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双语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5-0052-03
跨学科、全球化、可持续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教育的三大趋势,而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全球化的重要举措之一。自教育部2001年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高校在本科教育中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以来,高校双语教学已经得到较大的发展。
但迄今为止,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普遍面临“教”与“学”语言方面的实际困难,双语教学的效果还难尽如人意,导致双语教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争议,社会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高校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
王文斌教授在其专著《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中把双语教学定义为“在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的教育”。这个定义被国内教育界和包括“中国双语教育网”在内的多个教育网站所引用,它说明: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
对高校学生来说,双语教学具有特殊的外语学习与专业学科学习的互补性:由于高校学生所处的特殊生理和心理阶段,基于学科内容的双语学习可以提供常规方法不能提供的持续性有效虚拟语境;同时,双语学习可以满足高校学生的探索性心理特征,这将有利于驱动他们语言学习的动机,还可因课程学习在语言方面得到额外收获而反过来加强对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在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现状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我国普通高校的双语教学有政策性要求:2001年9月教育部出台的教高[2001]4号文件指出,高校要创造条件使用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实现“双语教学”的课程应占到全校课程比例的5~10%,并使之成为一项评估硬性指标(优秀标准要达到20%)。自2007年起,教育部每年在全国评选出1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作为大力推动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
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对双语教学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双语教学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摸索,各高校已经形成了比较符合实际国情、校情的双语教学指导思想,制定了双语教学发展的长期规划与阶段性目标,探索了教学质量规范和评估指标体系,并在教师培训,配套外语教改,教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目前国内高校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出多种教学模式。较为典型主要有以下三种双语教学模式:第一种是完全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教学模式,可称为“完全双语模式”,是完全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对学生的母语以外的语言能力及专业知识水平要求均较高,目前在国内高校很难广泛推广;第二种是在使用母语的同时也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教学模式,可称为“部分双语模式”,这一模式对学生母语以外的语言能力要求有所降低。然而,不足之处是由于教师需要逐字逐句用母语解释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内容,在计划学时内会较大地限制所能讲授的专业知识的信息量;第三种则被称为“过渡教学模式”,即允许教师和学生在双语教学的开始阶段部分地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过渡到仅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学习,最终使学生完成从借助母语的学习向借助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学习的过渡,这一模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是我国高校目前双语授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
然而,还有相当一批高校对开设双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不甚明确,缺乏专门的双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了追求所谓的教育国际化,照搬国外或者盲目导入国内其他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没有真正探索研究双语教学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学生同时学习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和规律,结果造成了双语教育资金投入大而教育收益小。还有一些学校在开展英语教学中,对开设课程的专业适应性、教学大纲、师资、教材、教学手段、课堂视听语言和谐等一系列问题尚未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因此,双语教学不但质量难以保证,更容易变得面目全非。有些专家教授甚至提出了“高校双语教学:紧跟形势发展需要的同时还须细思量”的呼声。
三、对当前高校双语教学实践的反思
1.双语课程的设置
目前,虽然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但大多数院校对于哪些课程需要采用双语教学,课程之间如何衔接等这些问题没有经过有效的论证,因此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笔者供职的西部某财经类院校为例,绝大多数专业课程都用中文授课,只有其中某一两门课采用双语教学,这种语言转化的突然性必然导致学生的“水土不服”。
因此,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置双语课程。在
课程的选择上,按照教育心理学规律,要充分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根据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的“循序渐进”原则,先易后难,逐步扩展采用双语教学内容的范围,以追求高校学生在语言学习和学科学习方面的综合效益。否则,学生以较差的语言能力去接受完全陌生的东西,其结果只能是违背教学初衷。以笔者所教的会计课程为例,双语教学可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实施,在不同阶段中英文使用的比例也应不同。第一阶段:简单渗透。一年级时开设中文教授的《会计学基础》和《会计专业英语》等基础课程,课堂英语使用比例约为5%-10%。第二阶段:交叉渗透。从二、三年级开始逐渐开设《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双语课程,教师上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经过不断的接触和反复的学习,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都得到全面提高,课堂英语使用比例约为20%-40%。第三阶段:双语思维。四年级时,教学语言则由以汉语为主转变为以英语为主,让学生能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思维,并随心所欲地在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进行切换,课堂英语使用比例约为80%左右。
2.双语师资的培养
目前,制约我国高校会计学科双语教学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会计双语师资的匮乏。从理论上讲,担任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当具备以下条件:首先,他(或她)发音准确,有符合外语语法的表达习惯,熟练地使用外语进行思维,否则极易误导学生,造成母语和外语思维上的负迁移;同时,还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并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很多教师可以熟练地阅读英文专业文献,但在听、说方面比较欠缺。在推行双语教学过程中,即使教师可以用英文板书或课件进行授课,其发音是否准确,能否被学生接受也是问题之一。
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下,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要注意教师专业基础、外语素质和教学水平并重,单独倾向于某一方面都是不恰当的。解决双语师资短缺问题应该重视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及激励机制,主要可以采取下列几种途径:第一,通过高校自身培养,可立足于外语教师“专业强化”式或专业教师“外语强化”式的自身培养模式,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利用校内已有的师资资源对其进行培训。例如,可以请校内专业基础扎实、研究成果显著的专业教师为外语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可以由学校外教或外语专业教师对专业教师进行外语语音、语调等方面的语言训练。第二,可以选拔较为优秀的双语教师参加各种相关课程长、短期培训或前往国内双语教学较为成功的高校进修。第三,可以利用国家相关政策选派相关教师到国外参加进修或国际性会议,一方面可以接触到国外最新的学科动态,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其外语水平的提高。
3.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双语教学的开展应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准备和相当的英语运用能力为前提,如果缺乏这样的前提则双语教学无从谈起。虽然大部分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考试,但是学生听力参差不齐,即使做到事先预习,不少学生从听课中获得的知识仍差强人意。这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从小学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重翻译、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倾向问题。但是,即便是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专业英语词汇,可以阅读专业英语文献,听说能力仍然十分有限,更谈不上听懂教师用英语所授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与教师就专业问题进行英语交流了。
因此,双语教学的开展应从学生整体的培养计划出发,充分考虑到学习资源在各门课程之间的分配,做到专业课程学习和外语能力训练之间的协调。首先,以学生已掌握的相关基础知识为前提,在授课时要提醒学生联系曾经学过的知识做铺垫,从而激发学生对即将讲授知识的热情。其次,针对学生英语听力普遍较差和对英文专业术语不熟悉的现状,根据教师条件,可采用中英文相结合的讲授方式进行。在课程学习之初,授课以汉语为主,当学生对课程涉及的专业词汇比较熟悉、有了一定的英文学习习惯后,逐步增加英语授课的比例。课后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英文教材,对有疑问的内容可参照中文教材阅读,再用英文完成习题。最后,应提高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认可程度,把双语课程授课重点定位于专业知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锻炼用英语表达专业想法的能力,这样才能一方面使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使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渐熟悉和掌握英语专业词汇,同时学到专业知识,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双语课程教学效果。
4.双语教材的选择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跨学科思维的保证。目前国内双语教材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引进教材,是由各大出版社以及双语教学研究部门引进的原版教材。引进教材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其地道的语言内容和生动的表现形式。然而,其缺点在于课程排序和学科体系方面同国内教学标准不一致,不能与国内教学体系很好地衔接。第二种是改编教材,是由包括高等教育、人大、清华、电子工业等国内众多出版社对引进的大量国外原版教材进行的改编。这些改编的教材内容简明,配有中文导读,对重点及难点进行了必要的摘录和注释。第三种是自编教材,是由出版社、双语教学研究部门或双语教学师资自行编写的教材。但部分自编教材专业水平不高、内容粗糙,不可能大范围推广。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双语教材尽量不要选择自编教材,需要充分考虑到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前期基础课和后续课程的内容,选择性的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的相关部分内容。对于一些理论性强、较抽象、即使用中文授课也难理解的知识内容,应指导学生把中文教材作为双语的辅助教材。同时,笔者也建议教育部门能够尽快组织国内外专家,为高校编写符合国内授课要求的统一的高端自编双语教学教材,从根本上解决双语教材的质量问题。
四、结语
科学且合理的高校双语教育应该是从突出高校的办学特色、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适应未来国家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更新教学理念、制定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的一套完整的教学改革系统工程,是一个涉及多种变量的复杂工作,对师资条件、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学生认知能力等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双语教学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必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经验,探索出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接轨的、真正符合中国实际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高校双语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0)GX014)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斌华编著.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2]施锦芳.高校双语教学:紧跟形势发展需要的同时还须细思量[J].光明日报,2010.06.19.
[3]张鲜华.会计双语教学实践探讨[J].甘肃教育,2010,(6)36~37.
[4]邢铭强,张鲜华,张自卿.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9,(5)220~221.
[5]丁宁.大学金融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探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66(8):01.
[6]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2003,4(25).
关键词:旅游高校;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7-0029-02
收稿日期:[HTSS]2007-01-09
作者简介:孙琦(1974-),女,哈尔滨人,讲师,从事旅游管理的教学与研究。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入世以后,旅游产业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兼具良好的语言基础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旅游高校中开展双语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人才,也是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对双语教学的认识
据英国《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的学科教学[2]。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指在某些或所有的非语言科目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学。
目前,在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将双语教学等同于外语教学;二是将双语教学等同于只用外语授课。这两种认识都背离了双语教学的本质,无法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首先,双语教学不是外语教学,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外语语言本身即教学的内容。而双语教学则是将第二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外语只是教学媒介,专业知识才是要传授的内容。外语教学强调始终用外语授课,对外语词汇、语法和修辞等进行重点传授,而双语教学则强调运用通俗易懂的外语词汇和语句,对专业知识进行讲授,在必要时,还可以用母语进行解释;外语教学强调对语言本身的掌握,而双语教学则更重视双语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其次,双语教学不仅仅是用外语授课,双语教学体现的绝不仅是教师用外语单向传授专业知识,而是强调师生间通过语言交流进行充分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双语教学强调教学的双向性。
因此,双语教学不是简单地完成两种语言之间的逐字对译和信息转换,而是将语言作为教学媒介,为教学提供服务。双语教学是对传统语言教学和专业教学的充分整合,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内进行双语思维、学习、工作和交际的能力。
二、旅游高校双语教学的模式
长期以来,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专业教育和语言教育相互分离,无法满足旅游发展对“双语、双文、双能”复合型旅游人才的需要。为实现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和语言人才的“合二为一”,应借鉴国外成功的双语教学模式,采用符合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特色和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双语教学模式。
与新加坡、加拿大、美国、印度等双语国家相比,在我国,尤其是大陆地区,缺乏双语教学的环境支撑。如果完全照搬国外的做法,完全以第二语言来进行教学,学生势必会由于语言能力的欠缺造成理解或思维上的障碍,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因此,从我国学生外语水平的实际出发,旅游高校应采用学科式双语教学模式,即利用第二语言作为媒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选定几门学科进行双语教学。
根据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人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要求,仅仅依托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培养目标的,尤其对双语教学而言,更应该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以学科式双语教学模式为主的同时,还应该辅以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营造大旅游教育环境,充分发挥旅游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摄入和演练环境,切实提高双语教学的成效。
三、旅游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双语教学牵涉到许多方面的变革。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大对双语教学所需人、财、物的投入,选择适宜的学科和教材,培养优秀的双语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双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选择适宜的学科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因此,旅游高校应从旅游人才培养和双语教学的目标出发,按照学科式双语教学模式的要求,选定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学科,并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处理好学科之间的衔接。目前,关于选定哪些旅游学科进行双语教学比较合理还没有定论,综合许多学者的观点和各高校的实际做法,开展双语教学的学科应符合以下特征:
首先,应当是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学科,以弥补我国旅游专业某些学科知识陈旧老化的不足,如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其次,应是有利于介绍外国文化及其思维模式的学科,这些学科应当成为学生了解异域文化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如客源国概况等。此外,还应选择那些密切结合旅游实践的学科,通过双语教学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如导游业务、旅游服务等。
(二)优化双语师资队伍
目前,双语师资的匮乏已成为旅游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突出矛盾,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师资培养和引进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优化双语师资队伍。
首先,应对旅游高校的现有师资进行整合和挖潜,加强跨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将具有良好语言基础的旅游专业教师或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语言教师培养成为双语教师。在培养方式上,可根据各院校的教学需要和资金条件,将教师选派到国内甚至国外相关院校进修,必要时还可以选择到一些涉外旅游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其次,应加强与国外教育和培训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外籍教师。可采用专职或兼职的方式,邀请国外的专家学者来华任教或进行讲座、培训。这不仅可以增强双语师资队伍的力量,还可以为国内的现有师资提供指导借鉴。再次,可以把旅游行业中具有较好外语技能和专业经验的业内人士,聘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也可以在高校中开设培养双语师资的专业,形成一套稳定的培养机制,保证双语教学人才的来源。
(三)开发多种形式的双语教材
教材的选用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效果。由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中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教材内容明显滞后,给双语教学带来了现实困难,因此,在开展双语教学的初期,应以引进原版教材为主要途径。由于国外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在引进时要注意原版教材的难易程度,要既能为学生理解又略超过其现有的知识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此外,还应注意其学术的权威性及其与国内学科知识的相互融通。
原版教材虽然能够令师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外语,但由于其价格高,选择渠道有限,且难以保证及时、充足地供应,加之,由于社会制度、经济背景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原版教材的适应性不够强。因此,原版教材并不能作为双语教材的唯一形式,我国旅游高校还应充分发挥自身师资和旅游行业人才的优势,以本土化、个性化、实用性为原则,努力开发出既能体现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特色,又适合学生特点的自编教材。同时,还应编写配套的教辅资料,例如,将双语教学常用的专业词汇归纳成集,或将用于案例分析的外文参考文献编辑成册等。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双语教学的推广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由于双语教学在语言理解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对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双语教师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宜使用通俗易懂的外语词汇和语句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学生完成两种思维模式的相互渗透与整合。还应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设施营造语言场景和实践环境,结合案例分析法、图表法和实物演示法等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此外,还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对练、小组活动、团队作业及角色扮演等丰富多彩的辅助教学活动,使学生不断适应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
在实践教学中,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各种外文形式的影视、广播、板报、沙龙、讲座、竞赛等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还可以走校企结合、产学结合的道路,建立旅游教育实践基地,方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专业技能和语言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还应当充分利用“大旅游教育”环境,督促学生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期间,通过在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实际工作岗位上实战演练,检验双语教学的成效。
(五)加强对双语教学的调查和考评
目前,我国旅游高校的双语教学工作才刚刚起步,这就需要加强对教学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班级讨论等形式,密切师生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
同时,如何进行考核和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师和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和信心,因此,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对双语教学的师资条件、教学内容、授课态度、学习态度及教学质量等进行科学系统的评定,保证双语教学的规范化和有效性。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双语教学需要通过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实践探索才能看到成效[1]。因此,对双语教学的评估还应坚持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原则。
与传统教学比较,双语教学对师生双方都是一种挑战。教师要担负起专业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双重使命,要确保双语教学质量达到较高水平,必然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或通过考核,也必须在课前课后多下功夫。因此,为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有必要建立一套激励机制,如在教师工作量业绩考核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开展评选双语教学优秀教师活动,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实行奖励等。
参考文献:
[1]俞继凤.谈旅游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4.
关键词:双语教学 教学经验建议
一、引言
所谓双语教学,指的是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在中国,主要是指用英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具体可以理解为:在教学中使用英语作为课堂用语进行的教学,包括使用原版英语教材、用英语讲解和演示、用英语管理课堂、用英语布置练习以及使用英语界面的电脑上机操作实践等形式。双语教学的开展,将枯燥的语言学习与专业技能的掌握结合起来,既达到了学科教学的目的,又加强了语言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条件。
本文探讨了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思考了我国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并结合任教以来的一些教学经验,就我国大学实施双语教学提出若干建议。
二、高校施行双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双语教学工作最先在北京、上海、广州实施的,自教育部颁布[2001]4号文件,并将双语教学的课程数量作为评价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来,双语教学成为了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各地高校纷纷参与到这项教学改革实践中来,到目前为止,全国大部分的普通院校都已经开展。从全国双语教学总的情况来看,有些学校,尤其是一些非重点院校的双语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没有能够达到双语教学的预期效果,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
1.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有些学校只是选用英文版的教材,而教师的教学基本上用汉语;有些双语课程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将英文教材读懂,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英语交流,更不用说用英语思考问题。因此,我们关键要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培养一批优秀的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2.完善教材资料
由于国内高校的双语教学刚刚开始不久,没有统一的选择适合国情、校情及专业情况的双语教材。在选择外文原版教材没有考察其内容是否与本专业的学科体系相同或相近,没有注意与国内优秀同类教材及专业其他课程内容的衔接,而导致了学生听不懂,不愿意听的现象。当然教材还包括课外辅导资料、课件以及专业的网络资料信息等,这些都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3.加强师生互动环节
双语教学师生之间要有较强的互动性。课前学生们认真预习,大致了解课程内容及相关词汇的意思。课堂教学除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外,讲解过程也不应机械地受英语与汉语使用比例的限制。要特别注意教学对象的英语水平,教师起码要保证学生能听懂,同时课堂提问作为双边交流的补充,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和理解力,确保了课堂知识量的传输。课后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所学的内容。通过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的互动,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双语教学在教学改革与国际接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加快与国际教育模式接轨步伐
我国目前在自然科学领域与国外有一定差距。要缩短这种差距,教育必须与世界发展同步,在学习、借鉴与合作中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这种同步包括对文献的理解以及面对面直接信息的理解。如今,英语是世界交往中重要的语音工具,也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和媒介,更是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中国国际化的基石。从教育上来说,开展双语教学不失为一种良策,它的作用就在于将知识的讲授与语言的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将所学的外语付诸应用,在应用中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学生们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将大大有利于在“用”中学,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最终达到能自如地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和科研的水平。
2.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原版教材文中有具体的、紧扣说明对象的例子,语言简捷,思路清晰,文字生动有趣;在章节的开头部分提供内容摘要,结尾有小结,并附有词汇表、思考题;有清晰的图表、插图和算法演示,以帮助理解专业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原版教材除了主教材外还有一系列专门为教师开发用以帮助其提高教学质量、节省时间的课堂资料、软件,以及帮助学生学习的教辅读物与之配套,包括教学目标、课堂活动演示文稿、课堂教学光盘、教学网页和习题解答题库、学习指南,等等。这样的立体化教材无疑是高校教材建设的重点,它缩短了与世界文化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加速了我国专业课程建设的步伐。
3.有助于国际高校校际合作办学
中国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合作办学的渠道不失为一种捷径,而利用原版教材的独特优势为双方的教育牵线搭桥,进而达到与国外同行交流的目的,促进我国科研教育的发展。高校把原版教材作为学生的教材就是高起点、高水平地培养学生,为学生直接创造出一个实用的专业性强的外语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性和外语思维能力就能增强,高校的教育质量就能跟上国际教育的先进水平。不出国门的“留学”为学校和学生获得了“双羸”的收获。
四、提高高校双语教学的若干建议
要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实现培养目标,对于普通高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从理性思考中解决问题,努力讨探如何因地制宜、因专业制宜、因人制宜,循序渐进地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学校应该首先重视双语教学,对学校双语教学进行研讨,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达成共识,制定具体的计划,为教师进修和提高创造条件,甚至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出国进修语言,使教师提高认识,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也应认识到自身在双语教学中承担的责任和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认识到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是双语教学的瓶颈,接受挑战,既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又要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培养更多一流人才做出更多努力和奉献。
参考文献:
[1]徐姝.高校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若干问题探讨[J].中外教育,2005,(5).
[2]蔺丰奇.高校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复旦教育论坛,2003,(3): 62264.
[3]王鹏英,谢银月,蔡颖玲.大学双语教学的思考[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5,(2):10212.
[4]蔡明山,姚春梅.正确认识和处理大学双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5,(5).
【关键词】 新疆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对策
一、新疆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
新疆高校的双语教学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各所高校都在不同时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新疆高校自身的发展存在着各种制约因素,因此,教师的水平、教材的使用、教学的内容、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一直存在着诸多没有处理好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新疆高校双语教学的质量。
1、新疆高校双语教学的质量需要提高
近年来,新疆高校在双语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也慢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疆高校的双语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新疆高校双语教学在推进过程中,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学规律不够,双语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质量偏低,双语教材的选用与实际不符,双语教学的部分课程也缺乏相对规范性的指导等问题,这些都影响到了新疆高校的双语教学质量。
2、新疆高校双语教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新疆高校双语教学中,师资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双语教学的教师,除了在专业知识方面要有深厚的功底,还应该具有能够通俗易懂地向学生教授知识的能力,双语教师还应该能够从双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出发,运用和课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部分高校双语教师上课还限于“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有相当一部分双语教师不擅长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无法紧跟时代的教育步伐。因此,高校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尽快提高。
3、新疆高校选用的双语教材质量需要提高
选用优秀的教材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在选择相应的双语教材时,必须要多了解情况,对老师和学生负责。因为,在双语教学中,不但要考虑教材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必须要选用适合的、高质量的双语教学教材。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材和学生是教学的三大要素。教师和教材是影响教学最有效的两大要素。其中,教材也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解决新疆高校双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1、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现代双语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学习汉语的目的改变,汉语教学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改革,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形成和发展。比如,应该改变汉语课堂上以语法教学和应试为主的教学模式,使汉语课堂不再是中学汉语的延伸,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上,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用汉语顺利进行交流,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好语言基础。学生的双语教学应该从教材使用、课堂互动、作业等方面进行,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把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便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新疆高校的双语教师应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对相应的课程制定出科学的教学大纲。在上课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应该采取教师讲解与课堂提问,互动讨论等教学模式,以及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传授学生利用现代信息网络资源,独立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源。
此外,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双语水平,弥补入校时学生之间的水平差距,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进行分级教学。
2、必须加大高校双语教材建设
目前,新疆高校在双语教材建设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效果并不太理想。主要表现在双语教材种类较少,可供选择的教材少,教材的内容存在着脱离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实际情况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给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了许多麻烦。作为新疆高校的双语教师,有责任、有义务编写出适合新疆学生的双语教材。
3、必须加快对高素质双语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目前,新疆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壮大。在进行新疆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其实还是高校双语师资的质量与水平等问题。新疆高校的双语教学成效要想取得较大的进步,必须解决的就是师资的水平和能力问题。
4、设法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校可采取多种方式,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及拓展学生学习的途径;利用广播定时播放汉语节目,组织学生收看汉语节目;开放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购买和引进汉语方面的学习软件,为学生学习语言、查阅资料提供方便。学校还应该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比如,故事会、歌唱、朗诵会、演讲比赛等等活动,来锻炼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汉语角等活动,定期在晚上或周末营造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语言场所。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大学校园生活中、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快速提高语言交流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结语
新疆高校双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的教学,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经过多年的尝试和探索,目前新疆高校的双语教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改变,新疆高校的双语教学必定会快速发展,甚至是大踏步向前进,不断推进我国高校双语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同艳.浅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三大瓶颈及其解决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2007(5)49-51.
[2] 马文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作的回顾与展望,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4).
[3] 丁文楼.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民族出版社,2010(9).
[4] 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 孙超平,顾成华.制约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2)95-98.
【作者简介】
关键词:双语教学;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1-0095-03
一、双语教学
(一)双语教学概念
双语教学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诠释,而这些诠释纵横交错,或同义、或交叉、或平行,而弄清这些概念的含义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双语教学的第一步。我国高等院校进行的双语教学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全部采用或部分采用外语(主要是指英语)作为语言媒介,进行非语言学科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双语教学的开展并不仅仅是外语语言的教学,不是“翻译教学”,亦不是“语言教学”,它是利用外语这一门语言熟练的把专业课程的核心知识和前沿知识教授出来的教学,因此,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妥善的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双语教学的意义
首先,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专业水平、外语水平的提高。双语教学减少了学生因语言不通所带来的障碍,减少了学习者的困难。让学生掌握专业课的同时,在外语能力方便尤其是在听说阅读及写作方面得到了实用性的提高和锻炼。其次,有利于引进国外教育资源,让学生体会“原汁原味”的英语。现代大学起源于西方,而大学里面的化学、电子、工程、物理等理工科的知识主要也是来自西方,其著作主要是用外文写成。目前,在科学技术方面,大多最新的文献也是用外文来传播与交流。因此,开展双语教学有助于避免翻译造成的歧义和误解,避免信息变形。最后,p语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中国传统的教学主要讲究知识的传授,西方教学主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两种方法结合,利用一种国际通用语言更好的学习专业技能和知识,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
二、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实施双语教学有三种普遍的方式:一是使用原版教材,教师使用全外语授课;二是使用原版教材,教师使用外语和中文同时或交替授课;三是使用原版教材,教师用中文授课。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
(一)师资力量困乏
开展双语教学的首要因素在于师资,教师是双语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在笔者所接触到的一系列问题中,师资力量是困扰双语教学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大多数专业教师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他们的确具有较高的理论功底和专业功底,但是能够用外语进行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老师较高的语言基础、精确地专业知识和较广的知识面。且在已经开展的双语教学师资调查中,有国外留学一年以上经历的老师也占少数。此外,双语教学要付出大量的劳动,而各高校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合理的确定工作量,与一般的课程没有区别,导致教师的积极性受挫。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大多都是在2000年以后成立的,能够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能够运用跨文化思维、理解外国文化并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老师更少。
(二)教材困乏
教育部对双语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有明确的规定:使用外语版教材是双语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从现有的教材来说,可分为引进教材、合编教材、翻译教材等。由于引进教材存在着版权、费用高等问题,翻译教材和复印教材倍受师生的青睐。而引进的原版教材因跨文化差异,教师教的难度和学生学的难度都在增大,不能够很好的吸收所教和学的知识;翻译的教材难度较小,但多数都是通过剪辑、加工的文字,而学生的理解水平仅仅是停留在阅读性的层面上。
(三)学生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有畏惧和抵触心理,学生作为汉语教学的主要对象,学生外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由于高校扩大招生,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校校园。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外语水平较差,尤其是在听说能力的培养上。学生听不懂老师讲课,而自己的想法也无法适时的表达出来;不了解跨文化交际,也必然无法正确了解内容的精髓;而来自农村的孩子,很少有出国求学的打算,认为出国留学与自己毫不相干,他们无法承担国外学习和生活的费用。这一系列问题,无疑成为推进双语教学的障碍。
(四)教学计划不够规范
由于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他们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成果的多少等。如何进行双语教学,每学期安排都少门双语教学专业,哪些课程适合开展双语教学,什么时候开始安排课程,缺乏明确的教学计划和对双语教学的导向问题,仅仅依靠普通老师自己组织实施是远远不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需要提升。
三、双语教学的有效解决方案
自2005年以来,笔者一直担任外语教学任务,2013-2014年,笔者作为公派访问学者赴英国亚伯大学进修高等教育。几年来,经过摸索,总结了一些双语教学的方法,进一步加深了对双语教学的认识。
双语教学是衡量一个学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学校的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毕业设计、组织教学以及日常管理制度,对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保障体系、评估体系等一系列活动进行研究和跟进,使双语教学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重点培养和加大引进同步进行,通过多种渠道重点培养自己的老师,加大人才引进制度,有针对性的引进一批专业语言和基础知识扎实、或有留学背景的教师。与常规教学相比,双语教学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应该适当地给予政策支持,可以给予经济补助、提高课时酬金、教研立项、国内外访学等支持。
(二)培养优秀双语师资
提高师资培养主要提高教师的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教师的语言水平,二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双语教学的开展,需要有一支外语水平比较高,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部分专业教师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能力,但还尚未具备用外语熟练地教授专业课知识的能力;而语言老师的语言过关了,但是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需要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学校可通过一些措施,鼓励老师出国留学进修,鼓励教师朝双语方向发展;可以引进一批高质量的国内外教师或留学多年的华裔教师为客座教授;可以加强中外合作交流和校H交流项目,通过互派教师,共享双语资源;可以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可以引进一批学科知识强、英语水平较高的复合型归国人员,进而形成一个双语教师群体。
(三)努力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和专业水平
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外语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接受水平。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英语水平至少需要达到CET-4,并且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自学能力。双语课程每次的授课量较大,学生在接受和理解一些逻辑性比较强的内容时比听母语授课的困难要大,自学时间往往是授课时间的两倍以上。普通的一个英语词汇,不同的专业领域会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学生在有较强的专业水平的同时,还需有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阅读原版教材和影视等方式,提高外语水平。否则,学生在听不懂的情况下再去普通班重新补课,费力费时,得不偿失,最终也会影响学习效果和双语教学的正常进行。
(四)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料
教学资料包括教材、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毕业设计等。而实施双语教学的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使用原版教材,因为他们具有内容新颖、出版周期短、知识更新快和能较好地反映本学科专业前沿的最新信息和理念等特点。但是在选择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外文教材的难度,与自己学校学生的能力是否匹配;还要考虑原版教材价格昂贵等问题。所以学校和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再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五)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何种外语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掌握的程度,其教学进程也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入难,不可“一刀切”,即完全用外语授课。因为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学习专业知识,语言只是交流的工具,切不可本末倒置。根据一些高校的办学经验来看,课堂教学模式形式多样。在试运行阶段,可以考虑一下用外文书籍,汉语讲解;浅显的内容,用外语讲解;让学生课前预习,做好准备等。等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语言基础之后,逐渐过渡到以外语授课为主,直至最后达到全外语授课。
(六)浓厚的双语学习氛围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保障
关键词:高校 双语教学 课程建设
由于民航业全球化的加快,当前各个专业推出了双语教学课程,同时也将双语教学情况列入教育部评价教学工作水平的指标。所以,对于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研究已成为了我校的主要改革目标。
一、双语教学的界定
双语教育在国外已有一段时间的实践,国外双语教育主要是因为种族同化或是多样性需要。当前,教育界对于双语教育的界定非常多,例如,以王斌化教授的研究来说,将双语教学分成宏观、微观两类。宏观类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育,微观类的则是指学校运用第二语言或是外语来教授各学科内容。
由双语教学执行类型分析,最常见有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种,沉浸式。学校运用一种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教学,所有课程以及教学语言都用第二语言进行。
第二种,保持式。学生刚进入学校后使用的母语,之后部分学科教学慢慢使用外语,其他学科仍然运用母语,即为部分课程运用第二种语言,学生进行两种语言的学习。
第三种,引渡式。学生在入学后,部分或者是全部运用母语,之后再慢慢转变成只运用外语来进行教学。
我们国家对于双语教学的概念一般是属于微观双语教育的范围。以这些年各高校开展双语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进行分析,我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双语教学来引导学生开拓学术范围并提升专业水平,增加学生在民航业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合作、竞争力、交流力等,让学生可活跃在国际的平台中。因为教学活动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和教学语言有关课堂教学要素包括教材、作业、考核等几个环节,所以各环节外文达到何种比例才可取得双语教学的最优化是无法进行量化的。以现有情况分析,双语教学可分成以下几个形式:以外文教材为基础,用中文进行讲授;以外文教材为基础,讲授以中文和外文相结合;以外文教材为基础,通过外文进行讲授;以中文教材为基础,用外文进行讲授。
二、当前高校双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教材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们国家的国内市场原版教材非常不足,引进原版需要提供大量的版权费和经费,教材的价格也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学生所承受的能力,导致需求量逐渐减少。最近这些年,教育部一直提倡出版社引进大量原版精品的影印教材,此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改变。但是,引进的原版公共课、专业课教材的种类、数量仍无法满足现有的双语教学的需要。
同时,其他形式双语教材,如原版教材改编或者是讲课教师收集、整理、编写的双语课程讲义都不可以算成是真正意义的原版教材。使用这样的教材,教师都没有办法接触到原味的外语,双语教学也成了形式上的教学,没有实质性可言。特别是,有些双语教材选择和民航业高校教学课程设置互相脱轨,无法很好服务正常教学的工作。
2.师资力量不足
一位合格的双语教学是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精通此专业的学科理论,有着精通、深厚的学科知识,同时要学习自然、社会科学的最新知识和成果等等。
(2)还要有比较高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在英语的口语方面,还要有熟练使用英语授课的能力。在教学当中可以对两种语言的运用灵活自如。
(3)双语教学还要教师在教学当中有着灵活的教学思想,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要把握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对当前的教育理论有着深入的理解。
由目前的情况分析,我校双语教师的资源还是非常不足的,很多教师虽然对自己所学专业有着非常好的理解,但外语的能力不足,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双语教学的时候会出现外语表达不清的情况,教学的方式也不灵活。同时,还有部分教师虽然可胜任外语方面的工作,但和学生通过外语交流进行讨论仍无法顺利。而英语专业教师虽经过几年专门训练,语言功底非常不错,但却缺少专业知识的背景,特别是对民航方面的知识。
3.学生英语基础的不足
因为应试教育制度,在高中时学校和教师,包括学生所要面对过大的升学压力,在外语学习方面重视写、看的能力,对听、讲的能力有所忽视,导致高中生在进入高校之后,对英语的掌握能力不足,大部分学生根本听不懂老师授课内容,因此双语教学实施起来有非常大的难度。而且通过对双语班学生成绩的分析,得出了我校的双语教学必须要重新改革的结论。
三、如何进行双语教学的建设
1.对师资力量进行培养
双语教师一定是专业素质和外语素质兼备,有着开阔的专业知识和文化品格,可引导学生走进民航学科前沿的国际型人才。目前,我校教师队伍中,除了英语专业教师以及公共英语教师的英文基础比较好之外,其他专业型教师的英语水平明显不足,基本只有少数的专业教学能用英语准确将教学内容表达并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和高水平的双语教学要求差别较大。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可直接影响双语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否,一般采用引进和走出的方法,引进学科水平和英语水平都非常高的综合型教师,比如海外归国人才。同时,对专业型教师加大双语教学的培训,提高年轻骨干的教师英语水平,打造成一支高水准的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
2.对教材进行建设
当前,双语教材基本上都是依靠国外引进,大部分是可以反映出本学科的难点及热点,但同时还是存在一定问题,如个别教材的内容过于老旧,无法反映出学科最新的情况,而且部教材文化背景也有不同,无法生搬硬套,特别是民航学科方面,如果任课的教师没有作恰当的处理,学生不容易听明白,甚至还会产生误解。所以,可持续发展的计划在于组织各类专家,尽快编写成具有高质量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英语专业型教材,构建起双语教材的体系。或者是对原版英文材料的重点、难点加上一些批注或是注释,又或是提供中英双语的对照读本,确保教学的效果。
3.对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双语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英语基础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忽视的学生的英语基础,就算教师讲得再好再精彩,教学效果也无法得到应有的保证。在大学进行扩招之后,学生的素质本身就高低不一,如果对英语基础很差的学生进行双语式的教学还会影响到其专业课程的学习。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适当的选择,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注意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对学生涉及面比较宽广的范围,要设置双语、汉语两种课程给学生自行选择。通过自由的选课,防止班级学生数量或差距过大,有利于教学组织课堂的教学。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维持式、浸没式等等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提升教学的效果。
4.对双语教学评价进行优化
双语教学评价目标在于对双语教学质量做出判断。有效双语教学评价不可过于机械,而是要激发起教师和学生在双语教学评价中的创
造能力,重视自我性评价,关注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及自我评价基础上对各自教学活动进行调节,积极将评价要素融入至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的活动中,形成自我分析与调节的评价能力。在对双语教学进行评价时,要重视对双语教学的学科目、语言、认知目标达成得终结行评价,也要重视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学的过程中表现的态度、学习能力等的形成性评价,运用互评、自评结合方式。尤其是在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以此鼓励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双语学习的信心。
四、结束语
双语教学是一种培养面向全球的综合型人才教育方式,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具体执行双语教学时各大高校以及有关的部门都要加大贯彻双语教学力度,多多开展研讨会,开展试点工作,同时对反馈的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并且拟定出针对各个高校特点的可执行的对策,让双语教学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不断地优化、发展、夯实。
参考文献
[1] 刘春莲.高等教育双语教学可行性模式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03).
[2] 曾志新,刘旺玉,林颖.我国现行双语教材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7,(05).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教学体系
《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对双语教学的定义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的实施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第一,浸入式双语教学。学校使用一种非家庭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第二,保持式双语教学。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第三,过渡式双语教学。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所有学科的教学。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模式目前属于保持式双语教学,使用的第二语言主要指英语。从会计学专业的实际来看,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提高我国会计人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一种创新。同时,随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高校会计学专业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与统一,从而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目的
根据双语教学的定义,我们不能把双语教学简单的理解为外语教学。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双重的,首先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目标,其次是语言目标。双语教学也不应是外语教学的延伸,而是将外语融入到课堂专业知识的传授中,让其融为一体,自然流畅,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依然是传授专业知识。语言只是掌握知识的载体和传授知识的媒介,提高外语水平只是次要目标而不是终极目标。双语教学不能以降低课程或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外语水平的提高。因此,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首先是会计专业的教学,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仍是其首要教学目的。即教学内容仍然主要是学科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前沿的会计专业理论和实践。与此同时,由于双语教学中外语教学的渗透,使学生能够用外文搜集会计信息、处理会计业务编制和分析会计报表以及阅读会计学专业的相关文献。从而培养出既掌握国内会计专业知识同时又熟悉国际会计惯例的复合型人才。
二、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还要求用外语表述会计专业知识、解释相关的会计理论,还需掌握双语授课的技巧,能用简单的、学生熟悉的词汇讲述新的专业知识。但目前我国高校中能胜任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还为数不多。在外语教学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的会计专业教师外语阅读能力较强,但外语的表达能力较差,以至于在用外语传授专业知识时显得力不从心,不能运用自如的进行教学活动。外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虽然听说读写能力都不错,但欠缺会计专业知识,不能胜任会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工作,从而无法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师资一直是制约双语教学实施和发展的瓶颈。
(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对学生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一就是要有良好的外语素养、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热情。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会计专业毕业生就职于非外资企业。学生认为学习此课程的意义不大,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不具有主动性。再者,由于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会计专业的班级人数都较多,大多在60人以上,有时在教师稀缺的情况下,还需要合班上课,这样,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满足所有同学的需求。基于会计专业的实务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上存在难度。而且,传统的外语教学过分重视词汇,尽管一些学生能够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强,尤其是听说能力。在双语教学中这些问题尤为突出,以至于学生在阅读教材时非常吃力,也不能与教师用外语进行交流。从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满足不同外语水平的学生群体是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三)课程设置随意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性。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此课程,但都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统一规划其课程设置。一般都是因人设课,根据师资和学生情况开设相应的一门或几门双语课程。但双语教学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应考虑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这个专业需要开设涉外课程还是采用双语教学,课程之间如何衔接等问题现如今还没有经过有效的论证。由于会计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高校非常注重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双语教学过程中,也应考虑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给学生一个实际操作的平台,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缩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
(四)教材缺乏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中教材的选择大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使用国内教材。大多院校使用的是自编的专业英语教材,注重专业词汇的讲解,这样的教材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但内容不连贯、不成系统,教材体现的是中国式英语的思维模式,学生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知识,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更不能深入的了解专业知识。第二种,采用原版外文教材。近几年,许多高校开始采用原版教材。原版教材跟国内的专业课教材相比,定义、概念相对较少,并且浅显易懂,更多的采用了案例、实务和图示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英语教材的弊端。但原版教材跟国内专业课教材在数量上相比,仍是极为稀少。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其突出问题是缺乏参考资料,虽然原版教材每章后面都安排了系列参考文献,但能够利用的外语参考资料少之又少,学生无法主动地接触资料来补充学习,导致学习链的断裂,影响了教学效果。
(五)教学方法陈旧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应该是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充分的和谐和统一。但目前的主要模式仍然是教师的主体性极度膨胀、学生主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授课存在以译带讲的现象,学生被动听课、记笔记,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课堂缺乏互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听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进而阻碍了专业知识的获取。而且,虽然很多教师用多媒体教学替代了传统的粉笔、黑板,但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桎梏着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发展。
三、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个特殊的系统工程,应全面考虑,合理安排,主要从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构建合理的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体系。
(一)课程设置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具体涉及到课程开设的范围、课程的选择、课程开设的时间、课程性质的设定等方面。
课程开设的范围。根据开展课程的范围和学生覆盖面可将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选择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在全部会计专业的学生中就全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二是在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中就全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三是在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中就部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四是在全部会计专业的学生中就部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目前由于受师资和学生能力的局限,高校运用最多的是第四种(也被称为全体制),其次是第二种(单班制)。实行全体制由于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较差,延误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达不到双语教学的目的。单班制的学生可以是优选出来的也可通过自荐的的方式,由于学生外语素质高,学习主动性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易实行,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较好。因此,基于目前实际,现阶段高校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应采用单班制。之后,基于单班制的教学经验可以在全部会计专业的学生中大规模的推广。
课程的选择。开设双语教学的试点课程应主要集中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成本会计和国际会计等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上。因为这些课程的中文教材一般也都是直接采用的国外原版教材的中译版,不会对会计学的专业知识造成重大影响。同时在课程选择时应遵循先易后难、逐步实施的原则。双语课程的数量也应循序渐进,逐步从专业课过渡到基础专业课,因为基础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基础。
课程开设的时间。一些院校开设双语教学的时间较早,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水平不高,以至于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开设时间应该从高年级逐步过渡到低年级。这样,在试点时期,学生通过大一、大二大学英语的学习,英语水平得到提高、大二和大三会计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的能力,降低学生对双语课程的恐惧心理,从而为高年级实施双语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性质。双语教学是必修课、选修课还是基础课的课程性质,以及课程性质决定的课时量,对于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课程性质决定了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时间。另一方面,课程性质和课时量也决定了双语教材的难易程度。对于会计学专业中设置的双语教学课程,我们建议设为必修课。
(二)教材选用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适合的教材是会计学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原版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同时,教师应该借助于互联网、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及图书馆等途径将国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发展动态等文献资料及时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也可选读外文的财经类文章,这些都是解决原版教材匹配参考书目较少的有效途径。
(三)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有丰厚的理论功底。高校可有计划的引进和培养师资,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双语教学培训。一方面,建立双语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与国际院校保持长期稳定的师资合作培养计划,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出国访问或留学,也可组织、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促进现有专业教师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直接引进长期在国外留学的高层次会计人才。其次,鼓励英语专业的教师攻读会计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从而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但师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不可一蹴而就。
(四)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教学方法应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源泉。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情感过滤效应发挥的更为明显,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产生差异较大的主观情感体验,因此应设置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一是问题情境教学法。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主去寻找答案,提高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二是案例分析法。充分利用原版教材每章节后的案例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模拟实操法。针对会计操作性强的特点,有些原版教材附有会计实务练习册。通过实务操作,加深学生对中西方会计处理差异的认识。四是角色扮演法。根据不同的会计业务,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用外语进行业务交流。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去情景化”教学模式带来的负面后果。由于双语教学任务重、课时有限,必须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大大节约板书的时间,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授课的信息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学效果。同时还可采用视频剪辑材料、网络材料和模拟实务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原始材料。通过方法的多样化拓宽获取知识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建平.会计英语双语教学质量改进途径探讨[J].会计之友.2011.5
[2] 刘世荣.体验教学模式下学习行为调控问题研究-基于会计双语教学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1.7
[3] 孙鹏云.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2
关键词:高校教师;双语教学;教学能力;构成;提高
基金项目:本文受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和江苏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JKTY2011-03]资助。一、双语教学能力的构成本文以英、汉双语教学为例,解析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基本构成。
1双语表达能力
双语表达能力是双语教师借助英、汉两种语言文字表达教学内容和学科思想,并与学生互动的能力,可以说不具备良好的双语表达能力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双语教师。这就要求双语教师不仅能用双语听、读,还能准确地运用双语进行说和写,而且双语教师还应是双元文化者,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讲述知识、表达思想、调控课堂、指导学生。
2双语教学设计能力
双语教学不是简单地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或英语翻译成汉语,而是将双语的使用与教学活动进行有机整合。这就要求双语教师具有确定合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能力,灵活选择并优化教学方法的能力,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双语教学组织能力
双语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有明确的双语教学目标、清晰的双语教学思路、完整的双语教学环节、科学的双语课堂提问、生动的双语教学语言、精练的双语板书等,这就要求双语教师应具备精湛的双语授课能力,创设双语教学氛围的能力,调动学生双语学习积极性的能力,掌握双语切换时机和合理分配两种语言的能力等。
4双语教学监控能力
双语教学结束后,只有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监控,才能保证双语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这就要求双语教师应具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作出合理、正确判断的能力,同时还应具有对双语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检讨与反省,并改进教学效果的能力。
二、双语教学能力的提高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大学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提升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过程中,双语教师重视日常积累,加强自身发展是基础,高校进行科学管理,规范双语教学是保证,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也是提升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1重视积累,加强自身发展
双语教学一般在高校的专业课程中使用,这就要求双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日常英语词汇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应拥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和口语表达能力。因此重视英语词汇的日常积累,加强自身发展是提高双语教学能力的根本。此外,通过对双语教学的监控,查阅、收集相关双语教学资料,积累双语教学的相关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我决策、自我评价、自我更新能力,从而促进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2科学管理,规范双语教学
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从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出发,对双语课程进行科学管理,如规范双语课程教材、设立双语课程目标和任务、开展双语教学效果检查和评比活动、建立双语教学科研实施方案等,从而激励和促进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双语授课教师培训体系,不断充实双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提高其教学能力。高校还应为双语教师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为提升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提供保障。
3合作交流,提升教学能力
[关键词] 国际经济法学 双语教学 探析
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含义之辨析
虽然,“双语教学”在我国各高校目前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但是,“双语教学”的科学含义是什么?包括法学教育界在内的学界对此却一直存在不同观点。例如,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可以成为提供我国新时代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其本身也不是单纯的教学方法问题。[1]有学者将“双语教学”定义为:它是在学校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只使用母语,同时广泛使用外语的一种教学活动。还有学者根据外国字典中的定义将双语教学理解为:“双语教学提出的最初目的主要是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实现多元文化的共存。”[2]客观地讲,这些观点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忽视了“双语教学”一词在我国的演进历史和法理基础,因而缺乏建立一个准确解释“双语教学”含义的根基。
国家教育部[2001]4 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第8项题目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该项全文如下“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英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这是我国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法理基础,脱离此基础分析我国“双语教学”的含义是错误的。按照以上规定,目前在我国高校进行的“双语教学”,是指除外语课程外,采用外文教材,并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含50%)的课程。由于英语是我国所有普通高校本科生的必修外语,所以,教育部所称的“双语教学”实际就是使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而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就是指在高校国际经济法学专业课程的本科教学中使用英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总课时的50%以上(含50%)。
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之必要性
第一,我国对外经贸活动中急需大量既熟悉国际经贸法律和国际惯例、又能熟练运用外语的涉外法律人才,这是实行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的现实基础和根本出发点。外语(主要是英语)作为工具,在经济全球化和法律全球化时代愈加重要,法律职业者要熟练地运用外语处理法律文书、用外语直接交流,而不能再借助于翻译。这样,法律实务要求法学教育必须与之相适应,其双语教学势在必行。[3]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对外经贸活动日益频繁,特别是在2001年12月正式加入WTO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现在每年的进出口贸易额一直在2万亿美元以上。与此同时,我国和其他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和争端也急剧上升。国际经济法学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必须开设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货物买卖、国际投资、国际金融、WTO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等方面的国际法律制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联系的学科。
第二,国际经济法的法律渊源包括许多国际经济条约和国际商事惯例,它们几乎贯穿了国际经济法的始终,除此以外,各国的涉外立法也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渊源。这些法律的原始文本通常都采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然而,由于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符号性、民族性和文化性等特征,使我们在将这些法律文本翻译成中文时,译文总是难以完全表达原意,甚至难以理解或曲解原文的含义。最直接的办法是使用英文原版法律规定,按照英文原版词义和语境去理解。用英文传授该部分知识比中文教授更为准确。
第三,实践中的国际经贸纠纷往往发生在英语环境中,案情异常复杂。国际经济法学实施双语教学能使学生在双语环境的培养和熏陶下,了解到原汁原味的外国法律以及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运用相关法律解决国际经贸纠纷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涉外法律实务工作打好基础。
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实施之困
目前,我国开设法学本科专业的400多所大学大多开设了国际经济法学双语课程。但从各高校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困难:
第一,选择何种双语教学模式之困。实践中,各高校采取的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模式大致有三种:1.全外型模式,亦称浸润型模式,即所开设课程采用英语原版教材,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课程考核等环节完全用英语进行;2.混合型模式,采用英语原版教材,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环节用英语与中文相结合进行;3.半外型模式,即采用英语教材,中文讲授的方法。后两种模式统称为过渡型模式。目前,多数学校采用过渡型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模式,用英语学习专业名词和进行简单解释和表达,重点的描述和解释用中文,导致了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效果反而不如中文教学的尴尬局面。[4]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学生们的英语水平整体教差,学生英语水平差是制约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开展和发展的瓶颈之一;二是各高校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师资力量普遍较薄弱。目前各高校承担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是本国教师,其中许多教师原本是外语专业人才,他们仍然照搬外语教学方法用于国际经济法学教学中,[5]使国际经济法学双语课程成了外语翻译课。
第二,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材选用之困。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高质量教材直接关系到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的质量。目前国内出版的能全面涵盖国际经济法领域基本知识的双语教材较少,其中出现的语法错误和中式英语表述过多,法律描述的内容和角度也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6]而且,这些教材存在着涵盖内容出入较大、重理论轻实务、一般性介绍内容多而具体法律规则少等问题。
第三,实践教学环节和考核的方式之困。我国各高校的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仍以传授系统的和科学的法律知识为主,注重理论教学。国际经济法学双语课程一般每周仅有2-4节,这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和学生深入地用外文讨论或沟通,大大影响了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之外,实践环节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涉外法律纠纷的能力。实践中,不少法学院校也开展了包括模拟法庭、专题辩论、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然而这些实践教学的内容多关注国内民商法、经济法以及刑法领域,鲜有涉及国际经济法领域,即使涉及到国际经贸案件,也多是采用中式法律思维模式分析、讨论案件,学生难以全面、正确地理解主要源于英美法系的、已判例法为主的国际经贸法律规则。
完善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1.我国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应采取全外型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国际经济法学双语课程的开设应宁缺毋滥,不要使其成为应付检查和评估的摆设。如果要开设,必须采取前述的全外型教学模式。当然,考虑到学生的英语能力问题,国际经济法学双语课程应安排在高年级的大学生中讲授。将国际经济法学双语课程作为选修课,仅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或其他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学生选修。毕竟国际经济法培养的是专门人才,而非是通才教育。在全外型教学模式下,教师用英语讲授、提问,学生也完全使用英语回答和讨论,使学生沉浸在国际经济法律的英语语言环境中。涉及少数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课后教师可以用中文作为辅助语言进行个别解释。
2.加大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
由通晓外国法律的外籍教师实施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是最理想的,但由于外籍教师数量有限,费用昂贵,所以,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任务主要还是由一些专业扎实、精通英语的本国教师来承担。因此,各高校要加大对国际经济法双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是将英语水平强、国际经济法学基础扎实的专业教师培养成双语教师。具体可以采取为这类教师提供出国深造机会或与国内知名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等方式。二是在外语类高校、高等师范院校中开设以培养双语教学师资为目标的专业,将专业外语及有关双语教材纳入必修课程。三是引进双语教师。引进对象应为法律专业的归国留学人员,他们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3.重视国际经济法学双语课程教材建设
原则上,国际经济法学的双语教学应使用原版英文教材,但原版英文教材存在着购买费用过高、教材内容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国情以及较少涉及中国有关涉外经济立法等问题。所以,引进原版英文教材只能是权宜之计,最终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仍应选择我们的自编教材。可以考虑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既能满足我国对外经贸活动需要又适合我国学生学习的高质量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材。
4.强化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的实践环节训练,积极探索有效的双语教学考核模式
在国际经济法学的双语教学中应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创造多种形式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尽可能地适应国际经贸法律实务环境。例如,在校内可以开展有关国际经贸案件的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国际经济法专题辩论和疑案辨析等活动;在校外,学校可以与外资或涉外律师事务所、外资企业、政府外经贸部门等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国际经济法学双语教学的考核应在坚持结构化考核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化平时成绩,主要以学生在课上参与双语教学互动的表现、课下完成双语教学平时作业的质量来衡量,考核点包括英语表达能力、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能力、法律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法律思维、实践能力等。期末考试试题均采用英语表述,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考试时间确定用中文、中英文结合或者全英文答题。对于完全用英文准确答题的,可以给予一定的加分。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双语教学不是单纯教学方法问题,.
[4]任英欣.双语教学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114.
[5]王刚,李岩.关于国际法学科开设英汉双语教学的思考[J].安康师专学报,2006(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