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

供应链税务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税务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应链税务管理

第1篇: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

银行业在抱怨:“企业信息手段跟不上,这也限制了我们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

一些IT系统提供商看到了这里面的商机,他们开发了供应链电子商务系统,希望能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打通。北京合力中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hinaB2Bi)就是其中一个(以下简称“合力中税”)。

证明真实交易

合力中税的前身是中国国际税务咨询公司开发部,是中国最早从事产品的软硬件研发、税控设备、系统集成和税务解决方案提供商。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壮大,他们又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发票呈递与支付(EIPP)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2010年,合力中税并购了国内先进的B2B集成交换厂商Welink公司,并同时并购了消费品行业费用管理软件商Flexpense。合并后的合力中税专注于企业供应链电子商务服务,致力于提供企业电子商务软件和企业供应链商务云平台,并不断提升相关领域软件技术和服务体系,为国内外企业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B2B电子商务服务。

EIPP系统是合力中税的核心。该系统从中国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协同入手,打破专用发票处理瓶颈,支持从发票到现金的全流程协作,企业集团可以统一发票对账、验对、认证和结算,将物理供应链与财务供应链结合了起来(如图1)。

2006年,合力中税与全国各省市国税局平台对接,搭建了集中认证平台,其申报软件和认证软件均通过了国家税务总局的测评。

由于金税工程的统一管理,增值税电子发票成为购销双方最直接和最有利的交易凭证。因此,在供应链融资最基础的“证明真实交易”方面,增值税发票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信息系统还包含了订单、发货单、收货单、结算单等重要商事凭证,CA证书认证和电子签章亦可依靠它来完成。

缩短审批时间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如图2所示,理论上说,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做供应链融资。在订单阶段,可以做订单融资;在收货阶段,可以做仓单融资;在应付阶段,可以做应付账款融资和发票融资;在应收阶段,可以做保理业务。甚至有一些企业将自己的供应链全部打包给银行或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但合力中税副总裁杨志勇认为,目前我国信用环境不是特别健全,做订单融资风险比较大。他建议初次尝试的企业议从发票环节做应付账款融资。“一般来说,在开票发货后,还有60天到90天的账期。比如供货商把货送到核心企业,账期从纸质发票送到后开始计算,60~90天后,才可以收款。这样,就产生了应收账款。同时,供货商商需要向自己上游的厂家购买原材料,这个时候你只有先付钱,或者赊销,又产生了应付账款―三角债就是这么来的,有很多企业因为资金周转问题,在通货紧缩的环境下被压垮。”

“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高、周期长,效率低,而我们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让这个过程变得简单。”杨志勇如是说。

合力中税CEO周奇兵更愿意从业务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以前中小企业要贷款,需要带着营业执照、交易单据、发票,厚厚一摞,来来回回跑,贷款最快也要两周到一个月才能批下来,如果利用IT平台,企业资信、交易信息都是提前就验证过的,我们完全可以实现‘T+1’,甚至‘T+0’―上午贷款、下午就批下来。”

当中小企业需要资金时,他们可以在合力中税的供应链融资平台上提交申请,平台会将申请及其余核心企业相关的电子发票信息一并提供给贷款银行,同时还有根据企业情况建议的利率。这些发票信息不仅代表企业交易是真实的,同时也是经过平台和核心企业确认的,银行得到了数据源,做相应的审批,然后发放贷款,“T+1”因此实现。连最后双方议定的利率,通常都与平台建议的相差无几。等到了3~6月的账期,核心企业将钱通过贷款银行汇给供应商,银行会直接扣除贷款和利息,让剩下的钱转至供应商的账户。

可以说,这是一个方便、快速的“傻瓜”系统。

降低融资成本

供应链融资的利率远远低于民间拆借的利率,但要比普通银行贷款利率高,原因很简单:银行也需要付出成本。“做供应链融资,需要将银行的计算机系统和核心企业系统做对接,这个对接成本非常高,而且企业都不愿意把自己只绑定在一家银行系统。因此目前只有几家大企业这样做,大部分还是通过第三方平台。”

例如,在合力中税的平台上,有N家核心企业,以及和他们相连的数万家中小企业,同时,还有M家银行。如果企业自己的系统与银行系统对接,需要有(N×M)个接口,但有了这个平台后,接口就变成(N+M)个。成本无疑大大降低。降低成本产生的利益,一部分作为交付平台的费用,另一部分,无疑就转让给了交易双方。

更重要的是,由于提供交易背景和交易信息的是第三方,降低了核心企业与贷款的中小企业因利益联合造假的可能性,银行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但无论成本降低也好,风险降低也好,都是相对的。

IT平台作为企业,自然有其利益所在,他的费用越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就越高。同时,单一IT平台所能连接的中心企业也好,银行也好,毕竟是有限的。

第2篇: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机遇;挑战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在计算机互联网的支持下进行的商务活动。主要包括网上广告、订货、付款、客户服务和货物递交等售前、售中、售后以及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算及生产安排等多项利用Internet开发的商业活动。

一、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

在传统经营模式下,信息的传递、交易的完成通过单据、合同等纸质介质完成,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大,速度慢,差错率高,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模式。

1.企业内部商务模式

现代许多大中型企业,机构庞大,在非网络化环境下,即使是公司内部的信息传送也难以做到及时。企业内部网(Intranet)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商务工具,它能够提供企业内各部门、各员工之间快速、安全的交流通道。企业的信息系统间可以加强信息传递,也可自动进行业务处理。总之,企业内部网能增加商务活动处理的敏捷性,对市场状况能更快地作出反应,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的扩展,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将大有作为。

2.企业与消费者间商务模式(Business to Consumer)

这是消费者利用因特网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类同于商业电子化的零售商务。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上销售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在因特网上有许许多多各种类型的虚拟商店和虚拟企业提供各种与商品销售有关的服务。通过网上商店买卖的商品可以是实体化的,如书籍、鲜花、服装、食品、汽车、电视等等;也可以是数字化的,如新闻、音乐、电影、数据库、软件及各类知识商品;还可以是提供的各类服务,如安排旅游、在线医疗诊断和远程教育等。

3.企业间电子商务模式(Business to Business)

这种方式是电子商务应用最重要和最受企业重视的形式;企业可以使用Internet或其他网络对每笔交易寻找最佳合作伙伴,完成从订购到结算的全部交易行为,包括向供应商订货、签约、接受发票和使用电子资金转移、信用证、银行托收等方式进行付款,以及在商贸过程中发生的其他问题如索赔、商品发送管理等。在电子商务中,企业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时,公司可以用电子形式将关键的商务处理过程连接起来,形成虚拟企业。在这种环境中,一家企业的商务活动在抬手之间就会影响另一家企业的业务活动。这种企业间商务模式,使交易双方能以一种更简便、更快捷的方式进行联系和达成交易。

4.税收电子化商务模式(Government to Business) 税收电子化商务模式就是如今很流行的电子税收,也是GTB在现实中的主要应用,政府和企业间通过这样一种平台,在网上完成税务申报、支付、传输证明等功能。在美国,有许多企业缴纳税费都是通过号称“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来结算的:将纳税企业编号,按编号在计算机中开立户头,税务局除根据纳税人自己的申报材料建档外,还要与有关机构的数据库联网,随时获得所需的各种资料,由计算机监督企业是否登记,并对纳税申报单进行分析比较,防止偷税漏税。有了这样一个电子税收平台,纳税人申报将不必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税务人员也可以轻松地解决数据处理审核问题。这种方式既减轻了税务人员的工作量,又方便了纳税人,迅速快捷,减少了税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一些不必要的交涉。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性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面对残酷的竞争事实,企业若想保持优势,经营者必须利用一切机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及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确保自己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全球性贸易环境,建立了新型的商务通道,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各环节上,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1.电子商务能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

电子商务使以销定产更为简便易行,企业通过电脑网络展示自己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售前售后服务及付款条件等,客户各取所需,发出订单,企业生产部门根据电脑网络传递的订购信息及时安排或调整生产规模和品种,从而实现小批量、多品种、零库存、即时制造和交货的理想模式,适应现代社会消费潮流。电子商务的实施不但可以大大提高交易速度,加快订单处理和货款结算支付,而且可以减少人为的疏忽,一些计算机程序基本能发现业务人员输入的错误信息而提出警告或自动予以纠正,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和浪费。这对严格要求单证一致的信用证结算贸易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2.电子商务能提高工作质量,扩大市场

电子商务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无论双方是否跨地区、跨国界,空间的障碍已经消失,电子商务系统网络站点使得客户和供货方均能了解对方的最新数据,而且电子数据交换(EDI)更加强了企业间的合作。电子商务可以提供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服务,使企业能更及时、准确、充分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按时、按质提供客户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加强市场竞争地位。同时电子商务可以提供交互式的销售渠道,使商家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改进本身的工作。

第3篇: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流整合 第四方物流 市场需求

1 什么是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4PL)是专门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活动。第四方并不实际承担具体的物流运作活动。

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 )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是供需双方及第三方的领导力量。它不是物流的利益方,而是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此获取一定的利润。它是帮助企业实现降低成本和有效整合资源,并且依靠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2 第四方物流的作用

2.1供应链流程再造或供应链过程的再设计

供应链过程中真正的显著改善可以通过各个环节计划和运作的协调一致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各个参与方的通力协作来实现的。供应链再造改变了供应链管理的传统模式,整合和优化了供应链内部和与之交叉的供应链的运作,将商贸战略与供应链战略连成一线,创造性地重新设计了参与者之间的供应链,使之达到一体化标准。4PL服务供应商通过物流运作的流程再造,使整个物流系统的流程更合理、效率更高,从而将产生的利益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进行平衡,使每个环节的企业客户都可以受益。

2.2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功能转化

通过采用新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可以加强并改善各个供应链的职能。4PL通过采用领先和高明的技术,加上战略思维、流程再造和卓越的组织变革管理,共同组成最佳方案,实现对供应链活动和流程进行整合和改善。

2.3业务流程再造

流程一体化,系统集成和运作交接。一个第四方物流服务商帮助客户实施新的业务方案,包括业务流程优化,客户公司和服务供应商之间的系统集成,以及将业务运作转交给4PL的项目运作小组。项目实施过程的最大目标,是避免把一个设计得非常好的策略和流程实施得恰到好处,因而全面发挥方案的优势,达到项目的预期成果。

2.4开展多功能多流程的供应链管理

第四方物流供应商可以承担多个供应链职能和流程的运作责任,工作范围远远超越了传统的第三方物流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的运作,还包括制造,采购,库存管理,供应链信息技术,需求预测,网络管理,客户服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等等。

3 我国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市场需求

3.1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第四方物流企业的需求

在完成向第三方物流的转变后,近年来,宝供物流开始向提供增值化的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方向努力,并将物流基地的建设作为提高供应链服务能力的重要突破点。宝供建设中的物流基地,将是集采购、配送、分拣、拼装、简单加工、保税、通关、检验检疫和国际金融结算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物流中心。利用这些基地,宝供为客户减少了大量的搬运环节,降低了物流成本,自身也通过增值服务获取更多的利润。2002年,宝供向外界宣称与IBM合作进军供应链服务领域。向供应链方向转型,意味着宝供的主要业务变成了两个方面:一是与需要服务的企业一起制定合理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不仅涉及它们的产品物流,还要将其销售、生产、采购的各个环节的物流业务作综合性的规划,提供整体优化方案;二是通过物流服务来确保这个方案的实施。目前,宝供的转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联合利华整个工厂的仓库管理都在由宝供来做,像飞利浦照明、红牛饮料的整个供应链业务更是都交给了宝供物流。

3.2行政性物流信息系统对第四方物流企业的需求

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中国电子口岸已经实现了发改委、公安、商务、铁道、海关、税务、工商、质检、环保、外汇、贸促会等11个部门,香港工贸署和澳门经济局,以及13家商业银行的联网,应用项目达32个,入网企业超过23万家。地方电子口岸则共有上海、宁波、广州等19个平台已上线运行。电子口岸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集口岸通关执法管理及物流服务为一体的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宁波国际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则是在电子口岸平台上逐步建立起来的第四方物流企业。

宁波国际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由宁波市政府、宁波交通投资集团、宁波海关、宁波国检、宁波港集团、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宁波分中心等单位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本3300万元,旗下有宁波电子口岸和第四方物流市场两大平台。2009年3月19日,国内首个由双运营主体组建的第四方物流交易平台――四方物流市场(省略)正式开展第四方物流实际交易与运作。第四方物流市场通过政府管理部门法律、政策、制度、环境的有力保障,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港口EDI公共服务功能,实现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形成物流电子政务服务、物流电子商务、运输物流服务、信用体系、门户服务、营运管理和数据交换模块等功能,吸引货运物流市场中的各种资源要素利用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信息查询、信誉咨询、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等市场行为;依托数据平台,对货运市场信息进行采集和挖掘分析,实现行业主管部门在市场管理、市场服务领域的职能创新和手段延伸。同时,以政府、企业、银行相结合,创新第四方物流市场管理运营模式,优化第四方物流市场制度和流程,实现第四方物流市场的高效、安全、可控。

3.3物流枢纽信息平台对第四方物流企业的需求

南京王家湾物流信息网络系统有效地把上游供应商、中间制造商和下游物流服务商有机的结合起来,并通过与相关政府部门及其他物流服务商的连接,为企业提供快捷通畅的信息服务。王家湾物流中心目前业务辐射范围是南京经济圈内的14个城市。通过信息平台提供的物流信息服务对第三方物流资源加以系统整合,以道路货物运输为切入点开展服务,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对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及交易,以及在此过程各物流信息反馈,为客户提供货物采购、运输、仓储、加工、装卸配送及信息服务,将国内物流、国际物流与电子商务连接起来,成为第四方物流平台。

参考文献:

第4篇: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

一、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控制概念

1、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控制是指供应链融资业务对合同签订、项目运营、相关资源使用及押品市场价格波动等方面的风险种类进行描述,同时提出对每一种类风险的控制办法,从而达到在每一个项目运作环节中预防风险、控制风险的目的。

2、具体项目风险等级的大小和风险点的控制:具体项目风险等级设定为五级,分别为:

一级(高风险)、二级(较高风险)、三级(一般风险)、四级(较低风险)、五级(低风险)。以最高一级风险作为该项目的综合风险。通过对高风险点的分析,采取相应的监管流程和措施手段控制其风险。

二、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及控制措施

1、出质人道德风险

(1)风险内容。对出质人缺乏足够的了解,出质人及其负责人在信誉和道德上存在瑕疵,采取欺诈手段骗取监管员的信任或由于经营问题而存在冒险行为,由此可能潜在发生的对监管方和质权人不利的行为的可能性,利用他人的货物质押,动态质押换货过程中,以次充好,使用虚假海运提单换取现货,哄抢押品,企业管理混乱。

(2)控制措施。全面调查出质人在业内的口碑,其负责人在信誉和道德上存在法律瑕疵的,不允许合作。出质人管理制度不健全,生产经营活动混乱,不允许合作。监管场所押品单独存放并且标识,防止利用他人货物质押。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我方不对押品内在质量负责。我方在没有签订物流业务全程监管协议的前提下,不具备辨别海运提单能力,不允许以海运提单换取现货。必须要求出质人的法定代表人签订承诺书,对由此发生的道德风险以其所有个人资产承担连带保证担保责任。

2、出质人资质评价风险

(1)风险内容。在评价出质人时,对其经营历史、经营业绩、业内地位、信誉度、相关资信掌握不全面和不了解,出质人诚信度不掌握;出质人有非法逃税记录或其他违法记录。

(2)控制措施。要求出质人资产负债率70%以下,经营历史3年以上,上年利润200万元以上。掌握通过正常年检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企业代码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近三年财务报表以及银行要求的其它资料。对于有违法记录的出质人不提供监管服务。

3、银行要求承担责任过多产生的风险

(1)风险内容。价格评估、资质评价责任。银行质押率高。银行要求我方提供押品市场价格变动信息,某个时间区域或整体是否存在由押品大幅跌价引起的跌价风险。

(2)控制措施。原则上不提供价格评估和出质人资质评价的服务。如需提供,资质评价要全面没有遗漏,我方有专人负责收集我方熟悉的押品市场价格变动信息,对于我方陌生的押品,我方应拒绝提供价格变动信息。降低质押率;价格评估一定低于市场价。

4、监管场所硬件设施带来的风险

(1)风险内容。押品存放的场所在本单位以外,有的是出质人生产企业,有的是第三方仓库,监管场所硬件设施条件参差不齐。有的监管场所偏僻,安全性差。外租仓库不具备监管(仓储)条件,造成押品损坏。外租库存在防水、防火等隐患。外租摩的设施、设备不适合我方监管货物的保管和进出作业。管理仓库的仓储公司对仓库的土地、设施不具有所有权,如果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短少或因其违规操作造成损失,仓储公司不具备赔付能力。

(2)控制措施。选择监管场所的决定权在我方,并且要求监管场所的注册资金在伍佰万元以上(含伍佰万元),不足伍佰万元的需要提供书面评价材料,报供应链融资部审批。选择输出监管场所把握风险可转移原则。输出监管场所有能力承担,而且必须承担货物的灭失、被盗、火灾等风险,必要时要求其上级单位提供担保。对输出监管场所进行真实、有效、严格的调查和评价,内容包括:资质、信誉、仓储条件、管理水平、安全设施和近三年的生产经营情况等。选择的输出监管场所必须提供场地使用汪明、通过正常年检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企业代码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和近三年财务报表。输出监管场所区域界限明显,能为监管人员提供可监控的办公条件。

5、地区环境风险

(1)风险内容。是指监管地点的位置是否属于法律环境不好的地区,而由此引发的当发生问题时无法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所带来的风险和可能性。

(2)控制措施。不选择政府执法力度不够的偏僻地区作为监管场所。

6、监管场所管理水平风险

(1)风险内容。监管场所管理水平不一致,监管场所没有划分独立监管区域,容易造成出质人将其他客户的货物充当自己的货物出质。监管场所没有押品标识,容易造成出质人将同一批货物重复向不同的银行质押。在监管场所相关人员哄抢押品。

(2)控制措施。要求监管场所押品不能与非押品混放,监管区必须设立明显的“质押”标志。为明示质押监管的占有权利,无论库内库外监管都应在货物上(旁)挂(立)货位卡,卡内应有“质押”字样,应记载质权人、监管人、出质人、货位、品名、数量等内容。与司法部门保持联系确保特殊时期具备阻止哄抢押品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 融资 层次分析法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但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金考验。由于信息不对称、无抵押资产、管理能力不足、盈利模式不清晰、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加之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主要是担保,而担保的成本很高,包含银行贷款成本、担保成本及反担保成本,造成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很难获得资金支持。

供应链融资模型构建及发展前景

基于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国家日益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倡各种形式的融资创新,并给予一些奖励措施,激励地方政府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当然,作为融资主体的金融机构,需要充分评估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审慎开发中小企业市场。而供应链融资的低风险和低门槛,逐步成为适应中小企业的有效产品。

(一)供应链融资模型

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中,传统的融资模式割裂地看待供应链上下游的各个企业,分别授信、分别管理。然而上下游企业规模不大,授信难度和风险都很大。而供应链融资是依托核心企业,将供应链上下游看作一个整体,针对核心企业上下游长期合作的供应商、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的一种模式。其关键点在于,牢牢把握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的商业业务模式,通过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数据共享,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提高银行风险控制的灵敏性。

模型1:针对上游供应商的供应链融资模型,见图1所示。

模型2:针对下游经销商的供应链融资模型,见图2所示。

(二)供应链融资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四个因素决定了供应链融资方案将长期存在。

首先,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金融系统的不断改革和外资银行的加速进入,国内银行面临日益市场化的金融市场和日益同质化的金融产品,维系自己的核心客户和开拓新的客户,都需要银行不断创新,尤其是金融产品的创新。而过度地开发和引入新的金融产品,将很难控制风险,因此开发风险较低的金融产品是银行的必然选择。供应链金融产品依托核心企业,来开拓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更重要的是,供应链金融产品针对的是中小企业市场,将获取大量的中小企业存款、代收代付等多种中间业务。

其次,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现有担保体系不够完善且融资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渴望金融机构能够开发一种产品,不需要太多的固定资产抵押,融资便捷且成本低,而供应链金融产品依托的是核心企业稳定的经营能力和良好的信誉,依托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库存质押或应收账款质押,为合作伙伴提供融资,填补了目前金融产品的空白,预示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再次,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的需要。伴随着品牌打造、技术创新、兼并和重组,越来越多的国内优秀企业在世界级供应链的分工中成为核心企业。以他们为核心的供应链的成长是国内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而有效的金融支持将促进和加速这些供应链的成长。

最后,国内已经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如it领域的联想、华为、中兴、方正、同方、浪潮、爱国者、烽火科技等,他们都是市场化经济中的佼佼者,遵从市场运行规则,重视商务谈判和合作,严格按照商务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执行。对于上游供应商,可以给予基于应收账款质押的融资产品。

基于以上的判断,供应链金融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由于供应链融资属于新兴领域,在带给中小企业客户融资便捷的同时,有必要对银行存在哪些风险、哪些可以控制、哪些不能控制进行研究。

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分析

(一)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供应链融资风险

选择层次分析法,原因在于层次分析法能够将一个复杂系统的所有影响因素建立起彼此相关的层次递阶系统结构,下一层因素受上一层次因素的支配,上一层因素受下一层因素影响,从而将问题剖析清楚。按照层次分析法,将供应链融资风险划分如图3所示。按照风险产生的主体划分,能够非常清晰准确地描述供应链融资的整体风险。

核心企业及合作伙伴的风险都来源于三个方面,行业风险、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行业风险衡量企业所在行业周期性的繁荣和衰退,对金融机构产生的潜在风险;经营风险衡量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能力,体现企业的付款能力;信用风险则衡量企业的付款意愿。合作风险来源于合同本身缺陷带来的合同风险,及双方存在的利益分歧而带来的违约风险。

各个风险指标的评估值,可以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测算,如企业的经营风险可以从企业基本素质、偿债能力、营运周转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而各个指标的权重可以利用层次分析建立判断矩阵来获得,当cr<10%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通过问卷调查,供应链融资风险判断矩阵建立如表1所示。

核心企业风险的判断矩阵构建如表2所示。

合作伙伴风险的判断矩阵同上,而合作风险的判断矩阵构建如下: 

从一致性检验的结果看,上述判断矩阵的构建是有效的。在专家问卷的信息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供应商风险、核心企业风险和合作风险的权重,以及各子指标的权重。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乘以各个指标的风险评估值,最后得出一个整体风险值。根据经验设置一个参考值,在该参考值范围为风险可接受范围。

(二)供应链融资典型案例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两个供应链融资的典型案例,以此阐述供应链融资的风险。

案例一:基于应收账款的供应链融资模型。家乐福是全球500强企业,运营稳健,对上游供应商有明确的付款期限且能按照合同执行,在全球有着数以万计的供应商。银行可以将家乐福作为核心企业,为其上游供应商设计供应链融资模型。结合历年的应付款项和合同期限,综合评估后给予供应商一个授信额度,该额度在偿还后可以循环使用。银行需要家乐福将支付给上游供应商的款项,支付给银行,由此完成一个封闭的资金链循环。该供应链融资模型能够缓解供应商的资金压力,同时促进银行获取更多的客户。其模型如图4所示。

在图4中,存在几个风险点:

家乐福的风险:家乐福是否会出现经营、税务、人动等风险,如果出现,是否能够仍然按照合同支付供应商货款。在贸易公司中,违约支付货款的现象非常普遍。此类风险一旦产生,将严重影响银行贷款的安全性。

上游供应商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对家乐福的供货规模是否稳定,产品质量是否稳定,以及经营的规范性能否承受税务、工商、消防、卫生等政府部门的检查风险。由于上游供应商往往规模较小,经营的稳健性和规范性并不能保证,承受政府的风险往往较低。因此根据上游供应商和家乐福的交易数据,动态评估上游供应商的风险是必要的。

上游供应商和家乐福的合作风险:主要表现在上游供应商和家乐福的合作是否出现问题。其中,供货规模的波动能够反映很多问题,因此及时了解家乐福和供应商的交易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二:基于库存的供应链融资模型。ups(united parcel service 联合包裹服务公司)是 1907 年成立于美国的一家快递公司, 如今已发展到拥有 360 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ups在2001年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并将其改造为ups金融部门,推出开具信用证、兑付国际票据等国际金融业务。ups可以在沃尔玛和东南亚数以万计的中小供应商之间斡旋,ups在两周内将货款提前支付给供应商,前提是揽下其出口清关、货运等业务及一笔可观的手续费。出口商得到了及时的现金流,ups则和沃尔玛进行一对一的结算。

ups依托的是出口商的货物质押权,依据出口商、ups、沃尔玛之间的三方协议,明确货物质量、价格调整等问题的责任划分和相关规则。将风险分解到合作各方,谁能更有效地承担和消化风险,就应该由其承担该风险。其业务模型见图5。

在图5中,ups连接着沃尔玛和出口商,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于:

出口商:产品质量出现问题造成沃尔玛不能及时支付,或者其他原因引起沃尔玛不愿意及时支付。由于ups不能代替沃尔玛履行验货的职能,因此提前支付出口商的款项,必然面临货物验收不通过所带来的风险。尽管可以通过经验来判断哪些产品出现质量的风险较小,或者简单通过“免检”证明来判断,但依然存在这样的风险。此类风险必须在三方协议中加以明确,并转嫁给出口商。或者约定在沃尔玛验收合格后支付出口商货款,以屏蔽货物质量问题。

沃尔玛的风险类似于上述案例。沃尔玛和出口商的合作风险类似于上述案例。

以上两个案例是两类最为典型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案例一依托的是应收账款质押,案例二依托的是库存质押。通过上述两个案例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风险来源于三个方面:核心企业风险、合作伙伴风险以及核心企业和合作伙伴的合作风险。

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策略

从供应链融资风险的层次分析中,可以看出影响供应链融资风险的主要因素是核心企业风险及其合作风险,而核心企业风险主要来源于其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而合作风险最主要是来自于合同风险。因此,其风险控制策略如下:

持续动态评估核心企业的经营风险以便及时调整银行对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的信贷。

持续动态评估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产生主要源于公司一贯的行为或者资金周转困难及重大项目的产生,当核心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时,银行的信贷风险要转嫁到上游供应商或下游经销商,他们是信贷的第一承担人。

上下游合作伙伴和核心企业的合同风险。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主体,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合同往往不够公平,但合同必须不存在争议,尤其在资金结算上。通过核心企业的数据共享,持续监控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销售数据,了解核心上下游合作伙伴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银行的信贷对象和信贷规模。

参考文献:

1.宋炳方.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j].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李齐.供应链融资:中国式新趋势[n].广州南华工商学院学报,2008(3)

第6篇: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营改增;税务风险;税务筹划

一、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我国也在不断调整税收政策,希望能尽快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提出了营改增计划,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目前,营改增计划已经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但是在普及过程中也面临着新的问题,税务风险开始凸显,如何适应营改增计划,加强税务筹划,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营改增后的税务风险

从整体角度来看,营改增后存在的税务风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值税专用发票存在的风险根据现状来看,我国之所以出现各种发票犯罪行为,其实与增值税有着割不开的关系。一些经营者为了谋取更大的利润,故意在发票方面实施造假行为。营改增全面推广后,一些不良分子在完成抵扣时直接采取增值税发票,妄图偷税漏税。与此同时,社会上的代开发票现象也开始抬头,甚至愈演愈烈。之所以产生这种种问题,是由各方面因素催生的,生产经营者没有对增值税发票予以全面、透彻的认识,也视法律于不顾,没有考虑他们的违法行为给社会发展造成的伤害。2.进项税额抵扣存在的风险如今,营改增计划在我国的普及已经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情况下,虚增和抵扣进项税额的行为屡见不鲜,相关的税务风险也不断凸显。不少纳税人通过扫描来抵扣进项税,但是却出现不少开票错误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许是无意的,也许是有意的,最关键的是导致扣减行为不可能顺利完成。除此之外,还有诸多企业没有清晰、明确地标明增值税发票上的税额,对相关条例没有进行深入解读,从而导致扣减行为难以顺利完成。3.偷税漏税存在的风险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润是每个企业的最终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些企业开始动“歪脑筋”,在财务报表上没有写上真实的经营收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逃税漏税。目前,我国一些不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是采取现金收入的方式,他们没有开具规范、有效、正式的发票,所以账目上不会出现真实的收入,这样一来,营业收入可能会划为账外收入,从而达到逃税漏税的目的。

三、营改增后的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通过对各种经济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帮助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过程。目前,营改增背景下出现了各种税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税务筹划更是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笔者认为,根据现状,在营改增背景下加强税务筹划,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积极利用各种优惠政策营改增实施后,国家赋予试点行业的营业税更多的优惠政策,要进行彻底改革,方能有力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即保护国家利益,也保护企业利益。有鉴于此,试点行业要深入研究、分析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企业要合理利用差额征税政策,按照法律规定,将全部获得的价款予以相应的抵扣,差额纳税政策能够提升抵扣金额,帮助纳税人达到节税目的。我国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快进入差额征税的范围中,以此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总之,企业要积极利用国家颁发的各种优惠政策,加强税务筹划工作,降低各种税务风险,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2.选择正确的供应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基本处于供应链中,这个供应链里往往会有多个供应商,所以实施营改增的企业不能仅仅考虑供应商提供的价格,也不要盲目相信抵扣项目,而是要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信誉、资信等情况。对于小规模的纳税人来说,应该选择简单易行的征税方法,如果遇到进项税额难以抵扣的情况,可以选择实力强、价格较低廉的供应商。3.在销售行为上加强税务筹划目前,劳务外包已经屡见不鲜,实施营改增的试点企业要充分利用税收政策,将劳务业务分包给相关同行,享受一定的进项税额抵扣,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而言,一般企业可以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标明的进项税额完成抵扣;小规模的企业还可以在可抵扣的数额上乘以7%的征收率。同时,实施营改增试点的企业还能利用延迟税款的方式达到节税目的,在选择结算方法的过程中也能获利。另外,我国法律规定提供有形动产服务企业的税率为17%,为了节约成本,我国企业还可以根据现实情况改变经营模式,在可能的范围内将有形动产的经营租赁转变为交通运输行业,以此减轻税收负担。四、结语总之,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推广营改增有着深远意义,我们要承认这项政策的正面作用,同时也要正视营改增后产生的税务风险,在此基础上加强税务筹划。只有在合法范围内经营,企业才能获得长远发展,为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玲丽,李婷,范彩,王利浩.营改增后的税务风险与税务筹划问题分析[J].商业故事,2015(10).

[2]刘玺.建筑企业“营改增”之后税务筹划及风险应对措施探讨[J].财会学习,2016(3).

[3]姜洁,.勘察设计行业“营改增”后税务筹划方案研究(优先出版)[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3(12).

[4]刘小龙.营改增后企业税务筹划管理的探索与建议——以上海地区营改增试点企业具体实施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4).

[5]赵永安.建筑业“营改增”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与应对(优先出版)[J].财会学习,2016(6).

第7篇: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

(1)提高中小企业资产折旧率

中小企业折旧水平对企业资产折旧率的影响很大。在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折旧水平较低,影响了中小企业正常的技术更新。一旦企业提高了资产折旧率,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将会从以下几方面得到缓解:第一,企业欲提高自己积累财富的能力,首当其冲就是提高折旧率,然后再通过有关非债务税务政策等影响因素来增加企业资金的供给量。企业一旦提高了自己的内源融资能力,融资成本就会随之降低,进而对商业银行等信贷资金的依赖也会大大降低。第二,企业欲完成自己的技术更新和技术改造这一系列工作,提高折旧率也是企业的不二选择。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与革新可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随着企业竞争实力的提高,企业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就可以发展壮大:扩大企业规模,充实企业资产,提高企业资产的担保力度。企业发展壮大了,负债水平也会随之提高,这样债权融资的能力也就提高了,进而改善了企业的融资困境。由此可见,提高企业资产折旧率既提升了企业内源融资能力,也提高了企业贷款融资信用度,是一个好的办法。

(2)健全信用体系

健全的信用体系可以有效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前文已经讨论过,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除了信息不对称外,市场环境、经济结构也有影响,比如“惜贷”情况严重、信贷配给、信贷约束等。当一个国家的信用体系发展完善以后,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改善。所以,健全我国的信用体系迫在眉睫。

2.供应链融资

(1)保兑仓融资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供应商(卖方企业)承诺回购为前提的,是供应链金融的一种典型融资模式。融资企业(买方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他可以得到的额度是卖方企业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指定仓单的质押额。下游企业以支付给上游供货商的预付款来换取生产经营所需原材料等,这对于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资金周转压力,所以就出现了早期的仓单质押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就是在仓单质押模式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的保兑仓融资为融资企业的杠杆采购成为可能提供了思路,也同时实现了供应商的批量销售,更为银行降低信用风险、实现贷款收益带来好处,实在是一个多赢的方式。保兑仓融资服务于链上的每一个中小企业,为他们的融资提供便利,解决了他们之前全额购货面临的融资窘境。再者,商业银行从保兑仓融资中也获取了很大的好处:挖掘到了更丰富的客户资源,而且银行承兑汇票使得供应商提供连带责任的保证,并且又有物权做担保,风险得到了进一步的降低。

(2)融通仓模式

第8篇: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 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对策

一、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发展与特征

1、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孕育与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全球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化,企业越来越专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对自己“不专业”或“不核心”的业务进行外包。企业通过业务外包,一方面能够精简结构并专注核心技能,由此提高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固定成本,保持企业机动性,或以此获得外部必要的刺激和动力等。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宏观上说,就是在专业化分工日益深化的背景下由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所催生的;微观上看,是企业在供应链竞争环境下降低成本、扩大收益、提升竞争力的自然结果。

当前国内企业对物流管理的需求正在快速提升,尤其是制造业与供应链管理息息相关,一些国内大型企业,为了提高效率,降低库存压力,减少成本,对供应链的专业化程度要求逐步提高。同时,跨国公司开始把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它们为降低成本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也增加了对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的需求。企业寻求第三方物流,希望在供应链管理上挖掘更多的利润源泉,这为供应链管理企业创造了市场需求,特别是市场上能够满足企业特殊需要的一体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的需求,供应链集成服务行业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专业化、社会化趋势日趋明显。

2、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基本特征

在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是三大基本的重要资源。一般地,拥有其中任何一类资源的核心企业就可能对供应链整合产生重要影响。金融公司从金融资金上实施控制,物流公司从货物运输服务的流通环节进行调整,信息技术不仅已经成为各行业供应链整合与集成的一个核心技术,而且由此诞生了大批电子商务公司,并直接领导和影响了全球性的供应链整合。以金融与物流服务核心企业为主导而形成的供应链,其集成管理服务主要属于推动式,物流服务企业主导的供应链更注重链条的完整性与一体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托信息化的现代物流发展迅速,日益成为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支撑主线,链接了各个产业自身的原料采购、产品设计、组织生产、销售渠道安排、前期融资与后期结算等全过程所有可能的环节,也是各个产业之间紧密结合融通发展的重要保障。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不仅要求物流产业的升级发展,即从货物运输、物流管理到供应链管理,同时还要求各产业包括从制造业、进出口贸易产业到运输业根据不同特点进行供应链整合与集成。

在一个产业中,优秀企业靠的是别人拿不走、学不去、模仿不来的核心竞争力,最有可能因其掌握的核心竞争力而成长为这一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组织者。当然,自己拥有核心竞争力并不一定意味着能够形成一个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供应链,关键看其是否能够出色地完成供应链集成服务的提供。一般地,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应具有以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或业务为基础,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从而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网链结构的能力。如果核心企业不仅能够影响或控制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还能够集成众多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企业的优势资源,即实现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那么我们就可以称其为供应链集成服务商。从这个意义上说,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其供应链管理与集成服务能力。

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又称为供应链管理公司,不是简单的运输企业和物流管理公司,而是以专业物流为平台,以信息技术相支撑,业务链条包括从运输、仓储延伸至采购、采购执行、分销执行、资金结算、资金服务等在内的一个完整供应链的服务公司。从贸易的角度看,企业在做贸易的同时再配上货贷业务并不能称为供应链管理公司。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的综合管理能力要体现在能够实现各种物流资源的快速整合,具有高服务水平及应急处理能力,以满足高时效性的要求;同时,成本、物流服务质量、协调发展能力、绿色物流能力等都能够达标的,才可以算得上真正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就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的考察指标而言,还应该包括服务需求相应速度、平均物流服务市场占有率、存货准确率、运输成本、库存成本、信息传输失真率等。

二、上海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现状考察与建设意义

1、上海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现状考察

目前,上海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处于雏形和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许多供应链管理企业的业务只集中于仓储、物流等流通环节,对供应链集成服务业范围的理解与实践领域相对狭窄,一体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能力较弱。第二,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与模式有待创新与转型。在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进程中,供应链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成本越来越高,供应链集成服务商亟待实现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向高效的专业化与社会化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转变,为用户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供应链管理与整合能力。第三,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在资金管理与融资能力方面仍然受到制约,存在不确定性。供应链集成服务商是典型的轻资产企业,加上其资产基本由流动资金构成,且与流动负债规模相当,同时公司代收和代付款项数额较大,一旦某客户发生风险,公司将可能面临坏账风险。第四,对供应链服务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和有效监管。发包企业与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常常就相关产品的技术与环境标准的执行产生意见分歧。虽然发包企业对于环境管理制度实施严格的内部标准,但它们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却并不一定遵守同样的标准,这就使得供应链环境管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遭到了破坏,且无法实现发包企业节能环保的目标。

2、发展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意义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上真正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说,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其实是各自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由此也催生了专业化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及相应的市场。现代国际贸易中心的高级形态主要表现为全球性综合资源配置与高端贸易。而供应链管理与集成服务不仅是高端服务贸易的应有内涵,更是全球性综合资源配置能力的行业载体。供应链集成服务的竞争将是国际贸易中心未来竞争与发展的重要阵地。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要实现功能上向全球性一体化综合资源配置的高端贸易的转型,必然要在供应链管理与集成服务方面率先迈出一步。培育、发展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应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要把握的一个核心内容和重要方向。

推进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发展,将有利于推动企业从“大而全”的以自我服务为主的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向高效的专业化与社会化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的转变,有利于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的创新发展与实力壮大,从而根本上带动上海市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升级与发展,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在全球的地位。

三、上海发展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对策

在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政府层面的政策措施有:第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即积极推进企业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同时,尽快把供应链管理企业的类别界定清楚,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制度。第二,完善供应链服务行业的法律、法规,加强行业供应链管理的规范化,减少企业与企业之间、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管理差异性。第三,实施切合实际的系列配套扶植政策,包括对海关、商检、税务等部门要给予一定的认可和支持。企业层面的政策建议有:第一,加强对供应链组织结构的改造,实现供应链服务的思维与管理创新,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第二,企业建立供应商质量保障体系,加强企业与供应商的联系,可以使有实力的供应商参与企业流程再造,与其建立战略联盟的伙伴关系,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关键取决于市场主体即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的培育。跨国公司可以说是集人才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四大资源于一身,是现代国际贸易中心综合资源配置与高端服务贸易功能的集中体现,也是全球供应链整合与集成的中坚力量和专业化大集团的代表。一个跨国公司总部就是一条以其为核心的供应链,或者一个多条供应链的融合与集成,甚至一个全球性的供应链网络。一个城市拥有跨国公司地区性或全球性总部汇聚,就可以认为这个城市具有较强的全球性供应链整合能力。这样的城市面对的已不仅仅是一个当地市场,而是一个遍及全球的市场网络,强烈的市场需求带动供应链集成服务的发展,也诱发社会化的供应链中小企业集聚服务于专业化大集团,促使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因此,上海推进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要聚焦于:第一,继续积极吸引全球的跨国公司来沪独资兼并或合资经营,如三井物产模式等。第二,大力激励国内专业化大集团总部落户上海,如中粮集团等。第三,大胆创新大型商贸公司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同时引导大型制造业向专业化管理大集团转型,逐步实现在长三角、全国直至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整合与集成,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

(注:本文系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度重点课题“供应链整合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2011-ZK-02)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 Dewitt Tom,Larry C.Giunipero,Horace L.Melton.Cluster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The Amish Experi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2006,36(4).

[2] 丝奇雅・沙森著,周振华等译:全球城市[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3] 赵玉芬等:发达国家服务业集群发展的比较及对上海的启示[J].经济论坛,2009(4).

[4] 曹丽莉:基于供应链的我国产业集群升级路径探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4).

第9篇: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

10月12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举办了“汉信码国家标准新闻会”,旨在宣传这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标准。会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张成海以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汉信码的研发成果及应用前景,以及汉信码在国内推广的具体措施。

汉信码的特点

人们通常看到的印刷在商品包装上的条码是一维条码,在商业流通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受信息容量的限制,一维条码通常只是对物品的类别进行标识,而不能对物品的属性进行描述。在通用商品条码的应用系统中,对商品的属性信息,如生产日期、价格等的描述必须依赖于数据库的支持。在没有预先建立商品数据库或不便联网的地方,用一维条码表示汉字和图像信息是不可能的。

二维条码的出现大大弥补了一维条码的不足,解决了一直困扰人们的用条码对“物品”进行描述的问题,使得条码真正成为信息存储和识别的有效工具。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二维条码码制标准有20余种,但在汉信码出现之前,无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汉信码的诞生填补了这一空白,有利于打破国外公司在二维条码生成与识读核心技术上的商业垄断,能够降低我国二维条码技术的应用成本,推进二维条码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进程。同时,汉信码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能满足特殊应用领域信息安全的要求。

汉信码是唯一一个全面支持我国汉字信息编码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030:《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的二维码码制,能够表示该标准中规定的全部常用汉字、二字节汉字、四字节汉字。在汉字信息编码效率方面,对于常用的双字节汉字采用12位二进制数进行表示,在现有的二维条码中表示汉字效率最高。

除此之外,汉信码还具抗污损抗畸变能力强、识读速度快、信息密度高、信息容量大、纠错能力强、支持加密技术、图形美观等优势,特别适合我国政府办公、军队、工商管理、金融税务、物流、贵重物品防伪、海关管理等众多领域信息化的需求。

技术开及应用试点

事实上,自2006年6月,“中国条码推进工程之汉信码设备开发与应用推广工程”项目已经开始启动。通过与网路畅想、维深科技、意锐等多家企业合作,目前已经研发完成8款汉信码识读设备,其中包括汉信码识读手机、在线式识读设备、嵌入式识读设备。

此外,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通过与物流、铁路、教育等行业的合作,已建立了6个汉信码的应用试点,包括:

1 北京西南物流中心――汉信码在图书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2 北京万博网迅科技有限公司――汉信码在铁路重要物资质量跟踪追溯系统中的应用;

3 天津天保冈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汉信码在仓库散货管理中的应用:

4 国家电子发展基金项目“畅想供应链管理系统”――汉信码在供应链软件中的应用;

5 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首届“顶力杯”物流技能竞赛中的应用;

6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届数学建模竞赛中汉信码的应用――汉信码竞赛/考试应用系统。

其中,北京西南物流中心项目、天津天保冈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项目达到了10个以上扫描点、1万次以上的扫描规模。

北京西南物流中心通过应用汉信码,避免了数据录入的差错,规范了工作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且实现了物流中心与上下游企业的业务数据交换,为物流中心及相关企业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明显。与北京西南物流中心联系的出版社、图书批销中心、书店、图书馆等对汉信码都很感兴趣,认为汉信码的应用能够推动图书行业的信息化进程。

天津天保冈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通过在其供应链管理系统中使用汉信码,实现了货物的批次管理,不同渠道的产品通过产品的批次信息得到区分,使得该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渠道管理服务,提升了客户服务水平。客户对该系统带来的便利也非常认可。通过实际应用,天津天保冈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认为汉信码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应用前景

在“汉信码国家标准新闻会”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张成海先生表示,对汉信码的推广及应用充满信心。他介绍说,国际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未来3~5年,二维码的市场将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美国、德国、日本、墨西哥、埃及、哥伦比亚、巴西、菲律宾、南非、加拿大等国家不仅已将二维条码应用于公安、外交、军事等部门的证件管理,而且应用于海关、税务等部门的报表、票据管理,商业、交通运输部门的商品及货物运输管理,邮政部门的包裹管理,工业生产领域的生产线自动化管理等。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