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油田信息范文

油田信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油田信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油田信息

第1篇:油田信息范文

首先业务应用种类繁多,其业务涵盖了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销售、天然气与管道、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七大板块,同时还包含OA系统、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办公系统;其次承载信息系统的网络规模庞大、接入环境复杂多样,包括办公管理网络、生产网络、矿区服务网络、卫星网络、海外网络、互联网网络、项目网络、宾馆、培训中心网络以及员工公寓网络;最后是面向的桌面用户数量巨大、提供的服务类型各异。油田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作为国家重要信息基础设施,油田的信息系统依然面临着较多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安全威胁,随着油田信息系统应用的迅猛发展,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日益凸显。

二、信息安全发展的新动向

3.1云计算、物联(传感)网和虚拟技术推广的关键问题是安全。这些新技术突出问题是增加了安全保障的复杂性,模糊了传统的用户、服务商的原有责任界限,造成安全管理上的新问题。51%的美国CIO认为上述新技术最大的隐忧是安全尚未有效解决,国内信息安全界存在同样的担心。

3.2强调应用安全特别是重视WEB、终端和安全事件管理成为当前重要着力点。当前上述方面隐患、疏漏多,防护措施不到位。需加强漏洞发现、补丁管理、应用软件编码安全,及对安全事件的集中监控、分析,做好态势感知、事件处理。

3.3身份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引起更大重视。身份标识、验证与认定是网上授权、访问控制、监控与审计的基础,关键是真实身份与网上数字身份的一致和有效,现有身份鉴别机制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我国提出并在一定领域实施了身份实名制,美国《网络空间可信身份的国家战略》,德国开发并施行的可信网络身份管理系统,都是实际解决这一问题的尝试。

3.4注重硬件解决安全问题的新趋势。信息安全的基本技术方法是“硬件保护软件、软件保护信息”。安全防护系统愈来愈复杂、高速,软件又易于被攻破的问题,近几年,人们回头求助于硬件架构。不久前,美国国家IT研发委员会集中百余名专家研究国家网络防护策略,提出改变“安全游戏规则”的五条建议,其中之一即倡导以硬件保护安全。

三、小结

第2篇:油田信息范文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电力公司天津300280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企业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给石油企业的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在石油企业生产过程中,油田电网的建设也逐渐引起了企业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油田电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其面临的困境,针对电网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石油企业;电网;信息化;GIS 技术

油田电网是油田企业为生产建设和居民生活供电的各级电压电网的总称,主要由网内发电厂、变电所、配电网及输电网四部分组成。油田电网不同与普通电网,具有用电量大、负荷密度高、对供电质量及安全性要求更高等一系列特点。因此,油田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稳定性对于油田的生产建设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具有密切联系,如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升油田电网的服务质量,已经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油田电网面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我国油田电网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投入使用,新油田的开发和老油田开采规模的扩大速度越来越快,促进了油田电力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大中小型自备电厂、网架已在各大油气田不断建设,逐渐形成了油田电网的专用电力系统,并且还与外部电力系统紧密连接,保障了石油企业的正常生产。我国油田电网在经历了电网成型阶段、电网优化阶段、电网技术改造阶段之后,已经迎来了电网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阶段。

1.2 油田电网特点

油田电网不同于普通电网,主要服务于油田生产建设和居民生活。油田开发生产形势变化较快,油田企业对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要求较高,为油田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量的增加,原油产量形势日渐严峻。电力是油田企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动力,无论是原油生产还是运输,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这就对电网的可靠性、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油田新老油井的深开采,油田电网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油田电网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油田企业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一项任务。

1.3 油田电网面临的问题

油田电网负荷过于分散,结构复杂,分支多,线路长,分布面广,造成了整个电网的供电半径较大,据统计,油田电网主干线路长度基本达到5km 以上。油田电网变化性较大,部分油井枯竭封井后,其供电线路就可能拆除或者废弃;而新油井的开采,也将预示着供电线路需要架设到该地区。油田滚动式开发使得部分配电网承受负荷远远超出规定值。而一线式供电结构中线路出现故障后,将直接导致整个电网断电,严重影响了原油生产。灵活的、可靠的、变换的电网运行方式成为油田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油田电网的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趋势。

2 油田电网信息化建设

2.1 建设原则

油田电网信息化建设中,应以统一规划、分布实施、控制成本、注重实效为总原则。具体来说,应满足以下几项要求:

第一,将油田企业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全盘考虑,统一规划,消除可能存在的信息孤岛,避免由于局部优化对整体目标的影响,争取达到企业整体最优化。第二,为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应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注重系统的实用性,根据油田企业的特点选择硬件和系统软件,在满足实用性的同时,在设计思想、系统构架、采用技术、平台选用方面应注重先进性、扩充性、开放性及前瞻性。第三,满足标准性和开放性,总体设计上符合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选择通用的标准接口,保持系统的可移植性、可扩展性以及后期的维护性。第四,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则。信息化系统应坚持安全、保密的原则,为整个电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及运用提供安全保障。第五,油田电网的信息化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同时,还应坚持灵活性和经济性的特点,减少技术风险和投资风险;采用模块化组件技术,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灵活性。

2.2 结构组成

(1)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负责油田电网中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调节,主要包括电力生产设备及配套监控设备,是电力生产系统中的基本单元。(2)监控信息模块。监控信息模块职能主要是为油田电力生产提供实时管理和监控的信息系统,该模块通过SIS 系统完成对数据的采集、计算和分析、故障诊断、负荷分配等功能;另一功能是将机组性能状态相关信息传输给上层MIS 系统。(3)仿真研究模块。仿真研究模块需要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图形图像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等完成对机组运行环境和运行过程的模拟再现,为电力技术人员研究控制系统、事故再现、运行分析、故障分析等提供参考。(4)管理模块。管理模块按照电网的生产建设周期,分为基建期和生产期两部分,两段时期应用的系统解决方案相同,基建期的软件体系构架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和开放性,以便升级后将基建期所得相关数据直接转入生产期使用。(5)视频监控模块。视频监控系统应用现在的网络系统,并借助嵌入式网络视频的功能,完成从监控点前端、监控中心和监控工作站的数字化管理,这是监控系统未来发展的趋势。

2.3 技术支持

现代网络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油田电网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例。地理信息系统是由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具有应用广泛、针对性强、涉及因素多的特点,该系统可完成数据采集、编辑、存储、管理、处理、变换、分析统计以及二次开发等功能,为油田电网信息化的建设及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3 结语

电网是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设施,对石油企业的正常生产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生产中开采难度及电网建设难度的逐渐增加,传统的电网建设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石油企业生产的需求,利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定位技术等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油田电网建设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吴世富.油田电力系统电网的优化设计[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4(5):70-71.

第3篇:油田信息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油田;建设;目标;功效

【中图分类号】TEl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177-01

建设“信息化油田”既是世界石油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石油企业持续发展的自身要求和重要保障,已成为石油企业竞争和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一、“信息化油田”的定义

“信息化油田”的概念源于“数字地球”,是数字地球在油气勘探开发和油田管理决策范畴的具体应用。“信息化油田”是信息技术在石油企业应用的高级阶段。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联合框架上以油田生产经营业务为参照系的多学科融汇。

立足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数字地球”概念和信息化“三要素”概念,对“信息化油田”进行如下定义:以油田资源的数字化为基础,以信息网络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推动油田科研创新、优化生产运行和规范经营管理为目的的综合信息系统,是现实油田的虚拟数字化表述。

二、“信息化油田”建设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建设目标

建设“信息化油田”目标就是:紧紧围绕油田发展战略目标和核心业务,构建企业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充分、高效地发挥企业信息资源的应用实效。达到“油田企业综合研究三维可视、生产运行指挥远程协作、经营管理事前预警、社会服务灵活多样”。实现“油气资源高效利用,业务流程持续优化、经营管理规范合理、决策支持科学及时、信息服务快捷多样”。

(二)主要内容

“信息化油田”的整体结构为三层架构,即数据采集层、数据管理层和数据应用层。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1341”。即:建成一个数据中心:构筑地质综合研究、生产运行管理、经营管理等三个信息平台;形成勘探开发综合研究支持、生产运行管理及系统优化、经营管理支持和社会化信息、服务等四个应用体系;构建一套辅助决策系统。

1 一个数据中心。在石油企业层面上。形成完善的数据采集体系,建成一个标准唯一、源点唯一、结构合理、内外兼有、上下一致、全面覆盖的油田数据中心。并实现数据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2 三个信息平台。(1)地质综合研究信息平台。进行油田勘探开发研究流程的完善和优化,促使多系统、多方法研究成果实时对比分析。制定油田主流大型专业软件数据交换标准,实现不同大型专业软件中间成果的共享,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研究。(2)生产运行管理信息平台。完成生产运行管理流程的完善和优化。不同生产管理模块的整合和数据交换标准的制定,建立生产典型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调用机制,实现生产管理相关部门信息流转、不同生产管理模块整合和工作协作。(3)经营管理信息平台。按照“替代、集成”的原则,不断优化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的应用。完成企业内部资源计划与企业资源计划不能覆盖业务的数据交换;完成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与相关经营管理系统的高竞蹦接,实现经营管理系统的集成和整合。

3 四个应用体系。(1)勘探开发综合研究支持体系。建成勘探、开发、采油工程决策支持系统及配套的三个应用中心,实现研究工作方式从单一学科研究向多学科协同研究转变。研究模式从传统个人经验研究向基于专家知识的团队综合研究转变。形成勘探开发综合研究支持体系。(2)生产运行管理及系统优化体系。完善生产运行综合业务管理,建成勘探开发生产指挥、专业施工过程监督、施工方案设计优化及油田开发综合系统,形成油田经营管理支持体系。(3)经营管理支持体系。集成油田经营管理信息,完成油田经营指标的多维统计分析。建立基于团队的综合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实现经营管理由过去的分部门操作向不同部门业务联动转变等。(4)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建成服务便捷、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社会化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职工培训网络化、社区服务多样化等系统。

三、“信息化油田”建设对企业发展的整体功效分析

“信息化油田”建设是贯穿于石油企业各个业务系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它不单是一个的产品、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项全员性质的企业日常运行和发展的长期工作内容,更是—个战略问题。

(一)基础资源持续的基础

“信息化油田”的建设和应用,会使油田的基础信息资源实现四个转变:数据由传统逐级汇总向数据源头一次采集、授权共享转变:数据应用由传统的通过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共享向基于数据中心数据共享转变;数据由分专业部门组织向企业组织转变:专业应用由单专业孤立工作向跨专业协同工作模式转变。

(二)油田油气高产稳产的技术支撑

“信息化油田”建立虚拟可视化的数字地质模型。实现地质综合研究的可视化和互动,提高勘探成功率,获得更多的油气资源新发现。优化开发方案,使越来越多的隐蔽油气、边际油田等石油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实现油田勘探开发方面,缩短勘探开发周期,提高油气资源的综合开发效益,整体提升地下油气资源价值的目标,确保油田持续稳产高产。

(三)生产运行不断优化的有效途径

“信息化油田”建设在生产运行方面,将油田生产信息与地质信息叠加在三维空间模型上。形成集勘探一开发一运输一工程为一体的生产运行信息系统,实现多系统跨地域配套联动。充分发挥“多兵种联合作战”的优势,提高生产组织水平和事故处理水平和能力,优化生产运行。优化和重组业务流程,消除或控制无效行为活动,合并重复奴业务流程。业务活动逐步合理化、科学化和自动化,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和简洁化。将为油田各板块、系统、业务流程的重组优化和组织管理扁平化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四)业务流程整合再造的直接动力

“信息化油田”建设将有效提高油田经济运行质量,在财务预决算、成本、投资、物资采购、供应等关键业务领域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规范化、自动化。使各类数据真实准确,使上下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失真的问题得到解决,减少干扰,堵塞漏洞,制衡权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为精简管理机构,降低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创造了条件,成为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有效手段。从而以规范严格的管理增加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利润最优目标的实现,优化配置油田资源整合,增强油田核心竞争力。

(五)企业氛围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

“信息化油田”建设通过涵盖油田各项科研、生产、管理的网上教育以及文化娱乐资源,实现企业全员的模拟培训和终身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企业全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通过社区服务网上热线、电子治安巡逻、紧急救助等服务。全方位营造石油企业的和谐社会氛围,整体提升企业职工生活环境和谐的社会氛围。为油田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四、结束语

“信息化油田”建设是信息技术、信息工程、信息理念在石油企业的整体行为。油田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证明,“信息化油田”建设是统一全企业意志的过程,必将为全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实现企业信息化从“技术导向”向“战略导向”、“市场导向”的转变,从“提高效益”到“追求效益”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信息化建设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钻采工艺-2004,27(5)

[2]基于信息化视角的企业竞争力提升研究——以石油企业为例-2004

第4篇:油田信息范文

关键词: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

油田计量管理工作内容非常复杂,涉及原油的动态计量、原油的静态计量;单井计量、混合计量等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传统的油田企业计量工作,就是通过计量工作人员,利用计量器具,根据计量法规和石油行业计量操作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对原油的产量、成分抽检分析等数据进行计量。常用的计量器具有量油尺、温度计、密度计、计量罐(立式金属罐、卧式金属罐、球式金属罐)、计量车、计量船等多种计量器具,对原油的温度、密度、体积、质量等进行全面计量,传统的计量工作方式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效率低下,实效性较差,计量的数据很难实现非常精确,人为误差因素较多,工作管理也比较麻烦。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在油田计量管理中的应用,有的油田企业相继引进了一些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在使用中,各个油田计量方法、标准不统一,功能、流程不完善,计量数据不科学全面。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创新,多种油田计量信息系统得到开发应用,比如,计量站SCADA系统、计量站MIS系统、C/S模式、B/S模式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等。

1油田企业开发及应用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基于网络安全立法及信息系统网络的安全相对保障,不同的油田企业相继在信息系统运营单位不断投入大量资金,提高技术水平和能力,加强网络安全有效的防护能力,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通过远程计算机控制,克服了传统人工操作计量的各种缺陷,比如,个人习惯、技术能力程度、责任心的高低引发的操作失误、标准掌握不一,数据计算的差错等等,实现了计量管理的高效、精准、无人化。提高了信息技术研发、创新及其相关设备制造能力,国外的技术和产品逐渐被替代,有力的提高了计量信息系统的国产化水平。

2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历程及技术分析

2.1从C/S模式到B/S模式

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始应用的为C/S模式,计量系统模式采用的是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用户主机加装数据查询的一个客户端软件,用来查询原油的动态量数据和静态量数据,生成计量数据报表。C/S模式计量信息系统的客户端安装工作量大及维护工作量较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客户端软件要求计算机操作使用者业务水平较高,安装环境非常苛刻严格,即便如此,仍然经常出现软件启动错误或者无法启动乃至软件无法登录和数据库连接丢失等问题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参数设置错误,致使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维护的工作量急剧增加,相应不断扩大了系统的整体维护压力。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计量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不断开发完善,油田计量站SCADA系统、MIS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软件逐渐升级换代,计量数据查询服务从C/S模式转向B/S模式,就是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进入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正式被完全取代。用户界面在B/S模式结构中通过浏览器来实现,该系统基于应用层的http协议有的Web服务,以广域网为基础。其工作方式就是石油企业计量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浏览器的进行查看、使用系统网络数据,不用在主机上加装相应专门的软件,从时间效率、操作环节和技术程度等方面,具有相当多的优势;B/S通过浏览器登录的数据服务器一般为安全专用的,具备满足远程原油计量信息数据的全方位的安全查询服务,从操作层面就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或者共享窗口客户端软件安装的工作量,主机软件维护查询等相关的工作量,并且通过专门的数据浏览器登录实施查询计量数据信息的操作方式、技术培训难度小,不要求计算机操作技术水平太高,对计算机安装环境要求也不太严格,更加适用于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2.2C/S模式与B/S模式各自的优缺点

2.2.1C/S模式的优点该种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以企业内网应用为基础,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比较,最突出的优势特点是不需要互联网环境系统就能正常开展计量数据查询及信息处理应用,网络信号的不稳定,或者网线故障一般不影响业务的开展,比如,用户不需要互联网环境,计量业务更为高效方便。数据服务器主机运行的数据服务器平台,相比之下,一般性能更为强劲,尤其是表现在安装数据库软件的功能方面,性能比较有显著的优势。概括起来主要优点有三:其一,响应快速高效,节省时间。C/S模式应用数据服务能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响应快速特点,正常情况下,能够完全通过客户端主机的运算能力,在客户端主机把数据实施处理,直接发送给联网的数据服务器主机,大大节省了数据处理时间,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其二,稳定性和灵活性更强。C/S模式的客户端程序实现了与数据主机有效分离的方式,在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稳定性及灵活性的表现上更为突出。其三,强大的安全性保障。C/S模式的比较适合于局域网的环境,安全性高,更有保障[1]。2.2.2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S)的缺点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S)的油田企业计量管理的信息系统,实际应用过程发现其缺点也逐步明显,概括起来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难以适用于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需求。C/S模式开发设计标准限于局域网环境的应用,未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等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更新换代较快,该系统难以适应网络化数据应用的需求。其二,系统维护工作量大,成本高,安全风险明显。在应用过程中,用户PC主机要安装客户端专用的程序,单井计量还行,对于混合计量工作的开展,用户不断增加,系统维护的工作量日益增加,逐渐庞大。尤其是用户PC平台,如果客户端程序感染病毒木马遭受冲击或者相应发生硬件故障,衍生相关问题,造成系统无法正常使用,需要用户重装平台客户端的程序,这样一来,提高了数据系统的运行成本和大量人力的消耗。其三,客户端程序要求太高。因为客户端程序要求太高,对软件前期开发及后期的系统维护等需要的人员培训成本大大增加。2.2.3B/S模式的优点基于B/S模式的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表现出很多积极的优势,主要有三点:其一,维护和升级简单。该系统用户查看数据基于浏览器,不需要安装相应的专门软件,在应用过程中,操作服务器即可完成系统的自动维护、升级,不用修改客户端。其二,系统的开放性良好。用户借助一般通用的浏览器直接输入数据查询的要求,就能直接访问,与Web平台的表现无关,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能够任意扩展,拓扩展性良好。其三,操作使用更加方便。通过浏览器查询访问,对于不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操作方式,大致相同,基本类似,不需要专门的软件技术应用的额外培训。2.2.4B/S模式的缺点任何事物有明显的优势,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基于B/S模式的的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也是一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方面:其一,受网络安全风险影响明显。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浏览器访问方式,登录数据服务器,查询计量数据信息服务,全部业务过程的web服务在网络中完成,企业的计量管理办公信息系统与互联网无缝连接,类似金融系统出现的客户存款被盗、研发高科技企业的核心机密泄漏等网络恶意攻击,软件感染病毒,侵入木马等在油田企业的基于B/S模式的计量信息系统,同样面临这样的安全风险挑战,管理信息系统、油田动态计量数据、静态计量数据主要在互联网上应用,易受到网络黑客、恶意代码的攻击网络造成安全威胁,易受网络黑客和恶意代码的入侵攻击网络安全性弱。其二,系统用户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人员通过浏览器登录数据服务器实施查询服务,需要输入用户名与密码口令进行验证,而浏览器是通用的客户端应用载体,企业计量管理人员一旦操作不当或者失误,容易导致账户及密码由于管理维护方面存在不周全的问题而使数据丢失,有的工作人员处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密码设置过程中,为了记忆方便,输入查询方便,输入过程不易出错等,就简单应付,给外来入侵的黑客,提供了窃取破译密码的可乘之机,很大程度上形成了网络安全隐患。其三,主机安全的风险造成的计量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主机未安装或者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或者安装的防恶意代码软件级别较低,主机防护设备及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存在不可抗拒的安全漏洞,同时还有主机外接端口的资源控制不当等,与主机相连接的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都存在一定的网络安全隐患。其四,用户体验表现不满意。网络环境下,与专用单机软件的区别相比较,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受宽带、网速和基站服务能力的局限,响应速度相对慢,用户体验不是特别好。

3基于B/S模式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策略

3.1强化措施,提高系统安全保障能力

只要系统借助互联网运行,非法网络入侵、恶意代码、病毒等带来的网络安全隐患就不可能消除,因此,在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过程,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防范。首先,实施物理隔离。管理信息的网络和计量控制网络,设置物理隔离,就能有效抵御黑客、恶意代码病毒等各种恶意破坏、入侵与攻击和造成联网的不良信息的安全威胁。

3.2提高企业计量系统管理能力,减少系统安全隐患

基于B/S模式的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也是由人操作完成业务需求,工作人员及企业相关人员,都需注册账户,进行系统的应用管理,在开发应用中,要注重提高企业计量系统管理能力,减少系统安全隐患。首先,对相关人员在申请用户和设置口令中,提出相应的保密级别的条件要求,满足复杂度条件,定期进行密码修改[2]。开发系统注重用户信息的识别功能完善提高,禁止系统中有相同用户标识出现。对于首次登录的情况,要求即可进行初始口令或者密码的更改完善,达到相应的保密强度需要,满足了对抗不良软件冲击风险的能力,进而实现退出及限制非法登录次数,相比较来说,保密措施和能力相应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3]。

3.3重视主机安全问题

基于B/S模式的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很多安全风险来自主机,因此,开发应用过程重视主机安全问题,规避不利因素,十分有必要。比如:用户名/密码口令,口令长度不能小于8位的字母和数字符号、设置防范恶意代码软件、定期安全漏洞扫描安全修复等。

4结语

综上所述,新世纪以来,油田的生产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了网络化、现代化、信息化、无人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及信息化装备淘汰了传统的人工操作的器械装置,成为现代油田生产管理设备组成的核心成分,确保了油田生产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稳定运行,提升了油田企业生产管控的信息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巨鹏,何敏跃.油田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3(08):47-49.

[2]吕素芳.油田企业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7,33(04):45-47.

第5篇:油田信息范文

关键词:油田企业 数据仓库 数据挖掘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各个行业内的企业都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建设正呈现出一片“数据集中化、业务综合化、决策科学化、管理扁平化”的趋势。各个企业为了实现国际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都开始实施建立以企业长期积累的历史数据以及核心业务为主的数据挖掘系统。通过这一举措,可以使得公司的生产和经营能够随时与市场保持同步,从而使企业能够紧跟市场的步伐,保持经济效益的增长。但是就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石油企业在对数据仓库进行数据挖掘方面依旧与国外的大型石油企业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文章将就我国石油企业该如何对石油数据仓库进行有效的数据挖掘提出相关的方法和一些建议措施。

一、数据仓库的定义以及体系结构

1.数据仓库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对于数据库的定义为:可以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主题是进行数据归类的重要标准,每一个不同的不同的主题都可以对应一个客观的分析领域,并且可以对多个部门对个系统的大量数据进行集成,从而辅助管理者进行决策。这些通过集成而来的数据会被数据库所收集,并且常年保持着不被更新的状态。数据库一般会在5~10年左右,进行一次对于时间趋势的分析。

2.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

数据仓库是既是一种结构和富有哲理性的方法,也是一种技术,数据和信息从不同的数据源中被提取出来,然后将这些数据转换成为公共的数据模型并且和仓库中已有的数据集成在一起[1]。用户在向数据仓库进行数据的查询时,数据仓库便会将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整合并且提供出来,通过这一方式,数据冲突以及表达不同的问题便会得到有效的解决,方便管理决策者在进行数据查询时整个查询过程变得更加有效并且易于操作。数据仓库作为一个系统,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数据的获取

数据仓库在进行数据获取时,数据获取的部分可以从过外部数据源中收集并获取数据。在获取数据后,数据仓库还会将数据进行区分,通过拷贝或是对格式进行重新定以后,载入数据仓库。

2.2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数据库的这一功能是主要职责是维护并管理数据库的内部。其服务的方式主要是对数据存储进行组织、对数据进行维护和开发等。

2.3信息访问的功能

作为数据库的前端,信息访问功能需要面向不同的终端用户。数据仓库的终端用户可以通过信息访问的功能在数据仓库中进行信息的提取、对数据进行分析终而实施可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决策。在对数据信息进行访问时,通常需要一些工具软件的支持,例如查询生成工具、多维分析工具以及数据挖掘工具等。由于新的工具软件也成了相关软件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地方,所以在数据仓库的信息访问中,信息访问工具软件将会使得数据仓库与管理决策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二、油田信息数据仓库的建立

由于油田数据与其他行业的数据相比而言较为特殊,这些数据主要着重于反映油井的一些指标数据,例如产油量、油的含水量、油田注水以及聚合物的含量等。但是因为在线存储测井数据体就有1800多个,2400口探井的数据记录甚至有23万多条之多,同时还有一些辅助单位的油井维修数据、还有研究单位的数据等,可以说油田数据是单一性的复杂化[2]。因此,通过建立一个数据仓库,从而能对油田数据进行规范的分类管理显得十分必要。

在建立油田信息数据仓库的时候,可以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分级处理,这几个级别分别是:早期细节级、当前细节级、轻度综合级、高度综合级。

在源数据经过处理和汇总之后,便可以进入当前细节级,在对经过处理和汇总后的源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便可以进入轻度综合级甚至是高度综合级,在早期细节级中的数据一般都是一些历史性的数据。

元数据(Metadata)作为在数据仓库中另外一种重要的数据。油田数据在数据仓库的环境之下可以转化为两种源数据:为了将操作性环境转化为数据仓库而建立的元数据,这种元数据包含了几乎所有的源数据的项名以及属性,还有其在数据库中的转化;另一种元数据主要是用于建立与终端用户的多维商业模型以及前端工具之间的联系。

存储和管理是数据仓库的主要用处。油田数据仓库的建立及其组织管理的方式,使得其与传统的数据仓库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这些区别也是油田数据仓库对外部数据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油田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

针对油田数据数据量大、复杂,并且历史数据繁多的特点,在完成油田数据仓库的准备阶段之后,便可以通过数据搜索,建立模型、模型检验、民星应用、模型分析等步骤进行数据的挖掘。建立模型是这些步骤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可以为数据挖掘提供高效的计算方法和解决方案,在进行数据的挖掘计算时,通常可以通过采用关键规则、决策树、粗糙集、统计分析、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模糊聚类、基于范例的推理、贝叶斯预测等计算方法进行数据的挖掘计算[3]。同时在建立数据模型时,需要将数据分为校验数据和训练数据,再对模型进行检验,从而对模型的准确程度进行评估。基于以上阐述课可以了解到,油田数据的挖掘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数据搜索、模型建立以及检验的过程。

四、结语

文章通过对油田信息数据仓库,以及油田数据挖掘的阐述,提出一点的分析以及意见方法,凸显了数据挖掘在油田企业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中的作用。因此我国的油田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企业历史数据以及核心业务的数据挖掘系统,从而增强企业的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珊.数据残酷技术以及数据挖掘的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08(9).

第6篇:油田信息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 网络 数据库 办公系统 数据采集 自动化

1 前言

油田信息化建设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应用需求背景,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油田自身发展对信息应用的需要。

我厂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已经进入了二次创业时期,剩余油气藏普遍存在于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具有埋藏更深、更隐蔽、更难开采的特点。在勘探、开发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生产数据,想要提高各相关生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力,提高油气生产过程控制水平和规范化管理水平,需要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来实现。

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的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企业的核心业务推向更高的层次。具体而言,油田的信息化就是要在纵向上实现数据-信息-知识的逐步提炼,要在横向上实现勘探开发业务流的整合,进而有效地增强油田勘探开发的技术创新能力、生产运行能力,以及经营管理能力。

2 总体设计思路

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具体体现在:先完善基础网络,统一多业务、多部门的信息平台,逐步开发新的业务办公系统,整合旧系统,实现数据资源网络共享,无纸办公,然后逐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

3 建设内容及应用效果

3.1 网络建设

曙光采油厂网络系统包括厂区园区网和井站园区网。厂区园区网连接34个办公楼,包括厂内所有三级单位和曙光工程技术处等5家兄弟单位,网络主干带宽为1000Mbps,厂内使用交换机64台,上网IP地址数1466个。井站园区网实现148个自然站的网络连接,网络主干带宽1000Mbps,其中有2个站采用无线网连接,网络主干带宽54Mbps,使用交换机160台,上网IP地址数208个。

厂区和采油站网络配套设施的完建,为全厂职工通过网络了解各类生产、经营、文化等信息,改变传统工作方式,逐步实现站上原始数据上传、数据自动采集入库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2 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动态、静态、作业和监测数据库的建设。为了使我厂数据库建设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我们严格遵照总公司制定颁发的《开发数据库逻辑结构及填写规定》及2004年修订的建库标准,围绕数字化建设的主题,完善了所有开发数据库,同时,为便于数据入库、处理和维护,均编写了相应的录入管理程序。目前,全部油水井(4400口井)的动态、静态、作业和监测成果数据全部入库,

开发数据库的逐步完善,为现有软件功能发挥和后续软件开发以及实现油田开发信息广泛共享,提供了坚实基础。

3.3 业务办公软件研发

一是与地质开发结合,为部署方案提供支持。通过自行编制和与外单位合作,研发了覆盖地质研究和油藏开发的全过程信息化系统程序,主要应用软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勘探、开发、采油三大决策支持系统成为科研生产的核心技术,实现了探井部署、水驱、火驱和SAGD开发方案的优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井位部署工作方式,实现了所有探井、开发新井、重大实现项目井设计的网上提交和审批。

二是与生产管理结合,为精益管理提供支持。通过搭建厂、区、中心站三级生产管理平台,实现厂能实时看到生产数据,区能实时掌握生产动态,中心站能及时开展生产工作。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实时信息,实现单井、单炉和单罐的“三单核算”,有效的保障了生产的精益管理,同时强化预警分析,确定影响产量运行的主要矛盾,确保原油生产稳定运行。

三是与经营管理结合,为企业管理提供支持。通过ERP系统应用,财务管理实现了与业务信息之间的相互集成,管理层可以实时查询各成本控制点的成本发生情况,进行纵横向对比分析,实现成本的实时控制;可按报表-账册-凭证-业务穿透查询,实时追踪业务信息,实现逆向追溯查询。业务管理实现了采购、销售、价格等关键信息都在ERP系统上直观显示出来,并接受监督,使企业经营活动更加科学、规范、精细、透明,真正建立了“纵向数据贯通、横向数据共享”的良好机制。企业管理实现了对关键决策环节及业务操作流程精确的数据描述和量化分析,为油田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切实提高了企业科学决策水平。

3.4 生产数据采集和自动化控制建设

生产数据采集主要完成包含生产装置、油品罐区、计量系统、化验室数据、视频监控等大部分生产现场的实时数据采集,通过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准确性、可靠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实现了油井、计量、罐、外输泵、热注炉生产数据的采集和集成,将所有实时数据采集到实时数据库系统中,以便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时地了解到全厂整个生产运转情况。

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控制系统)、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控制器)等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设备进行生产过程、公用工程、罐区等的自动化控制,通过在油井、采油站、热注站和集输联合站安装自动仪表及控制设备,实现油井外输泵依据罐液位自动启停,采油站掺油掺水阀门自动控制,热注站锅炉干度监测及报警等。

第7篇:油田信息范文

物资管理是围绕物资从流通领域进入实用领域直到消耗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是企业运行的一个重要领域,设计到编制物资计划,询价、采购、运输、验收、保管、发放等各个环节。推行现代化的物资管理,对物资供应链实行全面综合管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油田物资公司也不例外。

本文通过对辽河油田信息系统的分析,找出他们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以此来提高自身对信息管理工作的认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善和提高这方面的工作。

一、信息系统研发的背景与意义

辽河油田物资公司作为一家服务油田的物资公司,担负着辽河油田生产建设物资的采购、保管与供应工作,作为以供应为主要业务的物流企业,物资公司在辽河油田的生产经营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涉及到计划、物料平衡、采购、库存、入库、核算等活动,这些方方面面的业务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比如:供应商、品质、规格、价格、库存情况、领用情况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报表制作和综合分析等,这些数据有着很高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质量的要求,若采用人工的方法来管理难度巨大且容易出错。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实现物资管理电算化、信息化,能够有效提高物资管理的工作效率。

同时,应用信息化技术对物资采购供应进行有效的控制,对物资采购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是物资管理部门在新形势下提高管理水平的途径,不但符合当前的时代特点上,还能更好地完成“保供”与“节支”,更是从制度上和业务处理手段上对采购活动进行有效制约。可以说,建立完善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是加强现代企业廉政建设的根本保障。

二、辽河油田信息管理系统的认识

辽河油田物资公司所采用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他们的系统根据辽河油田网络规划,网络模式采用tcp/ip标准,使用了当前主流的面向数据流的开放方法,基于二层C/S及三层B/S系统结构,以PB、JAVA作为前台开发工具,ORACLE作为后台数据库开发工具,决定系统开发计划,建立并实现数据库。整体系统的设计是在总体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的,结合辽河油田具体情况,主要从三个部分来介绍辽河油田物资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一)网络平台。该系统网络的组建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和实用性,并按照中油主干网络组建的要求,在可扩建的基础上增加资金投入。由于辽河油田物资管理系统地域跨度大,有的相距100多公里,采用光纤网构筑的internet网,通过各级别的交换机将各单位的局域网接入internet网,从而建立以物资公司物资管理系统数据库为核心,internet网的用户都可以接入的网络构架。

(二)硬件系统。据了解,该系统使用单位涉及60多个二级单位供应站,使用部门近100个,终端用户数约1600个左右,各级单位数据采用的是集中存储方式管理,对服务器的性能要求较高。

(三)应用系统。该系统的研发,体现着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管理流程的规范管理达到较高的管理水平。从功能说明上就可看出我们这套系统是围绕辽河油田物资供应链(即物料的需求、采购、供应、仓库、出入库、配送、接运、结算、消耗等流程)管理与应用的全面自动化和日常办公的无纸化。这也是我们需要借鉴的。

MIS的功能层次结构,包括企业中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该系统主要包括5个层次1个平台6个部分:1.辅助决策支持层;2.业务辅助层;3.业务监控层;4.业务处理层;5系统管理层;6.物资管理网站平台。

三、必须重视现代化的物资管理方式

第8篇:油田信息范文

1地面工程建设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现状

油气田企业产能建设地面工程是石油天然气采出以后为保障油气顺利输送的一个重要阶段,目前各油气田企业产能建设地面工程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管理手段和途径主要还是依靠纸质、电话、传真、邮箱和传统网页等方式进行。有的企业监理、监督和设计单位利用网络平台自己建立了一套系统,但是相互之间存在系统不兼容、信息不共享等问题,油气田企业建设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也多注重前期采油和工程建成后的生产运行方面,工程建设过程涉及不多,也不深,还停留在运用二十世纪的项目管理方式和方法上,没有或者刚开始进行系统方面的建设管理,还只处于探索试用阶段。地面工程系统包括的专业多、面广、法律法规严、技术规范多、政府管理审批程序复杂,因此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能够加强各专业之间信息共享、加强建设管理单位部门衔接沟通、加快审批程序,在提高快速和准确的信息决策等方面有很大的挖潜效益。

2地面工程信息化建设

2.1要有先进的软硬件支撑先进的数据库、服务器、计算机系统、高带宽等等硬件是必备条件,领先的软件编程语言和逻辑构架是保障,否则建好不久就可能面临效率低下、不够用、不稳定等问题。

2.2要做好充分的数据调研和走访记录等前期工作前期工作调研做的越充分,后期系统漏洞就越少,包括对管理单位或部门的管理流程、工作方法、法规制度、报表格式、报送频次、审批权限等都要有详细的了解并书面记录,方便后期编程,减少系统错误。

2.3要确保数据字典和标准的准确和全面对收集的各类报表、数据要进行全面分门别类的管理,编制的数据字典对报表如何填报要有一个规范要求,否则后期填报将很难统筹管理。

2.4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保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所做的系统首先要稳定,不能断网、出问题;保密性就是要保证录入和查阅都要有相应权限,而且不能让黑客随便攻击破坏系统或者窃取相关资料;科学性就是保证系统除了有数据录入和查询功能,还得设计后台自动分析处理报表能力,以方便汇总和各级管理人员决策;系统操作页面要简捷实用,不能出现让人难以查找和录入、流程相互矛盾等问题。

3地面工程信息化管理

3.1要做好系统测试及试运行工作系统开发完成后,要进行系统测试,系统测试要考虑最大人员负荷、最高峰时间运行、要根据各级管理人员从数据录入、审批、查询和数据处理决策分析、防黑客攻击等做全面测试,发现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立即修正,系统测试全面通过后在油气田企业的部分厂区进行试运行,试运行要全面正式进行上线,对发现的问题项目组要及时进行修改完善,确保达到正式运行要求。

3.2做好岗位培训和管理员培训工作系统正式运行前,对岗位人员和各级管理员要进行全面培训,信息化建设项目组人员要深入浅出、详略得当、有问必答讲解录入、审批、查询、分析等环节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3要出台日常业务管理上线的监督和运行管理办法地面工程系统专业面广、数据多、场站和建设工作量大,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少、身兼数职,因此要保证建设信息及时上传到系统,除了工作督促外,还得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否则系统正式运行后,容易出现推诿扯皮、思想放松后漏报或迟报等问题,且难以追究责任,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很难实现。

3.4定期对系统所做的报表进行分析,方便日常工作管理岗位人员对数据进行录入后,各级管理者要适时对所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总结规律或排查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为高层决策做出正确的判断。

4地面工程信息化维护

第9篇:油田信息范文

【关键词】效益;数据;流程;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007-01

一、效益中心化的经营理念

油田信息化管理是一个潜移默化,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过程。但油田信息化建设不只是在追求技术水平高,而是要实实在在的解决生产问题,提高效率,点燃企业的生命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的各级领导、信息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共同努力。领导在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带头作用;信息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环境建设、软件开发、技术支持、应用培训等服务;业务人员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往往就是通过领导和业务人员解决具体业务问题体现的。因此,单靠计算机专业人员包打天下是不行的。业务人员是接触信息源的第一人,信息在流动过程中的加工只有业务人员最清楚,信息流动终点的使用者主要还是各级业务人员,因此,只有广大业务人员应不断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水平,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实现真正的油田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仅仅是一个手段和工具,我们不能本末倒置,放大概念,虚张声势的搞技术,而是紧紧依附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围绕企业效益发言,将信息技术化完全浸入企业经营理念,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化为真枪实弹,为油田信息化蜕变打一场硬仗。

二、数据的源头管理

信息化建设不是绣花枕头看样子,而是要切实的去解决油田企业目前所面临的瓶颈和问题,而信息化管理的源头就是数据管理,数据的真实、可靠、连续、时效性强,才能为油田的科技新路铺砖加瓦,打开信息化深入的好局面。首先,要弄清数据源头的数量,是射出采集,何处审查,最后有谁使用,实行数据一次性录入系统,多处共享应用,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上报管理制度;其次,充分结合应用,建立数据模型和数据抽取、清洗、转换与加载机制,实现数据的全局共享和专业服务。从某种角度来说,数据,是油田的宝贵资源。历经多年的发展,各大油田企业已经建立了勘探、开发、钻井、地面建设等多样数据库,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数据维护责任制不到位,导致“数据库建而无用,束之高阁的尴尬局面”。建议将数据库管理划为企业效益考核的内容,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维护、应用的机制,公司内部通过加强管理和对重点设施和装置推行数据自动采集来保证数据采集的及时、准确,对专业施工单位通过甲乙方合同管理来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流程规范制度

技术只是信息化的手段、载体和表现形式,如果没有管理流程的优化,即使最好的技术也只是英雄无用武之地,IT应用的局面告诉我们,它未能释放全部潜能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在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时没有调整到与之相匹配的步伐,未能好马配好鞍,所以结果就导致千里马绝尘而去,留下一串数字,让企业望尘莫及。如果一味沿用原有模式、制度,而未考虑如何运用新的技术来辅助生产、管理的流程优化,那么只会继续固化落后操作,多做无用功。

更为严重者,由于业务流程不清、管理架构不明、油田企业在实施IT应用时遇到更大的阻碍,本是事半功倍之美事,最后落得事倍功半之结果。这些在油田信息化建设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单靠系统实施人员来解决,也是不智之举,所以,单纯由信息技术部门驱动IT应用项目,或是业务部门参与不足、领导支持不够,从而形成“信息化黑洞”。所以,建立与时俱进的企业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机制漏洞,从实践中摸索方向,引进信息化技术的同时调动业务一线人员行动统一,有效结合技术部门的系统辅助,全面掌握技术应用,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高效循环管理模式,紧跟市场脚步,不断推陈出新,优化流程,将信息化应用发挥到极致。

四、数字化油田

1、基于GIS应用的“数字油田”

此说法为时下最流行的的提法,它认为数字油田属于数字地球的应用范畴,是油田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企业管理层的基础信息平台,其核心内容就是GIS系统。在GIS平台上,根据地理空间坐标,对油田各专业信息进行集成,实现基于GIS的查询和分析等应用。此概念将个专业数据库与基础地理系统通过空间数据库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各专业的GIS应用,并提出了基于GIS的数据解决方案,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系统的数字油田解决方案,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数字油田应该从油田总体信息化需求上考虑问题,而不仅仅着眼于某项应用,才从GIS本身来看,由于当前的3DGIS尚不成熟,空间数据仓库也需要进一步解决问题,因此,以此为基础的数字油田难以实现各专业的数据集成和共享。

2、此概念认为数字油田是—种虚拟表示,可以探索有关油田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并与之互动,也就是说,将数字油田视为一种特殊的信息系统,汇集有关数据、信息、软件和知识,是空间性、数字型和集成性的三位一体。此应用可以把复杂的地表三维地形和地下地质情况经过地球物理成像转换成动态,可视和可交互的三维图像,可随意沉浸其中直接寻找油气圈闭和油藏,配合油藏模拟软件可以亲临其境的追踪油藏生产史、识别死油区和绕流区,优化开发方案,改善油藏管理。

3、从广义上讲,数字油田就是全面信息化油田,即指油田企业实现以计算机为核心全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全部过程。此概念认为数字油田是信息技术在油田应用的高级阶段,是油田生产经营业务和计算机网络、数据、应用系统的高度融合,强调数字油田的实际应用效果,重视数字油田建设过程中多公司业务流程和自愿配制的改造作业,吸纳了ERP、BRP等先进的管理理念,比一般意义上的数字油田具有更大的外延,涵盖面比较全,这种提法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数字油田是以油田资源的数字化为基础,以网络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推动科研创新、优化生产运行和规范经营管理为目的的综合系统。

五、总结

作为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之一,资源丰富,更高效的开采和保护现有石油资源已经是日益严峻的挑战,油田企业全面实行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放开老油田的架势,拿起新的科技武器,调整状态,找准自身位置,对准市场需求,从长远可发展角度做战略考虑,切实贯彻信息化管理的经营理念,和世界,开始一场,资源的赛跑。

参考文献

[1]陈强,王宏琳,数字油田:集成油田的数据、信息、软件和知识,石油地球物理勘探,37(1),200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