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师现代教育范文

幼师现代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师现代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师现代教育

第1篇:幼师现代教育范文

新《纲要》更强调用“情境化”、“活动化”、“过程化”、“经验化”的教育内容去影响幼儿,强调幼儿自身的自主“建构”。这些观念无不反映了新《纲要》多元的理论基础和后现代主义的深刻影响,同时也要求教师尽快地从以往注重静态、描述性、习得性知识的传授,向让幼儿自主获得过程性、行动性、活动性和建构性知识转变。那么,幼儿教师教育如何适应新《纲要》的要求呢?应该从后现代幼儿教育观出发,应用情景知识、多元阅读和影像参与的幼儿教师培养策略能加快幼儿教师反思和解构能力的形成,促进他们历史地、情境地探究幼儿知识的“过程化”和“经验化”体验。

二、后现代幼儿教育观

在现代思维中,人们用单一的、线形的、永恒的逻辑、公式、原则和普遍规律来说明和解释世界,进而形成了决定论、均衡论、中心论、统一性、渐进性、连续性等思维范式。而后现代思维强调事物、现象的不稳定性、多样性、偶然性、突变性、开放性,通过相互作用、结构转换等进行概念重构和创新。后现代思维是以不确定性、情景性、政治性、自我建构为其主要特征。

后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模糊而不是清晰的,是充满不确定性和自组织能力的,是生活在一定的时空脉络中极具情境性的,是不可知且无可限量的。后现代课程观强调探究意义和灵魂、情境化和多元对话,寻求课程理解。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课程和教学实践有机适度的发展结合。①后现代的知识探究观不只是紧随时代的变化,也冲破了原来的儿童发展和早期儿童教师知识结构之间的认识局限。基于后现代广泛的理论认识(批评理论、后殖民理论、后结构理论)和分析工具,后现代的学者们开始怀疑和盘问人类对现代科学力量的信仰。在他们的眼里,科学被认为是激发建构者价值的社会建构活动,同时也创生科学应用的权利关系。②在早期教育世界中,对各种发展理论的知识基础的后现代检视表明,过去被用来指导实践的理论研究框架主要是基于相同背景的学生的同质性研究,基本上不关心文化、阶级和人生履历等的媒介变量,而这些历史的、政治的、情境的变量恰是后现代思维所重点关注的对象。

因此,幼儿教师教育必须对社会和智力的快速变化做出应对。而在教师教育课程中融入后现代的课程观念,教师教育者和学生就有可能从整体上克服现代课程观念的局限,更好地理解早期儿童教育的实质。

三、后现代幼儿教师培养策略

根据大卫和苏马偌的观点,正像现代生活的其他领域一样,现代教师教育课程训练中的学会教学也被概念化为对特别的一套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境都能普遍适用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③但是,一个后现代教师教育涉及从这种模式下转向对知识是如何创造边界和可能性的检验中。④为了帮助学生也帮助幼儿教师教育者对知识建立不同的立场以及如何把工作更靠近我们的儿童,可以使用三种后现代的认知策略:情境知识、多元阅读和影像参与。‘

(一)情境知识策略

从后现代的视角审视,危险内存在这样的假定中:知识生产是非历史的,价值无涉需要所有的知识被当作整体中的一部分并被在情境中加以认知和检视。⑤情境知识涉及检验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联儿童教育发展的各种理解和实践的语境,是意义性寻求和故事性知识。通过使用其他学科中的有关历史、传记和相关社会知识,幼儿教师教育者能够让未来的幼儿教师洞见到不同元素的交互是如何导致人们对儿童的理解和教育,同时也使他们察觉和体悟到幼儿教育者关于幼儿的知识是如何生成的。

情境知识不仅仅是用来检视知识基础本身的策略,也是关涉对早期儿童相关教育情境领域的理解问题。为了获得这种情境形式,对学生来说,获得对影响当代教育问题的一般认识和对影响早期儿童问题的特别洞见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问题必须在他们得以产生的历史社会情境中被加以检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大量的多元化阅读作为检视和理解的基础。

(二)多元阅读策略

从后现代视角来看,为了让学生明白知识的理解和建构是如何展开的,学习者就必须把知识基础作为语篇而检视。为了帮助学生明白什么是后现代语篇以及后现代语篇如何塑造了当下社会和教育的方法和理念,我们可以在幼儿教师教育中使用多元阅读策略。这种策略涉及学生阅读各种早期儿童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文献,以便学生能够追问谁从这些特别的知识中受益以及其他人的实践可能是什么样的等反思性问题。那么,什么是语篇呢?语篇就是语言的实际运用,是整个语言的情境化完整片段,是语言的意义单位。每个语篇都创造着真实的决定着人们行动的方式以及什么是可信的知识认同。在任何一个时候,都有在社会生活中操作的多元意义系统,但是,有一些意义系统比另一些意义系统更占居主流的地位,成为福柯所谓的“真实的制度”。⑥发展理论的知识基础早已是幼儿教师的“真实的制度”,因此,多元阅读提供给学生机会去学习如何解构意义和权利的关系,这种关系操纵着语篇并在其他方面也起着作用,同时塑造着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各种关系。

多元阅读不仅仅只针对文献阅读,还涉及把社会生活作为文本来阅读和解构。用这种方法阅读课堂教学生活,首先意味着检视教师和儿童所言说的意义,然后,审视这些语篇被实践或被课堂参与者创生的方法。通过把语篇外显化,就可能明白其中的社会结构、权利关系、每个参与其中的人的地位以及每个个体被塑造为现实的生活历史和愿望的方法。多元阅读允许这种解构工作通过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课程或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诸如教师研究、批评理论、儿童社会学、后结构理论、后殖民理论等认知手段和反思工具。不论探究什么话题,教育者至少要为学生介绍一到两种阅读理论。新晨

(三)影像策略

从后现代的视角来看,教师的角色功能都是在情境、历史和个人传记中转换的,没有不变的无情境、无历史或无传记的角色功能变化。相反,教师的身份认同产生于语篇,教师基于语篇和他们置身与其中的社会情境建构了多元主体角色。这意味着教师能同时置身于多重角色:他们能通过培育、关爱、支持和对个别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的回应创生发展适度的课程,与此同时,也建立起自己对课堂和性别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种专业认同感,可以使用视觉影像技术。影像不是简单的对镜关照而是社会和政治建构在视觉表征上所展现的意念和想像以及人们对此反思所产生的特别价值。⑦早期儿童教师的影像技术往往是通过诸如电视、电影、文学和艺术以及研究和学术文本等现代手段而再现。因为这些影像能让学生洞见知识的政治效果,反思当代生活的各个层面,他们为学生提供一种可以接受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后现代主体观以及他们作为教师工作的隐喻意义。

当然,把视觉文化、多元阅读和情景知识相结合将带来更好的教育效果。这些策略可以照亮后现代的方法理念,在其中,知识是社会建构的,意义的多元系统能使儿童和教育者形成多元认同,了解权利和知识的关系是如何塑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机制。

第2篇:幼师现代教育范文

一、小汽车快速增长给城市交通带来的问题

(一)小汽车的快速增长

伴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改变,机动车保有量幅度攀升,特别是城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根据公安部的统计,截至2011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2.17亿辆,其中汽车9846万辆,汽车中私家车突破7000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73%。按照年均汽车产量2000万到3000万辆,未来20~3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7亿辆,对应约14亿人口,千人拥有500辆车,成为世界上汽车拥有量最多的国家。

以上海为例,2002年上海颁布了《上海城市交通白皮书》,白皮书中提出的车路平衡政策,使上海机动车增长速度控制较好。但是,机动车保有量仍然以每年超过10万辆的速度在增长。2011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51万辆,比2000年增加147万辆。上海汽车注册量用11年时间从47万辆,增长至了194万辆。汽车总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小汽车的增长,2000年小汽车占汽车注册量的57%,仅为29万辆,至2011年小汽车已经占到汽车总量的80%,达到了156万辆。并且小汽车的日均行驶里程处于较高水平,约39公里/车日,大约是伦敦的1.3倍,东京的2.1倍。

(二)个体机动化出行方式比重的提高

小汽车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个体机动化方式比重的不断提高,2010年上海全方式出行中个体机动化方式比重已经达到了20%左右,而十年前仅为13%。相比较而言,公共交通方式比重仅维持在23%~24%左右,甚至2010年相比2004年还略有降低。

(三)小汽车增长给城市交通带来的问题

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出行总量的不断增长,以及机动车增长带来的城市交通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将给城市交通和城市环境带来严峻的考验。城市用地中交通用地的比例和人均用地面积的双重约束,使得中国的道路不可能适应类似欧美的机动化程度。而中国机动化水平在未来5~10年的发展趋势,仍将是迅猛发展,小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加对城市交通将是灾难性的影响。

首先,道路交通将难以适应小汽车快速增长的需要。上海快速路网高峰平均行程车速在40公里/小时左右,早高峰约有10%左右的路段车辆行程车速在20公里/小时以下,已经失去快速路应有的快速的作用。中心城地面干道服务水平普遍有所下降,如早晚高峰时段浦西地面干道平均车速仅14~15公里/小时。随着,越黄浦江流量不断增长,桥隧高峰车速也有所下降,中心区越江隧道(大连路、延安路、复兴路、打浦路隧道)车速不断下降,早高峰平均行程车速17公里/小时。小汽车的拥有量和使用量还将继续增长,而中心城道路网结构和容量已经基本稳定,道路容量增长空间有限。若维持现状的路网供给水平,未来道路拥堵的路段还将继续增多,拥堵的时间还将延长。

其次,停车位配建不足,停车矛盾不断加大。居住区夜间车位供求不均衡趋势不断扩大,中心城居住配建车位供求比由2004年0.78:1下降到0.61:1。尽管非居住类车位供求比由2004年0.61:1提高到0.68:1,但车位供求依然比较紧张。

伴随着小汽车的快速增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将会日趋严重,将会极大影响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将造成城市活力衰减。因此,需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创建城市集约化的交通出行模式。

二、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吸引小汽车出行转移

根据预测分析,至2020年,公共交通方式比重需要从现状23%提高至27%,才能将个体机动化方式比重增长控制在3个百分点内,才能维持道路交通可接受的运行状态。因此,必须通过在各方面给与公共交通优先权,使得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在便捷、可靠、经济、舒适、安全等各方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的方式比重。

(一)提高公共交通便捷性

便捷性指快速和方便,需要公共交通出行的各环节的良好衔接,包括车站的可达性,以及站点候车时间、乘车时间和换乘时间的长短。目前,上海中心城轨道交通出行时间约60分钟,平均车外时间占轨道交通平均出行时耗60%以上,反映了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方便性还较弱,乘客在接驳、候车和换乘等车外环节的时耗较长。比如,2009年上海轨道与公交站点之间平均换乘时间为7.2分钟,而香港约90%的换乘能在5分钟内完成。上海在轨道交通起点和终点步行接驳时间平均为13分钟,而香港轨道交通站点平均步行时间为4分钟。若要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的便捷性,需要扩大站点覆盖率、缩短换乘距离、缩短站点等候时间、建设市通郊快速轨道交通线路、提高公交车运行车速,涉及到公共交通用地的保障、设施规划之间的衔接、公交路权专用的保障等措施。

(二)提高公共交通可靠性

可靠性指不仅在速度上具有优势,还需要具有准点性。随着道路交通拥堵的加剧,公共汽电车在站点等候时间,路中行程时间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可靠性下降。中心城公共汽(电)车平均出行速度为8公里/小时,仅为小汽车的一半。即使公交车辆按照运行计划准时发车,但是在中途站点也难以实现准点性。若要提高公共交通的可靠性,必须保障公交运行车速。此外,还需要提高信息化水平,使得乘客在候车时及时获取公交车辆的行驶信息,预估出行时间。

(三)提高公共交通舒适性

舒适性主要指公共交通出行过程中的拥挤程度。站席密度指每平方米站席区面积站乘客人数,是直观反映乘客拥挤情况和舒适度的重要指标。根据站席密度大小划分,可将乘客拥挤服务水平分为舒适状态,每平方米站3~4人;临界状态,每平方米站5~6人;拥挤状态每平方米站7~8人,已经超过额定载客人数;极端拥挤状态每平方米站大于等于9人,难以忍受。轨道交通部分区段高峰时段拥挤严重,中心城多处区段高峰时段运能明显不足,全网拥挤里程比例为15%,部分线路高峰时段、高客流断面、高方向的车厢满载率较高,轨道6、8号线的拥挤现象尤为突出,甚至站席密度超过9人。部分线路公共汽(电)车也十分拥挤,如市通郊线路高峰十分拥挤,客流最大断面平均每平方米站立6~7人。若要提高公共交通的舒适性,除了要增加运能之外,还需要提高车辆配置水平。

此外,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还需要提高公共交通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对于普通市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票价是他们选择公共交通的重要因素。安全性则是最基本的要求,设施设备必须以安全为基本要求,运行组织也必须首先考虑安全性的要求。

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需要激励机制的保障

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提高需要政府各部门、运营企业、企业员工、乘客等所有参与者共同的努力,需要政府建立良好的机制,并从规划用地、建设投入、运行管理、行为规范等各方面,激励公共交通参与者共同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

(一)增加投资和保障用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最基本的保障,基础设施规模、布局、设计形式直接影响到公共交通的整体运输能力、覆盖范围等,进而决定了出行的便捷性、快速性和舒适性。

1.现实状况

上海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从2000年的62公里增加到了现在的454公里,实现了网络化运营,主要依靠高强度的投资才能保障建设的快速推进。“十一五”期间轨道交通的建设投资比重超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40%。未来上海轨道交通规模将达到1000公里,将需要更大的投资规模。在轨道交通及枢纽的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用地落实困难,各轨道交通和公共汽电车站点设施建设难以同步等问题,也需要机制的保障。

2.拓宽投资渠道,促使公共交通外部效益内生化

进一步扩大轨道交通投资渠道,转变投资的模式。比如香港“地铁+物业”商业模式,利用轨道交通可以带动沿线用地升值的特性,香港地铁运营公司在负责建设轨道交通设施的同时,还参与沿线物业的开发,地铁公司从物业开发获得的利润,用于建设新的轨道线路及补贴线路运营的亏损。上海,在未来建设的轨道交通及枢纽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土地升值来解决建设资金紧张问题。

3.以规划、建设、管理优化保障公共交通用地和设施规模

将“公交优先”理念落实到规划的编制、设计建设过程及运行管理各环节。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强调公共交通用地的重要性,不可随意替换和占用。在设施设计过程中,通过前期审查、交通影响评估等各环节保障公共交通设施布局和交通功能的合理性。在设施建设过程中,建立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各管理部门之间协调管理机制,做到同步建设和投入使用。

(二)增加运能提高运速,增强公交对乘客的吸引力

运能和运行速度直接影响公共交通的舒适性和快速性,是乘客选择公共交通最重要的因素。必须保障公共交通运能和车速,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

1.基本情况

目前,中心城高峰时段轨道交通十分拥挤,多处放射性进出内环的路段满载率接近1,甚至大于1,站席密度已经大于6人/平方米,有些路段甚至达到了8~9人/平方米。在高峰时段对于一些拥挤线路不得不采取限流的措施。

公共汽(电)车由于受道路运行情况的影响,运行车速不高。据调查,早高峰内环内及进出内环方向的车速仅在12公里/小时左右。虽然,上海建设了160多公里公交专用道,但是受社会车辆非法驶入的影响,以及上海道路本身交叉口较多的客观因素影响,公交专用道上公交车辆速度提高的幅度有限。

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能和运行车速。

2.提升主要客流走廊的公交运能

首要的是继续增加轨道交通车辆的投入量,缩短高峰时段的发车间隔,提高运送能力。比如,轨道交通1号线火车站以北路段可以通过缩短列车发车间隔,提高运能,缓解目前拥堵。若已有轨道交通能力已经达到饱和仍不能满足巨大客流需求,那么需要考虑建设新的线路,扩大客流走廊的运输能力。

新线路的形式可加以两方面考虑。一是工程允许条件下增加轨道交通复线,开行多股道轨道交通,既可增加轨道交通运能,又可开行大站停车提高运行车速,这种形式对地下空间要求较高,建设难度较大;二是在路面或高架建设新形式交通方式,断面运能应达到1万人次/小时以上,这种形式对空间要求较高,若要达到运能和速度的要求,必须给与专用的通行路权。

3.提高公交专用道的平均运速

目前,公交专用道运行效率不高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社会车辆驶入干扰公交车辆运行;二是公交专用道上停站时会公交车辆相互干扰影响速度;三是交叉口较多,同时受到社会车辆右转影响,公交车辆在交叉口处难以实现优先。因此,需要对公交专用道系统进行整体整治,提升运行车速。

首先,加强对于社会车辆驶入公交专用道的管理力度,采用信息化等手段进行执法,提高惩罚力度。其次,对公交专用道建设,进行系统性优化,公交专用道建设不仅仅是在道路上划出公交专用车道,还需要对于车站、途径交叉口进行优化设计,减少公交车之间、公交车与社会车辆之间的干扰。再次,提高交叉口通行优先,根据道路实际情况,细化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

(三)建立长效财政补贴机制,破解公交市场化与公益性的矛盾

由于公共交通一定程度的公益性质,需要政府给企业一定的补贴,但是从激励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和政府承担能力角度,公共交通成本又不能由政府全部承担,因此,适度的财政补贴是协调公交市场化和公益性矛盾的关键。

1.现状分析

目前,上海对于公共交通的补贴主要给与公共汽电车行业补贴,对于轨道交通给与少部分补贴。以2011年为例,市级财政给与公共汽电车行业补贴约42.2亿元,给与轨道交通行业补贴约3.1亿元。对于公共汽电车行业的补贴方式采取专项补贴,补贴主要有燃油补贴、车辆更新折旧补贴、线路变更补贴,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的换乘补贴、老年人乘车补贴等。

财政补贴金额逐年增加,近五年(2007~2011年)市级财政给与公共交通的补贴金额约是前五年的7.5倍。由于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公共汽电车的车辆更新力度较大,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人次不断增加,2011年享受老人免费乘次约2.1亿,优惠换乘约9亿人次。

在政府补贴金额不断增加的同时,运营企业面临着严重亏损。一方面票价多年未变,而公交的客运量增长缓慢;另一方面成本大幅增长,包括燃料成本、车辆成本、劳动力成本等都大幅度上升。

可见,未来政府将要承担更多的补贴金额,一方面公共汽电车行业补贴金额增加,另一方面随着轨道交通更多线路的投入使用,轨道交通行业也将面临亏损问题,需要政府的补贴。

2.建立标准成本补贴机制

现状采取的项目补贴方式,是在政府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难以区分公益性和市场化条件下的方式,从根本上看不具长效性。首先,政府应给予的补贴份额、企业应承担的成本以及乘客应承担的票价之间界限不明;其次,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核对企业实际运营成本和监督服务水平难度较大。

标准成本是指根据车型不同制定出合理的公认的公交标准运营成本,然后根据公交公司提供的不同车型的车公里数,计算出该公司所花的标准总成本。根据特定时期公交行业的公益性水平(政府补贴占标准成本的比例)核算政府应给与企业的补贴金额。企业的实际运营成本低于标准成本的,企业将获得盈利,反之则存在亏损。在票价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这种机制将激励企业一方面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提高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客流增加票款收入。政府也可以更明确、更有依据地提高公益性水平。

该种补贴机制需要以下四个条件:一是成熟完善的成本规制,二是高水平的信息化系统,三是制定相关的奖惩机制,四是票价根据标准运营成本变化的调整机制。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司售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乘客的文明素质

加强对公共交通行业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专业素质,同时,建立奖罚机制,鼓励员工文明操作,特别是公交车驾驶员文明驾车。进行全社会宣传,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在乘坐公共交通时文明乘车,使得“公交优先”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创造可持续的城市交通模式。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上海市综合交通年度报告2001[R].上海: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2001.

[2]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上海市综合交通年度报告2011[R].上海: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2011.

第3篇:幼师现代教育范文

 

当前,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学科,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龙头,以及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融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怎样更好地进行古诗教学,开辟了古诗教学的新天地,就成为教师的一大课题。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媒体都是以物质形式出现的,教学媒体的利用效果大大高于传统教学媒体,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正是教师所追求的。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教学《枫桥夜泊》古诗时,学生还未走进教室,我便打开计算机,播放早巳准备好的软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优美的乐曲。整个教室回荡着音乐,学生们在强烈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古诗的强烈愿望。

    铃声响了。我站在讲台前扫视了一下教室,只见同学们静静地坐在那里,注视着我。此刻,我饱含激情地开始讲解:“说起唐诗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古诗发展的最高峰。许多作品虽然距离现在已有千年,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那经久不衰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首唐诗并结识他们的作者。”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产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这节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的语言,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并使这种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朗读训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古典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我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着舒缓的弦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中听到的是曲调宛转的古曲,充满激情的朗诵。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既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有了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们在练习时都特别认真。一个同学读完了,其他同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主动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朗读表达给大家听。学生们积极地、主动地揣摩着、品味着诗句。这时,我悄悄地点击电脑,教室中再次响起舒缓的古曲。惊奇的是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用情地朗诵起来。朗朗的书声,悠扬的乐声交融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动听。每位同学都在朗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前,根据教案精心设计编排了教学软件。虽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使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逼真的录像、动听的音乐……避免教师动手操作教具时的手忙脚乱和顾此失彼,从而赢得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一节课中,我既完成了诗句理解和朗读、背诵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作者简介、诗句评析和作者其他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提高了朗读水平,增强了审美情趣,也使学生对作家、作品、诗歌的风格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所以,要想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好古诗,需要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现代学生的需要。

  

 

第4篇:幼师现代教育范文

教学手段不一样,教学效果大不一样。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提高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如果说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和化学素质不可低估、不可替代的教学手段,那么从现在开始,使用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将会异军突起,在体现和实现教学目的观、结构观、质量观和发展观方面将成为不可多得的形式。

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图形处理能力高超,利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间变化搞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学习障碍”的存在是教学难点的成因之一。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在计算机技术的上述功能下被打通了、化解了、消失了,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比如,在课件《离子键与共价键》中,利用微机模拟核外电子运动和化学键的形成就很成功。这一内容抽象、枯燥、难度大,用一般模型演示不能给学生以动感,且易造成概念模糊。计算机的二维及三维的图像与动画模拟达到了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或很难达到的效果。形成离子键时的电子的转移、阴阳离子的形成、离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平衡等都表示得清清楚楚,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能较科学准确地理解化学键的实质和特征。

再如,课件《原电池》利用微机把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电极反应这一微观变化模拟成宏观图景加以演示,弥补了化学实验也难以展现的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因其信息传输通道狭窄单

第5篇:幼师现代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整合

一、高中数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

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整合贯通的教学理念最早源自欧洲,这种理念被不断设计与应用以后形成了“课程整合”的最初模式.这种模式不只是科技手段的应用与教学方式的改变,也不是单纯性的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融合与强化,而是将数学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高度地整合:将高中数学课程中涉及的教学资源与元素高度融合在一起,同时吸纳数学教学的方法、技巧、观点的教学手段,使数学教学过程高度系统化,从而突显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教学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相融合的重点,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变教学环境,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成为数学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师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二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转换成教学资源传输给学生;三是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打破传统的数学学习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课程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能够较充分地诠释数学概念,使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更好地对知识要点进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较高地提高学习水平.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优化整合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新型教育模式中的重点部分是时展的必然,也是新型教学方法中的重c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相结合的过程需要全新的技术支撑与理论指导.我们将相应的整合原则整理如下:指导创新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知识的重点吸收群体,教师处于指导地位的原则;以创新性思维对知识进行掌握的原则;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基础学习工具并且服务教学全程的原则.相应的融合措施应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对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进行融合.

(一)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其辅助作用具有其他教育方法无法比拟的效果.作为顺应新型教育模式的教育手段,它只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出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不是单纯地教授与传承,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才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在此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只能成为师生之间解决问题、发散学生思维的工具.如果教师不注意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严谨性与合理性,也会带来影响学生注意力的负面效果.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二)有利于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思维

高中数学一直是教学难度比较高的一门课程,对学生来说也有着同样高的学习难度,存在较高的抽象性与思辨性.数学概念存在的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的特点,给学生造成较大的辩证思维难度.在新型高中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将数学思维进行逻辑清楚、效果直观地展示,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进步与拓展,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使教学本质得到最佳的展示,也能够促进学生对未来数学领域产生探索的兴趣与动力,同时可以推出拓展数学思维的手段.所以,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相融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多元化与形象化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使其成为丰富而易于学生掌握的学习资源.对学生与教师来说,都是使用效果较强的助学与助教工具.对当前教育体系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推进与改革有着重要作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有利于学生构建数学认知

高中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知识体系的规律性与整体性,其新知识的拓展是在原有数学基础认知结构上的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注重数学认识体系在电子信息中的处理与展现,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反复推敲与重复吸收,从而提高掌握新知识的效率.教师可以将高中数学课程中涉及的多元化要素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尤其在图形计算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有着较强大的功能,可以使教学难点的解析更加直观与简洁,使学生在教学内容的不断重复与组合中掌握数学要点,成为学生不断完善自身数学认知结构的工具.

三、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教学的融合与应用并不是一朝一夕,它必须经过教育工作者的探索与实践才能逐步完善.作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具有观念性与倡导性.同时,教师要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不断地对应用方法进行总结与创新,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幼师现代教育范文

中国行业信息化企业学习

最佳解决方案奖

上海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提供企业e-Learning租赁外包服务的供应商。公司以SaaS (软件即服务)模式,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平台及专业实施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拥有和运营自己的企业网络学院(网络大学),已成功服务超过5000家各行业知名企业,是目前中国企业客户及学员数最多的e-Learning提供商,是值得众多企业依赖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公司还建立了驻地服务机构超100家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

上海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拥有完整的、丰富的行业必备经验及专业研发团队,在在线学习、多媒体课件开发与制作、企业培训与咨询、互联网运营技术及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提供全面服务。

公司秉持三大理念――最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最有效地保障客户投资、最符合客户长期发展利益,时代光华将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为客户提供“高价值、低成本、零风险、快速实施”的企业级在线学习一站式解决方案,协助客户持续提升组织能力与绩效。

公司融汇了600多名中国优秀实战专家,整合了庞大的符合商用品质标准及自有版权的企业培训课件库(数量约占全国市场同类课件的50%),全面整合了在线学习、在线考试以及企业的线下学习(培训)的管理功能,并且通过与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员工发展系统的对接,实现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公司势能企业网院的企业学习解决方案兼具以下特点。

适用性企业学习解决方案是在产品设计、开发和技术实现等整个过程中不仅吸取国外成功的技术和经验,更从中国企业和中国学员的特点出发,比同类解决方案更加适合中国企业和中国学员。其主要表现在学习管理重控制,以提高绩效为导向;学习内容重权威,以优质高量为导向;学习过程重交流,以加强互动为导向。

易用性时代光华企业网院的企业学习解决方案是以“让每一个会上网的人都会使用我们的产品”为目标,也是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的标准,因此以开发网站的要求开发软件产品,比如在菜单布局上,打破传统的按业务流程排序,改为按使用频率排序,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近千家企业用户和数十万学员的改进建议,是促进我们持续优化的动力和源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用户的建议都可能对平台易用性的提升产生重要的影响。

规范性企业学习解决方案不仅支持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上传和管理,而且支持符合通用国际标准的课件导入和管理。公司对所有产品都进行了规范化设计,都有规范化要求。

灵活性企业学习解决方案不仅可以自定义组织结构、岗位结构和角色,自定义课程、知识的分类和开放范围,自定义题库、试题有效期、试卷和考场,而且引入“标签”分类,可以灵活地进行人员管理,组织学习和组织考试。在开发中考虑到各种规模企业、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学习解决方案为各家企业量身定做,以满足各类企业的需要以及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

科学性通过对大量企业会员以及学员使用行为与使用效果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企业学习解决方案不仅能够向广大会员提供详细的统计分析报告,而且对于相关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指导产品的开发方向和开发重点,保证解决方案中开发的产品和服务具有相当的科学性。这种实证研究确保了解决方案的科学性,而不是基于理论假设和开发人员的空想。

扩展性企业学习解决方案中的产品平台是基于组件开发,业务逻辑层与页面展现层分离,数据库与客户端分离,因此无论是功能扩展还是并发用户数量扩展基本都没有限制。不同于其他LMS的设计,底层结构从开始设计就要求能够支持千万用户级和持续功能升级。现在每个月至少有一次大的升级和优化。

公司深受用户好评:10年培训行业经验累积、6年e-Learning服务锤炼、5000多家客户经验见证、85% 以上企业客户续费率、超过50个行业解决方案。

壳牌(中国):“2007 年,我们与时代光华合作,搭建了壳牌经销商网络大学。作为经销商能力体系搭建和发展的重要工具,网络大学建立了经销商老板、业务经理、销售人员三级课程体系,实现‘学习一站式标准化覆盖’,促进壳牌核心知识和技能快速有效向经销商传递。时代光华长期、高水准的应用实施服务,使我们的e-Learning 项目有效引入,帮助我们最大程度地节省培训成本、学员管理和支持成本,极大地提升了投资回报率。”

第7篇:幼师现代教育范文

一、课例简介

(一)课例名称

基本RS触发器

(二)课例内容

基本RS触发器的概念及其应用。触发器是构成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而基本RS触发器又是各种类型触发器的基本形式,因此它对整个章节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特征

学生为电子技术专业一年级学生,通过前期课程《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本课程前一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电路的分析、设计及制作的能力。已在本课程学习了“与”、“或”、“非”及其复合逻辑的逻辑符号、逻辑表达式及逻辑运算规则,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本知识,对将触发器用于实际电路的设计与制作有强烈的认知愿望,因此对本节课的学习很感兴趣,但又觉得难度大。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触发器的概念及其应用;学会分析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掌握触发器在实际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2.方法和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电路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与制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数字电子技术的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内在发展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投入到课堂教学双边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基本RS触发器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根据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分析其工作原理。

(三)教学目标实现策略

1.通过课件中的实物图片、动画、模拟仿真等手段将学生带进形象的教学情境之中,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以引导式的问题循序渐进地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教师引导、启发。首先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讨论、发言、同学点评、教师点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问题解决与处理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双向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

(四)教学过程

(五)学习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评价,注重利用学生学习质量反馈结果改进教学。

1.过程性评价。

(1)通过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反馈。(2)学生讨论及上台演示的表现。(3)通过学生完成“在线测试”情况了解教学效果。

2.形成性评价。

通过查阅网络课程的“电路设计与制作指导”栏目,完成“由触发器构成的改进型抢答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要求学生能正确选择和测试所使用的元件,电路设计正确、布线合理、制作美观,电路通过检测能实现相应的功能。

第8篇:幼师现代教育范文

[关键词] 游戏精神 现代体育教学

体育源于人类的生活与生活实践,它是原始社会里人们在采集、狩猎等劳动之余,将生活、社会实践和生存技能,通过娱乐的方式,用肢体动作庆祝丰收与喜悦的一种活动方式。体育原本的活动形态,就是人们在闲暇的时候,进行的一种不带有强迫性和功利性的身体活动方式。体育教学过程追求创造一种游戏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游戏的状态,倡导人的自由,体育游戏所培养的“游戏人”,特指那种具有游戏精神和创造性、具有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因此,学校体育贯彻游戏精神的精髓在于摒弃外在功利对学校体育的制约,还原学校体育休闲、娱乐、健康与快乐的教学本质,使游戏精神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始终。

强调对人生命的关怀

传统体育教学在注重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强调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功效,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本性关怀。现代体育教学强调学生游戏与教学的契合,强调教学是提升人生命意义和价值活动的有效手段,强调教学对人生命的终极关怀。体育教育源于生命,止于生命,教学过程不能是“无人”的教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生命的关怀是天职,是教育的义务。体育教育要使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唤醒学生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帮助学生实现生命的超越、开发潜能、获得对生命的确认感、尊严感和快乐感,使学生人格更加完美、个性更加突出。

强调对生活的链接

生活是指生物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生命活动。生活与人密切相关,在生活中,人既是一个现实的存在,又是一个可能性的存在,生活是生命的动力。体育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生命的价值,实现学生生命意义的活动,可以说,体育教育与生活密切相关。体育教育应关注生活、超越生活,关注教育生活中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命的意义,了解学生的生活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充盈学生的生活经历。体育教育作为提升人生命意义和价值活动,必须帮助和引导学生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使他们学会感受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以实现生命的超越。

强调游戏过程中的愉悦和体验

愉悦是游戏的原初品质。马斯洛则认为,人在高峰体验时,比在其他时候感觉更整合,感觉自己处在能力的顶峰,能够最好地和最完善地运用自己的全部潜能,比任何时候更聪明、更敏感、更有才智,更强大或更优美、更负责、更主动、更有创造性,更能自我承认,自爱、自尊,获得价值感,更接近真正的自我,更能获得对宇宙万物的存在认知,领悟事物的存在价值,获得与自我实现者相吻合的人格特征。体育教学是一种精神体验,是师生双方共同组成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快乐,交流彼此的感情,共同体验。充满游戏性的体育教育,能使学生在自由和规则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因素的结合过程中,平等对话、自由体验、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

强调归还学生以全面发展的时空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不断变化与变革,衍生出了许多危险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譬如自由活动空间不断地被压缩或被剥夺,外出玩耍的危险性增加,升学压力、课外负担、独生子女缺少玩伴等现象,使得一些原本符合身心健康发展的固有秩序遭到了破坏,尽快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长观、体育健康观,归还属于学生的自由空间和时间。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从而使体育生活化这一生活方式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归依。

强调自由与规则的统一

游戏的自由,并不意味着游戏可以随心所欲,毫无限制。游戏活动能顺利进行,表明游戏活动隐含着规则,规则是自由的保证。所有的游戏都有其规则。自由是人的本性,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理想。体育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活动,体育教育应该是自由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自由是指师生教学活动的自由自主性,体育教育自由是人性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发展身心健康的需要。自由和规则是体育教学的一体两面,二者缺一不可。体育教学是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隐含着一定的强制性。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强调的纪律的同时,还要营造活跃、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使纪律不仅能够保障学习的自由度,更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自由。因此,体育教学并非是自由和轻松的,在强调的自由的同时,必须要受到一定的教学秩序的限制。

体育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的交流和互动。现代体育教学提倡自由、自愿、平等、公平、、和谐与合作的教育理念,而体育游戏精神囊括了现代体育教学的精髓,在体育教学中,使游戏精神渗透到体育课程教学的始终,进入这种状态的生命是自由的、幸福的、超功利的。

参考文献:

[1]杨芳、高海利等. 体育教学与人的发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7.

[2]吴航. 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1.

[3]孙玮.竞技运动中的游戏精神[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9).

第9篇:幼师现代教育范文

一、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丰富感性实验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基础,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要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除了要提高师生的认知水平外,还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演示电解CuCl2溶液时,将CuCl2溶液注入U型管,以石墨为电极进行电解实验,通过摄像探头实摄实放,从电视屏幕上可见到作为阳极的碳棒有气泡逸出,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色,说明放出的气体为氯气。作为阴极的碳棒有一层红色物质覆盖在它的表面,说明有铜析出。通过投影技术进行扩大,使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更具科学性,这样既增强了可见度和动态感,变抽象的内容为直观现象,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又增强了演示效果,同时,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模拟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电脑模拟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有些化学反应实验,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按常规演示难以完成或实现,但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模拟疑难实验

中学化学中有许多疑难实验,这些实验虽给予不断的改进,但演示效果仍不理想,上课演示时成功率小,如木炭还原氧化铜等实验。若采用计算机模拟这些实验,可以达到仿真的效果,防止了演示时不必要的失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模拟污染严重或危险性大的实验

中学化学中有些实验虽然实验室能做,但污染严重、危险性大,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可以让学生在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学生只要在计算机前点击键盘,移动鼠标,就可以操作烧杯、试管等仪器,添加各种各样的试剂,完成分解、化合等各类反应。例如: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加入浓硫酸中,既加深了印象,又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还可避免事故的发生。

3.模拟实验时间长的实验

有些实验由于实验时间过长,无法在课堂上完成,这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虚拟实验。如钢铁生锈实验及一些有机实验等。

4.克服不利实验条件的限制

例如对于有毒气体参与或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这些实验可利用教材配套的音像材料,还可以请电教组教师预先到现场拍照,摄录下来到时播放。在摄录时可以反映实验装置的全貌,也可以是某个部分的特写。有些时间较长的实验还可以通过音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在重要的操作步骤加上文字注释和说明,学生可以通过大屏幕投影仪观看,在播放过程中调节播放速度,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细节,对于没有看清的地方可以反复播放,这样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丰富的表现力,起到强化深化学生感受的作用。通过录像的放映,可使学生身临其境,较真实生动地表达有关的教学内容,避免了由教师一讲到底、单调枯燥的“一言堂”,也弥补了实践性教学内容理论化的缺陷。

三、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率

1.放大实验现象

很多演示实验教师在讲台上做,只有前面部分学生能观察到,很多学生不容易观察到一些实验细节。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把实物放大,使原来看不清的实验现象清晰明显,这样既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又能加深他们对化学反应和实验操作的理解。

2.对实验进行分析对比

有些实验操作或现象需要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得出规律,使零散的知识结构化和条理化。但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实验在课堂上演示,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设计好的实验对比演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3.化静态为动态

如:在电解水、工业制取氧气、石油炼制等化工生产过程的教学,可选用或制作相应的课件来辅助教学,利用课件来将分散、孤立的设备连接成完整的、系统的设备,将静态的生产流程变为动态的生产过程,将各个环节进行局部放大和反复演示,使学生看清楚、理解到各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整个生产的流程。

4.化抽象为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