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竞争者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产业国际竞争力 制造业 浙江
一、各地区制造业总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根据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广东及全国2000―2006年的工业制成品、全部商品进出口数据。分别计算各地区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指标。得表1。通过纵横向比较。发现:
1 从占全国的比重看。浙江与广东尚有较大差距(广东基本占全国的1/3),近3年与江苏也差6-7个点。与上海相比则已较接近,但明显高过山东所占的比重,如2006年,浙江占10.33%,山东仅为5.44%。几近超过一倍。
2 根据RCA。显然浙江等5省市的制造业产品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RCA值均大于1,而且逐年递增。其中浙江在5省市中位列第四,弱于江苏、广东、上海,但优于山东。另外。浙江的RCA提升较快,2006的RCA比2000年增加0.177,快于江苏、广东、上海等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另外,从区域比较优势(RRCA值)看。江苏、上海、广东的RRCA值均大于1,在中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在变化趋势上。则呈下降态势。浙江的RRCA值稍大于1,表明浙江略有比较优势,相反山东的工业制成品RRCA值小于1,处于比较劣势不过正在逐步提升。
3 察TC,浙江与其他4省市有明显差异。浙江工业制成品的TC值各年份均大于0.3。表现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属于显著的输出型垂直分工阶段:山东的TC值略小于浙江,而且从2004年起该指标超过0.3这一临界值,表明山东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近几年有了显著提升;广东、江苏的TC值为正,但小于0.3,属于输出型水平分工:与浙江呈强烈反差的是上海,上海的工业制成品TC值接近于零。2005年前小于零,2005、2006两年则大于零,从输入型水平分工向输出型水平分工转变。在变化趋势上,除江苏外,其余四省(市)均略有增强。尤其是山东省竞争力提升明显,
浙江制造业的TC与其他4省市的显著差异,与浙江省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不同密切相关。浙江制造业产品更多是通过一般贸易的方式出口(2006年一般贸易占出口76.62%,2005年为78.43%,2004年为80.40%),依托纺织服装鞋类等传统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通过专业市场获得竞争力。相比之下,广东、江苏、上海的制造业外资进入较多,在外资的带动下。偏向于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和来件组装等)进入国际市场(如2006年,广东加工贸易占出口69.01%。江苏66.16%,上海56.15%,山东46.70%。另一方面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地区总出口的64.22%,江苏77.06%,上海66.86%,山东52.48%。而浙江三资企业出口仅占37.61%),因此TC值偏低。但从另一角度看。说明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已更多融入于国际产业水平分工中。产业内分工和贸易程度相对偏高,尽管在分工层次结构上尚处于加工制造等生产链较低端的环节。
资料来源:根据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中国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山东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相关各期计算获得。
二、各地区制造业结构比较
(一)各地区出口商品构成
根据各地区2006年度统计年鉴中的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或进出口商品细分类)金额表,按2006年工业制成品中各类商品的出口额占当地工业制成品总出口比重排序,分别获得各地区的前五类主要出口产品,经对比后发现广东、上海、江苏三地的机械、运输等重工业的制成品出口比重较大,约占50%-60%。而轻工业的制品如纺织、服装的出口比重仅为13%左右。相反浙江的纺织、服装及鞋类等轻工业制品的出口比重要高得多。2006年为34.17%(前几年这一比重更高,2005年为37.11%,2004年为39.41%,2003年为43.58%)。同比2006年机电产品所占的比重为43.93%左右(2005年为41.42%、2004年为39.50%、2003年为36.58%),明显低于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的该值。这表明浙江的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并相对稳定,而同时浙江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比重(2006年10.54%、2005年8.25%、2004年6.91%、03年5.35%)的持续上升,显示出了近几年浙江省出口产品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
(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较
基于当前各地区都在积极调整制造业结构。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为此根据各省(市)年度统计年鉴中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数据,进一步比较各地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情况。由于上海市的统计年鉴中,仅有这两类产品的出口额数据而没有提供相应的进口额值。故在这里进行地区比较时,上海将缺失。
根据表2,浙江省的机电产品也属于输出型垂直分工。其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大于0.3,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同比广东、江苏、山东的该指数值在0-0.3之间,属输出型水平分工。其中江苏、山东两省的TC值明显低于浙江和广东,表明这两省的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要弱于浙江及广东。将浙江机电产品的TC与浙江工业制成品的TC进行各年度一一对比。则可发现其要低于总体,说明浙江的机电产品与本省其他工业制成品尤其是纺织、服装类相比。国际竞争力尚偏低。浙江的纺织、服装类产品具有更强的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在发展趋势上,机电产品优于制造业总体。2006年与2000相比。浙江工业制成品TC上升0.056,而机电产品上升0.188。
观察浙江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发现其值更低一些。2002年为-0.340,2003年为-0.306,2004年为-0.097。2005年为0.130,2006年为0.202。尽管当前浙江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弱于浙江工业制成品总体水平,也弱于机电产品的TC,但在趋势上则表现出强劲的递增态势。2006年比2002年相比上升了0.542,从处于比较劣势的垂直型输入分工转型为具有比较优势的垂直型输出分工。说明近几年浙江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了质的提升。另外。同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作横向比较,发现以2005年为转折,2005年前低于这些省份,而2005年后又高于这些省份。
[关键词] 认知障碍;防护措施;心理疏导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患病率最高的一种精神病,其患病率为1.56%~4.6%,自杀死亡率为10%。在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的自杀率仅次于抑郁症。中国的自杀率为23/10万,属世界自杀高危地区,而精神分裂症的自杀率一般为正常人群的20倍。有报道称自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45%为恢复期患者,这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预防自杀、自伤行为,本文对自杀行为的发生原因进行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护理防范措施。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1995年1月~2007年1月期间有自杀行为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72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不伴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17~68岁;病程3个月~20年;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20例,高中16例,中专10例,大专以上20例。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72例有自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所有与自杀有关的因素,着重分析其自杀的原因及临床特点。
2 结果
2.1自杀先兆:大部分自杀者都有先兆表现,本组中夜间不眠者18例,占25%;烦躁不安者22例,占30.6%;行为反常者12例,占16.7%;悲观情绪者12例,占16.7%;行为无明显异常者8例,占11%。
2.2自杀原因:受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自责自罪等)支配导致自杀者24例,占33.3%;疾病缓解期对前途悲观、亲人不关心、长期不能出院者30例,占41.7%;遇到重大生活事件而导致自杀者18例,占25%。
2.3自杀时间:自杀行为大部分发生在夜间,0~6时36例,占50%;6~12时6例,占8.3%;12~18时8例,占11.1%;18~0时22例,占30.6%。
2.4自杀方式:自缢38例,占52.8%;撞墙、门窗玻璃等18例,占25%;吞服异物8例,占11.1%;触电2例,占2.8%;服药6例,占8.3%。
2.5自杀后果:72例患者中自杀未遂者62例,占86.1%;死亡10例,占13.9%,其中,男4例,女6例;自缢致死8例,触电致死2例。
3 讨论
3.1原因心理分析
3.1.1认知障碍:患者在认知障碍的支配下发生自杀行为,特点为突然发生,带有偶然性:①患者受幻觉支配。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即在缺乏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患者犹如真正感受到的知觉体验,多见于幻听,它是听觉领域内出现的虚幻知觉。以命令性幻听危害大,易导致患者发生自伤自杀行为,如患者听到有个声音让他去死,他就不计结果,不问原因,坚决执行此命令。②患者受妄想支配。妄想是一种病态的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此信念没有客观事实为依据,但患者却坚信不移。不能为事实所说服,也不能以亲身经历加以纠正,更无法以其所受教育水平和社会背景来解释。
3.1.2个性因素:个性是个体身上具有的独特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例如胆小、孤僻、敏感、急躁、冲动、不耐挫折、自尊心强等,易发生自杀行为。本研究中内向、孤僻、敏感个性的有22人次。
3.1.3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缓解期易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特点为具有隐蔽性、预谋性,成功率比较高,主要包括:①患病期间的过激行为给家人和社会造成严重损失,患者感到悔恨、内疚。②缺少容易得到的支持系统,如不被家人接纳,为社会所歧视,忍受不了“疯子”标签带给他们的屈辱。③由于病程长,疾病容易复发,需长期维持治疗,患者对长期服药感到厌烦,觉得一死百了的好。④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减轻了慢性化及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症状,增加了抑郁情绪,同时使患者的自知力有一定的恢复,容易导致自杀行为。本研究中恢复期患者出现抑郁情绪、无法忍受社会歧视,出现自杀行为占8人次。
3.1.4其他因素:例如遗传、年龄、婚姻状况、、失业、职业等也起一定的作用。
3.2防护措施
3.2.1详细了解病人的家族史。对家族中有自杀史和自杀未遂史者要密切注意。
3.2.2要正确及时执行医嘱,使病人得到有效治疗,尽快消除病人的幻听及妄想,以降低因精神症状而造成的意外的发生机率。
3.2.3①加强安全责任心。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病人蒙头睡觉,尤其在夜间、凌晨、午睡、饭前和交接班及节假日等病房医护人员少的情况下,要严加防范。对暴露有自杀企图和意向者要严密观察,及早干预。②发药时应慢,确认病人将药咽下后方可让其离开,必要时检查病人的口腔、水杯、衣袖、手掌及指缝,防止病人藏药后将药蓄积,一次性吞服。③试体温时,应做到手不离表,严防病人咬吞体温表。④加强对病房安全设施的检查及维修,药品及刀、剪、玻璃等危险物品应严格保管,餐厅、洗刷间及时上锁,每日检查病人的床单元、床头橱及时清除危险物品,消除不安全因素。⑤病人外出必须有工作人员或家人陪同。⑥家人探视时应检查带入的物品,并告之家人不能带入锐器等危险物品。⑦让病人住在离办公室近且易观察的大房间,督促病人参加工娱疗活动,避免病人单独活动,当病人单独一人时,必须使其在医护人员的视线内。
3.2.4做好病人的心理治疗。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病人树立生活的信心,加强自尊,提高心理素质,使其勇敢的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
3.2.5对病人家属做好病情介绍及出院指导。使家属保管好病人的药物,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注意情绪变化,及时做好心理疏导,避免不良心理应激。社会亦应给病人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避免来自周围环境的过分指责、歧视或敌对的态度给病人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47-02
A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schizophrenia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Li chao, Yang juan, Ding dong mei ,Jia yan
(Theird People′s Hospital of Qujing, Yunnan 655000)
【Abstract】Objective:In order to study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schizophrenia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Methods:A comparative study in three groups-93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127 schizophrenics without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69 patients of depressive disorder was made. Results:Recurrent times of patients of schizophrenia with depression were much more than those without depression, and their course of illness is the longest in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have more common manifestations of hopelessness, helplessness and psychomotor inhibition than depression patient, and have more outstanding delusion of sin, hypochondriac delusion, delusion of negation, delusion of poverty tha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out depression. In th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treated combined TCA with neuroleptics,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ppeared early and was better than those treated with neuroleptics only. Conclusion:For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combined antidepressants with neuroleptics in their treatment and some kinds of social support to them are necessary to shorten their therapeutic course.
【Key words】Schizophrenia;Depressive;Cinical studies
临床上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伴发抑郁症状,抑郁症状最常见于精神疾病发作的急性期,且属于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类患者约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40%~60%,其中约10%的患者同样可造成严重的自杀企图。许多临床研究证明了这一点[1-2]。为探讨这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便采取迅速、有效的治疗措施,我们对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不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组(以下简称伴抑郁组):随机抽取我院2011-2012年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490例住院患者的病历,其中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93例,根据CCMD-3诊断标准排除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入组对象均为分裂性症状与情感症状并存于整个病程中,但以分裂症状为主要临床相,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抑郁症状在分裂症状之后出现,虽达到抑郁症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准,但抑郁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且随分裂症状的改善而消失,故不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亦可排除抑郁症伴发精神病性症状。93例中部分为初发患者,病前未使用过抗精神病药,其余均为停药后1个月精神症状复发的住院患者,故不考虑精神药物所致的抑郁状态。男47例,女46例;已婚45例,未婚48例;平均年龄32±10岁,总病程31±40个月。
1.2 无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组(以下简称无抑郁组):随机抽取我院2011-2012年127例无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病历,其中男62例,女65例,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1.3 抑郁症组:随机抽取我院2011-2012年69例抑郁症患者的住院病历,其中男39例,女30例。均符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上述三组间性别、婚姻、平均年龄及精神疾病总病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2 结果
2.1 伴抑郁组与无抑郁组患者的妄想内容比较:两组在虚无妄想、疑病妄想、贫穷妄想、罪恶妄想的差异有显著性(表1)。而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嫉妒及钟情妄想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
2.2 伴抑郁组与抑郁症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比较:两组在情绪低沉、自杀行为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但伴抑郁组以绝望感、无助感及精神运动性迟滞多见,而抑郁症组则以躯体化障碍、焦虑症状突出(表2)。
2.3 伴抑郁组、无抑郁组、抑郁症组的总疗程、发病次数及每次治疗后症状改善所需时间比较:在三组总病程相似的情况下,抑郁症组发病次数最多,伴抑郁组次之,无抑郁组的发病次数相对最低。治疗后症状改善以抑郁症组最快,其次为无抑郁组,伴抑郁组的症状改善所需时间最长。(表3)
2.4 治疗情况的比较:将伴抑郁组的93例从治疗的角度分为两组,一组为28例,与抗精神病药同时合并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主的抗抑郁剂,治疗起效时间为2.2±0.4周,症状改善时间为4.2±0.4周;另一组为65例,未加抗抑郁剂,治疗起效时间为3.2±0.8周,症状改善时间为5.1±0.7周。两组治疗起效时间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经t检验,P
2.5 伴抑郁组抑郁的再现率:在伴抑郁组93例中复发51例,其中第1次发作就有抑郁症状的38例中26例在复发中抑郁症状再现,再现率为68.4%。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伴抑郁组与无抑郁组患者妄想内容的差异与患者抑郁情绪密切相关,伴抑郁组患者更多地出现疑病妄想、贫穷妄想、罪恶妄想及虚无妄想。国内文献[4]曾报道抑郁症患者更易出现虚无、贫穷等妄想。同样反映出妄想的内容与抑郁情绪有密切的联系。疑病、贫穷、罪恶、虚无妄想可导致或加重抑郁情绪,抑郁情绪又会加重上述妄想的存在[3]。因此,这可能导致了此类患者每次发病的病程相对较长和病情易复发。也对此给予支持。另一项研究结果也显示了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更易复发的特点[2]。故迅速缓解妄想症状、及时改善抑郁情绪尤为重要。
伴抑郁组与抑郁症组的抑郁症状比较显示,前者的抑郁症状主要表现在无助、无望及精神运动性迟滞,而后者则以躯体化障碍、焦虑症状突出,而两者在抑郁情绪及自杀行为方面同样常见。Drake等[1]报道在104例伴抑郁症状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多见于情绪低沉、绝望感及自杀行为。对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重点给予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改变他们的无助无望感,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同时需要警惕其自杀行为的发生。
对于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的同时加用抗抑郁剂治疗,仍有争议。我们的结果显示,加用抗抑郁剂比单用抗精神病药的疗效更佳,不仅起效快,且治疗好转所需时间相对较短。 而伴抑郁组抑郁症状的再现率较高,表明了抑郁症状在这类患者中相对固定。因此,对于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加用抗抑郁剂很有必要,对反复出现的患者应该长期使用抗抑郁剂。
参考文献:
[1] Drake RE, Cotton PG. Depression, hopelessness and suicide in chronic schizophrenia. Br J psychiatry, 1986, 148: 554-559.
[2] Liddle PF, Barnes TRE, Curson DA, et al. Depression and the experience of psychological deficits in schizophrenia. Acta Psychiatr Scand, 1993, 88: 243-247.
【关键词】上腔静脉综合征 护理 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12-01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 SVCS )是由于各种原因阻塞或者梗阻上腔静脉而出现的相关的临床症状表现[1]。大多数是由于肿瘤压迫导致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突然的呼吸急促或者呼吸困难,胸部的闷痛,严重的咳嗽,头昏甚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等情况。上腔静脉综合症的患者一旦确诊,急需抢救治疗,否则随时能够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而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能够治愈患者的症状甚至消除肿瘤压迫的病因,而且采用有效的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我院就2009年-2010年5月收治的确诊的42例上腔静脉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2010年5月收治的确诊的42例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16例;年龄在38~ 78岁,平均年龄为(56.4±5.1)岁。患者的原发疾病:其中有34例为肺癌患者,有10例患者是非霍奇金淋巴瘤。而患者主要是采取化疗以及放疗。
1.2 护理措施 ①基本护理 首先由于患者进行化疗期间,此类症状容易突发,应该及时密切地关注患者的神志、血压、以及脉搏等生命体征,同时由于患者卧床,应该积极预防患者出现褥疮的可能,同时及时通报患者的心肺呼吸功能,另外使患者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使患者的床头高处45°左右,这样有利于上腔静脉回流,能够减轻患者出现上腔静脉综合症的症状。② 化疗的护理 由于此类疾病多数是由于患者的肺癌或者其他的肿瘤压迫所导致,而采取化疗能够治疗肿瘤而且减轻患者的症状,另外化疗期间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化疗副作用,关注患者的呼吸症状。③饮食护理 上腔静脉综合征由于静脉压力过高, 因此为了预防患者的症状加重,因此应该严格控制此类患者的盐类摄入,以避免因体内的钠盐摄入过多而导致血容量过高,同时根据患者的医嘱及时给予患者利尿药的应用,以便保持患者的体液平衡。④输液的护理 由于临床一些药物需要从深静脉输注,但是上腔静脉输注容易导致患者的症状加重,因此多选择下肢的静脉输注,同时保持患者的下肢抬高状态[3]。⑤心理护理 由于此类患者多是肿瘤患者,其心理状态较差,容易出现焦躁或者恐惧,二者随着患者的呼吸困难加重,患者会出现更严重的精神紧张状态,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因此及时地向患者告知病情的恢复以及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作用,另外向患者家属详细讲解病情,以便家属能够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减轻患者的恐惧以及焦躁的心态,如果患者的精神状态未得到缓解,可与医师沟通给予患者镇静药物的应用。
2 结果
观察分析临床资料得出,本组患者主要采用系统而且完善的整体护理措施,本组42例患者在化疗治疗同时,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其呼吸困难等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症状明显缓解,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3 讨论
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上因积极采取治疗,因为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稍有疏忽,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国外相关文献报道上腔静脉综合症患者及时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4-5]。在临床护理中,由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时,由于心里紧张所造成患者患者血液较快的转入肺循环,这样容易加重患者的症状[6]。因此患者的心理护理较为重要,同时及时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相关症状的变化,以便及时作出治疗,保持患者的静脉输注速度等,采取系统的整体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症状,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临床上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同时,采取有效而合理护理措施,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压力,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薛秀娟, 宋笑彦.肺癌合并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围术期护理 [J]. 齐鲁护理杂志, 2007 , 8( 8): 578-579 .
[2] Mammell KW. Qlity of life among people with high spinalcord injury living in the community [ J ] . Spinal coad , 2007 ,42 (3) :607-620.
[3]Vastenhoh JM,Snoek CJ,Buschman HP,et al.7-year followup of sacral root stimulation for blader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a spinal cord injury :quanlitiy of life and use experiences[J].Spinal cord, 2008 ,21 (3) :397-402.
[4]Whitereck C ,MEUDE MA ,Dijkers M ,et al . Environmental factory and their role in particia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J] . Arch Phys MedRehabid ,2008 ,85 (2) :1793-1803.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断流术 分流术
[中图分类号] R657.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2(b)-156-02
Analysis on surg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ZHOU Jiansheng, ZHANG Huiqing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angq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Yangquan 04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operation indication, the best time and the most effective of operation way of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Methods: The author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60 cases of portal hypertens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7 to July 2010. Results:46 cases were operated selective operation, 14 cases were operated emergency operation, 9 cases were operated combine with disconnection, 10 cases were operated splenectomy plus peri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40 cases were operated disconnection and by-pass technique, 40 cases were operated lienectomy simultaneously. One case was operated liver cancer exairesis, splenectomy plus peri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Two cases were dead. Conclusion: Handle proper operation opportunity and select reasonable operation style can efficiently increas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 and reduce mortality rate of port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who has non-operation treatment in the failure.
[Key words] Portal hypertension; Disconnection; By-pass technique
正常门静脉的压力一般为1.27~2.35 kPa(13~24 cm H2O,1 cm H2O=0.098 kPa)。门静脉的血流受阻、血液淤滞时,则引起门静脉系压力的增高。临床上表现有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具有这些症状的疾病称为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当形成门静脉高压症时,压力大都增至2.9~4.9 kPa(30~50 cm H2O)。门静脉高压症一般为肝硬化的主要合并症。肝硬化时,交通支开放,压力高的肝动脉血液流入压力低的门静脉,从而使门静脉压增高。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之间的四个交通支中,最主要的是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门静脉高压症常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易导致破裂出血,且来势迅猛、出血量大、病死率高。笔者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7月外科住院手术的60例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治疗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0 年7月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的60 例患者,年龄26~69 岁,平均(42.36±5.07)岁;其中,男37例,女23例。肝炎后肝硬化48 例,酒精性肝硬化9 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1例,原因不明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2例。肝功能分级采用Child分级标准[1]:A级24例,B级32例,C级4例。54例患者进行过药物和内镜一线治疗。择期手术46例,其中,包括预防性手术5例;急诊手术14例;行断流术14 例,其中,9例为急诊手术,5例为预防性手术;行断流术加分流术45 例,40例同时行脾切除术;1例行肝癌手术切除同时,施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
1.2 方法
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主要是预防和控制食管和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治疗方法均为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14例,行联合断流术9例,包括4例Child C级患者,余5例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择期手术46例,41例行断流术加分流术,5例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4例合并胆囊结石,同时行胆囊切除术;择期手术中有40例同时行脾切除术;余1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行肝癌手术切除同时,施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
2 结果
对6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死亡2例。其中,1例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并发膈下脓肿;另1例择期行肝癌手术切除同时,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2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2例死亡病例均为
肝炎后肝硬化Child C级患者。1例患者行联合断流术后3个月并发肠系膜血栓形成再次手术。余患者均出院。
3 讨论
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仍然是重要手段,主要适用于曾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尤其是对于非手术治疗失败的患者。对于没有黄疸、没有明显腹水的患者(Child A、B级),发生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经过复苏期处理和严格的内科治疗控制出血后,应争取及早或经短时间准备后即行手术。
3.1 预防性手术
对于预防性手术治疗,多数学者倾向于不做。因为对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来说,任何一种手术都会加重肝功能损害。本研究中5例为预防性手术,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5例患者均有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镜下见曲张静脉表面有“红色征”,术后恢复良好。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除了能确切地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保持肝脏门静脉的血液灌流外,还由于手术损伤较小,对患者的负担小,因此,手术死亡率也较低。相对于传统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本能彻底离断所有的穿支静脉,同时完全阻断了胃底、贲门、食管下段曲张静脉的血流来源,断流彻底;因自发性分流侧支完整,改善了术后门静脉系统的高压状态,故能一定程度上避免由此而造成的在贲门周围重新形成侧支循环和曲张静脉,降低了术后再出血的发病率[2]。因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临床应用日益增多[3]。
3.2 急诊手术
本研究中行急诊手术14例,9例行断流术,其中,4例Child C级患者,1例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并发膈下脓肿死亡。余5例行断流术加分流术,5例患者均为Child A、B级。Child C级患者不适合做分流术。肝功能分级及手术时机是决定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近期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率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4]。对门静脉高压症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急性出血患者,有学者主张如肝功能尚好,应争取24 h内行急诊手术,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5]。积极的护肝治疗,改善肝功能,掌握手术时机,尽量控制急诊手术则是防治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3.3 择期手术
择期手术46例中,行联合断流术或断流术加分流术45例,4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40例同时行脾切除术。对肝功能分级ChildA、B 级患者笔者采用保留胃左动脉,吻合器横断食道的联合断流术。该术式完全阻断门奇静脉间相联系的头向侧支反常血流,即阻断胃左静脉主干及其属支:胃后静脉、胃短静脉及左膈下静脉,同时还阻断了食道下段肌层和黏膜下的曲张静脉,并且在贲门上3 cm处切除了部分曲张静脉的好发部位,使断流更彻底,同时又保留了胃左动脉,可防止断流术后的胃底坏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与传统的断流术相比,该术式不用开胸,简化了手术步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断流术加分流术即在同一术野中同时作断流术和分流术。断流术多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分流术采用肠腔静脉侧分流术,肠腔桥式分流术或脾肾分流术。此术式能适当降低部分门静脉压力,但又维持了门静脉的血供,以抵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不利之处。有研究表明行断流术后虽然门静脉压力有所降低,但是对于肝脏门静脉的血供影响远远较分流术小,断流术能维持肝功能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了肝脏门静脉血液的供应,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功能的改善,使得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降低[6]。因此,有学者认为“断流术加分流术”是有互补作用的[7]。本研究中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1例,行肝癌手术切除同时,施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术后2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
应该认识到,食管胃底曲张静脉一旦破裂出血,就有反复出血的可能,而每次出血必将损害已经受损的肝脏,死亡率将明显增加。药物和内镜治疗仍为一线治疗,经过严格的内科治疗控制出血后,可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手术治疗,对于急性大出血患者,如因非手术疗法无效而导致时间拖延变长,患者一般状况和肝功能情况会急剧恶化,到最后手术时,则手术死亡率极高。故如果经24~48 h非手术治疗出血未被控制,应根据患者情况施行急诊手术以挽救生命。总之,手术治疗应强调有效性、合理性和安全性,还应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吴孟超,等.黄家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32-1829.
[2]杨镇.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发展与手术技巧[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5):450.
[3]Garcia-Tsao G, Lim J K.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hepatitis C resource center program and the national hepatitis C program [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stroenterology,2009,104(7):1802-1829.
[4]张同琳,陈守经,宋世兵,等.门脉高压症术后近期死亡分析[J].医师进修杂志,1998,21(3):138-140.
[5]黄永南,冷希圣.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20(1):27-29.
[6]Koconis KG, Singh H, Soares G.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a review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literature [J]. J Vasc Interv Radiol,2007,18(4):463-481.
【关键词】住院部 精神分裂症 心理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15-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病因至今未明的常见精神病,以社会功能减弱、行为退缩、精神功能日趋衰退为主要临床症状[1]。由于病程进行快慢不一,不易痊愈、易复发,社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偏见、歧视,常会引起患者苦恼及自卑。传统的药物治疗及护理方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作用有限。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可纠正其不良行为、提高社交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更加被患者和家属所接受。
1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
精神分裂症主要分为单纯型、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未分化型及残留型等。在人院到出院的治疗过程中,都会经历3个不同阶段,即疾病的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恢复期[2],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要对每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加以了解,更好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1.1 疾病的初期阶段
由于刚刚入院,在疾病的初级阶段,患者常表现出探索、否认患病、依恋心理、冲动心理等表现形式。
①探究心理。这是一种原始的应激心理。患者入院后,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对周围的一切感到陌生、新奇和不适应。他们常常惊恐不安、东张西望、到处乱走、神情沮丧、缄默不语;
②否认有病,拒绝治疗,拒绝饮食与服药。大部分患者无自知力,否认有病,不愿住院,常由家属或单位强迫或哄骗来住院。人院后,对医护人员不信任、敌视,拒绝治疗。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常怀疑食物或药物中有毒而拒服。罪恶妄想的患者,认为有罪,不能进食;
③依恋心理。患者人院后,亲友要离去时,患者对家人有强烈的依恋心理,他们紧紧地抓住亲友不放,哭喊吵闹不愿自己留下,要求亲友陪同;
④冲动的病态心理。冲动多受幻觉的支配,认为对方骂他或说他的坏话,对方想害他,有的患者因为药物副作用重,烦躁不安而伤人,或受他人(幻觉中的人)授意而伤人。
1.2 疾病的中期阶段
患者人院一段时间之后,进人了疾病的治疗和好转期,在这个阶段患者慢慢适应了此时住院的环境。心理状态改变,行为表现也出现了变化。孤独,心境不佳,情绪不稳,疑虑重重,焦虑恐惧占主要位置。
①孤独心理。患者住院期间活动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如关闭式的护理、狭小的活动场所、出人有护士陪伴等,因而表现焦躁不安,不时要求工作人员、外来探亲人员捎信让其家属来院看他;
②心境不佳,情绪不稳,疑虑重重。心境不佳,看什么都不顺眼。基于这种心境,就更易焦虑、激怒。有的患者易生气、发火,男患者为小事吵吵嚷嚷,女患者常哭泣,有的患者把内心烦躁转化为外部行为。有的患者听到别人低声谈话,就认为是在议论自己,对别人好言相劝也半信半疑,甚至曲解;
③焦虑恐惧。由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的副作用,加之听到一些关于某些治疗的不正当言词,或看到其他病友的错乱行为和工作人员的粗暴言行,患者会产生焦虑、恐惧情绪,终日担惊受怕。
1.3 疾病的恢复阶段
恢复期患者的情绪会相对平缓,由于面临出院,对于前途有无望、无助的感觉。自知力的恢复使得患者自尊低落,想到出院又开始担心病情的复发。
①前途无望,孤独无助感。当患者的病情进人恢复阶段时,常担心今后的工作能否承担,智力能否恢复正常,家庭是否会发生裂变,尤其未婚者担心今后的婚姻困难等。他们想到会被人嫌弃、朋友远离而悲观,有些患者则因忧虑心理难以摆脱,感到孤独、无人同情和帮助,心情沉闷、压抑冷漠,行为也越来越孤僻,甚至产生厌世自杀念头;
②自尊低落感。由于大脑功能失调,发病期可能有一些失态、越轨表现,此期回忆起当时的行为,倍感悔恨与羞耻,加之社会偏见,更加重了患者的自卑和羞耻感;
③怕复发心理。当患者听到或看到一同住院的病友是多次发病时,就可能想到自己病好了以后会不会再复发,而顾虑重重,不断地向医护人员询问自己以后还会犯病吗。
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心理护理的目的、方法,积极为心理护理创造条件,寻找配合心理护理的手段。
2.1 心理护理的目的
增强患者的心理稳定性,提高应对应激的能力和水平,学会社交,增强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做到自我调适、自我疏泄,维持平衡状态。心理护理的效果取决于护理人员优良的服务态度和熟练的心理暗示技巧[3]。针对患者不同的心态,运用恰当的护理技巧,给予合理的安慰和指导,才能促进精神病患者及早康复。
2.2 心理护理方法
①心理护理中的工作。精神分裂症并不是精神活动全部异常,所以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设法找出患者精神活动的正常部分,争取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倾听,给患者以解释、保证,做好患者的疏导工作等。对病情好转、能合作的患者,心理护理的目的是帮助他们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促进自知力恢复,消除顾虑,增强治疗信心。对于即将出院并担心病情复发、反复询问工作人员的患者,医护人员重点向患者介绍精神分裂症的抗复发知识,精神分裂鑫是可以预防的,嘱他们安排好工休时间,生活耍有规律,定期来院复查,以达到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目的;
②家属的辅指导。要求家属定期参加重型情神病防治讲座,充分了解疾病及用药的相关知识,使其能辨别患者的异常举止。要让家属意识到康复的艰巨性,教会他们与不同病情、不同时期的患者打交道的方法,并创造疏导情绪的适宜环境,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康复环境。
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息者尤为重要。患者的异常行为往往会遭到亲少、或其他少、的误解和指责,因此,患者常会伴有不安、烦闷、消极等倩绪,故应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地心理干预,使之重返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江开达,马弘.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实用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25-26.
[关键词]浙江纺织产业;产业竞争力;后金融危机时代
纺织业一直以来都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在全省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后,浙江纺织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浙江纺织业的跨越式发展,主要得益于浙江纺织业本身所具备的比较优势,进而形成价格上的竞争优势。美国金融危机对浙江纺织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萎缩,利润空间大幅压缩,2008年浙江纺织产业利润总额下降8.53%。2009年,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即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可能是两年、三年也可能是八年、十年,甚至更久。浙江纺织行业稳企回升,但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不断升值、用工荒以及技术壁垒、反倾销等外部约束一系列问题仍使得浙江省纺织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浙江纺织产业升级迫在眉睫。针对浙江纺织产业现状,本文通过对浙江纺织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浙江纺织业竞争力进行评估,同时揭示竞争力形成的机理,为浙江纺织产业升级提供建议。
对浙江纺织产业竞争力的评估是在目前所处价值链环节基础上,对环节内部竞争力的评估。包括省区域平面上的横向评估与浙江纺织产业自身发展过程的纵向评估。
1 浙江纺织产业竞争力横向评估
纺织产业竞争力评估涉及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外部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多个指标。为此,我们选取了2009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纺织产业九项指标。即:x1:产业企业单位数目;x2:工业总产值;x3:出货值;x4:工业销售产值;x5:人均利润额;x6:成本费用利润率;x7:资产利税率;x8:资产负债率;x9:第三产业占比。由于这些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导致指标之间出现信息重叠。如果直接利用这九个指标进行评价,难免存在信息冗余的问题,因此我们通过降维的方法将相关性高的变量聚在一起,从而降低需要分析的变量数目和问题分析的复杂性。主成分分析就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较少信息的前提下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即主成分。其中每个主成分都是原有变量的线性组合,且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为:
运用spss17.0进行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分析,并检验相关性,得出kmo检验值0.615,大于0.5;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的sig<0.01,说明该样本数据适合主成分分析。最终的累计方差贡献率90.399%(大于85%),因此确保在主成分分析中,基本保留了原有九个指标的基本信息。
根据主成分分析的原理,全国各省市的纺织业综合竞争力可以由三个主成分y1、y2、y3来表示。经过varimax正交旋转后的主成分载荷矩阵可以看出,三个主成分中,第一个主成分在产业企业单位数目、工业总产值、出货值、工业销售产值上有较大载荷,即主要表示浙江纺织业发展规模和生产能力;第二主成分在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利税率和人均利润率上有较大载荷,主要表示浙江纺织业的产出效率;第三主成分在第三产业占比上有较大载荷,主要表示浙江纺织业产业外部环境支持。
以三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构成一个地区纺织业竞争力的评估模型:y=0.5169y1+0.3521y2+0.1461y3,y表示各地区的竞争力综合得分。如表1所示:
自2001年起,浙江纺织业在企业单位数目、利润总额和出货值指标上均位居全国首位,而在总资产、工业总产值和从业人员指标上也位于全国前列。浙江纺织业无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在产业整体效益水平上均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2009年,浙江纺织业利润总额达到182.64亿元,比2008年增长22.49%,比2007年增长12.07%。虽然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浙江纺织业仍然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2 浙江纺织产业竞争力纵向评估
为了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浙江纺织产业发展现状有一个全面了解,笔者利用spss 17.0对浙江纺织产业竞争力进行纵向评估。选取指标如下:x1:企业单位数;x2:工业总产值;x3:出口总值;x4:产品销售收入;x5:产品销售费用;x6:利润总额;x7:资金利税率;x8:第三产业占比。根据2000—2009年浙江纺织产业相关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步骤同上。得出kmo检验值0.755,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的sig<0.01,说明该样本数据适合主成分分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1.3%。通过varimax正交旋转,第一主成分在工业总产值、出口总值、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和企业单位数的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表示浙江纺织产业生产能力、产出效率情况;第二主成分在资金利税率、利润总额和第三产业占比指标上有较大载荷,表示浙江纺织产业经营管理能力和外部环境支持。
通过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以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总得分,公式为:y=(0.586y1+0.355y2)/0.913,y表示浙江纺织产业综合得分。如表2所示。
从纵向比较,后金融危机时代浙江纺织产业竞争力仍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2008年是浙江纺织产业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一年,全年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53%,2009年情况有所好转,利润总额上涨,亏损企业单位数减少。但从浙江纺织产业竞争力提高速度来看,包括工业总产值、出口总值、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的同比增长率均出现下降趋势。由此说明,浙江纺织产业虽然仍保持竞争力总体优势,但提升竞争力的后劲相对不足。
3 分析与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目前,浙江纺织业综合竞争力我们可以概括如下:
3.1 浙江纺织业竞争力仍具有优势
纺织业是浙江比较成熟的支柱行业,后金融危机时代,产业竞争力总体而言仍具有优势。从横向比较,浙江纺织产业竞争力居于全国首位。从纵向比较,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纺织产业利润空间大幅压缩,但由于外需萎缩对订单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加上政府及时出台了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措施,所以2008年出口总值依然为正增长。2009年,世界经济止住了下滑的趋势,渡过了最恐慌的阶段,浙江纺织产业也稳企回升。综合上述因素,2007—2009年浙江纺织行业综合竞争力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
【关键词】齐拉西酮;精神分裂症;利培酮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46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91-01
精神分裂症主要是患者个性改变,患者精神活动与当前环境不符,行动、思想、情感分裂为主要特征。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是传统精神类药物的疗效不佳。当前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发展,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逐渐开始使用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就是较为常见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它们对于精神分裂症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较好[1]。本文以2009年——2012年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4例为对象,研究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在治疗中的有效性,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2012年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4例,男性41例,女性33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22岁,平均病程为(6.9±5.7)月。所有患者均符合如下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患者无利培酮和齐拉西酮禁用史;首次发病。排除对上述药物过敏患者、近期发生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理衰竭患者、合并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合并迟发运动障碍患者。以随机方式将74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7例患者,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起始剂量为1mg/d,服用1周后剂量增加到5mg/d,每日分两次服用;观察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起始剂量为30mg/d,治疗1周后剂量增加至90mg/d,每日分两次服用。后期根据患者病情以及不良反应适当调整剂量。两组患者在服药期间禁止使用其他抗精神类药物。同期进行心电图、肝功能以及血常规等检查。
1.3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疗效评定以PANSS量表为依据,痊愈:PANSS减分率≥75%。显著进步:75%>PANSS减分率≥50%。进步:50%>PANSS减分率≥25%。无效:PANSS减分率
2结果
2.1两组PANSS评分对比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评分为(77.6±10.2)和(78.5±10.4);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评分为(67.4±8.9)和(68.4±8.9);治疗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评分为(37.6±8.1)和(39.4±9.4)。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PANSS值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持续下降趋势。两组间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37例患者中治愈12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9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37例患者治愈10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10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2%。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4例,1例头晕,1例嗜睡,另2例出现体重增加;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5例,1例静坐不能,2例月经改变,2例催乳素水平增加。后经治疗和调整,所有不良症状均治愈。
3讨论
精神分裂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其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目前还未完全明确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大部分观点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患者中枢神经代谢障碍、心理异常、两个大脑半球功能不平衡等因素有关[2]。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会表现出异常、过激行为,不仅危害个人,还可能对他人生命安全产生威胁,一般需要住院治疗。
齐拉西酮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多巴胺D2受体和5-HT2均有很好的阻断作用,临床证实在精神分裂症阴性、阳性中均有很好的效果,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一般性精神分裂症中效果相当,但是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其疗效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3]。利培酮也是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属于苯并异恶唑的衍生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当中与齐拉西酮一样,疗效相差无几。在本组研究中,治疗组37例患者中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37例患者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2%,充分论证上述观点。但是两种药物使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同,齐拉西酮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嗜睡等,而利培酮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月经紊乱、高催乳素血症等。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齐拉西酮与利培酮的疗效相当,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而齐拉西酮治疗中患者的依从性更高,在临床应用中相对利培酮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顶强,唐雪萍,朱自勇.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疗效对照研究[J].医学信息,2013,11(3):85-86.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肝损害;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042-02
Clinic analysis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GAO Hongqiang, LI Jiacui
(Xuzhou Mental Hospital, Xuzhou 221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tipsycho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in order to cause the medical staff attention. Methods: 606 cases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05 to December 2008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liver injury was 26.7%, 80.6% of them took place in 1-2 month after drug taken. The incidence of induced by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 was less than induced by classical drugs. Liver protectant was effective in liver injury.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antipsycho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s high. Clinical observation, liv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liver function monitoring regularly and rational drug adopt are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Liver injury; Clinical analysis
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未明,治疗手段较少,决定了患者需长期用药来控制症状。本文中笔者对6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Ⅲ)(第3版), 服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共606例,其中,男352例,女254例;年龄16~60岁,平均(32±8)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6.1±3.0)年;住院前无输血史、无肝炎接触史、无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及B超检查均正常,排除其他药物和内科的影响。其临床诊断标准符合1997年(marin)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1]。
1.2 方法
对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用自制调查表记录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重、入院时间、服用药物名称及剂量、肝损害出现的时间及表现、采取的治疗措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肝损害与药物种类的关系
在606例研究病例中有162例发生肝损害,发生率高达26.7%,发生肝损害的药物种类见表1。由表1可知,氯丙嗪、氯氮平、舒必利及奋乃静药物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利培硐、阿力哌唑、喹硫平、齐拉西酮及奥氮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利培硐、阿力哌唑、喹硫平、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分别与氯丙嗪、氯氮平、舒必利及奋乃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表1 肝损害与药物种类的关系(例)
Tab.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ver injury and the type of drugs (cases)
2.2 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频率
见表2。
表2 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频率
Tab.2 The frequencies and clinic symptoms in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2.3 肝损害出现的时间
162例患者中,服药2周内出现肝损害者24(14.8%),1个月内出现肝损害者86例(53.1%),2个月内出现肝损害者39例(24.1%),2个月以上者13例(8.0%)。
2.4 治疗措施及结果
162例肝损害患者,均经甘草酸二铵、硫普罗宁、葡醛内酯、护肝片等保肝药物治疗,其中,112例患者维持原用药剂量,28例减少用药剂量,22例改用其他药物治疗,痊愈127例,显效28例,好转5例,无效2例,各药物所致肝损害恢复统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病因未明,病程多迁延,其患病率为1.4‰~4.6‰[2]。据此估计我国患者人数为180万~600万,这一庞大的特殊群体应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肝脏是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很多药物在体内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肝脏的功能与结构,导致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机制包括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变态反应,影响肝实质摄取、干扰胆盐及有机阴离子的转运和排出等方面[3-4]。精神分裂症患者需长期服药巩固治疗,是否造成肝损害对巩固治疗的持续性起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得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后的肝损害发生率高达26.7%,其中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5.9%,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14.3%,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种类的药物均可引起,说明肝损害是分裂症患者服药后的常见现象,临床医生应引起重视,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脏损害显著大于新型非典型药物,对已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老年人、体质较差、营养不良、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的患者,选择药物时应以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首选。
本组资料分析结果显示,肝损害发生的时间以1~2个月最多(77%),与梁德敏等[5]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且ALT的升高多发生在用药后的4周内,而6周时已明显降低,并且大多轻微升高,在正常值的2~3倍之间无明显的症状及体征。提示抗精神病药物致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关键在于在此期间应保持高度警惕,用药前应进行肝功能、B超的检查,以备用药后对照。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并及时进行肝功能、B超的复查,注意肝功能变化。由于肝脏具有较强的代偿功能,一些轻微的肝损害其血清肝功能检查往往不能及时出现阳性反应,而延误必要的治疗。由于B超先进的显影技术,当发生轻微病变、肝功能尚未出现阳性反应时,超声图像便可显示。提示B超检查临床意义较大。对于药物性肝损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应是精神科医生的一个原则。
由于抗精神病药物特殊的副作用,患者在发生躯体疾病时,机体反应差[6]。经常出现有躯体疾病而无主诉,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乏力、纳差、恶心等非特异性肝脏疾病的症状,往往不明显或被掩盖,使病情变得隐匿。实际工作中这种亚临床型的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要比有症状的发生率高,但易被临床忽视。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迟钝、行为退缩、缺乏主动性,也要求医务人员应详查细问甄别鉴定,以免漏诊误诊。数据显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合并使用护肝药物,可以预防和保护肝脏功能。对肝损害患者的处理,一般给予保肝治疗,少数患者要适当减少原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或改用其他种类药物。
[参考文献]
[1]陈成伟.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J].肝脏,2001,6(1):49.
[2]沈渔.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03.
[3]黄玲,张栓龙.药物性肝病43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192-193.
[4]秦浩歌,杨霞,张凤丹,等.药物性肝病146例临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8,6(19):58-59.
[5]梁德敏,吕美容.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8,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