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范文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第1篇: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范文

一、创设情境,为生成营造氛围

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在适宜的情境之下,学生会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移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融入文本角色,到课文中去体会、去领悟文本的情,把学生从生活情境带入文本情境,把学生的生活情感融入文本情感,最终使教师、学生、文本能有效地对话,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力。

例如在教学“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时,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感知相联系,先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烟花三月”,学生说出了许多词句,如:和风细雨、花红柳绿、万紫千红等,我适当小结:阳春三月,杨树开花,远远望去,白蒙蒙一片,如烟如尘,诗人称三月为“烟花三月”。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烟花三月的美,我让学生欣赏一组春光图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强感悟,在读中感受美,在读中想象每个人心目中的“烟花三月”。这样做旨在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进入一种意境,主体力量得以表现,个性得以张扬。

二、巧设问题,给生成一个支点

师生在进入生成的情境之后,必然要发生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交往既是教学的本质特征,更是课堂生成的动力。在充满生成的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只有通过交往才能彼此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彼此的共识、共享和共进。所以,一个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可见,教学设计要为动态生成而设计,而教学设计中有效的问题设置,则能给课堂架起一个生成的“支点”。

教学“孤帆远影碧空尽”这句诗句时,我想请学生说说对“孤帆”的理解,于是,设置这么一个问题:“同学们,你认为江上真的只有一条船吗?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学生略作思考,不一会儿,纷纷说道:“不是的,江上还有其他的船,只不过从孟浩然下船后,李白一直目送着这艘船离去,没有去注意其他的船。”“因为李白心里只想着孟浩然,所以他的眼里只有这艘船,其它的船都视而不见。”……我说:“是啊,长江是当时的交通要道,江上不可能只有一艘船只,因为李白心中想着孟浩然,把注意力全集中到他乘坐的船上,因此,他只见‘孤帆’。”这个环节,正是因为给了学生一个生成的“支点”,为学生搭起了放飞心灵的平台,才使学生的身心潜能被引出,新的思想被激发,从而,深刻地领悟了李孟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捕捉动态资源,让生成焕发活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潜藏着大量复杂多变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生成信息,如何对待这些极其丰富,但又纷繁复杂的生成性资源?是漠然置之,我行我素地上演“教案剧”;或是手足无措,无可奈何地“被牵着鼻子走”;还是合理利用,积极地将其演绎成一份份未曾预约的精彩、意料之外的惊喜?《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要合理巧妙地捕捉生成性资源,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例如在理解“碧空尽”这个词语时,大部分学生依据课文后的注释知道是“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碧空尽’说明李白在岸上站了很久很久,直到船都看不见了。”另一生接着说:“从这个词我可以想象李白当时的心情是难以割舍的,直到船看不见了,还舍不得离开。”“说得太好了,直到船看不见了,李白仍伫立江畔,似乎要把一片情意托付江水。”我补充道。接着我顺势引导学生想象“尽”的是什么,“不尽”的是什么,深入体会友人之间的感情。学生畅所欲言,情感达到了又一个。在这个环节中,对于个别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我巧妙地施以诱导点化,使之成为点燃全体同学创新的“星星之火”,激活课堂生命活力的“兴奋剂”,让课堂锦上添花。

第2篇: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运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得课堂教学资源得以丰富,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一、优化备课资源

备课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准备阶段。在传统备课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写教案,对于教学资源的拓展很有限,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从而备课时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乐趣,从而通过优化备课资源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例如在教学课文《花钟》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阅读课文,并为其介绍不同的花开放的时节,由于受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或是日常的生活了解不同的花,这使得备课过程单一而无趣。利用多媒体设计备课教学,教师就可以从网络上搜集更多的资源信息,并制作成相应的课件,在备课时进行相应的预设与生成,从而对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使得备课更有效率,提高备课的有效性,也为学生的课堂高效学习打下基础。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多种多样,对于不同的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自觉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学。对于感性思维比较强的小学生来说,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性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惊弓之鸟》这则寓言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这个动画片,学生看过这个动画片后,对于这则寓言中的人物会有深入的认识,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拉弓射箭时受伤的大雁惊恐的心理,从而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下学习这篇文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生动形象的人物呈现,能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起来,在充满学习兴致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地就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构建出趣味高效的语文课堂。

三、突破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关键的一点是突破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借助讲授的方式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抽象又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例如在教学课文《长城》时,由于很多学生都没有亲眼看过长城,很难理解长城的雄伟壮观,课本中的插图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学生观看这个图片难以真正地体会到长城的连绵不断,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长城的视频,让学生跟随连绵不绝的城墙与山脉体会长城的雄伟气势,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突破学习重点与难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网络资源,搜索一些与长城有关的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图片,让学生对长城不仅有理性的认识,而且有感性的理解,从而赋予长城内在的含义,提高学生的素养。

四、丰富教学形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是极其重要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而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的体验与感受真正体会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这首古诗的音频,并配上离别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品味其中的离别之情,而且由于小学生是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教师可以在解释古诗的大意后,让学生将这个古诗编造成一个小故事,并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学生在讲述与编造的过程中也会体会诗中的意境,提高对这首古诗的理解能力,进而增强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晓慧.小议高效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A].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