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稻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内河水道,通航安全,调查报告
表1 容桂水道主要通航资料
桥梁
航标
码头、船厂
航道锚地
吸水口
渡口
跨河电缆
监管船艇
船舶日均流量
(均安/08.7.18)
7座
39个
18个
2块
9处
13道
22道
9艘
216艘次
2.通航安全中人的因素。
2.1.船员的责任心、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对通航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受船员市场化影响,公司对船员的管理与服务不到位,造成船员的责任心、技术能力、职业素养都出现了一些变化。一方面船员的个体化发展,择业的自由度变大,临时观念占主导,对工作报以应付的态度为数不少,在此环境下,公司对船员也难以实施严格的管理;另一方面,高级船员供不应求,供需失衡,在这种情况下,船公司也希望船员能更快晋升,以满足其用人需求,这就造成一部分船员技术基础打得不够牢固,对一些紧迫局面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欠缺;再一方面,一些内河航运公司对船员的关心不够,如教育、家庭生活、心理需求等方面,使得船员在心理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和情绪化,对船舶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调查统计中发现船员责任心不强、不作为、不认真履行职责是辖区事故险情发生的主要原因,也可以说是船公司在船员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但面对现在的船员市场现状,如何加强对船员的管理,很多船公司缺乏有效的措施。
2.2.内河航运公司对船舶安全管理及营运重视不够。
部分内河航运公司将安全工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对船舶管理不到位,特别是一些船舶管理公司或变相挂靠公司,船多管理人员少,对船船舶的安全管理缺少有效的监督,导致岸基的海务、机务管理作用未充分发挥,抗风险能力未能适时跟进。有些船舶还是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根深蒂固;遵章守法观念相对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船舶安全管理及营运。
3.通航安全中船舶的因素。
以顺德辖区水域常见的砂石船舶为例,根据现场检查反馈情况主要集中于几个问题上。一、超载。砂石船船东急功近利,安全意识不强,常常超载快跑。二、配员不足。砂石船相比其他船舶有自身的特点:航程短,航线单一,离岸线近,高素质船员相对较少。三、内河船舶包括砂石船舶的整体质量方面相对海船及近、远洋船船舶质量状况较差。主要原因:船东对造船规范要求不熟悉,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仅从降低成本方面考虑从而选择规模小、技术力量差的小船厂;为早日投产,仅追求造船速度及贪图便宜,往往只考虑船速、装货容积、船舶最大净高等与营运有关的因素,很少考虑消防、救生及结构等方面的因素;造船时图纸不全,有的甚至是借用图纸,边做边改,导致问题在“娘胎里”已经产生。
目前海事部门的主要措施和对策有:一、现场监管。加强现场巡航检查力度,保持监管的高压态势。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如CCTV+AIS+VHF等,进行监控。三、专项整治,包括砂石船专项整治、吨位丈量、安全大检查及安全生产年等活动。四、源头管理,把好船舶质量检查关,交通部门:严把船厂的入门资质的标准,包括造船设施设备、人员、场地及船舶下水等方面;船检部门:严格船厂资质检验监督,从源头上消除低质量船舶进入水运市场;海事部门:对准备投入营运的船舶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五、对船公司管理,引导、督促船公司发展规范化,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目前还需要或正在完善的有:一、内河船舶装配AIS数量较少或者装了但不用,实际上造成了监管的短板。二、内河雷达的应用,由于河道宽度较窄、岸上建筑物及回波干扰等影响,实际上雷达在内河中的没有有效应用。三、船员管理,培训、评估、考试、发证,通过对人的行为管理从而影响船舶。
4.通航环境。
4.1.风。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明显的冬季风及夏季风。冬季风风向偏北,盛期为12月至次年2月。夏季风风向偏南和东南,盛期为6月至8月。年平均风速2.5M/S,1-7月平均风速2.5-2.7M/S,8-12月平均风速2.3-2.5M/S。年平均风向:偏北风频率39%,偏南风频率30%,偏东风频率17%,偏西风频率3%。此外,春末夏初常有雷雨大风,俗称“石湖风”,属于灾害性天气。台风方面,全年除1-4月外,5-12月都有台风在珠江附近登陆。其中7-9月最多,约为70%,属于台风旺季。
4.2.雾。主要出现在12月至次年5月,其中3月份平均雾日7.9天,10、11月份平均雾日2-3天,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年平均天数为38天。
4.3.雨。平均雨季为4-9月,旱季为10月至次年3月,平均年降雨天数为147.6天。全年雷暴天数为80天,各月均有雷暴出现,5-8月各月有10天以上,占全年雷暴日数的70%,其中8月最多,达到15天。
4.4.潮汐。珠江水系潮汐和珠江口一样,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在1个太阳日内2涨2落,且2次和低潮均不相同,潮差及历时也不相等。1年中夏潮高于冬潮,最出现在汛期,以7月出现次数最多,最低潮位多出现于枯水期12月至次年3月,以1月出现最多。月最大潮差出现在农历朔望附近,最小潮差出现在上下弦附近。
4.5.水流。据统计,多年平均流量西江马口站为7490立方米/秒,北江三水站为1240立方米/秒,容桂水道分流量约占马口站42%,即3150立方米/秒,经小榄水道和容桂水道两次分流后及顺德支流汇入后,流量减少约50%,约为1590立方米/秒,容桂水道李家沙段约为200立方米/秒,沙湾水道入口约为870立方米/秒。涨潮主流流速0.22-0.92公里/小时,退潮主流流速2.3-2.6公里/小时。
4.6.对2007-2009年顺德辖区事故险情发生原因及地段作一统计,见下图.
4.7.对顺德辖区事故险情发生原因及地段进行统计分析。
(一)0000-0700时段事故险情多发。主要是船员思想麻痹,疲劳驾驶,疏忽了望。
(二)能见度的影响巨大,特别是雾霾天气情况下,船舶雷达应用在内河中存在局限性,要严格遵守雾航规定,不能盲目航行。
(三)交叉河口及桥区。客观上交叉河口及桥区对通航环境有影响,但这已是既定事实。主要原因是船员没有做到谨慎驾驶,疏忽了望及没有遵守《内规》等。
(四)靠离码头及码头区附近,属于船舶密集区,造成事故险情主要原因是船员没有做到谨慎驾驶及准备不充分等。
(五)渔船。渔船管理不规范且难度大,建议联合渔政整治。
5.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 气候特点;水稻病虫害;发生;危害;江西兴国
兴国县位于江西南部,赣南北端,境内面积山区占32%,丘陵区占59.8%,平原区占7.4%,县城位于东经115°01′~115°51′、北纬26°03′~26°41′,海拔130 m,是一个以水稻为主,多种经营的综合性农业经济作物县。常年种植早、中、晚水稻面积3.6万hm2左右,占可耕地面积的52%,稻谷年产量一般稳定在18万t。为掌握当地气象与水稻病虫害的相互关系和动态,笔者就兴国县30多年的气候因素与水稻病虫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的关系进行探讨,现综述如下。
1主要气候特点
兴国年平均积温为6 919 ℃,年平均降水量1 528 mm;其中1—4月积温1 432 ℃,降水量550 mm。年降水量898 mm, 1—4月300 mm以下属严重少雨干旱;年降水量2 284 mm,1—4月达750 mm为特别多雨。最低年积温6 700 ℃,1—4月1 270 ℃以下,最高年积温7 150 ℃,1—4月1 600 ℃, 1月达300 ℃以上,其余介于两者之间为一般或次于。
2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概况
由于二熟、三熟的作物耕作制,为水稻病虫提供了有利生境,常年因病虫需要防治的面积为6.67万hm2左右,受害严重的水稻白穗率为87%,叶被害77%,禾叶整块枯白,穗期穿顶倒伏或死稻,降低产量和品质。据不完全统计,一般年份损失稻谷5 000 t左右,通过防治能挽回稻谷5 000 t以上。
3气象与水稻害虫发生期的关系
(1)春季回暖早,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生长发育会加速。如1973年,它们的始蛾分别是3月25日、3月28日,均属早发生。原因是受当年2—3月气温高的影响,尤其3月下旬平均气温达20.0 ℃,明显高过常年发育起点温度。
(2)正常冬暖利于稻飞虱越冬和早发生。如1987年3月30日稻飞虱始见,1月气温320 ℃,比常年高,出现也最早。
(3)春旱致使稻纵卷叶螟发生延迟。如1971年6月1日始蛾,属最迟始蛾期,原因是受严重春旱的影响(1—4月降水量仅为206 mm)。气候条件与发生期关系密切,在气温偏高的年份,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发生较早,反之延迟。在降水量偏少的年份,稻纵卷叶螟发生会延迟,尤其在气候罕见之年,差异更加明显。
4气候与水稻害虫发生量的关系
适宜范围内的气温、降水有利于水稻害虫生长发育和大量发生,反之抑制发生。冬春温暖非常有利于稻飞虱越冬和繁殖,如1987年5月灯光诱虫8 363只,比1988年16只多数百倍,原因是1—4月积温高达1 656 ℃,为常年最高,冬春少雨干旱有利于三化螟越冬后活虫率提高,发生量增多,1971年活虫最多,达30.51万只/hm2,且年中各世生数量猛增,是重发生年;严重少雨干旱和特别多雨高湿都不适宜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如2003、2002、1997各年灯光诱蛾分别是100、111、108只,其降水依次为941、2 208、2 284 mm,是降水程度上2个极端和发生少的重要原因。总体来说,季节或年度发生程度的消长,主要起作用的因素是温度和降水,但因害虫不同,各因素起主导作用并不同,其中温度对稻飞虱影响最大,降水对稻纵卷叶螟影响最大。
5气候与水稻病害的关系
在海拔600 m以上的贺堂山区,山高日照少,水土温度低,雾多湿度大,易影响水稻早生快发和抗病力。兴国县8月中旬,正值一季晚稻破口露穗阶段,是水稻感病期;加上天气常晴雨相间,气温26 ℃左右,适宜稻瘟菌大量繁殖。因此,常出现穗颈稻瘟暴发,发病株率高达98%,严重受害稻田颗粒无收。6月中旬及前后的梅雨季节,高温多雨气候极有利于纹枯病盛发,常在一些禾苗生长青绿茂密、通风不良及长期积水田严重发生,使禾苗倒伏,品质和产量受影响。此外,8月底前后,不时有台风暴雨侵袭,稻田受淹后,在沿河低洼地带,田间郁闭严重的老病区,易发生白叶枯病,受害重的水稻影响后期正常成熟。
6小结
6.1气象因素影响程度
无论是气温、降水、日照、湿度等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水稻病虫的发生期迟早、发生量多少、危害程度轻重,多种因素之间综合作用,影响最大的是气温,其次是降水。
6.2特殊气候条件下,差异表现明显
如1973年3月下旬平均气温20.0 ℃,或1—3月1 090 ℃积温的异暖条件,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发生早;在1—4月降水量仅为206 mm的异常春旱下,稻纵卷叶螟发生会延迟,稻飞虱、三化螟重发生;在年降水1 000 mm以下,2 200 mm以上的干旱和洪涝之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数量少。总之,在自然条件下,发生早的年份,发生量会增多,危害程度会加重,否则相反。
7参考文献
[1] 柏龙彪,蒋明华,尹华,等.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03-104,106.
[2] 朱蕴茜,潘益农,沙光明,等.扬州地区水稻病虫害和温、湿度关系的调查报告[J].中国西部科技,2007(15):29-32.
1、综合性强。农业科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涉及范围很广的科学体系。从农业结构上来看,它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从自然条件看,它涉及水、土、光、热、气等非生物因素;从农业生产的一个周期来看,它包括播种、施肥、中耕、灌溉、防护、收割、加工、运输、入仓、经营等许多环节。所以,农业科技档案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科技档案门类。因此,对农业科技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水平。
2、外业形成量大。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不同,它不是在车间厂房里作业,而是在田间作业,既使农业科学研究,也有大量的工作是在室外进行。这种情况决定了农业科技档案外业形成量大这样一个特点。即大量的农业科技档案是在野外、田间形成的。这一特点带来了农业科技档案形成、积累、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在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中应十分注意这个问题。
3、地域性强。农业生产离不开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主要包括水文、土壤、阳光、气候等。农业生产的布局、品种、栽培技术等,都因地域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才有粮作区、畜牧区、林果区、水产区之分。粮作区也有水稻、旱作区的区别,水稻区也有因地域条件的差别而选用不同的品种,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作为农业生产伴生物的农业科技档案,也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即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农业科技档案的种类、内容、成份都有很大差异,在形成、管理上也相应带有自己的特点。研究把握这个特点,是做好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产生效益
1、借阅(借出和室内查阅)、复制工作产生效益
几年来,总站档案室为有关人员查阅写总结、论文、调查报告、汇报、规划、报奖、填报资料、项目申报等查阅利用2000多人次。共有20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以技术档案为依据,一是2008年落实了省级重点农业新技术项目15项3748.75万亩次,总增产116700.74万公斤,总增收221125.136万元。其中:(1)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442万亩、亩产173.4公斤、亩增产20.4公斤;(2)大豆垄三栽培技术383万亩、亩产169.6公斤、亩增产16.6公斤;(3)重迎茬大豆综合栽培技术94万亩、亩产164.6公斤、亩增产11.6公斤(4)大豆45㎝双条密植栽培技术44.6万亩、亩产189公斤、亩增产38.7公斤(5)强筋小麦保优节本栽培技术0.5万亩、亩产238公斤、亩增产36公斤(6)优质小麦栽培技术0.5万亩、亩产238公斤、亩增产36公斤(7)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59.5万亩、亩产618.6公斤(8)专用玉米栽培技术369万亩、亩产633.1公斤、亩增产34.1公斤(9)水稻大中棚超稀植栽培技术300.2万亩、亩产591.2公斤、亩增产47.2公斤(10)水稻节水增效配套技术250万亩、亩产572.6公斤、亩增产27.2公斤(11)优质稻谷综合配套栽培技术200万亩、亩产561.3公斤、亩增产6.8公斤(12)水稻温室-大棚两段育苗高产栽培技术20.2万亩、亩产695.8公斤、亩增产121.9公斤(13)大豆、小麦、玉米、水稻生产技术规程1382万亩(大豆生产技术规程401.5万亩、亩产166公斤、亩增产13公斤;小麦生产技术规程0.5万亩、亩产238公斤、亩增产36公斤;玉米生产技术规程730万亩、亩产626.3公斤、亩增产27.3公斤;水稻生产技术规程250万亩、亩产594.6公斤、亩增产59.2公斤),(14)大豆、小麦、玉米、水稻高效栽培技术97.5万亩(大豆套种经济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5.6万亩;玉米间种经济作物或杂豆69万亩;水稻育秧大棚综合利用260万亩;小麦后茬复种、复栽秋菜0.5万亩)(15)高效可持续农业——科学轮作体系的示范与推广105.75万亩(北部、东部地区建立玉米—豆—经等轮作方式大豆11万亩;中西部、中南部以玉米—大豆—经济作物方式玉米91.75万亩;山区以玉米—大豆—杂粮—经济作物方式玉米3万亩)。二是落实了市本级重点农业新技术12项,涵盖了粮食作物、瓜菜作物及其施肥技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计划推广5195.5万亩次、完成5448.6万亩。为全市的农业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主动提供利用产生效益
近年来,总站主动到基层参加技术活动、向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提供信息资料、举办展览、调查问卷等,在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基础教育;综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77-02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地理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一门具有较高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回归自然,到社会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生活来增长知识、提高各项能力和地理素养。它强调以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为中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因此,在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既可以获得知识,还可以丰富情感、发展能力和完善独立的人格。新的地理课程目标倡导以活动带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通过综合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现象、地理表象,并将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作为地理教师,要在课内外精心设计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合理开展活动。
一、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现在的学生对外接触较少,多数时间围绕着书本、手机、电脑等,而地理与生产生活、自然环境联系密切,从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补上这一课。从活动内容上看,应本着从身边学起的教学理念,以中学地理知识为基础,以乡土为依托,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采访、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再通过网上查询、设计制作,融合历史、政治、生物等多学科,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一件快乐又轻松的事情。例如,湘教版地理必修II教材66页有这样一个活动,“调查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可以从当地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农产品及商品率、农业区位等方面入手。请你从这几方面调查家乡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家乡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附: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出售量/农产品总产量)×100%”。通过当地农科所和镇政府的帮忙,联系了学校附近的一位普通农户、一位种粮大户和一位花木种植户,然后组织学生去农户家实地调查。种粮大户承包了130亩农田,100亩农田为双季水稻,亩产为1000千克;30亩单季水稻,亩产为1218千克。收割的稻谷110500千克到市场出售,按国家政策规定每亩农田政府补贴100元。普通农户家有4.3亩农田,3.5亩种植双季水稻,亩产为950千克,其他0.8亩种植桑树,收割的稻谷中的500千克拿到市场出售,按国家政策规定也得到了每亩100元的补贴。花木种植大户种植了35亩的花木。针对本材料,引导学生从三位农户的生产规模、单产高低及原因、农产品用途、劳动力数量、农业机械、技术投入和经济效益等角度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学生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较短时间顺利地完成了调查,还写出了像模像样的调查报告。通过此项活动,使多数韭菜、小麦都分不清楚的学生对农事有了一定了解,知道了早稻、晚稻不同的种植收割时间,懂得了早稻与晚稻的区别等农业生产实际。对于有农事经历的学生而言,做起调研来更是得心应手。活动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季节判断、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除此,还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报效家乡和开发家乡的热情,寓劳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于地理教学中,顺利完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收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一位张姓学生综合了其他调查报告,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市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获得了市一等奖。可见,利用乡土等周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结合教材知识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良好,成绩显著。因此,教师要走出校园深入政府的职能机关、田间地头,收集生产生活的相关信息,要重视当地地方志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挖掘相关现象、事物中隐含的地理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要注意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分析学生应利用的手段、方法,分析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预设相应的解决措施,根据地理学习的相关文件等设计实践活动的目标。
二、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
在上选修“旅游地理”时,笔者开展了“为家乡旅游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本要求:选择家乡的一个旅游景点设计一则广告。具体要求:简洁明了、容易记忆、图文并茂及形式多样;能激发游客旅游的兴趣。参考资料:家乡的广告宣传片、景点的相关新闻、景点实地考察、其他旅游景点的广告(上网、电视广告等)。学生对本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有的单独一个人,有的三五成群组成小组,递交了形式不一的成果,有广告词、宣传歌词、flash宣传片、动漫广告等。通过本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的基本途径”。无论是个人还是小组,每个学生都承担了一定的工作和责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头脑和身体,自主地进行思考和行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为更好地把握景点特色,需要到景点考察,培养了学生的野外活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使广告设计得更好,需要查找相关资料,提高了学生资料查找和比较、分析的能力;广告设计涉及其他学科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动手能力。所有这些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极为有利的。另外,还提高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学习的责任感。因为活动是以家乡景点为素材,引领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树立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现行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多远离家乡,学生难以理解和形成切身感受,本实践活动弥补了这一不足,让学生积极融入到地理学习中,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学生从中寻求感兴趣的点,从而获得亲身参与及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整体认识,增进对自然的关爱及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创新精神,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品质。另外,还让学生感受到学地理的有用之处,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因此,实践活动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及应用、对地理知识的迁移和发展,还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交流机会,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和沟通。
三、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以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评价、教师评价和社区(单位)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减少结果评价的比重。教师应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参与态度及成果实现中的作用,更应注重对学生在活动中取得的进步、能力的提升的肯定和赞赏,摈弃平时地理成绩好坏的成见,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评价最好采用评语形式,切忌用分数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美好并享受活动带来的成功喜悦。
四、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应注意的问题
(1)设计要合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开放的模式,没有成熟的路径可走,所以对于活动的选取和设计,教师要十分谨慎。活动方案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现实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难易程度要适当,操作性要强。
(2)准备要充分。由于活动场所和方式的多样性,教师要有预见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提前做好准备。材料工具要准备充足,安全问题充分考虑,教师要提前进行野外考察,学生外出的有专人负责,做好从学校出发到安全归校的防范措施。
(3)内容要适当。在活动中要遵循“力所能及”的原则,活动内容要恰当。在活动中使学生的活动能力、知识水平要处于“最近发展区”,还要善于通过设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欲望。挖掘个体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都有成功的机会。
五、结束语
总之,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家乡的地理现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教师通过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地理课程改革,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唐玉法,张立平.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践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3(35).
关键词 富硒土地;现状;开发利用;保护;建议;浙江嘉兴;秀洲区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339-01
嘉兴市秀洲区为浙北平原重要的富硒土壤区。经2011年调查,秀洲区内一级富硒土地占耕地面积的38.1%;二级富硒土地占28.9%;三级富硒土地占22%。一、二级富硒土地占耕地总面积的67%。调查成果显示采集的农产品样品绝大部分达到富硒农产品标准。富硒土地的开发是生产天然富硒农产品的先决条件,只有其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才能转化为真正的经济价值,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保障。本文结合秀洲区富硒土地利用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当地富硒农业的建议。
1 秀洲区富硒土地现状
秀洲区位于浙江省杭嘉湖平原,东临上海,西靠杭州,南濒杭州湾,北接苏州,处于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位置,距离上海、杭州、苏州均不超过90 km,处于“上海100 km经济圈、杭州湾经济圈和环太湖经济圈”的中心。2011年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对秀洲区开展了富硒土地资源调查,编制了《秀洲区富硒土地资源调查可行性报告》,经过近10个月的努力,采集了富硒土壤样品1 317件、以雪菜和稻谷为主的农产品样品近150件。经权威机构测定,全区富硒地块土地面积约80.66 km2,涉及油车港、王江泾两镇,耕地面积约4 000 hm2,表层土壤硒含量为0.33~0.57 mg/kg。通过调查确认,秀洲区为浙北平原重要的富硒土壤区,根据富硒土地圈定标准及方法,秀洲区内一级富硒土地1 559 hm2,占耕地面积的38.1%;二级富硒土地1 184.33 hm2,占28.9%;三级富硒土地900.73 hm2,占22%。一、二级富硒土地总共2 743.3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7%。更加可喜的是,调查成果显示,采集的农产品样品绝大部分达到富硒农产品标准,其中,雪菜、毛豆等94件果蔬类样品符合富硒食品标准,8件水稻样品符合富硒稻谷标准,其余大部分的小麦、油菜籽样品也均符合富硒标准[1-2]。
2 秀洲区富硒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议
富硒土地的开发是生产天然富硒农产品的先决条件,只有其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才能转化为真正的经济价值,为秀洲区打造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秀洲区的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保障。现就秀洲区富硒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3-4]。
2.1 合理区划,直接利用,种植培育天然富硒农产品
富硒耕地的直接利用相对比较简单,按本地资源与环境的实际,结合市场需求和农业种植结构,比较经济效益,选择既易富硒又具市场前景且比较效益较高的农产品种类,直接在已知的富硒耕地上种植和培育富硒农产品。在明确富硒土壤分布和富硒优势农作物品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规划种植区域,打造规模化、产业化、高效益的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
2.2 非农用土地富硒耕作土层异地利用
富硒土壤层的异地利用只适用于已规划批准农转建设用地征占的富硒耕地,这类用地富硒土层的异地利用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相对较为复杂。富硒耕作土壤是宝贵的土地资源,应采用表土剥离、异地培肥等工程手段,快速改善新开发耕地的质量。富硒土层的异地利用,还应当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对农田土壤性状了解和把握的优势,使富硒土层的异地再利用一举多得,收效更为显著。
2.3 开展富硒农产品种植田间试验
富硒土地利用与富硒农产品开发,必须首先解决富硒土壤中普遍存在的全硒高而水溶硒低的问题。开展农田土壤改良与种植对比试验,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有条件时,可在富硒耕地上开展田间试验工作。基本技术思路是通过农田土壤改良,改变土壤的理化特性(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孔隙度和吸附性等),提高农田土壤中硒元素的可溶性和水溶硒含量,为提高农产品中硒含量和提升农产品质量与品质创造条件。
2.4 将富硒土地资源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
富硒土地作为一种特色的地质资源,开发好秀洲区的富硒土地资源对于秀洲区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打造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建议把富硒土地资源的利用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
2.5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秀洲富硒”的知名度
政府要加强引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几家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富硒农产品的开发,扶植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富硒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政策上对这些企业给予鼓励与优惠。加大宣传与引导力度,让广大农民群众自愿种植富硒农产品,政府要加强宣传,提高“秀洲富硒”的知名度[5]。
2.6 重点发展“富硒蔬菜”种植,提升上海蔬菜品质
由于富硒土壤是一种在成因上比较独特的土壤,农产品中的硒与土壤硒全量和腐植酸态硒关系密切。因此,建议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以旱种和天然种植为主,确立以发展富硒蔬菜种植为基础,全力提升上海蔬菜品质为目标。
根据富硒土壤中的硒主要赋存于有机态尤其是腐殖酸态,在氧化条件下十分有利于硒的释放。鉴于水田多属于还原环境不利于硒的活化,以及棚栽蔬菜生长周期短阻碍农作物对硒的积累,建议减少水稻种植,缩小设施农业的规模,最大限度地提高富硒区农产品中的硒含量。
由于秀洲区以种植水稻为主,而在区内富硒稻等谷物类的富硒概率不高。因此,要依据富硒土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打造富硒农产品,建议在棚外以种植蔬菜为主,首选容易富硒的鲜大豆类、薯类、鲜玉米等,其次选择较易富硒的大棚葡萄、油菜籽、叶菜类等,充分利用距离上海近且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让天然富硒农产品成为上海人补硒的美味佳肴。秀洲地区雪菜种植可观,而且这种蔬菜极易富硒,并且已经打入了国际市场,建议扩大种植面积,规模化生产,利用上海地区的有利运输条件,实现创收创汇、增收增效。
3 结语
秀洲区富硒土地是开发天然富硒农产品的先决条件,只有其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才能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才能为秀洲区打造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保障。下一步工作,秀洲区国土分局将会同农业部门谋划富硒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王江泾、油车港两镇分区划片规划好农产品种植品种,打造大米、蔬菜、水果等优质富硒农产品品牌,以提升农产品价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根据已有的阶段性调查成果,抓紧编制《富硒土壤标准研究报告》《秀洲区富硒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和秀洲区富硒土地资源登记卡,争取早日编制完成全区富硒土地资源分布图,建立富硒土地资源档案,为富硒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4 参考文献
[1] 贾良.嘉兴市秀洲区农产品对硒吸收积聚能力调查[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2):244-245.
[2] 胡艳华,王加恩,蔡子华,等.浙北嘉善地区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地质科技情报,2010(6):88-92.
[3] 郦逸根,董岩翔,郑洁,等.浙江富硒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J].第四纪研究,2005(3):57-64.
(1.北京大学 法学院,北京 100871;2.郑州大学 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转基因食品相关法律问题也日益显现,实践要求对其进行立法完善。国外立法相继对转基因食品问题进行规制,预防潜在的危险,对此,笔者也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进行《刑法》完善方面的思考,《刑法》作为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最后保障,亟需完善,通过《刑法》内容的完善,打击转基因食品的犯罪行为并有效预防犯罪。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问题;思考;刑法;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068-03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一开始的不了解,到人们开始认识转基因食品,当然其中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转基因食品问题,如湖南衡阳的“黄金大米案”、“星联”玉米等等。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关于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日益显现在人们面前,2014年两会期间,转基因食品问题也成为热议的话题。针对转基因食品存在的潜在危险性,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尚未明确,同时我国的与转基因食品相关立法较少,《刑法》作为对国家安全和人民权利的最后保障,需要完善避免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性可能造成的危害。
一、我国转基因食品问题现状
(一)我国转基因食品存在的诸多问题
1.转基因农作物的非法种植。2009年11月27日,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颁发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这意味着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行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的国家。2005前后,转基因利益集团就公然非法种植转基因水稻2万多亩,这些水稻从湖北流到广州、中山、顺德、珠海等城市,流入家乐福等大超市。后酿成国际性的转基因污染事件,湖北省才铲除了转基因水稻,但其当事人张启发等人则没有受到任何法律和道义上的制裁。张启发不仅没有任何的悔过表现,反倒变本加厉,在2006年中国科协年会的开幕式上大声叫喊:“转基因食品是评价最透彻、管理最严格的食品”,“政府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绝对安全”。2010年3月10日,两会期间,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表示,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目前我国仍未允许转基因大米的商业化生产和进入市场流通,但是实际上,转基因农作物在中国境内悄无声息地生长着,并计入销售流通领域。
2.转基因种子的非法销售。2010年3月10日,两会期间,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表示,农业部从未批准过转基因粮食种子在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几天之后,全球性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超市生鲜散装食品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称,沃尔玛出售非法转基因大米、伊藤洋华堂超市出售非法转基因木瓜。2010年4月5日,中国新闻周刊更是爆出,转基因主粮的非法商业化进程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转基因水稻种子很容易买到,转基因种子的业务网点已经遍及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湖南、河南、浙江等地。
3.转基因食品的非法人体试验。美国塔夫茨大学,在湖南省衡阳市一所小学选取72名6岁到8岁的健康儿童,其中24名孩子被当成小白鼠,在21天的时间里每日午餐进食60克转基因大米。此事经媒体曝光,遭到绿色和平组织的抗议和人们的声讨。无论“黄金大米”本身的安全性如何,这次事件,依然暴露出我国转基因监管方面的软肋。信息公开,程序透明,才能避免恐慌,也才能科学地证伪或证实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因为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的危险性,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因而转基因食品的非法人体试验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1]。
除此之外,基于转基因农作物的非法种植、非法销售,转基因食品的非法研发、非法运输等问题都需要法律予以规制,不能任由其发展。
(二)欧盟对中国出口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2011年12月,欧盟首次专门针对中国米制品转基因成分的2011/884/EU决议,自该决议实施后,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共通报了56批来自中国的含转基因成分的米制品。欧盟认为,为了防止未经授权的转基因食品和饲料进入欧盟市场,应继续实施针对中国米制品的紧急措施。2013年,欧盟2013/287/EU决议,修改2011/ 884/EU号决议,就我国输入欧盟米制品中的转基因大米成分出台紧急措施。此次修订将决议的适用范围调整扩大到未去壳米、糙米、米粉、大米淀粉等27大类产品。对中国输欧不能提交转基因成分分析报告和由国家质检总局(AQSIQ)签发卫生证书的货物,欧盟将采取退货和销毁处理措施,对已提交转基因成分分析报告和卫生证书的货物,欧盟将逐批开展转基因检测分析。
(三)学者和社会人士对转基因食品问题的态度
面对中国转基因食品存在的安全性问题,非法种植、销售等问题,很多学者、社会人士纷纷发出倡议,要求政府立即调查转基因事件,调查其中的卖国行为、腐败行为、渎职行为,追究非法种植、销售转基因主粮的责任,立即停止全国各地的转基因主粮推广工作,重新评估转基因作物的风险,加快人大转基因作物立法,并将其置于威胁国家安全及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来处理。重新组建最高级别的国家粮食安全委员会,使食品安全、营养、环境、卫生、医学、国家安全等各个领域的专家以及人民群众都参与到转基因主粮安全性的讨论上来,给人民群众一个真实、全面的、客观的、科学的调查结果。
2013年12月8日到12月18,崔永元走访了美国洛杉矶、圣地亚哥、芝加哥等六个地区,对当地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进行了将近30场访问,目的是初步了解转基因食品在美国的情况,以及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伴随着欧盟的退货调查,湖南的“黄金大米案”,崔永元与方舟子的讨论及崔永元自费赴美国了解转基因食品情况等一系列事件在网络、新闻上的报道,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论证愈来愈激烈,2014年两会期间,转基因食品问题也成为人们和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二、国外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及刑事立法概况
对于转基因食品研究表明,转基因农作物产量高,对于解决世界粮食危机有重要作用。但是也有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可能带来严重危害。世界许多国家均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立法规制,并主要分为两大阵营:美国为首的迈阿密集团和欧盟集团。迈阿密集团对转基因食品的规定相对宽松,而欧盟集团认为转基因食品可能具有潜在的巨大风险,且没有转基因食品对人类不构成危险的结论,欧盟采取“预防在先”的谨慎原则。目前世界各国应对转基因食品问题的时候,仍然以行政法和经济法为主,但是也有一部分国家地区认为刑法有必要介入[2]。
(一)大陆法系国家
芬兰规定基因技术罪,违反《基因技术法案》及相关禁令,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生产、使用、进口、贩卖或者向市场投放转基因食品,疏于履行注意义务、报告危险情况、记录转基因物质等造成他人生命健康的危害,处以罚金或监禁。法国刑法典中规定了非法实施人体实验罪,违反规定在当事人身上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的处以3年有期徒刑及高额罚金。这样的立法虽然不是直接针对转基因食品实验而制定,但是对于转基因食品技术的研究控制和滥用控制意义重大。韩国实施转基因食物的强制性标签制度,未标识或者标识错误,处3年有期徒刑或高额罚款。
(二)英美法系国家
美国作为判例法国家,州法院和联邦法院法官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和对相关的法律解释,通过解释和判例法来预防和惩治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的犯罪行为,虽然美国目前没有一部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刑法规制的法律,但是法官释法和判例制度,使其能够对转基因食品方面的犯罪进行惩治[3]。
三、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立法概况
中国目前仅有的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行政法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一些部门规章《进出境转基因食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及地方规章等,远远不足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转基因食品问题。面对转基因食品可能造成的侵害,亟需完善法律规范,尤其是《刑法》,有效地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的权利,避免突况发生时紧急临时颁布法律的情况再次发生。
2003年的非典时期,中国政府20余天就极有效率地制定并颁布实行了《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条例》,毫无疑问,这是中国政府本着对人民的极端负责精神而制定的,但是,面对经常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卫生问题,这种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什么以前就没有制定相关的紧急事件应急条例?以此为鉴,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法律需要及时完善。我们今天越来越面临着一个主体交往行为复杂的社会。用狄骥的话说,我们处在一个异常复杂的“社会连带关系”之中,要使这一关系安定有序,就必须在我们交往之先有统一的规则在旁(尽管在终极意义上,法律永远受制于社会的经济结构),而不是出了问题,才请法律出来亡羊补牢[4]。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如今面对转基因食品可能潜在的危险性,有必要通过法律对其进行规制,不能任由其随意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可适用的法律法规欠缺,可以说近似是一个空白区,因而亟需立法完善,规范转基因食品研发、生产、销售及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等环节。执法机构在行政执法时也需要严格执法,保证转基因食品在我国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当然也包括我国的《刑法》中关于转基因食品犯罪的完善,使转基因食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展,受到法律的保障和约束。
四、完善我国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
《刑法》是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权利的最后一道屏障,解决民事法律、行政法律等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刑法的刑事惩罚,预防犯罪,震慑犯罪分子。目前,面对转基因食品潜在的问题,刑法必然需要予以反应,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转基因食品对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风险已经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规制措施,不能充耳不闻。国家应当本着法治的原则,在促进生物科技发展的同时,确保人民的生命健康,尽快形成相应的法律文件。有些学者认为可以在分则增加一章转基因食品犯罪,对此我不认同,单独增加一章不仅会破坏分则的整体结构,而且会与刑法分则章节区分的标准相违背。完善转基因食品犯罪在《刑法》的规定,我认为可以根据转基因食品犯罪侵害的法益,将转基因食品犯罪增加到侵害相同法益的类罪名条文下面,这样不会破坏刑法分则的整体结构。
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中增加利用转基因食品危害公共安全罪,并区分故意和过失进行定罪量刑。转基因食品的非法生产、加工、销售的涉及面广,可能危害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这必然涉及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通过此处的完善,有效应对未知的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危险。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中增加走私转基因食品罪,遏止转基因食品的非法入境。非法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罪、非法销售转基因食品罪,对于种植和销售的行为,因为转基因食品可能造成的危害大,受影响的范围广,因而在给予自由刑处罚的同时,给予财产刑,以达到有效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在侵害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行为中,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试验过程中发生的侵害公民生命健康的行为,增加规定利用转基因食品侵害公民身体健康罪,打击非法进行转基因食品的人体试验,处以自由刑的同时给予财产刑,通过这种规定,司法实践中遇到类似“黄金大米案”的情形,可以给予严厉的刑罚制裁,有效预防类似犯罪的发生。对于转基因犯罪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我认为直接适用我国《刑法》现有规定即可。一些专家学者这认为中国大范围的私自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并非法流入市场的行为,是国外势力与国内不法分子勾结企图通过转基因食品的流入,操纵国家粮食安全,属于背叛国家罪的一种形式,我认为在《刑法》第一百零二条背叛国家罪的规定虽然没有列明具体的行为方式,但是也不排除利用转基因食品危害国家粮食安全进而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的行为,因而,此类犯罪直接适用背叛国家罪即可。
在国际社会对转基因食品普遍关注、严格管理,大型跨国企业和高端技术企业不断扩张的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立法机关应不断完善我国立法,政府部门应当按照现有法律规定严格执法,明确转基因食品安全标准及其研发、生产、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规则。《刑法》作为保护国家安全、公民生命健康及国家生态环境的最后保障,必须积极应对,针对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侵害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立法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德敏,邓禾.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立法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2004(10):13-15.
〔2〕常超,伍金娥.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6):19-21.
〔3〕许鹏元.美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管制及立法[J].东方企业文化,2007(9):16-18.
1转基因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发展状况
自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烟草问世后,1986年首批转基因作物被批准进行田间试验,1988年美国成功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大豆作物,标志着转基因技术商业化的伊始。在诸多争论中,转基因技术在作物种植中的应用仍迅猛发展,成为应用较快的农业新技术[4]。国家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统计数据指出,1996年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有6个,2003年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增加到18个,到2008年增加到25个,包括15个发展中国家和10个发达国家[5]。2008年的强势增长为将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增长提供了非常广阔和稳定的基础。预计到2015年,即商业化的第2个10年的最后一年,将有40个以上的国家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同时ISAAA对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进行了统计,200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1.25亿hm2,是1996年的67倍,占全球作物种植总面积的8%。其中,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6580万hm2,高于2007年的5860万hm2,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53%,名列第1;其次是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3730万hm2,高于2007年的3520万hm2,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90%;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1550万hm2,高于2007年的1500万hm2,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12%;转基因油菜种植面积590万hm2,高于2007年的550万hm2,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5%。我国是全球最早开发和应用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之一。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主要是转基因棉花,还有小面积的转基因马铃薯和南瓜[6]。2007年我国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为380万hm2,占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3.3%,居世界第6位。其中,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已达350万hm2,占全国棉花种植总面积的90%。转基因玉米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范云六院士的科研团队研究的转基因植酸酶玉米获得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7],标志着中国转基因玉米从此正式跨入产业化阶段,该研究所此前已将专利转让给中国奥瑞金公司。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可实现以环保、节能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绿色磷”的梦想,具有巨大的产业优势和应用前景;在转基因水稻方面[8],首次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课题组的Bt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汕优63,为水稻转基因的发展打开了先河。
2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
2.1转基因作物的优势
目前转基因作物为社会、经济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2.1.1提高产量和农民收益。从社会需求来讲,虽然杂交育种极大地缓解了全球的粮食问题,但世界人口增长十分迅速,粮食需求与供应的矛盾仍然日益突出。以我国为例,据推算,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而全国年需粮食将达到7200亿~8000亿kg[9]。按目前的增长速度,届时我国粮食的需求和生产能力之间将存在着1700亿~2000亿kg的巨大缺口[9],我国将面临着粮食安全的严峻挑战。美国农业资源管理局(ARMS)的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户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控制病虫害来提高产量[10];此外报告还指出,实际上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比传统玉米增产9%,而且还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有助于解决世界范围内的粮食问题。另外,对我国转基因棉花种植情况进行了调查[11],结果表明,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棉农家庭收入,其净产值和家庭经营及生活消费支出有较大的相关关系。
2.1.2改善品质,满足多元化需求。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农作物品质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已成功开发出油酸含量由原来的25%增加到85%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系;硬脂酸含量由原来的2%提高到40%的转基因油菜种子及含油量提高25%的“超油1号”“超油2号”油菜品种[12];以及富含铁、锌和VA,能防止贫血病和预防VA缺乏的水稻新品种等一批特优作物品种[13]。另外,目前按人们多元化的需求,通过利用一些有利基因,增加食物的品种和可口性。
2.1.3增强农作物抗逆性。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是目前主要的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的方向,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在不断深入和完善。例如,沈法富等将抗盐碱罗布麻DNA导入鲁棉6号,育成了2个耐盐碱品系,产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4]。目前,国内的转基因水稻研究趋势主要是抗病虫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5],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林敏博士研究团队分离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抗草甘膦EPSP合酶基因和N-乙酰转移酶基因,已获得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玉米、小麦和棉花。郭三堆研究员主持研发的抗虫棉技术与基因专利;黄大昉教授研究团队分离克隆了众多的Bt抗虫新基因,并成功转化到主要作物上。2.1.4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种植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显著减少作物生长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据ISAAA报告,1996~2006年因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累计少使用杀虫剂有效成分约30万t,使全球农药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降低了15.5%,2007年减少使用杀虫剂14万t[16]。此外,据了解,全球农业用水占淡水总量的70%,而到2050年人口将增加50%,达到92亿,这明显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17]。在全球淡水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预计未来具有抗干旱特性的转基因作物将对全球农业生产系统,特别是对干旱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大的意义。
2.2转基因作物的潜在危险
2.2.1基因环境污染问题。①转基因作物通过基因漂移使得同种或近源野生种获得某种抗性而成为更加难以防除的“超级杂草”;②转基因作物会通过基因漂移,使得外来基因在农家种或野生种中固定,由于其具有竞争优势,会导致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减小甚至丧失;③转基因作物本身可能“杂草化”。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的转基因植物,由于其在生存竞争性,如生长势、越冬性、耐受性、种子产量等方面强于野生植物,将会迅速地成为新的优势种群,进而可能演变成农田杂草[18],尤其是对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杂草特性的作物,如甘蔗、苜蓿、大麦、水稻、马铃薯、小麦等,由于具备了比原亲本植物更强的生存能力而有更多的机会变为杂草[19],如此情况下,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农业损失和生态灾难[20],如加拿大农田的“转基因油菜超级杂草”。
2.2.2粮食危机问题。从国家粮食安全角度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据绿色和平国际组织统计,目前我国颁发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的3个品种涉及的基因:Bt、CpTI和CpTI/Bt,均涉及多个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所拥有的专利。一旦商业化种植,这些拥有专利的国外公司很可能利用专利获取高额利润,甚至控制我国的农业。转基因大豆占据我国大豆市场的例子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另外,阿根廷的惨痛教训也值得深思和警醒。在南美大陆,阿根廷农业资源丰富,那里的传统农业曾是成功的典范。但是孟山都开始引进转基因大豆,最初阶段,为了吸引农户选用自己的品种,孟山都并不收取技术使用费,随后阿根廷成为了转基因大豆的“试验场”,阿根廷大豆市场被控制之后,孟山都开始向农民收取专利费用,尽管农户强烈抗议,阿根廷政府也意识到了转基因大豆动摇了其粮食安全但已无力回天。
2.2.3后续安全隐患问题。2009年11月,国家农业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颁布了2个转基因水稻、1个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此次颁发的转基因安全证书,简单来讲是中国的转基因技术向主要粮食作物进军,这在世界上是走在前端的,但是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隐患一直是人们争议的热点之一。诸如:转基因作物使作物的抗虫性增强,试想昆虫都无法下口的水稻,对人体有没有危害?转基因作物里面到底转入了什么样的基因,对人体免疫系统有无危害,人们有权知道,国际上除了美国之外,像欧盟、日本、韩国都强烈反对转基因作物,美国虽然大规模种植了转基因大豆和玉米,但是其中大部分用于出口和做动物饲料,用做生物燃料等,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并不能保障?这样的强烈质疑比比皆是,对主要粮食进行转基因,人们对其安全性不无担忧。尽管支持转基因作物的主要学者谈到获批的转基因水稻产品早在1999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安全性评价,前后共有10多t的转基因水稻投入到动物试验中,除了研发单位外,还委托了国家疾控中心等专业第三方,进行了全方位的严格审查,但是10年的试验期限真的能保证转基因的安全性吗?答案是不确定的,这个不确定令人想起了太多的历史教训。一个广为人知的案例,即越战期间的“橙剂”除草剂案。越战期间,越共部队以丛林为掩护,与美军抗战,美国为了减少美军的伤亡人数,向南越丛林喷洒了7571万L的橙剂和其他有毒除草剂。如今战争已远去,但是这次喷洒的除草剂,不仅使480万越南人深受其害,而且也使参与喷洒除草剂的美国退伍军人深受糖尿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和癌症等疾病的折磨,使他们的孩子备受出生缺陷和白血病等疾病的缠绕。据俄罗斯越俄热带中心公布的分析结果,橙剂对人的健康危害是长久的,时间上不止是10年,可能长达100年以上。因此,表面上看来安全有效的产品,很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在多年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危害。
2.2.4生物多样性保持问题。尽管转基因作物能够增加作物的生产力,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少用农药,少用农田,避免砍伐森林,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但现实世界复杂得多,特别是存在因为管理问题,会造成转基因作物对其他作物的挤占,而且转基因品种大多由大公司运营,很容易形成少部分品种的垄断,威胁其他品种的生存,如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
3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前景
虽然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仍心存疑虑,但同时潜在的优势使其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随着世界人口的剧增,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自然资源的匮乏,农业土壤盐碱化,生态环境的恶化,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能更加高效、快捷地培育出符合人们意愿的农作物品种,从而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3.1种植农户开始接受转基因作物
从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逐年大幅度扩增上来看,农户极高的种植率反映出转基因作物推广良好,并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大型和小型农户带来重要的经济、环境、健康和社会利益[17]。另外,据了解,接近100%的重复种植率,这反映出农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产品能够带来明显的利润,包括更方便灵活的作物管理、更低的生产成本、更高的生产率和更高的单位面积净利润、健康和社会利益、通过减少使用常规农药而使环境更加干净清洁,这无疑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2复合型转基因作物是未来的需求趋势
从农户对转基因作物用种类型需求来看,复合性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18],并且符合农户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据了解,很多国家,尤其是菲律宾、南非、哥伦比亚、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希望将来能够推广复合性状作物。未来的复合性状产品将包括抗虫、耐除草剂和耐干旱性,加上营养改良性状,如增强型维他命原A金米。
3.3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开放的转基因大豆领域,出现了几乎整个大豆产业被国外公司把持的事实,对我国有着十分深刻的教训。所以一旦在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上也重蹈覆辙,失去市场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黄大昉表示,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对转基因大豆科研和生产缺乏扶持,特别是对转基因大豆发展的忽视,导致我国大豆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严重滑坡,无法适应国内对食用油和饲料产品迅速增长的需求。转基因大豆的教训表明,唯有发展和掌握转基因核心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才能保障我国农业持续稳定的增长。
3.4加强转基因安全管理体系
复旦大学教授、国际生物安全研究学会主席卢宝荣指出,我国已经建立完善的转基因食品评价和管理体系[21]。任何一种转基因产品进行商品化,都必须进行严格的申报、审批,得到相关证实才能进行商品化。另外,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张大兵指出,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欧盟等地区的技术非常接近,转基因食品检测的时间也很快,这些说明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有相对严格的保障,但由于转基因食品涉及面较广,安全管理体系仍应加强并提高其相应的要求标准。
关键词 槟榔黄化病;空间分布型;抽样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25-02
槟榔(Areca catechu L.)种植业已成为海南省热带作物产业中仅次于天然橡胶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据海南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全省槟榔面积8.67万hm2,收获槟榔果面积4.8万hm2,年产鲜果逾60万t,槟榔产值达50亿元。槟榔黄化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槟榔生产的毁灭性传染病害,该病害于1981年首次在我国海南省屯昌县境内原海南药材场的槟榔种植园内发生,现在已逐渐蔓延至琼海、万宁、陵水、三亚、保亭、定安、乐东、五指山、琼中等10个市县[1-4]。对海南主要槟榔产区黄化病危害的调查结果表明,各地区平均发病率为23.81%[5]。通过电镜观察、抗菌素注射诊断、PCR检测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等一系列研究,已经证实海南槟榔黄化病是由植原体引起[6-8]。
植物病害空间分布型是植物病害发生流行的一种特性,调查和研究其分布规律,是研究植病生态学中的重要内容[9]。目前已有包括香蕉束顶病、柑橘黄龙病、香蕉枯萎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多种病害的病株田间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报道[10-13],但还未见有关槟榔黄化病空间分布型的研究报道。作为植原体引起的病害,目前尚无有效的药剂防治措施。加强病害监测和调查,及时清除发病的植株是防控槟榔黄化病最及时有效的措施之一。为了明确槟榔黄化病在田间的空间分布信息及其抽样调查方法,提高其监测预警与持续控制水平,笔者于2015年对槟榔黄化病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槟榔植株样品采集
2015年7―8月在海南琼海和万宁选取6个发病程度不同的槟榔种植园,其中琼海市阳江镇岭下村属轻病园区,每个园采集了400株槟榔样品,琼海市石壁镇石壁村、万宁市长丰镇马坡村和万宁市南桥镇桥北村属中病园区,每个园采集了100株槟榔植株样品。以每10株槟榔植株为1个样方,每株槟榔采集倒数第2片或第3片叶片。
1.2 槟榔黄化病植株确定
采集的样品室内提取DNA后,采用车海彦等[14]建立的槟榔黄化病植原体分子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分别计算每个样本的槟榔黄化病植株的病株率,病株率(%)=检测到植原体的植株数/采集样品的植株数×100。
1.3 空间分布型确定
首先计算样方发病株数均值(m)、方差(S2)及平均拥挤度m*,同时计算槟榔黄化病植株的聚集度指标(扩散系数C、丛生指数I、CA指标和聚集度指数m*/m)[15]。采用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等3种方法测定槟榔黄化病植株的分布格局和内部结构[16-17]。
1.4 抽样技术研究
采用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确定不同发病密度时的最适理论抽样数[18]。
n=(t/D)2[(α+1)/m+β-1]
其中:n为最适抽样数,m为样方发病株数均值(株/样方),t为一定置信度下的t分布值,取t=1.96,D为允许误差值,取D=0.1、0.2、0.3,α、β为回归模型中的参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聚集度指标
田间槟榔黄化病的聚集度指标的检验见表1,6个种植园中,有4个种植园检测到植原体的病株率1,表明这2个种植园中槟榔黄化病病株在田间为聚集分布。表明槟榔黄化病在不同发病率条件下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在发病率较低时呈现均匀分布,然后随病株率上升表现聚集分布。
2.2 回归分析法
2.2.1 Iwao的m*-m回归分析。将表1中平均发病株数和拥挤度应用Iwao回归法分别进行线性回归,建立田间槟榔黄化病病株m*-m回归式m*=1.319 m-0.330(r=0.971,P=0.001 2)(图1)式中a=-0.3301,表明个体群在田间聚集分布趋势。
2.2.2 Taylor幂法则。将表1中样方发病株数均值和方差按Taylor幂法则公式转换为对数分别进行线性回归,建立田间槟榔黄化病病株回归式lg S2=1.191 lgm-0.010(r=0.968,P=0.001 2)(图2),式中β=1.191>1,表明田间槟榔黄化病病株的聚集度具有密度依赖性,随着病株密度的提高,其聚集度也愈高。
2.3 理论抽样数模型
应用Iwao的理论抽样公式来确定理论抽样数n,建立最适理论抽样模型为:
n=(t/D)2(0.77/m+0.319)
根据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得出槟榔黄化病在不同发病密度、不同允许误差水平时的理论抽样数(表2)。同一允许误差值下,随着发病密度的增高,抽样数逐渐减少。
3 结论与讨论
植物病害的空间分布信息是抽样设计的基础,它不仅有助于确定或改进抽样设计方案,而且可对研究资料提出适当的统计处理方法,对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法和Taylor幂法则测定检验结果,结果表明:槟榔黄化病在田间发病程度较低(病株率
理论上,种苗带病的结果可能导致新槟榔园中病株的空间分布型呈均匀分布,因此本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种苗是槟榔黄化病传播的方式之一,这和香蕉束顶病的研究结果一样,该病也是由种苗传入的[10]。而介体的传毒可能导致均匀分布或有一定的发病中心(即聚集分布),这取决于介体的迁移和传毒特性以及影响介体迁移和传毒的栽培和其他各种环境条件。在印度,已经证实了槟榔黄化病主要靠棕榈长翅蜡蝉(Proutistia moesta)传播[19],这也可以证明我国也可能存在槟榔黄化病的传播介体。
采用无病种苗、铲除病株并结合防治介体等措施是目前防控槟榔黄化病的有效措施[3,20]。本研究结果中,发病程度低时病株在槟榔园中呈均匀分布,当发病程度提高后转为聚集分布,存在发病中心,这正好从理论上证明了通过及时铲除槟榔黄化病病株可以控制病害的进一步发生,说明病害早期监测在病害防治中的作用。
田间理论抽样数随精确度的提高、病株密度的下降而增多。因此,在实际调查中应选择适当的允许误差,既能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又能避免过大的工作量。
4 参考文献
[1] 赵健生,杨生雨.槟榔黄化病的调查报告[J].热带作物科技,1985(1):64-69.
[2] 俞浩,冯淑芬,郑建华.海南岛槟榔“黄化病”问题调查报告[J].热带作物研究,1986(3):45-49.
[3] 罗大全.海南槟榔黄化病研究现状[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7(6):24-26.
[4] 罗大全.重视海南槟榔黄化病的发生及防控[J].中国热带农业,2009(3):11-13.
[5] 周亚奎,战晴晴,杨新全,等.海南槟榔黄化病发生及对产量的影响调查[J].中国森林病虫,2014,33(2):24-25.
[6] 罗大全,陈慕容,叶沙冰,等.海南槟榔黄化病的病原鉴定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01,22(3):43-46.
[7] 罗大全,陈慕容,叶沙冰,等.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海南槟榔黄化病[J].热带农业科学,2002,22(6):13-16.
[8] 周亚奎,甘炳春,张争,等.利用巢式PCR对海南槟榔(Areca catechu L.)黄化病的初步检测[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381-384.
[9] 马占鸿.植病流行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63-167.
[10] 周仲驹,黄志宏,郑国璋,等.香蕉束顶病的研究V.病株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7,26(2):177-181.
[11] 余继华,汪恩国,林云彪,等.早熟柑橘黄龙病空间格局参数特征及其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5):351-355.
[12] 刘磊,梁昌聪,曾迪,等.香蕉枯萎病田间分布型及病原菌在植株上的分布[J].生态学报,2015,35(14):4742-4753.
[13] 陈观浩,梁盛铭,任惠,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J].植物保护,2014,40(1):131-133.
[14] 车海彦.海南省植原体病害多样性调查及槟榔黄化病植原体的分子检测技术研究[D].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15] 丁岩钦.昆虫数学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9-58.
[16] IWAO S.A new regression method for analysis the aggregation pattern of animal population[J].Researches on Population Ecology,1968,10(1):1-20.
[17] TAYLOR L R.Aggregation variance and mean[J].Nature,1961,189:732-735.
[18] IWAO S,KUNO E.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aggregation pattern in biological populations[M]//PATIL G P,PIELOU E C,WATERS W E. Statistical Ecology,vol. 1,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Philade-lphia,1971:461-513.
环境调查报告一 这是一张人们破坏环境的照片。照片里是一堵被画花的墙壁,照片旁边还写着一句话:还墙壁一张的脸。它提醒我们无时无刻都要爱护环境。
我在活动中,尝到了现代科技的甜头,用数码相机更加清晰;电邮让沟通更加舒畅。环境调查报告。
环境你我他,环境靠大家。只要人人都爱环保,我们的周围环境就更美好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
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
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化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垃圾污染
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危害农作物生长及人体健康的现象,叫做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两部分。环境调查报告。工业废渣是指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煤研石、粉煤灰、钢渣、高炉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废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张、碎玻璃、金属制品等等。在城市,由于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构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严重危害,首先是侵占大量土地。二是污染农田。三是污染地下水。四是污染大气。工业废渣中的有些有机物质,能在一定温度下通过生物分解产生恶臭,从而污染大气。五是传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虫,如果直接用来作为农家肥料,人吃了施用过这种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传染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大量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紧迫问题。
食品污染
食品是构成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食品一旦受污染,就要危害人类的健康。食品污染是指人们吃的各种食品,如粮食、水果、蔬菜、鱼、肉、蛋等,在生产、运输、包装、贮存、销售、烹调过程中,混进了有害有毒物质或者病菌。
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两大类。
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污染食品。属于微生物的细菌、真菌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鸡蛋变臭,蔬菜烂掉,主要是细菌、真菌在起作用。细菌有许多种类,有些细菌如变形杆菌、黄色杆菌、肠杆菌可以直接污染动物性食品,也能通过工具、容器、洗涤水等途径污染动物性食品,使食品-变质。真菌的种类很多,有5万多种。最早为人类服务的霉菌,就是真菌的一种。
现在,人们吃的腐乳、酱制品都离不开霉菌。但其中百余种菌株会产生毒素,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食品被这种毒素污染以后,会引起动物原发性肝癌。据调查,食物中黄曲霉素较高的地区,肝癌发病率比其他地区高几十倍。英国科学家认为,乳腺癌可能与黄曲霉毒素有关。
我国华东、中南地区气候温湿,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比较普遍,主要污染在花生、玉米上,其次是大米等食品。污染食品的寄生虫主要有蛔虫、绦虫、旋毛虫等,这些寄生虫一般都是通过病人、病畜的粪便污染水源、土壤,然后再使鱼类、水果、蔬菜受到污染,人吃了以后会引起寄生虫病。
化学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种农药是造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的一大来源,还有含铅、镉、铬、汞、硝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废气及废渣;食用色素、防腐剂、发色剂、甜味剂、固化剂、抗氧化剂食品添加剂;作食品包装用的塑料、纸张、金属容器等。
如用废报纸、旧杂志包装食品,这些纸张中含有的多氯联苯就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从而引起病症。多氯联苯是200多种氯代芳香烃的总称,当今世界生产和使用这种东西的数量相当大。
有资料证明,在河水、海水、水生物、土壤、大气、野生动植物以及人乳、脂肪,甚至南极的企鹅、北冰洋的鲸体内,都发现了多氯联苯的踪迹。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一些食用色素可保持鲜艳色泽。但是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具有毒性。
防止食品污染,不仅要注意饮食卫生,还要从生产、运输、加工、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着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土壤污染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本,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土地却遭受到空前的破坏。其中,土壤污染像一把软刀子,正在剥夺大片肥田沃土的生产力。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质大大超出正常含量,土地无法消除这些有害物影响的现象。严重的土壤污染可以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减退甚至枯萎死亡,这些污染后果是可以及时发现的。更多的土壤污染并无明显表现,却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特别是通过农作物对有害物的富集作用,暗地里危害牲畜和人体健康,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和人畜粪尿中含有许多植物需要的养分,用污水灌田或施用粪肥一般会使农作物增产。但这些废水、废物中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及虫卵等则进入农田,沉积于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人接触了污染的土壤和农产品,会引起破伤风、流行性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
现代农业大量施用化肥,致使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无机物大量残留在土壤中。它们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从而使农作物减产。使用农药则使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有机物沉降在土壤中,毒害动植物和人。
大气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以及放射性尘埃等有害物质会自然地或随雨雪沉降在土壤中。冶炼厂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镉、铅等有害物也会被土壤吸附,造成污染。
因此在工厂周围和公路两侧的土壤最容易受污染。
在土壤污染中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危害最大。铬、锰、镍等还能在人体不同部位引起癌症。
土壤中金属含量过高也会使植物受害。据实验,每公斤土壤含铜20毫克时,小麦就会枯死,达到250毫克时,水稻也会枯死。每公斤土壤含锌超过50毫克,就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土壤一旦被污染,其影响很难被消除。有机农药分解很慢,重金属根本不分解,污染的土地即使在不再继续污染的情况下,三五年内仍含较高的有害物质,并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人类。所以,受到严重污染的土地上的植物不但不能食用,也不能作饲料或肥料。
环境调查报告二 设区市城考取得实质进展
[空气质量]20xx年,全省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平均达到334天,比上年增加10天;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平均为1、93,比上年下降10、23%。秦皇岛、廊坊、承德、沧州、衡水、邢台、保定、张家口等8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比上年增加3个。石家庄、唐山、邯郸空气质量未达到二级标准。
[水环境]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城区)水质达标率平均为82、58%,比2012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有8个城市超过了平均水平,其中秦皇岛、沧州、石家庄、唐山、衡水、邯郸、承德7市水环境功能区(城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平均为97、03%,比2012年上升2、68个百分点,其中秦皇岛、邢台、邯郸、张家口等4市增幅较大,分别比上年提高14、26、9、55、9、3和8、39个百分点。
[医疗废物]唐山、廊坊、邯郸、张家口、承德5市建成符合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要求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其中唐山、廊坊、邯郸3市经环保验收后稳定运行一年以上,张家口市2012年12月通过环保验收,承德市未通过环保验收),比上年增加两个市,其余6个设区城市尚未建成,除衡水外其他5市采用的是非典期间建设的焚烧处理设施进行处置。
[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为81、76%,比上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承德、张家口、衡水等3个城市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增幅较大,均在10%以上。
[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值为81、76%,比上年提高了1、95个百分点。除邢台、衡水外,其余9个设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在85%以上,唐山、张家口等两城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增幅较大。
[绿化]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89%,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廊坊、秦皇岛、唐山、邯郸、承德、石家庄、邢台等7个城市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在40%以上,比上年增加了两个城市。
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11个设区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平均为80、71%,比上年提高了1、76个百分点。廊坊、邢台、唐山等3个城市的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超过了85%。
县级城考指标有较大进步
2012年,22个县级城市中13个城市上报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9个上报了手动监测数据,安国、高碑店两市2012年新建了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并投入运行。依据监测结果,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状况良好,平均达标率为90、91%。除涿州、三河两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0外,其余各市均为100%。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平均为99、67%,比2012年增加了0、3个百分点,有18个市的工业固体废物得到了全部处置,处置利用率达到了100%。
医疗废物处置方面,迁安建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辛集、藁城、晋州、新乐、鹿泉、任丘、河间、霸州、三河等9个县级城市均通过合法途径将全部医疗废物送往所在的设区城市进行集中处置。
22个县级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为72、84%,比2012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其中15个城市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了80%,比2012年增加3个城市;遵化、安国、高碑店、泊头、黄骅、霸州等6个县级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增幅较大。定州、河间两市未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
22个县级城市中,迁安市、辛集市、遵化市、武安市、霸州市、冀州市等6家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成并通过验收,藁城市、鹿泉市、沙河市、深州市等4家已建成,晋州市、泊头市等两家正在建设。
22个县级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平均值达到41、14%,比2012年提高了4、76个百分点,其中南宫、霸州、高碑店、遵化、新乐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比2012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河间、新乐、任丘等3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足35%。
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二级标准,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升级改造才能确保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厂建设亟待加强,近一半县级城市未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零。11个设区城市中目前只有廊坊、唐山、邯郸、张家口、承德5市按有关规划建成了医废集中处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