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营养与健康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依据《中国营养学会奖励条例和办法》,学会将设立评选组织机构,评审管理委员会、评审专家委员会、评审办公室等。评审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奖项的设立、评审条件和程序、实施细则以及评分标准等。
2014年底中国营养学会通过学会官网、邮件、微信等不同媒介形式向各省级营养学会、会员单位、各分支机构以及相关单位下发中国营养学会优秀团队及个人奖评奖通知,该通知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奖项的评选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奖项评审全过程实行全程记录,根据《中国营养学会优秀团队和个人奖实施细则》,进行各奖项的终审结果为期一个月的公示,并决定于2015年5月16日举办的中国营养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暨第十二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获奖者名单。
中国营养学会优秀团队及个人奖包括,中国营养学会终身成就奖(含特殊贡献奖)、国际友人贡献奖、杰出贡献奖、杰出青年奖、先进工作者(含百名英才)、营养科学传播奖、优秀团队奖(含优秀科研团队奖)、营养促进贡献奖共8个奖项。
终身成就奖
旨在奖励在营养学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在本领域有代表性创新、论文或著作,在国内外均具有重大影响力;为中国营养学会或学科发展壮大做出重大贡献;曾获国家级和(或)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奖项;年龄为80周岁及以上的曾担任副理事长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特殊贡献奖指曾经担任学会分会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
杰出贡献奖
旨在奖励长期从事营养学领域教学、科学研究、疾病预防、技术服务等工作,对学科发展和建设,以及推动我国营养学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参评人应具备下列条件(具备两项即可):承担过国家科技支撑等重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等;以第一和(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及以上,且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较高;获国家级科研奖一等奖(前5位获奖人)或二等奖(前3位获奖人);或省部级科研奖励一等奖(前2位获奖人)或二等奖(第1获奖人);长期从事营养或营养相关工作,在该领域有重要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或提出重要创新学术思想、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并获得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杰出青年奖
旨在奖励从事营养学领域教学、科学研究、疾病预防、技术服务等工作,对学科发展和建设,以及推动我国营养学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参评人应具备下列条件(具备两项即可):具有博士学位或中高级职称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承担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以第一和(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以上,累计影响因子不低于20,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较高;国家级学术组织二级学会委员会委员或地方学会常务理事;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承担国家级教学课题、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主编国家规划教材者优先。
优秀团队奖
此奖项分为优秀科研团队和学会团队奖。参评条件如下:努力推动会员发展和组织建设,近几年本地会员人数增加较多,收缴会费的会员比例较高,同时为会员提供多方面优质服务;积极组织学术会议、专题报告、新知识讲座等营养专业学术活动;努力开展营养科学领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在营养专业人才培训中成绩突出;主动开展营养科普宣传工作,在编写科普图书和视听节目、组织科普活动、宣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全国性营养学术活动、人才培养、会员发展、技术服务和科普工作等方面,能够及时将全国学会的工作信息传达给本地会员,并积极配合中国营养学会开展有关工作;在本地区科协系统所属的学术团体中表现优秀,团队成员结构具有相关性和互补性,团队成员之间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团队组织结构合理,在学科带头人带领下,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团队内部具有良好的学术民主和学风,能发挥每名成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营养科学传播奖
旨在奖励长期致力于营养科学的传播工作,善于运用各类传播手段,广泛普及权威科学营养知识,引导积极向上的营养健康风尚的科普专家。参评人应具备下列条件:5年内获得国家级和(或)省部级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科协、国家卫生计生委等)等称号;近5年内至少荣获一项学会或专业机构和(或)媒体颁发的营养健康传播奖项或年度影响人物等称号;近5年内多次参加大型科普讲座、录制电视节目、参加网络访谈,在国家级和(或)省级主流媒体上发表科普文章10篇及以上;近5年内至少出版5部科普著作(主编或副主编)。
国际友人贡献奖
旨在奖励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对中国友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并具备下列条件(具备其一即可):在中国营养学领域重大或重点项目的形成、解决学术、技术的关键问题;积极为中国培养营养人才,为中国引进国外营养智力和国际营养人才交流做出较大贡献者;为中国捐赠具有重要价值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在营养科研与教学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者。
营养促进贡献奖
此奖项旨在奖励和表彰营养行业相关企业,参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社会可信度高:具有名列前茅的企业规模,广泛认可的企业荣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及较强的号召力,社会公益形象良好的诚信企业;
2.社会责任感:有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以人为本,守法经营,回馈社会,促进健康,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支持营养事业的发展;
3.营养产品创新力:遵循营养理论设计产品,产品研发能力强,实践方面有开创性突破,有代表性营养产品,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为大众健康做出贡献;
4.营养知识传播力:举行较多大型的营养健康传播和学术活动,产品带动了新知识、新概念的传播。
关键词:马尾松 叶枯病 为害症状 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791.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马尾松QPinus massoniana)分布广泛,主要生长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属于特有乡土树种,其适应性强,生长较迅速。是我国主要用于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马尾松是我国南部地区重要的用材树种也是我国长江流域各省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素有“先锋造林树种”的美誉。福建省是马尾松林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在全省的山地丘陵地区都有分布,福建全省用材林面积中马尾松优势种的林分占到了52 %,占到全省蓄积量的41.5%,为福建省提供了大约一半的优质用材量。马尾松在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提供木材产品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生态和经济价值,特别是其主要林产品——松脂和利用根茎培养的中药茯苓,是其它树种无法生产和替代的物资。由于十多年来速生桉人工林侵占原来马尾松的广大地盘,挤压了原有松林的面积,导致松材的产量和松脂的生产缩减,随之引起价值上涨;同时速生桉带来水源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近年来林农重新栽种马尾松的热情逐渐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木材和纸张的需求不断增加,马尾松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出现了马尾松人工林地力衰退、生产力持续下降等问题。由于造林需要,马尾松育苗工作也在各地苗圃展开。在马尾松育苗的同时,一种危害幼苗的病害——松苗叶枯病也在各地发生,值得引起育苗者的关注。
1 为害情况
在上世纪80年代广西森林病虫害普查时,该病曾经在广西各地普遍分布。目前在桂东南培育马尾松的苗圃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仅博白一县境内的亚山、旺茂、东平和那林多个乡镇苗圃均有出现。2012年10月调查其发生率30%至100%,受害程度轻度至严重。该病可危害加勒比松、南亚松、赤松等其它松类,但目前主要危害马尾松和湿地松。罹病苗木先从针叶前端产生黄色小段斑,然后颜色逐渐加深,病部向针叶基部蔓延,全叶变为深褐色后随之枯萎。除苗木外,造林后还可危害幼树,能使松苗成片枯死。发病多从植株下部的老针叶开始,逐渐向上传染给上部针叶。病害针叶后期枯萎下垂,但不脱落,全部围绕在原来主干上,症状明显容易判别。
2 病原
文献记载该病原菌为半知菌类丛梗孢目尾孢属赤松尾孢菌Cercosporapini-densiflorae Hori et Nambu。病菌在针叶气孔下形成发达的子座,孢子梗束从气孔伸出,形成淡黄色的线形分生孢子,孢子扩散后在其它针叶上粘附、入侵,再次产生病斑、形成病叶,造成病害不断蔓延。病菌可在病株残体和寄主上越冬,夏初形成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重复侵染或感染新生植株。
2.1 与其它病虫害的区别
该病与松苗立枯病、赤枯病、生理性病害和松突圆蚧危害有下述主要区别。(1)立枯病。多在幼苗期、苗木尚未木质化之前出现,在圃地上经常形成一个“鸡窝”状死苗点,在根茎部腐烂、缢缩,全株枯黄死亡而不倾倒。(2)赤枯病。叶片上最初产生淡黄色、后变浅褐色段斑,病斑与正常部分交接处有红褐色环圈,后期病叶浅灰色、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病叶卷曲。(3)生理性病害。缺肥(尤其是氮、磷)、水浸、严重干旱等引起,产生嫩梢和针叶变色、干枯,根据环境和自身管理状况不难判断。(4)松突圆蚧。在发生区的半年生苗木会发生,受害针叶枯黄或脱落,撕开针叶基部可以看到如针尖至大头针顶端大小的浅黄白色小点,即为该蚧虫。若是立枯病、赤枯病可以适当参照叶枯病进行防治;是生理性的病害应对症治理;是松突圆蚧的用内吸杀虫剂防治。
2.2 发生情况
调查发现玉林各县(市)大部分苗圃不再生产散播的裸根苗,而采用营养杯育苗。2012年5月份新叶开展不久便发现零星病叶、病株,8月份病害蔓迅速,至10月上旬在重病区已经覆盖全马尾松苗圃。由于采用营养杯的直径大小和其排列的疏密、畦面宽度的不同,病害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有明显差异。营养杯小、排列紧密、畦面超过100cm、苗龄长的,感病多、发病重;畦面离行人沟高(10cm以上)、长期无积水的发病轻或未见发病;连年反复播种松苗、管理粗放、杯土的土质差、苗木的菌根少的发病就重。如旺茂镇的一片苗木由于多种原因导致100%为感病株。
3 防治
多种原因可以对松苗叶枯病发生和危害程度产生影响,对该病的防治工作要贯穿在育苗全过程。
3.1 种子的杀菌消毒
种子本身就有带菌的可能,最好在浸种催芽前对种子进行杀菌。如用1/1000的高锰酸钾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杀菌。
3.2 杯土的处理
营养杯土应该在装杯前先行暴晒,为黄泥土的要提前风化,时间1至2个月;配制时加入有机肥的必须经高温沤制;最好选择壳斗科植物(如红锥、米锥)的地段育苗或取土,因其容易使苗木形成菌根,可减少病害发生和增强植株生势。杯面最好覆盖1cm厚度的火烧土,有壮苗和减少病害发生的作用。
3.3 选择大小适合营养杯和合理的畦宽、畦高
根据苗木出圃时间(半年苗或一年苗)选用营养杯,出圃时间长的宜用较大、育苗短的可略小;育苗时间长的畦面不应超过100cm,以80cm左右为宜。畦面高度根据圃地情况来确定,在雨天和喷淋时都不积水。
3.4 加强水肥管理
改变松树是可以管理粗放的观念,从种子脱帽开始要注意淋水、施肥。施肥可以用花生麸、骨粉、人尿、复合肥等沤制,使用浓度先淡后浓。注意淋水,保持杯土湿润,防止受旱,连续干旱阶段病害容易发生和加重。
3.5 防治病害
未发现病害之前,可喷洒0.5%波尔多液进行预防;病害出现后可喷1%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1000—1500倍液,或者按说明使用其它防治真菌的农药,半个月后重复一次;大雨过后应该再次喷药。及时摘除发病变色的针叶,拔除重病株并深埋或烧毁,不要丢弃在圃地和四周空地。
3.6 加强后期管理
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合理安排、适时出圃,减少苗木密集、挤压情况出现;未能及时出圃的苗木由于针叶的伸长,苗木下部通风透气的状况逐渐受阻,可能引起病害的发生和传播的加剧,应该适时移杯,加大植株间的距离;减少畦面的宽度,增加光照,提高植株木质化和抗病能力,把苗木的高径比控制在1:100以内,适合优质或合格苗标准出圃。经过一系列科学管护,能够培育出无病的粗壮苗木供造林需要。这种苗木上山后不易出现叶枯病等病害,为提高造林成活和林木速生打下坚实基础。
4.小结
松苗叶枯病是危害马尾松苗木和幼树的主要叶部病害,对苗期和幼林生长影响较大。由于回归种植松树对苗木的需求,当前在苗圃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叶枯病比较普遍。本文观察该病害的为害情况、症状、病原、发生情况、防治方法,与相似的病虫害区别等进行探讨,以培育健康苗木供造林需要。
参考文献
[1]鲁绍伟.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水上保持学报,2006.,(3): 15-25.
[2]李秀英.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与应用[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
[3]甘敬.北京山区森林健康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4]赵小亮.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 身高标准体重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1-0070-03
1 前言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衍生与发展就不可避免的与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和精神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与人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不可分割。国家有关部门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一系列测量与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制度和措施,滞后于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学生体质健康发展需求,全国于2007年开始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增设了身高体重的配比指标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评价。同时,科技迅猛发展在带给人们充分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使人类的健康经历着与文明的冲突。例如,学生由于应试应激造成的精神紧张,高热量和高脂肪摄入等饮食结构的不尽合理引起的营养过剩,课业负担和网络的精神依赖引起的运动不足,空气,水源,基因食品,辐射等环境污染等,现代大学生肥胖或营养不良两级发生率不断增加。文章将对大学生的身高标准体重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对特殊身体形态的大学生群体体质健康进行结构性分析。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积累经验,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2 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常州市四所普通高校2012-2013级1005名大学生,对其体质健康指标和关于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生活方式进行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万方数据库等资源检索、查阅和收集有关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演变的研究文件,国内外学者发表的有关体质学、行为学、心理学、教育学、体质健康和生活行为模式的研究论文以及各校贯彻落实《标准》的相关资料,为研究的选题和论证提供理论和客观依据。
2.2.2数理统计法
文章将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原则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综合状况和身高标准体重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把研究对象归类成体质健康:不及格、及格、良好和优秀四组,身高标准体重: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五组。所有数据统计均采用Spss17.O统计软件,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成绩和身高标准体重的相关描述统计、卡方(X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以p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常州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指标和身高标准体重指标测试结果
从测试结果看(见表1),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800米、1000米、50米和立定跳远评分标准比《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低的情况下,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常州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优秀为21%,《标准》全国设定比例优秀率为25%;良好为48.9%,设计良好率为50%;及格为28.6%,设计及格率为23%;不及格为1.6%,全国设计不及格率为2%。
身高标准体重是反映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对评价学生的身体均匀程度和体型特点、体格特征以及营养状况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统计结果显示(见表2),常州高校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价结果有向两极分化的趋势,超重、肥胖、较低体重和营养不良的学生较多。艺术类大学生(不包括体育专业)营养不良为4.18%,较低体重为12.25%,正常体重为64.15%,超重为8.39%,肥胖为11.03%。文科类大学生营养不良为4.38%,较低体重为12.46%,正常体重学生为63.25%,超重为9.33%,肥胖为10.5 8%。理科类大学生营养不良为4.02%,较低体重为11.17%,正常体重为68.53%,超重为7.95%,肥胖为8.33%。常州高校理科类与文科类、艺术类大学生的身高标准体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3.2常州高校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和体质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身高标准体重测试结果处在两端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综合水平比较低,较低体重、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大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和良好率远低于身高标准体重正常的大学生,大部分同学处在不及格和及格水平线上(见表3)。分析身高标准体重指标测试结果两端的学生体质健康综合分较低的原因,一是学生们的运动能力与体育活动参与确实不够,二是身高标准体重占的权重较大。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可对大学生的大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进行干预,尤其对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起带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心理进行管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常常将肥胖与“偷懒”、“喘粗气”、“吃货”、“笨拙”等群体形象联系在一起,从而影响肥胖学生在社会角色中的自我定位,造成体育活动参与不积极,人际关系较敏感,敌对、焦虑和强迫症状等心理问题也随之出现。不妨对这一类人群进行独立体育课程的设置,施行逐步实现他(她)们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的同化教学。调查发现,男女生的体育健康价值取向虽然不尽相同,但主要是能够掌握技术技能与他人竞争,获得成功体验,散心解闷、消遣娱乐的意识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在肥胖和营养不良的大学生中进行软式网球、游泳、慢跑、爬山、呼啦圈、跳绳、瑜伽、仰卧起坐、小场地足球、半场篮球、三对三、四对四羽毛球比赛等教学活动。另外值得重视的是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大学生的饮食习惯需要干预。
4 结论与建议
(1)常州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综合评价等级呈偏态分布,评测结果与教育部预设的优秀率、良好率有差异,良好偏下率较高.优秀率较低。常州高校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价结果和《标准》的设定不匹配,有向两极分化的现象,男生偏向肥胖和较低体重两侧,女生偏向较低体重和营养不良一侧。
(2)对肥胖、超重、较低体重和营养不良的大学生群体进行体质健康和生活方式干预。对他(她)们的饮食方式进行干预,对体育运动参与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进行有效管理。
(3)建议进一步明确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推进与创新学生体质健康评测机制。在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时不单纯设一个结果性评价,还要体现出学生在体育参与养成的过程中的态度及表现。
参考文献:
[1]叶鸣,焦敬伟,苏训诚.上海市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测试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2):90-94.
[2] JialalI,Scaccini C. Antioxidants and atherosc,lerosis[J]. C.urrent
Opinion Lipidology, 1992( 3 ) : 324-328.The Influence of Weight and Height on the Phys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angzhou
Zhang Yuxiu
Abstract: It researche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physical health and weight for standard height data of1005 collegestudents in Changzhou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results showthat: evaluation results of height for standard weight of Changzhou university students do not match the "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Standards" settings, the male students tend to obesity and ovenveight, the girls tend to lower xveight andmalnutrition . Suggestions includ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physical health on the special body shape of college students, toaccumulate experience for the study of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students' physical health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关键词:果品形象;果品价格;果品品种;果品健康性;公共关系
一、绪论
水果产品是富含营养的、且能够帮助消化的植物果实,一般还具有降血压、延缓衰老、瘦身、名目、降低胆固醇等保健作用。自从经济逐渐全球化以来,世界水果贸易的发展速度得到加快,水果贸易额从1996年到2007年的10年之间增长了167.80%,年均增长率达9.37%。从目前世界水果贸易情况看,中国、美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德国、巴西、智利、意大利、法国等10个国家在世界水果贸易中占据主要位置。目前水果产业是中国的重要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水果的产量和种植面积就一直稳居世界首位。随着中国水果种植规模的扩大,中国水果的出口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由2001年的7.9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32.44亿美元。山东省水果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大、产量高、品种丰富,以苹果、梨、桃、葡萄、栗子、枣等水果为主,并素有“北方落叶果树王国”之美誉。山东省是中国水果生产与贸易大省,近年来水果出口额从2005年的3.44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7.16亿美元,四年增长108.14%,始终占据中国水果出口份额的1/3左右。
在中国水果出口的三大品种苹果、梨、柑橘中,山东省占据了苹果、梨两项第一,是名符其实的中国水果出口第一大省。山东省出口的洲际分布主要是亚洲、欧洲、北美洲,尤其是亚欧两大洲,到2008年山东省出口到上述三洲的水果价值6.95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量的97.1%。在亚洲市场,山东省的水果主要出口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在2008年山东省对亚洲的出口总额占据山东省出口总额的65.20%,这说明亚洲是山东省水果出口的主要市场。在欧洲市场山东省水果主要出口到英国、德国、俄罗斯、法国、荷兰等国家,在2008年出口量占山东省出口总额的23.88%,相比2005年增加178.05%,是三大洲中间增长最快的市场。在亚欧市场之外,主要出口到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在2008年对上述国家的出口量占山东省出口总额的9.3%,相比2005年增加了145.49%,增加幅度仅次于欧洲市场,所以上述四国是最具开发的潜力市场。
二、文献概览
标题:“果品品牌形象、果品价格、果品销售渠道、果品促销方式、果品品种、果品健康性、公共关系、果品质量”与“山东省水果营销量”之间的关系。
张玉龙(2007)虽然山东烟台苹果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闻名全国,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烟台苹果在品牌形象设计和维护宣传上却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它们依然凭借“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在没有市场竞争形势和消费税需求的情况下,只有盲目的增加产量,但是在苹果品质方面却没有提高,反而有些下降,同时对于自己的苹果的品牌形象也缺乏应有的宣传与保护,甚至出现了不讲诚信度、以次充好的现象,这让苹果经销商和消费者逐渐对烟台苹果失去信任,从而导致果品营销量的下降。
林坚和霍尚(2008)双边汇率对于中国与出口目标国的之间的中国水果出口具有正向的直接影响,当中国的人民币相对于出口目标国的货币汇率贬值的时候,相当于降低了出口价格,这可以促进中国水果的出口营销量的提高;反之,当中国的人民币相对于出口目标国的货币汇率增值的时候,相当于提高了出口价格,则不利于中国水果的出口营销量的提高,这反映出水果出口价格是影响中国水果出口营销量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
陈明宝(2007)由于山东省烟台市只在栖霞市建立了规模较大的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和在全中国大中城市设立的经销窗口和办事处还没有形成覆盖全国、功能齐全的销售渠道网络,导致它只是很好的推动了栖霞市的苹果销售量的提高,但对除此之外的其它周边地区苹果销售量的推动作用却较弱,所以必须完善苹果销售渠道网络的建设,才有可能进一步的提高果品的销售量。
李传来(2002)山东苹果销售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众多企业和农户分散生产经营苹果的情况下,除了偶尔看见“栖霞苹果”的广告外,基本很难看见山东苹果的广告,也就是山东苹果缺乏对外整体的统一宣传,即促销方式不到位。相比而言,陕西省礼泉县则通过由数名县级领导组成苹果推销团的方式,到全国各大主要城市开展的促销活动,并运用录像宣传片、宣传手册和广告袋及新闻会等手段进行陕西苹果的促销宣传,最终使得使西苹果人人皆知,吸引了大量客户前来购买,这极大促进了陕西苹果的销售量的提高。上述说明,采取恰当有力的宣传促销手段是可以促进果品的销售量提高的,它们之间是具有明显的影响关
联的。
易发海(2008)虽然中国水果在品种结构方面有所改进,但是与国际市场消费者对于水果的需求变化相比,中国水果生产结构还是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是产品仍然集中在苹果、柑桔、梨三大种类方面,名优特稀等特色产品种类依然缺乏。其次是水果成熟期过于集中,早中晚熟产品种类分布不均匀,造成短期内水果大量滞销腐烂、长期内水果销售量不足,进而限制了中国水果整体销售量的提高。
刘汉成(2009)在国际水果市场上,为了确保贸易水果对于本国消费者的健康性等,许多国家都在实行《SPS协议》措施来对进口的外来水果进行检验,并运用《TBT协议》阻止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水果产品进入本国,其主要检验检疫的内容就是水果农药残留量和病虫害含量等是否符合国际规定标准。如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和病虫害的含量达不到国际规定的标准,那么水果进口国就可以根据《TBT协议》来拒绝水果的进口,从而导致出口国水果的销售量的下降。中国水果的农药残留以及病虫害等基本都比较偏高,所以经常被拒绝出口销售,这对于中国水果的出口销售量的提高都是巨大的阻碍。
黎文龙(2008)中国水果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东盟、俄罗斯、日本、香港特区、荷兰、德国等。上述国家和地区占据中国水果出口总量的80以上,由于中国水果的出口国家过于集中,当上述国家的经济和贸易政策发生变化的时候,会明显影响到中国水果的出口,所以中国政府应该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积极利用公共关系的作用,为中国水果寻找更多的出口国家,在促进中国水果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中国水果出口销售量,这对于国际经济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
于国合(2007)山东水果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通过采用套袋、转果、摘叶、低下铺设反光膜等一系列精细管理技术的推广,使得山东水果的外观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基本符合国际要求;同时通过加大地下土壤的投入、增加土壤有机含量等,使得山东水果的口感、营养、风味等内在品质也得到显著改变;另外,结合采用先进的果园通风、通光技术,实行标准化的生产模式等,使得山东水果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产品销售量也相比以前得到显著的提高。
从上述文献概览得知:果品品牌形象、果品价格、果品销售渠道、果品促销方式、果品品种、果品健康性、公共关系、果品质量分别与山东省水果产品的营销量具有显著性的相关性。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论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商业研究方法论中的定量研究与演绎推理相互结合的方法。
本论文把第一手的原始数据作为研究数据的来源,同时把第二手数据作为参考资料的来源。
本论文的研究工具是参照李克特测量量表的形式编制的调查问卷。
本论文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分配比例为:水果直接生产销售者120份、水果销售者180份、消费者300份,有效回收总计582份,有效率为97.0%,误差率为3.0%,完全符合论文设计要求。
四、数据分析
信度分析:“果品品牌形象、果品价格、果品销售渠道、果品促销方式、果品品种、果品健康性、公共关系、果品质量”与“果品营销量”的Cronbachα系数值结果分别是: 0.715、0.778、0.792、0.706、0.741、0.760、0.733、0.759、0.727,上述信度数值都大于论文设计的最低数值0.6,完全符合研究设计要求,说明研究数据可以采用。
效度分析
通过对测量工具的结构效度进行因子分析的方式,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因子载荷值为0.688-0.798,超过0.5,这表明测量量表中各个题目与其相应变量之间均存在较大的相关性,辅合效度符合论文设计要求。旋转成份矩阵把本论文的研究变量分为九个成份,基本验证了本论文测量量表的各题目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判别效度符合设计要求。
描述性分析
总体均值中最高的是果品健康性(4.0734),其次是果品质量(3.9374),第三是果品价格(3.8709),第四是果品品牌形象(3.8021),第五是果品销售渠道(3.6406),第六是果品营销量(3.6218),第七是果品促销方式(3.4989),第八是果品品种(3.2054),第九是公共关系(3.1724),其中“果品健康性”的评价回答得分最高,“公共关系”的评价回答得分最低。
标准差中最高的是果品营销量(0.98630),其次是果品销售渠道(0.97652),第三是果品促销方式(0.97381),第四是果品价格(0.96978),第五是果品质量(0.96662),第六是果品品种(0.96549),第七是果品健康性(0.96516),第八是公共关系(0.95558),第九是果品品牌形象(0.95405),其中“果品营销量”的评价分歧最大,“品牌形象”的评价最为集中。
二元相关(皮尔逊)分析
在显著性水平为0.01(双侧)时,自变量“果品品牌形象、果品价格、果品销售渠道、果品促销方式、果品品种、果品健康性、公共关系、果品质量”和因变量“水果营销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2、-0.496、0.530、0.544、0.588,0.596、0.575、0.586绝对值都介于0.40-0.60之间,说明这八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相关性;所有自变量相互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21-0.178之间,均小于0.4的相关性。
五、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于相关研究文献的概览和相关研究数据的结果分析,对山东省水果营销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本论文提出的研究问题给予了回答,并且验证了研究假设。即对于“山东省水果营销量”具有影响的因素有“果品品牌形象、果品价格、果品销售渠道、果品促销方式、果品品种、果品健康性、公共关系、果品质量”,这些因素与“山东省水果营销量”之间具有中等强度相关的研究假设是成立的。另外,由于本论文只是选择八个因素对山东省果品营销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这个研究结论不一定适用于除山东之外的其它区域,这对于论文的研究意义形成一定的局限。
参考文献:
[1]张玉龙\陈明宝.烟台苹果生产销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业科技[J].2007.3.
[2]唐纳德.R.库珀\帕梅拉.S.辛德勒.商业研究方法[M].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林坚\霍尚.中国水果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J].2008.4.
[4]李传来.“山东苹果不敌陕西苹果”的原因分析.现代农业[J].2002.6.
[5]易发海.中国水果出口贸易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农业科技[J].2008.11.
[6]刘汉成.现阶段我国水果出口受阻的现状、原因及建议.北方园艺[J].2009.1.
[7]黎文龙.我国水果出口中的“绿色冲击波”分析.经济与社会发展[J].2008.3.
所谓渗透,就是在进行相关课程教学时,对教学中涉及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内容进行及时的、适当的知识加深、更新以及思维拓展.通过画龙点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既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食品安全教育,又不对紧张的教学时间安排造成新的冲击.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知识,强化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1.1有机物对食品的污染
食品的化学污染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食品污染问题,如农药、添加剂、包装材料等都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教学过程可以根据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有机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并告诉学生化学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危害.比如,在讲烯烃的化学性质———聚合反应时,可以插入包装材料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内容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作为包装材料,聚乙烯、聚丙烯比较安全,而聚氯乙烯单体———氯乙烯不仅具有麻醉作用,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以此说明如果食品包装材料选用不当,会造成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再比如,有些不法商人为了提高食品的色泽,吸引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可以此例引出偶氮化合物的学习,并介绍一些天然食用色素如辣椒红素等.在有机化学中,类似的例子很多,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有机化学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效果
.1.2食品污染的危害性
食品安全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它所形成的困惑已经将人类包围.然而,人们却忽视它的存在,并且将这种威胁置之度外,这与人们的错误观念和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以及对食品污染危害的认识有关.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食品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防范,从而增加他们的忧患意识,消除食品污染带来的隐患.曾经震惊世界的日本公害事件“水俣病”,原因就是汞在水体中通过食物链逐渐富集,最后危及到人们的健康.把这个事件与乙炔水合反应结合起来,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乙炔水合反应的学习,另一方面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食品污染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例如,2006年9月,上海300多人因食用猪肉、猪内脏,出现肌肉震颤、头晕、呕吐、心悸等中毒症状,后被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确认为瘦肉精中毒.如果在胺类化合物的学习中插入瘦肉精事件这一生活实例,讲述食品污染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害,更容易增强学生的食品忧患意识和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1.3食品营养卫生知识
在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同国民对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重视程度以及国家对国民的食品卫生教育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渗透.比如,苯并芘是一种由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是含碳染料及有机物热解的产物,具有强致癌性,在烧烤、燻制食品如烤鸭烤羊肉串中含量较多.对于苯并芘的危害可结合芳香烃的学习,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习惯,以减少致癌物对身体的侵害.在蛋白质一章的学习中,以阜阳空壳奶粉事件为例,让学生明确认识到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密不可分,如果食品的营养成分被破坏或营养成分缺乏,即使不受到任何污染,它同样会危及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通过这些知识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杜绝陋习,改变不良的食用方式,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以防止学生在食用时或食用前的处理不当造成食品污染.
2进行专题知识讲座
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的食品安全知识,是有机化学与食品安全融合、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但这只是一些零星的、分散的知识,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识缺乏一种整体感.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由零星、分散走向整体、统一,在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应对同类食品污染物进行归纳总结,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讨论有机化学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学生对该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提升食品安全防范能力.
食品的有机污染物很多,通过调研我们得知,有毒重金属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对食品的污染日益严重.由于重金属常以慢性中毒的隐蔽方式危害人类,因此常被消费者忽视.而在有机教学中,重金属往往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有机反应中,为了引起学生对重金属这一重要食品污染因子的重视,我们以曾昭琼主编的《有机化学》为教材,将涉及到的有毒重金属的有机反应进行总结.以此为平台,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专题讲座.相关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重金属汞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重金属铅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重金属镉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锰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铬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砷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等.通过专题讲座,学生关于重金属对食品安全的危害有了一整体的认识.由于我们在讲座中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学生反应强烈,在进行激烈讨论时认为有机化学就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如环境、食品安全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发展绿色化学,消除有机反应中的有害因子,改善我们的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现状.
3课外讨论及小论文撰写
通过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渗透以及专题讲座的途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但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的限制,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同时,学生在上述途径中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处于“被动”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主动来认知食品安全知识,从更深层次认识到食品安全产生的危害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课外讨论及小论文撰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能够弥补前两种途径的不足,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教育与有机化学教学的融合.
课外讨论和小论文的具体实施过程是: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有选择地布置课外讨论作业,可以是具体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范围,让学生根据相关的内容进行课外讨论或撰写小论文.如2011年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塑化剂风波,我们将其融入酯类化合物的学习过程,因为塑化剂的化学本质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为了使学生对塑化剂用途、危害有更多了解,我们让学生撰写与塑化剂相关内容的小论文,学生完成得很好.他们不仅通过文献资料对塑化剂的化学本质、种类、在工业上的用途、被用作起云剂的原因、对人类的潜在危害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总结,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有的学生在论文中提出:既然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酯,那我们在实验课上所制备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不是也有起云剂的效果?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是否也可以?有的学生还设计出相关实验来揭秘商家加入塑化剂的目的.更有的学生从塑化剂偶然被发现,感觉到化学专业的学生担负着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任,因为有机化学中涉及的波谱分析是现在质检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学习卤代烃融合塑料的相关内容时,要求学生收集资料,讨论塑料对食品安全影响.结果,同学们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讨论,认为塑料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之一在于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在焚烧塑料时,易产生世纪之毒“二恶英”,只要吸入一点点,就可以造成各式各样的文明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过敏、不孕、癌症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塑料在800℃高温情况下销毁不会产生二恶英,提出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课外讨论和小论文撰写,对食品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起了学生将来从事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热情.因此,通过课题讨论,也间接培养了“专业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类似小论文撰写和课外讨论的内容还有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和危害,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4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众所周知,我国食品安全状况非常严峻.严峻的食品安全状况和国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低下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改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但是,在我国由于长期缺失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与普及,造成了国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缺乏,食品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从而导致了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提高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对民众宣教食品安全知识.该课题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渗透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平台,将了解和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宣传,让更多的民众来关注食品安全,从而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基于此,我们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开展了食品安全知识宣讲社会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成效.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同学们积极将课堂上了解到的以及自己通过文献资料收集而来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在宣讲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使有机化学教学与食品安全知识有机融合;另一方面,使更多的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为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做出贡献.
5总结
吃什么不一定可信
如果说某种食品有抗癌效果,就必然会减少别的食物摄取量,而其他那些食物带来的益处也必然减弱。对整体健康而言,这样过于单一的食品可能是不利的。
很多人都听过绿茶防癌的说法。2004年,有人向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这样的认证:“每天饮用40盎司的绿茶可以减轻一些癌症的发生风险。”他们提交了各种学术期刊上的大量研究论文来支持“绿茶防癌”。在许多人看来,那些论文已经足够“权威”、足够“大量”来证明第一句话了。FDA在审查了所有的这些证据之后,结论是只有非常有限的可信证据支持绿茶对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证明绿茶对其他癌症也有预防作用的证据都不够可靠。
所以,FDA最后同意厂家可以使用的表述是:“一项微弱并且有限的研究没有显示喝绿茶能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生风险,但是另一项微弱并且有限的研究显示能够降低这一风险。基于这些研究,FDA认为,绿茶不大可能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生风险。”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特定食物在人体消化后被吸收,其成分必然会发生变化,而且许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恰恰是被人体吸收分解后才会被激活。”此外,欧阳学农主任说:“因此还没有哪种试验能证明某一食物的抗癌成分能发挥多少功效,更无法确定在某个特定人身上能有多大作用。”
“再好的东西也不能长期‘绝对’地吃,只强调吃什么防癌,反而可能‘作茧自缚’。”欧阳学农解释说,特定食疗对某些人有效,但针对另外一些人则也许适得其反。比如蛋白粉、雪蛤、胎盘粉等雌激素替代品可抗衰老,但却容易导致乳腺癌,有乳腺癌高发因素的人应少吃。比如,豆类对肠道有好处,却可加重肾脏负担,肾癌病人不宜多吃。
单靠吃什么、吃多少是不能完全彻底隔离癌症的。想吃出健康,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根据人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去辨证下方,讲究的在一个时间段里的营养的多样化和均衡。
“不吃什么”更实在
“癌症是一个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过程,不良的饮食往往是一个诱发过程。所以,防癌更重要的是不吃什么。”欧阳学农介绍说。
美国斯坦福癌症研究院的科学家在近30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癌症发生”是一项长期的可逆性“工程”,在此“工程”之中,只要有段时间中断,整个“癌工程”就得重新开始。因此,不断改变食谱,品种尽可能多样化,做到营养平衡,比例恰当,特别是要改掉固定不变的饮食习惯,吃“杂食”。
那么,要远离哪些食物呢?科学研究发现,高脂肪与高热量饮食与乳腺癌发生呈正相关,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胆囊癌的发生有关;肺癌病人常缺维生素A和硒;喉癌、口腔癌与吸烟、酗酒有关;甲状腺癌与饮食中缺碘有关;鼻咽癌与饮食中的亚硝胺污染有关;食物过硬、过于刺激性,或进食过快过烫,长此以往,易患食管癌;糖精摄入过多可能是膀胱癌的发病因素之一;辛辣食品、高盐饮食会损伤胃黏膜,促使胃壁上的细胞萎缩,从而容易诱发癌变;霉变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是引起肝癌的罪魁祸首之一。
“要想防癌,抗癌食谱最好个体化。”欧阳学农说,要想远离癌症,咸菜、咸肉等含有致癌物质亚硝酸盐的食物应少吃;发霉的米、面、花生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的黄曲霉素,一旦发现,应弃之不吃;做米饭、煮粥之前要把米淘洗干净,以减少霉变对身体的损害;吃肉不要过多,因为肉中脂肪含量高,可以多吃些鱼、虾以满足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炒菜时油不要放得太多,不要吃煎炸食物;熏烤的鱼、肉、香肠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的烟焦油,应少吃。限制摄取酒精性饮料,别图便宜而买不新鲜或腐烂的蔬菜和水果。
营养、药物、护理、康复锻炼是现代医学综合治疗的四大支柱。临床营养护理学是护理、助产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平衡膳食是达到合理营养的唯一途径,也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近40年来,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临床营养的作用和价值的认识有了跨跃式的发展,其临床应用的范畴、应用技术、制剂的供应和设备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使得临床营养治疗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临床综合治疗措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临床营养治疗工作的广泛开展,给护士的工作任务和角色提出了许多新的和更高的要求,例如: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普通病人和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对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价和个体化的饮食指导,对
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正确实施营养支持,并进行营养效果的监测和评价。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要求临床护理工作者应具备较全面的营养学知识,将营养治疗、营养保健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所以,临床营养学知识对护士能否胜任这些工作至关重要。
而我校护理专业的营养教学,教材一直采用的是《营养与膳食》,而《营养与膳食》主要侧重于公共营养的教学,对临床营养讲解不多,考试方式也过于简单,学生投入精力少,而且《营养与膳食》安排在第2或3学期,学生没经过临床实习对医患之间的直接交流感受不深,同时对疾病治疗过程缺乏直观认识,从而进一步削弱了对临床营养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加之教学过程中由于内容多,课时少,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基本上是采取“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没有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其医疗实践中明显感到自身临床营养护理方面知识不足。
其他兄弟学校的情况与我校相似,只是选择的教材不尽相同,有的选用的是《临床营养学》,有的选用的是《临床营养护理学》,有的跟我校一样选用的是《营养与膳食》,共同存在的问题是都没能好好地根据护理专业特点有效取舍教学内容,导致教学内容过多,学时偏少,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许多困惑。针对这种状况,有的教师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有的教师提出要重组教材内容,有的提出要转变教学观念,有的提出要进行课程改革;还有许多教师从教学方法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的教学论文。在此,也想对大专护理《临床营养护理学》教学改革谈谈我的设想。
2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课程应围绕“健康为主”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以满足护理对象的有关营养与健康需求为宗旨,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将护理、饮食、营养与人体健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基础营养、社区营养、临床营养作系统整合,授课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健康,贴近应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资料搜集、健康教育等应用能力,并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人文关怀、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隐性能力的培养。
课程内容的确定应以护理专业的工作任务为中心,同时兼顾“公共营养师”全国执业资格考证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着重发展职业能力。教学内容应主要包括二部分:公共营养(人类的营养需要及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疾病营养(疾病的营养治疗、营养护理)。
2 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强调临床营养护理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用相关调查数据和临床实例说明营养护理是疾病治疗、康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2.突出日常生活中的营养知识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营养意识。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风、冠心病等的发生发展与膳食营养不平衡密切相关,如果能及早进行营养干预、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不仅可以预防这些疾病而且还可以控制和稳定病情、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
3.改进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减少基础营养知识要求,增加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考核。
3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手段、方法
1.公共营养的教学,多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加强互动,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并充分利用录像、幻灯等多媒体手段增加教学实感。
2.疾病营养以PBL教学法为主。在了解病情、用药的基础上分析患者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如何评价、提出何种营养支持方案并具体实施,使理论密切联系实践。
4 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自我营养状况评价。在营养状况评价实验时,指导学生自行设计膳食调查表,相互扮演“实验对象”,记录1日膳食内容并进行膳食计算,结合1日能量需要的确定,评价膳食营养是否合理。同时测定身高、体重等营养评价指标,对调查对象做出全面营养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膳食建议。
2.案例分析。邀请教学医院内科、外科、儿科等科室资深医师、护士长选取住院患者营养治疗的典型案例,以专题讲座、讨论等形式,从营养评价与监测、营养治疗原则、营养支持方案设计、肠内外营养支持途径及其营养制剂的选择、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营养教育等方面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临床营养工作程序的了解和疾病营养治疗与护理的重要性的认识。
3.病例模拟营养治疗。一些操作性强的疾病营养治疗内容可调整到实验室上,要求根据病情,设计营养状况评价指标,熟悉相关检查仪器,熟悉检查结果判断,然后提出营养治疗和护理方案。
4.增加课间临床见习。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与营养关系密切的特点,让学生在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基地进行见习,要求学生直接与患者对话,询问膳食史,根据病历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等,然后结合病情和药物治疗提出营养治疗和护理方案,并由患者的主治医生和主管护士对该方案的实用性进行点评。
参考文献
[1] 胡昌军,辛先贵.临床营养学[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8,第1版,第1次印刷
[2] 刘均娥,范.临床营养护理学[M]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8,第1版,第1次印刷
[3]李嗣生.营养与膳食[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
第1版,第1次印刷
[4] 厉芳红,方芳,余清,王文蔚,金伟琼.关于《临床营养学》教学改革与教学语言的探讨.检验医学教育 2009,01:17-18
[5] 田玉慧,卜勇军,王绪刚,张国富,刘晓婷.影响临床营养学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J].2009,02:304-306
关键词:笼养蛋鸡,脱肛,防治方法
笼养蛋鸡脱肛症在养鸡生产上较普遍,就其原因来讲,脱肛又是一个复杂而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给养鸡场(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全面了解脱肛原因及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这是确保鸡只健康,提高养鸡经济效益的可靠保证。
1.脱肛原因
笼养蛋鸡的脱肛多发生于蛋鸡开产后的初产期或盛产期,并多见于高产鸡。从发生脱肛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1蛋鸡在育成期由于运动不足和鸡体过肥所致
蛋鸡在育成期,其日粮中所含能量水平过高或上笼过早,鸡运动不足,将导致母鸡体内脂肪沉积过多,造成鸡体过于肥胖。由于耻骨间和下腹部的大量脂肪压迫输卵管,阻塞产道,使输卵管肌肉过度紧张,每次产蛋都强力努责而造成脱肛。
1.2母鸡开产过早或过晚
母鸡过早开产,鸡体发育与性成熟不相适应,鸡体小,骨骼肌肉发育不良,难以维持产蛋;若开产过晚,则往往一开产就产大蛋,易引起难产而脱肛。
1.3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过高,蛋白质供给过剩
母鸡开产后,产蛋率呈上升趋势,此时若饲喂大量的高蛋白饲料,使产蛋量剧增,蛋重加大或出现较多的双黄蛋,因而难产脱肛的发生率则相应增加。
1.4配合日粮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缺乏
产蛋鸡在盛产期,若维生素A和维生素E摄取量不足,性激素分泌不平衡,输卵管及泄殖腔粘膜上皮角质化而失去弹性,起作用的油质分泌物减少,致使鸡产蛋不通畅,产蛋时用力过度造成脱肛。
1.5光照不当或维生素D供给不足
蛋鸡过早的补充光照或无规律性地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造成母鸡过度兴奋,神经敏感,互相啄斗,提早产蛋或搅乱产蛋规律而引起难产脱肛。此外,在盛产期日粮中钙质含量较高,此时若光照不足,或维生素D缺乏,钙磷比例失调,使日粮中的钙不能充分吸收利用,剩余的钙则沉积肠道,剌激肠粘膜发炎,排粪时强力努责造成脱肛。
1.6病理因素所致
输卵管与泄殖腔患有炎症、白痢、球虫病及腹腔肿瘤等均易引起母鸡脱肛。
1.7不利环境的影响
母鸡产蛋时受到外界环境的惊吓;有啄食癖的鸡趁产蛋外翻之际去啄其,都可造成脱肛。
2.防治方法
2.1要认真做好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对育成鸡应实行限制饲养,7-14周龄的小母鸡日粮中粗蛋白质占16%左右,其目的是保证肌肉充分发育,以后每周降低1%,至18周龄时,日粮中粗蛋白质降至12%。这一时期,日粮含代谢能水平不宜超过2700kcal/kg;要每天限食10-20%(即喂自由采食量的80-90%);从7周龄起,每周抽测鸡群1-5%的鸡体重,根据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之差来调整日粮喂量。如果体重超过或低于标准体重的1%,下周要相应减少或增加1%的饲料量。科技论文。还要注意育成鸡的运动,无论是地面垫料育雏还是大笼育雏,上产蛋鸡笼的最适宜时间是17-18周龄,这样可以控制育成鸡适期开产,保持良好体况,防止过肥,从而降低难产脱肛发生率。
2.2光照要适宜
光照对鸡的性腺发育、采食、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以及产蛋作用极大。科技论文。20周龄以前,每天光照时间不宜超过12-13小时,20周龄起,每日光照时间开始逐渐增加,一般可每周增加0.5-1小时,直至增加到每日光照时间15-16小时,以后则保持稳定,切忌忽长忽短。其光照强度,育成鸡为2-3W/m2,产蛋鸡为3-4W/m2,宜在鸡笼两侧上方安置光源,切忌留有光照死角。
2.3要加强产蛋盛期的饲养管理
产蛋鸡进入产蛋高峰后,不仅产蛋率高,而且体重还在增加,所以要注意营养物质的供应,根据鸡群的产蛋水平来合理配制日粮,以免引起蛋鸡减产、脱羽、脱肛。
2.4搞好断喙
鸡出壳后的6-9日龄断喙,上喙断掉1/2,下喙断掉1/3,在开产前或上笼时再修喙,要保持上喙短,下喙长,圆滑无尖。
2.5提供安静的产蛋生活环境
要减少和排除外界能引起应激剌激的各种因素,防止鸡群受到惊吓造成惊群的隐患,对患有啄癖的鸡,应单独饲养或进行淘汰。
2.6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重症鸡大都愈后不良,没有治疗价值。科技论文。一旦发现脱肛鸡,要立即进行隔离,对症状较轻的鸡,可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将脱出部分洗净,然后涂上紫药水,撒敷消炎粉或土霉素粉,用手将其按揉复位。
关键词:大学生 健康 饮食习惯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009-02
不良饮食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对自身身体健康不利的饮食习惯。不良饮食卫生行为习惯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卫生行为习惯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现在很多大学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如不吃早餐、偏食和挑食等不良习惯,这与营养知识缺乏和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关[2]。针对大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现状,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分析法,提出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温州医学院18-23岁的大一至大四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
采用文献资料、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就餐情况、营养行为等,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29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90份,有效率为96.7%。对问卷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日常不良饮食习惯现状调查与分析
2.1.1早餐情况
从表1可知,平均15.9%是偶尔吃早餐的,1.7%是从不吃早餐的。大一到大四经常吃早餐的比例越来越低,早餐对健康极为重要,研究表明:体内血糖水平的维持,主要取决于早餐种类和数量。不吃早餐,血糖降低,影响学习和身体。为保证大学生膳食达到合理要求,良好的早餐行为至关重要。
2.1.2 大学生进餐规律情况
很多大学生饮食时间不固定、早中餐并作一餐、各种食物分配不均。调查发现,平均34.5%的大学生三餐非常有规律,43.0%的大学生有一定规率。在饮食习惯中,适宜的进餐时间以20~30 min时间为最佳,但有平均26.6%的人就餐时间在10min以下,就餐时间过短会加大肠胃负荷,对身体造成危害,必须引起注意。
2.1.3 饮食方式情况
表2发现温医的大学生经常吃快餐比例达到了63.8%,快餐非常不卫生,对健康有很大威胁。有28%以上的人经常吃烧烤油炸,高温过后各种维生素尽遭破坏,蛋白质也大量损失,并且烧烤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同时油经过长时间熬炸很容易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另外,经常喝饮料的人占总人数的31.9%,偶尔的也占到了65.8%,很多饮料的成分为糖、香料和碳酸,添加剂中不乏色素,对身体健康危害大。调查还发现有60%以上的人有聚餐饮酒习惯,需引起重视。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可见,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比较普遍。如早餐率低、不重视就餐时间,这些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大学生体能下降和心理问题的出现,并伴随未来疾病的发生,从而影响学习和健康,是阻碍学生成才的主要原因。所以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尤为重要,笔者对此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3.2对策
3.2.1对大学生进行营养教育
学校应加强宣传营养教育,改善大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使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营养教育不仅是传授营养知识,更重要的是应用多种手段改变不良的态度与行为,指导受教育者把营养知识应用于正确安排膳食、合理选择食物等健康行为中去[3]。其次,邀请营养专家定期进行营养讲座,也可以开有关营养教育方面的公选课,只有把营养教育上升到课程阶段,才能加强对大学生的营养教育,使其懂得科学合理的摄入各种营养物质,改正不良饮食习惯。
3.2.2加强学校食堂管理
学校应对食堂加强管理,延长就餐时间,增加菜品,禁止提供生冷、油炸、腐坏变质等食物。定期对食堂器皿消毒和卫生检查,保证食堂有一个干净、健康的就餐环境。另外,食堂应定期宣传饮食卫生知识,在日常就餐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指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这些知识。
3.3.3加强学生自我约束
首先,饮食节制,控制热量、高脂肪和钠盐的摄入,讲究科学营养,谷类为主、全面膳食、主副搭配[4]。其次,应该正点进食和避免不吃早餐、饮食不规律、食用不健康的食物。另外,少吃快餐,少喝饮料,合理搭配饮食,还要注重进食水果。只有形成了健康合理饮食的观念,才能将所具备的营养知识转变到真真切切的日常行动中,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5]。
参考文献:
[1]潘红.高校健康教育的新思路.中过民康医学[J], 2006, 18(8): 648--661.
[2]李军,刘小燕,郭辉,贾宝云,王程,黄娟.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膳食行为的调查[D].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028~1029.
[3]孙要武,祈艳波,葛杰,等.某医科大学生营养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57--58.
[4]孔凡涵.管窥中医饮食营养对健康的影响思考[J].光明中医,2007,(6):25~27.
[5]焦慧杰,宋倩,王冠宇.大学生饮食健康与营养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2012,(4):91~9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