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冠心病的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第1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以运动治疗为主的综合心脏康复方案。冠心病康复治疗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住院)阶段,恢复(门诊)阶段和社区(家庭)康复阶段。急性(住院)阶段康复治疗方案70年代后住院早期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并控制活动强度在低水平,即大约为1~2代谢当量(mets)[1mets=3.5mlo2/(kg;min)],这些活动包括个人生活、进食、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及床边椅坐位等。活动时以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心率不能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min,不出现不适症状,心电图没有缺血改变为宜。

    2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焦虑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病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反复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忧虑的心理护理 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2.4 否认的心理护理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2.5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3 冠心病康复护理 

    3.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有临床表现时就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康复;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并维持良好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的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三阶段康复治疗,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

    3.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时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4 讨论

    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却影响着康复效果。设法提高患者对危险因素的意识和执行自我护理性康复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

第2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护理防治措施;早期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a)-0172-02

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具有比较严重的损害,严重患者甚至对其生命构成威胁。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患者产生缺血性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是其病理基础。相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产生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危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冠心病,而威胁患者生命最严重的就是急性心肌梗塞和脑卒中。患者生活习惯不良造成的胰岛素抵抗、肥胖、血压值增高、微量白蛋白尿、血脂异常等都是引发2型糖尿病心血管的主要病因,特别是胰岛素抵抗病症比较突出。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引发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一个高危指标就是餐后血糖[1]。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曾患有心肌梗塞但不存在糖尿病的患者与没有心肌梗塞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在产生心肌再梗塞的可能性不存在显著差别,死亡率也基本一致,这表明糖尿病与心肌梗塞患者的致死危险性是基本一致的。所以,为对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比例进行有效控制,医护人员应协助患者养成科学饮食习惯及健康运动行为,使患者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患者产生并发症的严重意识不断提高。

1 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患者的健康教育

预防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主要在于提高患者对此疾病的认识,所以,在患者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其应围绕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2],一是护理人员应将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害向患者进行宣传,使患者了解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预防、治疗的重视程度,进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使患者不断提高治疗依从性;二是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一些危险因素向患者进行宣传,一些具有心血管并发症潜在危险因素的患者,不具有较高的健康意识,对饮食和运动行为难以严格控制,并具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纠正,使其提高对危险因素的重视,协助患者利用饮食、运动行为对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进行有效控制;三是使患者提高控制餐后血糖指标的认识,受治疗方式影响,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对控制餐后血糖指标存在忽视,达不到理想疗效。护理人员应对控制餐后血糖指标的方法及有利之处向患者做好宣传,并对患者餐后运动做好指导,使患者养成良好习惯。

2 干预指导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患者的行为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好其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能够使患者产生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明显降低。护理人员敢于指导患者行为,使患者树立良好的生活状态是最好的护理方法,主要是对患者饮食及运动行为做好干预指导[3]。

2.1 对患者饮食行为做好指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的饮食行为主要有:一是对患者摄入的总热量尽可能控制,对其所需的营养素进行合理分配。2型糖尿病患者对三餐主食的控制存在一定的习惯,而没有严格控制副食或脂肪的摄入,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上述控制饮食的错误做法进行纠正,指导患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充足,采用摄入患者体内的这些食物使其降低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指标;二是为患者制定的饮食方案应科学合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人对每天需要的总热量进行计算,再对食物热量适当摄入。并严格禁止患者在三餐中暴饮暴食,掌握食品交换法使患者摄取的食物热量明显降低[4]。

2.2 对患者运动行为做好指导

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量适宜的运动可使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性明显降低,所以,护理人员应规范患者的运动行为及运动量:一是向患者及其家人耐心讲解诸如个体化原则、适量原则及经常性原则等运动治疗原则,运动的个体化原则就是要求患者将运动量独自完成,适量原则就是指患者采取诸如慢跑、骑自行车、上下楼、游泳、跳绳等具有较高效率的有氧运动,针对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可采取适宜的长跑方式进行运动;经常性原则是指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应采取均匀运动次数,不可随意将运动间断;二是对患者的运动时间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早晚餐后30 min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最佳运动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具有较高的运动效率。对患者运动后测量心率是对其运动量是否合适的一种最佳衡量方式,所以,护理人员应知道患者在运动后掌握心率测量的正确方法, 也就是及时数15 s脉搏的跳动次数,将脉搏跳动次数数完后乘以4,就能获得患者运动时的心率,(220-年龄)×(60%~80%)这一公式就是运动中最佳心率的范围[5]。

3 改变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措施

3.1 饱和性脂肪酸及胆固醇尽可能减少摄入量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动物性脂肪中的饱和性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可使体内胆固醇指标升高,从而引发患者产生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患者在饮食中对动物油、动物肉应严格控制,尽量不食或少食,多食一些植物油。在植物性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较高,容易将胆固醇向胆酸直接转化,并将组织中的脂肪、胆固醇向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解,使患者体内的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比例显示降低。护理人员可为患者的膳食结构做出科学的控制计划,多食用鱼及鸡鸭鹅等瘦肉类,每天摄入量应不超过70 g,每天饮用250 g牛奶或酸奶,尽可能不食用糕点和甜点及煎、炒、炸等食物[6]。

3.2 选择可使LDL-C降低的食物

TG 升高是糖尿病患者异常血脂指标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升高LDL-C就容易使患者产生粥样硬化,血脂指标产生异常,可利用科学饮食方式将LDL-C指标降低[7]。护理人员对患者做好指导,使患者选用水果、豆类、谷物及新鲜蔬菜等食物,尤其是肥胖患者,在饮食中减少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将摄入的蛋白质含量适当提高,不可在睡前出现加餐行为。每天患者应食用超过500 g的蔬菜,这主要是因蔬菜可使患者增加饱腹感。患者还应对各类水果多加食用,使摄入维生素含量增多,但不可用加工后的饮料,以及将水果用果汁代替。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应采用适宜活动量的体力活动对体重予以科学合理地控制,基于此将自身胰岛素抵抗予以有效缓解[8]。并积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烟酒彻底戒掉,使自己的不良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稳定,保持健康乐观的良好心态,才能使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高。

4 结语

总之,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最佳途径就是早期预防,护理人员应基于对患者的鼓励支持,协助患者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害、防控方法等加深了解,并对患者生活饮食习惯进行指导,对引发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不只是使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比例降低,为患者建立良好习惯,才能使患者抵抗力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 刘学灵.早期预防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4,5(16):405-408.

[2] 唐伦艳.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6(10):125-127.

[3] 李桂英.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17(8):75-77.

[4] 刘明哲.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护理教育干预研究[J].中国临床护理,2016,3(6):45-48.

[5] 刘崴,孙立荣.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8(10):81-83.

[6] 赵金艳.老年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相关因素及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5,7(16):92-95.

[7] 王新宜,宗敏,陈艳秋,等.不同膳食配制对改善餐后血糖的效果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4,5(9):73-75.

第3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重症监护病人;心血管意外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病人大多以严重创伤、大手术、各种原因所致循环功能失代偿、可能并发呼吸衰竭、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麻醉意外、心脏骤停复苏后及器官移植者等。这类病人由于原发疾病较重,生病体征不稳定,特别是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受损,在监护和治疗过程中可见突发心血管意外而致病情复杂化或死亡。给重症监护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是重症监护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受到重症监护病区的严密重视。但据调查,重症监护病人并发心血管意外的几率仍很高。为了能进一步降低此类病人并发心血管意外的几率,我院重症监护病房针对此类医疗事件采取了预见性护理,实践证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间收住的200例重症监护病人,分为实验组100人和对照组100人,实验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37岁-68岁,平均年龄(42±7.8)岁,严重创伤58例,大手术后31例,心脏骤停复苏后10例,麻醉意外1例,既往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史;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35岁-69岁,平均年龄(41±8.0)岁,严重创伤56例,大手术后32例,心脏骤停复苏后11例,麻醉意外1例,既往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史。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病因及相关既往病史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我们针对对照组病人给予普通常规护理:监测心率、心电及呼吸;并每小时记录呼吸频率、血压各一次;每2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一次;严格记录出入量;每8小时测尿比重、尿常规及酮体一次,检查粪便潜血一次;每日精确测量体重一次,并精确记录热卡入量一次。而对于实验组病人我们除了给予他们如上普通常规护理,还给予他们一些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相关的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1氧疗护理要预防循环功能的衰竭,基本的要素就是心功能的维持,心肌的氧需要量较大,对缺氧的耐受差,当血氧浓度低于35%,心肌就会有缺氧倾向,如果不早期处理,就会继而引起心排出量下降,血压下降,冠状动脉灌注进一步减少,心肌缺氧更严重,所以出现恶性循环,最后致循环衰竭。所以,我们针对重症监护病人预防心血管意外的预防措施所采取的预见性护理将血氧浓度界定在35%,当低于35%时,即可通过增加氧流量或浓度改善病人摄氧,以预防心血管意外。

1.2.1.2排便护理重症监护病人由于卧床、排斥床上排便、进食少、肠蠕动差,肠道内容物和积气不能顺畅下行,可致肠梗阻和便秘,引起病人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循环损伤;另一方面胀气可致膈肌上抬,影响呼吸和循环,亦可致循环损伤。所以我们将排便护理列入此类病人预见性护理措施行列。

1.2.1.3胸部疼痛护理如有循环损伤,就会影响到心排血量和冠状动脉的血供,心肌一旦缺氧,即可表现出心前区的不适感,针刺感,严重者可有胸部明显疼痛,所以,在发展为明显疼痛之前的心前区不适感可以提前给出循环可能受损的信号,我们即可结合其他指标作出判断后给予相应救护措施。

1.2.1.4情绪护理重症监护病人清醒后很多对监护室环境和自己病情产生恐慌,情绪不稳,病人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显著增高,血压升高,可致心血管意外发生。所以医护人员在病人清醒之后就应适当给其情绪方面的安抚,降低病人的应激。

1.2.1.5心电图警示性波形的监视在重症监护病人心电监护过程中,如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5次/min)、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R-on-T现象、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等常提示患者很快可能会发生心室纤颤,需立即准备好除颤仪,通知医生,首选利多卡因50-100mg稀释,静脉注射。

1.3统计学方法在保证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基础上记录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统计数据实验组(100例),并发心血管意外10例(病发率10.0%),抢救成功9例(成功率90.0%);对照组(100例),并发心血管意外者41例(病发率41.0%),抢救成功29例(成功率70.7%)。两组对比,病发率:χ2=3.81,P

2.2结果分析预见性护理是现代护理发展的新观念,是针对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的针对性预防措施[2]。本研究可见,通过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明显的降低了重症监护病人并发心血管意外的几率,并增加了其并发病例的抢救成功率,所以是我们应该推广的较好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不仅可左右治疗效果,而且对病人的机体康复和预后都有重大影响。因此,要重视冠心病的护理措施是否得当,不断地改进和提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对冠心病人的护理,其护理措施包括下面几方面。

情志护理

冠心病属心身疾病范畴,无论在疾病的发生或恢复过程中,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都不可忽视。在冠心病的护理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身体因素,更要重视精神因素对本病的影响。护理人员必须随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喜恶嗜好等,要提供治疗性、安慰性、礼貌性、认真性的原则。让患者保持乐观、松弛的精神状态、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发怒。所以在本病护理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生物因素,更要重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本病的影响。如有的老年患者在病情好转出院的次日,因和子女吵架而病情恶化。情绪紧张激动可使冠状动脉痉挛,加重供血不足而诱发本病。冠心病患者往往脾气急躁,护理人员必须经常提醒患者遇事要心平气和。

饮食护理

饮食不当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健康的饮食可显著地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冠心病患者需要禁食三高食物即为高胆固醇、高热量、高钠食物,应保持每天膳食注意清淡。清淡饮食是指少盐、少油、少动物性食物的饮食。食盐中的钠具有增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引起水肿的作用,有的冠心病的患者每天食盐的消耗量应限制在5g 以内。盐腌、盐渍加工的食物及酱油中均含有大量的食盐,应控制用量。味精虽无咸味,但其钠的含量是食盐的80%左右,冠心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多使用。通常情况下冠心病病人烹调应选择植物油,且用量应控制在每天 25g以内。鱼类含胆固醇少,且鱼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防止粥样硬化作用,故不必严格限制。

冠心病患者应戒烟限酒。香烟的尼古丁对心血管有直接的损伤作用,可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并引起心律失常甚至绞痛。酒精有扩张血管作用,饮用少量低度酒并不禁忌,但大量饮用烈酒是绝对禁止的。适量饮茶是允许的,但饮浓茶及咖啡可导致病人心律失常、心肌耗氧增多,对病人不利。

冠心病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并能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减少胆固醇的体内生成,故能降低血胆固醇。故在防治冠心病的膳食中,应有充足的膳食纤维。

饮食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C能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从而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还能改善冠状循环,保护血管壁。尼克酸能扩张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还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保护心肌并改善心肌缺氧,预防血栓发生。

冠心病患者忌暴饮暴食。冠心病患者要注意节制饭量,控制体重,切忌暴饮暴食。因为暴饮暴食可使血脂、血黏度突然增高,并增加心脏负担,尤其注意晚饭不宜吃得过饱。

运动护理

在护理中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其运动的方法和运动量加以指导。冠心病人在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进行适当运动。冠心病患者不宜长期静卧,长期静卧会使冠状动脉脂质沉淀加重,管腔更加狭窄,加速病情发展。指导患者在恢复期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它能促进脂肪和胆固醇的分解代谢,降低血脂,促进微血管扩张,改善心肌供血,预防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指导冠心病患者掌握一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如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教育冠心病患者体育锻炼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病情以不感过度疲劳为宜。

日常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的内容主要有生活环境,睡眠等方面。良好的环境使病人精神愉快,促进病体恢复,室内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注意冠心病患者的睡眠护理,冠心病患者多于夜间发作,应加强夜间巡视,密切观察脉搏、呼吸、血压、面色、口唇等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睡前可用温水洗脚以消除疲劳,不要夜间工作,养成规律性睡眠。

注意便秘的预防和护理。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易发生便秘,特别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病患者的便秘发生率高。这与患者的用药、卧位、生理、心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如病人长期卧床进食少,消化功能减退,易引起便秘。也有患者不习惯使用便器,大便用力时深吸气后屏气,可诱发心律失常,尤其是心肌梗死病人大便时用力可促使心脏破裂。因此,重视病人的便秘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对冠心病患者要因时护理。这一方面的护理一般不为人们重视。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的生理机能是随昼夜的流逝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因此冠心病患者心脏病人在昼夜的不同时间会表现不同的情况,所以要提倡因时护理。因时护理也包括根据不同季节特点进行护理,如春天百病生长,室内应注意定期消毒,开窗通风;夏天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凉爽;秋天应保持室内湿润;冬天应注意保暖等。

讨 论

第5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冠心病(CHD)是一种常见慢性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患病率、病死率逐年上升,已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农村老年人冠心病的危险和不良因素与年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文化知识水平、疾病控制等有关。药物治疗冠心病固然重要,但一定的护理干预能帮助老年患者了解和掌握冠心病的有关知识,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再住院率以及改善生活质量。通过对我科收治的71例农村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发现了与疾病相关的不良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收到了一定的良好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我科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共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71例。其中男28例,女43例,年龄63~89岁,平均年龄73岁,住院时间最短6天,最长23天。

1.2方法 通过入院时对患者的护理评估和资料收集,分析和总结7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因素和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

2 结果 通过对7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半年后的电话随访,发现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产生了良好了效果。大多数农村老年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改变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3 讨论

3.1戒烟和限酒 28例男性患者中19例有吸烟或饮酒史。我们首要的护理干预是劝导戒烟限酒,进行戒烟教育和心理咨询。向患者说明吸烟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能引起微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据文献报道,确诊冠心病的患者与无症状患者相比,戒烟可以使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性迅速下降,戒烟后2-3年,危险性就会下降到与不吸烟的冠心病患者相同的水平,而对非冠心病患者,戒烟后需要10年,其危险性才能下降到不吸烟的水平[1]。饮酒是引起冠心病的另一个诱因。长期饮酒的人可损伤心肌,造成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加重或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增加猝死发生率。护理人员多与老年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和交谈,指导他们逐渐戒烟和减少饮酒量,防止冠心病病情继续发展和由此不良因素带来的危害。

3.2加强相关疾病的知识普及 农村老年人文化层次低,7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59例是文盲。冠心病的知识普及,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的意识,对预防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让老年患者及家属对冠心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让其了解哪些危险因素与疾病密切相关。告知有关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的要点和基本健康保健的常识。使患者知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因素和平时应该注意问题,例如,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戒除吸烟喝酒,以及不吃含有较高胆固醇的食物等等。如果发生胸闷、胸痛时应该学会自救和及时就医,逐步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3.3指导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对冠心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收集的资料显示,在7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大多数饮食口味偏咸,食用油以散豆油为主,喜欢吃荤菜,水果和蔬菜摄入相对较少,这就增加了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病的风险。可以说良好、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症和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要告知患者控制钠盐的摄入量,最好用2克的限盐勺。饮食要荤素搭配,经常更换植物油种类,减少胆固醇和总热量摄入,从而防止冠心病发生和发展。老年冠心病患者要保持大便的通畅,饮食中适当的增加粗纤维、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而且饮食要有规律,控制进食的量,不可过饱,尤其是临睡前,切忌过饱,因进食过饱,加剧心肌的缺血、缺氧,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3.4开展体育锻炼 加强体育锻炼、运动锻炼是冠心病病人康复计划的重要基石,可提高心肌利用氧的能力,降低心肌耗氧[2]。由于地处农村的生活环境,大多数老年患者没有运动的习惯。因此,要有针对性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运动锻炼的重要性。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可以改善冠脉血流,增加心肌供养,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指导老年患者根据自身需要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慢跑,骑单车等。注意运动强度、频率及时间,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3.5做好心理指导 冠心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做好心理护理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措施。刚入院的老年患者对住院环境不适应,对自己疾病也不了解,会产生紧张不安、恐惧的心理,有时会有被遗弃感,对生活产生悲观失望的不稳定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治疗性人际关系,让家人多陪同和探视,给予老年人充分的理解和关心。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焦虑和恐惧,保持以平和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3]。

3.6进行用药指导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坚持合理的用药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老年患者记忆力、认知力 逐步减退,对药品的名称、用法、剂量,使用时间有时记不清,使药物经常被漏服或多服。出院后经治疗病情缓解后往往不再坚持用药,导致病情复发和加重。所以,护理人员对患者和家属一定做好用药指导。要告知所用药物的名称、用法、剂量、效果及不良反应。出院后家属要督促老年患者遵医嘱正确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漏服或停服。教给患者及家属特殊药物特别是洋地黄药物的用法、注意事项、毒副反应及监测方法,进一步提高老年患者服药的依丛性。

通过对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因素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加强了老年患者对冠心病存在的相关不良因素的认识,提高了服药依丛性,改变了其不良心理、不良生活方式以及不合理的饮食。降低了因为行为与生活方式不当引起的再次发病和住院的几率。不但节约了医疗费用,也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护理工作者应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使老年冠心病患者从身体和心理上都能得到很好的健康指导,让老年人有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对待疾病,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折磨。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新策略和新方向[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4-3-25(19)。

第6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男42例,女26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2±3.0)岁;所有患者通过临床表现、冠脉造影等明确诊断为冠心病[2],其中合并糖尿病的24例、高血压的34例、肺炎的1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针对个体差异选择心理护理方法,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增强护患间的沟通互动。

2.2评估患者的心理特征

心理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诸多因素可以诱发冠心病患者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有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社会应激以及吸烟酗酒等,其不良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否认等。

2.3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2.3.1针对焦虑的心理护理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呈昼夜变化的心律失常,频繁反复的病情变化,会导致患者心不定神不宁,情绪欠佳,睡眠质量较差,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对此,为患者讲述有关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的治疗原则、平时生活饮食中的注意事项,耐心疏导,使其对本病的发展及预后有深层次的了解,能调整情绪,消除或减轻焦虑状态,主动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增加抵抗疾病的信心。

2.3.2针对恐惧的心理护理

冠心病患者病情发作以夜间常见,昼夜节律明显,对于夜间安静睡眠状态下发病,患者尤其感到紧张,担心发病时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危及生命。诸如一些抢救的场面、一些医疗仪器对于患者就有一种恐惧的刺激,长期处于恐惧紧张的状态,会加重病情进展。对此,护理人员进行疾病一般知识宣教,教会患者识别疾病发作时的常见症状并及时发现,多与患者沟通,经常巡视病房,进行操作时熟练稳重,让患者从心里了解疾病,掌握疾病的变化规律以积极应对,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紧张恐惧感。

2.3.3针对否认的心理护理

患者角色发生转变,从健康正常人到病人,部分患者不能适应角色变化,对自己的疾病不相信,不能意识到疾病的严重程度,过度相信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忽视疾病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从而不重视疾病的医疗护理,进一步加重病情,甚至威胁生命。我们应宣教冠心病的发展及可能预后,明确其严重性,有选择性的告知患者的病情,让患者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病人,疾病的恢复需要医疗工作及自身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预后。患者转变了角色,明确了自己患病时,护理人员应及时灌输冠心病的可治性,强调冠心病发展预后的诸多诱因均可影响疾病的进程,从而增强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主动性,利于疾病的迅速有效恢复。

2.3.4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层次逐渐升高,患者亦是,医护人员应该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多方面的要求。在给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还应照顾到患者的心理需求,介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进程,告知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讲解常见急诊病例的诱因、药物的使用方法及作用机制。让患者在身体接受治疗的同时,心理也接受一定的护理治疗,促进疾病的恢复。

3观察

指标培训进行调查的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前3d内进行护理满意度情况的调查;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恐惧及睡眠的状况,具体方法为:入院时所有患者进行焦虑、恐惧及睡眠状况的评分,经过住院期间的护理后,于出院当天再次对所有患者进行焦虑、恐惧及睡眠状况的评分,并记录分析;焦虑评价,依据1971年由华裔教授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对护理前后所有患者进行评分,焦虑程度随分数的增加而加重;恐惧评价,依据恐惧自评量表,对护理前后所有患者进行评分,恐惧程度随分数的增加而加重;睡眠评价,依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护理前后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分数低表示患者睡眠的质量较好。

4数据处理

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5.1两组患者护理

前后的焦虑、恐惧及睡眠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恐惧及睡眠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相应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不良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改善较明显。

5.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

提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讨论

第7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高血压病是导致老年患者心脑血管意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高血压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在临床中重视程度被降低,如治疗方式不得当,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研究患者的血压的血压控制率,将我院13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2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中,男92例,女4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7.8岁。将我院132例高血压伴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病例均符合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和高血压联盟《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以及国际心脏病学会《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冠心病诊断标准。

1.2效果评价 血压控制目标:收缩压

1.3方法 一般护理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护理干预组除了给予一般的护理措施外,给予护理干预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3.1入院后向患者进行详细宣教,高血压、冠心病的症状、发病危险因素、用药注意等讲解有关高血压病、冠心病的知识。嘱咐患者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向患者或家属说明高血压需要坚持终生规范治疗和保健护理的重要性。

1.3.2心理护理一般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多数为老年人,老年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恐惧、紧张、不安等心理问题。因此,护士应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病因、病情、治疗用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家庭经济条件等,并及时与患者沟通,讲解相关知识,让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使患者情绪得到稳定。

1.3.3病情观察 ①按医疗方案给予治疗,患者要静坐或静卧30min,然后进行血压、心电图、呼吸的监测;②当收缩压高于196mmHg,应及时报告给医生,根据医嘱给予必要的处理;③如发现患者血压急剧增高,同时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发生高血压危象的可能。马上通知医生并让患者卧床、吸氧,同时准备快速降药物,脱水剂等。

1.3.4生活方式的改变 ①调整饮食:嘱患者饮食注意低胆固醇、低脂、低热量、低盐饮食,菜不宜太咸,少吃咸菜、咸肉等腌制食品;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含脂肪高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含糖高的食物如甜点也要少吃;多吃含维生素和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②加强运动:在控制好饮食的基础上,多加强运动,再结合行为治疗等综合治疗。以有氧运动为主,必要时需要在检测下进行,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③戒烟:香烟中的尼古丁会使糖和脂肪代谢出现异常,加速血脂在血管壁沉积,使血管硬化,血压上升。同时,尼古丁也会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④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和,改变急躁易怒的性格,可采取放松技术或与他人交谈的方式缓解压力。

1.3.5运动护理指导患者活动时注意"三个30s"即起床时清醒静卧30s,床上静坐30s,床旁静站30s后方可活动,有效地预防猝倒[2]。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在住院2w后血压控制情况的比较,观察组66 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与护理后,血压控制良好,显效57 例,有效8 例,无效 1 例,有效率达 98.5%。

3 讨论

高血压目前已成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基础疾病之一。由于早期症状隐匿,不易发现,一经确诊多需终身用药的特点。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关键在于合理有效的血压控制。规范的治疗是目前控制高血压并发症的主要手段[3]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护理人员以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负性心理状态,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以健康宣教及饮食控制疗法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同时严密病情监控对于消除突发危险,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牛志杰,牛志红.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21):296.

第8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冠心病;护理体会

随着人民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危害极大、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慢性疾病。高血压病早期多无症状,常不被重视,易导致心血管的病变,如不及时治疗,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因此,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及护理非常重要[1]。本研究就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间收治的30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给予科学、合理地综合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确诊为高血压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35~70岁,平均年龄(48.8±5.8)岁。高血压的诊断依据:1999年WHO/ISH确定的诊断标准。冠心病诊断依据:按照1979年WHO建议的诊断标准[2]。

1.2 护理方法

1.2.1 病情观察 ①给予患者治疗的同时应进行呼吸、心电图的监测。测量血压前嘱患者要静卧或静坐30 min。②如血压急剧增高,同时出现呕吐、头痛等症状时,应考虑高血压危象,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的处理。③当收缩压>195 mm Hg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的处理。④护理人员在监护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观察临床变化,同时备好除颤仪等抢救设备及各种抢救药物,保持通畅静脉输液通道 [3]。

1.2.2 心理护理 是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心理学的理论,通过人际交往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方法[4]。一般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多为老年人,情绪易波动,心理较脆弱,因此,做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详细地向患者介绍病区情况,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主动和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有关高血压病、冠心病的相关知识,稳定患者情绪,关心患者,通过精湛娴熟的护理技术给予患者可信赖感,用单纯的语言安慰患者,从而稳定患者情绪,训练患者自我控制的能力,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1.2.3 日常生活护理 ①环境护理: 调控病房环境,营造舒适氛围,相对湿度 60%~70%,室温控制在20℃~22℃;病室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尽量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为患者创造个人的治疗空间;工作中做到四轻等。温馨、舒适的环境可充分体现人性的关怀,应主动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有一种在家的感觉,不失时机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对患者采取有效的舒适护理措施,可帮助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等多个层面处于最佳状态,可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②睡眠护理:对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常在夜间发作,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夜间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口唇、生命体征等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告知患者睡眠 7~8 h/d。③便秘预防和护理: 当患者用力大便时,极易诱发心律失常。因此,应嘱患者多喝水、多吃香蕉、适当运动或给予缓泻剂等,避免排便用力,以防意外。④运动护理: 适当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1~2 次/d, 30~60 min/次,循序渐进,劳逸结合。⑤饮食护理: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适当控制摄入动物脂肪及钠盐,避免摄入高胆固醇、高脂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以清淡、无刺激的食物为宜,控制进食量,忌烟酒[5]。肥胖者控制体重等。

1.2.4 用药护理 遵医嘱指导患者服药,并了解药物的剂量、名称、作用及定时监测血压和长期服药的重要性,嘱患者服药后变换时动作要慢,不可擅自停减药量,某些降压药易引起性低血压,因此,患者服药后应卧床休息2~3 h,必要时协助患者起床,停坐片刻后,方可下床活动。密切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如血压下降过快时,应适当调整药物剂量。有些降压药还会导致水钠渚留,因此,护理人员应每日测量体重,观察患者水肿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并注意保持平衡。还应告知冠心病患者病情稳定时,继续服药,应在清晨服用利尿剂,并注意硝酸甘油类药物的服用会导致头痛等不适,应做好指导。

1.2.5 健康指导 ①帮助患者认识高血压、冠心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做好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的积极预防,合理营养,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坚持戒烟戒酒。②帮助患者了解冠心病的诱发因素及形成原因,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③学会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较大地情绪波动。④学会检测血压。⑤养成低脂、低糖、低盐等良好饮食习惯。⑥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检测,警惕发生心肌梗死。⑦定期检查血脂、血糖、心电图等。⑧外出时随身带着药品,保证按时服药,嘱患者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

2 结果

30例高血压患者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与护理后,血压控制良好,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 1例,有效率达 96.7%。

3 讨论

随着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导致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而高血压是心脏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具有高发病率、低控制率的特点,而高血压与肥胖、长期高钠饮食、情绪不良、饮酒等密切相关。目前控制高血压并发症的主要手段是规范的治疗及护理[6]。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在防治高血压病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做好心理护理,维持患者心理平和,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减少负性情绪,以保持血压接近正常水平。②控制体重,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限制摄入食盐。③鼓励患者适当锻炼,并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患者睡眠充足。④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依据血压变化调整患者用药[7~8]。⑤改变膳食结构,选择高纤维素、低盐、低糖、低脂、低热量的食物,戒烟戒酒,是高血压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9]。⑥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冠心病的相关知识,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压,遵医嘱长期服药,通过适当运动和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学会高血压病急症时的应急处理等。⑦冠心病患者如血压过高,会增加心肌耗氧,易导致心绞痛,应按医嘱服坚持服用降压药,将维持血压在120/80 mm Hg 左右。

本次研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出院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后,血压控制良好,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 1例,有效率达 96.7%。总之,对高血压伴有冠心病患者采取系统、有效的综合护理,可平稳控制血压,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刘芝平.高血压病人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分析与对策.护理研究,2009,(21).

[2]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6.

[3] 袁琼,曾玉梅.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干预.临床护理,2008,28:150—151.

[4] 陆斐,胡福山.护理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82.

[5] 方永鹏.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相关研究.中国医药,2007,1(1):3.

[6] 赵彦正.高血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6).

[7] 丁建青.冠心病病人的护理.护理研究,2010,(3).

第9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冠心病;护理进展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85-01

糖尿病患者通常合并冠心病,而冠心病则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或者死亡的直接原因,相关研究证实,由于冠心病死亡的糖尿病患者约为40%~70%。随着近年来糖尿病与冠心病发病率的持续上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风险随之增高,而且预后明显较差,直接威胁患者生存健康。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通常情况复杂,临床护理中需要格外小心。

1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概述与护理现状

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抵抗与分泌障碍等因素,不能将葡萄糖有效分解,出现多食、消瘦的临床表现。患者血糖长期处于异常升高的状态,容易致使心血管发生病变,出现冠心病。所以,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若没有及时控制糖尿病,容易出现恶性循环,预后差。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主要有以下临床特点:①因糖尿病损害自主神经,患者通常缺乏心肌梗死或者心绞痛的典型症状;②严重病变,冠状动脉通常呈多支损害;③临床治疗具有较大难度,因心梗死亡的几率大,预后差,患者再住院率与心衰率相对较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除与年龄、吸烟、高血压等为危险因素有直接联系,更重要的是与糖尿病患者增多的糖化产物、紊乱的脂类代谢、受损的血管内皮、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异常等因素有关。因此,加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尤为重要。临床中通常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血糖检测、控制饮食、药物治疗以及体育锻炼等。鲁秀春[1]等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护理,总有效率为81.4%;刘国艳[2]采用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方法对43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1%与80.07%。王启玉[3]等总结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要点,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施行了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

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2.1入院评估

全面了解患者血糖情况、临床症状、既往病史、药物使用情况等,初步评估病情,正确识别可能发生的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或者DKA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针对性的实施重点护理。相关文献表明,此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对疾病了解程度与依从性均相对低下,因此给予系统评估与整体护理非常必要[1]。

2.2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罹患两种预后不良的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往往会出现抑郁、焦虑或者悲观等负面心理状态。负性心理在应激机制下容易诱发心绞痛或者高血糖。因此,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与患者主动交流,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可能发生的各种不良后果,充分重视自身病情。同时,向患者反复强调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可控的,增加患者对于临床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到各项护理中。

2.3饮食护理

饮食习惯不良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因素,饮食合理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出现非常重要,所以加强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具有积极意义。护理人员要针对性的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在确保营养供应的同时,防止营养过剩。首先,饮食要保证低盐。钠盐的过多摄取会加快糖的吸收,致使餐后血糖升高,使胰岛负担加重,而且还升高血压,加重肾脏负担与心脏负担,引发各种并发症出现,增加心肌耗氧。所以,此类患者饮食每日应低于5g,若患者存在高血压,盐摄入量低于3g。其次,低胆固醇饮食。有学者指出,血脂异常容易诱发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摄入的胆固醇过多,可以升高血胆固醇的水平,加重血液粘稠度,提高冠心病的发病可能。因此,此类患者需要尽量进食粗粮与新鲜蔬果,多食用具有降血脂功效的食物。例如豆角、小红豆、香菇、大蒜、大葱、豌豆、扇贝、木耳、紫菜等,同时控制胆固醇摄取量,每日来自食物的胆固醇要控制在300mg以下,若患者存在高胆固醇血症,摄取量在200mg以下。第三,低糖饮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胰岛素与正常人相比相对不足,糖分摄入过多可能升高餐后血糖,高血糖若长期存在则会加剧各种相关并发症出现与发展。因此,此类患者宜禁食杂粮、蔬果与粗粮含量高的食物,尽量使复杂糖类、维生素与纤维素增加,切勿食用纯糖食物,例如奶糖、白糖或者巧克力等。第四,低优蛋白。此类饮食对糖尿病肾病发生具有延缓作用,因此,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耳朵肾功能无异常,每天可摄入0.6g/(kg・d)的蛋白质,多食用禽肉或者瘦肉,注意食用前去除脂肪层与外皮。最后,高纤维素的摄取。膳食纤维有利于延缓机体胃排空,从而降低餐后用糖,预防便秘,避免患者由于排便困难或者排便用力诱发心梗与心绞痛。所以,此类患者可选择以全买食物或全谷食物代替大米等精粮,蔬菜摄取以茎叶为主。

2.4治疗中护理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在临床治疗中常用的降糖方案为胰岛素治疗,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到有效、准确与规范,耐心向患者讲解胰岛素使用必要性与准确的注射方法,可能出现的低血糖症状、预防措施与处理办法。此外,患者需要进行多次的抗栓治疗,结束注射后需要按压一定时间,以免出现血肿或者局部淤血。若患者饮食没有规律性或者合并急性心梗,通常需要采用持续的胰岛素泵入治疗,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穿刺部位是否发生出血的或者红肿,治疗中要注意避免皮肤损伤出现感染。

2.5运动护理

合理运动有利于餐后血糖的降低,使血脂代谢改善,促进患者康复。但是,急性心梗发作1~2周内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需避免运动,心功不全患者要合理控制运动量。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以患者无胸闷、气短或者胸闷,感觉轻松而且心电图检查表明不存在心肌缺血症状为宜,患者运动过程中的心率最好保持在170―年龄之间。现代医学研究指出,有氧运动有利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身体健康,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年龄、爱好、病情选择剑舞、散步、下象棋或太极拳等文娱活动,步行尤其适用于老年人,步行锻炼有利于减低胆固醇、血压与体重。

2.6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给予其积极指导,详细阐述疾病的控制方法、注意事项、预防措施,日常生活中注意通过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并合理应用调节血脂、抗血小板以及控制血糖的药物。确保排便通畅,防止发生便秘,减低心梗、心律失常等突发事件发生几率。严格定期监测糖化血红素、血压、血糖、心电以及肝肾功能变化。避免空腹运动,随身携带含糖食物、饮品、保健盒以及治疗卡,定期复诊。

3结束语

糖尿病直接威胁公众健康,其并发症是主要危害,而冠心病则为其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此类患者患病率高,预后差,据统计,死于冠心病的患者约有70%。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情复杂,病程长且治疗繁琐,生命质量已经成为国内外衡量该病最终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之一。因此,给予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饮食、运动、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与依从性,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死亡。

参考文献

[1]鲁秀春.37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08):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