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范文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欧亨利短篇小说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第1篇: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范文

例一已知:放完暑假刚开学。求:最近作业挺少的,做完作业能否玩会?

解:行吧,毕竟刚开学不紧张。

批阅:这怎么可以!刚开学作业少,正好利用空余时间做点习题,等明天我去给你买套五年中考三年模拟。批阅者:爸爸

答:对,爸爸说的对,我应该充分利用好时间。

例二已知:明天期末考。求:今晚是否可以玩会儿?

解:可以,今晚不用拼命了,好好放松放松争取明天考个好成绩。

批阅:不行,明天就是你整个学期的测验了,都到什么时候了还想着玩?还想不想考好成绩了?真是胡闹!批阅者:妈妈

答:是是是,妈妈说的是,我今晚应该好好复习,争取考个好成绩。

例三已知:昨天刚考完期末考。求:今晚是否可以玩电脑?

解:当然,好不容易把考试熬过去了,好好放松一下吧。

批阅:呵,这才刚考完你就想着玩了,马上就要毕业了你还这么不自觉,一点数都没有?去复习完半本初一上册历史再玩!批阅者:爸爸

答:爸爸说的对,我不应该这样,我会好好复习的。

例四已知:放寒假了。求:都放寒假了,这下可以好好玩会了吧!

解:好好玩吧,一个学期下来了是该好好放松放松了,下周带你去杭州玩一个星期!

批阅:又要玩?你说你都初三了,就这样整天想着玩你能考上重点高中吗?不行!这个寒假不能玩电脑,表现的好的话可以给你买本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至于旅游,不用去了,省下点钱,明天我去给你报补习班!批阅者:妈妈

答:对,妈妈说的对,我应该好好学习考个好高中。

第2篇: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范文

关键词:老奶奶,“不合时宜的人”,暴力,救赎,宗教主题

中图分类号:I71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2

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虽然英年早逝,创作生涯短暂,但是她用她敏锐的洞察力和不倦的创作热忱为美国文学添上了璀璨的一笔。在她短短的十七年创作生涯里,弗兰纳里・奥康纳获得过肯尼恩评论奖和福特基金会奖、欧亨利文学奖,、国家图书奖。虽然她身患家族遗传重病――红斑狼疮,行动不便,时刻面临着死神的威胁,奥康纳还是坚持创作。奥康纳之所以有这样的毅力,完全是依靠她所笃信的信仰――天主教。在信仰的支撑下,她认为“生前害病是件非常好的事情,我想没有这种经历的人错过了上帝的一个恩惠。”[1]

美国在二战后,物质文明虽然高度发展,人们的精神信仰却没有依托,变得自私、冷漠、暴力、以自我为中心。为了使人们重拾信仰,奥康纳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里充满了暴力、死亡、信仰缺失、救赎等与宗教有关的元素,因为在奥康纳看来,“拯救和恩典常常在受苦的过程中发生,罪人常常在受苦的过程中突然得到拯救,突然萌生对于上帝的信仰” [2]。为了唤醒人们麻木的灵魂,奥康纳在小说中采用极端的暴力的描写来触动人们的灵魂深处,让人感受到上帝的恩惠,得到灵魂的救赎的宗教主题。奥康纳从两方面塑造了需要暴力救赎的罪人们:自私冷漠、精神空虚、金钱至上的所谓的好人――老奶奶和彬彬有礼却冷酷无情的暴徒――“不合时宜的人”。

一:缺乏信仰的好人――老奶奶

故事伊始,老奶奶就做为一个重要人物粉墨登场了。奥康纳花了近一半的笔墨围绕老奶奶进行描述。老奶奶表面看起来是一个慈爱、热爱南方、同情黑人小孩、对猫都充满爱心的南方淑女。然而,随着描述的深入,读者可以了解到她是一个自私、虚伪,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毫无,是注定在暴力下得到是“…灵魂的得救而不是尸体” [3]。

为了打消儿子贝雷去佛罗里达州度假的计划,老奶奶先是找的佛罗里达州有坏人的借口:“那个自称不合时宜的人,从联邦监狱里逃出来了,正向佛罗里达州窜逃呐。…有这样一个逃犯在州里窜来窜去,我可绝不带孩子还朝那个方向去凑热闹。要是那样做,良心上说不过去哟!”[4]但是贝雷不为所动,她又说:““孩子们已经去过佛罗里达州,该换个新鲜地方带他们去玩玩,让她们四处见识见识,开阔开阔眼界嘛、他们可从来没去过东田纳西州。”[5]

然而,正是好像一心为孩子们考虑的老奶奶把孩子们及儿子、儿媳乃至自己一步步引向了死亡之路。因为老奶奶在缅怀旧时美好时,想起了当她还是少女的时候参观过的一个古老的种植园。就是为了这一己私利,老奶奶开始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们闹着要去看看,而且她这样做的时候是很清楚的知道儿子贝雷是完全不愿意浪费一点时间去看一所老宅子的,“可是她越说越想去看看,瞧瞧那对小凉亭有没有坍掉” [6]。最后,在孩子们的闹腾下,逼得贝雷不得不转向朝那个老奶奶骗说有“秘密夹板”的庄园开去。

可是,老奶奶并没有记对地方。车在土道上颠簸着,贝雷也开始不耐烦的时候,老奶奶突然想起了自己记错了地方。在慌乱之下,老奶奶把旅行袋碰翻,惊得她偷偷带在一起的猫蹦到贝雷的肩上,让车翻了。而且,在 “不合时宜的人”这伙坏人出现的时候,老奶奶逞一时口快,喊出“你敢情是那个不合时宜的人…我一眼就把你认出来了!”[7]结果,把全家更快往死亡深渊推去。不仅如此,当“不合时宜的人”承认自己就是她所猜出的人的时候,老奶奶顿时意识到危险,马上只顾为自己求情:“你不会杀害一个妇道人家吧?”[8] 她完全没有考虑家里的其他人。然后,老奶奶不断的用好话,金钱等让“不合时宜的人”放了她。最后,在儿子和孙子们被枪杀后,老奶奶无助之下想到了利用上帝来救自己,她问“不合时宜的人”:“你祷告吗?”[9] 可惜,她没有如愿,“不合时宜的人”正是因为怀着对上帝的质疑而大肆行凶的。

终于,老奶奶在全家都被残酷的杀害,与“不合时宜的人”进行多番艰难的对话,看到“不合时宜的人”痛苦地怀疑上帝对他的一生安排不公后,她突然幡然醒悟,了解到“不合时宜的人”由于没有信仰,变成了残酷的恶魔的可悲和痛苦,因而宽恕了他,并把他当做自己的一个亲生儿子,不自禁地“伸出两手,抚摸他的肩膀” [10]。虽然这样的怜悯之举反而让“不合时宜的人”不能接受,连开三枪,杀死了她,但是老奶奶最后死去的时候却“象孩子那样盘着腿,脸上还挂着一丝微笑,仰视着万里无云的晴空” [11]。正是在这样痛苦的暴力威胁下,自私、虚伪的老奶奶重新有了对人的真爱,使得她同情并宽恕了一个杀害自己全家、也即将要杀害她的一个恶人,得到了上帝的救赎。

二:质疑上帝的暴徒――“不合时宜的人”

二战后的美国,一切都以物质、金钱至上。因此,当时社会的现实是“…传统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念如新教伦理、启蒙思想和边疆精神等正在被当代生活中的享乐时尚和大众趣味所取代,许多人失去了自我意识和独立个性,变成随波逐流和心灵孤独的群氓” [12]。奥康纳为了让人们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好人难寻》这篇短篇小说中塑造了“不合时宜的人”这个暴徒角色来提醒人们,如果不及早的认识到缺失信仰带来的严重性,后果是悲惨的。在奥康纳看来:“人们所意识不到的是为宗教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他们以为信仰不过是一个电毛毯,而其实它是十字架。”[13]

小说中的“不合时宜的人”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由于没有信仰支撑,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所做的事和别人对他做的事。在他和老奶奶的对话里面可以看出,“不合时宜的人”对社会有着极端的不满情绪,对上帝也是满是质疑,把自己的处境和耶稣相比:“耶稣把一切都搅得乱七八糟。他的处境跟我差不离儿,只不过没犯什么罪罢了,而他们却能证明我犯过罪,因为他们有我犯罪的白纸黑字的证据。…他们从来也没有给我看过我的罪证,这就是干吗现在脆自己签字。”[14]

然而,再多的暴力发泄也难以让没有信仰支持的人有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所以,在“不合时宜的人”连开三抢杀害把他当自己的亲生儿的老奶奶后,他感慨地说:“人生根本没有真正的乐趣。”[15]

三:结语

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二战的美国,沉迷于金钱物质下的人们自身并不能清醒的认识到缺失信仰的后果是多么的可怕。为了让世人得救,奥康纳用其独特手法,创作了以宗教为主题的《好人难寻》这篇短篇小说,让读者们在震撼之余,也会认识到无论诸如是自诩为好人的老奶奶还是暴徒“不合时宜的人”,都是物欲横流的社会下精神空虚的、毫无的罪人,需要暴力救赎,因为“人一但背离了就会表现出反常行为和变态心理,只有靠暴力或死亡与原先世俗道德价值观念痛苦决裂之后,才能获得赎罪和得救的机会。”[16]

参考文献

[1]弗兰纳里・奥康纳著、屠珍等译.《公园深处:奥康纳短篇小说集》[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5页.

[2]钱宁.罪与拯救――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主题[J].探索与争鸣(理论月刊)2009年第3期,第138页.

[3]Sally Fitzgerald and Robert Fitzgerald.Ed.Mystery and Manners:Occasional Prose[M].New York:Farrar,Straus and Giroux,1969,第113页

[4][5][6][7][8][9][10][11][14][15]弗兰纳里・奥康纳著、屠珍等译:《好人难寻》//《公园深处:奥康纳短篇小说集》[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63页、第63-64页、第71页、第76页、第77页、第81页、第84页、第84页、第82页、第85页.

[12]江宁康.美国民族特性的文学想象与重建[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第75页.

第3篇: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范文

关键词:莫泊桑小说 叙事 语言

引言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代表作品有《漂亮朋友》、《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他在文学史上的首要贡献,在于把短篇小说艺术水平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一、内容丰富而全面,选材精当而有代表性

莫泊桑短篇小说,内容丰富而全面,可谓是大千世界的一面镜子。但是他在选材上又很精心,不是面面俱到地泛泛而谈,他总能选取一些典型例子来写,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其小说的主要内容概括说来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描写当时的中上流社会风俗

莫泊桑做了十几年的小职员,这段日子对他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形形的人物的各种嘴脸,无论是如履薄冰地拿着微薄薪水的小职员,还是道貌岸然下的卑劣苟且的小领导,他总能抓住他们内心最深处的灵魂,写出他们最有代表性的小事情,把他们的嘴脸和心理描绘得如在眼前。其中,《我的叔叔于勒》和《项链》等,多次入选我国中学语文教材。

(二)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生活以及悲惨命运

莫泊桑少年时期是在诺曼底的乡下度过的。在乡下故乡生活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对穷苦人民的见闻和感情,为其提供了这部分的写作素材。他对穷苦人民生活的见证,以及他对底层人民在穷苦生活里依然保持的爱国和互助等美好品质有很大触动,并进行了热情地讴歌和赞颂。

(三)描写当时的普法战争的一些情形

因为莫泊桑亲自经历了普法战争,所以印象分外深刻,也因此对此类题材分外偏爱。参加过或者看过战争片的人都知道,枪林弹雨下的生死是真正的考验,那出生入死的情形谁也不能忘怀。而刀光剑影下拷问出的人性才是人性里埋藏最深最真实的部分。只是莫泊桑并不纠结于此。可能是亲历了苦难,反倒是对苦难里闪现的人性温暖的火光不能忘怀。他的战争题材的小说偏爱战争里普通人民的行为,偏爱表现战争中人民的爱国。在这些表现中,却不用广阔的背景和宏大事件来表现,而是喜欢选取一些小事情,用简单的情节去打动人。《蛮子大妈》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在得知儿子战死沙场被炸成两段之时,她的心都碎了。她毅然决然地把派驻在她家里的四个普鲁士兵士连同自己的房子一把火烧成了灰。在临死时,蛮子大妈拿出了两张纸,一张是邮局汇来的儿子死亡的报告单,一张写着她烧死的士兵的名字和家里地址。她平静地告诉别人说,请告诉他们的父母,是我烧死了他们。很简单的一个小故事,很小的一个场面,背后的含义却很深刻。莫泊桑的战争小说就是借着这样一个一个完整或者残缺的小断面,来表现战争对人民的伤害。

二、艺术表现崇尚真实和自然

莫泊桑一直崇尚真实和自然,他几乎完全脱离了浮夸和绘饰,希望能自然地去表现真实的世界,呈现给读者真实的不加修饰的面貌。说他的小说是“现实主义”也未尝不可。他在小说中写人物时,都是写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在这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动和心理,写各种情况下作为那个身份的那个人的合理的真实反应。他不怎么写英雄,因为他觉得英雄不太实际,或者说根本就是虚构夸张,根本就没有英雄。即使有,那也是符合常人行为规范的英雄,可以说就是出色的人。

这种对真实和自然的崇尚,表现在他写人上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他描写人真实的各种反应,包括欲望。比如《羊脂球》。他笔下的羊脂球,是一个很丰腴白皙的出名。在故事里,绅士和贵妇们的反应也可以说是完全真实的。从开始的不屑与鄙视,到有求于人时候的不好意思,到进食时的狼吞虎咽,再到吃完后的客气聊天。乃至后来被扣押时的威逼利诱,以及利用完人家后的冷漠后更鄙视。这些都是他们最真实、最合情合理的反应和表现。作为上层社会的绅士和贵妇,他们的社会地位让他们养成了虚荣而媚上欺下的个性,人性本质里的自私又让他们对美色、食物和逃生充满本能的欲求。他们的一切可笑可悲可叹可憎的反应都是再真实不过的了。

三、叙事形式灵活多样且富于变化

莫泊桑的写作,不拘成法,十分放得开。虽然崇尚写实,却并不受其束缚,表现形式灵活多样且富于变化。这就给他的作品增添了很大的魅力。

在描述上,有多样化的特点。一个表现是灵活多变。他可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他也可以描写一个截取的残缺的片段。他可以让众多人物出场合奏,也可以是只有一个人的独舞。他愿意的时候就让一个人来讲故事,他不愿意的时候,就让几个家伙换着讲,你方唱罢我登场,不一而足。而在讲故事的时候,他可能从前到后娓娓道来,也可能一上来就抛给你一个重磅炸弹的结尾,再告诉你这一切的来龙去脉。他就如同一个顽皮的孩子,玩的是彩色泥巴,你永远猜不到,他下一个要捏的是什么颜色的小马还是娃娃。

我们看看《一个诺曼底人》。身为主人公的“我”,和“我”的老朋友在一个山里喝酒聊天。朋友给“我”讲教堂里那个看守人的故事。不难看出,这里,讲故事的人从“我”变成了“我”的“朋友”。“我”听入了神,被朋友带到了那个教堂,见到了那个神奇的不同常规的看守人,听他讲起了故事。好了,到了这里,你看,又变成了看守人来讲故事了。于是,场景在换,讲故事的人,也就是叙述者,也在换。这换来换去的场景,和换来换去的叙述者,并不致使我们感到混乱,而是使得我们读者始终保持了阅读的新鲜感和趣味,也方便了我们更好地了解故事。这正是他这独特笔法的魅力。

他还常常设置悬疑,或是通篇设疑不答,或是在结尾的时候来个重磅炸弹揭开谜底。在文章的叙述过程中,“山重水复疑无路”似的扑朔迷离,而在结尾的时候来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揭秘。而这种“重磅炸弹”的结尾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又常常在之前有伏笔。

最精彩最有代表性的是《项链》。项链的开始就开始设疑,这样一个魅力聪明爱好浮华的女人,嫁了这样一个小公务员,她定然不甘心,那么不甘心之下会发生什么?一封突如其来的请柬让小两口、尤其是女主角乱了方寸。她做了衣服又没有首饰,于是有了借,因此又有了一夜舞会后的风光。她越是风光,读者的心越紧张,总是悬着心想会有什么样的意想不到发生。果然,项链丢失,我们悬着的心算是放下来了。等她辛劳十年还完了债,我们似乎也松了一口气。可是,这个时候,朋友丢来一个重磅炸弹:项链是假的!这一记重击,打蒙了我们的玛蒂尔德,也打晕了读者。可是晕完之后,往前回溯的读者会发现:自己真是错过了重要提示点。文中不是没有伏笔的。三次伏笔:借项链时候,主人的不在意;珠宝店查证时候店主的说辞:“我只卖出了这个盒子”;还项链时,主人的随手丢置。一次一次,都指向了一个方向:项链是假的。明白过来的读者于是惊呼,于是赞叹,于是拍案叫绝。

四、语言平实而又有张力

一个力主写实、崇尚真实自然的作家,该会是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会形成何种叙事语言风格呢?平实,当然是平实。莫泊桑的语言,质朴平实,不加雕饰,不事浮华。在简单中满蕴张力,很有表现力。

比如《一个女长年的故事》。“天气真好,田庄里的人的午饭比往常吃完得快,接着就都到田里去干活了。罗莎,女长年,独自待在宽大的厨房中央,伴着一点点留在壁炉中心压在那口满是热水的锅子下边的余火。她不时舀着这水,慢慢洗着她那些杯子盘子,偶尔停下来注视着那两方穿过缺少玻璃的窗子留在长桌子上的日光。三只很大胆的母鸡在椅子下面寻找面包的碎屑。”这寥寥数语,不仅把女长工的生活环境写了出来,也把她日常生活的内容写了出来。虽然没有具体说出女长工的样貌和神情,但是在这些叙述语言中,我们仿佛能看到女长工寂寥的神情、苍白的脸蛋和眼睛。我们甚至几乎迫不及待要猜测面的故事了。最平实的语言,却有着最好的开端,最有分量的力量。

比如《比埃洛》。“好些怕人的惨剧,都是在那个黑暗世界里完成的。”只是一句话,最朴实简单的一句话,就把那个可怕的狗洞写了出来,也就把这世界上那黑暗的一面写了出来。最简单的语言,却最有力。又有:“每一条狗到了那里面,靠它那些先到者的恶臭遗体做食物可以挣扎十一二天光景,以后就有一条格外肥一些的当然格外强一些的狗忽然被人扔下去。它们在那里单独相对,一齐挨着饿,瞪起了发光的眼睛。于是互相觊觎,互相追逐,双方都是忧愁迟疑的。不过饥饿催促它们:它们便搏击起来,角斗多时,互相拚命;末了那条强一些的就吃了那条弱一些的,活活地吃了它。”这段文字,没有浮夸的描述,没有繁缛的修饰,有的只是直接简单的叙述,简单而平静。却在平静之下暗藏波澜。简简单单几句话,说尽了时间的悲惨苍凉。看似冷静的叙述,却读的人心里凄恻惨然,平地里起了冲天的波澜。

这些干净省洁的文字,不拖沓不繁杂不琐碎不雕饰,却在简单中蕴藏着非比寻常的张力。

五、创作思想:以点带面,由小人物反映大社会

莫泊桑创作的思想是力求简单,真实自然,以点带面,从小见大。借助小人物反映大社会,经过小事情窥视大世界。

他力主写实,真实自然地表现世界。他不喜虚构,摒弃浮夸,只一心一意在写实中完成自己的心愿: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他不喜欢描写大场面大事件,他的笔下有的只是平常人的小事情。但是他的这些“小人物”的“小事情”,却能让我们看见这世界很多很大的内在。他的用意正是在此:他就是要以点带面、小中见大的来表现这世界普遍的真实。

参考文献

[1]邓远亮.从语言学视角解读《羊脂球》[J].语文建设,2013(26).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