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15个分组实验有《太阳和影子》《看月亮》《光的行进》《照镜子》《研究透镜》《七色光》《简单电路》《导体和绝缘体》《探测暗盒里的电路》《研究磁铁》《电磁铁》《测量呼吸和心跳》《肺和呼吸》《心脏和血液循环》《解释》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30人,学生喜欢学习科学,而且喜欢做实验。从实验情况看,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也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实验。
三、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2、使学生获得简单的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包括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四、实验措施
1、课前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课上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活动能力。
4、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
五、实验安排
第1周 9.4-9.8 《太阳和影子》
第2周 9.18-9.22 《看月亮》
第3周 9.11-9.15 《光的行进》
第4周 9.25-9.29 《照镜子》
第5周 10.9-10.13 《研究透镜》
第6周 10.16-10.20 《七色光》
第7周 10.23-10.27 《简单电路》
第8周 10.30.11.3 《导体和绝缘体》
第9周 11.6-11.10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第10周 11.13-11.17 《研究磁铁》
第11周 11.20-11.24 《电磁铁》
第12周 11.27-12.1 《测量呼吸和心跳》
第13周 12.4-12.8 《肺和呼吸》
第14周 12.11-12.15 《心脏和血液循环》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实验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课章节名称
主要内容
节次
一
第一单
元:春天的故事
春天在哪里
2
二
第一单元:春天的故事
探访春天;
讲述春天的故事。
2
三
第二单元:变幻的天气
气象万千;
春风拂面。
2
四
第二单元:变幻的天气
漫步云端;
天气预报。
2
五
第三单元:玩具总动员
电动玩具大拆装。
2
六
第三单元:玩具总动员
玩转电磁铁。
2
七
第三单元:玩具总动员
小小玩具发明家;
信息会。
2
八
第四单元:变废为宝
“废物”知多少;
废物不废。
2
九
第四单元:变废为宝
“变废为宝”交流会
2
十
第五单元:形形的微生物
寻找微生物
2
十一
第五单元:形形的微生物
人类的朋友;
微生物的危害。
2
十二
第五单元:形形的微生物
我研究的微生物。
2
十三
第六单元:像不像
我像谁;
可以一摸一样吗。
2
十四
第七单元: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
我们观摩去。
2
十五
第七单元*: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
我们的成果展示会。
2
十六
期末评价
期末评价
关键词 新课程 活化课堂教学 新模式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如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生物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教学活动,并构建活化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对此。本人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激发学生兴趣,倡导互动――探究式学习
生物学教学非常注重直观,而多媒体组合这种方式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分析,进行学习,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直观性。因此,在“互动――探究式学习”中自主构建知识,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最佳模式。此学习模式的含义是:在教师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立足于“导”的背景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通过师生、生生之间情知的互动,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深化思维等学习目标,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活用教材资源。激发课堂活力
中学生物教材是生物信息的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内容,它的综合性很强,涉及社会、经济、人文等因素,也与化学、地理等学科密切联系。目前,中学生物教学实行一纲多本,即围绕着一个教学大纲,出现了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等生物教材,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特色选用生物教材。在讲授《生物技术》这一节时,我没有用教材内容进行照本宣科,而是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搜集生物技术的成果,然后在课堂上汇报搜集的资料,并组织课堂讨论,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食品、工业等方面的成果。这样,不仅拓展了学习内容,而且学生学有兴趣,学得主动,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联系生活实际,活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课教学;项目教学法;混合式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49―02
一、五年制高职教育计算机文化课程教学的现状
1.考证式的应试教育。不少学校把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与计算机等级考试挂钩,教师围绕考证开展教学工作,长期以往形成计算机文化的学习就是学习不变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计算机基础就是学习Windows、office的误区。怎样把对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的培养从教条的操作技能训练转变为对学生综合信息素质能力的培养上来,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2.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层次不齐一锅煮。计算机文化教育包含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等的普及,有些高职学生在中小学时代就接触到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到高职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文化知识基础,这就出现了高职计算机教学与中小学教学内容重复的局面。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的操作能力, 有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运用还比较熟练,但对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因此,如何将计算机文化素质的培养从深度和广度上与学生个体需求相结合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二。
3.教学开展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感到盲从和厌倦。在计算机课堂上,教师只讲操作,不讲为什么或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等,学生们很难理解知识的实际功能。久而久之,学生们学会了“照葫芦画瓢”式的盲从,遇到软件环境发生变化和实际应用时便不知所措,心理上难免出现对这门课的厌倦感。
4.课程内容时效性不强,与岗位需求脱节。一方面课程内容和培养方案多年一成不变,甚至教学的软件环境也还是老版本,与实际岗位使用情况的偏差越来越大,学生从课堂学习的计算机技能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就业岗位需要。另一方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没有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应具有的职业素质联系在一起,都使用同样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中目标不明确。
5.评价环节单一。很多学校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情况,仍然在沿用“纸考”或“机考”的“一考定终身”形式,不能区分学生的“盲从”式学习和主动式学习,“瓢”画对了就得分,这显然违背了职业教育的能力素质本位思想。
二、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培养的教学探讨和建议
1.对计算机文化课程的重新定位
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缺乏对实际岗位的全覆盖,教师的“应试”教学,学生“照葫芦画瓢”式的学习,产生的问题已经显现。因此,需要从岗位实际需要和计算机技术发展方向出发,以职业教育能力本位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文化素质培养为抓手,以为各专业搭建计算机应用平台为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等能力。
2.对计算机文化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梳理和遴选
(1)计算机常识。计算机常识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入门,教学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内容组成大致可分为:
(2)计算机应用基础。在这个层次以面向应用为主线,教学任务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在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内容应当紧跟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水平。内容大致为:
(3)计算机技术基础。这一层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内容可组织如右侧表:
3.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解决学生学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最好方法之一,教师依据课程模块设置难易不同的项目,教师尽可能将现实岗位需求还原于项目,并将各知识点隐含在项目中,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完成一个个项目,实现师生在项目中“思学做”。
混合式学习(B-learning)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学习模式,其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教师在组织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面对面讲授或学生在线学习等形式。采用混合学习模式同时也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体现,教师可将课程内容打包放在网络上,供学生随时、自主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便于起点不同的学生进行自修跟进。
4.以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完善考试和评价体系
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完成项目情况,让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或师生共同评价总结的方式对项目学习成绩进行量化。在课程性评价上,宜采用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考核包含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动手操作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团队协作能力等,总结性评价主要看最后的理论和操作考试的情况。
三、结束语
如何根据计算机学科发展现状和新时期岗位能力发展需要,对五年制高职现有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是每个从事该专业教学的教师要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崔晓红,谢斌.加快高职教改 彰显高职特色[J].职业技术,2007(06).
[2]张鹏.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实用化[J].今日科苑,2010(02).
[3]郑丹青.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01).
[关键词]桃花坞年画 传承 主题设计 旅游纪念品
一、 研究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主题研究背景
桃花坞木刻年画是苏州地区传统特色文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年画被人们用来贴在门上祈福祷告。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年画已失去它原有的价值,现如今大多被当作旅游纪念品传播在市场之中。许多原汁原味的工艺类纪念品颇受人们喜爱,如“和气致祥”(或称“一团和气”)、“花开富贵”等。但由于种种原因,桃花坞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缓慢。多年来,其纪念品种类仍止于原来年画类别,一方面,传统文化跟现代生活方式严重脱节;另一方面,由于能操作年画工艺的技工越来越少,年画价格节节攀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年画的旅游纪念品市场。
目前,为抢救、保护、传承桃花坞木刻年画,2002年5月18日,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正式划转至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同时为有效地保护、传承桃花坞木版年画,每年设立重点科研项目及专项资金,搜集、整理、完善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有关资料,为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学院积极倡导将该主题带入课堂进行有序的开发设计,将桃花坞木刻年画与现代元素系统的结合起来,从市场角度深入推进该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二、 桃花坞旅游纪念品前期市场准备
这次课程对于产品二年级的同学来说是一个有深度的课题——传统文化很容易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想要用现代方式完美诠释该文化对于他们而言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进行真正的主题开发前,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1、现有桃花坞纪念品类别
首先,需要要求学生们对苏州旅游景点进行实际调研,在各景点寻找桃花坞主题的旅游纪念品。目前,苏州的桃花坞博物馆和“桃花坞”品牌有专售桃花坞旅游纪念品,主要以装饰画和丝巾为主。其中桃花坞丝巾的市场占有率较高,其原因是苏州地区本身盛产丝绸,用桃花坞作为设计切入点,颇具地方特色,较受旅游者的青睐。但相比之下其他产品的销售一般,而桃花坞主题的延伸产品则更少。因此,在调研过程中,可以引导同学们对桃花坞丝巾的个案进行分析,借鉴其优势来开发其他类目产品。
2、旅游纪念品市场消费特点
桃花坞年画源自苏州这一旅游城市,有着独天笃厚的地理优势;毋庸置疑,旅游纪念品是该文化最好的表现载体。旅游纪念品多数以纯欣赏类的居多,以文化、小巧、个性、便携等特点为主,但这一类别纪念品的市场周期较短,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就市场消费数据显示,消费者越来越明显地倾向于具有一定功能、美观实用的纪念品。因此,在作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同学们须紧紧抓住这些市场特点,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实际需求,从实用家居、衣着服饰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类目,发开有意义的特色产品。
这样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利于学生们更加了解实际市场的消费需求,明确现有产品与人们期望值之间的差距;有利于设计出更好的文化载体向游客们展示桃花坞的过去与未来。
三、主题性教学方法运用
1、首先,如何选择主题?几百年来,桃花坞年画浓缩了民间艺术精华,积累了大量的民间题材,种类繁多,都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人民禳凶祈吉的美好心愿。面对丰富繁多的主题,应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挑选,从中找出具备鲜明特色,广泛流传的主题进行研究。如《和气致祥》、《花开富贵》、《合家欢》等主题寓意美好,备受人们喜爱,会被大多数同学所选择。
2、其次,深入分析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表现形式?传统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是以印刷为主,描绘为辅的传统印刷工艺,故印刷过程受色版限制,常规配色系统相对固定,不论何种题材品类,都是在常规配色系统中进行色种的加减或印刷色序的调整和安排以求变化,以红、黄、蓝、绿、紫五色为主,其中套色的数量有差异,依据不同画面题材内容设置基本配色。
线条是桃花坞年画的又一特点,桃花坞木版年画非常善于采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题材和不同对象。具体而言,描绘娃娃、美女、花卉题材的画面大都采用细腻流畅的线条,便于更好地表现描述对象的特点;与此相反,表现门神武将等题材多采用刚劲有力的粗线。例如门神、钟馗等神像,为了表现门神威严可怖的神态,把身披铠甲、手持力锤的武将形象表现地坚硬而扎实、线条粗犷简练。此外,年画的造型也很有特点,中国各地年画造型都有差异,桃花坞年画相对北方年画,显得清秀精致,无论是门神、灶神、一团和气、五子登科、麒麟送子等造型都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概括。在分析造型时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造型身份、比例、动态、位置以及配色选择,还有使用的装饰元素,是点、线、还是面以及造型中的色彩配搭比例。
3、再者,分析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桃花坞木刻年画要想突破传统局限,融入现代产品中,必须尝试与现代产品中不同的实用功能、设计形态相结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装饰功能上;同时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追求个性、时尚的设计效果。所以说,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创新性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传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尊重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才能走出一条新的道路。首先,先选择好消费群体的使用范围,比如工作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娱乐环境等,然后,从中选择一个领域进行调研,可对其中的一个产品或者一组产品进行分析。最后,从使用人群健康状况、年龄、性别、与设计有关人体尺度、行为习惯、文化程度、价值取向与需求、审美观念、消费心理等方面进行准确设计定位。
4、最后,尝试将桃花坞年画融入到现代产品中。前期对不同设计因素的分析,目的是在开始创作前先学会如何分析事物,找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逐渐过渡到现代生活,完成最后的两者融合。如有一组同学选择了“八仙过海”主题产品开发,从桃花坞年画的八仙主题入手,借鉴中国传统玩具不倒翁的结构原理进行设计,并巧妙的将收纳功能设计在人物的身体部位,将传统的主题和传统玩具功能、结构相结合,更纯粹的诠释了桃花坞这一传统文化,同时设计者为设计注入现代元素,将八仙人物Q版化,充分符合现代卡通形象设计的流行趋势。整体造型憨厚可爱,色彩鲜艳,具有较好的审美形态。
当然,同学们涉及到的产品类目还有其他一些,如平面印刷类以及服装、鞋子、挂件等软材质类,以它们作为载体,将现代的平面符号与桃花坞传统图案有效结合,用个性化的形式区分于同类旅游纪念品。
四、结语
此次桃花坞主题教学是典型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同学们需要对桃花坞文化深入消化与理解,并结合现代生活方式,灵活运用于不同的艺术形式。用全新的设计理念来诠释桃花坞传统文化新时代的意义,进一步推进这一古老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寅.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艺术及其影响[J].文物,1960年第2期
[2]周新月.苏州桃花坞年画[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
鉴别几种常见化肥。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对有关信息进行归纳;
(2)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几种常见化肥鉴别的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化学与农业的密切关系,理解学习化学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对几种常见化肥的签别。
教学难点:1、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对几种常见化肥的鉴别
三、教法、学法
教法
1、演示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
2、实验探究法
3、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反馈
完成下列化学式的书写:
硫酸铵
小苏打
稀硝酸
稀盐酸
硫酸钾
硝酸银
氯化铵
氢氧化钡
氯化钡
氯化钾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需要不断反复强化,但是从学生的反馈中看到依旧有个别同学书写出现错误。
2、新知学习
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下正常农作物生长的样子,之后呈现生长出现问题的农作物,通过对比,提出问题,对于长势有问题的农作物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首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化学肥料的种
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3、了解常见化肥的鉴别方法和步骤。
学生自主学习书中80页关于化肥的知识,完成学练卷中的相应内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理解主要的化学肥料有氮肥磷肥和钾肥,氮肥就是含有氮元素的物质,磷肥就是含有磷元素的物质,钾肥就是含有钾元素的物质,复合肥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物质,在课堂中进行小试牛刀的检测,给这些物质分类,组内可以相互讨论。
3、实验探究
接下来进行本课内容的学习,向学生出示这样的一张图片,给出这种农作物的症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结果,对应肥料的作用,能够说出这种农作物是缺少氮肥,进而向学生介绍氮肥的知识。然后,介绍几种常见的氮肥,请学生观察他们的共同点,提出,含有铵根离子的物质叫铵态氮肥,那么铵态氮肥在使用过程中有几点注意事项。
1、铵盐化肥不可以暴晒
向学生展示一瓶碳酸氢铵,让学生问一问它的味道,学生能够闻到有一股刺激性气味,通过给碳酸氢铵固体加热,观察到试管口滴有酚酞的棉花球变红,证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有氨气生成,写出相应的方程式,说明,铵盐暴晒后会有失效。
2、施用铵盐时不要和碱性物质一起施用
向研钵中加入硝酸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进行研磨,学生问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那么这种气体是什么,学生能够猜测出来是氨气,但又不确定,因此,学生开始进行实验,验证这种气体,由于之前教师的演示实验对学生有所启发,学生最后验证出这种气体就是氨气,完成方程式后,总结出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共用,否则会失效。
实验之后,继续出示图片,找出解决农作物生长不好的原因,介绍磷肥和钾肥。最后,根据学生最三种肥料的学习,对这三种肥料进行鉴别。
4、课堂反馈
最后进行课堂反馈,完成学练卷中的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物质发生变化》选自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第二课,本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世界由物质构成”、“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三部分,主要是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物体变形、水的三态变化、燃烧、生锈这些常见的现象,背后有哪些科学道理?这是我希望学生进行探索的,因此本课的引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观念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本课也并不要求让孩子们通过一节课的学习马上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是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物质的变化和思考这些变化的异同上。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把沙子黄豆混合搅拌并分离和用蜡烛给白糖加热,寻找证据证明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从而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学情分析】
“物质的变化”这节课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会并理解初三化学的知识,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学会知识,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沙子黄豆混合搅拌并分离;白糖和蜡烛的加热,以此展开研究,让学生经历“观察描述猜测加热再描述发现”的探究过程,
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归纳得出结论”这样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养成“喜欢科学,尊重事实,愿意尝试新的实验方法,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等等。
【教学准备】
学生小组材料:沙子、黄豆、白糖、火柴、三个烧杯、一把燃烧勺、一把塑料烧勺、一根蜡烛、一根搅拌棒、一个筛子、一个塑料盒、放燃烧勺工具。记录单(整理、记录实验现象、发现)。
教师演示材料:沙子、黄豆、白糖、火柴、三个烧杯、夹纸的镊子一把、彩纸一张、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来说说?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究竟发生怎样的变化,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板书:物质发生变化)。
老师带来两种物质黄豆和沙子。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活动】二、
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观察:黄豆和沙子有什么的特点,那个小组来说说?
猜想:我们把沙子和黄豆混合
搅拌,你们猜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验证1:用烧杯把沙子和黄豆混合
搅拌,来验证你猜想的结论.
验证2:把混合的沙子和黄豆分离看看有没有变化?想想怎么把混合后的沙子和黄豆分开?
结论
:通过验证有没有变化?
老师还带来一种物质白糖
【设计意图】此实验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两种物质的现场观察,引导学生通过
观察—猜想—实验—比较—发现猜测混合后是否会变化,来激发探究的欲望。
【活动】三、
白糖的加热实验:
观察:白糖有什么特点?在观察前我们想想从那几方面观察?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在试验单里。
实验器材:
加热白糖需要哪些实验器材,看看你们桌面上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谁来说一说
猜想:猜想加热白糖会发生的变化吗?
实验:加热白糖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讨论28-29页了解加热白糖步骤和注意的事项;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在试验单里。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现在一定要按照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来加热白糖,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在试验单里。
结论:发生了变化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让学生先观察没有加热是白糖的特征,再通过加热白糖了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生成的物质到底是不是白糖的实验,让学生亲眼见证生成的是新物质,比经由教师的口中说出更具有说服力,同时消除改变了颜色形状的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的印象。
【活动】四、
对比引出物理和化学变化
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发现黄豆和沙子混合后有没有没变化?有产生新物质?加热白糖加热后有没有变化?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没有产生新物质,叫做物理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产生了新物质叫做化学变化。这就是我们学的物质发生变化的两种变化是什么变化?区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分析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变化过程,从而更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认识。知道它们本质的区别,引导学生准确从发现的现象中进行判断就可以了,为下边的联系做好了铺垫。
【活动】五、
练习
1下面我们看看生活中的这些现象,那些是物理变化,那些是化学变化?
2.老师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是什么变化?为什么?然后撕拐角点燃是什么变化?为什么?
3.说说我们身边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练习更牢固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为学习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活动】六、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则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七、
寄语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伽利略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来解决身边物质所发生的变化现象。
板书设计
物
质
发
生
变
化
物理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
化学变化
产生了新物质
白糖加热的实验报告单
学
校
一小
年
级
六年级
时
间
实验名称
加热白糖
实验小组
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验证白糖加热后是否有变化
实验器材
白糖
燃烧勺
塑料小勺
酒精灯
火柴
烧杯
铁盘
我的猜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特征
加热前
加热后的变化
状态
气味
甜味
其它:
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4.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
过程与方法
1.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实物性质的讨论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正确的认识。
3.通过实验比较黄铜片和紫铜片、铝合金和铝的性质,认识合金的特点以及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在了解金属性质的基础上,了解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
教学重点
常见金属以及其合金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铜片、黄铜片、铝片、硬铝片、收集到的金属用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由于天气十分寒冷,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最后调查的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原来造成煤油泄露的罪魁祸首是焊接油桶用的锡。
讲解:人类使用和制造金属材料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商代使用的青铜器到如今各种各样的金属制品,每发现一种新的金属,人类社会就会产生一个飞跃性的进步。可以说没有金属的广泛应用,就没有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就没有我们的现在生活。比如,没有金属,就没有现在的交通工具、电脑、电视、大楼等等。
二、新知探究
一、几种常见的金属
(一)1、金属材料包括
和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铜、铁、铝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____________
2、大部分金属常温下为
态(汞为
态),有
光泽;大多数呈
色(铜为
色,金为
色),有良好的
性、
性、
性。
3、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在选择使用哪种金属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因为物质的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
,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考虑
、
、
、
,以及
和
等多种因素。
4、课本第四页“金属之最”(资料卡片)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硬度最高的金属
(6)熔点最高的金属
(7)熔点最低的金属
(8)密度最大的金属
(9)密度最小的金属
5.合金定义:
铁的合金包括
和
,它们的
不同,因而性能不同。
(二)实验
1、取出铁丝,铜丝,铝丝,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每小组的学生代表说出实验和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①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
;②用力试试是否可以弯曲、折断
;
③用小刀割一下
;
④用铁锤锤一下
;
⑤用酒精灯加热
;⑥用电池、小灯泡测试它们的导电性
。
2、归纳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
注意:不同金属也有本身的特性,如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
差别也较大。例如: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的,但铜却呈
,金呈
(三)课本3页:表8-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课本第4页的“讨论”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提问: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
结论:物质的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
、
、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
和
等多种因素。
二、合金
提问:
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
2、合金与纯金属组成不同,性能上有没有不同呢?
3、对比思考:
(1)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不用纯铝做门窗,而是用铝合金?
(2)为什么不用纯铁制作汤勺,而用不锈钢?
(3)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温馨提示:焊锡是锡与铅的合金;武德合金是铅、铋、锡和镉组成的合金)
铅
镉
铋
锡
焊锡
武德合金
熔点/℃
327
321
271
232
183
70
4、归纳
(1)合金一定是
物;
(2)合金性能较纯金属:硬度
、熔点
,性能更好,应用更广泛。
5.
和
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优点:(1)熔点高、密度小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用途: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共性:
物理性质
特性:
金属材料
性质决定其用途:
铁合金有:
合金
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用途
巩固练习
(一)完成课本第8页练习与应用
(二)增补练习
1.下列应用在高铁列车上的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
A.不锈钢
B.玻璃
C.铝合金
D.铜线
2.食品包装袋中经常使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
)
A.
导电性
B.
抗腐蚀性
C.
导电性
D.
延展性
3.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硬度
B
价格
C
耐腐蚀性
D
导电性
4.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
)
A
生铁和钢的主要成分都是铁,但二者的含碳量不同,性能也不同。
B
生铁和钢都是碳的合金
C
生铁就是含杂质较多的钢,钢就是含杂质较少的生铁。
D
生铁是混合物,钢是纯净物。
5.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
A.不锈钢、黄铜B.24K金、铜导线C.生铁、钢D.钱币、铜钟
6.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中至少有两种金属
B.合金缺少金属光泽
C.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低
7.钛和钛的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等。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能,下列用途不切合实际的是(
)
A
用来做保险丝
B
用于制航天飞机
C
用来制造人造骨
D
用于制造船舶
8.下列铝制品的用途主要利用了铝的哪个性质?
A.导热性B.导电性C.延展性D.密度较小
(1)铝锅烧饭
;(2)铝锭压成铝箔
;
(3)铝线作电缆
:(4)硬铝制飞机。
9.下表列出了五种金属的一些资料:
金属
在地壳中的含量
(%)
每千克的价格
(¥)
相对的抗腐蚀性
(1=最低;4=最高)
金属的相对强度
(1=最低;3=最高)
Al
8.1
170
3
1
Cu
0.005
5
140
3
3
Au
0.000
000
4
1
100
000
4
2
Fe
5.0
20
1
3
Zn
0.007
160
2
2
(1)
(1)虽然金在地壳中上含量极低,但人类很久以前就发现了金。为什么?
(2)
(2)在上表中,哪几种金属最适合用来制造输送热水的水管接头?解释你的答案。(提示从抗腐蚀性、强度、和价格三方面考虑)
(3)
(3)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材料,但它的相对强度很低。试建议如何改进铝的强度使其符合制造飞机的要求。
(4)
(5)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 五年级
课时:第3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本课对应的课程内容: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民族团结关乎着祖国的发展,而孩子们对于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并不是熟悉的,他们的视野仅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如何让孩子们以开放的心怀认识、重视、接纳各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携手各民族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从传统节日中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2.
掌握策划班会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感受民族风情。
2.从策划班会能力的提升中,让学生明白各民族间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守望相助,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
2.
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激发学生热爱56个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知道我国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对于各民族有个自己的民族节日、特色活动、民族风情有初步了解,而对于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共同创造中华文化了解不多。根据平时观察,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查阅资料与探究的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再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国家政策法规,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感受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理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割的血肉之情,明白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努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作用,在课前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搜集资料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合作探究,让他们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看、思、说、赛、唱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情感。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各民族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策划中感受民族一家亲,激发学生热爱并维护民族团结,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民族语言我来猜
1.课堂上教师用不同的民族语言和学生打招呼“同学们好”,并将这些语言用汉字写出来让学生读一读,学一学。
2.过年了,各族对新年的祝福该怎样说?学习59页内容。
3.同学们,你们看,虽然都在祖国的大家庭中,由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域,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祖国大家庭中,56个兄弟姐妹除了有着不同的语言,还有着不同服饰、饮食、民居、节庆和礼仪等。今天我们来个新闻会,将自己了解到的民族的传统节日与大家共享。
1.学生猜一猜是哪族语言,读一读,学一学。
2.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过年的祝福语。
课伊始,让学生从感受不同民族的语言开始,激发他们继续探究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的情感。
二、民族知识知多少
1.
为了让这个会成功地使更多的同学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我们在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2.
民族知识知多少新闻会。
3.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习俗,他们如一棵棵颜色各异、形状各异的花朵装点着祖国的花园,让祖国这个大花园更加的绚丽多彩,面对不同的民族的习俗,我们该如何对待呢?
1)回族同学来我家做客,我们该如何招待?
2)满族同学来我家做客,我用狗肉招待它,可以吗?
4.
我们在尊重民族习俗的基础上,互相尊重,携手共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共创祖国美好的明天。
1.学生交流介绍民族风俗的注意点。(民族名称;传统节日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什么寓意;参与这个传统节日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学生开展会。(学生在介绍时要用多种方法,如:图片展示、视频展示等)
3.学生交流。
通过新闻会体验,现实场景的模拟,让学生感受民族风情,尊重民族习惯,指导学生以后的生活。
三、主题活动我设计
1.
祖国的稳定统一,团结发展,离不开每一个民族,值此祖国70周年之际,王老师决定在班级开展庆祝祖国建国70周年的主题班会
“民族一家亲”。
1)请大家来设计方案,你想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设计?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2)教师从形式多样引导:唱歌、跳舞、相声、快板、故事、社会小调查等方面考虑
3)教师从内容上关注:国家政策扶持(教育、文化、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民族互助等方面。
2.刚才,我们从大的方面进行了讨论,现在我们从小的方面具体讨论下,如汉藏一家亲,可以从哪些内容入手?
随着学生的交流,列举一例
青藏铁路
1)出示西藏孩子想在最短时间内到北京的美好愿望视频。
2)在习爷爷的关心下青藏铁路已经在2006年7月1日通车。这一事件,你想通过什么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汉藏一家亲?
听一听
韩红的《天路》
看一看纪录片《天路》中感人故事。
讲一讲天路修筑中感人故事。
赏一赏歌舞剧《天路》,
说一说天路中感人故事。
3)这么多的形式,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1.学生聊聊自己的设计方案和理由。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师生交流。
3.让学生明白抓住民族间最重要的、最有影响力的内容进行交流。
体验策划主题活动,引领学生活动策划的注意点,培养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激发学生民族团结的情感。
3.为了使我们的活动丰富多彩,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汉蒙、汉壮、汉维、汉回、少数民族间,各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研究。
4.学生展示自己研究的成果。
5.大家的策划设计非常精彩,下周建议班主任老师讲大家的设计给予实施,相信班会课一定会圆满成功。
4.小组自己选择,根据大家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策划。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评价指标
优秀(8-10)
良好(5-7)
需要努力(1-4)
自评
互评
师评
加分
资料搜集
能根据要求广泛搜集各种资料,并将资料进行有效整合。
能进行资料的搜集,能熟悉自己搜集的资料
搜集资料马虎,不能全面将资料搜集齐全
课堂听讲
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课堂上无走神、讲闲话现象
听课比较认真,偶尔能思考下问题,偶尔有走神、讲闲话的现象
听课不认真,不思考问题,走神,讲闲话现象比较严重。
发言情况
积极举手发言,并有自己的见解
能举手发言,答案中自己的思想较少
很少发言,不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组合作
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够耐心倾听、尊重其他组员的观点。
能参与小组活动,基本能做到倾听别人观点,简单发表自己的观点
参加小组活动时不能耐心听取其他组员的观点,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
课后作业
积极认真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
能马马虎虎地完成课后作业
不能全部完成课后作业
积极实践
能积极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在行动习惯中体现出来
能将部分学到的知识在自己的行为习惯中体现出来
不能或较少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行为习惯中体现出来。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7.中华民族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