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纺织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多数纺织类高校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主要可以分成三大块:一是课程中安排的实验;二是集中性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大型综合实验;三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三块实践性环节的安排穿插于本科教学的始终,包含了演示实验、认识实验、设计实验、少量的探索性实验及少量的工程设计训练。安排是比较合理的,但在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由于经费、实习单位生产、管理及安全方面的制约、企业愿不愿意接收、学生就业等问题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二是由于时间的集中、学生的集中和实验场地的限制,很难保证教学效果;三是这些实践性环节多数是演示实验、认识实验和设计实验,培养的其实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此外,由于高校的扩招,很多青年教师进入高校,这些教师思维活跃,理论知识扎实,但由于是从学校到学校,普遍存在缺乏工程背景的问题,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学院科研平台现状
学院现有安徽省纺织工程重点学科、安徽省纺织行业创新服务中心、安徽省纺织面料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纺织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及安徽省纺织科技创新团队等多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拥有大批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及小试生产设备。各科研平台设有专门负责人,下设3-5个研究室或实验室,研究室或实验室也设有专门负责人。依托这些科研平台,和大批省内外的纺织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密切的联系,很多企业也是平台的合作单位。
3科研平台在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
3.1为实践教学提供先进仪器设备
科研平台拥有大批先进的分析测试设备,将学生的实践环节从专业实验室引入各平台下设的研究室及企业,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3.2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科研指导
学院科研平台下设多个研究室和实验室,并形成各自的科研团队,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可以得到不同研究领域的老师的指导,这些指导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3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在校学生中,很多学生有厌学情绪,特别是对专业课的学习,更是如此,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当他们通过参与科研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得到一件新产品时的成就感会极大地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3.4毕业生更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通过科研平台的桥梁作用,学生更早地接触企业,特别是参与一些产学研项目,可以让学生明白企业到底需求什么样的人才,促使学生自觉地按照企业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就业。
3.5促使教师提高科研水平和强化工程背景
本科生进入科研平台,可以增加科研平台的活力,本科生的思维更活跃、他们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不局限于常规思维模式的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指导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生产实践水平。
4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构建培养工程意识为主的工程感性认识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工程素质实践教学—培养解决工程问题和设计能力为主的工程能力实践教学这一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7]。
4.1培养工程意识为主的纺织工程感性认识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通过认识实习,以实验室和科研平台现有仪器设备、纺织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依托,通过指导教师和工厂技术人员讲解、演示和操作,使学生对纺织生产系统、产品生产过程及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大致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纺织工程”的概念。这个环节拟安排在大二开始至大三第一个学期结束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指导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不能忽视,很多学校在这个环节安排的指导老师大都是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虽有高学历,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与能力,不利于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为此,学院要求40岁以下青年教师结合产学研合作课题,每个学期至少要到科研平台合作企业工作两周以上,并要求企业对青年教师在企业工作期间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这样有利于青年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2培养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为主的工程素质实践教学环节
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环节,全面了解现代纺织工程的原料、工艺流程、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方式、生产管理及生产产品等,获得纺织工程基本技能和工艺平台的工程训练。该环节拟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第一学期。该环节安排两个实践平台:纺织工程基本训练平台与纺织工程设计训练平台。4.2.1纺织工程基本训练平台包括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织造学及纺织品设计等主干课程的课程实验80-100学时;大型浆纱试验2周;梳棉机、细纱机及布机保全保养实习2周。这个环节拟安排在大三阶段。该平台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1)各种纤维、纱线与织物的测试仪器、测试方法及测试标准;(2)纺纱及织造的原料、工艺与设备;训练学生的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劳动纪律等工程基本素质。4.2.2纺织工程设计训练平台该平台主要通过大型试纺试织试验,让学生通过原料选择、纺织设备选择、纺织工艺设计、半成品检测、工艺调整等环节设计并织造出符合指定要求的织物。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工作要求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主要训练学生的纺织设备和检测仪器的使用和进行工艺设计的工程设计能力。在这两个平台的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科研平台的大型仪器及设备。
4.3培养解决工程问题和创新能力为主的工程能力实践教学环节
该环节主要以锻炼专业技能、培养大工程观和解决工程综合问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目的。拟安排在大三以后进行,让学生结合所学过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展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并通过并通过自主设计、制造,完成创新产品的开发,锻炼产品制造系统的总体意识和大工程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该环节安排三个实践平台:纺织工程系统训练平台、纺织工程创新训练平台及产学研合作平台。4.3.1纺织工程系统训练平台主要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熟悉工艺和产品设计的流程、掌握工程设计方法,树立大工程意识,锻炼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设计课题可以选择现代纺织工厂设计、纺织产品仿制及改进与创新、新型纺织产品开发等。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和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是对本科生进行工程能力系统训练的重要途径,在安排毕业设计时,教师要严格做到一人一题。4.3.2纺织工程创新训练平台利用科研平台优势,学院将开放实验室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如学校与芜湖市创新与专利发明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与面料设计大赛等)等结合,每年组织学生申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配备导师,导师指导学生撰写申请书、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研究内容、总结研究成果。学院要求各科研平台下属研究室的老师均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赛和项目的申报,并将指导学生的情况纳入学院的年终考核。近两年学院学生参加各种大赛获奖六十二项,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四十一项。4.3.3产学研合作平台利用大四前的暑假和大四的寒假,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横向课题,并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参加实际顶岗生产实践活动。由于企业环境有学校实践环境无可比拟的优势,学生提早接触企业,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创新的潜能,有助于学生学会与人共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了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过渡期,同时也可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5结语
系别: 纺织工程系
班级: 商检0701班
时间: 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
姓名: ** 学号: 24104124
实习单位: 项城市纺织有限公司(原棉实验室)
单位评语:该生在调查过程中,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勇于一线,发现问题,并积极调动脑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踏实求效,勤奋自律。
人人都说大学是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加油站,为了充实自己,更好的了解社会,以便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在大学的第一个社会实践实习里,我走出校门,调查了纺织方面的情况,作此报告。
公司把我安排到了原棉实验室实习, 和他们交流学习中发现我国棉花检验的方法是:以感官检验为主,仪器测试为辅。品级、长度、异性纤维和棉结以感官检验为准,马克隆值、回潮率、杂质和短纤维率以仪器测试为准。检验的顺序是:取样—检回潮率—检含杂率—检品级—检长度—检马克隆值—检异性纤维—检棉结—检短纤维率。
接着我由指导员带着深入第一线,了解纱线的生产过程,流水线.由此我总结之:
几种常见的功能性纺织品的加工整理方法
1、抗静电织物
获得抗静电织物的方法主要有嵌织导电纤维法和织物表面整理法。采用嵌织导电纤维(与金属丝共织)的方法可增强织物的抗静电性,而且效果持久,同时还能改善织物的吸湿性以及防污性等; 织物表面整理法是对合成纤维织物进行抗静电树脂整理,这些抗静电剂覆盖在织物表面,通过吸湿增加纤维的导电性能。
2、防水透湿织物
防水透湿织物的开发主要有高密度织造、织物涂层和微孔薄膜层压复合3种方法,其中以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湿层压复合加工最为典型。由于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具有一定的接触角和微孔半径,故有一定的耐水压和透湿性能,采用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生产的层压织物具有防水性、防风性和透湿性等功能。
3、抗菌防臭织物
抗菌保健织物可采用共混纺丝法和后整理加工法进行生产。共混纺丝法是在聚合阶段、聚合终了或纺丝喷口前以及纺丝原液中将抗菌剂加入纤维中的方法;后整理加工法则是将抗菌剂热固在纤维上,从而达到抗菌防臭的目的。
4、阻燃纺织品
通过将阻燃剂单体与高聚物共聚或在聚合体中加入阻燃剂经混溶加工制成共混纤维,再织成阻燃织物;另一种方法是将阻燃剂用喷涂、浸轧或涂层的方法对织物进行处理,当遇到火种时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从而达到阻燃效果。
关键词:纺织工程;数字化;印花工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于纺织等生活用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字化印花工艺的应用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但是数字化印花工艺的发展尚未成熟,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技术人员应该正视这些缺陷,结合印花工艺的实际过程,应用数字化的手段,不断开发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数字化印花技术。
一、数字化印花工艺发展现状
1、国际数字化印花工艺发展现状
数字化印花工艺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印染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些年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国际印花市场主要按大洲进行划分,主要的市场板块有亚太地区、欧洲、拉丁美洲和北美市场。近些年以来,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印花技术在全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技术和经济等因素的原因,数字化印花技术首先是从北美和欧洲发展起来的,因此数字化印花工艺在欧洲和北美发展比较迅速,工艺比较先进,技术相对较为成熟。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经济趋势等因素的影响,北美纺织业出现了萎缩现象,拉丁美洲额纺织业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亚太地区的数字化印染占全球印花总量的一般以上,其中中国和印度位居前列。
2、我国数字化印花工艺的发展现状
印染行业是纺织业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纺织行业中居于主导地位。2000年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印染行业抓住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革,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现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印染布生产国家、消费国家和出口国家。
数字化印花工艺在我国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陆续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但是仍然属于研究阶段,并没有真正的应用于工业生产。直到2000年我国研究出了第一台数码喷墨印花机标志着我国印花工艺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印花工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与进步,各种类型的数字化印花设备相继问世,同时促进了我国数字化印花工艺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很多技术仍然不太成熟,在数字化印花工艺在我国印染总量中占据的比重较少,规模以上的数字化印花企业也是凤毛麟角。
二、纺织品的数字化印花工艺前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数字化印花工艺和设备在未来也会获得快速的发展与进步。数字化印花工艺较传统的印花工艺而言有着很多优势,这是保障数字化印花工艺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1、调色更加智能化
调色师数字化印花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印花工艺中主要依靠专业的调色人员根据工作经验进行实际的调色,但是这种调色方式存在一定的误差,很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印染的质量。但是应用数字化技术之后调色问题会迎刃而解,随着数字化印花工艺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程度会逐步加大,调色环节不是传统的人工调色而是根据实际的要求,计算机进行自动调色,最终调出最终的色泽,这是数字化印花工艺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上浆更加均
上浆也是印花工艺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也是进行数字化印花的前提与基础。因为上浆的目的是防止印染过程中墨水的渗化,这一环节对于印花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印染技术是进行人工上浆,在实际的过程中会存在“纬斜”、“皱印”、“不均匀”、“不平挺”等问题,这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数字化印染技术的发展趋势就是研发出更加科学的自动上浆方式,解决这种问题,实现上浆过程的自动化与均一化,保证印染质量。
3、渗色问题不再存在
现代的数字化印花技术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纸张印刷的四分色原理,利用四种颜色在三维空间的立体交叉与反射来表现各种自然光的各种色彩。但是现阶段数字化印染技术印花后的纺织物鲜活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一些颜色混合较多的地方出现严重的灰度,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数字化印染工艺中出现相互渗色的原因。为了数字化印花技术的发展趋势就是不断的改进工艺与技术,避免渗色问题的出现,从而保证数字化印花工艺印染的纺织物的质量。
4、避免正反色问题
数字化印花技术在印染过程中只能停留在织物表面,导致正反面色差大,使比较疏松的织物,经过摩擦或缝纫时,产生反面没有颜色的丝翻到正面来的问题,俗称“反丝”,影响了织物的外观,甚至无法被消费者接受。如果加大给墨量,改善反面渗透,虽然使“反丝”情况有所好转,但会影响所印图案的清晰度。
随着数字化印花工艺的不断发展,这种正反色问题会逐步消除,在进行印染的过程中实现更加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可以给纺织物进行更加精准的染色,从而便面正反色问题的出现。
5、设备通用性更强,设备要求更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印花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现在使用的数字化印花设备已经是第四代设备。这些设备相互之间的通用性不强,相应的耗材也没有实现通用,这种情况严重的制约了我国数字化印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研发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设备,使各种数字化设备的耗材等方面可以通用,因此来促进我国数字化印花技术的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数字化印花技术在耗材、技术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充分的重视这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此来推动我国纺织品的数字化印花工艺的快速发展。
三、结论
印花布图案设计同其它艺术一样,必须不断创新,紧跟社会潮流,才不至于在艺术长河中衰落。印花图案的创新与变化,必须结合生产工艺,结合装饰实用,结合消费者喜好,结合现代科技,充分发挥印染图案设计的特征,才能设计出更多、更好、更新的印花图案。
引言
《工程化学》就是建立在化学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目的就在于将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一些新兴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信息传授给学生。但是,工程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范畴,内容十分庞杂,这导致很多工科院校的工程化学教学存在着各种弊端,例如教学内容不够系统、知识点比较零散、不同的专业区分相对较小,缺少与专业的衔接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这门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有什么关系,缺少学习动力等等,因此有必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建立一套符合实情的新的工程化学教学体系。针对此现象,作者对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的工程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
1整合教学内容,做好衔接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是浙江省重点专业,其目的在于培养纺织品设计、纺织技术与贸易相结合的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级工程技术与贸易人才。该专业特点决定了学生们将来涉及较多的是有机材料,鉴于此,对工程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整改:选用李成琴等主编的《纺织有机化学》为教材,重点讲述与纺织专业关系密切的传统有机化合基础知识,以官能团为主线区分各类有机化合物,介绍其分类、命名、结构特点及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各种反应的发生机理和历程;增加物质结构基础知识,为随后的杂化轨道和电子效应的接受和理解打基础;将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增加表面活性剂、染料化学和高分子纤维等专业基础知识,介绍专业相关的表面活性剂、染料和高分子纤维的结构、性质及应用,以便于更好的与专业课相衔接;学习过程中引入有机化学史和人名反应及相关小故事,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该反应的印象。另外,在对工程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中,要合理安排化学理论基础和工程技术在教学中所占比重,一方面,根据教学条件和专业实际,在理论基础教学内容上适当取舍;另一方面,联系工程实际,介绍现代有机化学在工程技术中的最新应用。
2与实际生产和科研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紧密,尤其是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实际生产联系起来,使学生们亲身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莫大的推动力。因此,在介绍到与课本相关内容时,可考虑引入一些实际生活或生产中的实例,例如在讲解氨基酸和蛋白质时,可以引入卤水点豆腐的机理和用鸡蛋清来减少汞吸收的生活小知识;在介绍到表面活性剂的时候联想到日常生活中去污清洁物质的使用等,使学生感到化学是一门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学科。
3丰富教学形式
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迅速,抽象的微观结构和最新的仪器设备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直观地表达和展示。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计划,又不降低教学要求,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大课堂的教学信息量,创造良好的授课环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卤代烃的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过程中的瓦尔登转化时,仅以板书或者口头讲解很难给出一个立体、形象的解释,而将该过程用多媒体形式演示出来,会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摒弃粉笔板书的教学形式。有机化学中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多,课堂讲解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展开,这时候采用板书形式将有利于所讲内容的逻辑组织和讲解速度的控制,帮助学生达到理解性记忆。
4开设实验环节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其发展和对其反应机理的理解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化学实验是每个学习工程化学的学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实践性环节。我们利用有限的学时,安排了蒸馏、萃取、精馏和重结晶等实验,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然后独立撰写实验报告,这一系统的工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面对问题,独立思考、解决的科研能力,打破了化学学科的神秘感,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结语
工程化学是我校今年来开设的新课程,因其新,故有很多地方还不太成熟,有待于改革完善。在采取了整合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衔接和渗透,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加强实验环节等方法来对工程化学的教学进行整改后,学生们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大增,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实验动手能力。而在教学的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有机化学学科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肩负的重任,这为我更加努力进行工程化学教学改革增加了信心。我相信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会日趋完善,对其进行的改革和实践研究还会取得更新的进展。
关键词:网络背景;Blackboard;成人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029-03
传统成人函授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出现授课教师不熟悉成人教育规律、教师缺乏积极性和针对性、面授流于形式等诸多缺点,导致函授教育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传统函授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个别性的特点,有助于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模式,可以在导学、自学、答疑等阶段充分运用,其优势在于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自学方便,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若能有效地利用网络教育,使传统函授教育与计算机网络等新的媒体手段相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可辅助完成传统函授教育的各个主要教学环节,能够最大限度缓解成人函授教育的“工学矛盾”,弥补了传统函授教育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为函授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成为助推当前函授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1]。
因此,建设、完善适用的教学资源平台和数字化教育服务系统,可充分弥补函授教育自身教育资源的弱势和不足,从而使成人高等函授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了根本的保证,也是今后成人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所开展的教学改革探索研究也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
一、基于网络的Blackboard平台简介
Blackboard教育软件(简称BB平台)是由美国Blackboard公司开发的一个支持百万级用户网络教学平台,它以课程为核心,具备很多可独立运行并且支持二次开发的模块结构。它包括了学习管理平台、门户社区平台、资源管理平台以及评估平台等,为师生提供强大的施教和学习的网上虚拟环境。BB平台具有成熟、稳定与可支持大用户量访问、交互能力强、多种语言支持等突出特点。目前BB平台正在各大高校兴起,但是BB平台并不是一个现成的网络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利用其所提供的功能构建一个网络学习环境。教师在BB平台上开设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自主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在平台上设置作业等[2]。
BB平台是交互式教学系统,为师生提供了强大的施教和学习的网上虚拟环境,学习管理平台主要有五大功能模块,即课程内容模块、课程工具模块、课程选项模块、测试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突破了课堂授课的时空限制,能向学生提供更全面、广泛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可快速构建网络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大规模的用户同时学习,能够满足建构网络学习环境的基本需求[3]。
二、我校成人高等函授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机遇
我校成人教育从1987年开始起步,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程。学校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教授为首的大批纺织服装专家学者以及专业的科研机构和研究基地,学校的纺织、服装专业在全国具有较好的声誉,面对目前纺织行业对专业人才有很大的需求量,学校应充分利用特色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同时,作为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也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样的重担,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为纺织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目前我校成人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培养规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上等,基本上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而没有很好结合与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仍沿用传统函授教育模式组织教学,即学生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师生间以信函、电子邮件及电话等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4]。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课程体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相对滞后,已不能适应和满足人们终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学历层次的要求,成人教育发展面临困境,学校的特色纺织服装专业在成人教育中丝毫体现不出特色和优势。
另一方面,现阶段纺织行业的职工队伍的成人教育工程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整个纺织工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高校的纺织专业来讲,也是其自身专业改造、更新教学内容、促进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纺织工业也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纺织企业对人才需求量较大,其中部分需要企业选派进修来实现,这无疑为我校成人纺织教育事业重新崛起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需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发展好学校的成人教育事业。
学校于2006年就已经购买和陆续使用Blackboard系统平台,逐步实现了网络资源优势与高等教育完美的融合,BB平台的使用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学校也积累了很多应用和开发网络教学系统的经验。这一切为我校成人高等函授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为开展网络教学配合完善成人教育提供了思路、基础条件和经验支持。因此,为了摆脱我校目前成人函授教育的困境,探索我校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道路,我们先以纺织专业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教学改革,即借助学校现有的BB系统平台开发数字化网络教育资源,将纺织函授教育传统资源与网络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以函授教育多年形成的办学网络、成熟的管理队伍和管理制度为基础,结合现代网络资源的优势,使网络教育作为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教学手段,形成高等函授教育以自学、面授为主,网络教育为辅,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局面,这是对我校成人函授教育改革进行的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以期形成我校纺织类专业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色,全面带动我校成人教育新的发展。
三、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地质灾害;施工监测;分段施工;施工进度;控制
1、前言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的施工进度是体现工程项目机构能否控制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一个合理的可实施性施工进度可以很好的反映出该次工程管理、质量、安全等项目投入力度以及衔接情况,从而衡量一个工程的施工能力以及综合效率。施工进度在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中犹为显得重要。本篇文章就结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施工经验,主要介绍下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施工进度对工程产生的作用、影响以及特点和要素作一些简单阐述。
2、施工前的准备
不同的工程类型必然有很多不同之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已一样有着独自的特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地点多属于现状工程,且工作面狭窄,工程所在区域大部分为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如: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复杂不易施工。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因工作面狭窄细长,所以涉及的区域就比较广泛。施工前准备工作工作量很大,尤其涉及到村民的房屋征用、征地等较多,这期间任何一个环节的出错都能影响到工程的顺利进行,更甚着导致工程直接停工,若在工程已经开始施工过程中,因征地等问题使施工现场遭到村门阻挠无法正常进行,既影响了进度,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成本投入。所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征地工作,已经成为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施工场地的安排、布局也非常重要。该类型工程地貌特点多为成狭长地段,地质灾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高,地质条件也多不稳定,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要比一般工程高出很多,这也是地质灾害类工程明显不同于其他工程的地方。所以,在施工现场的布置中,因充分考虑工程对施工现场的利用程度、施工中能够发挥的最大效率、工程项目组织机构对工程的管理控制、工程安全防护等。如果在施工现场布置中考虑不到位,就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人员、设备的损失也会加大,不利于工程的正常开展。同时,还应合理安排工程用水、用电等设施的布置,才能使工程顺利进行。
3、施工中人员、设备、工作面的安排
好无疑问,任何一个工程的施工主体都是人员,在施工中若能合理的对各种工种进行调配和安排,让施工人员长久保持最好的工作状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不造成人员浪费、闲置,也是保证工程施工进度的关键所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因施工单个工作面通常狭窄,涉及区域广泛,人员的合理安排更加显得重要。同一个工作面施工人员过少,则难以保证工程任务的完成以及进度目标的实现,若施工人员过多,则容易造成人员拥挤,不利于发挥施工人员的最高效率,造成人员浪费,还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不能达到工程的预期目标和进度要求。在各种类型的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人力消耗最大的工程。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都依靠大量的人力来完成,在犹豫地灾工程地貌的特点为狭长的特点,许多重大机械很难进入施工现场,无法使工程机械化。所以,人员投入就显得非常重要,若投入人力过少,施工中的很多工序就不能正常进行,直接影响了工程进度。因此,根据施工场所合理的安排人员是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另外,在施工人员安排中还应充分考虑到管理资源、设备资源的利用。根据现有条件,提高这些宝贵资源的利用率,对工程进度目标的实现,工程质量的控制都很有帮助。反之,若是无视这些资源的利用,将会大大增加工程的投入成本,也不利用工程的顺利进行。
4、施工的安全和监测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中,施工安全是重点考虑和注意的方面,此类工程的普遍地形都显得非常复杂,并且都比较稳定。一旦在疏忽了安全问题,势必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常常需要在施工的地段进行必要的监测工作,根据这些监测数据形成的资料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合理准确的判断,以便提前或及时做好应对方案和措施。从而保证工程能够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进度目标的实现。
在地质灾害纺织工程的安全保证工作中,施工监测作为一个有效的措施得以在工程中广泛应用。施工监测的手段通常有仪器监测和人工监测两种。在施工地段比较危险或地质复杂不稳定的地段适合用仪器监测法,一般做法是在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安置观测点,将控制点设在比较稳定的地方,采用全站仪等精密测量仪器进行观测,观测频率可为几天一次,详细记录其地段变化的幅度和变化的速度,从而准确的判断该部位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概率。施工常用的有效的监测手段多是仪器监测。
5、工程的质量保证
工程中,质量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重中之重,一个不能保证质量的工程,其他一切都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工程进度更是无根之说。地质灾害工程的质量产生的影响更加严重,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将对国家以及人民的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直接危害到生命,后果非常严重。所以,工程质量能够保证才是工程其他任务的前提,也是加快工程进度的前提。工程进度和工程工程质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随着国家的工程建设越来越规范,有了业主、监理以及质检部门的重点监督,工程的每一道工序完成后都需要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如果质量上不能达到标准,则会增加返工、窝工、误工的次数,即增加了工程的成本,也严重耽误了工期,影响了进度。与其忽视质量返工误工,倒不如一开始就在质量上严格把关,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施工,保证满足工程质量要求,这样才能使工程按照制定的工程进度顺利进行。同时也就不会存在忙于进度忽视质量的问题了。两者相辅相成,即保证了工程质量,也保障了工程进度,这样工程才能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唐辉明.长江三峡工程水库塌岸与工程治理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3 : 23(6)
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名称:服务家纺产业链发展的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完成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完成人员:马 昀、李 波、张晓冬、任 健、端木志坚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根据江苏及长三角地区家纺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以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为核心,整合室内设计技术、广告与会展专业资源而构建,服务于快速发展的家纺产业链。该专业群建设为“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重点专业群”项目,主要解决了教学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模式创新等教学问题,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服务地方家纺产业链做出了突出贡献。
(1)通过构建校企之间、专业之间共建共享的实训体系,创建共享开放的在线教学资源库,创新校企“人员互聘互兼”机制,实施“双专业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制度,强化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的辐射作用,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在实训基地之间、校企之间、专业之间的充分利用与高效共享。
(2)通过推进按专业大类招生,进校一年后选择专业方向的分流培养机制改革,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理念,提炼了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共性要求的及各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遵循学生认知与职业成长规律,构建了“平台+方向”、“底层共享、中层分离、高层互选”、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专业课程体系。既满足了学生专业学习选择需求,实现了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内不同专业人才分流的培养,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可迁移能力。
(3)深化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作室”为主体的“一线三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紧密结合,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于一体,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通过绩效管理体制创新,进一步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动了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全面发展。
(4)学校独资成立“南通新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家居艺术设计事业部”,面向家纺产业链开展“一站式”技术服务。事业部既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又是提品和服务的生产经营单位,教学人员和生产人员实行交叉任职、一岗双责。通过妥善处理实训教学与生产运营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促进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提高了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
(5)通过与江苏蓝丝羽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南通民用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根据江苏及长三角地区家纺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共同探索形成了“四共创”校企合作机制,即校企共同创建“人才培训中心”,开展对学生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共同创建“科技研发中心”,进行家居产品设计研发;共同创建“品牌推广中心”,将文化创意与家居产业融合,提升产业品牌;共同创建就业服务中心,推动就业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通过创新建设,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形成了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服务地方产业链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就业率和企业满意率连创新高;《工作室研学》课程入选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2013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优秀案例;各类大赛获奖频频,师生获奖200余个;项目先后获得“南通高校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南通市首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及“南通市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贡献奖”等荣誉。该专业群已成为南通及长三角地区家纺产业链的人才培养基地和企业技术服务中心。
多元平台下,染整专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项目名称:构建多元平台,着力培养染整专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
完成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完成人员:杨晓红、沈志平、季 莉、陈志华、潘云芳、邵改芹、龚蕴玉
该成果以培养高素质染整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依托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 染整技术专业建设及其子项目的建设,经过多年改革与探索,提出了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构建了以染整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为主体平台,以职业技能鉴定与竞赛平台、创新创业锻炼平台、校企合作平台、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平台为多元辅助平台的“四元一体”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构建了染整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项目按照“双基导向”系统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理念,即“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公共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理念,构建了染整技术专业“文化素质养成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公共平台+多个专业方向”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将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素质融入课程中,形成独特的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体系,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2)构建了校企合作平台,以增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项目依托产学工厂,实施“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与多家企业共建了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出资共建了产学工厂,构建了教学场所与生产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合一的全新教学模式,以实现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依托技术服务平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学院与合作企业充分发挥双方人才、技术、设备资源的优势,先后建立了以学院为主体的“南通市染整工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分别以南通通远鑫纺织品有限公司、英瑞染织有限公司为主体的“南通市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选取高年级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参与到平台和中心实习工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3)构建了职业技能鉴定与竞赛平台,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项目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来确定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教学课程中有机融合了“专业知识”和“技能鉴定”内容,真正实现了课证融通,实现了教学与职业资格鉴定的接轨。多年来,“针纺织品染色工”“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均达到了100%。
以赛促学,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通过营造“以技能大赛促学、以技能大赛促教”的良好氛围,在学校、企业和学院的支持下,每年举行纺染工程学院技能大赛月,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得到业内赞赏。2008―2013年连续6年参加了教育部高职高专轻化类教指委主办的技能大赛,佳绩连连。
(4)构建了创新创业锻炼平台,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项目构建了创新创业锻炼平台,以省校两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大学生挑战杯和科技活动为依托,通过项目的设计、开展与深入实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5)构建了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平台,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项目将毕业设计的教学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丰富的毕业设计选题,类型涉及专业的多领域。同时依托顶岗实习平台,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获得真切的职场体验,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完成毕业设计,从而获得职业能力的提升。
通过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学校的教学建设全面得到加强,研究课题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高职高专轻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各1次,建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两项、省级精品课程3项,正式出版教材10本,发表数十篇相关论文。
同时,多元平台的构建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得到了企业肯定,需求度不断上升。该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历届就业率为100%,而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高。企业普遍认为该校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操作技能,接受新事物较快,能较迅速地融入企业实际工作;肯吃苦,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协作意识;肯钻研、肯思考,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
高职“复合式创新型”人才培养体制的构建与实践
项目名称:从“教”到“学”:高职“复合式创新型”人才培养体制的构建与实践
完成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完成人员:王 毅、王亚鹏、蒋丽华、仲岑然、王荣芳
该成果是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应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人的可持续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直面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职业发展新需求,以培养“复合式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回归教学质量建设本质,转换教学质量建设范式,从学生中心和学习中心的角度来重构教学体系,加强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目标平台建设,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所实施的一项综合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该成果通过推进“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改革、构建“双基导向”的课程体系、打造专业群、建设开放式数字化学习中心、实施“结果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改进学生学习观教育、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学生体验为中心”的质量评价机制等综合性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创新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复合式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制,很好地解决了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生源结构多元化,学生基础差异、需求差异和个性差异加大,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职业变迁适应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等现实问题,优化了学生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增值。
这些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实现了培养理念、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学生学习模式、质量评价机制等5个方面的创新,不但提升了专业支持产业发展的能力,促进了文化素质养成与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机融合,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和参与实践创新的热情,增强了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念,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递进式提升。
(1)培养理念的创新。从学生中心和学习中心的角度来重构教学体系,重组教学常规,构建“复合式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制,将“以学校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将“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顺应了高职教育实现学生增值的时代要求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2)培养模式的创新。采用“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专业的整合和优化,增强了专业拓展和滚动发展能力,发挥了专业群人才培养优势,与生源质量、学生的发展方向及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增强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3)课程建设范式的创新。首次提出并实践了“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公共基础课程开发理念,并借鉴“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理念,形成了“双基导向”的高职课程建设范式,实现了高职课程体系重塑,为推进高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范式借鉴。
(4)学生学习模式的创新。开放式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和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促进了学生学习模式的创新,服务了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5)质量评价机制的创新。以学生为本,将学生作为“质量主体”,通过建立学生学习体验监测制度和引入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价机构将“学生是否满意”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回归了教学质量建设的本质。
关键词:堤防工程 ;土方填筑; 施工工艺 ;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土坝填筑施工程序
2.土方填筑施工准备
2.1施工测量放样
在开工前,按监理机构提供的测量基本数据、精度要求校测基本控制点和基线的测量精度,并复核其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提交报告与业主和监理工程师。
根据确定的控制点及基线进行填筑轮廓放样,放定堤脚清基(考虑富余宽度)及堤身填筑起坡桩,会同监理人进行断面测量,双方校签测量成果及计算土方工程量,提交报告与发包人,待批复后即可进入实质施工阶段。
2.2 土料开采与运输
(1)土料开采
堤防回填土料一般由业主指定的土料场自行开采和拆除旧堤的可用土料,在进行土料开采前,须对其储量和开采量进行结算,同时必须核查土料特性,并进行碾压试验。土料采用一般选用1 m3挖掘机。
(2)土料运输
土料运输一般采用15 或20 t 自卸汽车运输。土料运输使用的车辆应相对固定。为防止残留在车厢和汽车轮胎上的泥土带入清洁的土料料源及填筑区,应经常对运土汽车的车厢和轮胎进行清理和冲洗,以保持车厢、轮胎的清洁。
土料运输应与料场开采、装料和填筑面卸料、铺料等工序持续和连贯进行,以免周转过多而导致土料含水量的过大变化,影响回填质量。监理工程师认为不合格的土料,一律不准运输、填筑。
(3)基础面清理
在进行各部位的土方回填前,首先应按设计要求对回填基础面进行清理,待基础面清理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土方回填。本标段中对于堤防部位大仓面的回填,采用推土机和装载机将回填仓面内表层不合格土层清理至回填范围以外;对于小仓面的局部填筑,基础面采用人工清理。
3.土料填筑施工方法
土料填筑一般以进占法为主,工序内容划分为:铺土、压实、质检三个工序。整个施工工艺流程为:洒水刨毛铺土碾压检测洒水刨毛(下一层土开始),整个工序紧密相连,有条有序地进行施工。
3.1土料铺填
采用自卸汽车配推土机铺料。采用进占法卸料,即汽车在已平好的松土层上卸料,用推土机向前进占平料。推土机铺土方向平行坝轴线,铺土厚度根据选用的碾压机械及碾压试验确定。铺土厚度误差不超过±5cm。在土料与砼结构处及砼边角部位,采用人工铺土施工,人工铺土厚度为15~20㎝之间,人工铺土厚度误差不超过±2cm。
3.2土料压实
土方压实一般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进退错距法压实,碾迹搭压宽度不小于20cm。边角及与砼结合处则采用人工和蛙式打夯机等方法压实,碾压遍数为8~10遍。
机械土方填筑实际铺土厚度,碾压遍数等参数视现场碾压试验后确定。
3.3质检工序
填筑土方须按设计要求和试验参数,进行土料设计干容重和设计压实度检查。每层填土压实后按要求取样,现场做土工试验。填筑土方压实度的检查采用环刀法进行。按国家有关试验规范的规定进行取样检查土方的设计干容重和压实度,检查合格后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方进行上一层填土的施工。
3.4 构造物台背回填
挡墙墙后下部回填土采用人工回填,用冲击式电动夯实机分层夯实,厚度按规范要求,分层填筑前检测合格后再进行上一层填筑,在排水孔位置回填时配合反滤体的施工。
上部土方回填采用机械回填,压路机静压与人工夯实相配合,压路机严禁紧靠建筑物墙后碾压,预留一定的位置采用电动冲击式打夯机夯实。
4.护坡施工工艺
土坝段上游迎水坡一般采用浆砌石护脚,干浆砌石护坡,背水坡一般采用草皮护坡。
当堤体填土高度为3至4米左右时,可作整坡压实及削坡处理,按设计坡比使用挖掘机修整坡面和坡脚。坡面经验收合格之后进行护坡衬护工作,护坡工作包括反滤料填筑,浆砌石、干砌石施工等。先进行浆砌石坡脚施工,浆砌石石料、原材料、配合比等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植草护坡在土料压实后进行松土种植,筑石护坡在进行铺设反滤料并振捣密实,经验收合格后,紧跟砌石护坡施工。块石运输由自卸车经已填筑坝面卸至上游坡,在上游坡铺铁皮用人工滚运块石至坝坡砌筑高程。浆(干)砌石施工按每10m一个单元,首先由测量人员按设计坡度放好样架,然后人工砌筑,砌筑时要求块石错缝搭砌,紧靠密实,稳固,表面平整,再用毛石塞缝且要求其用量不得超过该砌体重量的10%。
5.土方填筑机械配置
根据工程的施工条件,结合利用工程现有机械设备来选定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参照以往施工类似工程经验,一般选用:土方开挖机械选用1m3反铲挖掘机,土方运输主要选用15t自卸车,土方压实采用10-16t振动碾压机碾压不到的边角部位用人工配合电动冲击式打夯机夯实。
6.土方填筑施工质量控制
6.1 土料铺填质量控制
(1)铺料前必须清除结合部位的各种杂物、杂草、洞穴、浮土等,清除表土厚度以能清干净杂物、杂草、表层浮土为准。将土料铺至规定部位,严禁将砂(砾)料或其它透水料与粘性土料混杂,填筑土料中的杂质予清除。
(2)地面起伏不平时,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不得顺坡铺填。分层作业面统一铺盖,统一碾压,严禁出现界沟。
(3)机械作业分段的最小长度不小于100m;人工作业不小于50m。当堤基横断面坡度陡于1:5时,坡度削缓于1:5。
(4) 相邻施工段的作业面均衡上升,若段与段之间出现高差时,以斜坡面相接。
(5)已铺土料表面在压实前被晒干时,洒水湿润。
(6)铺料时控制铺土厚度和土块粒径的最大尺寸,两者和施工控制尺寸,一般通过压实试验确定。
(7)填筑面进料运输线路上的松土、杂物及车辆行驶、人工践踏形成的干硬光面,在铺土前清除或彻底处理。
(8)为保证堤身填筑土料在设计断面内的压实指标达到设计要求,铺土时内、外堤坡留有余量,并在护坡施工前按设计断面削坡。人工铺土预留量为10cm,机械铺土预留量为30cm。削坡后,临近坡面约30cm(水平)范围内的设计干密度允许低于设计标准,但不合格干密度不得低于设计干密度的96%。
(9)在建筑物的轮廓线范围用打夯机夯实。
(10)雨季堤身填筑施工做好雨情预报,雨前用振动碾快速压实表层松土,并注意保持填筑面平整,防止雨水下渗,避免积水。雨后填筑面进行处理,经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复工。
6.2 碾压作业质量控制
(1)施工前先做碾压试验,验证碾压质量能否达到设计干密度值,并根据碾压试验确定出碾压参数的各项指标。
(2)分段填筑,各段设立标志,以防漏压、欠压和过压。
(3)机械行走方向平行于堤轴线。分段、分片碾压,相邻作业面的搭接碾压宽度,平行堤轴线碾压搭接宽度方向为0.5m,垂直堤轴线方向碾压搭接宽度为3m。
(4)机械碾压时控制行车速度,以不超过下列规定为:平碾为2km/h,振动碾为2km/h,铲运机为2档。
(5)若发现局部“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干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等质量问题时,及时进行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准铺填新土。
(6)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以夯具采用连环套打法夯实,夯迹双向套压,夯压夯1/3,行压行1/3;分段、分片夯压时,夯迹搭压宽度不小于1/3夯径。
6.3结合面处理质量控制
(1)结合面处理时,彻底清除各种工程物料和疏松土层。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各种洞穴、废涵管、软土、砂砾(均质堤)及冒水冒砂等隐患,应会同发包人、设计单位、监理机构研究处理。相邻作业面均匀上升,以减少施工接缝;分段间有高差的连接,垂直堤轴线方向的接缝以斜面相接,坡度采用1:3-1:5。如图下图所示。
堤身培土结合面分层填筑示意图
纵向接缝采用平台和斜坡相间形式,结合面的新老土料,均严格控制土块尺寸、铺土厚度及含水量,并加强压实控制,确保接合质量。
斜坡结合面上,随填筑面上升进行削坡直至合格层;坡面刨毛处理,使含水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再铺填新土进行跨缝搭接碾压,搭压宽度不小于3m。
7.结语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土石方填筑工程大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搞好土石方填筑施工,按设计要求和质量控制规范是实施整体工程优质的重要前提。这需要有关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规定施工,控制好每一道工序,确保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峪道河防洪治理工程位于汾阳市城区范围内的峪道河上。峪道河发源于白虎岭,流域面积62.9km2,主河道长20.3km,纵坡37.1‰,经峪道河镇和贾家庄2个乡镇21个村庄,沿途有6所学校,十几家企事业单位,穿太汾高速、307国道等重要交通干线,于贾家庄南汇入禹门河。峪道河流域系黄土丘陵沟壑区,河流上游为灌木林植被,面积3.4km2,产流区坡度较陡,汇流较集中;下游为平坦阶地,该段较顺直,上游为弯道,下游床面扩散;左岸为公路,右岸为耕地,左岸壁规则顺直,右岸壁凸凹不平,局部有冲刷塌落现象;河床不够平整,由砂卵石组成,间有块石。流域降水年内及年际变化较大,洪涝、旱灾交替发生。历史上峪道河多遭受暴雨,多次形成洪灾,根据汾阳市暴雨洪水调查报告,峪道河处在暴雨中心边缘,平均降水量127mm,洪峰流量189m3/s。本着以人为本、确保安全,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注重生态的原则,此次河道治理范围为张家坡村上游至太汾高速下游100m,总长5.2km,治理段内保护村庄12个,人口9272人。
2工程任务与规模
2.1工程任务
根据山西省山洪沟治理要求和工程现状,确定工程建设任务为:一是提高沿河两岸城镇的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洪水设计。二是清理、疏浚河道,拆除河道内私自搭建的过水路面,解决两岸居民的洪水隐患。三是根据堤防现状,对局部不满足行洪要求的地段进行加高、加固处理,修缮毁坏的浆砌石防洪堤。四是对河道两岸村庄、学校和企业密集地段的防洪土堤进行堤脚和坡面防护。五是通过对峪道河山洪治理,与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相结合,增强沿岸村镇居民点山洪灾害的防御能力。
2.2工程规模
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防洪标准》,以及所保护村镇的重要程度和人口数量划分为Ⅳ等,河道堤防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设计。根据《堤防设计规范》,确定峪道河防洪大堤按5级堤防标准设计。
3工程治理方案
3.1工程措施
本次河道治理段位于张家坡村上游至太汾高速下游100m,桩号范围0+000—5+200,途经12个村庄。工程主要任务是防洪,项目主要包括河道疏浚清淤、局部堤防加高、旧堤防维修加固、堤防防护等。根据河道两岸地形、村镇和居民居住情况,以及现有河道实际情况,对河段堤防边坡采取格宾石笼进行防护,防护范围除浆砌石堤防和土堤上树木密集堤段外其余均采用格宾石笼防护。坡脚采用铅丝石笼防护,防护范围除土堤上树木密集的堤段外其余均采用铅丝石笼防护。对峪道河镇政府浆砌石堤防段,局部损毁段采用M7.5浆砌石挡墙进行修复,修复长度约600m。河道内清淤、疏浚范围为0+000—5+200,尽量依原河底布置,平均纵坡26‰,河道宽度满足过水断面的前提下尽量维持现状,对局部阻碍泄洪能力及河道内乱放乱堆的生活垃圾进行清理、拓宽。对河道内私搭乱建的10处过水路面拆除,以满足行洪要求。
3.1.1堤防工程设计
峪道河河道治理段堤防治理型式可分为三种:第一种:经计算堤防高度满足行洪要求的基本维持河道现有宽度,对现有梯型土堤边坡陡于1∶1.5的堤坡按设计边坡1∶1.5进行整修;现状边坡缓于设计边坡的维持现状。第二种:峪道河镇政府段(桩号3+804—4+400)左岸现状为浆砌石堤防段,因现有左岸浆砌石堤防部分段被洪水冲毁,右岸局部地段年久失修,严重影响了行洪安全,因此对局部损毁段采用M7.5仰斜式浆砌石挡墙进行修复,修复长度600m。第三种:经计算堤防高度不满足行洪要求的,平面距离允许的尽量对旧堤防培土加高;对于旧堤防紧邻乡村道路,无法培土加高的地段,采用M7.5重力式浆砌石挡墙加高堤防。本次设计采用培土加高的堤防,设计堤顶宽3.0m,内边坡1∶1.5,外边坡1∶2.0,最大加高高度0.8m,压实系数不小于0.9。本次需采用M7.5浆砌石挡墙加高的堤防段桩号为0+120—0+556,高度根据堤防现状情况,使新旧堤防平顺过渡、连续衔接,最大高度1.8m,顶宽0.3m,挡水面为直墙矩形断面,背坡坡度1∶0.3,墙脚宽0.2m,挡墙基础厚0.5m。考虑到当地最大冻土深和洪水冲刷的影响,挡墙基础埋深确定为1.0m。浆砌石挡墙每隔1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cm,采用沥青杉板填缝,表面采用水泥砂浆。挡墙地基须进行夯实处理,处理宽度超出挡墙基础两边各0.5m,压实系数不小于0.9。
3.1.2堤防防护设计
峪道河治理段内堤防工程除浆砌石防洪堤外,其余均为土堤。现状土堤均坐落在砂砾石地基上。堤岸受风浪、水流作用极易发生冲刷破坏,需采取防护措施,本次堤坡防护采用格宾石笼,堤脚防护采用铅丝石笼。经计算,斜坡上采用一层厚度为30cm的格宾石笼防护。防护范围除浆砌石堤防段和现状土堤树木密集段外均进行格宾石笼防护。堤脚防护采用铅丝石笼,共2层,每层厚度0.5m,上层宽度为2.5m,下层宽度为1.5m。
3.1.3河道清淤疏浚工程
本次河道治理段沿线有10余个村庄、企事业单位及学校,河道内多处堆有生活、生产垃圾,影响河道的正常行洪断面。河道清淤应尽量维护河道自然形态,充分利用现有地形条件,对局部河道进行清淤,平顺河道。本次河道清理范围为张家坡村上游至太汾高速下游100m,桩号0+000—5+200,长5.2km。河道纵坡依照设计纵坡进行清理,平均清淤高度0.3m,局部地段清淤(垃圾)厚度0.8~1.6m。同时,在清淤过程中注意对已有管道进行保护。为方便出行,附近居民在河道治理段范围内私搭乱建过水路面共10处,严重阻碍河道的行洪安全,本次治理中全部拆除。
3.1.4排水口工程设计
根据实测地形峪道河两岸村庄高程均高于堤顶高程。据调查,位于河道左岸村庄的雨水,基本沿乡村路排放。本次河道治理段右岸沿途共有5个村庄,每个村庄考虑预留3个排水口,通过预埋直径500mm的混凝土管道将附近村庄的雨水汇入河道,每根长约8m。
3.2非工程措施
汾阳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雨水情监测、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子系统、群策群防体系建设等。根据雨量、水位站布设实际情况,峪道河小流域共建2个自动雨量站,6个简易雨量监测站,1个简易水位站,1个六要素气象站,1个人工雨量站及11个预警站点。通过建设简易监测站,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完善防御预案、宣传防御知识、演练防御过程,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有效防御山洪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现流域安全保障的目标。
4实施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