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务员考试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很多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同学和朋友们对于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能力测试部分比较头痛,下面就关于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的有关问题说一下我的看法。
一般来讲,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能力测试主要分为五大种题型,第一部分叫数字运算,数字推理和通常意义上的数字运算。一般的题量大概在15道到25道之间。第二种就是判断推理,主要有图形推理、演绎推理等,各个地方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选择三到四种题型进行考试。第三种就是言语题型的表达,主要包括阅读、病句判断等。第四种题型就是常识部分,第一种就是考法律的应知应会,第二就是以地方公务员考试为主体的,就是考察公务员知识,一般来讲是20到30道题之间。主要是指马哲、邓论、十六大、三个代表等。第五部分是图文分析,大概题量是15到25道之间。可见,行测在考试中题量是非常大的,而题的种类也非常多,实际上很多考生最后都在行测上出了问题!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来提高行测的成绩呢?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或者技巧呢?怎么样准备才更有效果呢?
俗语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在考试中的器就是我们应对考试的能力和方法。而这个“!利”字我们来怎么理解呢?就是要做好准备,做好考试之前的各方面准备,也就是我们说的备考!那又如何来进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备考呢?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备考我觉得首先要从三个方面做准备,行政职业能够测验到底考什么,个人觉得并不是很多辅导书所说的行政职业的潜在能力,如果把行政能力测试量考试所考的东西具体为指标和标准的话,我觉得是三点:第一是题型。第二是速度。第三是心态。
先说下第一点题型。题型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一般来讲,中央国家机关是120分钟135道题,地方公务员考试,比如吉林,也是120分钟135道题,北京公务员考试也是120分钟135道题。山东和安徽是90分钟100道题。无论题型题量时间有什么变化,归结起来,它核心考的就是题型。
所以我们要在考试之前把行测考试中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题型搞清楚。那么什么叫题型呢?举一个例子,如:1×2×3×4×5……×2014,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为几?这一题就是公务员考试当中出现的真题,如果在考试中你见到这样的题型能做出来吗?为什么你做不出来呢?就是题型不会,所谓的题型不会就是在你平时备考过程当中没有见到过程这种题型。而决定你每次行测考试成败的就是你能否在短时间之内答出这些你很少遇到,而且可能平时永远也遇不到的问题。那什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呢?关键就是要掌握更多的行测考试中的题型,以及针对这些题型而研究出的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法。从备考角度,我们所有考生做的事情就是想办法最大化地扩大自己的题型库和方法库。做题不要做别的,就做真题。现在中央机关国家考试大概有十六套真题。地方公务员考试加在一起大概还有二三十套,加在一起四十多套,做一半,就可以通过考试。当然在我们做真题的时候,也要注意对试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总结。如果盲目做题,而不区别、分析、思考有关题的考点和深层含义是不会有更大的进步的,至少收效会很低。也就是说,我们在做完每一套真题之后要对这套题中对自己产生了一定影响的题进行反思和总结。什么是有影响的呢?从个人意义上说,也就是在做题中对你的做题思路有了开拓。对你的思维方式有了启发,对你的理解问题角度产生了变化的这样的试题我们是必须要进行反复研究的,因为这样的题为数是不多的。但却极具有代表性。所以我主张在做题中一定要把握好一定数量的典型试题。另外,从整体上来说,我们要对真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就要知道为什么真题最具有指导意义。除了刚才说的在题型上会给大家一个启发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就是真题具有权威性。真题和一般的模拟试题比较起来,它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难度、二是准确性、三是思维方向。而这三个方面恰是作为考生的我们在准备过程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几个方面。关于难度问题,一般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历年的真题来更加准确的预测将要进行的考试题的难度。这点对于我们考试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实际上也证明了这点,有很多考生在考试结束后,对考试题大肆抱怨,说出的太难。其实这也恰恰说明了考生在考前对考试的难度没有准确的评价。对于准确性方面,我们根据对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等进行研究和调查,能够知道现在我们考试辅导材料、模拟试卷等所给出的问题和答案和真题相比较都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真题的准确性是非常高的。当然思维方向也很重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你要是把思维方向把握住了,就算是蒙题都可能做对。思维方向如果错了,那就没有什么说的了。
第二点就是速度,中央国家机关是54秒一道题,地方公务员考试一般是48秒或者54秒一道题,你能不能在规定时间把题做出来是关键点。下面我们就要知道如何提升速度,我个人觉得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要掌握每种题型优化的方法,换句话说,快速的方法。还举这道题,P÷10与9,P÷9与8,根据题型优化的方法去解题,你会发现你远远超过54秒,但是命题背后的考点不是在这儿,他考的是P÷10与9,意味着P+1就是10的倍数,P÷8与7,意味着P+1就是8的倍数。你掌握了题型的关键点之后,30秒之内很快就可以解出来。所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最好的就是要掌握优化解题的方法。第二就是专业的训练,在考试之前必须要像模像样,认真地做几次模拟考试。,在规定时间之内从头到尾做一下,看自己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细节,比如你先做那部分题型,先做数学部分?还是语文部分?或者资料分析部分?如果这个题不会做了,做不做不要紧,而且涂答题卡的时候按照怎么样顺序涂,这些问题是必须要进行很仔细的思考。涂答题卡的时候,一个2B铅笔怎么涂,涂两下还是全部涂实,所有的环节在备考时大家一定要认认真真地把它思考好。当然,从备考的角度来讲我们每一个环节也都要想到应急方法。如你铅笔出问题了,怎么办?等等,这都要根据自身特点和考生实际进行认真琢磨的事情。
问:公务员考试的常识判断法律相关的知识占多大比重?
答:06年及以前常识判断分为六大模块:政治、法律、经济、人文、管理、科技,但07年变为一个模块:法律。以此判断,08年常识依然涵盖法律95%以上。04年以后考试已经侧重法律考核,07年整章覆盖,08年会依然以法律考核为主。
问:公务员考试涉及的法律很多,是不是要将这些相关法律原文都看一看?
答:公务员考试是能力考试,不可能具有专业性考试,侧重法律的运用考核,只需要具有法律条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的法律有:宪法、民商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如何备考08年考试,根据07年的试题分析主要侧重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宪法在07年考题中的96、97题,占常识部分的8,内容为公民的自身权利和组织选举有直接关系,今年趋势依然。行政法律法规是第99、100、108、115、118题5题占常识的20,主要在行政服役法、许可法、处罚法。民法占常识的40,内容为肖像权、委托、法定继承、夫妻共同财产、商标法、仲裁法。经济法占16,主要为公司法。刑法、诉讼法占12。法律部分主要重点是在新颁布的法律条文和最近的条文,希望考生可以在不断的努力中得到更大的进步。
言语教研室主任:顾斐
问:除了大量做题之外,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推荐给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朋友们,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解题能力?
答:以备考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考生主要有两个误区:⑴言语不需要复习。⑵从语感的角度来选择。从公考题量的角度来看,06年25道题,07年40道题,言语不单单是语文考试,而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一部分。言语包括词语表达、片段理解等4部分。难度逐年增加,不仅是文字能力的考察,而且包括作者的观点、感彩等。通过综合性考察考生的能力。从考官出题的角度分析,考试出题模式不是惯向思维,而是逆向思维。应注意三个词表:近义词辨析表、关联词表、成语辨析和误用表。片段阅读是言语的一个重点,有七大类型:主旨题、观点题、细节推断题、词语含义题、代词指代题、语句衔接题、标题和结语。
判断推理教研室研究员:付连奎
问:有很多朋友做判断推理题时只能“跟着感觉走”,答题特别没有把握,您是否认为答判断推理题都得靠长期积累的逻辑思维能力?
答:逻辑考察通常是思维中比较出问题的地方,考的逻辑常识与系统逻辑有关系但不是密切相关,公务员考试只考逻辑常识,可以通过书籍进行了解或者进行通过一定的训练。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前提不会超过2种前提,如果不知道规律,比较容易出现错误,逻辑常识必须把握。
申论教研室主任:钟君、孙景民
问:很多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平时感觉文笔不错,而且对申论也进行了一番准备,为什么公考申论成绩不尽如人意?
答:考生没有对申论的本质进行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⑴认为申论考试就是一门写作考试。⑵申论只是在写杂文评论。⑶申论是可以脱离材料的。⑷申论可以当成学术论文。实质上申论是通过给定材料分析的写作和辩证思维的写作,是综合素质的考察。
考生对申论的本质没有明确,考生在写申论文章时应以公务员的身份写文章。考生的语言不规范,这于优美程度无关。辅导老师推荐读物《半月谈》、《求实杂志》、《人民日报》中的文章都是比较规范的语言。针对申论的解析考生首先要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最主要解决问题要有可行性原则,要求结构完整。可总结16字原则:概括全面、对策可行、论证深刻、言语规范。
(8月16日《公务员考试报》,作者系该报记者。)
虽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都有所不同。中西方公务员招聘制度的特点也不同。但在共同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全球化的背景下,再加上人事管理上的共性,西方招聘文官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英国:有十个方面的素质要求
英国在1870年确立了以公开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的制度。英国是最早采用功绩制的国家,即重视公务员的工作成绩和实践能力。把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作为公务员升降的主要依据。
英国公务员录用考试程序相对完善,考题设计也较为合理。坚持“通才”标准。即注重选拔对象的教育、知识、素养以及综合、推理和判断能力,而不是狭隘的专门知识。具体表现为十个方面的素质要求:沟通与交流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高效率工作能力;领导和管理能力;计划与组织能力;宏观能力;崇尚服务对象的意识;组织意识;全局意识。测试项目包括七个方面:第一为鉴识,考生阅读有关问题的文件,在150分钟之内至少拿出四个解决办法及其优劣分析,并提出建议和理由。第二是文书起草,在45分钟内以明确肯定的语言答复一项来文。第三是集体讨论二至三个重要问题,主考人员进行观察打分。第四是模拟开会,考生轮流任主席,就某个问题组织讨论,做出结论,这是考察考生的交涉能力、口才、常识和个性。第五是智力测试。内容包括认知、辨别、口语、统计推理和常识等。第六是由三名考官分别对应试者进行40分钟的口试。最后,同组考生相互评分。以观察其识人的能力。如此过五关斩六将后。考生可进入第三阶段,即以口试形式进行决选,以决定排列名次及是否录用。
德国:不采取统一考试和统一招录方式
在欧洲,通过竞争按成绩选任公务员的招聘制度最早出现在德国,德国公务员的高效率和守纪律是世界闻名的。在德国.所有涉及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任务最初都是由国家公务员来完成的.但目前已非如此。随着国家行政制度的改革和人们认识上的变化,越来越多过去必须由国家来完成的任务已经改由社会和私营部门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在招录公务员时比较谨慎。如果不是必须。则一般通过私法招聘人员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尤其是在德国东部地区,近来使用公务员越来越少。
德国招聘公务员不采取统一考试和统一招录的方式,而是按岗位的需要随时进行招录。空缺的岗位必须提前公之于众。说明用人单位、招聘什么职位和级别的公务员。但特殊岗位的公务员以及司局长以上的公务员不实行公开招录。用人单位对符合资格的申请人按照公正、择优的原则进行筛选。筛选过程和方式由用人单位自主进行。由于公务员不能被解雇。国家要负责其福利和退休养老。因此,录用新的公务员原则上必须经财政预算部门同意。
美国:多采用聘任制,政治上中立
美国从1776年独立建立文官制度以来,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虽然经过了多次重大改革,但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如今美国现任政府工作人员中90.9%都是经过考试录用的。考试以测试语言能力、数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行政裁量能力为主,同时还考历史等科目。美国的考试录用制度重视专业化。考试内容同将要担任的职务紧密结合。
通过考试的考生,美国多采用聘任制,这就形成了政府与公务员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强化了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有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聘任方法也相对简单易行,有利于解决公务员能进能出、领导能上能下的问题。有利于人员流动,有利于吸引人才、破除人才单位和部门所有制.给所聘部门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和手段,使该部门的领导层能够及时更新并始终保持活力。其缺陷在于聘任者与被聘任者之间缺乏稳定性,受聘人员由于职业无保障、看不到晋升的前景,其责任感和职业意识会比常任公务员明显降低.倘若报酬欠佳,可能造成高素质人才流失。美国还要求公务员不得以其公务员的身份参加党派活动,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带有“政治倾向性”。
联合国:实现招聘效用最大化
联合国有一个统一的正式聘任程序。一般先是由本人申请,并提供个人的情况资料。笔试成绩最优秀的一部分人将获得面试机会。面试可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进行.联合国承担所需全部费用;也可通过视频电话进行,由考试委员会的专家提问并评判。面试过程中,大约10%左右的候选人将被淘汰,而通过面试的人员将进合国人事厅国际职员人才库。当出现职位空缺时,由联合国从人才库中选聘。该后备人员库不仅面向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而且还为成员国政府各部门推荐国际职员候选人提供服务。建立后备人员库,避免了重复招聘带来的成本.也实现了招聘效用的最大化。
在开幕式上,中文系党总支书记xx作了重要讲话。xx书记一直以来都非常支持xx协会举办的各种活动。在当晚的讲话中,他特别强调了策划活动、参与活动对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并以xx协会第一任会长罗秋红师姐为例(目前在广州某高校担任辅导员),罗秋红师姐个人现在取得的成绩与她担任会长期间举办、参与活动时所积累的经验是分不开的。xx书记倡导同学们向罗秋红师姐学习,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发展、提升自我。他还就学生上进方面给同学们提出几点意见:
一是开展交流会多跟师兄师姐联系。
二是开展关于公务员考试的讲座,可请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师兄师姐们一下经验。xx书记特地向同学们推荐了通过国家级公务员考试的李林浩老师。
三是开展考研交流会,报考研究生,拓展就业道路。
最后xx书记强调此次培训的核心在于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两个方面,要同学们在这两个方面多下功夫。
现任会长庄璨就xx书记的意见作了发言:在xx协会工作的沟通方面,将举办一个与师兄师姐的交流会;在公务员与考研方面,将举办讲座,则将举办相关的讲座,请有经验的师兄师姐们传授经验。庄璨还总结前两届培训的经验,肯定成绩,如提高会员的策划能力;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吸取经验,我们将把第三次培训办得更好!
庄璨重申了这次培训活动的目的:第一,提高会员在工作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第二,给会员们提供学习平台;第三,提高xx协会在韩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最后,展望未来,预祝本次素质培训圆满结束。
开幕式后,专业老师——郭炎武老师给同学们上了生动有趣的现代社交礼仪讲座。主要介绍了礼仪的概念、不同文化背景的礼仪等,其中着重与手有关的礼仪,包括握手礼、吻手礼、合手礼。半个小时,大家都很认真地听讲,都有自己的收获。
开幕式还有很多令人不满意之处,比如活动流程的安排不紧密,活动开始的准备工作不充分(楼层的用电问题、台签摆放)等。以后举办活动时,要吸取此次经验:
公务员考试经验谈
一直想把自己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经历写出来,恰巧今天有时间,所以整理成文,希望对打算考公务员的兄弟姐妹们有所帮助。
在这里,我要告诉各位一下面试的要求,谨防以后出错。首先你必须用普通话,并且在每个问题回答结束的时候都要说回答完毕。这个要求还难不倒我。虽说我是重庆人,但因为我自小就在北方长大,大学也是在北方上的,因而普通话说得比较流利,给考官的印象很好。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的普通话不太好,那就尽量说慢点,要做到吐字清楚,有理不紊,否则容易让考官认为你心理素质不佳,影响评分。
其次,回答问题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这个要求就比较难把握了,因为我做事情喜欢流畅,一气呵成,不自觉地就会超过时间,而且在面试的时候容易紧张。我就记得在回答问题前,我们所有的考生都在一个办公室里等待,大家抽签决定顺序后都有些激动,特别是顺序靠前的,现在想来那时就是紧张。当时我所做的就是努力保持冷静,虽然大多数时候我是个比较疯的人,但此时我知道,只有冷静才能不犯错误。然后我挨个儿观察自己的竞争对手,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中分析他们的弱点。正是这样的方式,让我逐渐从他人身上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越发自信起来。真正面试的时候我反而不紧张了。
我的面试过程非常简单,一个工作人员将我带到了一个很大的会议室,中间摆着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我知道那是我该坐的地方。正对的是9位考官,侧面是计时的、统计分的约五六个人。
面试方式
通过对云南省公务员面试的真题归纳和总结,我们发现,云南省公务员面试方式基本为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面试。其中绝大多数单位和部门采取结构化面试。虽然结构化面试与无领导小组面试考察的能力要素是相同的,但是考察的形式有着很大的不同,无领导主要通过形式表现能力,而结构化则更多的是通过内容来展现能力。因此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区别对待,最好通过实战模拟,加强认识和理解。
试题类型
云南省公务员结构化面试形式的考题类型比较全面,基本上涵盖了结构化面试的五种常见的考题: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计划组织、沟通协调类、应急解决问题类、综合分析类(社会现象分析、名言警句、串词、编故事等),尤其是自我认知、计划组织、沟通协调以及综合分析,几乎为必考类型。所以考生需要着力准备,理清备考思路。
对于无领导小组面试则以开放型和两难类题型为主,题目一般都包括个人陈述、自由讨论和小组总结陈述三个阶段。
二、面试备考方略
广大考生首先应该及时明确面试形式,可以通过浏览官方网站通知或者电话咨询等形式确定考试形式。其次,确定好考察形式后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准备面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准备:
1.面试仪表的准备
所谓仪表即考生在15到20分钟内所展现给考官的举止仪表,具体指着装、走资、坐姿、眼神、礼貌用语等细节。
2.面试答题思路的训练
(1)答题思路的准备和形成。考生在了解考试形式的基础上,一定要进行考前实战演练,针对不同的考题类型形成相应的答题思路,使答案在涵盖所有考点的同时既有高度又有深度。只有这样考生才能在游刃有余地在考场上展现自己的才智和才能,最终顺利过关。例如结构化面试中的计划组织类试题,大家应该掌握组织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计划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而且要明确具体每个阶段在现实的活动中应该注意的环节和需要的准备。
(2)要将思路转化成流利的语言表达。这是众多考生所欠缺的一种能力,考生需要在正规的场合和环境下不断加以练习,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
3.语言结构的训练
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应该在语言结构上有所准备,语言不能过于突兀,有头无尾或者有尾无头,更不能虎头蛇尾。要注意语言的层次感和严密性,开头简练,内容充实,结尾有深度和高度。这些都是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需要加以注意的。
4.关于无领导小组面试
对于无领导小组面试,大家还需要了解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三个关键环节:个人陈述、自由讨论、小组总结。个人陈述阶段重内容;自由讨论阶段重形式,通过扮演和驾驭不同的角色,表现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时间控制、领导能力;总结归纳阶段贵在协调和形成小组成果。所以考生需要在考前实战演练,才能更好地认知自己、把握好自己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适合的角色,在面试中充分展现自己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公务员;职业倦怠;原因;对策
一、职业倦怠概况
职业倦怠,也可以称为职业枯竭,是指在精神损耗、人际压力等情况下,产生的消极工作、工作热情消减、身心疲惫等现象[1]。对公务员而言,职业倦怠主要是他们长期在工作、人际关系等的压力下,形成了工作怠慢、情绪衰退、个人成就感低落等心理,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心理。
二、公务员职业倦怠原因
我国公务员心理健康网在对公务员进行调查时,发现,有50%的公务员感觉工作存在机械化现象,时常出现心力交瘁、疲惫等情况,还有40%的公务员有十分明显的倦怠感,只有10%的公务员仍然保持着热情[2]。此外《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也有一个统计:青年公务员群体里有50.3%的人感觉工作很有压力,还有31.2%的青年公务员感觉工作很累,甚至有1.6%的青年公务员产生自杀的想法。重庆《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还表明,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普通人,为深入了解公务员职业倦怠情况,笔者对当地公务员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在问卷中,涉及到公务员职业倦怠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公务员表明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现象,例如“您觉得工作让您情绪疲惫”这一问题,有60%的人表示一般,还有20%的人表示符合,下图为该问题的调查结果[3]。可见,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社会因素
近年来,社会公众对公务员的行为要求、期望逐渐提高,不仅期望公务员在公共领域中有所建树,还对公务员的行为进行了社会监督。由此公共管理领域制定了相应的问责制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务员的积极性。“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的提出,要求公务员必须勇于接受挑战,积极努力地学习,更新自身知识技能,而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公务员由于自身知识体系不完善,无法更好的适应新形势要求,从而逐渐产生心理疲惫,并且伴随着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的产生,逐渐形成劳动力不足、自我价值认同感低、工作满意度不足等问题。
(二)组织因素
在我国科层制的组织形式下,组织单元内部的权威等级十分明确,各个层级上的规章制度都对公务员的行为造成极大的约束。实际工作中,公务员需要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创新感和成就感逐渐消失,找不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工作热情和效率大大降低。同时,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实际处理者,公务员每天要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还要和社会上的各种人进行沟通交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公务员便也逐渐产生职业倦怠现象。
(三)个人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个体对自身的期望会对职业倦怠造成极大的影响,我国从1994年实行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后,每年报考公务员的数量逐年增加,时至今日,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考”,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竞争为数不多公务员岗位,一些人在经过激烈的竞争后,成为了公务员,在这个时候他们发现,自己千辛万苦争取的公务员并不是那么高大上,只是做一些基层的工作,处理一些复杂的社会关系,自己学的专业也几乎没有用到。现实和理想的严重脱节,使得公务员对自己的工作丧失信心,并开始厌倦自己的工作,从而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三、公务员职业倦怠对策
(一)社会环境支持
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公务员的相关录用制度并没有对其心理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这就使得一部分公务员在上岗后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对此,机关单位应该建立相应的公务员心理测评制度,从根本上减少公务员职业倦怠的问题。在社会上,应该加强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的研究,从而优化整合人力资源,促进政府效能的提高。长期以来,社会公众都对公务员有很高的期望,当公务员的一些行为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预期时,就会受到社会群众的谴责。在这种情况下,公务员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社会上应该加强引导,让广大社会公众正确的看待公务员这一职业,营造一个互相尊重和理解的氛围,鼓励民众积极配合公务员工作,这样才能有效的疏解公务员的心理压力,让公务员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二)优化组织管理
在组织部门中,应该加强对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公务员掌握一些心理学相关知识,把握自身心理情绪,全面降低职业倦怠程度。为了保证公务员更好地开展工作,减轻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情况,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当公务员出现心理问题后,及时进行帮助,引导他们更快地走出困境。在以往的科层制组织形式下,管理严重缺乏民主性,对此,政府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优化组织形式,加强民主管理,鼓励公务员参与到管理中,并积极采纳公务员的合理建议,充分发挥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考评来引导各单位人员良性竞争,调节他们的不良情绪,全面调动其工作热情,减少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
(三)个人努力
在新时期,公务员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全方位的科学评价,明确所学专业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公务员还要对组织内部环境进行科学的评价,对自己所在部门的发展空间、价值文化等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与自己的需求一致,这样才能客观把握自身职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再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的规划,避免对职业期望过高而在遇到挫折后立即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公务员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一个特殊职业,每一个公务员都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坚持“以民为本”的观念,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积极主动地改善周围人际关系,构建一个轻松、和谐、自主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自我价值感,从而有效的避免职业倦怠发生。
四、总结
公务员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会对政府部门的社会公信力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新环境下,要加强社会环境支持,优化组织管理,提高公务员自我修养,从而全面改善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通讯作者:司静波
参考文献:
[1]文启,张鹏.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03):141-142.
关键词: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公务员;管理方式
2006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将我国的公务员职位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分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学、有效的对公务员进行管理。根据人才的特点和管理的需要,我们将政府公务员分为综合管理型和专业技术型。
综合管理型人才是指那些具备广博的知识,强大的沟通协调能力,勇于担当并善于集思广益的人才。通常具备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专业技能。对一个综合管理型人才来说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要比专业技能更重要。这类人才能够胜任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的工作。
专业技术型人才是指某一领域、某一专业的专家。通常在某一专业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具有强烈的探索求知欲。这种类型的人才能较好的承担专业技术类的工作,并且难以替代。
一、综合管理型人才和专业技术类人才在个体成长、物质和心理需求、工作方式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个体成长
综合管理型人才希望在组织中获得稳定的地位,积极构建以自身为中心的关系网络,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是组织中较为稳定的一部分,忠于组织。
专业技术型人才以技术作为立身之本。他们的目标是获得技术上的进步,关注的是自身价值的实现。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专业技术型人才渴望获得技术进步。
(二)物质和心理需求
综合管理型人才的目标是以自身为中心构建一种关系网络。无论自身处于哪个阶层,综合管理型人才都希望获得职务上的晋升。一旦晋升的机会渺茫,其注意力可能会转移到其他方面,例如金钱、权力交换。
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目标是获得技术上的进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自身价值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这当然不代表专业技术型人才不在乎物质的奖励,事实上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是人的本能。但对于专业技术人才来说,精神奖励同物质奖励一样重要。
(三)工作方式
综合管理型人才主要是处理日常管理事务,执行上级领导的指示。除了突发性事件外,他们面临的大多数管理任务是有先例的,可以依据法律法规和先例办事。强大的监督控制和对程序的过多关注导致综合管理型人才难以l挥自身的积极性,办事效率低下。
专业技术型人才受教育程度更高,视野更为开阔。所以这类人才向往灵活的管理方式,他们需要一个灵活自主的工作环境,不愿意处处受到领导的制约和指挥。
二、公务员管理方式的改进建议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公务员、企事业员工等采取相同的管理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以后,政府依旧没有根据职位的分类、人才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其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发展。按照分类管理的方法,政府可以设计行政和技术两条主线,适用于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两条主线人员的录取方式、激励机制、日常管理都有所区别。
(一)考录内容
《公务员法》实施以来,凡是有意加入我国公务员队伍的人才必须经过公务员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是《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行测》考察的是一个人学识的广博度、思维的灵敏度。《申论》考察一个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这都是综合管理型公务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对专业技术型人才而言,需要考查其专业素质。让一个精通经济、刑侦专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去考《行测》和《申论》是极为荒谬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考试内容必须有针对性,将其所学专业划分等级,通过考试测试出一个人的技术等级,达到一定的等级才能录用。
(二)激励机制
我们以行政和技术作为两条晋升的主线,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选择各自的路线,但一定条件下公务员可以转换主线。对管理型人才的激励以晋升激励和物质激励为主。行政路线拥有更广阔的升职空间,通过对其“德、能、勤、绩、廉”这五个方面的考察,提拔优秀的人才。
对专业技术型人才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为主。技术主线将拥有更高的薪酬,更多的培训,较少的管制。充分帮助专业技术型人才更新知识,允许其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进行其他获取报酬的活动,这将给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日常管理
传统的管理方式过于注重过程和程序,不利于管理型人才积极性的发挥。但由于管理型人才密切接触人民群众,同时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所以对其管理要将人本管理和依法管理相结合,加强监督。
专业技术人才是为解决专业的问题而存在,对其管理不必过多注重于过程和程序,以目标为导向是最合适不过的。出现专业技术问题,管理者将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组成若干个团队,以解决问题为最根本的目标,不加以限制和指挥,给予其宽松的工作环境。这样的方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促进技术人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国.知识型企业员工特点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7(06):313-314.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基层干部是加强基层工作的关键。长期以来,由于物质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等原因,一些贫困地区基层工作力量不足,县乡两级空编、缺员问题突出。下面是小编为家推荐的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参阅。
报告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要如期完成这些目标,夯实基层力量迫在眉睫。近年来,我省结合实际完善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有关政策,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有针对性地拓宽基层公务员来源渠道,更加注重精准教育培训,推动基层干部有序流动,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公务员队伍,提升了基层公务员能力素质,使基层干部能够安下心来踏实工作、有序流动。
做到“招得来”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基层干部是加强基层工作的关键。长期以来,由于物质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等原因,一些贫困地区基层工作力量不足,县乡两级空编、缺员问题突出,许多公务员身兼数职,工作繁重。为基层选好、用好公务员,夯实基层力量,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4月初召开的全省抓党建促决战完胜脱贫攻坚推进会强调,要及时补充乡镇工作力量,继续加大艰苦边远地区公务员考录工作力度,严格落实各项保障政策,以制度“砖瓦”筑牢基层干部成长壮大的舞台。
基层公务员队伍的来源主渠道是公务员考录,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不断健全和完善基层考录制度,切实破解基层特别是艰苦边远地方“招人难”“留人难”问题,才能有源头活水滋润长期“喊渴”的基层力量短板。在公务员考录中,我省对于艰苦边远地区县乡机关,放宽学历、专业、年龄等限制,采取合并条件相近的乡镇职位、定向本地户籍、单独划定笔试合格线等措施,给熟悉基层、热爱基层的人员多一些上岗的机会,有效缓解了基层岗位报考“遇冷”现象。
在公务员“四级联考”中,要求省级机关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全部用于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明确只有在基层经过“墩苗”历练,经过“风吹浪打”,才有资格通过遴选更上一层,引导优秀人才进入基层公务员队伍。20xx年以来,全省县乡两级机关通过考试录用11448人,其中5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录用4493人,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公务员队伍。
“招得来”还要“用得上”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一个以百姓心为心的人,才能用心用情用力,为百姓谋福祉。在测查考生基本能力素质的同时,我省注重加强对考生群众感情、服务意识、群众工作能力的评价,使录用到基层的公务员接地气、懂乡音、解乡情、亲乡邻,能够立得住脚、扎得下根。
我省加大从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招录公务员的力度,20xx年以来共有1089名符合条件的人员通过报考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专门职位进入县乡机关公务员队伍。在调研中,有些基层干部反映,基层公务员服务“三农”不能不懂“三农”。因此,我省从20xx年起将乡镇职位计划中的15%用于招录农业农村专业人才,为乡镇开展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人才支撑,两年累计招录295人,受到基层欢迎。
为了把招录进来的基层公务员培养造就成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队伍,我省结合县乡工作需要,精心设置公务员初任培训课程,做到精准办班、精准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公务员培训中心的主阵地作用,灵活运用学习强国、好干部在线等网络平台,运用党员电化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不断加大对基层公务员的培训力度。目前,全省县乡公务员年均培训1xx854人次,基层公务员能力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用得上”更得“留得住”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繁重琐碎,必须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近年来,我省着力健全来自基层的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推动基层干部有序流动,使基层干部能够安下心来踏实工作。
省委组织部出台规定,省直机关补充科级以下干部,原则上通过公开招考和公开遴选进行。进一步加大公务员公开遴选力度,20xx年以来从基层公开遴选798人进入省、市级机关。严格组织人事工作纪律,落实乡镇公务员最低服务期限,服务期内不得转任交流到上级机关,不得参加公务员遴选,不得参加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招录、招聘考试,进一步规范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保持基层公务员队伍相对稳定。
基层干部是我们党执政大厦“地基中的钢筋”。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公务员保障体系,我省近年持续改善乡镇工作条件,解决办公危房问题,加强乡镇“五小”工程建设,足额保障工作经费,努力实现乡镇公务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务职级人员20%。20xx年、20xx年全省两次提高乡镇工作补贴标准,现行标准月均近600元。
报告二
近年来,针对乡镇基层工作压力大、留住人才难等问题,郴州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建强乡镇基层公务员队伍,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抓招录,确保“进得来”。强化基层招录导向,逐年增加乡镇机关考录规模和定向考录比例:乡镇机关招录人数占总招录人数的比例由20xx年的47.2%提高到2020年的86.9%;面向村(社区)干部、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大学生服务基层项目人员、退役士兵的招录人数占乡镇招录人数的比例由20xx年的xx.9%提高到2020年的36.0%。
抓调配,确保“稳得住”。市委组织部牵头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市本级科级及以下人员流动调配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公务员流动调配要求,规范审批程序。对新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严格执行五年最低服务年限规定,进一步稳定基层干部队伍。
抓遴选,确保“流得动”。坚持市直机关补充公务员主要面向基层遴选,公开选拔政治过硬、品行端正、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基层公务员。近3年来,共遴选130余名基层公务员到市直单位工作,打通了基层公务员向上流动渠道,坚定了年轻干部在基层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抓关爱,确保“安得心”。积极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让基层公务员享受政策福利。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措施》和《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八条措施》,明确提出“对于任乡镇(街道)党政正职10年以上或者长期在偏远乡镇工作、表现优秀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确保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市、区)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等。切实加大了对乡镇干部的关心力度,让乡镇干部扎根基层、安心工作。
三
突出“活”字,抓实干部教育。坚持理论知识与业务能力相结合,强化公务员及其他干部理论知识学习培训,合理、灵活安排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内容,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干部职工,分层次分领域开展公务员教育培训。对于新录用公务员、新到岗工作人员,坚持“一对一”帮带嵌入式培训方式,重点培养公文写作、有关业务工作等。同时,依托镇机关党支部党日活动及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采取户外实践与集中学习的方式,以行促学、以学促干,确保理论知识再补充、能力水平再提升。
突出“严”字,抓精日常管理。不断完善宗别立镇公务员及其他干部个人信息台账,建立干部队伍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对全镇干部职工“三龄两历”、家庭、交流、录用、退休、考核结果试用期转正等变动情况及时进行更新维护,切实做到按季更新、不定期调整,努力实现公务员“进、管、出”政策落细落实。同时,充分发挥公务员信息管理系统作用,根据公务员人动、离退休等情况,及时变更调整系统内信息,精确掌握公务员队伍编制、数量、分布、结构和变化情况,确保公务员日常管理规范化、动态化、精细化。
突出“新”字,抓细平时考核。始终坚持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健全“记、督、结、述”考核管理制度,抓细平时考核。“一日一记”,既向干部职工印发《干部记实手册》,由干部职工每日将工作重点、关键分类记入《干部记实手册》中,确保明确每项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难点、亮点,做到心中有数;“一周一督”,是由党政综合办牵头,每周对各科室(中心)干部记实手册填报情况和工作履职情况进行督促,做到以督促办,以督促改,以督促管;“一月一结”,既由各科室(中心)负责人每月定期向分管领导总结汇报科室(中心)工作进展及完成情况,及时计划、安排、明确
[关键词]工作倦怠;公务员;心理健康
众所周知,在我国,报考公务员已经成为人们就业择业的第一选择。从每年国家公务员的招生考试中可以看出,有的公务员职位每年的招考录用比例高达600:1,曾有人把国家公务员考试称为了“中国第一考”。公务员之所以成为人们热衷的职业,我们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公务员工作的稳定性;二是公务员较高的薪酬和福利。确实,公务员职位给公务员带来了一些利益,但是,公务员职位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风险和挑战。目前,工作倦怠正成为公务员这个特殊群体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并成为了制约政府等公共部门工作绩效的一个瓶颈。
一、我国公务员在政府等公共组织中的工作倦怠表现
中国人力资源网经过对4000余人做过倦怠度调查,“政府、公共事业为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高的行业”。2004年12月6日在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政府、公共事业为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高的行业,工作倦怠比例达到52.0%,专业服务、财会、法律为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低的行业,仅为27.2%。而在2006年一份“中国政府与企业员工敬业指数报告”显示,在所有被调查的员工中,政府公务人员由于工作倦怠的影响,其敬业程度最低,影响了公务员和政府的工作绩效。因此,解决公务员的工作倦怠问题,不仅能够解决公务员的工作业绩问题,而且将为政府部门提高整体的绩效水平大有裨益。
(一)工作倦怠的概念
倦怠(burn-out)一词是由Freudenberger最早提出[1],之后即开始引发学者们对此独特概念的广为关注。倦怠是一种情绪性耗竭的征状,此种征状最易在工作情境中出现。Freudenbeger即认为工作倦怠乃是由于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的过度要求,导致工作者感到枯竭、精疲力尽,而在工作上显得束手无策,并造成情绪耗竭的一种状态。张晓春综合众多学者观点后认为,工作倦怠乃是工作过度负荷、工作动机的改变、工作疏离、身心交瘁的征候,以及对工作感到厌倦。[2]
(二)我国公务员在政府等公共组织中的工作倦怠表现
2002年国内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70%的被调查者都出现过工作倦怠的症状。这些被调查者中既有都市白领,也有政府公务员和其他自由职业者。欧迪办公网曾对工作倦怠的表现作出过归纳:一是情绪衰竭;二是玩世不恭;三是成就感低落。我们经过对政府等公共组织多年的考察和跟踪,总结出一些关于公务员在公共组织工作倦怠的表现:
1.情绪低落。有的公务员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经耗尽,感觉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在工作中会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不少公务员尤其是中高级公务员长期处于高压下的紧张状态,很容易情绪衰竭;
2.行为拖沓。有的公务员会对自身持有负面的评价,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或者怀疑自己所做工作的贡献,认为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对组织对他人并没有什么贡献。这种情绪除了主要出现在部分公务员身上外,老师以及公司普通职员身上也会经常出现;
3.工作目的只为了福利待遇工作。有的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在于工作本身是否能给其某种福利,如提拔、分房、奖金还是解决子女入托、上学等问题,如果有利可图,则积极肯干,如果没有利益,则能推则推;
4.不愿承担责任。有的公务员会刻意与工作相关的人员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工作不像以前那么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对有人承担责任的事情,自己才敢于去做,并不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贡献。
总之,我们在政府部门中,常常可以看到公务员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较难调动、缺乏责任心、不关心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等消极态度和行为。
(三)政府公务员工作倦怠的心理表现
组织行为学研究表明,人们出现工作倦怠后,会由一般性的压力感发展到生理上的障碍,再到躯体上的症状。政府公务员在工作中出现的工作倦怠也会经历如此过程。
1.一般性的压力感。这是公务员工作倦怠最轻的表现,即公务员在工作中体会到工作压力,并能觉察出工作为心理带来的负担感在加强。工作倦怠的继续发展将会把这种压力感转移到个人情绪上,人们会表现出易受激动或情绪低落,工作兴趣也逐渐减退。2.出现生理上的障碍。这是工作倦怠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前一阶段的工作压力的深度发展,会出现长期性的失眠、多梦、嗜睡、胃口不好、胃口大开和障碍都是比较突出的表现。有的学者提出,处于这个阶段时,人们在前两阶段所能觉察到的一般性压力感往往会逐步消失,但这正是压力感已经沉淀的表现。
3.出现躯体症状。工作倦怠会表现为长期的偏头痛、颈肩部疼痛、胃部疼痛、长期低热等。发展到最严重的阶段,工作倦怠会使人的性格发生变化。著名学者姬雪松曾表示,压力体验和情绪表现都是人体面对压力所作出的正常反应,越能直接感受到压力和压力来源的人,其所承受的压力其实越轻。而一旦压力沉淀,就像饱经沧桑的人一样,压力感会逐步使人的性格发生变化。
二、我国公务员在政府等公共组织中表现出工作倦怠的原因分析
按照西方国家对公务员的划分,公务员一般分为政务类公务员和事务性公务员。政务类公务员一般是每个部门的最高首长,他们与政党的执政与否而进退;另一类是事务性公务员,他们不随政党的是否执政而进退,采取“政治中立”的政治态度,他们在公务员中占有绝大多数,从事大量的事务性、程序性的公共事务,也正是这类公务员经常出现工作倦怠的表现。在我国虽然不存在政党的进退,但是,我们把政府等公共组织的公务员分为了三种:一种是执行性的公务员;第二种是文书性的公务员;第三种是决策性的公务员。除了政府部门的部长,还有政治性官员外,大量的公务员是运用公共权力、处理着大量的公共事务,这类公务人员与西方国家的事务性公务员的工作类似,他们也会产生工作倦怠。我们认为其原因可以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点:
1.工作的压力。压力(stress)指个人在面对与期望事物有关的机会、限制或要求时,知觉到这个结果很重要,但又充满不确定性,所处的一种动态状况。[3]早期有关压力的研究,比较着重于对生活压力之探讨,一直到Kahn才将此观念导入企业管理的范围中并辐射到公共组织中,以探讨工作中的压力问题。[4]工作压力源的种类很多,许多学者即以角色压力源的变项作为研究有关工作压力之主要来源之一。在我国政府等公共组织中,公务人员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今天刚开完会,明早领导就要需要调研的结果等”因此,他们总感觉工作压力大。
2.工作的单调性。Cherniss亦指出,在工作中有些工作者的工作倦怠不是因为过度工作负荷、角色冲突或角色模糊所引起,而是由于工作本身缺乏挑战性、变异性、有意义,因而对工作感到厌烦所致。[5]在我国政府等公共组织中,执行性和文书性公务员每天从事的大量工作都具有重复性,而且这些工作都是由工作职责决定的。
3.工作的超负荷性。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决策性的公务员以外,执行性的公务员和文书性的公务员占到了80%以上,就是这些公务员完成了近乎全部的公共事务。举例来说,一个部委的某处,只有一位正处长,一位副处长,一位办事员三位“大元”,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他们的思想和方案竟然能够影响到全国这个领域的所有工作,他们的决策将可能会惠及全国。他们每天忙于在全国调研、检查、请示、汇报等工作,超负荷的工作使他们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工作,加班之后还是加班。
4.工作的重复性。在公共组织中,相对较低的地位以及对工作缺乏的认同都是公务员出现工作倦怠的重要来源。有研究表明,警察、股票经纪人、社会工作者常常是工作倦怠的易发人群。Cordes&Dougherty则认为,个体在工作上因不堪负荷,会导致情绪耗竭;工作过于重复,从中得不到成就感,或是工作缺乏自主性,都会使得个人无法在工作中肯定自我,而形成挫折感,最后发生情绪退缩以及生理异常症状等现象;另外,当个体面临不同且矛盾的角色期望时,由于无法调适、应付,亦将情绪资源消耗殆尽。[6]例如,笔者曾在公安局挂职锻炼时,看到一位老民警同事,由于长期从事处置大量的身份证录入工作,每天如此,没有任何成就感,最终导致其产生了失眠等精神性症状。
5.工作的无自主性。对于决策性公务员来说,他们日常的大量工作是针对一些公共问题就应该如何解决或如何贯彻中央的有关精神作出相应的文件,以便执行性和文书性公务员来更好的执行。这些公务员就本部门、本权力范围内的事情可以做出相应的报告文件,然后上报给本部门的上级进行决策,然后,上级的决策意向又反馈给下级,由下级做出修改后,再汇报给上级,如此往复,待一个文件的出台少则一月、两月,多则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文件的出台绝不是随意的,而是慎重的;从另一方面来说,下级公务员所做的事情自主性相对较低,更难有创新性。
6.工作职责的不明确性。在我国政府等公共组织中,由于许多部门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岗位说明书,有的只是一个模糊的职责说明,导致很多公务员难以把岗位职责弄清楚。Robbins指出,当人们在工作上的要求过多且又互相冲突,或在职务上欠缺清楚的职责与职权时,都会增加员工的的压力与不满。同样地,人们在工作上无法控制自己的工作,也会有较大的压力与不满。[7]然而,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澄清,在工作上欠缺多样性、重要性、自主性、回馈性与肯定性,对员工将造成压力,且会降低工作满意度与工作投入。
7.角色结构的模糊性。由于政府部门没有详细的岗位说明书,因此,除了公务员不明白自己的岗位职位外,也存在着角色模糊的现象。Cherniss认为个人在工作情境中,组织对其工作与责任的分配方式,即是角色结构,也会导致个人的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而个人角色结构的压力因素互异,乃表现于个人存在于组织中的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以及角色的自主性、变异性、挑战性的程度。[8]Hackman&Oldham亦认为愈具有动机潜能的工作,能促进工作者的内在工作动机,也就是在工作上具有多样性、完整性、重要性、自主性、回馈性之工作特性,对员工能产生较佳的激励效果,亦能使员工在工作上有较优异的工作表现与结果。[9]
三、探讨我国公务员在政府等公共组织中工作倦怠问题的解决方式
著名学者姬雪松曾介绍说,面对工作倦怠问题,有三种自我调节的方法可以借鉴采用:第一,体验式的放松,即参与一些放松性、舒缓性的活动。比如郊游、漫步、观看演出等;第二,紧张性的放松,包括情绪性的放松和运行性的放松。比如在看过恐怖片、听过重金属音乐或是进行一场短暂性的高强度比赛后,在与刚才行为的对比中,人们会体会到一种放松后的对比感;第三,替代性暴力,即通过一定可控的暴力行为来舒缓压力,比如在心理宣泄屋中,就可以通过对特殊器材打砸的方法宣泄压力,而且必须造成一定的破坏力才能产生效力。不过,这三种自我调节的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持续时间。在工作倦怠的后三个阶段,则需要通过他人的辅助来舒缓压力,比如去正规精神疾病医院进行心理咨询,或参加一些半专业的组织、俱乐部的活动等,能在同他人的交流中调谐自我。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药物辅助治疗。他还表示,“同等工作强度下,员工将职业压力理解为生存压力比理解为竞争压力会带来更多的压力感受,这时候就需要职业组织对员工的工作负荷、工作环境、发展目标予以调节。”[10]我们认为,要想缓解和减轻政府等公共组织中公务员的工作倦怠应从组织和个人两方面入手。
(一)从公共组织的角度减轻或消除公务员的工作倦怠
1.打破“彼得定律”。彼得定律告诉我们:在组织中的人常常被提拔到不能胜任这个职位为止。工作压力同工作职责相伴而生,公务员应在努力之后感觉到工作实在难以完成的时候,有技巧地向领导表达,而不要勉强,否则容易使压力积累而形成压力与倦怠情绪层递增强的螺旋效应。上海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副教授、职业生涯专家张伟强也曾表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工作任务是必须完成的。在这个前提下,向上级反映可以寻求资源支持或降低负荷。”在政府等公共组织中也应如此。
2.工作丰富化、扩大化。除了合理分配工作负荷、实行轮岗制、强化团队氛围、树立政府等公共组织内的榜样外,还可以通过政府内部或第三方给公务员提供帮助计划来缓解公务员压力,但这些方式应多管齐下才能起到效果。
3.员工帮助计划(EAP)。它是美、英、日等国多年来普遍采用的解决职业压力方案。EPA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而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属亲人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在政府等公共组织中,也应该实行类似于EPA的帮助计划以缓解公务员的工作倦怠感。
4.柔性化管理。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剖析管理行为的实质时就深刻指出,人们从内心深处是反对被“管理”的。一般而言,执行性和文书性的公务人员对于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了解要比决策性公务人员深刻得多。对于执行性和文书性的公务人员而言,在各种繁杂的规章制度束缚和“监工头”式的监督严管下,很可能丧失所有的激情和创造力。实行弹性工作制和定期休假会更符合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以适应他们重视的私有的工作空间和工作的自由。
(二)政府公务员应从自身来消除或减轻工作倦怠
1.树立正确观念,调整工作心态。公共部门倡导公共精神,公共精神独立于私有精神,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人们认同。主席曾提出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思想就是一种公共精神的高度概括总结。作为国家的一名公务人员,在政府等公共组织中,践行的是一种公共活动,履行的是一种公共行为,考虑的是一种公共利益,运用的是一种公共权力。在公共精神面前,公务员只能把自己的利益与得失放在第二位,也只有把自身的利益与得失放在了第二位,公务员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人员。当然,人都是有“私心”的,有些人把其扩大为人的本性,也许有他们的道理,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公务员倦怠问题,我们可能会有新的收获。私心可能人皆有之,但是,作为一名公务人员应该是把公共精神凌驾于自身的“私心”之上,这是由公共组织的性质所决定的。这种公共精神要求政府等公共组织在招聘、培训、选拔、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中得以贯彻。因此,当你承认自己是一名公务员时,公共精神将成为你的第一精神,这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观念,一种消除或减轻公务员自身工作倦怠的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