。因此在指定专业基本技能考核的标准时对装备上相近相关的岗位需要在某一专业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可能需要的技能。3.制定阶段性培训考核目标军队职业技能鉴定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同类工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水平,在专业基本技能培训阶段,学员水平已经达到了地方职业鉴定中对一些工种初级工或中级工的要求,如电焊工、集成电路测试工、无线电调试工、电子元器件检验员等。在这一阶段让学员参加地方组织的技能鉴定与考核,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员学习训练的兴趣,促进技能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学员在退役后寻找合适的工作也有帮助。
(二)完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内容
1.针对专业技能培训的需要来完善内容在对相关专业技能调研时,明确以往技能培训考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取专业技能要求中所包含的基本技能,适合战场抢修条件下装备维修保障的技能,如仪器的使用技巧、工具的应急使用等。在实训项目与任务中对装备上的电路模块或组件进行简化处理,作为基本技能培训,实训的参考。把运用信息化手段也纳入基本技能训练的范围。2.结合相关经验和现有条件编制培训与考核项目任务找一些专业的理论形成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模块,按岗位和专业划分、设计分块、分阶段、分层次的要求设计培训任务。结合专业岗位工作的实际和设置培训和考核题目。在理论知识试题练习中多结合装备的实际使用情况,特别是故障排查中见到的原因,多与装备维修中发现的原因相似。一些维修手段和维修工艺也是维修中常用的。维修职业技能标准指导的项目在符合技能培养的要求与技能标准为靶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才是形成岗位职业技能的根本。3.注意维修方法的训练要克服技能培训时只装配少维修的现象,大量增加电路故障排除的训练,学思路、学方法。特别注意在装备保障工作中常出现的、典型的故障类型要多训练。除了元器件类故障外,注意加强模块化修理的训练在维修思路与理念为专业学习打基础。
(三)适当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岗位职业技能标准与要求本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践技能充实加强的原则,对现阶段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按装备维修需要进行反推,取舍和添加教学内容。力争管用、精炼。特别是在课程改革和教材的编写时,一定要请精通装备维修的教员和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员一起,从架构、内容到深度广度的讨论,在维修的思路、方法到项目与案例的设计以及作风养成各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提高教员的专业技能
要搞好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教员要主动去学习专业与装备知识。到装备上去观看操作或维修过程,通过学习可以发现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找到技能培训与专业更多的联系,获得制作案例的素材和维修操作的实践经验。教员要注意参加地方的相关培训,了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形势与最新要求,学习地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的经验,取长补短。及时组织学员参观地方职业技术学院的培训学习活动。注意请地方的老师到学校讨论研究,为搞好军械士官学员的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提供帮助。
三、结语
士官学员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是士官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基础,只要我们明确军队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方向,了解专业基本技能鉴定的标准和尺度,盯着专业学习的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内容,改进培训考核方法,就一定能搞好基础课阶段的技能培训与考核工作,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过硬、作风优良的学员。
【参考文献】
[1]刘高山.职业技能标准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及项目的系统设置《.科教导刊》2015.4:9-11.
[2]王玉芝、孟令熙.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职教论坛》2015.7:59.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践技能;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7-0202-02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日益发展与融合,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突破了时间性和地域性的限制,网络化和全球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一种崭新的商务形式――电子商务,作为商业贸易领域中一种先进的交易方式,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商务活动。随之而来引发了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长。当前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方案中却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培训,不能适应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岗位要求。因此,要求高校在具体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培养人才脱离企业需求
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与社会需求相一致,这是创设该专业的初衷,同时也反映了基本的经济学供求原理,即人才的供给要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一致。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面向需求,而当前却存在着学校与企业之间互不沟通,而企业是人才需要的摇篮,也是专业设置的基础。脱离了企业需求就等于脱离了实际,等于闭门造车。这样校企距离越来越大,学校不了解企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往往难以融为一体。
(二)人才目标定位大而空
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专业,内容几乎遍及整个经济领域,包括管理以及计算机科学领域,是集多门学科于一身的综合体。因此,容易导致高校培养方向模糊,许多学校甚至不能很清楚地说出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究竟能够具体从事什么工作。或者培养目标比较宽泛,试图培养出“万能型的”电子商务人才, 这是非常不现实的。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个交叉学科,是融合网络、营销、经济管理等学科为一体的专业,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清晰的定位,那么在专业思想、课程设置上都会出现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就会缺乏侧重点,没有划分主要和次要学科,盲目追求所谓复合型人才,实际上大而空,是不科学的,也是无法实现的。
(三)课程设置混乱
当前,由于缺乏对电子商务人才要求的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论证,专业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很多课程设置不合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将现有的有关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商务管理方面的课程设置简单放在一起,缺乏有机结合的系统性;第二,课程设置重视书本知识而轻实务部分,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训;第三,师资力量严重缺乏。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很多教师是从计算机专业、管理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转移而来,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目前出版的一些电子商务书籍,缺乏系统性、深入性,再加上大多没有电子商务实务的经验,不少教师在从事电子商务教学时不能得心应手。因为教师本身就缺乏实践培训,懂管理的老师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管理,造成电子技术和商务知识的随意和简单的组合。
(四)对学生实践技能培训不够
目前,许多学生只有理论上的电子商务,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概念模糊,存在着不确定性。很多高校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不理解现象严重,存在着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环节,而电子商务方面的教材本身又存在着偏于定性方面的描述,深浅不一,案例和实训内容缺乏等问题。有些重视实务环节的高校也没有为电子商务学生创造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实践环节只是以软件模拟实验为主,且软件设计的比较简单、陈旧、甚至脱离现实,导致学生在电子商务实习、创意、兼职创业等方面缺乏实践体验。
二、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训研究
(一)明确专业技能培养目标
电子商务人才具有实务性、复合型、多元化特征。实务性特征是从网络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而且还处在不断发展之中。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在培养过程中使电子商务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电子商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操作并运作电子商务活动,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复合型特征反映的是电子商务人才应该拥有足够的技术和商务方面的知识作为基础,不但要懂得电子商务技术手段,还要求能将商务需求转化为电子商务应用,要熟知一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运作方式和模式;多元化特征涉及到人类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所有层次,而每一方面、每一层次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需要不同的电子商务人才。比如, 有些岗位需要网络技术过硬的电子商务人才,而有些岗位则要求精通商务运作规律的电子商务人才, 有些岗位还侧重于需要掌握支付、物流和信息流的电子商务人才。
根据电子商务人才岗位要求的特点,设置不同人才类型和专业培养方向,针对于不同人才类型而设置不同实践技能培养方案。具体做法:1.对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精通电子商务技术、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进展,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现代商务知识,善于理解商务需求,懂得如何以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来满足实施商务运作的需求。2.对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实践技能培养的目标是精通现代商务活动,充分了解和理解商务需求,同时具备足够的电子商务技术知识, 懂得电子商务具体业务活动,善于提出满足商务需求的电子商务应用方式。3.对于战略型电子商务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是通晓电子商务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维,懂得理解电子商务理论研究,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能够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对这一人才的要求往往要高于其它两种类型。
(二)设立实践技能培养方案
要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首先要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专业培养方向定位后,首要的任务是建立起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多学科教师队伍, 使专业教师不仅具有较为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而且还精通某一具体行业知识,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有所成就;其次,要不断地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再次,要真正建立个性化的培养方面,使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不同方向人才的专业化需求。
1.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提升教师自身实践技能素质是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训的前提条件。第一,加强师资培训。可以重点组织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观摩和相互交流。建议任课教师从讲授电子商务导论和实践课开始,注重研究和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多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第二,要经常展开一些学术交流。比如, 经常组织电子商务专业学术带头人进行交流,就实践培养方案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换意见,有计划的安排人员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到国外去实地考察等。第三,鼓励教师多参与实践项目。青年教师应考虑抽出一定时间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同时也可以吸收一些企业专业工作人员参与教学活动,以缩短市场与课堂的距离。
2.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不但要使课程设置合理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大量的案例实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真正将自身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而融入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其面临不同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实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学校可以按学生人数设立专项基金,作为学生的培养经费,由教师指导使学生将这一经费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比如创建网络商店等。
关键词:职业能力;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234
0 引言
中职是我国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重要教育场所,主要是强调为社会输送更加全方位的人才为主要教育目标,学生除了要掌握课上的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灵活的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后续人才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机电专业作为一门热门专业,其中所涉及内容较广,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难度较大,所以如果仅仅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是很难充分的掌握,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着重加强实训教学,培养更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由此看来,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在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中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 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1.1 实训时教师的指导不当
学生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性作用,帮助学生更充分的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就当前我国中职教师课堂上的指导现状来看,多数教师采用的指导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在实训教学中,由教师安排实训仪器设备,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开展学习活动即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受到压制,致使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成效偏低[1]。
1.2 实训设备陈旧,学生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
当前,我国多数中职院校在实训教学中,由于设备先进程度不高,所以老化现象严重,尤其是中职院校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致使学校教学资源紧张,教学设备未能同步更新换代,甚至很多学生在实训时不能独自掌握一台设备,而是多个学生共同操作一台设备,很多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只能在旁观看,实践技能未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实训效果偏低。此外,学校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由于重视程度偏低,始终将实训教学看作是一门辅助科目,只是起到辅助专业知识学习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起到的作用甚微。
2 中职实训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中职实训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从三个角度着手,逐步改善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强化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培养
中职院校在实训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需要做好基础的教学工作,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如果工作做不好,对于后续的教学活动开展影响十分不利[2]。故此,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应该注重自身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诸如,在钳工实训教学中,中职机电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展,针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进行规范,阐明操作要领,如果车工操作中,教师需要充分检查车床是否运行正常,避免安全隐患出现,为学生示范和讲解。
2.2 落实专业技能培训工作
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以项目为准开展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在接受任务过程中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整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基于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以往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以致用,在教师的引导下灵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2.3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素养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关键的,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中的工作质量,影响较为深远。尤其是在现如今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职业道德重视程度较高,有时对其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学生的个人能力[3]。在当前社会急需复合型专业人才的背景下,除了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外,还需要提高对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念。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性作用,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具备更高水平的职业能力,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大喜.浅议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中职业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3,31(09):18.
一、“以赛代训”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背景
会计专业教学一直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与实际财务工作操作缺乏整合性,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脱离实际工作时的业务操作,学生普遍缺乏岗位操作能力。
同时,又因为会计核算往往是企业最核心的商业秘密,出于安全的考虑企业很难直接向在校学生提供大量真实的财务会计实践和锻炼的机会,而高仿真的会计技能竞赛恰好可以弥补这些缺憾。
当前,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充分利用技能竞赛对学生和教师双方的促进作用,以赛代训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且效果显著。
二、会计专业“以赛代训”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商业技师学院会计专业在探索“学岗对接,梯度培养”的道路上,总结工作经验,尝试走出一条以技能竞赛为平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我校会计专业“以赛代训”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阶段性实践中,年度技能达标赛是主要平台。在技能达标赛中,会计专业的技能项目根据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原则,建设了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相配套的递进式专业技能竞赛单元,按照不同的年级段设计了三个层次拾余项竞赛单元,主要有:数据录入、初级会计分录比拼、会计电算化操作、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编制、EXCEL在财务中的高级应用、手工报税等。
1.数据录入:高效的数字录入能力是出纳放和银行柜员等岗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当前银行系统的技能考核等级要求中达标级标准为:不带小数,击键速度120键/分钟;带小数,击键速度100键/分钟,错误率小于3%,要求盲打,指法正确。我校会计专业学生中2012级新生已有部分学生达到达标级以上水平。
在掌握快速、准确的小键盘录入的情况下为今后传票录入、票证、卡号录入快速上手打好了基础。同时提高了我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技能,加快实现了会计专业学生的零距离上岗目标。
2.初级会计分录比拼:主要是针对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训练学生将单一经济业务串在一起加以处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利用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过程中,通盘考虑经济业务前后之间的数据关联性,各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数据的钩稽关系。此项目对学生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提高考证通过率大有帮助。
3.会计电算化操作: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使用用友U8.72软件,参赛选手在局域网环境下通过操作金蝶K3、用友U8等财务软件完成包括“填制业务单据、编制记账凭证、凭证审核、记账、期末转账、结账、编制财务报表及报表分析”等多项竞赛任务,主题明确,考核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成绩由自动评分系统生成,直观明了。
4.财务报表编制及分析:比赛内容和主题紧紧围绕企业的经济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顺序展开,为夯实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经营方式、流程和市场竞争机制,为后期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5.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内容主要是检验学生是否能利用EXCEL的基础功能,如数据录入、公式函数及简单的数据透视表、图表功能等,快速地进行数据分析,为管理决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6.手工报税:比赛要求学生根据实际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纳税申报,主要训练学生对税务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综合职业能力发展。
7.会计沙盘模拟:学生自主组队,队内成员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赛过程中必须将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在新的实践中,比赛内容包括年度销售、生产、财务等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
沙盘模拟的过程是与他人沟通、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能力的集中展现,能充分培养包括人际沟通、团队合作、交流和谈判能力、批评和自我批评能力、组织能力、群众满意意识和社会责任心,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团队沟通与合作等能力。
技能达标赛让我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技能方面找到了切入点,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起到了极大的触动作用。会计专业老师可以通过技能达标赛的窗口,充分利用比赛内容、评判标准和比赛结果的反馈,分析当前我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把握改革的方向,明确改革策略,从而极大地推进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三、“以赛代训”强势助推会计专业建设
“以赛代训”在引导会计专业建设方向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参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团队精神、班级凝聚力和荣誉感进一步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大大提升了,同时,学院在行业和企业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了,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我校会计专业目前已开展了校内专业技能竞赛,组织全体会计专业学生参加,但系年度竞赛时间跨度大,比赛频率有待提高,今后日常教学中,实训项目可以以团队形式组织比赛,增强学生的竞赛意识,强化常规技能训练。
我院会计专业在2016年“税友衡信杯”全国税务技能大赛预选赛中名列全国第一,并且连续两年参加宁波市大中专院校学生珠算技术比赛,获得一项个人一等奖、一项个人二等奖、一项团体二等奖、一项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每次竞赛后组织进行反思,为教改提供了依据。
四、结语
我校会计专业“以赛代训”的步伐刚刚开始,还有许多不足和缺陷,下一步应进一步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力度,强化常规训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奖励制度,激发师生的参赛热情,真正做到“以赛代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最终培养出真正掌握最新会计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会计、出纳、审计、税务、评估等第一线岗位的会计类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师范生 专业技能 培养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20-04
传统的师范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的教育,其弊端较多。为了培养出优秀的教师,应加强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一 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的内涵及其价值
专业技能是指通过特定的专业学习所形成的为特定专业活动服务的技能。师范生专业技能是指师范生在专业学习中运用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练习而获得的为从事教育职业、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准备的一整套复杂的操作系统。师范生专业技能与教师职业技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促使学生学习、实现教育目标的比较稳定而系统的行为方式。师范生专业技能与教师职业技能在内涵和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程度和阶段上有区别。教师职业技能指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资格所具备的各种技能;而师范生专业技能指师范生通过专业学习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各种技能。因此,教师职业技能是在师范生专业技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师范生专业技能是师范生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是师范生成为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教师专业化发展逐渐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主流,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都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于1966年10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关于教师地位各国政府间的特别会议,此次会议通过一项题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的文件,这对近几十年各国教师的培训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份由会议主席约翰・托马和联合国教科文事务局长鲁奈・莫共同签署的建议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及教师专业化改革的研究报告,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相继加大了教师专业化教育制度的改革力度。近年来中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的法律、法规,如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和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使得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2002年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很显然,教师专业化日益受到国家的关注,已成为中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为了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需要,很多国家都明确了教师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提出了教师的专业标准。早在1858年美国师范学校协会(ANSA)制定了师范学校的教学标准;1899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EA)规定了教师教育课程的最低限度要求;1923年,美国师范学院联合会(AATC)第一次正式实施师范院校办学最低标准;1954年,负责全美教师教育机构资格鉴定工作的全国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NCATE)正式成立。在我国,国家教委教师司也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如〔1992〕39号文件《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和〔1994〕2号文件《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要求对高师学生切实加强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并且印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基本要求》。根据上述文件的基本精神,国内关于师范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的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相继发表出版了一些关于师范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的论文和著作,一些师范院校制定了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方案并付诸实施。由此可见,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对师范生开展系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训练,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不可回避的话题。
就全国而言,虽然对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不尽如人意,甚至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下面以中文师范专业为例做概括的说明。中文师范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不少师范院校仍过分强调专业专才教育,学科及专业划分过细,致使学生知识面不宽,视野狭窄,思路不够开阔。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传授,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重视不够,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强调基础理论教学与学科知识的传授,对应用性课程重视不够,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重视学术性而忽视师范性。由于以上原因,不少师范院校不重视至少不太重视师范生的教
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对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逐渐实现大众化,中国的师范教育也实现了由原来的中师、专科、本科“老三级”向专科、本科、研究生“新三级”的过渡。纵观历史,中等师范学校在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中等师范学校渐渐淡出历史舞台,江苏省保留下来的中等师范学校全部演变为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从而跨入高等学校系列的今天,有不少高等师范学校丢弃了过去重视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的优良传统,盲目地向普通高校看齐,以至于培养出来的高师毕业生专业技能不强,在师范生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不能较快地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全国各地对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过去和现在基本上局限在本科师范生的层面,很少有以培养小学师资为主要方向和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的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的研究,以至于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中文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的研究,几乎就是个空白。因此,研究五年制高等师范中文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目前尤其有必要。
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不仅是师范生取得教师资格的前提条件,更是其获得教师专业化发展、走向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专业技能训练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合格教师的必要途径。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根据中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实际,探索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一体化、系统化,对促进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育人才市场进一步放开,师范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重视师范生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具有提高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的训练对象是“五年制高等师范中文专业学生”。这些学生是初中毕业后考取高等师范学校中文专业,培养目标是经过五年的学习和实践,获得大学专科文凭,然后到小学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本课题侧重在实践研究,重点研究在职前专业教育中对这些学生要进行哪些专业技能训练以及如何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问题。
二 中文专业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与训练的内容
根据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宿迁分院中文专业师范生的具体情况,我们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
1.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
第一,阅读指定名著30部。一年级阅读6部,二年级阅读8部,三年级阅读8部,四年级阅读8部。在校期间至少阅读这30部。五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再选择其他名著阅读。
第二,阅读每部名著都要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
第三,阅读文学名著,要多摘抄,勤积累;先感知,重体验;细品读,抓感悟。开展读书月活动,举办征文比赛,读书笔记展览和评比。系部安排教师开设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读书笔记每学期不少于1万字。
2.背诵古诗文
第一,一年级背诵50首(篇),二年级背诵30首(篇),三年级背诵20首(篇)。在校期间至少背诵指定的100首(篇)。四年级、五年级学生除巩固这100首(篇)之外,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选择其他古诗文若干首(篇)背诵。
第二,所有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同时要求会默写。
第三,背诵与默写相结合,每学期检查背诵两次,默写两次。建立“个人背诵默写古诗文档案”,档案存在系部。语文课任课老师在上课之初用三五分钟检查学生背诵情况。期中、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安排一道古诗文默写题目。
3.学说普通话
第一,分年级要求。
一年级:(1)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按词连写的基本规则,能直呼音节,能阅读纯拼音的读物,具有一定汉语音节的拼写能力;(2)能发准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3)能基本上发准普通话的400个基本音节;(4)能给2500个常用汉字注音;(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指定课文,课堂上能使用普通话发言。
二年级:(1)掌握普通话轻声、变调、儿化韵的发音,能辨别一些常用的轻声词、儿化词;(2)掌握本地人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难点,具有方音辨正、纠正误读的基本技能;(3)有准备地讲话时语音正确,语句通顺、流畅,语音的错误率在15%以内,在校内的公共场合能用普通话进行交谈;(4)能给2500个常用、1000个次常用汉字注音。
三、四年级:掌握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法,能指导小学生学习和运用汉语拼音,能使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自由交谈,语音错误率不超过20%;在见习实践中能坚持说普通话,将其作为教育和教学语言来使用;能给3500个常用、次常用汉字注音;普通话水平经过测试达到二级甲等。
五年级:在达到四年级水平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
第二,结合普通话、教师口语、现代汉语、语文等课程教学普通话。加大推普课的训练力度,从高年级选派普通话水平优秀的学生到低年级担任推普小先生。各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课外普通话活动,并上报系部。重视普通话考核工作,对学生逐个考核,考核成绩计入档案。学生到四年级按《江苏省普通话测试管理细则(试行)》的要求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应不低于二级甲等,合格者发给全国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不合格者缓发毕业证书,不得参加优秀毕业生评选。
4.学写“三字”
第一,“三字”指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第二,提倡写规范字,练习写正楷字,消灭畸形字。写规范字从规范笔画开始,每个学生都要掌握8类43种笔画。练习从背诵“15字诀”开始:“看字形、析结构、记位置、写端正、比美丑。”
第三,每个学生都要备好“三字”练习工具:一支毛笔一瓶墨,一支钢笔一本帖,一块木板两面黑。
第四,每人每周用毛笔描红1张(28字),用钢笔练仿影5张(500字),每天用粉笔练写小黑板1块(28字),由班主任收缴检查。粉笔字每天每班展览10块小黑板,毛笔字和钢笔字系部定期举办展览、评比。报名参加由市教育局组织的书法等级考试。
第五,经过一至三年级的三年练习,到四年级写字要达到以下标准:姿势端正,执笔方法正确;字形规范,笔画位置恰当,笔顺正确;笔画宽窄相称,疏密相同,间隔均匀;笔画配置上下左右均衡,重心稳;大小均匀,行款整齐;纸面干净;有一定速度。
5.学写应用文
第一,以一至三年级的语文课为有效载体,通过语文教师的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规范,并通过写作课加强学生应用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有针对性地以板报、应用文写作比赛等形式强化应用文知识,提高学生写作应用文的能力。
第二,分年级要求如下。一年级:掌握便条(包括请假条、留言条、托事条、意见条)、收据(包括借据、收条、领条、欠条)的写作规范,并能在生活中正确运用。二年级:掌握启事(包括寻物启事、招领启事)、专用书信(包括倡议书、申请书、表扬信、检讨书)的写作规范,并能在生活中正确运用。三年级:掌握通知、通报、请示、演讲稿的写作规范,并能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四年级、五年级:进一步巩固上述应用文的写作,达到熟练的程度。
6.开展文学社团等活动
开展文学社团等活动,要有时间、地点、内容、载体,按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活动。我们成立了以下社团类组织开展活动:
第一,组建黑白文学社,为文学爱好者打开一扇窗户,为有一定文学创作能力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活动,活动内容以学习、交流、审核来稿为主;定期邀请专家来讲座;编辑出版《黑白》社刊,每两个月1期,每学期2期。
第二,成立蓝靛紫戏剧社,招收具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学生入社;每周二课外活动时间为学习创作和表演排练时间;每学期汇报表演一次。
第三,成立朗诵协会,在学好普通话的基础上培养有较高水准朗诵和演讲的人才;各班说普通话比较标准的学生可加入协会成为会员;每天晚自习设有推普课,各班推普组长带领全班学生学说普通话;朗诵协会每周集体活动一次,主要研究“每日一拼”的授课内容;每月举行一次小范围的朗诵会,每学期举行一次演讲比赛或朗诵会。
第四,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引导书法爱好者入门,提高学生书法修养,传承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在笔画笔顺正确、正楷字形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如通过笔画走势的变化、笔力的轻重运作、结构的美观、章法的巧妙、通篇的气势来传达作者赋予作品的韵味和意境;每周活动两次,每学期举办两次“中文系书法作品展”,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一年一度的“金秋书画展”;检查和辅导中文系学生“三字”规范书写。
三 中文专业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与训练的途径与方法
我们采用了两条线并行推进的途径:一条线是在课题组老师的领导、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专业技能训练;另一条线是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与学生的实践训练同步进行,用本课题的理念指导学生实践,及时发现并解决训练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保证课题按预定的方案实施,并且从理论上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撰写课题论文和实验报告等。
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训练方法:
1.课堂集中训练与小组合作演练相结合
教育理论要转化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练,课堂集中训练则是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起点。在课堂训练中,指导教师精讲有关专业技能的基本知识、组成要素、操作程序、基本要求、训练目标、训练方式方法等,使学生掌握每项技能的特点和基本规律,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演练的方式互学互练,逐步掌握相关技能,实现课堂集中训练与小组合作演练的有机结合。
2.课后活动拓展与学生自学自练相结合
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组建各种社团,开展社团活动,如文学社、戏剧社、朗诵协会、书法兴趣小组等;课后定期开展各种训练活动和比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达到促使学生常练技艺、努力提高职业能力的目的,为学生搭建提高与展现技艺的平台。
3.教学观摩、教育见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
充分利用周边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学生现场观摩有关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学习优秀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组织学生到小学开展教育见习活动,接受小学教师的指导,协助小学教师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受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安排学生到小学顶岗实习,让学生开始以教师的身份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发展教师的专业技能。
4.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技能训练的实效性
首先,情境模拟法。训练过程中,教师创设一个个仿真的教学情境,让受训学生扮演教师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演练,经过反复演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掌握专业技能。其次,案例分析法。教师精选教学案例,组织学生研讨,师生共同评析案例中的教学行为,归纳和总结教学原则与方法。最后,示范模仿演练法。对于三笔字、普通话等教师基本功训练,可以教师先示范,后让学生模仿练习,或者由教师提供训练材料,学生边练习教师边纠正。
在各项专业技能训练活动中,表现好、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表现差、专业技能测试不过关的,给予批评,限期整改过关。
课题组成员负责领导、指导学生从事专业技能训练,总结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每学年举办一次“中文系学生专业技能汇报演出”活动,向全校领导师生展示专业技能训练的成果,接受大家的评判,以便进一步做好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工作。
在中文专业师范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训练的引领下,各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训练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异彩纷呈。在最近两年的江苏省本专科师范生专业技能大赛活动中,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宿迁分院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毕业生到小学任教,受到了所在学校的广泛好评。
四 结束语
教师专业化发展逐渐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主流。为了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应重视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及其研究工作。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应构建以技能为主要培养要素的体系。
参与这项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中文系骨干教师,研究范围涉及教育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学进程等诸多方面,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等特点,使五年制高师中文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训
【关键词】职业教育;竞赛机制;激励机制
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贯彻国家完善整体推进教育改革的工作机制的重大举措,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是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检验,也是推动校企合作、办出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手段。通过技能比赛和活动,更好的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一、构建职业学校技能比赛制度的指导思想
围绕提升技能大赛的社会影响,提升技能大赛与产业发展相同步的水平的工作方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必须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比赛的工作力度,构建完善的技能比赛机制,须重视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技能比赛项目设计应该与岗位技能需求相结合
通过学生技能比赛,不仅检验所学技能知识,还能提升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烹饪专业技能比赛要充分考虑到岗位模块在比赛项目设计中的体现,紧密地与行业岗位的技能对接,突出教学的实用性。
2、技能比赛的形式应有利于学生综合技能及创新技能的提高
学校烹饪专业技能比赛依据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的阶梯层次,通过比赛过程中检验学生的基本技能,检验了学生综合技能、创新技能,团队合作精神。
3、技能比赛要结合职业教育教学大纲及培养目标的要求
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教师应用各种教学资源及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技能知识从认知到应用再到创新,体现"人人参与"的宗旨。
4、要充分利用学科协会及学习小组的作用
通过学科协会及学习小组的活动开展,确保技能比赛比赛的质量效果。要摒弃为比赛而比赛的错误思想,树立"以比赛带学风"的良好风尚。使专业技能比赛作为教学服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促进校风、学风的作用。
5、应不断总结比赛活动经验,创新工作思路
技能比赛活动的形式,可以参照体育竞赛及趣味比赛的形式。如在"端水"项目比赛中,可以采取小组对抗赛的比赛形式,提高比赛的趣味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食品雕刻展台""宴席设计与制作"项目比赛我们采取了以班级为单位,自己命题、自己备料、自己分工、自己完成、统一展评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建立职业学校技能比赛制度
1、组织保障
在校、系、组三级管理的组织结构框架下,教研系充分发挥专业教研组对专业的指导作用,在日常工作计划中有针性地制订比赛活动方案,组织比赛训练工作,并形成一贯性制度。在制度落实过程中,要把项目落实到各教研组,再落实到责任人,同时在学生中进行大力宣传,让同学作好充分的准备,以此来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加比赛的动力。
2、制定技能比赛制度
2.1、比赛时间:制定学校技能比赛的具体时间,以保证技能比赛的常效实施。
2.2、比赛项目:
2.2.1、基本技能:刀工、雕刻、勺功及面点包拈基本技法。
2.2.2、综合技能:热菜制作、整雕、拼冷及面点成型。
2.2.3、创新技能:象形拼盘、宴会食雕展台、创新热菜设计与制作、宴席制作等。
2.3、参赛对象:参赛选手的选拔必须从专业班级开始,形成"人人能参与,个个有项目"的氛围。
2.4、比赛形式:全校性的技能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主题技能比赛、学生兴趣小组专项技能比赛。
2.5、实施办法:针对技能比赛项目,各学科协会必须开展集中练习活动。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综合技能比赛,如"元旦节"专业技能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 专业技能比赛等。
3、活动平台搭建
3.1、技能比赛项目设定要注重专业能力目标的实现。
能力目标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简言之,就是烹饪专业学生通过实训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预期能力。烹饪专业的要根据职业岗位技能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研究、设计技能比赛项目,将技能比赛成为专业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3.2、技能比赛应覆盖每位专业教师。
职业学校所有专业教师要积极地参加技能比赛活动,以起到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营造学校良好的专业学科研究氛围。使技能比赛覆盖每位专业教师,将参加技能大赛的经历和成绩作为专业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
3.3、学校专业技能比赛应覆盖每位学生。
职业教育是一种"阳光普照"的工程,基于职业学校阶梯结构培养模式,将技能比赛活动过程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和历练。
3.4、技能比赛应形成优生高就、业绩挂钩的长效激励机制。
专业技能比赛,要从班级抓起,从年级抓起,逐级选拔,参加比赛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学校除了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外,还应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以激励其他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
3.5、技能比赛必须建立科学的项目标准、成绩评价机制。
明确项目比赛的命题、竞赛、评判、裁定、监察等各个竞赛环节的要求,确保比赛项目设计及项目评价的科学性、比赛规则的严肃性、比赛过程的规范性和比赛结果的公正性。切实保证比赛质量,维护技能比赛的良好信誉。
三、比赛成绩评价
职业学校技能比赛成绩评价要将职业规范及标准的内容贯穿于技能比赛成绩评价的全过程。以我校烹饪专业高级工班"宴席设计与制作"项目比赛的评价为例,评价的项目包括了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团队配合、操作姿态、职业规范、临场应变等多方面的技能知识内容。
四、建立职业学校技能比赛长效激励机制
采取了教师评价和行业专家评价的"双评价"机制,评价的内容既有技能评价又有职业素质方面的评价,即"双百分评价"。在技能大赛中获奖的优秀选手,学校除了给以相应的物质奖励、荣誉奖励、优先择业权等以外,在机制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中还应在财政预算计划上给予倾斜,如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励基金、优秀学生创业基金,有效地保证技能比赛机制长效运作。要在就业方面会给予他们优惠和支持,让大家都看到职校的学生也一样可以是"状元",一样能够成功,以此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
总之,构建完善的职业学校技能比赛机制,必然对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提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语技能培训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234-01
一、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现状
在上个世纪末,高校英语专业是炙手可热、学生们趋之若鹜的热门专业,而各个学校英语专业的录取分数也高于其他专业。很多高考毕业生在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宁愿为了容易就业或将来去向较好的专业而放弃相对理想的学校。英语专业就是这样的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外企或者学校,尤其对于女同学来说,更是一个相对受偏好的专业。就是因为英语专业多年以来一直是热门专业,也导致英语专业毕业生过剩,社会上对口的工作岗位基本饱和,而恰恰奇缺出色英语专业人才的职业无人能够胜任,所以英语专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近乎瓶颈的阶段。同时,虽然现在各个高校英语专业每年培养大量的毕业生,可是质量无法与数量成正比,从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的通过率以及已经就业的英语专业学生的工作情况来看,英语专业的学生的技能水平逐年下降。仅就这几年来看,英语专业已从多年前名列一二的抢手专业变成了垫底专业,原因很复杂,但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水平普遍不过关的残酷现实,是英语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
以上已经对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自愿选择英语作为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最后读了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本技能水平低下这些现状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读书需求的不断变化。十年以前,在中国大多数大学生毕业是包分配的。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大学毕业再也不是毕业即就业,而有毕业即失业的趋向,这就给所有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每个读大学的学生在选择专业和学校的时候,逐渐趋向于尽量读重点,尽量读社会需求迫切的专业。也许在十几年前,英语专业因为缺乏人才,是热门专业,但是随着不断地扩大招生,使很多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选择职业的时候无限迷茫。其中一个原因是英语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语言类专业本身专业性不强,比如在大学任何其他专业都会有两年的英语学习时间,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专业毕业的学生都会英语,而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只会英语,这很明显造成了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方向的局限和竞争力的激烈。
但作为从业英语专业教育多年的教师而言,我个人认为以上陈述的都是宏观方面的现状,或者说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是客观因素。我一直坚信,也许学同一种知识的人很多,但是精通的人永远只有那么几个。也就是说,这些年来英语专业是朝着衰落的方向发展的,原因不仅仅是社会的大环境影响的,主因还是学生实际上学得怎么样。曾经有位英语界比较权威的人爆料过,这几十年来英语专业培养出所谓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其实有很多在实际的岗位上连做基本简单的英语工作都很吃力,非常名不符、其不实。这当然跟学生们的学习态度有关。社会压力和就业压力巨大,使学生的功利心越来越强,他们都想马上拿到学历学位,却不在乎是否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所以,在高校对英语专业学生加强英语基本技能的培训是重中之重。
三、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本考试的目的是全面检查已学完英语专业四级课程的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考核学生运用各项基本技能的能力以及学生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掌握程度,既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测试学生的单项技能。同时,也是评估教学质量、推动校际交流的一种手段。
而对于普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是学习此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和必然要通过的考试。而通过此项考试,基本可以断定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英语口语对话,可以用英文书写信函,可以翻译简单的英文资料,可以听懂简单英文对话、短文和新闻。
而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根本达不到这种基础水平,可想而知毕业以后从事专业工作的情况如何了。所以,在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开设英语技能培训的课程,表面是帮助学生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而究其实质是为了使学生真正达到英语基础技能水平。
四、开设英语技能培训课程
【关键词】就业困难;IT技能培训;利弊分析
一、计算机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应用的逐步普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巨大,计算机一时间成为高校热门专业,专业人数位列各专业人数之首。然而近几年来,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就业中却遇到了困难,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被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评定为就业红牌专业。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何在呢?
首先,IT行业是知识和技能更新换代都相当迅速的产业,同时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而高校教育更注重的基础的打造和思想的培养,固然有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但不符合大部分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快速适应工作的要求。
其次,由于前些年计算机专业就业热门,造成相当部分的毕业生择业期望过高,把目光锁定在发达地区大城市,大型国企、外企和事业单位,期盼高薪及优厚待遇,却不能很好地认识自我和当前就业环境的变迁。
经过本世纪初IT技术全面迅速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员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事业单位及大型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需求已趋于饱和,IT人才短缺的现象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和中西部地区。
再次,就是毕业生缺乏客观完备的职业规划,不能合理应用就业技能。
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严峻,然而就业前景却相当广阔。随着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计算机专业应用面越来越广,专业人才短缺现象日益严重,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只是暂时的。在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下,高校、学生和整个社会都在摸索前进的道路和改进的方法。而近年来悄然兴起的IT技能培训以其极其火爆的市场号召力在计算机就业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IT技能培训兴起及高校运作模式
IT技能培训的兴起,源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超高速发展,特别是本世纪初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全面应用,专业人才缺口很大,而IT行业一直以来又是高薪酬行业。市场需求为IT培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越来越多的求职者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为自己增加一技之长,不惜花费高昂的学费和宝贵的时间接受IT培训,近年来甚至不少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也主动参与其中。
IT培训机构目前针对高校大学生的招生模式,通常是在学生二、三年级时进行招生宣传,有些机构提供短期的免费试训,而后签署正式的培训协议,对于相关问题进行严格的约定,主要是培训的专业方向、时间、地点、费用、支付方式,学员需要遵守的规定,以及培训完成后推荐就业的地点、公司规模和薪酬待遇等等。目前,主要的培训方向包括移动互联平台,大数据,嵌入式等;时间多为3-5个月;费用从五千到两万不等,费用的支付方式有一次付清、分期付款,还有找到工作后每月工资返还,极个别公司存在政府补贴;承诺的工作地点一般是江浙一带的经济开发区,以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薪酬待遇也是从三千到八千不等。
高校毕业生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选择IT培训机构,进行再培训、再学习,对于高校教育,这究竟是一种补充还是一种浪费。为此,笔者针对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300多名在校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三、四年级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后形成以下调研结论。
三、IT培训的优势
调查中,83%的计算机专业学生都认为IT技能培训对于就业有一定的帮助,近10%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认为没有帮助或者帮助很小的学生只占受访比例的7%。大学生选择IT实训的原因何在?经过调查,IT实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提高实操技能和专业素养
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来讲,不把所学的知识赋予实际操练是不可能学会的。如果只学习理论知识,只用纸上谈兵的方法进行专业学习,就会越学越枯燥、越学越没有信心。IT实训机构在理论教学之外,格外注意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针对授课内容,及时有效地开展实验课,通过教师学员一对一指导操练、学员分小组完成开发项目等方式,切实提高了学员的动手能力。
(二)把握市场紧缺技术资源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知识的持续使用时间变得越来越短。IT培训机构依托IT行业,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能够为学生带来学校里没有开设的新课程、新技术的学习,为学生的就业开拓更新更广的领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学习氛围浓厚,模拟正式就业环境
较之高校的课程设计,IT技能培训在课程的安排上更加紧凑、集中,培训机构通过宣传等各种方式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紧迫感,参培人员也由于明确的目标性和大量资金、精力的投入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故此,IT培训机构的学习氛围更加紧张浓厚。同时,学员可以直接接触中小型开发项目,并根据需要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从而使得学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对未来的工作有了详细的了解和适应过程。
(四)与用人单位联系紧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就业
IT培训机构与本行业许多用人公司联系紧密,它们大多有自己固定的推荐工作单位对象,有些就是依托IT公司成立,如英特尔、IBM下属的培训机构,或者由IT公司和著名高校联合办学,如北大青鸟、科大讯飞等等。因此,培训机构对IT就业市场的具体需求了如指掌,根据市场的需求,他们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培训,并且有的放矢地推荐就业。而由于有固定的推荐对象,学员只要达到一定的培训标准,即可保证就业。
四、IT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肯定了IT培训的积极作用,但同时高达87.6%的学生都认为目前IT培训市场存在着各种问题和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费用高昂
调查显示,大部分IT培训机构其收费标准都在一万元以上,此外学生每个月还要承担一千元左右的食宿、交通、通讯等费用,以3-5个月实习期限来看,学生一个周期的培训总费用最少在一万五千元左右。而参加IT培训的大多数是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加上求职费用和学校的学费、食宿费,大四一年参加培训的学生人均费用将达到两万五千左右。这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许多家庭贫困、无力全款付清培训费用的学生,选择贷款支付,工作初期,除了要支付大城市高昂的生活费用,还要还款培训费用,经济压力很大。
(二)培训效果一般,与承诺不符
大部分的培训机构在招生时,都会以高薪、包找工作、学不会免费重修或者达不到培训效果全额退款等承诺吸引学生报名,但在兑现过程中不少培训机构却存在着欺诈的行为。承诺直接推荐就业和高薪的往往采取先推荐到一些低薪的实习岗位,或者虽然进入一些知名公司,而后以各种原因遭到解聘;或者机构不断提供就业信息,但是质量不高,让学员自己去面试,直到学员自己厌烦为止。而对于希望重学和不满意培训效果的学员,一些培训机构通过在宿舍、实验器材、课程安排等方面设立重重借口和障碍,让学员不得不放弃重学的想法。总之,利用种种圈套,培训机构表面上遵守了承诺,而学生也只能自认倒霉,有苦说不出。
(三)机构资质良莠不齐,培训管理不规范
培训市场需求大,准入门槛较低,巨大的利润空间引诱了众多的培训机构和组织投身其中,培训市场鱼龙混杂,管理相对混乱。在利益和竞争面前,不少培训机构在师资、培训设施、培训场地、服务、管理软硬件各方面不断降低成本,从而导致培训质量下滑;还有的为了扩充生源,不惜向学生虚假承诺,做出欺骗甚至不法的行为。
(四)培训安排与学校课程冲突
针对高校学生的IT技能培训,大多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而这段时间正是在校生专业课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时间。奔波于培训学校和高校之间,既耗费了学生很多的精力和财力,又大大影响了专业课学习和培训质量。特别是部分学业困难的学生,本来是为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选择参加IT培训,终究却因为时间冲突和精力有限,既耽误了学业,也没有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五、IT技能培训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对高校而言,IT技能培训的兴起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首先,IT技能培训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素养、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就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而显著的推动作用,有效地缓解了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燃眉之急,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就业参加IT技能培训,高校教育的质量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不少培训机构为了扩大自身影响,招生时不断宣扬高校教育无用论。而与培训机构浓厚紧张的学习、实践氛围相比,不少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的上机、实验、实习都是走过场,没有落到实处,部分任课老师亦不认真对待,导致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动手能力较差。
事实上,并非所有大学生都需要“回炉”以掌握职业技能。许多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未经任何职业培训不仅找到了工作,而且还是薪酬待遇好、发展前景优的工作岗位。
在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之后,学生还要花高额的费用和额外的精力、时间参加技能培训,以求得一份不错的工作,对于学生及其家庭是一种浪费,对高校教育也是一种警醒。
六、高校计算机专业应对策略
计算机专业领军人物、清华大学吴文虎教授曾经说过,行业特点决定了IT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这就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来考虑教学,要让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能够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因此,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坚持不懈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一)调整教学结构,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教育绝不能纸上谈兵,必须转变重课堂、轻实践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强化实践,更要注重学生的手脑结合,高校拥有长期从事教学研究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拥有一流、充足的实验器材和设备,重要的是要提高实践环节的数量和质量,创建良好的教风和学风,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约束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
(二)以各类学科竞赛和科研课题为契机,广泛吸纳学生参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养
国家和省级的各类教育机构每年举行许多计算机专业学科竞赛,要积极鼓励在校大学生报名参加;此外广泛吸纳学生以助手、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校的各项科研课题。参加这些竞赛和课题,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荣誉和奖励,更扩展和提高了他们对专业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养,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因而对专业学习燃起了更加浓厚的热情和兴趣。
(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借助企业力量,了解市场,提高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率
借助于校企双方的优势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企业资金为基础,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实验室、师资等高校有利资源,不断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局面。同时专业教师在校企合作的交流和学习中,也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师德修养。校企合作也并不仅局限于有人才需求的IT企业,实力雄厚、资质优良的IT培训机构也可以成为好的合作伙伴。学校通过调查、资质验证,向有培训意向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推荐优秀的培训机构,并且与这些培训机构制订长期的合作计划,通过学校的介入和监督,提升高校自身的培养能力,尽可能降低学生的培训成本,如向培训机构提供培训场地和设施,使学生在校参培等,保证学生的培训、就业质量,同时有利于学校的安全管理。
(四)做好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要切实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环节的教育。要增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就业观念教育,增强学生就业信心,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同时树立理想、实际的就业目标和完备可行的职业规划;增加学生对社会现状和行业需求的了解,从而结合实际,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此外,还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技巧,让他们在求职的过程中能够随机应变,脱颖而出。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岗位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和学生个人都必须意识到就业市场的广阔性、复杂性和严峻性,不断提升专业应用能力和全面素质,不断改进就业理念,客观规划职业道路,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从而实现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 张金彤,毕鑫,曹原.高校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及改良措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5):3743-3744.
[2] 王桂香.基于校企合作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甘肃科技,2012(13):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