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集成技术范文

集成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集成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集成技术

第1篇:集成技术范文

关键词:集成;系统;技术构成

一、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含义与定位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utring System)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新的发展阶段,在继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它不断吸收先进制造技术中相关思想的精华,从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向企业集成方向迅速发展,在先进制造技术中处于核心地位。具体地说,它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通过计算机技术使企业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有关的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有机集成和优化运行。在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信息化、智能化、集成优化,达到产品上市快、服务好、质量优、成本低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柔性、健壮性和敏捷性,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构成

先进制造技术(AM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义。通过对其内涵和特征的研究,目前共同的认识是: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其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使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

2、从强调专业化分工向模糊分工、一专多能转变,使劳动者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3、从金字塔的多层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化结构转变,减少层次和中间环节;

4、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质量;

5、从按照功能划分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的自主管理的小组工作方式转变。

通过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定义和特点的分析发现,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拥有先进制造技术的绝大部分特点,只不过先进制造技术所涉及的范围要比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大,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在吸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并行工程、虚拟制造、敏捷制造和动态联盟的研究工作,并不断吸收先进制造技术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思想,将它们进行推广应用,由此使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

(1)并行工程(CE Concurrent Engineering)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系统方法。它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为了达到并行的目的,必须建立高度集成的主模型,通过它来实现不同部门人员的协同工作;为了达到产品的一次设计成功,减少反复,它在许多部分应用了仿真技术;主模型的建立、局部仿真的应用等都包含在虚拟制造技术中,可以说并行工程的发展为虚拟制造技术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虚拟制造技术将是以并行工程为基础的,并行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虚拟制造技术。同时,并行工程是在CAD、CAM、CAPP等技术支持下,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叉、重迭,充分利用了原有技术,并吸收了当前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优秀成果,使其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

(2)虚拟制造(VM Virtual Manufacturing)虚拟制造利用信息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以发现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采取预防措施,从而使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达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3)敏捷制造(AM Agile Manufacturing)敏捷制造是以竞争力和信誉度为基础的,选择合作者组成虚拟公司,分工合作,为同一目标共同努力来增强整体竞争能力,对用户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为了达到快速应变能力,虚拟企业的建立是关键技术,其核心是虚拟制造技术,即敏捷制造是以虚拟制造技术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从信息集成发展到企业集成的必由之路,它的发展水平代表了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水平,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方向。

(4)绿色制造(GM Green Manufacturing)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的使用效率最高。绿色制造的提出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发展不能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国际制造业的实践表明,通过改进整个制造工艺来减少废弃物,要比处理工厂处理已经排放的废弃物大大节省开支。绿色制造的实现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来达到目的,即它是虚拟制造的一部分。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点看,绿色制造是必然选择,它将成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先进制造技术是相互关联、彼此交叉的,在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下,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成为它的核心,并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伯虎等.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与863/CIMS主题的实施策略.CIMS,1998,(10).

第2篇:集成技术范文

 

关键词:集成;系统;技术构成

一、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含义与定位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utring System)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新的发展阶段,在继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它不断吸收先进制造技术中相关思想的精华,从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向企业集成方向迅速发展,在先进制造技术中处于核心地位。具体地说,它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通过计算机技术使企业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有关的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有机集成和优化运行。在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信息化、智能化、集成优化,达到产品上市快、服务好、质量优、成本低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柔性、健壮性和敏捷性,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构成

先进制造技术(AM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义。通过对其内涵和特征的研究,目前共同的认识是: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其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使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

2、从强调专业化分工向模糊分工、一专多能转变,使劳动者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3、从金字塔的多层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化结构转变,减少层次和中间环节;

4、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质量;

5、从按照功能划分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的自主管理的小组工作方式转变。

通过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定义和特点的分析发现,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拥有先进制造技术的绝大部分特点,只不过先进制造技术所涉及的范围要比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大,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在吸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并行工程、虚拟制造、敏捷制造和动态联盟的研究工作,并不断吸收先进制造技术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思想,将它们进行推广应用,由此使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

(1)并行工程(CE Concurrent Engineering)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系统方法。它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为了达到并行的目的,必须建立高度集成的主模型,通过它来实现不同部门人员的协同工作;为了达到产品的一次设计成功,减少反复,它在许多部分应用了仿真技术;主模型的建立、局部仿真的应用等都包含在虚拟制造技术中,可以说并行工程的发展为虚拟制造技术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虚拟制造技术将是以并行工程为基础的,并行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虚拟制造技术。同时,并行工程是在CAD、CAM、CAPP等技术支持下,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叉、重迭,充分利用了原有技术,并吸收了当前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优秀成果,使其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

(2)虚拟制造(VM Virtual Manufacturing)虚拟制造利用信息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以发现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采取预防措施,从而使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达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3)敏捷制造(AM Agile Manufacturing)敏捷制造是以竞争力和信誉度为基础的,选择合作者组成虚拟公司,分工合作,为同一目标共同努力来增强整体竞争能力,对用户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为了达到快速应变能力,虚拟企业的建立是关键技术,其核心是虚拟制造技术,即敏捷制造是以虚拟制造技术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从信息集成发展到企业集成的必由之路,它的发展水平代表了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水平,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方向。

(4)绿色制造(GM Green Manufacturing)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的使用效率最高。绿色制造的提出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发展不能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国际制造业的实践表明,通过改进整个制造工艺来减少废弃物,要比处理工厂处理已经排放的废弃物大大节省开支。绿色制造的实现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来达到目的,即它是虚拟制造的一部分。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点看,绿色制造是必然选择,它将成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先进制造技术是相互关联、彼此交叉的,在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下,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成为它的核心,并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伯虎等.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与863/CIMS主题的实施策略.CIMS,1998,(10).

第3篇:集成技术范文

[关键词]知识技术 综合集成视角 集成模型

[分类号]G302

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化是社会需求变化的体现,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社会需求变化的角度看,数字化与网络化技术的普及加强了信息用户的自我服务能力和获取信息过程的非中介化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动摇了传统信息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在信息资源上的垄断地位,并对其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提供知识服务。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情报学、文献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等以信息为基本研究对象、以信息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各种信息服务为研究目标的诸多学科共同组成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群。近年来,该学科群的发展出现了交叉互动的趋势,研究目的逐渐在知识服务层次上统一。知识技术是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化的重要推动力。因此,知识技术的研究将是知识服务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1 知识技术及其特征

1.1知识技术的定义

・国外:英国“先进知识技术”(Advanced KnowledgeTechnologies)的研究计划报告指出知识技术是用于组织从知识资产中创建、管理、抽取价值并把这些技术组合为创建知识生命周期完整方法的下一代信息技术。欧盟第六期研究架构计划(FP6)认为知识技术是用于集成知识采集、模型化、重用、检索、提供和维护的方法和服务的技术。

・国内:曾民族教授认为知识技术的内涵至少包含三层含义:第一,知识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延伸和扩充,是增强处理知识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第二,知识技术是用于知识采集、模型化、重用、检索、提供和维护整个生命周期的技术;第三,知识技术是实现以语义网为核心的互联网第三次革命的关键技术。廖开际等学者认为知识技术是能够协助人们生产、存取、提炼和传递知识的现代信息技术。安小米教授把知识技术的概念分为理念、方法、模式三大类型,并分别讨论了其贡献。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定义知识技术:广义上的知识技术指的并不是单纯一项技术,而是以语义网为核心的、由来自不同领域的支持知识管理或服务活动的技术组成的复杂性系统,其目的在于管理,对象是知识,手段是综合集成;狭义上的知识技术仅指语义网技术。本文研究的是广义层面上的知识技术。

1.2 知识技术特征

・前瞻性。知识技术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技术,其内涵随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随着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的深入研究,知识技术的核心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Web技术群件技术与知识库人工智能语义网。因此,相对于信息技术,知识技术更具有前瞻性。

・综合集成性。知识技术并不是一项专门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综合集成,这些技术包含信息技术、语义网、本体、网格技术、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视化技术、个性化技术、人工智能等。

・复杂性。知识技术并不是多种信息技术的简单集合,而是由多种信息技术和业务技术组成的复杂系统,其复杂性体现在组成知识技术的各要素与其相互联系上,这种联系具有多样性、非线性、非对称性。

2 知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国内外文献研究

笔者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国内外文献研究。在国内文献研究过程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分别使用“知识技术”、“知识管理技术”、“知识服务技术”作为检索词对篇名进行精确检索,共检索出有效论文70篇。在国外文献研究过程中,Web of Science和ProQuest数据库中分别使用“Knowledge Technology”、“Knowledge Management Technology”和“Knowledge ServiceTechnology'’作为检索词对篇名进行精确检索,共检索出有效论文345篇(最后一次检索时间为2008年4月22日)。

综合国内外文献研究的结果,笔者认为现阶段知识技术可分为16类,如表1所示:

2.2 知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分析

虽然近年来国内外知识技术的项目、国际会议越来越多,但其研究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缺少对技术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在知识技术的应用中,必须根据业务活动的特殊性,合理的选择和搭配不同的知识技术。因此,研究基于知识管理业务,集成现有的多种知识技术非常重要。经国内外文献研究发现,虽然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提出了适用于各自领域的知识技术,但是缺乏对这些技术的系统研究与梳理。

・缺少对技术、知识、主体之间关系的研究。技术是工具,知识是客体,而主体是人。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技术必须与知识和主体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完成一项知识服务任务。因此,解决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项知识管理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经国内外文献研究发现,目前缺少对技术与知识、知识与主体、知识技术与主体以及技术、知识、主体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缺少对技术与主体、知识、背景信息(context)、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要想保证知识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仅考虑技术、知识库、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不够的。因为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只能保证知识管理活动的一次成功,并不保证知识管理及其实践的可持续发展。知识通过其背景信息被人们正确诠释。有背景信息,知识才可以被挖掘和发现,离开了背景信息,知识很可能变成信息。因此,研究技术、主体、知识、背景信息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知识管理及其实践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国内外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对知识与背景信息、知识与环境、技术与背景信息、技术与环境、主体与环境、主体与背景信息之间的研究很少。

3 知识技术的综合集成视角研究内容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知识技术的研究应该将知识技术放回知识生态环境中,并从综合集成视角研究知识技术、主体、知识、背景信息和业务环境。综合集成视角的主要观点是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论,强调“电脑+人脑”>“电脑”或“人脑”的思想。综合集成视角的理论依据是综合集成方法,其实质是专家体系、信息和知识体系以及计算机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体系,这个结合体系具有综合优势、整体优势和智能优势。

为了进一步探讨知识技术的综合集成视角研究,笔者从横向集成和纵向集成两个维度分析这个问题。

3.1 知识技术的横向集成

知识技术的横向集成是指在知识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中,以实现各种技术之间,知识技术与其它影响因素(知识、主

体、背景信息和业务环境)之间的无缝集成为目的的研究方法,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

图1中T、K、P、c和E分别表示技术、知识、主体、背景信息和业务环境;KSO,HKWME和KES分别代表面向知识服务架构、知识综合集成研讨厅和知识生态系统。

・底层综合集成――面向知识服务架构(KnowledgeServices OrientedArchitecture,KSOA)。本文提出该架构的目的是面向知识服务,实现基于业务的各种知识技术的综合集成,其理论依据是当代SOA思想。当代SOA代表的是开放、敏捷、可扩展、可组合的架构,包含自治、高质量、多样厂商、可互操作、可发现和潜在可复用的服务,并可使用web services来实现。SOA能够建立业务逻辑抽象和技术抽象,促进对业务建模和技术架构的改变,从而使这些模型松散耦合。另外,值得重视的是IBM公司最近提出的Smart SOA思想。这是IBM公司在其5 700余家SOA客户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观念。该思想通过应用朴素的、健全的原理,帮助组织拓展其研发的商业价值。该思想认为由于客户的需求是动态演变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面对组织的现有需求,还需要考虑其未来需求。当代SOA的思想为解决基于业务的知识技术的集成提供了新思路,即在集成现有知识技术时必须建立基于知识管理业务的技术集成架构。

・中层综合集成――“知识综合集成研讨厅”(the Hallfor Knowledge Workshop ofMeta―synthetic Engineering,HK―WME)。本文提出该体系的目的是实现技术、知识、主体之间的综合集成,其理论依据是钱学森提出的“综合集成研讨厅”思想。1992年初,钱学森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论的基础上,将国内外科技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进一步将综合集成法进行拓展,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综合集成研讨厅是专家同计算机和信息资料情报系统一起工作的“厅”,是把专家和知识库、信息系统、各种人工智能系统以及运算速度为每秒几十亿次的计算机等像作战指挥厅那样综合组织起来,成为“人机结合”的巨型智能系统。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由专家体系、知识体系和机器体系三大部分组成,并采纳讨论班、C3I及作战模拟、综合集成方法、人工智能、“灵境”、系统学和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等研究方法。“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思想为解决知识、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知识综合研讨厅。

・高层集成――知识生态系统(Knowledge Ecosystem)。本文提出该系统的目的是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实现技术、知识、主体、背景信息与业务环境之间的集成,其理论依据是信息生态论。信息生态是一个由人、行为、价值和技术在一定的环境下所构成的系统,其基本观点是把人放回到信息环境的中心位置,而把技术推到它适当的位置即。信息生态论思想提示我们在集成现有知识技术、知识、主体、背景信息与环境时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知识生态系统。因此,研究知识生态环境是知识技术研究与应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2 知识技术的纵向集成

本文认为可将任何一项人类智力活动过程抽象为知识管理的生命期。知识管理的生命期主要分为需求定义、创造获取、标识组织、共享转移、推理提取、利用创新、存储转化七个阶段。知识技术的纵向集成是指在具体知识管理活动的生命期中,无缝集成不同阶段的不同技术、方法、主体、背景信息,它主要解决在一次知识管理生命期中如何集成不同阶段所采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解决知识管理项目范围、进度、质量和成本的可控性、管理与服务的创新与优化、用户满意的提高等问题,如图2所示:

知识技术的纵向集成的理论依据是集成管理与集成服务理论。集成管理与集成服务理论是指采用集成的理念和原则,以用户服务为核心,将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的全过程看成是一个复杂系统,融用户服务控制、管理过程控制和管理结果控制为一体,达到用户满意、管理过程经济高效和管理结果最大价值,实现管理与服务优化的整合过程,是一种最优化管理理念和一种最佳实践模式。在知识技术的纵向集成中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不同领域、业务根据其特殊性应总结归纳集成不同阶段的知识管理的最佳实践规范,为同领域的相关业务提供指导。

・具体的知识管理活动可被认为是一个项目管理过程。因此,在具体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负责项目不同阶段的知识技术的规划、选择和协调工作。

・不同阶段的知识技术的集成应用与用户服务控制、管理过程控制和管理结果控制相结合。

・在方法论上可以采用“物理-事理-人理(WSR)”和“螺旋式推进(sPIPRO)”。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物理一事理一人理(WSR)”的方法论有效地处理技术、业务和主体之间的鸿沟,将人脑和电脑结合起来,并根据“螺旋式推进(sPIPRO)”的方法论,结合知识服务需求和知识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反复循环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推进知识管理的生命期,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4篇:集成技术范文

一、栽培技术要点

(一)精选耐密高产良种,为高产提供前提条件

选用国家或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适应性强及抗病虫性强、生育期适宜的、耐密高产的玉米品种。经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适于绥化市北林区种植的耐密高产玉米品种有鑫鑫1、鑫鑫2等。鑫鑫1和鑫鑫2耐密性强,产量较高,而且穗位整齐,苞叶松,适合机械化收割、规模化生产及现代大农业发展趋势。另外,鑫鑫1和鑫鑫2所需活动积温相对较少,熟期稍短,均适合在北林区第二和第三积温带种植,站秆晾晒时间长,且后期脱水快,所以籽粒含水量较少,提高了玉米品质和等级,效益较好,且利于贮藏。

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使种子质量达到: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0%,含水量≤14%。播种前用35%多克福种衣剂,按1﹕70比例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

(二)优化集成配套栽培技术,为高产提供技术保障

良种是高产的前提,良法是高产的保证。选择适合密植的高产玉米良种与110cm大垄双行密植栽培方式集成,充分挖掘品种的产量潜力,发挥大垄密植种植方式增产优势,发展规模化生产,配套应用现代大型农机具,结合秋季35cm深松整地技术、高效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一套完整的栽培良法,为高产提供技术保障。

1. 110cm大垄双行密植栽培技术

试验示范证明,110cm大垄双行密植栽培技术适合北林区玉米生产。在110cm的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玉米大行距(宽行行距)为70cm,窄行行距(垄上小行距)为40cm,株距依品种特性而定,一般为24~30cm。玉米110cm大垄双行密植栽培技术,缩垄增行,增加保苗株数,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发挥边际效应,创造了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改善了因大面积单一种植玉米导致的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减少了因增加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容易出现的空秆、倒伏现象,缓解了“玉米海”出现的弊端,为增加种植密度、提高产量创造了条件。

2. 秋季35cm深松整地技术

秋季收获后,实行秋整地,深松深度达到35cm,灭茬深度达到8cm以上,并坚持翻、耙、起连续作业,避免只翻不耙、只翻不起,建立蓄水保墒耕作制度,形成土壤水库,确保秋雨春用、春旱秋防,从而使土壤抗旱保墒能力增强。深松深度深,土壤通透性好,根系发达,封垄覆土厚,次生根多,从而使玉米抗倒伏能力增强。

(1)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层,深松深度达到35cm以上,耕深一致,各行深度误差≤2cm;地头打横堑,松到头到边,不漏松;作业后地表平整细碎;残茬覆盖率大于65%,同一块地,三年深松一次。

(2)耙地。在宜耕期作业,重耙深16~18cm,轻耙10~12cm,达不到深度采取农具加重措施,耙后地表平整,耙后平方米直径>5cm的土块不超过5个。耙茬地耙深耙透,到头到边,不漏耙,相邻两作业幅宽重叠量为10~20cm,耙后带耢子。

(3)起垄。达到垄形直,100m弯曲度≤5cm;垄体宽度按农艺要求形成标准垄形,垄距误差≤2cm,往复结合垄距误差≤3cm;大垄顶宽度70cm,垄高20cm,防止出现拖堆和凹心垄;各铧入土深度误差≤2cm;垄高一致,各垄高度误差≤2 cm;垄型整齐,地头整齐到边。

(4)镇压。及时镇压,防止跑墒,不拖堆,不重压,不漏压,镇压作业达到压碎土块、压实耕作层的目的。

秋季深松整地有两大优点:

首先,深松整地创造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耕层结构。第一,深松整地能够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加厚耕层,使耕层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从而改善了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第二,深松整地可以恢复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团粒,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表层土壤由于受雨水的冲击和农业耕作,特别是小四轮不断碾压,使土壤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耕层变浅变实,犁底层变厚,不利于保水保肥,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减弱。通过深松能够增加耕层的厚度,打破犁底层,恢复土壤结构,有利于保水保肥,提高土壤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第三,深松整地有利于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通过深松整地,改善了土壤水、肥、气、热的状况,为微生物的生存、繁殖和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通过深松形成对杂草、病虫害不利的生存条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治病、虫、草害。

其次,秋季整地,有利于抢农时、保农时、抢夺有效积温;而且,通过冬春的冻融交替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土体结构,提高地温,有利于蓄水、保墒,增加抗旱能力;同时,有利于减少病毒危害,消灭病虫害。

3. 测土配方高效施肥

玉米是喜肥作物,施肥是增加玉米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化肥施用过程中氮、磷、钾需要合理搭配,既要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间的营养需求,又要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成本,达到高产高效目的。

依据北林区的生产条件,采用大垄双行密植栽培应做到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并依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做到底肥、种肥、追肥合理搭配。秋整地时同时施入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亩施优质有机肥2~3t。氮、磷、钾肥的施入比例为(2.5~2.8):1:(0.8~1.1)。化肥用量依据产量指标和土壤养分含量合理确定:低产田亩产量550~650kg,施尿素23~27kg、二铵10~12kg、氯化钾7~8kg,总量40~47kg;中产田亩产量650~750kg,施尿素25~27kg、二铵11~12kg、氯化钾7~8kg,总量43~47kg;高产田亩产量750~850kg,施尿素28~30kg、二铵13kg、氯化钾9~10kg,总量50~53kg。偏碱性的土壤易缺锌,每亩应增施硫酸锌2kg。磷钾肥的2/3、尿素的1/6做底肥,播种时施入磷钾肥的1/3、尿素的1/6做种肥,尿素的2/3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肥。

4.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1)在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块,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除草,每亩用4%玉农乐悬浮剂60~100mL,或每亩用4%玉农乐悬浮剂50~80mL加70%塞克津可湿性粉剂7g,对水30kg茎叶喷雾。在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选用播后苗前除草。每亩用72%都尔100~130mL加50%甲草嗪25~30g,对水25~40kg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或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0.15~0.2kg加72%2,4~D丁酯65g或加80%阔草清3.2~4g,对水30kg均匀喷雾。

(2)防治玉米顶腐病。发病地块用杀菌剂进行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硫酸锌肥,或70%甲基托布津加硫酸锌肥500倍液喷施,用背负式喷雾器将喷头拧下,沿茎灌入,每病株灌施50~100mL药液。

(3)防治玉米螟。当百株玉米有活玉米螟80头时,进行防治。①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赤眼蜂放蜂时间为7月15日至25日,在田间放蜂两次。每亩每次放赤眼蜂1.5~3万头。②撒施颗粒剂。用50%辛硫磷乳油500mL,加25~50kg载体(细砂或炉渣),配成0.5%~1%的颗粒剂,于玉米心叶末期撒施,玉米单株用量2g。③3.5%锐丹乳油每亩15mL加10kg载体(细砂或炉渣)于玉米喇叭口期撒施。④3.5%锐丹乳油每亩30~40mL,对水50kg喷雾防治。

5. 规模化生产,配套应用现代大型农机具

借鉴现代国营农场的先进经验,借助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发展集约化规模经营,应用现代大型农机具,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工作质量标准与效率。而且110cm大垄双行密植栽培行距设计宽窄合理,垄内增密,垄间宜耕,适宜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生产。从整地、播种、中耕到收获实现大型机车全程作业,农机农艺有机结合。使用12行库恩播种机,引带机械为维美德210、凯斯210,一次完成播种与施肥,播后采用约翰迪尔大型喷药机械进行化学封闭灭草,以及用沃尔中耕机进行两遍中耕深松,大型联合整地机械秋季深松整地结合秋施肥同步进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转变。

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生产经营,配套应用现代大型农机具,合理配置生产资源,减少了成本,以最低成本获取最大利益;全程配套应用现代大型农机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标准化程度,减少了田间损失,增加了生产效益。

二、技术进步点

应用优良、耐密、高产玉米品种,保证品种田间生产特性优势与产量潜力优势,为高产提供前提条件。

应用110cm大垄双行密植种植方式,增加种植密度,创造田间优势,为高产奠定基础;大垄双行行距设计宽窄合理,垄内增密,垄间宜耕,适宜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生产,符合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趋势。

推广应用秋季35cm深松整地技术,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增加土壤团粒,改善土壤通透性,创造合理土壤耕层结构,为高产提供优质地力及环境。

利用测土配方高效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节约生产成本,满足玉米生育期间营养需求,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证丰产营养供应。

第5篇:集成技术范文

通用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蔬菜馆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蔬菜的生长与棚内小气候环境息息相关,如气温、地温、温度、水分等都是直接影响蔬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采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和灌溉的水量等,改善温室内蔬菜的生长环境,减少蔬菜发病,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该技术借助压力系统将可溶性肥料,按基质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侵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的作物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水肥一体化的实际效果明显,水肥均衡,省肥节水,省时省力,控温调湿,减轻病害,增产高效。

栽培技术

此次北京农业嘉年华集中展示了十余种国内较为先进的栽培技术和栽培模式,包括悬挂式雾墙、抱柱式栽培、螺旋仿生立柱栽培、双层DFT水墙、储气储液式栽培等。

草莓高架无土营养液栽培技术:该技术不同于传统土壤栽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草莓种植技术,它可以营造出更适合草莓生长的环境,能有效解决草莓重茬障碍等技术难题,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增加单位种植面积,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进而提高生产率和行业竞争力。其主要技术措施:

1.采用根茎0.8厘米以上的草莓钵体苗,保证了草莓种植的质量。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可以将果实成熟期提前两周。

2.采用专用的栽培槽,可以有效保证草莓生长对温度的需要。栽培槽隔热保温效果好,冬季可以有效保存热量,保证根系所需温度;夏季外部阳光照射的热量受到有效阻挡,保证根系温度不会过高,可以有效延长30天左右的采摘期。

3.采用草莓专用基质,优化草莓根部生长环境,保证草莓根系周围有达到正常生长所需的气水比例,有利于根系生长、养分存储与吸收。

4.采用草莓专用肥料,通过肥料配比可以有效控制草莓的生长过程。施肥过程采用微滴流量供水的方式,根据草莓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水及养分进行分阶段管理。草莓生长初期、花芽分化期进行养分促进管理,果实成熟期可以进行草莓糖度上调的管理。

5.高架将草莓离开地面生长,空气的流动性得到彻底改善,可以有效防控草莓病虫害发生,建立一个完整的预防体系,大幅降低农药使用,有效保障草莓产品的食用安全。

深液流密植栽培技术:属于深液流水培的一种,适宜栽种各种叶菜和部分果菜,水培箱在地面或架子上铺设,安装简单方便,也便于操作。它具有设施建造容易、适应种植的植物种类较多、养分利用率高、对环境污染轻、管理方便等优点。利用深液流栽培的蔬菜生长旺盛,病害少。

储液储气栽培:储液储气式无土栽培装置分成基质、空间和营养液三部分。该装置较好地调节了装置内固体、气体、液体三相的平衡,解决了无土栽培中根际供液和供气的矛盾。装置底部的营养液层在一定时间内能持续供给植株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使植株能健壮生长。

控根容器栽培技术:以调控植物根系生长为核心的新型栽培方法,对防止根腐病和主根的缠绕有独特的功能。侧壁是凹凸相间的,凸起外侧顶端有小孔,具有“气剪”控根,对于果菜生长能够起到很好的增根、控根和促生长作用。该方式制作方便,一次性投入少,生产快速方便,是无土栽培生产中可广泛应用和推广的模式。

一茄多果技术:一茄多果技术采用嫁接技术,在同一株茄子上嫁接不同品种的茄子,或者在一株茄子上嫁接不同类的蔬菜品种,如辣椒、番茄等,经过特殊的养护,让同一株茄子上结出多种不同的蔬菜果实。

岩棉椰糠复合基质高效栽培:椰糠是椰壳加工后的废料,价格便宜,理化性质优良,性能稳定,可作为蔬菜新型无土栽培基质。岩棉用于蔬菜栽培基质,有良好的保水和透气性的功能。利用岩棉作为基质育苗,结合椰糠栽培基质,能避免瓜果类蔬菜栽培过程中伤根。通过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可实现瓜果类蔬菜工厂化生产,达到高效、优质生产的目的。

抱柱式栽培:由“1/4圆弧形”种植盒、“1/4圆弧形”连接盒、固定螺母螺丝、内支撑骨架、给回液管路等组成。可用于连栋温室内遮挡立柱,起到美化的效果。

叠碗式栽培:叠碗式立柱栽培设施结构简单。即碗形种植容器串叠而成,碗内灌注基质即可用于种植,柱芯管为直径25.4毫米的镀锌钢管,配合给回液管路设施即可。立体栽培设施可用于各种草本蔬菜、花卉的立体栽培。

多层立体水培:属于浅液流水培的一种,将床体水培分成多个独立的小型水培槽,使种植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设施利用率是平面种植的3-5倍。每个水培槽单独供应营养液并独立循环,大大减少病菌传染其他植株,具有外形美观、单位面积产量大、方便调节、易于造型等优点,可实现规模化生产,种植观赏效果佳。

全自动摇臂可调节式栽培:本区种植面积425平方米,布置摇臂式电动升降架33组,每排11组,共3排。其中全部33组,由IPC集成控制柜自动控制,实现全自动一天6次随太阳不同朝向运动。摇架下采用750W电动升降泵做动力支撑,控制摇臂架方向。本区域共种植欧美优秀主栽品种20余种,每组采用50毫米×30毫米×2000毫米的镀锌方管做架子支撑,架子长为3800毫米,宽度为1400毫米,种植采用聚氯乙烯草莓专用种植膜,共三排15个种植槽。

螺旋仿生立柱式栽培:螺旋仿生立柱式水培设施由柱体固定装置(底部或顶部)、六瓣型种植盆、配套屉型定植盖、7孔定植盖、水培定植杯、柱体串叠轴管及液位控制小管、供回液管路等组成。

温室种植辅助技术

植物生长灯:可以科学合理地对植物进行补充,适用于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可使植物叶片肥厚、根系发达、长势良好,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促进植物早熟、增产,改善果品品质。还可以抑制棚内病菌和虫卵的生长及繁殖,减少农药的用量,减轻对环境和作物的污染。

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由一个可控制的直流高压电源,一个穿线绝缘子、若干个悬挂绝缘子和电极线组成,能够产生一个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预防植物病害的空间电场的自动系统。若干个绝缘子按照均布的原则悬挂在温室拱梁、侧柱或大田的电杆上,电极线则由这些绝缘子悬吊起来。这样电极线组成的网或线路与地面就组成了一个类似于“线板”的种植电容器。当直流高压电源通过穿线绝缘子向这个种植电容器送入高压电压时,一个具有生物效应的正向空间电场或称正向静电场就建立起来了。这个正向空间电场的场强方向由天空指向地面。

观赏景观

茄意绵绵:该区采用高空管道水培模式区块化种植多种的茄子,配以企鹅主题的“企乐融融”景观小品,人们置身其中,茄意绵绵。

第6篇:集成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767(2016)01-164-02

作者简介:向文娟(1980-),女,湖北黄梅人,本科,高校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

1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概述

1.1集成体系框架

网络系统集成,指的是把网络来做为其最主要的载体,实现各项硬件和传输媒介之间有机整合的系统组成。在实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中,各个平台往往具备各种不同的功能作用,例如,网络支持平台主要就是网络技术和网络配备的统称,环境支持平台主要负责的是进行总体布线的安排和机房的建设,而基础应用平台,则主要包括了网络存储、数据库、桌面操作系统及客户应用软件等部分。此外,网络应用平台所指的主要是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以及自动化办公软件的一个全面集合,而网络安全平台主要指的是安全技术与安全产品和相关的安全策略所构成的总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各个组成部分,是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集成与改建工作的重要基础与基本依据。因此,当我们在进行网络系统的实际建设时,要求其必须要对相关的文档与数据进行重点的保护。

1.2网络系统集成的设计原则

当我们在进行网络系统集成的实际设计工作时,要求我们必须要严格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第一,要确保设计的实用性,以用户需求为重要指标。第二,要保证设计的可靠性,以此来促进网络系统可靠性的全面提升。第三,要确保设计的安全性,及时做好对各种网络攻击的预防,维护用户的信息安全。第四,要确保设计的前瞻性,以此来更好的适应信息网络的发展需要。

2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阶段

2.1高度集中:单一集成技术

所谓的单一集成技术,其实指的就是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中的一种早期使用方法。从根本上来讲,此方法能够系统构架的最大效率化,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不过,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单一集成技术很少得到使用,这是因为其往往需要消耗大量时间,以先进设备为支撑,并且做到数据处理的高度集中,所以并没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2.2同类基本结构:分布式集成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方法技术自身具有明显的划时代意义,其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单一模式下所存在的各种数据集中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降低开发成本与时间。通过对该方法的应用,能够把一整个的集成系统进行有效划分,使之变成多个模型,并借助计算机网络所带有的自身特点,进一步完成各个模型之间合理的数据转化。不过此方法自身存在一定缺陷,往往只有在保证集成系统端口和外部链接模式完全一致时,才能实现系统的正常运作。

2.3基于Web服务信息集成技术

通过对Web服务协议的研究与应用我们能够看出,所有的数据源都可以和Web服务相对应,并且在Web中心进行有效注册,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个数据源都能够通过Web服务中心来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也就是说,通过对Web服务信息集成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仅能够实现内部数据之间的双向沟通,也能够进一步实现其与外界信息之间的全面整合。

3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方法

3.1数据集成

一般来说,数据集成方法主要包含了数据转换与数据聚合这两种基本类型。其中,数据转换指的是通过运用某种转换工具,进行各个信息系统之间数据的有效转换,以此来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数据的有效集成。而数据聚合则主要指的是,在其所建立的虚拟全局数据模式中,通过实现局部异构数据源的有效集成,来进一步实现数据集成的最终目标。

3.2API集成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API集成技术主要还是被应用于图形信息的管理工作中,并且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取得了一个比较广泛的应用。通过运用此技术,能够更好的达到信息共享的目标,并促进系统数据传输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此外,其还能够有效简化各个部门间存在的信息传递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实现了数据传递的标准化。

3.3方法集成

我们所说的方法集成,是把商业逻辑作为软件,进一步利用共享的方法与操作,全面达成集合共享的基本目标。与其它两种方法相比较而言,方法集成具有更加突出的优点,其更多被运用于大学生的管理系统中,来进行学生信息以及学校财务等的管理与更新。不过,该法自身也具有一定的缺点,例如没有整体有效的支架等。

4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不仅仅能够充分的促进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相关单位实现经营效益的全面增加,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将会进一步取代各种传统而又繁琐的办公方式,为人们的现代经济与现代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以此来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雪花.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问题分析[J].成功,2013(11).

第7篇:集成技术范文

关键词:快速原型;铸造技术;集成成形制造;CAD技术;RP技术;CAE技术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G24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0-007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0.035

1 概述

快速原型技术(RP技术)综合了材料技术、激光技术、机械工程技术、数控技术、CAD技术等学科技术,能够精确、自动、快速、直接地将CAD模型直接制造出模具/零件,不再需要耗资、费时地进行机械加工、工具设计、模具设计,能够使产品的研发周期得以大幅度缩短,进而提高制造的柔性度和生产效率。从目前来看,机械行业通常都是利用机械加工方法来制造压型、模样、芯盒、模板等,甚至有时还需要技术熟练的钳工来帮助修整,特别是汽车缸体、飞机发动机叶片、汽车缸盖、船用螺旋桨等造型复杂的薄壁铸件更加难以制造。快速原型与铸造技术的集成成形制造为快速制造小批量、单件模具/零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快速原型与铸造技术的集成成形制造进行探讨。

2 典型的快速原型技术

从目前来看,3DP、SL、SLS、FDM、LOM等技术都是全球应用较为成熟的快速成形工艺,这些工艺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基于微滴的数字喷射成形工艺和基于激光的快速成形工艺。基于微滴的数字喷射成形工艺是指利用微滴技术来将黏结剂微滴化黏结成形或者将成形材料微滴化堆积成形,而基于激光的快速成形工艺是指利用激光技术来黏结、分离、固化、熔化可成形的材料。

2.1 典型的激光快速成形工艺

(1)DLF工艺(直接光成形工艺)――DLF工艺是一种直接金属型成形工艺,对金属粉末进行选择性烧结,而后再将其逐层叠加堆积成形,烧结所用能源为高能激光;(2)SL工艺(立体光刻工艺)――SL工艺利用紫外光或者紫外激光来固化树脂,并且使之堆积成形;(3)SGC工艺(实体轮廓固化工艺)――SGC工艺利用紫外激光来固化树脂,并且使之堆积成形,所利用的技术为掩膜版技术;(4)LENS工艺(激光近净成形工艺)――LENS工艺对金属粉末进行选择性烧结,而后再将其逐层叠加堆积成形,烧结所用能源为高能激光;(5)LOM工艺(分层实体制造工艺)――LOM工艺对金属板材、纸材等箔材利用激光切割方法来进行选择性烧结,并且将其逐层叠加堆积成形;(6)SLS工艺(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SLS工艺对树脂砂、金属粉末、塑料粉、蜡粉等粉末材料利用CO2激光来进行选择性烧结,并且将其逐层叠加堆积成形。

2.2 典型的微滴数字喷射成形工艺

(1)3DP工艺(三维印刷工艺)――3DP工艺从喷头中喷出黏结剂来将粉末材料予以黏结,并且将其逐层叠加堆积成形;(2)EFF工艺(自由挤出制造工艺)――EFF工艺对多种不同材料的混合比例进行实时调节,并且利用连续微滴技术来使之逐步堆积为梯度材料零件;(3)SDM工艺(沉积成形制造工艺)――SDM工艺是一种将熔融金属微滴堆积成形与切削去除成形相结合的直接金属型成形工艺;(4)PCM工艺(无模铸型制造工艺)――PCM工艺在砂层上不断喷射黏结剂,黏结型砂堆积成形;(5)3DW工艺(三维焊接工艺)――3DW工艺将金属丝线利用堆焊原理来进行堆积成形;(6)MJS工艺(多喷头喷射成形工艺)――MJS工艺将熔融材料利用活塞挤压方式来使之挤出喷嘴,再通过连续微滴技术来使之形成丝材堆积成形;(7)BPM工艺(弹道粒子制造工艺)――BPM工艺对熔融材料利用喷头喷射的方式来予以堆积成形,值得注意的是,所采用的喷头具有五轴自由度;(8)UDS工艺(均匀微滴喷射工艺)――UDS工艺对熔融材料利用电磁场控制的方式来予以堆积成形;(9)FDM工艺(熔融沉积制造工艺)――FDM工艺在喷头内加热尼龙、蜡、塑料等材料,并且利用细微的喷管来予以连续微滴喷出,使之形成丝材堆积成形;(10)CC工艺(轮廓成形)――CC工艺采用熔融材料浇铸和轮廓堆积结合的方式来予以堆积成形。

3 RP与铸造工艺集成

RP技术与铸造工艺集成产生的快速零件/模具制造技术,是铸造技术、CAD技术、RP技术、CAE技术、CAM技术等的集成,具有较高的技术集成度,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将CAD模型转换为物理实体模型,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和制造周期。值得注意的是,利用这种工艺流程所制造出来的模具/零件的尺寸精度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为金属在铸造过程中的收缩率。为了能够让成形金属模具/零件的精度更高,需要对金属的收缩率予以准确的确定。本文通过对铸件凝固过程进行数值分析,进而优化铸造工艺参数以满足零件/模具尺寸精度的技术要求。

从目前来看,国内关于铸件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工作主要是铸件应力场分析、铸件温度场分析以及预测铸件在凝固过程的热裂、缩松、缩孔等一系列缺陷,但仍然鲜有研究凝固过程中铸件尺寸精度的数值模拟。铸件应力场和铸件温度场在铸造凝固过程中通常都属于相互影响的状态,铸造凝固过程分析属于典型的热力耦合范畴,过去很多的研究都对热力耦合求解问题予以了简化,也没有考虑应力变形做功所造成的温度变化,并且对耦合分析计算时间予以了缩短,这种简化方式并不会影响到铸件应力场分析、铸件温度场分析以及计算铸件在凝固过程的热裂、缩松、缩孔情况,但是会对铸件尺寸精度造成影响。

将有限元模拟技术与CAD数据予以有机地结合,能够定性模拟模具/零件尺寸变化的凝固,也能够对模具/零件在凝固过程中尺寸变化规律予以有效地预测,逐步实现优化CAD模型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能够将精密铸造、RP原型等工艺转换时所出现的尺寸误差能够在三维CAD建模时予以补偿,进而实现误差数据的补偿和反馈。此外,还能够有机地集成材料技术、激光技术、有限元模拟技术、RP技术、CAD技术等来快速制造金属模具、金属零件。由于是利用计算机控制来实现原型成型过程,所以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完成相关的生产过程、设计过程,并且能够实现高品质原型部件的快速制造。与其他制造工艺不同,快速原型与铸造技术的集成成形制造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实时修改CAD模型来补偿尺寸收缩、尺寸精度控制、几何变形等尺寸误差,以此来确保所制造出来的零件/模具均为高品质的。

3.1 CAD模型直接驱动铸型成形的金属零件/模具制造

CAD可在不需要芯盒或者模样的情况下来直接驱动制造铸型,所选用的型壳造型材料都是各个制造企业铸造车间所通用的材料,零件模型在CAD环境下能够被直接转换为铸型。非零件部分在成形过程中需要黏结或者烧结,而零件部分在成形过程中依然是粉末。在完成了成形工序之后倾倒出粉末,即可开始对砂型、砂芯进行直接制造,这样一来,能够不再向过去传统精密铸造一样需要制作大量的泡沫塑料模、蜡型,有效地节约了时间和成本费用,尤其是对于复杂零件、小批量零件的生产极为有效。目前主要的工艺有直接壳型铸造DSPC、SLS砂型烧结和PCM无木模成形工艺。这些工艺能够实现一体化制造砂芯和铸型,也不会存在着砂芯和铸型二者之间的装配关系,特别适合复杂零件、小批量零件的生产。

CAD模型直接驱动铸型成形的金属模具/零件制造包括了冒口三维数字模型、浇口三维数字模型等,首先,能够模拟金属凝固的收缩率;其次,能够对CAD模型进行优化修改;再次,能够分层模型,能够对快速原型机予以驱动,使得铸型可被直接制造出来;最后,利用焙烧铸型等后续工艺技术处理后,就能够对金属合金予以浇铸,制造出金属模具/零件。

3.2 CAD模型间接驱动铸型成形的金属零件/模具制造

首先,将金属模具/零件的三维CAD模型设计出来,并且还需要一起设计出冒口、浇口,以便能够更好地模拟金属收缩率的凝固过程;其次,对金属收缩率的凝固过程用MARC软件来予以模拟试验,并且对零件与铸型之间的工艺参数和边界条件进行优化,以便能够更好地确定出金属的收缩率,特别是能够实现实时跟踪关键尺寸,进而有效地保障了最终设计出来的金属模具/零件的尺寸精度;最后,对CAD模型进行优化,并且用来驱动制造出所需要的铸造用模样和快速原型。

有机地结合铸造技术和快速原形技术,能够实现小批量试制金属零件的低成本、快速制造。利用BMP工艺、FDM工艺、SGC工艺、SLS工艺能够直接CAD驱动制造蜡模原型,并且将其应用于熔模铸造工艺中。例如:基于FDM原型快速制造金属模具/零件,将熔模铸造中的蜡模用FDM原型来予以代替,并且将耐火浆料直接涂挂在FDM模上;当固化耐火浆料之后,再将FDM原型予以培烧除去,待其只余下铸造用型壳之后进行铸注,特别适合应用于中小型、复杂程度居中的金属零件/模具制造生产。

快速原型技术(RP技术)也能够与陶瓷型铸造、石膏型铸造、砂型铸造等进行直接结合,制造出具有高机械强度、高硬度的金属零件/模具,而且所制造出来的原型具有高耐用性,变形、收缩小,不会出现翘曲现象,内部应力小。

4 结语

总之,快速原型与铸造技术的集成成形制造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出铸造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的优点,能够对缺陷予以预先消除,成本低、制造速度快,能够对复杂零件予以快速制造,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闻天佑,等.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在铸造中的应用[J].铸造,1995,22(2).

[2] 姜不居,等.快速金属模具制造[J].特种金属及有色合金,1999,23(1).

第8篇:集成技术范文

关键词:半导体封装;集成电路;PLC;冲流道机

1.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

集成电路冲流道机是一种用于半导体封装模具的后道设备,多用于MGP多缸模的产品封后去流道、废胶。其动作原理是:气缸驱动冲流道机的凸模向下运动,产生冲击力,使塑封流道和引线框架分离,为半导体产品的切筋成型做前期准备。由于在集成电路半导体封装行业中,对于环境和自动化的要求很高,因此目前大规模集成电路冲流道机多采用空气为冲切动力源,清洁无污染;控制方式采用PLC来控制冲流道机的动作,能实现半自动化工序流程,既安全又可靠。集成电路冲浇道机的开发,实现了塑封流道流道和引线框架自动分离,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得到降低,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附图1为产品去流道、废胶前后示意图)

2.集成电路技术要点

2.1产品结构图

集成电路冲浇道机,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电器盒部件、冲浇道模具部件、

机架部件和废料盒部件。

电器盒部件是冲浇道机大脑所在,外壳采用钣金焊接,内部集成了冲浇道机的控制系统,包括大气缸、可编程控制器(PLC)、电源及各种传感器的连接线路等;

冲流道模具是去流道、废胶的执行部分,其中凹模、凸模是冲流道机主要部件和技术精髓,去废胶后的产品质量也主要有模具部分保证。

机架部件是整个冲流道机模具的载体和控制按钮平台所在,负责模具的支撑作用,机架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要能承载模具自身的重量和模具冲流道时气缸提供的巨大冲击力,重心要平稳。

废料盒部件主要是收集模具冲击剥离下来的下来的树脂流道、废胶,保持工作环境清洁。

2.5 冲流道机的技术创新应用

集成电路冲流道机通过自主创新,在国内首次将冲切模具技术、光电保护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集成融合,解决了传统生产中人工撕扯将流道和引线框架剥离,导致人手划伤的安全问题,以及撕扯受力不均引起引线框架变形,无法连续生产等难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1)应用创新

①安全创新

为了确保机器的安全性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冲流道机操作面采用了光幕保护装置,使机器运行时,一旦有外物进入工作区,机器立刻停止动作;当排除故障后,机器重新启动工作。其余三面采用安全门控制,每扇安全门上都装有接近开关,门打开后,接近开关断开,机器停止动作;在所有安全门都关闭后,机器才能重新开启,防止了多人操作、维护时产生的安全隐患。

3.结束语

集成电路冲流道机的开发,使半导体封装的去流道、废料工作变得更简单了,冲胶后产品不变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该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各大封装企业。冲流道机的创新应用,使模具更人性化,操作安全、方便,产品的质量也的到了提高。在今后的时期内,希望集成电路冲流道机能给更多的半导体封装企业带来便捷,也希望相关企业会不断的对冲流道机技术进行创新,开发出更加优越的产品,共同推动我国封装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生.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在半导体工业切筋成型机上的应用[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9(06),2-3

第9篇:集成技术范文

关键词: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技术;示范推广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37

超级稻是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是指在抗性和米质与对照品种(组合)相仿的基础上,产量有大幅度提高的新品种(组合)。而促使超级稻充分发挥内在高产潜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高产栽培技术。在超级稻种植过程中,实施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能有效推广超级稻品种,促使水稻单产实现质的飞跃,还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有着较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基于此,笔者在全面分析广西贺州八步区超级稻发展及示范推广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超级稻高产栽培集成技术和特点。

1 八步区超级稻发展及示范推广

粮食生产是广西贺州八步区的主导产业,水稻是该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品种,年播种面积保持在3.5万hm2以上,占粮食生产种植面积90%左右,稻谷总产19.3万t,占粮食总量的92%以上,粮食安全生产,对整个八步区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由于受传统水稻品种老化,水稻单产水平极不平衡,加上种田技术水平落后,极大程度上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挖掘水稻增产潜力,大幅度提高全区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实现全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八步区从2003年开始引进超级稻试验,2004年开始小面积示范,2005年全区推广200多hm2,2006年全区推广1600多hm2,发展到2016年超级稻种植面积已经接近2万hm2,超级稻产量也持续提升。

实践证明,超级稻比一般水稻增产潜力大,而且单产高,品质好。目前,八步区现正以每年2000hm2种植超级稻的速度递,超级稻品种不断增多, 比如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372、Y两优087、Y两优9918、桂两优2号等品种。因此,研究超级稻示范推广,大力发展超级稻,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 超级稻高产栽培中集成技术的应用

2.1 稻草回田技术

稻草回田技术主要是通过将稻草作为肥料撒回稻田,提升稻田土壤中有机物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促使土壤耕性、物理性等性能得到提升,以养护稻田。具体主要是通过机械工具收获并粉碎稻草,将其撒回稻田,通过撒石灰、灌溉、翻土等方式,促使其充分融合到稻田中。其中,撒石灰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土壤酸性,便于促使稻草腐烂速度加快。此外,稻草回田过程中,还需要控制沤田时间,通常为7~10d,沤田期间避免排水,防止损失有机质[1]。

2.2 塑料软盘育秧

通过塑料软盘对秧苗进行培育,能缩短秧苗期,促使本田秧苗生长发育时间延长,便于合理调控禾苗长势和干物质积累,可促使形成高产禾架。而且,经由塑料软盘育秧,还能实施带土带肥移栽,不会损伤秧苗根部,便于促使其早生快发,使得秧苗成穗率得到提升。塑料软盘育秧还能提升分蘖率,促使其高达90%以上,百苗鲜质量在300.0g以上[2]。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塑料软盘育秧时,需要确保田地平整、肥沃、无杂草、排灌方便,保证播种后软盘不沉陷。还强调基肥施足,一般情况下,1000~1500mg优质粪水肥、5kg尿素、15kg复合肥可适用于667m2大田。此外,秧床开厢1.5m,通常以20~30cm为厢沟宽,以20cm为厢沟深,需确保厢面平整、无杂草。

2.3 精量播种

实现塑料软盘育秧的一个关键措施,是确保播种的精量性。精量播种强调对超级稻播种量进行严格控制,且需保证超级稻播种质量。通常情况下,7.5kg以下的播种量适用于667m2大田,一般每个孔内播种2或3粒。处理种子步骤与要点同平常育秧无差别,包括合理选择、晒晾、浸泡、消毒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通过塑料软盘对秧苗进行培育的过程中,秧苗串根现象较为常见。所以在进行催芽时,最佳播种时机是种子破胸露白时。播种过程中,先搅烂秧床表层泥浆,将其中杂质去除,在塑盘孔内灌满搅烂的泥浆,清除多余的泥浆和种子,防止发生串根现象。

2.4 合理控制“四期”

超级稻高产栽培强调量化田间管理,重视实时播种。水稻播种“四期”包括播种期、插植期、抽穗期、成熟期4个阶段。而在超级稻栽培过程中,需要对这4个阶段进行合理控制,即按照超级稻品种熟期,并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妥善安排这四个时期,以确保秧苗顺利抽穗扬花。栽培早稻时,需要避开“龙舟水”;种植晚稻时,需要避开“寒露风”[3]。此外,按照当地稻田土壤和气候特点,进行适当稀植,对秧苗进行定量控制,能合理调控株高,改善中后期透光及通风条件,促使成穗率得到提升,且能提升超级稻栽培质量,减少纹枯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667m2大田中插植1.3~1.4万秧苗为超级稻合理密植量化目标。

2.5 测土配方施肥

主要是严格按照稻田土壤、超级稻品种等具体情况,结合本地气候特点,选择恰当的施肥方法[4]。通俗的说,测土配方施肥能在全面评估超级稻生长过程中所需营养、土壤养分含量的基础上,制定合理化的施肥方案,以充分发挥施肥效果。

2.6 科学用水

在对超级稻进行栽培的过程中,需坚持科学用水。前期进行插秧时,需坚持薄水插秧,控制用水量[5]。后期以湿为主,避免断水时间太早;排水过程中,需要尤其重视防止因流出肥料和农药而污染环境。

2.7 综合防治病虫害

超级稻高产栽培群体大,且生长旺盛,需要加强病虫鼠害预防和控制。具体需要立足超级稻栽培实际,对超级稻个体与群体生长发育进行协调,促使超级稻植株抗逆能力得到提升[6]。重视调间生长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视防治“破口期”病虫害,在破口期施1次药,随后隔5~7d,再施一次药,坚持全面施2次药,后期按照具体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挑治。在对药剂进行选择时,需确保其高效、低毒、低残留。此外,考虑到广西地区处于南方,气候具有高温高湿特点,特别需要重视做好纹枯病的预防和控制。

3 结束语

在对超级稻进行高产栽培集成管理过程中,需重视稻草回田、塑料软盘育秧、精量播种、合理控制“四期”、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用水、C合防治病虫害等,实现高产目标,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先友.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J]. 河南农业, 2016(11):46.

[2]刘正忠. 闽中山区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 2013(9):141-142.

[3]孙克仕. 淮北地区东海县超级稻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与示范研究报告[J]. 自然科学:文摘版, 2016(6):90-91.

[4]卞寿祥, 李夕明, 刘卫东,等. 超级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示范推广[J]. 安徽农学通报, 2015,21(17):43-44.

[5]蒋勇.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的实施及组织管理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