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救药品范文

急救药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救药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急救药品

第1篇:急救药品范文

1提高对急救药品器材重要性的认识

我院主要接收军队团以上干部疗养,疗养期限一般为15 d,大部分为中老年人,分为疾病康复疗养和健康保健疗养两种类型,从严格意义上讲,必须是病情稳定和生活基本能自理者方为疗养适应证[3]。但近年来,高龄疗养员及非疗养适应证者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导致疗养员在疗养期间突发急病的情况明显增加,给疗养安全工作带来较大挑战[4]。尤其我院地处海岛,交通十分不便,如何立足于院内救治,确保疗养员安全成为我院医疗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因此,院领导十分重视,多次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研讨,形成共识,视疗养员安全为疗养院各项工作重中之重,在努力做好疗养员从入院到出院一系列全程保障的基础上,定期组织疗养安全分析会,突出对疗养员急症抢救工作及急救药品器材保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之增强责任感。如在医务人员缺编的情况下,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优先考虑配齐基层第一线;在业务培训方面把急症救治技术列为人人过关的年度考核项目;在疗养经费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明确首先确保急救药品器材的需要和保障,近年来,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我院先后投入经费近250万元,分别购买了彩色超声诊断仪、岛津500毫安X光机、十二导联心电图机、心脏除颤监护仪、同步呼吸机、综合急救保健柜等多种急救设备。

2突出配备急救药品器材的针对性

我院通过疗养员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较为完整的疗养员资料登统计制度,每月对疗养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综合分析,医务处每季度对在疗养期间发生急症抢救的疗养员病例组织一次认真讨论。多年来统计资料显示:虽然疗养员所患疾病多,但老年疗养员大多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4],所患急症也与之相关性较大;如统计我院近5年疗养员在疗养期间发生的急症排位顺序分别是:急性心梗、急性心衰、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脑梗或脑出血、急腹症、急性外伤、中暑、低血糖等;另外疗养员突然发病不仅发生在疗养科室,还常发生在出入院途中、游览及散步路上、就餐时等等。通过了解疗养员的发病情况及抢救过程,为有针对性配备急救药品器材提供了有力依据,如考虑到易于搬动和便于外出携带,我们在购买急救器材时同类型的尽量挑体积小巧的,能综合多功能的尽量购买综合多功能用途的。且考虑到急症抢救的时效性,除了为每个疗养科室配备齐全的急救药品器材外,还为独栋大区以上疗养楼、门诊接待室、接送疗养员车辆上都配备了一定的急救药品器材,照顾到了多环节的需要,确实有效地保证了疗养员急症抢救工作落实到位。

3对急救药品器材实施有效综合管理

3.1建立管理档案对全院所有急救仪器、急救箱、急救药品(含毒麻药品)均建立详细登统计制度,药械科建有总册,科室每台仪器建有详细登记卡及相关技术资料,每台仪器还附有详细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严格按规定执行,做到有章可循,使急救物品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5],确保抢救时使用安全有效。

3.2制定质量控制标准

3.2.1急救药品管理有规范做到定点放置、摆放有序、药柜整洁、标记清晰、设专人专柜保管。基数药品做到效期清晰、数量准确,无变色、无潮解、无过期;大输液检查无异物、瓶口无松动;毒麻、专柜加锁保管,班班现场清点交接;急救箱内外清洁,药品按规定放置,使用后及时补充,短缺药有标识。所有抢救药品每周由护理班检查登记,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

3.2.2急救器械管理有标准急救器械在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定时核查的基础上,做到每周通电检查一次,标记醒目,完好率100%;胸外心脏按压板、注射盘、输液盘、血压器、听诊器、氧气瓶、电动吸引器以及抢救盘内的开口器、拉舌钳、压舌板等放置整齐醒目,取放方便;器械盘的盖布无浮灰、无静电、干燥无霉斑。

3.2.3落实检查考评制度实施三级质量控制,每个具体负责人对所分管物资负全责,科室负责人每周对本科室的管理情况复查一次,机关职能部门每月进行一次抽查,制定统一的检查标准,最后将各科检查结果收集起来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讲评的基础上督促逐一及时进行改正,并严格执行奖惩规定。

3.3熟练操作使用定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对新购入急救器材集中进行上课培训,要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本科室(部门)每种抢救器材的操作使用,熟悉各种急救药品的作用、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并将其列入年底业务考核成绩,与晋升晋职及评功评奖挂钩。

3.4药品常换常新疗养院抢救病例相对于治疗医院来说数量和发生频率会比较少,主要还是以急救保障为前提。因此,工作中常存在急救药品过期报废现象,造成一定浪费和经济损失。我们通过与体系部队医院协商,定期由药械科负责将近效期药品(一般有效期还有半年左右)与他们进行更换,这样既保证了急救药品质量,又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近年来仅此一项为疗养院节约经费近3万元。

参考文献

[1]王俊.军队疗养院医疗安全隐患与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07,17(5):646-647.

[2]汪亚东,王庆林.军队疗养院医疗保障现状及对策[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1):58-59.

[3]曹国英,主编.疗养技术常规[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69-70.

[4]叶凤萍,吴雅妮.军队离退休人员患病及用药情况调查分析[J].人民军医,2009,52(7):422-423.

第2篇:急救药品范文

摘要目的:找出传染病院急诊室抢救车药品管理中的问题并制定管理措施。方法:对急诊室抢救车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确定合理的药品品种及基数,使用自行设计的抢救药品目录表和抢救药品储备单,结合使用交接本、药品检查本、简易封存管理。结果:减少了药品的浪费,护士取用方便、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临床抢救的需要。结论:对抢救车药品管理进行改进,提高了药品管理质量。

关键词 急诊室 ;抢救车 ;药品管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64

急诊室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第一线,为确保危重病人的抢救高效有序,抢救药品必须随时保持完好的应急状态,抢救药品应做到定位、定数、定人管理、定期检查。传染病院急诊室工作人员少,抢救药品品种及数量多,为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抢救病人,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1],我院急诊室根据专科特点在满足临床抢救需要情况下,对抢救药品种、布局进行调整,规范药品的管理,以减少药品的浪费和提高急诊室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质量[2]。现就我院急诊室抢救药品的管理体会结合目前我国对抢救药品的管理改革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急诊室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质量。现报道如下。

1急诊室抢救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抢救药品繁多急诊室抢救药品种、数量多,管理浪费人力。急诊科准备抢救药参照综合医院的标准准备抢救药,近半数抢救药从未使用过,用过的药品也极少使用到备用量的半数。有些药物对某些特殊疾病特效,抢救室必备,因此种类繁多,管理较复杂。

1.2交接工作繁琐,浪费人力,存在安全隐患急诊室有3个抢救车,抢救药品种类多达29种,每种药品为10支或5支。每天护士要认真清点390支药品,检查每1支的标识,包括名称、剂量、批号、有效期,即使熟练到每5秒检查1支药品尚需花费近40 min的时间。我院为传染病专科医院,病人多为慢性病人,抢救药品使用的较少,有些药物使用频率少,个别药品放到过期都还没有使用。显然每班把时间花在交接药品上,减少了观察病人的时间。护士工作繁忙,药品种类多,清点时中途被打断,工作中有时不能及时发现过期药品,存在安全隐患。此外护士每天三班清点药品时,接触摩擦而导致原有的标识模糊,而标识模糊的针剂不能使用,只能废弃,造成药品的浪费[3]。

1.3使用过程存在安全隐患以往抢救车上锁后,常会出现找不到钥匙,延误抢救时机,造成混乱局面;抢救车不上锁又无法避免药品、物品丢失,同样不能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

1.4药品有效期标识欠明大部分针剂的有效期或到期标识印在包装盒上,针剂上只标明生产批号,没有生产日期,我院虽然采用包装盒存放于抢救车内,而抢救车同种药品在补充过程中常出现不同生产批号及有效期的药品混放,而在抢救病人过程中因情况紧急,很难做到按生产日期的先后应用,并且有的药品使用频率低,容易造成药品过期[4]。

2抢救药品管理措施

2.1改进抢救药品的管理方法

2.1.1减少抢救药的品种和数量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及主治医师、主管护师以上人员参加讨论,确定抢救药品的品种、基数,讨论结果报医务科及护理部批准后实施。

2.1.2设计抢救药品表格自行设计抢救药品目录表(表头为抢救药品目录,表格横栏从左至右依次为序号 、药名、 剂量、 支数,各种抢救药依次登记,以电脑打印),抢救药品储备单(表头为抢救药品储备单,表格横栏从左至右依次为序号 、药名、 剂量、 支数、厂×支、有效期至,各种抢救药依次登记,序号 、药名、 剂量3栏下抢救药信息采取电脑打印,余下2栏铅笔手写易于修改)。抢救药品目录表及抢救药品储备单的序号一致便于使用管理。抢救药品目录封塑置于抢救车上盖正面(避免字迹不清),抢救药品储备单连同交接本、药品检查本放在抢救室治疗柜专用抽屉内。

2.1.3采用固定位置封存管理抢救药品必须严格按序号、有效期摆放于外包装盒内,避免摩擦后标识不清导致浪费,采取封条管理方法[5]。取长10 cm,宽3 cm两条白纸,用钢笔在每条纸上分别注明年、月、日和护士全名,用固体胶水贴封抢救车储放药品抽屉开口处。减少护士每天清点药品时因接触摩擦而导致原有的标识模糊不能使用,造成的药品浪费。

2.2加强抢救药品的管理力度

2.2.1抢救药品交接班管理每班查看封条是否完好,如完好,在接班本上,只需注明日期、正确无误、签全名即可。

2.2.2抢救药品使用管理抢救药品储备单注明生产厂家、当接到通知某一厂家有问题时,只需检查抢救药品储备单即可解决问题。抢救药品使用后,当班护士将使用的抢救药品及时补充,同时将抢救药品按先后有效期排序存放于外包装盒内,更换药品时应按其外包装标明的有效期及时记录在抢救药品储备单上,并按每支药品的位置进行登记,即使是同一种药品也能确定其中各支的有效期。使用的抢救药品在抢救药品储备单上体现并签日期和使用者全名。补充查对正确无误后加封条,如未补充要有医师的处方备查,在药品交接本上做好登记备查或注明去向。这样在抢救药品储备单上查看有效期简单明了,不仅节省时间,还能及时发现即将到期的药品,及时调换成远期药品、减少浪费,避免出现过期药品,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

2.2.3专人管理由护士长指定责任心强、高年资的护士固定管理抢救药品,每周检查抢救药品储备单、抢救药品检查记录本执行情况,在抢救药品检查记录本上记录日期签全名。

2.2.4月底清点尽管在补充和更换时认真登记,每月还要对药品进行一次逐支检查,以保证车内药品准确无误[6]。每月月底清点要将每支药品从抢救车内外包装盒中取出,要逐一查看,日期、字样、清晰程度以及药品的批号、有无裂纹、瓶口有无松动,判断抢救药品的质量及是否过期。重点查对抢救药品检查记录本提示本次要更换的抢救药品。对不合格的药品进行补充,更换即将过过期药品,记录在抢救药品检查记录本上。将新添抢救药品的厂家、支数、有效期详细记录在抢救药品储备单上。如不能立即补充药品,要有医师的处方备查,在药品交接本上做好登记备查或注明去向。抢救药品检查记录本提示次月要更换抢救药品,并标记于外包装盒。抢救药品经护士长再次核对正确无误后加封条。

3小结

我院急诊室的抢救药品品种和数量多,在更换和补充时逐支登记数量、有效期及产地,每日每班的近40 min接班夺取了本应属于病人的时间,合理减少抢救药品基数,将既往模式改为现行模式,能将每日每班的近40 min接班减少成只检查3个封条完好,签日期、注明无误、签全名即可,将40 min降为3 min。通过对抢救药品进行登记排列,使护士熟知、熟记药品的种类和名称,有利于对药品的查找和取放。护士在抢救病人过程中,会在最短时间内准备好抢救药品,为抢救工作做好了应急准备。因此,加强管理,完善该项工作的落实,能确保抢救药品的质量,减少接班时间。

参考文献

[1]张红霞.抢救车药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8,23(2):114-115.

[2]张培君.现代护理管理学[M].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10.

[3]陈保云,严艺. 改进抢救车急救药品管理方法的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8):2927-2928.

[4]翟艳萍.标识法用于急诊抢救车药品管理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4):2936-2937.

[5]滕艳玲 ,何全英 ,黄平芳. 封条在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09,9(4):15.

[6]李月兰,李维荣.陈殿芳.一种保证急救药品安全有效使用的管理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27.

第3篇:急救药品范文

硝酸甘油片极易溶化,不能吞服,只能放在舌下含化。药物能很快进入血液。起效迅速而短暂,效果极强。含化后1~2分钟起效,心绞痛即可缓解,作用持续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如果舌下含服3分钟后仍不见效,隔3分钟后可再含服1片。若连续含服3次仍无效,应考虑为重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应尽快去医院求治。

硝酸甘油应从小剂量(0.3毫克)开始,最佳的服药姿势是坐卧位含药,或靠墙蹲位。因为硝酸甘油能使全身静脉扩张、静脉容量增加,患者直立时,由于重力原因使大量血液积存在下肢,造成脑部血容量不足,发生性低血压,出现头晕,甚至昏倒。平卧位含药虽不会发生性低血压,但因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荷,也会使药效减弱。

硝酸甘油注射液为乙醇溶液,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也可用于降低血压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可以用硝酸甘油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无固定剂量,应根据个体的血压、心率和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调整用量。最好用输液泵恒速输入。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片剂应用最多,疗效最好。因而,许多冠心病患者都把它作为家庭常备药,或随身携带。但应注意以下事项。

谨防耐药和副作用长期或大量使用硝酸甘油后,血管平滑肌对其产生耐药性,使其不能有效扩张血管和解除痉挛,而冠状动脉持续狭窄或痉挛又可加重心绞痛。骤然减量或停药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反跳”现象,诱发心肌缺血而致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连续大量使用,因其不但扩张冠状动脉,而且扩张周围小动脉,包括视网膜微血管,增加眼内压,产生头痛、心跳加快,出现头晕,甚至昏厥。

妥善保管防失效硝酸甘油片剂暴露在空气中过久或过热、见光,易挥发或分解失效,因此应注意密闭、避光、低温保存,应装在褐色小瓶内。随身携带时不要把药片放在贴身内衣口袋内,以防因体温影响使其挥发失效。硝酸甘油的有效期为1年,指从生产日期算起1年,如果反复开盖取药,药物受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有效期可缩短为3~6个月。因此,每次取药时应快开、快盖,用后盖紧。随身携带的应及时更换。

注意禁忌禁用于心肌梗死早期(有严重低血压及心动过速时)、严重贫血、青光眼、颅内压增高和已知对硝酸甘油过敏的患者。还禁用于使用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的患者,两类药物同时服用,可产生强烈而广泛的扩血管作用,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严重时可导致低血压休克,甚至死亡。

小贴士:硝酸甘油常见的不良反应

⑴头痛:用药后立即发生,可为剧痛和呈持续性。

⑵偶可发生眩晕、虚弱、心悸和性低血压,尤其是直立、制动服药的患者。

⑶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剂量可发生低血压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虚弱、出汗、苍白和虚脱。

第4篇:急救药品范文

【关键词】 药品管理系统;药品质量;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95-01

引言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随着医药市场的逐渐开发,医药行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保持增长的趋势。然而,在药品快速发展的同时,药品的质量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1]。作为医药生产和经营企业的标准GMP、GSP,在一定程度上为药品的质量提供了保证。但由于药品管理的种类繁多,业务量大和要求严格等特点[2],造成了药品管理的困难。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医药行业经营者逐渐意识到提高药品管理的重要性和加快药品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因此,医药企业运用自动化的软件对药品进行质量管理(进货、库存、销售等)和建立药品管理系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同时,药品管理系统也是医药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3],它使得医药企业在节约人力资源和提高销售管理质量的前提下,改善药品管理的缺陷,从而实现医药企业的长久性战略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1 药品管理系统的现状

从国外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医药行业的药品管理系统还处在逐步发展的阶段,药品质量管理水平也不尽人意。例如大量的伪劣假冒药品流通于市场和一些地下药品工厂生产商横行,这不仅造成了消费者的财产损失和健康损害,也破坏了医药行业的形象。

初期的药品管理软件系统包含的内容较少,主要是对单一药品的疗效,成份和生产日期等信息介绍,并不能实现信息的透明化、信息资源共享的优点。然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医药企业现行的药品管理系统一般能具备良好的质量和信息管理,且很小程度的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和具备原始数据的自动保存功能;同时,大多的系统都涵盖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药品信息管理等模块。这样不仅有利于数据的查询、提取和分析质量检测报告、药品销售情况统计,还可以实现销售信息和价格对消费者的透明化。

2 药品管理系统构建

药品管理系统应包含了药品的各个方面。在一般情况下,医药行业的药品管理系统的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类似的,主要包括录入基础信息、编辑订单、仓存管理和销售账本管理。

2.1系统构建准备

药品管理系统与其它的数据库操作工作原理类似,并对软件的要求和运行环境不苛刻,当前市场上存在的系统软件皆能满足操作要求。同时,该系统对硬件系统要求主要有拥有计算机、交换机和打印机等基本设备。

为了方便医药企业工作人员方便快速的查询药品状态,需要编写适用的药品字典。一般的药品编码采用6位制,按照大类分码―亚类分码―药品序码等命名格式。同时,编命时,药品名主要采用统一的名称,在编写不同生产日期等信息,这样在保证工作的延续性的同时,可以方便工作人员的识别、运行和管理。

2.2系统核心模块组成

药品管理系统的核心主要有药品销售、基础信息、库存管理、往来管理模块、采购管理,是根据系统的功能来划分,有利于快速的反应和药品的管理,如下图所示。

图1 药品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

通过该系统,医药工作人员可以进行系统性的管理。根据软件显示的数据,可以对仓储作出相应的调整,还有利于查询药品的销售情况。

3 药品管理系统功能模块与质量要求

3.1基础信息管理

3.1.1功能

该模块可以客户和药品的基础信息进行管理、信息检索功能。在为消费者查询更多的有关药品信息提供方便的同时,医药工作人员还可对基础信息作出修改、添加、删除等操作,有利于信息的综合管理。

3.1.2药品基础信息管理要求

通过科学合理的药品编码,务必做到药品信息的合理化和人性化,使得工作人员能及时、快捷和有效的录入。同时,单击查询链接时,系统能快速的提出该药品的详细信息。

3.2采购管理

3.2.1功能

该模块主要是管理医药企业的药品采购业务,以提高采购经营事务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采购工作质量高效率、低成本执行,使企业具有最佳的供货状态。

3.2.2药品采购要求

医药企业采购药品需以质量为前提,从合法的企业进货,对首营企业应确认其合法资格,并做好记录。购进药品应有合法票据,并按规定建立购进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购进票据和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两年。

采购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时,应配备良好的包装,且包装封面应注明中药材品名、产地,中药饮片应有品名、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等信息;同时,进口药品应有符合规定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复印件;进口预防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应有《生物制品进口批件》复印件。

3.3库存管理

3.3.1功能

该模块主要管理药品的入库、药品入库退货、药品库存查询,并对药品的价格信息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人员在便捷的管理药品库存,了解药品存储实时情况的同时,使消费者及时的掌握药品价格的波动,最大化的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3.3.1药品库存管理和陈放要求

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保证药品质量,药品入库和出库必须执行检查制度。同时,药品的存放还需满足以下要求:①各类药品需按类别分开存在,例如内服药与外用药,挥发性较重的药品分开存放;②不同的药品对温度、湿度具有不同的要求,并严格执行药品的存放要求,最大程度和持久性的保存药品。同时,特殊的药品应根据国家严格规范保存;③针对危险药品,必须严格的执行国家规定。同时,危险品的陈列只能用代用品或空包装来陈列;④拆零药品应集中储存在拆零专柜,并保留原包装的标签。

对于特殊的药品,例如国家对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需要进行特殊的管理。

3.4药品销售管理

3.4.1功能

该模块主要对药品销售和退货信息的管理,统计、汇总药品的采购、销售、库存信息,使得工作人员对药品的销售情况了如指掌,便于采购部门及时的采购、决策部门制定合理的销售和促销方案。

3.4.2药品销售要求

在实际销售中,中药材的销售需做到产地明晰,药品销售必须对症配药,且药品包装需提供科学合理的说明、剂量等;同时,药品的调配处方需认真核对,对禁用人员和超剂量的处方必须禁止调配;如特殊情况下,需要出具专业医师的处方说明。在注重药品质量的同时,需要对药品分类进行明码标价,务必做到不投机倒把的销售品质。

3.5往来管理和查询统计

往来管理模块主要管理消费者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进、销药品往来结账的信息,使得药品的采购和销售信息便于透明化,并提供药品的销售分析功能。主要包含了药品销售结账、药品入库结账及查询信息等。

查询统计主要管理药品采购和销售信息,使药品的信息保证在有效的查询状态,主要包括药品销售、库存和销售信息等的查询。

4 实践运用效果与维护

4.1药品管理系统实践运用效果

系统构建后,为了对系统的运行情况作出精确的评价和建立一个合格且让人满意的自动化系统系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需要对药品管理系统进行实践。同时,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关闭及退出时保存记录的提示;系统的可操作及数据库安全性能;数据查询便捷及数据溢出、越界均能进行非法提示;系统对操作系统的兼容性良好,可移植性完好等。

在实际操作中,药品管理系统运行能有效的进行数据库和动态的更新,且数据的添加和维护性较好,有利于工作人员的便捷操作和熟练的掌握技巧,实现药品的有效流通。

4.2系统维护

药品管理系统维护的目的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应付信息系统的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各种变化,从而实现系统功能的改进、或解决在系统运行期间发生的一切问题。其主要分为纠错性、适应性、完善性和预防性等维护。

5 结束语

“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促发展”是一项普遍的真理。重视质量管理是每一个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也是社会科学技术的综合反映。尤其在医药行业,药品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着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因此,构建一个有效的药品管理系统对医药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帮助医药工作人员轻松、方便和快捷的查询药品采购、销售情况,实时的记录药品的往来记录,因时制宜的调整药品价格,为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从而促进医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信誉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曹亚莉.浅谈医院药品库存管理[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12):127-128.

第5篇:急救药品范文

Ⅰ.葡萄-品种与质量

You can make bad wine from good grapes,

But nobody can makegood wine from bad grapes.

-Hugo Johnson

世界葡萄酒大师Hugo Johnson的话道出了决定葡萄酒质量的真谛,即用好的葡萄也许酿不出好酒,但没人能用劣质葡萄酿出好酒。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优秀的酿酒师,如果没有优质的葡萄,也很难酿出好酒。

不同葡萄品种在色泽、大小、形态及所含成分上都有着很多不同,葡萄的颜色、皮的厚度及酸、糖、多酚类等物质的含量都直接影响着酒的色、香、味。酿酒葡萄与日常食用葡萄有很大不同,虽味道非常浓厚,但多是肉少核多,皮厚汁少,颗粒小,缺乏鲜食价值。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葡萄在发酵酿制之后,变成了我们餐桌上的美酒。不同葡萄品种酿制出的葡萄酒是不同的,但是,除了品种间的差异,葡萄自身的质量是酿制高品质葡萄酒的关键。健康、未被污染及未受病菌侵蚀的葡萄酿出的酒产生异味的机会远比低质、受到污染或病菌侵蚀的葡萄要少。

葡萄的质量与产量也息息相关。一般来说,葡萄的亩产量越高,葡萄所含的有效成份就越低,葡萄的质量也越低,酿制出的酒也就自然淡而无味,很平庸。但也不是说产量越低越好,每一品种都有其自身最佳的产量与质量比,而且要结合树龄,树之间的密度,树的修剪及生长方式、地点等多种因素一起斟酌考虑。一般葡萄在7至40年树龄时产量最高,过后就逐渐降低。老树虽然产量低,但如维护管理的好,也可结出高质量的葡萄。澳大利亚极负盛名的Hill of Grace葡萄酒就是由平均一百多年树龄的“西拉”(Shiraz)品种所结的葡萄酿制。

Ⅱ.葡萄园-葡萄生长的环境与气候

If you don’t have great grapes, you can’t make great wines.

It all happens in the vineyards!

­­­ -Emile Peynard

正如法国著名葡萄酒教授艾米尔・贝纳尔 (Emile Peynard) 所言,葡萄酒的特点和风格起源于葡萄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产地可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葡萄的生长环境影响着葡萄的品质及特性,正如一对双胞胎,生长在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下会形成完全不同的个性及气质一样,同一葡萄品种在不同生长环境下也会有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影响成品酒的风格和口味。

葡萄生长的环境包括所在地区和气候、土壤成分、土壤结构及排水性、地理环境(即朝向、坡度、风势、有无阻挡物存在等)所有这些因素便构成了法国人在论及葡萄酒质量时必然要提到的Terroir一词。所以,确切地说,Terroir是一个如上所提的综合概念,目前其他语言尚无相应的词汇来表达它的完整含义。

虽然自然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但人们借助科学技术,也可以对地理环境做出合理的调整及改变,比如建人造防风林,引进灌溉系统解决干旱缺水问题等,土质及土壤成分也需要人们的维护与管理,而葡萄的修枝、篱架和枝叶密度调整等栽种手法更直接的影响到葡萄的品质和成熟进程。所以葡萄生长不仅取决于天然环境,也有后天人们努力的因素在里面。

总的讲,酿酒葡萄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是比较容易生长的植物。全球大部分葡萄园都集中在北纬约30-50度或南纬约20-40度之间的温热地带,年平均气温为10-20度左右,过热和过冷的地方都不合适葡萄的生长。葡萄的根有着很强的纵深生长能力,贫瘠的土壤环境使葡萄根系不得不尽力向深处延展,以求最大限度的吸取营养,使所产葡萄味浓而有当地土质的特色。世界上不少著名的葡萄园地表常常是卵石或沙砾密布,根本无法想象可以生长什么农作物。肥沃的土壤常常只能使葡萄过度生长,导致枝叶茂密却结不出优质葡萄。

最后,用法国著名产酒地勃艮第 (Burgundy) 的一位酿酒师的话作为总结:“如果我们的土壤不那么贫瘠,我们也不可能这样富有”(If our soil was not so poor, we would not be so rich !)

Ⅲ.酿酒技术

第6篇:急救药品范文

    基金分类 特点 代表品种

    成长型基金 以追求资产的长期增值和盈利为基本目标,投资于具有良好增长潜力的上市公司股票或其他证券 南方稳健成长、华夏成长等

    收入型基金 以追求当期高收入为基本目标,以能带来稳定收入的证券为主要投资对象 天元证券投资基金等

    平衡型基金 以保障资本安全、当期收益分配、资本和收益的长期成长等为基本目标,在投资组合中比较注重长短期收益、风险搭配 招商安泰平 衡型基金、盛利精选平衡型基金等

    央行最近公布的全国城镇储户季度问卷调查显示:二季度以来,城镇居民储蓄意愿明显回落,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意愿显着上升。基金更成为广大百姓投资的主要渠道,从近期的基金品种的表现来看,投资基金不仅要选好品种,而且还要讲究策略。

    “负利率”的投资策略

    最近货币市场基金公布的收益率引起了部分投资者的关注,某货币市场基金公布的当日每万份基金净收益为-0.2566元,7日年化收益率降至1.6260%,成为年内第一只当日收益出现负值的基金。第二天,另外一只货币市场基金的日收益也出现负值。货币市场基金出现负利率虽然只是个别现象,而且在第二天也恢复了正值,但提醒人们货币市场基金投资并非仅仅像储蓄那样简单。

    近期市场利率的快速变化是导致出现负收益的主要原因,出现这种现象的也只是个别基金,偶尔出现的负收益并不会改变货币市场基金的低风险特征,对长期持有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者来说,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但对于投资者来说,除了关注货币市场基金本身的收益之外,也要关注货币政策以及市场利率的变化,由于下一步货币政策的取向是增强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因此预期市场利率仍有上升空间。由于新股发行而导致的货币市场基金大幅赎回只是暂时的现象,投资者只要不在那几天中赎回,应该不会有较大的影响。

    “高折价”的投资风险

    备受投资者关注的基金封转开终于将在近期启动,对于新“基民”来说,看中的往往是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率。目前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在18%至31%之间,对应的套利空间达到了20%至40%,这无疑刺激了投资者关注“高折价”的封闭式基金,

    应该说,一方面,高企的折价率确能给投资者带来几乎无风险的高回报;另一方面,不应忽视高折价率基金“封转开”时,必然会出现基金为应付大额赎回抛卖股票,从而降低折价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封闭式基金已经开始研究对于短期赎回采取高赎回费措施,如对转型后3、6、9个月内的赎回分别征收3%、2%、1%的赎回费,再考虑到0.5%左右的交易成本,对欲进行短期套利的投机者而言,套利空间就会有所缩小。因此,如果只是追求短期折价收益的话,投资封闭式基金还是有一些风险的。

    选好品种看费用

第7篇:急救药品范文

关键词:GMP;药品质量管理;设计模式

个人简介:孟祥杰,女,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中药制药专业,中级职称,中药执业药师,就职于益康制药有限公司质保部

通常来说,药品则是属于一种特殊商品来对疾病进行治疗、诊断以及预防,和人们的生命存在着息息相关的关系。药品只有合格质量,这样才能做到应有疗效发挥,使得患者用药安全进行保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全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药品质量安全,政府对这一问题也高度重视。卫生部在2010年为对生产药品质量管理做到规范,推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而且在第二年的三月一日对这部修订之后的规范进行实施。通过对这一规范进行研究,则可以了解到当中的条款由之前的八十八条增加到三百一十三条,这就使得软硬件方面的要求做到全面提高。

一、药品质量与质量管理

制药企业的重点就是药品质量,质量意识则是企业所有员工认识与理解质量与质量工作,在质量行为当中有着极其重要制约与影响作用的则是质量意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思想基础则是从主观上对工作质量或者产品质量追求,对工作成果时刻关注。这就绝对不能将其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借助实际行动去传播,加强管理工具,固话规章制度,凭借各个部门对其贯彻执行,导致质量意识逐步深入到企业员工内心,使得员工自觉遵守质量管理规范,切切实实将药品质量落到实处。

从质量上来进行分析,我们对于各种产品当中的关注重点则是药品,而在所有药品当中的重点则是无菌药品,其中的重中之重则是我们所生产的非最终灭菌无菌药品,如果有着仅仅千分之一的质量不合格药品,那么这支药就会让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生命威胁。有鉴于此,药品生产商要本着对患者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如同对待人们的生命那样做到对药品质量重视。

在药品质量与质量安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做好药品的质量管理这是抓好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针对管理模式上来看,所谓的药品质量管理这就是一个个的质量环相互之间紧密相扣的管理模式。通常来说,全面的质量管理则是属于企业准入资格的审查许可,这一重要思想在推行的GAP、GMP、GLP、GSP、GCP当中都能够得到体现。而对药品所做的质量管理所强调的则是药品质量研发药品、制造药品、转移技术与临床应用等全过程的管理理论,GMP则是属于一整套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在药品质量体系当中所包含着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新颁布实施的新版GMP当中的第二条,则相应的规定企业必须要对于相应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根据对质量管理体系所做的分析,其中包含着对质量目标、质量方针、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活动的制定,对其目的按照通俗点的讲法则是对问题进行发现与解决,使得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二、当前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控制药品质量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我国生产药品的历程来进行研究,那么在质量管理当中整个药品生产企业控制药品的质量呈现着检验模式、生产模式、设计模式这样的逐级推进的过程。

一是检验模式。根据研究发现,在建国之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并没有相应的GMP的规范来要求国内的药品生产企业,这就是要对检验药品进行强调,换句话说,也就是指对那些药品只有检验合格那么才能将其划分为合格药品的范畴,只有通过检验才能体现出合格的药品。这是借助于检验最终产品以便能够对药品质量确认检验模式的主要特征,检验的依据则是凭借针对药品的鉴别、卫生学检查、性状、含量测定、检查等质量标准,从而做出判断药品质量是否对标准的限度要求符合,立足于此基础,从而判断这是否是属于合格的药品。根据对这一模式所做的分析,这当前所包含的缺陷显得比较大,那么就是质量标准的局限性对于药品质量并不能做到全面体现,其中在质量标准当中的部分项目对于药品质量的真实情况,按照标准来实施检验往往很可能出现产生进行当中的质量问题,那么在这时候对其解决显得比较困难。按照质量的标准也仅仅能够对其中的是非判断来做出相应的判断,可是并不能溯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本质上来看,这种终点控制的方式属于结束生产之后实施的单点控制,这种行为显得滞后,那么当有质量问题发生,不能做到及时找到原因,以便对问题解决,这样面临着比较大的风险。

二是生产模式。根据我们的了解,如果检验模式单一这就不能有效控制药品质量。按照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大师威廉·戴明博士的观点认为:是生产出产品的质量,绝对不是对其检验出来。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在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参考国外药品生产情况,通过对生产模式这一概念的引入,其代表则是在1998年修订通过,在1999年7月1日实施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在这一模式当中的核心则是立足于检验模式当成基础,把生产过程确立为控制的重心,借助于对过程的强化以便能够对于药品的质量进行保证。生产模式与检验模式进行比较,这就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对一些基础性问题解决,通过对全面过程控制的实施就能够对于药品质量有效提升,如果控制得当,就能够有效保障质量,避免大多数的问题,即便是发生质量问题也可以解决。虽然这一模式能够对药品质量进行有效保障,可是只是监控生产过程却被动保证产品质量显得远远不够,在98版GMP当中监控洁净区往往的非连续与静态的,尚未有着持续改进的倾向,那么必须要对主动决定药品质量进行进一步考虑。

三是设计模式。要想对药品的质量进行准确确定,那么必须立足于良好的设计。借助于良好的设计这样才能生产出良好的药品,这就是所谓的设计模式。通过与生产模式进行比较,这就是将控制重心逐步前移,在对研发生产目标最初确定的过程当中则应该对全盘设计的理念进行考虑,借助于系统性的设计,从而能够对拟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预估,对生产的过程进行严格控制,这样才会有这预期药品的质量达到。设计药品的质量则是将产品质量概括成为研发起点的预先设定目标,在立足于对关键物质属性进行了解的条件下,借助于对实验的设计,以便对于关键质量产品的属性进行理解,从而将关键工艺的参数进行确立,受到原料的工艺条件、环境以及特性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建立起稳健工艺设计空间与对产品性能满足,而且按照设计的空间,做到质量风险管理的建立,将质量的控制策略与药品的质量体系进行确立,在整个过程当中必须认识产品与生产。

三、结语

凭借分析当前我国实施GMP阶段,实施这新旧这两个版本不同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就可以了解到,那么就不断健身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有效控制药品质量的认识,通过单一的终点控制到有效的结合过程与重点控制,再到源头设计质量,这就不断的提升药品的质量,企业在当前药品生产整体工程当中,必须要做到对观念改变、与时俱进、理顺认识,将从环境、物料、人员、工艺、设备这五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做好药品质量科学管理,以便确保最终产品能够对生产设计思想进行观察,确保能够紧紧围绕药品质量可控、安全有效的最终目标来运行。

参考文献:

[1] 党晓伟,陈玉文.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引入药品试生产阶段的探讨[J].中国药业.2011(10)

[2] 邵义红,范建伟.标准操作规程与GMP实施的关系探讨[J].齐鲁药事.2009(08)

第8篇:急救药品范文

关键词:运输方案优化;运输模型;复合单位运价;位势原理;多基地

中图分类号:F252.14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当前,物流费用一直在企业运营费用中占据较大比例,其优化将为企业减少大量成本。为在日益激化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可持续发展,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物流运输方案的规划和设计,尤其在医药企业中,药品运输方案的优化产生的效益非常显著。本研究在对振东集团下属医药公司进行深入调研后,为其提供优化的运输方案。

对于振东集团旗下的每个制药公司而言,由于自身地理位置以及药品销售地区配送中心所处地域的不同,其对应的单位运价是不同的;但必须考虑的是,由于不同制药公司的生产规模大小不一,在订单下达后,规模小的公司就必然有较长的生产提前期,这就务必会产生相对较高的单位存储费用(在这里,存储费应是一个复合值,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它应包括因存储而产生的货架、盘点、仓管费用以及机会成本等)。

为了使设计的物流运输方案更好地适应实际情况,在这里把单位运价和单位存储费用合并成一项作为单位药品从产后到抵达销售区配送中心的总费用,并以此作为复合单位运价,这样将使得成本最低的方案优化设计更合理。目前,研究较为复杂的问题类型一般最多考虑3、4个属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考虑1、2个属性的问题展开[1]。本文着重考虑运输费用这一属性,且假设运输过程中车型、单位耗油、司机人工费等方面是均等的。

2 模型构建及方案设计

4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药品多基地生产模式下,以订单导向的销售运输方案的设计和优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研究中结合了地理信息,特别是实际企业中存在的单位存储综合费用,进而在运输方案设计中采用了单位复合运价数据模拟,这将比单纯使用运价更为合理。然而,在影响运输成本的诸多要素中,本研究并未一一进行参数设置纳入到优化模型中,运输中应急问题的影响也未涉及,这些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孙丽君,胡祥培,王征. 车辆路径规划问题及其求解方法研究进展[J]. 系统工程,2006,24(11):31.

[2] 韩伯棠. 管理运筹学[M]. 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7-128.

[3] Dror M, Laporte G, Trudeau P. Vehicle routing with split deliveries[J]. Discrete Applied Mathematics, 1994,50(3):15.

第9篇:急救药品范文

【关键词】 虎杖;品质;药理;进展

虎杖来源于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根茎及根,具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功效,主要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癥瘕、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等[1]。始载于《雷公炮炙论》,药用历史悠久,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近代研究发现虎杖中的蒽醌类及芪类成分具有广泛的临床疗效,特别是近年美国天然药物研究所(CNN)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具有抗艾滋病的作用,掀起了虎杖研究开发热。本文就近年虎杖药材品质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综合报道。

1虎杖药材的品质研究

1.1不同产地药材活性成分含量研究

刘旭等[2]利用HPLC法对来自贵州、四川、江西、陕西、湖北等地的7个虎杖样品的白藜芦醇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贵州兴红的样品含量最低(0.86%),四川西昌的样品含量最高(4.54%),有6个样的含量均在1%以上。周建军等[3]采用HPLC 法分别测定9 省区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及苷元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及苷元的含量差异较大,陕西汉中地区虎杖中白藜芦醇苷的含量(2.546 %) 和苷元含量(0.449 %) 显著高于其它8 个省区。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影响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及白藜芦醇成分含量,但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及白藜芦醇含量并不成比例关系。衣洪福等[4]用RPHPLC法对不同产地和加工方法的药材进行了白藜芦醇苷的含量测定,结果在14个产地的虎杖样品中白藜芦醇苷的含量有明显区别,同时比较了产地切段搓洗和不切段刷洗白藜芦醇苷的差异,结果前者白藜芦醇苷的损失率为4.65~20.17%。文中指出虎杖中的芪类成分主要以白藜芦醇苷的形式存在,比白藜芦醇含量高数十倍。梁陈方等[5]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广西各产地虎杖中白藜芦醇苷的含量,结果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含量最高达到3.534mg/g,最低为1.819mg/g,广西各产地虎杖的品质不同。王磊等[6]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了来自安徽、广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辽宁、陕西、四川、云南、浙江等省的15个样品的白藜芦醇苷的含量,结果陕西西安的样品白藜芦醇苷的含量最高,达到3. 63 % ,广西南宁的样品含量最低1. 20 % ,平均含量为2. 23 %。不同产地样品的成分含量不十分悬殊。从商品药材含量测定结果的总趋势来看,北部和西部样品的含量要高于南部,江苏、浙江的样品含量较低,安徽的样品则接近均值。江兰英等[7]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8省16个样品的总蒽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样品的总蒽醌含量有显著差异(P盐炙>醋炙>酒炙。

1.2成分积累动态分析

江兰英等[7]对不同生长时期的虎杖样品进行了总蒽醌含量测定,结果后期(5年以上)>中期(2~4年)>早期(1年)。王玉玺[11]对不同采收期的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夏季7月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含量最高2.131%,冬季1月含量最低0.852%。曹庸等[12]对虎杖不同季节、不同组织部位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虎杖的鲜根茎、鲜叶、鲜茎中,鲜根茎含量最高,为干根茎粉含量的3倍,且鲜根茎的芽中白藜芦醇含量极高;一年中虎杖白藜芦醇含量9月最高。曹庸等[13]对全年各月虎杖材料中白藜芦醇含量,及其Ca、cu、Fe、K、Mg、Na、Zn 8种矿质元素积累进行检测,结合气象因子动态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季节虎杖白藜芦醇含量动态变化与其矿质元素、气象因子动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Cu与Fe,Mg与K、zn,Ca与月日照时数,K与Zn呈极显著正相关;Cu、Mn与月平均气温,Fe与K呈极显著负相关;Cu与白藜芦醇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找出了影响虎杖白藜芦醇含量动态变化的5个主成分,其中“酶促反应促进性矿质营养因子”和“高温、强照射气象因子”对不同季节虎杖白藜芦醇的变异贡献率最大。

1.3指纹图谱研究

马云桐等[14]利用23批样品建立了虎杖药材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2011 %磷酸水溶液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运用梯度洗脱能很好分离虎杖的各类成分,通过软件的比较,虎杖药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80。黄晟等[15]利用6批样品建立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确定了虎杖药材甲醇提取部分l2个共有峰,不同产地虎杖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系数均在0.9以上。

2药理作用研究

2.1 抗菌、抗病毒作用

2.1.1 直接杀灭作用

虎杖水煎剂细胞外显著抑制ECHO19病毒Burke 株和Coxsackie β3 病毒(COXβ3 V) Nancy 株[16]。

2.1.2增殖抑制作用:虎杖提取液阻断CVB3 吸附敏感细胞的能力较低[17];虎杖可直接灭活CVB3 。

2.1.3感染阻断作用:虎杖10 %水煎剂对京科681 病毒、孤儿病( ECHO11) 和单纯疱疹病毒有感染阻断作用[18]。

2.1.4 直接杀灭、增殖抑制、感染阻断作用

王志浩在HEP22 细胞系统中,通过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的抑制以及空斑减数实验研究表明虎杖成分大黄素、白藜芦醇苷对人疱疹病毒HSV21F 株、HSV22333 株、柯萨基病毒CVB3株具有明显的直接杀灭、增殖抑制及感染阻断作用[19]。

2.1.5 体内实验研究

蒋岩等报道体内实验显示虎杖水提液可以部分地抑制L P2BM5 病毒导致的C57BL/ 6鼠的脾肿大、免疫抑制和病毒血症[20];虎杖注射液对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EHFV) 76/ 118 株感染乳小鼠保护率可达89.3 %[21]。

2.1.6 对细菌的作用虎杖水煎剂体外对临床分离的252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抑

菌情况尚好。虎杖对绿脓杆菌、复氏痢疾杆菌和雷极氏普罗维登氏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克柔氏念珠菌、B 群链球菌、大肠杆菌、摩根氏菌、表皮葡萄球菌无抗菌作用[22]。虎杖中大黄素、大黄素葡萄糖苷和白藜芦醇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有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变型杆菌有抑菌作用[17]。虎杖对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抗菌作用中等,对肺炎克雷伯氏菌抗菌作用较弱[23-24]。产美英等发现虎杖水煎剂1 g/ ml 对10 株阴道加德纳菌( GV) 为中度敏感[25]。

2.1.7 对真菌的作用

欧阳录明等发现虎杖对白色念珠菌抗菌作用弱[26]。吕小迅等应用试管法证实虎杖稀醋酸浸出液对皮肤癣菌中的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石膏样毛癣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27]。

2.1.8 对淋球菌的作用

虎杖水煎剂0.2 g/ ml对临床分离淋球菌抗菌作用中等[28]。虎杖水煎剂对3 种淋球菌纸片法抑菌实验表明淋球菌对虎杖高度敏感。

2.2抗炎症作用

虎杖鞣质4 mg 能显著抑制巴豆油诱发的耳部肿胀[29]。

2.3虎杖活性成分在心血管方面的作用

2.3.1 扩张血管平滑肌,改善微循环

虎杖甙(PD)具有显著的扩血管作用[30] ,对动物的冠脉、脑血管、肺血管、肝血管等都有扩张作用

2.3.2 对心肌细胞的作用

虎杖水煎液对蟾蜍离体心脏的收缩性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可能与Ca2+ 、a受体、B受体有关[31]。在用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观察其对心肌收缩性的影响,发现PD增加心肌的收缩幅度[32]。

2.3.3 降血脂,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虎杖甙200 mg/kg给正常大鼠灌胃,连续7 d,发现虎杖甙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具有降血脂作用[33] 。在高脂高胆固醇膳食的同时,给予兔虎杖原药粉2O周末,发现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低于高脂血症组[34]。

2.3.4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

刘连噗[35]报道,虎杖甙能明显抑制ADP、AA和Ca2+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抑制TXB2的产生,但对凝醇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对可乐定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抑制作用。用投射电镜观察PD作用后的血小板超微结构,发现PD对血小板的变形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用胰蛋白酶损伤兔颈动脉内皮诱导血栓形成的模型研究PD的抗血栓作用,发现PD能显著减少血栓的湿重,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TXA2的生成 。

2.3.5抗动脉粥样硬化

虎杖及其提取物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虎杖甙可抑制单核细胞表达粘附分子受体CD1 lb,也能抑制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36] 。动物试验也证实 ,虎杖能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显著减轻主动脉、冠脉等血管的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病变程度[37]。

2.4抗艾滋病作用

白藜芦醇20 mg/kg口服可抑制FLV引起的脾肿大。对细胞免疫具有很好的上调作用,特别是在逆转录病毒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表现尤为显著,显示该药可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抑制FLV引起的免疫缺陷,是一个较好的免疫调节剂[38]。

2.5降血糖作用

虎杖鞣质除对淀粉酶几乎没有抑制活性外,对葡萄糖苷酶、蔗糖酶、乳糖酶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降血糖机理可能是通过调控糖苷酶活性实现的[39]。

3结束语

目前虎杖的药源主要来自野生资源,药材因产地、生长年限、生长环境及采收时间的不同,品质参差不齐,质量稳定性差。应加强虎杖资源调查、生物学特性、人工繁育技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生态因子与品质相关性、优良种质的收集和筛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建立规范的虎杖生产基地,实现虎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同时尚需更进一步对虎杖的品质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在药效研究方面近年有较多的实验研究的报道,然在临床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尚缺乏系统规范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2005年版 一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刘旭,徐江平,杨雪梅. 不同产地虎杖药材中白藜芦醇苷含量的测定[J]. 中药材,2005,28(12):1071-1072.

3 周建军,张宏杰,杨培君. 不同地区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及苷元的含量比较[J]. 中药材,2005,28(1):31-33.

4 衣洪福,陈万生,张汉明.RP-HPLC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苷的含量[J]. 中草药,2004,35(7):825-827.

5 梁陈方,蒋伟哲,周燕文.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虎杖中白藜芦醇苷的含量[J].中国药房,2003,14(10):617-618.

6 王磊, 黄澜, 张勉,等.虎杖商品药材中白藜芦醇苷的含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5):344-347.

7 江兰英, 谢细平, 陈华龙.不同生长期和不同产地虎杖总蒽醌比较[J].中草药,2005,36(8):1244-1246.

8 张 敏,于华忠,曹 庸,等.不同季节的虎杖根茎中8种矿质元素的光谱测定[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24(12):1669-1671.

9 江海燕, 朱华, 黄慧学,等. 炮制对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和大黄素的影响[J]. 中草药,2003,34(5):412-415.

10 江海燕,朱华, 陈勇,等.HPLC 法分析炮制对虎杖中大黄素影响[J] .中成药,2003,25(6):462-464.

11 王玉玺.不同采收时间虎杖药材中白藜芦醇苷含量差异研究[J]. 时珍国医药,2004,15(2):82-83.

12 曹庸,于华忠,李国章,等.虎杖不同季节、不同组织部位白藜芦醇含量动态变化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4,39(5):337-339

13 曹 庸,张 敏,于华忠,等.气象因子和矿质元素对虎杖根茎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7):1144-1147.

14 马云桐,万德光, 宋良科.虎杖药材HPLC 指纹图谱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2):972-974.

15 黄晟,张国庆,娄子洋,等.虎杖药材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2006,26(1):24-26.

16 董杰德.四种中草药抗柯萨奇及埃柯病毒的实验研究[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 ,17 (4) ∶46.

17 王卫华.虎杖提取液抗柯萨奇病毒B3 的实验研究[J]. 湖北中医杂志, 2001 , 23 (9)∶47-48.

18 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病毒组. 中草药对呼吸道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J]. 新医药学杂志, 1973, (1)∶26-28.

19 王志洁. 虎杖中蒽醌化合物部分分离晶体抗Ⅰ型人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 , 22(6)∶458-459.

20 蒋岩. 用鼠艾滋病模型评价虎杖水提液的抗病毒作用[J]. 中国病毒学,1998 ,13 (4)∶306-308.

21 刘泽富. 单味中药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乳鼠的保护作用[J]. 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3 ,11 (2)∶81-83.

22 樊小容. 虎杖对致病菌株药敏试验[J]. 时珍国医国药, 2000 ,11 (2)∶108-110.

23 周邦靖.1160 种中药对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抗菌作用[J].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93 ,16 (4)∶36-38.

24 周邦靖.1106 种中药对肺炎克雷伯氏菌抗菌作用的实验观察[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 , 21 (2) :24-26.

25 产美英. 黄芩等16 种中药对阴道加德纳菌的抗菌作用[J]. 蚌埠医学院学报, 1995 ,20 (4)∶222-223.

26 欧阳录明. 中草药体外抗白色念珠菌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0 ,7 (3)∶26-28.

27 吕小迅. 黄芩黄精等四种中药抗真菌实验研究[J]. 广东药学院学报, 1995, 11 (1)∶18-20.

28 刘腾飞. 中草药体外抗淋球菌的实验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999, 8 (6)∶38-40.

29 童平. 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对脂质体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J]. 中国药学杂志,1991 , (6)∶363-365.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