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生态范文

建筑生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生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生态

第1篇:建筑生态范文

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实质就是要求建筑师设计一个超级建筑,将巨大的人群整合到这个超级建筑中去,这个超级建筑必须具有节能降耗、自洁自净、舒适实用、可持续发展的性能并且使能源在建筑系统中循环转换,以达到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的目的,使住户获得更佳的居住和生活体验。多少年来我们用“凝固的音乐”来形容建筑作品,充分说明了建筑的灵动性。后来建筑也被视作“具有特定功能的机器”并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今天当我们从生态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它时,一座生态建筑似乎更像是有着生命的能够吐故纳新,进行新陈代谢的生命体,它能够让人们看到活力,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优质的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物质循环系统。

二、生态技术

人、建筑和环境是生态建筑发展的核心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作用已经越来越明面显,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的保证。有人说,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而生态技术的发展无疑更好的推动了建筑的发展。生态技术就是利用生态学原理,从整体出发,致力于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获得最大限度的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生态建筑现在的发展状况来看,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生态技术的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太阳能、风能利用,水能和地热能利用,自然采光与遮阳,植被绿化,良好的噪声处理系统、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等。制约生态建筑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技术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态技术的不完善性和相对于生态建筑迅速发展的落后性。虽然现在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技术在不断地翻新,很多新兴绿色材料不断地冲击着市场,但是有很多新技术和新材料并没有经过实际工程的检验,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无法得到保证,过分最求新技术很有可能造成过犹不及的后果,最后往往适得其反。生态技术所涉及到的学科比较广泛,是真正意义上多学科技术的融合体,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高度重视。所谓生态技术,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按照资源和环境和谐发展的要求而创新出来的新技术。第二种是把其它领域的新技术按照生态发展需要移植过来。例如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它的最终目标都是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存作为发展的基点,将每一个人都看作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来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及其人为环境在世界中的位置。同时生态技术也不是仅仅依靠建筑师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够实现,更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它代表了新世纪生态建筑学的发展方向,是建筑师为之奋斗的目标。

三、总结

第2篇:建筑生态范文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1.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别是1992年178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领域内,从德国托马斯《太阳能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书出版到近年来美国建筑界的绿色建筑运动,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在生态高技术下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可以说,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生态建筑有时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严格地讲都是不全面的。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2.建筑生态化

生态建筑从早期仅停留于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到今天运用替代能源, 注重建筑生态高技术的研究,人们对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生态化问题。它是将建筑融入大的生态循环圈,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将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产生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趋向良性循环的模式。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将人居环境纳入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即是对这一思想的提倡。它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 而是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建筑的生态化,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

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

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

3.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

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

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人本主义是西方实现现代化的主导思想之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自18 世纪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构成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哲学基础。人本主义观念明确确立了人的意志自由及其对自然界的优越地位,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遭到滥用和破坏,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超过了自然界所容纳的限度,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十年,实际各国无一例外的遵循西方模式,才使得70 年代的石油危机将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地暴露出来成为世界问题。

第3篇:建筑生态范文

关键词:住宅;生态;建筑;设计

Abstract: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architecture, ecology and other relevant disciplines and ecological residence integrated use of up, the technology, economy, environment, energy and so on the different Angle to consider, the system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design, in order to better design a good ecological resid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in the house.

Keywords: residential;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态建筑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绿色建筑,它是根据当地的原有生态环境,利用生态学、建筑设计学、工程学等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地建造建筑,这些建筑使自然生态环境、建筑和人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中,既满足了人们寻求适宜居住环境的要求,又使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生态建筑将建筑作为生命体,协调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建筑完美的融入周围环境中

一、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1、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信息、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 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所居住的生活环境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住宅能够减轻居住区环境的污染,能使废弃物减少到零排放或零污染,做到再生、循环使用和重复使用,生态住宅可为人们提供最大的自然度和自由度, 充分有机地利用自然的原材料,大大减少了有害建筑材料对人体的污染,使人们居住更加舒适。

2、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需要

住宅建设每年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合理规划项目用地,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采用科学的建筑体系,以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和耐久年限,限期淘汰能耗大的建筑材料, 节约不可再生原料和短期资源, 多使用自然建材和当地材料。

3、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而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住宅是城市建设的基础, 生态城市应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 从而使居民的生活得更美好、更舒适、更和谐。

二、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人毕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 追求高效节约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在以往设计的一些太阳能住宅中, 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经济落后地区的, 其室内热舒适度较低。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 这种低标准的“生态”住宅很难再有所发展。

2、因地制宜原则。生态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 绝不能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生态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 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3、 整体设计原则。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生态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 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生态技术, 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 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 而不是均匀分布,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 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 没有保温材料利于降低空调能耗, 也会更利于节能。

4、生态化原则。要保护自然, 遵守节地原则, 适度开发土地资源, 合理规划项目用地, 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采用科学的建筑体系, 以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和耐久年限, 限期淘汰粘土实心砖等建材, 对建筑废弃物进行无害处理,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建筑室外使用透水性铺装, 以保持地下水资源平衡, 对自然材料的使用不得破坏其自然再生系统, 运用环境亲和材料。尽量使用可重复利用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和再生材料, 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和短缺资源, 多使用地域的自然建材及当地建筑产品, 在施工过程中做到无污染化。

三、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措施

1、住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规划师和建筑师已经认识到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设计重点集中在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仅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

2、自然通风

在住宅建筑中,自然通风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与三维空间布置等,都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而进行建筑设计能有效地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而且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就能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3、防止“热岛”现象的出现

生态建筑周围的热环境既与气流的流动有关,又和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密切的联系。生态建筑受材料、布局、绿化面积等的影响,在建筑周围可能有“热岛”现象的出现。因此,科学的设计、绿化布局、水景设计,都可以降低“热岛”效应,营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尤其需要指出,生态住区的建设不仅仅是增加绿化面积,如果在绿化区只种植花草,没有和水景设施、保持良好通风等结合在一起,那么绿化改善热环境的作用也未能发挥出来,并且在浇灌草地上浪费了很多资金。绿化植物与水景设置的选择,要和住宅区的热环境设计相结合,除了供人们欣赏外,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出降低“热岛”作用,从而改善住宅区的内外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和绿色分离开来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同时更不能满足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

4、 日照、遮阳与采光

夏天阳光的直射和热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遮阳是指运用建筑的外形设计、悬挑和凸凹变化而形成建筑围护结构,使室内实际接受的阳光直射和辐射热量减少。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当地地理与气候条件,通过精确计算,对住区的建筑布局以及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进行建筑群日照、遮阳以及自然采光分析,检验是否满足日照和遮阳的要求。

5、建筑节能设计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和材料的选择,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日间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

6、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在建筑设计中,特别是住宅区内,噪声是设计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在住宅区规划时应有效的考虑到防止噪音的设计,以便噪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污染控制问题也需重视,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不好,一定是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而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综上所述,生态住宅是结合了不同的科学技术,它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体现,生态住宅建筑设计应按照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同时也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正确引导。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人才相互合作,把建筑学、生态学以及其他与生态住宅相关的学科综合运用起来,对技术、经济、环境、能源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系统地对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更好的设计出生态住宅,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展望. 自然通风原理及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J]. 建筑技术开发, 2007,(06)

[2] 陈凤, 于蕾, 王静静. 对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的探讨[J]. 山西建筑, 2009,(01)

[3] 董涧清. 论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J]. 广东科技, 2009,(10)

第4篇:建筑生态范文

关键词:生态建筑 传统建筑 生态文化 建筑特点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生态建筑学发展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消耗资源的速度和量都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为了夺取更多的资源,满足发展的要求,所以就进行大力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也正是如此,使得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和明显。在这样严峻的局势下,人类也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发展方法是否有错。为了明天,人类也不得不选择要与大自然共生共存,所以国际社会就正式推出了“生态城市”一说。要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作为基本理论,进而来指导城市建设与发展。

所谓的生态建筑,其实就是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有效的土地资源,然后通过在建筑内部进行生态化设计,使得在局部可有形成能源有序转换,从而提供一种低污染、低消耗、舒适、健康的生态环境。要设计出要求如此高的建筑,谈何容易?它并非是简单地在前面加一个“生态”名词即可,也不能随意将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给抛弃。从生态建筑的选址、设计、建造和使用直到废弃的整个过程中,都是要必须严格遵守生态原则,结合传统建筑文化,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

二、从传统建筑那里得到的启示

从传统建筑的设计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三点:第一是建筑具有对称感。中国传统建筑都具有强烈的对称感,尤其是那些恢弘的建筑。比如皇宫、寺院、道观等。第二是院落别致的组合。中国传统的建筑有四合院,一般的大户人家都是有单独的院子、厢房、亭子等,它们相互之间错落组合,然而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而构建的。这样不但看上去错落有致,别有风味,而且还富含生态文化。第三是因地制宜,顺应自然,依山就势。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古人很少会去开山拓土满足自己一己私欲而改造环境,这也与现代建筑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第四是对色彩、装饰的应用,很多建筑都有着华丽的装饰和色彩,使得建筑文化更加浓郁。

古人深受哲学思想的影响,也把这个思想体现在了传统建筑当中其中周易的阴阳哲学更是被称为中国传统哲学之母。其中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就表面了东方文明的聪慧,也反应了传统的居住环境并非单纯的指建筑环境,而且还包括了建筑的内外空间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自然环境当中,以山水增添建筑的秀美,便是中国建筑对于材料的睿智应用,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

三、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与现代生态化地结合

1、吸收传统文化很必要

在如今严峻的形势下,把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经济等因素整合到生态建筑当中已经变成了一种唯一缓解人类与环境矛盾的办法。而这一点,传统建筑便是做的很好。好的设计是需要通过建筑语言来表达,只有综合诸多因素,始终如一地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结合传统文化精神才能够修建出多元化的建筑,才可以促进世界多元化的发展。因此,当代的中国建筑应该建立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国外文化与科学的精华,在满足现代社会的生活需求的条件下,才可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建筑艺术!

2、根据不同地域来设计不同的建筑格局

虽然中国的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是以高速发展,科技水平也是日新月异,文化教育也是一再进行改革和创新。但经济、文化、科技三者的发展依然不平衡。比如,中国东部、东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水平就远远超过了内陆地区。有些地方可以直接与西方诸国进行频繁交流,而内部边疆又依然处于封闭落后的状况,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的情况。而且,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文化不同,也就形成了多元化、多民族化的特点,也自然而然地造成了中国多姿多彩的地狱差别。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师就需要从当地的民俗、经济、文化、地域来出发,因地制宜,通过多形式的分化整合、空间的合理利用与变换来进行多次尝试和探索,从而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建筑格局。

3、古今风格并存

中国当代的建筑设计正面临着两个问题。对于如潮水般滚滚而来的西方文化以及多种多样的西方建筑思想,该如何应对?如何能够承继厚重而丰富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进而对其发扬光大?对于这两个问题,很多建筑设计师都是感到非常棘手。这个问题既现实,而且又避无可避。对此我们可以进行简要粗浅的分析。

⑴集思广益,吸收西方文化

西方建筑文化当中也有不少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似的地方,它们也是因地制宜,尽可能地融合到自然环境当中。而且每一种文化的来源与发展都是经历了许多年的沉淀方才形成的,其中定然有精华部分,也有糟粕。三国智谋家诸葛亮在《教与军师长史参军属》当中写道“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意思是说做事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取众人的意见方可做出最为正确的判断。想要能够设计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建筑,那就必须对于外来文化进行筛选和吸取。只有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才能够有能力改变自己。所以,对于西方建筑文化,我们应该吸收它优秀的方面,弥补自身的不足。

⑵承继中国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

笔者认为,继承,从字面上讲是要后人接续前人已经拥有之物。那么首先应该从模仿开始,在我们学习汉字的时候也是从描红和照葫芦画瓢开始的。然后经过多次的练习才可以烂熟于心,进而学习词语、成语、造句、写文章。任何事情都是一个登堂入室、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样,对于博大精深的传统建筑文化更应该如此。其次,在深刻领会了前人所创造的灿烂建筑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之同时,也不能就此止步沾沾自喜,我们还应该拥有敢于创新的精神,就要在前人打下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改进。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总有它不足的地方,对于一种文化更是如此。传统建筑文化的承继开始于外在形式的模仿,然后加以重复,而止于对传统文化精华部分进行精准的领会和承接,进而才可以发扬光大,展现给世人看。

建筑的创作不但要结合丰厚的传统文化,更要结合当下时代的潮流,站在当代科学文化、时代环境和民族文化三个基础上,从而寻找到新的突破口。与此同时,还要借鉴外来文化,不能敝帚自珍,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能够勇于创新,挣脱传统的束缚,站在新的角度看问题。把传统文化当中最有活力、最光鲜的部分与国外文明当中的精华部分很好的结合起来,创造既属于民族,更属于世界的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式建筑。

结论:虽然现在有了不少地方已经采用了生态建筑学的理论,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和建设,但我国的生态建筑学依然还是初步阶段,缺乏经验和理论支持。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节约有限的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更是为了人类的明天,生态建筑学必须进行研究,生态建筑也要大力地推广。

参考文献:

[1]翟宝辉,王如松,陈亮.生态建筑学:传统建筑学思想与生态学理念融合的结晶[A].城市发展研究.2005(09):41-45.

第5篇:建筑生态范文

关键词:生态建筑;环境;节能

21世纪,人类的建筑学观念进入到生态建筑学阶段。在此之前,建筑史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实用建筑学阶段、艺术建筑学阶段、功能建筑学阶段、空间建筑学阶段、环境建筑学阶段。

一、生态建筑的定义

所谓生态建筑,是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而产生的建筑。生态建筑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以及现代高新技术,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二、生态建筑的特征

生态建筑的特征可以概括为节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建材的再生利用、减少废物的排放。既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创造良好的富于生气的环境,而同时又要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

三、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原则

传统的建筑设计往往注重建筑的位置、功能、形态,而忽略他们与设计元素、能源、资源、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关系。生态节能建筑设计是将建筑这一人工物置于自然环境中时组成建筑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并充分考虑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影响,以及建筑与自然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在现在资源匮乏的状况下,特别强调建筑在资源利用方面体现5R原则,即Revalue、Renew、Reuse、Reduce、Recycle。

(二)目标

研究生态建筑的目的就在于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自然环境。生态建筑期望的是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构建自然通风系统,追求贴近自然,建造出舒适宜人的建筑物。

四、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

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思路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二)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

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建筑的选择做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地理与气候特征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

(三)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人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生态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生态建筑应致力于为人类提供品质最佳的空间和环境。

(四)增加“绿色”面积,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建筑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绿色化,即通过精心的室内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人室内环境。

在“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后,生态建筑的外延得到了扩展。生态建筑的创作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已陆续推开,仿生建筑的设计技术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生态小区,生态城市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纲要的重要内容。

五、生态建筑技术应用

生态建筑技术的应用分为低技术及高技术两种:

(一)低技术的生态建筑

蒙古包、窑洞、草砖房、木屋、竹屋等等,都是乡土的,自然通风技术及被动式太阳能利用,它们绝对是生态的。包含着中国古代的技术精髓,不论从结构、构造、还是从与自然结合的角度上看,它们都极好的应用了生态建筑技术。

(二)高技术的生态建筑

生态高技术建筑重视利用技术解决生态问题的高技术设计手法,着重于高技术表达,如,窗户集热板技术、屋顶、玻璃幕太阳能集热板技术、太阳能光电系统、水桶墙技术。

六、生态节能建筑

节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是生态建筑的特征,建筑耗能日益突出,全球能量总消耗中有45%都是建筑物的能量消耗。我国建筑能耗巨大,目前我国城镇建筑运作消耗的能源为全国商品能源的23%~26%。建筑节能将成为各种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能够缓解能源紧张,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我国建筑节能规划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新建建筑全部执行节能省地标准,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要基本实现节能50%。到2020年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超大城市要实现建筑节能65%的目标。”

步骤为:

(一)先居住建筑后公建;先民用建筑后工业建筑;

先抓新建筑后改造旧建筑;先城市后村镇。

(二)第一阶段:1996~2000年,节能30%(当地1980年通用能耗为标准);

第二阶段:2000年起,节能30%(相对第一阶段)(50%);

第三阶段:20005年起,节能30%(相对第二阶段)(65%)。

七、未来生态建筑的新趋势

生态建筑目前尚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但是在全球的生态危机的大背景下,生态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生态建筑将会是世界建筑不可扭转的趋势,未来建筑将会有如下的发展趋势:先进技术的全球化,建筑理论的多元化,场所精神的地域化,建筑环境的生态化,建筑遗产的再生化。

参考文献:

第6篇:建筑生态范文

关键词:生态建筑;可持续能源;建筑节能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了节能建筑和太阳房,人类便开始了生态建筑的探索。生态建筑简称ECO,即将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设计、管理等手段,使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的三个宗旨是:1、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2、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3、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生态建筑的形成与实现,主要可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控。

一、生态建筑的选址

任何建筑都必然要处于一定的环境当中,并且和环境密切联系,环境的好坏对建筑的影响非常大。要实现生态建筑,在思想观念上,必须尊重自然,必须关注建筑所在地域与地段的环境特征,必须将建筑与其周围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对待,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仔细研究建筑与周围环境个因素间的关系,以及整体生态系统的机能。

前期选址的意义重大,因为它具有长期性和固定性,并且直接影响设计以及造价。生态建筑场地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建设项目应符合所在地区、城乡、乡镇的总体规划规定;绿色生态建筑要节约用地,不得占用农村耕地;要有利于保护环境与景观,要严格执行环保部门胡规定和要求,不得污染水源、河流、湖泊,有利于废水、废气、废渣的三废处理,并维持生态平衡。

二、生态建筑场地规划肯建筑空间布局

要进行生态建筑场地规划,首先必须改变人与自然对立的观点,树立新的生态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其次是用系统和整体的思想分析处理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遵循相应的生态设计原则和持续发展设计原则,进行生态建筑内容和因素的设计,从而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

生态建筑的规划布局会根据地区特点和建筑性质,巧用地形条件,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城市热导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郊区的现象。城市热导效应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的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在冬季最为明显,夜间也比白天明显。生态建筑的规划设计会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将对地形地貌的不利影响减至最少。这样一来可以避免热导效应,而来可以降低造价减少工期,节约能源。

古今中外,优秀的建筑大师都十分注意对地形、环境的利用。现代“有机建筑”大师赖特极力主张“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这种建筑与环境的统一在我国古典园林的运用达到“虽由人做,宛若天开”的境界。比如,在住宅规划布局中,我们应根据场地周边环境及地形特点,灵活运用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院落式,还可以将高层、低层进行合理搭配,组成空间多变、层次丰富的组群。

三、生态建筑设计

建筑从选材到主体结构,从平面布置到细部构造,从建筑节能到设备节能各个方面都应该坚持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进行思考。

1、建筑物体型系数

建筑体型系数等于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即S=F0/V0。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楼梯间隔墙和户门的面积。建筑物体型系数越大,相对建筑外表面积增大,建筑物维护结构耗热量就会越大。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时,要严格控制建筑体型系数。

减少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1)建筑面积相同,平面形式为圆形时体型系数最小,依次是正方形、长方形。(2)加大建筑进深尺寸,这一措施既可以减少建筑体型又可节约用地;(3)平面空间尽量减少凹凸变化,减少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4)严寒地区采用东西向住宅,可在冬季获得更多的太阳能,减少建筑采暖能耗。(5)增加建筑物的层数;(6)加大建筑物的体量即可减少建筑体型系数。

2、建筑维护结构用材和构造。

坚持建筑节能设计,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对于不透明的维护结构入墙、屋顶、悬挑楼板,其保温性能用热阻和热稳定性来衡量。保温措施有:增加墙厚;利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设置封闭的空气间层等。对于透明维护结构如窗、门、玻璃幕墙等,在增加热阻降低传热系数的同时,应提高其气密性、水密性,并在建筑材料与构造上不断地开发利用新的建筑节能技术。

绿色建材是指健康、环保、安全型的建筑材料,在国际上通常也称为“健康建材”、“环保建材”。绿色建筑材料既能够降低环境污染又能够减少使用过程中对能耗的使用,如具有轻质、高强、防水、保温、隔热、隔声等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充分利用当地建材,就地取材,节约能源。。

3、正确理解并利用自然通风

在我国低于北纬25度的地区,由于天气炎热,建筑通风与视觉的要求更甚于日照。加强建筑自然通风既可以提高建筑舒适度又可以节约能源,尤其对于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在平面布局及立面开窗上要注重运用夏季穿堂风改善室内环境,降低建筑空调能耗。

在我国严寒及寒冷地区,建筑群的总体布置,单体建筑的平面、立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就应该考虑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4、开拓新型可持续能源的利用

可持续能源主要至太阳能、风能、水能、沼气能等各种非化石可再生能源。它的特点是清洁、安全、永久性、可再生。太阳能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在每天可利用日照达到4小时以前的地区就可以利用太阳能。在我国华北地区,可采用铝木复合阳光室,它有独特的保温效果,即使在寒冷的冬日,在居室内也能够享受到阳光的温暖,为家人营造一个生态的居室环境。在建筑平面布置中,为了尽可能多的接收太阳热,应使被动房集热面的朝向方位限制在真南±30度以内。超过这一限度,不但影响冬季太阳能的采暖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其它季节过热的现象。

我国西北内蒙古高原地区和东南部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青藏高原地热能源丰富,黄河、长江和珠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我们做设计时可以根据地区的特点充分利用这些新型洁净可再生能源。

5、有效利用植被

有效利用植被,积极开拓绿化空间。建筑物屋顶绿化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改善城市热导效应。建筑物东西向,种植垂直绿化,夏季可降低东西墙得热,改善室内环境,节约空调能耗。

6、其它方面

建筑物的雨水回收,有效减少噪声,减少光污染等等,为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绿色的空间环境。

四、生态建筑的施工

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应有专门的绿色建筑施工篇章,重点是“四节――环保”要求,施工应选用绿色、环保材料,据“就地取材、减少能耗”充分利用地方材料,施工过程中临时建筑采用可拆迁、可回收的材料。

五、生态建筑后期运营和管理

对于生态建筑来说,成熟的后期运营管理才是保障。对建筑、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管道定期清理、绿化的定期维护,应实行能源审计制度,用以实时记录设施设备的折旧及维修状况,以及能量使用情况,确保营运管理方随时掌握各耗能设备的能源使用数据,以便提供更好的管理建议。同时,尽可能少采用化学品类清洁剂或杀虫剂产品。对服务供应商如保洁公司的作业环境影响水平也提出一定的要求等。

生态建筑是从前期选址到后期管理贯通建筑生命全周期的一种理念。建筑选址到施工完成是形成生态建筑的必要条件,只有加强后期管理和维护才能获得真正的生态建筑。

参考文献:

第7篇:建筑生态范文

关键词:建筑;生态设计

Abstract: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co-design, eco-design in modern architecture embodied, for your reference.Keywords: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全球的气候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节能建筑将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生态建筑也应运而生。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所言:“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为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因此,生态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 生态设计的概念

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自然因子(比如阳光,空气,水流),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因子循环,并尽可能确保当地生态体系健全运作。能合乎此等生态考虑之建筑设计方能合乎生态建筑之理念。

生态设计是遵从自然环境规律,注重节能减排以及循环再利用,维护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形式。这在快速发展经济、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背景下是当务之急。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过于强调产能而忽视了地球资源的合理开发,给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设计又缺乏先导性与科学性,因此浪费严重,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即便是运用可替代材料,由于缺少深入研究给社会环境造成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现代设计强调“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大众的人而不是个人,不能像帝王御用物品极尽奢华不计成本,为一人服务。也不是只考虑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件产品的价值和利润,而是要关爱整个社会,为人类谋福利,这就要建立大局意识,树立公共意识与责任感。所以生态设计的观念便应运而生,也成为设计师的必修课。

1.1 生态设计的意义

生态设计的意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意义,它是价值观的转变,是道德美学的理论基础,是建立设计理论的依据,也是检验设计成果的指标体系;二是现实意义,关爱人类的生存环境,创造美的生存空间,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提高,创造社会价值。

1.2 生态设计的原则

原则有两点:一是以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二是以人文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生态设计要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丰的回报,以维护资源平衡为原则。要以回收再利用的循环为契机,以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为宗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设计规范与标准,例如在安全、排放、使用寿命、耗材等方面。汽车尾气排放指标和耗油量都要受到控制,建筑、道路、景观均有相应的安全和寿命要求。现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深入人心,除了在物质方面的多、快、好、省外,更要注重生理和心理关爱,这就要考虑文化生态。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面上看自然生态属于硬性指标,文化生态属于软性指标,弹性较大,尺度难于把握,殊不知文化生态之于设计更是设计师面临的严峻问题。自然生态可以运用科学方法通过数据、比值、测量等手段进行控制,而文化生态则要从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审美取向、信仰观念、历史文脉等方面综合考量,保持文化的传统谱系。因此文化生态的延续才是关键所在。

1.3 生态设计的依据

生态设计要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注重绿色环保,无污染、无公害。还要以人文主义生态为精神支柱,丰富设计中的思想内涵,创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设计。

首先,要确定设计什么,为谁设计,这是先决条件,然后才会涉及功能如何、是否完善、是否符合用户要求,功能的便捷性与可操作性如何,是否安全可靠,这就是依据。

其次,材料是构成设计作品的物质体现,节省成本才能创造更大价值。就地取材可以节省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可以节省成本,节约用材可以节省成本,提高技术可以节省成本,延长寿命可以节省成本。这一依据需要设计师从功能、结构及可靠性等方面研究。

再次,在设计中有功能的美,体现功能界面与人的互动关系。材质的美、材质的质感与肌理传达出物质的魅力。技术的美,体现科学技术的巧思与工艺。形态的美,体现人文思想和造型艺术的美。与环境协调的美,呈现出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环境统一协调的美。

最后,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已对设计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是资源维持着自然生态平衡,二是资源的浪费造成了成本的提高。因此运用无公害、可降解、复合的、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已成为生态设计的重要指标和评判依据。能源利用设计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广义的绿色能源则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选用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氢能、风能等,但另一类绿色能源,即绿色植物给我们提供的燃料,我们把它称之为绿色能源,又叫生物能源或物质能源。近年来,由于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化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大多数农民们的燃料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许多农民朋友冬季取暖不再用柴火烧炕,而是电热毯一插温暖如春,做饭也不再烧柴、烧秸秆了,而是用上了蜂窝煤炉、液化气灶以及沼气。太阳能灯具、浴具等都体现了这一点,做到尽量利用能源,以此减轻整个地球的负担。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开发利用的场所一旦建成,即不必再有原料的投入,人类的文明方才可以永远延续。

2 生态设计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

瑞士再保险总部大厦由英国建筑师Norman Foster设计,位于伦敦圣玛丽阿克斯大街30号,高179.8m,楼层50层,螺旋式外观,获得2004年的RIBA斯特林大奖,被誉为21世纪伦敦街头最佳建筑之一,是一座十分杰出的建筑物,不但外型优雅,而且讲求高科技与环保,可以说是未来建筑的典范。

瑞士再保险总部大厦是伦敦第一栋自然通风的高层办公建筑,功能也包含底部的商场和顶层的观景餐厅。圆形的建筑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缩小,覆盖以三角形为基本单元的玻璃表皮。每层平面布置有6个三角形的共享空间,但是层层的位置都不同,总体呈螺旋上升的趋势。玻璃表皮的结构形式为双层呼吸幕墙,三层为一个控制单元。它巧妙的运用表面风压、开口位置以及内部独特旋转式共享空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空气与建筑的舞蹈。双层幕墙的具体构造、尺寸、通风方式都经过环境顾问严格的研究计算,室内温度分布与遮阳系统也通过模拟技术来预测优化,以保证建筑的智能化不是体现在高科技产品的运用上,而是着重建筑与自然的对话,对传统的单一的建筑设计方式进行质疑,认为建筑是科学的体系,是建筑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是自然、生态与人的和谐对话。

瑞士大楼采用了很多不同的高新技术和设计,是现今业界的突破,发展商能不介意巨大的建筑费用,使这座建筑力作能成为现实。可以这样说,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它的名字和外观,而是它较同样的建筑节能一半以上。它除了使用很多的节能招数外,还尽可能地采用自然条件采光和通风。大楼配备有由电脑控制的百叶窗;楼外安装有天气传感系统,可以监测气温,风速和光照强度。在必要的时候,自动开启窗户,引入新鲜空气。福斯特还试图在更加策略化的方面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建筑设计理念。如尽量依靠基地周围成熟的公共交通体系,减少对私车的依赖,底层提供比最低标准大三倍的自行车准备区域,其中包括淋浴和更衣设施.鼓励使用替代性的交通方式;建筑中除残疾人车位外不提供私家车泊位。按照著名的LEED评级制度,从场址规划的可持续性,保护水质和节水,能效和可再生能源,节约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五个方面。这种新的设计探讨,从长远来说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发展。

3 结束语

以上对生态设计的探究,以便于我们在未来的设计中更好的体现生态性,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设计师作为推进人类文明的一员,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设计师又是连接建筑景观与人之间的纽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变更。因此,生态设计不仅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思考,更是一个观念上的变革,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理想主义色彩。要达到生活舒适与资源消耗平衡,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环保目标平衡,需要设计师与消费者及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第8篇:建筑生态范文

关键词:新型建筑材料;生态住宅建筑;应用策略;分析

1前言

随着人们绿色环保理念的不断加深,人们也对生态住宅建筑工程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态住宅建筑中应用新型材料,可以满足绿色建筑理念、生态环境学等方面的需求,并将住宅与生态完美地结合到一起,使住宅与环境形成有机的结合体,为人们提供绿色、舒适的居住环境。因此,应加强新型建筑材料在生态住宅建筑中的应用效果,才能促使建筑室内、室外环境形成有机的生态系统循环体。

2在生态住宅建筑中应用新型建筑材料的价值

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不断加深,人们开始倡导低碳、环保、绿色的消费观念,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在目前的消费整体中,环保型消费占据了极大比例。因此,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建筑企业来说,二者的绿色环保观念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也开始重视新型建筑材料在生态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在生态住宅建筑中合理应用新型建筑材料,可加强对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1],通过使用无污染、无放射性、无公害的新型建筑材料,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为人们创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新型建筑材料在生态住宅建筑中的应用也是未来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根据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结合新型建筑材料的实际特点,在生态住宅建筑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新型建筑材料的优势,可加强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建设水平,促进其长远、持续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以及生态建筑的类型多种多样,可包括学校、住宅、商场等建筑。利用合理、巧妙的设计,并对自然采光、通风等条件的利用,加强生态住宅建筑中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从根本上加强生态住宅建筑的优越性、环保性。

3新型建筑材料在生态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策略

在目前的新型建筑材料中,其主要特点便是生态、绿色、环保,利用新型建筑材料的重点便是材料的环保级别以及材质的选择方面[2]。在绿色建筑材料中主要是对砖瓦、板材、粘土、复合板等几大类建筑材料的升级、转型。对于墙体建筑方面来说,从传统的生产工艺转换为以现代科技为主的密度与材料方面的加工,并将钢材质的加工技术逐渐转变为现代家用的结构中,从以往的生产集约化转向环保型。另外,还对人力投资方面进行了缩减,充分采用了高科技的现代化手段。(1)建筑外墙生态住宅建筑在近几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在建筑外墙中广泛采用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无论是在材料等级、可用度,还是环保、生产规模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例如空心砖,其主要特点是提升废渣量利用率、高孔洞率、高保温性能等,目前已经开始发展双排孔与多排孔的保温承重砖块。在生态住宅建筑中的外墙建设过程中,主要采用的建筑方式便是高效外墙保温系统,并可根据不同建筑的实际情况对能耗指标以及节能系统进行分析,可利用粘土多孔砖、混合砂浆、聚苯板等多种新型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外墙结构的主要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将90o混凝土空心砖进行小切操作后制作外挂墙,中间的缝隙部分可填充发泡尿素、聚氨酯等新型建筑材料作为墙体的保温隔热层。通过这样的方式,结合新型建筑材料可建设成具备极高保温隔热性能的新型外墙结构。(2)建筑门窗在对门窗利用新型建筑材料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对玻璃、材料、五金挂件等材料的应用。利用信息港建筑材料取代传统的铝合金材料,而应利用铝合金断热性能与阳光控制镀膜玻璃的方式建设生态住宅建筑。将新型建筑材料合理应用在门窗的设计中,可大幅提升外窗的保温隔热功能[3],并可阻挡红外线、紫外线的辐射程度,最终利用玻璃面中的特殊处理,将阳光中存在的有害射线进行特殊角度的折射。因此,在利用新型建筑材料进行门窗设计的过程中,可形成有效的保温系统,并对光线的照射有效阻挡,还可充分隔热,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建设目标。(3)建筑屋面在应用新型建筑材料进行生态住宅建筑建设过程中,屋面系统的设置方式为植被屋面。对于保温屋面来说,应在设计过程中,将防水层设置在保温层下面,这样可对防水层进行隔离与屏蔽,使阳光以及气候不会对屋面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是应用新型建筑材料的新方法。植被屋面可将建筑室内的空气进行有效的改善与净化,主要是由于使用了复合型保温建筑材料,植被屋面的主要特色便是其具备的功能性、环保性,在视觉上可以感受到屋顶的空间。同时在进行屋面设计、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屋面的防水保温设计,可充分发挥室内温度的可持续循环利用优势。

4结语

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生态化城市的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因此,应加强新型建筑材料在生态住宅建筑中的应用范围以及应用效果,才能提升生态住宅建筑的整体质量。在应用新型建筑材料的过程中,应减少对建筑材料的依赖,通过对自然条件的利用,增强建筑室内、室外的生态循环,才能充分发挥新型建筑材料的真正作用,并减少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另外,在应用新型建筑材料进行生态住宅建筑建设时,应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施工环境选用合理的新型建筑材料,才能增强建筑整体的环保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月.新型建筑材料在生态住宅建筑中的应用[J].艺术品鉴,2016(4):356.

[2]周永富,刘剑虹,张世可.新型建筑材料在生态住宅建筑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2(12):10~11.

第9篇:建筑生态范文

论文关键词: 生态住宅;环保;节能设计

什么是生态?生态源于人类对自身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目前健康成了人类最关心的话题。世界卫生组织(W H O)对健康的定义是: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据此定义, “健康住宅”不仅仅是房地产住宅+绿化+社区医疗保健,而且也包含生态环境、生活卫生、立体绿化、自然景观、噪音降低、建筑和装饰材料、空气流通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必须以人的健康为根本。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人类开始建立生态建筑,为居住环境提供更加舒适的场所。

一、为适应需要,作为一名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时时刻刻从生态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下面具体谈谈设计中的问题。

1生态建筑设计要点 生态住宅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美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上的绿化,而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而又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为标志的设计观念。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体系极其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绿色建材系统等。简单说来,其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住宅区物理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智能化住宅区,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白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

2住宅区风环境设计: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高层建筑由于单体设计和群体布局不当而导致强风卷刮物体撞碎玻璃的报道屡见不鲜。很多事例提醒规划师和建筑师,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宅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事实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在住区内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

二、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同时每年产生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为了减少浪费,营造绿色舒适的小区微环境,应调整好单体之间的组合,结合居住区规划布置绿化和水体,以此进一步改善室内外的物理环境,减少热岛效应,改善局部气候,保证建筑内的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各项指标符合健康舒适和节能要求。 1 住宅平面的建筑节能设计 住宅平面设计中首要问题是确定适当的套型面积。因为适当的建筑面积不但可以节约用地还可以大大节约建筑用材,减少营造、维护与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另外,建筑平面的巧妙布局亦能获得较好的节能效果。 我国地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变化规律使南朝向为最为节能的建筑朝向,夏季可减少太阳辐射得热,冬季可增加太阳辐射得热,而且此朝向建筑与夏季盛行的东南风几乎成垂直关系,容易形成穿堂风,又避开了冬季的西北风。可将住户长时间活动的空间设于条件最佳的南向位置,利用自然环境使室内达到最大的舒适度,为住户节约能耗。对于日照通风条件较差的北朝向与长时间接受太阳辐射的东西向可布置些平面功能比较次要的电梯、楼梯、管道井、机房等。

2 住宅外墙的节能设计 墙体是住宅的主体部分,是建筑室内外热交换的主要介质,使用节能外墙与使用普通外墙室内温度相差可达4~10度,所以墙体的设计是不容忽略的。外墙除了应具有基本的承重、安全围护等功能外,还应考虑选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墙体材料,对传热性好的墙体或墙体中传热性好的部位应加设保温隔热层。 目前,常用的几种外墙材料中,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是多孔粘土砖和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及复合墙体。复合墙体中绝热材料主要有岩棉、矿棉、玻璃棉、膨胀珍珠岩等。复合墙体保温隔热宜选用外墙外保温。外保温是连续外包的,有效隔断具有热桥作用的混凝土梁、柱等,而产生“断桥”作用,达到预期的节能降耗效果。此外,减少建筑物体型系数,也就是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减少护结构面积,减少建筑形体的凹凸,也是节能的有效措施之一。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因此,体形系数越小对建筑节能越有利,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宽的建筑比窄的好,高的比矮的好,外表整齐的比外表凸凹变化的好。从热传递方面分析,通常建筑物实墙的阳角内侧气流较通风口处差且散热面相对比较大,所以交角处内表面的温度远比主体内表面温度低。如果建筑物设计成圆柱形,则外墙棱角少,外表面积也小,有利于减少能量的消耗。所以外表面整齐的建筑比外表面凸凹变化的建筑要节能。

3 住宅屋面的节能设计 在建筑物受太阳辐射的各个外表面中,屋面是接受太阳直射时间最长的部位,因此受辐射得热也是最多的,相当于东西向墙体的2~3倍,所以它的保温隔热也显得尤为重要。保温隔热的材料宜选用密度大、导热系数小、憎水或吸水率较小的材料(如膨胀型泡沫聚苯板)。采用倒置式屋面将憎水性保温材料设于防水层上,可有效防止传统屋面构造中防水层容易老化从而影响保温隔热效果的问题。

另外,利用屋顶种植花卉、灌木形成生态型屋面,既可阻挡热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又可美化环境改善城市气候,做到一举两得。种植的土壤在吸水饱和后会自然形成一层憎水膜,可起到滞阻水的作用,有利于屋面的防水,而且土壤导热系数小,有很好的热惰性,不随大气气温骤然升高或下降而大幅波动,有利于屋面的保温隔热。同时,在屋面蓄水,形成蓄水型屋面,也是节能屋面的有效措施。利用水蒸发可带走大量的热,从而有效减弱屋面的传热量和降低屋面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