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经原文范文

心经原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经原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经原文

第1篇:心经原文范文

因戏结缘,一见如故

2002年,高圆圆和贾静雯进入《倚天屠龙记》剧组,分别饰演女主角周芷若和赵敏。那时的她们并不曾想到,日后会被网友称为史上颜值最高的“赵敏”和“周芷若”。

高圆圆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而贾静雯来自中国台湾。贾静雯比高圆圆大5岁,入行也比她早,在合作时,高圆圆总是虚心地向贾静雯讨教。令高圆圆惊叹的是,贾静雯不仅普通话说得标准,为人也温和有礼,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些台湾影星,喜欢发嗲撒娇,让人难以相处。特别是看到贾静雯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后,高圆圆对她更是好感倍增。

在剧中,两人是争风恶斗的情敌,可是随着工作上的深入接触,两人找到了彼此之间许多的共同点:首先两人出道经历很像,都是走在大街上被星探发现后开始拍广告;两人生日只差两天都是天秤座,同是A型血;剧组的人都说两人长得很像,甚至耳朵上都有痣都被她们发现了。

正因为这些细小但温馨的共同之处,让两个女孩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剧组休息的时候,两人会约着一起去做美容、健身和享受各种美食。高圆圆发现贾静雯虽然来自台湾,但口味却跟自己一样,对烤串和麻辣烫情有独钟。只是每次吃完后,她都会水土不服脸上长痘痘。看着自己“斑花”的脸,贾静雯懊悔不已地对高圆圆说:“你一定要监督我,不让我再吃这些容易长痘的东西!”然而,等痘痘一消,她立刻又会拉着高圆圆踏上寻找新美食的征途。

为此,高圆圆总是笑话贾静雯“好了伤疤忘了疼”,贾静雯却总是自嘲地说:“人活着就要学会以最快的速度忘记烦恼,不然人生剩下的只有痛苦。”对于贾静雯的这番话,高圆圆也是深有感触,因为她们的成长经历竟也如此相似。

贾静雯的父亲原本在台湾开了一家著名的餐厅,那里曾是演艺界名人的聚餐之地。但好景不长,父亲的其他投资接连失败,一下子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更加不幸的是,不久之后父亲还被检查出患有癌症,需要高昂的医疗费用。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贾静雯一家愁云满布。贾静雯的妈妈没有任何办法,当时弟弟还年幼,贾静雯只有咬牙挑起生活重担。

从此,她拼命拍戏来偿还债务和赚取父亲的医疗费,每天马不停蹄地在剧组和医院间来回奔波。但不管她怎么努力,最后都没能阻止死神带走父亲的脚步。当她看着父亲痛苦地挣扎时,她以超乎年龄的成熟毅然拔掉了父亲的呼吸管,让饱受病魔折磨的父亲永远安眠。就连妈妈当时都不能理解她的所作所为,埋怨了她好久。

听着贾静雯哽咽地讲述,高圆圆早已眼含泪光,因为相似的经历让她很能理解贾静雯所做的这一切!高圆圆的父母都是中国宇航局的干部,从小家庭条件优越。在她十几岁的时候,母亲的身体就开始不好,家里为母亲的病也是倾尽所有。高圆圆更是一边拍戏一边奔波在北京的各个医院之间,甚至每年有好几个月,她都会在医院里生活。很多次走完红毯,高圆圆脱下了礼服就直奔医院。因为妈妈不喜欢请来的护工,她希望女儿能陪在自己身边。

了解了彼此的过往后,高圆圆和贾静雯更加惺惺相惜了,她们都是那种可以为家人付出所有的人。拍完《倚天屠龙记》后,两人早已难舍难分,又一起出演了《神医侠侣》和《秦王李世民》等两部古装剧。虽然反响不如《倚天屠龙记》,但她们彼此格外珍惜这份难得的相处。

情深似海,相互扶持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姐妹的高圆圆和贾静雯终有分别的时候。结束了大陆的工作后,贾静雯飞回了台湾,而高圆圆留在了北京。由于工作都比较忙,两人只能以电话、短信和博客留言等方式默默地关心着对方。

回台湾后不久,贾静雯就认识了小她两岁的豪门之子孙志浩,不久就传出了怀孕的消息。而此时的高圆圆则陷入与张亚东的恋情里,痛苦不已。可当高圆圆得知贾静雯怀孕后,还是立即赶往上海,陪伴在贾静雯身旁。贾静雯时常开导高圆圆:“一个肯给予你婚姻的男人才是真正爱你的,爱情不能建立在伤害另一个人的基础上,那样谁都无法获得幸福的。”也许正是因为有了好友的规劝,一年后,高圆圆才有正式与张亚东分手的勇气和决心。

随着怀孕月份的增大,贾静雯回台湾待产了。但隔着长长的台湾海峡,高圆圆无时无刻不在为贾静雯祝福祈祷着。看到贾静雯有了好的归宿,高圆圆只能把失恋的痛苦化为工作的动力。2005年,她参演的《青红》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接着又与成龙合拍了《宝贝计划》和《男才女貌》等热门电影。高圆圆声名鹊起,成为了内地的一线女星,更被影迷们誉为娱乐圈里的素颜美女第一人。此后,她又马不停蹄地拍摄了《无人驾驶》和《南京!南京!》等诸多叫座的影片。特别是与古天乐和吴彦祖主演的《单身男女》更是让她获得了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然而,2009年12月18日,传来了贾静雯与孙志浩在美国离婚的消息。高圆圆一边在电话里安慰哭得稀里哗啦的贾静雯,一边陪着她默默流泪。半年后,当贾静雯与孙志浩为争夺女儿梧桐妹的抚养权对簿公堂时,圈里的许多人都选择明哲保身、不予置评,高圆圆却无条件地支持好友。她一边频发微博力挺好友,一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赞贾静雯是一个肯为女儿付出一切的好妈妈。不仅如此,她还用各种事例和照片作证,让广大粉丝和网友看到贾静雯是个全心全意爱女儿的伟大母亲。最终,贾静雯赢得了女儿的抚养权。

当第一段梦幻般的婚姻华丽落幕后,贾静雯被所谓的“豪门”彻底扫地出门了。当初,贾静雯为了婚姻和孩子,放弃了自己如日中天的演艺事业,可如今她成了大家眼里的弃妇。高圆圆担心贾静雯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隔三差五地就陪着贾静雯和梧桐妹一起出去旅游散心。为了让好友早日振作起来,她还利用自己的人脉为好友寻找各种演出机会。

看着高圆圆如此,贾静雯感动不已。没想到在自己最无助、最痛苦的时候,是这个远在大陆的闺蜜一直默默地陪伴自己、关心自己。贾静雯知道,此时的高圆圆虽表面风光,其实也陷入感情的泥沼里痛苦不堪。2010年8月,高圆圆正式对外宣称,与男友于小伟分手。贾静雯知道,高圆圆曾真心爱过这个男人,只因两人的价值观不同,无法携手共筑人生。

两个同样被情所伤的女人,又一次抱团取暖,她们相互安慰、相互鼓励,一起趟过那段充满风雨和泥泞的日子。

付出总有回报,风雨过后当然也终见彩虹。2011年,重新回到演艺圈的贾静雯参演了历史传奇剧《太平公主秘史》。剧中,贾静雯精湛的演技和不老的容颜,再一次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一年后,她发行了个人的首张音乐EP《Make a Wish》,接着又接拍了《同在屋檐下》和《宫锁连城》等多部热门电视剧。看着好友又重拾昔日斗志昂扬的生活态度,高圆圆欣慰无比,她觉得自己也不能再颓废下去,应该和贾静雯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做个打不垮的“漂亮小强”。

情比金坚,一起幸福

2012年,高圆圆参演陈凯歌的电影《搜索》,认识了比自己小5岁的台湾演员赵又廷。也许因为闺蜜贾静雯是台湾人,赵又廷又认识贾静雯,所以高圆圆对赵又廷不由地多了几分亲近和好感。在宁波拍摄时,高圆圆会主动地带着赵又廷去吃地道的宁波汤圆,当她得知赵又廷喜欢看书时,还特地带他去天一阁游玩。

渐渐地,赵又廷被高圆圆的美丽和率真所吸引,向她表白,展开了猛烈的追求。高圆圆一时无法接受,当她询问贾静雯的意见时,贾静雯却一个劲儿夸赵又廷,说他是个心智成熟又很有风度的男人,是值得高圆圆托付一生的。贾静雯甚至打趣高圆圆:“你注定和台湾结缘了,以后我们把房子买一块儿,老了相互还有照应。”

有了闺蜜的鼓励和把关,高圆圆决心敞开心扉面对这段感情。经过两年的恋爱,2014年6月5日,高圆圆和赵又廷终于在北京市民政局领证了。在高圆圆结婚前夜举办的单身party上,贾静雯更是不惜性感到极致,出席,让闺蜜的单身派对惊喜连连、欢乐不已。高圆圆看着贾静雯深情地说:“亲爱的,我希望你能找个男人,和我一样爱你!”贾静雯泪眼纷飞,用力地向高圆圆点头:“会的,我一定也会幸福的。”一对情深似海的闺蜜紧紧地拥在了一起。

其实,贾静雯此时已经认识了比自己小9岁的台湾男星修杰楷。修杰楷是贾静雯弟弟的好友,从小就视贾静雯为自己心中的女神,只是因为年纪差距,他一直不敢表白。当贾静雯离婚后带着梧桐妹回到家里时,他才有机会接近她。为了让贾静雯早日走出阴霾,他辞掉演出每天陪着她晨跑,陪她去郊外踏青。不仅如此,他还常常带着梧桐妹去游乐场,天天给她讲故事,陪她画画。

渐渐地,不仅梧桐妹越来越依赖修杰楷,就连贾静雯也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这个男人了。但因有过一段痛苦的婚姻,贾静雯一直对这段感情犹豫不决,常常会在深夜拿着电话向高圆圆倾诉,高圆圆语重心长地告诉她:“你以前虽然嫁的是豪门,但是爱得不接地气,如今这个男人不是豪门却胜过豪门,他爱你爱得全力以赴,你还苛求什么呢?”

高圆圆的话彻底点醒了迷茫中的贾静雯,是啊,自己是经历过风雨的人,什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自己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啊!2015年5月,贾静雯高兴地向高圆圆宣布,自己又一次怀孕了。高圆圆激动不已,三天两头打电话给贾静雯,让她暂停工作好好在家安胎,就连老公赵又廷都笑她,简直比自己怀孕还紧张。

第2篇:心经原文范文

关键词:私纪录片;私影像;文化机体;自我意识:镜像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118-02

“私纪录片”是日本学者那田尚史援引日本文学传统中流行的“私小说”概念提出的说法,那田尚史用它来称呼(在日本)通常被称为“日记电影”的一类纪录片①,并将其概念定义为“视觉艺术家直接拍摄自己或者记录私人环境的作品”。而笔者以为此定义中的“视觉艺术家”的头衔限定大可以去除,这是因为,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至现代艺术,这种提法就会面临“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②”的悖谬――即使是“创造性”这一通常被认为必不可少的艺术元素,在现代艺术里也不再是必须。这样,“艺术家”不再能够成为一个能够帮助划分作品类别的条件,而包括家庭录像在内的“以个人视角为特征的任何一部纪录片,以及类似私人信函或个人散文类的影片③”都可以被放入私纪录片的范畴。

那田尚史把约纳斯・梅卡斯的《追忆立陶宛之旅》(1972)的传入作为日本私纪录片史的开端。借助他对《追忆立陶宛之旅》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到这类影片的一个初步轮廓:

《追忆立陶宛之旅》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1950年梅卡斯移居美国到1953年之间的日常情况,主要讲述他和弟弟及布鲁克林各难民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是1971年在立陶宛拍摄的。伴随着动人的解说,画面成为梅卡斯的老母亲及家乡亲戚的颂歌。第三部分的拍摄始于汉堡郊区――梅卡斯在战争期间曾被迫在这里劳改一年,然后转到维也纳――既展现城市风光,也记录了他和一些电影制作者的会晤。尤其感人的是没有任何重大事件发生的第二部分。梅卡斯告诉我们,诗意和感动往往来自一瞬间,如当年迈的母亲看到久未谋面的儿子时,那布满皱纹的笑脸;当他狼吞虎咽地喝下自家地井水后,说“这是世界上最美的水”。梅卡斯自身是一名流亡者,他的独创性在于他站在被压迫者的立场上,肩负起“人类历史观察员”的功能,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威廉・迈斯特和难民合一”的角度。梅卡斯视角的吸引力在于他交织了上下两层视角:上面使用人类学方法并带有先验色彩,下面却在观察现实的原样。④

《追忆》之后,(被公众看到的那部分)私纪录片从题材到手法都有了长足的演化。“自我反射”的创作方法被引入,真实与虚构的界限被模糊,更多的禁忌被挑战,更多的隐私被暴露。但持久不变的,是这类影片相对于社会文化之巨大机体的边缘性。

这种边缘性首先体现在传播的广度上。私纪录片进入商业院线的几率近乎于零,而且也绝少通过音像制品的方式出版。这是由私纪录片拍摄目的的特点决定的。比如《不快乐的不止一个》(纪录了父母不幸婚姻的对一家人造成的伤害,曾入选2001年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作者王芬就曾自称拍摄的初衷是女儿对父母“惟一能表达的无奈,同情,和理解――给他们一个说话的机会”,面对大众媒体的关注,她表示“我不想再扩大影响了,我不希望这些事情会打扰我父母的生活。⑤”

在表达方式上,私纪录片与主流影像也有极大的距离。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创作者并没有多少来自观众的压力,特别是不需要考虑大众的接受心理。在主流领域,即使是纪录片(如《海豚湾》)也难免要参考好莱坞编剧指南,为影片划分三幕式结构,配置好一群主角、一个重要目标和一堆令人生畏的障碍,并保证冲突持续不断贯穿全片;而在私纪录片领域,这些“繁文缛节”就不必再作高度重视了。此外,私纪录片的拍摄者通常并不是影视科班出身,思维不受专业规范的限制,表达趋于直觉跟随意,这也是其与主流影像有明显差别的重要原因。

私纪录片作品是社会文化的延伸,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创作者有多少反过身来参与到社会文化之中、产生影响力的欲望和热情。当我们思考它与社会文化机体之间的关系时,会发现私纪录片并不像一般艺术作品一样与文化发生互动或者说“触碰”,而是如同日记一样,似乎仅仅在接受文化机体的单向度“照射”。要知道,像《不快乐的不止一个》这样被公开的私纪录片只是冰山一角,而绝大部分私纪录片或家庭录像都保存在个人手中,且很可能永远不为公众所知。这使得私纪录片之于文化总体就像毛发、指甲之于人体一样,虽是机体的延伸,却并不产生类似其他身体部位那样的“触觉”。

“反作用于文化”或曰“进入文化”并不是一件当然的好事――你的代价也许是自由。正如我们说要“做一个文明人”,那就意味着需要准时理发,穿得体的衣服;需要按必要的礼节与人交往――这些规约并非多此一举,而是社会交往便捷性的必须。可是,在这 “便捷性”的背后,却又隐藏着深刻的意识形态因素。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让我们感慨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大规训力。人人都被当下社会建构和形塑。而面向公众的艺术创作作为人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发生在其上的则是社会文化的“双重”形塑:除了内化到创作者心中的意识形态规训外,其表达过程――表达所用的媒介――同样饱蘸着意识形态并对作品实施着刀砍斧凿。而在此处,私电影似乎显露出一些优越之处:它免除或淡化了后一部分,获得了更大的创作自由。

于是,我们看到了《回家》(1984,石井秀人)这样的作品:导演的摄影机对准了患痴呆症的祖母,导演的妈妈给祖母衣服,将她放入澡盆,仔细地给她洗身子,她的皮肤耷拉着,布满了皱纹,看起来像大象。祖母以同一句话反复回应所有事情:“我想回家。” 这样的画面在主流影像中是难以想象的,它所带来的不适甚至使某电影学院的学生中途退场⑥。而国内王荔娜的《家庭录像带》、刘伽茵的《牛皮》、胡新宇的《姐姐》等影片,则让我们瞠目结舌地看到了前所未见的家庭隐私。在上述被写入学术专著的作品之外,我们其实还可以思考,近年国内网络上层出不穷的各类“某某门”自拍外泄视频,又何尝不是私纪录片的一种呢?

即便与最具颠覆精神的现代艺术家的作品相比,私电影的创作自由也仍然要更彻底一些。因为面向公众的创作者总有维持自己个人风格和维护自己“精神专利⑦”的诉求。一旦个人的思考表达进入社会交往的领域并受到关注,某种基于便捷判断心理的“类型化”就已经产生了。创作者的观点构成了人们对创作者的类型期待,而如果他改变观点却不能为观点的改变提供易于被接受的解释,就容易进入认知失调的困境。反观私电影的创作者,只有作品没有公开,他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放纵和调整自己的观点而不至于遭受压力。这种自由不只是相对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由,还是相对于“昔日的自身”的自由。

上世纪以来的现象学和结构主义符号学持续地消解着作者的权威,我们发现作者实际上是历史的产物,接受着语言结构的制约与控制。正如海德格尔所言,事实不是人在说语言,而是“语言说人”。而罗兰・巴特用开放的包含诠释过程的“文本”替代了有具体物质形式的封闭的“作品”,由此得到的著名的“作者已死”理论,使文本向一切时空开放,让“作者之死”成就了“读者之生”。

以此为参照,我们似乎又发现私纪录片的另一份独特性:它在一定程度上“锁住”了文本。就像日记一样,文本与作者之外的读者之间有一道人为的屏障,使文本的意义趋于稳定。表面上看,私纪录片像是罗兰・巴特所说的“作者式文本” (writerly text),因为它往往没有“读者式文本” (readerly text)的“类型化的材料,鲜明的成规以及对读者理解文本的种种预设⑧”;然而由于这道人为的传播屏障,它实际上不能广泛接纳来自读者的意义生产,从而具有了接近“读者式文本”的封闭性(这让我们意识到,私纪录片没有呈现读者式文本的类型化特征,也许其实只是技术原因所导致的而已)。此外,视听语言本身只是在象征的意义上被称之为“语言”,它当然不具有完全的透明性,当然和天然语言一样也拥有叙事能力,但它并没有像天然语言那样的真正的“辞典”。而且,视听文本之间的相互关联特性不像天然语言那强:一个没接触过天然语言的人必然不会写作,但一个从未看过影片的人却有可能拍摄影片。总而言之,相对于天然语言来说,视听语言有着更难以否决的工具性,再加上私纪录片的传播特性,我们也许可以大胆设想在这种特殊的文本里,创作者获得了特殊的生命力。――换句话说,此处发生了某种程度的“作者复活”。当然,在作出更深入思考之前,提出这个说法还为时过早。

行文至此,笔者觉得有必要补充的是,私纪录片对社会文化机体的反作用力并非真的可以“忽略不计”。事实上,私纪录片也许正在通过潜流暗涌的方式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只是我们尚无从知晓而已。其反作用的方式有二:一为“反弹”,一为“渗透”。

“反弹”是用来描述传播范围最狭窄的一类私纪录片,包括不被分享的各类家庭录像和自拍视频――它们的唯一观众就是影像的创作者。通过创作者与影片的对话――更确切的说并非对话,而是对往昔自我的“聆听”――来完成对创作者本身的改变,从而使私纪录片的影响“弹射”到社会话语体系之中。

如果我们要为这种反弹机制寻找一个比较对象的话,那么最贴切的莫过于镜子了。在拉康的镜像理论中,镜像使15个月的婴儿发生了视觉突变,取得了自我意识。这是人类反思机制的最原始形态。然而在镜子中看到的情景永远只属于“此刻”,永远无法逾越“当下时间”的藩篱。后来,人们使用语言文字、绘画、照片记录个人事件,在某种意义上开启了个人意识的历史之维。然而在这个维度的自我认知,直到私纪录片的产生才到达全息的程度。藉由私纪录片,我们不仅通过镜像发现自我与他者的对立、确认当下一瞬的自我,更将自我从整条时间线上与他者区分开来,将自我重新确认为一个包含时间维度的立体存在。

至此,我们关于私纪录片的讨论已经彻底抛弃了将影视作为大众媒介的思维框架,因为它就像镜子一样属于私人领域的存在。而在私人领域,也许我们可以大胆预测,它正在酝酿着一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新的四维自我意识:人类的自我意识正在发生某种根本性的变革。

与反弹不同,“渗透”的机制使得私纪录片在现实层面上无法真正被限定在私人领域之中。正如中国的俗语“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私纪录片不可避免地以常规或非常规的方式发生传播上的扩散,甚至进入公众视野。而在人们的窥视欲望的驱动下,私纪录片甚至可能引发出轰动一时的社会事件。以2009年9月份的“龙口门”事件为例:一段不雅的男女自拍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不仅在数天时间内被广泛流传,更引发网友丰富读解,甚至有人旁征博引撰写长文大作发挥⑨。在这种情形下,影像已经演变成典型的“作者式文本”。

此外,“非私”纪录片与私纪录片之间的界限也并非那么鲜明。像前文所提到的《不快乐的不止一个》、《家庭录像带》等影片,虽然创作者并无类似一般电影创作者那样的制造社会影响、谋取商业利益或取得艺术成就的明确意图,但也并非将影片“绝对私有化”。尤其是进入独立影展视野的那部分私电影,创作者往往持有一种模糊的态度:他们坚持影像是纯为自己而拍摄,但也并不介意拿出来与他人交流;同时,他们对观众的好恶评价往往表示抗拒,因为拍摄高质量的“好”影片并非他们的目的。这些影片的进入,给艺术领域的价值评判体系带来了新的难题与挑战,也使得视听艺术领域的图景隐隐浮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面貌。

1923年,柯达公司推出第一台可拍摄业余电影的16mm底片、16mm的柯达摄影机以及 Kodas cope投影仪,私人电影开始进入少数富裕家庭的生活;1995年7月,索尼和松下同时推出首台数码(mini磁带)摄像机,活动影像走向平民的DV时代才真正开启。经过十余年的普及,私纪录片的时代正在徐徐拉开帷幕。因为它的私人性,我们能够了解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私纪录片的非商业性和“非艺术性”也使其未能得到公众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文本,它潜藏的社会意义与理论价值值得我们细作审视。

注释:

①{3}{4}{6}那田尚史.日本私纪录片的起源与现状[J].Documentary Box(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主编),2005.中文译文见 2007年第 3 期的《电影艺术》(李瑞华译).

②{7}朱青生.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M],商务印书馆,2000.

{5}40年吵闹让他们如此苍老--我拍下父母不幸婚姻,青年时讯2001.

第3篇:心经原文范文

我叫*,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会计专业,20*年应聘到洛阳移动通信分公司市区营业部工作。今天,对我来说,与其是竟聘优秀员工这一荣誉,不如说是给我一个检验自我、寻找差距的机会。以下是我的竞聘报告,请各位评委审阅:

一、刻苦学习业务知识、真心服务广大用户

自进入移动公司那天起,我便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工作,经过紧张的培训之后,我被分到了营业厅从事前台营业员的工作,在这里奠定了我今后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在前台工作并非像想像的那么简单,只有深入其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她的酸甜苦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代表着整个移动公司的形象,容不得半点的马虎和懈怠。在这里我不仅学习到了先进的移动通信业务,更多的是学会了怎么真正的用心与客户交流。

刚到营业厅不久恰逢圣诞节和元旦即将来临,公司在此时推出一系列的促销活动,为了在时间紧、内容多的情况下,及时全面的掌握新业务内容,妥善的为客户做好咨询和解释工作,我不惜加班加点学习业务知识。碰巧在此时我患上了重感冒,当第二天我挣扎着到营业厅换好工装开始一天的工作时,才发现头晕的根本站不稳。这一天恰逢交费高峰期,顾客特别多,我并没有因为生病而懈怠自己,反而以更加饱满的工作情绪来服务好每一个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当卡一张张发到每一个客户手中时,看到客户满意而归,我感到一种莫大的满足。突然这时,抽屉里的卡发完了,而新卡还未领回,眼看着柜台前的顾客越来越多,我急的额角渗出了豆大的汗珠,耐心的向顾客解释。但说什么的都有,一位中年妇女不依不绕,坚持让我培付她的时间损失,无论我怎样耐心的解释都不能平息她的怒火,眼泪不住的在我的眼眶里盘旋。几分钟后,卡送回来时,当我双手把卡递交到她的手上,再次真诚的说道“对不起,让您久等了。”但一阵局烈的咳嗽让我不得不被过身去,当回过身时,她不好意思的说,“刚才是我错怪你了,赶快吃些药吧”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使我却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顺着面颊滑落下来。心中的委屈霎时间荡然无存,又有哪一种褒奖有比客户的理解更能给我以欣慰和前进的动力呢!

二、从基础工作入手,努力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和成效

20*年底,我被抽调到市区营业部办公室工作,有人说办公室工作十分清苦,是件苦差、杂差、大多数人不愿干。但我要说办公室工作是一首歌,只要你细心耕耘,精心谱曲,照样能苦中取乐,弹奏出精彩的乐章!当时办公室只有4个人,我主要分管市区营业部收发文件的登记,草拟各类请示报告材料、年度总结、等综合性文字材料及市区营业部内部管理制度;做好信息的采集、编辑以及团组织、工会、人员管理招聘等等一系列琐碎的事情。办公室的工作是一项无固定性的繁杂工作,用酸、甜、苦、辣形容我对这项工作的感受,是最恰当的。由于人少任务重,一个通报,一份数据,常常加班到深夜。但我从本职工作入手,处理好兼职工作,分类细化;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即使有马不停蹄的辛苦,但工作完成带来的喜悦会冲淡一切疲劳。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市区营业部从20*年底全部员

工只有100余人,增加到如今380余人,营业厅从最初的几个增加到如今的25个,办公室的工作无形中一天天加重了。在人员及部门增多起来后,人员基础管理中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首先是人员离职、请假问题,由于人员多且较为分散导致工作流程不畅,部门与部门间沟通环节不协调,辞职、请假没有及时上报人力部,给工作上造成了不便,当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结合市区营业部实际情况,通过两次修定完善,出台了《市区营业部人员离职管理办法》、《市区营业部假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理顺了工作流程,细化了基础管理。

转眼到了20*年7月份,市区营业部根据公司三项制度改革需要,从上到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员竞聘及优秀委代办的选拔,而市区营业部是营业部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其中正式员工34名,外聘员工近350名,工作开展的难度可想而知。白天几百份的竞聘报告材料需要整理,只有下班后才能汇总一份份评价打分表,为了及时、准确上报材料,我常常协助领导加班到深夜,当凌晨三点,我敲完最后一个数字,一种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冲散了几天来的疲惫。在繁忙工作中我更多体会到的是欣慰与快乐,无愧于自己,更无愧自己所热爱的这份事业。

通过这一年多的磨练,我真切的感受到办公室工作确实是一个锻炼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岗位,也是一个干事的岗位。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俗话说“板凳座得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做人、做文如此,做事、做管理工作更是这样。综合协调方面,我能主动应对,把握得当。努力着做好营业部的好后勤。

三、工作中汲取营养,不断完善自我

第4篇:心经原文范文

活动时间:2008年7月13日星期日上午9:00至11:00

活动地点:杭州大学路社区益寿院(敬老院)

活动人物:8班团员

活动报告人:me(嘿嘿,只要知道我的网名:梦里寻花落就可以了!)

活动流程:9:00学校集合——前往益寿院,探望老人——11:00结束

第5篇:心经原文范文

2008年可以说是一个对所有中国人都有重大影响的一年。这一年,因为苦难让人们的心连接的如此紧密;这一年,因为喜悦让人们的情勃发的如此高涨。最重要的是,在2008年,这些自然的和社会的各种事情,唤醒了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爱心和社会责任心。在这一年的所有事件里面,不论你是从政府到民间的企业家、社会名流,乃至普通的平民大众。都涌现出了大量的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和事。而这种奉献精神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志愿者。这种志愿者的精神,就是我们这个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展现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这种风貌和精神彰显了中国人所具有的博大的情怀和博爱的社会责任之心。这种风貌和精神是中国人本身就具有的,只是雪灾和地震以及奥运把中国人的这种风貌和精神更具体的展现在了世人面前。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体现的是新时代的中国和中国人所具有的更加成熟的魅力,同时,也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的一种社会推动力。这种精神可以让社会上的人们都能够享受到彼此的关爱,社会上的人们也会因此受到精神上的感染,反过来在回报社会。

如果说,50年代到60年代的雷锋精神是那个时代的主要精神,那么我们这个时代,志愿精神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精神。时代的精神,所体现的就是可以并且能够促发社会前进,促进人的精神文明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我们的志愿精神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必将会随着社会上更多人的参与,而使社会、国家、民族走向美好的明天。

夏庄小学六年级:坤

第6篇:心经原文范文

1.在隆冬来临之际,希望你身体健康,永远快乐的就像炉子上

望你身体健康,永远快乐的就像炉子上的水壶一样,即使屁股烧得红红的,也依然快乐的吹着口哨幸福的冒着鼻涕泡泡。圣诞节来临了,朋友,祝你节日快乐~!

2.如果有一个白胡子老爷爷从窗口爬进来,把你装进袋子里,你一定不要惊慌,那是我告诉圣诞老人我最想要的礼物是一个象你这样的朋友! 我们还提供手机电影免费下载哦!eifan

3.没有礼物和大餐,但有我牵挂你的心和最最真诚的祝福:新年快乐!朋友们的关心和帮助常在我心,愿你新一年开心到底!

4.俺是者哥史街伤嘴惯信泥地任,椰是嘴向年泥地任,腰吻俺邮夺矮泥,约粮呆标俺地信!俺腰窄吓耶孔种嘴命粮地猩猩松泥!啊,芹矮地,向泥!圣诞节快乐!

5.一斤花生二斤枣好运经常跟你跑,三斤苹果四斤梨吉祥和你不分离,五斤桔子六斤蕉财源滚进你腰包,七斤葡萄八斤橙愿你心想事就成,九斤芒果十斤瓜愿你天天乐开花,圣诞节快乐~!

6.我要把一切喜庆变成奶油,所有祝福揉成巧克力,统统快乐做成蛋糕----砸向你~!然后说声:圣诞快乐!

7.在这洋人的节日里,好想和你在一起享受这醉人的气氛,然而你我分隔两地,我只好在这轻声对你说:亲爱的,圣诞快乐!

8.圣诞节真的觉得好寂寞,因为没你在身边;其实我真的想你了,好想好想有你陪我渡过这个浪漫的平安夜。。。。宝贝,圣诞节快乐~!

9.不需要多么贵重的礼物,也不需要多么郑重的誓言,我只需要你一个甜甜的微笑,作为我今年最珍贵的圣诞礼物。

10.最近流行一种代号为圣诞祝福的短信病毒,如果您不幸收到含有此类字符的短信,请马上回复,以免感染

11.快把你的袜子脱下来给我,我要当圣诞老公,把我整颗心的祝福都倒给你啦,乖,别太感动,圣诞快乐。

12.轻轻推开冬季的窗,静看雪花飘起,遥祝枝桠抽芽,于是想起远方的你,想给你捎个音讯,你还好吗?祈愿你―圣诞快乐!

13.我在圣诞树旁静静的许愿,希望这宁静的夜的我的思念能随着飘絮的心情飞到你的身边,一个你我美好的圣诞夜!

14.我让爱的祝福化作片片晶莹的雪花,亲吻你的脸颊,溶入你的心里。亲爱的,祝你圣诞快乐! 16.爱是雪,情是花,变成雪花飘你家,铃儿响,鹿儿跑,把我的心儿带给你,平安夜,狂欢夜有你有我才精彩!

17.不只这样的日子才会想起你,而是这样的日子才能正大光明地骚扰你,告诉你,圣诞要快乐!新年要快乐!天天都要快乐噢!

18.传说圣诞夜晚,星星许下二个心愿;一是愿天下所有人平安快乐,另一个则是告诉正在看此讯息的幸运娃,圣诞节可以放假一天,不过请先请假!

19.这节日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这些日子里的想念。祝福的云朵,正细细说起我们曾有的期盼---祝你圣诞快乐!

20.最新消息,今年圣诞老人改用单车来送礼物,想要礼物就快回信息给我,我将告诉你他的路线!要快哦过时不候!

第7篇:心经原文范文

初中上学首日,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步入这在未来3年的家。进入校门,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座巍的峨教学楼,它穿有一件红色的外衣,上面还缀有几条白色丝带,缝有黑色花边。它的红色,正如一轮初生的红日,朝气蓬勃,欣欣向荣。顿时,给我一种带有激情与力量的动力。

它如一颗希望的火种,用它那代表希望的火红种,传递给每一位来此的学者,让我们有青春理想;它如一个祥云花团,将用它那吉祥

除了外,新校园风景线还有绿地风景线。进入校园内,教学楼前有两片绿地,绿的十分显眼,如果眼睛累了,或许还可以从教学楼内看看,可以使人神清气爽,让学生充满了学习的气氛。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要伴随着美丽的校园,一同相伴三年,一同成长,奋斗!

第8篇:心经原文范文

关键词:主流媒体 多元解读 特点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2012年5月17日报道了“山东魏桥集团自办电厂不但为旗下企业供电,还向周边其他企业和居民供电,电价比国家电网低了三分之一”的消息,此后许多媒体转载此消息,或进一步对此事做了报道。一时间,官方、专家、民间(网民)对此事的解读不一而足,此起彼伏,引发了一场打破国家电网垄断的讨论。这场由主流媒体一则报道引发的多元解读在我国并非首例,如2011年11月9日12时央视《新闻30分》播出的《国家发改委正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进行反垄断调查》的报道引发的媒体大战等等,这些事件对现实的影响巨大而深远。透视这些媒体事件,除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本身具有争议外,新媒介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受众独立解读、多元表达的意愿增强恐怕是其重要原因。

一、主流媒体多元解读及其成因

多元解读是指受众从自身特定的处境出发,根据自己的前结构和知识(包括信息资源)、能力、经验、兴趣等,对新闻信息作出的个性化解读及其与媒体编码意图相符或不相符的情形。从阐释学的角度讲,任何受众都不可能超越自身的历史性存在去理解和解释新闻事件与文本的意义,所作出的解读也不可能完全与编码者相同,因此出现媒体信息解读的多样性。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发达国家的媒体,也无论是商业性传媒还是官办主流媒体,尽管所有新闻编码都力求避免引发多义或歧义,追求传播主体引导受众按其理解和期待去诠释新闻报道,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和媒体市场竞争的加剧,受众个性化理解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因而,多元解读现象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成为当前舆论引导关注的焦点。

我国的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各级党报、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综合频道等,这些媒体的内容、功能和地位,决定其比一般的媒体信息更容易产生多元解读。首先,主流媒体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和编码立场,容易引发不同解读立场受众的多元解读;比如境内受众与境外受众,对同一报道解读可能因价值观差异而作出不同解读。其次是主流媒体内容往往是事关国家、本地的公共话题,本身具有歧见性特征,多元解读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再者主流媒体的特殊地位决定其多元解读的影响力大,一些引人瞩目的报道往往引来网络论坛的热议,各种解读意见纷呈,有时甚至在网络世界形成某种共识又反作用于现实,甚至成为推动现实改变的力量。另外,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媒介生态,也培养了新型受众,从而改变了人们接受活动的形式和反馈意见的渠道,使主流媒体多元解读出现了显著变化。

二、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多元解读的四大特点

(一)表达途径多元化

当前我国主流媒体信息多元解读现象越来越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众表达个性化解读意见的途径越来越多。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受众多元解读意见的反馈与传播,受制于表达渠道的有限性和单向性,受众个体的解读意见除与他人交流外,能够向媒体写信、打电话就已是最大胆的行为了,极个别幸运者才有可能见诸媒体。1992年北京地区受众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向新闻单位反映对报纸内容及广播电视节目的意见或看法”的只有2.8%。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受众多元解读意见的表达也日益多元化。笔者2011年初开展的一次关于广东、湖北、青海三省日报多元解读情况的调查显示,当前日报受众遇到与报纸编码意图不一致的解读情况时,采取给报社写信、打电话、手机发短信、发电子邮件、网络留言等方式与报社交流的4.7%,与他人交流的48.5%。

如今博客、微博、播客、QQ聊天等自媒体日益成为年轻受众表达多元解读意见的首选。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自由世界,也是一个自由意见市场,受众的解读意见可以在网上自由地交流、碰撞,从而满足了其希望获得关注和认同的欲望。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5亿多网民中论坛、BBS的用户占28.2%,播客、个人空间用户占62.1%,微博的用户占48.7%,网民认为互联网是发表意见的主要渠道。

(二)表现手法后现代化

受众多元解读表现手法的后现代化是指受众对主流媒体新闻信息的多元解读往往采用移用、对比、反讽等后现代主义手法,实现对文本、意义、表征、符号等的解构,造成滑稽、恶搞等效果。2012年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各大媒体不时出现纪念杜甫的文章和相关报道。3月微博上盛传一组“杜甫很忙”的恶搞图片,照片上的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西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车等。这种采取网络游戏手法移用文化名人高大形象的行为,具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诸如此类的还有,2011年11月下旬网上流传宿舍版新闻联播,目前网络上山寨版新闻联播还有很多版本。分析这些山寨版新闻联播,有一个共同点:借大家熟悉的新闻联播节目形式、话语系统及其编排风格,演播身边日常发生的琐事,达到搞笑目的。其实质是在完全明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编码规则后,用与之相同的符码规则编制的鸡毛蒜皮的琐事,“大”的编码体系与“小”的事件、严肃与庸俗形成鲜明对比,相形之下就构成了娱乐性。

受众对主流媒体新闻信息的多元解读从形式到内容都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特征,个中原因主要有:

首先,我国主流媒体以报道严肃著称,所报道的内容大多是事关全局的大事和正面典型,这样一以贯之的报道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导致山寨新闻联播这样的对抗式解读现象。在一般受众看来,对主流媒体的正面、严肃报道采取正面的严肃批评或抵抗,容易引来政治上的非议,也很难有什么效果;而采用反讽等表现手法的批判既能表达个人批判性解读意见,又显得轻松自如,于己于社会都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整齐划一的社会格局被打破,与从改革开放之初传入我国的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不期而遇,且迎合了一部分受众,并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大规模发展和市场化进程而迅速抢滩。于是反讽、恶搞等手段成为当代我国受众表达个性解读意见的选择。而且,我国主流媒体强调政治性、严肃性以及宣传口径上的一致性等,这种现代主义的特征在“80后”“90后”看来过于正规,甚至有些压抑,不如调侃以求自我放松。因“恶搞”陈凯歌电影《无极》而一跃成为“恶搞先锋”的胡戈坦言:“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存在着文化冲突或文化代沟。比方说老一辈的人觉得一些老电影中的形象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年轻人就觉得这些电影只是一些文艺作品,形象就是虚拟的,可以拿来调侃。”老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只是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神圣”“正统”等社会精英或权威的符号,对这些传统精英或权威的消解,在他们看来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再者,多元解读意见表达的后现代特征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主要方法论。“科学只进行着自己的游戏,它无力为其他的语言游戏立法。”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媒介创新的同时,也为受众多元解读意见的表达开辟了新的捷径。我国的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年轻受众个性化表达的工具,无论是网络游戏、聊天,还是网络论坛都难脱后现代的影子。网络环境中受众对媒体信息解读的对错不再是唯一标准,媒体传播的意图也被削弱或消解,受众的解读成为媒体的意义所在。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受众,对主流媒体信息的解读难免存在着反权威、反给定意图的因素。

(三)交流方式团体化

互联网为多元解读的兴起提供了途径,同时也为各种不同声音在网络上聚合创造了条件。读者反映批评理论认为,社会地位相同和相近的读者,会因为类似的生活经验或价值观,而拥有一套共同的解释策略、思考和感知事物的方式,于是他们生成了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的理解意义,而这是由解释团体来达成的。

传统媒介环境下由于交流不畅以及信息相对不足,多元解读往往以散在的个体行为出现,受众对主流媒体新闻信息的多元解读很难通过媒体传播出去。但在互联网环境中,网络媒体每则新闻后面都设置有评论窗口,受众可以直接进入论坛发表个人意见,或通过其他自媒体如博客、播客、微博、QQ等互动性平台交流看法。不仅如此,在这些即时互动交流平台上,有相同解释策略或解释框架、相同解读意见的受众就有可能聚合在一起,那些持不同意见者在相互交流、碰撞中又有可能达成新的共识,从而形成解释共同体。近几年出现的媒介公共事件,如2008年云南“孟连事件”(7.19)、甘肃“陇南事件”(11.17),2011年7.23动车事故、郭美美事件、药家鑫事件等等,都是相同解读意见者通过网络论坛、微博在网络上聚合的一些典型案例。

目前,我国受众的网络聚合现象日益显现,主流媒体要及时有效地引导网络解释团体,避免给现实社会带来不必要的冲击。

(四)影响力显性化

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报道引起受众多元解读现象不再是什么稀罕事。“报纸不批不知道,报纸一批做广告”“报纸不吹受人爱,报纸一吹遭人怪”等现象,就是对主流媒体多元解读显性化的生动描述。

多元解读的显性化不仅表现在数量的增加,还在于其社会影响力的增强。一方面,多元解读意见表达日益网络化,加快了传播速度;网络解释团体对现实的反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多元解读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高发,网络的虚拟性,又促使那些过去不敢表达、不能直接表达的解读意见在网络上可以自由地表达出来。如2012年4月各大媒体关于“问题胶囊”的报道,有的地方由“问题胶囊”执法扩大到对工业明胶生产企业的查处,河北某地40多家明胶小企业夷为平地,引发了一些抗议。由“问题胶囊”报道引发的这场公共事件的影响远没有结束,究竟持续多久,还有待观察。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多元解读意见已经成为当前舆论监测工作的重点。

主流媒体新闻信息的多元解读现象,是舆论形成初期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的一种必然,研究这个传播阶段受众多元解读的特点,对主流媒体如何继续发挥主导作用,避免被网络媒体边缘化,或许有所启发。

第9篇:心经原文范文

【关键词】中医医院文化 核心竞争力

自20世纪80年代,CI由日本传入我国,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而言并不陌生,而且不少成功企业如海尔形成了自身极具个性的企业文化,成功赢得市场竞争力。

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所以企业以文化论输赢,中医医院以文化定胜负,如果一个医院没有文化就像身体没有了灵魂。中医传统文化精神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有力地促进中医医院的创新与发展,成为中医医院独特品牌特色。

目前医院文化已日益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医院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中医医院如何利用文化的力量,全面提升中医医院的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制定和实施中医医院“文化强院”新战略,已成为中医医院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最佳选择之一。

一、构建中医医院文化的时代背景

在当今新形势下,新医改政策中“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技术”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要求中医医院须高举中医药文化旗帜,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中医医院很大的政策支持,因此中医医院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更大的飞跃。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中医医院必将参与医疗市场的竞争,塑造和构建中医医院文化,创建优良的就医环境,提高医护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对内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对外提升中医医院在公众当中形象。构建良好的中医医院文化是中医医院永葆核心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1.构建中医医院文化是中医事业发展的时代需要。中医药学一直处于曲折的发展历程中,甚至有人提出“废除中医”等言论,虽然这其中存在着各种层次的原因,但是不可否认,中医在宣传方面不如西医,对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特色优势知之甚少,传统中医药文化有被边缘化的倾向,中医药的群众基础逐渐削弱,因此构建中医医院文化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当务之急,

2.有利于区别西医医院,塑造中医医院品牌形象,增强中医医院核心竞争力。有朋友说,但从建筑风格和内部装饰上,根本无法区分中医医院还是西医医院,因此构建中医医院文化尤为重要,要使中医医院有别于西医医院,应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中西医的区别源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每一种医学都打上了厚重的文化烙印,塑造中医医院品牌形象就从中医医院环境建设着手。中医医院文化体现了一个中医医院形象和精神,良好的医院形象,需要依托文化为载体。中医医院通过做好中医药文化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建设,让更多的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中感受中医、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提高医院的知名度。正如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言,任何企业如果想创造一个长盛不衰的品牌,必须有文化的支撑。

3.构建医院文化有助于增强医院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医院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发展源动力来自于企业文化,中医医院的发展需建立适合自己的价值体系,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为“仁、和、精、诚”四字概括,医院文化是医院在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文化管理模式,会使医院职工大大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二、构建现代中医医院文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加强中医医院文化环境建设,中医文化环境能充分体现中医的职业特点、人文情怀,让中医文化起到凝聚人心、团结力量的作用,对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打造中医医院品牌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医医院建筑物外观设计,古朴大方,具有中国传统特色,成为中医医院标志性建筑。医院在环境形象设计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增强了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达到医院内部、医院与社会的和谐,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供有力保障。

2、弘扬中医文化,制定办院方针。 确定办院理念,要把医院文化体现在办院理念、办院特色和办院定位上。中医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浓缩的精华,就我院而言办院方针(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体现了我院的医院文化。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医院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办院理念、办院特色、办院定位。当今新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体现自己的办院理念、如何强化自己的办院特色、如何进一步准确定位,需要医院根据自身的文化而制定。

3、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理念,更新观念,努力构建现代中医医院文化。“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营造一个关心人才、尊重人才的发展环境。我院的“人才强院”的办院方针,就是坚持了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重视人的本质和个性发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职工的价值实现。中医院文化建设离不开创新,在继承中医传统文化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技术创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多种中医药服务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让人们能享受到中医“简便廉验”和“绿色疗法”。同时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以满足多方面、多层次对中医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