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艺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导教师教学思想的依据,本文就以《茶艺》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发展,对教学产生的影响,谈一些个人体会。同时,介绍我个人在《茶艺》课程教学中的变革尝试。
关键词:《茶艺》课程 整合教材 职业技术能力 信息化教学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在2001年开始将茶艺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进行开设,时至今日,茶艺课已经成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门关键课程,并逐步形成了课上教学与课下教学齐头并进,最后通过茶艺师职业等级鉴定考核进行实践技能提高的教学模式。作为《茶艺》课程教学的教师,就此谈一些个人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关联性的体会。
一、整合教材,推出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模式的专业教材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是引导教师教学思想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必须紧密结合课程设置目的建设。《茶艺》课是各类旅游院校近些年才开设的一门新课,没有专业的教材。市场上有关茶艺的书籍很多,但都缺乏系统性,不适合高职高专院校使用,因此要想设置该门课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材问题。我校于2002年开始自编教材《茶艺基础知识》,通过5年的使用、总结,于2007年正式出版,并更名为《茶艺服务与管理》。该书密切结合当前茶艺行业的发展需求和高等职业院校茶艺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参考了大量同类教材。编写体例、编写形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每章前都设有课前导读、关键词,每小节中都设有小思考、案例分析、补充阅读资料以及相关知识链接,每章后附有本章复习题和实践操作内容,方便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估。内容安排上图文并茂,并附有电子课件光盘,以期在实际教学中收到较好的效果。就目前该教材的使用情况来看,基本上解决了这门课程“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满足了《茶艺》课程教学的需要,并且兼顾了学生进行“国家中级茶艺师”技能等级鉴定的需要,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二、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 ,兼顾一般能力培养
《茶艺》是一门综合学科,集琴、棋、书、画、诗各传统文化于一体,并通过泡茶这一技能手段来具体诠释这些文化。《茶艺》课程的能力结构要求是: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具有一定人际交往和社会协作能力、具有胜任茶艺服务和茶艺馆基层管理的能力、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吸收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以及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因此,在教学主要是以茶艺服务应具备的职业技术关键能力为主,兼顾其他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多重教学方法达到开阔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生茶艺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如:第三章“茶艺基本要素”,第四章“茶艺表演”的教学中,通过视(观看图片、影音文件)、听(音乐、讲解)、问(教师提问、学生思考问题)、练(实践操作训练)等方式,要求学生们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每种茶叶的具体冲泡手法,还能够独自进行茶艺表演的编创、演示以及茶艺活动的策划。此外利用茶艺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与茶文化有关的诗词、书画,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们的文化修养。
《茶艺》课程内容中每章都有明确的知识点和能力目标,以及形成能力目标所需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例如:该课程的第二章“茶叶知识”有三个知识要点:茶叶的分类、茶叶的鉴别、科学饮茶,这三个知识要点会通过一周的 “茶叶审评”实训联结起来,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茶叶基本知识能力目标,并为第三章“茶艺基本要素”的知识与实际能力的掌握打下基础。
三、实训内容改革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茶艺实训内容要注重与茶艺企业工作实际相结合,反映时代的特征。如:学习第三章第五节“茶叶冲泡”时,除了要使学生们掌握六大基本茶叶的冲泡手法,更要结合当前茶艺馆内流行的泡茶、饮茶趋势,使学生的泡出的茶符合现代人的口味需要。在学习第四章“茶艺表演”之前应补充介绍茶席设计知识、礼仪基本常识、演讲与口才知识,以及国内外茶艺表演的潮流趋势,使学生们设计的茶艺表演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四、体现信息化教学要求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茶艺课程的互动性,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利用大量的图片、影音文件等可以使学生对枯燥的知识要点理解得更加透彻。应用到实训教学中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除了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完善的教学课件以外,还制作了可在网上运行的教学辅导课件及相关专业资料,将重要的茶艺课程教学资源上网,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和参考,开辟网络辅导站,较好地促进教与学的沟通、互动,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茶艺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9。
[2]贺永玲:《深化高校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7.1。
[3]方倩琳:《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中国教育报》,2007.3。
一、建设背景及依据
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作为旅游、酒店等专业的核心课程,茶艺课程表演性、操作性强,适合制作成微课视频以供学习,把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变成若干个“不超过10分钟”的“片段化”视频,并分别标明知识点内容,配以辅教学资源,便于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同时,《茶艺基础知识》微课视频的直观性、趣味性、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建设可行性分析
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局限于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讲授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茶艺基础知识》微课,我们可以把各重要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
比如过去我们的各类茶叶的鉴赏课程一般是先讲各类茶叶的色、香、味、形,然后带学生去茶艺室分组了看茶叶,学了一个学期的茶叶理论知识到期末还是分不清各种茶叶。有了微课以后,学生们就可以先观看讲授理论的微课视频,茶叶是如何让制作?不同类型茶叶的制作工艺是什么?然后找到相应的茶叶制作视频或者动画视频来学习,再拿茶叶来鉴赏,这样使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茶叶,同时增加学习的乐趣性。
三、项目实施方案要点
《茶艺基础知识》微课程开发与运用由规划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视频、应用微课三个环节构成。
(一)微课规划:根据《茶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完整的教学设计、归纳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二)微课设计:“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所以在本门微课的视频制作中,会结合教学目标,充实视频内容,丰富知识的传授方式,做到教学视频的“短少而精”。(三)应用微课:以“湖南微课网”、“世界大学城”为载体进行系统微课建设,微课内容应涵盖本门课程相应领域的核心知识、典型案例、主要技能等,资源类型应包括微课视频、教学素材、教辅资料、训练作业、测试试题等。课程课时量为46学时左右,并依托平台为校内外学习者提供在线辅导答疑、在线研讨、在线测试和成绩评定等。
四、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以微课的方式,建设《茶艺基础知识》学习资源库,以“湖南微课网”、“世界大学城”等为平台,为广大学习者提供教学服务。
(二)任务
本项目拟建设微课视频46个,其中讲授类微课14个、表演类微课12个、练习类微课10个、演示类微课6个、讨论类微课2个、问答类微课2个,训练作业10份、测试试题2份、实训指导书1份、实训项目卡10份、理论教学大纲1份,实训教学大纲1份。
(三)建设内容
1、讲授类微课:
(1)茶文化基本知识:茶叶的起源与传播、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茶行业的发展现状、茶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茶类基本知识:绿茶基本知识、红茶基本知识、黄茶基本知识、白茶基本知识、黑茶基本知识、乌龙茶基本知识。(2)茶具知识:紫砂壶基本知识、茶具的分类及选用。(3)其他理论知识:泡茶用水、茶席设计
2、表演类微课:
(1)茶艺表演:西湖龙井茶艺、正山小种茶艺、铁观音茶艺、大红袍茶艺、千两茶茶艺、普洱茶茶艺、白毫银针茶艺、君山银针茶艺、花茶茶艺。(2)生活茶艺表演:绿茶玻璃杯泡法、红茶盖碗泡法、调饮茶冲泡。
3、练习类微课:
西湖龙井茶艺、正山小种茶艺、铁观音茶艺、大红袍茶艺、千两茶茶艺、普洱茶茶艺、白毫银针茶艺、君山银针茶艺的练习、绿茶玻璃杯泡法、红茶盖碗泡法练习
4、演示类微课:
视频演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茶叶的制作
5、讨论类微课:
泡茶前要洗茶吗?绿茶要不要洗茶?如何重振雄风,恢复世界茶贸易大国地位?
6、问答类微课:
茶叶知识问答: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孕产妇能不能喝茶?
五、效益及风险分析
(一)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茶艺基础知识》微课可以帮助社会上酒店、旅游、以及茶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从业基础知识培训、资格证书培训、在线服务、技术服务等。学习者通过登录微课网站,注册账号进行免费观看,这可以帮助他们节省高昂的培训费用和大量的培训时间。通过若干个微课的授课视频,进行网络进行教学,也使得课程的教学不受教师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也极大的节省了授课教师的时间和教学成本。
(二)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存在的风险:并不是所有课程都可以通过拆分成许多微小的教学片段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把完整的一部分知识组块以微小模块的形式展现,可能会影响知识间的衔接;同时,为适合大众口味,课时时长短小,可能会使各课时涉及的知识深度不够。
2、应对措施:重视微课互动环节的设置,加强微课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通过不断获取学生、同行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微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六、结论
[关键词]高职高专 旅游类专业 茶艺基础 课程建设与改革
[作者简介]陈静(1976- ),女,四川宜宾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饭店服务与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重庆 400067)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144-02
“茶艺基础”课程是高职旅游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能力课程。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旨在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对茶及茶文化的基础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全面掌握各类茶的冲泡及服务知识、技能,掌握“茶艺师”职业岗位的相关知识,达到“茶艺师”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主动热情、认真周到、团结协作的服务精神,为学生就业及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着眼于突出专业特色,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上,突出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着力加强对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具备的基本技能、职业能力进行训练与培养。
一、课程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其课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校企合作”既是实现高职课程设计的重要途径,又是指导高职课程设计的教育理念。该课程的设计思想是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紧密结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本职业的活动为内容,力求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按茶艺馆工作要求,实现课程的设计(如图所示)。
1.以“茶艺师”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设计课程。该课程根据“茶艺师”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进行职业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结合“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
2.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无缝衔接设计课程。“茶艺基础”课程自身的特色决定了其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无缝衔接。各类茶叶的基础知识是茶叶冲泡的基础,同时,茶叶的冲泡必须依据各类茶叶的特性而定,这就使得有关茶叶的理论知识和茶叶的冲泡技能必须紧密结合,才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课程设计时,该课程在内容结构上一改其他岗位能力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开进行的做法,将整个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无缝衔接。
3.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纳入课程设计。国家职业标准是国家对相关职业的基本要求,职业岗位能力课程的教学必须结合相应职业岗位的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在课程设计中,将国家职业标准纳入其中。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
1.依据“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实践教学实际实用”选取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上,应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从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整合、遴选至分解,从教学之初的课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渗透到教学完成后的实践反馈,体现“理论必需够用”“实践实际实用”的原则,着力打造并不断深化学生职业技能素养培养。
2.根据“茶艺师”职业岗位要求补充教学内容。“茶艺基础”课程是一门职业能力课程,教学内容必须符合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本职业的活动为内容,按茶艺馆工作内容选取教学内容,为实现学校服务与社会服务相适应提供基础保证。
3.基于“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拓展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学习茶、茶文化相关知识,掌握茶艺服务的基本技能,还要能有效地完成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同时,还要能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力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接轨。
4.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提升教学内容。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通过一些知识拓展、提升的方式,增加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广度与深度,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
“茶艺基础”课程结合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依据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规律,循用了“模
化整合项目遴选任务分解”的内容建设思路,将课程通过有效整合,拟为“3大课程模块+3大工作任务+9个工作项目”的课程内容体系(如表所示)。课程内容组织与建设应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1.“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构建课程内容结构。“茶艺基础”涉及许多有关茶叶的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的相关知识,但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操作技能的训练。由于“茶艺基础”课程自身的特色,决定了其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关系十分密切,两者需要有机融合。该课程在内容结构上一改其他岗位能力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分开的做法,将整个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融合。例如,在讲述各类茶的基本知识时,将各类茶叶的识别技能训练同时进行,与理论知识讲授融合;在各类茶的基础理论知识讲述后,根据茶叶的特点,立刻进行该类茶叶冲泡知识的讲授,并同时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茶叶推荐与推销理论知识讲述后,立刻进行茶叶推销的技能训练等等。注重理论的具体运用,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教学中,形成“理论—实训”统一的内容结构。
2.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课程内容体系。该课程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上,以“茶艺师”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为载体,力求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总结“茶艺师”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课程教学体系,为实现学校服务与社会服务相适应提供基础保证。课程按照“茶艺师”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按三大模块组织教学内容,一是茶及茶文化基础知识,二是各类茶及冲泡的基础知识,三是茶艺服务基础知识,全面涉及茶艺师需要掌握的有关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茶艺服务与产品销售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涵盖了目前市场上主要消费茶类的冲泡品饮方法以及名品茶的茶艺表演。
3.理论够用与学生可持续发展并重,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该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上,遵循高职教育基本要求,体现“理论够用”的原则,克服理论偏多、偏深的弊端,注重理论知识的运用性。例如,在各类茶叶的基础知识讲授中,只针对茶艺师职业岗位工作中常涉及的各类茶最基础的知识进行讲授,而偏深的诸如各类茶叶的物理学特性则删掉。同时,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提供知识内容供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补充和完善。
4.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国家职业标准是国家对相关职业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力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接轨,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完善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课程教学设计
1.课程教学注重“教、学、做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课程所有教学均在实训室进行,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训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完全融合,让学生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
2.实践教学分层次,构建“三段渐进”教学模式。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采取分层次的“三段渐进”模式,即将实践教学分三个阶段逐渐推进,促进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一阶段,在课堂内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操作技能;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操作技能强化;第三阶段,通过校外实践或企业顶岗实习等,工学交替,在实际岗位工作中,将知识技能进行实践运用,实现从课堂到岗位的转换,形成操作技能,完成职业能力的培养。
3.多渠道、多方式并存,建立“三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课程在考核方式上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建立“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 “三结合”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结束语
“茶艺基础”课程以茶艺服务的工作任务为依据,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注重操作技能环节,充分体现了实践性要求。学生在课程的理论及实践技能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一、课程设计的原则
花艺课程的设计首先基于6个方面的考虑: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培养具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应用性人才;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将职业资格的评价体系直接嫁接到专业培养中;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以工作过程来“序化”课程体系;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好像是一个有经验的“师傅”,通过培训“员工”,以掌握“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得更好”,学生在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中去制作不同的花艺作品,去“工作”,去提高;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基于学生主动行动的“学”;基于过程评价的考核观,各“行动小组”在每项任务完成后要阐述、互评,并总结提升。
二、花艺课程设计的主要特点
课程设置由一个个课程小任务构成,例如:为茶艺室设计一款东方式花艺作品;为玩具店设计一款新颖别致的西方式花艺作品;为母亲节设计制作一款单面观花束;为一对新人设计制作婚礼花艺等等。学生都是在目的明确、要求具体的情况下进行真实的实践操作,这样的课程设计与真实的工作环境是相一致的。教师不再是一言堂,而是根据学生的要求,适当给予一些建议或意见。在指导学生时,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创意,要适时地鼓励学生,要仔细观察每位学生,发现优点后要毫不吝惜地及时表扬,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课程设计对学生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心情愉快、兴趣浓厚、操作积极、学习主动、相互包容、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由于课程是由一个个小的工作任务组成的,上课的程序是:布置工作任务小组讨论制订方案修改方案制作花艺作品作品阐述
作品评价作品总结与反思。在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时,学生都是齐心协力精心设计制作花艺作品,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组内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学生在工作任务完成后很有成就感,对花艺设计制作更有兴趣,也越来越自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又培养了良好的职业习惯。
四、在花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
(一)解决花材问题
根据学院目前实际情况,课程教学内容与鲜花花材成本过高问题一直是该项目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经过课题组的共同努力,将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解决。
1.提前向学院实训中心申报实训课程耗材,争取解决部分教学材料资金问题。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有针对实训类课程的专项资金,根据学生人数予以分配,可解决课程实操部分中20%~30%的耗材费用。2.根据学生自身经济条件与学生自身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可在自愿前提下,自购部分鲜花材料,教师为学生提供品质优价格低的本地鲜花供货商,可将鲜花购买成本基本降至批发价,减少零售环节差价费用。3.利用学院插花与花艺设计实训室项目申报专项资金,购买供学生进行基本花型实操的部分仿真花、东西方插花各式花器、基本插花工具,解决西方式插花中基本花型的一些实操教学内容。4.寻找学院周边花店开展校内外教学合作,花店可为课程提供教学花材及花艺活动机会,通过学生参与花店花艺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二)师资整合问题
花艺专职教师资源不足是存在的第二大问题,因受学院岗位设置及其他客观因素影响,短期内引进花艺专职教师的可能性不大。为提高教学质量,课题组通过外聘2~3 名固定的社会花艺师进课堂进行花艺教学,特别是商用花艺部分;社会花艺教师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能及时将最新花艺资讯及新的花艺创作手法传授给学生,保证课程与时俱进。或通过聘请行业内专家举办讲座,为学生传授花艺最新发展讯息。
五、插花与花艺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安排改革
通过市场调研、花艺产品信息收集整理及同等院校调研活动等,调整了插花与花艺设计课程目标与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修改教学大纲与教学进度;更合理地设计了插花教学内容、各阶段课时安排,课程总课时为74 课时,其中前48 节为学期周期性教学,采取4 节连上,共12 次课,26节为实训周集中教学,这样的课程安排相对科学合理,基本上能满足初级插花员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1.插花基础知识(理论为主),教学安排为8 课时。2.西方式插花基本造型,教学安排为24 课时,包含12个基本实操项目。3.东方式插花基本造型,教学安排为8 课时,包含2~4个基本实操项目。4.现代花艺创作(现代花艺创作),教学安排为8 课时,包含2个实操项目。5.商用花艺(包含特色花艺部分),教学安排为26 课时,包含常用商用花艺实操与特色花艺实操2个大的实操项目,可将4、5的教学内容集中安排在实训周内完成,方便社会兼职花艺教师的集中教学管理。特色花艺教学主要突出市场的主打新产品
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探讨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能科学地反馈教学效果,从而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确保学生掌握本课程核心技能。本课程学生考核体系的建立包括过程考核评价与期末考核评价两部分,总分100 分,分别占60%和40%。其中过程考核指标分为出勤与纪律(占10 分)、动手参与度(占10 分)、课程预习(占10分)、实践操作水平(占20 分)、课程结束后实训材料整理与清洁(占10 分)等5 项,主要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学习主动性、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良好职业习惯的培养。期末考核为命题插花作品,主要从插花花材利用(占10 分)、作品立意(占10 分)、整体美感(占20 分)3 方面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色彩搭配、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关键词:城乡;中学生;科学素养;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91-04
一、研究的背景
科学素养是科学文化素质中的组成部分,“科学素养”这一术语最早使用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用来描述科学教育的预期成果,即普通民众应知道的与科学有关的内容[1]。对于科学素养的界定和含义认识目前不同学者看法不同。但多数学者认为科学素养含义应包括:科学知识与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方法以及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将影响我国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美国非常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早在1985年就颁布了《2061计划》。我国自从迈入21世纪来也高度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育部于2001年出台的科学课程新课标(7~9年级),全面启动了科学教育的改革。2006年国务院又颁布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总之,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越来越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浙江省作为全国唯一在义务教育的7~9年级阶段实施综合科学课程的省份,自从1995年实施科学课程改革以来已将近有20年历史了,那么,今后中小学科学教育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情况到底如何?城乡学生差异怎样?为此,我们对浙江省部分中学生展开城乡学生科学素养的差异调查研究,为达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提供参考意见。
二、研究的设计
1.问卷的结构。《学生科学素养问卷调查问卷》是参考赵骏的硕士学位论文《学生科学素养测评工具的研究》修改而成,问卷分两大项目:基本信息和科学素养调查,在科学素养调查上总共30个题目,对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科学知识与原理、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STS内容进行调查,从中比较学生科学素养的不同。
2.被试抽取情况及时间。本问卷以浙江省的温州、杭州和宁波地区18所学校七、八、九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每个地区城市中心学校3所,农村学校3所。共发放1800份问卷,回收1681份,回收率为93.4%,有效问卷1768份,有效率98.2%。调查时间2013年3月至10月。
三、调查结果
1.城乡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差异调查。围绕科学素养四个维度组成,即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精神和价值观,科学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在总体水平上,乡村学生的科学素养较城市学校学生的科学素养呈现比较低的水平。城市学生分别是13.4%、31.6%,乡村学生分别是8.6%、17.6%,合格以上的城市学生占50.1%,乡村学生占39.9%。城乡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城市中学生科学素养的优秀率和良好率明显高于乡村中学。
2.城乡学生科学知识差异调查。对于科学知识笔者从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三个子维度来调查。对于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知识的掌握城市学生分别是26.8%、25.8%,乡村学生分别是11.3%、10.2%,城市学生明显好于乡村学生,并且在正确率上也比乡村学生好得多,但在物质世界方面的总体差异不是太大。调查进一步发现乡村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知识的了解比城市中学生薄弱很多,而在科学史知识两者没有很大的分别。乡村学生不管是对于地球还是对于宇宙的知识都大大地不如城市的学生。城乡学生在生物、化学、物理等物质世界的知识上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两者的知识程度水平较为一致,相差不大。乡村学生对于常见昆虫的认识是比较全面的,而城市学生对于昆虫的认识仅在书本,因此在具体说出昆虫特点时乡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说得更多更具体形象。
3.城乡学生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差异调查。对于科学态度、精神和价值观方面通过怀疑与批判精神、协作精神、独立思考精神、创新改革精神、好奇心、责任感和自主性七个子维度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学生在科学态度、精神和价值观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城市学生的优秀率与合格率分别是25.1%、26.8%,乡村学生分别是14.7%、17.0%,城市学生明显地好于乡村学生。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学生对于科学的好奇心都非常浓厚,不管是城市学生还是乡村学生都觉得世界很惊奇,都有欲望去探究它。在总体水平上,城市学生的科学态度精神和价值观比乡村学生良好。而在创新精神和自主性方面城市学生明显好于乡村学生,但在责任感与协作精神方面,乡村的学生比城市的学生更有责任感与协作精神。
4.城乡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方法差异调查。对于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研究方面分为六个子维度,即提问、制定计划、制作、搜集整理资料、思考与结论和表达与交流。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城市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再优秀与良好分别是22.0%、44.1%,乡村学生分别是21.0%、22.8%,明显好于乡村学生。进一步调查显示,城乡学生在提问、制定计划、思考与结论以及表达与交流上存在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科学课上遇到问题的情况,城市中学生大部分都会自己去思考然后进行解答;对于进行研究之前的计划制定上,城乡学生基本都会先制定好详细的计划然后再进行实施;对于思考与结论上城乡学生会自己去亲身试验得出结论;对于表达与交流上,城市学生都会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实验结论,并且用相关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差别不大。但在制作能力以及搜集整理材料方面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5.城乡学生对科学课兴趣差异调查。笔者针对学生对科学课喜爱的程度以及喜爱的原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学生和乡村学生喜欢科学课的比率分别是91.5%和89.6%,表明城乡学生和乡村学生都比较喜欢上课学科,他们一致认为科学课上可以做试验,极大地增加他们的兴趣。但对于喜欢的原因不一样,城市有32.4%的学生喜欢科学课是因为能学习知识,而乡村学生学习知识成为理由的只占人数的13.5%。
四、结论与分析
1.城乡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从研究的整体来看,城市学生的科学素养明显好于乡村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城市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精神、对于世界的认识等明显好于乡村学生。主要原因一是城镇学校的师资条件和学校的硬件如实验室等比农村学校明显要好,使他们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和被指导的机会。二是城镇教育主管部门比较重视,每年都会举办科技节、小科学家等活动,学生参与面广,而且学生的作品质量逐年提高;而乡村的学校由于不重视,缺少老师的指导,所以他们很少有科技节之类的活动,即使有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提交的作品质量也低。三是城镇学生的家长素质高,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十分重视,他们经常带领学生去动物园,参加科技展览了解最新科技产品,观看科技节目丰富科技知识。
2.城乡学生在科学知识的生命科学以及地球宇宙领域的知识存在显著差异。调查表明,生命科学以及地球宇宙领域的科学知识城市学生明显比乡村学生掌握得要好,而在物质世界两者没有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一是师资队伍的素质,城镇学校的教师对自身的要求,相对比较敬业,上进心也强,他们更重视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而农村教师则不然,他们受到的压力相对较低,对自身的要求不高,这是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掌握的主要原因。二是对于科学前沿知识的了解,城镇学生大部分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传媒资源得到,而在乡村有些地方网络还没普及,他们了解知识的途径仅仅靠电视。因此,在对于生命科学以及地球宇宙这两大具有与时代紧密联系的科学前沿知识部分,乡村学生会比城市学生的知识面狭窄。而物质世界的知识主要涉及力学、电磁学的经典内容,这些知识更倾向于理解和应用,所以城镇与农村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3.城乡学生科学态度精神和价值观的不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从调查中笔者发现城乡学生在科学态度、精神及价值观总体上城镇好于农村学生,但协作精神与责任感方面乡村学生要好。由于城镇学校的课程资源比农村学校要好得多,所以他们培养的学生在科学态度、精神及价值观总体上高不难理解。但对于协作精神与责任感就城镇没有乡村学校的学生高似乎出乎意料。但笔者从调查问卷以及谈话中仔细分析发现,城市学生独生子女比率高,在家受到宠爱,养成他们怕吃苦、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这就使他们在集体或团队活动时缺乏协作精神。而乡村的孩子由于父母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照顾他们,因此他们很小就形成生活独立、体贴他人的个性。
4.城乡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方法存在差异,特别是制作与搜集资料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调查表明,城乡学生科学探究方法存在差异,他们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能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而乡村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上主动性较差,经常遇到问题不是先解决的方法,而是直接询问教师或者其他同学得出答案。而乡村学校科学实验匮缺,科学课上最主要是靠教师的示范试验,而对于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与收集资料的机会很少。因此导致在动手操作、制作能力与收集资料方面能力城镇学生要好于农村学生。
5.城乡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兴趣的原因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调查发现,城乡学生都很喜欢上科学课,喜欢的原因主要是可以做实验。但在可以通过科学课获取知识的原因上,城市学生就与乡村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进一步的访谈法发现,学生实验是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喜欢的、乐意接受的上课形式,喜欢动手是儿童的天性。但是由于乡村实验资源缺乏,科学实验课往往是教师演示实验,甚至是“纸上实验”、“嘴上实验”,很少有学生分组实验。因此城镇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兴趣的原因归结为能够自己动手实验,而农村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兴趣的原因则归结为教师教得好,而非实验。
五、思考与建议
1.提高科学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调查中发现农村教师的科学素养明显低于城镇小学教师,导致城乡学生在科学知识的生命科学以及地球宇宙领域的知识要比农村学生好。科学课程是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学科门类多,教师要有物理、生物、化学和天文地理的基础知识,所以担任科学课程教学的老师最好是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作为教师不管是科学教育专业还是非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都必须加强职后的培训和自我的学习,教师只有不断地“充电”,不断地自我反思,才能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才能胜任这门多学科的课程教学。这是提高科学课质量的需要,也是缩小城乡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
2.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扶植政策。城乡学生科学素养的整体差异较明显,这与长期以来城乡的不平衡发展有着较大的相关性。调查中发现农村学校的实验室建设落后影响到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提高农村孩子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要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需要主管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予以扶持。加强农村科学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学实验室建设,让农村孩子也能像城镇孩子一样有更多的动手实验机会。同时,要大力地支持城镇优秀教师送教下乡,通过顶岗支教的形式把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到农村学校,主管部门应该采取评优评先等奖励,提高教师的参与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村学生的科学素养。
3.充分发挥学校的地域优势。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地域的优势。乡村学校,首先要利用自身的自然环境优势,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引导学生掌握更全面的科学知识。可以开设具有乡村特色的校本课程,以此为依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城镇学校要利用自身的教育设施、教学资源的优势,进一步全面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要有意识底举办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以及责任感的活动,提高城镇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
4.动员全社会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素养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学校,我们应该重视校外的科学教育,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科学教育的改革,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农村科学教育的投入。在目前国家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发动个人或企业资助农村科学教育硬件建设,如实验室、电脑的配置等等,以提高农村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收集资料的能力。像北京的桂馨慈善机构这几年一直资助农村小学科学的发展就是一个典范。另外,应支持和鼓励举办各类与科技有关的辅导班,如果这类科技兴趣能像当今学作文、钢琴一样普及,我想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愁不能提高。
5.重视家庭教育的有效辅助作用。调查发现农村学生比城市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也更容易与同学进行合作。所以建议城镇的家长要改变观念,能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即便自身素养不高也能得到弥补。比如城市的家庭需要在全家一起参与到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学习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地承担一定家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参与到家庭的聚会讨论中,培养他们与他人交流并有效进行合作的态度。农村的家庭则多与孩子一起观看具有科学性质的书本或电视,以弥补农村学生在生命世界及宇宙与空间等知识方面的不足。同时,鼓励孩子利用家里的废旧材料进行科学制作,以培养孩子的制作能力;多给予孩子自己表现、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解红晖.科学素养概念化进程及特征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8):25.
1、成语词典:成语查询软件。词典支持离线查询,收录成语13000条,包含成语的拼音、释义、出处、示例的解释。
2、有道词典:由网易有道出品的全球首款基于搜索引擎技术的全能免费语言软件。有道词典通过独创的网络释义功能,轻松囊括互联网上的流行词汇与海量例句,可以查成语意思。
3、立体成语:成语教学应用。该应用通过图画和视频的结合,绘声绘色的讲述成语的历史故事以及意思。
(来源:文章屋网 )
【导语】2018年成人高考已经结束了,很多同学想知道自己的成绩是多少,
据悉,10月27至29日进行的“2018年西藏自治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网上评卷工作现已顺利结束。考试成绩于11月13日12时统一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以下渠道查询成绩:西藏自治区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xzzsks.com.cn);西藏自治区成人高考招生管理系统(220.182.46.136:8001);中国电信声讯台96833513和移动声讯台12580。
此次公布的科目有专升本政治、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高等数学(二)、民法、教育理论、生态学基础、医学综合,高起专英语、语文、汉语文、藏语文、数学(文)、数学(理)、史地综合、理化综合以及卷面总分、政策加分和总成绩。
据了解,成绩公布后,如考生对成绩有疑义,可以通过以下程序进行复查。首先,考生需要到报名所在地招生办申领《西藏自治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复查申请表》(也可登录西藏自治区成人高考招生管理系统下载),按要求认真填写后,在11月16日前递交到报名所在地招生办,逾期不予办理。原则上申请复查项目不得超过三项。其次,报名所在地招生办受理考生申请后,要认真核对考生各项信息,确认无误后,于11月17日前统一报西藏自治区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最后按照国家要求和考生申请,由西藏自治区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人员成立复查组,对申请进行复查,只查分不查卷,复查仅限于漏评、误评情况及小题分汇总,如实出具成绩复查证明,并及时反馈各地市招生办,由地市招生办向考生反馈。西藏自治区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电话:0891-6361823,传真:0891-6335325。
据西藏自治区教育考试院中招成招科工作人员介绍,2018年西藏成人高考于10月27日开考,29日结束,西藏共设8个考区,12个考点,407个考场。今年,西藏共有9361名考生报名参加考试(含免试生55名),包括专升本层次考生6088人、高起本层次考生212人、高起专(高职)层次考生3061人。
2018宁夏高考结束后,考生及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2018宁夏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可以查询?”。
提问
问:2018宁夏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可以查询?
回答
2018黑龙江高考结束后,考生及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2018黑龙江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可以查询?”。
提问
问:2018黑龙江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可以查询?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