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学社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其芳在《街》中所说:“理想,爱,美,幸福,以及那些可以使我们悲哀时十分温柔,快乐时流出眼泪的东西,都是在书籍中容易找到的,而在真实的人间却比任何珍贵的物品还要稀罕。”理想,爱,美,幸福。我们苦苦的寻觅,到今天我相信这将是我们寻觅的一个终点。我们会会发现在文学遨游的现实中,找到他们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文学社将给我们大家提供这样的一个在把文字的理想和现实结合的平台。通过今天的会议,我们将确定今年5月至9月文学社的工作计划。这段时间内我们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校刊征稿工作。文学社将分阶段进行征稿工作,阶段分为:5月,6月,暑假,9月、在5,6,9三个月份中各班的通讯员需推荐优秀稿件5篇以上,暑假阶段推荐10篇以上。对稿件的要求是,文体,字数不限,内容可多样,但要积极向上。稿件以电子稿形式发送到文学社的邮箱。文学社将以同学为主体,参考语文老师的意见对稿件做到每稿必复。
二:社团活动。自本周起,文学社将开始进行以同学为主体的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工作由文学社社团活动小组负责。我们的活动内容将以交流写作的心得体会,探究社员感兴趣的文学现象为主,也可以有内容多样的活动。我们的每次活动都由同学自己组织,每次活动有一名至多名发起人。文学社社员和各班的通讯员均可发起活动,如有兴趣组织文学社活动的可以把计划交给社长或社团管理组。之后由社团活动组负责确定时间地点。文学社社团活动,社员必须参与,各班通讯员根据时间安排号召大家参与。下周将由社长组织一次文学社社团活动,希望大家届时参与。
三:社刊编辑。文学社作为一个社团组织,除了为潞河所有师生编辑校刊《潞园》外,我们将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园地。在这份社刊中我们将主要刊登文学社社员和各班通讯员的文章,和文学社内的人和事的记录。
四:由采访组进行的对校长的采访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一期的《潞园》上首卷位置刊登。
五:在暑假前,对全校同学进行征稿宣传,希望同学在暑假多写文章。
一、招新
(一)前期宣传
1、分派人员到新生宿舍宣传
时间:10.8~10.11
2、分组到各食堂门口设点宣传
时间:10.15中午
目标:使新生了解新流杂志及杂志社,登记其意向部门
(二)面试
1、准备:部门召开例会,确定面试人员安排,准备面试题目
2、时间:10.17~10.18下午
3、地点:19#403
4目标:挑选有才能的人入社,为文学社注入新鲜血液
二、日常工作
(一)《新流团刊》稿件提供
(二)《新流文学刊》的出版
1、稿件收集
由采编组负责收集整理稿件,稿件主要由文学社内部提供,社员定期交稿
2、审稿
采编组负责审稿,搜集较好稿件
3、排版
由排版组负责制作封面及内部排版,活动组负责其中各版块的制作
4、出版
外联组负责拉赞助及杂志的出版工作
5、发行
活动组及新流发行部协助发行
三、活动
(一)联谊活动
1、主题:文学社与计算机协会联谊活动
2、时间:十一月中下旬
3、地点:大学生第二活动中心
4、目的:促进两社及新社员间交流了解,互相熟识,增进感情,加强社团凝聚力及团结合作
5、分工:外联组负责拉赞助
活动组负责活动策划及节目安排
采编组及排版组负责策划节目,采购,拍照及后期制作
6、流程:社团分出节目
穿插趣味游戏
经验交流
7、经费预算:200元
8、总结及写通讯稿
(二)交流活动
1、主题:新流文学社与常州各大高校文学社举办文学交流会
2、时间:十二月中下旬
3.、地点: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4、目的:丰富校园生活,扩大新流文学社影响力,通过与校外其他文学类的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来提高社团会员的文学素养和交际表达能力,并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活动与合作伙伴建立友好关系。
5、宣传
一、招新
(一)前期宣传
1、分派人员到新生宿舍宣传
时间:10.8~10.11
2、分组到各食堂门口设点宣传
时间:10.15中午
目标:使新生了解新流杂志及杂志社,登记其意向部门
(二)面试
1、准备:部门召开例会,确定面试人员安排,准备面试题目
2、时间:10.17~10.18下午
3、地点:19#403
4目标:挑选有才能的人入社,为文学社注入新鲜血液
二、日常工作
(一)《新流团刊》稿件提供
(二)《新流文学刊》的出版
1、稿件收集
由采编组负责收集整理稿件,稿件主要由文学社内部提供,社员定期交稿
2、审稿
采编组负责审稿,搜集较好稿件
3、排版
由排版组负责制作封面及内部排版,活动组负责其中各版块的制作
4、出版
外联组负责拉赞助及杂志的出版工作
5、发行
活动组及新流发行部协助发行
三、活动
(一)联谊活动
1、主题:文学社与计算机协会联谊活动
2、时间:十一月中下旬
3、地点:大学生第二活动中心
4、目的:促进两社及新社员间交流了解,互相熟识,增进感情,加强社团凝聚力及团结合作
5、分工:外联组负责拉赞助
活动组负责活动策划及节目安排
采编组及排版组负责策划节目,采购,拍照及后期制作
6、流程:社团分出节目
穿插趣味游戏
经验交流
7、经费预算:200元
8、总结及写通讯稿
(二)交流活动
1、主题:新流文学社与常州各大高校文学社举办文学交流会
2、时间:十二月中下旬
3.、地点: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4、目的:丰富校园生活,扩大新流文学社影响力,通过与校外其他文学类的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来提高社团会员的文学素养和交际表达能力,并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活动与合作伙伴建立友好关系。
5、宣传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在我校很多班级根据校纪校规和班级实际情况,经过全班讨论之后,制订了学习、纪律、卫生等量化考评细则,如《中学生一日常规》《班级请假制度》《班级点名制度》《班级卫生制度》《班级晨检、午检制度》等制度,学生根据制定的各项班级制度实行自我管理,互相监督,在制度的框架下养成自觉自律的习惯。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不能只注重班级制度的建立,不能一味强调班级制度的刚性落实,还要注重目标建设和整体氛围的营造,注重管理制度的人文化、温馨化,柔性管理,使制度的人文内涵得以充分体现。要有意识地利用班级文化的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进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学生。
二、构建主题班会文化,形成底蕴厚重的主题文化
设计新颖、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主题班会是学生真正融入班级、热爱班级、提升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在我校,各班班主任依据班级在特定阶段的表现,选择合适的机会,召开主题班会。如,在新学期召开“累是催化剂,勤乃加速器”的勤奋刻苦主题班会,全体学生和老师就勤奋学习展开热烈讨论;毕业前夕、考试过后,召开“态度决定一切,目标锁定未来”的主题班会,收到了端正学生态度、树立远大目标的效果。此外,各班主任还在安全教育、人生意义、学习方法、纪律卫生、节庆纪念等方面确立班会主题。通过一系列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在班级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班级建设形成了底蕴厚重的主题文化。
三、构建班级品牌文化,凸显形态各异的文化特色
教室是一切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深切体会到: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班级,其师生的荣誉感、班级的凝聚力就强。为此,学校要求每一位班主任,要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张课桌都会“说话”。
1.让班级精神外显。班级在进行室内布置的过程中,将班级口号、班级目标以色彩鲜亮鲜明的主题文字镶嵌到墙壁上,并将经过浓缩的班徽、班标、班训、班规、班歌融入到教室显眼的区域上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班级名片”上面的内容,均由学生群策群力、各抒己见来综合成型。这样做不仅可以鞭策学生,还可以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
2.将班级智慧艺术化。各班在进行周密室内文化布置的过程中,大量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让内墙的每一处区域、每一个角落都留有主题鲜明的形象印记。无论是“远航”的大气墙贴,“寻路追梦”的诗意贴画,还是环保低碳的宣传栏、成果风采的展示区、博闻强识的读书角,都是全班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
3.为板报注入“时尚”气息。学校要求每两周更新一期黑板报,结合中国的政治大事、传统节日、学校工作计划及班级具体情况设计,而且期期总结评比。内容实在、布局合理、图文并茂、主题鲜明的黑板报成了传递信息、愉悦身心、提高作文水平和动手能力的一个有益平台。班级板报随时代在变,在“时尚”的前沿地带,常办常新,成为学生阶段性“手工艺品”的展示窗。
四、构建班级人际文化,打造班级建设的爱心文化
各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其协调功能,积极处理好各种关系:即班主任与学生、科任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能够做到师生之间有交流、班主任与科任老师有联系、教师与家长之间有沟通。通过“交心换心”,达到加强了解、消除隔膜、融洽关系、互利互赢的良好效果。
1.每月召开一次科任教师联系会,交流学生信息,明确彼此职责,达到凝聚思想的功效。另外,还要求根据班级现状,不定期小范围地召开科任教师联系会。
2.建立师生谈心互动机制。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要求各班班主任对学生“交心”,而且要求科任老师对学生“交心”。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身体等情况,强化彼此间的朋友关系。
3.家访。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同样表现在学生及其家长身上。诸多家长对学校以及他们孩子的了解,有时是无知的,有时是残缺的,甚至是误解的。学校要求建立家访的长效机制,不定期进行家访,让家长了解学校和学生,也让学校了解家庭,做到了学校、社会、家庭的三结合教育,使班级形成一股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五、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1.引导了学生行为习惯的良性发展。通过实践表明,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主题鲜明、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良好的班风、丰富的文化生活、优美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像海绵吸水一样浸润其中,它的感染力像潜流持久地影响着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2.促进了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促进交流、展示特长、锻炼毅力、锤炼自信的多元舞台,学生的兴趣得到强化,特长得以发展,情感得到熏陶,意志得到锻炼。在与同学、老师以及其他人的交往中,提高了交往能力,进一步认识了社会,认识了自我,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
3.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班级文化建设搭建了学生当家作主的舞台,在这舞台上,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更浓,自主管理能力更强,主动参加班级和学校活动的积极性更高,学生真正成为了班级的主人。
4.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每个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的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良好的班级文化是这些品质形成的催化剂。在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中,学生们都能积极谋划,积极动手,形成强有力的班级凝聚力。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集体的认可,找到了自己在班级的位置,使班集体对于每一位学生都显得有吸引力。
学校足球队在XX——XX赛季代表金牛区教育局参加xx市小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取得了亚军及比赛一等奖、代表学校参加xx市小学生足球联赛取得甲组第六名,乙组第五名的好成绩,为学校取得荣誉的同时也受到了足协、家长的肯定。为了使XX——XX赛季足球项目能够更好的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开展,发展学生特长及身体素质,同时继续为学校取得好的比赛成绩,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提出并建立“校队”这个概念。
“校队”概念:经过选拔以及训练的观察,由15至20名家长支持、身体素质优秀、对足球运动有一定天赋的学生组成,队员在课余时间将免费参加学校的足球培训,使用学校足球队的训练器材,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少儿足球联赛及锦标赛,完成和足球有关的各项临时任务。家长与学校签订免费培训的协议。
二、校队的结构
1、组建队伍,明确队员名单
一队:由4、5、6年级队员组成,结构取决于上一赛季比赛表现优异的球员,人数15——20人。
二队:由1、2、3年级队员组成,结构取决于上一赛季训练表现较好有一定发展的队员;班级联赛表现突出的以及身体素质优秀的学生,人数15——20人。
女队员根据年龄段参加相应组别的训练。
2、赛季初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学校与校队队员的家长签订一份学生参加足球队免费培训的协议,一式两份。
三、校队的训练以及比赛
1、训练时间:
一队:每周一、二、三、四下午放学后训练,每次训练90分钟。由黎教练负责。
二队:每周一、三、五下午放学后训练,每次训练90分钟。由娆教练负责。
2、比赛任务:
联赛:XX年9月——XX年1月参加xx市授牌重点校学校足球超级联赛,每月的月末的周末进行。
XX年9月——XX年1月参加沙湾路小学足球班级联赛。
杯赛:XX年12月参加xx市学校足球甲级联赛
金牛区足球比赛(暂定)
市级各类商业足球赛(暂定)
3、球队完成市足协安排的各项和学校足球有关的活动。(如:开幕式、培训等活动)
4、比赛用车:足球队外出比赛用车由家长支持(教练员协调),如有特殊情况学校提供车。
四、足球活动在学校的普及
校足球队虽作为学校的特色队伍,但毕竟参加人数较少,根据市足协要求,在学校开展校内的足球联赛以及各项足球活动,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这项运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也为教练员组建校队提供依据。
1、组织第四届沙湾路小学足球班级联赛,利用中午午休时间进行,全校每个班都要组织班级足球队参赛。上学期进行一、二、三、四年级的比赛,下学期进行五、六年级的比赛。
2、足球知识进体育课堂。利用体育课进行一些最基本的足球知识教学,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观看足球方面的视频音像。
3、继续完善和进行学校足球队qq空间的建设和管理,及时更新足球队博客上的文章和音像资料,让社会各界和更多的家长了解校队的近况和学校足球活动开展的,力争把学校足球队推向更高的一个平台。
五、联系方式
学校足球队qq号:1411x66,添加好友时请注明队员的班级及姓名。 学校足球队qq群:642x968,添加时请注明队员的班级及姓名。 学校足球队博客地址:x
黎教练电话:13x29 133x171755 娆教练电话:1x8616 六:毕业班队员输送
我校足球队六年级的队员,教练员可以对队员情况进行特长生输送,目前对口的高一级单位有:
1、xx市足协德瑞足球培训中心:队员读书在棠湖外国语学校,训练由xx市足协负责,条件:特别突出的队员。
2、xx列五中学。、
3、xx华西中学。
4、xx十八中。
5、xx铁中。
6、xx金牛实验中学北区。
7、xx万达七中(待定)。
学校足球社团工作计划【二】
一、 指导思想
拟订科学的训练计划,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训练水平。进一步巩固和培养同学们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有效提高队员们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
二、 训练目的
科学的进行系统训练,在抓好身体素质和球技上下功夫。开展足球项目的专项训练,通过训练使队员熟悉球性和控球能力,体会动作要领,提高足球基本技术和训练方法。组建一支有着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集体主义精神的足球队伍。
三、训练方案(6节课)
训练时间:隔周的周四中午12:00-12:50
第一节课:在文体部领导的监督下,通过技术考核挑选队员。将现有
的57人精简至24人。
第二节课:重点训练队员的速度、协调、爆发力等素质。提高完成各种技术动作所需要的灵敏协调能力。
内容:熟悉球性,踢球练习,踢远练习等
第三节课:训练队员的基本技术(重点传、接技术)
内容:提高活动中控球能力,练习传、接球技术,提高技术运用能力。注意发现队员个人的技术特长加以培养。将人员按强弱分成两个队。
第四节课:提高队员的战术能力,重点是个人战术和局部战术。明确个人攻守的职能,提高个人战术意识和局部2对1,3对2。确定基本阵容,初步形成4-3-2-1全攻全守的基本打法。(4名后卫,3名中卫,2名边前锋,1名前锋)
第五节课:两队对抗比赛。
第六节课:两队对抗比赛。
足球社团社长:XXX 年 月 日
学校足球社团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以太原市有关体教结合的精神为指导,把开展足球运动作为一个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以校园足球新理念“阳光体育,快乐足球”为指导,进而创建足球特色学校。
二、发展目标
1、总目标
深入挖掘和提炼“快乐、好玩、乐学、苦练”足球特色文化,将之升华为足球精神,努力探索足球活动、足球团队良好运行机制,以足球为载体,把学校创建成在太原市有相当知名度的现代化特色学校。
2、分目标
(1)进一步构建完善足球特色学校运行网络,创建足球特色学校。
(2)研究足球训练规律,不断提高足球训练成效力争在小学足球联赛中争创佳绩。
(3)探索队员的选拔、训练、活动与比赛的运行机制,构建运作模式。
三、措施与方法:
(一)、组织与管理
1、成立学校创建足球特色学校领导小组
2、开展班主任足球专项工作培训,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足球训练活动。
3、加强定时、定点开展训练工作。
(二)、学习与培训
1、认真贯彻落实学习有关市、区的校园足球文件资料,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开展足球培训活动,提高全体体育整体素质,促进学校足球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以足球训练为抓手,积极开展创建活动
1、加强队伍建设
进一步选拔人才,扩充足球训练队的规模。认真挖掘有潜力的新队员,建设好球队,壮大球队,保证球队的持续发展。
2、协调训练时间
活动时间:星期五 课外活动时间
3、落实活动内容:
(1) 提高队员运控球能力。
(2) 掌握正确的传接球技术。
(3) 学习简单的传切配合技术。
4、完善训练体系
(1)进一步完善足球训练计划
足球训练必须做到有计划进行,足球训练计划的制定要力求科学合理并做到严格执行。
(2)建立足球训练监督机制
以教导处为主,定期对足球训练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次数。
(3)建立运动员成长档案和运动员管理制度
每个运动员的成长都是一个系统训练的过程,建立成长档案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运动员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比较容易冲动,较难管理,所以,建立和完善运动员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5、健全训练制度
(1)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到达训练场地,不迟到,不早退。
(2)每次训练都要履行运动员点名制度
(3)训练期间不能做与训练无关的事情
6、开展多种形式比赛
(1)每年定期举行以年级为单位的足球比赛。
(2)根据学校的情况,多与兄弟学校开展竞赛与切磋。
7、加强宣传力度
(1)形成足球特色学校创建论文的刊登、发表或交流。
(2)在校园网上开辟足球特色创建专题的网页。
(四)后勤与保障
1、组织保障:学校把足球特色学校创建开发列入工作日事议程认真抓好,做好实施的组织、检查、评估工作。充分发挥项目组长的作用,紧紧依靠全体教师做好开发实施工作。
2、制度保障:制定相关的足球特色学校创建实施制度,搞好制度管理。
3、激励保障:把创建实施的成绩与对老师平时检查、期末检查、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与结构工资结合起来,与考核实验成果、考核先进结合起来。发挥激励机制,调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
4、经费保障:学校将从学校整体预算中专门划出部分资金用于足球特色学校创建的实施,确保本课程的顺利进行。
四、预期效果
培养学生们对电脑知识的熟悉和运用,并通过每次不同的专题展示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信息。本学期的发展目标是让工作室的所有成员都能熟练掌握PPT精美制作。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大学社团学期工作计划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大学社团学期工作计划一
新的学年来临,在新开学之际,泡泡堂工作社会继承和发扬上学期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争取在新的学期中把工作室各项工作做得更好,顺利开展一系列创业活动,将为我社工作再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一、社团理念与发展目标
泡泡堂工作室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对电脑知识的熟悉和运用,并通过每次不同的专题展示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信息。本学期的发展目标是让工作室的所有成员都能熟练掌握PPT精美制作,并且可以获得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还要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培训工作,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
二、本年度工作计划
本学期工作拟定“调整、巩固、提高、创建”。“调整”主要是组织调整,对个别不称职的干部进行调整,另外对于内部成员不积极进行调整。“巩固”即巩固工作室成果和巩固工作室的人员,控制退社现象,严禁社员空明现象。“提高”即提高工作室组长的领导水平,提高社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社团经济活动提升个人能力。“创建”即启动星级社团创建工作,从而推动社团争先创优工作。
检查本学期工作室活动计划,进一步完善社团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本学期工作室必须做到规章制度健全。
创建星级社团,颁发星级社团评定标准,开展星级社团评定活动,拟从三星级起评,学期末评选结束,为下学期工作室招新做准备。
推动教研组直属社团的创建工作,本学期必须激发社员的积极性,尤其是做好目前尚无直属社团的教研组的工作,帮他们在本学期内完成各种课件视频的制作。总结上学期室长的工作经验,召开会议,明确职责,积极。
三、活动项目
1、动员大会,让社员了解工作室,规划工作室一年的走向,展望工作室未来的前景,描绘未来的蓝图。用动员大会来体现整体的精神面貌和内部团结,提高团体的凝聚力。
2、部门例会,每个组组长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召开例会,交流和总结本周本组的工作情况。
3、校园PPT大赛,通过活动宣传社团的强项,给大家一次动手制作的机会,择优评选给予奖励。
4、进行学院“logo”大赛,通过大赛,寻找相关人才,并考验同学们的想象和设计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这学期的工作计划,作为工作室一名优秀骨干,我有责任有义务为工作室做出规划和表率。我认为骨干是一切的基础,有一个清晰的骨干就会有将来繁茂的枝叶,我们团体有信心做到让老师、让同学,让所有人看到一个有活力、有生气的部门,我们会尽自己的最大可能让大家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大家的大学生活过得开心快乐,为培养我们自己的'能力做出最大的努力。
大学社团学期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新的一学期,紫叶文学社将以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特色学校为工作核心,指导学生创作优秀作品,丰富校 园文化,活跃文化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创作优秀作品的竞争平台,发挥紫叶文学社的宣 传阵地作用,立争使紫叶文学社真正成为大学生们向往的习作殿堂。
二、工作重点
本学期,我们将以打造 书香榆林为契机,开创性的把紫叶文学社带出榆林学院,
带出榆阳区,让紫叶文学社的名字响彻榆林!更加努力的引导学生参与文学知识有关活动,为他们提供展 示文学才华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地表达对生活的真情实感,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感恩。
本学期,我们紫叶文学社自己的报刊《紫叶》将会如期和同学们见面。相信,这份报刊会为同学们提供更广阔的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成为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好朋友。因此,我们会加大对文学社社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成为此刊的骨干力量,加入到宣传、创作与编辑的行列。
三、工作计划如下:
四月份
1、召开本学期一次社干、社员会议,向社员公布本学期文学 社即将开展的活动,鼓励社员以及对文学有兴趣的大学生积极参与,上交作品。
3、启动文学知识娱乐活动。
4、策划开展文学娱乐竞赛活动。
五月份
带领紫叶文学社的部分骨干组织成员在榆林部分地区如各个中学进行宣传活动与报道,让紫叶文学社真正走出榆林学院,走出榆林区,让紫叶的名字更加深入人心!
六月份
总结表彰,对本学期积极参与文学社活动的社员进行表彰,优秀社员在宣传栏的社团之星栏目中进行介绍。
希望全校师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支持紫叶文学社的各项工作,让紫叶文学社这个舞台吸引更多的中华儿女,以展示书香榆林的风采!
大学社团学期工作计划三
玩具总动员已经整整一周岁了,回想这一年,我们存在着种种问题,工作进行并不顺利。希望这学期因为新生力量的加入能有所改进。
本学期将要开展的工作如下:
1、招新。随着新生对大学的慢慢熟悉,招新工作也将展开。计划定于10月末两天进行。
2、更换班子。新社员在填入会报名表的同时填写自己希望担任的职务。招新完毕后在新社员中招取领导班子成员。对有意向的同学进行面试审核,将选出副社长两名,秘书处处长、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外联部长、后勤部长各一名。结果产生之后将进行公示,若无异议将正式任命。定于十一月五号前完成。
3、新老社员见面会。以联谊的方式进行,具体会有才艺展示、互动游戏等环节。方案届时会具体策划。
4、玩具交换会。社员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与其他社员交流。通过双方或几方的沟通协调尽量换到中意的玩具。同时也邀请非社员玩具爱好者们参与。此活动锻炼同学们的表达、沟通、交流的能力。
5、献爱心。通过社员以及发动周围同学捐出自己不太喜欢的玩具,把它们献给红十字协会或者直接送去福利院给那些缺少玩具的孩子们,献出自己的爱心。可联系爱心社一起开展此活动。
6、忆童年。组织社员通过照片、视频、文章、实物等形式展示伴随自己成长的各种玩具,让日渐麻木的心重新得到久违的快乐。
7、世界各地玩具博物馆介绍。把社员分组,给每组分别布置任务,搜集关于玩具博物馆的各类资料,并形成成果展示。开展示交流会,每组以自己的形式介绍
所负责的博物馆来展示成果。此活动锻炼考验社员的团队协作、资料检索及汇总、交流表达等能力。
春去秋来,岁月如梭。在金秋的九月,我们迎来了文山学院的第一届大一新生。看着他们身着草绿色的军装在烈日下一丝不苟地训练的样子,仿佛时光倒流了,那不是昨日的我们么?也是这么朝气蓬勃,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充满憧憬。浑身上下都充满着一股斗志与干劲。
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在师长和学长的教导下我们成长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今天看着稚气未脱的大一新生。我觉得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帮助他们进步。
所以,我们社团决定在校团委的带领下在9月18日~9月19日进行纳新活动。也为自己补充新鲜的"血液"。
我们社团开设有笛子、巴乌、葫芦丝、古筝、电子琴、口琴等等乐器课程。为了提高社团成员的演奏技巧和学习积极性。也为了锻炼社团成员的心理素质,学得一技之长。社团计划在本学期结束之时,组织成员参加国家级乐器等级考试。
本次纳新,我们社团计划招纳30~50名大一新生加入我民族乐器社团。
2、体育艺术节
体育艺术节是文山学院一年一度的体育盛事,也是各社团展示自我风采和实力的节目。
我们民族乐器社团是一个以民族乐器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为主的艺术类社团。在体育艺术节时,社团计划开展一个民族乐器重奏表演或者民族风情表演。
具体节目如下:
古筝与笛子重奏,葫芦丝与巴乌重奏,口琴和笛子,还有同种乐器合奏与不同种乐器合奏等等。而民族风情表演有,民族文化、民族乐器、民族歌舞、民间歌舞等等。为了提高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和演奏技巧也为了锻炼起心理素质,要求每一个社团成员都必须登台参加表演。
3、元旦社团迎新
在元旦这个辞旧迎新的特殊节日里,我们社团会积极响应校团委号召。服从一切调度与安排。在社团迎新晚会上结合自身特色安排健康向上的节目。
4、敬老院义演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更是需要来自社会的关爱。我们社团想到了手中的乐器。音乐是最能给予人安慰与温暖的东西。
关键词:专业教学设计;项目课程设计;校企合作平台;实训教学体系
一、把握专业职业能力的“四个特征”
1、“动手”与“动脑”。在“动手”与“动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面,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多的表现在应具备“动脑”能力。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所具有的分析、思辨、判断决策以及各种方案和策划的制订、改善、调整、实施的能力。
2、“管物”与“管人”。如果说工程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大多面对的是材料和设备等有形物品,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因此,勾通、协调、组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不管是在什么职业岗位上,其所处的环境都是千变万化的。即使是按照固定的管理流程、标准和程序实施管理过程,但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管理点都会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随时变化而产生许多变量。这就需要管理作业人员具有随时适应环境,调整策略和方法的能力。
4、“单体”与“协同”。从管理的组织原理看,绝大多数的管理项目不可能是“单体”作战,管理的层级组织注重的是协同效率。因此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在组织环境和系统内的合作、服从、交流和领导的职业素质。
二、抓好课程体系开发的三个环节
1、界定行动领域。行动是指职业人在特定职业岗位上根据职业行动目标所进行的职业活动。行动领域是一系列职业行动的集合,其载体是来自企业的工作项目(任务)。界定行动领域是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的基础,需要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织研究小组,在企业第一线进行深入调研。确定行动领域应重点考虑业务范围的一致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信息传输的便捷性、业务流程的范例性、经营目标的统一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职业能力的聚合性和产品流动的增值性等原则。
2、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学习领域是经过教学论加工的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即是课程。在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中,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可以不是。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应保证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行动过程的连续性、行动目标的指向性、行动内容的多维性、工作过程的典型性、知识和能力的相关性以及教学方法的普适性。
3、学习情景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并不排斥职业能力分析,而是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学习情境设计原则包括七个方面:知识和能力的相容性、能力目标的特殊性、能力结构的层次性、职业行动的针对性、学习和考核方法的多样性、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适应性以及职业领域的拓展性。
三、正确处理项目课程教学的“五个关系”
(一)工作过程、工作项目与职业岗位分析的关系
通常,只做职业岗位分析所带来的问题是,大多数职业岗位因其所具有的多变性和复合性的特征,而不具有同一性和代表性。同是物流企业,不同规模和经营范围其职业岗位设置的差异是很大的,因此,单纯建立在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的课程体系构建就缺乏充分的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分析并不排斥职业岗位分析,而是二者应做到有机结合。它的具体表述应是:一个具备职业能力的职业人在特定的职业岗位上,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而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项目。这样职业人通过完成具体工作项目所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就具有了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工作过程与工作项目的关系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项目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工作过程与工作项目的关系是链条与结点的关系。工作项目体现在工作过程之中,而工作过程和其过程目标的实现则要求具体工作项目的实施,二者的有机合成构成一条完整的“工作链”。
(三)工作项目中“大项目”与“小项目”的关系
在高职经管类专业中,有的专业,从专业整体看工作过程比较明显,如会计、市场营销专业等,由此,应首先明确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确定工作项目;而有的专业,如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从专业整体看工作过程不明显,则首先应确定工作项目,以工作项目的实施排列工作过程,而一个具体工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又要通过“小工作项目”(工作任务)的完成才能实现其项目目标,这就出现了在课程开发中“大项目”和“小项目”的关系。
(四)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在课程开发中,工作项目与课程体系是对应关系。其中,应把握的要点是,在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工作任务应和课程相对应,有时一门课程可以对应多项工作任务,但不允许一项工作任务对应多门课程。如果出现此情况,就意味着应对该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如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仓储设备操作(工作任务)和运输设备操作(工作任务)分别体现在仓储业务操作和运输业务操作两门课程中,出现这种情况就应经过整合独立开设“物流设备操作”课程,从而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要与工作任务相对应,同时应明确完成该任务,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点,能力点和职业素质,从而为制订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发奠立基础。
(五)课程教学中专、兼职教师的关系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应以兼职教师为主”,这样的要求无疑是经过认真调研,是科学、可行的。但是,应注意的问题是,在课程教学中,专、兼职教师同讲一门课程,依据同一个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因此,专、兼职教师必须彼此熟悉,相互沟通,双方的合作应作到“零缝隙”,否则专、兼职教师虽然在课程教学中发挥了各自的专长,但偏离了课程标准,则不可能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其教学效率也将大打折扣。
四、构建校企合作的“六个平台”
1、专业建设平台。在专业建设平台上的合作项目应包括: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开发、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论证、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和论证、专业教学评估、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实施等。对此院校应充分利用企业优势,依据行业标准,聘请企业领导和专家实实在在参与上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2、课程开发平台。在课程开发平台上的合作项目重点应围绕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是示范专业的主要建设项目,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上述项目的建设必需有企业深度参与。
对此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选择并深入典型合作企业,与企业共同开发。其中包括: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共同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依托企业选择真实的工作场景、开发企业管理案例、广泛汇集企业真实的制度等有关资料等。实践证明,离开了企业的支撑和帮助,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建设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也很难做出示范。
3、实训教学平台。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应占实训教学时数的80%以上”。根据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的特点,生产性实训应体现在生产过程、生产场景、生产对象、生产方法等方面。在实训教学平台上,校企可以通过课程内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场景和职业岗位上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逐渐做到校内教学与企业真实的职业岗位“无缝对接”,并逐渐过度到“订单培养”,同时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4、项目研究平台。项目研究对于校企双方是双向的。一方面,在示范院校和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有大量的教学研究项目,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和课程标准、教学管理及其运行机制等。上述教学研究项目只有借助于校企合作平台,请企业专家深度参与,研究成果才能具有真实性、科学性、代表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大量的需要研究的项目,企业可以充分借助院校教师所具有的科研能力优势,结合企业需要,真题真做,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5、专任教师培养平台。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普遍缺少企业经历,从而不具备“双师素质”和“双教能力”,这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瓶颈。在专任教师平台上,院校的青年教师可以有目的、带项目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这是教师团队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6、培训与服务平台。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收益往往包括需要院校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支持和服务以及项目咨询等。在培训与服务平台上,校企双方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共同开发员工培训和服务项目,共同制订培训大纲和实施方案,通过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一方面可以全方位地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是院校教师接触企业实际,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极好机会。
五、实施“五个环节”,建立点、线、面一体化的实训教学系统
点、线、面一体化的实训教学系统是指:根据认知规律,构建以“单项能力、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即“点——线——面”为一体的技能训练系统。
其中,“点”是指岗位单项能力,即在职业岗位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应具备的单项操作技能,其载体是工作任务链的节点,单项能力尚不能完成该工作任务的全部技能操作。“线”是岗位能力,即在特定岗位上,履行职责,根据工作过程,完成全部工作所具备的技能,是单一工作任务链上相关技能的集合。 “面”是指专业综合能力,即适应轮岗、转岗需要的工作技能,是多工作任务链相关技能的集合,也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点、线、面实训教学系统的实现方式为:
岗位单项能力=课程实训+综合实训
岗位能力=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专业综合能力=顶岗实习
六、建设具有“七个结合”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
1、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内的实训是指,在该课程中的学时范围内,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应安排的实训环节。其形式为企业参观+校内计算机软件模拟+沙盘模拟演练+相关设备操作;综合实训是指,学生在已经完成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所进行的综合训练,其实现方式应是在真实场景下的生产实训。在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中,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力求符合生产性实训,学时应占总实训学时的60%-70%的基本要求。
2、仿真模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仿真模拟实训是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主要形式之一。从目前看,仿真模拟实训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模拟实训和沙盘演练模拟实训。仿真模拟实训利用其理念和方法虚拟了企业真实的经营环境、条件、流程、数据和管理,符合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中关于“建立虚拟工厂和虚拟车间”的基本精神。由于仿真模拟的实训过程体现了企业的真实场景和真实的经营过程,尤其是符合经管类专业“实训应设置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基本要求,因此仿真模拟实训应视为生产型实训。但是在高职经管类有的专业中,实训过程只依靠仿真模拟是不够的,应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中进行设备操作,接触到真实的合同、凭证和单据。在项目课程教学中应围绕一个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将仿真模拟和实际操作训练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训练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
3、“动手”与“动脑”训练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的能力培养体现了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特征。在这里尤其要强调注重学生“动脑” 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国内有的公司开发的“沙盘模拟演练”以及课程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与研讨,典型案例分析等应当在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中给予充分考虑。
4、课程教学与技能取证相结合。“双证融通”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已经成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在经管类专业中,许多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充分体现了行业标准,因此双证书教育既是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在实践中,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取证在学生的知识和素质培养以及技能训练中,其内容和方式具有一致性。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基地所具备的实训功能和开出的实训项目也应当与专业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相吻合。
5、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由于条件所限,经管类专业有的实训项目在校内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两个基地”在实训教学中各自发挥优势,开发不同的实训项目,并且互为补充,以满足实训教学的要求。
6、校内实训与对外开放相结合。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示范专业在建设中必须发挥其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实训基地建成后应做到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一方面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向社会开放也可以进一步搞活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7、政府投资与企业共建相结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融入企业资金,做到校企共建将会改变实训基地的性质,使其具有双重属性和不同的服务功能,这对校企双方是双赢的。经管类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机会,积极吸收企业资金,逐渐使实训基地和企业环境做到“零距离”,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参考文献
[1]黄克孝.“中等职业教育多元整合式课程模式的开发”研究报告[G].教育部面向21世纪职教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项目成果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 信息化建设 现状 对策研究
根据最新公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而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学生工作信息化则是以生为本,通过借助计算机、手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学生工作相关业务项目,将与学生有关的数据以数字化形式加以录入、统计、归纳、整理、运用和共享,并最终服务于师生。
一、学生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改善学生工作管理水平
学生工作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他基本包括了涉及教育、服务、评比、管理等多个领域;工作内容多、范围广,涉及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学习成绩、社会实践、评奖评优、勤工助学、学生资助、班费管理、社会工作、注册缴费、违纪处分、党团建设、心理咨询、学生保险、就业情况等多个方面,以传统的人工信息处理模式远远不能完成这些信息的录入、收集、统计、整理和传送, 并导致重复劳动多和时效性差,而学生工作者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处理上述事务,无暇顾及学生个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没有时间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进行学习、总结、思考和交流。而通过学生工作信息系统的标准化、集约型、即时性、共享性,恰恰克服了这些不足,很多业务工作学生工作者通过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自动处理原来需要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的工作,通过鼠标一点即可迅速完成,让学生工作者从冗繁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
2、增强学生信息的安全性,降低学生信息的错误率
传统的学生信息数据都是由传统的纸质档案构成,这些纸质档案及占空间,又易丢失和损坏,还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时,由于都是人工进行的,既费时耗力,又难免产生误差。而通过计算机数据存储和运算,既让学生信息数据的易于保存也更加安全,在整理和统计时能确保了结果的正确率。
二、学生工作信息化存在的
1、多种系统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标准,数据共享能力差
各个高校是由诸多单位组成,于学生工作相关的单位相当多,即有各个学院,还包括了学工处、团委、招就处、保卫处等诸多职能部门。而学生工作常常需要学校多个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如学生奖学金评定涉及的部门面最广,需要由教务部门提供课程和考试成绩, 需要由学工处、团委和各学院等部门提供其他相关信息。学生勤贷则需要学院、学工处和计财处交换数据, 学生党建需要学院党委和学工处、组织部等发生关系。而各个高校的部门在开发信息系统时,相对独立,开发出的信息系统都是为了具体解决本单位的某一具体业务或具体问题。在开发时,开发的时间不同,采用的技术不同,使用的平台不同,建设的结构不同,导致系统不能兼容,数据不能有效的对接和共享,使得同样的信息常常重复采集,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学生也苦不堪言。
2、部门系统不从实际应用出发,缺乏人性化,后续开发乏力
很多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时,没有征求广大师生意见,有些真正需要的模块没有开发,而开发了部分作用不大的模块。在具体使用时,很多功能缺乏人性化,没有有效的提示和帮助,也没有制作说明书,常常使得学工干部无从下手。很多系统在制作后不会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调整和修改,开发后就不闻不问,使得学工干部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3、对学生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宣传不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从教育部到各个高校来看对与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学生工作教育信息化都是非常重视的,从人力、物力、财力上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是对信息化的重要性宣传缺很不够,特别是在基层由于一些的老的学工干部受知识和能力所限,又得不到正确的宣传导向,使得他们对学生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有限, 信息管理意识淡薄,不愿意主动的采用信息技术从事学生工作,甚至有时候认为传统的模式可能更佳,对学生工作信息化有了疑问和抵触情绪。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规范开发,统一标准,实现学生信息数据的共享
各高校因把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放到学校的层面来建设,由学校提供统一的平台,从顶层定义一套完整的标准化信息描述和操作方法,各个相关单位在平台上自行建立使用功能模块,统一接口,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高校在开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还应考虑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相关系统的数据对接,实现数据同步。
2、信息化建设要以人文本
高校信息化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师生,在管理系统开发前应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师生的具体需要、使用习惯和信息化水平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发;在开发结束后要邀请师生进行测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在正式投入使用后,要定时收集师生的使用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对系统进行升级和更新。
学生工作信息化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他是一项复杂而又漫长的系统工程,他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才能真正加快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开创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曾惠芳.试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甘肃科技,2006,(2).
[2]任新钢,赵恩平,梁叶,杜昌顺.学生工作信息化师生交互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