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墨守成规典故范文

墨守成规典故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墨守成规典故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墨守成规典故范文

厚重源于历久之沉淀。20万年前,桐梓人便创造了岩灰洞远古文化,文明之曙光显现。此后,虽长时间文教寂灭,但中原地区每一文化盛世,遵义皆有相呼应者。两汉时,遵义“汉三贤”舍人、盛览、尹珍,文学造诣俱为上乘;南宋时,冉从周攻读进仕于此,是为贵州史上第一个进士;晚清,郑珍、莫友芝、黎庶昌治学立品于此,沙滩文化名震海内。

博大得益于开放。遵义地处川黔交汇处,客来商往,为两地重要的物资文化交流地。“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这里盐、茶、酒、丝绸贸易曾一度十分繁荣。开放的环境不仅为茶酒等饮食文化交流传承提供了土壤,更孕育了遵义博大的文化气度,无地域偏见、无墨守成规。自汉代尹珍讲学于遵义始,遵义便从“始有学矣”不断向中原文化吸取养分,从唐末至明中叶七百年间,播州大多主政者如杨粲、杨汉英等皆热衷文治教化,并以博怀,广纳贤良,播州成为西南一重要文化区域。明末清初,更有众多文人志士以遵义为遁世圣地,积聚于此,讲学论道,民风受此熏染而日淳,遵义文化之博大、厚重愈见。

遵义是一片文化的沃土,而红色文化是这片土地上开出的最美丽、鲜艳的花朵,红色不仅仅属于政治,更属于文化。1935年,一支部队由南向北,踏着竹排浮桥,突破乌江“天险”,攻占遵义,开始了在遵义的传奇历程,也开启了遵义文化史上最引人入胜的篇章。转兵遵义的三个月,首先是宣传先进红色革命思想的三个月,这三个月,当地群众从对表示同情理解到信任支持再到主动加入、浴血奋战,厚重博大的遵义文化已然与红色革命理念实现了融合升华,、娄山关大捷、再取遵义、苟坝会议、四渡赤水……革命在这里转折,红色文化在这里扎根。

第2篇:墨守成规典故范文

例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以逸待劳 分庭抗理 信口雌黄 哄堂大笑

B. 漫不经心和颜悦色见微知著

推心至腹

C. 突如其来接踵而至精妙绝伦

浑然一体

D. 张灯结彩休戚与共不知所终

估名钓誉

解析 A.分庭抗理―分庭抗礼;B.推心至腹―推心置腹;D. 估名钓誉―沽名钓誉

答案 C

归纳 对于汉字,除了平时的积累外,首先可以根据错别字产生的几种原因(如同音、形似、义近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再加以归类:①据音记形;②据义推形(如A项的“分庭抗礼”的“礼”是“行礼”的意思,故“理”错);③结构推形;④探源定形。

例2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愧疚 必须品 防微杜渐 额首称庆

B. 搜寻 吊胃口 炙手可热 按捺不住

C. 剽悍 金刚钻 始作俑者 不明就理

D. 操合 板着脸 破滋为笑 奉为圭臬

解析 C. “不明就理”应为“不明就里”,意思是:不明白其中的实际情况

答案 C

归纳 同学们往往在同音字、近义字上出错。平时多采用义辨法,可以减少错别字。与去年一样,许多词语出自课本,如“就里”就出自高中语文第四册《长亭送别》一文的注释,这是本届高三复习时应该注意的。

考点透析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考查的内容主要是:①形近字,如“惦”(念)与“掂”(量);②音同音近字,如“投机倒把”的“倒”误写为“捣”;③音同形近字,如“国籍”的“籍”误写为“藉”。

“据义辨形”是辨析汉字字形最根本的方法。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除了少数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外,绝大多数为形声字。而形声字的形旁表意,即根据其形旁来判断字的意义。反过来,我们可以根据词语中某处语素的意义来判断该语素(汉字)的字形是否正确。例如:同音字(枪)“杆”、(麻)“秆”与(竹)“竿”,“杆”从“木”,指“器物像棍子的细长部分”。

形似字备考策略:(1)形似字应注意联想积累,如“纵横捭阖”中“捭”可联想为“脾p픓啤p픓俾bǐ”;(2)形近、形似字应注意相互之间的细微差异,如“疏浚、皴裂、逡巡、日月如梭、怙恶不悛”的“浚、皴、逡、梭、悛”之间的差别非常细微;(3) 应在具体语境中体察真伪。

错别字备考策略:(1)弄清种类:①读音相同相近,如“食不果腹”误写为“食不裹腹”;②字形相似,如“气概”误写为“气慨”;③意义混淆,如“凑合”误写为“凑和”;④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写为“默守成规”。

(2)形旁析错法。如“燥”“躁”“澡”“噪”,形旁为“火”,就有“干燥”;形旁“足”,则有“烦躁”“急躁”等;形旁为“水”,有“洗澡”“澡盆”等;形旁为“口”,就有“噪音”“鼓噪”等。

(3)结构推断法。即通过对词语结构的分析,可准确快捷地推断出字形正误。如“按迹循踪”,本词是两个介宾短语,因“迹”与“踪”同义,故“按”与“循”也同义,均为介词“依照”之义。

应对策略

识记字形一定要与理解字义紧密结合,可以借助造字法,从偏旁的异同来推敲词义,也可以借助词语结构、典故出处、历史文化常识、生活经验等来推敲词义,进而记住字形。平时要注意积累,扩大词汇量,有些字之所以认不准,往往是因为对它不熟悉,甚至从来没见过。没有一定数量的字词识记,是不可能形成语文能力的。

现 场 练 兵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题纲 水龙头 神智不清 委曲求全

B. 松弛 泊来品 明枪暗箭 精兵简政

C. 安详 摄像机 唉声叹气 要言不烦

D. 辐射 候车室 耳题面命 悬梁刺股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等量齐观 万家灯火 马首是瞻 跋山涉水

B. 义无反顾 半途而废 毕恭毕敬 辰钟暮鼓

C. 一应具全 峰回路转 横征暴敛 见异思迁

D. 图鼠忌器 雷厉风行 临渊羡鱼 少不更事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般配 掉书袋 好高鹜远 文过饰非

有志者事竟成

B. 寒暄 俯卧撑 既往不咎 厉行节约

事实胜于雄辨

C. 厮杀 故纸堆 甘之如饴 稗官野史

英雄所见略同

D. 幽怨 连锁店 循私舞弊 轻歌曼舞

万变不离其宗

4.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辐射 狼藉 文过饰非 山青水秀

B. 缘分 喝采 不经之谈 恼羞成怒

C. 坐落 差池 各行其是 再接再厉

D. 凭吊 踌躇 精美绝仑 声名鹊起

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应运而生 文意枯索 心惊胆战 去粗取经

B. 婉然可见 无垠空间 卖弄技巧 虚实相生

C. 空中楼阁 轻鸢剪掠 吞言咽理 凌风出尘

D. 婀娜娇羞 洞悉一切 不勘重负 咀嚼再三

6. 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烟霭座右铭

目不遐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 戏谑伤脑筋

裨官野史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C. 福祉百叶窗

辘辘饥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D. 涕泗推销员

斩钉截铁仰之弥高,钻之弥艰

7.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由于南极冰川融化的速度大大超过降雪的速度,人们担心如果南极西部冰盖开始崩蹋,海平面将上升1~15米。

B. 劣质节能灯寿命特别短,浪费了大量工业原料;玻璃壳里的汞金属,造成了环境污染;劣质灯还存在一定幅射,破坏人体生理系统,造成情绪不稳,甚至发生病变,诱发癌症。

C. 江南出芳草鲜花、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倍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出诸多骁勇的斗士。

D. 我坐在开罗“岛屿之宫”旅店的阳光下,俯瞰平静的尼罗河。河上有白色三角帆的木船,静静地行驶,好像在玻璃般的水面漂行。

【参考答案】

1. C(A. “题”应为“提”,“智”应为“志”;B. “泊”应为“舶”;D. “题”应为“提”。)

2. A(B. “辰”应为“晨”;C. “具”应为“俱”;D. “图”应为“投”。)

3. C(A. “鹜”应为“骛”;B. “辨”应为“辩”;D. “循”应为“徇”。)

4. C(A. “青”应为“清”;B. “采”应为“彩”;D. “仑”应为“伦”。)

5. C(A. “经”应为“精”;B. “婉”应为“宛”;D. “勘”应为“堪”。)

6. C(A. “遐”应为“暇”;B. “裨”应为“稗”,“常”应为“长”;D. “艰”应为“坚”。)

第3篇:墨守成规典故范文

一、注意形近字和同音字

形近字、同音字很容易造成别字,特别是声旁相同的形声字,往往既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更容易造成别字。这类字要特别注意形旁,因为形旁既是字形差异之所在,又与字义密切相关。

例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平添 骁勇 秣马厉兵 路遥知马力

B. 描摹 肖像 白璧微瑕 信誊值千金

C. 披览 缕析 远见灼识 细嚼出滋味

D. 迁徒 熏淘 不翼而飞 海阔凭鱼跃

解析 要弄清B项的错误,就应该注意形近字:造成这类错别字的原因,一是增减笔画,二是用错偏旁。这类别字的解题策略主要是“以音定形”,即通过“读”来发现书写错误的方法。当然,这要求考生平时就要读准字音(包括声调),才能准确找出错别字。B项中的“誊”与“誉”字形相近,而读音却大相径庭,“誊”读“téng”,“誉”读“yù”。而日常生活中只听过有“信yù”的说法,没听过有“信téng”的说法,故而能根据读音辨别该词中正确的字形应为“誉”而非“誊”。再如D项中的“徒”读“tú”,而“迁~”一词中只有“迁xǐ”的读音,故“徒”字错了,应该为“徙(xǐ)”。

要弄清本题中C项的错误,就应该注意同音字,即字形不同而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这类字由于读音相同,有些甚至在语义上相似,极易造成混淆,因此对这类别字的解题策略主要“以义定形”,即根据语境作出正确判断。C项中“远见灼识”的“灼”为“火烧、火烫、明亮”之意,而该词中“远”字意为“高远”,其相应结构位置对应的“zhuó”音字意思应该为“高明、高远”之意才符合规律,而与这一义项对应的汉字应为“卓”字,故可判断出该词正确字形为“远见卓识”。又如D项中“熏淘”一词,整个词语的语境意思为“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而“淘”字形旁为水,即从“氵”,指“用器物盛颗粒状的东西,加水搅动,或放在水里颠动,使除杂质”,这与整个词语的语境不符,而“陶”字有“比喻教育、培养”的义项,这与整个词语的语境相符,故据字义可判断“熏淘”实际应为“熏陶”。

二、注意偏旁,以义定字

汉字多为形声字,其形旁多与字义有关。这种解题策略的最大特点就是抓住汉字是音、形、义一体化的文字这一特性,将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或根据汉字所模拟的某物的形象特征,或象征某种状况,或指示某事物的代号,把形、义结合起来分析,根据其形推敲其义,根据词义识别字形。

例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彷徨 愁怨 寂寥静默 凄婉惆伥

B. 顾盼 精捍 步履稳健 风神潇洒

C. 睿智 禀赋 崇高品质 趋善避恶

D. 辩难 商榷 典藉满架 旁稽博采

解析 要弄清A项的错误,就应该从说文解字的角度理解汉字字义。A项中“凄婉惆伥”一词中“伥”字,从“亻”旁,应该与人有关,意为“传说中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的鬼,这个鬼不敢离开老虎,反而给老虎做帮凶”。而整个词语的意境却指人的一种心理情绪,与这种心理情绪对应的只有从“忄”旁的“怅”字,由此可推断该词中“伥”字应为“怅”字。再如B项中“精捍”一词,“捍”字形旁从“扌”,而提手旁有“保卫、防御”之意,而整个词语是指“(人)精明能干,或(文笔等)精炼、犀利”,与这一义项对应的只有“精悍”一词,故而能推断出B项中的别字。D项中的“典藉满架”一词语境指“古代图书塞满了架子”,而书的雏形是竹简串编而成的,故可推断“典藉”一词应为“典籍”。

以义记形,既可深入理解词语,又能保证书写正确,是最好的一种识记字形的方法。

三、注意成语的固定结构

成语结构固定,不能随意变换增减,对这类别字辨识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结构辨析法,即有许多成语相应位置上的语素相同、相关或相反,考生可以借助成语这一结构特点来判断用字书写是否正确。例如“貌合神离”,“离”“合”相对,不能写成“和”;“惹是生非”,“是”“非”相对,不能写成“事”;“山清水秀”,“清”“秀”相对,不能写成“青”;“一张一弛”,“张”“弛”相对,“张”指拉紧弓弦,“弛”指弓弦松弛,不能写成“驰”。再如“仗义执言”,这个成语是由两个动宾短语“仗义”和“执言”组成,而不是由一个动宾短语“仗义”、一个偏正短语“直言”组成,所以“执”不能写成“直”。

二是追根溯源法。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或来自典籍,或来自寓言,或来自历史故事,如果不了解其出处及特定的文化内涵,就容易望文生义而出错。例如:“墨守成规”出自《墨子·公输》,墨子以善于守御著名,后人便称善守者为“墨守”,故“墨”不能写为“默”。再如,“名列前茅”中的“前茅”指春秋时代楚国行军,有人拿着茅草当旗子走在队伍的前面,整个成语指名次列在前面。故“茅”不能写成“矛”。

追根溯源法特别适用于辨别有典故的成语中的错别字。

四、加强识记课本中的词语

湖北高考试题考查字形时,有直接取材于课本的传统。这就要求我们回归课本,加强识记课本词语。如2013年高考第2题的A项词语均取自《雨巷》,B项词语均取自《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里限于篇幅,恕不赘述。

总之,汉字是形、音、义一体化的文字,所以我们在复习、做题时,要把字形、字音、字义(词义)结合起来识记和考虑,而不要把它们割裂开来。另外,解题时应审清题干,明确题目要求选“是”还是选“非”;选择时,可以首选排除法,运用已知的、确定的知识排除干扰项,从而迅速选出正确答案。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任劳任怨 坚如磬石 势均力敌 巧夺天工

B. 不修边幅 拾人牙慧 素昧平生 谈笑风声

C. 提心吊胆 气急败坏 推心置腹 以偏概全

D. 眼疾手快 收览人心 艰苦卓绝 如丧考妣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聘任 名信片 不厌其详 当仁不让

B. 呕气 滞纳金 励精图治 掎角之势

C. 偏颇 倒计时 责无旁代 投鼠忌器

D. 青睐 度假村 居安思危 奖掖后进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抱负 良晨美景 储藏 出奇制胜

B. 讥诮 张皇失措 赈济 附庸风雅

C. 范畴 终身大事 肄业 连篇累椟

D. 赢弱 改邪归正 恬淡 眼花缭乱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九霄云外 游刃有余 昙花一显 骄奢逸

B. 囊中羞涩 鱼目混珠 学负五车 高山仰止

C. 庖丁解牛 拨乱反正 青面獠牙 贻误战机

D. 一杯黄土 狂放不羁 欺世盗名 风云变换

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刻画 抓辫子 并行不悖 遗害无穷

B. 妆饰 影牒机 故伎重演 祸起萧墙

C. 传诵 喝倒彩 闲情逸致 礼义廉耻

D. 股份 度难关 语无伦次 流芳千古

1. C (A项“磬”应为“磐”;B项“声”应为“生”;C项“览”应为“揽”)

2. D(A项“名”应为“明”;B项“呕”应为“怄”;C项“代”应为“贷”)

3. B (A项“晨”应为“辰”;C项“椟”应为“牍”;D项“赢”应为“羸”)

第4篇:墨守成规典故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教学策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最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好奇和求学的状态下,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在教学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力用在课前

俗语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用到教学活动当中也同样适用。就是说备课一定要精心,力求实效,力求在教学过程中胸有成竹,做到有备而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备课活动中,我们教师首先要明白本节课的课型与文本文体,进而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课型即新授,还是练习、预习、反馈、活动课,文体即文言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其次要针对具体学情,即上课环境准备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即采取教师引导,小组合作,还是自主学习,还是教师拓展,抑或学生展示,等等。再次便是课堂导语、过渡语、总结语,及一些课堂延伸、活跃气氛的点滴策略。此外,我们也应当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破情况及过程预设做出种种充分的设想,并预备一定的活动方案,以免课堂上面对突况准备不足,慌不择路。总之,我们要想求得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堂,精心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基础,从宏观到微观,我们需做好充分的准备,把精力用在课前,为一节成功的、高效率的语文课堂奠基。

二、激发兴趣、人人参与

激发学习兴趣、人人参与课堂学习,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如果一个人能够对学习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激发的巨大能量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一节成功语文课堂的保证,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一个基本途径。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主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教师应当具备深厚的语文素养,对于常见的成语典故、对联俗语能够信手拈来、出口成章,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让学生感到在课堂上犹如在梦境里,在诗光里,这样,他们才会由佩服教师本人进而喜欢上语文课程,进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其次,是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现代的教学手段,很难想象,一个墨守成规、新循守旧的教师在课堂上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应当积极树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积极地组织小组活动与合作探究,创设情境、积极展示,运用新课改理念来活跃我们的课堂气氛,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点就是教师要把我们的语文课堂的外延无限延伸,无限扩大,我们知道,语文即生活,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当积极拓展知识外延,通过语文课堂这个纽带来将其和生活本身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人人参与到生活化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来。

三、有效提问

在当前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意识到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与精神的重要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综合能力的有效保证,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很多教师不约而同地开始选择重视课堂上的有效提问环节,通过有效提问来引发学生思考,浸入课堂教学情境,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在如何有效提问的问题上,也是很有学问的,我以为,要做到有效提问,我们首先得摒弃一系列的无效提问,日常授课环节,许多教师有一些口头习惯,如“是不是啊”“对不对呀”“好吗”之类的话语,弄得学生答不是,不答也不是,笔者以为,课堂提问首先应精炼,问就是问,不问就是不问,没有模棱两可的中间地带。其次,提问应具备一定的启发性,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的问题其实毫无价值的,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集体回答得非常响亮,似乎是教学效果良好,其实是教师提问策略不足的缘故,说明提问的问题没有思考的价值与余地。当然了,课堂提问也不易太难,所有学生思考起来都没有头绪的话,也同样没有提问的价值。另外,我们还应当考虑到提问的疏密相间等问题,为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及时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第5篇:墨守成规典故范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动力

1.充分利用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设计适当的探究性的数学问题,要让有的学生“吃得好”“吃得饱”的同时,还必须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适度的探究性问题自然就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识矛盾,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思考并提出新的问题,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2.充分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图形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几何图形的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几何图形本身的线条美、色彩美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其中的奥秘,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课堂上也要联系生活中的美,体会到美的感受,从而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进而不断创新。

3.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很多数学故事充满数学家的创新精神,学生都喜欢听听趣人趣事,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比如,在总结勾股定理验证时,可以采用教材中的几种验证方法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必要的图形,让学生自己设计并验证,学生的思维一旦激发出来,创新思维被点燃,他们就会大胆实践与探究,提升创新能力。

二、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学生需要一桶水,教师必须有源源不断的长江之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本身必须有创新精神,并勇于实践,不断地突破自身、超越自我。当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转变“师本教育”为“生本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

1.正确认识教育创新

很多教师一提到教育创新,都很害怕,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教学中采取一些简单的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于情景教学让学生任意去猜想,有时候说的与课堂无关的教学活动。其实,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初中数学中一个新的证明方法,一个新的结论的形成,或者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上,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创新思维环境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特别是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和其他人分享,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对每个同学的不同想法和独特思维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3.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很多教师墨守成规,每堂课都是按照自己预定的教学计划执行,课堂上不敢放手,特别是遇到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很多教师害怕学生提出自己解答不了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泼冷水。这些都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其实,这时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这需要我们教师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

三、容忍学生在创新过程中犯的错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学生在探索实践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错误并能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尝试一个新的做法时,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与探索。当做错时,让他们勇于发现并且改正错误,这也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学生是求知过程中不成熟的个体,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发展评价。例如,一个几何题目出现很多种证明方法,个别学生常会“插嘴”,我们应该理解为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而不能一味地批评他们。个别学生的“刨根究底”精神,我们需要正确引导,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发现其中的奥秘。

第6篇:墨守成规典故范文

几乎每一位小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学习并熟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并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开展比赛。这些规则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学管理班级、组织及教学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强有力的武器。

一直以来,我们一厢情愿地让学生这样被动地接受并组织这些由教师灌输的社会文化价值。似乎以为这样就能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人格,就能使他们成为一个懂得与理解真善美的健全的人,就能教会他们在社会生活中采取正确的行为反应了。于是,在规则教育中就出现了一些误区。

误区一:简单化倾向,教师追求学生在同一件事上的“一呼百应”。

规则是孩子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催化剂,理解和掌握规则是孩子成长的需要。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受本位观的影响,希望孩子顺从、听话、服从,“一呼百应”成为很多教师心中潜在的实施规则的目的,于是,规则常常以禁令的形式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教师的权威意识替代了规则,老师成了规则教育的代言人,孩子被限定在规则与制度所允许的时空里。如果我们的教育一味要求孩子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那是很残酷的。处在这样一个充满紧张感与压力感的环境中,孩子的心理焦虑程度会相应提高。长此以往,孩子们易变得唯命是从,缩手缩脚,墨守成规,影响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压抑孩子个性品质的发展。

误区二:学科化倾向,将儿童当作一个思想道德价值是完全空白的容器,将规定的思想像传授学科知识那样“教”给儿童,直接告知儿童应该是什么,应该有什么。儿童的任务就是将教师所传递的那些思想道德价值知识记住并能背出。所以就有了读、背、练的市场。教师预设了儿童的学习方式和行为反应,而儿童只要记住就行了,久而久之,就会熟知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答案,而且知道这样的答案实际上和自己平时的行为并无多大关系

误区三:面对孩子对规则的挑战,教师采取的管教方式过于简单。

日常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都不喜欢经常表现出“反抗”和“捣乱”的学生,往往会采取喝斥、制止、惩罚等方式加以限制,以达到让孩子服从规则的目的。而愤怒批评的管教信息易引起学生的消极反应。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界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迫创造精神的力量,教育在这个任务内有它复杂的任务。这些任务有: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它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压抑它;鼓励它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它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这也正是我们的规则教育所应追求的更新更高的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呢?

一、 采用讲故事、开展主题班会等直观生动的形式

小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识,一般是从直观的、具体的、比较肤浅的感知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们最早形成的道德概念,主要是依据成年人对各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从大量的道德情境里抽象概括出来的。利用道德故事的情境进行教育有着悠久而广泛的历史,在许多情况下,通过讲故事进行道德教育要比单纯地要求学生背诵《小学生守则》效果要好。要教育儿童诚实,教师无须大叫大嚷“要诚实、要诚实”,而只需讲述《伊索寓言》中那个牧童大喊“狼来了,狼来了”的故事;要教育儿童尊重长者,只要让他们去读“孔融让梨”的故事;要想让儿童如何懂得面对逆境,只要给他们讲述爱迪生成才故事和张海迪的故事等等。这种方法比仅仅记忆行为规则条文印象要深刻得多,效果也好得多。对于知识阅历相对较多,自我意识逐步完善的中学生来说,再重复他们已经知晓的故事可能会使他们感到把自己当作小孩而不屑一顾,改由学生叙述自己经历过的道德故事,也是一种很有效的理解道德经验和道德发展的手段,能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反应,更深地理解自身行为的道德意义。同时,通过组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有关的道德观点也易于为其他的同学所理解和接受。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一次有两位男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事后,我没有武断地各打五十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和地了解情况,并抓住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安排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分组进行比赛。活动进行到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接着录音机播放《相亲相爱》的歌曲,引起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在如潮般的掌声中,两个吵架的同学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次班会使大家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 开展学生亲身实践活动

道德教育活动要抓住内在本质,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并不是没有道德认识,而是“知情脱离”或“知行脱节”。德育方法要有成效,就要抓住本质,有针对性。让学生经常把自己置于对方的心理位置上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就能培养宽容礼让、相互理解和情感融洽的品质。

情感有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在以“爱心献功臣”的活动中,我班学生纷纷捐款,奉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心。钱虽不多,但却体现了他们对那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的功臣的崇敬之情和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在活动中,那些一直被老师批评的“小捣蛋”,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他们敬仰功臣,在援助中自己也获得了一份快乐,他们的灵魂迸发出可贵的火花。我抓住时机,谈了爱国的含义,谈了什么叫高尚,使同学们从奉献中体会到自身精神的愉悦。整个教育过程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氛围。

当学生不仅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而且也学会留心观察自身,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精神力量也用到使自己本身变得更好、更完美,他们才算真正逐渐成长为道德成熟的人了。而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抓住良机,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以情育人,最终达到知、情、行的统一。

三、 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好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同样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老师只有同学生一起遵守所有的规则,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我在任教五年级时,设计了一份师生共同登长城图,和同学们展开竞赛,要求一星期内,老师批改作业,学生做作业中不能出现任何错误,师生便可共同登上一级台阶。无论谁出现三次错误,都要降级;一星期内老师遵守办公纪律,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可共同登上一级台阶,否则就降级。在登长城的途中,我作为老师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带动学生你追我赶,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增强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规则意识应该从小开始,在学校这样的集体生活学习中,制定一定的规则,并明确学生一定要掌握,久而久之,让他们逐渐养成规则意识的习惯。规则意识较强的人,自律精神也较强,较容易适应群体生活,也容易适应社会生活,为社会作出的贡献也较多。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

第7篇:墨守成规典故范文

为了适应世界的发展变化,为了使我国的人才与世界接轨,国家对教育进行了改革;同时,学生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个人心态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再也不能墨守成规,采用老方法、旧观念来教育管理现在的学生了,而是要顺应潮流、适应形势、与时俱进。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探究,我体会到,教师要尽其“三心”倾其“二意”,才能有望成为一名合格教师,进而向优秀教师发展。

一、尽“三心”

1.要“公平心”对待

很多教师都喜欢优等生,对他们,即使只有一丝优点也会大肆表扬,而对后进生的优点则视而不见,孰不知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我们不仅要对后进生的优点进行表扬,还要拿放大镜进行表扬,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他们知进取、要奋进。

有一次,我在班里不指名的说:“把垃圾扔出去。”结果,一名以“捣蛋”著称的后进生立即站起来,把教室的一角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将垃圾扔了出去。

之后,我在班会上对他大大地表扬了一番。当时,他诧异的望着我,目光中充满着疑惑。我回以微笑,并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他居然红了脸。在羞涩地低下了头之后,他又目光炯炯地抬起了头。我知道,他平时因为学习差又爱捣乱,听到的大多是批评,极少有表扬。所以,我就是要借此机会,促使他改过自新。

正如我所愿,从那以后,操场上少了一个大喊大叫的声音,教室里多了一个埋头学习的身影;课堂上少了飞东飞西的纸条,多了双聚精会神的眼睛。他的各科成绩都提高了很多。

2.要“细心”观察

学生受遗传基因、成长环境、后天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学生脾气急躁,有的学生性情温和;有的学生聪明有余,勤奋不足,有的学生勤奋有余,方法不当。所以,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在教育教学时注意对症下药,更需要长一双慧眼,找到教育的切入点,让每个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在各方面都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在适当的时间、地点、情境下因材施教,其结果会事半功倍,而前提就是仔细观察。我班有个调皮的男生,学习差,纪律性也差,课堂上听讲精力不集中,让很多教师头疼。教师们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没过两天,便又故技重演。

“怎么办?”

“没办法”,教师们无奈地下结论。但我觉得,他算是个懂事的孩子,只是自我约束能力太差。

“总会有突破口的”,我暗下决心,开始细心观察。

我发现他偶尔会说“我妈说”。一般来讲,中学生不会再把“妈妈”放在嘴边了,那么,他一定是个孝顺的孩子。于是,我联系了他的妈妈,请求帮助,以改正他的缺点。我们制定了“帮助策略”并立即付诸实施。

果然,第二周就见效了,他不仅上课听讲的时间长了,连违纪的次数也少了。在之后的期中考试,他的成绩更由原来平均分56分飞跃至68分。各学科教师的夸奖,也使沉浸在成功喜悦中的他表现越发突出。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要让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就要舍得花精力多了解、多观察他们。因为只有如此,才会让不思进取的学生力争上游。这个思维的改变,对学生的影响,不是简单的成绩提高所能比拟的,它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3.要“虚心”教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没有谁是无所不晓的,即便教师也是如此。记得曾经听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老师说他还有很多知识不知道,那么请尊敬他并跟他学习;如果一个老师说他无所不知,那么请别完全相信他”。是的,世间知识博大精深,人类所知尚且甚少,作为个体的人,就更难以用沧海一粟来形容了。且不说能否掌握所有知识,即便是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每个人也不可能包囊所有。所以,要善于向“高人”请教,甚至向自己的学生请教,或者老实承认自己“不知道”,以待查证,都是“虚心使人进步”的体现。

一次阅读课上,遇到了一个典故――“香九龄,能温席”。

有学生发问:“‘香’是谁?给谁温席?”

“‘香’就是黄香,给他父亲温习”,我肯定地说。

“给他父亲吗?”“给他母亲吧,母亲更需要。”“是,应该是母亲。”有学生提出了质疑。

这下我反而不能确定了,只好说:“我记得是给他父亲,课下我查了再告诉你们。”下课后,我立即上网核实,查到释义确是给他父亲温席。

第二节课我比往常早到教室,在黑板上写道:“黄香给父亲温席”,并通过多媒体把故事的图片和详细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

大家非常高兴,有个学生说:“老师,我以为您会随便说父亲或是母亲呢。”另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没想到您会真的去查。”从那以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只要处处用“心”,做个教学的有心人,有意识地努力,就一定会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又何愁学生的“业有不精,德有不成”呢?

教师不仅是学问上的“师”,更应是德行上的“师”。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其中“意”更不能少。

二、倾“二意”

1.要与学生讲“情意”

教育教学不是让教师整天板着面孔、高喊“我是老师,要听我的”独断行为,而是要与学生讲“情意”的交流行为。教师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拉近彼此关系、与学生情意相通的绝佳途径。同时,也是深入了解学生思想进而有目的、有方向地引导他们的最好途径。

有的学生谈论足球会手舞足蹈,有的学生讲起故事绘声绘色,有的学生说起学习方法头头是道……当他们把我当做了朋友,和我探讨某个球员的球技、跟我发表对故事人物的看法、向我求教学习方法的时候,我就恰当地引导他们,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点,使他们学习做人的道理,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在交谈中我总会想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句名言。学生有太多的思维角度、有太多课外知识是我不曾听说过、了解过的。所以,我绝不能不懂装懂,而是“不耻下问”。当我向他们求教时,学生从不嘲笑于我,而是会耐心地给我讲解,此时的他们,俨然成了我的老师。在这讲来讲去的过程中,我与学生的关系便越发变得亲密了。

谁说师生之间不能有深厚的情意呢?只有我们与学生有了“情意”,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与我们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要以“诚意”相处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需要有人给予全方位的引导和关爱。在这方面,教师责无旁贷。对待朋友,要“诚”字当先,对待学生亦是如此。作为教师,我们一言一行都要做到一个“诚”字,用学生的话讲就是“老师说话要算话”。试想,一位言行不一、言而无信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会是怎样的呢?

记得一次作文课,我留下了作文要求,并许诺他们:“如果大家的作文字数都超过600字且内容较好,下次作文课我们就到室外去上。”

全班立即鼓起了掌。甚至有的学生还摩拳擦掌,仿佛马上就可以去室外了。没一会儿工夫,他们便埋头沙沙地写了起来,竟没有一个交头接耳、玩耍不写的学生。

我之所以要这样说也只是为了激励学生认真写作文而已。平时他们一提到写作文,有不少学生会皱眉头,很多人更是磨磨蹭蹭、半堂课过去了也下不了笔,最后只能草草应付了事。没想到,这次上交的作文却惊人的好,看来激励法见效了。

又是周四下午第一节课,我照例拿着学生写的作文走进教室,却见学生大多穿着运动衣、运动鞋,课桌上也干干净净的。

什么情况?我不禁纳闷。

见我愣在那里,班长立即站起来说:“老师,您说带我们去室外上作文课,难道您忘了?”

哦!记起来了……

带着满屋子的期待,我去请示了领导。当我回来向他们宣告的时候,语气都是兴奋无比:“我们出发!”

后来,学生把这次“出游”写成了作文,水平出乎意料的好,让我很是得意!

第8篇:墨守成规典故范文

【关键词】现代疗养;疗养学;疗养员;疗养地;海滨城市;景观;景观治疗;自然资源;自然疗养因子;心理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日益重视充分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来发展疗养事业,究其主要原因是:①疗养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有极密切的关系,在卫生保健工作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②各项自然疗养因子――气候、矿泉水、海水、治疗泥等来源充分,将之用于卫生保健事业有极大的经济价值。③近几十年世界各地区的气候不断发生急剧的变化,人体往往产生适应,以致一些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疗养是利用生态因子锻炼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促进机体与外界环境平衡的恢复。本文认为在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的现代疗养中,景观治疗极其重要,它对疗养员的医疗作用除了众所周知的各种自然因子,如气候、矿泉水、海水、治疗泥等对机体的理疗作用之外,更主要的是通过观赏景观、融入景观与语言交流相结合及专业医护人员引导讲解实现和巩固疗效,以其独特的方式产生心理治疗及调节作用。美丽的自然景观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享受,现代的人造景观给人以知识与科技的震撼,丰富而多样的异地人文景观开阔人的视野,老年疗养员与疗养院内部人文景观、环境景观的适应与交融使疗养更加贴近生活,融入生活,使疗养员走出寂寞、振奋精神、开阔视野。专业医护人员引导讲解,巩固疗效至关重要,将景观治疗和心理治疗及调节相结合,形成一套系统的景观治疗学和独特的景观心理疗法。在疗养实践工作中,景观治疗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疗养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各种身心疾病的康复,系统科学的景观治疗能够大大提高疗养员对疗养的满意度。

1 景观治疗中景观的内容

现代景观治疗中景观的内容不仅指自然风景,阳光、空气、气候、矿泉水、海水、治疗泥等自然疗养因子,还包括疗养地的风土人情、疗养地城市建筑、城市雕塑等人文景观,以及疗养院工作人员精神风貌、疗养员居住环境等疗养院文化景观。

2 景观治疗的作用

2.1 治疗疾病,促进健康通过医护人员科学的指导和宣教,在海水浴、泥疗、景区旅游参观及医疗步行中,疗养员置身于美丽的自然景观之中,呼吸丰富的负氧离子,这些海滨负氧离子等各种自然因子在中老年疗养中的作用极其重大,可促进疗养员的身体健康和疾病康复,在防治疾病、促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心理平衡、改善睡眠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越性。负氧离子对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等老年常见病的疗效明显,对神经衰弱、焦虑症等疾病的疗效更加显著。总之,自然环境中阳光、海风、负氧离子等疗养因子对人体的保健治疗作用不容忽视,欣赏美景的同时,疗养员置身在自然界这个天然理疗场所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保健及治疗,对各种老年病、慢性病的治疗作用各种文章中已有专门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2.2 净化心灵,调节情绪,陶冶情操景观治疗中首要的是让人感到美的享受。自然界中青山碧水、日月星辰、花鸟鱼虫等自然景观向人们展开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它们集自然美之大全。美丽的自然景观淳朴无华、生动自然,欣赏时使人心旷神怡,精神上会得到享受,心灵上会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使人们回归自然,产生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久居城市产生的浮躁与喧嚣得以沉淀,郁闷的情绪得以释放。海滨城市疗养院更以其得天独厚的海洋景观让人们享受清新空气的同时,感受大海的浩瀚与博大,使人心胸顿宽,有豁然开朗之感,生活的烦恼琐事顿觉渺小无聊,随风飘散。自然美景或宁静祥和、优雅奇妙,或气势雄伟、博大精深,以其不同的形态和内涵使人融入其中,产生不同的感受,就如同品味一顿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饱读一部包罗万象的史书,使人受益匪浅,欣赏美景的同时,既调节了情绪,又陶冶了情操。

2.3 振奋精神,激发灵感景观疗养中现代建筑等人造景观或古典静怡,或现代夸张,给人以知识与科技的震撼,自然景观中的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惊涛拍岸、喷泉冲天、瀑布飞溅使观者感觉到大自然的伟大和张弛有度,两者对比使人感受到在人类与自然的相容相争中,人类在不断发展与进步,而自然界依旧神秘而强大,此情此景有振奋精神的作用,使人的心灵产生震撼。自然美景静时静的出奇,动时动的浩瀚,它们与现代建筑等人造景观一起,用视觉的电波激荡人们脑海中的琴弦,使人与之产生共鸣,激发出灵感。

2.4 心胸开阔,融入生活 丰富而多样的异地人文景观使游人在与当地人交流的同时,了解了风土人情,开阔了视野。老年疗养员常年为工作忙碌,无暇与工作环境之外的城市环境、风土人情较长时间接触,通过疗养,这些异地人文景观冲击人们墨守成规近乎僵术的大脑,与蓝天、高山、大海等自然景观交融在一起,使人心胸开阔,有如隔世之感。再加上老年疗养员在与疗养院内部工作人员的接触中,通过他们从生活到医疗细心周到的服务,以及疗养院安静、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使人远离喧嚣,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老年疗养员大多是刚从领导岗位离退休下来的部队首长,离退休后,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出现重大变化,对心理状态产生强烈影响,容易产生悲观、失落、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导致失眠、情绪暴躁或低沉、食欲下降等,严重时可引起某些身心疾病。景观是一种良好的疗养因子,选择恰当的景观地点,既可达到医疗保健的作用,同时又具娱乐性,通过景观治疗,使疗养员消除疲劳,调整心态,振奋精神,是一种综合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赏,人文景观的了解,居住环境景观的适应,以及与医护人员、其他疗养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使疗养员的情感得到充分交流,情绪得到充分释放,情景交融,使疗养更加贴近生活,融入生活,使疗养员走出疾病的困扰,远离退休的寂寞,顺利完成社会身份的再认定,乐观振奋、轻松暇逸地步人以后的生活。

3 景观治疗的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把景观疗养分为3个部分来实施。

3.1 人院宣教,整体护理从疗养员入院与工作人员接触的第一印象开始,景观疗养已随之展开。耐心细致的入院宣教,全面系统的整体护理,处处体现的是疗养院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它与疗养院优美、安静、舒适的院区环境一起构成了疗养院的文化景观。风景好,更要服务周到,服务是景观疗养中的重中之重,是定盘星、方向标,工

作人员的良好素质、精湛医术、乐观精神是贯穿疗养过程始终的核心,只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过硬,才能保障疗养工作的顺利完成,才能使景观治疗达到预期的效果。身教胜过言传,通过入院宣教及精神风貌感染,使疗养员很快进人疗养最佳状态。

3.2 城市观光,景点旅游首先做好事前准备,向疗养员介绍将要参观的景点的特点,介绍景观的优美之处及文化背景,激发疗养员的观赏愿望。并在景观游览前通过谈话调节疗养员的认知状态,使疗养员情绪乐观,以期达到最好的景观心理治疗效果。观赏景观前要介绍注意事项,严防意外事故发生,选择疗养适应证,对不适合外出观景的疗养员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在准备阶段应教会疗养员如何进行景观疗养,使疗养员明了自然之道亦是人生之道。

观赏自然景观及城市景观时医生应和导游互相配合,在景观处向疗养员具体介绍景观的特点,可以穿插一些相应的诗词歌赋和历史典故,引起疗养员的注意,激发疗养员的兴趣。观赏景观时以观赏为宜,自然美景中有人的活动可以使美景更加生动活泼。另外,集体观景时欢乐的情绪互相感染,增加疗养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可以产生更好的心理治疗及心理调解效果。同时可以组织拍照、摄影、吟诗、唱歌、讲故事等活动,以活跃观景时的气氛,加强欢乐气氛,增强对景观的认知,以便形成精神上长久稳定的愉悦感,并为景观疗养的后续效应做准备。医生应通过解说和巧妙的组织,以及情绪的鼓动把景观疗养推向。同时,医生要密切观察疗养员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观察疗养员的表情动作,及时有效、适时适地的解决疗养员出现的心理及身体问题。疗养员年龄偏高,观光游览过程中注意谨防意外发生。为了消除景观治疗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疗养员的景观治疗质量并真正达到治疗效果,必须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科学系统的正规培训,从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讲解词、每一个提示语人手,抓好点滴,为疗养员的出行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解决好疗养员的后顾之忧,使疗养员在景观治疗的过程中得到最佳的身心疗养。

第9篇:墨守成规典故范文

作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东南亚岛国新加坡的发展历程极为艰辛曲折。在新加坡的奇迹式发展过程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培养“新加坡人”为目标的国民道德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中西文明的取舍中构建起以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为导向、具有鲜明的本国特色的中小学德育体系,新加坡中小学德育无疑为我国中小学德育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一个生动具体、可资借鉴的案例。

关 键 词

新加坡;新加坡人;中小学;生活;德育

新加坡独立后从一个贫瘠的岛国逐渐发展到今天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经济迅速发展、政府廉洁高效、政局稳定、国泰民安、城市绿化保洁效果显著。在这种奇迹式的发展历程背后,新加坡国民教育中普遍实施的以儒家思想为根基兼容中西文明的道德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民思想道德素质高闻名世界”[1]。新加坡中小学德育卓有成效,爱国主义深入人心,据 1992 年 11 国世界青年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新加坡青年愿意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其比例排在被调查的11 国青年的首位。[2]

一、德育目标:培养“新加坡人”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阶段作为童年到成年的转折时期,是一个人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所受的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不仅仅是由于“这个时期所接触的东西留给他的印象最深刻,一直保留在心灵和生命的最深处”[3],还在于个体在这个阶段会进一步将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个性特质整合为统一的自我人格发展框架,建立起自我同一性,这一时期所受的道德教育对于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然而,人的一生同时又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道德教育作为贯穿人一生的教育,并非只是学校的责任,而理应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中小学德育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青少年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应该贯穿人一生成长的所有阶段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家庭教育以及其他的正规和非正规的学校教育、媒体宣传、大众舆论等,这些将为人的一生成长指明不断努力的方向。

建立起与日常社会生活相关联的中小学德育,首先需要基于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真正遭遇到的道德困境,有针对性地鼓励、引导他们达到既能够提升其解决现实困境的各种能力,又能够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道德行为选择。因此,在复杂多元的社会生活中,能建立起一个可以促进社会各阶层民众个人生活经验连续不断发展,又为广大民众所普遍认可,同时具有鲜明本国特色的普适道德标准非常重要,“只有当个体亲自欣赏他为之而努力的目的,并满腔热情和饶有兴趣地为这些目的而工作时,个体才是在身体力行道德生活”[4],这不仅适用于成年人,同样也适用于青少年。

培养“新加坡人”不仅是新加坡中小学的德育目标,同时也是贯穿每个新加坡公民一生的德育目标。其中“做人”是基础――通过实施道德教育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经过自身的意志努力,以自己的各种行为表现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是所有新加坡人所共享的道德目标。

中小学阶段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培养“新加坡人”主要有个人行为、社会责任和效忠国家三个方面的目标,遵循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首先是培养身心健康的人,再拓展开来使他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以东方美德抵御抗拒西方颓废思想和腐朽精神,尊重家人,同周围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社会做出贡献,对国家忠于职守。

中小W德育目标在不同年级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小学阶段侧重“个人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卫生习惯以引导学生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形成优良道德品质,并拓展到家庭和社会生活领域,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中学阶段则侧重于“社会责任和效忠国家”――培养对社会和国家应尽的义务。中学阶段不同年级主要从“异中求同”“共同意识”“个人修养”“吾爱吾家”“人际和谐”“成为好公民”五个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各种能力,以实现促进对文化与宗教的了解、发扬社区的精神、培养品格与发挥个人的潜能、肯定家庭生活的意义、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扬献身国家建设的精神等德育目的。

根据不同阶段青少年成长的需要,新加坡中小学德育所制定的不同年级道德教育具体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成功地帮助学生树立起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

二、德育内容:儒家思想根基融合中西文明

中小学道德教育不是孤立的、死板的知识传授,只有引导青少年从日常生活出发真正学会思考判断,他才会对通过自身思考判断所获得的结论深信不疑,并身体力行。新加坡中小学德育虽然也有专门的教材,但却不把道德作为一种知识来灌输,没有各种道德名词的抽象概念定义和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禁令规则,也没有与学生日常生活无关联的空洞道德说教。学校德育走进生活中,真正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入手,突破德育学科教学的局限,在不同学科教学中设置情景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所有学科教学和学生活动全部渗透了德育内容,并延伸到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中,在全社会开展各种运动进行宣传,使德育内容渗透于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

(一)儒家伦理

尽管在新加坡华裔占绝大多数,但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引进西方技术的同时,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传统美德受到忽视,“西方世界的个人主义、唯我独尊思想已使部分新加坡人变得贪图逸乐,凡事只顾自己”[5],西方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对于青年人的腐蚀令人深感忧虑,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整个社会面临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家庭观念淡漠、人际关系松散,缺乏凝聚力,给国家未来发展带来极坏的影响。由此,促使了人们对于国民道德教育的重新审视和反省,为了抵御西方消极影响,新加坡开始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中大力提倡传统东方儒家伦理,以期通过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成功建立起自我认同感,防止过度西化,在中小学关键时期发展起良好的自我同一性。李光耀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深刻体会到自我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回顾他带领新加坡从建国初期的困境中曲折发展的过程,其现身说法指出:“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困难和挫折的。” [6]

新加坡将100多个宣扬东方美德的传统故事编成学校教科书《儒家伦理》,成为世界上首次将儒家伦理编成教科书的国家。当然传统儒家思想中有不符合时展潮流的内容,然而儒家学说本身就提倡独立思考,主张要有反省意识和批判精神,新加坡学校教育主要吸取了儒家有关理想人格培养中个人道德行为相关的内容,摒弃了政治思想中封建糟粕之物。

事实证明,新加坡中小学实施儒家伦理教育效果良好,对于华人社会自我认同、增强凝聚力产生了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二)五大价值观和新加坡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尽管儒家伦理教育对于新加坡工业化、现代化社会进程中出现的“道德危机”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然而儒家伦理教育也不能墨守成规,还需要不断针对社会上涌现出的新问题、新情况,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教育内容。

1990年,在儒家伦理的基础上新加坡国会提出并通过了为全体新加坡人认同的“五大共同价值观”:国家为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同时,新加坡政府又将儒家伦理教育纳入到新加坡的文化再生运动中,重构道德复兴时期独立的新加坡精神――敬业乐群,勤劳进取,廉政奉公,讲求效率。

1991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以“五大共同价值观”课程正式取代“儒家伦理”,五大道德价值观教育和新加坡精神作为全体公民所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成为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新加坡教育部据此制订了中学教育的五大道德价值观:国家利益高于社区利益,社会利益先于个人利益;家庭是社会的基础;支持社会、尊重个人;珍视团结、防止冲突;实现种族和宗教平等和睦。“五大价值观”教育中以国家至上原则为核心,不仅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根基,同时也是建国后新加坡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保障,李光耀曾明确提出:“虽然民主与人权都是可贵的意念,但我们应该明白,真正的目标是好政府。”

学校将“五大价值观”教育寓于所有学科的教学中。除了专门的德育课之外,新加坡学校教育还在语文、地理、音乐、历史等科目教学中向学生充分展示华人的传统节日及其内涵、各种传统礼仪风俗、浓厚的家族观念,等等。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发展成就展、参加社会上举办的“礼貌运动月”“敬老周”“家庭日”“睦邻周”“礼貌周”等各项活动。为了使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和国家,养成服务社会和国家的奉献精神,新加坡中小学还专门实施了一项学生社区服务项目,包括六方面的活动:(1)“好朋友”计划;(2)关怀与分享计划;(3)负起校内的领导责任;(4)到福利收养所和儿童组织服务;(5)清洁环境计划;(6)临时服务,如春节慰问活动、慈善乐捐活动等。[7]

通过上述学校教育和组织活动,真正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儒家思想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内涵,感受到国家昌盛给每个人带来的幸福,激发他们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的责任意识。

三、德育途径:道德规范与道德判断相辅相成

在学校德育中,诸如过程、实践、途径以及策略等德育得以实现的形式方面,比德育内容本身更为重要。学生最终的道德发展取决于他对如何行动做出判断的能力和采取这种行为的理由,而不是他掌握了多少有关道德的知识。新加坡中小学德育在方法上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抉择能力,将东方传统的“由己及人”的移情模式与西方思维推理和判断能力培养结合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事实上,新加坡中小学在推行儒家伦理教育之初,由于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编写此类教材,经验不足,导致学术性偏重,不太吸引学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们尽量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所需,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体验、思考和判断,给学习的过程增添了生活情趣,有助于道德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主行为。教师艺术化的德育方式成为中小学儒家伦理德育后来顺利推行的重要保障,比如,教授儒家伦理中《孔融让梨》,教师介绍这一典故的大致内容之后,让学生设计表演交替来扮演孔融和得梨者,以分别体会孔融让梨的心情与行为动机,以及对方得到梨的心情和感受。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辩论“孔融是否应该让梨”,不同环节教师创设出两难道德情景,引导学生针对具体情况进一步展开分析、判断,确定自己行为的各种依据,并准备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自己行为的道德依据扩展到家庭、邻里、社区、国家、世界,不断激发学生自我完善意识,使他们最终成长为心中有他人、关爱周围人、有社会责任感、目光远大的人。

随着德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新加坡中小学德育逐渐形成了兼具东西方之长,w现出鲜明新加坡特色的文化传递法、设身处地考虑法、价值澄清法和道德认知发展法等常用方法。此外,新加坡还重视升旗仪式、校内清洁、植树运动、尊老敬贤活动、文明礼貌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校内外活动,将家庭、社会和学校德育连成一体,真正落实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

中小学德育是世界各国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当一个国家陷入道德危机时,就像杜威所言,人们就会将社会生活的道德缺陷与盛行的社会道德准则和公民在中小学内外所接受抑或没有接受的教育相联系起来。新加坡中小学以华人传统文化代表儒家思想为主培养“新加坡人”的德育经验,无疑为当今华人社会中小学德育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参考文献:

[1]杨艳.论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国的启迪[J].东方企业文化,2012(23):103.

[2]陈成志,唐鹏.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J].科技信息,2011(8):413-414.

[3]斯坦利・霍尔.青春期――青少年的教育、养成和健康[M].凌春秀,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54.

[4]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

[5]汉泽西,黄渤.李光耀教育思想管窥――《李光耀―新加坡的奠基人》读后[J].图书与石油科技信息,1994(1):64-66.

[6]吴蓉.新加坡“五大共同价值观”文化历史基础寻绎[J].学术探索,1999(6):53-56.

[7]张鸿燕.新加坡德育途径与方法浅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