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班会范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班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班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心理健康班会

第1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班会范文

一、案例概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从马加爵事件到药家鑫事件,从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到周岩毁容事件,一个个惨痛的案例给我们敲响了沉重的警钟。一项面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0.3%的受访大学生有心理问题,25%—30%的受访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这些表现都可以归结为心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不仅会对学生心理造成影响,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变得悲观、失望、消沉,并产生悲愤、恐惧、焦虑、忧愁、痛苦等消极情绪,还会带来生理上的影响,由心理上不平衡导致生理上产生各种病变。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生工作者需要深刻思考、科学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二、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成因包括多方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尤其是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交流沟通,重点从学生自身角度归纳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原因:

1.适应能力较差。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渡,大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交际人群等都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能否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对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的一个重要考验。

2.自我期待过高。有的学生在高中时是班上的尖子生,是老师眼中的佼佼者,并给自己制定了很高的目标。但是,到了大学后发现,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都是精英,许多同学的成绩及其他方面的素质都在自己之上,自信心受到打击。

3.学习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在学习上面临激烈竞争,在面对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时,更是充满了焦虑和茫然,没有方向,看不到希望。

4.感情纠葛。由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年龄较小、阅历单纯、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不能完全理性地对待和处理与异往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引发争风吃醋、单相思及一些其他矛盾和冲突,甚至出现失恋后的极度消极行为,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5.不良网络信息影响。进入大学后,他们普遍感到学习压力没有高中时那么大了,很多学生开始沉湎于网络游戏和不良网站,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而且大大缩减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时间,进而陷入孤僻、麻木、懒散、焦虑的心理陷阱,难以自拔。

三、解决方案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近年来,笔者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主题班会,并且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学会交流和自我减压,感受集体温暖,消除孤僻性格,走出思想误区。

(二)活动准备

1.让同学们每人写一封“灵魂信笺”。包括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和最想对身边的人(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等)说的一句话。

2.让每名同学在互联网注册一个微博帐号,并随时将自己的想法、心情更新到微博上。

3.成立“吐槽小组”,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收获或者不快,畅快地“吐”出来,组长收集整理信息,征求学生意见,鼓励学生把愿意与同学分享的故事或者对社会热点现象的看法见解讲出来,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讨论。

(三)活动过程

1.组织学生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让大家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充分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起“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的理念。

2.分享灵魂信笺。主持人随机抽取同学们投到信箱里的“灵魂信笺”,并随机挑选一名学生在台前朗读。老师针对不同的“信笺”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点评,对于一些共性问题发动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3.爱心关注。教师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微博留言在班会上宣读,引导学生在网络上关注这个微博,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学会互助互爱,交流学习。通过微博上的讨论和交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还可以帮助老师实时掌握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4.一吐为快。由“吐槽小组”组得吐槽学生同意后在班会上将“吐槽”同学的心情或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公开,引导大家畅所欲言,一吐为快,老师给予总结和指导。

5.组织“心有千千结”游戏活动。请所有同学出列,分成3组(每组10人),每组中的九位同学任意随机牵手,形成一个大大的“结”,另一位同学在其他同学不松手的前提下把结打开,形成一个大大的“圆”,时间最短者获胜。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

6.班会总结。老师针对学生心理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和疏导,鼓励同学间多交流、多关爱,热爱生活、热爱班级,绽放自己年轻的生命。(播放汪峰的歌曲《怒放的生命》或其他励志歌曲)

四、启示与思考

笔者在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主题班会中,不断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总结,梳理出的几点启示:

1.树立预防意识。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消除心理障碍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树立超前预防的意识,不要等问题出现了才去解决。

第2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班会范文

一、培训目的

通过举办培训班,提高心理委员的思想认识水平,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体系,掌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学会在班级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在实际生活中初步识别有心理倾向的同学,并能运用一些简单的危机干预原理,引导同学寻求专业老师的帮助;能够增强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能力。

二、培训地点

Xx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团体辅导室。

东校区:文C302

西校区:图书馆西108室

三、 培训对象

Xx师范学院20xx级各班心理委员(即身心委员)(含南岳学院),若班级未设心理委员,可由班长或团支书代为参加,也可指定班级某同学参与此次培训)。详见附表1-1。

四、培训形式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特点,采取以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心理活动课、交流讨论为主要形式。

五、培训时间

20xx年4月(第七周-第十周),详见附表1-1。

四、培训团队

心理咨询教师与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含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室与守望者心理工作室)。

五、培训大纲

【培训对象】 本科生班级心理委员

【培训性质】 上岗培训

【学 时】 15学时

【学 分】 1

【培训目标】 本课程立足于教学与实践,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对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及技能培训,强化心理委员的责任、培养心理委员专业技能,提高心理委员工作实效,以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讲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与工作职责

【培训学时】 2学时

【主要内容】

1.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简介(观摩场地与视频)。

2. 心理委员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第二讲 心理互助技术

【培训学时】 2学时

【主要内容】

1. 心理互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 心理互助的技巧。

3. 心理互助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讲 学生心理状态信息的收集

【培训学时】 3学时

【主要内容】

1. 发现和识别异常心理。

2. 紧急心理危机情况的处理。

3. 心理危机干预后续跟踪。

4.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后续。

第四讲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培训学时】 3学时

【主要内容】

1.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作用。

2.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设计。

3. 如何开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4. 主题活动设计实践体验。

第五讲 自我探索团体训练

【培训学时】 4学时

【主要目标】 旨在通过自我探索团体训练促进班级心理委员进一步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进一步完善自我。

第六讲 心理素质拓展体验

【实践学时】 1学时

【实践内容】 每个心理委员预约体验一次心理咨询,了解真实的心理咨询。心理委员咨询内容包括如何开展心理委员的工作,如何自我成长等。咨询结束后上交咨询感受反馈信息。

六、培训要求

第3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班会范文

各位同学: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校学生处将在全校开展厦门大学第十一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7年4月25日——5月25日

二、活动主题

知己知心,自立自强

三、活动安排

(一)校级活动安排

1、由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负责策划和组织安排,具体活动安排详见附件1。请各班心理委员予以宣传,发动同学积极参加。

2、开展第三届优秀心理委员评选活动。本次优秀心理委员评选学院推荐名额为2名,参评对象为各班心理委员。

此次优秀心理委员参评的条件为:(1)积极乐观,有责任感,工作态度认真。(2)积极参与各项心理培训,认真完成学校及学院布置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积极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4)能及时发现存在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同学,对他们提供帮助,并及时向辅导员报告。

(二)院级活动安排

请各班向学院提交1份的心理活动方案。活动主题尽量紧扣“自我认同”的主题,引导同学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同学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

活动形式可以从以下建议中选择,也可结合本班情况,开展特色工作。

1、心理主题班会

2、心理知识宣传橱窗

3、心理健康知识竞赛

4、心理健康主题征文或演讲

5、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6、班级心理素质拓展

7、心理剧创作或排演

8、心理健康电影赏析

9、主题心理沙龙

10、心理学书籍品读会

鼓励各个班级联合组织本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效应的叠加。同时鼓励各班结合自身专业和班级特点开展特色活动。

第4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班会范文

为了响应学院五月心理月的号召,提高我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懂得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在校院里掀起关注心理健康的热潮,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让更多的人对心理健康引起足够重视,我班举行了主题为“我爱我”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首先,在班会开始之前,我们邀请了主题班会总结“诚信考试,诚实做人”庞世义辅导员为我们讲解宣传有关毕业信息及申请免听的信息,让我们提前对剩余的大学生活有了个初步的发展前进框架,也让我们当中的某些准备申请大三免听的同学对申请免听的程序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其次,由班里的心理委员讲解“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由来和大学主题班会活动总结“班风建设之我见”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讲解之后,进行数字手心游戏,通过游戏加深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与默契。奖励游戏胜出的队伍中,并让胜出者说出游戏心得。游戏过后,进行一个心理测试。通过一个简短的潜意识心理测试,让同学们对加深对自己的了解。通过以上两个活动,进一步说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最后,通过观看照片加文主题班会总结批评与自我批评字的形式,让同学们在欢笑声中回忆起大家一起走过的日子,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与缘分。由心理委员对班会进行总结,再一次强调此次班会的主题,心理的健康很重要,一个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是很重要的,就是怕你在不断的生活中失去了方向,这样才是导致事情悲剧发生的最根本,我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使自己能够做到最好!走出属于自己健康,积极的人生路!

第5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班会范文

关键词 90后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个性鲜明的“90后”们正在陆续步入高校深造,成为各个大学的主角。在现实社会中,他们往往被看做是自信、遇事淡定、兴趣爱好广泛、现实的一个群体。然而,我们却发现网络报刊上关于“90后”大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负面报道屡见不鲜,仅去年11月就相继发生了上海大学生刺死室友、三峡大学大一女生坠楼等事件。在感到惋惜的同时,我们不禁感叹: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的“90后”大学生们到底怎么了?笔者在高校从事多年辅导员工作,基于对学生的重视和负责,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当今“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为今后学生管理和辅导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1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由于“90后”大学生出生于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成长环境日新月异、社会观念不断更新的影响下,“90后”大学生所表现的出的心理问题也与一般青年有所不同,但概括起来,集中体现为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问题、抗压能力差的问题等四类问题。

1.1情感问题

情感问题主要包括亲情和爱情两个方面。一方面“90后”大学生普遍比较叛逆、渴望自由,他们长期以来受到家长和学校的严格管制。进入大学以后,远离家长的他们个性得到了充分释放,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安排学习生活。然而,由于“90后”大学生过去都是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独立能力比较差,突然失去家长的保护让他们感到手足无措,这使得“90后”大学生容易陷入与家长的情感纠结之中,产生焦虑情绪。另一方面,初高中阶段,“90后”对异性的倾慕与渴望也因为高考压力而被压制着。进入大学以后,他们普遍渴望拥有一份甜蜜的爱情。由于他们的性格尚未完全成熟稳定,不能够妥善对待恋爱关系,使得他们容易因为婚前、同居等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1.2人际交往问题

“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之中是“王子”或“公主”,长期被宠爱所包围的他们更多的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忽视他人感受。进入大学集体生活后,相似的个性使得他们时常因为一些小问题发生冲突和矛盾。而在信息化和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为“90后”提供了广阔的交往平台,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受挫的他们容易沉溺虚拟网络空间之中,诱发网络依赖、网瘾等心理问题。

1.3学习问题

一方面由于“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他们形成了较为功利的价值观,这在他们的学习中也表现的比较突出。进入大学后,有的学生会因为学习氛围的宽松变得懈怠,有的学生会因为学习内容与自己心中所想的存在差距而感到失望,这些会导致厌学、逃学等问题。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是创新精神比较突出的一代,但他们在遇到某个问题之后,会急切地想得到答案,而不愿意去独立思考。这使得他们缺乏学习新知识和融会贯通的能力,最终使得他们在就业时遭遇挫折,出现焦虑情绪。

1.4抗压能力差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90后”大学生普遍表现的比较早熟,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当他们真正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却不能表现出自己独立、成熟的一面,而变得情绪化严重,一旦问题无法解决就会否定自己,选择逃避。“90后”大学生比较善于表达自己,但缺乏独立精神的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又会过多地依赖他人的帮助,而不愿意去承受压力。

2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基础,其角色定位的准确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扮演着传播者、组织者和执行者三种角色。

2.1传播者

高校辅导员处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他们往往承担着教育管理学生、指导社团工作及党支部负责人等多种工作,平时与学生最贴近、接触最为频繁,既有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天然优势,又要不可避免地帮助学生处理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在做好日常事务的同时,可以利用班会、开展集体活动、与学生交心谈心等形式,有计划性地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完善自我心理健康,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

2.2组织者

高校辅导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心理健康主题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参加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吸引学生高度关注自身心理健康,让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健康协会队伍不断壮大的机遇,进一步创新协会工作,帮助和引导学生开展各类心理辅导,使得学生在开展社团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到最有效力的心理健康教育。

2.3执行者

当前,国内多数高校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即专业的心理咨询队伍、辅导员、学生朋辈辅导。在网络中,处于中间的辅导员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一方面辅导员需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通过提供一定的心理辅导或者建议学生去心理咨询中心进行专业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疾病。同时,辅导员还必须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做好信息反馈和传达工作,在出现心理危机的情况下,辅导员要协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好心理危机干预和处理工作。

3 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90后”大学生反映出来的现实思想和行为问题,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结合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出学生的思想问题和产生根源,针对性地采取更加人文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是实践基础。虽然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但很多辅导员既没有心理辅导专业背景,也没有接受过正规心理学培训,特别是在与“90后”存在年龄代沟的前提下,专业知识的不足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困难。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认识到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自觉地学习各种心理学知识,了解“90后”普遍心理特点,为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知识基础。

(2)建立学校、家庭、学生的良性互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影响“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但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家庭是学生心理成长的最初也是最直接的因素,鉴于“90后”大学生独立意识强、不敢或不愿完全敞开自己的心扉的现状,高校辅导员应该主动架起学校、家庭、学生良性互动的桥梁,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学生需求和心理状况,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理解和支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

(3)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时进行心理辅导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由于网络空间的隐蔽性、开放性和虚拟性,相比较面对面的人际交往而言,“90后”大学生更乐于在虚拟网络中尽情地倾诉和宣泄情绪。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对症下药,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与学生建立起良性沟通的局面,让学生可以在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前提下无所顾忌地敞开心扉,释放自己心中积压的苦恼与烦闷,从而准确及时地把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使得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更有效果。

(4)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90后”大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多数更倾向于向自己的同学、好友等同龄人倾诉。针对这一特点,高校辅导员可以选拔出部分优秀学生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成立朋辈心理辅导小组,组织和引导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时,高校辅导员要注意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及时帮助朋辈心理辅导员解决在实施心理辅导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同时,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帮助学生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尽快摆脱心理困扰。

参考文献

[1] 康艳明,刘延金,余红梅.关于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性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第6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班会范文

一、目前在高职学院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多数院校所重视,并进入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高职学生仍然面临着一些重要问题,其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到能不能适应社会和工作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没有足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已经在广泛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但个别学院对大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认识仍然不够,导致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工作的开展力度不够。有的认为偏颇的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起技能知识传授来,没有必要认真,还有的学校认为只要成立学生心理辅导咨询机构就万事大吉了。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落实程度和实效性。

2.课程设置不够科学,理论与实际脱离。

目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学校教材上也缺少了教育特点,开展的课程也较为单一,涉及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开设的教学课程也相对较少,教育普及范围小,仅仅针对刚入学新生展开教育,内容上也没有重视客观实际,仅从理论角度进行了论述,实效性差,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定设想程度。实践和理论没有做到有效统一。

3.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够,师资力量达不到标准。

尽管有很多高职院校也配备了心理教育专业人员来进行辅导,但是多为心理教育专业的教师,师资力量明显不够。从事心理教育的全职和专职人员较少,多数为兼任或兼职。学校方面对于兼职人员也缺乏进修教育的力度,造成兼职者本身具备的能力就不够强,在面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时,不能做到有效解答和正确辅导,专业水平低下,造成辅导效果也较差。

4.教育教学方式目前还相对落后。

高职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方式跟不上时代步伐,教师在教学中照猫画虎,形式单一,没有从实践出发,造成教学质量无法真正解决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发展需求。课堂上多在灌输心理学理论知识,而没有根据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和现实存在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未起到真正的调动作用,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高职学院大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问题没有达到较好的一定效果。

二、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有效改革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理解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领导对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高度重视,要把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逐步提上工作日程和圆桌会议,充分转变意识,展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指导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这不仅是学生成才教育的根本保证,也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责任。

2.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据调查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度很高。课程教学是我们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高职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可以充分纳入必修课程内,在学校教学大纲和学校教学计划中充分体现。还可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尝试设置多元化教学教育模型,重点抓住心理教育实际,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熟练掌握心理教育的培养技巧,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3.师资队伍建设要跟上教育的步伐,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水平。

目前成立一支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高、专职专业的教师队伍迫在眉睫。应该加强对全职和兼职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和辅导员积极学习,取得全国心理咨询专业的资格证书,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并积极为教师的培训学习创造条件。让教师与学生在实践互动的情形下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动态,鼓励教师学习最新的学术文献,通过不断创新和思维转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4.运用灵活教学模式,逐步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适应度。

通过对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可以实现互动式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图片或者网络视频,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实现和谐趣味性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教学分为。以学生为主体对象,通过课堂分析,情境互动,案例描述和角色转换来达到教学效果。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充分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活学活用到实践中,把握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5.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学校要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并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开展班会专题、电影赏析、拓展训练、情景剧表演和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整体素质水平。学校还可以经常组织先进人物巡演讲座和社团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学校内德智双修,形成独立自强的良好人格。

三、结语

第7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班会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enter to higher institute. At present, the "90s after"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ocial thought change, the change of family structure affects the "90s after" students' psych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mechanism has become the ke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present, because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causes a series of events, it drew th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Combined own work practic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mechanism, hoping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future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mechanism.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构策略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crisis;intervention mechanism;construc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263-02

0 引言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阶段,在这样的一个阶段当中,对于学生而言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学生产生心理的疾病。由于高校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来自多个方面的原因的影响,比如生活的压力、学习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经济的压力等等,这些都容易使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问题。面对这样的一种现状,了解和认识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这样就能够引导处于大学生心里危机之下的大学生走出这样的一种阴影。不断地提升大学生面对生活压力的能力,对于今后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能够积极健康的成长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1 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分析

就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来看,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的重视,这种状况最开始是来原于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以后,全国各个高校都加强了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以及教育工作。一项调查显示出,全国高校的大学生因为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导致的休学、退学的人数,占据到了休学和退学人数的30%左右。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来自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危机的影响。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出现的人数远远高于这些数字。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来自于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以及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所接收的教育的影响。其次就是来自于高校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压力,这些压力主要表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有来自于家庭的经济因素、有来自于学习的学习压力、有来自于自身的就业压力等等。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来自于自身的人格不够健全,心理的承受压力的能力相对较差。众所周知,在应试及教育的大环境下面,我国的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教育的时间相对比较少,加上有的家庭教育的缺失都是引起大学生人格不够健全、心理素质相对较差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所在。当前的大学生由于自身的家庭生活条件较好,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面受到家长的宠爱,因此在面对生活的压力的过程中,难免就不能够有效的承受这样的压力,导致了学生的心理危机的产生。

2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构策略

面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存在的现象可以看到,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所产生的危害越来越大,不仅仅是对于自身的伤害,更多的时候是对于家庭和其他人的伤害,因此在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就应该搭建起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构。鉴于这样的一种现状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建立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出现的预防机制,帮助大学生能够将这种心理危机的伤害降低到最低点。减少心理危机对大学生的身心的损伤。

首先,就是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的。面对这样的一个新的环境,高校的心理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老师,都应该给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这个教育的过程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或者是课外进行教育指导的模式进行。高校应该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的渠道和基本的环节进行教育。使其能够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不断的去解答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在心理上的一些困惑,及时的给予解答这样的话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和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素养。

其次,就是需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这种预警机制的建立能够尽可能早的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危机的情况,做到早有准备、早发现、早解决。心理危机预警机制致力于心理危机的形成、爆发前的预测和干预,是一种超前的干预机制,是通过预警系统对预警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进行系统评估,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心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突然性和意外性,将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的一种系统和机制。这样的话就能够在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出现之前,就将其解决掉。

最后,就是要加强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和掌握,真正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所有的心理危机还没有能够出现就能够解决好,做到未雨绸缪的进行高效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晶.灾后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调查[D].西南大学,2010年.

[2]唐继红.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第8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班会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1医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

近年大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休学、退学、自杀等事件呈上升趋势[1], 对学校、家庭、社会造成严重损失和伤害,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2,3]。医药类大学生是特殊的大学群体, 其心理健康不仅对自身重要, 而且还可折射在未来工作中对患者的关爱能力和程度。国内外均有报道,认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医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完善,适应社会及自我调整能力较差。既要承受繁重的学业及今后对患者负责的压力, 又面临着当前社会的变革, 择业方式的改变, 导致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等的压力增加, 容易造成心理冲突, 影响心理健康。已有的研究提示, 医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高于非大学生同龄人[4]。但学校不同,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同。学校所处的地域、文化环境、风俗习惯、教学设施都可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5,6]。医学院校学制长,课程枯燥、抽象,大多需要死记硬背,学生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紧张状态。学习上的过度焦虑,就会产生抑郁情绪,影响正常的学习活动,学习压力增大,自信心不足,从而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志反应。

2充分认识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生。在过去,高等院校比较重视医疗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及学习,忽视了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成长期,虽然他们的生理趋于成熟,但是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面对生活环境中的种种问题,思想观念的冲突、利益的抉择,一些人因处理不当而陷入焦虑、恐惧、抑郁、困惑中,严重者甚至表现激烈或者异常行为。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3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医学生的心身健康状况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医学生肩负着保障人群健康的重大使命,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医学生本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到被服务的患者及家属。因此,有必要分析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医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医学生在校期间出现心理问题如不及时纠正, 对其今后的工作及自身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3.1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大学生活 针对医学生课程多的特点, 学校应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尽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利用主题班会、社团、学生会等活动,组织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讨论会、演讲比赛,观看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电影以及拓展训练等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医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医学生的自信心,调整学生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业余文化生活,灌输和传授心理素质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助于培养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3.2设立心理咨询门诊,解决医学生的心理困惑 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医学院校应根据医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立心理咨询门诊,组成由心理学、精神病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网站,并针对性的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医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优化心理品质。通过心理医师和教育心理学工作人员的心理指导,帮助医学生处理好适应环境、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情感问题、求职择业、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医科院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使医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3.3建立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 高等院校应建立医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由临床心理医师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及早发现心理困惑或心理疾患,及早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为心理指导及治疗提供依据。充分发挥校医院的作用,建立心理档案和心理治疗, 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大学生,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对他们的心理品质,如性格、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及应对能力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定期接受心理咨询人员的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

高等院校应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使医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保持身心健康, 为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作为一名医学生除了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及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赵虎,刘少文,张强,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四年追踪观察[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1:28-30.

[2]陈虹霖,张一.大学生压力及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的相关性探析[J].湖南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6):87-90.

[3]张付全,唐秋萍,邓云龙,等. 医科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1):60-65.

[4]刘琳.562名医科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2):125-127.

第9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班会范文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ZC1211002

大学三年中,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更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学生在大学生涯中学到应用于今后工作的专业知识,更应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这无论是对学生个人、学校、家庭还是对社会都将是一件非常有益、非常重要的事情。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1、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及特点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是心理变化最激烈、最突出的时期,现实中面临生活、学习和人际交流等方面困难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适应能力、学习压力、恋爱受挫、就业困难等多方面。

有的学生由于一直学习压力较大,对大学轻松的生活环境充满期待,希望摆脱父母对自己的管教和紧张的学习,过所谓的“独立生活”,但是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一些学生没住过校,从未体验过集体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学生出现想家、想父母、想高中同学、朋友等现象;另外一些学生觉得所读学校的环境、条件设施等和其期望的存在较大出入时,导致产生失落、不满情绪,严重的甚至会有退学的念头。这些问题都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校园集体生活,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的学习生活。

大学人际关系要比高中复杂得多,大学生缺乏处世经验,这对他们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他们渴望获得其他同学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展现自己的才能;渴望为班集体建设出力,成为班干部;渴望友谊,找到知心朋友;但是不能很好地与性格迥异的同学相处,同学间为一些琐事出现矛盾,不能及时处理和化解,导致出现冷漠、敌视、猜忌等现象,使他们产生情绪压抑和焦虑感。

由于高考报名、录取等原因造成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一些学生便抱着混日子的想法,整天以玩游戏度日,精神空虚、情绪无常,经常旷课,这种现象不仅会给自己的前途造成不良后果,而且还会对周围同学产生消极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有的学生由于缺乏生活来源,经济负担过重,怕受到同学的歧视,也会给这些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常常处于忧虑之中。比如出现难以适应校园新环境、学习困难、挂科过多、人际关系紧张、家庭经济贫困等现象。

此外,大学生正值青春期,不能正确处理学习、恋爱的关系也是造成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首要因素。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校期间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可以提高学习成绩、生活质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今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1)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学生在面对现实和期望的巨大落差时,心理不能承受压力,容易产生不健康的情绪。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舒缓情绪,保持平和心情,化解心理矛盾。

(2)高校素质教育的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潜能,修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偏差,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高校德育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开展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有助于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高校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觉悟及道德品质,而心理健康教育是要解决“需要”和“发展”的问题。它能非常有效地帮助和改善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拓展活动、班会活动、主题讲座等,可以帮助学生比较客观地、冷静地认识自己、面对现实、调整心态;积极乐观地、主动地、顺利地与人进行交往、沟通,从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心理的和谐稳定发展,形成比较健全、比较积极地人格。

3、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使学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况。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卫生课程或举办心理卫生知识讲座、海报展览、短期培训班等形式进行,来对大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培养。大学生的学习有自己的特点, 一般集中授课时间短,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学校应制定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制度,并督促检查,使学生的学习、生活规律严谨化、充实化、合理化。这是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3)学生自我学习提高。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学生们应自觉地多读些心理方面的书籍,从中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学会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自我调节控制情绪,增强自信心,这些都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另外多参加学校的各项有益的活动,如体育比赛、演讲、作品展等,从中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做到优势互补。多接触好的书,向上的音乐,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在生活中提高正能量,远离不文明的行为。

(4)建立心理安全预防机制:每个班级设立一名心理委员及时汇报班级同学的近期心理状况;每个系部设立一名主管心理安全辅导员(持证上岗),对存在心理安全隐患问题的学生进行多途径的有效排查和积极疏导教育;学校开通心理热线、心理专题网站,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小屋”,专人回答和接待学生的咨询和求助。另外在新生入学初,通过填写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排查,排查新生中是否存在心理安全隐患,并要求进行重点访谈交流沟通,对问题严重的学生送专门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避免病情的再度恶化。

(5)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宣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定期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演讲会、艺术节、体育比赛等,每学期开设心理健康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相互沟通交流水平。而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有利条件,不仅能让他们从普通的生活中懂得提取和发现美得存在,还能在潜移默化地缓解、改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宗上所述,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尽最大可能地优化学生们的成长环境,让学生们身心发展规律日益完善和健康起来。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早日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刘秀菊.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8(02).

[2] 郭晋武,佘双好.大学生心理控制区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