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文名称:Teaching Research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21-1396/G4
邮发代号:8-23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汽车营销学;教学研究
0引言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交通工具的巨大变化为我国教育课程提供了新的素材和知识。尤其是对于当下兴起的汽车营销学来说,它作为新时代的产物,不仅包含了汽车工程和汽车服务等的多种专业课程,而且汽车营销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性极强,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如今,被人们列为重要课程的学科行列。而我国教育相关部门,为了给社会输送专业型的汽车营销人员,不断打破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在教育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们创新的实践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等,尽可能挖掘学生自身所存在的一切发展因素。而对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因为很难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当下的社会已经被逐步淘汰。就比如说,在对于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适应起来就已经显得比较吃力,所以,由此看来,我国对汽车营销学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而作为行为导向学教学模式来说,显然其含义并不是能让人简单理解,但是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全世界都被普遍采用,而且因为其具有应用性极强,所以其他各国的教学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因此,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在我国的教育界中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那么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以以往的教学经验为切入点,重点指出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汽车营销学教学研究。
1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含义
上面我们提到可能很多人并不理解行为导向教学法具体是什么,那我们就先简单来讲一下这个行为导向教学法。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以说是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很多的文献文章当中越来越频繁地提到“行为导向”这个字眼,尤其是在职业教育文献当中出现的最为频繁,而作为行为导向教学法来说,它不仅是全世界教育界兴起的教学新思潮,而且更是适应时展的全新的教学新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最早的出现就是在20世纪,德国可以说是它的故乡,因为它率先取得的成就就是在德国,等我们对它有一个大致了解的时候,它在德国的教育领域已经取得了相当成功的成果,并且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德国的教育学家特拉姆对这种教学方法作出了一个定义,其含义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所谓的行为导向学,其实可以当作教育界中教学指导思想,其根本就是不断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专业型人才,让学生更懂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及认真做事的态度。而在我国的一线城市上海,也有研究行为导向学的专家,而著名研究学家马庆发教授曾认为,作为行为导向学的根本来看,其就是指的是在学生接受整个教育的过程当中,形成一种教师与学生、教学与学习之间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而把教学与学习的过程可以看作是社会中人们的交往行为,因此,固定义为行为导向教学方法。通过我们的研究和探讨不难发现,不管是在哪一个国家行为导向教学法都在职业教学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却并不是所有的职业教育领域都能用,也并不是仅限于职业教育所独有,大部分的普通高等教育学校都可以以此为鉴,将之用于普通高等教育中也是可取的,尤其是在应用型的本科教育教学中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我们整理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可以得出它的概括定义基本如下: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接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主动营造出学习与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尤其是面对当下社会环境中对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要学生不断通过自主参与实践活动,不断创新的精神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2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和步骤
①确定项目。每一个课程都需要先确定自己的项目。②成立学习小组。在第一步完成以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者学习需要自主组建不同特色的学习小组。推选一名学习小组的组长,主要负责组内的讨论和落实工作,监督小组成员。③熟练运用各种办法来完成小组操作项目,自主收集资料,主持方案的讨论和设计。④成立学习探讨小组,并且每一组都要民主选举出一位负责的组长,对自己组内项目的研究报告像大家做一个简短准确的陈述,而对于发言小组的报告,其他团队也可以进行提问。⑤一系列的报告陈述完成之后,就是各组自行做出归纳性总结,最后,跟个各组内报告的具体情况做出公正的评判。
3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汽车营销学教学研究
说起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在汽车营销学教学中的研究来看,其中包括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用几个具体方法体现近些年来运用这种办法汽车营销学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3.1案例教学法
所谓的案例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实际中发生的事件,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首先,案例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合作,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先去了解一下我们生活中存在的真实案件,加上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既有理论也有生活,更有探讨性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进行问题探讨的时候,才能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寻找准确的答案。另外,对于教师引导性的案例教学法,学生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教师作为辅助方,更能培养学生们独自思考的能力。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前期教师在案例组织时,要做好全面的调查准备,配合上小组探讨会进行小组总结发言,最后根据发言的案例分析报告以及小组内的综合表现做出公正的评价。
3.2项目教学法
说到项目教学方法,其实与案例教学方法有相同之处,但是却并不是完全相同。作为案例教学方法来说,总要有教师的辅助作用,但是对于项目教学方法来说,就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占全部,说白了,就是把一个项目完全的交给学生自行完成。不管是前期的调查工作,还是项目的设计制作,以及最后的实施以及评价,都由学生自行完成。而对于各种教学方法来说,最大的优点就是学生通过各项的参与,能够更加准确把控各流程的环节的知识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讲述汽车广告策划课程时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分组之后,制定出自己的广告方案,根据规定,进行一步步的调查、实施以及评价等环节。在这整个过程下来之后,学生不仅对于自己调查的汽车品牌有了确切的认识,而且通过小组内共同的调查过程,更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3.3模拟教学法
在汽车营销学中模拟教学方法是应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内容就是指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让学习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着非常强烈的社会实践性,可以较多的模拟上岗岗位的变化,让学生整体处在一个全真的现实模拟社会中,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综合的认知,更加充分了解这个过程。非常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组织能力和社会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有详细的了解。比如说,在“六车位绕车”课程教学中,简单的讲述很难使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而通过模拟教学方法就能简单直白的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含义。首先,教师准备一些同牌子的汽车模型,进行简单的摆设以及讲述,让学生先对其概念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其次,下课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课中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收集材料工作。最后,在教师特定的模拟环境下,利用汽车模拟以及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模拟演示。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模拟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掌握所学知识,亲身模拟实验,为顾客讲解关于汽车的知识。通过模拟教学方法,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掌握,而且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更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4角色扮演法
所谓的角色扮演法,其实可以说是以上文章方法的总和。而角色扮演法,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汽车营销的过程中担任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位置、不同角色所带来的不同体验,以此来锻炼学生今后解决学习、生活中不同角色带来的问题。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中,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根据扮演者的能力以及表述进行准确的评判,最终给出意见建议和问题反馈,能够让扮演者在整个过程结束后了解到自己的行为给不同人带来的不同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进行汽车营销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划分成两组,分别担任销售员与顾客的身份,在教师专业的指导下进行模拟演习。另外,学生的两者身份可以互相交换,而对应的内容学生也可以自行设定。演练过程中,安排专业的销售人员随时对学生进行现场提问,搭配做好笔记,演练结束后可以根据学生们回答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准确指导。最后,等到所有演习以及专业销售人员评价总结之后,教师要再次根据学生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模拟演练,确保问题不再出现。
4总结
在现代社会大背景之下,任何的学科都有其发展和改革的必要。尤其是汽车营销学,要想真正实现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发展,就必须汲取其他学科发展的优秀经验和教训,牢牢地与行为导向教学结合到一起,书面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脱离了实际的知识就是无知的开始。汽车营销学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规划能力和具体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可用型的综合性人才,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汽车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急切需求。而在本文中,我们已经针对利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汽车营销学教学研究,希望能够为以后的汽车营销学提供一些帮助,也希望人们能够更多的重视行为导向教学法,不仅仅是汽车营销学,其他学科也是一样。
参考文献:
[1]刘卫红.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汽车营销与服务》课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6):283.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思想
1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例如:我们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这是用图形来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我们又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这些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2 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在谈到数形结合的好处时曾赞美道: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如解决问题时,我们往往会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再或者利用韦恩图等表示出问题中的包含关系,使问题简单化。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若能巧妙地把数字和图形结合起来,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字统计中,就可以用图形去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中的包含关系。例如: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占学生比例的统计。五年级一班46个学生中,参加数学学习小组的有30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32人。两项活动都没有参加的是6人。请计算出语文和数学兴趣小组都参加的人数,各自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韦恩图来表示此题中的数量关系。
3 在复习巩固中渗透数学思想
在课时、单元复习时,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对本课或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整理复习,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不断回顾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想方法等,及时对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概括,使学生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把握知识的本质,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如:教学“100以内数的整理与复习”时,请学生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再组织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典型的数据引导整理分类,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根据什么标准给这些数分类,分成几类,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①根据位数来分。②根据单数、双数来分。③根据数中是否有O来分。④根据数的个位和十位是否相同来分。因为教师选择的学习材料具有代表性,所以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相互交流,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感受分类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化,并复习了位数、数位、计数单位等相关知识。通过以上活动,深化了对“分类”思想的理解,重组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拓展了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的核心起到了重要的组织作用。因此,在复结中,教师要始终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提炼和研究,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将数学知识与所对应的数学思想有效结合,有意识地把数学教学过程转变为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准确把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时机
所谓渗透,就是把数学思想方法不露痕迹的融化到有关的数学内容中去,它是一种高水平的深入浅出。那么抓住怎样的时机来渗透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我认为在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问题的被发现过程、规律的被揭示过程,都是向学生进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极好机会。
5 极限思想
关键词: 第二语言习得 课堂研究 自然课堂研究 实验课堂研究 动作研究
一、引言
人们对第二语言课堂研究的认识总是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而不断达到新高的。根据语言学理论的指引,人们不断地将更多的目光投向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一)“课堂研究”的概念
近几年来,关于“课堂研究”,存在很多种不同的定义。“课堂研究,是对第二语言教与学的研究,其全部或部分数据都来自对老师和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Long,1980)“课堂研究,即调查研究第二语言教学课堂”。(van Lier.,1990)除了以上两种定义外,课堂研究也是课堂教师或是外来研究人员对第二语言和外语课堂的调查研究,也叫课堂为基础的研究。
(二)“课堂研究”分类设计方法
关于课堂研究的分类设计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简单易懂的方法之一是Bailey(1999)对于以下三种课堂研究分类设计方法的区分,即自然课堂研究(Naturalistic Classroom Research)、实验课堂研究(Experimental Classroom Research)和动作研究(Action Research)。以上三种研究方法并不互相抵触,这对课堂研究的深入理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三种课堂研究分类设计方法
(一)自然课堂研究
在自然课堂研究中,第二语言研究者观察和描写完整课堂中的教与学;在不干预学生学习过程的前提下,获得关于课堂现象的详细信息。为达到这一目的,研究者经常利用各种观察法进行研究,也会利用其他方法获取信息,如学生的态度和思考过程(通过收集数据的过程,如刺激记忆、调查问卷和采访等)。
在课堂研究中收集数据使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之一是观察法。观察法,顾名思义,“是将观察者置身于研究背景之中,系统地观察其中的背景、互动、关系、动作和事件等各个方面”(Mason,1996)。课堂观察,能够有效观察课堂,有效思考课堂,有效提升课堂。课堂观察设计有很多种,相对来讲,Nunan的观察设计具有低推理性。而Ullman和Geva(1985)的目标语言观察设计(TALOS)则属于具有高推理性的观察设计,要求观察人员对课堂上某些特殊行为的意义或功能进行判断。观察人员在课堂环境中进行观察时,通常会采用一些方法收集数据。这些方法通常包括记笔记、实验设计和记录课堂状况的机械方法,如录音或录像等。机械方法在复杂的课堂背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帮助观察人员回顾整个课堂教与学的过程,既能关注学习者的行为,又能关注教师的行为。在课堂环境中,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于录音。麦克风有两种,即内置麦克风和外置麦克风。如果被观察者可以直接对着录音机讲话,内置麦克风(录音机)足够,内置麦克风装置有利于应对小孩或是担心存在技术故障的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时使用;然而,当班级进行小组或是小规模互动时,外置麦克风是首选。当开展记录大型的班级活动时,应选用具有高敏感度的麦克风。
关于录像。除录音之外,观察人员通常会对观察到的过程进行录像。录像有助于对课堂交际的非语言形式进行观察。既要捕捉到教师的行为,又要观察学生的互动情况,观察人员就需要利用多台录像机对课堂活动进行录像。
另外,在进行课堂观察的同时,我们还需要遵循一些必要的礼仪,即课堂观察礼仪准则:
(1)尽可能地提前亲自联系班级教师。
(2)提前做好课堂观察时间表,时间表须与学生的课堂进度保持一致。
(3)商定观察人员在课堂观察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提前拜访时间、到达时间、开场白和座位安排等,尽可能地创造一个自然舒适的环境。
(4)如需要,就可在观察期间或观察结束后,向教师了解研究结果。
(5)收集数据后,向老师、同学和管理人员表示感谢。
(二)实验课堂研究
实验课堂研究与自然课堂研究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会对课堂学习过程进行干预。实验课堂研究把班级分为两个组,处理组和对照组。研究人员干预课堂学习过程,继而对干预效果进行研究,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反思更具有科学性、解决问题更有时效性。需强调的是,实验课堂研究的复杂性与多面性要求研究人员必须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实验课堂研究中存在三个变量:学生在课堂之外接触到目标语言的多少及其接触途径,学生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学习情况差异,以及学生不同的课堂与教育背景差异。“因为像这种研究(实验课堂研究),有意地与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环境相分离,它会限制将研究结果延伸到现实学习中去的可能性”(Hulstijn,1997)。实验课堂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包括但不局限于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遵守研究人员规定的准则。
(三)动作研究
动作研究与自然课堂研究和实验课堂研究不同,它不需要外来研究人员的参与,其主要研究人员是课堂教师,教师通过观察课堂活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与其他形式的研究一样,动作研究通常起源于一个问题或疑问,一般由教师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非常实际和具体的问题,是值得思考,并且有价值的研究。它往往关注的是教学情境中某一方面的细节或某一专题,力求从某一点切入,进行剖析。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教师往往带着任务进行,带着明确的、微观的问题去观察,使观察更具有针对性,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很多动作研究是“困难的、麻烦的、令人质疑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没有什么说服力”(Nunan,1993),但是,动作研究可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三、结论及展望
当前,尽管以课堂为基础的研究还面临很多挑战,但毫无疑问,这类研究使研究者和教师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影响学与教的过程还存在许多因素。
本文主要介绍了第二语言课堂研究的几种常见分类设计方法,希望研究者能在今后的研究中,对这些方法进行修改和延伸。
主办单位:作文报社
国内统一刊号:15-1341/C
国际标准刊号:1673-2596
本刊继承与创新兼具,学术性与实践性并容,覆盖面广,影响力强,形式大度,内容丰富。主要栏目有:作文指导、源头活水、选材与组材、观察·想象·思维、记叙·议论·抒情、教改百家、探究性教学、智力训练、素质培养、考场作文、阅卷有感、以读导写、课案性教学、说话与习作、小学作文教学、作文评改、语文教学研究等。多姿多彩的栏目,可为语文教研人员及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切磋交流的广阔空间。
作文教学研究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
被引次数:336
作文教学研究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封面人物、教学探索、作文语言、记叙议论、兴趣教学、读写结合、作文指导、自主作文、口语训练。
投稿者敬请注意以下事项。
对作者要求作者投稿前,请先仔细阅读本刊的“投稿须知”,并且认真按照其中的要求投稿。作者首次使用本刊网站时,请先按照本刊网站的要求进行注册。若在本刊网站投稿中遇有问题,请及时通过电话方式与杂志社联系。本刊己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期刊数据库和龙源期刊网。
凡论文不愿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上刊载的作者,请在来稿中声明。请作者在稿件中注明本人的姓名、单位、邮编、电话、邮箱等信息。请作者在投稿后及时查看本刊网站的相关栏目,以便了解自己稿件的审核进展情况。请作者保存原稿,且不要一稿多投。
投稿邮箱:
近年来,人们获取先进的会计思想、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接受大学会计教育或是财务培训学习,为了促进大学会计教育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大学的会计教学体系亟需从多方面进行调整。
曾辉华(2000)认为传统的会计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为此设计他“以案例分析教学法为主线,以复案教学法作保证”的新的会计课堂教学模式。
李晓慧(2009)提出在全球经济国际化背景下,必须将新型教学与会计国际化(主要指会计政策、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教育、执业会计、会计事项处理和报告国际化)结合起来,促使各国会计事务处理的协调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要探索出可行的具体路径和方案,需要借鉴前人的优秀经验,为适应新形势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调整提供思路。
二、我国当前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授课模式下,学生对会计专业的概念和观点的获取途径比较单一,对知识的辨别、理解和评价都来自于固有的课本知识,没有养成没有批判性思维,不利于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大部分院校重理论却轻实践,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即使进行实践也很难将系统的东西深入,需要在工作中长期累积才能获取经验。
(三)会计教育课程设置没有与会计专业机构资格考试相协调进行,从学历教育我国会计学专业教育体系分为中专、大专、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五个基本层次。
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会计教育目标表述较为笼统。会计教育的重心环节是知识还是能力,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目标中尚不明确、具体。
第二,各层次会计教育目标界限模糊。中专与大专之间,目标表述上的差别仅体现在“中等”与“高等”的差别上,大学与硕士研究生都是“三位一体”,各层次之间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别还不清楚。
第三,中、高会计人才的界定不尽合理。一方面,会计教育层次结构日益多元化和高级化;另一方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会计队伍中有学历的比重显著提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学历层次要求明显提高。面对新情况,中高级会计教育的含义应当重新界定。
第四,职业性和专门性太强。各层次目标表述中,都有“会计专门人才”的提法。从实践看,过于强调会计科学的专业教育,对通才教育重视不够。
第五,目标定位偏离现实环境。在新形势下,培养教学型和科研型会计人才的任务,也应当有个“梯度”转移,即转向研究生教育层次。
三、西方发达国家在会计教学中的优秀经验
(一)计教学目标。按照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对教学目标的(即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学会的技能方面的质量要求)规定,开设有会计专业的大学都会围绕着专业知识的构建、认知和智力技能、核心和转换能力、实务操作能力4个方面对其5个层次的教学阶段分解教学目标,其中第13层次的教学要求是针对获取会计学士学位而设计的,第4层次的教学要求是针对获取会计学硕士学位而设计的,第5个层次的教学要求是针对获取会计学博士学位而设计。
(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英国不同大学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很大差异,在英国大学单纯的会计专业学位很少,更多的会计与经济学、管理学学位结合在一起,且会计专业在不同的大学可能隶属于不同的学院。
(三)会计专业课程的考评对于会计专业课程的考评,主要是通过课程论文(作业)、小组作业以及期末考试来完成。课程论文或小组作业成绩占学生考核成绩的30%50%。
四、结合中西方不同国情提出的建议
(一)重视会计教育的职业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训练。长久以来,会计与数字打交道已经成为人们对这门学科和这个行业的最初印象,账簿和算盘作为这个行业最初的职业标志,表明这个行业与数据之间的不解之缘。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应摒弃以准则为主的、讲授/问答式的课程模式。改革必须注意课程内容和能力训练的整合,在专业教育中嵌入通用能力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要更具多元化,使用研讨、模拟、书面作业、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去体验职业环境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提供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
(二)缩小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职业能力需求之间的缺口。我们的课程设计必须贯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零基设计思想和创新思想,突破传统会计学科驱动的既有思路。会计教育不能因为固有的学科藩篱和专业认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中自我设限,局限于将学生培养成传统的数据加工者,而忽视对其后续职业成长极为重要的通用能力等的训练。
(三)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引进先进的会计教育教学方法。在许多方面,会计教育仍然象20或30年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会计教育环境比美国十年前还要脱离实践,教学内容以准则为主,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一方面,会计准则不断增加,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会计准则的讲解越来越冲击基本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扩招带来的师资相对短缺,使得小班讨论在大部分学校难以实现。因此,必须通过国际会计教育合作,在限制应试教育局限性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会计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体系,真正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对会计人才能力的需求,提升中国本科会计教育的质量,为中国企业开展国际竞争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从而达到“让我们的学生更多地被社会重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傅磊.会计教学的借鉴与思考[J].会计研究,1994(5):5357
[2]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J].会计研究,2009(10):7782
[3]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2535
[4]朱小平,姚颐等.中国会计教学改革走向何处关于我国会计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J].会计研究,3436页,1995.9
1“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的内涵
1.1阅读材料此种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要的阅读材料是英文名著或名著简写本。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英语教学应该从重“语”(语言知识)轻“文”(文学素养)向“语”“文”兼顾过渡[5-7]。换句话说,英语教学中,单纯地分别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是不足以培养出符合时展要求的文学素养高、思辨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的人才。因此,文学阅读教学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英语教师的关注。文学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高度语境化的,不断重复出现的词汇短语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二)文学作品能够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三)文学作品是文化的承载体,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其文化洞察力和鉴赏力。(四)文学作品具有故事性和娱乐性,使学生产生对阅读的兴趣。综上所诉,文学作品作为阅读材料有利于英语语言的学习。
1.2阅读主体:学生拥有阅读学习的选择权和自,能够自主选择书籍进行独立阅读,并自行制定讨论的问题。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阅读的材料不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或学校教师选定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的。学生自主选择书籍,不仅能够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后,自行制定讨论的问题,这是另一种促进学生阅读的利器,使学生对小组讨论充满期待,更加投入讨论之中,从而避免“讨论流于形式”的现象。
1.3阅读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独立进行阅读,并运用文字或绘画记录阅读要点。“文学圈”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阅读,培养他们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习惯。在阅读的同时,要求学生应该顺手记下重要的内容,尤其是与自己角色相关的要点内容。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角色,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这样能提高学生的“有意识注意”,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根据“读者反应理论”,只有读者对文章做出反应时,文章的意义才是完整的。
1.4讨论过程学生根据所选书籍的不同构成了临时小组,共同讨论书本内容。小组成员扮演不同角色,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共同合作完成小组创意展示。讨论过程是开放的、自然的,凡是读者的真实反应都是受到欢迎的;讨论的气氛是活跃而愉快的。维果茨基[8]“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发展水平,一个是学生真实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学生通过他人帮助或者同伴互助可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关键因素就是“他人帮助”或“同伴互助”。“文学圈”正是这种“同伴互助”的集中体现。在阅读及讨论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作出榜样,从而互助共进。
1.5成绩评价“文学圈”中,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单纯地运用传统课堂中的总结性评价——即“看成绩说话”,而是强调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即教师观察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这样的评价方式体现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9],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从而有效地调整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2“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国内外研究
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文学圈”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文学圈也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实践之中。大量实践表明,文学圈能够促进母语的学习。首先,文学圈借助同伴间的相互协商构建意义,使学习者学会深入剖析文章,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Blum,Lipsett和Yocom[10]在研究文学圈在中学母语教学的应用中发现,通过一个学期的试验,学习者不仅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了比较好的了解,而且在合作学习中提高了自身分析文学篇章的能力。其次,学习者有权利决定阅读的书籍和讨论的话题,促进了自我管理,这使得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显著增强[10-11]。此外,文学圈的运用对学生阅读兴趣、态度和动机的转变也有显著作用[11-12]。Allan,Ellis和Pearson[13]还从性别的角度研究文学圈教学模式对男女生的不同影响。Burda[11]在通过四年的观察和实验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地促进,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提升。另外,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测试的成绩也有所提高[14]。“文学圈”在母语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鼓励二语/外语教学研究者尝试将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应用到二语/外语教学之中。这种尝试同样得到了积极效果。许多实验表明,文学圈阅读模式是促进学习者体验阅读、体验语言的有效方式[15-18]。Furr[15-16]认为“文学圈”阅读模式对外语教学有借鉴意义。日本外语教学研究者Mark[17]对日本某高校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者不仅对“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持积极的态度,而且对英语阅读的态度也明显改善。Shelton-Strong[18]对水平不同的两组越南籍外语学习者(一组为B2/C1水平,另一组中等水平)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通过教师观察和学生评价,肯定了“文学圈”对较高水平和中等水平外语学习者的积极作用,包括促进自主学习和同伴互助,使学习者自主、自信、自觉、自愿地阅读。
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外“文学圈”的蓬勃发展及其具有的积极作用,使国内研究者也开始探究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对我国具体阅读教学实践的借鉴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淼教授[19]的《文学圈——阅读教学方式的改革》一文中肯定了“文学圈”对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借鉴。同时,国内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实践探索。台湾高雄中学的萧绮玉老师[20]在介绍文学圈实施流程的同时,论证了文学圈对学习者的阅读态度、阅读策略和批判性思维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李蕊[21]的研究也表明“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写作能力,以及听说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前人介绍“文学圈”的基础上,姚家锐[2]在《文学圈教学法初探》一文中,探究文学圈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与应用。与此同时,“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同样引起了我国外语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一些学者认为,“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是促进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22-23]。台湾一些研究者通过实验,详细论证了“文学圈”在英语课堂中同样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首先,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显著提高。2005年,Min-HsunChiang和Chiu-WenHuang[24]对台湾东海大学的32名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一个学期后,这些学生能够清晰地感觉到“文学圈”活动使自身的整体阅读水平得到了提高。其次,除了阅读能力外,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获得明显提升[24]。此外,Chia-ChunSu[25]从学生的态度出发,探讨台湾大三71名英语专业学生对西方文学课上的“文学圈”教学模式的态度。近几年来的研究发现,“文学圈”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功不可没。比如,2011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朱丽萍的研究显示,“文学圈”能够提高学习者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其语言水平。同年,台湾学者Chu-FuiGraceLai[26]也研究发现“文学圈”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台湾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对他们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有促进作用。
3“文学圈”研究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已经受到了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者的关注。但是文献资料研究表明,“文学圈”在国外母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趋于成熟,而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另外,“文学圈”模式在母语阅读教学上的应用及其积极作用,确实引起了一小部分外语教学研究者的注意,但是应用于母语教学的“文学圈”阅读模式是否能够直接应用于外语教学?是否能够取得一样良好的效果?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者们深入探索。我国对于“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集中在台湾,主要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阅读展开,对“文学圈”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方面则缺乏系统的研究。我国的中学外语阅读教学中,课程规定阅读的内容往往枯燥单一,无法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教师的教学理念守旧,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指导,从而导致学生对阅读的态度、乃至对英语的学习态度广泛出现消极的状况[22]。针对这种情况,引进“文学圈”这种新颖独特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否能够得到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是否能够在国内大学或者中学得到推广,都是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4结论
【关键词】《保险学》;保险人才;实践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现代金融四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在我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具有“朝阳产业”之誉的保险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保险业对高素质专业保险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长期以来,受传统讲授型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软硬件条件的制约,在《保险学》传统教学中大都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然而,《保险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如果在保险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忽视了有助于提高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那么培养的保险人才将很难适应保险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保险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当前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背景下,保险人才的培养需要认真贯彻保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保险专业技能实践教学。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保险学》课程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有助于实现高素质保险人才培养的目标
为了适应我国保险业发展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高校保险教育培养保险人才的目标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扎实的保险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保险业务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结合。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理论教学,更有赖于科学高效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就是通过专业技能实践、实训、实验等多种教学活动的有机安排和科学匹配,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保险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保险从业人员。
(二)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有助于化解我国保险业人才供求的“两难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在经济生活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及保险业实现对外开放以来,国内保险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适应保险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保险业对保险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强调其具备较强的保险专业实践技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保险学》课程往往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相对欠缺,教学的针对性不强使得保险教学与保险业实务脱节严重,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较差,这正是导致我国保险业高素质人才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保险公司“求才难”与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两难困境出现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人才的培养应重视和加强理论教学之外的实践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解决保险公司“求才难”与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两难困境。
二、本科院校《保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保险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
当前,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保险学》教学仍然偏重于“满堂灌”、“填鸭式”的理论教学模式,教师队伍也是以理论教学为特长,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认识不够,这在实际教学中的体现就是专业技能实践教学较为缺乏。一方面,《保险学》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很少被单独设置,即使部分高校设置了保险实践教学,实践目标不明确,实践环节和实践内容的安排多流于形式且较为随意,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开展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缺乏配套的保险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够以及过于忽视,导致保险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导致保险人才培养效果大打折扣,直接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难度。
(二)保险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一般来说,完善的保险实践教学体系是由仿真实验、课程实训、保险调查与实践以及毕业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当前,很多本科院校都存在着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不少高校要么不重视实践教学,要么只强调实践教学的少数环节,这既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也受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财力有限的制约。一方面,多数本科院校《保险学》课程并没有专门制定配套的兼具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大纲,所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也主要是根据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既定的有限学时来制定,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受财力制约,许多地方本科院校保险实验室或实训室软硬件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正常的实践教学需要。此外,目前不少院校与企业建立的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进展缓慢,已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也未能实现预期的效果,保险经营机构的相关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保险专业师资缺乏,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缺乏保险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并重的专业教师是地方本科院校保险实践教学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当前,我国不少地方本科院校从事保险教学研究的专业教师大多不是科班出身,而是从其他专业转型而来的。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全面的保险专业教育,也很少有相应的保险从业经历,因此他们的专业理论体系有所欠缺,保险行业的实践经验也极为缺乏。再加上我国特殊的过于强调科研的教师考核机制,教师并不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这些都严重影响保险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以及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三、加强《保险学》实践教学的措施和建议
(一)转变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普遍实行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实践教学为补充的教学模式。在当前国家鼓励和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以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背景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此,高校需要及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树立起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人才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为此,高校需要多视角把握实践内涵,确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考虑在校级层面或者二级院系层面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机构组织和实施实践教学。
(二)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制订完善的保险人才实践培养方案。一方面,为了提高保险人才培养质量,高校需要认真分析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及保险人才的需求状况,还应邀请保险业的相关专家和精英共同参与制定保险人才的实践培养方案,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内容。第二,提高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是一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本科院校保险实践教学效果。传授知识固然重要,然而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高等教育的宗旨所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改革现行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多采取“问题导向式”、“案例分析式”、“分组讨论式”、“情境模拟式”等实践教学模式。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情境模拟式”教学模式是指以保险业相关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业务技能等真实情境为依据,利用各种媒介模拟实际环境,由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进行模拟实践活动的一种体验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将学习变成参与和探索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性和创造性。第三,建立和完善保险实验软硬件设施。与《会计学》、《证券投资学》、《外汇理论与实务》等经济管理类课程一样,《保险学》也可以开展仿真实验教学。目前,不少软件公司已开发出了适合保险实践教学的相关软件,供大学生进行展业、投保、核保、单证管理、费率计算、理赔等众多保险业务流程的模拟实验。通过保险模拟实验,能够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业务操作相结合,有助于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节的问题。因此,高校需要建立和完善保险实验软硬件设施。考虑到不少高校已建立了金融或管理实验室,本着合理有效利用资源的宗旨,高校只需购买相关的保险模拟软件并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设备即可。第四,丰富校内实训的形式。除了课堂实践和仿真模拟实验之外,校内实践教学还有很多其他的形式,如保险知识竞赛、保险辩论赛、保险产品设计大赛、校内保险宣传与校内保险咨询等。丰富多彩的校内实训活动不仅能够增强校园学习生活的乐趣,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训。一方面,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人脉资源联系企业,与其建立长期稳定、具有实际内涵的校企合作关系,由双方共同组建具有较好实习实践锻炼价值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有良好的平台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另一方面,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暑假或寒假保险社会调查。保险社会调查不应流于形式,也并非由学生无计划、无目的的进行,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保险调查的范围可涉及城镇与农村居民参加商业保险的状况及差异、消费者的投保意愿及影响因素、保险产品的营销方式、保险客户对保险服务的评价等。保险社会调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观察社会和认识社会,还能提高学生保险理论与保险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三)重视和加强“双师型”保险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兼具系统理论知识与保险业务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师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应加强“双能型”保险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保险专业技能。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走出去”,积极参与保险实践,如深入保险业第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到保险机构进行挂职锻炼等,着力提高自身的保险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高校也要采取“请进来”措施,积极引进保险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对专任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帮、扶、带的作用,以提高专任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商贸学院2015年度教学研究项目《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保险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展凯.高等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战略[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3).
关键词:对话教学 教学形态 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224-02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教育领域开始关注对话教学,2001年以后,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话教学的研究受到学者青睐,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迄今为止,已发表见刊的有关对话教学的学术论文接近1000篇,博士学位论文4篇,硕士学位论文有80篇;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关于对话教学研究的专著有3部。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梳理,发现我国关于对话教学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对话教学产生的背景、涵义与特征、本质、形式及意义。
1 对话教学的研究内容
1.1 对话教学产生的背景
每种新的教学形态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都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教育背景。对话教学的出现不仅是教育领域对对话的时代精神积极回应的结果,而且是人们试图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适应教学理念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1.1.1 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积极响应
当今人类进入了对话与交往的时代,从国际事务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对话成为人们解决矛盾和寻求理解时所追求的一种有效策略。回顾以前的教育,有对话的教学是存在的,以对话为手段的教学也是存在的,然而,由于处在非对话时代,对话仅仅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而未成为教学的精神。有研究者认为,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途径的教学必然会与“对话”联姻,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 对话教学;我们提出“对话教学”,在某一个侧面可以说是古老的教育艺术的复兴,但整体地看是教育领域对当代社会对话精神呼唤的回应[1]。
1.1.2 传统教学的弊端
有研究者认为传统教学在主体方面,突出了文本和教师,却忽视了学生;在行为方面,纵容着教师的专制,却压抑了学生的自由;在心理方面,保证了教师的高高在上,却导致了学生的畏惧和依赖;在情境方面,有的是教师独白式的表演,缺乏的是学生的参与。鉴于以上这几方面的弊端,我们需要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可以从改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生和文本之间的交往入手,让学生重新获得平等对话的机会,让他们从沉默中走出来,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让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导的空间,而是教师、学生、文本相互共鸣的天地,让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2]。
1.1.3 教学理念的发展
学校班级式授课出现之前,教育是自然情境下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交流,教学效率低,学生所学知识零散导致文化传播速度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急需大批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赫尔巴特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看到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批量地培养学生,提出了著名的“三中心论”,快速的扩大了教学规模,同时,也缓解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压力。在当时,传统教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变迁。
传统教育将学生视为学校的“产品”,他们只要有知识、有技能就是“合格产品”,至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对自身幸福人生的追求,则不是学校教学的核心任务。这种机械呆板的教育后来受到众多教育家的批判,其中以杜威为最。他主张“教育即生长”,极力反对呆板机械的教学,倡导儿童“从做中学”。20世纪60年代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罗杰斯主张的“非指导性教学”受到大众的关注。他试图通过创设一个心理安全、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来帮助儿童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发展他们的创造性能力。他认为教师是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促进者”,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催化剂。罗杰斯最重要的成就是注意到了教学情境对学生自身创造力的培养的重要作用,提倡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形成相互理解,教学相长的新境界。
20世纪70年代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其名著《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出对话教学模式以后,学者们开始关注教学中师生的交往和学生的生存状态。1997年我国教育家叶澜在《教育研究》上刊登的题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文中提出要改变课堂生态,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正真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而对话教学正是实现这些转变的最佳方式之一。
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表明,教育实质上是向儿童回归、向人回归、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过程。教师应顺应时代需求,要意识到学生是独立的有自尊的个体。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人回归自我,让儿童大胆的去体验生活,有意识的探索未知领域,和周围的人交流、和书本做朋友,并在生活中逐渐了解世界,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1.2 对话教学的涵义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