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实训总结范文

临床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床实训总结

第1篇:临床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康复评定学 高职 实训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把“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对实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康复评定学》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其实训教学状况直接关系学生职业能力。本研究通过编写《康复评定学》实训教学学生问卷、《康复评定学》实训教学临床康复治疗师问卷及通过与专家、专职教师座谈等方式,对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康复评定学》的实训教学现状及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进行深入了解,根据调研结果,对我院《康复评定学》实训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

1.研究对象及方法

以我院13级大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55名学生及洛阳地区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定点医院的康复临床治疗师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康复评定学》实训教学问卷调查,同时与我院康复专业专职教师及新乡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等院校相关专家以座谈等方式进行调研。

2.研究结果总结与分析

2.1存在问题

2.1.1实训教学占总教学课时比例偏低,实训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需求有出入。

对河南科技大学一附院、洛阳市中心医院等洛阳市及周边地区各综合医院、康复治疗中心等32名康复科一线康复治疗师发放的《河南推拿职业学院〈康复评定学〉实训教学情况康复治疗师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对目前理论与实践课时44:16的比例安排,68%的认为实践教学课时有待提高,建议调整为1:1;各实训内容所占比例不合理,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临床上应用频率较高的感觉、疼痛及肌肉、骨骼系统功能评价,我院实践教学课时明显不足,学生相应操作能力较差。

2.1.2学生对实训教学目标明确度低,实训教学效果较差。

我院实训教学主要根据早期编写的实训大纲进行,实训内容欠合理;缺乏针对学生的实训手册,实践目标性差,对实践课堂的目的要求缺乏认知。课题组成员与学生座谈时多数学生反映实训课上往往只知道进行了什么操作,对相关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等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因素缺乏认识,整体把握性差,遇到临床实际问题时缺乏应对能力。

2.1.3教学形式及方法较单一。

目前此课程在校内的实训教学主要以实训操作课、多媒体演示两种形式为主,缺乏临床实际观摩、操作,与临床实际情景相差较远;教学方法多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与学生互动少,学生学习中容易疲乏,学习兴趣不高,积极能动性缺乏。

2.1.4实践考核不足。

与专职教师座谈结果显示:我院《康复评定学》考核主要以期末理论考核为主,实践考核占分值少(20%),且重视度不够,考核往往流于形式;随堂考核缺乏,对实际实训效果缺乏及时反馈,师生都缺乏对实训效果的客观及时认识。

2.2改进方法探索与分析

2.2.1重新修订实训大纲,编制学生实训手册。

实训大纲是实训教学的依据,随着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康复评定的方法和临床侧重点也在不断修订。依据国家对康复治疗师的基本要求,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和我院特色重新修订康复评定学实训大纲是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迫切需求,使实践教学与临床应用挂钩,实训教学更有针对性、应用性;学生实训手册为学生明确了实训重难点及实训需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能提前明确实训内容和目的,做好充分准备,实训课堂更有针对性。

2.2.2注重工学结合,延长实训室开放时间。

我院地理位置优越,与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中和医院等大型康复治疗中心临近,学生临床实践便利,可加强交流合作,增加学生临床观摩及实践机会。我院实训室仪器设备较完善,但仅实训课时间开放,可适当增加开放时间及师资投入,便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

2.2.3丰富教学形式及方法。

未来的康复医学教必然向“模拟教学”迈进[2],教学形式和方法的灵活性应用有利于实训教学效果的强化。与一线康复治疗师合作录制临床操作实例视频影像,结合我院实际建立合适的模拟教学模型,启发式教学、角色模拟教学、情境仿真实践教学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丰富、活跃实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强化实训效果。

2.2.4制定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增加对师生的双督促。

考核评价必须紧紧扣住培养目标,重点放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考核评价[3]。多数高职学生的自控能力不足,目标性及自我评价能力缺乏,教师的督促作用举足轻重。知识和技能的积累需要的是每一节课和每一次练习的点滴收获,实训教学效果的强化需要把随堂考核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使每次实训教学效果直观化,有利于师生双方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增加对师生的双督促。制定期末理论与操作考核并重的考核办法,规范操作考核流程,使学生增加对实训教学的重视度。

我院《康复评定学》实训教学仍处于起步阶段,实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类似职业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提出的具体的解决措施对其他院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总之,在康复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的大背景下,《康复评定学》的实训教学也应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改革发展,为康复事业培养更加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吕鑫详.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特征探讨[J].上海高教研究,1998,11:(45):48.

第2篇:临床实训总结范文

(一)对检验岗位能力需求和检验项目的调查。

2013年在浙江省范围内对163家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检验工作岗位进行调研,包括55家三级医院、16家二级医院、45家社区医院、42家乡镇卫生院和5家检验公司独立实验室。对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应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需求的重要性进行调查。除寄生虫检验的重要性需求在78.5%之外,其他各课程均在91%以上。同时,被调查单位对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需求均在93%以上,说明各单位对工作人员具备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这163家单位开展的主要检验项目进行调研(见表2)。除骨髓象检查外的各主要检验项目开展率均在60%以上,三大常规达到100%。其中二级以上医院和独立实验室的项目开展率跟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因定位不同有所区别,各主要检验项目的开展率接近于100%,最低的骨髓象检查也在86%以上。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根据调研结果,即检验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和各单位主要检验项目的开展情况,组织课程专家、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召开课程分析会议,从检验专业核心课程分析出常规检验项目形成教学内容,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包括:三大常规、骨髓象检查、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结合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室的建立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得到中央财政专业建设项目和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支持建立了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室。招标购置和医院、公司馈赠,配置了一批检验仪器设备:Sysmex-xs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FUS-2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和H-800尿干化学分析仪、ESR-30全自动动态血沉仪、迈瑞BS-3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NM-9602自动酶标分析仪、奥林帕斯显微成像系统、荧光显微系统等。并安装了LIS系统,把所有的仪器设备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检验实验室系统,从标本接收、项目检验、结果审核到检验报告单的输出打印实现一体化,实现医院检验科的功能。

三、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的确定和实施

(一)教学方法的确定。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进入毕业实习前进行。课程30学时,集中一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训练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通过临床病例引导,提出医院检验项目,要求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以医院检验顺序(提供检验项目和标本)为线索进行设计,按照工作过程整合(复习实验原理步骤)、安排项目准备(准备实验器材试剂)、项目实施(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项目结果(实验结果和报告)、分析讨论(实验过程的总结及碰到的问题进行讨论)等学习项目。

(二)课前准备。

综合实训前一周,准备好若干个病例,经筛选的病例要求是能整合包含各专业课程三个以上检验项目,以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将学生5人一组分组,每小组为一个团队分配以不同的病例并提出数个检验项目,各小组学生一同设计每个检验项目。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对每一个检验项目做好以下知识理论准备:选取正确的检验方法、确定检验项目的标本类型和标本前处理、检验方法的原理、需用到的仪器与试剂、检验方法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结果的判断、检验方法的质量控制、正确的结果报告形式、废物处理、临床意义,最后形成纸质报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

在开展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时,医学检验实践中心所有实验室和检验综合实训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并有专任指导教师在各自课程的实训室进行指导。每个检验项目的实施将模拟临床检验工作的流程展开,由组长安排,各小组成员主要负责某一项工作任务共同完成:标本的采集和接收,标本的检测,结果的分析与审核等工作。整个技能操作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如遇到结果异常,检验人员还需对结果进行分析,如需手工复查的进行手工复查。完成该项目的检验工作后,各小组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完成实验报告。实训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检验项目的目的和原理、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检验结果的分析进行阐述,对遇到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行回答,最后总结整个综合实训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四)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

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以检验过程的形成性考核为主,由教师评分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评分根据实训的实施由三部分组成:课前准备的纸质报告、检验项目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和处理、检验项目完成后的分析和讨论。根据各检验项目不同特点,针对检验项目操作制定一套检验项目评分标准,在训练检验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不放松对检验技能的强化训练。

(五)综合实训课程的成效。

检验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对照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1、2012级两届学生在课程开展前后检验技能操作得分,有了显著提升。并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素质,在实习生、毕业生中问卷调查显示,检验综合实训课程得到了学生和实习、用人单位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四、小结

第3篇:临床实训总结范文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6)

实训教学是面对非真实患者的情况下,在中医诊断实训室里通过各种手段,模拟望、闻、问、切等诊查手段及中医诊断的辨证思维,最后形成诊断的模拟训练。包括从中医“诊”到“断”的整个完整过程。

1 实训教学模式的内容设计

1.1 实训教学模式的目的

实训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感受临床氛围,掌握四诊方法的运用,掌握中医的辨证思维。其目的具有双面性,一是针对枯燥的教学方式,达到非教学目的,二是利用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达到或超过预期的教学目的。非教学目的指的是老师或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角色,并实际进行交流。教学目的是通过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获知患者病情,通过分析,最后得出诊断结果。

1.2 实训教学模式的步骤

实训教学操作有系统的运行过程及步骤。教师要事先布置内容,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并全程进行参与。学生要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引下,主动探究摸索,寻求问题,发现问题,完成任务。教师及时总结分析,指出不足之处,逐步加以改进。如在问诊方面,首先要求学生背诵张景岳“十问歌”,熟记问诊内容和问诊顺序,按主诉、现病史、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的顺序询问,使学生问诊时内容不至于遗漏。其次,要求学生问诊时突出中医的辨证观,边问边辨,边辨边问,充分运用和发挥中医辨证思维方法。

1.3 实训教学模式的角色分配

在实训课上,通常由教师事先选出典型病例,并扮演患者角色,同时教师也是实训教学监控者和指导者。学生则担任医生。过程要分组进行,可以根据学生的人数,每10人一组,每组又分两个小组,分别扮演病人、医生。扮演病人的5人中,选出1人做为就诊者,其他4人为陪诊者共同做出就诊内容的设计;扮演医生的5人中选出1人做为出诊的主治医生,而其他人参与其诊断的全过程。病人就诊后,给医生20 min时间询问病情、讨论并写好病历内容。最后双方将各自内容做一比较、讨论,老师给予适当点评。在模拟情景过程中要接近于临床真实,比如,扮演患者时,在回答学生的问诊尽量使用真实患者的语言,并尽量展现临床上可能见到的不同类型的患者。

转贴于

2 实训教学模式的启示

2.1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烦情绪,只是对概念进行死记硬背,缺乏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实践的运用了。中医诊断学实训教学模式具有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相结合的特点:学生在复杂的临床实训环境中,不仅能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强化记忆,还可以对各部分所学内容重新加以整合、具体应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协作、讨论也更有利于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结构加以修改或重建。

2.2 变理论传授为临床实践

中医诊断学实训教学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掌握理论、锻炼思维、提高技能,解决具体临床问题的能力,较之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更贴近临床。并且这种教学模式也突破了临床见习中一味的让学生看。如在脉诊模拟训练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脉诊方面的知识,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问诊、全身望诊等所学知识对脉象可能反映的问题进行逐一地确认和排除,进而确立诊断意向。因此,中医诊断学实训教学能够弥补单纯理论教学和见习的不足,更适应现代中医教育的要求。

2.3 规范学生技能操作

能够避免部分临床医师在中医带教方面的不规范。通过教师的规范教学和不断的实训强化,保证学生正确掌握中医临床技能与操作,为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临床实训总结范文

Application Effect Analysis of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on-the-job Training of Nurses/LI Yun-xia,WU Xing-x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6):083-086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s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on-the-job training of nurses.Method: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60 cases on-the-job training nursing staff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taught by the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were evaluated through the nursing staff’s theory assessment results before training and after training.Result:After implemented the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the scores of nursing staff’s theory examin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at at before the teaching,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Nursing staff; Training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Xiaog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ogan 432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6.023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互动教学方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教师所设定的情景中,对自身岗位进行扮演模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技能[1]。本次选取本院在职护理人员60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60名于本院在职培训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年龄20~25岁,平均(22.3±1.4)岁;工作时间1~2年,平均(1.5±0.4)年;其中大专学历8名,本科学历52名。

1.2 方法 60名护理人员均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均接受为期1年的培训,并将培训1年的成果与培训前进行对比,具体内容:(1)教学目标:内容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2]。(2)教学内容:针对护理人员个人自身情况采用模拟情景、讲解理论、教师评价、小组探讨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进行授课,其中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案例讨论与实训教学均在模拟病房内进行。本文中所设计的模拟情景为:患者男,65岁,经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确诊为脑梗死,由专科医师实施处理后,相关症状已得到缓解,之后被送入普通病房(神经内科);教学活动:护理人员可选择神经内科患者、家属、护士进行扮演,模拟查房、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交班。预设学生行为:护士进行查房,通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对患者实际资料进行收集,将护理诊断提出,并根据患者和家属实际需求,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且于交班时进行交班流程。设计意图:对护理人员交接班流程、沟通技巧、处理医嘱流程、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考察。(3)实施教学:①分组:将60名护理人员分为3组,每组20名;再将每组中的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组5名;大组中选取一名学生为大组长,小组中选取一名学生为小组组长。②第一次模拟: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在实际案例护理过程中是否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并发现学生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3],大组长获得案例后,再将各项任务分配至各小组,之后根据案例的要求进行护士、患者等的角色扮演,并且在模拟教学过程中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充分到扮演不同角色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同时各个小组成员在其余小组模拟过程中,针对其余小组人员的优点、缺点进行总结与记录,同时教师记录好各个小组成员表现不足地方。③模拟实训情景回顾与总结:学生完成模拟实训后,情景回顾录像中的内容,组内进行相关讨论,首先指出各组之间的优点和缺点,根据模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使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得到收获,同时老师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给予相关回答,对模拟实训中的具体表现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4]。各个小组分析整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于课后反复练习和改进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增强自身专业能力。④第二次模拟实训:模拟实训情景回顾与总结1周后,进行第二次模拟实训,此次实训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上次实训中存在的问题是否被改善,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增强学生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5]。本次实训中学生就上次实训内容再一次进行模拟演练,并进行讨论。

1.3 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通过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情景演练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该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交接班流程、沟通技巧、处理医嘱流程、职业防护等4个方面[6],每方面的内容包括10小项,每小项各1分,每方面10分,总分40分,分数越高表示情景演练教学法的效果越好,此方面主要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情况进行考察。同时根据教师自制的问卷?{查表判断学生对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评价,共8项内容,赞同画“√”,不赞同画“×”[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前后理论知识情况比较 施情景模拟教学法前60名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考核平均成绩为(21.1±3.2)分,高于实施后的(38.1±1.2)分,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304,P=0.0000)。

2.2 护理人员对情景模拟教学法效果的评价 在60名护理人员针对情景模拟教学法效果的问卷调查中,51名(85.00%)认为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57名(95.00%)认为其可增加自身对战胜临床工作的信心,56名(93.33%)喜欢该教学方式,54名(90.00%)认为在职培训效果被提升,58名(96.67%)认为模拟培训优于单纯讲座教学,56名(93.33%)认为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指导临床实际工作,57名认为(95.00%)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活跃课堂氛围,54名(90.00%)认为情景模拟教学法增加了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

3 讨论

护理学是一门技能要求极高的学科,对护理人员动手实践能力、服务精神等均有着严格要求。近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健康及法律意识的转变,人们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护理人员可运用自身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各种问题,从而人性化、个性化等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被逐渐应用各科临床护理中[8],而实际护理工作中如发生因自身专业技能等造成的护理不当,使服务对象获得不专业的护理服务,极易引发护患纠纷,降低医院护理质量,对医院形象造成影响,因此,针对医院护理在职工作者,应用一种可达到增强护理人员护理服务专业能力的教学方案,对护理人员意义重大。为进一步规范各级护士在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三基”理论水平及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积极配合医疗工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要求各级护理人员在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外出进修学习等继续教育的基础上,做好在职培训。本院提出支持和加强护理人员参与学历教学、继续教学等措施。

本文中所探讨的情景模拟教学法是199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Etienne Wenger和Jean Lave提出的学习理论[9],教学过程中,将临床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增强护理人员学习技能与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在设定的情景中感受到情景的真实性,并实现真实互动,在完成情景中设定的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技能,最终达到将教学目标完成的目的[10]。情境教学法是护理培训课程中常见的教学方式,根据培训主题所描述的场景和内容,创设鲜明的投影图画面,再加上生动的语言和表现力,将护理内容描绘的场景形象化,加深学习者的印象。同时,情境教学法通过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帮助学习者理解,启发思维并发展想象。情景教学法以其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的特点,激发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欲望,迎合了其心理特征,解决了护理培训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但情景教学法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容易忽视学生交际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文教学内容中,首先由教师确认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对教学内容做出规划,最后再实施教学,通过分组、第一次模拟、模拟实训情景回顾与总结、第二次模拟实训、教学效果评价5个步骤,完成教学规划,达到教学目标。首先对60名护理人员进行分组,以各种角色扮演的方式,对典型案例进行情景模拟,各个小组成员轮换模拟[11]。使实训人员学会换位思考,了解护士、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家属护理责任心与重视性,同时各个小组仔细观看其余小组模拟效果,对其缺点和优点给予归纳总结,并且与自身模拟实训作对比,改善自身不足之处。于模拟结束后,由教师对每位小组模拟效果做出总结评价,再通过第二次相同案例的模拟,与第一次模拟做出对比,使护理人员理论实践得到进一步强化[12],也可增强护理人员自我解决实训问题的能力。最后再通过模拟实训考核的方式,对每位护理人员实训结果做出评价,让培训者感受到自身不足与进步,再具有针对性地改善自身专业能力,通过每次考核评估也增加每位护理人员对模拟实训的重视性[13-14]。通过教学可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有以下优点:(1)激发护理人员学习激情、兴趣,调动培训者学习自主能动力;(2)可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提高其服务责任心,使服务对象感受到最佳服务态度;(3)有助于理论结合实践,提供护理人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本次研究中60例护理人员均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其结果显示,实施该方法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平均得分(38.1±1.2)分高于实施前的(21.1±3.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第5篇:临床实训总结范文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上海健康医学院2016级本科临床专业研究对象,共143人(其中,女生90人,男生53人)。

1.2实验分组

随机将2016级本科临床专业大班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72人):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71人):采用“项目教学法”2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基础课成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分组均由同一位授课教师、同一教材进行授课,以保证其可比性。

1.3教学方法

1.3.1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大纲,选取呼吸系统(24学时)、消化系统(32学时)和泌尿系统(24学时)教学内容。每个系统授课前1周,教师将一个病例项目发放给学生,老师预先布置主要学习任务(重点掌握、熟悉及了解内容),并开放互动学习中心与实训中心。实验班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在基础医学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开展,以小组形式(每组9~10人),每次2学时。小组事先制订学习方案,并根据小组方案,将遇到的问题、现象和结论展示出来,在标本互动、显微互动中心、虚拟仿真等学习区域按上述学习顺序进行学习,时间为1学时。在教学阶段,教师针对学时疑惑的问题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在学生完成区域学习后通过鼓励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组织小组讨论、总结改进的方式进行问题总结,时间限制在20min。剩余时间,学生进行扫描标本二维码进行单元练习、测试,给出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教学过程由一位主讲老师把控,一名实验老师辅助。对照班,采用先讲授后实验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在普通教室,实验在实验室开展。

1.3.2实施过程(课中及课后)项目开始,每个小组成员利用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优质学习资源,线上利用资源平台的微课、教学视频等在线自主学习。制订学习方案,将各类问题考虑清楚,以将遇到的问题、现象和结论展示出来,线下利用中心资源进行探究。针对学生对每个系统不懂、不会及疑惑的地方,教师结合中心的标本、视频资料及VR技术,引导学生课堂上讨论分析,加强学生理解与掌握。项目活动结束之前,学生进行自评及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对病例项目进行总结,归纳整理,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课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并加强记忆,并提交每个系统课程内容的调查问卷。

pagenumber_ebook=86,pagenumber_book=414

图1基础医学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项目教学法模式

1.4教学效果评价

1.4.1课程考核对照组和实验组完成呼吸、消化和泌尿系统教学内容的学习后,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考核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试卷和统一时间进行。授课教师和学生事前均未接触过试题,试题内容涵盖基础知识和病例题,题型为选择题、简答题和综合题。考核成绩进行统计比较,分析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理论考核可以客观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1.4.2学生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向实验组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每项只允许选择1个答案,也可以选择弃权。问卷调查旨在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数据。

1.5统计学处理

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pagenumber_ebook=86,pagenumber_book=414±s表示,两组考试成绩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采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呼吸、消化和泌尿系统教学内容理论测试成绩的比较

采用理论考试,题型为选择题、简答题和综合题三种类型,考试时间均为90min。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理论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结果详见表1。

2.2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

向实验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71份,回收有效问卷7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0%。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赞同基础医学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开展教学、认可中心有利于提供项目教学多种教学方式、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学习主动性培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以及教学模式新颖。具体结果详见表2。

表12组学生基础医学基础理论测试成绩的比较(pagenumber_ebook=86,pagenumber_book=414±s)

pagenumber_ebook=86,pagenumber_book=414

**P<0.01vs对照班

表2实验组医学基础整合课程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n=71,%)

pagenumber_ebook=86,pagenumber_book=414

2.3医学基础整合课程实训考核结果的比较

采用现场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医学基础整合课程实训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2组学生医学基础整合课程实训测试成绩的比较(pagenumber_ebook=87,pagenumber_book=415±s)

pagenumber_ebook=87,pagenumber_book=415

**P<0.01vs对照班

3讨论

医学基础整合课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方法存在诸多不足,教学效果不佳。因此,不少教师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或实践。翻转课堂、PBL教学法[5]、案例教学法[6]、师生互动式教学法、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实验教学等。尽管取得一定效果,但没有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潜能。因此,我校根据临床专业医学基础整合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利用资源平台,设计了基于基础医学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为教学场所的项目教学模式(图1)。基础医学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围绕课程整合的核心,打破传统的课程和学科界限,创建了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以临床问题为导向,通过数字虚拟解剖[7]、应用解剖、虚拟仿真、互动学习实训设备及网络平台实现教学中的虚实结合和人机互动。学生通过扫描标二维码,自主学习1000余个标本对应的5000个知识点、技能点以及200个理实一体微课。通过显微互动教室、基础医学互动学习平台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实时现场或在线互动。这种教学方法对加快推进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将课程内容以一个独立病例项目交给学生,学生利用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资源平台的微课、教学视频等在线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就医情景,引入案例,开展任务驱动,以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病理变化和药物治疗为主线,进行仿真实验。利用仿真实验学生实现以下互动操作:(1)通过虚拟仿真软件,模拟医院门诊室问诊场景,学生角色互换,扮演医生和患者,学习问诊采集病史的方法和过程,熟悉临床症状;(2)通过虚拟仿真软件,学生学习和练习常见疾病的体格检查;(3)通过虚拟仿真软件的游戏形式,进行疾病症状的鉴别诊断;(4)通过虚拟仿真软件的拼图游戏环节、互动通关游戏、互动答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器官的大体结构、明确疾病诊断的检查相关检查方法、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药物选择等;(5)通过虚拟仿真软件,进入由Anatomagetable录屏制作的虚拟解剖界面,互动和反复学习,熟练掌握解剖学结构;(6)通过器官标本二维码扫码,观看每个器官大体结构和微细结构的微课知识点,并结合真实标本,反复学习;(7)学生通过虚拟仿真软件,进入评价界面,进行单元练习测试,给出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在项目教学中,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会自学,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8]。

第6篇:临床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外科护理;实训教学;教学质量

实训教学是外科护理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外科护理学理论知识向实际临床操作能力转化的重要桥梁,直接影响护理人才的职业技术水平。随着医疗技术及设备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护理需求的不断提升,对于外科护理实训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实训教学只有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临床需求[1]。因此,提升外科护理实训教学质量也成为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教育课题。

一、外科护理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护生在实训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对于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做考评,护生中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操作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对于实训课学习重视度不足。且部分护生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按照临床操作流程操作的情况频发,这些都不利于护生对于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实训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2.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教师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训教学的思想,甚至是为提升本校的护士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将原本实训课的教学时间也用来加强对护生的理论教学,即使是开展了实训教学,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只是单纯的通过示教和视频播放护理操作过程的方法进行教学,而忽视对护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一直单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实训教学,将影响对护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临床思维的培养。

3.实训教学条件受限。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实训场地面积小、实训设备陈旧且缺乏,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临床对于护理实训教学的需求,实训教学的效果差,护生没有足够的场地及实训设备对相应实训项目进行操作和练习,护理操作技能欠缺,实训教学与临床护理实际不符,直接影响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2]。

二、提升高职院校外科护理实训教学质量的策略

1.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外科护理实训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实训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可以尝试应用的教学方法如下。(1)真人模拟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情景化教学方法,通过真实情境的模拟,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如外科护理中的外科洗手、伤口换药、绷带包扎等护理操作技能,将教学情境课前设计好,并准备相应的图片及视频等。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护理操作视频及示范的方式展开教学,然后组织护生两人一组,进行模拟练习,一人扮演护理人员,一人扮演患者,组内成员可进行角色互换,如更换敷料就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护生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更换敷料的具体方法,也能亲身感受到身为护理工作者的责任意识[3]。(2)随机指导法:护生在独立操作练习时,教师应加强巡视,及时给予护生正确的指导,如护生换药时,不慎将镊子掉落,这时应提醒护生更换无菌镊子,以此提升其无菌意识;如在缝合的练习中,护生不慎将手指刺破,教师这时应及时帮护生处理伤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向护生讲解伤口的处理方法及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相关知识,提高护生的自我保护能力。(3)角色扮演法:首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组,合理创作剧本,将教学内容合理地贯穿到剧本内容中,可以放手让护生自行进行角色的分配、场景的布置及物品的准备,如在骨折病人的固定与搬运、换药护理、结肠造口等实训护理内容中就可以采用这一教学方法,护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不仅熟练掌握了相应操作技能,提高了护生的护理操作能力,还可以提升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4)拓宽课外实训渠道:高职院校应通过多种方式为护生实训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一方面可适当延长实训室的开放时间,确保护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护理操作的练习。另外,学校应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并鼓励护生积极报名参与,设置相应的奖励,激发护生的参与热情,护生在准备护理操作技能竞赛的过程中,可以收获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5)床边教学法:建立由本校护理专职教师与临床护理人员一同带教的实训教学模式,借助案例教学法提升教学质量[4]。如在急性肠梗阻的护理教学中,教师可到医院选择相应的病例资料,取得患者和家属配合后,到医院进行实地训练,教师首先向护生讲解相关护理理论知识,介绍病例资料,护生亲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教师示教护理操作,鼓励护生与患者进行交流,以训练护生的沟通能力。最后,小组讨论总结患者潜在及存在的护理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护理目标,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护理小结,让护生真正地深入到护理实践工作中有所体会、有所收获。

2.加大实训考核力度。为引起护生及教师对于实训课程的重视度,应加强对实训课程的考核力度,实训课应与护理理论课程的考核占有同等的比重。考核内容应注重对护生多方面素质的考核,考核前细化技能考核内容的操作标准、评分标准等,内容应涵盖基本礼仪要求、准备工作、具体操作过程、操作后处理、操作后反思及建议等,同时综合性评价护生的沟通能力、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防护能力、协作能力等,并综合运用护生自评、护生互评及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以促使护生加强对护理操作技能的练习。

第7篇:临床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任务驱动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除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外,护理技能实训对学生能否尽快适应临床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护理技能实训教学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按照“演示—练习—指导”程序开展教学,虽然对规范教学和临床护理操作起到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等[1]。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将来面对的是广大患者,目前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及维权意识增强,学生在见习、实习时最好能掌握一定的护理技能。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实训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成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取了“人文素养教育、项目任务驱动”的实训教学模式,旨在研究本方法的实训教学效果,为学生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高中起点的三年制大专学生为研究对象,12级护理1~6班,共246人,将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人,各组学生学习成绩、年龄、性别搭配得当,在教材、课时、教师、授课计划、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都相同的前提下,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训教学。

1.2实训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及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相关护理技能,如肌肉注射、静脉点滴、导尿术等常用基础技术及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教师将以上技能结合临床典型案例编写成为情境模拟技能训练项目,如病人出入院护理、急危重症的救护、正常分娩的阴道助产等。

1.3实训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按照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经过集中实训后使用同一考试标准进行考核.

1.4具体实施过程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讲授,先由教师操作示范并详细讲解操作细节,然后由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最后总结;实验组采用“人文素养教育、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分为准备工作、角色分担、模拟操作三个步骤。首先,在实训课开始之前,教师将实训项目交给学生,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及相关知识的储备。课堂上,学生根据实训项目及护理操作的需要,进行相关物品的准备。其次,实验组学生根据实训项目给出的情境案例,分别担任医生、护士、助产士、患者、家属等角色,组中其他没有得到角色的同学可在旁边观摩指导整体操作过程。最后的模拟操作完全按照患者在医院的治疗、护理流程进行。实验组学生边模拟操作边讨论交流、遇到问题及时讨论,由于实训具有可重复性,学生可以互换角色后重复进行练习,教师总结并规范操作,直至将该操作掌握为止。由于护理专业学生将来面对各种不同的病人,我们在实训中引入了人文素养教育,加强人性化服务意识,把与患者沟通交流技能同临床护理技能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受临床情境,使机械性、枯燥的训练变得更加贴近临床实际,成为真实的职业化技能培训。经过实训后,教师按照本校自行编写的《护理技能考核标准和评分办法》统一评分,每位教师负责固定项目的测评,各组学生考核相同项目,学生抽签后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模拟操作,每项得分按照百分制记录,各组学生的相应平均成绩即为所考核项目的成绩。

1.5统计学处理

基础护理、内科、外科、妇产科各选取3个项目进行考核,各组的成绩进行统计学软件包SPSS13.0进行比较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1)一般情况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27名,女生219名,年龄分布19~22岁,年龄中位数为22.35。(2)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实训成绩.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所得成绩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在使用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学生的成绩徘徊在85~90分之间,而使用新的实训模式后,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平均可达95分以上。将两组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不同科目相同的实训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后得出的成绩具有明显差异(p<0.01)。

3讨论

众所周知,护理学是一门以实训为主的、抽象、深奥、不断发展变化的课程,单纯利用课堂讲授很难将相关理论知识讲解透彻,必须经过实训才能协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目前的各大院校培养方案中,均是设置一定的课内实训课,再结合最后一学年的医院顶岗实习完成学生的实训技能教学。如何使学生在实训课中更好地掌握护理技能,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即“人文素养教育、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护理技能,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而且学生在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后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在教师将相关实训项目交给实验组学生后,他们会利用课余时间上网、去图书馆找资料,解决项目中提出的问题。在实训课中,实验组学生表现出了更强的积极性,他们根据项目分角色扮演医生、护士、患者、家属,亲身体会患者及家属面对医护人员的需求,在此过程中能更好地渗透人文关怀。经过学生多方面努力后依然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由指导教师解决,这样最终经过教师悉心指导后学生掌握相关护理技能。而使用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学生更多地是在模仿教师的技能操作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提出的相关问题也比较少,局限于课本知识,由于传统实训模式没有给出学生典型的临床情境,学生不能身临其境,与临床结合不够紧密,也不便于人文素养的渗透。要想让“人文素养教育、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顺利实施,对指导教师、学生、学校实训基地及学习资源的设置均有一定的要求。安力彬指出,在教学中必须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双师”型人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3]。我们要求教师既要有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训动手能力,没有高素质的实训教学教师队伍,实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不可能完成[2]。我们的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到医院进修,了解医学前沿动态,学习医院新的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训技能和创新能力;或者聘请工作在医院一线护理岗位的护士到学校为学生指导实训操作。其次,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关怀的思想。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模拟病区,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医疗环境中,完全按照患者在医院的治疗、护理流程进行实训,才能更好的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实训当中。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习及查阅资料的能力,才能初步解决项目中给出的任务。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及便利的网络资源,让他们学会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学习,及时拓展知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总之,“人文素养教育,项目任务驱动”的实训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训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其语言沟通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继续探索该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教学优越性。

作者:宋巧丽 郑晓春 苑建兵 单位:张家口学院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经蕾.护理技术操作模式改革与实践[J].护理研究,2007,21(10):2716~2717.

第8篇:临床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专业课程;技能学习;高职院校;检验技术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7门专业核心课程: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检验技术、生化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血液学检验、化学检测技术,每门专业课程都有相对应的专业技能。训练这些专业技能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所开展的实训项目都以“真实”为主设计学习过程,选用模拟临床标本,按照岗位操作程序,以医院检验科为主,校内实训室为辅的岗位教学,融学习工作于一体,实现校内学习与岗位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一、校内实训

每门专业课程都创建了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导向为主线的教学任务,并设计了各个学习情景和学习项目,以完成每个项目为主线实施教学。学生通过课内项目实训、开放实训、网上虚拟训练、自主开展项目等完成学习任务。

1.课内项目实训。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每一个项目由指导老师按照“项目理论学习—项目实训计划设计—技术指导—实施操作—观察结果—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六个步骤完成训练过程。在老师提出项目,并介绍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点,在观看教师的关键技术示范及实验技能操作视频的前提下,学生开始项目的实训操作,记录实训过程,总结项目实训的结果,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每个项目的完成不仅可以学会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相应的职业技能。

2.开放实训。除课内实训的时间外,学生使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对各个项目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在开放实训的过程中,整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完全由自己自主完成,学生按照“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观察结果—自我评价”等五个步骤完成。确定项目后,学生需要自己查阅相应的资料来制定整个项目实训的过程,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有效地开展项目实训操作,项目完成后需要对自己所做出的结果进行记录总结,请老师对自己整个项目实训的过程进行评价。在开放实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已有知识技能还锻炼了思考能力和与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所以这不单单只是一个理论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个人素质的过程。

3.网上虚拟训练。这是除开放实训外自主学习的又一个途径,是利用网上设计的项目程序完成整个项目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新颖的学习方法。网上虚拟训练所设计的项目程序中,每一个项目的操作过程标记都很明确,按照标记的步骤一步步完成,直到整个项目操作完成,就像玩游戏,使人乐此不疲。网络的虚拟训练的学习方式不仅仅只是一个学习知识的方法,更是一个复习的好工具。网上虚拟训练是高职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最好的学习方式,一改一味死读书的旧学习方式。

4.科技文化活动项目。科技文化活动是学生在校期间丰富课外生活的又一重要形式,旨在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造发明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一般由指导老师带队和班级部分同学组成项目组,一起商讨项目的名称,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根据计划操作完成项目的过程,最后获得结果。科技文化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载体,更提供了学生与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在此期间学生学到的不只是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还锻炼了心里素质,面对一次次的失败,反思—总结—再接再励,直至得到理想效果。

二、校外实训

由于校内的实训有限,所以在校学习期间学生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到所在学校的附属医院和附近的医院、中心血战、疾病控制中心等进行临床见习、岗位现场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最先进的检验仪器并了解检验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前景。通过观察医院老师的工作过程和听他们讲述岗位训练项目的原理,以及亲临岗位的操作,学生可以初步体验以后工作的内容和工作环境。

三、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整个检验技术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学生到各级医院检验科通过10个月的实习,以获得医院所需要的检验技能。实习的过程是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技能在现实中验证和提高的过程,也是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的必经途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责任心、生物安全意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为适应今后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珍惜在校的有限时间学习职业技能,除注重上述技能学习途径外,在课余时间也要做一个有心人,通过学校组织的各项专业技能比赛,也是提高技能水平的不错途径。总之,要利用一切技能学习途径,使自己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方露燕,泮昱钦.职业技能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作用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5).

第9篇:临床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社区; 实训评估基地; 全科医生

中图分类号 R19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7-0145-02

doi:10.14033/ki.cfmr.2016.17.079

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得到了较大的进步。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加强社区诊疗工作便显得极为重要[1]。在社区诊疗工作中,全科医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针对社区疾病患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全科医生对诊疗工作的指导以及参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因此,需要针对全科医生展开社区实践培训,以期提高全科医生整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使全科医生在社区医疗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次将30名全科医生纳入研究,其目的是分析评价社区实训评估基地的全科医生培训效果,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纳入研究的30名全科医生中,男23名、女7名;年龄22~43岁,平均(28.6±1.3)岁;均于2015年2月前参与社区实训评估基地培训。

1.2 方法

对本次纳入研究的30名全科医生在社区实训评估基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其中涉及的专病实训区共有五类,涵盖了糖尿病实训区、高血压实训区、脑卒中实训区、冠心病实训区以及骨关节病实训区[2]。此外,还包括了1个“心理沟通”实训室。进而针对全科医生应具备的各项素质展开实践培训,具体内容包括:

1.2.1 理论知识 通过人机对话测试,了解全科医生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使用计算机对考试试题随机抽取,让全科医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条件下,使自身理论知识得到有效强化。

1.2.2 操作技能 选择高仿真全科教学模具作为教学器材,以提高全科医生基本操作技能为目标,进而使全科医生操作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1.2.3 体格检查 将学员自身以及志愿者作为体格检查对象,让全科医生通过检查了解人体体格基本情况。通过考评人员观摩了解全科医生体格检查的水平,并加以指导。

1.2.4 医患沟通 “两两”成组,构建病患情境,角色一为社区医生,角色二为患者,通过情境的构建,让两个角色人员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对话,让全科医生了解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并提高全科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1.2.5 临床技能 构建有效教学平台,以专家对疑难杂症的示范诊疗为主,在对专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总结的条件下,使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1.2.6 心理服务能力 在“心理沟通室”进行培训,以加强全科医生心理服务能力为目标,针对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常见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加以了解,并结合以往临床具体沟通案例,从而使全科医生心理服务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1.3 评价指标

在社区实训评估基地培训前对纳入研究的全科医生各项素质指标水平进行评估,进而展开有针对性的实践培训工作。实践培训时间为1个星期,培训结束后,再次对全科医生各项能力水平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六大项: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体格检查、医患沟通能力、临床技能、心理服务能力。每项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全科医生此项能力水平越高[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对本研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数据比较使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培训后全科医生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技能评分、体格检查评分、医患沟通能力评分、临床技能评分、心理服务能力评分较培训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社区医疗工作的开展不能缺少社区全科医生,对于社区全科医生来说,与普通医生比较,在各项医疗服务水平上院方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社区医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便有必要针对医院的全科医生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4-5]。

对全科医生进行培训之前,通常需评估全科医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水平,比如对相关疾病涉及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临床诊疗水平、医患沟通水平以及心理服务水平等等。在评估全科医生各项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够了解全科医生基本情况,进而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就现状而言,针对全科医生在实训基地进行评估及培训尚且存在一些难度,一方面体现为实训教学工作人员偏少,另一方面体现为“实训评估”,“再实训再评估”的模式较为陈旧[6]。本次纳入研究的30名全科医生在社区实训评估基地进行了相关能力水平的评估及培训。评估过程中,很好地利用了计算机、仿真教学器材以及“心理沟通室”等,在我国这样的评估模式较为先进,且得到了各大医院的肯定及支持。有学者经研究表明:对全科医生在社区实训评估基地进行培训,可使全科医生各方面的知识水平、能力技巧得到有效提高,进而为社区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本研究得出了与该学者基本一致的研究成果[7-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践培训前,全科医生理论知识评分为(73.2±1.5)分、操作技能评分为(62.9±2.4)分、体格检查评分为(59.8±1.3)分、医患沟通能力评分为(65.2±3.2)分、临床技能评分为(64.3±4.2)分、心理服务能力评分为(56.3±3.2)分;实践培训后,全科医生理论知识评分为(93.4±1.4)分、操作技能评分为(93.3±2.1)分、体格检查评分为(89.6±2.5)分、医患沟通能力评分为(91.2±4.3)分、临床技能评分为(93.1±3.2)分、心理服务能力评分为(89.4±1.1)分,各项能力水平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基于社区实训评估基地对全科医生进行培训有显著效果,能够使全科医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水平以及医患沟通能力等均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为社区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庆,陈家应,俞军,等.徐州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情况及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40):4075-4077.

[2]方才妹,张平,沈堂彪,等.浙江省全科医生骨干师资培训方案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7):807-810.

[3]郭华,张俊杰,李声华,等.江西省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需求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415-419.

[4]吴云红,许晓光,石玮,等.辽宁省全科医生培训的现状及需求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7):1520-1522.

[5]李珞畅,陈鸿雁,吴宁,等.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临床实训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600-1630.

[6]赵亚利,吴涛,陈锐,等.城市社区全科医生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个人深入访谈[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134-136.

[7]陈伟玲,李翠兰,宋丽萍,等.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对广州全科医生培养的启示[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2(4):36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