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汉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汉语文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汉语文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汉语文教学论文

第1篇:汉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迈入新世纪的大门,面对五彩缤纷的信息,人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交流。在这个信息时代,失去交流,就意味着落后。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所谓信息化社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工具对语言文字信息进行各种处理,目的是建立现代化语言信息系统,使语言文字得到最佳利用,使凝聚在语言文字中的知识信息发挥最大效能。所以我们说信息社会的信息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载体,而这个载体根本离不开汉语拼音这个标音工具。高度发达的社会需要流动,而流动的信息急切需要一个通用的语言文字环境。目前已经广为国际采用的汉语拼音显然最有资格承担这项传播任务。可见,汉语拼音是未来一代步入信息社会必备的基本工具。

语文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语文现代化的首要而迫切的任务是推广普通话。我国宪法在总纲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国内共有几十种语言,光汉语就分十个方言区。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交际越来越广,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汉语拼音是学好普通话最好的工具。

二、理论依据

教育家认为:“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能力加工情况,而且还要重视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情感状况,努力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在认知过程中体尝思维之趣,成功之乐。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如果为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璀璨所照,就能成为孩子妙趣横生和心醉神迷的乐事。”基于这种认识,针对儿童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法,寓拼音教学于儿歌、故事、音乐、游戏、表演之中,让儿童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三、研究目标

1.开放教学时空──让拼音走进生活

①走进校园,规范校园语言。学生以学校生活为主,学校的语言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习惯。如:“窗户”、“桌子”、“电视机”、“大屏幕”、“办公室”、“厕所”、“数学”、“考试”、“吃饭”、“老师”、“出去玩儿”、“洒水”、“扫地”等常用语词,使用频率高,错误率也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方言语音的影响: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为规范学生口语,教师和学生约法三章,养成时时处处相互纠音的习惯,有意识地学说普通话,形成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

②走进家庭,巩固生活语言。目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语言习惯不重视,家里的语言环境比较差。对此,我鼓励孩子做家里的小推普员,纠正父母的方音,同时接受家长的监督,每天说一说学校里的新鲜事,或讲一个故事,念一首儿歌、绕口令等等,并用录音机录下来,既可以反复听,进行自我纠正,又可以和同学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还可以交给老师听,以便老师及时给予指导。

③走进大自然,丰富生活语言。各种动植物的名称、旅游景点、超市、学校、幼儿园及马路、小区等名称,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如: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城隍阁、保路、朝晖一小、江干区、十四幢等常用语,受方言的影响,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很容易读错,让学生用“这是××”、“我去过××”、“我认识××”等语句,练习说话,熟悉周围的生活环境,熟练语音,积累语言。并结合旅游城市的特点,鼓励学生外出游玩时,学做小导游,为中外游客指路,介绍景点,介绍家乡特产,做热情的小主人,在为别人服务中,锻炼自身的语言能力。

让拼音走向生活,还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查字典。这是最管用的正音工具。查字典的过程也是在复习拼音。我们班的学生学会查字典以后,学习积极性日益浓厚,自我正音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走进社会生活,培养一种良好的语言习惯,实质上是人们认识上由自然王国向必然王国迈进的过程。其过程是艰辛的。改变一种语言习惯需要经过上百次的重复练习,甚至要调动意志、热情、毅力乃至决心。

2.开放教学方法

开放教学要求学习者应当具备符合自己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万个人可能有一万种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是最好的。”根据教学“个性化”的原则,教学中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以发挥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优势、特长,以利于独立个性的发展。学生对拼音字母的形状、发音,都有自己的理解。学了书上的识记方法之后,让学生想一想: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学生热情高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等多方信息,都在五花八门、生动有趣的顺口溜中体现出来了。

引导学生自编顺口溜,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身创造才能的机会,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激发出来,把他们想象、创造等多方面的智能开发出来。我认为,学生的创作比教参上提供的内容更有童趣,更贴近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孩子们把顺口溜输入电脑,写上自己的姓名,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并欢天喜地地回家告诉家长,自己是个小作家了,还邀请家长一定要来学校看看他的作品,分享他的学习成果。

3.开放学习环境──让教室会说话

为了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欲求,形成适合不同个体的开放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优化学生的学习觉悟和学习行为。为了给学生创造强烈的学习拼音的氛围,我把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为每个孩子做一块姓名牌,给汉字注上拼音,挂在墙上,让孩子们用拼音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认识同伴。又把声母、韵母和新学的带彩图的音节贴在墙上,随时可以见到,防止遗忘;给教室里的每一件东西都贴上“拼音标签”。如:mnyǐzihēibǎnrguāngdēngzhuōzichuānghudinshjījiǎngtifěnbǐ等等;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临近之际,把祝贺语和相关的诗文如:《静夜思》等用拼音抄贴在墙上,进行学习;一些日常用语如:“lǎoshīhǎo!”、“dubuqǐ!”、“xixie!”、“zijin!”等,专门挂在“每日一句”的墙角,天天学,天天用。总之,学生一进教室,目及之处便是各种拼音语句,仿佛融进了拼音的海洋,可以自由地获取。贴满拼音的教室既使孩子们学得有趣,又不增加课业负担,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研究原则和方法

(一)插图提示法

汉语拼音教材中的插图具体直观、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编者意图,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启发学生发现插图跟字母音形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声母k时,先让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生:图上有小蝌蚪和水草)你们喜欢小蝌蚪吗?(生:喜欢)这些可爱的小蝌蚪在那干什么?(生:小蝌蚪在水草边玩)接着板书k让学生看,这个字母像什么?(生:它像两只小蝌蚪靠在水草边玩)这样结合看图,启发学生想象,不仅增加了儿童情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记忆字母的音和形。

(二)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言、插图、演示教具、表情等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从而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方法。比如我在教u的四声时,运用教具演示,边演示边模拟汽车开动的声音发u的四声,学生们看到后感到很有趣,也跟着我做手握方向盘的姿势,并且边开车边发音。随后,我就向学生总结规律:“一声道路平又直,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这样让学生的脑、眼、手、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化难为易,学生学得特别轻松愉快。

(三)趣味故事法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最容易接受一些生动具体又有趣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讲一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故事趣谈,创造一个愉快而紧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我在教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时,先讲一个故事:有一天,iu三个小孩要到公园去玩,可是他们三个年纪太小了又不认识路,怎么办呢?它们就请大y和大w带路,大y带着小i一块走了,就成音节yi,(领读)大w带着小u走了就成了音节wu,(领读)只有小没人带他,急得哭了,两滴眼泪直往外流,怎么办呢?大y听到哭声转过身来,见小哭得好伤心,于是来到他身边,摸摸它的头说:“好吧,我再带一个,可是你得把眼泪擦干净,记住不许哭。”小高兴极了,边走边唱着歌:“iu单独走,大y大w来带路,小眼泪擦干净,大家齐步向前进。”这样把知识化为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对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接受快,理解深,记忆牢,还能使学生对跟大y后面去掉两点引起注意。

(四)游戏学习法

游戏学习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达到寓教于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活动开始的,在活动中,孩子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游戏学习法,让学生在玩中思,玩中学,使认知与情感融为一体。

如: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后,我设计了如下练习(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一棵大树,树上结满苹果,苹果上写着整体认读音节)。师:秋天到了,果园丰收了,我们一起去果园帮农民伯伯摘苹果好吗?(生:好极了)农民伯伯还说了,如果你能带领全班同学读一读苹果上的音节,他就把这个大苹果送给你,你们想不想要?学生很兴奋,有的同学甚至说:“老师,我最爱吃苹果了,叫我去吧,我肯定能读对。”这样紧密结合课文,针对儿童年龄特征安排一些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到学中有趣、趣中有知,使认知活动与师生情感交织在一起。

(五)歌诀巩固法

儿童的感知具有模糊性,对音形相近的字母容易混淆,若采用编写儿歌、口诀来辨别巩固字母的音和形,学生学后会印象深刻。例如:上两点的省写规则可以编成:“小真骄傲,两眼往上翘,j、q、x,来帮助,摘掉了骄傲帽”;或者:“小见到j、q、x,擦掉眼泪笑嘻嘻”。再如:“bbb听广播,ppp把水泼,小马快跑ddd,气球上升qqq,拐棍加横fff,伞把撑开ttt,小鸽子ggg,小草蝌蚪kkk,像把椅子hhh”等。这些儿歌突出了字母形体的特点,形象生动,学生便于记忆。

(六)自主创新法

古人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方为终生受用。”因此,教学应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终生受用。例如:在教学拼音c时,我问学生:“谁能想个办法记住这个字母?”有的同学弯下腰说:“同学们看我现在像不像c?”还有的伸出左手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摆成c状,说:“我这才叫像呢!”学生们兴趣高涨,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有的说:“c好像是一个月饼,被人咬了一口。”还有的用手摆成弯月状,说:“老师,这不是一个月牙吗?”同学们为了证明自己的方法与众不同,想出了许多方法,竞相发言:“老师,我有个好办法。”“老师,我想得比他的好。”“老师我这个办法最好了。”……学生的创造之门由此被打开。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4、10——2004、11)

2、实施阶段(2004、12——2005、11)

3、总结阶段(2005、12)

六、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分析现状,确立目标。

(2)学习理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3)全员参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素质。

(4)积极启动“名师”工程,为学校发展增强后劲。

(5)改革人事管理,优化配置人才资源。

七、成果预期

第2篇:汉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一、抽象的字母形象化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对抽象的字母接受能力有限,如果采用简单的机械记忆,学生一时很难掌握,即使一时记住,也很快遗忘。如何让学生较快地记住、记牢这些抽象的字母呢?在教学中,可把抽象的字母形象化,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声母“h”时,如果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再启发学生利用靠背椅的形状记“h”的形,利用一个小孩坐在靠背椅上喝水记“h”的音,那么学生就能根据教师的讲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很快记住了这个声母。再如教学单韵母“a、o、e、i、u、ü”时,教师可通过顺口溜“张大嘴巴aaa,嘴巴拢圆ooo,小嘴一咧eee,牙齿对齐iii,嘴巴突出uuu,撮个小圆üü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拼音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易混淆的字母儿歌化

汉语拼音字母中,形状相似的比较多,如b—d,f—t,p—g—q,n—m,l—i—j等,这些字母形状,学生容易混淆。为了让学生分清这些字母,记准记牢,在教学中可编一些顺口溜或儿歌来辅助记忆。例如:“右下半圆bbb,左下半圆ddd,右上半圆ppp,左上半圆qqq,q字带钩ggg,一根拐棍fff,一把伞柄ttt,一扇小门nnn,两扇小门mmm,一根小棍lll,小棍带点就念i,i带尾巴jjj,平头小2就念z,半个圆圈ccc,弯弯曲曲就念s。”顺口溜既能提高学生学拼音的学习兴趣,又可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又活泼,且能促使学生分清并记牢易混字母,避免拼错用错。

三、拼记的形式多样化

1、创办拼音角。平时可把学过的声母、韵母、特殊音节等集中写在黑板一角,建成“拼音角”、“拼音园地”等,让学生每次出入教室都能自觉不自觉地看上几眼,读上几遍。长期坚持,日积月累,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促使学生记住枯燥的拼音字母。

2、编讲小故事。听故事也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在教学中,恰当地穿插一两个小故事,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记忆的有效方法,比如:我在教四声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听故事说话练习四声》:“星期一(ī)那天,张阿姨(í)给明明买了一把椅(ǐ)子,并对他说:这把椅子来得不容易(ì)”。老师讲完故事,请学生复述,然后找出星期一的“一”,阿姨的“姨”,椅子的“椅”,容易的“易”,练读四声。

3、利用简笔画。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动机往往与活动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简单勾几笔色彩鲜明的简笔画有时更容易唤起儿童的注意,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有利于拓展儿童的想象力。如在巩固十六个整体认读音节时,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一束鲜花,上有十六朵花。然后请同学们将鲜花献给老师,即在花朵上填写整体认读音节,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争着到黑板前面来献花。最后再让他们检查花上有无“虫子”(即错误)。这种将抽象字母组合一幅具体形象的画面,不但培养了学生观察力,同时增强了记忆效果。

第3篇:汉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1.量词的形象色彩。汉语中量词多具有形象性,这是追求语言美的结果。量词不仅仅在汉语中承担着表示量的作用,量词还会对它所修饰的事物进行外形等的刻画与描绘。有时是对事物部分特点的描写也有对事物整体特征的描绘。举例如:“一眉新月”“一轮明月”“一钩弦月”同样是月亮,汉语可以用三个不同的量词“眉、轮、钩”来形容。三个不同的量词表示了月亮不同的形态特点,这样直接在量词上体现出区别而且三个量词都极具形象性。这是其它语言不可比拟的。2.汉语量词的感彩。感彩大体上在此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同样是形容人的量词有“个、位、伙、撮等”它们除了表示数量上的区别外感彩也是有很大区别的,“一个人”中的“个”只是单纯的计量并无褒贬的色彩在里面,也就是是中性色彩的量词。而当我们在使用“位”时,后面的对象多是学者、教授、客人等地位较高,说话者比较尊敬的人。在使用“位”的时候表达了褒义色彩。“伙”与“撮”是偏贬义色彩的量词,在使用中“撮”的贬义色彩更浓,只用于“一小撮坏人、犯罪分子”等,而“一伙人”的贬义色彩会降很多。3.汉语量词的语体色彩。汉语中语体色彩大致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较为正式、口语则更加灵活。“一抹斜阳”“一米阳光”“一届学生”这些都出现在书面语中,口语中也可以这样说。相反口语中多用的量词也可能出现在书面语中。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口语与书面语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量词对外教学的难点

1.量词的有无世界上任何语言都能表达数量概念,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尽相同。汉语的量词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词类。因为它是汉藏语系特有的词类,虽然英语、日语等语言也存在一些表量的词但与汉语的量词相比有很大不同。在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过程中不能进行语言的直接迁移,汉语量词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任何语言都不可比拟的。即使留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量词也不能够很准确的应用,一般留学生学习量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个”的泛化,在了解了量词“个”后,会将它使用在每个名词前。如“一个人”“一个演出”“一个旅游”等,在这些应用中显然存在着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用法。2.量词的灵活性汉语是灵活的语言,汉语词性复杂、用法灵活、语法多变,就量词而言它的用法也是十分复杂的。一般情况下、量词与名词形成固定的搭配如“一匹马”“一头牛”“一只鸡”是不能说成“一只马”“一匹牛”“一头鸡”的。但是除了普通话的量词外汉语中还存在大量的方言量词,方言与普通话在音义上有很大的差别。这样的差别同样表现在量词上,现代的作家把方言中的量词大量的运用在写作中,如莫言在《透明的红萝卜》中写到“很惊异很新鲜地看到一根紫红色的头巾轻飘飘地落到黄麻杆上。”其中的头巾用量词“根”来形容,这是在汉语普通话中基本不使用的表达,但可能存在在方言中,方言量词暂时不建议留学生学习。

三、结语

第4篇:汉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一)缺乏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

各大院校的语文教育还停留在此基础上,缺乏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没有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有效对接[1]。各大院校由于长时间受到教育观念的影响,特别注重对语文理论基础的学习,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应该加强在文学素养方面对学生的培养。因而没有把汉语言文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点,更无法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良好对接。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少

汉语言文学主要是通过实践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研究与运用,而各大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比较少,课程安排比语文教学的其他内容少很多,实践内容也少之又少。本身汉语言文学是开发性的学科,不同于语文教学中的理论学科,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花时间探讨。比如一些诗词歌赋的创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通过长时间对文学素养的培养,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少,是制约汉语言文学开展的关键。

(三)汉语言文学教育普及范围不广

汉语言文学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分支,是语文教学的实践内容。大学阶段对语文教学中汉语言文学的内容会比中小学的多些,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普及范围很有限,而且会出现脱节的现象。在中小学阶段只是对汉语言文学有初步的了解,只是重视对语文方面的学习,步入大学才会对汉语言文学有进一步的了解,但是中间很多时间,没有对汉语言文学进行学习,导致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断层。

二、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的策略

(一)加大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力度

语文教育不能与汉语言文学教育更好地对接,一部分原因是学校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不够。为了实现二者之间的对接,必须加大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力度[2]。首先是增加汉语言文学课程,加大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力度,重新学习汉语言在断层阶段的知识,而且注重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加大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力度,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对接。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快发展,多媒体教学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多媒体,搜集更多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通过汉语言文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对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开展是建立在语文基础知识之上的。如果没有基础知识做铺垫,汉语言文学教育就无法深入展开。以古代文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汉语文文学中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有哪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这些代表作都属于哪个风格,文章的寓意是什么。尤其是古代一些词语的含义,需要学生学习。这些古代文学作品的创造格式有什么区别,又有哪些相同点,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需要掌握。只有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才能多角度地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

(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5篇:汉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一)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现代汉语知识掌握和学习情况调查

由于现代汉语知识在小学语文中应用非常广泛,本课题组还特意对小学语文教师现代汉语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便为国培项目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课题组成员对现任100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如下:

(1)您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吗?A.不知道B.知道,但没有研读C.知道,并认真研读过有91人选择答案B,只有6人选择答案C。

(2)动词、形容词能够作主语吗?A.不能B.能C.能,但词性变为名词有76人选择答案C,14人选择答案B。

(3)请您根据《汉语拼音方案》中音节的拼写规则给“我们到张家界游玩,那里瑰丽而神奇的景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注音。在做这个题目时,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均询问了课题组成员《汉语拼音方案》中音节的拼写规则,最后只有16人的答案完全正确。

(1)题主要是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是否关注国家层面的语言文字政策,

(2)题主要是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是否经常学习现代汉语知识,及时更新;

(3)题主要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是否能够规范使用拼音规则。从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现代汉语知识,有待于进一步培训,提高语言素养。同时,课题组对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学习现代汉语情况的调查,学生反映:一是现代汉语学习内容较为抽象,难懂难学;二是现代汉语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实用性不强;三是现代汉语理论性强,学习起来比较枯燥。

(二)对部分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使用现代汉语教材的调查

课题组对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10所高校开展现代汉语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10所高校均没有专用教材,使用的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同的教材。

(三)对部分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任课教师的调查

课题组对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10所高校开展了现代汉语教师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一类是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教师兼教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这类教师大多是语言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但比例不大;二类是非语言学专业教师教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比例较大。高校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实施素质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小学教师。但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尽管现代汉语课程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但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还较为薄弱,其应有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

二、造成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薄弱的原因

(一)高校不够重视现代汉语课程

大多数高校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均把现代汉语课程列入了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是,进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依然是教育学、教材教法等,课时分配和师资力量优先保证这些核心课程,而现代汉语基本上边缘化了。甚至有管理者认为,现代汉语是我们汉族人的母语,学生能说能写,开不开设关系不很大。这样一种状况必然导致现代汉语课程资源配置较弱,如大多数高校的现代汉语课程是2个学分;只要是学中文的老师,都能教现代汉语。学分少,师资力量配置弱,必然会削弱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实际上,现代汉语作为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提高语言素养和小学教育教学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大多是拼音、识字、辨析词语、写作等,用到最多的知识依然是现代汉语里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应该拥有扎实的语言学知识,要知道,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该先要有一桶水啊,试想想,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自己都不会按笔顺规则书写汉字、弄不懂主谓宾等,怎么能够来教学生写汉字、压缩或扩展句子呢?所以,高校应该高度重视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在培养方案中将之纳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并积极做好相关评价工作,致力于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二)学生不够重视语言理论知识的学习

中小学一般淡化现代汉语知识教学。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要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文字在社会沟通、信息交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习现代汉语和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练习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梳理有关语言文字结构和运用的规则,提高理性认识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尽管新课标语言文字运用要求较为明确,但由于现代汉语知识理论性强,内容多,在教学中不好操作,所以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中小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人文性熏陶,基本上淡化语言教学,或者说,需要运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语文教师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教用来解决问题的语言文字知识,譬如,“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在数学方面有了较大提高。”这是一个缺少主语的病句,中小学教师可能联系句子谈一谈主语的特征等内容,但一般不会详细地讲解句法成分系统,学生所获得的语言理论知识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教师觉得教语言知识比较麻烦,中小学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也较为简单,大多数学生也不会很重视,更不会用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来钻研语言理论知识了。这可能导致一种后果,尽管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系统学习了语文,但由于没有系统学习现代汉语理论知识,现代汉语基本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学生一般不能准确地运用现代汉语理论知识来分析语言,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新生的问卷调查中,需要应用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没有一个学生能准确地回答出来。也就是说,中小学淡化现代汉语理论知识教学,只是注重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学生缺乏语言理论的指导,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就大打折扣。进入大学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虽然觉得现代汉语知识很重要,但因为现代汉语是母语,学生能读能写,凭经验和语感能发现和解决部分语言文字运用问题,觉得完全能够应付小学语文教学,所以没有必要再深入学习现代汉语理论了,加之现代汉语理论比较抽象、枯燥,学校对现代汉语考核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大。

(三)教材编写相对滞后给现代汉语教学带来消极影响

部分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教材相同。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同,所以在课程设置、专业要求上不尽相同。现代汉语课程虽然是两个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教学目标、课时分配以及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掌握的要求不一样,如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现代汉语一般是5-8个学分,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一般是2个学分,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中文人才,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等,培养目标、要求决定教学内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应该不一样。如果两者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相同,就可能会出现“削足适履”的现象,必然给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带来消极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知识传授按照全、满、深、透的标准实施;教学手段通常是“一本教材、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授课,那些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很难进入课堂。大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年代,思想非常活跃,求新求异思维占主导地位,呆板、枯燥的课堂肯定对他们没有一点吸引力,如果学生事先没有了解现代汉语作为一门基础课在专业学习中重要性,就不会积极主动地钻研语言学理论知识了。现代汉语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积极做好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工作,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

三、解决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现状的途径和方法

学好现代汉语,对于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语言素养和语文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理论对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主要措施有:

(一)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建设

一是高校可将现代汉语课程列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资源配置中向之倾斜。二是适当提高现代汉语在课程体系中学分比例,可提高到3-4个学分,确保现代汉语课程有较为充足的课时。三是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增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环节,即组织学生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听课,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运用现代汉语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知识来进行教学的,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学习现代汉语知识。四是鼓励现代汉语教师进行教改教研工作,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探索出适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组建一支专业、敬业的现代汉语教学队伍,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水平。所以现代汉语师资队伍建设,首要的任务就是使现代汉语师资队伍专业化,所谓专业化,就是说任教现代汉语的教师最好是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老师,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其次是做好现代汉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现代汉语教师到小学课堂跟班听课,参加小学语文教改教研活动,参加相关语言培训班的学习等,加强与小学教育教学的对接。再次,鼓励现代汉语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把生活中生动活泼的语言例子引进到课堂中来,建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教材的编写工作

第6篇:汉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我国办学专业中具有传统历史文化,开课时间较长,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有着自己学科的特点,是中文专业中比较稳定的学科。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需要发生变化,社会上需要更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我们传统的汉语文言学专业设置结构,是在以教师为中心,全部知识点来于课本,教学方法较为传统,评价方式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基准,这样教学专业已经不能胜任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不利于大学生就业。毕业生在实践工作,不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在一些简单的办公软件使用上经常出现错误。所以,在这样社会就业环境下,提出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应用性改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结合社会上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增加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改造的理论依据

我们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改造,需要一定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并不是简单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进行根本性的改变,教师的角色的转变。对汉语言文学的转变,我们进行适应性的改造,要有实践理论作为支撑,让学生增加实践操作能力,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的培养,教师所讲授的课程,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适应社会,创造价值。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让所学的知识在实践和活动中体现出来,增加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新知识观,进行系统性的培养方案,大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不能只是停留在听、说两个方面,要加强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为社会所接受。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改造的策略

1.专业定位准确,注重人才的培养现阶段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人才,需要根据现实社会需要进行准确定位,在原来的教学基础上进行人才观的培养方案制定,这一培养方案是我们当前教学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尽量的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创新,多寻求一些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方向相结合,才能够在社会发展中不能被淘汰。逐渐形成专业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双向教学的办学理念,围绕着社会需要进行课程设置。我们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缩减基础课程,来增加一些实践操作的课时,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在一学期中安排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与社会接轨。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是要符合社会工作岗位需要的专业人才,在具体时间操作上具有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能像以往的课程培养出来“万金油”的学生。

2.注重教师素养的提高,保证教学质量我们要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改造,就要培养出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对于专业改革是必要的。从我们现阶段教师队伍来看,教师整体的学历、职称都满足现阶段教学质量的要求,能够完全的胜任现阶段的课程。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停留在理论讲授的层面,没有进行实际操作和调研的能力,这对于我们所要进行专业课程改造来说,还是需要提高的地方。中文系教师不能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对于中文专业进行是有影响的,是有着巨大的干扰。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造之前,要先能够对专业教师进行观念上的转变,要求教师能够认识到专业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专业适应性改造的重要性。只有教师的主动融入到教学专业改造中来,才能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作出贡献。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实践培训,加强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3.集中力量来发展专业核心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说、写作、与人沟通、策划能力等,我们在进行教学专业上要有针对性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强化,把主要的知识点提炼出来。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专业素养,注重知识体系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进行教学方法上改造,我们要多鼓励教师进行应用性教学研究,在原来的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改变过去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型、一言堂等教学模式,注重教学中多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可以对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验证与调查,根据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

第7篇:汉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文化教学 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与相关文化因素的教学是分不开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如果不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就无法理解这种语言,在交际中也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表达。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本文试图从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定位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是不同范畴内的两个相关概念。“文化”作为人类学范畴的概念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内容应该是包罗万象的。季羡林先生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据说现在全世界给文化下的定义有500多个,这说明,没法下定义。我们认为人文科学跟自然科学不一样,有的最好不下定义……现在好多人写文章,还在非常努力地下定义,这不过是在500个定义外在添一个,501,502,一点问题也不解决,所以我个人理解的文化就是非常广义的,就是精神方面的,物质方面的,对人民有好处的,就是文化。”

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化因素”是一个语言教学范畴内的概念,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周思源先生曾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给出的定义是:外国人学习、理解汉语、使用汉语与中国人打交道的时候需要掌握的那种“文化”,是语言学习和使用中所涉及的文化,它是汉语教学中除语音、语法和词汇以外必须让学生掌握的语言要素之一。

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从属于不同的范畴,他们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及研究方法是不一样的。研究文化,人类学有人类学的角度,社会学有社会学的角度,语言学有语言学的角度,应用语言学有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由此对外汉语中的文化因素教学必须和单纯的文化学习区别开来,前者了解文化主要是为了学好语言以便交际,即这种文化学习主要表现为“手段”,处于“过程”之中;而后者了解文化本身就是目的或是主要目的,部分或间接的目的是交际。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与汉语语言教学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让留学生在汉语初级阶段就学习儒家文化。语言教学一般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文化教学也应有个过程。朱熹曾把循序渐进的原则视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他说:“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后传以远者大者。”文化导入与语言教学一样是有层次性的。从教学对象的要求来讲,学生的汉语知识也是分阶段分层次增长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且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汉语教学,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教学的重点、方式、分量都会体现出一定的层级性,需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课型的教学要求合理安排导入的文化内容应接近学生的语言水平,应适合学生的认知和交际需要。

2.实用性原则

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自如地运用语言,那么文化内容的选择首要的是实用性。也就是说要选择那些学了以后能用得上的文化内容,而且是中国人常用的、最普通的,同时要告诉学生如何使用才是正确的、恰当的,反之就犯了中国人的大忌。比如中国送礼不能送钟,人死了不说死,说“去世了”、“走了”、“归西了”等。中国喜欢数字“8”、“6”不喜欢“4”,在喜庆场合不说不吉利的话,如“死”“鬼”。吃饭时不把筷子直立插于碗中等。只有这样留学生才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而不致犯错误。

3.适度性原则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应以为语言学习这一目的服务。即所选择材料的适合程度和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适合程度。教师导入的文化应该是那些代表主流文化的内容,还应该兼顾趣味性,多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同时,汉语教学不是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课,文化导入的目的是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过犹不及,切忌为了文化导入而进行文化导入。首先要适应教学的需要,一般来说,初级水平的学生,希望学好汉语并尽早熟悉运用,在汉语交际中减少差错和障碍,所以教学中应以传授交际文化为主,介绍的内容应是比较浅显并易于接受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汉语水平,导入一些没有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能力。但若不考虑学生的交际需要,或接受能力,过多地导入文化非但不能促进语言教学,反而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和阻力,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畏难情绪。

三、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水平的高低、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文化教学中,只有教师首先确立发展的文化观,才能引导学生全面地、客观地认识中国文化,不仅要在教学中介绍现在中国的新文化,还要注意与世界文化接轨,不局限于课本上所列举的文化因素,因地制宜地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2.文化教学的内容应当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都载有大量的文化信息,尤其是词汇带有的文化信息最多。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往往注重语言知识本身的传授,对文化解释很少。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要把语音、词汇、语法等放在具体文化背景中进行讲解。在语音、词汇、语法教学中渗透文化,让学生在正确的语言背景下准确地使用汉语。

3.根据文化的特性可以知道,文化在课本中的体现不能涵盖全部。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也会随时存在着非语言文化。课堂教学中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文化讲解多半是讲授法。我们有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把教学内容转换成图像、声音,展现生动真实的文化语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还可定期举办相关的文化交流活动,比如韩国文化周、俄罗斯文化节,让学生亲身体会去学习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汉语及其文化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特点,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要真正理解中国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载体的汉语。要学好汉语,必须同时学习汉语所负载的中国文化。但是文化教学应当服从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要求和需要,不要喧宾夺主。文化教学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所以文化既不应该仅仅作为书页最后的脚注一带而过,更不应该长篇累牍地去讲文化,甚至花费语言教学的时间。怎样真正让文化成为语言学习的强大助力而不仅仅是一种调剂学习的调和剂,应该是当今乃至未来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关注的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是语言教学更是文化教学。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学科内部已经达成共识。在新一轮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到来的全球化时代,怎样保持和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价值,怎样使千古厚积的东方智慧在人类文明中保持自己的一份精彩,我想对外汉语教学责无旁贷。它承载者传播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陆俭明教授说得好:“语言的学习会加强文化认同感。语言永远只是载体,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才是汉语教学的目的。”我们期待着中国文化和对外汉语教学一起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刘.2002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第8篇:汉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一)颜色文化差异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我们一直传承着祖先留下的优秀传统,中国人点缀传统节日春节的颜色主要是红色,春联、长辈们给的压岁钱红包、灯笼等都是红色的,红色让春节更加的喜气洋洋。现代社会人们在举行开幕典礼、结婚典礼、大型的会议等多是以红色为主题颜色,红色被中国人们赋予吉祥之意。“red”在西方的文化中代表的不是吉祥之意,与中国的褒义相反,红色在西方人看来是血腥暴力的文化内涵。西方圣经中讲到“红色的恶龙”,红色的恶龙会带来红色的灾难,红色在西方文化中属于恶魔的代表颜色。

(二)礼貌文化差异

中国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都非常注重谦虚,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方面都需要谦虚的态度,谦虚是一个人礼貌素养的表现,中国一直被别的国家尊称为“礼仪之邦”。中国人一般很少在别人面前夸奖自己的能力、金钱、地位等,得到别人赞许与肯定的时候也都表现出谦虚的态度,认为是集体或者领导的功劳。当被别人夸奖是漂亮会使用“哪里,哪里”答谢对方,客人来家里做客,客人夸奖满桌丰盛可口的饭菜时,主人常以“没有什么菜”表示礼貌。在西方文化中,得到别人赞美并不会使人觉得受之有愧,而是常以“Thankyou”“谢谢”表示谢意。中国人有时表示的谦虚之意可能会被看作是不诚实。

(三)价值文化差异

对于时间的价值角度,中国人比较看重的是过去,这和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通过电视、电脑能媒体看到中国热播的古装连续剧,这些作品都是以中国过去为历史根基。IfWintercomes,canSpringbefarbehind?出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人生态度,更能看到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

二、文化差异比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汉语学习者兴趣

实习所在班级的外国留学生是从不同的国家来到中国的,有的来自临近国家日本韩国,有的来自大洋彼岸美国加拿大。课余时间陪留学生练习口语会问一些为什么学习汉语的问题,学生们给的答案多数是因为喜欢中国,无论是喜欢中国还是别的原因,留学生都希望学好汉语,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有着教师的义务,还有传播中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责任。通过中国的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比较,找到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一方面可以让留学生学习到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终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二)理解中西文化差异,深入学习汉语

西方人关注隐私的态度要略高于中国人,我们需要理解哪些隐私方面是西方人非常具有保护意识的。对于个人隐私的界定,西方人常把年龄、是否结婚、工资、身体健康状况等看作是隐私,而中国人则没有那么多规定,很多老人被问及“您今年高寿了?”会很自豪地告诉对方自己的年龄。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学好汉语这门语言就要理解中国文化,在中西文化对比中深入学习汉语。

(三)克服文化差异,提高汉语水平

到一个国家学习一门语言,要经历初学这门语言的新鲜感,之后会遇到挫折,进行调整,可能还要经历文化震荡“culture-shock”,在学习期间克服文化差异是学习这门语言的关键。通过找到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并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克服这么差异,汉语水平才会逐渐提高。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引入文化因素

(一)启发性教学

国内和国外的教育家对“启发教学”都很重视,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理念。留学生对于学习汉语本身就有好奇的心理,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在中国大文化背景下学习中国文化,理解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与途径。

(二)对比教学

高低情境文化的对比,中国属于高语境文化的国家,人们在交际时使用的语言负载的信息相对不是很多,跟多的需要周围的环境和时代背景进行补充,可能跟多的信息存在于交际者的内心中,西方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语言中负载着大量的信息。如中国人请客吃饭后问客人“吃饱了吗?”,西方人可能会理解为吃的量是否足够,而中国人真正表达的意思是客人吃的是否好,吃的好不好,饭菜是否符合客人的胃口。教师通过给学生分析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让学习者真正认识到中国文化,提高汉语实际交际能力。

(三)循序渐进式教学

《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发展特征“学不躐等”就是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汉语知识是有逻辑的科学系统,学习者本身也有自己的认识规律,学习的过程也是遵循“由不知到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讲中国人讲究谦虚礼让的文化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习者理解中国人“哪里,哪里”的内涵,而不会触犯中国人的文化禁忌。

结语

第9篇:汉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韩语教学;跨文化教育;学习兴趣

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也越来越多,“韩语热”激起了人们学习韩语的。了解韩国的文化,如韩国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等,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韩语的兴趣,这种跨文化教育可以有效提升高校韩语教学的教学效果。下面,本文首先分析高校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然后针对目前韩语教学的现状提出几条具体的建议,以期提高高校韩语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一、高校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在语言教学中,深入了解语言文化的背景对于学习该语言有很重要的作用。高校韩语教学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这种教学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跨文化教育中能够了解韩国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等,从而使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应对自如。学生在了解了韩国的文化后,很有可能产生学习韩语的欲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韩语,学生的韩语领会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也会相应提高。一旦某高校的韩语教学仅仅关注教学生该语言的语音、语法、语句等,而不去扩充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不但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造成学生基于文化背景差异的交流障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跨文化教育在高校韩语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韩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

1.进一步提升韩语教师自身文化素质

任何一个教师都应该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之一。高校韩语教师在学生学习韩语过程中扮演着传授者、监督者和管理者的重要角色,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借助各种方法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韩语教师增强自身专业技能的渠道有很多,比如为了增强自己韩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或者与韩国朋友交流,实现语言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应深入体会韩国最地道的语言交流方式,通过去韩国留学、旅游等方式体验韩国的文化背景,从而增加韩语的知识储备量。这样高校韩语教师在教授韩语时能够较轻松地进行跨文化教育,学生也能够因此了解更多的韩国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的韩语学习。

2.转变与创新韩语教学模式

教学观念对教学实效的影响非常大,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比较低。韩语教学应该践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和点拨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接受韩语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举例来说,高校韩语教师在实际跨文化教育教学中可以采取“韩语采风”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与实践中了解更多的韩国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韩语和应用韩语。同时高校韩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韩语相关的才艺表演,使学生在准备节目与欣赏节目的过程中自主感悟韩国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等,以此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热情。这种韩语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3.促使学生增加课外韩语阅读量

学生韩语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学生能够在大量的材料中了解到韩国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例如:引导学生经常去图书馆借一些有关韩国文化的书,也可以推荐一些有意义的韩国小说和电影电视剧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韩语知识,还可以借助剧情加深对韩国文化的深刻体验。大量的课外书刊和影视剧能够让学生了解韩国人的日常生活,掌握交流方式和交流技巧。为了强化跨文化教育的教育效果,不仅需要韩语教师掌握大量的韩国文化背景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阅读大量的有关韩国文化的内容。

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语言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了解该国的文化背景,对于学好该国语言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韩语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文化教育,适当增加学生对韩国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的了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主动学习中了解更多。高校韩语教学越来越注重跨文化教育,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者和学生来说是双赢的,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会因为学生的主动而更有动力和更有成效,另一方面,学生会因为文化教育能够更轻松的学习韩语,减少因文化背景差异而产生的交流障碍。

参考文献:

[1]李耀宗.“发霉的奶酪”和“填不饱肚子的维C”――评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场争论[J].教育发展研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