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交心谈心工作范文

交心谈心工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心谈心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交心谈心工作

第1篇:交心谈心工作范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职德育;教育工作;;思想认知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的结果,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内涵。科学发展观为高职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目标与改革思路。在当前经济文化广泛交流时代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众多的挑战与机遇。所以,必须基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创新机制,切实提高工作规律性与预见性,增强德育教育工作效率与质量。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德育教育观念

(一)重视培育学生自我教育观念

德育教育效果与德育教育主体的主观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德育教育工作中,德育教学效果较差的原因在于学生存在逆反心理,由于德育教育工作内容出现假大空现象,管卡压等束缚,所以教学内容过于强制、过于抽象,远离学生的现实需求,以及切身企业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重在育人,重在指导,必须将德育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寓乐于教,确保形式新颖,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在实践中成长,提高思想认知,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够升华。

(二)增强服务育人观念

传统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管理者的位置,教师习惯运用管理权威性约束学生的行为,严重束缚学生的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无法顾忌学生的感受,缺乏对学生拥有的人文关怀与尊重,所以,在此种教学环境下,学生难以积极配合,也无法与教师进行交心谈心,德育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发展观要求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并且予以人文关怀,通过增强服务育人观念,考虑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兴趣爱好,进行换位思考,真诚的对待学生,才能够提高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

(三)树立育己育人观念

传统德育教育工作中,教育者总是认为自身具有权威性,认为自己比学生高一等,所以并未重视自身形象,讲台与课后是一个样,出现教书育人脱节现象,各类不良行为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所以要想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教师必须树立育人先育己的观念。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不断的调整完善自己,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丰富的识储备与人格魅力,有效的熏陶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才能够使学生健康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德育教育内容

目前,我国文化市场进一步开放,西方与东方的思想文化进行交融激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也给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坚决地与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与传播。高职院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应当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例如“百善孝为先”“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德育教育工作应当抓住时代特色,与学生的思维认知紧密相连,通过有效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与爱国主义情感。同时,高职院校应当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学生,使学生与党和人民的事业同心同德成为民族与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着重突出民族复兴宏伟目标教育,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个人成长与成才与社会成长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发展意识上升至民族复兴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构建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普及者,也是未来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具备忧患意识,做好行动与思想上的准备,从而增强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提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德育教育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明确师生间的教学关系,将灵魂工程师变为人生导师,校训化转变为师生对话,着重启发并鼓励学生自主接受德育教育,进行自我教育,构建师生平等的交流模式,从而起到互相教育与激励的目的。在教育工作中,应当采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与培训,加强新媒体的有效宣传语广播。将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入特定活动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工作应当有效融合与教学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切实做到寓教于乐,生动活泼,有助于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第2篇:交心谈心工作范文

关键词:彝族 小学教师 教师工作 爱心 耐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17-01

小学教学工作是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因为小学生年幼又不懂事,其自主性、自律性均不强,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因而,要想抓好自己的教学效果,当好一名合格的彝乡小学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

1 教师工作中的爱心

爱是教育的剂,是沟通学生的桥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没有起码的爱心和耐心,那么我们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正如苏联伟大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最可贵的一点人性,就是对孩子最深沉的爱,应有父母的温存、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的要求相结合的这样一种爱”。就以彝族生为例,他们刚进入校门时,年龄均在六至九岁之间,甚至更大,在家里除了吃饭、玩耍,以及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外,没有受到任何知识教育,加之他们说不来、听不懂汉话,见识面不广,在学习上就比较吃力,这就更需要老师的爱心和耐心。再拿中高段的彝族生来说,由于语言方面的障碍,他们在写作文时,总是组织不好语言,要么在句子中漏成分,要么就将词序颠倒。有些学生为了组织好一个句子,还要反复询问老师,这同样需要老师必须具备父母般的爱心和耐心。教师应对所有学生都表现出关爱,不管他们聪明与否,学习成绩好坏与否,都要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跟他们在一起时,要把全部的热情都倾注在他们身上,让他们在思想上逐步认识到、感受到老师的爱如父爱母爱般伟大,同时也感受到学校教育带给他们的温暖是其父母根本无法给予他们的。

2 教师工作中的耐心

老师的教育要通过感情的和催化才能产生积极的效应,并与学生自身向上的愿望相结合,化作进取的力量。热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但是老师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和袒护,也不是深不可测的“教而远之”,它是极其真诚的,可以信赖的。小学教育不像中学或高等教学那样一说就懂,一教就会,特别是彝族生,在课堂上得反复讲授,作业也得反复批改,这种工作是繁重的,更是乏味儿的。因此,如果彝乡小学教师没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的话,根本就不可能达到什么教学效果。彝乡小学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了解学生本人的性格、爱好、家庭情况,以及彝族的风俗习惯等,通过相关的沟通和了解,交流思想,以自己真正的情感来感化学生,学生就会自然地接受教育,这样才会逐步改变彝族孩子的生活道德习性。通过老师的爱心和耐心让他们真正做到并养成守纪律、讲卫生、爱整洁、钻研学习的良好习性。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就像一张未曾写过的白纸,没有形成难以修正的坏习惯,并且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所以,作为彝乡小学教师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行为习惯教育。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不是通过一两次教育或一两次教育活动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长期不懈地抓住这个德育工作重点,坚持从点滴做起,同时也要求我们每一位从事彝乡小学教育的教师具备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把修订后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各项要求渗透到全部教育活动中去,持之以恒,使各项要求逐步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3 结语

总之,作为一名当代的合格的彝乡小学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才能换来丰硕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侯蓉.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4):202-204+211.

第3篇:交心谈心工作范文

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创新探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进步的方式,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要有与时俱进与开拓创新的信心和自觉性,而一个正在发展的企业,肯定是一个正在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的企业。与时俱进彰显着企业对市场的把握,开拓创新则彰显着企业对顾客需求的尊崇。与时俱进与开拓创新,都离不开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需要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思想支撑。创新与实践就起到了带动和领航的作用。要以人为本为核心,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能够极大的激发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力,从而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新形势下加强企业职工思想教育的意义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稳定发展对于国家的稳定繁荣、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的管理应该重视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全体职工的思想统一了,企业才能稳步前进。

1、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经济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传统的受聘思维不断受到冲击,人们开始追求利益、权力,不少受聘者在工作中逐渐丧失了对工作、对单位的忠诚,很少有职工能够把企业当做是自己的家,也很少能把同事当做是自己的亲人,更多的是把同事看作是竞争对象、是获益对象,企业职工间缺少凝聚力。而通过企业职工思想教育,让企业职工形成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可,让企业职工在思想上把自我利益与企业利益统一起来,从而在工作中与同事之间进行亲密合作,共同创造企业美好明天,大大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

2、营造企业和谐的环境

企业与员工是休戚与共、荣辱相连的共同体,只有建立和形成“团结友爱、和谐融洽、安定有序”的内部良好关系,才能使团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从而才能促进企业的蓬勃发展。通过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逐渐培养员工的归属感、成长感、成就感、自豪感、责任感,从而让企业员工在思想上形成统一,在立场上形成一致,创造一个积极、乐观、互助、友爱、创

新的企业内部和谐环境氛围。

3、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创新可持续发展、文化可持续发展、制度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和要素可持续发展。通过企业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形成以企业人力资源为核心的要素体系,且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内容的建设服务。

二、以人为本,创新职工思想教育新思维

1、依靠企业文化,感染和凝聚人心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为了能够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在充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与企业特有的思想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其强大的感染力凝聚职工的战斗力,调动职工对于工作的积极性,指引企业的战略方向,因此,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良好发展至关重要。建立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将企业领导的思想观念切实的贯彻给职工,在保证企业职工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充分满足职工的精神需求。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给职工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工作氛围,使职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的发展建设出谋划策,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用企业文化增强职工群众对于企业的信赖,使得职工能真正与企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结合评优考核,典型示范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应当在职工群众中树立优秀的职工榜样,为广大的干部职工做出表率,指引职工群众对榜样进行学习,进而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各个时期的榜样模范,都拥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代表着时代要求的精神,体现了时代先进的思想文明。在职工群众中塑造榜样模范,可以对职工形成示范作用,让职工群众自觉地朝着榜样的方向努力。如:在企业中广泛开展工作考核活动,在考核中选拔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对于选出的优秀职工要给予精神嘉奖与丰厚的物质奖励,通过树立优秀榜样,在职工群众中形成强大的感染力,促使职工群众在工作中向榜样学习,爱岗敬业。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激发职工群众对待工作的积极性,树立优秀榜样正好可以有效的实现这一目的。广泛宣传榜样模范的先进事迹,在职工群众中形成争相学习榜样、靠近模范的风气,使榜样模范真正形成对于职工群众的精神动力,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3、拓宽渠道文化娱乐,寓教其中

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通过开展丰富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生硬的内容与轻松活泼的娱乐形式有效融合,使职工群众在轻松愉悦的良好氛围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对于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这样的方式更容易使职工群众接受,也是企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形式。此外,由于企业职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工作辛苦,压力巨大,通过气氛轻松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适当缓解职工的工作压力,在文化娱乐活动中,使得职工在工作之余,既放松了身心,又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举行思想政治教育辩论赛,组织职工观看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影视作品、重温革命经典,组织职工重走革命道路、感受革命老区的浓厚政治情怀,让职工群众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很好的放松了身心,与此同时,职工群众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之中,自觉地感受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在企业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结合自身发展环境,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把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做到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培养企业员工思想教育的长效机制。参考文献:

[1]王景仪.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1.

第4篇:交心谈心工作范文

【关键词】初中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45

伴随多媒体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知识更新和传播速度不断得到加强,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信息充斥的时代。在信息化时代,如果学生无法正确掌握信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不会充分运用计算机进行知识的搜索和学习,不会运用多媒体进行学习资料的补充和完善,那么,学生就会在知识量和信息量上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失去竞争力,因此,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初中生必须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技能。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增进其基础知识,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的事情。

一、树立学生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意识,激发他们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如何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包括上机和理论,教师应将树立学生信息意识的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在信息技术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分析中融入现实的案例,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生活经验和事例与理论相结合,不仅帮助学生深化理论学习同时树立学生将信息技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意识,促进学生加强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在上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整理和优化,将与学生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网络资源与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切实感受信息技术对学习、生活的帮助和益处。只有学生切身感受到信息技术这门课所能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极大帮助,才能有效树立信息意识,并激发自身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间接性的促进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完善教学手段

从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列入中学教学计划。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一般学校课程,其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学任务要求70%左右的时间是上机操作,30%左右的时间是理论指导课。那么,面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实践多于理论的新课程,如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如何组织课堂学习都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充分的考虑。对于信息技术课程部分学生对其学习内容并没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因此其学习方法更是无从说起,可是对于教师来说,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却是了然于心,因此,为了首先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信息技术学习内容,教师应该多采取案例教学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输入法是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必须首先掌握的一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学生打字速度的快与慢既与学生操作的方法有关系也与学生操作次数有关,只要学生进行苦练和勤练,那么一定能够掌握较快的打字速度,因此,在引领学生掌握打字方法和提高打字速度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进行教学演示。相信教师的打字速度肯定会在学生中间引起不小的惊讶,赢得学生的崇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现身说法从而对学生打字技巧进行指导。

此外,初中生好奇心比较重并且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也比较强烈,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课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是涉及到幻灯片或是文档的操作,当教学进展到这方面的内容时教师依然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来促进教学。部分教师在传授此部分内容时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本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所了解的内容进行幻灯片的制作,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制作的幻灯片进行分析和讲解,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的演示和改进。我们说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疑惑进行知识的学习,能够高效的引导学生聚焦教师传授的知识,从而促进知识的全面掌握。

三、优化教学组织模式

第5篇:交心谈心工作范文

学校德育要直面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正视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困惑,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分辨是非,学会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就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如何透视变化发展的现实,把握时展的脉搏,拓宽视野,开拓思路,认真总结经验,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成为了学校德育创新的首要之急。

只有我们树立新的教育思想,才能把握时代的需求,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促使行为的转变。树立新的教育思想与德育工作的创新是紧密联系的。没有新的教育思想指导的创新,是无源之水,脱离时代的要求,没有生命力;没有创新行为为依托的新的教育思想是空中楼阁,没有实效。只有在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德育工作的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在继承与发展中前进。

我认为开展创新式德育工作,树立以下的教育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欲望,即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促进人的道德发展和道德人格的提升。因为对人类讲,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争取自身的发展和全面进步,是更高的目标。从实现人的价值看,道德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改善人的道德生活,实现道德对人生的肯定、引导和提升。因此,德育工作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导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换句话讲,就是要引导学生充满信心地生活,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

学校德育工作就应改变过去封闭式的教育为开放式的教育。创新式的德育是开放式、发展性、主体化的教育。我们要真正给学生自主的权利,根本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真正当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理解他们。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的实践,获得思想道德上的成熟,没有主体的参与不可能有思想道德的发展。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不是被灌输的客体。德育既是社会要求,也应当把它看作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要求。我们要善于把这种社会要求转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因为任何教育只有转化成自我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这种自我教育的潜力愈是得到发掘,就愈能使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化发展和谐统一。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就应改变说教式的教育,变单向式为互动式的理性教育。以单向说教为主的德育,主体不是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并且得不到巩固。互动式的教育可以改变过去德育的被动局面,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家长、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将理性教育和行为训练相结合,把理想化的信念与自动化的习惯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生自我内化过程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学生易于接受,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在体验中获得了教育。

树立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是人类应当怎样存在,一个是人生应当怎样度过,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掌握知识、学习知识是服务社会的手段。前者的学习是根本性的,后者的学习是工具性的。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看重的是智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看重的是情商。素质教育的内涵,借用世界一位大哲学家的话,即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品质、道德人格要比知识的获取、谋生手段的训练、竞争能力的培养更重要。转贴于

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德育工作就要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变部分人的德育为全员的德育。全员德育,提了很多年,但在很多学校还停留在观念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创新式的德育,不仅仅是班主任、年级组长、团队和教导处的事,而是学校各个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工作。应该是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的德育。应该把学科教学作为落实全员德育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明确教学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要让教师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唤起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和思想素质的发展。

树立人文教育思想。人文教育主要是指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包含了社会科学的教育、审美艺术的教育,而且通常被称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在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人文素质是提高道德责任感的基础。

人文教育是眼睛不容易看到的,它是将来时而不是现在时,它重在对人的培养和塑造,有助于开阔眼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人文教育具有两个作用:一个是道德素养的教育作用。美国的一项权威调查报告指出,人文教育告诉我们,如何设法对付生活中永恒不变的基本问题,那就是正义是什么,应该爱什么,应该保卫什么,什么是勇气,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鄙的。科学承认世界,人文关怀世界,只有既承认世界又关怀世界,才能同世界和谐,也就是同他人、同集体、同社会、同自然界和谐。另一个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人文教育还有利于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接受知识需要理性,创新的灵感依赖于悟性,科学创新不是前人知识的逻辑推理和理性演绎,而是感悟式的灵犀一点通,人文教育能够培养人的感情能力和形象思维。21世纪的人文教育,范畴越来越广泛,内涵越来越丰富,功能越来越突出,被称作高素质人才躯体的脊梁,生命的微量元素。

通过人文教育,可以形成高品位的文化素养和创造基因,达到培根所说的那种境界:历史使人聪慧,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细,自然科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修辞学、逻辑学使人善辩。

现在的德育工作是说教式,有时显得苍白无力。如果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加强人文教育,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刺激,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认识与追求,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的德育工作在人文主义教育的尝试中,就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教育功效。如有的教师就要求学生读一读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作品,如《诗经》、《论语》等等,充分地吮吸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精华,让学生感悟人生的哲理,提高道德素养。有的学校开设〈名曲欣赏〉专栏,让学生在对音乐美的追求中,净化心灵。

第6篇:交心谈心工作范文

[关键词]社区矫正 工作 途径

社区矫正工作在我们新疆还是新生事物,我就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突出重点,强基固本,夯实“四个基础”

1.构建网络,夯实队伍基础。建立以专职队伍为主体,以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立体社区矫正网络,是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基础。作为社区矫正工作者要做到“知、细、严、情”。“知”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是行动的基础。具体讲:一是要知业务,面对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社区矫正工作,要通过学习、讨论以及培训弄懂弄通相关业务知识,了解基本工作流程,知晓什么环节用什么工作方法该怎么做。二是要知矫正对象。要细致全面地了解校正对象的个人、家庭、社会关系、思想状况等综合情况。“细“是对矫正工作人员业务知识、能力水平、工作方法等综合素质的具体检验:一是要细致了解每一个校正对象的脾气秉性、文化程度、家庭条件、成长过程、犯罪原因等,对个别矫正对象还要反复了解,力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要细致工作。对已判处刑法的矫正对象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只进行一次谈话教育就弃之不顾、不管不问了,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管理控制措施,开展经常化矫正。“严”是落实矫正工作各项制度、措施、规章、细则的重要手段:一是公平,只要矫正对象没有遵守矫正规定,就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方式大胆进行矫正。二是勤,即校正工作人员要勤说、勤记、勤观察、勤分析、勤走访,因为每个人的情绪都是按生物节律呈周期性变化的,矫正对象的情绪也是如此,矫正个案更不能一成不变。三是恒,管理控制矫正对象不能仅凭“三分钟热情五分钟冷”的态度去对待,否则容易造成矫正对象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影响矫正效果。

2.全面动员,夯实群众基础。社区矫正工作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这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社区矫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生命力所在。因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社区广大群众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积极性,特别要调动社区矫正志愿者的积极性,不断激发他们支持和参与的热情。要通过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发展。要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社区的楼栋和居民家中,散发宣传材料和播放制作的光盘,宣传、解答社区矫正业务知识。要精心构筑群防群治网络,全面推行定点哨、流动哨和义务哨的“三哨联动”机制,形成交叉、立体、全方位的群防群控网络。充分依靠市内各大报刊、杂志、电视台、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普及社区矫正知识,大力宣传社区矫正工作,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增进社会各界对此项工作的了解、关心和支持,扩大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影响。

3.筹建基地,夯实工作基础。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为开展经常性社区矫正工作搭建平台,努力做到整合社区资源,运用各方合力,提高矫正效果。第一,坚持依靠公安力量,切实体现矫正工作的严肃性。第二,利用社区图书室建立教育学习基地,为矫正对象赠送书籍和学习用品的同时保证了每月集中学习的质量和目的。第三,向社区单位及物业公司借力,成立社区矫正过渡性安置岗位,解决社区服刑人员的工作安置问题。第四,寻求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帮助。第五,与社区学校合作,为矫正对象提供文化素质、法律常识、业余兴趣等多方面的学习机会。

4.规范档案,夯实业务基础。按照矫正工作要求和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落实“一人一档”。全面记录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犯罪性质、社会关系以及现实表现。同时规范谈话内容、思想汇报、走访情况、公益劳动、集体教育、个别谈话、监护人协议、志愿者协议等工作档案,建立起详实的工作资料库。要善于划分类别,根据其特点实施不同的矫正措施。在家庭方面,要做好关心和监督的工作,在社会方面,吸收社会志愿者加入社区矫正工作,根据不同社区矫正对象的年龄、爱好、性格特点等特征组织相应的社区志愿者进行帮助。

二、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建立“四个机制”

1.争取支持,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注重建立成员单位的协作机制。要经常与中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就衔接、执法、宣判、监督等工作进行协商,达成工作上的共识。还要与财政、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协作解决经费保障,特困救济,帮助就业等困难和问题,要基本形成部门联动,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要防止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

2.宽严结合,建立动态管理机制。要按照矫正对象的现实表现,针对不同类型社区矫正对象的特点,采取动态的管理措施,将不服管教,对社会可能存在危害的矫正对象作为重点,建立应急处置预案,严格管理,分类教育,贴身帮教,实施监控,对再犯罪可能性小,再社会化程度高,回归社会趋向好的社区矫正对象采取少限制,多接触,多关怀的方法。建立动态管理机制,采取宽管和普管区分管理同时,还要做到“三个知道”,即:一是知道矫正对象在哪里。全面掌控矫正对象的动向。加强与社区干部、志愿者、监护人的联系,全面掌握矫正对象的动向,确保矫正对象不失控。二是知道矫正对象在干什麽。及时纠正矫正对象的行为,借助监护人的汇报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准确了解矫正对象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情况,知道矫正对象在干什麽,通过落实相应的矫正方案和措施,及时提醒和帮助矫正对象,防止矫正对象再次误入迷途。三是知道矫正对象需要什么。准确把握矫正对象的要求,积极宣传社区矫正的相关制度,为矫正对象创造平等就业机会,让矫正对象用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赢得社会的关爱、理解和尊重。

第7篇:交心谈心工作范文

关键词音乐欣赏;高中音乐教学;途径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为了普及音乐教育,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提高学生音乐理解、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的能力是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标志之一,在学生身心健康顺利发展方面起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作用

音乐欣赏教学的本质是审美训练。审美训练是对主体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审美人格的训练,其本质上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同时又是 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等审美心理活动。这里所提到的审美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心理都和个体的人格修养、文化修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 ,音乐欣赏教学必须以学科的培养 目标为依据,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普通高中音乐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都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二是发展学生的音乐联想力和想象力;三是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鉴赏力,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四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感。

二、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现状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长期以来还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第一,长期以来固定的教学模式、方法、内容陈旧,把音乐本身富有的感染力冲淡。音乐本身是多姿多彩的,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也可以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但是多年来那种人为的固定不变的模式、呆板陈旧的方法、单调枯燥的内容,注定要使学生久而生厌 ,继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第二,现有的教学模式跟不上时展,和现代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不相适应。人们总把中学时代称为“黄金时代”,这时的中学生思维最活跃,求知欲最旺盛,特别是高中生,都极富个性,对身边的一切事物具有好奇和探求心理,而注意力却不容易集中,一旦出现新因素,注意力和兴趣就很容易发生转移。所以高中的音乐欣赏课怎样培养学生对音乐课具有持续的兴趣 ,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如果按过去的老一套,势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兴趣没有了,别的都是空话。第三 ,音乐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我认为完全据教材来上课 ,给教师创作的空间很小,有很多东西制约我们的思维发展。

三、做好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

1.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流水”。高中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 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

2.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课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生喜爱流行音乐,但缺乏分辨音乐美丑的能力。流行的不一定是美的。因此,音乐欣赏教师要教育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音乐乐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学会理解、选择、评价音乐作品.多欣赏那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成为高中生的精神食粮,通过音乐教育培养高素养的一代新人。

3.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等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升华。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包含作者的情感,所以才有高山流水的故事千古流传。音乐欣赏教师在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音乐情感以及由此想象到的音乐形象和意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不同。学生的音乐想象也各不相同,可能和音乐的基本内容有一定差异,这需要音乐欣赏教师的耐心指导:在不脱离音乐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给学生以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最终实现对音乐的理解。总之,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音乐情感。

4.遵循教学规律,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音乐欣赏教学既要遵循音乐规律,又要遵循教学规律,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 音乐教师在从事教学时必须要遵循这一规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地欣赏音乐。这种教学既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四、结束语

高中音乐素质教育中,音乐欣赏的地位极其重要,在音乐教育的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音乐欣赏课教学逐步的得到了重视和探讨。随着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将会得到更长足的发展,但是,这仍然需要广 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

第8篇:交心谈心工作范文

【关键词】工学交替 校企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62-01

开展校企合作,走产学结合的发展之路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必然趋势。我院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中,始终把依托企业培养人才作为学院办学的重要手段, 2005年我院升格为高职院校以后,学院敏锐地意识到为打造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在校企合作方面有新的机制,有新的突破,才能与企业建立起一种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经过几年实践,学院探索出了“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1 我院“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就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大学期间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含校内必要实训(简称理论学期)和校外顶岗工作,含必要的现场理论指导(简称工作学期)。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一种教育方式,其目标是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该模式的特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学校、学生三者构成一个校企合作系统的三个主体,这三者虽然存在利益互不相同的一面,但又具有互为资源要素的供求关系,表现为企业需要学校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的支持;学生需要成才和就业;学校需要提高自己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三者寻找到紧密合作的契机,形成某种利益共同体,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校企合作方式,合作的成果又为校企双方共享,合作过程必将使学生受益。实践证明采用“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可实现校企之间达到合作共赢的深度结合,弥补目前校企合作制度环境的不足,解决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合作动力的难题,营造出具有浓郁职场氛围的育人环境。合作中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紧密结合,构建起合作的共同利益平台。

2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特色

“工学交替”即遵循教育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规律,试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在充分利用好学校教育资源的同时,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对学生实施“工学交替”式的合作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我们在“工学交替”校企合作试验中,探索并遵循了如下该项目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准确定位,确立了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

确立了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找到了一条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的途径。这一模式表述为:订立双边协议,实行决策层面的结合;建立两个基地,实行资源层面的结合;配备双方导师,实行操作层面的结合;实施工学交替,实行个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明确了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一定实践工作经历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目标。改变目前通常把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基地或接受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深度合作以“工学交替”为载体,与企业之间建立起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构建合作的共同利益平台。

2.2 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提出了“建立机构、密切合作、加强联系、互通信息、互利互惠、讲求效益”的运行程序;构建了“一个依托、两个延伸、三个有利、四个步骤、五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完善机制,强化领导;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政策倾斜,制度保证”的三个保障体系,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以寻求双方利益结合点为契机,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为途径,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不同教育环境和资源优势,培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技能型人才,从而建立起一种校企互惠互利、持久合作的新机制。

第9篇:交心谈心工作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43-01

随着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各种文化交流越发频繁,文化冲突也日益加重,大学生在这种新形势下思想、思维、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受到来自多方面、多角度的冲击。甚至,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思维也甚嚣尘上。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采用新的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政治思想价值观。

一、大学生环境背景

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国家政治政策路线一般都持赞同意见,认同支持集体主义,对个人主义并不盲从,认可支持奉献精神,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觉得诚信是作为人的基本道德品质。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今,各类杂乱甚至不健康的信息都能从网络获得,并且使学生生活、娱乐、学习、交流等方式发生改,也对于他们的思维方式、观念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价值观取向方面,受市场经济改革的影响,社会更具包容性,各类新的价值观也随着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应运而生。多元的价值观并行成为趋势在所难免,而对金钱至上的信奉如若过于盲目、强烈,会使大学生错过了其他健康、良性的选择,价值观的选择会对今后生活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教师方面上,有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重课堂而轻课外、重说教而轻养成等等。一系列的填鸭式理论,会令学生处于实际生活的边缘,让学生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处理往往显得过于不妥、乏力,脱离实际情形。

二、教育新思路

培养优秀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对于国家、民族而言,是新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因此,需要培养心态健康的大学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社会提供一批优秀的人才队伍。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需要教师队伍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是大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在大学生的政治理念、行为规范、思想方面,教师应以身作则,同时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的素养,在平时的课堂或生活中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课堂上运用教学技术,结合实际例子或通过游戏等有趣的活动,增加大学生的积极性,既加深与学生的交流,明白大学生的关注点便于以后的教学,也丰富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令他们在不经意间学习重温了马列主义、思想等等知识。在课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行为规范时,多利用日常事件穿插思想政治理念,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事件提供一套解决方案。令大学生了解思想政治理念的魅力,促使他们自觉学习运用这些知识来为生活工作作指导。

(二)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增加实际社会生活案例,增进大学生对各类思想政治的理解,提升大学生运用辩证法对案例进行相关深入的学习分析。同时,学校多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企业一同举办相关活动,让大学生参与其中,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自身能力,磨炼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素质。

(三)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加大学校网络与各教育网站的联系,开设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网页主题,为学生提供心理、就业、精神等多方面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栏目建设为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思想、学习政治理念的园地。提供开放式的网络教学环境,将各类主流和非主流的思想、文化、理念观念等引进这一栏目中,适当引导大学生对不同知识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汲取。

(四)改善教育方式模式。统计分析大学生的各类因素,如年龄、性别、生理以及心理等等,在这些基础上拟订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将学生放于平等的位置,在了解大学生自身状况如人格、性格等基础上,运用通俗易懂的例子、语言与大学生双向交流,提升感染力与说服力,令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目的。

(五)健全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比如教室的一幅图、一段名人简介、名言警句等等,这些不仅能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增进大学生对社会、历史、国情各方面的认知,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完善思想政治理念。

三、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对社会稳定、经济建设都有非凡的意义,而且能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时代的变化,需要制定适应国情环境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更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