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墨守成规典故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厚重源于历久之沉淀。20万年前,桐梓人便创造了岩灰洞远古文化,文明之曙光显现。此后,虽长时间文教寂灭,但中原地区每一文化盛世,遵义皆有相呼应者。两汉时,遵义“汉三贤”舍人、盛览、尹珍,文学造诣俱为上乘;南宋时,冉从周攻读进仕于此,是为贵州史上第一个进士;晚清,郑珍、莫友芝、黎庶昌治学立品于此,沙滩文化名震海内。
博大得益于开放。遵义地处川黔交汇处,客来商往,为两地重要的物资文化交流地。“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这里盐、茶、酒、丝绸贸易曾一度十分繁荣。开放的环境不仅为茶酒等饮食文化交流传承提供了土壤,更孕育了遵义博大的文化气度,无地域偏见、无墨守成规。自汉代尹珍讲学于遵义始,遵义便从“始有学矣”不断向中原文化吸取养分,从唐末至明中叶七百年间,播州大多主政者如杨粲、杨汉英等皆热衷文治教化,并以博怀,广纳贤良,播州成为西南一重要文化区域。明末清初,更有众多文人志士以遵义为遁世圣地,积聚于此,讲学论道,民风受此熏染而日淳,遵义文化之博大、厚重愈见。
遵义是一片文化的沃土,而红色文化是这片土地上开出的最美丽、鲜艳的花朵,红色不仅仅属于政治,更属于文化。1935年,一支部队由南向北,踏着竹排浮桥,突破乌江“天险”,攻占遵义,开始了在遵义的传奇历程,也开启了遵义文化史上最引人入胜的篇章。转兵遵义的三个月,首先是宣传先进红色革命思想的三个月,这三个月,当地群众从对表示同情理解到信任支持再到主动加入、浴血奋战,厚重博大的遵义文化已然与红色革命理念实现了融合升华,、娄山关大捷、再取遵义、苟坝会议、四渡赤水……革命在这里转折,红色文化在这里扎根。
例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以逸待劳 分庭抗理 信口雌黄 哄堂大笑
B. 漫不经心和颜悦色见微知著
推心至腹
C. 突如其来接踵而至精妙绝伦
浑然一体
D. 张灯结彩休戚与共不知所终
估名钓誉
解析 A.分庭抗理―分庭抗礼;B.推心至腹―推心置腹;D. 估名钓誉―沽名钓誉
答案 C
归纳 对于汉字,除了平时的积累外,首先可以根据错别字产生的几种原因(如同音、形似、义近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再加以归类:①据音记形;②据义推形(如A项的“分庭抗礼”的“礼”是“行礼”的意思,故“理”错);③结构推形;④探源定形。
例2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愧疚 必须品 防微杜渐 额首称庆
B. 搜寻 吊胃口 炙手可热 按捺不住
C. 剽悍 金刚钻 始作俑者 不明就理
D. 操合 板着脸 破滋为笑 奉为圭臬
解析 C. “不明就理”应为“不明就里”,意思是:不明白其中的实际情况
答案 C
归纳 同学们往往在同音字、近义字上出错。平时多采用义辨法,可以减少错别字。与去年一样,许多词语出自课本,如“就里”就出自高中语文第四册《长亭送别》一文的注释,这是本届高三复习时应该注意的。
考点透析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考查的内容主要是:①形近字,如“惦”(念)与“掂”(量);②音同音近字,如“投机倒把”的“倒”误写为“捣”;③音同形近字,如“国籍”的“籍”误写为“藉”。
“据义辨形”是辨析汉字字形最根本的方法。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除了少数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外,绝大多数为形声字。而形声字的形旁表意,即根据其形旁来判断字的意义。反过来,我们可以根据词语中某处语素的意义来判断该语素(汉字)的字形是否正确。例如:同音字(枪)“杆”、(麻)“秆”与(竹)“竿”,“杆”从“木”,指“器物像棍子的细长部分”。
形似字备考策略:(1)形似字应注意联想积累,如“纵横捭阖”中“捭”可联想为“脾p픓啤p픓俾bǐ”;(2)形近、形似字应注意相互之间的细微差异,如“疏浚、皴裂、逡巡、日月如梭、怙恶不悛”的“浚、皴、逡、梭、悛”之间的差别非常细微;(3) 应在具体语境中体察真伪。
错别字备考策略:(1)弄清种类:①读音相同相近,如“食不果腹”误写为“食不裹腹”;②字形相似,如“气概”误写为“气慨”;③意义混淆,如“凑合”误写为“凑和”;④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写为“默守成规”。
(2)形旁析错法。如“燥”“躁”“澡”“噪”,形旁为“火”,就有“干燥”;形旁“足”,则有“烦躁”“急躁”等;形旁为“水”,有“洗澡”“澡盆”等;形旁为“口”,就有“噪音”“鼓噪”等。
(3)结构推断法。即通过对词语结构的分析,可准确快捷地推断出字形正误。如“按迹循踪”,本词是两个介宾短语,因“迹”与“踪”同义,故“按”与“循”也同义,均为介词“依照”之义。
应对策略
识记字形一定要与理解字义紧密结合,可以借助造字法,从偏旁的异同来推敲词义,也可以借助词语结构、典故出处、历史文化常识、生活经验等来推敲词义,进而记住字形。平时要注意积累,扩大词汇量,有些字之所以认不准,往往是因为对它不熟悉,甚至从来没见过。没有一定数量的字词识记,是不可能形成语文能力的。
现 场 练 兵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题纲 水龙头 神智不清 委曲求全
B. 松弛 泊来品 明枪暗箭 精兵简政
C. 安详 摄像机 唉声叹气 要言不烦
D. 辐射 候车室 耳题面命 悬梁刺股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等量齐观 万家灯火 马首是瞻 跋山涉水
B. 义无反顾 半途而废 毕恭毕敬 辰钟暮鼓
C. 一应具全 峰回路转 横征暴敛 见异思迁
D. 图鼠忌器 雷厉风行 临渊羡鱼 少不更事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般配 掉书袋 好高鹜远 文过饰非
有志者事竟成
B. 寒暄 俯卧撑 既往不咎 厉行节约
事实胜于雄辨
C. 厮杀 故纸堆 甘之如饴 稗官野史
英雄所见略同
D. 幽怨 连锁店 循私舞弊 轻歌曼舞
万变不离其宗
4.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辐射 狼藉 文过饰非 山青水秀
B. 缘分 喝采 不经之谈 恼羞成怒
C. 坐落 差池 各行其是 再接再厉
D. 凭吊 踌躇 精美绝仑 声名鹊起
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应运而生 文意枯索 心惊胆战 去粗取经
B. 婉然可见 无垠空间 卖弄技巧 虚实相生
C. 空中楼阁 轻鸢剪掠 吞言咽理 凌风出尘
D. 婀娜娇羞 洞悉一切 不勘重负 咀嚼再三
6. 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烟霭座右铭
目不遐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 戏谑伤脑筋
裨官野史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C. 福祉百叶窗
辘辘饥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D. 涕泗推销员
斩钉截铁仰之弥高,钻之弥艰
7.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由于南极冰川融化的速度大大超过降雪的速度,人们担心如果南极西部冰盖开始崩蹋,海平面将上升1~15米。
B. 劣质节能灯寿命特别短,浪费了大量工业原料;玻璃壳里的汞金属,造成了环境污染;劣质灯还存在一定幅射,破坏人体生理系统,造成情绪不稳,甚至发生病变,诱发癌症。
C. 江南出芳草鲜花、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倍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出诸多骁勇的斗士。
D. 我坐在开罗“岛屿之宫”旅店的阳光下,俯瞰平静的尼罗河。河上有白色三角帆的木船,静静地行驶,好像在玻璃般的水面漂行。
【参考答案】
1. C(A. “题”应为“提”,“智”应为“志”;B. “泊”应为“舶”;D. “题”应为“提”。)
2. A(B. “辰”应为“晨”;C. “具”应为“俱”;D. “图”应为“投”。)
3. C(A. “鹜”应为“骛”;B. “辨”应为“辩”;D. “循”应为“徇”。)
4. C(A. “青”应为“清”;B. “采”应为“彩”;D. “仑”应为“伦”。)
5. C(A. “经”应为“精”;B. “婉”应为“宛”;D. “勘”应为“堪”。)
6. C(A. “遐”应为“暇”;B. “裨”应为“稗”,“常”应为“长”;D. “艰”应为“坚”。)
一、注意形近字和同音字
形近字、同音字很容易造成别字,特别是声旁相同的形声字,往往既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更容易造成别字。这类字要特别注意形旁,因为形旁既是字形差异之所在,又与字义密切相关。
例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平添 骁勇 秣马厉兵 路遥知马力
B. 描摹 肖像 白璧微瑕 信誊值千金
C. 披览 缕析 远见灼识 细嚼出滋味
D. 迁徒 熏淘 不翼而飞 海阔凭鱼跃
解析 要弄清B项的错误,就应该注意形近字:造成这类错别字的原因,一是增减笔画,二是用错偏旁。这类别字的解题策略主要是“以音定形”,即通过“读”来发现书写错误的方法。当然,这要求考生平时就要读准字音(包括声调),才能准确找出错别字。B项中的“誊”与“誉”字形相近,而读音却大相径庭,“誊”读“téng”,“誉”读“yù”。而日常生活中只听过有“信yù”的说法,没听过有“信téng”的说法,故而能根据读音辨别该词中正确的字形应为“誉”而非“誊”。再如D项中的“徒”读“tú”,而“迁~”一词中只有“迁xǐ”的读音,故“徒”字错了,应该为“徙(xǐ)”。
要弄清本题中C项的错误,就应该注意同音字,即字形不同而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这类字由于读音相同,有些甚至在语义上相似,极易造成混淆,因此对这类别字的解题策略主要“以义定形”,即根据语境作出正确判断。C项中“远见灼识”的“灼”为“火烧、火烫、明亮”之意,而该词中“远”字意为“高远”,其相应结构位置对应的“zhuó”音字意思应该为“高明、高远”之意才符合规律,而与这一义项对应的汉字应为“卓”字,故可判断出该词正确字形为“远见卓识”。又如D项中“熏淘”一词,整个词语的语境意思为“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而“淘”字形旁为水,即从“氵”,指“用器物盛颗粒状的东西,加水搅动,或放在水里颠动,使除杂质”,这与整个词语的语境不符,而“陶”字有“比喻教育、培养”的义项,这与整个词语的语境相符,故据字义可判断“熏淘”实际应为“熏陶”。
二、注意偏旁,以义定字
汉字多为形声字,其形旁多与字义有关。这种解题策略的最大特点就是抓住汉字是音、形、义一体化的文字这一特性,将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或根据汉字所模拟的某物的形象特征,或象征某种状况,或指示某事物的代号,把形、义结合起来分析,根据其形推敲其义,根据词义识别字形。
例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彷徨 愁怨 寂寥静默 凄婉惆伥
B. 顾盼 精捍 步履稳健 风神潇洒
C. 睿智 禀赋 崇高品质 趋善避恶
D. 辩难 商榷 典藉满架 旁稽博采
解析 要弄清A项的错误,就应该从说文解字的角度理解汉字字义。A项中“凄婉惆伥”一词中“伥”字,从“亻”旁,应该与人有关,意为“传说中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的鬼,这个鬼不敢离开老虎,反而给老虎做帮凶”。而整个词语的意境却指人的一种心理情绪,与这种心理情绪对应的只有从“忄”旁的“怅”字,由此可推断该词中“伥”字应为“怅”字。再如B项中“精捍”一词,“捍”字形旁从“扌”,而提手旁有“保卫、防御”之意,而整个词语是指“(人)精明能干,或(文笔等)精炼、犀利”,与这一义项对应的只有“精悍”一词,故而能推断出B项中的别字。D项中的“典藉满架”一词语境指“古代图书塞满了架子”,而书的雏形是竹简串编而成的,故可推断“典藉”一词应为“典籍”。
以义记形,既可深入理解词语,又能保证书写正确,是最好的一种识记字形的方法。
三、注意成语的固定结构
成语结构固定,不能随意变换增减,对这类别字辨识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结构辨析法,即有许多成语相应位置上的语素相同、相关或相反,考生可以借助成语这一结构特点来判断用字书写是否正确。例如“貌合神离”,“离”“合”相对,不能写成“和”;“惹是生非”,“是”“非”相对,不能写成“事”;“山清水秀”,“清”“秀”相对,不能写成“青”;“一张一弛”,“张”“弛”相对,“张”指拉紧弓弦,“弛”指弓弦松弛,不能写成“驰”。再如“仗义执言”,这个成语是由两个动宾短语“仗义”和“执言”组成,而不是由一个动宾短语“仗义”、一个偏正短语“直言”组成,所以“执”不能写成“直”。
二是追根溯源法。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或来自典籍,或来自寓言,或来自历史故事,如果不了解其出处及特定的文化内涵,就容易望文生义而出错。例如:“墨守成规”出自《墨子·公输》,墨子以善于守御著名,后人便称善守者为“墨守”,故“墨”不能写为“默”。再如,“名列前茅”中的“前茅”指春秋时代楚国行军,有人拿着茅草当旗子走在队伍的前面,整个成语指名次列在前面。故“茅”不能写成“矛”。
追根溯源法特别适用于辨别有典故的成语中的错别字。
四、加强识记课本中的词语
湖北高考试题考查字形时,有直接取材于课本的传统。这就要求我们回归课本,加强识记课本词语。如2013年高考第2题的A项词语均取自《雨巷》,B项词语均取自《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里限于篇幅,恕不赘述。
总之,汉字是形、音、义一体化的文字,所以我们在复习、做题时,要把字形、字音、字义(词义)结合起来识记和考虑,而不要把它们割裂开来。另外,解题时应审清题干,明确题目要求选“是”还是选“非”;选择时,可以首选排除法,运用已知的、确定的知识排除干扰项,从而迅速选出正确答案。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任劳任怨 坚如磬石 势均力敌 巧夺天工
B. 不修边幅 拾人牙慧 素昧平生 谈笑风声
C. 提心吊胆 气急败坏 推心置腹 以偏概全
D. 眼疾手快 收览人心 艰苦卓绝 如丧考妣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聘任 名信片 不厌其详 当仁不让
B. 呕气 滞纳金 励精图治 掎角之势
C. 偏颇 倒计时 责无旁代 投鼠忌器
D. 青睐 度假村 居安思危 奖掖后进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抱负 良晨美景 储藏 出奇制胜
B. 讥诮 张皇失措 赈济 附庸风雅
C. 范畴 终身大事 肄业 连篇累椟
D. 赢弱 改邪归正 恬淡 眼花缭乱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九霄云外 游刃有余 昙花一显 骄奢逸
B. 囊中羞涩 鱼目混珠 学负五车 高山仰止
C. 庖丁解牛 拨乱反正 青面獠牙 贻误战机
D. 一杯黄土 狂放不羁 欺世盗名 风云变换
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刻画 抓辫子 并行不悖 遗害无穷
B. 妆饰 影牒机 故伎重演 祸起萧墙
C. 传诵 喝倒彩 闲情逸致 礼义廉耻
D. 股份 度难关 语无伦次 流芳千古
1. C (A项“磬”应为“磐”;B项“声”应为“生”;C项“览”应为“揽”)
2. D(A项“名”应为“明”;B项“呕”应为“怄”;C项“代”应为“贷”)
3. B (A项“晨”应为“辰”;C项“椟”应为“牍”;D项“赢”应为“羸”)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教学策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最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好奇和求学的状态下,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在教学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力用在课前
俗语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用到教学活动当中也同样适用。就是说备课一定要精心,力求实效,力求在教学过程中胸有成竹,做到有备而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备课活动中,我们教师首先要明白本节课的课型与文本文体,进而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课型即新授,还是练习、预习、反馈、活动课,文体即文言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其次要针对具体学情,即上课环境准备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即采取教师引导,小组合作,还是自主学习,还是教师拓展,抑或学生展示,等等。再次便是课堂导语、过渡语、总结语,及一些课堂延伸、活跃气氛的点滴策略。此外,我们也应当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破情况及过程预设做出种种充分的设想,并预备一定的活动方案,以免课堂上面对突况准备不足,慌不择路。总之,我们要想求得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堂,精心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基础,从宏观到微观,我们需做好充分的准备,把精力用在课前,为一节成功的、高效率的语文课堂奠基。
二、激发兴趣、人人参与
激发学习兴趣、人人参与课堂学习,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如果一个人能够对学习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激发的巨大能量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一节成功语文课堂的保证,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一个基本途径。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主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教师应当具备深厚的语文素养,对于常见的成语典故、对联俗语能够信手拈来、出口成章,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让学生感到在课堂上犹如在梦境里,在诗光里,这样,他们才会由佩服教师本人进而喜欢上语文课程,进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其次,是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现代的教学手段,很难想象,一个墨守成规、新循守旧的教师在课堂上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应当积极树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积极地组织小组活动与合作探究,创设情境、积极展示,运用新课改理念来活跃我们的课堂气氛,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点就是教师要把我们的语文课堂的外延无限延伸,无限扩大,我们知道,语文即生活,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当积极拓展知识外延,通过语文课堂这个纽带来将其和生活本身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人人参与到生活化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来。
三、有效提问
在当前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意识到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与精神的重要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综合能力的有效保证,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很多教师不约而同地开始选择重视课堂上的有效提问环节,通过有效提问来引发学生思考,浸入课堂教学情境,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在如何有效提问的问题上,也是很有学问的,我以为,要做到有效提问,我们首先得摒弃一系列的无效提问,日常授课环节,许多教师有一些口头习惯,如“是不是啊”“对不对呀”“好吗”之类的话语,弄得学生答不是,不答也不是,笔者以为,课堂提问首先应精炼,问就是问,不问就是不问,没有模棱两可的中间地带。其次,提问应具备一定的启发性,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的问题其实毫无价值的,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集体回答得非常响亮,似乎是教学效果良好,其实是教师提问策略不足的缘故,说明提问的问题没有思考的价值与余地。当然了,课堂提问也不易太难,所有学生思考起来都没有头绪的话,也同样没有提问的价值。另外,我们还应当考虑到提问的疏密相间等问题,为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及时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动力
1.充分利用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设计适当的探究性的数学问题,要让有的学生“吃得好”“吃得饱”的同时,还必须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适度的探究性问题自然就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识矛盾,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思考并提出新的问题,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2.充分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图形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几何图形的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几何图形本身的线条美、色彩美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其中的奥秘,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课堂上也要联系生活中的美,体会到美的感受,从而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进而不断创新。
3.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很多数学故事充满数学家的创新精神,学生都喜欢听听趣人趣事,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比如,在总结勾股定理验证时,可以采用教材中的几种验证方法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必要的图形,让学生自己设计并验证,学生的思维一旦激发出来,创新思维被点燃,他们就会大胆实践与探究,提升创新能力。
二、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学生需要一桶水,教师必须有源源不断的长江之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本身必须有创新精神,并勇于实践,不断地突破自身、超越自我。当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转变“师本教育”为“生本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
1.正确认识教育创新
很多教师一提到教育创新,都很害怕,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教学中采取一些简单的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于情景教学让学生任意去猜想,有时候说的与课堂无关的教学活动。其实,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初中数学中一个新的证明方法,一个新的结论的形成,或者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上,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创新思维环境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特别是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和其他人分享,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对每个同学的不同想法和独特思维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3.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很多教师墨守成规,每堂课都是按照自己预定的教学计划执行,课堂上不敢放手,特别是遇到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很多教师害怕学生提出自己解答不了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泼冷水。这些都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其实,这时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这需要我们教师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
三、容忍学生在创新过程中犯的错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学生在探索实践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错误并能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尝试一个新的做法时,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与探索。当做错时,让他们勇于发现并且改正错误,这也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学生是求知过程中不成熟的个体,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发展评价。例如,一个几何题目出现很多种证明方法,个别学生常会“插嘴”,我们应该理解为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而不能一味地批评他们。个别学生的“刨根究底”精神,我们需要正确引导,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发现其中的奥秘。
几乎每一位小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学习并熟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并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开展比赛。这些规则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学管理班级、组织及教学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强有力的武器。
一直以来,我们一厢情愿地让学生这样被动地接受并组织这些由教师灌输的社会文化价值。似乎以为这样就能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人格,就能使他们成为一个懂得与理解真善美的健全的人,就能教会他们在社会生活中采取正确的行为反应了。于是,在规则教育中就出现了一些误区。
误区一:简单化倾向,教师追求学生在同一件事上的“一呼百应”。
规则是孩子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催化剂,理解和掌握规则是孩子成长的需要。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受本位观的影响,希望孩子顺从、听话、服从,“一呼百应”成为很多教师心中潜在的实施规则的目的,于是,规则常常以禁令的形式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教师的权威意识替代了规则,老师成了规则教育的代言人,孩子被限定在规则与制度所允许的时空里。如果我们的教育一味要求孩子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那是很残酷的。处在这样一个充满紧张感与压力感的环境中,孩子的心理焦虑程度会相应提高。长此以往,孩子们易变得唯命是从,缩手缩脚,墨守成规,影响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压抑孩子个性品质的发展。
误区二:学科化倾向,将儿童当作一个思想道德价值是完全空白的容器,将规定的思想像传授学科知识那样“教”给儿童,直接告知儿童应该是什么,应该有什么。儿童的任务就是将教师所传递的那些思想道德价值知识记住并能背出。所以就有了读、背、练的市场。教师预设了儿童的学习方式和行为反应,而儿童只要记住就行了,久而久之,就会熟知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答案,而且知道这样的答案实际上和自己平时的行为并无多大关系
误区三:面对孩子对规则的挑战,教师采取的管教方式过于简单。
日常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都不喜欢经常表现出“反抗”和“捣乱”的学生,往往会采取喝斥、制止、惩罚等方式加以限制,以达到让孩子服从规则的目的。而愤怒批评的管教信息易引起学生的消极反应。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界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迫创造精神的力量,教育在这个任务内有它复杂的任务。这些任务有: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它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压抑它;鼓励它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它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这也正是我们的规则教育所应追求的更新更高的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呢?
一、 采用讲故事、开展主题班会等直观生动的形式
小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识,一般是从直观的、具体的、比较肤浅的感知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们最早形成的道德概念,主要是依据成年人对各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从大量的道德情境里抽象概括出来的。利用道德故事的情境进行教育有着悠久而广泛的历史,在许多情况下,通过讲故事进行道德教育要比单纯地要求学生背诵《小学生守则》效果要好。要教育儿童诚实,教师无须大叫大嚷“要诚实、要诚实”,而只需讲述《伊索寓言》中那个牧童大喊“狼来了,狼来了”的故事;要教育儿童尊重长者,只要让他们去读“孔融让梨”的故事;要想让儿童如何懂得面对逆境,只要给他们讲述爱迪生成才故事和张海迪的故事等等。这种方法比仅仅记忆行为规则条文印象要深刻得多,效果也好得多。对于知识阅历相对较多,自我意识逐步完善的中学生来说,再重复他们已经知晓的故事可能会使他们感到把自己当作小孩而不屑一顾,改由学生叙述自己经历过的道德故事,也是一种很有效的理解道德经验和道德发展的手段,能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反应,更深地理解自身行为的道德意义。同时,通过组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有关的道德观点也易于为其他的同学所理解和接受。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一次有两位男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事后,我没有武断地各打五十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和地了解情况,并抓住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安排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分组进行比赛。活动进行到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接着录音机播放《相亲相爱》的歌曲,引起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在如潮般的掌声中,两个吵架的同学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次班会使大家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 开展学生亲身实践活动
道德教育活动要抓住内在本质,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并不是没有道德认识,而是“知情脱离”或“知行脱节”。德育方法要有成效,就要抓住本质,有针对性。让学生经常把自己置于对方的心理位置上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就能培养宽容礼让、相互理解和情感融洽的品质。
情感有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在以“爱心献功臣”的活动中,我班学生纷纷捐款,奉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心。钱虽不多,但却体现了他们对那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的功臣的崇敬之情和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在活动中,那些一直被老师批评的“小捣蛋”,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他们敬仰功臣,在援助中自己也获得了一份快乐,他们的灵魂迸发出可贵的火花。我抓住时机,谈了爱国的含义,谈了什么叫高尚,使同学们从奉献中体会到自身精神的愉悦。整个教育过程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氛围。
当学生不仅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而且也学会留心观察自身,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精神力量也用到使自己本身变得更好、更完美,他们才算真正逐渐成长为道德成熟的人了。而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抓住良机,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以情育人,最终达到知、情、行的统一。
三、 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好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同样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老师只有同学生一起遵守所有的规则,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我在任教五年级时,设计了一份师生共同登长城图,和同学们展开竞赛,要求一星期内,老师批改作业,学生做作业中不能出现任何错误,师生便可共同登上一级台阶。无论谁出现三次错误,都要降级;一星期内老师遵守办公纪律,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可共同登上一级台阶,否则就降级。在登长城的途中,我作为老师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带动学生你追我赶,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增强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规则意识应该从小开始,在学校这样的集体生活学习中,制定一定的规则,并明确学生一定要掌握,久而久之,让他们逐渐养成规则意识的习惯。规则意识较强的人,自律精神也较强,较容易适应群体生活,也容易适应社会生活,为社会作出的贡献也较多。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
一、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一) 教育理念与新课改的要求不相适应
综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有不少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墨守成规,认为历史教学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配下,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到课后练习都紧紧围绕教材,把教材看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思考空间很小,“灌输”的意味很浓,最终导致学生当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
(二) 能力培养与新课改的要求脱节
在现实教学中,有部分教师不能把零散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结果使学生越学越糊涂,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完全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一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不考虑教材的难易度,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整个教学设计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活动:阅读、讨论、辩论、观察、表演、分析……忙得学生焦头烂额。在教师的牵制下,学生一会儿看书,一会儿前后讨论、一会儿角色表演、一会儿展开辩论,而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
(三) 课堂应变能力与“创新”要求相背离
新课改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课前设想那样发展。但由于一些教师在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方面的不足,往往出现与“创新”教育相去甚远之事。其主要表现:一是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因势利导,一切教学活动惟教案为是,不敢超越一步,严格要求学生探究的结论必须与教师的预设重合。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思维个性的扼杀。二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缺乏科学的评判。
二、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原则
(一) 改变教学观念,强化育人功能
如果历史课堂教学局限在:以谈古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那就意味着陈旧的教学观念仍然在左右着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师没有走出书本。如果历史教学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结合实际,仍对学生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是当今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课堂。例如,在教学“”相关书本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凭借自己的见闻说出:当今世界你还知道那些是?对于今天的违法犯罪,作为新世纪中学生的我们能听之任之,估息养奸,任其危害?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回答:珍爱生命,远离并与其作斗争,难道这样的历史课不是一节德育课吗?
(二) 课堂形式多样化、活动化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学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环境,激发他们学史的兴趣,于是作为课堂导演的老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多种教学形式,改变传统和死板地按照教学流程进行教学。为此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历史教师就进行教学革新,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乐于其学,学得轻松。但是,课堂活动开展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在教学主题上作秀,起到助学的作用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例如,“历史知识大比拼”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因为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能激起学生的课堂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教师在设计此类活动、要目的明确、让学生从中了解悟出其理,不能在活动毫无目的地嘻嘻哈哈又是一节课。比赛过后,师生要进行归纳,比赛的目的、主题也就让学生一目了然了。所以课堂活动能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
(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比如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讲点有趣的典故以引起思考;讲点历史变化变迁的原因;开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组织学生编个历史剧等。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从而冒发思想的火花。
三、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与实践
(一)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尊严的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信心,让他们感觉到师生是平等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如果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他们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很笨,那就没有效率可言了。
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在课堂里,应该让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消沉、忧虑紧张,高效的课堂是无从建立的。这里的轻松不是说让他们随心所欲,而是能够轻松地掌握知识和学习的内容。
(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在讲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时,若按书本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难理解难掌握。我们不妨让学生动动手用橡皮或土豆来雕刻汉字,这样课堂上学生自然会细心琢磨、用心雕刻,兴趣昂然、记忆深刻,也很好的体会到四大发明的作用和影响,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我们还可以以历史教材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搜集资料、编写剧本、进行课本剧表演,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在此过程中,自主地再现历史和感知历史。
2.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论述“我心目中的秦始皇”,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使学生学会了应该如何科学的评价历史人物,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例如述说四大发明在人类进程中的影响,把全班分成小组,每组任务明确,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最后每个小组把各自的经历、报告向全班介绍交流,这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三)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历史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现实距离最远的学科。因为历史教学所传授的知识都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而对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来说,他们对现实了解的知识面和接触事物的经验还不够广泛和深远,对于一些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就更不用说了。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营造历史环境,实现跨时空的直观感觉。这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当今历史教学所面临的尴尬局面,而且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省历史教师的枯燥表述时间,学生也可以从这些画面中不知不觉领悟历史的真谛和历史发展的真正规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现代疗养;疗养学;疗养员;疗养地;海滨城市;景观;景观治疗;自然资源;自然疗养因子;心理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日益重视充分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来发展疗养事业,究其主要原因是:①疗养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有极密切的关系,在卫生保健工作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②各项自然疗养因子――气候、矿泉水、海水、治疗泥等来源充分,将之用于卫生保健事业有极大的经济价值。③近几十年世界各地区的气候不断发生急剧的变化,人体往往产生适应,以致一些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疗养是利用生态因子锻炼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促进机体与外界环境平衡的恢复。本文认为在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的现代疗养中,景观治疗极其重要,它对疗养员的医疗作用除了众所周知的各种自然因子,如气候、矿泉水、海水、治疗泥等对机体的理疗作用之外,更主要的是通过观赏景观、融入景观与语言交流相结合及专业医护人员引导讲解实现和巩固疗效,以其独特的方式产生心理治疗及调节作用。美丽的自然景观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享受,现代的人造景观给人以知识与科技的震撼,丰富而多样的异地人文景观开阔人的视野,老年疗养员与疗养院内部人文景观、环境景观的适应与交融使疗养更加贴近生活,融入生活,使疗养员走出寂寞、振奋精神、开阔视野。专业医护人员引导讲解,巩固疗效至关重要,将景观治疗和心理治疗及调节相结合,形成一套系统的景观治疗学和独特的景观心理疗法。在疗养实践工作中,景观治疗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疗养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各种身心疾病的康复,系统科学的景观治疗能够大大提高疗养员对疗养的满意度。
1 景观治疗中景观的内容
现代景观治疗中景观的内容不仅指自然风景,阳光、空气、气候、矿泉水、海水、治疗泥等自然疗养因子,还包括疗养地的风土人情、疗养地城市建筑、城市雕塑等人文景观,以及疗养院工作人员精神风貌、疗养员居住环境等疗养院文化景观。
2 景观治疗的作用
2.1 治疗疾病,促进健康通过医护人员科学的指导和宣教,在海水浴、泥疗、景区旅游参观及医疗步行中,疗养员置身于美丽的自然景观之中,呼吸丰富的负氧离子,这些海滨负氧离子等各种自然因子在中老年疗养中的作用极其重大,可促进疗养员的身体健康和疾病康复,在防治疾病、促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心理平衡、改善睡眠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越性。负氧离子对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等老年常见病的疗效明显,对神经衰弱、焦虑症等疾病的疗效更加显著。总之,自然环境中阳光、海风、负氧离子等疗养因子对人体的保健治疗作用不容忽视,欣赏美景的同时,疗养员置身在自然界这个天然理疗场所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保健及治疗,对各种老年病、慢性病的治疗作用各种文章中已有专门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2.2 净化心灵,调节情绪,陶冶情操景观治疗中首要的是让人感到美的享受。自然界中青山碧水、日月星辰、花鸟鱼虫等自然景观向人们展开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它们集自然美之大全。美丽的自然景观淳朴无华、生动自然,欣赏时使人心旷神怡,精神上会得到享受,心灵上会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使人们回归自然,产生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久居城市产生的浮躁与喧嚣得以沉淀,郁闷的情绪得以释放。海滨城市疗养院更以其得天独厚的海洋景观让人们享受清新空气的同时,感受大海的浩瀚与博大,使人心胸顿宽,有豁然开朗之感,生活的烦恼琐事顿觉渺小无聊,随风飘散。自然美景或宁静祥和、优雅奇妙,或气势雄伟、博大精深,以其不同的形态和内涵使人融入其中,产生不同的感受,就如同品味一顿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饱读一部包罗万象的史书,使人受益匪浅,欣赏美景的同时,既调节了情绪,又陶冶了情操。
2.3 振奋精神,激发灵感景观疗养中现代建筑等人造景观或古典静怡,或现代夸张,给人以知识与科技的震撼,自然景观中的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惊涛拍岸、喷泉冲天、瀑布飞溅使观者感觉到大自然的伟大和张弛有度,两者对比使人感受到在人类与自然的相容相争中,人类在不断发展与进步,而自然界依旧神秘而强大,此情此景有振奋精神的作用,使人的心灵产生震撼。自然美景静时静的出奇,动时动的浩瀚,它们与现代建筑等人造景观一起,用视觉的电波激荡人们脑海中的琴弦,使人与之产生共鸣,激发出灵感。
2.4 心胸开阔,融入生活 丰富而多样的异地人文景观使游人在与当地人交流的同时,了解了风土人情,开阔了视野。老年疗养员常年为工作忙碌,无暇与工作环境之外的城市环境、风土人情较长时间接触,通过疗养,这些异地人文景观冲击人们墨守成规近乎僵术的大脑,与蓝天、高山、大海等自然景观交融在一起,使人心胸开阔,有如隔世之感。再加上老年疗养员在与疗养院内部工作人员的接触中,通过他们从生活到医疗细心周到的服务,以及疗养院安静、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使人远离喧嚣,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老年疗养员大多是刚从领导岗位离退休下来的部队首长,离退休后,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出现重大变化,对心理状态产生强烈影响,容易产生悲观、失落、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导致失眠、情绪暴躁或低沉、食欲下降等,严重时可引起某些身心疾病。景观是一种良好的疗养因子,选择恰当的景观地点,既可达到医疗保健的作用,同时又具娱乐性,通过景观治疗,使疗养员消除疲劳,调整心态,振奋精神,是一种综合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赏,人文景观的了解,居住环境景观的适应,以及与医护人员、其他疗养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使疗养员的情感得到充分交流,情绪得到充分释放,情景交融,使疗养更加贴近生活,融入生活,使疗养员走出疾病的困扰,远离退休的寂寞,顺利完成社会身份的再认定,乐观振奋、轻松暇逸地步人以后的生活。
3 景观治疗的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把景观疗养分为3个部分来实施。
3.1 人院宣教,整体护理从疗养员入院与工作人员接触的第一印象开始,景观疗养已随之展开。耐心细致的入院宣教,全面系统的整体护理,处处体现的是疗养院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它与疗养院优美、安静、舒适的院区环境一起构成了疗养院的文化景观。风景好,更要服务周到,服务是景观疗养中的重中之重,是定盘星、方向标,工
作人员的良好素质、精湛医术、乐观精神是贯穿疗养过程始终的核心,只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过硬,才能保障疗养工作的顺利完成,才能使景观治疗达到预期的效果。身教胜过言传,通过入院宣教及精神风貌感染,使疗养员很快进人疗养最佳状态。
3.2 城市观光,景点旅游首先做好事前准备,向疗养员介绍将要参观的景点的特点,介绍景观的优美之处及文化背景,激发疗养员的观赏愿望。并在景观游览前通过谈话调节疗养员的认知状态,使疗养员情绪乐观,以期达到最好的景观心理治疗效果。观赏景观前要介绍注意事项,严防意外事故发生,选择疗养适应证,对不适合外出观景的疗养员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在准备阶段应教会疗养员如何进行景观疗养,使疗养员明了自然之道亦是人生之道。
观赏自然景观及城市景观时医生应和导游互相配合,在景观处向疗养员具体介绍景观的特点,可以穿插一些相应的诗词歌赋和历史典故,引起疗养员的注意,激发疗养员的兴趣。观赏景观时以观赏为宜,自然美景中有人的活动可以使美景更加生动活泼。另外,集体观景时欢乐的情绪互相感染,增加疗养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可以产生更好的心理治疗及心理调解效果。同时可以组织拍照、摄影、吟诗、唱歌、讲故事等活动,以活跃观景时的气氛,加强欢乐气氛,增强对景观的认知,以便形成精神上长久稳定的愉悦感,并为景观疗养的后续效应做准备。医生应通过解说和巧妙的组织,以及情绪的鼓动把景观疗养推向。同时,医生要密切观察疗养员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观察疗养员的表情动作,及时有效、适时适地的解决疗养员出现的心理及身体问题。疗养员年龄偏高,观光游览过程中注意谨防意外发生。为了消除景观治疗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疗养员的景观治疗质量并真正达到治疗效果,必须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科学系统的正规培训,从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讲解词、每一个提示语人手,抓好点滴,为疗养员的出行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解决好疗养员的后顾之忧,使疗养员在景观治疗的过程中得到最佳的身心疗养。
【关键词】快乐大本营;传播;后现代主义;审美
当下,许多娱乐节目受到大众狂热的追捧,收视率直线飙升,为整个电视台的经济收入、影响力以及更大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这种现象是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决定的。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森在《传播的游戏理论》中提出:“传播的目的不是完成任何事情,而只是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的部分,因此传播的功能只在满足人的娱乐需求……回到愉快的状态之中。”[1]所以,根据新媒体时代受众“娱乐、狂欢、消遣”的需求,在激烈的电视节目市场竞争中,迎合受众的口味“按需供给”,这样的传播理念可以为电视台赢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这种娱乐至上的审美价值也反过来影响了更多的受众群体改变或者重塑自己的价值观,加入到这个大众狂欢的节目中。《快乐大本营》紧抓大众传播的核心功能,成为获胜者。
《快乐大本营》自1997年播出至今,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长盛不衰,创造了收视神话,成了湖南卫视的看家宝,曾经在全国刮起了“快乐旋风”,成为国内众多综艺类节目中首屈一指的王牌节目。主持人以何炅、谢娜、李维嘉、杜海涛、吴昕等五人组成的“快乐家族”担任,其中以何炅为核心,五人在舞台上各具风格,各显神通,获得了超高的人气,尤其在年轻观众群体中的影响力更为明显。2013年由“快乐家族”领衔主演的电影《快乐大本营之快乐到家》票房收入突破人民币1.5亿元,取得当周国际票房排名前10的好成绩。
《快乐大本营》的成功传播模式实质上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审美特征:颠覆传统、解构中心、玩弄语言、玩弄破碎、娱乐至上、全民狂欢。这些恰恰迎合了当代众多观众的审美趣味,使《快乐大本营》节目创造了收视率神话。
一、主体消失的“零距离”传播模式
单就《快乐大本营》的主持模式而言,就是对传统模式的消解和反拨,带有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后现代主义主张消解中心,消解权威,消解秩序,倡导一种反传统、反理性的叛逆性思维方式,批判僵化的模式和既定的制度,追求多元化的存在和审美。它把一切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沟通的障碍一扫而光,形成一种开放宽容的氛围。这种消解中心的审美祛除“精英天才”,走向“大众日常”;排除“唯我独尊”,走向“人人参与”,最终将观众的审美体验指向对自身陌生化以及内心渴求的精神领域。
传统的综艺节目,主持人是引导者、报幕员,给人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距离感,包括特邀嘉宾的“高大上”以及神秘感都置观众于千里之外。虽然1983年的全国春节晚会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甚至之后除夕夜看央视春晚成了观众每年不容错过的“年夜饭”,但是以它为代表的娱乐节目内容形式相对程式化,无外乎歌曲舞蹈、相声小品、戏曲杂技等,观众在热闹喧嚣的节目面前只是单纯的“看客”,基本没有机会参与到节目中来,更不可能主动参与进来。虽然说“距离产生美”,但是,对于综艺节目,观众还是希望消除这种“距离”。
按照传播学理论,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应该具有互动关系,消除距离感。《快乐大本营》按照这一传播原则,一反传统综艺节目的风格,把传统主持人从中心彻底边缘化。主持人从纯粹的报幕员,走下“神坛”,参与到节目本体中来,极尽所能地展现个人魅力和才华。五位主持人何炅、谢娜、李维嘉、杜海涛、吴昕组成的“快乐家庭”正如一个家庭的成员一样,各个身怀绝技,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搞怪和相互调侃,去逗乐嘉宾和观众。这档娱乐节目首先以“快乐家族”的称呼消除五位主持人之间的距离,其次把主持人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抹除,亲近观众。观众来到这里就会有“家”的感觉,而且是快乐之家。大本营中,嘉宾、明星也走进舞台,祛除“明星”的身份,他们仿佛也是快乐大本营的一分子。在“大本营”里,解构传统的“狂欢”,追求人人平等、共享快乐的权利,获取快乐、避世消愁的欢乐净土。明星、主持人都走下了光耀的神坛,和观众一起同台娱乐。
这种“零距离”的传播模式,最明显的效果表现为满足观众“陌生化”的猎奇心理和窥视欲。“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概念,由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它注重艺术技巧加工的陌生化手法,使对象从平俗变得新鲜、别致、独特,也就是说,“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2]创作主体为了达到预期和特定的审美效果,有意R地对现实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并采用变形、扭曲的手法传递给接受者陌生化的感觉。这种“陌生化”的创作方式,冲破了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使接受者在惊异中体验异样的感受,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快乐大本营》正是通过迎合受众猎奇、求新的心理,从司空见惯的传统娱乐节目中不断创新,进而以“陌生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观众的感受变得“异乎寻常”。由于时代和环境的影响,传统价值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大众更多的精神需求,为了解除观众普遍存在的审美疲劳,刺激观众的审美神经,产生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零距离”的主持模式、采访模式以及游戏规则也就受到观众喜爱。
二、深度消失的“娱乐至上”传播模式
当代大众传播追求高收视率,强调娱乐狂欢功能。后现代主义追求非理性,实际上就是一种感性上的“快乐至上”。它排斥崇高、严肃、整体和内涵,以通俗、随意和破碎为审美标准。当尼采大声宣布“上帝死了”,西方人对于信仰的寻求开始变得空虚而无所皈依。后现代主义者用极其冷静的眼神审视在他看来荒诞无比的世界,并用独特的语言叙事、玩味和调侃。于是就有了“深度模式”的拆除,“意义”的消失,出现“平面化”、反讽、黑色幽默、随意戏仿、拼贴,等等。所以,后现代主义艺术在媒体传播中表现为深度消失,娱乐至上。《快乐大本营》也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典型杰作,作为一种全新的综艺节目,拆除了“深度模式”,以“娱乐大众”为宗旨,以“大众游戏”为内容,将快乐传递给千家万户。这种“快乐”效果是通过以下方式达成的:
(一)游戏模式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游戏”的时代,一个“玩儿”的时代,可以自己“玩儿”或模仿他人“玩儿”。这种游戏态度正应和了关于艺术起源的“游戏说”。席勒和斯宾塞作为这一理论的主要发展者,认为人类艺术活动即是游戏活动,人通过游戏本能和冲动,释放剩余精力,从而达到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上的自由与和谐,同时在游戏中获得和美感。
《快乐大本营》的中心内容就是“玩儿”,契合了后现代主义的“玩文学”的特征,当然这也是现代大众传播的主要特征。节目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将主持人、明星和观众融为一体,置于同一平台。游戏消除了主持人和明星的距x,舞台和观众的距离。节目中不同的游戏模式给大众带来了陌生感、新鲜感,满足了大众的猎奇心理和游戏心理。一些代表性的游戏如“萝卜蹲”“快乐传真”“爱的抱抱”“嘴巴手指不一样”等广受欢迎。这些游戏简单有趣,也不需要什么器具,日常生活中便于模仿,尤其是一些企业团队,很适合把《快乐大本营》中的游戏如“快乐传真”“爱的抱抱”等拿来为己所用,这不仅考验团队的凝聚力,同时也增添了团队的活力,长远来说对提升团队的执行力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充分体现了这一娱乐节目的传播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消解中心的“快乐”话语模式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语言是独立的存在,而语言主体――人,却并非掌握着语言,在语言中并无地位可言,“我只是语言体系的一部分,是语言说我,而非我说语言”[3]。人在语言中的中心地位被消解,他只是语言的载体。这实际上就是在玩弄语言游戏,追求“语言的狂欢”。强加于文字上的束缚框架一经移去,文字的自由游戏便有了一个广阔的天地[4]。语言只是后现代主义游戏的载体而已,通过一组组支离破碎的语言来对抗现实的荒诞不经,进而表现内心的反抗和叛逆。
《快乐大本营》中多用网络流行时尚语,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开心地玩弄语言,相互嬉戏、调侃、戏谑、互讽、拆台、挖苦,语言虽带有破碎凌乱的特征,但是在后现代主义看来,只有“才华横溢”的作家才具备玩弄破碎语言的能力,而这对于观众来说可以充分享受轻松异样的“快乐”,收获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很大,消遣放松是大众的消费心理需求,这也是娱乐节目广受欢迎和喜爱的市场化因素。
(三)“荒诞感”增添娱乐效果
“荒诞”指的是非理性的人在失去其主体性内蕴的情况下进行虚构而呈现的活动以及游戏。20世纪的后现代主义追求的就是在荒诞的世界中的释放。荒诞的世界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孤独。许多人喜欢“宅”在家里自娱自乐,《快乐大本营》正满足了“宅男宅女”的需求,可以说《快乐大本营》也是荒诞不经的,节目通过使用后现代常用的拼贴和戏仿技巧来达到这一效果。
1.拼贴
“拼贴”一词源自绘画。美国巴塞尔姆指出:拼贴原则是20世纪所有传播媒介中的所有艺术的中心原则。后现代主义作家打破传统叙事原则,截取文本片段或生活俗语,整合之后呈现全新的面貌,其实质就是解构和重构,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和不相干性。通过这种重组创新,使读者在审美体验上产生一种陌生感和震撼感。
《快乐大本营》中,观众在电视荧屏上经常看到动漫式的说明画面:有表现不可思议或者尴尬的小脸,有偷笑窃喜或者眩晕的小脸,有表示疑问的问号和表示“无奈”的省略号,有泪流成河、挥汗如雨的动画,有表示倒霉的哇哇叫的乌鸦飞过的动画,还有一些表达内心想法的戏谑、搞怪语言,等等。这是把抽象的心理与概念具象化、平面化,不仅把信息快速地反馈给观众,使观众一目了然,同时也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窥探主持人和嘉宾的心理,通过拼贴技术使其外露;另外还增添了笑料,渲染了气氛,强化了喜剧效果。这种电脑画面干预技术的加入,弥补了可视节目的不足之处,使节目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快乐的元素也在拼贴技术中倍增,自然会使观众对节目倍加喜爱。
2.戏仿
戏仿是后现代主义作家通过夸张、“恶搞”扭曲、调侃的“戏说”和非常规模仿,使传统经典故得滑稽可笑。《快乐大本营》的戏仿是节目独创性的体现,这也是其传播成功的一个因素。动作戏仿高手非何炅和谢娜莫属,其中有一期邀请了苏有朋、关晓彤、陈都灵等嘉宾一起戏仿经典电视作品《梅花烙》中骄纵的兰公主命人杖打吟霜的片段,苦情戏被戏仿得极尽滑稽搞怪,毫无半点“悲”剧情感。当然,在五位主持人的对话中,也经常出现“戏仿”,像精灵古怪的谢娜,喜好模仿明星,她经常变声模仿,而且惟妙惟肖,她装扮成《上海滩》“强哥”的模样堪称一绝,这不仅显示了她多才多艺的一面,更主要的是增加了节目的“逗乐”成分,这是受众群体最易被吸引的关键点。
《快乐大本营》中的拼贴和戏仿带有极强的新鲜元素,因为它的定位是面向青年时尚男女,所以节目中的拼贴往往来自于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戏仿的也多是炙手可热的当红影视新星。如果观众不关注时尚元素,对于这些拼贴、戏仿带来的幽默感是无法领会的,甚至会觉得主持人是在胡乱的“呓语”。所以,《快乐大本营》中的拼贴和戏仿是特定语境下的特定产物,节目在传播中的受众群体定位是年轻人,是主要为年轻人准备的快乐饕餮大餐。
三、结语
《快乐大本营》的传播模式正是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产物。后现代主义打破传统,反对理性,追求非理性,消解中心。后现代主义认为没有永恒的中心,只有中心的不断更替,因为“中心既在结构之内,又在结构之外”[5]。这对当代文艺走向和大众审美影响巨大。根据传播学理论,符合大众需求和审美,得到大众认可和追捧,传播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价值观念,提升收视率,是一个电视节目成功和长久的标准。任何传播活动不关注当下流行思潮,墨守成规,无异于画地为牢;不关注传播受众,无异于对牛弹琴。《快乐大本营》符合当下的审美趣味,因而被大众广泛接受和喜爱,自然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冶进海.电视节目娱乐秀的大众传播[J].重庆社会科学,2013(6).
[2]蒋孔阳,朱立元.西方美学通史:第六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237.
[3]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80.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