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王勃的资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昨晚,有幸观看了大型魔幻歌舞剧《神奇赣鄱》。从票上看,到昨天为止,该剧已经演了8437场。百度百科介绍,《神奇赣鄱》是以赣鄱文化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为内容,采用了历史演进的分幕式叙事结构,是江西首部大型历史风情魔幻歌舞。
昨晚的演出大约1小时,我最大的感觉是视觉冲击,就象资料介绍的“将舞蹈、杂技、武术、绸吊、威亚、戏曲、动画、激光、声效等各种演出元素集中于一台戏中,首次在全国创造出多维立体演出方式,将舞台与360°环幕投影、180°穹顶投影完美融合,形成540°全空间,并配以目前全国唯一的9.1声道音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确实有一种强烈的时空感和梦幻般的穿越感。
但是,看罢总觉有一点不满意,到底是什么呢?
该剧要体现赣鄱文化,然后什么才是赣鄱文化?歌舞剧告诉了我们了吗?
神奇鬼怪,充满神话?歌舞剧充满着这样的符号。
生死不弃,凄美爱情?牡丹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倒是亮点,但又阐释不够
孤愤内心,高古超逸?青云谱山人朱耷的哭之笑之,寄情水墨,似乎又不是赣鄱文化的精神
风格清新、气势浩荡?王勃的《滕王阁序》影响巨大,然而王勃又不是赣鄱之人,何以代表?
古诗配图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古诗配图手抄报图片1
古诗配图手抄报图片2
古诗配图手抄报图片3
古诗配图手抄报图片4
古诗配图手抄报图片5
古诗配图手抄报的内容:思乡诗欣赏
1、《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2、《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古诗配图手抄报的资料:五言律诗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古诗配画的手抄报图片大全
2.简单的古诗文配画手抄报图片设计
3.小学古诗配画的手抄报图片
[越调]天净沙·江上
张可久
嗈落雁平沙①,依依孤鹜残霞②,隔水疏林几家。
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天净沙字词解释:
①嗈嗈(yōng):雁叫声。平沙:水边平地。
②依依:轻柔的样子,描述野鸭轻飞的样子。鹜(wù):野鸭子。此句化用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名句。
天净沙翻译:
一群鸣叫的大雁正悠悠地要落在水边的平地上,在落日晚霞中一只野鸭子正轻柔飞翔,河的对岸稀稀疏疏地有几户茅草人家。水面上一叶扁舟,悠悠然然,随着渔人的歌声也缓缓地落入了那苍茫的一片芦苇丛中
天净沙阅读答案:
试题:
(1)这首小令含蓄蕴藉,独具风格。试分析“绿柳匆匆去马”一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
(2)曲中用了诸多不同的意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丰富作品的意蕴。请对“满湖烟雨”这一意象作简要分析。
答案:
(1)在绿柳如烟的春天,作者不得不告别心上人,匆匆策马起程。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沿湖千丝万缕的青青柳枝来表现自己千丝万缕的离情别绪,充满惜别之苦。
(2)“满湖烟雨”既是眼前之景,又渲染了愁绪的浓重,与前面的“小小人家”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作者与分别之人难以割舍的情怀。
天净沙创作背景:无
天净沙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之作。作者以凝炼的笔墨,勾画出一幅暮秋江边落日图。前三句写落雁、孤鹜、残霞、人家等,纯是自然景物;末句“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锦上添花,一小舟、一渔歌,使画面更觉生动,平添了一片从容闲适的情趣。
太阳就要升;
夜晚天上黄黄,
我盼天快亮。
十五夜月正亮,
满天满地光;
不料风云骤起,
天地黑无光。
铜锣敲哐哐响,
本来好兆头;
牛角吹呜呜鸣,
家门有灾殃。
一桶水够你洗,
你偏洗溪水;
一盆水就洗净,
你却游深潭。
生来不是小鱼,
你为何游溪?
养你不是水鸭,
你为甚下潭?
上树有枝抓手,
你不去上树?
下潭无处垫脚,
你硬去下潭?
水流你到大河,
与屈原论诗?
浪冲你到大海,
与龙王猜拳?
贤夫你在阴间,
身体睡稳稳;
不侬我在凡间,
眼泪流双双。
幼岁咱就分离,
使我怎舍得?
少年咱就拆散,
使我怎么忘?
桂树初初吐蕾,
你就砍树叉(杈);
竹笋刚刚抽芽,
你就连根挖。
小溪刚刚流下,
你就塞源头;
泉水汨汨喷上,
你就堵泉眼。
丈夫没有妻子,
如小鸡折翅;
妇人没有丈夫,
如小鸭跛脚。
筷子折了一根,
你怎样扒饭?
船只它折舵,
你怎么撑航?
风筝它已断线,
我怎能放飞?
弓箭它已断弦,
叫我怎么射?
灯盏它已无芯,
你怎么点亮?
瓦锅它已漏水,
你怎么煮饭?
梯子已拆一边,
怎样踏脚上?
古井已经涸水,
哪里有水汲?
月亮已被云遮,
怎样亮照天?
太阳已被雾蒙,
怎样照下地?
上衣都已断纽,
叫我怎样系?
裤子都已破筒,
使我怎样穿?
树枝已被剥皮,
会干枯到死;
藤条已被折芽,
不会再蔓延。
年轻你就夭折,
如播谷水淹;
幼幼我就守寡,
如坡禾死苞。
从村前到村后,
男女人成对;
从前屋到后屋,
夫妻人成双。
人家打伞上市,
都有娘陪郎;
人家拎包下村,
都有郎随娘。
夫妻商量农事,
要耕田插秧;
夫妻斟酌家计,
要围园种薯。
男女结对出村,
去看斋听戏;
堂屋儿女绕膝,
笑语又欢歌。
燕子从南回飞,
都有成双对;
鹧鸪它在坡中,
都有对成双。
毛鸡它在山中,
都有双公母;
鸳鸯它在水里,
一对对雌雄。
草蒿长在田间,
都有土培根;
石头堆在园边,
都是倚相靠。
有月亮有太阳,
有日夜之分;
女人须配男子,
才生女生男。
三岁我还玩土,
天地已指婚;
四岁我刚断乳,
媒人就来到。
九岁我就穿鞋,
想配你贤人;
十岁我缠金莲,
想伴郎读书。
送礼还不过门,
你想看不侬;
吉日还没选定,
你想见娘子。
半路咱即相逢,
咱笑口;
上市咱即相逢,
咱说话甜甜。
小小我就过家,
咱又喜又欢;
幼幼咱就合世,
咱合意合心。
踏脚到新床前,
你脱鞋上铺;
夫妻对靠侧身,
咱呢呢喃喃。
平躺着说心事,
互用手垫头;
睡觉咱在席上,
要用嘴吻颊。
到了三更半夜,
我当席你睡;
半夜房里清冷,
你当被我盖。
乘母亲她外出,
你偷偷扭我;
见父亲他出门,
你笑笑再扭。
你拧我好痛痛,
说娘子肉嫩;
你重重地扭我,
知贤夫心爱。
拿伞我要出门,
你嘱重嘱轻;
你提包要离家,
我跟随相送。
淑女人之生俏,
你没有命合;
才郎人之本事,
我没有运配。
小鸟刚刚唱歌,
你就辞不听;
鲜花初初开蕾,
你就弃不看。
千钱买的草席,
你不躺多久;
吊钱买的毯子,
你来不及盖。
若知你要早夭,
我早来拜庙;
若料你要早逝,
我早去求神。
弯躬上你花轿,
要想配偕老;
伸手过我头上,
要想合百年。
跨步去之(脚)踏石,
遇着石斜歪;
伸手去揪树枝,
逢着枝虫蚀。
命该我是孤鸾,
八字克丈夫?
我生来是煞星,
才来煞女婿?
难道命中注定,
卜挂(卦)也枉然?
难道那个媒婆,
未知分凶吉?
择日婚事安床,
怕已犯煞日?
选时铺新草席,
怕已遇空亡?
我脚上穿红鞋,
我头上扎帛;
我身上穿花衣,
我孝服绑纽。
我头上满青丝,
难做二次娘;
我垂发闪黑亮,
难做人后妈。
看上咱的家父,
没有弟搀嫂;
看下咱的家母,
没有兄携姑。
贤夫你归世去,
香炉丢篱笆;
郎君你归阴曹,
香火翻墙下。
家父咱的老年,
谁人代你理?
家母咱的老岁,
谁人代你查?
正月人家贺年,
没有你身影;
二月初祭土地,
没有你名分。
三月之清明节,
谁为你添土?
四月人要栽禾,
哪个播谷种?
五月乃之端阳,
谁替你包粽?
六月人要插秧,
谁人替你插?
七月夕烧冥纸,
谁替你剪衣?
八月到了中秋,
你无缘拜月。
九月初九登高,
朋友少了你;
十月晚稻登场,
不见你煮饭。
十一月到冬至,
谁来安虎符?
十二月晚除夕,
你无家围炉。
一叠叠的书册,
谁个替你理?
一堆堆的文章,
哪个代你看?
纸笔摆在桌上,
谁为你续写?
砚墨放在架上,
哪个代你磨?
你曾手不离卷,
邻舍人都夸;
读书你不绝口,
村中人都赞。
塾师初初开场,
你就厌不考;
主考刚刚上台,
你就卧不起。
开科人要考才,
你就厌仕途;
张榜人要取卷,
你不想功名?
你读了多年书,
功劳落下海;
你的寒窗勤奋,
功夫落下潭。
你立志进学堂,
哪肯辞孟轲?
你日夜读诗书,
哪肯弃仲尼?
彭祖那人长寿,
你不学彭祖?
王勃那人早逝,
你却学王勃。
颜回那人聪明,
三十享奉(俸)禄;
曾参那人教义,
长寿七十三。
学曾哲的样子,
就吉利世家;
习颜渊的业绩,
就荣耀等身。
夫君你之夭折,
实在太冤枉;
年轻我就守寡,
实在难为情。
被子我自己盖,
冷时想它热;
床铺我自己睡,
热时想它冷。
鸡叫起身做饭,
谁叫我醒来?
织布误过时辰,
何人来催促?
挑水肩膀痛了,
何人来帮挑?
砍柴若是累了,
哪个做帮手?
头热与之脚寒,
何人问温暖?
体倦力歇累倒,
何人照顾我?
我心情愉快时,
喜悦告诉谁?
心事若有愁闷,
何人来安慰?
生与死一条路,
何时才相遇?
阴阳都已隔绝,
在何地相逢?
等桂树离月亮,
咱才能相遇;
母鸭星离银河,
咱才可相逢。
给你织的新鞋,
你未穿过脚;
给你缝的新衣,
你没穿过身。
新衣挂在床头,
哪染你汗气?
新鞋放在架上,
未知脚哪里。
门口狗吠汪汪,
以为你回来;
屋边猪叫唔唔,
料想你返归。
睡眠我还做梦,
见你回来叫;
起床要去迎接,
你已转身走。
餐餐人要吃饭,
我则涕泪流;
吃时我咽喉哽,
流泪想夫君。
饭碗我端在手,
总扒不入口;
筷子夹着菜条,
我咽不下喉。
愿死跟随你去,
又怕弃娘亲;
欲亡跟随夫逝,
又怕抛父亲。
丢下老年之母,
我死不瞑目;
抛弃年迈之父,
我死不甘心。
款款侍候父母,
替你尽孝情;
勤勤护理爹娘,
为你保名分。
做斋报孝亡夫,
携你脱水府;
引幡超度亡魂,
引你回家堂。
夫君你升天府,
你逍遥快乐;
我个抱庞不燕,
无女婿官人。
哭罢思前想后,
活着祭夫郎。
嫦娥要见吴刚,
织女盼牛郎。
初一十五供奉,
香火伴孤灯;
惟愿亡灵安息,
长哭作挽歌。
资料提供者附言:清朝咸丰年间,海南岛临高县抱庞村的少女庞不燕嫁给乐全村的王廷柱。次年农历五月初五,王廷柱过河溺水死亡。庞不燕闻讯纵身投江,欲以死殉夫,幸得乡民救起。不燕守寡一生。每逢丈夫的忌日和七夕、除夕,她都用临高方言哭悼丈夫。其哭腔有板有眼,哭词有一定的格式,在临高方言区流传,成为流行的板腔和内容的“哭娘腔”。庞不燕的守节行为,不仅感动了乡民,还得到官府的褒扬,光绪十八年,广东省偕琼州府、临高县的官员奉旨在乐全村树立节孝牌坊,送“巾帼完人”、“媲美柏舟”匾额,赠对联“凡言行无非典则,虽歌哭亦见文章”。
抱庞是个偏僻的小山村,庞不燕不曾入学,其父庞焕圭是个增生,自小对女儿授以诗书,不燕在哭词中引用古代名人典故,说明她知书识礼,说明中原文化早在海南岛的传播。广西移民是临高地区较早的居民,受广西民俗的影响,过去临高的大部分孩子取名,男的用“那”字,女的用“不”字。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故事创设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直观情境;乐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1-0125-02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使他们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理性的顿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自觉的活动。情境设置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乐学。
因此,应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主动应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此,笔者从语文课堂教学、作文教学、文本阅读教学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创设情境的教学策略的粗浅认识。
一、用故事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
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我们小的时候都爱听故事,与文本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故事比枯燥的说理更让人感到亲切,因此,教师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语文课的趣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故事不但有生动的情节,饱满的情感,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知识,它不但能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同时还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和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特点。有趣的故事、奇妙的悬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稳定地发展。我们的语文课本,文本读物是从不乏故事的,不但可以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去通过故事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故事来提高学生兴趣。在教授王勃的《滕王阁序》时,笔者事先让学生读文本,然后理清文本中的典故,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讲述典故,对王勃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不但增加了对作者的了解,而且也明白了读万卷书才能有如此的知识积累,也更增加了对语文课的兴趣,以后凡是遇到古诗词,散文中出现的典故都主动查找出处和由来,提高了语文素养,使文化素养得到了提高。
二、在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学生在写作中的通病是“无话可说”、“无米下锅”,其根本原因不是有人认为的学生缺乏阅历、没有生活,而是缺乏感知。如在2010年青海省玉树特大地震发生的当天夜晚,学校高中学生就在校园里组织活动,点亮蜡烛围成心形,为玉树人民祈福,第二天就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虽然只有几十秒的时间,但对同学们的震撼很大,为此,笔者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媒体技术,把玉树地震中发生的许多感人事迹以画面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进行文本编排,插入说明,配上韩红演唱的感人歌曲《天亮了》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进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救援情境,体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这时,无需千言万语的讲解说教,也无需做任何提示,学生们都热泪盈眶,有的失声痛哭,学生在经历了类似情感的体验后,再来诉说感动、感恩,吐露心语心声,就不会做“无米之巧妇了”。
另外,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还可以利用生活展现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将之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三、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利用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会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在教授古典诗词的时候,笔者经常用音乐渲染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闭上眼去领略意境,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体悟作者的情感。当然,笔者也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比如,在教授李清照的《一剪梅》时,笔者就自己先轻唱,然后让喜欢唱歌的学生哼唱、表演唱,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不但加强了学生的识记,而且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了作品中的意境和形象,得到了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丰富了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对喜欢诗歌创作的同学也是一种极大的鼓励。
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班里有几名学生,天赋很高,而且是“小书迷”。这样的孩子不允许老师懈怠。“老师,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写给杜甫的吗?”“老师,我最佩服的女性就是孝庄皇后了!” “老师,汽车在草原上行驶,不会把草轧毁吗?”
若在以往,这些问话或是被我搪塞过去,或是置之不理。但是如今,我会饶有兴趣的听听孩子的疑惑,然后实事求是的说说自己的看法。更多的时候,课下及时的恶补知识的空缺,以免下次交谈时的尴尬。
我对孩子们“坦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向孩子们“致谢”——“君子有三乐”,之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孩子都知道我对他们的好学很高兴!
二、“多元评价,珍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在一次评阅三年级试卷时,学生完成两道扩句题让我眼前一亮。
1.流淌的小河,好似一条( )。
参考答案是:玉带。学生的答案中,“紫色的围巾”更具色彩的美感!“巨大的蛇在蠕动”更具鲜活的动感呢!
2.我们是祖国的( ),老师就像辛勤的( )。
参考答案是:花朵,蜜蜂。可是,孩子们呈现的答案有:小草,太阳;花朵,春蚕;花朵,园丁!
谁又能说孩子的想象不是动人的呢?
三、“将孩子看成一个个天使,每天生活在快乐的天堂”
温暖的课堂评价语言,让我与孩子收获知识和进步。当我夸赞“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孩子,”这个孩子的小手从此总是举得最快的;当我夸赞“你的想像力真丰富,请送给他掌声”,这个孩子涨红着小脸向同学们大声说:谢谢!当我夸赞“说得真棒!很有自己的见解”,这个孩子就充满一脸自信的坐下;当我夸奖“写得多好,老师再把你写的读一遍”,这个孩子的眼睛亮亮的充满期待;当我鼓励一脸迷惑的孩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么,请你读一读你喜欢的一句话,好吗?”,这个孩子洪亮的读书声响彻整个教室!
关键词: 唐代诗人 素质教育 音乐 绘画
“中国诗歌发展到唐朝,各种体式渐趋完备,创作风格也日臻成熟。不论‘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还是‘有唐诗做榜样是宋人的不幸’,都证明了唐诗在诗歌史上无与伦比的地位”①。在星汉灿烂的唐诗发展谱系中,可谓名家辈出,代有文雄。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仅有“忆昔开元全盛日”的盛世豪情,而且有“天街踏遍公卿骨”的衰世哀叹。除却这些政治色彩较为浓厚的家国之思外,唐代诗人也为我们上演了一场活色生香的文艺大比拼。
一、家家尽唱升平曲,帝幸梨园亲制词
在文学发展史上,诗歌、音乐、舞蹈往往是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的。在大唐的艺术桂冠上,诗歌与音乐可以说是两颗最为璀璨耀眼的明珠。大唐帝国不仅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而且是我国音乐发展的空前繁荣时期。在大唐盛世里,诗歌与音乐这一对艺术的宠儿高度融合、互相影响。音乐成为唐诗人笔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琴筝琵琶等各色乐器也一一登场。“据《全唐诗索引》和《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统计,唐朝咏乐诗共约600余首,描写器乐演奏的诗篇约300余首,其中咏琴诗约120首,咏筝、咏琵琶、咏笛者各约30首,咏笙者约20首,其中它还涉及筚篥、芦管、箜篌、笳、箫、鼓、钟等乐器,凡20余种共130多首。其他的描写听歌赏乐的诗篇共有400首左右”②。
唐朝音乐之所以能够繁荣,不仅得益于民族音乐的融合,中原雅乐与胡族燕乐的交流,还依仗历代帝王贵胄的大力倡导,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在唐玄宗一干帝王将相的大力参与下,唐代音乐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唐代音乐的繁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燕乐、清商乐、天竺乐、西凉乐等“十部乐”的形成;二是音乐管理机构的完善,囊括梨园、教坊等音乐机构,音乐繁盛的体现就是涌现出众多音乐表演者,他们操持各种乐器,以或歌或舞的艺术形式,与诗歌艺术一起再次开创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繁荣局面。
诗歌与音乐在先秦时期就密切相关,并且和士人的道德修养和国家的教化不可分割。如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礼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缪;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礼记・仲尼燕居》)“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音乐素养极高的唐代诗人,在听乐观舞的过程中,其审美感受流诸笔端,留下数量不菲的作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琴声中正平和,是儒雅君子修身养性的必备乐器,也是儒家礼乐教化的象征,是故“君子无故不撤琴瑟”(《礼记・曲礼》)古琴的弹奏对环境要求极高,如王维《竹里馆》所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其他如王绩《山中叙志》:“风鸣静夜琴,月然芳春酒。”王绩《北山》“幽兰独夜清琴曲”;王勃《山扉夜坐》“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王勃《寒夜思友三首》“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李峤《风》:“月动临秋扇,松清入夜琴。”常建《听琴秋夜赠寇尊师》:“琴当秋夜听,况是调中人。”李白《月夜听卢子顺》:“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唐诗也记载了身份各异的弹琴之人,如韦庄《听赵秀才弹琴》及《悼杨氏妓琴弦》,项斯《泾州听张处士弹琴》,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孟浩然《听郑王值琴》,贯休《听僧弹琴》,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卢仝《听萧君姬人弹琴》,贾岛《听乐山人弹易水》,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听颖师琴歌》,常建的《张山人弹琴》。
“琵琶弦中苦调多”(刘长卿《相和歌辞・王昭君》),弹奏琵琶所表达的氛围总是有着或淡或浓的萧瑟之感、悲凉之气,凄凉的审美意向在诗人心中油然而生。唐诗中有关琵琶篇章所流露出的悲苦之音由来已久。唐太宗李世民有一首《琵琶》诗,结尾“空馀关陇恨,因此代相思”,含不尽之意溢于言外。在唐诗中,有关琵琶的著名诗篇除却白居易的《琵琶行》,琵琶大多和边塞意象联系在一起,如王昌龄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相和歌辞・从军行》)也是弹出万千愁绪。顾况《刘禅奴弹琵琶歌》也是如此:“乐府只传横吹好,琵琶写出关山道。羁雁出塞绕黄云,边马仰天嘶白草。”其他如白居易《听李士良琵琶》:“声似胡儿弹舌语,愁如塞月恨边云。闲人暂听犹眉敛,可使和蕃公主闻。”许浑《听琵琶》:“欲写明妃万里情,紫槽红拨夜丁丁。胡沙望尽汉宫远,月落天山闻一声。”
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势强盛,处处笙歌旋舞。而玄宗本人作为风流天子也素喜歌舞,且自度新曲。在中晚唐诗人的笔下,霓裳羽衣曲就是开元盛世的象征符号。而张祜所作的宫词有不少涉及玄宗时歌舞升平的盛世场景。《正月十五夜灯》、《上巳乐》、《元日仗》、《李谟笛》等诗作,用极具渲染力的笔触刻画出当时重要节日的狂欢场面,也展示了唐玄宗的纵情声色”③。如: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正月十五夜灯》
文武千官岁仗兵,万方同轨奏升平。上皇一御含元殿,丹凤门开白日明。
――《元日仗》
猩猩血彩系头标,天上齐声举画桡。却是内人争意切,六宫罗袖一时招。
――《上巳乐》
平时东幸洛阳城,天乐宫中夜彻明。无奈李谟偷曲谱,酒楼吹笛是新声。
――《李谟笛》
这些诗作透露出整个开元时期,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对音乐歌舞呈现出如痴似醉的着迷,“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酒楼吹笛是新声”,勾勒出一幅盛世繁华景象下的醉生梦死画卷,君民同心地展现出了“万方同轨奏升平”的热闹与繁华。“反映在这些诗中的完全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自然表现了诗人对于太平盛世的向往和眷恋。但是,如果把这些诗仅仅看做是对于开、天之盛的讴歌,那就错了。当时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唐玄宗,豢养一批梨园弟子,整日吹拉弹唱、歌舞取乐,对潜在的社会政治危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终于导致安史之乱。这些诗自然也有讽喻之意,并提醒当政者要引以为戒”④。
孔子认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荀子讲:“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总而言之,由于诗歌与音乐的完美融合,唐诗才所以取得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灿烂辉煌成就,才使得唐诗得以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是一个读书人能文能武的象征,初唐时面临边疆少数民族势力的不断侵扰,尚武自强的风气席卷整个社会。“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是唐代诗人渴望在历史舞台建功立业的共同情怀。在这种充斥着“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功氛围里,“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不可避免地成为读书人的终极梦想,即使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卷少年也体现出书、剑并用的豪情。如陈子昂的“平生闻高义,书剑白大雄”;(《送别出塞》)孟浩然的“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自洛之越》)高适的“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人日寄杜二拾遗》)晚唐温庭筠的“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过陈琳墓》)在唐代,书与剑就是诗人的梦想,是建功立业的寄托。
在唐代尚武风行的氛围里,诗人们不甘于做一个寻章摘句的老雕虫,只能面对“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的窘境。面对胡族入侵,他们意识到“凭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渴望过上或仗剑任侠或使至塞上的生涯,在边塞、在异域,体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享受“单于夜遁逃”的荣光。唐代诗人具有空前的理想抱负,将少年塑造得雄视千古,不可一世。如王维《少年行》诗云: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昌龄的《少年行二首》:
西陵侠年少,送客过长亭。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上述诗歌流露出唐代诗人不屑于温庭筠“欲将书剑学从军”文艺场景的浓缩,极力塑造“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少年形象,不仅彰显侠士精神,更在保家卫国层面上凸显少年郎的道义担当与胸襟器识。他们的这种游侠精神、尚武气概可以看做屈原“带长铗之陆离兮”为发端,曹植《白马篇》为踵事增华的体现: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李白《侠客行》可谓代表: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贾岛是一位著名的苦吟诗人,但其《述剑》诗可谓豪气干云,气象万千。其诗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视君,谁为不平事。”由此可知,在唐代尚武的氛围里,诗人的书剑情节是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并且是全民普及的。
结语
在众星闪耀的唐代诗坛上,诗人们大都体现出“君子不器”的多样性才能。如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他不仅是名震诗坛的大诗人,而且是一位硕果累累的大画家。平生自视很高的苏轼曾发自内心地赞叹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生性不羁、豪放飘逸的李太白曾自诩:“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上韩荆州书》)平生迂谨的杜陵叟也发出会心的赞叹:“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在大唐盛世,诗人们渴望的是“戮力上国,流惠下民”,以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才有“凭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感慨。除却安身立命的诗文,琴棋书画的文人雅致,甚至上马杀贼的武艺,他们都是纳入自己的受教体系的。或许在唐代不是每个诗人都能做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名”的侠义之举,也不是每一位诗人都可以冠以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但纵览《全唐诗》,我们可以发现,唐代诗人笔下形态各异的独特才能即便有自诩夸张的成分,但至少也说明了他们始终是抱着“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积极心态,这对我们今天强调素质教育,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无借鉴意义。
注释:
①黄伟.关于清诗.文学评论,2007(1).
②李杨.唐代音乐诗综论.晋阳学刊,1999(3).
在课堂教学之中,笔者对以往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体的调整,重点教授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其余的内容进行适量的教授或者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有的时候会添加一些课外的但是和专业相关程度较大的内容。如汉魏六朝文学诗歌选讲了《饮马长城窟行》,补充了长城这一伟大建筑的有关内容;唐宋文学诗歌选讲了李白的《宣州谢兆楼饯别校书叔云》,补充了有关谢眺楼的建筑年代、风格、图片等知识,同时还补充了崔颢的《黄鹤楼》以及与黄鹤楼有关的建筑知识;唐宋文学散文选讲了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些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在欣赏诗歌、散文、小说艺术的同时,也领略到了建筑的神韵和魅力,还开阔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使学生感受到大学语文的学习并不是虚空的无用的,而是真真切切地存在于建筑专业的构造和审美之中的,始终伴随着专业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了明显有了提高。
2、融入专业因素,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根据实际环境和学生的特点及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进而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利用现有的条件,充分挖掘大学语文所蕴含的专业因素,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确立专业化的目标。专业化目标是指根据所要教授的内容所包含的专业的因素,并和所在专业自己的特点相结合所建立的目标。例如,《红楼梦》虽然是一部描绘封建时代的作品,但是其中却有很多与建筑这个专业相关的描绘。学习这部小说时,分析人物特点及小说背景,可以和建筑这个专业的独特的因素相结合,重点学习其中对建筑物及建筑风格的描写,分析建筑在此文中对人物性格及其故事情节的衬托。还可以让同学们思考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如何完美地结合。其次,要创设有专业因素的情境。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质条件,例如多媒体,幻灯片等教学手段,展现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视频、图片,给学生创设出一种直观的、接近现实生活的“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一种直观的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并且深有体会地获得专业知识。这样一来,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学生获得知识的速度也较快。比如在学习人尽皆知的《论语》时,可以利用学校的多媒体展示一些孔庙的图片、视频资料等,对古建筑孔府、孔庙、孔林的磅礴气势和孔子的有关图片进行再现,然后在古典音乐的优美旋律中,教师领读课文,学生在下面慢慢地体味课文的独特韵味,这样学生就会逐渐一种与描述相关的情境中,就会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比较深的学习兴趣,后面再学习儒家经典著作,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了。最后,要设计和专业相关的课堂作业练习。在学习新的内容后必须要进行练习来巩固,这是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要把所学内容和专业特点相结合,设计别出心裁的课堂作业练习,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这里依然以学习《红楼梦》为例,如学习完《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后,我们可设计这样的练习题:“结合课文,谈谈建筑艺术(如屏风)对人物的出场所起到的作用有哪些?”
3、注重学科特点,把握结合专业的度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享受生活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旅游需求也日益多样化,美食旅游的目的不仅仅是品尝美味佳肴,还希望了解当地饮食文化,亲身参与美食的加工制作、探究美食的历史渊源,感受美食旅游目的地不一样的饮食风俗习惯。
美食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目前,国内对美食旅游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界定。笔者认为,美食旅游可以理解为以体验和享受美食为主要旅游经历,以品尝享受美食、感受不同的饮食习俗为主要目的一种旅游活动。
二、上饶美食旅游资源梳理
上饶,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自古就有“山郁珍奇,上乘富饶”的美誉。上饶物产富饶、美食资源丰富。鄱阳被称为“鱼米之乡”,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上饶市的饮食业兴起于明代,当时规模比较小,地方小吃占大多数,以炒和煮为主,偏重辣味。后来京津风味和江浙风味传入上饶,很快在上饶流传开来,一直沿袭到现在。上饶地区的饮食具有代表性的是以江西地方风味、江浙、京津为主的上饶市饮食业和以安徽风味为主的婺源饮食业。
上饶美食资源丰富,主要有特色菜肴、特色小吃、土特产、茶类、水果干果、菌类、滋补品等。
(一)上饶特色菜肴
上饶特色菜肴有三丝鱼卷、弋阳扣肉、清炒龙凤、清蒸荷包红鲤鱼、斩虾丸、鳙鱼头烧豆腐、鄱阳黎蒿炒腊肉、清蒸甲鱼、鄱阳全鱼宴、咖哩猪排、鸡丝马铃蛋、糊豆腐、糖醋鹅颈、粉蒸肉等、弋阳国道鱼、广丰酱香鹅等。
(二)上饶特色早点
烫米粉、猪肝粉、排骨粉、肥肠粉等等是上饶人早餐的主要食品,用上饶特有的粗湿米粉,经过水捞后依照个人不同口味,加入不同佐料烫、煮、炒而成。铅山汤粉、广丰羊肉炒粉、万年贡米粉等较有地方特色。
(三)上饶特色小吃
上饶特色小吃有饭麸果、上饶鸡腿、糯米子糕、气糕、葛源豆腐、肉烧饼、清明果、羊角糖、弋阳米粉炒大米果、万年贡米年糕、油条包麻糍果、荞麦夹子、铅山灯盏果、清炒白玉豆等。
(四)上饶特产茶叶
上饶婺源县生产茶叶的历史非常悠久,远至唐朝的时候,此地就已成为久负盛名的茶叶产区。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就记载了“歙州茶生婺源山谷”。《宋史*食货》也有记载说明,全国六大茶叶绝品就包括婺源的谢源茶。明清时期,婺源的上坦源茶、砚山桂花树底茶、溪头梨园茶、大畈灵山茶被荐为贡品。此外,三清山白茶、三清山黄金茶也享誉中外。
(五)上饶特产水果
广丰马家柚、德兴无核?崭獭⒔?湾雪梨等。
(六)上饶特产菌类
三清野灵芝、三清野木耳、石耳等。
(七)上饶特产滋补品
葛系列、铁骨人参、土黄连、紫金藤等。
三、上饶美食旅游开发现状
上饶旅游餐饮业发展迅速,美食旅游资源种类虽然多样,在某些美食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上饶美食旅游的资源还未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更没有完全将美食旅游项目作为特色旅游产品。上饶美食旅游的开发现状如下:
(一)美食旅游产品仍停留在产品开发的初级阶段
目前,上饶美食旅游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美食旅游产品仍停留在产品开发的初级阶段。如上饶葛系列产品,目前市场上葛系列的品牌有:鄱阳湖御葛园、三清山冠圣生、横峰葛佬等。素有“北参南葛”之称的葛远不及人参有名气和影响力。这几个品牌的葛产品都只停留在葛根粉、葛根面、葛佬饮料等比较单一的开发模式。具有清凉降火作用的葛佬饮料其市场销售额远不如市面上正热销的“王老吉”,甚至曾被消费者误认为是“山寨版王老吉”。可见,没有创新,没有深加工,企业只会越做越小,品牌也就无法树立。没有品牌效应,也就不能促使美食旅游的发展。
(二)美食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不大、营销力度不大
例如三清山的松萝茶。“松萝茶古今闻名,明代袁宏道有‘近日徽有送松萝茶者,味在龙井之上,天池之下’的记述。明代谢肇浙云:‘今茶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粢玻?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清代冒襄《?舨杌愠?》云:‘计可与罗?舻姓撸?唯松萝耳’,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中亦云:‘茶以松萝为胜,亦缘松萝山秀异之故,山在休宁之北,高百六十仞,峰峦攒簇,山半石壁且百仞,茶柯皆生土石交错之间,故清而不瘠,清则气香,不瘠则味腴,而制法复精,故胜若地处产也’,又云:‘徽茶首推休宁之松萝,谓出诸茶之上,夫松萝妙矣’。清代吴嘉纪在《松萝茶歌》中有‘松萝山中嫩叶荫,卷绿焙鲜处处同’之句,赞誉松萝茶品质。”[1]以上资料都是赞赏安徽松萝茶,但是三清山的松萝茶知名度很小。游客前往三清山绝大数是慕名三清山这座世界自然遗产地,很少人知道松萝茶。这就需要加大美食了旅游产品的营销力度,增强其知名度,用美食带动旅游的发展。
(三)美食旅游资源多处附属地位,主导性不强
上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集群状况差,旅游业开发不成熟,留不住游客。因此,需要改变旅游形态,使过境旅游成为目的旅游。如婺源的“红绿黑白”,红就是中华荷包红鲤鱼,早在1985年就已被列入国宴,受到外国元首的赞赏;绿就是绿茶,早在1915年就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99年又获“99昆明世博会”金奖;黑就是龙尾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白就是江湾雪梨。“红绿黑白”虽各具特色,但其依附在婺源旅游当中,作为美食依旧未形成主导地位。
四、上饶美食旅游开发的几点构想
(一)深度加工美食旅游产品,深层次开发特色产品
参与和体验是美食旅游最大的特点。所以,上饶在开发美食旅游的过程中,要做到让旅游者了解上饶美食的历史、倾听上饶美食发生的小故事、了解上饶美食烹饪过程、享受上饶美食独特的口感、体会上饶美食带来的乐趣。
1.发展老字号品牌美食街
上饶特色小吃、老字号不在饭店里,而在路边摊。比较受大众欢迎的“老字号”如“章老六米粉”“老四夜宵”“上饶山鸡腿”“麻滋果”“饭麸果”“铅山汤粉”等等,这些都是重要的美食资源。在美食旅游的开发中,可以把特色小吃的发源地、美食原料、美食中的历史典故等进行组合,规划几条如上饶美食街、上饶特色小吃城的街道,充分利用上饶传统特色小吃,打造上饶美食品牌。
2.农家乐美食游
上饶享有“山郁珍奇,上乘富饶”的美誉。上饶农业、
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传统农业内容丰富,因此,可积极开展挖野菜、挖竹笋、采摘新鲜水果蔬菜、参与捕捞、品尝农家菜等参与性强、体验农家趣事的美食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即拓宽了旅游资源、又丰富了旅游产品,为美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鲜感。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在婺源开展农家乐美食游更是吸引游客。 3.渔家乐美食游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里面鱼类特别丰富,开展渔家乐项目可以让美食旅游者品尝新鲜的鱼类。在美食活动中,渔民作捕鱼表演,捕捞的鱼虾可让游客带回家品尝、也可现场烹饪。晚上渔歌唱晚、篝火晚会、帐篷露营。这对旅游者来说都很具吸引力。
4.宗教美食游
上饶的道教资源非常丰富,三清山、葛仙山、灵山等,都是道教名山。上饶的山水,因道而灵动。三清山、葛仙山因道而名重天下。灵山、鄱阳县马蹄山因道而成洞天福地。天下道教72福地,上饶占了两个。上饶美食旅游可以抓住道教文化的脉络,开发以道教美食为主题的道教美食旅游产品。
(二)加强美食旅游产品的主导性建设、打造品牌效应
上饶在美食旅游产品开发中,要充分将美食发源地、美食原料生产地、名人、当地美食文化、美食名店等结合起来,开发美食旅游精品路线,打造出有特色的、具有主导性的美食旅游产品。
如鄱阳湖景区,看渔舟早发、品渔宴鲜美、观渔市喧闹、察渔家风情、听渔歌唱晚,可让游客亲身体验不一样的渔家风情、对长期处于市井生活的人们无疑是一种精神与心灵的放松,定会让他们感受万千。唐代着名文豪王勃曾留名句赞赏鄱阳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在泛舟鄱阳湖过长山群岛时,就发出“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感慨。丰水期长山岛是鄱阳湖中的一点,村民建房都建在半山腰,面水而居,以渔为生。鄱阳景区可以依据游客喜好,举办特色的主题活动--渔歌唱晚,主要活动就是吃鱼,吃鄱阳湖的鱼,吃游客自己捕的鱼,再加入一些诸如篝火晚会之类的娱乐活动。这样鄱阳的鱼就可以成为主导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