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然资源管理范文

自然资源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然资源管理

第1篇:自然资源管理范文

适应性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问题界定、方案设计、执行、监测、评估、管理改进等六要素构成的螺旋式管理循环(图1)。问题界定是适应性管理的前提,以讨论为主要组织形式,由学者、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开展合作和咨询,就管理目标、假设、管理方案、检验指标、预期结果模拟、不确定问题识别等的基本内容形成统一认识。模型设计是本阶段的重点,也是整个适应性管理成败的关键。方案设计基于现有知识,制定各方案的具体实施细则以及监测措施,通过模拟获得预期结果。设计过程直接关系到适应性管理的实施,通常需要考虑成本等实际因素。执行和监测是适应性管理的核心过。监测是执行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监测内容包括管理计划实施、关键指标和方案实施运转效果三个方面。评估阶段将分析监测结果,将监测结果与预期结果比较,验证假设真伪,做出倾向性的选择,其目的在于检验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以确定各种管理措施的效果。假设修订或管理调整是继续推进适应性管理的重要步骤。从管理实践中所获取的知识增加了对管理过程的认识,降低了管理的不确定性,资源管理政策与措施随之做出调整。

2适应性管理的类型与决策机制

2.1适应性管理的类型

与适应性管理相区别的传统管理模式本质上是反复试验(Trialanderror)的管理方法,又称为反应性学习(Reactivelearning)或危机管理(Crisismanagement),通常采取一种措施实施管理,直至有新理论和实践推动产生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反复试验法对于自然界众多的偶然性事件缺乏可重复性的实验,统计学基础相对不足,影响了其结论的可靠性,故常被看作单一方案下的对危机或突发事件的管理策略。到目前,反复试验法仍是自然资源管理的主导模式。适应性管理可以分为主动适应性管理(ActiveAdaptiveManagement,AAM)和被动适应性管理两类(PassiveAdaptiveManagement,PAM),二者主要区别见图2。AAM的出发点是通过管理干预降低系统不确定性,而PAM更关注与管理目标的实现,学习只是其副产品。PAM每次只针对一项管理措施。在一定阶段,采取一种措施开展自然资源管理实验,通过执行、监测和评估,验证假设的准确性,对管理措施等进行调整,进而推进其他管理措施的执行,也被称为连续型适应性管理。主要应用于动态变化比较强烈的资源系统。PAM的缺点在于实验集中于较窄的范围,通过学习获取知识,降低系统不确定性的过程较为缓慢,且缺乏对比试验,难于弄清试验结果偏离预期的原因,其优势在于简化且短期成本较低,但从长远看来并不一定是经济的。AAM同步开展多项管理措施的对比研究。基于假设的各种情况,分别设计试验方案,平行展开对比试验,根据结果比较各种可选方案,形成最优管理策略。如在森林的不同地区,同步试验多种不同采伐策略。AAM将实现目标的多种方案同时开展,虽然短期经济压力较大,但试验进展相对较快,对资源管理的机制以及系统响应可以获取充分的了解,其缺点在于大尺度的实验易受到区域环境变化的影响,成本相对较高。

2.2适应性管理的决策机制

适应性管理最终目的是服务管理决策。决策的参与者包括政策制定与决策者、专家学者与工程技术人员、利益相关者(包括公众、商务和其他利益群体)三大群体。政策制定与决策者主要负责界定问题的背景和限定决策的总体范围,还负责最终决策和后续的政策实施。利益相关者帮助界定问题,其最大的贡献在于确定方案筛选的标准和价值考量,并对最后的政策选择提出建议。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主要提供政策的措施和评价标准,为决策过程提供技术支撑。适应性管理的决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图3):一是确定管理的可能方案,包括方案筛选的标准和管理中的价值选择;二是通过价值判断对方案进行排序。

3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的主要问题

适应性管理作为一种新理念已被广泛认可,大量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但在实践中却鲜有成功案例。Walters在1997年之前的20多年里,参加了25项适应性管理的论证,只有7项开展了大规模的管理实验,仅有2项符合统计学的要求。目前,我国适应性管理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从侧面反映出适应性管理理念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3.1尺度效应

不同尺度适应性管理研究的目标、方法等有很大差别。目前小尺度适应性管理研究开展得比较好,案例也较多,中尺度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较大尺度适应性管理实验缺乏利益相关者的充分参与,加上缺乏资金支持,系统监测和评估乏力,无法将所获取知识整合入新的实验。相反,小尺度适应性管理的实验却充分且完善。从项目执行可看出,大尺度项目执行期通常较长,常受到时间的制约,而繁琐的项目运行机制使适应性管理过多地关注执行环节,而忽视了监测、评估、方案调整等其他关键环节,也影响了适应性管理的开展。由于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管理问题只有在大尺度上才能解决,因此适应性管理还需要考虑尺度推绎的问题,即从小尺度向大尺度研究的转换,以及大尺度研究中的取样技术。因此,跨尺度效应是导致当前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进展缓慢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之一。

3.2自然资源响应的模拟与监测

模拟自然资源对管理措施的响应是开展适应性管理的先决条件。模拟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拟合自然资源管理的响应,但多数情况下无法完整反映资源系统响应的全貌和本质。如河流生态系统模拟多集中在短、小尺度的第一性生产力、群落、种群等,而较少反映长期的沉积循环、栖息地恢复以及濒危鱼种的响应。此外,模型的有效性验证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通常情况下,采用历史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往往受到数据可获取性的制约,这也影响了模拟的准确性。对监测而言,小尺度的监测设计、执行以及评估相对容易实现,而中尺度及以上的监测则较为困难。监测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未知因素,如监测目标多变、手段不一致、过程缺乏管理等问题,要求监测过程应从管理对象出发,针对管理目标,制定统一有效的监测手段,同参与者和管理者等相关各方相互沟通,减少或解决监测障碍。

3.3制度与协调问题

开展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需要大量、长期的投入。从时间角度看,管理项目初始启动后的监测及评估体系的建立就需要较长时间,具体监测和评估等后续研究往往得不到充分的时间保障,影响了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的顺利开展。此外,许多项目管理面临着不定期考核的要求,而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研究需要大量、长期的探索性实验,导致往往无法顺利通过考核。因此,适应性管理的开展需要突破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障碍,在多个部门与利益主体之间形成一致的管理目标。美国阿巴拉契科拉-查特胡奇-弗林特河(ACF)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各方缺乏信任、各利益主体难以妥协,使管理陷入长期的争议,焦点更多集中在分配机制上而不是提升流域水资源管理水平。可见,适应性管理必须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群体,从整体的角度系统化、综合性地考虑问题。

3.4研究与管理机构的利益

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组织通常较为复杂,涉及到管理、研究和政策等诸多部门和机构。一些管理参与主体存在风险规避行为或者利己主义,如复杂的适应性管理需要较大的投入,而管理者往往会选择推迟开展较难的管理实验,干扰了管理实验的自主探索;不同学科的参与者相互独立,竞争有余而协作不足,也增加了管理的主观不确定性。可见,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全新管理模式,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组织方式不相适应,用传统的管理理念来开展适应性管理明显不适。此外,一些管理者受到传统资源管理思维的限制,将适应性管理看作是对现有研究方法和管理机制的挑战,而不是看作有益的补充和提高,影响到适应性管理的开展。

3.5成本和管理风险

一般认为,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的成本要高于传统管理方式。这不仅包括规划实施阶段实验本身的成本,还包括各个阶段涉及到的组织协同与运行成本。管理实验还有可能造成机会成本的损失,其收益并不一定能够弥补机会损失,甚至还会产生外部性,实验效果影响到外部区域。首先,开展适应性管理,需要对自然资源的原有管理机制做出调整,这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如在大坝地区开展鱼类洄游的适应性管理实验,将直接影响到通航、发电、旅游等经济活动;其次还要考虑到适应性管理成效的显现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需要考虑长期的成本和收益;第三是监测成本,适应性管理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其监测成本较高;四是对濒危敏感物种管理存在较大的风险,有可能产生不可逆的后果,需要更加慎重。

3.6生态价值之间的冲突

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对资源的干预经常会暴露甚至激化生态价值之间的冲突。在有些情况下,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需要在不同生态价值之间进行权衡,如恢复河流的季节性淹没以保护濒危物种,但季节性淹没区域相当部分却已被开垦为农田或成为其他重要物种的栖息地,这之间形成的生态利益冲突需要谨慎考虑。可见,适应性管理涉及面非常广泛,需要综合权衡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简单的妥协往往会形成双输或多输的局面。对我国目前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而言,除了存在上述共性问题以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的问题。第一,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过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涉及到各种自然资源领域,但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理念性论述和框架性的研究阶段,缺乏实际支撑,实地开展操作实践的适应性管理较为少见,如适应性管理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研究仍停留在采用适应性管理理论层面上,这也反映了适应性管理在国内研究的大体情况;第二,存在适应性管理概念泛化的趋势,对自然资源的适应性管理还表现为另一种解读,将适应性管理解读为适应环境变化的资源管理措施或对策,而不是适应资源管理过程的变化而开展的管理调整,这一泛化导致了适应性管理偏离了自然资源管理模式的内涵。

4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研究的新趋势

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必须持续开展研究,实施研究计划全程控制,做好监测和评估环节,要积极推行新的管理理念,推进适应性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当前,适应性管理呈现出一些新的研究趋势,促进了适应性管理不断完善和发展。

4.1适应性规划

适应性规划(Adaptiveplanning)是设计可以实现的管理目标的过程,该目标是适应性的,能够随着认识的提高不断做出调整。适应性规划是先于适应性管理的一个关键步骤,它以协商一致为前提,整合社会、技术、经济、环境、文化和政治等多方面的要素,综合评估管理中涉及到的各种价值取向,将其转化为可以实现的目标。首先达成基础性的管理目标,针对涉及到的领域,确定各领域的主要管理目标,为开展适应性管理奠定基础。如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适应性管理中实施适应性规划,随着实验和知识的增加,每5a对管理目标进行一次调整。目前,适应性规划在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中的应用还较为少见,适应性规划介入适应性管理的途径还需要深入研究。

4.2适应性协同管理

适应性协同管理(Adaptiveco-management)是在自然资源管理的复杂性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管理策略,它允许利益相关者在自然资源管理系统中,共担管理责任,并从其管理中学习,是一个动态、持续、自组织的过程。适应性协同管理以协同为核心,以跨组织部门和尺度为主要特征,链接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涉及的科学家、资源管理者、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融合了协同管理与适应性管理的原则,更强调通过学习与协作,管理系统内部的协同运作以及从学习到实践的协同推进过程,增强对复杂资源管理系统的认识能力。适应性协同管理是适应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虽然在管理模式特征、要素等方面有了初步的研究,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组织方式、参与机制、制度建设和推进途径还需要开展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3适应性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是资源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资源管理政策比较提供基础。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往往需要在多个选项中做出选择,即管理存在大量的机会成本,管理决策具有极大的风险。适应性风险管理(Adaptiveriskmanagement)最早由Wintle等在森林适应性管理中提出,是在实验方案与方案执行之间增加风险评估环节,充分考虑风险源、风险可能结果以及发生概率,对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预判,从而有利于确定更为科学的管理策略。适应性风险评估在推动适应性管理,尤其是说服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参与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未来适应性风险管理研究的重点是在适应性管理中引入风险评估程序,开展适应性风险管理,探索风险减缓机制。

4.4公众参与平台建设

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使管理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更易于推行。公众参与有利于在决策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利益关系,综合评价、正确确定各种关系,为科学开展适应性管理奠定基础。公众可分为一般性公众和利益相关者两个群体,相应参与方式也可分为有限公众参与全面参与两种。在全面参与的适应性管理中,公众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发挥积极作用,形成利益相关者—管理者(决策者)—科学家的参与模式。此外,适应性管理也应构建参与平台,以利于发挥公众作用,推动适应性管理。公众参与模式可以分为正式的参与和非正式的参与,非正式的参与更利于适应性管理的开展,但目前对适应性管理中公众参与的模式,以及公众参与同适应性管理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机制还缺乏研究。

5结论与建议

第2篇:自然资源管理范文

自然资源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不稀缺的自然资源;二是稀缺的自然资源。

1、不稀缺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为零。

一般自然资源对于人类主体的耗散价值是相对稳定的,而其功能价值会随着人类主体对于它的利用规模的增长而不断下降,即服从“边际效用下降规律”。自然界中不稀缺的自然资源(如水分、空气、阳光等),由于可以充分得到供应,人们总会去充分地利用它,即不断地增大对它的的利用规模,其结果是:这些不稀缺的自然资源的功能价值在“边际效用规律”的作用下不断下降,直至趋近于其耗散价值,则其使用价值不断下降并趋近于零。使用价值为零的事物并不等于人们不需要它,而是因为它相对来说并不稀缺,能够充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根据“边际效用规律”,事物的功能价值随着主体对它的消费速度(或作用规模)的增长而下降,当消费速度(或作用规模)增长到足够程度时,其功能价值趋近于耗散价值,该事物的使用价值就趋于零,这就是“边际使用价值零值定理”。

2、稀缺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大于零,但它归根到底来源于人类劳动。

对于稀缺的自然资源,由于其利用的规模受到限制,其功能价值通常不能无限地趋近于耗散价值,因此其使用价值通常大于零。在人类发展的早期,对于猿猴来说,除了水果(有时还有水、避署和御寒的洞),其余都是不稀缺的,都没有使用价值。人如果没有学会对火的利用,煤和柴都不可能具有使用价值,许多食物都不会具有任何使用价值,人也就不会成为杂食性动物;人类如果没有掌握炼铁和炼钢的技术,所有铁矿石都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因此,自然界稀缺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的形成和增长最终都可归结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使用价值的增加总量就是与之相关的科学技术成果的使用价值总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可利用自然资源的类型、区域、方式、内容和规模不断扩展和深化,自然界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总量在不断增大,这在根本上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地球上的所有自然资源之所以具有了越来越大的使用价值,就是因为人类一辈一辈地在生产实践中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知识,使人们逐渐具有了开发利用其功能属性而产生的,这不是因为自然资源中天生地具有了使用价值,只待人类去开发和利用,而只能说明这些自然资源具有了某种功能特性,人类只是将这些功能特性转化为使用价值。显然,目前还有许多自然资源的功能特性还没有开发利用起来,将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没有使用价值(或只有很少使用价值)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具有较大使用价值的自然资源。例如,目前的海水并没有多少使用价值,但如果人类掌握了可控核聚变的技术,那么海水将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之源。虽然,自然资源本身并不是人类创造的,但自然资源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却必然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人类一代一代的知识积累而形成的,知识的使用价值在很大部分就是体现在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水平上,而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当然,使自然资源具有使用价值的知识包括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例如,使铁矿石具有使用价值的知识除了冶炼技术,还有与之相关的科学、文学和艺术等,以及必要的政治与经济环境。另外,随着人类活动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展,许多本来不稀缺的自然资源逐渐转化为相对稀缺的自然资源而造成的,这也是人类劳动的间接产物。许多自然资源(包括水、土地、草木、河流、山脉等)最早都是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但有功能价值),只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知道了怎样来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从而使这些自然资源具有了使用价值(这就是科学技术的价值体现);另一方面,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展,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展,活动内容的不断深化,使得许多自然资源由充裕转化为稀缺,从而使其使用价值由零值转化为正值,这也是人类在其活动扩展过程中的间接劳动所产生的。荒山的使用价值正是主要由这两方面的间接劳动所创造的。一些没有直接凝聚人类劳动的事物并不是没有使用价值,许多事物人类已经通过前人或他人间接地凝聚了劳动,因而具有了使用价值。例如,月球上的物质虽然没有凝聚直接的人类劳动,但是通过几千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了解到月球上的物质能够具有某种商业价值、科研价值、政治价值或文化价值,而且月球上的物质本身也往往需要通过无数科学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并冒着巨大的风险才能取回到地球上。

由此可见,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最初都是来自于人类劳动,“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一个内容简单但内涵深刻的哲学命题。劳动不仅是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也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参考文献:

第3篇:自然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领导干部;问题

一、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价值

(一)帮助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责任观

作为一个主导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其思想理念直接决定了本地区的发展方向。为了帮助领导干部不断更新决策理念,需要在审计范围纳入执行自然资源资产保护方面的情况,有利于领导干部积极改正工作中的问题。

(二)最大程度发挥审计的免疫作用

审计的主要功能是对人民利益和国家财产安全积极保护,为了贯彻执行这一点,应当强化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在社会各个阶层中促使人们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瓶颈问题有效解决。

(三)推动审计工作的转型与革新

传统审计在发展到一定时期之后,必将会实施资源环境审计。在经济绩效成本中已经包括了消耗与利用自然资源,因此,为了最大程度节省经济绩效成本,需要积极保护与开发自然资源资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经济绩效。同时,绩效审计需要将资源环境审计作为一种主要表现,具体是持续拓展审计领域和逐步深化的审计内涵。

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划定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责任模糊

首先,通过分析自然资源属性可知,我国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大部分自然资源都是跨区域分布,比如长江与黄河等河流形成了广泛的流域面积,遍布很多省份,这样就导致审计过程中判断领导干部利用河流水资源以及治理污染方面的权责十分困难。例如,河流形成了十分广泛的流域面积,结合地形等因素可以划分为上中下游流域,由于水资源表现出的流动特点,上游河流资源的污染也会对中下游河段造成一定的影响,虽然环境法已经明确规定了河流治理措施,但是由于出现跨区域问题,在认定领导干部责任的过程中产生了分歧;其次,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破坏以及生态污染的滞后性可知,其会过度利用自然资源资产,但是不会影响怕破坏当时的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前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的问题越加凸显。

(二)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一是我们拥有大量会计和财务背景的审计工作人员,不能全面深刻的了解自然资源领域,在对自然资源资产信息分析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能力。二是自然资源资产拥有繁多的种类、庞大的数量,与其密切联系的各类信息也在不同机构中分散。我们对审计证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只要不改变传统制度,必然存在着大量的人力不足问题。

(三)无法充分认识到离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贯彻落实制度需要拥有一个巨大的推动力。要想顺利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必须帮助领导干部形成一个准确的认识。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无法彻底了解自然资产资产离任审计对自身的意义,或者还是保留着传统的离任审计理念,无法真正理解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一项惠民的措施。

三、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开展措施

(一)规范审计内容,强调审计重点

1.在对主要资源全面审计的前提下,结合各个地区自然资源占有类型,数量的不同,以及每个区域内生态问题的不同重视程度,应当有所侧重区域内的审计工作。

2.在审计领导干部的过程中,应当紧密联系自然资源政策执行效果和实践对审计重点有效明确。比如,对于森林资源来讲,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利用了自然资源,为了有效恢复生态环境,采取了种树还林等手段,在审计过程中除了注意利用森林资源出现的效益以及消耗的成本之外,还必须考虑后期恢复森林资源的问题。这一效果一般能在领导任期之内观察到,所以这一次审计领导干部应重点审查任期之内的事务。相反,对治理大气污染的领导干部开展审计工作时,某一地区的领导干部积极治理大气污染时,在短期内无法看到空气质量改良的效果,对于这样的状况,只是审计任职期间的领导干部缺乏合理性,而是需要对领导干部离职之后进行审计,这也更加公正体现了领导干部绩效。

(二)积极培养审计人员

与一般审计不同,在培养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人员的过程中不但增加有关会计、审计和财务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重点培养审计人员自然资源资产方面的有关知识,比如划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确定价值量等。因此,可以安排一些针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学习课程或者是国家建立的一部分培训基地,实施岗前培训,帮助这部分审计人员开阔视野,从社会、资源宏观角度全面分析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应当关注的问题。

(三)拓展应用离任审计结果

紧密联系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干部终身追责,帮助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任期间政绩好坏会对职业终身造成极大的影响,进一步促使自己充分履行职责。在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过程中,实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目标。在采取审计结果开展责任追究的过程中,可以设计“环境问责追究卡”,将领导干部在任职过程中做出的重要规划、发展经济的措施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资产的情况准确记录。

结语

总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十分艰巨,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及发展经济生态方面体现出极大的意义。在审计工作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本原则,才可以产生科学的责任追究机制,促使领导干部更好地承担生态发展责任。

参考文献:

[1]蔡春.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思考[J].审计研究,2016(12)

第4篇:自然资源管理范文

根据《高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要求,结合我院创建二级甲等卫生医院有关内容,我科组织人员对上述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和整改,现报告如下:

一、检查内容

1、成立了感染管理小组,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各级人员工作职责明确。

2、相关会议参会人员按要求开会有关精神及时传达并组织实施要求上报资料及时完整。

3积极参加医院培训,新近、进修、实习人员科室进行岗前培训。

4、科室人员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技术操作。

二、发现的问题

1、每月开展活动暂无记录。

2、感染制度落实不到位,消毒效果监测不够及时,登记不全,未作监测分析。

3、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不够重视,存在麻痹思想。

三、整改措施

1、每月开展活动时请专人记录。

2、召开科室议,对医院感染制度、医院感染有关知识进行再培训,制订考核制度,对违反有关医院感染的人员进行处罚,立即对科室消毒情况进行检测并作出分析,对消毒措施不规范的,进行改正。

第5篇:自然资源管理范文

让资源管理器

实现断点复制

通常,资源管理器在复制或移动文件时的速度并不快,而且不支持断点复制,一旦容量比较大的文件由于某些原因意外中断,就只能重头再来。

软件名称:KillCopy

最新版本:2.82

文件大小:1034KB

授权方式:免费

KillCopy是一款来自俄罗斯的增强型文件复制/移动工具,具有众多的文件传输选项,支持断点复制,而且复制完毕后可以设置自动关机。

安装结束后选定文件,可以从系统右键菜单中找到“用KillCopy复制到”和“用KillCopy移动到”两个命令,执行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在此选择复制或移动文件的目的地。这里清楚地列出了本机所有驱动器,包括软驱、硬盘分区、光驱在内,选定目标文件夹KillCopy会自动分析磁盘可用空间,如果空间不足会以红色显示,然后直接按下“OK”按钮,KillCopy会立即开始复制或移动。

点击“设置”按钮可以打开图1对话框,KillCopy的所有特色功能都集中在这里,缺省方式下,KillCopy使用全速复制模式,也就是说不限制复制速度,只要拖动“常规设置”小节中的“速度限制”滑块向左移动,就可以限制复制速度。虽然KillCopy提供了断点复制的功能,但仍然必须手工激活后才能发挥作用,设置的方法很简单,选中“程序崩溃后恢复复制”项就可以了。假如需要让KillCop完成操作后自动播放声音或自动关机,可以在“复制完毕时”小节中进行设置。

值得一提的是,KillCopy还支持命令行模式,对系统管理员来说这是非常实用的一个功能,使用时可以自行查阅帮助文件,这里就不多说了。

打开文件多种选择

我们知道,在双击某个文件时,系统会根据注册类型自动调用相应的程序打开文件,是否能让用户在打开文件时有多种选择呢?OpenExpert可以让你选择调用哪一种程序打开同一种文件,这样在有多种需求时就方便多了。

软件名称:Open Expert

最新版本:1.40

文件大小:648KB

授权方式:免费

我们可以选择某种类型的文件,从右键菜单中选择“Open with”|“Add application”命令添加相应的应用程序,或者选择“Configure OpenExpert”打开图2所示对话框,这里清楚的显示了现有的打开方式,我们只要点击窗口底部的“Add”按钮就可以添加新的程序了。设置完毕后,可在右键菜单的“Open with”中找到新增加的选择。

属性修改更方便

通常情况下,我们必须首先选定文件,然后执行“文件”|“属性”命令或右键菜单中的属性命令才能修改文件的属性;假如是隐藏文件或系统文件,还必须在文件夹的查看标签页中选择“显示全部文件”项,并去除“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才行。而有了Attribute Changer,这一切就轻松多了,

软件名称:Attribute Changer

最新版本:5.23

文件大小:723KB

授权方式:免费

选中需要更改属性的某个文件(可批量选择),然后从右键菜单中选择“change Attribute”命令,如图3所示。不过,对于重要的系统文件,建议切勿轻易更改其属性。

利用Attribute Changer,你还可以自行设置文件的创建日期、编辑日期、最后访问日期等时间属性,这是Windows资源管理器所无法做到的。

开机时自动删除

顽固文件

我们知道,在Windows界面下很难删除正在被使用的文件,很多病毒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来实现自我复制的,如果必须进入纯DOS模式或多操作系统模式下进行操作,恐怕并非人人都能掌握。

软件名称:Gipo File Utilities

最新版本:2.9

文件大小:919KB

授权方式:共享

在资源管理器选中需要删除的文件,从右键菜单中选择“Gipo@FileUtilities”|“Delete on next boot”命令,这样下一次开机时即可将该文件自动删除,由于此时尚未开始调用这些文件,因此删除就自然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当然,为了避免误删除,你也可以选择将文件复制或移动到某个特定的文件夹,前者可使用“Copy on next boot”命令,后者可使用“Move on next boot”命令,如果目标文件夹不变,则是对该文件进行重命名操作,待确定系统正常无误后再将其真正删除。

命令提示符窗口

处处可用

常规情况下,我们需要从“所有程序”|“附件”中切换到命令提示符模式,但如果不凑巧当前路径比较深入的话,就必须逐步返回,这也是比较麻烦的事情。安装这款名为CommandBar的软件后,任意时刻在资源管理器按下“Ctrl+M”组合键即可调出命令提示符窗口,而且路径会随文件或文件夹的选择而同步切换。

软件名称:CommandBar

最新版本:1.1

文件大小:119KB

授权方式:免费

需要说明的是,CommandBar运行时需要Microsoft .NET 1.0以上版本的支持。使用时首先定位到相应的目标文件或目标文件夹,然后按下“Ctrl+M”组合键,命令提示符窗口会出现在资源管理器的下方,现在你可以随便使用,而且左侧的导航栏上还提供了不少可快速调用的命令按钮,单击后即可直接使用。

用好netsh命令江北书生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在不同的网络中工作,重复修改IP地址是一个比较麻烦的工作。另外,系统崩溃后,重新配置网卡也非常繁琐。事实上,巧妙地利用Windows 2000/XP/2003的netsh命令,完全可以快速切换IP地址,还可以在静态和动态IP地址设置中随时切换,也可以随时备份和恢复网络设置。

“netsh”是Windows 2000/XP/2003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命令行脚本实用工具,它允许用户在本地或远程显示或修改当前正在运行的计算机的网络配置。

随时切换不同的固定IP

打开“记事本”,新建一个文件,然后在其中输入如下代码:

netsh interface ip set address "本地连接" static 192.168.0.10 255.255.255.0 192.168.0.1 1,单击“文件”|“保存”,在打开窗口中输入“home.cmd”(代码中英文双引号一定要输入)并将它保存在桌面上。

同样,建立一个office.cmd的文件,在其中输入:netsh interface ip set address "本地连接" static 192.168.1.11255.255.248.0 192.168.0.1 1,将它保存为“office.cmd”文件。以后在家只要双击“home.cmd”即可快速将IP地址切换为192.168.0.1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为192.168.0.1,而到公司后双击“office.cmd”可将IP切换至192.168.1.11,子网掩码为255.255.248.0,网关为192.168.1.1。

几点说明:

1.各公司网管分配的IP地址不尽相同,读者可以自行进行设置,也可以询问网管。

2.上述命令中的“本地连接”为网卡连接的名称,可以在“控制面板”中双击“网络连接”图标查看到相应网卡的名称。如果你有多块网卡,只要修改上面的“本地连接”的名字及IP、子网掩码和网关即可。

3.以上命令最后1为设置的跃点数,该值较为专业,用户可以设置为1,不必理会。

固定/动态IP随时切换

先在桌面上建立一个static.cmd文件,然后在其中输入相应代码,如:netsh interface ip set address "本地连接" static 192.168.0.12 255.255.255.0 192.168.0.1 1,同时建立一个dhcp.cmd文件,在其中输入如下代码:

netsh interface ip set address "本地连接" dhcp

ipconfig /release

ipconfig /renew

以后双击桌面上的static.cmd,会将“本地连接”的IP修改为192.168.0.12,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为192.168.0.1;而双击dhcp.cmd文件,会让“本地连接”马上设置为动态IP方式,且会立即从DHCP服务器更新IP地址。

备份/恢复网络设置

第6篇:自然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自然与文化遗产; 武陵源

一.武陵源自然遗产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一)武陵源自然遗产发展的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是自然与文化遗产发展的动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近20年来,在张家界武陵源自然遗产开发中,旅游业成为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张家界—凤凰—梵净山”这一旅游增长轴线,武陵山区旅游开发不仅带动了张家界经济的发展,也促成了以张家界山水景观为主、凤凰历史文化为核心“大湘西旅游圈”。张家界旅游成为湖南省旅游的龙头,成为湖南旅游经济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武陵源自然遗产从发展旅游业以来,经历了曲折起伏的历程,如今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正向着精品化旅游发展。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武陵源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显现。

(二)武陵源自然遗产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随着旅游业在武陵源地区的发展,旅游人力资源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截止到2009年,全市拥有旅行社70多家,其中国际社24家,大小旅馆500多家,其中涉外星级宾馆40多家,床位2.78万多张,旅游直接、间接从业人员已达8万余人。各级政府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离职培训、岗位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从业人员素质, 选派旅行社管理人员参加湖南省旅行社经理资格培训,并选派旅游管理人员、宾馆经理参加星级饭店新标准学习。虽然有部分改善, 但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旅游人才结构性短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极其匮乏、旅游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收入水平偏低等。这些都成为武陵源自然遗产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也成为制约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自然与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性

(一)国内外对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方向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关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同旅游业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二、从个体的角度、微观的角度对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进行研究。三、从旅游企业本身的视角研究组织绩效与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关系。四、从旅游教育的角度对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自然与文化遗产开发中战略性意义

旅游业已成为自然与文化遗产开发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便成为自然与文化遗产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人力资源竞争的日益激烈,而旅游人力资源的提升是旅游业的竞争力和进一步发展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保障。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视人力资源为最宝贵的资源。因此,在自然与文化遗产开发中,相关企业必须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与员工职业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开发人力资源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一个有利于价值发挥的公平环境,给员工提供必要的资源,赋予员工责任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授权,保证员工在充分的授权内开展自己的工作,并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对员工行为特征和绩效进行公平评价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激发员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价值。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不仅是旅游业的繁荣,它为更好的保护和开发自然与文化遗产提供更有力的保证。

旅游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职能包括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评价和人力资源激励四方面职能,从而构建科学有效的“招人、育人、用人和留人”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根据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状况,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创造理想的组织气氛,为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设计,通过不断培训,进行横向纵向岗位或职位调整,量才使用,人尽其才,发挥个人特长,从而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提高员工个人和企业整体的业绩。

三.自然与文化遗产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张家界武陵源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加强对遗产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通过对武陵源自然遗产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认识,使我们深刻意识到人才匮乏将会制约该地区经济健康发展。而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便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在自然与文化遗产发展中要进一步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

(一)要吸引专业人才,盘活现有人才。在开发利用遗产资源时,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并在开发中建立起开发与保护的协调关系。人力资源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落后的用人机制。制订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吸引一些专业人才,为专业人才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还可邀请一些资深专家学者作为顾问,为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开发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此外,尊重和肯定现有每位员工的劳动成果,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加强对当地人才的开发与管理。特别是像武陵源地区这样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更是自然与文化遗产中的“活化石”,是非常珍贵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地人才的现状;然后制定人才开发选拔标准和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人才库,发放证书;其次加强对当地人才的教育与培训。此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建立健全良好的培训体制。对员工的培训不应仅着眼于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企业精神教育也是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每一个员工包括安保人员、参与经营的居民,甚至洗手间的环卫工人,都要接受企业文化培训课程,以便让他们认识到经营宗旨、管理理念等。此外,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也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系列培训。

(四)加强薪酬管理。有效的薪酬制度可以有效的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所谓的薪酬管理不再是简单的将酬劳发放给组织成员或增加酬劳水平的过程,一个组织必须树立全新的薪酬管理理念,采用新的薪酬管理方式,让薪酬成为满足员工需求、留住人才、保持竞争力、构建和谐组织有效工具。而薪酬制度的制订主要考虑以三个方面:一是薪酬的制定是否依据职位分析进行;二是薪酬是否做到公平公正;三是薪酬是否与员工的绩效挂钩。

(五)向发达国家学习新的用人方式。发展旅游的自然文化遗产区也存在淡旺季的区别,尝试一些新的用人方式可以减少企业成本。发达国家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人力资源外包、志愿者等。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通过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招募青年志愿者等方式不仅可以解决阶段性旺季用人的难题,也可以使广大青年对自然与文化遗产有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余昌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3.

[2]甘露,刘海燕.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人力资源,2006.

[3]刘静江,帅建华,贺德红.大湘西旅游人力资源发育现状与对策[J].开发研究,2005.

第7篇:自然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探析

Abstract: our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and all nature reserves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nature reserv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work, successively through the reserve legisl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raining,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so on to regulate the nature reserve work, and introduced a demonstration project reserv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nature reserves, accumulation and summarize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reserve area sentiment of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methods, promote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nature reserves.

Keywords: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保护区概况

元阳县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滇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境内,1988年由元阳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总面积:16409.9平方公顷,199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复[1994]53号)批复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以(云政复[2004]59号)批准进行保护区边界和面积调整,调整后面积为16187.1平方公顷。以保护亚热带中山苔藓常绿阔叶林以及栖息的珍稀并未濒危动植物为主。具有巨大水源涵养生态功能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区属哀牢山脉南延部分的南段,呈西北―东南走向,是元江和藤条江的分水岭,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2°47′32″―103°10′13″之间,北纬22°50′32″―23°04′57″之间。

保护区内最高海拔点2939.6米,位于中部的大白岩子山,最低海拔点1270米,在东部的大坪乡境内。保护区处于滇南底纬高原,靠近北回归线,属于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类型。区内海拔高差大,相对高差1669.6米,年均温在8.617.9℃之间。立体气候显著,出现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及南温带几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不同的气候类型,孕育了保护区植被多样性。 区内原生植被保存比较完整,共划分有7个植被型(含1个人工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含2个人工植被亚型)、16个群系(含2个人工群系)。根据2010年科考统计,保护区植物种类有1246种,其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云南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8种,观音山特有植物3种。由于保护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动物资源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保护区分布有哺乳动物8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爬行类43种,两栖类38种,其中: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鸟类162种,其中: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8种。同时,保护区内还隐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如用材树种、鞣质与染料树植物、食用植物、饲料植物、纤维植物、香料植物、药用植物、油料植物、园林绿化观赏植物和其他植物资源等。

2、保护价值

保护区是中国古特有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保存了复杂多样、原始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物种极其丰富,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种较多,特别是部分物种种群数量较多,在我省自然保护区也都不多见。

保护区最具保护价值的为苔藓常绿阔叶林及其中藏的珍贵和特有物种。较原始的苔藓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2200――2600米的近山顶或山梁地势较平缓的地带,它们或为当地特有的植物,或为国家级保护植物,可见其生态系统的保护价值和独特性。在生长苔藓常绿阔叶林的沟谷地带也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国家保护植物,如大果五加、十萼花、水青树等许多古老的保护植物以及二0一0年观音山科考队发现的两个新种金平凤仙花、异萼直瓣苣苔。

3、保护对象

保护以亚热带中山苔藓常绿阔叶林为主的、具有巨大水源涵养生态系统功能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以长蕊木兰、大果五加、水青树、十萼花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元阳石豆兰、金平凤仙花等观音山特有物种。

保护以蜂猴、熊猴、凤头鹰、蟒蛇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以哈尼族古老、特有梯田农耕文化以及鼋山等自然圣境。

4、历史沿革

元阳县的东、西观音山、箐口大鱼塘林区、麒麟台大皮甲山、分水岭林区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既是全县重要的水源林区和天然绿色水库,同时,也是境内多数中低山河流的源头。林中流出的泉水灌溉着十余万亩良田,视为全县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山”。为了切实加强对该区域自然资源的保护,1984年11月元阳县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做出了《关于管护东、西观音山及所属山脉水资源的暂行规定》,开始对观音山地区实施保护,1988年7月,元阳县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元人发[1988]11号)通过将其划为县级自然保护区,初步确定了保护和管理范围,并通过了《元阳东、西观音山及所属山脉水源林自然保护区暂行管理办法》,并于1988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1993年由红河州林业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牵头,对保护区进行了综合考察;1994年初元阳县人民政府委托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开展观音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设计,并完成了保护区升级准备;1994年5月2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复[1994]5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元阳县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9月,元阳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元机编[1999]04号)文件决定成立元阳县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确定编制29人,解决了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人员问题,使保护区的管理工作逐步走入了正轨。

5、法律地位

1988年元阳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东、西观音山及所属山脉水源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把元阳观音山划定为县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经省政府批复(云政复[1994]5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元阳县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对红河州《关于申报元阳观音山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进行了批复,批准观音山晋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由此明确了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的法律地位。

6、必须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是在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与环境特点、社会经济条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潜在可能性等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性质、类型、发展方向和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模与目标,制定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资源利用、社区发展、行政管理与资金估算等方面的行动计划与措施的过程。管理计划是自然保护区开发日常工作的基础性文件,用于指导和调控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应高度重视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的编制,坚决克服编制和实施两张皮现象,制定出切合各个保护区实际的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再者保护区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必须参与到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制定中,他们熟悉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资料收集、分析评价、功能区划和确定管理项目等方面最有发言权。

7、改革林区护林员身份和工资

当前,林区护林员的工资待遇低下,护林职工情绪出现波动,森林资源将会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由于当前护林员的工作偏低难以养家糊口,森工企业的职工技术单一,年龄偏大(其平均年龄43岁左右),文化程度低(90的人员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0)。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当然也有一部分年轻的护林员趁身体好,已外出靠苦力打工挣钱。

这些具体表现都是因体制不顺、资金匮乏、职工收入与全省其他行业差距大,生态显著改善与林区经济增长缓慢的不协调所造成的。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所面对的难题,也是迫在眉睫必须解决的问题,更是当前和今后林区工作的中心和重点。

8、改善护林员生活的建议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我们要以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为契机,抢抓机遇,把握机会,切实解决民生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经解决:

8.1护林员转为事业编制

(1)、防火办应实行公安建制,纳入国家政法编制。

(2)、向上级努力争取,建立一支森林消防大队。各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等另行申请事业编制。

(3)、全局护林员转为事业编制。

8.2增加护林员薪水酬劳

根据当前全省各行各业职工工资待遇,适当调整林区护林员的工资,尽量拉近与地方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差距,并且随着其他行业职工的增资,也不断上调林区护林员的工资,以增加护林员工资收入来维护家庭及林区社会稳定。

8.3优惠政策向林区倾斜

国民经济迅速突飞猛进,全国各行各业的职工的工资待遇也随之上升,由解决温饱走向小康,而我们林区曾经一度为国家基础建设做了突出贡献的林业职工却为吃饭问题犯愁、更别说养家糊口、奔小康了。为此呼吁国家将优惠政策向林区倾斜,让我们生活在深山老林、为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的护林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让曾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林业工人得到回报。

8.4当前我局的森林管护面积逐年增多,而现有的护林人员本来就少,如果再不置换护林员身份,再不增加工资,护林员离职自寻出路的现象越来越多,这样不但将增大林区社会不稳定因素,而且森林资源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后果是严重的。

9、切实做好保护区的基本建设

第8篇:自然资源管理范文

关键词:园林绿化;应急管理

近几年来中国各地区灾害频发,2008年出现了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以及2009年持续多日的北方大旱等等,灾害的发生对城市建设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警醒着人们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实践证明,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有效的缓解灾害损失,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可以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当前南宁市已具备良好的绿化基础,但脆弱的园林绿化产业易于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城市管理者应该加强完善灾害应急体系来保障城市园林建设的成果,以提高城市安全度。

1 南宁市园林绿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南宁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是以邕江广大河谷为中心的盆地形态。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沛,雨量充足,霜少无雪,季候温和,夏长冬短,植物可终年生长,四季常青,南宁市优越的自然资源非常适合植物的生长,近年来,随着南宁市城市化道路的发展,绿化部门始终坚持“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原则,努力建设绿色城市形象,曾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至2011年年底,南宁市绿地率达36.09%,绿化覆盖率41.25%。公园数量飙升至近30家,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96平方米。通过多年的建设,南宁已经形成点、线、面向结合,市区与郊区融为一体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南宁市在绿地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南宁市园林绿化分布不均,市内缺乏中小型绿地。南宁市公共绿地主要集中在新城、兴宁两个城区,江南、城北等几个城区公园数量很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很少,且市区内公园面积仅296.3公顷,人均仅3.75平米,明显不足。其次、园林精品较少,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低。南宁市环境易于植物生长,且植物种类繁多,但绿地类型却不丰富,特色也不明显,城市及各公园绿地缺乏个性特征,缺少高水平、有特色的可作为标志的园林精品。再次、园林绿化法规和管理体制不健全。现有《南宁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等法规条文作为园林绿化执法管理的依据,但配套法规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对园林设计与施工市场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最后、现行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预案有待完善。2009年南宁市政府下发了《南宁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采取措施的重要依据,但自然灾害种类多样,影响涉及方方面面,灾害评估的衡量尺度存在主观性,应急预案分级体系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2 南宁市主要自然灾害分析

2.1 洪涝灾害 南宁市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310毫米左右,尤其是夏季多雨季节,几乎每年都会有内涝灾害发生。2010年6月南宁市主城区遭遇暴雨,市区内数十条道路发生内涝,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

2.2 台风 广西南临北部湾,属于南海,从广东及海南登录的台风都会对广西产生影响,所以受台风侵袭频繁,而南宁地处广西南部,登录广西以后南宁就很有可能受到影响,近几年来影响南宁的台风时有发生,且次数逐渐增加,给城市带来危害。

2.3 持续高温 南宁地处亚热带,夏季持续时间较长且温度较高,持续高温对城市的影响十分严重。

3 南宁市园林绿化主要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措施

改革开发以来,绿化理念实现了很大的突破,绿地面积大幅增加,管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绿化成为南宁市民受益最大的民心工程,绿色成为了南宁最显著的标志色。

当前,南宁市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园林绿化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首先、要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城市绿化资源调查,建立城市绿化信息系统,加强对城市绿化的检测和监控;其次、城市绿地按规定确认管理养护人,加强对管辖范围内的绿地管理;最后、健全完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

4 结合南宁市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可行的园林绿化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建议

结合南宁市园林绿化管理实际,建议按以下原则制定园林绿化管理应急预案。第一、成立指挥机构和指导原则。在上级指导下,成立以园林局为主的园林行业抗灾应急指挥部,及时有效的指导协调各单位抗灾抢险才能最大的减小损失。第二、成立园林应急抢险队,强化各区绿化管理部门责任意识。第三、严格遵循突发自然灾害处理原则。第四、制定应急事件处置、抢险抢修规程。第五、制定科学合理的自然灾害应急处理及救援抢修措施。第六、成立园林绿化自然灾害应急体系顾问专家组。第七、制定应急保障措施,建立应急体系中社会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第9篇:自然资源管理范文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有效措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手段。多年来,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自然保护区频繁进行调整或被非法侵占,部分物种的栖息地受到威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为切实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促进自然保护区事业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科学规划自然保护区发展。定期开展全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状况调查和评价,并在各部门相关规划的基础上,统筹完善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中东部地区自然保护区发展,在继续完善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布局的同时,将河湖、海洋和草原生态系统及地质遗迹、小种群物种的保护作为新建自然保护区的重点。按照自然地理单元和物种的天然分布对已建自然保护区进行整合,通过建立生态廊道,增强自然保护区间的联通性。对范围和功能分区尚不明确的自然保护区要进行核查和确认。设立其他类型保护区域,原则上不得与自然保护区范围交叉重叠;已经存在交叉重叠的,对交叉重叠区域要从严管理。

二、强化对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的管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改变自然保护区的性质、范围和功能分区,不得随意撤销已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自批准建立或调整之日起,原则上五年内不得进行调整。确因国家立项核准的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必须对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整的,应在确保自然保护区功能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从严控制缩小自然保护区及其核心区、缓冲区的范围。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由其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报环境保护部和相关部门备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抓紧制定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的管理规定。

三、严格限制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活动。自然保护区属禁止开发区域,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禁止开展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开展的开发建设活动,不得影响其功能,不得破坏其自然资源或景观。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管理,限期对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探矿和采矿活动予以清理。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内旅游活动的监管。

四、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项目管理。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对项目可能造成的对自然保护区功能和保护对象的影响作出预测,提出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项目实施期间的监管,督促建设单位落实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对于未按规定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和建设单位。暂停审批其新的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并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予以处罚。

五、规范自然保护区内土地和海域管理。将自然保护区涉及的土地、海域纳入土地利用、草地和林地保护等相关规划以及海洋功能区划统筹考虑。加强自然保护区内土地和海域权属管理,依法确定其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及海域使用权。对自然保护区内的集体所有土地,可采取签订委托管理协议等方式妥善解决管理问题。依法使用自然保护区内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扩大使用面积。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自然保护区内的土地。

六、强化监督检查。根据功能定位和主要保护对象的特点,对自然保护区实施分类管理。定期开展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和管理评估,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对管理不善、保护不力的,有关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对环境和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不再符合条件或失去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原批准机关要给予降级或撤销处理。对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自然保护区降级或撤销的,要依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环境保护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自然保护区评估标准,有关部门可根据所管理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相应标准。

七、加大资金投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由发展改革委在现有投资渠道中统筹安排,能力建设投资由财政部以专项资金形式给予补助,日常管理经费纳人其所在地省级财政预算。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经费参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予以保障。要综合考虑自然保护区功能定位和土地权属等特点,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当地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对周边居民造成损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给予补偿。规范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的补偿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