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银行从业资格题库范文

银行从业资格题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银行从业资格题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银行从业资格题库

第1篇:银行从业资格题库范文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 无纸化考试 会计基础教学 改进建议

一、会计从业资格

《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通过考试取得从业资格,否则就是违法行为。会计从业资格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是证明能够从事会计工作的唯一合法凭证,是一种执业资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由国家财政部组织的全国性考试。该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各地自行编制教材及安排考试时间的政策,考试涉及《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而无纸化考试是一种以优化的题库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集考试报名、试卷生成、上机考试、阅卷、成绩生成、合格证打印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新型的考试模式。吴中区于2010年实行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

(一)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优点

1. 无纸化考试减少了泄题、改分舞弊和抄袭的行为,真实性高

无纸化考试时是通过随机组卷生成试卷进行的,每个考生的考题不一样,从而减少了抄袭的行为。卷子是在考试的前一天才能下载到考试的服务器上并采取加密等多种措施,与纸质试卷相比减少了人为泄题的可能性。提交卷子时分数及时生成,把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也遏制了人为改分的可能,对考生来说公平、公正、及时、真实性高;对组织机构来说省时、省力。

2.无纸化考试题库内容丰富、覆盖广

无纸化考试题库中收集了大量的试题,有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难易度,各章节知识覆盖面全。

3. 试题内容与时俱进,题库维护具有灵活性和方便性

从业资格考试大纲每年都有所变化,考试题库做到了根据要求,及时地维护和更新知识点的数量和内容,能与时俱进。这种更新,迫使我们教师在教学上不得不关注新知识、新方法,也可以充分说明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无弊。

(二)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缺点

1.题型的局限性

《会计基础》试题类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四类,但遗憾的是没有实践操作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实践题开发难度大,二是对于准确完成自动阅卷评分,难度大。

2.考试内容的局限性

题库中积累的考试内容理论知识题量多,覆盖面全、广,可实践题少,更别说综合型题目了,虽然在前面四种类型中也有部分题目,但仅仅是凤毛麟角,蜻蜓点水,学生即使不懂偶尔也能蒙对几分。会计岗位注重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况无疑对培养专业人才来说是一大忌。社会上出现有从业资格证书却不敢从事会计工作就是最好的说明。

3.试题的随机性和不确定

实现机器抽取试题,工作效率等各方面提高了,但难免存在问题:如试题内容覆盖不全的情况,个别知识点题量偏多而有些知识点根本没有出现,或者试卷出现非关键性知识点考了一大堆,而重要的、应考的没有考到,让学生感觉有“碰运气”的嫌疑,大大触伤和打击了一批专业知识和技能比较优秀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三、会计基础教学

《会计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应试课程之一,是激发学生能否爱好该专业的“源头”。而目前的基础会计教学现状是:

(一)应试教育难以突破,基础会计教学与从业资格考证的衔接不够到位

1.教材内容实践内容相对较少

教材内容本来就是偏多于理论阐述、制度解释、方法说明,实践内容相对较少,实行无纸化考试后,更是体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假如说题库做到兼顾了知识的普及性、相关性和连贯性,但是在技能操作的递进性上却无法体现。而专业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为了提高从业资格及格率,也只能侧重理论教学,即使进行相关手工操作也是不敢化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过一下场,致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动手能力不强。

2.缺乏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教材上的资料大多是虚拟的或打印的黑白样式,尤其是原始凭证,学生很难填制到真实的凭据,对凭证、账簿、报表的操作较为生疏,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往往无从入手,迟迟不敢下笔。

(二)对实践教学的深度探究不够

1.实践教学改革大多浮于表面

有些老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受自身能力、社会经验等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深度不够,不能使学生全面的、系统的、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

2.忽视财务小知识的技能培养

以前一直说,从事会计工作要的技能是:“一手好字、一把好算盘、一本好账”。是的,大多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皆希望新吸收的会计人员立即进入工作角色。但是在会计基础教学中往往忽视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填制银行结算凭证时会计数字的规范书写、如何装订凭证账簿、用计算器练习加减法达到盲打数字键盘等等,要知道,这些财务小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中是相当有用的。

四、改进建议

(一)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考证体系

做好新生入学前的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培养目标,知晓开设什么专业课程,毕业时应达到什么程度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试着按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以引导启发为主,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以考试大纲为原则,对理论部分的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考证”为准绳,把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授课过程中以多提问多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归纳、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辅,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会计基础》课程应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表述,使枯燥的理论通俗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升其操作能力。

3.以实效性为出发点,注重产学考相结合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在教学中采取产、学、考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利用暑期进行对口社会实践训练,请企业专家来校指导学生实训,以及企业参与考证机构实践操作部分题目的研究等,使学校的教学、学生的考证更加接近企业实际情况,企业相对节约了支出,从而实现企业和学校双赢。步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良性循环轨道。

同时,还可利用校园网,把从业资格课程的教学大纲、习题、课件等教学资源在网上运行,以便学生随时查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二)随机组卷确定考生试卷有待改进

试题随机抽取后,应组织出卷人员进行必要的手选,以确保试题知识点的普及。同时体现一定的弹性:难易度、重点非重点、理论与实践的比例等都要有所体现,消除学生“碰运气”的心理,让好学的同学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让他们明白自己学会了什么,确信“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只有付出努力才有可能成功的道理。

(三)题库建设有待完善

1.加强知识点的更新、补充和延伸,增加实践操作题的考核

我始终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所以增加实践操作题是必然的趋势;同时考证知识点也同样要延伸,为财务会计教学打下伏笔,如存货的发出计价,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方法都是可以进行选择的,让学生真正体会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道理。

2.创建一个理实一体化的考试题库

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很懒,能不记则不记,非要老师逼着他学。因此借助无纸化考试题库这一平台,让学生多练多理解,特别是当电脑上体现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时,学生的视觉感和实践感就加强了,这对学生记忆、知识技能的提高将非常重要。因此建立一个融理论和实践操作于一体的考试题库将大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从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并且切实地为企业输送更多受欢迎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人民出版社,2010.

[2]刘荣策.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3]陈冬英.论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的会计专业教学.

第2篇:银行从业资格题库范文

关键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202-02\

从2014年开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难度不断加大,会计职业的入行门槛不断提高。而作为会计从业资格三门必考课程之一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该门课程涉及大量的财经法律法规,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繁多,专业术语多,大部分是相对枯燥的法律条文,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近年来通过考试改革,学校很多中职生因不能适应改革而未能通过考试,导致无法取得会计证。因此,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通过率较低。针对这种状况,为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正确应对考试,提高学生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归纳,对课程的教学改革总结了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的特点及难点

这几年会计从业资格一直在不断的改革,从纸质考试到无纸化考试、从各省自主命题到统一使用全国题库、从考试题型各省多样性到全国统一题型、从单科单考到实行三科连考一次性通过、从有部分免考科目到彻底取消免考科目,考试难度在不断的提高,主要难度是如下。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各省虽然统一了全国题库,但因没有指定统一的教材,学生考试时会遇到考试题库里有但使用的教材没有涉及的考试知识点。教材与题库不太统一,各出版社编写的教材对考试大纲的理解侧重点不同。

2.对考试大纲的理解不同,各出版社对教材知识点的编写详略程度不同,影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如:有些教材对税的计算编写详细清楚,有些教材则一笔带过,看似不需要重点掌握,但是在从业资格考试中也会出现复杂的计算税的案例分析题。

二、提高考证通过率应采取的措施

1.积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资源库,应对题型变化。针对教材的不统一、对考试大纲的理解不同,平时教学中必须建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资源库,积累比较有类型、比较特别题目,吃透考试大纲,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考点进行归类并统一答案,防止学生抽到类似题目失分而影响考试成绩。

2.全面系统引导,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自从无纸化考试后,教材里所有知识点已演变成一条条的题目,考试时随机抽取考试题目,所以对于课程的所有知识点没有哪里是重点、哪里不是重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课程的内容。同时,这门课程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很多,有大量的知识点要学习,记忆量很大,对此类知识学生学起来一般都会感到枯燥乏味。引导学生理解是记忆的最好前提,如果考生理解了课程内容,再加上熟记知识点,考试时则比较有把握。

3.善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这种理论型的课程,大部分教师都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往往使课堂讲授枯燥,学生学习无趣,听起来像是云里雾里的,不知道教师讲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于不同的知识点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

(1)案例法。由于这门课理论性强、知识点抽象,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就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比如在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的教学中,设计如下的案例:甲有限责任公司为国有企业,2013年6月,该公司会计科长江某将其侄女小江调到公司担任出纳工作,小江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7月小江调到一家外贸公司财务部工作,调离前与接任的小张自行办理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小张接替出纳工作后,另设置了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9月,A公司向甲公司购买了一批总价款为30万元人民币的货物,甲公司收到货款后,小张为A公司开具了收款发票,在填写发票时将30万元误填为3万元,A公司发现后,交给小张进行了更改并加盖了单位印章。要求: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①哪些单位不用实行会计人员回避制度。②小江可以担任甲公司出纳工作吗?③一般会计人员交接,由单位的谁负责监督交接?④小张接替出纳工作后,另设置了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对吗?⑤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接收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接收单位印章是吗?通过由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和分析与讨论,使枯燥的会计法律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一个案例同时涉及多个考点,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仿真模拟法。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一直以来学生觉得这部分内容较难,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和教学税务软件给学生真实操作工商和税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办事流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以后从事会计工作需要这些部门打交道时该做些什么工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讲解税收基础知识后,针对主要税种,根据现实企业例子给学生出相关计算题,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也认识到这些内容也是未来工作的一部分。如有条件,可以带学生到企业现场去参观,请企业专业人士为学生解答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这样学生感到学到的知识更真实和直观。

(3)分组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当前课改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要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除了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做外,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学习无疑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行之有效的承载体。同时,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学习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活动之一,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可抛出一些题目,如:如何合理设置会计工作岗位?组织课堂讨论,通过讨论能较好地克服学生社会经历不多的弊端,又可以给学生留下充分发挥的空间,使学生在讨论中逐渐培养起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法。学生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从业这门课,除了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外,最主要的是应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因此在教学中,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并加以指导,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练”,达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前把与这一节课内容有关的习题先归纳起来,并穿插在讲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适时、适当的巧设练习,促进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气氛既紧张又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还要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注意使练习有趣味性。

三、结语

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要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应改革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过程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要求的对接,应该引导学生提高应试能力,为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好铺垫,也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蕾.关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轻工科技,2013,(7):189-190.

第3篇:银行从业资格题库范文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5-0155-02

一、修订的必要性

旧办法于2005年1月22日,同年3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至今已有八年。旧办法对规范和促进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计人员队伍已经扩大到近1 400万,会计从业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会计人员流动更加频繁,客观上对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旧办法的一些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实践要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试方式和免试条件已不能满足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需要;二是学时制管理模式制约了继续教育方式创新;三是会计从业资格退出机制没有建立;四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手续相对繁琐;五是会计从业资格持证人员信息变更手续比较复杂;六是对会计从业资格持证人员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够明确。因此,对旧办法进行修订,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客观需要。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原因分析

新办法分别从总则、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法律责任、附则进行了规定,共五章37条。与旧办法相比,新办法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修订:

1.明确了会计从业资格实行无纸化考试。新办法第10条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实行无纸化考试,无纸化考试题库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之中,有利于方便考生应考,提高考试组织效率,降低考试管理成本,减少考题泄露风险。同时,统一全国各地区考试试题的类型和难度,有利于保障考试公平、公正。

2.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免试规定。旧办法第10条规定,“申请人符合本办法第8条规定且具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含中专,下同)会计类专业学历(或学位)的,自毕业之日起二年内(含二年),免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由于中专学历目前无法通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关网站查证,并且各类学校专业设置名称不一,会计类专业难以进行准确的界定,在免试认定具体操作过程中容易引发矛盾、尺度不一等现象。同时,其他一些从业资格考试,如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等,均未规定免试条款。鉴于上述原因,新办法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免试规定。

3.持证人员继续教育引入了学分制管理制度。旧办法第20条规定,“持证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小时”。而新办法第16条规定,“持证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采取学分制管理制度,相关制度由财政部另行规定”。新办法上述关于继续教育的规定,有利于改变目前持证人员继续教育方法单一的局面。财政部通过将参加更高层级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加学历教育、在经济类媒体发表文章、承担会计类研究课题、撰写会计类专业著作等方式引入持证人员继续教育,从而丰富继续教育形式,充实继续教育手段。

4.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制度。旧办法第23条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注册登记制度”。旧办法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持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年限的信息。而新办法第19条规定,“会计从业资格实行信息化管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持证人员从业档案信息系统,及时记载、更新持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情况等信息”。该条规定加强了会计人员从业档案信息管理,所以不需要再继续保留注册登记制度。因此,新办法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制度的有关规定。

5.简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手续。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领取,旧办法分别在第13条、第14条、第15条、第16条和第17条进行了规定,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全科合格的申请人,需要通过提出申请、材料受理、材料审查、颁发资格证书等环节,手续烦琐。而新办法对领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手续大大简化,新办法第11条规定,“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当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在规定的期限内,到指定的地点领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即可。

6.简化了持证人员信息变更手续和途径。新办法第20条明确了持证人员及时进行信息变更登记的义务,规定持证人员的姓名、有效身份证件及号码、照片、学历或学位、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等基础信息变更以及接受继续教育情况、受到表彰奖励情况等信息变更应当到所属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办理。其他信息变更可以登陆指定的网站办理,从而方便持证人员办理相关信息变更,提高信息变更工作的可操作性,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7.增加了因遗失、毁损等原因补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有关规定。新办法第22条规定,因遗失、毁损等原因,持证人员可通过公告、提出申请,经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核实无误后可以补发资格证书。增加补发资格证书的有关规定,既解决了持证人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遗失、毁损面临的现实问题,也便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工作。

8.建立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定期换证制度。新办法第23条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六年定期换证制度”。该规定有利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掌握持证人员从业信息,督促持证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提高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9.增加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撤销和注销的情形。新办法第24条、第25条分别规定了会计从业资格的撤销和注销情形。相比旧办法,新办法补充完善退出机制,便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开展工作,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10.明确了持证人员的相关法律责任。新办法第30条加大了对考试舞弊的处罚力度,规定了二年的禁考期。此外,增加了持证人员不参加继续教育、参加继续教育未取得规定学分的、未按照规定办理调转登记的、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更新等情形的法律责任,规定由会计从业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

11.不参加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特殊情况。旧办法明确国家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但对某些特殊情况考虑不足。如对在能力上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会计从业资格要求,但因客观原因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目前仍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如何取得证书未作相关规定。新办法第36条针对上述情形,规定“本办法施行之日前已被聘任高级会计师或者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十年,且年满50周岁、目前尚在从事会计工作的,经本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核实无误后,发给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以及“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目前尚在从事会计工作的,经本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核实无误后,发给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新办法的该条规定,更易于被上述情形人员接受,更利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开展工作,更符合会计队伍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注释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5.

[2]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G].财政部令,2005,(26):2005-01-22.

第4篇:银行从业资格题库范文

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进行资源建设,一方面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关键在于提高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利用效率,可以通过公共平台让广大师生利用资源库进行教学与学习,以保障教学相辅,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

1.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是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提供丰富的、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以多种媒体形式来管理和组织教学资源,供教师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模拟实训等使用的资源。

2.推动教学改革

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建设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把高质量、内容丰富、多种形式、通俗易懂的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利用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共享,既能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又能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多样的学习形式,最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3.拓展社会服务渠道

目前社会上对税务及咨询、记账、会计考证等有着迫切的需求,有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集中自身优势开办了相关的培训机构以及记账公司。教学资源库正好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利用优势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另一方面能协助企事业单位解决专业技术问题。

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设计框架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应从适用性及拓展性两方面出发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首先,在进行专业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前提条件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其次,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充分考虑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而为课程体系的设计及课程标准、学习指南、教学设计等提供依据。

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为例,我们根据专业调研报告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归纳出三类能力:(1)基本职业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决策与规划的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信息资源搜集与处理能力、阅读一般性专业英语资料和简单口语交流能力、计算机操作与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基本经济管理能力。(2)岗位核心能力。包括会计核算能力、资金管理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税务处理能力、专业审计能力、会计软件操作与基本维护能力。(3)职业拓展能力。包括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分析能力、理财能力、新专业知识的接受和应用能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这三类能力。

2.设计资源分类及分层递进

完整的资源库应包括文本类素材、动画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等。会计专业资源库的建设应以基本素材建设为基础,以课程体系为核心,既能充分满足职业技能的需求又能展现会计专业资源的优势。

对资源的分类及分层递进设计应建立在对课程体系进行分类的基础之上,如我院会计专业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四类,具体见图1:

图1 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分类

专业基本能力课程是基础,岗位核心能力课程是核心,专业能力拓展课程是延伸,社会综合实践课程是保障,只有在课程结构中合理把握好这四类课程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优势。

3.开发优质资源

教学资源库应以“高效充分使用”为原则,既方便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又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以我院为例,我院会计专业针对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在大学城空间建立了供学生课后自测的“在线自测题库”,题库中的资料都来源于教师从网络、会计证考试系统等渠道搜集的资料,题型和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一样,题量多且出题灵活,学生通过课后自测反映效果很好,对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通过起到了关键作用。

针对高职学院普遍存在的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应引入MOOC理念,将课堂中学生难掌握的问题以微课程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便于课后学习和拓展,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4.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衡量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指标就是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是由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三类能力等构成,应把握好这三类能力之间的递进关系。其本职业能力应以“够用”为度,在企业中可能要用到的技能一定要有基本的资源包;岗位核心能力力求将企业中必须要用到的技能对应知识点在资源库中作为重点体现,并且要佐以“视频、课件、讲义、案例”等多种形式的资源以供学生课后学习;职业拓展能力应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可能会就业的职业岗位群,比如,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可能在银行、会计师事务所、中小企业、证券公司等就业,则对应要建设“企业管理”、“行业会计”、“证券投资基础”等课程资源库。具体如图2所示。

第5篇:银行从业资格题库范文

部分地区尝鲜机考

2014年安徽省淮南市初中毕业升学信息技术考试,首次采用无纸化上机考试方式。凡参加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的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均须参加这次初中毕业升学信息技术考试。几年前,淮南的信息技术课程还是高中课程,现在则成了初中毕业生的必考课程。与往年相同,淮南2014年的信息技术考试分值仍为10分,计入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总分。单人单机无纸化上机考试――即整个考试过程使用统一专用考试软件单人单机在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室进行。

《教育》记者了解到,从2012年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科目已在新疆范围内推行机考,并逐步取代该门学科的纸质考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新疆地广人稀,使用在线考试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是能有效保证考试如期进行,防止舞弊事件发生。

在山东青岛,2014年九年级英语口语和听力考试也采用了机考。2013年青岛市内三区首次实行英语口语考试的人机对话模式;2014年听力测试也实行了人机对话。口语和听力考试分别上机之后,这部分的分值从以往的40分缩减为30分,考试时间缩减为30分钟,题量也从以前的听力4道、口语3道,缩减为一共5道题目。青岛的英语机考经验显示:减少了监考教师,提高了考试效率,从每个考生轮流考试变成了一批考生同时考试;考生在答题时不用面对监考教师,对着电脑说英语会更放松。以前,考听力考场放录音,前排和后排的考生听的效果不一样;机考时,每个考生单独面对一台电脑,戴一副耳机,听到的音量大小都是一样的。青岛26中初三英语备课组长江泓老师介绍,考生参加听力和口语的联合机考,首先要进行语音设备的测试,在模拟测试达到100分之后再确认登录考试系统。“2013年首次实行人机对话考口语时,很多考生提交的录音,音量非常小,甚至听不清楚,这样肯定会影响得分的。”机考让考生不适应的地方是,口语和听力测试实行机考后,考生不允许携带纸笔进考场,不能边听边记关键词。英语口语和听力测试不允许考生提前交卷。

在以往的英语口语考试中,考试教师难以做到对所有考生标准如一,而机考则保持稳定的状态。人机对话中,只要考生和设备达到高度兼容,就能考出稳定的成绩。机考还杜绝了教师因人而异打分,因为教师会更关注形象好的考生,从而“听得更清楚”。而实行机考后,阅卷教师则只能根据音量大小和发音的准确性给出评分。

教学游戏早已包含机考

湖南郴州煤矿小学王新乐,虽然只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但对机考已经十分熟悉了。他从3岁开始在平板电脑上玩教学游戏。教学游戏有很多,以其中一款孙悟空教学游戏为例,孩子先在地图上按照指示选择场景,然后听故事,按照游戏的指导学习,最后在游戏中考试,考试内容就是通过做对知识点选项来帮助孙悟空打败天兵天将和妖魔鬼怪。操作正确的话可以得到分数,系统可积累备案,并对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重复练习、重复考察。王新乐的小学班主任孙福玲介绍说,班里很多小学生都有玩教学软件的经验,这些软件主要是英语、数学和语文内容。针对学生的基础,孙福玲也在教学中适度运用游戏软件教学,并用游戏软件进行学习情况测试。整个过程就是玩游戏,但学习效果非常好。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小学4年级学生宋宇申也是多款教学软件的玩家。这些软件多半是他的小学教师推荐的。宋宇申在入学前就通过教学游戏掌握了上千汉字,能阅读电器说明书。小学四年级时,已经达到剑桥英语中级考试的十级水平。这是英国学生初中毕业的水平。达到这种程度根本不劳教师和家长费心,只要每天玩一小时游戏就行了。由于每天游戏中都包括当天所学知识和部分此前学习知识的测验内容,家长和教师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巩固程度。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机考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像游戏一样。反倒是用纸笔涂抹答题卡,在他们看来是一件很傻的事。孩子们觉得,在答题卡上涂抹正确的选项和在电脑上给正确的选项打钩,功能是一样的,但是用笔涂抹效率太低,容易出错,错了还不容易改正,还弄得手上脏呼呼的。他们还不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今后参加的考试,大都要涂抹答题卡。

高考可尝试机考

在现行的高考中,只有部分省市的英语听力考试采取了机考。绝大多数科目的考试采用的是笔试。在客观题方面,考生要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正确的选项涂抹成黑色的方块,不能出格,不能不饱满。在判卷时,阅卷工作人员要把答题卡放到阅卷机器上,通过自动扫描获得准确的计分。整个过程中要使用大量人力物力。这种客观题选项考试,在驾驶员考试、证券从业资格、保险从业资格和银行从业资格等国家正规考试中,早已使用电脑机考。

除了客观题之外,高考还有主观题考试。这些主观题试卷的阅卷老师也是见不到试卷的。主观题试卷被扫描到电脑中,阅卷老师坐在电脑前,面前的桌子上放着阅卷规则,电脑屏幕上播放着考生的主观题答卷电子版。这样的考试阅卷,其实与直接在电脑上输入答案的机考是没有区别的。

2012年,湖北实行高三网络英语机考调查测试,87所高中的7253名高考生首次在线考试。在电脑上输入高中课改平台账号,屏幕上便出现考试操作指南。系统自动分发试卷,考生进入作答界面,试卷题型、分值与英语高考笔试一致。作答客观题时,考生可利用鼠标进行勾选、拖动;主观题则直接通过键盘输入。考生答完试卷后,可点击交卷。考试时间结束,试卷会自动保存提交。系统总工程师宁垒介绍,考试全部采取机器阅卷,系统还会对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备考建议。宁垒表示,高考是非常严肃的事,机考难过大众心理关。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实行网络高考是趋势,“比如创建题库,实行一年多考,都是可能的。”

技术能力不成问题

《教育》记者从一些软件公司了解到,一些中小学校已经投资建立了自己的在线考试系统。莱芜市中学从2012年开始使用天柏公司的考试系统。该系统能自动给Word题、Excel题、PowerPoint题评分,并能给出中文解析。

2014年1月21日,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购买了小雨考试系统。几乎与此同时,云南蒙自市搬迁农场中学也购买了小雨考试系统一套。《教育》记者从多家软件公司了解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山东省青岛第十九中学等也建立了自己的在线考试系统。青岛十九中的考试系统较为独特。该系统不是通常的计算机机房系统,是通过平板电脑无线接入,上课、考试、做作业全用平板电脑。早在2012年9月,青岛十九中率先试点平板电脑班。教室中有两个大屏幕显示器供老师讲课时使用,学生则手持平板电脑围坐在教室中间的圆桌周围。上课前,老师将这一堂课的内容用PPT等电子格式提前准备好,上课时,以无线传输方式,将授课内容发到所有学生的平板电脑上。老师的讲课内容以引导为主,学生可以用平板电脑实时上网查资料,了解背景知识。在地理课中,当教师讲到名川秀水时,学生可以根据地图功能,确定位置,还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搜索,对其有一个直观印象。数学课上,通过三维课件的演示,学生可以对几何体更好地把握。

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了考试的过程。学生做作业、考试后,老师直接在系统中批改作业,当场调出试卷,测试后立即给出答案,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在整个教学、考察的过程中,系统的全程记录功能起到监督学生的作用。学生做作业、考试中,作弊或偷工减料,总会被发现。

专家:机考是考试改革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余胜泉表示,现在的教育评价的确过多地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用电脑学习和考试则为发展性评估提供了可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革命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余胜泉介绍说,挪威正在试验使用笔记本电脑进行考试,目前已有大约6000名学生进行了该项试验,未来有望在全国的学校推广。挪威北特伦德拉格郡政府在学生年满16岁的时候便会向他们发放笔记本,帮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在用笔记本进行考试时,特别定制的软件可防止学生作弊。给学生们配的这些笔记本带有标准的软件,包括Word、电子表格和计算器等,也有为课程设置的专门软件程序。媒体专业学生的笔记本可能就会配置Adobe Photoshop软件。

第6篇:银行从业资格题库范文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金融保险业的重要性也无庸置疑,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金融保险业对国计民生、发展战略、制度改革等个方面的影响亦窥见一斑。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该行业人才培养的基地,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和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价值,然而我国的金融保险职业教育也刚刚起步,专业的建设始终踯躅不前,人才培养难以与社会需求形成良性对接,除了硬件设施的不足外,还有较多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完善改进,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也给了我们较大的启示。同时,专业建设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高等职业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事关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与整体竞争能力的构建。

二、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金融保险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金融、保险、银行、财会、证券、理财规划、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类金融工具,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并能够从事银行信贷治理、公司和个人理财、证券投资、银行风险治理、保险业务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金融保险是一门操作性、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在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应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层次特点,结合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着重培养其应用力、操作力与适应力。高素质的人才是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关键性作用,笔者通过对国内的金融保险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分析认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专业建设观念的创新不足,缺乏活力

纵观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的建设,缺乏新颖,思路没有突破性,受制于实训基地的支持不足、实训基地太少以及经济因素、教师观念、社会观念等方面,还徘徊于陈旧的传统建设思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真正推行,教改没有取得重大进展,难以形成有别于其他同类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学生作为的受惠对象,也要加入到专业建设中来,在这方面学校和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要向其讲解高职高专的教育特点,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观念转变了,师生才会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去实践。

(二)更注重“学”中去“做”的人才培养逻辑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不断深入,偏重于在“学”中“做”的逻辑,忽略了将其与实际的结合,也偏离的职业教育的核心,致使学生进入社会岗位以后一片茫然,手足无措,用人单位也必须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就业再培训,由于金融保险专业其特殊的性质,以及社会新的形势决定了现代的职业教育应当是在“做”的逻辑下去“学”的思路,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去学到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这样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让学生容易理解金融业深涩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将其融会贯通。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校企合作的建设还停留于表面,没有形成例行化机制

校企合作是金融保险专业建设的关键所在,企业是学生的最终接受方,对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受到社会的欢迎与青睐,企业最有发言权,例如保险公司、银行、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等,那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应该形成校企合作的长久机制,然而在实际的职业教育中,这种例行化程序又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而没有形成普遍性,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实习实践基地的经常性流动,给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那么通过与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签定长期合同和挂牌的形式来固定合作基地也不失为一种良性的机制。当然这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措施和出面协调。

(四)改革课程体系及其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对于专业建设来说,课程的设置是很关键的一环,但是在许多的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到课程内容重复率极高,比如《货币银行学》与《中央银行学》,《财务管理学》与《公司金融学》,《市场营销学》与《保险营销学》等内容都有很多重叠的地方,那么就需要我们在授课前进行不同教师之间的沟通,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在有条件的学校内部可以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实用教材的编写,形成一个研发团队,既可以增强科研能力,也可以增加不同经验的交流。对课程的重组和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反映金融保险领域的新思想、新理论、新动向。在课程的选取上也要注重与社会实际的结合,切实把握前沿的专业方发展,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因为金融保险业其本身的知识更新很快,新的理论或新的金融产品在不断的产生。

(五)专业建设偏重于“职”教,而正在远离“高”教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存在的本身就注定要承载特殊的社会意义,金融保险业又作为一门特殊职业教育,在专业构建上必须有别于其他的职业教育,以便形成其鲜明的专业特色,而高职教育也应该有别于职业教育或中职教育,我们培养的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较高等级的技术型人才,那么也就意味着在注重“职”教的同时不能忽略了“高”教的存在,毕竟我们培养的不是纯粹的技工,而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而现在的高职教育正在忽略这样一个问题,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一两年具有比本科更好的操作能力,但在数年后,就将遭遇其职业生涯的发展瓶颈,因为理论和人文素养的缺失而不具备或较少具备创新力,金融保险业又是一个极需创新意识和的能力的行业,那么我们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上应该实际操作与理论素质要齐头并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培养出让社会满意的专业人才。所以笔者认为,从某种角度上讲,高职教育比本科教育承担着更为复杂和繁重的任务。

三、对策及其建议

为了从观念和具体操作上改变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的发展现状,使其与社会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金融保险的专业建设。

(一)在加强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p#分页标题#e#

在注重培养学生技能操作力、岗位适应力、创新应变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并重,即在注重“职”的同时不能忽略对“高”的教育引导。扩大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增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以社会需求作为参考来确定教学,以教学来促进社会需求。积极的为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正面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引导,促使其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的全方位发展,使之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之才。

(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国家教育部门明文规定,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高职毕业生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即“双证书”制度,为了提高资格认证的过关率,增强职业技能水平,可以考虑构建以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为基础,专业基础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教学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为一体的全方位新型课程体系,以便在毕业以后可以取得会计、保险、证券、银行等从业资格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行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分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专题任务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技能训练及合作调查教学。

(三)以社会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鉴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来制订,课程内容由岗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来确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位置,也是按岗位能力的形成过程来排序,要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课比例。打破以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社会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为培养的核心,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听取专家委员会的意见,以此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控制。

(四)建立健全新的考试考评机制

现有的考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多元化需求,也不能再公正客观完整的去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建立健全新的考试考评机制势在必行。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抽查考核其主要理论内容,并有针对性的建立考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而专业核心课程要以实践操作考试为主,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再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应该建立多元的、综合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半工半读,选修多门专业课程,以掌握多门技能。

(五)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

精品课程代表一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具有一定的榜样和示范作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核心专业课程作为精品课的建设对象,组织授课教师都加入到建设团队中,力求建设一批高水准、高质量的精品课程,而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过程,需要在后期作大量的修正与补充,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课程的深入认识,增强其对教材的把握能力。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应遵循以建促教、以建促研、以建促学、以建促改、学建结合、改建结合的规律,从建设中找到问题,再进行分析和解决,这才是目的和意义所在。

第7篇:银行从业资格题库范文

关键词:校企联动;人才培养;高端金融人才

1.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当前校企合作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学校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的运行机制

目前,校企合作处于教育主管部门倡导,各院校自发的状态,尚未形成一种气候,企业合作动力不足。

(2)企业参与金融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以盈利为首要目标。因此企业参与金融人才培养动力不足或仍停留在浅层次的结合上。

(3)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严重缺乏政府的支持与指导

现行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不能使校企合作变成来自学校和企业自身内在发展的一种动力需要,急需创新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

(4)缺乏校企合作的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培养高端金融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对高端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高等学校的金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量与质不匹配”的矛盾也在加剧。

通过以上分析,高校也应面向市场,以实现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驱动力。为解决社会高端金融人才的供给不足状态,我们必须要改革传统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对校企合作培养高端金融人才模式进行研究和实践。

2.专业方向定位和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改革

高校教师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对企业的调研,与企业共同重新制定专业方向定位。对原有的金融学培养方案重新制定。具体思路是:通过金融学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教学与实训,使学生不仅具有金融理论水平、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办公自动化技术,而且具有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能力、商业银行业务处理等金融业务能力,成为适应我国目前金融行业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

3.改革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共同培养高级金融人才

学习国外先进观念,构建适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具体可以设计为以下模式:

(1)产学互动模式:产学互动是指高校邀请金融业界的管理人员和专家为学生做专题讲座或定期指导,或者组织学生到相关金融企业进行现场参观,提高学生金融业务能力。

(2)联合攻关模式:是指金融企业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依托高校人才和技术优势,由知名教授和专家牵头,组织研究团队帮助企业解决特定的科研难题。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学生在参与科研攻关的过程中培育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组织和协调能力。

(3)联合培养中心模式:利用高校的金融专业理论和学科配置,联合金融企业共同研究新问题、开发新产品,不仅可以获得金融市场所需的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也有助于高校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机制。

(4)战略联盟模式: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经验,构建校地、校企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参与联盟的金融骨干企业、各高校相关专业和地方政府金融职能部门紧密联系,一同担负起高端金融人才培养,企业发展壮大和地区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任务。

除此之外,还有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模式、入股合作模式等各种合作模式,还需要项目组老师和企业共同研究合作模式。

4.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4.1课程体系中心转向微观实践操作课程

一方面,将现有课程作适当的微观化处理,即去掉脱离实际的过时的内容,补充金融实践现实需要的新知识。另一方面,设立一些新的微观金融课程,如商业银行柜台业务、金融营销、中小企业融资实务等。

4.2实行“课证结合”课程教学模式

针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行业“执证上岗”的基本要求,把课程教学与银行、证券等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结合起来。

4.3加大课程建设和开发力度

第一,加快建设精品课程。依托自编教材,打造精品课程,实现课程教学课件全程上网,并建设配套的题库、案例库,便于学生自学和课后自测、复习。第二,积极开发金融学实验课程,与金融机构共同开发金融学最新实务课程。由金融证券业一线高管授课,以讲座或课堂教学方式,讲授银行、证券、保险最新业务、金融产品设计与营销等实务与最新改革动向。

4.4强化实践性教学

充分利用校内金融实训室等实训资源,安排学生进行证券、会计、银行等课程的模拟操作。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资源,让学生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等金融机构实习。

5.“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完善引进人才的使用与管理机制。优先录用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鼓励教师到金融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高校进修学习,为教师去金融企业挂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建设兼职教师队伍。聘请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高管兼任金融学专业客座教授,聘请金融证券行业一线的业务能手如理财规划师、证券分析师等作为学校兼职讲师。

6.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

(1)教材建设方面。根据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的需要,与金融企业合作,开发一系列金融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教材。

(2)实训设施建设方面。与金融机构和有关上市公司或投资公司等合作建设校内金融与证券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引进金融交易软件,进行证券、外汇、期货等模拟操作。借助金融实验室平台,通过与企业合作,运用会议、培训等形式,扩大校企合作的领域,有利于学院开展实务培训等项目合作。

(3)教学资料建设方面。订阅各种金融期刊以及金融机构的内部分析报告。购买金融数据库,为教师开展科研和教研工作提供数据服务。

总之,在金融学专业建设中,学校联合与企业合作,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毕业后能与社会“无缝对接”,满足金融企业对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在洲,汪发元.我国后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多样化模式及其构建[J].高教探索.2012(04):11-16

[2] 曹霞,姚利民,黄书真.提升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探讨[J].高教探索.2012(02):70-75

[3] 田立中.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整合网络资源――以“金融市场与机构”英语课程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01):79-81

第8篇:银行从业资格题库范文

关键词:廊坊市教育培训;市场分析;政策建议

近年来,教育培训产业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逐渐成为近期产业资本投资较为热门的投向。其中在校中小学生校外知识拓展培训,包括幼儿教育,则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教育培训方向。当然,机会众多也意味着竞争的激烈,行业已进入到比拼内在质量和外在规模的大发展阶段。

根据国家教育部《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依据我国独生子女的现状和家庭的消费习惯,教育支出在中国必将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居民消费第一大日常支出。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也必将形成一个无比巨大的消费市场。由国际教育集团和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如新东方、巨人教育等教育培训机构参与推动的培训行业投资热潮,也将逐步向包括廊坊市在内的三四线城市传递,教育培训产业将是廊坊市未来产业资本的投资热点之一。

一、廊坊市教育培训市场特征

1.廊坊市教育培训市场发展状况

廊坊市教育培训,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出国潮、学历热、考试热等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而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以大中小学校校区周围及第三步行街为聚集区的教育培训市场。和相邻京津地区的教育培训市场不同,与本地教育、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相匹配,同时受近些年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廊坊市教育培训缺少国际培训产业资本推出的高端培训,更多的是中、低端的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培训和在校学生的素质培训,并占据着教育培训市场的主流。

当前,廊坊市教育培训服务的主要类型有学历教育(包括成人高考、自考、研考等)考前培训;在校中小学生校外知识拓展培训;在职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公职人员考录及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任职资格培训等。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廊坊市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低水平激烈竞争阶段,已从最初的“低门槛、高回报、零风险”变为“高成本、低增长、低利润”。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数百家,但资金规模稍大的屈指可数。大部分中小教育培训机构发展普遍面临着危机,主要表现为教学人才的不足、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和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缺失。

2.廊坊市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特点。

(1)缺乏行业领头羊。廊坊市教育培训服务行业的发展,与其三四线城市经济发展相一致,起步晚,发展慢,缺乏品牌项目,缺乏行业领头羊。国际性或国内大型机构如新东方、巨人教育集团、环球雅思、安博、北大青鸟等在廊坊的业务尚未全面铺开,而土生土长的本地教育培训机构还没有发展到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运营模式。因此,教育培训业的品牌化格局还未形成。

(2)业务同质扎堆。廊坊市培训市场业务最为集中的领域,是各类应试辅导培训,包括计算机、会计、成考等考前培训,以及幼儿、小学生音体美综合素质教育和中学数理化考试培训。企业组织的素质培训不多,全社会群众性素质培训更少。因此,大多数培训机构的业务内容高度同质,形成了竞争激烈的现状。

(3)实体培训形式独占市场。教育培训形式可分为网络培训形式和实体培训形式两大类,这两种形式各自拥有自身的优势和弊端。网络教育培训形式较为成功的有“101中学网校”、“巨人教育集团网络教育”等,该种形式可集中全国乃至全球最优质资源,包括教师、教材、案例、习题等,而实体培训形式则具有面对面的学习氛围优势。廊坊市的培训市场几乎为实体培训形式所独占。

二、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同质化竞争严重,研发力量薄弱

廊坊市现存培训机构的普遍特征是数量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偏低。本课题的部分调查数据显示,培训机构员工人数超过30人的寥寥无几。准入门槛低,资质要求模糊,使近年培训机构数量得到快速增长。培训业务开展的基本套路简单而一致,找好培训场地,请来讲课老师,大规模宣传,坐等需求者上门,开班收费挣钱。

大多数培训机构由于起点低,规模小,出于生存理由,过于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夸大广告宣传,忽视实际效果。同质竞争加剧,模仿照搬严重,培训机构短期投机行为加剧而无暇顾及机构的长远发展。

由于同质竞争激烈,培训机构只能选择交通便利、环境舒适的教学场地,聘用知名度高的培训教师,尽可能打造优良的教育服务和环境,以迎合家长依靠硬件和名师判断培训质量的审美眼光,由此导致培训机构的宣传费用、环境硬件投入费用、教师课酬和教务费用一涨再涨。逐渐走高的运营成本,也最终导致培训机构放弃对培训质量的关注,更加注重短期投机,无意也无力顾及培训研发,只能照抄照搬,陷入同质无特色、招生困难、成本居高不下、无力研发、照搬同质的原地踏步式的不良循环中。

大量的培训机构没有差别化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目标,没有构建自己的核心教师团队、独特的课程体系和适用教材的研发队伍,甚至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考试课程题库和他人的教学影像资料,直接用于教学培训,如此只是在培训客户、培训需求和培训教师之间形成了一个沟通联系的桥梁,只是提供了一个用于培训的场地和平台。这样的定位使培训机构仅仅看到了短期利润的实现,从而放弃了对培训机构长远发展的追求,前景堪忧。

2.行业进入门槛较低,管理多头

由于缺乏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业准入规则,缺乏责任明确的监管单位和资质准入制度保障,导致培训机构入行门槛低,运营不规范,恶性竞争严重。

至今国内仍缺乏针对教育培训行业的专项法律法规,也无明确统一的监管单位,行业协会在全国多地也没有实质性建立,行业规范缺失,自律机制尚未形成。由此也直接导致教育培训市场散、乱、弱现象的发生。

当前我国各地包括廊坊市在内,培训机构的管理多头,教育、劳动人事、财政、工商、民政等多个政府部门和院校等事业单位以及大型企业很多设有或指定培训机构,接受各自上级主管或委托部门的管理,社会民办培训机构经工商部门批准或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审批后即可拥有教育咨询或教育培训经营范围,各种培训机构经向物价部门申报获批收费许可后,即可收费招生。相比之下,各种社会力量所办学校则稍显严格,教育部门负责审批发放《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业务有地方相关政府部门监管。

3.师资建设水平低下,行业信任危机初显

大部分培训机构没有足够的专任教师,很多情况下是在校教师兼职,并在多个培训机构转场。专属且优秀教师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培训市场发展的瓶颈。短期合同式聘请教师,使教师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感。简单式的量化考核方法,容易引起教师的反感和流失。因此教育培训行业特别是民办机构教师流动性较大,也反过来造成培训机构忽视教师的培养和建设的事实。

在课题调查中发现,由于同质竞争激烈,培训机构在招生方面投入成本普遍过大,为保证利润,只能压缩教师课时费用,削减教师培养和建设的投入。间接导致所聘教师上课敷衍,无心备课,照搬他人讲义,对授课质量不负责,缺失课程研究和课堂设计。

由于长期忽视课程研究、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加之缺乏有力的监管,为在竞争中立足生存,很多培训机构在招生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参杂虚假宣传,编制名人形象和背景,编造高通过率,高优良率等数据,虚构豪华专家组授课,甚至暗示帮助学员通过考试。由此诱使学生作出错误的培训选择,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一些培训机构的不诚信经营,导致行业信任危机初显。培训行业投诉逐年增多,行业诚信度急剧下降,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教育培训投诉在近年受理的投诉总量中均进入了前十位行业。

三、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1.集中管理,提高教育培训行业的准入门槛

培训市场管理多头,导致实际上无人实质负责。众多部门拥有培训授权或审批资格,但审批标准和管理手段不统一,出现问题互相推诿。

教育培训所具有的专业性和担负育人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市场化管理机制,应有别于一般性的自由竞争的市场主体。在减少非市场化干扰的同时,不能以“小政府,大服务”为由,放松或放弃社会监管。建议成立统一审批监管部门或在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设立单独处室,对各类不同主办单位委托或发起的培训机构以及社会民办培训机构,按统一标准审批监管。

逐步改变原有各行业或单位针对本行业考证体系而授权指定培训机构资质的办法,如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类从业资格、各类职业证书考试培训等,在社会范围内以主管部门为主导实行动态招投标机制,统一定时公开行业投诉信息。

设立新入培训机构的资质门槛,包括对合伙人的资质要求和对专职教师的数量、资质要求,建立动态监管制度和年审制度,对硬件、师资、收费等进行审查,颁发培训许可证。

2.成立行业协会,促进合并联合,做大做强

成立行业协会,集中力量联合攻关教学研发。教学研发包括教材制定是一个极其细致的工作,需要组织联合多个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协作完成,作为以中小机构为主的廊坊市培训市场,必须由超脱于各机构的行业协会的有效组织,才能完成此项工作。集中研发,才能创出品牌,做大蛋糕,实现共享。新东方和学而思培训机构的成功案例,说明这样的一个建设途径是可行的。这也是确保培训质量、创立培训品牌的根本之道。

结合本地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按社会的培训需求,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各个门类培训的基础教学组织规划和教材,各机构在基础规划和教材的基础上,添加特色课程,既降低教师能力门槛,极大地避免教师流动带来的尴尬,又在总体层面上保证了教学质量和发展后劲,同时也易于在廊坊市打造出教育培训的自有品牌。

行业协会在建设骨干课程体系、基础教材体系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定期检查公开本行业服务质量情况、经营作风情况、投诉情况和评估信息,客观反映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样本数据,促进培训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3.以基础教材体系建设和培训硬件规范为突破口

培训市场管理多头无序已存多年,如何选择切入点,提升廊坊市教育培训质量,规范培训市场,打造廊坊市自有品牌,推进培训行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本课题研究认为,应以基础教材体系建设和培训硬件规范为突破口,逐步规范。

首先是培训硬件规范,一方面重新制订新入机构准入的硬件标准,适当提高原有投资规模、教学场地、设备设施的规定要求,另一方面增加对教室采光、消防设施、疏散条件、停车调度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淘汰一批硬件不达标培训机构。

其次建立行业协会,按不同的培训方向分类,参考国际化标准制定教育培训服务市级标准,论证精选多套推荐精品教材,组织编写行业适用的基础教材。在师资队伍建设不能短期改善的情况下,将注意力放在教材和课程标准化上,避开造成培训行业极不稳定的教师流动问题,强化教育培训质量保证制度体系,提升教育培训机构软性核心竞争力,由此使廊坊市培训行业缺乏领头羊的中小机构,抱团共赢,使优质的课程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李一凡.教育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3). 

[2] 周凌云,王文科.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经营模式内涵与分类[J].成人教育,2011,(11). 

[3] 汪丞,程斯辉.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的对策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