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2-0018-02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结合《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精神,以“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材三个一”,关注常态课的七个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在教学设计上,针对学生身心特点,选择更多的练习方法,在玩中学,学中练,提升教学实效,在充分享受体育课堂乐趣的同时,发展体能,熟练掌握技术,并能灵活运用。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省编教材水平二必学内容田径中跳跃类教材,通过“基本的跳跃活动方法”单元教学,掌握多种形式的连续跳跃、简单助跑跳跃、合作跳跃的方法,为以后的跨栏、跳远、跳高等技术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通过各种方式跨跳练习,发展学生跨跳能力和腿部力量。在教学中通过蹬地有力、提膝伸腿动作练习,发展学生跨跳能力,提高连续跨跳的连贯性,从而发展下肢的力量、协调和速度,促进身体核心力量,通过游戏、闯关、竞赛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发展和储备体能,为以后更难的跳跃技术学习做好铺垫。
三、课的构思和预设
(一)整体构思
由于水平二的教学目标是基本掌握运动技能与方法,从这个整体目标出发,使学生基本掌握各种形式的跨跳技术和进一步发展连续跨跳的能力,但也不能忽视四年级学生的心理,所以课堂应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我采用的是游戏、闯关、比赛等形式,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使整堂课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结束。
(二)课的构思
1.教材内容衔接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我设想以多种练习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首先由数花瓣、弓步抢垫游戏活动学生的下肢,再是通过“比谁步子大”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单脚连续跨跳的兴趣,在进入主教材时我设想的是通过闯关游戏发展连续跨跳的能力,这样设计的缘由是通过不同闯关内容的设置,解决连续跨跳技术中蹬地有力、提膝前伸的动作要领,通过突破封锁线游戏,提高跨跳时的协调连贯,辅教材处理时,我通过禁止与移动相结合的上肢体能练习,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达到上下肢锻炼平衡,再通过摇船曲和换脚跳舞曲放松学生上下肢,达到愉悦的心情。
2.组织教法有效
(1)教学分组
按照课的预设,我的分组形式基本为4人小组和一列横队的组织形式,所以我采用“扑克牌”原理,利用阿拉伯数字分成4人小组,利用不同形状分成四列横队小组,并通过地上标志点确定队伍调动的地点和分组形式。
(2)教学手段
《纲要》指出“用教材教”,以单个技术教学为教材内容,通过不同载体丰盈我们的教学内容,所以我通过闯关游戏、比赛等形式满足学生主动学习需求,在闯关游戏中,通过设置不同长度、不同高度的障碍物,提高跨跳的难度,在练习中,对于简单的技术教学成螺旋形上升,达到课的目标,解决课的重点,再通过连续跨跳过障碍积分比赛,解决跨跳时身体的协调连贯,再是利用障碍物垫子进行上肢体能练习,并通过组织小比赛,发展身体协调配合、上下肢平衡的能力,同学们的情绪是达到了,加油欢呼声此起彼伏。
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比赛探究学习等方法,通过游戏、竞赛为主要手段,在具体指导学法时,通过引领引导、优生示范、模仿练习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在恢复部分,用《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圆舞曲》的放松上下肢,使身心得到放松。
3.课的预设
在课导入时采用“比一比”的形式激发学生好胜心理,学生很快进入状态,兴趣盎然,在接下去的闯关游戏中,有目的的设置不同练习要求,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在比赛环节,通过合作学习,达到分层练习目的,培养团队意识,引入音乐节奏,可以取代口令的枯燥乏味,创设轻松欢快的教学氛围。
4.教学目标(略,见教案)
5.教学重难点(略,见教案)
6.安全防范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音乐教育;欣赏能力
G623.71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方逃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备重要作用。柏拉图也曾说过,“节奏与乐调具备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功效,再配合适宜的教育方式,可满足当下时展需求” [1]。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具备实质性意义。为此,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真谛,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力、想象力,以满足新课程建设需求。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1.构建学习氛围
任何学科都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也是最好的指导教师。对于小学生而言,新颖的事物更加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学生也乐于接受带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这对完善教学体系、提升学习效率具备直接影响。在某次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播放《童年》音乐并采取“有奖问答”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你对歌曲所描绘的童年有何看法”问题,采用初听、分段听、复听等层层递进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或者,利用视频、图像等动态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所传递的意境并抒发自身感想,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实效性。又如,在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教学中,教师利用筷子来模仿中国堂鼓的敲击手法,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演练(掌握“对答响应、螺丝结顶”知识点),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音乐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采用动静结合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与静态刺激相结合的教育手段,正如开放多个学习感知通道一般所获的效益更佳[2]。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有效的网络教学资源(视频、音频、三维图形),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来刺激小学生的思维空间,优化教学体系和学习格局。以人音版三年级上册《四季的歌》教案为例,教师通过CAI动态图像――闪动的文字、移动的图形、颜色的变换,引导学生去想象四季景色变化;学生可利用不同的色彩来描绘出脑海中所构思的景色,借助色彩、线条来表现出四季的特征,将乐理知识(如:节拍、节奏、视唱)与实际感受(生活经验、音乐体会)相结合,为学生打造音乐创造性思维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音乐鉴赏、谱率分析)。
二、适当引导,实现教学效益
1.重塑师生关系
从小学生的视角来看,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去亲近学生,构建和谐、友好的教学环境,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更易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所思所想,秉持以生为本、快乐育人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爱上音乐欣赏这一学科,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也具有一定辅助作用。从《让我们荡起双桨》课堂教学来看,这首乐曲作为偏向大众化的教材案例,相比民族音乐更加适用于音乐欣赏教学。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和休闲活动,探究学生对乐曲的实际看法(体会、收获),了解乐曲篇章的节奏、分段、节拍相关内容;采取发声练习、按句听唱、曲调哼唱等方式,教师进行演唱示范、学生跟唱(更随伴奏学习);在理解歌词大意、曲调内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坚持主观演唱方式并予以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开展小组活动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成绩、状态、性格),开展小组演唱互动、填词模拟竞赛、曲调转换竞演等多种形式方式,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辅助作用。针对《樱花》(日本名歌)音乐欣赏教学内容,教师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歌曲,按照“初听、复听、学唱”三步走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五声调试音阶”:3,5,6,1,2――中国风),学生可自行分组(二至三人为一组)进行教学活动。
三、自主评价,完善教学系统
1.鼓励自主学习
从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方面来看,由于自身思维能动性的活跃性影响,掌握乐曲曲调的变动性相比成人更加容易取得实际成效,教师需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引导学生步入音乐正轨学习提供辅助条件。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为进一步保障教学效益,教师需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营造“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备直接效益[4]。结合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捉迷藏》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在初听歌曲后完成探究任务,如:安排师生对唱环节、感受歌曲包涵情绪、利用“一字多音”唱法、探究附点节奏唱法,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并找寻解决办法。
2.健全评价机制
在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机制,为教学效益提供实际保障。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小学必修课程,“听、唱、赏”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来想象曲调当中所描绘的意境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音调掌握情况、歌词表述能力),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表扬孩子,善于发现小学生的内在潜能和闪光点。例如,在《雪花飞舞》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音乐实践活动的方式,将乐器表演欣赏(钢琴曲演奏)、歌曲演唱纳入期末考核内容;综合考察学生的曲阶分辨、哼唱或默唱、音阶测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奖惩举措,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自身不足之处(歌词分段、音阶划分),不断强化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为现代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从“教学氛围”、“教学手段”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以保障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方面来看,教师还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欣赏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辅助条件,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姜俊.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探讨[J]. 学周刊,2016,25:157-158.
[2]姜俊.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探讨[J]. 学周刊,2016,25: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