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电视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

第1篇: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

当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的属性甚至已经发生改变,可以满足用户更多样化的需求,比如访问网络、在线搜索、网络购物、视频点播等。因此,智能化的数字电视是更具吸引力的电视,也更具“高智商”,而这一切都是智能化技术带给数字电视的改变,也必然在无形中增强数字电视的竞争力。显然,智能化技术将电视媒介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同时辅以高清的视觉享受,无边界的观赏体验与家庭影院式的立体观感,从而彻底颠覆传统电视的概念,带给消费者、用户最佳的享受和体验。一旦智能化技术逐步成熟并大面积推广到数字电视领域,那么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发展也会面临一次重组,其结果是数字电视产业的成熟与市场的稳定,背后蕴藏的经济利益无可估量。所以,数字电视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是必然趋势,也是改变数字电视产业的需求之所在。

2、智能化技术应用推动“智能电视”产生,引发全新电视市场变革

数字电视需要用户购买机顶盒方能管控电视节目,而智能化技术一旦在数字电视上广泛应用,那么电视的运作与技术形态都有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国际上对数字电视的发展已经呈现出热度下降的趋势,而众多互联网智能电视的出现则进一步冲击着数字电视的堡垒,“智能电视”呼之欲出,引发了消费者和市场的高度关注。例如,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三网融合”产业发展,这将改变有线数字电视的单一服务模式。内容格式的多样性、服务种类的多样性、接入方式的多样性将成为三网融合环境下的数字电视新特点。电视整机正从平板时代向互联网时代甚至向目前的智能时代跨越,电视机巨头也一直在酝酿着向技术平台等内容产业链扩张,避免在数字家庭中的核心地位被智能机顶盒取代。所以,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数字电视领域将推动智能电视的出现,而其间的竞争也将不可避免,这对电视市场而言或许又是一次大的变革。

第2篇: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

数字发射覆盖技术之所以能够促进国内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依托其自身技术优势。数字发射覆盖技术主要由通信设备、信息技术设备等软硬件共同组成,正是因为这些设备的可靠性才保证了其在广播电视系统中应用的可靠性,对于促进系统长期稳定可靠运行有积极意义。数字发射覆盖技术利用先进的设备将原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变为现实,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广播电视系统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先进可靠,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生命力,且通过多年探究实践与发展,目前技术体系已经相对较为成熟,广播电视系统运行风险被极大的降低,系统运行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得到了强力保障。目前广播电视系统在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约束下可实现数字设备的无缝接入,保证了系统的延展性与功能的可扩充性,数字发射覆盖技术的服务空间与层次都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广播电视系统运行中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数字发射覆盖技术的应用在保障系统顺利运行的同时可通过建立完善的系统访问权限机制、专用网络、备份恢复机制等确保系统运行安全,规避用户及工作人员或有意或无意的破坏,为系统的持续、健康运行提供可靠支持。目前我国广播电视系统所容纳的用户越来越多,为满足用户数量增加、需求增加现状应用数字发射覆盖技术可提升服务的前瞻性,通过灵活构建系统、改动系统构架等途径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动力。数字发射覆盖技术本身的实用性与扩充性为广播电视系统与时俱进提供了支持与保障,本身数字网络的建设是一项耗时长且复杂的工程,这个过程中利用本身的实用性和扩充性可消除系统建设滞后带来的诸多问题,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减少停播情况,保证数字信号的优质覆盖,更深层次的挖掘受众群体资源,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广播电视系统中数字技术分析

广播电视系统中应用的数字发射覆盖技术以ATSC技术、DVB技术、ISDB技术与DMB-T技术为主。ATSC技术服务广播电视系统主要是依靠自身组成层面、构成层级的清晰配合实现,第一层定像层确定图像形式,第二层依照MPEG模式压缩图像,第三层完成信号数据传输,前两层图像数据最终由第三层完成发射覆盖。DVB技术是典型的欧洲技术,利用卫星、地面数据交换机数字电视完成信号发射与覆盖,不仅能够接收传送音视频文件信号,还可接收传送图标图像及TRD等节目,不过DVB业务传送条件受限制,需支付一定费用,其业务开展有利有弊,国内参考该技术对广播电视系统进行了改造,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ISDB技术来源于日本,核心在于利用计算机与无线信息网络技术为广播电视系统信号传输覆盖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尤其是在3G、4G业务方面有出众表现。DMB-T技术在我国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可更好的实现数字信号的传导与接收,其采用的FJL技术促使数字电视传输网络逐步向多载波技术领域发展,可在多径时拖延信号扩散避免来自乱码的干扰,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与顺畅,其采用的循环前缀填充技术可有效实现保护间隔,并极大的提升了数字电视信号发射覆盖的效率。实现了20dB以上同步保护增益,对于促使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更好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3结论

第3篇: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

电子技术实验、就实践教学而言,它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强调其工程性、应用性与实践性。其目的应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电子工程技术人才。所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是中等职业教育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学校应在实验教学中打牢基础,逐步提高这种能力。首先,实验教学具备验证基本理论知识的功能,即验证性实验,这部分实验一般以各章节为基本内容,使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其次是综合性实验,这部分实验的目标是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一章或多章,甚至是结合其他科目内容的归纳总结;最后是设计性实验,其目标是在掌握理论知识并能综合运用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创意的较高水平的小设计类实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目标应包括:(1)让学生掌握与电子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基本实验原理,对电子技术学科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认识,熟悉和掌握与电类工程专业应用密切相关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2)了解科学发展的逻辑与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培养从事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具有初步创新设计的能力;(4)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社会责任感。

二、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现状

从教学体制上看:在实际的实验教育中,电子技术实验附属于相应的理论课,实验教学学时多年来一直为时,约为总学时数的14%,任课教师普遍认为实验学时偏少,不能充分完成预定实验计划。同时,验证性实验所占的比例较高,实验题目和内容相对最新的科技发展水平及市场化需求具有较大的滞后性,教学实验体系与工程实际脱节,不能及时反映现代电工电子发展的最新成果。

从管理体制上看:由于各方面普遍不重视实验课,上级投入经费少、人员稀缺、仪器设备紧张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实验课多数是辅助理论课的教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等方面受理论课制约。实验室规模小,人力、物力分散,实验教学队伍稳定性差,很难保证有一个相对稳定并能够深入开展实验教学的环境。

从教学过程上看: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的课时较少且通常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其内容也多为验证性的,很少形成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同时,教师在详细讲解实验方法、步骤后,还要做一次演示实验,这样在课时本就不足的情况下,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深化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对策

1.改进实验设备,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选什么类型的实验设备,将直接关系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鉴于此,在选购电路电工实验台时,学校应选择可由学生自己搭建实验线路、又能看到实际元器件的实验设备,这样可以大大加强学生对线路连接的感性认识,也为学生认识具体的电气元件提供条件。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型教师队伍

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对实验教师和专业教师业务素质的要求较高。实验教师和专业教师除了要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电子技术发展迅猛,实验教师和专业教师必须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产品。因此,实验教师和专业教师必须不断学习,采用自学或进修的方式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样,拥有一支强有力的、稳定的实验教师和专业教师队伍才能保证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更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

3.革新管理理念,全面吸引学生

部分学校现有的创新室基本上只能做备用实验室,是否运转全凭学生的主动性。为了全面提高创新室的吸引力,拟定创新室形式上由专人管理,内容上由相关教师共同负责。具体为:学生上课时间和晚上自修时间,创新室应能随时开放,并提供学生所需器材和负责仪器维修;学生所做题目,一部分由实验中心邀请相关教师设计,其中包括将历年电子大赛题目分成若干小块,另一部分由学生自行设计,题目内容以综合设计性为主,其可行性需经指导教师论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创新室开放时间、运行方式及准备的实验项目应随时公布于学生,以便学生提前准备讨论。

4.加强与兄弟院校“同行”的合作与交流是促进实验教学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要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就必须与实验、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兄弟院校的“同行”合作与交流。目前,合作与交流困难主要集中反映在教师间的实验教学、科研能力与水平存在着“差距”而产生的“屏障”。要缩短“差距”、消除“屏障”,首先要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提高实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缩短与兄弟院校的“差距”。其次要积极主动地与实验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兄弟院校建立一种有效的、广义上的“联姻”机制,这种“联姻”机制是一种“紧密”与“松散”相结合的方式。“松散”型主要是通过教务部门在某些学科领域有方向性、有目的性、不定期地与兄弟院校的教师、专家、学者建立“友好联姻社”并进行联谊活动,为教师建立合作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而“紧密”型则是通过选拔本部门的培养对象进入水平较高的兄弟院校进行“深造”、“进修”。

总之,实验教学是学生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这点对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学校必须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以不断的探索试验,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摘要】传统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式和思维模式仅仅停停留在辅助于理论教学的层面上,已经跟不上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方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本文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目标为切入点,研究了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问题和现状,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

参考文献:

[1]杨泽富.电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2006,(10).

第4篇: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字技术;当代电影;传统美学;再读;评判

数字技术介入电影、电视领域必然导致当代影视理论及影视美学观念的更新。于是面对着数字化奇观带来的巨额票房和视觉冲击,就有论者认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降临,数字影像必然导致巴赞的影像本体论解体,颠覆了传统以真实性为基础的真实性概念,甚至认为“数字就是一切”。

一、我们面对的仅仅是技术吗?

数字技术对电影的逐步介入,是技术加盟,还是本体颠覆9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是单向度的,正如马克思用赞赏而又痛恨的语言揭示资本主义现代社会深刻的内在矛盾,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对机械、对现代科技的态度也是自我抵触的,既欢迎崇拜又警惕恐惧。因为机器和科技沿着消蚀神性、解放人性的方向却似乎不由自主要走向控制人性、异化人性的归宿。而数字技术正在彻底改变着电影的历史面貌的同时正在对电影的艺术特质提出严峻挑战。只要你愿意,电脑工程师就可以将任何人的图像经过数字化技术的处理,让他在银幕上“为所欲为”。有趣的是,电影的虚拟世界在视觉上和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现实世界并没有任何区别。当科学迈着诱人的步伐在艺术的殿堂飞舞的时候,电影与数字技术的联姻是否还能保持住它那颗艺术的心,对此人们众说纷纭,有欢喜也有忧虑。

不管怎样,首先我们应该冷静下来,一起再读数字电影的发展。不容否认数字化技术给传统电影业带来了巨大影响。自1968年完成的科幻电犀狱2001遨游太空沁正生以来,银幕画面,时间和空间、真实和虚幻、终极和多元,一下子就开始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了,它简直是电影艺术大师们对未来世界的一个惊人隐喻。

1977年《星球大战》为这种高科技在电影中的运用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影片中虚构了神奇奥秘的“太空景象”和“星球大战”的场面,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幻想中的世界。随咸终结者号))R使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生成一些画面,然后和实拍画面相结合。这种真人实物和计算机生成的形象的合成,使电影画面的表现力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再往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科幻片、灾难片。1993年好莱坞的神奇人物斯皮尔伯格在影粼侏罗纪公园冲就创造了恐龙复活的神话。

此后ILM挟其数字技术之精锐武器又在《真实的谎言》、《龙卷风》、《独立日》、《回到未来》影片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山呼海啸、金戈铁马的奇观场面。特别是最近《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全球火爆上演《冰河世纪》风靡全球。渐渐地,即使普通的观众,也不能不为数字技术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奇观而兴奋不已。当他们看到电影中那些复杂而又非凡的大动作大场面时也会立刻意识到这是电脑特技玩的魔术,然而对数字技术来说,它的作用并不仅止于创造惊人的视觉奇观,虚构某些新奇怪诞的空间形象,令人震惊的是它甚至可以虚构历史!在具有史诗意义的好莱坞电粼阿甘正传冲俄们就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令人睦目结舌的场面—扮演阿甘的演员汤姆·汉克斯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里分别与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三位美国历任总统一一握手会谈,而这三位总统的镜头都是真人并非替身。面对这样一组逼真的镜头,我们简直不知道是该怀疑历史,还是怀疑自己的眼睛,而事实上它们不过是在数字技术的操纵下虚拟而成的一段镜头的组接。正是由于数字电影以新的表达范式冲击了人们的眼球,一时间导演与观众都对数字技术都表现出特别的关注与喜爱。把人们带进一个数字狂欢的视觉时代。

二、可由此我们自然会产生疑问:既然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任何影像的创造都已成为可能,那么电影是否还是对物质现实的复制?

前辈巴赞的“影像本体论”是否面临解体的挑战,电影影像真实性价值是否依旧?历来观众总是相信他们的眼睛所看到银幕上的一切都是确实存在的客观现实,然而现在这种影响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却呈现越来越松散的态势。在数字技术的“鬼斧神工”之下电影的表现空间开始拓展延伸,电影也从传统的“照相艺术的延伸”演变为内涵更为丰富的影像制作艺术,从这个角度看,数字技术无疑为创作者解脱了许多来自技术的羁绊,计算机技术日臻完善的发展将为观众提供越来越多的数字生成品。但换个角度,电脑特技的加盟,使得电影不再完全是对物质现实的复制,电影真实性的价值自然会受到怀疑,而以此为保障的人类视觉的可靠性也受到了威胁。那么,在数字化的今天电影一味地拓展延伸数字影像的无限可能性而使其仿真与虚构的功能日益强化,而作为电影最本质特性的纪录意味会不会一点一点丧失,观众也会不会在经历了虚拟的数字后开始冷眼重审电影的本质问题呢,因此我们在惊讶于数字电影给我们带来的视觉盛宴的同时,再度理性地对数字技术进行再读和评判。

在世界电影史任何一个技术的产生,任何一次技术的发明都有可能有一个被偏爱的过程或者使极端化的过程。现在的数字技术也许正处在这样一个被极端化的历史过程之中。数字化技术使这种梦幻在外在的形态上趋于现实化的同时,在内容上也将人的种种欲望演变成为各种各样的故事形式。

事实上,在电影的历史过程中,科技始终是达到电影美学境界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而不是它的终极目的,更不是它的归宿。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影艺术的表现空间日新月异。但是归根结底数字化技术在电影中不能替代观众对故事的观赏。如果电影的内容空虚空泛,再好的技术也只是对内容的一种粉饰,没有恰当的表现内容,技术永远是空壳,是外表。

无论是冲天巨浪,还是飞掠的流云,是自己数都是针对一片的总体美学风格进行制作,并为影片的叙事主题服务的。如今的数字技术已可以合成非常逼真的爆炸、烟云、流沙、风暴的效果,而所有这些模仿自然现象的目的也都是针对影片中的人。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关心的更多是屏幕上的影像效果能否打动人感染人,而不是乐意于观赏导演一味地采用数字技术制造视觉的盛宴。导演韦廉说:“我们不是在那纯粹玩数字技术,那就不是电影了。电影的根本是在于运用它。”所以技术的运用归根到底恐怕还得服从艺术整体上的需要。因为电影最终还是反映人表现人的,数字技术只有再丰富和强化人的情感世界时才是根本。而当它使电影远离了这个宗旨的时候,就走向了迷途。数字化技术可以把电影的外形弄得面目全全非,但它依然不能改变人们对电影与生俱来的期待,他们想在电影中看到人真是的内心人的情感人的灵魂。

到目前为止,面对滚滚滚而来的数字技术,成龙就是第一个公开要拒绝采用电脑技术的电影人,它的一系列影片公开与数字化抗衡。他在拍《龙旋风》时就坚定地说“我就要跟他们特别,特别之处是我不需要电脑合成帮我忙,这样我的电影在世界上就有一定的风格。我想人们更期待看的是这样的“真功夫,真动作”而不是看由电脑科技帮忙所制造的。例如国产电视剧《西游记续集》因为太多地运用了电脑特技,所以人们对此评价并不高,虚假的东西太多,使观众难免有失真的感觉。可见数字技术的滥用反而于影视创作不利。

三、同时在人们对数字电影过度情绪化的高声呼喊中,还有观点认为‘“数字技术决定一切”,更激进的是数字技术“革”了传统电影美学的“命”的见解或者说颠覆了传统美学的见解。

我们翻一翻《数字时代的影视艺术》可以发现不止一位学者持这样的观点。

而事实并非如此。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就商业片而言,全球票房超过2亿美元的100部影片里采用数字技术的约在45部以上。同样获得客观票房记录的一些影片,像1972的《教父》,1987年的《致命的诱惑》,1990年粼与狼共舞认1991年白试美女与野兽》城沉默的羔羊》,1992年白斌修女也疯狂浓1997年配袱我最好朋友的婚礼降等,都不是数字技术制品,而是艺术价值特别高的作品。所以数字技术时代电影仍不能脱离其艺术的轨道。原因大概有几方面:

第一、电影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综合艺术,是人们用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审美方式。需要强调一点“它还是一种艺术”。与其它文学艺术一样,人们通过电影来认识感知把握世界。电影作为艺术,靠的一是形象,二是情感,而不是只由科技来决定。即使电影制作技术的进步会改变许多方面却还是无法从根本上取代艺术家作家充满激情的富有想象力的充分个性化的艺术、创造活动。无法改变电影艺术之成为电影艺术的本质特征。电影艺术本该表现的作为艺术的主体的人的内在情感和精神,是任何科技包括具有神奇魔力的数字化技术所无法替代和表现出来的。这种精神和情感,这种充满了激情的富有想象力的个性化艺术,永远都是电影一是的魅力所在。以为“数字技术就是一切“是过激的偏执的看法。艺术依然是根本,技术只是表现手段。高科技的魔力永远无法取代意识的魅力。前苏联电影理论家B,日丹进行过精辟的论述:“无论技术元素对扩大和加深我们对生活的认识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这一因素本身却不是也不可能是形成艺术形象的独特形式和决定因素。艺术与技术、诗学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不可简单化对待。不管超感光度的胶片对于银幕艺术多么重要,还是艺术家超敏感的目光和思想具有更大意义。在艺术中起决定作用的,开拓通向观众道路的,是艺术家记得目光和思想,而不论胶片的质量和规格如何”。

第二、数字化技术的进入,传统电影与观众那种以直观的情感交流为核心的亲缘关系也被无情地打破了。观众从此也就会不再相信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由现实世界所组成的感性天地,电影成了一种真正的视觉游戏。

所以从受众心理方面入手探讨,我们会发现使用数字技术合成的影像再“真实”不过了,他还是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真实审美”的全部需求。很简单人不能总是生活在想像之中,人还得生活在现实之中,还得直面人生中的诸多问题。基于此人们还是一定特别关注人生、社会。电影在“真实”这个人类亘古不变的美学品格和审美追求的规范下,把镜头对准生活本身,如实却又艺术地讲好人生和社会故事,以便给人们提供人生的样板,劝人向善,教人行善,同时又给人以美的享受。一旦没有了这种对人生和社会真实的再现和表现,你有再多再精彩的“科幻片”或者有再多再精彩的数字化技术镜头,再强烈的再刺激的视觉效果,仅仅满足了眼球而不能改善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那电影又有什么用呢。

第5篇: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近似计算在静态分析中的应用问题,其次分析了纳米电子技术急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和交互式电子技术应用手册,最后电子技术在时间与频率标准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近似计算在静态分析中的应用

在电子技术中应运中,近似计算贯穿其始终。然而,没有近似计算是不可想象的。而精确计算在电子技术中往往行不通,也没有其必要。尽管近似计算会引入一定的误差,但这个误差控制得好,不会对分析其它电路产生大的影响。所以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掌握,特别是如何应用近似计算。

在工作点稳定电路中的应用要进行静态分析,就必须求出三极管的基电压,必须忽略三极管静态基极电流。这样,我们得到三极管的基射电子的相关过程及结论。

二、纳米电子技术急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

由于纳米器件的特征尺寸处于纳米量级,因此,其机理和现有的电子元件截然不同,理论方面有许多量子现象和相关问题需要解决,如电子在势阱中的隧穿过程、非弹性散射效应机理等。尽管如此,纳米电子学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还在于纳米电子器件与纳米电子电路相关的纳米电子技术方面,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纳米Si基量子异质结加工

要继续把现有的硅基电子器件缩小到纳米尺度,最直截了当的方法是采用外延、光刻等技术制造新一代的类似层状蛋糕的纳米半导体结构。其中,不同层通常是由不同势能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构建成纳米尺度的量子势阱,这种结构称作“半导体异质结”。

(2)分子晶体管和导线组装纳米器件即使知道如何制造分子晶体管和分子导线,但把这些元件组装成一个可以运转的逻辑结构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一种可能的途径是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把分子元件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另一种组装较大电子器件的可能途径是通过阵列的自组装。尽管,Purdue University等研究机构在这个方向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该技术何时能够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仍无法断言。

(3)超高密度量子效应存储器

超高密度存储量子效应的电子“芯片”是未来纳米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它可以为具备快速存取能力但没有可动机械部件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海量存储手段。但是,有了制造纳米电子逻辑器件的能力后,如何用这种器件组装成超高密度存储的量子效应存储器阵列或芯片同样给纳米电子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4)纳米计算机的“互连问题”

一台由数万亿的纳米电子元件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组装成纳米计算机注定需要巧妙的结构及合理整体布局,而整体结构问题中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就是所谓的“互连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计算结构中信息的输入、输出问题。纳米计算机要把海量信息存储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并极快地使用和产生信息,需要有特殊的结构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的诸多元件,而纳米计算元件之间、计算元件与外部环境之间需要有大量的连接。就现有传统计算机设计的微型化而言,由于电线之间要相互隔开以避免过热或“串线”,这样就有一些几何学上的考虑和限制,连接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因此,纳米计算机导线间的量子隧穿效应和导线与纳米电子器件之间的“连接”问题急需解决。

(5)纳米 / 分子电子器件制备、操纵、设计、性能分析模拟环境

当前,分子力学、量子力学、多尺度计算、计算机并行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已取得快速发展,利用这些技术建立一个能够完成纳米电子器件制备、操纵、设计与性能分析的模拟虚拟环境,并使纳米技术研究人员获得虚拟的体验已成为可能。但由于现有计算机的速度、分子力学与量子力学算法的效率等问题,目前建立这种迅速、敏感、精细的量子模拟虚拟环境还存在巨大困难。

三、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根据美国国防部的定义:加注索引的扫描页图、滚动文档式电子技术手册、线性结构电子技术手册、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技术手册和集成电子技术手册。目前真正意义上的集成了人工智能、故障诊断的第5类集成电子技术手册并不存在,大多数电子技术手册基本上位于第4类及其以下的水平。需要声明的是,各类电子技术手册虽然代表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各有优点,较低级别的电子技术手册目前仍然有着各自的应用价值。由于类以上的电子技术手册在信息的组织、管理、传递、获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

简单的说,电子技术手册就是技术手册的数字化。为了获取信息的方便,数字化后的数据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管理和提供给用户的形式,电子技术手册的发展就是围绕这一过程来进行的。

四、电子技术在时间与频率标准中的应用

时间和频率是描述同一周期现象的两个参数,可由时间标准导出频率标准,两者可共用的一个基准。

1952 年国际天文协会定义的时间标准是基于地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而建立的,分别称为世界时(UT)和历书时(ET)。这种基于天文方面的宏观计时标准,设备庞大,操作麻烦,精度仅达10- 9 。随着电子技术与微波光谱学的发展,产生了量子电子学、激光等新技术,由此出现了一种新颖的频率标准——量子频率标准。这种频率标准是利用原子能级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频率作为频率标准。目前世界各国相继作成各种量子频率标准,如(133 Cs)频标、铷原子频标、氢原子作成的氢脉泽频标、甲烷饱和以及吸收氦氖激光频标等等。这样做后,将过去基于宏观的天体运动的计时标准,改变成微观的原子本身结构运动的时间基准。这一方面使设备大为简化,体积、重量大减小;另一方面使频率标准的稳定度大为提高(可达10- 12 —10- 14量级,即30 万年——300 万年差1 秒)。1967 年第13 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决议,规定:“一秒等于133 Cs 原子基态两超精细能级跃迁的9192631770 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该时间基准,发展了高精度的测频技术,大大有助于宇宙航行和空间探索,加速了现代微波技术和雷达、激光技术等的发展。而激光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又为长度计量提供了新的测试手段。

总之,在探讨了近似计算在静态分析中的应用问题、纳米电子技术急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和交互式电子技术应用手册后,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电子技术在时间与频率标准中的应用知识的初步了解和认识。在当代高科技产业日渐繁荣,尖端信息普遍进入我们生活之中的同时,国家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我们科技工作者对新理论的学习和新技术的应用,因此说,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是不足为虚的。

【参考文献】

[1]张凡,殷承良《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及其在仪表中的应用[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6(01)。

[2]李建《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状况与发展趋势》[J],《汽车运用》,2006(09)。

[3]陶琦《国际汽车电子技术纵览》[J],《电子设计应用》,2005(05)。

[4]刘艳梅《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上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01)。

[5]魏万云《浅谈当代电子技术的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

第6篇: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

从70年代开始,在自关断器件发展中就是的电力电子技术进入到了逆变时代,在这一时期由于能源危机就让交流电机变频调速因节能效果明显而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虽然已经实现了逆变以及整流,但在工作的频率方面还不高。到了8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开始从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方向得到了迅猛发展,一些以MOSFET和IGBT作为代表的大电流以及高频和高压功率的半导体复合器出现以来,电力电子技术在这一阶段已经进入到了发展的重要时期,多样化的新型器件都已经应用在了电路技术当中,同时向着复合化和模块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在性能上更加的完善可靠,为用电的设备高效节能等提供了重要基础。

2电力电子技术在现阶段的实际应用探究

2.1电力电子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实际应用

新时期电力电子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过程中,已经在诸多的领域有了应用,其中在电气化的铁道交通当中就对电力电子技术有了广泛应用,在电气机车当中的直流机车就是对整流装置进行的应用,而交流机车方面就是对变频装置进行的应用。另外,在磁悬浮列车当中的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比较关键,有着诸多的地方需要电力电子技术的支持才能够使得磁悬浮列车得以顺利的运行,不仅在牵引电机传动方面,在各种的辅助电源方面也需要这一技术的支持。而在电动汽车的电机方面也是需要电子装置对电力进行转换才能够起到控制驱动的作用。在船舶以及飞机等对电源的使用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上也比较的关键。

2.2电力电子技术在家用电器中的实际应用

新时期电力电子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方面的应用也比较的广泛,这对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其中洗衣机是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下能够代替人工工作,只需要将衣服放进洗衣机按下按钮,就能够通过电力电子技术的功能支持完成整整个洗衣的过程。还有就是在厨房洗碗机家用电器的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上和洗衣机的原理类似,在空调器的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上能够起到节能作用,实践证明能够节约30%的电能,而电频荧光灯在工作效率上要比普通的能的效率高很多。

2.3电力节能中的电力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

在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在能源的消耗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尤其是在电力能源的消耗上比较严重。当前的工业和电力的结合已经成了发展的必需条件,所以在电力能源的消耗上逐渐的增加,主要就是由于电力能源而对稳定以及利用率高等诸多优点。从我国整体的工业发展情况来看,在工业的用电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情况,尤其是在用电的效率上得不到有效提高,从而造成了严重浪费的现象,在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背景下节约电力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实践的一个内容,通过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够有效的将电源的消耗程度有效的降低,在电力电子技术的作用下,能够对电力设备得到性能上的优化以及节约原材料的使用,这样就能够最大化的对电力能源进行节约。

2.4电力电子技术在发电环节中的实际应用

随着我国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例如风力发电以及水力发电等,这其中就涉及到发电机的电流频率的变换,水力发电功率要取决于水头压力以及流量,而这对机组的最佳转速变化也会产生影响,为能够将最大的有效功率得以实现,就需要通过调整转子励磁电流频率促进机组的变速运行。另外在大型的发电机相对静止励磁控制方面正是采用的晶闸管整流自并励的方式,省去了励磁机中间的惯性环节。

3结语

第7篇: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字签名;电子文件;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0)06-53(3)

作者简介:张蕴连云港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领域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大量产生并广泛应用,如何保证信息时代城乡建设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长期保存和随时利用,已成为各地城市建设部门,特别是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09年城乡建设档案工作要点》通知中指出,积极开展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行业标准,《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JJ/T117),积极组织开展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的接收,以电子档案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电子档案的接收要注重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保证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和永久保存。

电子档案管理面临诸多难题,比如可靠性问题、采集转换问题、数据格式一致性问题等。其中,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电子档案数据若不能获得法律认可,不具有法律效力,就失去了电子“档案”的意义和永久保存的必要。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电子签名技术应运而生。

所谓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通俗点说,电子签名就是通过密码技术对电子文档的电子形式的签名,并非是书面签名的数字图像化,它类似于手写签名或印章,也可以说它就是电子印章。基于PKI的电子签名被称作“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电子签名的一种特定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已于2004年8月颁布,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电子签名法》规定电子签名与传统手写签名和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有了《电子签名法》的保驾护航,电子文件的接收与归档工作就有了新的突破,档案信息安全性、可靠性及有效性将得到有力保障。

一、数字签名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签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增强电子文件及资料的安全性,有关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相继制订了电子签名法。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的《电子签名示范法》、欧盟的《电子签名指令》、美国的《国际国内商务电子签名法》,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有关立法,对保障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实现电子签名的技术手段有很多种,但目前比较成熟的,世界先进国家普遍使用的电子签名技术还是”数字签名”。由于保持技术中立性是制订法律的一个基本原则,目前还没有任何理由说明公钥密码理论是制作签名的唯一技术,因此有必要规定一个更一般化的概念以适应今后技术的发展。但是,目前电子签名法中提到的签名,一般指的就是“数字签名”。

在数字签名技术出现之前,曾经出现过一种“数字化签名”技术,这种签名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在手写板上签名,然后将图像传输入电子文档,这种“数字签名”可以被剪切,然后粘贴到任意文档上,这样使得非法复制变得非常容易,所以这种签名的方式是不安全的,不能被广泛应用。而数字签名技术与数字化签名技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与“数字化签名”不同的是,数字签名与手写签名形式毫无关系。它实际上是使用了信息发送者的私有密钥变换所需传输的信息。对于不同的文档信息,发送者的数字签名并不相同。没有私有密钥,任何人都无法完成或非法复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数字签名”是通过一个单向函数对要传送的报文进行处理,从而得以认证报文来源并核实报文是否发生变化的一个字母数字串。

目前最为成熟的数字签名技术,即采用公钥理论中的数字签名技术,结合PKI公钥基础设施,实现行为不可抵赖以及数据完整性保障的功能。数字签名是数字签章产品的核心,但是数字签名是不可见的,这与传统的签字、盖章的流程表现形式相去甚远。

二、数字签名技术工作原理

数字签名,是通过某种密码运算产生一系列符号及代码,组成电子密码进行签名,是一种类似写在纸上的,但使用了公钥加密领域的技术实现,用于鉴别数字信息的方法。一套数字签名,通常定义两种互补的运算,一个用于签名,另一个用于验证。数字签名了的文件的完整性很容易验证,不需要骑缝章、骑缝签名,也不需要笔迹专家。其验证的准确度是一般手工签名和图章验证无法比拟的,而且数字签名具有完整性、真实性、不可抵赖性。数字签名可以有效解决电子文件的否认、伪造、篡改及冒充等危险。

原理:每个人都有一对“钥匙”(数字身份),其中一个只有本人知道(密钥),另一个是公开的(公钥)。签名的时候用密钥,验证签名的时候用公钥。又因为任何人都可以落款声称她/他就是你,因此公钥必须由接受者信任的人(身份认证机构)来注册。注册后身份认证机构给你发~数字证书。对文件签名后,你把数字证书连同文件及签名一起发给接受者,接受者向身份认证机构求证是否真的是用你的密钥签发的文件。

数字签名的算法很多,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种是:Hash签名、DSS签名、RSA签名。

三、数字签名技术在城市建设工程电子文件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进程的加快,电子档案的数量逐渐增多。它们一部分来源于新进馆的信息,一部分是由其它载体形式信息向数字信息转换过程中形成的。由于受载体的保管条件、存贮介质的稳定性和技术操作等因素的影响,电子文件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或删改,且不易被察觉,因此对电子档案真实性的鉴别有一定难度。

(一)档案管理工作提前介入城市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的运作和管理。城市建设工程电子文件,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数字设备及环境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或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建设工程的电子文件主要包括工程准备阶段电子文件、监理电子文件、施工电子文件、竣工图电子文件和竣工验收电子文件,涉及单位部门多,人员复杂。

在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过程中,及时登记设备环境相关数据等,以保证电子文件归档的质量,生成电子文档的专用软件必须一同归档管理,以确保其信息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作为档案长期保管的电子文件,应与相同内容的纸质文件或硬拷贝一同归档。为确保归档电子文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应当从电子文件形成起,就进行妥善地管理,定期把符合归档条件的电子文件信息联机传送,在计算机网络上集中,并按档案管理要求的格式存储到可长期保存的脱机载体上。具有保密要求的电子文件。上网时必须符合国家或部门的规定。要有必要的安全保密措施。电子文件严禁上开放网络。

(二)加强电子文档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利用的全过程管理,维护电子文档的原始性。一是要注意对参加电子文档制作和管理的人员进行审查和管理,同时还要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教育,不断提高其责任心和技术水平。二是要建立并严格实施电子文档全程管理制度,对电子文档的形成、收集、积累、保管、利用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分清职责范围。三是建立电子文档管理的记录系统。应该为每一份电子文档建立必要的记录制度,从收集、积累开始就要记录电子文档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在其形成、处理和保管过程中,都有真实记录可供查询,来证实电子文档的原始性、真实性。

(三)有效维护电子档案真实性、安全性。文档电子签名是一种电子盖章和文档安全系统,可以实现电子盖章即数字签名、文档加密、签名者身份验证等多项功能。对于签名者的身份确认,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和签名的不可抵赖性等具有重要作用。数字签名应能够利用公开的已知验证算法来验证。安全的签名方案的使用将防止可能的伪造。我们可以为每一位工程人员做一个签名的数字消息,同时做一个与签名相应的验证消息。相关单位的工程人员在“准确无误”的图纸等电子文件上“数字签名”后归档,形成电子档案。根据权限有权借阅电子档案的人,可被授权拥有相应的验证消息,从而达到浏览或下载图纸的目的。这种加密体制下的电子档案,既保证了它的有效性,符合了档案法的要求,同时又有极好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第8篇: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

本征半导体掺杂后就是杂质半导体,非四价原子与四价原子在形成共价键中,得到电子成为负离子,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N型半导体就是本征半导体掺入施主杂质所形成的,一个施主杂质原子在形成一个自由电子过程中变成了一个固定而不能移动的正离子,电子则为多数载流子,而本征激发产生的空穴只是少数载流子。相反,P型半导体则是本征半导体掺入受主杂质形成的,一个受主杂质原子在形成一个空穴过程中变成了一个固定而不能移动的负离子,空穴则为多数载流子,而本征激发产生的电子只是少数载流子。正是本征半导体掺杂后的得与失,使得杂质半导体的载流子数量有了量以及性质的改变,相对本征半导体的导电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并没有带来质的改变,所以,一般不会作为普通导体应用。

二、PN结的失与得

PN结就是得与失的产物。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的交界面因多子极型以及浓度差别,形成多子扩散运动,N区的电子扩散到P区,P区的空穴扩散到N区,在交界区域原有的电中性被破坏,P区失去空穴留下了不能移动的杂质负离子,N区失去电子留下不能移动的杂质正离子。这些不能移动的带电粒子集中在P区与N区交界面附近,形成空间电荷区。空间电荷区的逐步建立削弱了多子的扩散,而增强了少子的漂移。当多子扩散运动与少子漂移运动保持一种动态平衡时,交界面形成稳定的空间电荷区,即PN结。两种不同极型的杂质半导体在交界面失去多子的过程,得到了一种导电性能独特于杂质半导体导电能力的介质,带来了半导体导电能力质的突变,这就是PN结的单向导电性,即正向偏置导通,反向偏置截止。复合的PN结,在制作工艺上的差别,分别有双极型晶体管与单极型晶体管。晶体管在合理偏置下导电性能表现了特有的控制性能,即电流控制型的双极型晶体管和电压控制型的单极型晶体管。

三、放大电路的得与失

晶体管器件在“合理偏置以及顺畅的交流通道”原则下就可以构建一个放大电路,一个微弱的输入信号从输入端引入,在输出端得到一个幅值足够的输出信号,表现了小幅度的模拟量通过放大电路后得到了大幅值的模拟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信号幅值放大的概念。殊不知,这种放大电路的“放大”理解是表面的,是片面的,只看到“得”的现象,而没看到“失”的本质。在放大电路中,工作电源不仅仅只是提供合理的偏置,更主要担负着能源作用。放大电路仅仅只是一个信号幅值变换的平台,微弱的输入信号能源通过晶体管的控制作用改变着工作电源在输出负载上的能量消耗。最常见的一个事例就是人们日常使用的收音机,收音机就是一个典型的放大电路。手持式收音机没有电池,不可能发声,装上电池后就可以接收电台信号,伴随听的时间与音量的大小,电池的消耗程度或使用时间就会不同。没有收音机,人们不可能感受到空中的电磁波能量,有了收音机而没有电源也听不到悦耳的音乐,电池能耗使用殆尽了也享受不了。所以,严格意义上的放大电路是一个能源控制电路,放大电路的本质是弱小能量对大能量的控制。放大电路表面上得到了信号的幅值增大,实质上消耗了电源电能。

四、差分电路的失与得

单级放大电路的放大能力是有限的,总期望多级放大。多级放大电路是由若干级单级放大电路所组成,这样单级放大电路之间就存在耦合关系,直接耦合是多级放大电路的典型结构形式,直接耦合的多级放大电路最突出的弊端就是零点漂移,零点漂移最核心的表现形式就是温漂,解决零点漂移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差分电路。差分电路由两个特性完全一致的单级放大电路复合而成,表现在晶体管的特性一致,晶体管偏置电路器件参数一致。差分电路从理论到实用经历了三个演变,即基本式差分电路、长尾式差分电路、带恒流源的差分电路,这三个演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基本结构不变。通过电路分析不难得出结论,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增益与单级放大电路的增益是一样的,然而,差分电路的共模增益接近零,有较大的共模抑制比,可以很好地抑制温漂,而单级放大电路就无法解决温漂问题。第一级放大电路温漂决定了多级放大电路的温漂,所以,集成运放的第一级总是差分输入级。可见,差分电路通过“失去”硬件(增加结构等价的电路,增大电路成本),得到了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而并不改变对差模信号的放大能力。

五、带宽增益积的得与失

考核放大电路的性能表现在增益、峰峰值、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带宽、失真度、输出功率与效率等参数中,它们取决于放大电路组态、晶体管特性、电源以及应用的方式。在放大电路的时域分析过程中,总是期望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越大越好,一级放大能力不够就采取多级放大,以提高放大增益;在放大电路的频域分析过程中,总是期望放大电路有很小的下限频率和很大的上限频率,频率响应范围越宽越好,即带宽值越大越好。带宽是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的差值,提高带宽的有限手段就是尽可能提高放大电路的上限频率值。通过电路的频域分析可以发现,提高上限频率与提高放大电路的增益是矛盾的,一旦当放大电路的晶体管选定之后,带宽与增益之积是一个常数,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增大几倍,相应地该电路的带宽就会减小几倍,实际中,既要提高放大电路的增益又要扩展放大电路的带宽,总是选取基区体电阻小、发射结与集电结电容效应小的高频放大管。可见,放大电路带宽增益积概念表现了得与失的理念,欲想得到较大的增益,必然失去频率响应的范围。

六、反馈放大电路的得与失

反馈是自动控制的一个重要概念,反馈放大电路是提高放大电路放大性能的重要手段,在电子技术应用中运用极为普遍。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输出信号部分或全部反送到输入端削弱输入信号,使得闭环增益相对开环增益减小了反馈深度倍,表面上损失了放大电路的增益,然而,对放大电路的其他性能技术指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表现在增益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环内的噪声干扰抑制能力以及非线性失真得到了改善;电路的带宽得到了扩展;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如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增大了输入电阻,有助于电压输入信号的放大;减少了输出电阻,有利于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正反馈放大电路中,输出信号部分或全部反送到输入端增强输入信号,闭环增益相对开环增益进一步增大,这是信号发生电路扰动起振的必然要求。信号发生器不会有输入信号或者说就是一个零输入电路,电路接通电源瞬间形成电路换路情形,通过正反馈选频网络(RC或LC选频网络)把输出端的信号有频率选择性地反送到输入端不断放大,这种无止境的放大也必然带来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所以在电路中为了防止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总是需要设置输出稳幅网络。可见,信号发生电路由放大电路、正反馈选频网络、稳幅网络三部分组成。稳幅的有效措施就是负反馈,所以,信号发生电路必须维持正反馈特性与负反馈特性的动态平衡。负反馈放大电路失去了增益,得到了电路性能技术指标的改善;正反馈放大电路得到了增益的“膨胀”,失去了输出信号的线性度,实际中为了挽回这种“失”,再次引入负反馈特性。

七、桥式整流的得与失

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中整流的任务就是把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衡量整流电路性能的主要参数表现在两个方面:(1)表征整流电路质量的参数,有输出电压和脉动系数;(2)表征整流电路对整流元件要求的参数,有正向工作电流和反向峰值耐压。半波整流输出电压低,脉动系数大;全波整流输出电压高,脉动系数小。然而,全波整流不仅需要降压变压器的副边引出中间抽头,更主要对整流元件的反向耐压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它是半波整流对整流元件反向耐压值要求的两倍。实际中,既要提高整流输出电压并减少纹波系数,又要对整流元件反向耐压的要求不苛刻,有效的技术手段就是桥式整流,桥式整流相比全波整流,在电路结构上只是增加了两个整流元件,但输出效果等同于全波整流电路的整流;桥式整流电路对整流元件的要求等同于半波整流电路对整流元件的要求,把半波整流与全波整流各自的优势整合在一个应用电路中。可见,桥式整流电路通过“失去”硬件(增加电路成本),得到了优于半波与全波整流电路的整流性能。

第9篇: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提高电力工程的自动化水平,促进了电气自动化的迅猛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就是运用了具有自动检测功能与自动控制功能的电气装置,可以实时对电力系统进行远程调节、控制、及监控。在信息化技术大力发展的同时,通过信息监测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力工程的远程控制与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自动化的电网配置、配电网技术协同工作。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对电力工程的各项信息进行统计、收集、分析从而加强电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减轻了以往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充分利用电力工程中的自动化设备进行监督,在面临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采取信息处理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有效地处理。而配电网技术可以配合电气自动化技术改善城乡配电网,加强城乡电力网络运行工作,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城乡电网中的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从电气开关到电力工程都有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身影。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也促进了电力工程的不断发展。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变电站及配电自动化的应用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是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对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的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从而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减低了变电站及配电站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变电站及配电站人员的安全性及整个系统运行的有效性。不仅如此,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多种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安全检测以达到高效控制的目标。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通过新型的设备代替以往的电磁式装置从而使得现场的监视操作更加智能化、可视化。变电站自动化除了满足变电站运行操作任务外还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生产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监控设备的更新,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提高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降低运行维护的成本,高质量输电过程,经济效益提高很多。

2.2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

在电力工程中,电网的总调度能够通过大屏幕显示器、计算机服务等自动化系统对电网进行远程监控。根据电力工程中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监控电网的实时状态。通过各个分系统传送的电力工程中的生产数据、控制发电的数据,对电力工程整个系统进行评估、调配和预测,从而减少了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电力故障及异常情况,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及时作出判断,检测更加及时。从而减少了电力工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事故。另外,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还能对整个电网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调度从大屏幕上可以清晰的采集信息,找出电气事故的发生地并提出应对措施,防止事故的扩散,减低影响。

2.3分散测控系统自动化的应用

在电力工程的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通过太网、过程控制单元、工程师工作站、高速数据通讯网等对分层对电厂的生产状况进行测试和控制。经过过程控制单元可以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通过接受热电阻、热电偶、电气量等信号,处理运算的结果、参数等,通过这种方式对电网进行监控,从而提高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的检测、保护和控制功能。

2.4计算机自动化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引入了计算机操作系统,通过微型计算机让整个电力系统自动记录、反馈电气设施的实际工作情况。同时,对反馈信息进行的误差判定。加强软件的查找、分析、测算的应用,从而在电力工程中实现操作技术的使用性,更加便于电力工程的管理。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还要注意对监控方式、现场总线监控进行设计。只有全面加强电气设备的监控信息及监控方式,才能提高监控系统的效率以及整个系统稳定性、可靠性。

2.5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