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技术下纪检范文

信息技术下纪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技术下纪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技术下纪检

第1篇:信息技术下纪检范文

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形成对数据共享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在建立局域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内部网络系统的方式,将监测到的环境指标与数据,通过文件共享、远程控制等方式,增强对数据共享的使用能力。不同部门可以形成对数据的共享模式,增强整个数据交流与处理的能力,并实现计算机操作模式下的无纸化办公模式。

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融入,环境保护部门对于监测到的环境相关数据,环保部门通过网站、新闻媒介以及其他的方式,将环境信息进行有效的。从而有利于大众对环境监测信息的摄取,对于环境质量数据信息,在计算机技术的处理下,形成整理、分析、定期向环保部门传输的方式,能准确地传达有关的环境信息。

2计算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信息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监测数据处理能力相对较低

在对环境监测中收集到的信息内容,不管是在有计算机运用的部门,还是部门完全实现计算机管理,在数据的类型、格式、结构、存储方式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运用,虽然在局域网的操作模式中,还是不能对整个监测数据形成有力的运用。譬如,在水质检测中,对于某一个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通过文本形式存放,在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要对断面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就不能从中获取准确的数据,要重新录入,这样就增加了整个工作量,不能充分发挥出数据的有效性。

2.2计算机综合管理还存在弊端

在计算机技术的管理中,有些计算机网络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在操作过程中,对于硬盘数据的访问相对频繁,在使用文件设置的过程中,就不能对整个硬盘数据形成共享的模式。这样可以在没有权限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复制、修改等,造成网络管理的安全不强,容易造成网络病毒甚至是黑客的侵入,从而导致监测数据的丧失或者相关数据的泄密,产生更大的不良影响。

3计算机技术在环境监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3.1整体技术的控制因素

由于生态环境质量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要求快速、准确、合理。同时由于生态环境质量与植被、大气、水、噪声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需要一种快速有效的技术计算出生物丰度指数、NDVI指数、植被覆盖度指数、水网密度指数、环境质量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来描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制定相关的对策。所以,根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规范》,采用遥感和GIS技术,开发一个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业务化运行系统势在必然。然而,经过调研,国内外虽然已经大规模的应用GIS和遥感技术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但成熟的、业务化运行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却寥寥无几。即使有也过分偏重于GIS,功能相对比较单一,大部分仅限于生态环境信息的查询与统计以及一些基本的GIS功能,不具备如图像裁剪、镶嵌、图像变换、几何纠正、分类等遥感数据加工和信息提取功能,而数据加工和信息提取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业务中必不可少,它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业务提供了有效的数据信息保障。

3.2数据一体化管理与共享

3.2.1数据互操作。遥感图像分析功能可以被用来作为一个核心组件和GIS的集成,我们必须解决数据在两个平台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遥感数据和GIS数据存储都支持的标准格式。由于需要借助标准文件格式,处理过程变得复杂;其次,两种系统都支持对方的文件格式。这种方式不需要对已有文件进行格式转换,处理起来更方便。

3.2.2栅矢数据集中和分布式管理。遥感数据通常以栅格数据存放,而GIS数据通常为矢量格式,在一体化存储方案中,同时支持两种文件格式,并支持分布式管理。

3.2.3基于服务的企业级共享。遥感影像获取成本相对较高,且需要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如果为每一用户都单独配备相应的影像将需要花费较大的代价。而遥感影像的使用特点是多个用户经常在同一幅影像上进行相应操作,也就是以共享方式使用影像。因此基于WebServices的共享方式能集中利用服务器的软、硬件资源,方便终端用户的使用。

4结语

第2篇:信息技术下纪检范文

【关键词】大学 实验室 信息化建设

1 信息技术下的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纵观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发展历程,一般将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内涵概括为:以现代先进管理理念为指导,依托信息技术,融合实验各要素和实验服务水平支撑力,从而提高试验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科研效率的管理方法。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上述实验各要素的融合、渗透和创新,也是在这个动态发展过程中,需要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要找到各个实验各要素的动态平衡点,从而适应不同学校、专业的具体应用。

根据各高校实验室教学要求和专业设置不同,各学校都对实验室赋以本校的发展特色。但是笼统而言,大学实验室的教学主要功能为以下几点:

1.1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实验教学作为工程类学习的重要项目,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实验教学中,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了实验报告的提交、批阅、反馈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后,不但可以尽量简化实验的管理流程,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同时,实验室信息化的管理还大大的节省了纸制品的消耗。保证实验室的教学管理更加环保、高效。

1.2 网络仿真的应用

目前,网络仿真实验室已经在各高校普及开来。就网络仿真实验室的性能来看,其具有普通类型实验室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仿真实验室的建立可以有效避免大量硬件设施的投入和使用,节省了教学资源和教学经费,其次,网络仿真实验室利用集成的flash插件技术,建立了系统远程服务器,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动态的反馈给学生,提高学生对自身实验过程的情况的掌握。

1.3 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信息时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已经成为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在抓紧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这对于实验室信息化的建设也成为了发展的机会。当前,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实验室的设备、软件和试验项目的管理,逐步推动实验室各项信息的公开化,从而尽可能的满足学校师生发展的需要。

2 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基本跟随现代信息技术的步伐,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也各具特色,不少方面还是成绩骄人的。据大多数的高校实验室都建立了有线或WLAN 局域网,有的实验室设备配置已经很高端,诸多实验室依据自身的需求开发了适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拥有专专职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人员,实验室信息化的普遍应用发挥着其自身的现实价值。但是,仍然有不少问题不容小觑,概括如下:

2.1 现有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费效比较低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高性能、高标配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方便实验者的实践效应,提高实验者的学习创新能力,发挥其科研效能,但时下诸多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多处于实验数据保存、实验任务、教学计划安排的基本系统应用层次上,其深层次的管理功能、决策服务支持以及管理数据挖掘都没有实施,个性化、知识化、因事而宜的管理系统较少,功能单一的模仿系统不能真正发挥实验室应有的效用,管理系统的诸多模块形同虚设。

2.2 校级资源孤岛现象突出,信息共享不能深度实现

各高校都建立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室,即使在本校也有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室存在,校级、校内雷同实验室之间的资源共享少,好的实验室管理经验总结以及自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交流较少,或许是管理方各因成绩和利益有别,其主观上缺乏传授经验的积极性,共享成果的主动性较低,闭门造车的意识严重影响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进程。

3 加强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3.1 加强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就需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在实验室建设之初,实验的管理人员以及各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本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制定上要坚实集中讨论的原则,积极的汲取各参加者的建议,对内容进行反复的斟酌推敲从而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同时因为人员的集体参与及讨论也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在增强人员对制度的认同感,将有利于后期制度的推行及落实。同时在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两者相互补充不足,相互成长共同完善。根据实验室建设管理制度的建设,将有效的建成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的实验室管理体系,也使得后期的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有章可循,避免发展的盲目性,也使每位职员的职责更加的明确,从而为实验室的高校运转提供可靠的制度的保障。

3.2 加强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关键是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深厚、技术能力强、素质高的实践性教学队伍。在实验室的建设之初,可根据研究项目的需要求以及实验室发展的侧重来招聘一些符合其发展的并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一些退休的老员工,于此同时也需要招聘一些具备良好素质、学习时间能力强的新员工,建设新老结合的实验师资队伍,从而共同的为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发光发热。

4 小结

高校大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能有效改变实验室传统的管理的繁杂,减轻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因此,在高校的大学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促进其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海燕,刘昭.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37-374.

[2]郑雪红,郑爱榕.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334-336.

第3篇:信息技术下纪检范文

一、会计演示教学法

会计演示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利用会计教育网站所提供的会计教学素材(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相关的图表、数据、视频图像等),将会计学科的教学内容呈现在教室的显示屏幕上。会计演示教学又分静态演示和动态演示,静态演示主要将教学内容加以提炼和浓缩投影到屏幕上,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板书时间,增大课程容量和知识密度,在准确反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既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动态演示主要将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表达清楚的、较为抽象的会计理论和会计业务流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动态演示图表、动态视频图像进行辅助讲解,也可将相关的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等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演示给学生,使抽象的财务资金运动和会计工作流程形象化、可视化。

二、协作一探究法

协作一探究教学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着眼于学生终生的发展,是网络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协作一探究型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借助于网络来进行和完成的。教师选择合适的课题在网上,学生在网上选择课题和指导教师,然后在网上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和成果形式。经过网上的资料收集,并通过分析和判断,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以论文的形式在网上。这种过程可以是某个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方式完成。同一课题的学生在网上成果后,教师再组织他们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如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教学法的实施可通过建立研究型课程学习网站的形式。即根据会计、财务管理学科内容及当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研究热点问题建立一个研究型课程学习网站。该网站主要频道包括研究方向、课题管理、资源检索、提交作业、网上交流、成果评价、在线帮助、学生注册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教学使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完全可以在网上开展交流。

三、会计虚拟现实教学法

会计虚拟现实教学方式是指将某一会计现实问题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在课堂上进行模拟的一种教学力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有许多会计问题因数据量过大、业务处理过程繁杂以及受教学时间的限制,采用手工方式费时费力而无法在课堂上解决,常常只是讲会计基本原理,使完整的会计实例数学往往流于形式。信息具有共享性、可传递性、可编码性、可集成性和层次性,这些特性使不同人员在不同空间可同时使用信息数据。在计算机网络教室,学生可通过会计教学网站下载自己喜爱的会计软件和具有现实意义的会计实验数据,既可单独完成会计实验,也可进行色角扮演,模拟企业的会计主管、出纳、总账会计等岗位,进行账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或合并会计报表等项操作,利用生成的会计数据,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这样学生可以不在企业的会计核算岗位,就能体验到会计核算工作的全过程,大大缩短课堂与会计职业岗位的差距,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我国会计教育应认识到会计的发展趋势,在会计学院提供的会计环境中,利用事项法,编制出企业向投资者传递的企业经营情况的有关资料,不再拘泥于价值或净收益,也不再通过现在的三张报表一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来提供。事项法下,利润收益表被看成是与企业某一特定时期所发生经营活动直接交流的结果。索托认为,运用事项法时,应当遵守这样的操作规则,即“应当以有助于预测未来期间向同事件的既定外源性变化来描述每一事件”。事项法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经营业绩,利润表中的信息不仅与未来的经营业绩有联系,而且它能提供未来向类型经营活动发生变化对企业业绩影响的相关信息。教育者应有前瞻性,利用理论上的事项会计模式,在教学实验环节中学会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实时报告(有指导意义的报告),并研究如何进行会计报表的有效披露,符合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介绍了三种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会计教学模式,使网络技术与教学环节紧密结合,推动了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金贵.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会计本科教育改革[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93.

第4篇:信息技术下纪检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也日益成为了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的阶段。在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新课标适应时展、顺应国际潮流,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明确提出“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那么,在当下“如何更好的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是我们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转变教育观念,立足信息技术新课标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而新课改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在新课标中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新课标把“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课程的第一个理念,强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同时,在课程目标中,又具体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描述了信息素养的具体内容。新课标的特点是:将教学起点从“零起点”改为“非零起点”;强调“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正确运用;新课程标准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技术革新等实践活动中。

2. 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构建新教学模式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交流。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前提。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用适宜的多媒体信息(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表现出来,变抽象内容为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促进学生对事物全面、准确的认识,达到认知的高效率。同时也创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比如让学生了解天气情况时时,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下雨、刮风、打雷等有声有色的动画,形象而直观地给学生一个印象,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但是,要注意的是,当投影取代了课本的同时,也忽视课本的作用。上课时,老师一直坐在教师机前通过计算机与同学进行交流,缺少了师生间的面对面的交流。所以,要上好一堂课,我们也要处理好课本与课件之间的关系,课本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要起到主导作用,而课件应是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将两者的关系混淆。一个成功的教师在上课时经常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而他靠的就是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及时调整课程的进程。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新课改提倡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应如此。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地获取。从原来的“DOS+WPS”到现在几乎被完全视窗化的“WINDOWS+WORD”取代。不断出现的各种应用软件几乎覆盖到了各个技术领域。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瞬息万变,各种类型的卫星网、广域网及校园网层出不穷。作为任何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都难以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不可能把信息技术的每个知识点都掌握,更不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钻研透后再去教给学生。同样,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那是死读书,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学生要更好地获取知识,紧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走在时代的潮头。如何自学,可以从两方面去培养:一、课前的预习,即对教材的自学。学生学习新授内容之前,把将要学的内容去看懂,读懂,能基本明确操作方法,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更多的主动权,而不至于成为死板的灌输式。二、是课余时间的自我探究,主要是对课堂知识的加深,扩展,更主要是对课堂中没有学到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获取。内容不限,具有广泛性和选择性,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学。如何来形成自学呢?教师应提倡学生订阅各种计算机刊物,让学生能主动去看去学,掌握更多地知识技能。通过同学间的相互探讨及向老师的指教来逐步掌握。

(3)给学生提供勤动手多训练的机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只掌握知识没有技能就如同纸上谈兵。要真正把所学知道溶入到自身,还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我们要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而动手去实践去操作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提倡他们敢与动手,勤动手。从最基本的指法,到各种软件的应用,只要能坚持练习的话,速度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在不断地练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能。动手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是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这种动力将及大地推动学生对信息技术地掌握。

(4)学生之间信息的共享。

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满足书本知识,总试图获取更多的信息,这是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此,我们的教师要采取多种途径,创造“信息共享”。如:每节课都设几分钟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解决。我们知道讨论、交流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专题讨论、小组活动、交流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交流讨论能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这种“信息交流”,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增加了学生的信息知识。

(5)注重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传统的评价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查,这种观点在一些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而在新型的、建构性的课堂中,评价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我们不能单纯的从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我们还应该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评价他们。以前,评价是由教师单独作出的,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都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勤动手多训练,多讨论交流才会学好信息技术,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将来能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荣成四中 张红燕《新课改中,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2006.3

第5篇:信息技术下纪检范文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是孩子们对有动感、有情节故事和有强烈色彩的东西有好奇心。我利于这个特点涉及了与教学有关的动画片,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在导课中,我将教学内容编制成动画故事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欣赏,等他们沉浸在奇妙的故事和场景中时,慢慢停下来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计算机制作出来的,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再讲解计算机的神奇功能,使学生产生最初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中教师可以给孩子们一组时间数据,让孩子们猜测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时间出生的?孩子们都很积极地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教师再加以正确引导后可以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并请他们展开讨论:想像今后的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大大开拓了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例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首先不是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出示“五边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同座合作画出“五边形”,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五边形”会画了,其它的三角形、七边形等等同样可以很快画出了,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的方法,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三、自由操作,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能力特别强的学科,这门课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充分挖掘孩子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老师教给学生的只是一些操作、思考问题的方法,而并非数学公式一样死搬硬套的算法。对于小学生,他们的心灵都是一页白纸,他们大脑中的一些想法,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无论如何都想不出的,那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挖掘出孩子潜在的创新意识,对信息技术教学无疑不是一个激励。在教学中,我常常会给孩子们自由创作的时间,看看他们能够创作出什么样的东西。在教“画图”时,我有时会给孩子一节课时间,让他们自由去画,想画什么画什么,结果,孩子们都画的很好,他们的画超越现实,超越自然,把孩子们想象的空间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教“powerpoint”时,我会给孩子一个大的题目,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设计情节,去想象结果,记得一次让学生做一系列“龟兔赛跑”的幻灯片,我告诉学生,大家做的“龟兔赛跑”是现在刚进行的“龟兔赛跑”,不是以前你们学的,这次谁赢谁输,全是你自己说了算。同学们自己当导演,自己来想象比赛场景,自己设计情节,老师要比较比较谁的“龟兔赛跑”比以前学的更有意义。结果,学生们做的东西可真叫我大开眼界,他们完全打破了思想的桎梏,比赛裁判的选择、场地的设计、比赛结果的出人意料,不仅故事情节新颖,更是把“powerpoint”的功能能用的都用上了。看来,适当的自由操作,对于在教学中挖掘孩子的创新意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学用结合,增强学生记忆力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用在学电脑上也一样。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如果只满足课堂上讲讲,或者说还只是重视知识的讲解,而缺少实际应用,如果能把课堂上学的东西在上机时间通过电脑操作来加以巩固,这时候的心情是愉快的,记忆是轻松的。例如在教学电子邮件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对电子邮件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每讲一步学生操作一步,使学生在学习中使用,在全部讲解演示完操作的方法后,再让学生练习一次,这样不仅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内容。

五、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第6篇:信息技术下纪检范文

一、利用微课精心备好一节数学课

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的一点是备课充分不充分,在备课前先是具体分析自己的学生的实际水平,然后确定上课的方案。如果学生的水平高,那就备课时难度加大,使他们的能力再上一个层次;如果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那就要降低上课的难度,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对症下药,写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教案。例如,我在教学“角和线”的时候,学生对钝角的大小往往分不清,总认为大于九十度的角就是钝角,殊不知钝角不能大于平角。认识周角的时候,周角的两条边重合,W生很难理解:看上去就是一条射线,怎么就成了周角呢?如果运用微课,把周角是怎么形成的,形象细致地演示几遍,学生就能记住周角是怎么样一个角了。讲到“线”的时候,过直线外一点,做直线的垂线,学生就又糊涂了。如果直线和作业本上的格子线是平的,学生还能画得差不多,如果直线是斜的,学生就不会画了,任意画一条线就以为是垂线。这时利用微课,给学生演示一下,垂线怎么画,学生自然就会明白,不需要老师反反复复的讲解了。有经验的老师知道学生的错误出在哪个地方,就在备课的时候,专门把这部分知识备成微课,这样就省去了很多的时间、很多的精力,上课的效果还非常地理想。所以说备好一节课是成功的关键性一步。

二、利用微课精心上课一节数学课

光备好课还不行,老师的课还得上得有艺术性。同样的一节课,有的老师上得绘声绘色,而有的老师却上得枯燥呆板。如果我们巧用微课,使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变得丰富起来,那么教学的效果肯定是好的。例如,七年级学生有的对运算律总是混淆在一起,分不清加法和乘法、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往往是加法当乘法算,乘法当加法算。如果这时候利用微课,利用动画效果,反复演示两者的区别,把加号和乘号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看完后做作业的时候,混淆的情况就会很少了。在运算律当中尤其是乘法分配律,学生只给一个加数分配了,而把另外一个就忘记配了,或者是加号随意变为乘号,本来是一道简单的题,改得复杂而无法计算了。还有a-b-c=a-(b+c),学生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减号变加号呢?如果利用微课,就能很好地演示这个为什么变加号的原因,如果老师讲解的话,学生不一定听得明白清楚,这就是微课的长处、优点所在。如果每个老师都能科学地利用微课上课,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节省很多的精力,学生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目前还有部分老师不喜欢用微课,这是一时的现象,过不了多久,微课的种子会遍地生根开花结果的。

三、利用微课辅导好每一位学生

学生的智力总是有差别的,尽管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清楚了,还是有部分学生没有理解。故而在做题的时候,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老师再把学生召集起来讲解,时间和环境上不一定能允许老师这样做。微课就是很好的方法,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演示上课的内容,也可以到微信群里或者是QQ群里,或者是学校的校园网站的平台上,让学生回到家里慢慢细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老师还可以制作难度大的微课题,让他们去探讨去完成。微课的制作非常简洁方便,不像其他的课件费时费力,这种经济实惠的微课课件,就是最好的辅助手段和工具,可以帮助老师解决很多的难题,把重难点化解在形象有趣的教学当中,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

第7篇:信息技术下纪检范文

【关键词】 云技术 信息技术教学 课堂转型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88-01

一、云技术简介

云技术(Cloud technology),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看似很深奥、很陌生,但是在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是很常用的,如我们常为教学上网查询下载各种教学资料,常用网络信箱传递信息,常用BBS进行交流……简单云技术不仅做资料搜寻、分析的功能,还能判断处理。

二、课堂转型的思考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上海青浦一中的“小组合作”模式;以及“活动单导学”或“任务单导学”教学模式等,由这些课堂教学新模式衍生出来的是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术语。仔细审视,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是课堂教学的结构设计,都在朝以学生为中心发生转变。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到底应该怎样转型?我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简单云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能为信息技术课堂转型带来哪些帮助?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转型的机遇:

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必然是开放的课堂。但语数外等学科,由于和中考、高考的关联度密切,改革力度太大,所以学生、家长、教师都会有顾虑。但是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源于与中考、高考的关联度不高,故地位在学科中不高。特别是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与中考无缘,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的担忧较小,无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碰上了一个课堂转型的良好契机。

(二)简单云技术成为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转型的立足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它领衔的是社会最前沿的技术。技术在前进,而我们现有的纸质教材又较滞后。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从网络平台上去寻找数据资料,然后在数据资料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想象、分析、思考和探究而得出结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自主分析能力,在探究中寻找结论,从而培养创新人才。让网络及简单云技术融合于该教学中,使之成为富有魅力的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立足点。

三、Google Docs,让信息技术课堂转型

Google公司的Google Docs产品就是一个典型的云计算产品,它是类似于微软Office的一套在线办公软件,它可以处理和搜索文档、表格、幻灯片。Google Docs最大的特点是协作共享,它的协作允许不同位置的多个用户对同一个项目同时进行编辑和查看,它的共享机制使“分享”变得更容易。同时,Google Docs还具有不能上网也能编辑文档、海量存储文档,查找方便的优势。

基于Google Docs的特点,我们就可以通过Google Docs这个平台来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变。如: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3章《应用文档的设计》,在讲解了Word基本操作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综合作业(如电子报刊的制作),由多人设计、完成作品。具体实践过程如下:

1. 帮助学生分组

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异质分组原则,5~6个同学一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向学生展示评价标准,每个小组以老师给定的主题为依据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再根据主题和评价标准以Google Docs为平台制作一份电子报刊,组长要明确每位组员在协作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最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

2.创建Google账户

打开网页(https:///accounts/NewAccount),只需输入当前电子邮件,密码,再通过邮件进行账户创建确认,就可以轻松完成账户的创建。

3.登录Google,开始文档的编辑

通过http:// 进入Google Docs编辑界面。每组根据选择的主题在Google Docs上创建新文档,也可以从本机上上传文档。Google Docs简单易学,学生很容易入门。

4.引导学生进行网上协作编辑文档

Google Docs文档可以同时有10个人编辑一个在线文档,可以与200个人共享一个在线文档,足以满足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需要。通过共享功能邀请同组同学一起进行文档的编辑,为同学设置权限,可以设置为查看者或者协作者,设置界面。在编辑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的操作都会实时地被其他成员看到,编辑的同时,小组成员还可以通过Gtalk(Google Talk,google公司开发的即时聊天工具)进行实时的交流,并且可以通过查看文件的修订记录,看到文档哪一部分被修改了,是哪一个人、何时进行的修改。作为老师也可以在线随时查看项目的进展情况,随时对小组成员给予指导。

学生协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比以前学生孤军奋战的学习更有效率。同时,学生在协作学习中,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了解,增加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5.作品

在Google Docs中,“”可以使用户可以向全世界提供在线文档。了文档,其他学生通过URL就能访问该文档。

6.评价作品

各个小组汇报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及时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使同学之间能相互学习。在欣赏同学作品的同时,了解自己作品的不足,以便改进。

当然,Google docs也可以处理表格、幻灯片,这正适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模块的要求。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它将对信息技术课堂转型起到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投入云计算应用研究,构建个性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有效教学,支持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龙云.云计算对教育的影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115-116

第8篇:信息技术下纪检范文

关键词:科技档案;信息技术;医院

随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加上在当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医院的科技档案信息资源也彰显出愈发重要的作用,医院科技档案是医院中科研活动、医疗活动等工作的真实记录,是整个科技活动过程的反映,有着较高的科研和经济价值,对医院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充分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不断的改进方法来对医院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工作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1提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建立健全的科技档案管理机制,快速发展医院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医院科技档案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提升医院科技档案的服务水准平。科技档案管理者是医院科技档案工作的主力军,必须不断提高管理者的主题意识、服务意识、业务水平、文化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医院的科技档案工作者是医院档案工作成败的决定因素,科技档案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医院在科技档案工作上的水平和质量。档案技术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的变化,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对科技档案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的科技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爱岗敬业的品质和优秀的医德医风。医院的科技档案工作归根结底来说还是一项服务性质很强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档案必须能够很好的为医院医疗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在现代化的医疗体系中,一份科技档案往往涉及到医院众多的临床医技科室以及行政管理科室,者就要求医院的科技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度的爱岗敬业精神,能够积极准确及时有效的服务于医院的众多部门,同时为这些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医院的科技档案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尽力的保证科技档案的全面性、原始性和准确性。同时应该具备一些医学、法律和行政管理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可以确保文件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为科技档案的使用者提供有力的理论保障。

2增强科技档案的服务能力

将医院科技档案从“重藏轻用”的思想观念里走出来,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技术方法都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与时展同步,结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开展医院科技档案信息的服务势在必行,除了在方式上创新以外,还需要结构化和系统的服务模式来完善医院科技档案的服务,推进医院的进步。首先是要强调用户需求的满足。服务是根据需求来提供的。档案在完善其知识服务的时候,是要考虑到利用者的需求,才能更好的满足需求。这样一方面满足用户的需求,一方面满足科技档案工作者的需求,发挥科技档案该有的作用。在分析需求方面,需要把关注的科技档案内容剖析和重视,期间,不仅是对档案本身,还有用户的心理、兴趣行为习惯等,都是重要的信息源泉,以便更好的引导用户,也为了医院科技档案的服务,能够以更好的形式传递到需求者手中。另外,通过对需求者的需求分析,能够在档案信息的开发、挖掘、整理存储阶段均受到需求驱动,多元化的丰富方式,体现医院科技档案利用的方式多样和创新。其次是突出以“知识”提供服务。医院科技档案开发利用,终究是对内容的利用工作。其知识服务也是针对内容的知识服务。只有对内容的不断更新,对内容的创新才能够完善医院科技档案服务,为利用者提供便利的服务。另外医院科技档案的知识服务,强调的是科技档案的增值,不是传统的简单记录的档案信息,而是要对信息进行知识的提取,满足利用这对于知识的需求,科技档案非常需要对原有的信息进行加工挖掘,然后加强部门的协调。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实现科技档案的信息增值。

3以法律为基础建立电子档案的安全机制

一套有效的科技档案的安全机制必须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的,所有的科技档案工作要遵守法律法规,杜绝一切有意或无意的对科技档案的破坏活动。同时对故意进行科技档案信息破坏的不法之徒产生震慑的作用。医疗机构每天会产生大量的和患者个人隐私有关的科技档案,这其中又有很多事具备法律用途的,所以安全机制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科技档案的安全机制可以使科技档案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循。另外,合理的科技档案安全机制还可以当问题和矛盾发生时作为约束来将其解决。医院的工作以患者的治愈为最大目标,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科技文档,医院一般只是保存和医疗相关的科技文档,其他衍生出来的很多信息文档则往往被忽视,不进行保存但也没有及时的销毁,这种做法业会对科技文档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有了科技档案管理的安全机制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从而达到保存科技档案完整性的目的。由此可见,一套完整的科技档案安全机制在医院的科技档案日常工作中是非常有必要性的。提高整个医疗行业的档案工作意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有效的科技档案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需要所有医疗工作共同努力来实现。不断加大对科技档案安全机制法律法规的研究力度。医院科技档案的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家业应该制定专门科技档案方面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保护科技档案工作。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医院中的科技档案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和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的时期,传统的医院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因为缺乏先进管理思想的指导和技术的支撑,开始滞后于发达国家和时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和探讨,才能对科技档案进行规范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晋川.大型医院电子档案管理探析.医学信息,2015(8)

第9篇:信息技术下纪检范文

根据我国的基础教育大纲纲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已经步入基础教育课堂十多年的实践性课程,其实践性强主要体现在应用软件的操作实践上,初、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不同省份间教材版本不尽相同,即便是我们贵州不同县、区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也存在不同,这对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万变不离其中,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结构特点,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应用软件教学、程序语言四种。每种内容都有它的主要特征与教学规律,在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应用软件教学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大,他们都与学习和生活有直接关系,通过近几年的初、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下面就应用软件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应用软件共同性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认识常用应用软件的本质与特点,掌握这些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用这些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软件的界面共性

目前,我们在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学的应用软件都是基于windows系统,都具有windows标准的图形界面风格,Windows系统是以图形界面方式操作的,因为你可以用鼠标点击按钮来进行操作,很直观、界面友好、操作起来相当容易。所以,对windows系统下应用程序的界面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贵州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大纲所涉及的到常见应用软件office系列Excel2003、Word2003、Powerpoint、Frontpage2003软件界面为例来说明其界面所具有的共同点。

通过对Excel2003、Word2003、Powerpoint、Frontpage2003等软件的对比可以看出,界面分布如图1:

(1)、标题栏:位于窗口最顶部。显示当前应用程序名、文件名,在初、高中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应用软件标题栏也包含程序图标。(2)、菜单栏:菜单栏是按照程序功能分组排列的按钮集合,在标题栏下的水平栏。Excel2003、Word2003、Powerpoint、Frontpage2003菜单栏均位于标题栏下方的水平栏,由“文件”“编辑”“视图”等菜单命令组成。(3)、常用工具栏:常用工具栏就是基于WINDOWS系统下应用软件中最常用且最常见的工具栏,初、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所涉及到的应用软件也在此范畴,菜单栏下就是常用工具栏了。(4)、工作区:也称之为编辑区;在教学中,我们在使用应用软件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操作加工时,存放对象并进行编辑的区域。它们是位于常用工具栏下方的水平栏。(5)、状态栏:状态栏是包含文本输出窗格或“指示器”的控制条。输出窗格通常用作消息行和状态指示器。状态栏显示当前所打开窗口或软件的状态。(6)、控制菜单按钮: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应用软件都有一个控制菜单。提供还原、移动、大小、最大化、最小化、关闭窗口功能。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软件的命令共性

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和研究,Excel2003、Word2003、PowerPoint、Frontpage2003软件的命令选项中,我们可以看出,菜单栏文件选项下的新建、打开、关闭、保存、另存为、页面设置、打印、打印预览等命令都是一样的,如图2:

编辑选项下的撤销、剪切、复制、粘贴、选择性粘贴、删除、查找、替换等命令也是相通的;除此之外,视图选项、插入选项、格式选项、工具选项、表格选项、窗口选项、帮助选项里面的多数命令都具有相同性,其命令的作用都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依葫芦画瓢,领悟其中的共性,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信息技术软件应用的知识。在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教学中一般以自主探究和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强调做中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并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涉及到的每个应用软件的教学首先都要向学生讲解和演示应用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特点,让学生对软件的概况有一个了解,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和应用软件的基本功能划分若干个小单元进行教学,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讲解、演示应用软件,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我们利用好应用软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选取最基本的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大大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效率最大化,也是新课改最本质的要求。

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软件的快捷键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