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濮之战范文

城濮之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濮之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城濮之战范文

关键词:智利 普尼拉水电站 工程计划

由于Nuble流域便利的灌溉条件,普尼拉水库早在1965年便已开始研究规划,第一次可行性研究是由英国咨询公司市政工程部的伦德尔 、帕尔默和特里顿先生进行。最近一次的研究是1994年,国际灌溉委员会委托Ingendesa EDIC 协会执行名为"Estudio Integral de Ricgo Itata"的灌溉方案,以利用Itata河流域的可用水资源。

根据这次研究结果,普尼拉水库被推崇为一个核心工程。用来灌溉Nuble流域内的92600ha土地,及Cato和Chillan流域的44900ha土地。如此广阔的灌溉流域取决于其883×10 6m3的库容。除此之外,利用水库的灌溉水源,还完全可以建立一个100MW的水力发电站。

考虑到这诸多优势,1999年,市政工程部同意进一步对普尼拉水库进行可行性研究,将其规划为一个集灌溉、水力发电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多目标工程。此工程计划由EDIC Ingenieros Ltda.实施,于2000年底完成。水库的最佳库容为600×10 6m3,可灌溉60000ha土地,并供给一个92MW的水电站发电用水。

根据前期研究所得的种种结论,Direccion de Obras Hidranlicus决定继续此工程,并将详细的基本设计方案颁发给EDIC Ingenieros Ltda.。具体包括大坝及附属工程、导流隧洞、溢洪道、泄水底孔、对外交通道路及引水压力管道。水力发电站将作为基础工程。这些方案现在已经基本完成。

1.普尼拉水库的基本特性

普尼拉水库座落于Nuble河上游流域,大坝海拔642m,位于Nuble河与Los Sances 河汇流点下游3km处。此处的平均年流量为79.5m3/s,流域面积约为1250km2。水库的主要特点可总结如下:

·正常最高水位为757.10m

·最低运行水位为679m

·水库总容积为625×10 6m3

·可利用的水库容量为600×10 6m3

·洪泛区1745ha

2.普尼拉大坝及其附属工程

普尼拉大坝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为74.5m,底座高程为62m,即坝高136.5m,为智利最高的坝之一。土石坝填筑物主要是由Nuble河和Los Sauce河汇流处河成阶地的砂砾石填充。表1显示了使用的填筑物特性及大坝断面的压实要求:

三轴试验由IDIEM以最大尺寸为6英寸(15.26cm)的砂砾石为试样进行,土壤试块直径2英尺(0.6m),高度大于4英尺(1.2m)。

试块被压紧为相对密度在85%-100%之间,压力室的试验压力需达到8kg/cm2。直径1m的试块可用IDIEM的三轴压缩仪器进行试验,压力室的压力可以上升到20kg/cm2,垂直轴向的负荷增高到500吨。

大坝的防渗由位于堤坝上游面(1.5:1)的钢筋混凝土板来保证。此混凝土板厚度将在坝顶沿着最低的坝基触点,在0.66m-0.30m之间成比例改变。坝基需建于坚固完整的岩体上。

填筑坝坝基对岩体或高密度砂砾石的要求,需要先开挖履盖岩体的细土(火山灰)及冰川沉积物再进行填筑。同时,沿河床的疏松砂石也可以被开挖。

岩石灌浆分三排进行,外面的两排加固岩石,中间一排在居中30m处,确保不渗漏。

坝顶需建一个4m高的防浪墙,且能满足车辆通行。

为大坝装备仪器,在建造过程中可以对水库的蓄水,运营及地震反应进行监测。

3.溢洪道

普尼拉大坝溢洪道前堰是用闸门控制的,后面接着一个泻槽和一个面向大坝下游的滑道定向装置。这些构造建在坝基的左侧,水库的水将通过左岸的一条宽阔的渠道输送至溢洪道。

溢洪道控制堰由三段11m宽的河段组成。由建在2.5m厚的钢筋混凝土支墩上的2.5m厚的17.1m高的弧形闸门控制。堰下槛高程740,也就是说,在进水渠地面5m之上。此外形根据USBR标准,设计水头14.6m。闸墩上方,应急闸门上游,一座6.5m宽的桥可满足车辆行驶。闸墩上游护面为半圆形。

泻槽为钢筋混凝土的矩形建筑,宽38m,长392m,连接闸门和滑道。

滑道半径27m,喷射角度为20°。静水池下的岩石可被坚实的混凝土板保护,以防止在小量排放事件中未从挑流坎流出而引起的淘底冲刷。

对于溢洪道的设计,以下条件已被考虑在内:

· 当千年一遇的洪水,达到了设计最高水位,打开所有闸门泄洪。此情况下,最大的支流排洪量为6100m3/s,溢洪道的最大排洪量为5160m3/s。

· 当千年一遇的洪水,达到了设计最低水位,打开一个闸门泄洪。此种情况下,溢洪道的最大排洪量为4330m3/s。

·当千年一遇的洪水,溢洪道达到设计正常水位,打开所有闸门泄洪。此种情况下,最大排洪量为7300m3/s,溢洪道的最大排洪量为5770m3/s。

4.导流隧洞

导流工作由左岸两个隧洞及上游、下游各一个围堰坝组成。此设计用来处理30年一遇的洪水,排洪量为2500m3/s。上游围堰坝高30m,为独立坝。下游围堰坝高15m,纳入主坝体。与主坝体相类似,由砂砾石修建。导流隧洞有1个马蹄形截面及平底拱。1号隧洞直径12.8m,长958m;2号隧洞直径10.6m,长1146m。

2号隧洞仅在施工过程中使用,1号隧洞用来排洪灌溉,作为一个水力发电站的发电隧洞,同时也是泄水底孔。

5.发电隧洞、输水灌溉及泄水底孔

如上所述,发电隧洞、输水灌溉及泄水底孔都是1号导流隧洞的功能。为了满足这些条件,进水口需有一个高程高于水库死库容(2.5×10 6m3)的入口,以沉积百年一遇洪水的泥沙。

1号隧洞有一上游闸门,引水压力管道在此可以开始水力发电及灌溉输水附属工程,下游处开凿出一个闸室,用以安装水闸和泄水底孔的控制闸门。

引水压力管道通过一个与1号隧洞衔接的预留隧洞通到外部。这一隧洞也可充当到闸室的通路。压力管道直径4.35m,长约320m,由分支管分别供给水轮机及灌溉控制阀。

灌溉系统的附属工程,包括一钢筋混凝土结构,此处安装Howell Bunger阀门,并设有消力池。此工程坐落于大坝左岸下游水力发电厂房西部,宽21m,长34.1m,中间被墙隔开,成为两个相同的分割区。每个区间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装有压力管道的直径2m的蝴蝶阀及输水阀;第2部分做为消力池。输水阀为Howell Bunger型,直径1.55m,并固定在墙上。

消力池和河流与一段41m长,21m宽,斜度1:3的梯形岩石断面渠道连接。

灌溉附属工程的最大排洪量为104m3/秒。

泄水底孔有两个一样的Bureau型闸门,高1.8m,宽1.2m,与1号导流隧洞内的衬砌渠道连接,直通Nuble河。此孔最大排洪量为160m3/s。

6.水力发电站

第2篇:城濮之战范文

关键词: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素质发展

前言

就当下的教育形式而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关注,同时也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结构,在教育中提高学生素质是每一位教师要面对的问题。教育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因素阻碍学生的素质发展,例如学生学习观念不强烈,缺失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不能够接受与消化应试教育的教条化课本知识。那么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点要立足在学生的素质发展与个性能力方面,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发展成为社会应用型人才。

一、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学生的素质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目的就是能够实现学生、教师、课程以及学校四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在发展中课程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得以有效发展的基础,其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软件、硬件设备得以发展的基础。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教师的协助,只有教师切身参与其中才能够保证课程有效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的能力被不断提高,才保证学校的教育成果得到良好发展,这些工作的最终目的要归结于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培养。只有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融入到校本课程开发中,才能够全面的培养学生素质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发展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2.1创新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以及兴趣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播方面的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大多数的学校与教师都被应试教育束缚,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教条化的知识在学生看来枯燥而无味,但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长期处于这种学习环境中就会使学生滋生厌倦学习的情绪,从而对学习就会失去热情和兴趣,找不到学习的源动力。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起码课本中的知识变得灵活且多样,为学习内容增添一些兴趣内容和选择性内容,但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并没有得到改变,仍然是教条形式的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方式支配着学生的学习时间,在一定能够程度上会影响学习持续性学习的动力。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保持度来看,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首先,详细调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对生活知识的了解程度,学习文化课程的个体差异,之后根据这些调查数据制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完善的规划校本课程设置。

其次,找出学生学习当中的兴趣源头,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承袭这一特征,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利用年龄、兴趣、爱好、心理发展这几项特征因素将学生有效分类,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根据这些分类来制定课程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2.2强化学习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

学生的素质发展可以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来实现,其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素质能力的实用性得到提高,那么具体的校本课程课程开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校本课程中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学习指导,之后制定有效的学习策略,想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是离不开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及正确的指导方法的。所以校本课程的学习指导与学习策略要满足实践性、针对性等特征,只有这样的校本课程实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的课上积极主动学习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动力,长此以往的学习模式就会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素质精神。

第二,校本课程中要增加实践课程模块,增加学生实践课程的完善度,使实践课程的内容与实用价值得到体现,在课程设置中要尤其重视研究性的学习内容。课程设置是改变与革新学习方法的一种形式,但是真正想要学生投入到学习中,那么增加实践课程与实验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在动手过程中领会的知识是非常深刻的,从而也加深记忆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变得灵活而多样,最终实现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校本课程中强调综合性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是因为这类型的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合作协、协调性以及信息收集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当中得到全方位的素质发展。

三、强调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3. 1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有效空间

学生的素质发展要建立在有效的空间发挥基础之上,如果校本课程中缩小了学生的个性化发挥空间,那么学生的素质就得不到全面地发展。基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传统单一性的灌输式教育仍然是高中阶段主要的教学手段,这种教育模式并没有将学生的选择空间考虑在内,学生职能被动的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所以不能有效培养个人喜好和个性追求。所以校本课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空间,使学生能够选择与自身喜好相符合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展示出自我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素质能力。

与此同时,要将学生看作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使其参与到课程开发中,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流畅,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建议了解到当前校本课程中还应加入哪些内容,以便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将校本课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取消以增加学生个性发展空间模块。这就实现了学生与教师一同进行校本课程的教育革新与优化,以此得到的校本课程是具有选择性、平衡性以及综合性的,充分体现出以学会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增加学生的实践模块,以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发展。

3.2校本课程中设置个性化课程组合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综合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每一个学生的个人喜好、特长技能都是不同的,所以就要求校本课程的内容在组合方式上能够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相匹配,使每一个学生在校本课程的组成内容中都能够获得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够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自主选择与自身发展相关联的个性化课程组合。那么,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知道每一个学生需要的知识内容,找出每一个学生特长的发展可能性,结合学生的自身的能力特点,为学生设置符合其自身特征的课程内容。

3.3校本课程需要容纳多样化信息

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多样化信息资源组合,其中要有历史性、社会性以及艺术性等多样化的知识资源。这种课程的开发就会使传统的教师地位遭遇极大的变化,教师可能不再是权威知识的领航人,因为学生会对校本课程中某一方面的知识提出独到的见解,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很有可能超越教师,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传统的师生地位将产生颠覆性变化,学生提出的意见与教师给出建议并不相同,很有可能学生持有的意见与教师给出的相反,这种教学模式会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信心。

结论:

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能够跟上社会教育改革的变迁,终身学习,不断的提高知识含量以及专业技能,在有效掌握知识的基础理论同时要科学制定学习指导目标,利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以此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有效依据,以达到学生素质全面培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小兰.少数民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J].甘肃教育,2003,(7-8):23.

第3篇:城濮之战范文

关键词:园林苗圃;可持续发展;苗木培育;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苗圃作为长春市南部新城的一个天然“大氧吧”,维持了氧气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质量,可以说它的存在像一片“肺叶”,在城市运转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城市的绿化作用、生态作用,同时在各种评比所需的硬性指标中也承担着基础性的作用。它作为东北地区的第一大国有苗圃,为城市绿化提供了许多优质苗木,在苗圃苗木生产过程中,我们也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促进苗圃更长远的发展。

1 长春市第一育苗场的现状

长春市第一育苗场始建于1933年,位于南环城路西段,蔚山路与前进大街交汇处,苗圃地处中温带气候带,平均气温4.8℃,最高温度39.5℃,最低温度-39.8℃,日照时间2,688h。年平均降水量522~615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7月平均气温23℃,1月平均气温16.9℃。年平均风速为4m/s,年大风日数31.2d,最大风速17m/s。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全年无霜期为159d。

现有圃地面积约90hm2,总储苗木量为80万株,正常出圃的针叶、阔叶、花灌木、藤本苗木70多个品种,年出圃20万株以上。是国内规模较大,品种较多的绿化苗木基地。

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苗圃土壤肥力退化严重

由于圃地多年生产、种植、移植等,导致土壤板结,致使表土大量流失,保水保肥能力逐年下降,营养成分流失,再加上苗木连续耕作,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缺乏,降低苗木抵御能力,导致苗木质量下降,易染病虫害。改良方法:施用大量有机肥,在育苗过程中用地、养地和护地的最有效手段是增加土壤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对提高地温、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的供肥、供水能力均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施入一定量有机肥后,为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还可以通过分解和生化作用,形成腐殖质、果胶和土壤复合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团聚体和团粒结构,追施有机肥主要以腐熟的粪便和尿为主,追肥应分散施用,可采用条状挖沟施肥,也可与中耕结合进行,育大苗可采用在苗根周围挖穴或圆形、辐射状挖沟施用,追施有机肥应及时浇水。

2.2 做好苗木规划,充分利用土地

做好苗木近、远期规划,用最短的时间把苗木结构趋于合理,做好市场调查,由于苗圃的苗木总量大,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存在着苗木断档,梯次不够,进一步调整苗木结构,使针、阔叶乔木和花灌木达到合理的比例,并按一定龄阶呈正态分布,保持苗木可持续发展,加大小苗种植力度,丰富花灌木品种,增加种植数量,同时加大对阔叶树修剪,提高苗木质量。引进苗圃空缺树种,如秋色树种、整形树种、彩叶树种等,做到“春景秋色”的效果,丰富了苗圃的苗木品种。随着园林绿化水平的日益提高,街路、广场的绿化品种不能局限于杨、柳、榆等十几个品种,所以需引进大量苗木品种。加大移植力度,苗木过大时,单株营养面积小,枝叶互相遮荫,光照不足,土壤养分和水分不足。从而导致光合作用受阻,使苗木质量下降,表现为苗木细高而叶量少,木质化程度低,根系不发达,苗木大小分化严重,合格苗数量减少,栽植成活率低。

2.3 更新设备,完善设施

苗木种植离不开水源,苗圃苗木灌溉是用水车扯管浇灌,时间长,效率低,希望把每个区号都能铺设管道,随时可以进行浇灌,提高苗木成活率。苗圃生产主要以人力、马力为主,更新设备,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对圃区作业道进行铺设,以便不影响苗木销售和正常作业。

2.4 更新观念,改变经营模式

经营作为苗圃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起到一个很好的传播作用,很多人了解了苗圃,要想更好地站稳市场,利用现代化信息平台,建立苗圃自己的网站和短信平台,将苗圃全面推销出去。同时,扩大信息贮备,科学的做好市场预测,充分发挥苗圃的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瞄准市场,组织好苗木生产,为城市绿化提供充足的优质苗木。还有利用好苗圃地处市区的区位优势和自身良好的生态条件,开展好科学教育和生态休闲活动,提高苗圃的社会效益。

2.5 引进人才

由于苗圃职工逐年退休,一些技术强,经营丰富的老职工都已退休,呈现出后继乏人的状态。因为,有些东西是需要时间积淀的,如精品树的培育,新品种稳定性的试验等,特别是苗木的科研试验,不仅是科研院所的事情,更需要有经验的苗圃职工的参与,要实现苗圃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批新的苗圃人,提高苗圃职工的知识水平,定期组织学习,同时更多的学习借鉴园林技术,出去走访各地成功的苗圃,把好的方法、技术带回来。

3 加强苗圃管理

3.1 加大对苗圃周边区域围栏的圈建

更进一步保护苗圃土地,防止苗圃土地的流失和侵占。近几年,由于苗圃周围已逐步进行开发建设,苗圃土地也受到了影响,所以保护苗圃土地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3.2 加强苗圃各个区号的管理

淘汰一些老、弱、病、残及多年滞销树种,引进一些大规格树木,以便供应绿化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丰富苗圃苗木品种。及时对一些阔叶树进行修剪、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提高抗逆能力,确保树木有质有量。苗圃树木繁多,但质量上却有待提高,提高移植力度,扩大苗木生长空间,只有良好的生长空间,苗木才会有丰满树冠,挺拔树干。

3.3 人员安排方面

合理安排人员,定员定岗,重要岗位选择有责任心、上进心的同志担任,而且有考察期,如果考察期间,有人反应其不称职,可以调离其他岗位,共同工作,互相监督。

城市园林苗圃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城市园林和城市环境建设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步伐。城市园林苗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为核心,以效益为目标。继续坚持稳步发展,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方针。同时采取一定的发展策略,适应市场需要,生产低成本,高质量的苗木,走产业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城市园林树种应多样化,以便迅速改变当今应用乔灌木种类稀少、品种单调的缺点。要栽植多种多样的树种,构建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群落,做到叶绿花红、丰富多彩。应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育苗,突出快速育苗、加速成苗,加大科技含量,有所创新,见诸实效。

参考文献

[1] 王艳洁,刘祖伦.城市园林苗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中国园林,2000,16(05):84-86.

[2] 宋自力,廖登文.国有苗圃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1,28(02):47-48.

[3] 何永进.我国苗木市场需求趋势[J].湖南农业,2003(11):16-17.

[4] 俞玖.园林苗圃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1988.

[5] 刘爱霞,雷振东.园林苗圃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5,28(12):126-128.

第4篇:城濮之战范文

1、退避三舍对应的人物是晋文公重耳。

2、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以后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3、出处: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 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城濮之战范文

一、春秋故事:

齐桓公重用管仲首霸诸侯、齐桓公之死及齐国乱与衰、管仲向齐桓公进霸术、重耳入齐与出齐、晋文公安定晋国、城濮大败楚军、晋文托孤秦晋分手、臣能君昏权力下滑、宋襄公假“仁义”争当霸主、泓地一仗丧尽“仁义师”、尽不起“东道主”情谊的郑国、陈夏姬为楚称霸帮忙、秦霸西戎绕道向东、楚国霸业的起伏、楚祸频繁、吴夫差勉强称霸主、晋与齐鞍之战、崔杼弑君及齐国换姓等。

二、战国故事:

一晋分三晋、田齐代姜齐、七雄并立、风行“变法”、吴起入楚、商鞅在秦、墨儒相伐、老、庄与黄老、孙子兵法、孙膑与庞涓、齐田文与魏无忌、朱英劝黄歇、苏秦与张仪、屈原作《离骚》、乐毅与田单、范雎与蔡泽、苟子与韩非子、“奇货可居”、廉颇与蔺相如、王翦灭楚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城濮之战范文

【关 键 词】 分组;发言;尝试;积极性

前天开讲《烛之武退秦师》,课上把高一(13)班的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代表秦、晋、郑三个诸侯国,要求各组站在本国的立场讲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学生们欣然领命。这个任务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昨天课上检查时,三个小组分别推出三位代表发言,都是书面讲稿,不但讲了故事,还写得文采斐然,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以下是三个代表的发言稿。

郑国代表的发言稿

郑 玲

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我国时,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晋楚城濮之战时,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晋文公出于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之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我国在临危之际,派烛之武火速前往秦军讲和。烛之武见到秦伯,一语道破晋国的野心,以旁观者清的姿态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说明了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一番摇唇鼓舌之后,智慧超群的烛之武又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从而挑起秦晋两国的矛盾。秦伯于是宣布退兵,没有达到出师目的,晋国也尾随其后灰溜溜地撤走。说秦伯而退晋师,烛之武真是智勇双全,是我们郑国的功臣。

这次战争真是有惊无险。曾是晋国盟军的秦国,现在却成了我国的盟友,想他晋国此后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点评:分析在理,能看出该生对课文理解深刻,且合理利用了课外资料,如城濮之战等故事,自学精神可嘉。

晋国代表发言稿

吴 博

本人是站在晋国立场上,不太客观的分析了历史事实,这实乃因本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太强,如有哪些地方与史实不合,敬请谅解。

我晋欲与秦国联手围攻郑国,原因是郑国曾对我国大王晋文公无礼,这还不算,还在与我国有盟约的情况下去勾结楚国,这是绝不能容忍的。于是,我军驻扎于函陵,秦军驻扎于氾南。

但由于郑国人太过“聪明”,找了一老头烛之武做说客,本以为他不会有所作为,但结果却大大出乎我全国人民的意料,不知此老头到底用了什么伎俩,竟轻松说服秦国放弃与我国结盟。我国史官经慎重考虑,得出秦国背叛的原因:

一是秦国的信念不坚定, 要不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说辞就轻易改变决定,太过失败了;二是与我国行为有关,我国曾做过负秦之事,但此次我们是诚心与秦合作,那么秦国就应相信我国,因为我国也是为了两国利益而战的呀!但秦国却重走郑国之路,亦非什么伟大之国。

结果,郑与秦交往与日俱增,冷落了我晋国。但我君晋文公实在英明,理智清醒地做出明智之举——退兵,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国史官坚信,我晋国定会越来越强大,晋国前途一片光明!

点评:站在本国立场,当然要向着本国。除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加进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对晋国充满信心,分析问题条理清晰,可贵!

秦国代表发言稿

王 荣

在晋文公的一再恳求之下,我大秦国决定发兵支援晋国。按晋国的计划,晋国驻扎在函陵,我军驻扎在氾南,与晋军形成一个包围圈,把郑国团团围住,然后来个瓮中捉鳖。就在此时,郑国派来了烛之武谈判。烛之武说:“秦国、晋国已经把郑国包围了,郑国就像瓮中之鳖。如果灭掉了郑国对您有好处的话,我怎敢来劳烦您呢?”秦王暗想:死到临头还狡辩,真不识好歹!烛之武接着说道:“您想想,越过晋国来统治郑国,这有多难啊,您又何必灭掉郑来让晋得到好处呢?他的实力雄厚了,您不就相对弱了吗?”听听好像蛮有道理的,他也不是瞎说。“如果不要把郑灭掉,而让郑国成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您的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提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来说,也不见得是坏事呀,况且您给过晋国恩惠,他们答应把焦、瑕两座城池给您,可是呢,他们出尔反尔,刚回国就修墙筑城,这不是明摆着抗拒您吗?晋国那么贪得无厌,有什么能让他们满足呢?晋国已把郑当作东方的疆界了,他向西方扩张,如果不损害秦国的利益,他到哪儿去取得他梦寐以求的土地呢?如此,秦国受损而晋国得益,希望你慎重考虑一下。”秦王听完烛之武的话,陷入了深思:晋国当年就失信于我,这次也不排除有欺骗我的可能,知人知面不知心呀!万一晋国又出尔反尔,那他并吞了郑国,国力更加强大,一旦再来攻打我,我可无法抵挡呀!那我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如果现在不攻打郑,晋也不会有非分之想,它现在还打不过我,再者,我派三员大将留守郑国,有情况立即汇报,待时机成熟,一举拿下郑国,到时晋国也只能傻眼了。这样的话,就都是我的囊中之物了,这不是一举两得嘛!于是便与郑结盟了,随即派杞子、逢孙、杨孙去守卫郑国,秦王就班师回朝了。

点评:对课文内容很熟悉,各方形势都相当了解,做到了知己知彼。可喜!

这样的教学,虽然是一次尝试,但我感觉到非常有意义,它打破了文言文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不再把学生当作容器给他们灌输文言知识,强迫他们背诵、默写,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保证了教学质量。

这次尝试,给了我信心,我将会不断努力,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樊丽慧. 吟诗属对兴味浓——我教《烛之武退秦师》[J]. 语文建设,2003(4).

第7篇:城濮之战范文

1.“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

2.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

A.北京人B.半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

3.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消除了水患,造福人民。他是

A.黄帝B.尧C.舜D.禹

4.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B.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两部分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D.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5.下列文学作品以“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的是

A.《三国演义》B.《封神演义》C.《隋唐演义》D.《西游记》

6.“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

A.国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实行分封制D.盘庚迁都

7.采用“尊王攘夷”策略,成为春秋霸主的是

A.晋文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穆公

8.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一次革命性标志的是

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9.下列古钱币中属于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是

10.秦末农民战争中,对*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城濮之战D.马陵之战

11.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A.重视人才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设立太学D.削弱封国势力

12.卫青、霍去病沉重打击匈奴的地点是

A.漠北地区B.蒙古草原C.河西走廊D.河套地区

1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

A.商鞅变法的精神和原则B.商鞅变法的具体办法

C.商鞅向奴隶主贵族发出的挑战D.商鞅向秦国国君立下的保证

14.如果让你扮演华佗,你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

①针灸②外科手术③创制“麻沸散”④创制“五禽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5.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品是

A.马王堆汉墓帛画B.秦始皇陵兵马俑

C.长信宫灯D.四羊方尊

1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①南方的工具比北方先进②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③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17.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官渡之战②巨鹿之战③淝水之战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

18.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A.长安B.洛阳C.开封D.邺城

19.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张仲景——《伤寒杂病论》B.郦道元——《水经注》

C.贾思勰——《齐民要术》D.祖冲之——造纸术

20.“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后人对哪位书法家作品的称赞

A.王羲之B.顾恺之C.张择端D.赵孟頫

二、识图题(8分)

阅读“丝绸之路”图:

请回答:

(1)请你根据地图说出其主要路线。(4分)

(2)对开通这条路线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2分)

(3)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意义?(2分)

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5分)

⑴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国家()

⑵秦朝在地方上建立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

⑶秦始皇规定以大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⑷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促进文化的发展。()

⑸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

四、连线题(8分)

秦末农民战争期间产生了许多成语故事,请你将下面的人物或事件用线段相连。

成语故事人物或事件

A.指鹿为马①陈胜.吴广

B.揭竿而起②赵高

C.约法三章③刘邦

D.项庄舞剑,意在沛公④项羽

E.四面楚歌⑤鸿门宴

F.破釜沉舟⑥巨鹿之战

G.楚河汉界⑦楚汉之争

H.霸王别姬

五、材料分析题(39分)

1.阅读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请回答:

(1)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2分)

(2)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4分)

(3)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什么情怀?(2分)

(4)我国哪个传统节日和这位诗人有关?这位诗人得到了世界怎样的认可和评价?(4分)

2.读右图,回答问题。

(1)右图青铜器的名称和制造朝代各是什么?(4分)

(2)它在青铜铸造有什么地位?(2分)

(3)请你想一想,它是用来做什么用的?(2分)

3.秦汉时期,匈奴族一直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1)秦朝时,哪一项重大建筑工程与匈奴有关?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匈奴的首领称为什么?(1分)

说出你所知道的两位匈奴

首领的名字。(4分)

(3)汉武帝时,派两位大将出击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抗衡。你能说出这两位英雄的名字吗?(4分)

(4)右图描述的故事家喻户晓,你能为图画命个名吗?(2分)

图中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2分)

图中的主人公的历史贡献是什么?(2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2345678910

BDDCBABCDB

11121314151617181920

BAADBCCBDA

三、判断题

⑴×⑵×⑶×⑷√⑸√

四、连线题

A②B①C③D⑤E④F⑥G⑦H④

五、材料分析题

1.⑴屈原。《离骚》

⑵战国末期楚国人。“楚辞”

第8篇:城濮之战范文

二千多年后,历史的遗痕记录再现了当年这段腥风血雨的岁月。1963年,在山西侯马市原晋城遗址出土了五千多块玉片,以玉片为记录材质,这在当今是不可想象的。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这五千多块玉片多是用朱砂和墨书写的。这是当年晋国上卿赵鞅为了打败范氏与其他卿大夫之间举行会盟时的宣誓誓词,在“最大的长32厘米、宽4厘米,小的长18厘米、宽不到2厘米,绝大多数呈圭形”的玉片中,在字迹比较清楚的600余件,每片字数从10余字到200多字不等的玉片中,记录了宗盟、委质、纳室、诅咒和卜筮等五类内容。

我们闭目猜想,二千三百多年前的一天,或许是阳光灿烂,或许是乌云满天,或许是冷雨淅沥,但,一定是战马嘶鸣,战旗飘飘,战鼓擂擂,战车滚滚,战士列队,在这沸腾的山地中,盟誓的场景一定庄重极了,神圣极了。慷慨激昂,斗志冲天,歃血为盟,赌咒发誓,卜神筮鬼,那情景令人振奋,让人鬼神魂癫狂,那是一次战前的总动员令。史书记载,那场讨伐范氏的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当年的誓词在现场被热血沸腾的专业“书记员”心神颤颤地抄录在玉片上,匆匆地写就,匆匆地埋掉,旨在禀告鬼神:我们发过誓,我们许过愿,我们决不反悔。鬼神知否?我们不晓得,我们今天知道的是,我们有幸读到了春秋时代的真正墨迹啊!

当时的情景,字迹不可能写的工整,比较起来远不如铜器铭文那般规矩,那般庄重。这些书写时行笔速度较快,每笔为前重后轻,大概就是所谓的“蝌蚪书”吧,节奏感尤其分明。字势随笔画繁简大小参差,章法错落有致,只求大体整齐。侯马盟书可算是古篆中之行书,笔画与战国楚帛书相近。

第9篇:城濮之战范文

1、定语+之+中心语。“之”可译为“的”。例如: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2、主语+之+谓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变主谓句为主谓短语,有舒缓语气的作用。例如: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伤仲永》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主语+之+谓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变一个单句为复句中的一个分句。例如: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4、宾语+之+动词。“之”前置宾语。例如: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宋何罪之有?《公输》

赵举而秦彊,何敝之承?《项羽本纪》

5、动词+之(于)+补语。这个补语补充说明对象或时间、处所等。例如:

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6、壮语+之+中心语。“之”前后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例如: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苏武传》

7、中心语+之+定语。“之”为后置定语的标志。例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送东阳马生序》

8、动词+之+补语。“之”可译为“得”。例如:

子奚哭之悲也?《礼记?檀弓上》

何兴之暴也?《项羽本纪》

何客之勤也?《报刘一丈书》

9、动词+之+补语。这里的“之”后省略了“于”,表示对前面的动词起补充说明作用。例如:

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10、宾语+之(为)+动词。双音节结构助词“之为”合用,无实际意义,是前置宾语的标志。例如:

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

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荀子?礼论》

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孟子?尽心上》

11、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中间加“之”,起提顿语气的作用。例如:

(共公)怒而触不周之山……《淮南子》

和氏之璧,焉得独耀于郢握;夜光之珠,何得专玩于隋掌?《答卢谌书》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指南录后序》

12、“此(是)之谓”的固定结构。此类用法中,“之”介于前面的近指代词和后面的动词间,只起提顿语气的作用,整个固定结构的意思相当于“这叫做……”。例如: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劝学》

宝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13、“如(若)之何”的固定结构。这种固定结构一般只用于疑问句和感叹句中,相当于“怎(么)能……”、“怎么样(办)”等。例如:

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晋楚城濮之战》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别赋》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君子于役》

14、“……之与(于)……”的固定结构。这种固定结构通常用在比较句中,相当于“……跟……相比”。例如: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公输》

则洞庭之与京异,不足为异也。《柳毅传》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