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工程建设项目档案资料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历史记录,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文件: 即开工以前,在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征地、勘察、设计、招投标等工程准备阶段形成的文件;监理文件: 即监理单位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监理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施工文件: 即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形成的文件;竣工验收文件,即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活动中形成的文件;竣工图: 即工程竣工验收后,真实反映建设工程施工结果的图样,工程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保存价值。
二、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特点
(1)综合性技术。技术的综合性是工程档案突出的特点,城市建设是一种规模大、周期长,涉及面广的社会活动,在某一个单项工程的整个建设过程中,有许多环节,这些环节中各自有其不同的步骤和内容,它们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每个环节的任务,都由不同单位,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完成的,因此,工程档案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
(2)记录内容的专业性和多样性。工程档案由该项工程专业文件构成,每个环节的文件都按照专业特点和自身固有的规律联系在一起,工程档案记录形式也是丰富多样: 一种是文字、图纸等纸质载体和照片、录音、录像等胶片、磁盘、磁带、光盘等载体;一种是微缩品工程档案,记录介质为胶片载体,还有一种是电子工程档案,以磁盘、光盘为记录载体,除此之外,工程档案中尚有由木质材料、金属材料、塑料材料等制作的模型,以及实物,这是工程档案中不可缺少的记录形式,这充分反映了工程档案记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难以用各种载体来概括,用各种记录形式来表述更为确切。
(3)管理的动态性。城市建设管理是动态的,城市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的,城市工程档案的形成和废除也应是动态的,城市在变化,新的工程在兴建,旧的建筑物不断退出历史舞台,近年来,改建、扩建、新建的工程数量增多,新的工程档案不断补充,变更、完善,废弃拆除的工程档案应不断销毁,保持档案的动态性,尤其是地下管线和相关的地下建筑物,更应保持现状以保证地下管线的动态管理。为满足动态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拆除和废弃的建设工程应及时注销,工程档案应及时处理,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和工程档案保管部门紧密配合。
三、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作用
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的辛勤结晶,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建筑实体的真实写照,也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项科技信息类技术成果。它与建筑实体具有同等的实用价值,工程档案可以对以后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发挥作用,对工程的维修、改建、扩建、恢复等工作提供真实的依据。随着工程建设时间的推移,熟知工程建设情况的人会逐渐减少,比如,当工程要改、扩建,首要的以工程的设计文件为基础,如基础设计,结构设计等基本技术数据为改、扩建工程设计的基础,当工程意外破坏、拆除等,要恢复重建时,工程档案是唯一可靠依据。工程档案是为本工程管理、维修、改建、扩建、恢复等工作提供依据,是一项最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1)增强思想意识。一切工作的根源在于改变思想,端正态度。长期以来,档案管理意识不强,领导和基层管理人员,意识淡薄,对档案宣传力度不强,工程队伍流动性大,人员不稳定,没有档案专职人员,使档案资料管理无序,资料流向不清,工程及各建设部门缺乏相互沟通交流,档案职责不落实,往往是重建设,轻管理,在工程完工时,才开始应付整理,为此,应该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的法制教育工作。
(2)配备专业技术人才。人才需求和配备问题是工程档案事业发展中非常现实,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实践证明,哪里配备相当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哪里的工作就做得好。做为一个合格的工程档案管理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1)工程档案人员的政治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热爱档案工作;2)具有高度的法律意识。要人人知晓工程档案的法律法规,使大家都懂得以法治档,依法办事,每个参建人员都应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3)工程档案人员的专业知识方面。工程档案内容广泛,专业性强,档案人员必须熟悉档案管理各项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更要了解规划、土建工程及水、电、设备安装、图纸会审、工程质量检验等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工程档案工作需要的不是精通某一专业的“专才”,而应是知识面广,思想活跃,工作能力强的人。
(3)严格执行工程档案与工程竣工同步进行,确保工程档案的完整性。工程档案是工程质量检验的重要依据和凭证,尤其是工程质量事故检测的依据。工程施工时应按施工图施工,从施工记录、施工实验记录,建设材料的选择,工程检查验收,质量评定等方面予以体现。工程文件、竣工图是施工质量的真实记录,当然这也是审定工程质量,判断工程事故的依据,在工程竣工验收时,一定要严格审核工程档案的内容是否齐全真实,是否有缺、漏现象,是否按规范要求进行归档。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认真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条例》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的有关法规,把好竣工验收关,做到工程竣工验收与档案验收同步。
(4)健全工程档案管理网络。在建设初期应把参与建设的各单位组织起来,建立工程档案编报工作网,工程档案主管部门随时掌握工程进度和工程档案编制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和协调问题,编报网络可组织开展一些有益活动,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加强联系,取长补短。
(5)加强对工程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组织检查机构, 配备人员,,组织监督,检查,按程序办,认真负责对那些不按规定移交工程档案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应随时提出意见和批评,限期改正,确实起到监督检查的督促作用。
(6)加强工程档案开发利用。工程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工程档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只有等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只有同城市建设的利用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客观存在的价值。对收集来的工程档案,如果只反它们堆积起来,放在库房里,锁在柜子里,使档案处于“静止”状态,它的价值再大也发挥不出来,为了使档案从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为使档案客观存在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必须通过利用工作,所以档案部门必须自学地大力开发工程资源,通过提供档案信息为城市建设服务,沟通档案工作与城市建设活动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真正有所作为,真正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所以提供利用是整个工程档案工作中最富有活力的一个环节。
五、结 语
总之,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反映工程建设项目的真实面貌,是城市建设的历史记录,也是研究建设历史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工程档案这个科技成果,进行总结经验,技术交流,可以大大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水平。我们作为一名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不断总结和提高工作技能,真正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来芳,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若干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城建档案, 2007,(09).
一、现场会要解决什么问题
城市管理最终要达到市容环境“优美整洁、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目标。近几年来,在这一方面,力度应该说是很大的,重点从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以开展“五脏五乱”整治活动为载体,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水平,可是,我们还是走不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城市环境整治怪圈,全市各区(市、县)“脏、乱、差”问题时有发生。今天,在清镇市召开城管现场会,并不是说清镇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在全市最好,比市容市貌,清镇只能排在中间;比基础设施,比经费投入,比工作力量,清镇无法与两城区相比,就在基础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要实现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说清镇在管理上动了大量的脑筋,在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上寻求突破,大胆探索,提出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理念,出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方案,制定了科学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搭建了一个“信息集成,统一指挥”的计算机管理工作平台,实现了城市管理的高效率和全覆盖,开了市乃至贵州省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先河,这次现场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创新的问题。
二、清镇的做法有什么启示
今天,听了清镇在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系列做法后,我深有感触。我认为,至少给了我四个方面启示。
一是在工作创新上,清镇能够在总结以往创建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大胆提出并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应当说,这是在全省城市管理上的一大创新、一大突破。虽然全国不少省区也在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但大家都是围绕精细化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一套可供借鉴的经验。清镇能够借鉴外地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推行精细化管理,这在全省来说是第一家首先提出,其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二是在工作标准上,清镇明确提出了“力争在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园林绿化、建筑工地、街巷院落小区等管理上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城市环境''''优美整洁、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按照无缝拼接的要求,在10个方面,明确细化了10项具体的精细化管理内容、43项工作标准和109项任务指标,并将细化的目标明确到人,做到管理目标量化,管理标准细化,职责分工明晰化,为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夯实了基础。标准体系目标明确,内容翔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我们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明确了努力方向。
三是在管理方式上,成立了城市精细化管理信息指挥中心,搭建了管理平台,并开通了市民免费投诉电话,架构了“城管110”,指挥中心初步实现了城市管理内容和标准的数据管理、城市管理事件的迅速处置、责任单位及人员的科学考核,做到了城市管理对象数字化、管理评价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应当说,此举是全市乃至全省在推进城市管理工作进程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一大亮点,尤为值得我们学习。
四是在机制建设上,清镇积极探索,立足于工作创新,为使明确的各项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得到有效落实,再造新的管理流程,建立了从管理、监督、考核到评价的四大机制,围绕四大机制,制定了“五级督查”、“三令督办”、“连带承责”等26个工作制度,为实现长效管理提供了机制保障。有效解决了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城管及保洁管护人员工作到位,监督督查工作到位等问题。可以说,这套从管理到考核的体系是城市管理工作中,机制和体制建设上的一大创举。
三、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一是要进行管理理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解决好城市管理工作中不断涌现出来的困难和问题,才能够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当然,能够创新固然最好,如果一时想不出新的办法,那学习别人创新的先进的有效的城市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城市的特点,有效实施管理,也是不断提高我们工作水平的途径。
二是要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投入。只有在管理上加强了,设施上跟上了,我们的城市才会越来越舒适、越来越亮丽。刚才恒部长也和我们商量,明年市里对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有亮点的区(市、县),可给与一定的补贴。
三是要着力提升市民素质。市民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只有全体市民都积极参与、支持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我们的城市管理才会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
四、全力以赴抓好“整脏治乱”迎检工作
今年下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恒部长亲自主抓,市文明办牵头,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区(县、市)切实按照《年下半年市深入推进“整脏治乱”工作方案》,全面深入开展整脏治乱工作,使我市市容市貌得到整体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城市软环境进一步改善,增强了我市城市综合竞争实力,成绩十分显著。但我们也应看到,我们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管理松懈,未能形成长效机制,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工作主动性不强等问题。下个月省里就要开始检查,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市各有关部门、各区(市、县)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这次“整脏治乱”的各项迎检准备工作,增强紧迫感,全力以赴,切实按照《年下半年市深入推进“整脏治乱”工作方案》要求,对照自身,有针对性地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要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日常的管理中积累经验,形成长效机制。
五、下一次城管例会要干什么
关键字:园林绿化;施工;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一 前言
随着园林工程的逐渐升温,专做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但大多数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尤其是工程成本控制等方面缺乏制度保障,其管理水平也较低。由于园林绿化工程存在很多交叉作业现象,所以,在施工现场一定要重视管理施工配合,并控制好工程成本,否则将会出现延长工期、增加工程成本、影响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效益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提出一些分析建议。
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缺乏完善管理制度,现场组织计划性较弱
园林绿化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被人称作是“城市农民”,其不仅缺乏经营管理理念,也对施工现场管理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所以此类企业在管理上非常落后,而施工现场的表现有:城市园林绿化现场施工过程中,缺乏操作性较强的组织计划作指导。
2、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缺乏监理监督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园林绿化施工所设置的监理职位多是由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派人兼职,而且针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强制性质量标准较少,有关部门在验收工程时仅关注园林的绿化效果,而忽视了中间环节的施工质量,如园林土壤、基肥质量及树坑规格等方面的监理工作往往很不到位,致使园林绿化工程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也给后期工程造成很多麻烦,影响绿化维护工作开展。
3、园林绿化工程成本管理不合理
成本控制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合理控制成本能有效减少资金浪费,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园林绿化工程造价,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如,原材料市场出现价格变动,将会引起设计图纸及完工时间的变化。这些因素都会对项目成本产生影。目前,此类由于后期成本预决算发生变化而导致园林绿化工程中途停工的现象很常见,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成本管理不合理。
4、后期养护工作缺失
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内容大多数都是和工程设计及施工相关联,而对于后期养护工作却很少提及。实践表明,后期养护缺失,将削弱园林绿化的整体工程质量,导致绿化效果不佳,甚至使工程验收不合格。因此园林绿化工程要重视后期养护工作管理,这既能确保工程验收成功,也能为园林绿化效果及整体景观效果提供有效保障。
5、园林绿化工程在施工阶段缺乏有效质量管理
有的施工企业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追逐利益不惜偷工减料,而施工管理的疏忽也助长了这种问题,最终导致工程质量低劣。
三、如何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施工企业自身要做好内部管理
一,要将保证工程质量作为服务的第一宗旨,避免工程施工出现质量问题,进而使企业在适应市场机制的前提不断提高自身的信誉度,并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二,要重视管理机制的完善,企业可采取竞争机制选拔项目经理,并实行项目负责制;并重视员工思想统一性培养,为施工制定合理的组织计划,加大员工行为约束力,监督内部管理工作进行;三,要重视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管理人员进行经验交流,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四,要重视园林绿化养护工人专业技能培训,以确保园内植株拥有较高的成活率、利用率,并确保园林的景致与植株色彩能很好的保持较长时间。
2、精心准备和熟悉设计图纸
在施工前,项目经理要积极做好准备工作,并组织相关人员详细研究设计图纸,确保设计图纸的合理性及适用性。项目经理应亲临施工场地,并做好调查研究,掌握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各类管线等相关施工环境资料。并根据材料及工程条件、工程特征,在全局观的指导下,制定出合理的组织设计,牢记“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理念,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建设高质量园林绿化工程的工程管理目标。
3、重视园林绿化工程成本控制
3.1园林绿化工程在正式施工前必须要进行系统预算。并依据工程的合同条款、成本预算及有关规定做出预算规划,以实现成本控制。同时,材料采购部门要在统计工程所需材料的基础上提前询问多家采购商,以确保选择物美价廉材料供应商。
3.2重视施工过程规划。工程管理人员要根据施工现场状况,做出科学规划及布置,再结合有关资源条件,保障工程施工的合理性,降低成本。
3.3做好工程质量管理。要严格把控工程原材料质量关卡,一旦发现不合格的材料,必须立即退回,避免出现因材料问题而造成的返工问题。
3.4要科学分配各个部门的工作,并重视部门合作。不同部门间的相互协作是保障工程进程的重要措施,也有利于减少浪费,提高工程效益。
4、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质量管理
施工企业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要仔细清理施工场地,对土地进行耕平耙细,彻底去除场地内的建筑垃圾,并依据设计图纸修整地形;树穴必须垂直挖掘,保证上下口径相同。行道树要按要求在回填土内加入营养土。行道树的树池与绿化带内的土壤不能超出侧石5厘米;选取的苗木必须是圃地苗,并满足设计要求。所选取的乔木在枝干径、冠幅及高度上要满足设计要求,且行道树的主干一定要通直;球类和花灌木类一定要选择冠幅、高度等满足设计要求的植株,最好的选择是丰满没有偏冠;色块植物要选择冠幅、高度满足设计要求的植株;苗木被运送到施工场地后,由设计、施工、监理及市园林管理部门共同按照设计要求对苗木进行验收,对不合要求的苗木做退回处理;栽植乔灌木时,要分层夯实处理回填土;栽植完成后,植株有歪斜情况的要马上将其扶正、重栽;乔木应全部都打支撑,其支撑必须规格统一、结实、整齐,入土深度在1米以上;色块植物在进行栽植前要计划出合理的栽植密度,既要满栽、密栽,又要保证质量;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要及时清理;监理人员要全程监管施工过程。监理部门要对土壤质量、树穴、施肥、植株、栽植及支撑等进行验收签字,发现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应要求施工单位马上修正;建设单位与市园林管理部门要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监督。
5、有效控制绿化工程的施工进度
控制绿化工程施工进度的着手点包括施工组织及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管理是指成功中标后,就立即调集施工人员,明确规定出双方权责,在动工前组织好一切准备工作,以确保工程施工的连续性。施工技术是指依据施工组织计划,将工程施工按照工种、工序的不同进行科学划分,以确保施工流程的流畅性,避免不同工段间出现相互影响现象,并采取动态化方式管理工程施工,一旦发生施工事故导致工程进度被拖延,应立即组织人员制定相关措施改善施工进度状况,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多的使用机械,充分发挥出机械的作用,确保高效完成每个阶段的施工计划。
6、园林绿化要做好后期养护工作
后期养护是园林绿化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这也说明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特点。工程竣工后,要依据植株特点,作出合适的后期养护规划,如修剪、浇水及治理病虫害等。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的后期养护工作,不仅能巩固园林绿化效果,还能对绿化具有美化作用,有效提升园林绿化效益。
7、实行监理制度确保园林施工质量
监理工程师所做的绿化施工监理工作,不仅是在为业主利益提供保障,也是在为施工单位利益提供保障,因此监理工程师必须要保证自身工作的合法性、诚信性、公正性及科学性,进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工程师要做到全程跟踪施工过程,若发现材料质量、工序及产品等出现问题时,要马上修正,以保障园林工程质量合格。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强,尤其是和人们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在有些发达国家甚至将园林绿化水平作为评判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准,人们对于园林绿化的重要程度也有了新的认识,这些都将成为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陈庆,探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2(36)
关键词:工程施工;;施工技术;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执行管理职能,来促进建筑施工技术工作的有序的开展,严格按照国家的建筑施工技术的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策。各个单位都应该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以确保整个生产链条符合技术规范、规程,以及技术规范的要求,确保全面完成高质量地施工任务的目的。
1、工程建设中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在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及管理的只能是技术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这样可以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技术管理规定以及政策,认真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在施工技术方面作出的规定和指标,能够科学的组织、开展各项施工技术工作,通过建立良好的施工秩序来确保整个建设过程都能够符合相关的规范、流程以及规律要求,以便高质量的完成建设施工任务,进而使技术、经济、质量、速度等要素形成良好的统一与融合。在施工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这一下的一些特点,例如工作量大,涉及层面广,信息流量大,制约性强等。而进行良好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主要有以下的几个优点:(1)有利于将施工条件与工程所具有的特点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便选择合适的工种与施工方法;(2)能够对施工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优化建设施工方案,节省施工成本,提供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益,缩短建设工期。(3)有利于与实际工程相互结合,进而对为施工技术进行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利条件,创造出新的技术施工方法,不断的提高管理能力。
2、加强房屋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
(1)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工程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
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要求建筑企业会同设计部门、监理部门和施工部门等强强联手,共同制定施工阶段的规划方案,在集中各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一份可行的、完整的、科学的施工图纸。同时,在施工前必须仔细识读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作业流程和行业技术标准也在此时明确规定并施行;明确工程施工所执行的相关技术标准、工艺标准以及地方规定等,熟悉相关的技术档资料及施工组织设计对整个工程项目中的施工细节要求,如施工顺序、施工布置、施工工艺、技术安全措施以及施工进度等,及时、全面、充分和客观地了解和评估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整个工程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为切实控制施工项目的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2)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以及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因此,无论是整个工程还是各个小部分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都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尤其要加强特殊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对成品的保护和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基础施工技术的要求等,应强化管理。工程正式施工前,通过技术交底可以使参与施工的全体管理人员和工人,熟悉和了解所承担的工程任务,以及工程的特点、施工难点、设计意图、执行的技术标准、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操作要点,以及安全质量标准,以便科学地组织施工,按合理的工序、工艺进行作业,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技术交底内容一般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设计变更情况交底以及分项工程交底等。同时,技术交底亦应分级进行、分级管理。
(3)材料构件试验制度
材料、构建、设备品质的优劣,对建筑产品的品质的好坏产生着非常大的影响,要对施工工序的品质以及工程的品质进行保证,必须对材料的检验工作进行加强,将相关检验工作制度进行健全,并且配备相关的试验人员以及试验仪器。施工用的原料、材料、构件及设备等物资,必须由供应部门提供合格证明材料,新材料或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在使用前应抽查、复验,证明合格后才能使用。
2.2 提高人员素质
不断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强知识培训,以提高其执行能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始终是建筑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力量,拥有了优秀的人才也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要不断优化知识、尊重人才的管理机制;增强人才凝聚力和创造力,通过施工企业各部门加强经验交流与培训的推广,有步骤、有计划、有深度、有重点地培养门类齐全、优势互补的多层次人才队伍。
2.3 认真会审施工图纸
施工图纸凝聚了设计人员的大量心血,必须认真、细致地进行全面审阅,从平面、立面、剖面到各建筑大样,从各层的结构配筋图,都应系统有联系地对照负责,将不清楚、有疑问和不合理的地方记录下来,汇同设计人员、施工单位和建设方领导一起进行细致的会审,对图纸进行必要的、集思广益的修改,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明确落实责任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技术负责人应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负有高度的责任,要求相关负责人能及时而准确的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并准确的将设计图纸实施于现场。同时,还要严格复核测量计算数据,并参与材料、半成品的质量以及各工序施工质量的控制等。总之,技术负责人的责任包括解决和参与管理所有影响工程施工进展的技术问题,及工程成品质量的各个施工环节。
以法治企,强化落实。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坚决杜绝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按规定严厉查处相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2.5 工程质量管理
对施工项目的质量目标进行控制管理,是基于工程合同档的质量条款为准则,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主要表现在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和维护保养等多方面。为及时解决那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的单元,以及在重要单元工程进行工程施工时所遇见的技术难题,必须成立相应的技术攻关小组,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严格对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材料进行质量管控。另外,还要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及时查找、认真对待施工中因管理失误而造成的质量问题,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2.6 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
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技术创新,善于争取行业制高点,努力摆脱落后、传统的施工方案对工程技术改进的负面影响,不断创新思路、理念和策略,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投入力度,储备丰厚的技术力量,切实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施工企业技术创新要适时地“走出去”,不断与国内外优秀同行施工企业加以交流、学习经验,与有实力的科研院所进行深度技术交流,结成技术联盟,优势互补,共同创新,提高技术创新层次和绩效。
结语
企业要做好技术管理工作还要不断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应依据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和标准规定适时地制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还要不断地完善和补充管理制度,以期做到技术工作的有章可循和有法可依,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邱殿有.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及施工质量问题处理.建筑工程,2010.
[2]苏立华.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控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
[3]黎国源.探讨如何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J].科技信息,2011.
关键词:房地产类;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与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16902
1 引言
数据显示,2015年广东商品房销售面积11681.01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5.4%,增幅比上年提高30.7%;商品房销售额11442.80亿元,增长35.2%,增幅比三季度回落4.4%,比上年提高40.6%。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长28.6%和43.2%,分别比上年提高36.1%和50.1%。可见,广东地区的房地产市场竞争非常激励,那么如何提升房地产的价值,使之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成了开发商们的共同心愿。为此,景观房产应运而生。景观房产是一种房与景混搭的房产开发模式,其具有分组团开发、景观占地超过30%及具有特色的自然环境等特点。为了实现景观房产的价值最大化,笔者结合广东地区的实际情况,浅析地产类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施工,以供参考。
2 地产园林景观的设计
目前,我国房地产景观建设尚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而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于工程设计不当。据此,笔者主要从工程设计方案的制定角度浅析房地产类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
2.1 优化整体布局
房地产公司应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评审由设计单位提交的园林景观工程深化方案,注意突出评审的侧重点:①园林景观的整体布局,比如功能分区、项目布局规划等;②综合考虑建筑造型和地形地貌等情况;③景观路线的分级处理与布局;④软景植物与硬景的比例;⑤景点分布的主次之分;⑥景观的均好性,即:楼宇的方位、朝向及环境易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布局上保证景观的均好性可优化景观的整体布局。
2.2 从经济性角度优化设计方案
房地产园林景观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满足业主的需求来提升房产的价值,其中房地产公司更看重的是景观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因此,应从经济性角度权衡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最大限度地选用本土材料,以降低材料成本和突出地域特征;②坚持整体设计的原则,适度选用高档材料,以保证材料的合理使用;③坚持控制使用的原则,控制天然石材与木材的使用,以免造成生态破坏及降低房产的性价比,对此,可选用塑木等材料来实现同等的功能与视觉效果,以实现降低维护成本和遵守生态规律的目的。
2.3 提高设计与概念的结合度
针对房产类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与概念不得相互脱节,同时房地产公司在评审工程设计方案时,应重视植物配置与园林景观等方面的设计:①生态概念是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概念,一般称之为生态设计。在植物配置设计时,应根据场地的自然特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按美学原则配置的植物群落虽然满足大众对自然的普遍认知,但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因为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的更迭具有一定的规律,而按美学原则选择和配置植物时,一些植物难免会慢慢衰落,亦或为了维护这一造景效果,需投入更大的养护成本。总之,地产类园林景观工程对生态主义的应用不得浮于概念或表面上,而应通过协调自然过程与人为过程之间的关系,使之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②在设计园林建筑等硬质景观要素时,应注重美观与功能的紧密结合,以突出城市居住景观环境的人性化特征。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设计师却过度追求表面的美观,而未将园林建筑的使用功能考虑其中。需要强调的是,地产景观的服务对象为小区人群,则景观设计在满足观赏功能的同时,还应满足小区居民对其空间的参观要求,具体做到人与景观的互动。另外,在地产景观设计时,应尽量满足小区居民对景观的使用要求,而不应过度承担文化宣传的责任。
3 地产园林景观的施工管理
针对设计单位提交的施工图,房地产公司的技术部门应按要求组织专业的工程师对其进行审查,注意在这一审查过程中,首先应从成本角度对施工图的合理性进行审查。以往经验表明,地产景观施工图一般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小区人行道的基层设计用厚300的C30标号混凝土,这一设计无疑会造成资源浪费。另外,园林景观会用到给水、排污、雨水、消防、暖气及强弱电等管线,因此在对这一类工事进行审查时,应重点检查交叉部位的布置及建筑与管线的找坡情况,同时注意检查管线设置是否会对周边功能区的正常使用产生不利影响等。总之,审查施工图是房产景观施工之前的必要步骤,理应加以重视。
房产景观的品质是设计与施工的综合体现,因此加强对房产景观的施工管理非常重要。据此,笔者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房产景观的施工管理。
3.1 施工准备工作
在正式施工前,首先要熟悉施工图,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处理,然后再据此选择景观施工单位,并组织技术人员对其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
3.2 健全材料验收制度
房产园林景观在材料上一般具有如下特征:①材料的种类较多,②苗木的成活率难以保证,因此应严控材料质量的验收,这是保证房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同时,房地产公司应针对不同种类的景观材料建立一套完善的材料验收制度,以解决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3.3 执行园林景观建设监理制度
房产园林景观建设监理制度是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管控的保证。目前,园林景观工程的建设制度逐渐走向完善,受此影响,园林景观建设监理制度也在房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中得以广泛应用,继而推动了工程施工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并最终提高了房产的价值。
3.4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房产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事,其中管理人员的培训是保证这一工事顺利推进的重要条件,因此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把握:①组织开展专业知识的培训,比如在管理人员中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以提高每一位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②组织开展园林养护技术培训,以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及使用价值与观赏价值;③密切施工管理人员与设计人员之间的联系,以便管理人员准确把握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从而为建设优质的园林景观提供保障条件。
3.5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2013年8月,笔者有幸担任了《三亚海棠湾国际购物中心(一期)项目园林景观及小市政工程》项目总工,该项目建设单位为国旅(三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全球最大单体免税店,对工程质量要求极其严格。其施工难点主要有景区内建筑物密度大、景观区域分散、河道穿插、多家施工单位同时交叉施工等。为了顺利成功的做好本工程,进行合理的施工统筹安排部署,制定切合实际的施工进度计划,使用大量大型机械辅助施工,将施工范围划分六个区域施工,采用分区、多点同时施工的办法展开流水性作业。
该工程在施工实践中,努力探索新的施工技术,总结新的施工工艺,应用新的施工材料,包括以下几点。
(1)应用树根伤口处理和防腐促根技术,土球挖好以后,对切断的根系伤口施用杀菌防腐的药剂防止伤口感染腐烂,同时在栽植前施用促进根系再生的促根激素,促进不定根的发生和生长,尽快使根系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2)应用土壤透气技术,用特制的透气渗灌管,在土球放入树穴之后盘在土球周围,管头露出地面,这样既可透气,还可接上供水管,直接地供给根系水分;
(3)应用营养液滴注技术,在大树移植初期,用类似给人打吊针的方式向树干的韧皮部缓慢地滴注营养液,利用非根系吸收的方式向大树补充一定的营养和刺激生长的其他物质,对大树的恢复和成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应用生物有机肥作为有机肥料,该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促进根系生长、保水保肥等特殊功效。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顺利完成了本项目施工,其完成效果充分体现了设计意图,实现了高品位、高要求及精致的项目定位,达到了园林景观与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及完美融合。
4 结语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年开发商也不断追求园林的品质,来满足人们对住房需求的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景观房产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许多楼盘通过打造优质园林景观来提升档次。换而言之,园林景观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房地产的价值,使之在价格上和市场需求度上明显占有优势。比如,深圳优质的园林景观楼盘比一个普通的园林景观楼盘售价普遍高出1000~2000元/m2,可见,园林景观建设对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意义。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景观房产行业尚未发展成熟,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施工上尚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结合客观因素,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和加强工程施工管理,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房地产的品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代君满.试论园林景观在地产项目中的作用[J].房地产导刊,2014(19):221.
[2]林华生.浅谈地产类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管理[J].江西建材,2015,(9):222~223.
[关键词]低碳经济;制约因素;比较分析;江西省;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4)05-0097-06
[作者简介]杨锦琦(1963―),女,江西宜春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经济研究。(江西南昌 330077)
Abstract: Low-carbon economy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ue to the impact of energy resources endowment, Jiangxi Province formed a coal-dominated energy structure and relied on lean coal industry structure. In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volume kept rapid growth and low-carbon economy was facing inefficiency and many other constraints in the field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energy structure, energy utilization. Therefore, a path towards low-carbon economic growth requires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reduction of energy intensity,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technologies and improvement of energy efficiency.
Key Words:low-carbon economy; restraining factors; comparative analysis; Jiangxi province; path selection
2003年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①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江西省是中部地区欠发达省份,已初步形成以汽车、航空及精密仪器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加工、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程、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为核心的产业体系。然而,江西省能源资源十分匮乏,“少煤、缺油、缺气”是江西省能源结构特点,能源需求对外依赖度在50%以上,以高耗能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也决定了江西省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一、江西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从“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到“生态立省、绿色发展”;从“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到“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从生态建设,到生态保护,再到转方式发展生态经济,江西低碳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江西省早就将半导体照明(LED)、太阳能光伏等产业立为战略性重点产业,并于2009年了国内首个省级低碳经济发展白皮书――《绿色崛起之路――江西省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纲要》,提出了江西建设低碳经济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等,阐述了江西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布局思路:建设三大产业群―低碳农业产业群、低碳工业产业群和现代旅游产业群,并发挥11个重点示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科学的城市低碳产业布局。
(一)低碳产业初具规模
江西省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低碳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南昌、吉安、赣州为重点;南昌高新区是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金庐软件园是“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半导体发光材料及器件(LED)、电子材料的研发和生产规模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同时,江西省在发展低碳经济战略方面抓住时机,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快低碳技术的创新和推广速度。江西省目前现有的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以及在服务外包、绿色农业、生物医药等低碳产业等方面在国内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二)新能源发展取得成效
江西省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位居全国前列,风电、光伏、天然气、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体系初具雏形。有关部门加大了新能源利用力度,开发利用鄱阳湖风电,矶山湖、长岭、大岭等风力发电场已相继并网发电;作为江西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光伏产业,拥有国内一流的生产规模,工艺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拥有一流的骨干企业,江西省半导体照明(LED)产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优势明显。通过多年的发展,南昌在LED领域的科研与产业化水平在全国已占有重要地位,南昌国家高新区LED产业基地已初步形成以晶能光电、欣磊光电等公司的外延片为上游产业;晶能光电、欣磊光电、联创光电等公司的芯片制造为中游产业;联创光电、联创博雅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中业景观照明的光源、灯具、LED显示屏、联创致光科技的手机背光源为下游产业的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①
(三)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迅速
截至2014年6月10日,江西省共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85个,估计年减排量8263601tCO2e;截至2014年7月14日,江西省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项目57个,估计年减排量5530995tCO2e,截至2014年7月31日,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获得经核证减排量(CERs)签发项目24个,估计年减排量1979310tCO2e。江西省清沽发展机制项目主要以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收利用甲烷和煤层气为主,减少了温室气体减排。
(四)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江西省是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201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由60.05%提高到63.1%稳居全国前列,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8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70.2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1%,新增国家园林城市3个。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由76.3%提高到81.8%,11个设区市城区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省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由76.3%提高到81.8%,重金属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完成14个,城镇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二、江西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比较分析
江西省的经济增长方式以高能耗、高污染为特征的,而传统的经济方式具有连贯性,使得江西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低碳经济发展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密切相关。通过对制约因素的比较分析,找出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结构
从表1中可以看出,江西省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征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比重则呈现上下波动的态势。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均有小幅度下降,从2005年的17.9%逐年下降,到2012年下降到11.8%左右;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33%左右上下波动,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增速较为缓慢,2012第三产业比重为34.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2005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47.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07个百分点,到2012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增长为5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仍然处于量的扩张阶段。由此可见,江西省产业结构同全国相比,第二产业偏高,第三产业偏低,而且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江西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比重仍然停留在以工业为主导的状态,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由于经济结构不协调,导致能源需求量比较大,产业结构直接影响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制约了低碳经济发展。
(二)能源结构
从表2中可以看出,江西省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2005年全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70.8%,2012年全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为66.6%。相比较,2005年江西省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2012年江西省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70%,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江西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基本保持在70%以上,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基本稳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煤炭消费所占的比重有升有降,与全国不断下降的趋势相悖,同时与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不相符;江西省石油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石油消费量的变化幅度不大,总体百分比在15%以上。江西省天然气和水电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天然气和水电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很小,其变化幅度不足以改变能源结构整体状况,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这种能源消费结构的“高碳性”特征,必将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加,势必成为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中重要的制约因素。
(三)城市化水平
近年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江西省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城市化得到了迅猛发展。从表3可以看出,江西省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2005-2012年江西省城市化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截至2012年底,江西城市化率超过了47.5%。根据雷・诺塞姆的“S”型曲线城市化进程规律,可以发现江西省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30%
(四)能源强度
从表4可以看出,2005-2012年江西省能源强度处于一个相对较低水平状态,江西省能源强度低于全国能源强度平均水平,2005年江西省能源强度为1.0565吨标准煤/万元,低于全国能源强度平均水平1.2761吨标准煤/万元17.2%,但是比起发达省份还是存在差距,比北京能源强度0.7923吨标准煤/万元高33.34%,比浙江能源强度0.8967吨标准煤/万元高17.82%,比广东能源强度0.7945吨标准煤/万元高32.98%。2012年江西省能源强度为0.5586吨标准煤/万元,低于全国能源强度平均水平0.6964吨标准煤/万元24.67%。仍然比北京能源强度0.4238吨标准煤/万元高31.81%,比浙江能源强度0.5563吨标准煤/万元高0.413%,比广东能源强度0.5401吨标准煤/万元高3.43%,虽然与浙江、广东、上海之间存在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是与北京之间存在差距还是比较大,能源利用综合效率不高。
综上所述,由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处于高耗能阶段,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能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在能源消费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必将导致碳排放量增加,严重制约江西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江西省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江西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阶段,面临产业结构重型化,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城镇规模快速扩张,能源利用率低等因素制约着江西省低碳经济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因此,必须从江西省的省情出发,因地制宜,稳步发展低碳经济。
(一)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低碳化
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有色金属、钢铁、汽车、船舶、石化、轻工、纺织、装备制造、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的装备和技术水平,降低能源消耗;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动力汽车、民用航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稀土新材料产业,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强化协作配套,加强示范推广,推动新动力汽车产业跨越发展;积极参与国家大飞机项目,逐步形成由主干产业、分支产业和配套产业构成的航空产业体系,构建民用航空优势产业;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及生物能源为重点,培育壮大生物产业集群。优先发展生产业,拓展提升生活业,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工程设计、文化创意、信息咨询、法律和科技服务等生产业,建设若干个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积极拓展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养老护理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贸易、社区服务、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建立健全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推进农业低碳化,实施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优质、无污染的农业,最终实现低碳农业。①
(二)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低碳化
基于江西省能源生产和消费长期过度依赖煤炭的省情,应加快优化能源结构,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和低碳能源在能源构成与消耗中的比重,大规模推行和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能和生物能等。积极有序地开发水电,江西水能资源丰富,全省理论蕴藏量684.56万千瓦,500千瓦及以上的技术可开发量577.97万千瓦,重点建设峡江、石虎塘、井冈山、龙头山、永太等大中型水电站,加快对开发程度相对较低的信江、抚河、遂川江北支等流域中小水电开发;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全省风能资源总储量约为6000万千瓦,其中技术可开发量约310万千瓦,年发电量62亿千瓦时,以鄱阳湖陆地以及部分高山风资源较好区域为重点,建设一批风电场,适时启动鄱阳湖浅滩风电开发,同时积极推进一批风电项目前期工作;适度发展太阳能发电,江西省年太阳能总辐射在1113千瓦时/平方米-1316千瓦时/平方米之间,全省平均为1238千瓦时/平方米,每年太阳能辐射到江西面积上的能量折合标准煤252.7亿吨。利用荒漠化土地资源,采用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建设并网型地面光伏电站;加快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江西省生物质能年可利用总量约1395万吨标准煤。②
依法治建,加强管理,使我市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4年全市建筑管理工作,研究部署2004年工作任务,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依法治建,加大管理力度,使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特别是监察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在大庆市召开的全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上,我市做了题为“分析形势,加强管理,促进我市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经验交流,省建设厅对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4年全市在建工程建设项目共计310项,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投资额20.4亿元。按照《二00四年讲话标题:依法治建,加强管理,使我市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2年全市建筑管理工作,研究部署2003年工作任务,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依法治建,加大管理力度,使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特别是监察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在大庆市召开的全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上,我市做了题为“分析形势,加强管理,促进我市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经验交流,省建设厅对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2年全市在建工程建设项目共计310项,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投资额20.4亿元。按照《二00四年×市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方案》,迎接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省人大城乡环保委及市人大检查4次,自行组织检查2次,共抽查项目198项,建筑面积近132万平方米。通过检查共下发整改通知单15份,停工通知单21份,罚款金额6万元,吊销开发企业资质证书10家。全市建筑市场管理工作开始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工作顺利完成,全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等有关规定,在省建设厅的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紧张的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全市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的审查申报工作。通过这项工作,使我市的建筑业企业数量从426家降为203家,达到了调控规模,优化队伍的目的,为下步形成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的合理格局奠定了基础。全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产值66.5亿元。 ——有形市场日趋完善,招投标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加强了有形市场的制度建设,共修订交易中心日常管理制度15项,业务表格12项,制定规范性文件3项,取消文件6项,修改文件1项。并推行了无标底评标办法,2002年政府投融资的工程43项,总投资23869万元,全部实行了二、三个人从事建筑管理工作,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执法力度不够。虽然我们开展了多次检查,也相应进行了一些处罚,但效果并不理想,说明我们只能“触其表而不能触其本”,没有做到盯住一个项目查到底、查清楚。三是执法程序有所欠缺。作为建筑管理执法人员,要知法、懂法、不违法,从目前情况来看,对于所有执法行为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来操作还有距离。 第四类是分包转包问题。近年来建设领域腐败案件多发、易发的原因,就是因为分包、转包的存在。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司长张鲁风在2004年全国建筑市场分管厅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将解决转包、分包、挂靠等行为列为全年重点要抓好的八项工作之一,建设部正准备制定施工分包管理办法,明确界定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行为。从我市发展地方建筑业的角度来看,只有尽可能的减少、避免建筑市场中的分包、转包,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地方建筑业。 三、2005年工作安排 2005年是我市城市建设实施四大战略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建筑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因此,针对我市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管理要有新举措,工作要有新成效”的要求,全市建筑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主线,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加强有形市场建设,完善招投标管理模式;加强对监理公司的管理,提高工程监理水平;加强政府对质量、安全的监管,引导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步入良性的行业发展轨道;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执法意识,促进全市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2003年全市建筑管理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开创我市建筑管理工作的新局面。2005年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共41项,其中续建项目13项,新建项目28项;计划完成投资45亿元,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为了更好的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我们选派精干人员组建了市重点工程推进办公室,从项目立项就开始协调解决工程建设所涉及到的各类问题,实行“一条龙”服务,力争使每一个项目都做到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效能管理,建设精品工程,提高城市品位。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依法运作,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从工程立项开始,办理规划、土地等各种手续直至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执行。二是明确职责,落实工程管理“四项制度”。四项制度是指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质量责任终身制。三是突出重点,严格质量监督管理。业主和施工、监理单位等有关人员要现场到位、密切配合,严把三关:材料进场关、施工环节质量关和工序验收关。四是加强管理,实施配套建设。建设项目要按规定配套建设供水、排水、供电、通讯、园林、环卫等配套设施,新建小区还必须同步配套建设民用天然气和优质饮用水,并采用单体供热系统。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重点工程建设的服务力度,来带动我市建筑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主线,贯穿于整个建筑管理工作中。针对当前建筑市场上存在的突出问题,2005年全市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专项治理:一是专项整治业主的市场行为,重点是规范政府投资工程的业主和房地产企业的开发建设行为;二是专项整治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的问题;三是专项整治转包、违法分包和挂靠行为;四是专项整治地区封锁及行业垄断问题,加强对外来队伍的监管,实行外来队伍市场评价制度;五是
专项整治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偷工减料和监理工作流于形式的问题;六是大力整顿和规范装饰装修工程活动,加强管理,确保装饰装修工程质量。 为了把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工作落到实处,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建筑市场责任追究制度,实行目标管理,主管县、区长为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的主要责任人,将目标和责任逐级分解到各部门和责任人。第二,开展全市建筑市场大检查。2005年建筑市场大检查工作仍然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在检查中对于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依法做出处理,情节严重的要全市公开曝光。要注重实效,处罚一次要震动一片、促进一批。第三,严格执行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所有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企业,都必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工程建设活动。对于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要依法将其清出大庆建筑市场;同时要加强对外埠施工企业的管理,按照庆建发[2002]75号文件规定,外埠进庆施工企业必须到市建设局办理注册登记备案手续后,方可进行工程招投标和工程施工。第四,受理建筑市场的投诉和举报,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在全市公开投诉、举报电话,设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投诉、举报的接待工作。对举报的重大问题,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查处,涉及违法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三)以改进、完善、创新招投标管理模式为契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竞争环境。在去年政府投资工程试行无标底经评审最低投标价法评标的基础上,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备案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建立良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第一,完善有形市场建设,实施“一站式”办公制度。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市的管理经验,全力推进“一站式”办公制度,制定并完善集中办公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建设单位能够集中办理土地、规划、项目报建、施工图审查、招标投标、质量安全监督、施工许可证等多项审批业务,形成建设系统内部的统一闭合管理。第二,在过程中实施八项“阳光操作”,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一是我们协同市纪检监察局、计委、审计、财政等部门对招投标全过程进行监督;二是招投标监管方式实施备案制,淡化标底管理;三是招标信息做到网上与交易中心大屏幕同时公开;四是评标的标准和方法随同招标文件公开发送到所有投标单位;五是评标委员会的组成采取微机随机抽取评委的方式;六是实行评标报告备案制度;七是中标通知书发放前实行中标公示制度;八是公开招投标管理程序流程图,并设立投诉举报电话。第三,改革现行单一的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和办法,同时推行两种计价体系。一是改革各项费用的计取模式,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形成综合单价计价体系。二是结合实际情况,在主导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同时,为保证计价依据的连续性,继续应用预算定额计价,形成工料单价计价体系。第四,进一步完善专家库建设,实行动态管理。一是壮大评标队伍。吸纳业务强、觉悟高的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加入专家库,扩充评委数量。二是设立专家分库。分设成五个分库,即工程类分库、经济类分库、造价类分库、园林类分库和监理类分库。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评标记录制度,及时取消不称职或违法违规人员的评标专家资格。 (四)以突出一个监管、强化二个监督为手段,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突出一个监管,就是突出加强对工程监理公司的监督管理;强化两个监督,一是质量监督,二是安全监督;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 第一,加强对监理公司的管理要坚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
从提高素质入手,通过指导企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考核机制、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我市监理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素质。二是从健全制度入手。在对监理过程中实行十项制度的同时,还制定了信誉档案管理制度,年考核90~100分为甲类信誉型企业,70~90分为乙类信誉型企业,60~70分为丙类信誉型企业,对达不到相应信誉等级的企业年检时重新核定其资质等级。三是从规范行为入手。将组织有关人员开展监理工作专项检查,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来规范监理行为,对检查出来的违法违规工程及时进行处理。在检查中重点要考核现场监理人员行为,主要考核六种行为:一是脱岗、漏岗;二是不执行强制性标准;三是所监理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四是存在吃、拿、卡、要、报等违法违纪行为;五是所监理工程内业资料不能同工程实际进度同步;六是旁站不到位。并实行动态管理、考核积分制,满分10分,对考核积分低于5分者,取消其监理从业资格。 第二,坚持“宏观与微观,阶段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一是开展全市工程质量大检查。对报监工程采取巡回抽查的方式,重点检查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和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及使用功能,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二是加强施工图审查工作。今年在审查结构体系安全性、稳定性、实用性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基础上,努力开展结构设计经济合理性审查试点工作,降低或尽可能杜绝浪费,保证设计质量。三是加强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的管理。对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的合法性进行监督,查处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就交付使用的工程。四是加强对全市砼预制构件产品的质量监督。对已通过资质就位构件厂的产品质量、质保体系和检测手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出厂产品质量。五是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全面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严格监督程序,完善监督机制,全面加强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安全报监制度。工程在开工前,必须到工程所在地的县、区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安全报监手续方可施工。二是开展专项治理,消除安全隐患。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分阶段对全市在建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开展施工企业安全资质年检。依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执行情况和年度安全生产情况核定其资质等级,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予年检。四是完善监督机制。将制定《大庆市建设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年度评价办法》,每年对各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督行为进行全面考核。五是实行“五项制度”。即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动态定期制度、企业安全生产不良记录登记制度、施工现场小型机具和防护用品准用制度、施工现场检查量化评价制度。 (五)以深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引导全市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步入良性的行业发展轨道。深刻领会十六大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效益,促进我市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以资质管理为手段,加强全市施工企业的管理。一是深化改革,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采用新老公司分离分立、老公司择机破产、新公司率先突围的方式,建立企业内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管理模式,帮助国有企业在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彻底转变。二是加强资质管理。在这次资质就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争取在优化建筑业企业结构上取得新突破,形成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和建筑业企
[关键词]:水利水电、设计质量管理、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前言]:精准科学的工程质量的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工程的有序进行。本文全面的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根据总结的经验,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相应的修改措施,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下面就是几个在水利水电设计时可能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国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修建标准的相关规定
若想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就需要严格的按照一定的制度标准和国家的规范等文件规定的去进行设计。我国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是有一定的技术规定的,。把设计人员、项目负责人及校审人员,都纳入到质量管理工作中,是对工程质量的保证。对设计工作严格要求就可以保证施工时合理有序的进行,尽最大限度减少错误出现的可能,保证工程整体质量。所以设计人员一定要要严格执行“工程设计质量管理规定”和落实“设计质量保证体系”。为实际的施工过程提供质量的保证。
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对水利水电质量进行管理,也就是意味着要避免凭借个人经验做事,设计者设计出的方案是整个工程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它的对与错直接关乎工程的质量水平,所以设计者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标准来执行,决不能仅仅凭着对个人的经验就对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擅自的修改,一旦设计错误就会导致后期的施工不符合相应的标准,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等许多问题。
二・设计人员的责任感
①作为设计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工作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合理的对设计工作进行管理,实时进行监督和考察,由于工作人员的态度和责任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增强每个设计者的责任意识是很必要的。设计人员也是决策层,他们掌握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计划和方案,设计者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能,相互之间做好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进行技术上的探讨,紧密结合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促进水利水电事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作为设计者也要弄清自身的工作规范,讲责任落实到实处,自觉地意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工程设计的谨慎性、精确性和综合性。
②在设计的过程中,负责任还表现在要进行标准化设计。定期对设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举办经验交流会进行相互沟通,促进设计者们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进而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精确性得以保证,从而全方面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此外,设计者也应该在施工之前做好准备工作,这也是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对设计好的图纸进行交底,设计者与施工者之间进行详细的沟通,探讨思路,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完全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进行操作,来避免施工时由于以往经验而造成错误操作。
③对已经设计好的方案图纸要进行多次校对,防止由于粗心而造成设计上的错误,进而导致在施工后,对工程整体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校验的过程可以通过多次试验来保证效果,试验时对各个数据进行准确计量,然后集中人员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找出设计上的不足,并及时修正,这也是提现设计者责任心的一种体现。
三・加快科技发展,保证工程管理质量
水利水电的现场管理需要科技的不断创新来作保障,大型设备是在整个工程中涉及较多的工具,比如:起重设备,砂石搅拌设备,传输设备等。为了让设备更好的发挥效用,提高科技水平成了关键。水利水电的现场监管可以通过更好的仪器设备等更方便设计出方案,如Cad制图等可以更好的为水利水电工程提供便利。
对于使用的器械也应该提前做好测试,记录下不同条件下使用的最佳状态,如:耗油量、耗电量等,都要做好资料的整理收集。科技的发展也会更好的保护环境,尽量减少施工时对周边环境的危害,同时利用高科技的设计方案也会使得工程施工的期限缩短,减少施工材料的浪费,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的效率。
四・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进行相应的水利设计
在进行设计规划之前,对整个施工的周围环境进行全面的检验是很必要的,进行测试就要凭借一定的精密仪器来抽查,测试出的结果将作为设计施工方案的主要依据,由此看来,准确的测试出施工环境对于设计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不同的环境需要的方案不同,要做到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避免一味的盲目设计,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可以减少施工时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大大缩短工期,提升效率。单一方式的设计可能导致一些水利水电工程性能的不稳,对周围环境产生极大地威胁,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人力和财力上的使用也有很大程度上的浪费。
四・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问题从大的方面说,它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小的方面说,它也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由此可见,优质的水利水电工程可以很大程度上增长其使用的年限,减少维修所支付的成本,保护人民甚至整个国家的安全。水电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三峡工程就是典型的水电工程,它的建立和使用极大的解决了长三角地区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用电紧张的问题,同时也便于调节水位的变化,保证了整个长江流域灌溉农业的稳定,可见起到关键作用的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生产和生活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水利水电工程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意义重大的,也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所以我们更要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工程的质量符合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问题事关重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结束语]:总的来说,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管理对于整个工程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相关人员来说,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严谨的质量管理都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它需要从多方面寻求配合,保持其协调性和整体性,最终促进工程的顺利完工。对于本文主要从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定、设计者的责任感、科技对工程的影响以及对施工环境的具体分析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分析了各个因素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志荣,水利水电工程总监的协调作用[J].四川水利.2009(03)
[关键词]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辽宁
[中图分类号] F06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10-0042-04
本文为辽宁省社科联2007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辽宁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07lslktjjx-175)的研究成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一五”规划也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为基本方略。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探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辽宁长期沿用的是以资源开采和资源依赖为特征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资源立省的典型代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既造就了辽宁这个老工业基地,也给重化工业聚集的辽宁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和后果。资源和环境无法继续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正是辽宁等老工业基地出现衰退态势,发展逐步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针对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深入研究分析辽宁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以期助于辽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进而构建我国集约、清洁、安全发展的经济体系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辽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意义
1.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摆脱辽宁资源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
由于历史成因,辽宁以高耗材、高耗能、高耗水的传统工业生产为主,资源的短缺和过度消耗已使部分传统产业陷入困境,进而严重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为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千方百计增加供给固然重要,但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能优先的方针,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进节能降耗。[1]
2.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辽宁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
长期以来,辽宁沿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资源产出率、资源利用效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有利于促进辽宁经济增长尽快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快速提升产业结构和经济运行质量。[2]
3.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减轻辽宁环境污染的治本之策
历史形成的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不尽合理,使辽宁环境的结构性、区域性污染现象严重,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助于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3]
二、辽宁在建设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辽宁省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等方式,促进节能减排降耗,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就整体而言,辽宁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不相协调之处,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认识不到位,节约优先的方针有待于一步落实
2005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强调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 水、节材 、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但是,当前辽宁一些地方政府和职能管理部门对全省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认识不足,对经济发展和环境间的关系及矛盾了解不够,并没把“节约优先”很好体现到发展规划、城市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去,仍处在重经济发展、轻资源环境保护的惯性状态。
2.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标准建设滞后,可操作性差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为目标,需要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保障。然而,目前辽宁关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立法思路尚不清晰,尚未出台引导、规范节能环保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一定程度上导致现有节能环保措施和激励政策难以得到落实。并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辽宁执行的许多技术标准明显落后,在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能源消费等领域,缺乏系统、科学和可操作的地方技术标准。此外,在法的实施方面,还大量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监督不力等现象,使立法的目标难以实现。[4]
3.尚未建立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辽宁现有的制度和政策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价格体系、税收体系等和部分宏观产业政策仍是服务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经济机制和政策体系尚未形成。目前,辽宁的资源性产品价格依旧不合理,支持节能降耗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政策受多种利益关系及其他因素影响,还没有到位。由于缺乏配套的信贷措施,各地节能降耗项目普遍存在着融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匮乏等现象,难以形成促进节能环保的有效激励。
4.缺乏支撑节能环保工作的技术体系
技术革新与进步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支撑条件。目前辽宁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某些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总体而言,节能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明显滞后。多数企业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的创新动力不强,环保产品技术、节能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在城市垃圾资源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等重要领域的一些关键产品还没有自己的制造技术。
5.全民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
虽然辽宁近年来在节能、节水、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方面做了许多宣传推广工作,为节能环保意识的普及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目前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等工作仍由政府部门牵头推行,没有引入市场化概念,导致企业自主参与节能环保活动的意识不强。同时,由于多年来对公众资源环境意识的培养欠账极多,公众对节能环保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了解不深,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较差,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极大障碍。
三、辽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对策分析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结合辽宁省的现实状况统筹考虑,从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倾斜、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持等多方面入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推进。
1.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体系
产业层次的高低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是一致的,辽宁产业结构偏低是形成其高能耗的主要原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是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产出率的关键之举,也是辽宁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1)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辽宁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提高非资源依赖型产业、低能耗产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加快工业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形成多元化的新型支柱产业和具有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特色的资源节约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优化升级带动转变,彻底改变低层次、高能耗、低效益状态。
(2)推动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突出抓好钢铁、化工、建材、煤炭、电力等高耗能产业,依法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置和技术设备,实现传统产业升级。钢铁工业按照高端、精品、专业化、深加工方向,扶优汰劣,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构建现代化钢铁生产体系。化工、建材、煤炭等高耗能产业,按照“存量调强、增量调优”的方针改造提升。
(3)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避免地区之间的结构趋同。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增强区域竞争力。
2.逐步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新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面对严峻的形势,转变传统经济模式,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是辽宁的必然选择。从2002年开始,辽宁省率先在全国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突出抓好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保产业等重点工作,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但是,循环经济建设毕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辽宁的循环经济实践尚处于试验、示范的初级阶段,普及面较小,深度不够,质量不高。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辽宁应重点从两方面继续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实践,努力探索出一条低消耗 、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1)以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创建资源节约型和循环型企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的清洁生产,通过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提高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或排放。辽宁要认真总结经验和作法,加大推广力度,逐步建立完善的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特别要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中大力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尽可能地采用无废或少废生产技术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生产的清洁化程度,使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5]
(2)统筹规划,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辽宁现有7个国家级、l6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园区企业相对集中。应依靠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对区域内企业进行能源流、物资流、废物流、信息流等的重新集成,挖掘出各企业间互相合作的最大潜能,合理构建共生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产业链条。通过产业链接项目使园区内各企业产生的废物得到有效的利用,提升整体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园区内产业升级。
3.鼓励科技创新,加快构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技术支撑体系
应充分利用辽宁装备制造业和科研实力较强的优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协同参与的机制,引导和整合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加大技术支撑体系的开发和标准的制定。
(1)加快节能环保技术研发。要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增强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重点开发一批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包括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旱季节水农业技术、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城市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处理技术等。
(2)加大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力度。要进一步加快资源环境保护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大对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及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着力加快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等多项工程建设。力求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率先突破,推动节能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
4.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市场机制和政策体系
(1)健全财政扶持政策。要把节能环保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各级地方政府要利用国债或预算内资金,对重大节能环保工程和节能环保技术开发、示范项目给予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
(2)强化税收调节政策。积极落实国家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抓紧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品目录及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实施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车船、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现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生产或使用列节能环保产品,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汽车,调动消费者节能环保的积极性。
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措施,继续实行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逐步取消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3)完善价格促进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与环保收费改革,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使水、煤、电、天然气等产品的价格真正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使环保收费标准达到能够补偿污染治理成本并使治污者合理盈利的水平,形成有利于节能和提高能效的价格激励机制。
5.健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加强监督管理
当前,辽宁除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资源综合利用法》、《水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关键是要加快研究制定与这些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并据此制定和完善本地区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从而让政府各项政令和措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此,辽宁应抓紧制定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匹配的有关资源综合利用、分类回收、生活废弃物治理等管理办法和规定;完善重点耗能产品和新建建筑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
此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是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比较突出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特别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切实开展节能环保专项执法检查。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关闭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对排污企业加大处罚额度,依法追究那些制造污染而给群众、给社会带来重大损失的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变补救性干预为预防性干预,从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治理。
6.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1)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广泛宣传全省资源、环境形势和节能环保的重大意义;宣传节能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先进事迹,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资源的责任感。
(2)加强教育培训,普及资源环境知识。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举办节能环保技术推广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等,开展节能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对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视。教育部门要将节能纳入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开展能源资源短缺的国情、省情教育,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和技能。
(3)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弘扬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反对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鼓励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标志食品,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使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郎一环,沈 镭.我国能源节约战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2):105-109.
[2]付钦太.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J].学习论坛,2007,23(2):36-39.
[3]陈湘舸,解仁美.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深层解读[J].理论探索,2006,(1):76-79.
[4]田文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学习论坛,2007,23(7):64-66.
[5]秦书生,黄威威,付 微.辽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3-4.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A Case Study in Liaoning Province
Qiu Y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Dalian 11605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