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本化课程实施”是指:学校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纲要、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的性质和特点及可开发和利用的学习资源,对由学校外部专家提供的科目学习内容进行选择、补充、修正、改编、整合等一系列的课程改进活动。
从两个核心概念界定的表述可以看出,校本课程开发重在从课程开发的视角阐述“学校本位”,而校本化课程实施则是从实施的角度表述“学校本位”,同时也从实施的角度阐述“开发”。校本化课程实施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这三个国家核心科目的校本化实施。
二、校本化课程实施的实践探索
我校英语教材大多经过了备课组教师们的整合、拓展处理。本文选择了较有代表性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课书必修二中的第四单元Wildlife protec-tion,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课书必修三中的第二单元Healthy eating进行了整合。整合后的这个单元于2010年2月对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首次教学。
(一)学生现状分析
高中三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中两年的英语学习,无论在思维和学习能力、参与意识、还是英语整体水平都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因而教材的整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依据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方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由于高三复习课程针对的是高考,因此,此次课程整合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教材分析
1、对原教材必修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必修三Unit 2 Healthy eating的分析
Wildlife protection这一单元共有四课时,其核心话题是野生动物的保护,涉及到人类的非法行为对野生动物的破坏等问题。它不仅在整个初中段英语学习中的位置和地位非常重要,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人们从事非法活动的其中一项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各种各样“吃”的需要,Healthy eating(这一单元共有四课时)正好涉及这一方面内容,因此两个单元无论从主体上还是从知识点的学习上都有相关之处,将其整合学习,对学生整体性掌握知识大有裨益。
2、课程整合设计
整合后课程需要6课时(与整合前相比节约两课时),目的是突出重点,使课堂节奏紧凑,连贯,节约时间。
整合后的教学内容编排体系如下:
第1课时:集中精力听一遍课文,学习野生动物遭到破坏的场景,分析野生动物遭到破坏的原因,复习原来Wildlife protection这个单元需要学习的知识点。
第2课时,由野生动物遭到破坏的原因――满足人们“吃的”需求,复习原来Healthy eating这个单元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在集中精力听课文的同时,要求学生注意并回忆两个单元有相同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将相同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地学习。并且在课的设计上融思想性、文化性、地域性、趣味性于一体。语言真实地道、语料丰富、生活气息浓厚。
第3课时:听力兴趣材料。为学生的听力训练提供了多视野、多角度、多类型的有关“野生动物保护”和“健康饮食”的语言材料。在情境中学生自我总结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校本课程师生共同开发的特点。
第4课时:引申听力,野生动物遭到破坏还有很多人为的原因,听材料,熟悉这些原因的表述、这些场景的描述、人们非法活动的表述等知识点都是融汇贯通的,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并扩大听力材料面。
第5课时:引申人们健康饮食和适度消费对保护野生动物和环境的意义。
第6课时:设计了两个情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情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课程整合实施具体过程
这里将以第3课时为例,来展示整合的教学实施过程:
第3课时在学习了前两课时教学内容、基本掌握了“野生动物保护”和“健康饮食”交际功能句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扩展材料、补全对话、放映录像、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方式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Situation 1:拓展听力材料
要求学生听一段录音材料:史密斯先生为了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请客户吃鱼翅大宴。材料听3次(短文300词左右,与课文难易程度差不多的文章,外籍教师朗读),听完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Situation 2:创设情境,利用录像,真实感知
史密斯先生得知自己的一顿大餐牺牲了珍贵的野生动物之后,又面临请客户吃饭的问题,但他对营养学一无所知,不知道怎样才能吃出健康,因此请同学们为他出主意。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高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起跑线,而高一年级又是高中阶段的开始,因此对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很重要。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带着充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来学习高中课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普遍感觉到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抽象,比如函数、指对数函数,等等。一些初中的数学尖子,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太抽象难懂,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以上可以看出,探索如何搞好高一的数学教学很重要。下面我就如何搞好高一的数学教学谈谈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知识的内容有差异。新课标对初、高中教材的内容都做了较大的改动,而不少高中教师并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因而对初中教材的内容并不是很了解。虽然在课改后初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大大降低了,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立方差公式,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等等,都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了解学生在初中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没有学过,而高中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做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只要求学生略微了解,但在高中却是重点,需要在教学中加以重视。
2.初、高中数学的特点有差异。不少学生反映集合、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很抽象。确实初中数学知识点少、内容浅、难度不大、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既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延伸,又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它抽象性、理论性更强,如集合、函数等概念,就是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概念,一些初中数学基础很好的学生也难以适应。而且初中阶段很多教师将题目的解法制定了统一的步骤,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学生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学习方式。而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学生一时间找不到好的学习方式。
此外,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即在教材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高一上学期就要学习必修1、必修4两本书,上课的时间紧迫,不少学生跟不上这样快的进度。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初中数学知识是基础,应在此基础上学习高中数学知识。高中数学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函数的概念,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复习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如高一数学学习集合知识时,集合是一个学生未接触过的抽象概念,若照本宣科,势必枯燥无味。我认为在讲集合的运算时,可以这样引入:“某人第一次到新华书店买了高一的数学课本、语文课本和英语课本,第二次买了高一的数学课本和物理课本,问这个人两次一共买了几种课本?学生会回答应是4种。然而为什么不是3+2=5种呢?这里运用了一种新的运算,即集合的并的运算,{数学课本,语文课本,英语课本}∪{数学课本,物理课本}={数学课本,语文课本,英语课本,物理课本}。可见,这一问题中所研究的对象已不仅仅是数,而是由一些具有某种特征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便被吸引,其对学习集合的知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使抽象的教材“活”起来,使学生容易理解。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让学生参与,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并适时点拔,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使学生想学、会学。
3.教会学生合适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很难学,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由于高中的知识比初中难了很多,为数不少的高中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这就是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此外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如课前要预习、课堂听课效率要高、课后要及时巩固、学习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等,并要求学生掌握。学生自己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
总之,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找出合适的教法和学法,就一定能教好和学好高一数学,从而为以后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专题 整体教学 有效性 选修
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应强调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化学教学的有效性除了关注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外,教师积极发掘教材,组织适合学生的教学过程也是相当重要的。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相吻合。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学生的最大进步与发展,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重要途径。有效教学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化学选修模块是学生在学完必修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的化学知识的学习,知识的深度与难度较原来的必修知识有所提高,学生尤其是普通校的学生对选修模块化学普遍存在畏惧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会跟不上,畏惧感随之增加,最后直接影响到学习。提高选修模块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顺利地实现从高一必修化学过渡到选修化学的学习,实现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个高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都不可忽视的问题。高中化学专题整体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形式,教师对专题知识进行整体备课,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预习,最后教师按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内容进行授课,这样将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一、进行化零为整教学的前提基础
在原有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一课一学零散的知识学习,阻碍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很难建立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面面俱到的教学方式,占用了大量教学时间,并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深度思考。化零为整,对化学必修模块进行专题整体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解决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高原现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专题整体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下,不仅教材可以多样化,教师的授课形式也应该个性化。因此,对于同一种教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个性化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专题整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个性化的教学,教学不再拘泥于按教学的内容与顺序一单元一单元地教授,一个要点一个要点地突破,教学是站在一定的高度,宏观调控、整体安排,让教学更具有效性。单元整体教学教师的自主性增强了,教学更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因此,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上看,专题整体教学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2.教学内容的延续性为专题整体教学提供了必要性。高二选修模块源于高一的必修模块的知识,但是比较必修模块的学习,选修模块的内容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必修模块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知学生的可接受性。例如,必修模块初步学习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核的组成和元素周期律等知识。选修模块在高一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电子云、电子轨道、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在高一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学习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周期性。高二知识延续高一知识,对普通校学生而言,在高考中选择物质结构这道选做题,一部分分数将较容易得到。因此,在普通校选修模块教学中,《物质结构与性质》这本书显得比较重要。但是高二教学教师如果就按照教材顺序给学生上,尤其是一开始选修模块课的内容就是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这部分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在必修1中已经具体学过了,这样很容易对学生造成一个高二的选修模块知识都是复习高一知识的错觉,不利于学生高二的学习。进行专题整体教学,从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学生对模块学习重视程度将提高,有利于学习。教师再站在整体的角度上教学,不仅可以宏观把握教学内容,也可灵活处理教材,提高学习效率。
3.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专题整体教学提供了保障。《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在高一学生已有了初步学习,并且作为必修2的重点内容,教师也让学生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学习,并且节节过关,重重把关,学生的基础较好。学生的知识基础为整体教学提供了保障。并且,普通校的学生面对高考理综卷化学选做题时多数都选择物质结构的题目,因此整体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其必要。
二、进行化零为整教学的实践策略
1.研究教材、找准主线、提早备课。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研究课程标准,并作为备课的核心灵魂,不能偏移,一旦偏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其次,备课要参考高考考试说明,从高考的角度高屋建瓴地理解教材是十分必要的,并且从高考的角度整体对专题内容进行备课,可以让知识更加系统,细节处更不容易遗漏。最后,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在整体备课时要找准切入点和主线。以《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专题2为例,专题以复习高一必修知识为切入点,以核外电子的排布为主线,应用启发式教学进行上课。同时,教师要提早一周到三天对整个专题进行备课,并准备好学生的学案。
2.通知学生提早预习。因为是专题整体教学,教学站在整个专题的角度,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学生也应提早预习,有了知识准备后,上课效率才能提高。学生提早预习,教师也要提早至少三天到一天时间给学生发学案,让学生的预习更有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3.融会高一知识。选修模块的专题整体教学教师以从复习高一知识为切入点,但部分相关知识学生至少有一个学期没有接触了,如果教师复习不到位,容易对学生的新课学习造成障碍;如果教师照顾到学生知识的遗忘程度,进行仔仔细细的复习,不仅造成了课时的拖沓,也会让一部分对原有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产生疲惫感,对新课内容不重视,影响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掌握好复习的度,把高一知识融会到新知识中。
三、进行化零为整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化零为整的专题整体教学中存在着现实的困难。我们要了解困难,找到解决措施,为专题整体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1.教师工作量加大和解决措施。教师要在专题教学前一到两周就要把整个专题的课备好,并提早一星期到三天时间下发“导学”提纲。同时要求教师不仅对课程标准内容要熟悉,对课程内容更要熟悉,更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要熟悉,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整合备课,应用教材资源组织教学。这样教师的工作量无形当中就加大了不少。为了提高整体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对课程内容做到每个专题目标明确。其次备课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2.学生配合是关键和完善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尝试专题整体教学中,教师起了主导地位,能否提高教学效率主要还要看学生是否配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从完善学生评价的角度,让学生对自我进行重新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评价,不仅可以使用纸质的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学案进行督察评价,甚至可以使用口头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选修模块的专题教学作为一个教学系统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探讨在专题系统教学中使用相同的教学时间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方法与其他常规教学方法对比所显现的效果,包括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改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需要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修正,不断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
[1]王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2]陈美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艺术.2011.
现状分析:
纵观高三英语复习全过程,我们发现许多教师都沿用这样一个复习模式:从高一必修一开始逐个单元进行复习,词汇、语法、短语、句型。最后,便是题海战术,大规模地进行专题训练和考前模拟。高三一学年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作为考点“载体”的已学课本复习上了,复习课缺乏新鲜感,学生学得枯燥乏味。鲜活的语言学习为死记硬背一个个“考点”而替代。那么,怎样能克服复习活动中盲目性,提高科学性,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又怎样才能做到既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使学生的智力和诸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选择复习的最佳载体
目前,就学校的教学计划来看,仍然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复习以及后期的车轮式模拟训练,几乎所有老师到高二后期都开始摒弃书本利用各类教辅资料来进行复习,因为大家都认为教辅资料能够更清晰和更准确的提出各单元的知识点,也能够针对高考各类题型给予强化练习,但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教材题材,体裁多样,篇幅较大,难度适宜,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材料。语言地道,其可用性高,因此,大可不必舍近求远,且市面上资料繁多,其中不乏滥竽充数者,有的甚至错误百出。但是,教师很有必要从报刊如《21世纪英文》、《China Daily》、等方面选一些有关热门题的材料让学生阅读,以激发阅读兴趣和愿望,同时也可以作为素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积累相关的词汇,要知道,在语篇环境下产生的词汇记忆才是最有效的。
当然,在我们处理文章的时候,教师也要有所取舍,没有必要每一课都重点讲,要选取一些精读和泛读的文章,处理精读材料所花时间要长一些,要求学生透彻理解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和修辞上的特点,批判地分析作者的观点,写作目的等,还要求弄通每一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准切含义以及弄懂每个句子的句子结构。并完成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练习。对于注读材料的要求只定位在课文理解及获得阅读技巧的层面上。不管是精读还是泛读,均要达到获得阅读技巧之目的。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以句为单位读,以意群读,克服逐字读、出声读、指点读的坏习惯等。要学会以不同的方式读,如寻读、跳读,研读、品读、粗读、扫读等,既培养阅读速度,又提高获取信息的准确性。还要学会概括文章大意,寻找主题句等,并学会根据课文表层信息推出文章深层含义和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二、明确各项复习的最终目的
使用教材为载体的复习最终目的应该是语言知识的归纳和具体语境中的运用,以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用全新的视角,把课文进行归类重组,比如我们可以把教材里所有的阅读文章体裁来分板块复习。这样,学生可以弄清同类型文体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抓住其共性的东西,进而进行这一体裁的写作训练。由于高考写作要求的提高,在训练时,尤其要注意各种体裁文章的谋篇布局,逻辑连接,语篇联系等方面能力的刻意培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重视基础语法和词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今后高考在词汇上比以前增加了很多,这些我们的考生都有深切的体会。词汇复习也可以贯穿在我们的教材处理的过程中,在有效的语境中处理词汇,但要注意把握词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注意常用词的各种搭配和意义以及易混淆的词的辨析,要特别注意那些用法多、词义多,搭配能力极强的常用词汇。在复习词汇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总结,通过自我总结,学生主动取得知识的精华,并转化为适合自己需要的东西。善于归纳中学教材中常用词汇的基本用法及相关知识点的异同。归纳复习之后,要做针对性训练,以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语法方面虽然不提倡搞语法学习,但是我们每年的高考题中都明确体现了语法的重要性。语法复习应从整体上把握语法规则,构建语法体系,重视对基础语法知识的掌握,切忌在一些较偏较难的语法项目上过分用力。应着重抓一些基础基本的东西。通过具体的语境进行教学和训练。例如虚拟语气是一个抽象而又必考的点,在《考试说明》上做了明确的要求。我们就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场景假设、实例分析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网络化是我们一轮复习的一个目的,构建知识的网络化必须建立在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的基础之上的。我们一轮复习的最终阶段让学生形成一个语法网络、基础知识网络。
四、改变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摘要】:本文通过一个课堂案例,展示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的过程,说明巧妙的评价对学生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420
【背景】:由于学生刚从初中升入我校高中,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虽然是高中生了,但年龄都在十五左右,这一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错综的时期,本性活泼好动也好表现的他们,由于高中课程理论性、抽象性、综合性和系统性都不同程度的增强,学习的形式在改变,学生的角色也由被动转为主动,更强调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思考、课后的复习、巩固,一旦他们进入高中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或者某个环节做得不到位,就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不会表现或不敢表现。所以这时候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励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候,为活跃高一英语课堂气氛,我们不妨继续采用初中教师常用的组与组之间争得小红旗,加素质学分,发小奖品等方式激励学生大胆表现。
【教学过程】:
我在上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英语必修2第一单元 Reading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时就注意对学生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让学生在适当的评价下不断提升自己。
老师:今天我们复习reading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呀?因为这个问题昨天已在课上讲过,比较简单,所以不少同学都知道,但学生到了高中,似乎举手发言的习惯减弱了,都等着老师点兵点将呢。
在我的鼓动下,有一些学生举起了手。正当我巡视全班寻找学生回答问题时,突然发现平时很调皮的峰峰用手撑着脑袋,很像举手的样子。于是,我立刻点名让他回答。
峰峰:……,people。
老师:Is he right? ( 他答对了吗?) 我大声问全班同学。
老师:Super work,you’re a clever and brave boy. Give you a candy. Are there any brave boys and girls like Fengfeng? If so, I will give you a candy as a gift, too .
这时,我象变戏法一样拿出糖。峰峰羞红的脸变得更红,他接过糖,不好意思地笑了。看到有棒棒糖作奖励,还有峰峰当榜样,虽然他们是高一学生,但和幼儿园小朋友一样,情绪立马亢奋起来。
我知道,最后该直奔我本节课的主题----小组讨论了。小组讨论能给每位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机会,但每次都会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一个小组发言时,其他小组的人显得漠不关心,心不在焉,别人讲得热火朝天,他自巍然不动,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怎样解决一个组讲,其他组不听的情况呢?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办法。平时总是我在评价他们,何不趁此机会,公布评价的标准,让他们自己评出哪组说得最好呢?这样,既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又能明确英语学习的方向。
老师:假设你们是导游,该怎样向游客介绍琥珀屋呢?可根据屏幕提示介绍,看哪组说得最好,获胜组成员每人均可得棒棒糖作奖励。要求:满分10分。1.条理清晰(4分);2.口语流畅(4分);3.每用一个高级词汇或结构加1分;4.小组成员回答不了其他组好在哪里或错在哪里的扣1分。规则制定出来后,我在全班找了4位同学做裁判。我在旁当听众,集体准备10分钟后开始。
第一组代表开始发言,他讲得较流利,但说到secretly时,说错了,但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过来。当他说完后,我邀请第二组代表参与到点评中。
老师:第一组同学说得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好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具体指出来。
学生:他说得很流利。同时,secretly他第一次读错了,但马上改了过来。
老师:好,你听得很认真。第一组同学说得也很好,自己说错了马上便改正过来了。
老师:那么,你认为他们组可以得几分呢?还有没有缺点呢?
学生开始沉默,但都在摇头。
老师:请注意评分标准。这时,裁判1举手。
裁判1:我觉得他虽然介绍得很流利,但高级词汇用得不多,基本上是简单句,所以只能得6分。
裁判2:他英语基础不太好,今天能开口说出来,我觉得是很大的进步。为了准备刚才的发言,他主动向同学请教,下了不少功夫。我认为他们组应得8分。
看到学生能这样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同学,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进步,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老师:你们同意吗?同学一致回答同意。
第三组代表颜颜发言。她的语音语调自然流畅,学生在下面听着,不时发出赞叹声。当她读完后,同学们禁不住鼓起掌来。
老师:没想到我班还有这样的“英语高级导游”,真希望有一天你能带领我们畅游世界。下面请你谈谈你是怎样准备解说词的?
颜颜:昨天,我按老师的要求上网查了一下琥珀屋的背景。我觉得要想当好这个导游,必须对琥珀屋有全面的了解。此外,使用一些高级句型也相当重要,本单元的句型以定语从句为主,所以我在解说的时候有意识地用了这样几个句型,使解说地道、生动。Catherine II asked the artists to add more details to the Amber Room, was completed the way (that/in which) she wanted.It was also a treasure decorated with gold and jewels, which took the country’s best artists about ten years to make.This was a time when the two countries were at war. 等等。
老师:很好,希望大家都能向颜颜学习,下课后上网进一步完善琥珀屋的了解。下面我们看一下各组得分。第5组和第6组得满分,并列第一。今天我们复习了第一单元阅读部分,部分同学发了言,其他同学对课文掌握得怎样呢?请填下表,作自我评价。
同学们,经过了课前自主预习和课堂自主学习之后,相信你一定有了一些收获吧,是掌握了必须学习的知识点? 或是掌握了一些学习上的技巧与方法? 或者还有什么有待改进的地方?在下面动笔写写吧,善于总结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学生!
⑴这一阶段我学会了这样一些语言知识:
⑵这一阶段我突破了这样一些重难点:
⑶这一阶段我觉得还需要提高的是:
【案例分析及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评价,这些评价有正面,也有负面的,但它是以教育学生为目的,希望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能找到自己的优点,继续发扬;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在教学过程中,评语不但能指出学生的不足,还能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起到导向的作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高一学生年龄特点对学生的行为要给予及时、细致、准确的评价。象案例中的峰峰,第二天,我发现他听课很认真,一直在积极努力思考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每当他举起手,我都尽力把机会留给他,并作出适当的评价,还给了他一个智慧星----爱动脑筋奖,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以后的课堂上,峰峰变得爱思考了,也爱举手了,而且越来越喜欢和我接近,经常到办公室问问题,学习成绩也有很大飞跃。
参考文献
一、任务的内涵
任务作为一种活动,它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它包括学习性任务和真实生活性任务两个方面,也就是说通过这两方面的任务的实施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住本章节的知识点,还要学生亲身参与体验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任务活动,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提升品质与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二、任务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计要尊重学生发展需要,课程的安排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且正在发展中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维方式,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参与意识会增强,在进行完成任务的活动中他们会更具有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越明显,任务的完成会越有效果,任务可以达到预设的目的。
(二)任务的实施切合实际和学生间差异。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客观规律、切合实际,英语教学也不例外;这里的切合实际不仅指要切合学生发展的实际,也指任务的实施要切合学校课程安排的实际、当地的教育资源的实际;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三unit2Healthy eating时,课前的任务设计,可以安排学生收集自己家乡的一些特色食物,小组活动时,组内成员的安排要注意学生自身的特点,因为每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有人喜欢与人交流、有人较为安静,这样的话任务的具体安排上要综合考虑这些问题,再则还要看周边有没有这种特色的饮食资源,要给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三)教师要做好任务的有效组织者和参与者。任务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做适时地布置任务,有效参与到学生的任务当中。如,在听力教学中,在进行听力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听力材料发生的背景等,对听力材料中的生词进行猜测;在听力中教师可以布置速记的任务,提高学生的速记水平,并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适时地插入一些英文歌曲、影视片段等,调节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听力后教师可以根据听力材料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回答来提高。
(四)任务的评价坚持多元评价体系。任务的实施结束后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进行评价,及时有效地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下一阶段的任务完成;通过评价同时可以及时找到任务的不足之处以便下一步进行改正;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对任务的评价往往被忽略掉,这样任务的实施不完整、任务的有效性不强,收效甚微。在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结合学生自评、组间互评,甚至师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情况,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中的应用
(一)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流程。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提出任务型课堂教学有三个步骤:前期准备、任务环、语言关键点,A前任务阶段,教师需要做任务的前期准备,比如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B任务环阶段,首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执行任务,然后各组学生计划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最后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C语言关键点阶段,首先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思维导图 对比教学实验
一、引言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学者Tony Buzan在上世纪60年明的一种思维工具,利用思维导图,人们能够将复杂繁琐的记忆性内容转换成树状图,在树状图中,记忆性的内容从一个中心开始,演化成多个主题,如二级主题、三级主题……犹如一棵大树的若干个树干一样,记忆信息形成点、线、面的延伸,以此实现大量信息的增殖,各信息之间呈现递进、交互、联系的关系,有助于学习者在短时期内记忆、提取和应用大量信息。
在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中,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习惯性地采用“填鸭式”、“死记硬背”的方法,要求学生强行记忆这些内容,结果反而是“学生越想记忆,却越记不住,记不牢”,整个教学环节陷入“高耗低效”的恶性循环中。而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建构放射性、发散性思考和记忆教学情境,则能够大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二、对比教学实验对象和方法
(一)教学实验对象
以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高一(3)、(4)班和(5)、(6)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共涉及学生200人,其中男生120人,女生80人。
(二)教学实验方法
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对(3)班和(4)班的学生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式教学法,而对(5)、(6)班学生采用普通讲授法实施教学,四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成绩、记忆能力等方面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三、教学实验设计和实施
(一)教学内容设计
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二)思维导图引导式教学实施((3)、(4)班)
在整个教学实施中,我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式教学方法,为(3)、(4)班学生安排了3个课时的教学量,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课时:首先,我在黑板的正中画了个圈,并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大家能不能举出一些糖类的例子?”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跃跃欲试,不一会大量答案涌现,如:冰糖、红糖、蔗糖、果糖……其次,面对大家的热情,我紧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同学们说的这些糖类,都存在于哪些地方呢?”这个发散性的问题,也引起学生的注意,“细胞中”、“水果中”、“输液的液态物质中”……“Very good”,面对大家的回答,我随口说出一句表扬性的英语口语。最后,我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结合Inspiration软件,总结了大家的探究性成果,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
第二课时:经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大家对糖类和思维导图教学法有了基本认知,因此,我的教学中心由引导式转向实践式。首先,我带领大家进入学校的机房,利用机房里的多媒体设备和电脑,教授大家如何运用Inspiration软件绘制“糖类思维导图”。其次,要求学生根据我的操作过程,在自己的电脑上,学习绘制“糖类思维导图”,而我则不停地巡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思维导图的信息化实践绘制。
第三课时:经过引导、实践两个课时的教学,学生已经基本接受了利用软件,建构生物学科思维导图的方法,熟练地掌握生活中糖类的类型、来源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我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活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发散记忆实践学习”。首先,我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特定的记忆性任务,例如,小组1的任务为“细胞膜的结构”,小组2的任务为“ATP的来源”……其次,我要求每个小组利用Inspiration软件,结合自身任务,在机房电脑上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并对绘制的内容进行总结与记忆。最后,我在全班举行了一次主题为“生物知识记忆,一点也不难”的成果展会报告会,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进行现场记忆大比拼,我则根据学生成果,进行打分,汇总实验教学数据。
(三)普通讲授法教学实施((5)、(6)班)
在对(5)、(6)班学生的教学中,我同样安排了3个课时的教学量,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实施教学,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课时:为全班学生讲解糖类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不同类型糖类的外形、来源、结构等内容,下课前要求学生课后记忆有关糖类的概念和应用性内容。
第二课时:用5至10分钟时间,复习上节课所学,接着,采用默写的形式,要求学生根据记忆,写出糖类的相关概念,作为一次课堂作业。下课前,将学生的作业成果全部收齐。
第三课时:对学生上节课作业的情况进行课堂点评,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回顾,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糖类概念的记忆,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课堂记忆测试,并统计相关教学数据。
四、结语
通过对比实验教学后,对四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定量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在“熟练记忆糖类概念及应用知识”指标上,(3)、(4)班学生为90.24%,(5)、(6)班学生为60.77%;在“建构完整的糖类知识体系”指标上,(3)、(4)班学生为85.21%,(5)、(6)班学生为52.11%;在“生物课程其他知识发散性记忆能力”指标上,(3)、(4)班学生为75.22%,(5)、(6)班学生为34.12%;在“教学方法兴趣和吸引力”指标上,3-4班学生为93.65%,(5)、(6)班学生为54.54%。整体上看,(3)、(4)班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及对课程的兴趣度等,都显著优于(5)、(6)班学生,因此,思维导图引导式教学方式,值得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在英语教学中不少老师仍拘泥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抱怨新教材内容多,难度大,无法按规定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费时低效现象相当严重。对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理解仍停留在观念层次上,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真正关注学习的学习方式以及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这种现状无论与教育的最终结果“培养一个独立的学习者”,还是与当代国际教育界所强调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现学习方式和学习重点的转移”这一发展趋势都是不相符的,因此教师应把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尝试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时机对学习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和学法的指导,让学习在主动参与过程中体验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一、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适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求知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多种有效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起好“导”的作用,在上阅读课时,我们应当要求学生注意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如文章的体裁,各段和全文的大意,作者的观点及全文中隐含的意义,根据不同文章体裁,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英语必修第5单元阅读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指导学生在开始阅读全文前,快速浏览题目First aid for burns 及文章中的小标题Causes of burns, Type of burns ,Characteristics of burns, First aid treatment,预测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结构。经过这样的点拨,学生读起来就心中有数,对文章的内容、结构也理解得更透彻,顺利完成各项阅读任务也就不在话下了。这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优化心理素质
缺乏信心、胆怯、意志不坚强、缺少兴趣往往是阻碍学生英语课中实施自主学习的障碍,尤其是缺乏信心和胆怯,这也是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的问题。消除学生课堂中自主学习的心理障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问题的设计、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难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免挫伤学生的信心,从而达到消除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障碍。其次是尽可能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对于不同程度的学 生,可以给予不同程度的学习活动,如对话和课文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语言运用。对于语言能力差的学生来说,要适当背诵原文,因为他们的关键问题是语言储存量小,语感不强,这阻碍了他们口语的组织,应该向他们强调,“背诵”指的是反复朗读,直到脱口而出,从而达到增加语言量,加强语感的目的。对于基础扎实、语言丰富的学生,他们有能力对材料进行归纳、整理、重新组合,因此可要求他们复述课文。最后要使用评价效应。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就应处理好学生的评价问题。高中学生日趋成熟,希望自己能给周围同学好印象,然而他们还不能应付情绪的波折,易产生挫折感,因此,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以肯定与鼓励为主。评价是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应用延迟评价。对问题情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暂时不做评论,为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对结果的过早评价回捏断学生的思维脉络,引发学生的心理不时和烦躁,更重要的是丧失了发展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时机,最终削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视预习和复习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养成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
关键词:对口单招;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设置;技能训练
对口单招是高校招生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专门为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开辟的一条升学渠道,是普通高考的重要补充形式之一。对口单招的考试模式基本上是语数外文化课400分、专业综合理论300分、专业技能考核300分,技能考核的具体形式因专业而异。目前,对口单招工作已经达到一定的发展规模,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自实施以来,很多同学通过对口单招进入了大学的校门,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从2010年起,计算机对口单招考试大纲有了新的变化,尤其是专业综合理论和技能考试标准。理论考纲所涉及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类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原理》《C语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基础》等五门核心课程,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技能考试大纲变化更大,每年都将因技能不合格而淘汰10%的学生,且技能成绩算入最后高考总分,所以技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最新技能大纲由文字录入(40分)、图文排版(40分)、电子表格(40分)、图像处理(30分)、网页设计(60分)、网络应用(10分)、C语言(80分)等七个部分组成,总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可以看出其中网页设计和C语言所占比例较大,而C语言不仅比重最大,难度也最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程序阅读和调试能力的要求较高,也是最容易拉开差距的一个项目。
在教学实践中,对口单招不同于普通高考,从课程设置、考试要求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按照单招课程体系要求,正确引导学生在不同时间段完成不同的目标。
一、对口单招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文化课课程设置的改革
对口单招各专业的文化课总分均为400分,其中语文150分,
数学150分,英语100分。从以往教学经验和分值比例以及课程性质来看,语文和英语成绩往往差距不大,但数学有可能会拉开很大差距,所以建议在课程设置时可以适当调整数学和英语的教学时数。
2.专业理论课课程设置的改革
我认为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来看,可以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专业课和技能课,一年级上学期不要再开设化学、物理等一些课程,可以开设文化课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课,如:打字与
OFFICE等较简单的技能操作。而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内完成其他技能课以及专业理论课的第一轮授课,到三年级的时候再进行全面复习,一般分为三轮,一轮抓基础,二轮重专题,三轮综合并冲刺。
3.专业技能课课程设置的改革
由于时展的需要和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及软硬件更新的速度飞快,我们的课程设置也应紧跟变化。打字和Office课程我们应作为公共课,PhotoShop、FrontPage、C语言等课程应作为必修课。如果学生到三年级时还要突击专业技能课,这使学生压力很大,我认为在相对比较宽松的一、二年级应把技能的内容作为课程来开设,到三年级时再强化训练巩固,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并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2010年,程序部分改考C语言且由
原来的60分调整到80分,所以此项目得分对考生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程设置中应适当增加其教学时数,保证其教学时间,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算法分析能力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练过程,教师授课时要通过“引”“启”结合的多种途径,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其潜能,活化学生程序阅读和设计的应变能力,切不可让学生死记程序。
4.关于专业课教材的使用问题
单招的专业课教材不像普通高中那样统一,教材版本比较
多,各学校使用的也不尽相同,据了解,出卷老师在出卷的时候要参考的职高教材最起码有四个版本,学校应该把这几本教材都买回来,让老师参考,任课老师觉得哪本比较适合就选用哪本作为教材来使用,教师可以取长补短,综合每一本书,要有一套自己的教学体系。
二、针对口单招计算机专业技能训练工作的开展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1.悟透大纲,制定计划,讲究策略
为了准确地把握训练方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要的是读懂大纲,吃透大纲中的知识点,关键是把握其重点与难点。纵观技能大纲,我个人认为面广量大、难度适中,但只要教师把握大纲、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时间分配科学合理,学生技能定能既快又好。
2.文字录入、功在平时,坚持不懈
在技能高考中,文字录入项目是最容易拿分的,也是获得高分的关键,但文字录入的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千万不能等到高三再开始,高一、高二就要训练到位,这样技能考试前只要进行恢复性训练就可以了。关于输入法的选择,本人认为也至关重要,建议首选五笔输入法,因为从教学经验来看,利用五笔输入法可以不断提高文字录入的速度和准确率,而如果使用拼音输入法当训练达到一定速度后要想再有较大的提升就很困难,而且在测试文章中往往会有个别字部分学生不认识,导致不会拼音而打错字,而每错一字就要倒扣1分,所以如果选用五笔输入法的话就不会存在上述问题了。
3.训练规范,合理分配,提高速度
由于技能高考具有“量大时紧”的特点,因此,建议在平时训练中就要“以考代练”。每次综合考试下来,总有不少学生反映考试时间来不及,有的甚至连最后的程序题题干都没看见,就被交卷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平时训练不正规,不能给学生营造真正的考试氛围,尤其是无紧迫感和限时观念。所以,只有每次训练都严格按照高考要求进行,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沉着应考。
4.程序项目,循序渐进,注重算法
C语言程序部分是所有项目中的重点和难点。它主要包括程序改错、程序填空和程序设计三种题型,其实无论哪种题型,最终都归为代码和算法,想要提高C语言的得分,算法是根本。教师平时理论授课时就要不断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从思想上理解程序设计的算法,同时提高上机调试程序的能力。
5.不断反思,及时总结,科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