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施工;建筑能耗;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加快,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时政热点。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建筑行业由于过度追求高效率、高质量的施工进度,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能源的节约工作没有重视,从而导致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资源的严重浪费,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在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建筑能耗已经成为了发展的核心问题,随着人们的不断关注,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
1施工过程中的建筑能耗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在带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建筑能源的严重浪费。在追求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能耗的重视度低。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建筑能耗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同时阻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在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根据调查统计发现,在施工技术上存在诸多问题,施工事故的出现率也比较高,由于施工单位盲目追求施工速度,重视经济效率,对于施工环节的能耗问题没有关注,同时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低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节能意识没有得到提升,从而导致了大量能源消耗问题的产生。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设备落后,缺乏科学性指导,从而使企业在施工技术管理中减低建筑能耗工作没有落实,从而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筑材料的能源消耗。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智能化的管理,以及高科技的设备,在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中,导致建筑材料的利用率低下,能源消耗不断增加;二是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由于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人们的生产生活用地的面积也不断减少,从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能源浪费。
2优化施工技术降低建筑消耗
2.1合理规划与设计
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重视所处区域的具体气候条件,选择合理的建筑地址。同时,在建筑环境的建设上遵循绿色节能的原则。在建筑周围要建设良好的室外环境,通过栽植树木、利用水的净化作用来改善室外的微环境,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建筑能源的消耗量。在规划设计上,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从而改善我国现代化建设能源短缺的现状,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2.2合理利用建筑材料
在建筑中合理、有效利用建筑材料,不仅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建筑能耗量,而且对于改善环境还具有深远的意义。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发展是建筑节能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条件之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新型材料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积极运用新型材料,降低能耗量。例如在建筑墙体材料的选择中,要运用加气混凝土。由于这类墙体材料材质稳定、强度较高、施工方便、造价较低,同时保温、隔热、隔声以及耐火性能都比较好,所以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砌筑墙体时,代替传统的烧结实心砖,作为保温的材料运用在建筑中,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措施,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
2.3积极调整设备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性能的优劣、配置的合理与否以及机械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能源的消耗以及工程的质量。因此,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保养修护工作,同时了解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用处,通过合理化地组织施工机械,进而达到各种机械设备的效益最大化。在实际的运用中,要注意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
同时,要加强机械使用制度的严格限制,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制定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实现人员的合理配置,加强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量。
2.4提高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
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替代能源,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目前,对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我国的能源危机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同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我国能源的消耗速度较快,资源危机不断加重。因此,为了响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已经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促进资源的循环使用。同时,积极开发和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电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以及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对我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落实。
2.5加强施工项目的管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土地的利用率上,没有合理地规划使用效率,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制定科学的的施工技术方案,遵循绿色节能原则,重视建筑环境的稳定性,坚决杜绝过渡追求土地使用效率而忽视资源浪费的现象。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通过植树、利用水的净化功能来改善建筑区域环境,积极调节区域的温度,提高建筑区域的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同时,在工程施工设计的照明环节中,一定要充分使用大自然的光照,在设置工程施工项目内部的采光效果时一定要遵循正确的施工技术,从而减少照明设备的使用,提升建筑能源的使用效率。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用户对空调设备的依赖,保证工程项目内环境的通透性,从而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绿色建筑;优化与结合;可持续发展
目前,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技术,不再仅仅只是表面的绿化工作,而是深入到建筑工程的整个建设过程中,运用环保、节能的新型材料进行施工,构建良好的生态水循环系统,提高自然光的利用率,尽量减少装饰材料的损耗。为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在满足住户对空间需求、舒适愉悦、视觉美观、绿色环保的基础上,做到有效的优化与结合绿色建筑技术,是建筑设计中的关键所在。
1绿色建筑技术的概念
绿色建筑技术,指的是在绿色理念思想的指导下,完成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加大力度降低对环境污染与能源损耗,让人类能够拥有舒适、美观、健康的室内居住环境的同时,有效的协调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绿色建筑技术的实施,要根据建筑类型、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等综合进行考虑,虽然不拘泥于统一的形式,但是追求的建筑效果都是一样,这不仅符合现代建筑行业设计的基本要求,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国情。
2绿色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的优化与结合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也逐渐增加。只有根据住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建筑设计,才能取得更好的建筑效果,以此推动整个建筑领域的向前发展。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主要包括室内与室外两方面,而绿色建筑技术,是深入到建筑设计的深层,注重的是后期的可持续效果,与建筑设计相互结合,相互优化。
2.1建筑工程项目规划阶段的设计优化
在建筑工程中,项目的规划阶段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实地勘察与调研,对建筑工地进行全方位的深入了解。首先,对施工中的噪音、光、通风等基础性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尽可能的利用绿色建筑技术,降低建筑材料的耗损,要注重对室内环境的通风设计与室外环境的生态环境设计。建筑的布局形式,应该遵循冬暖夏凉的基本原则,从而达到日照情况良好与能够充分利用土地使用率的目的。同时,在绿色建筑技术的使用上,应该采用屋顶绿化、生态绿化等多种绿化方式,达到隔热、防尘、降低环境污染、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尽可能选用性能高、耗损低、耐久性好的新型低碳环保型建筑材料,结合先进的绿色环保节能技术,从而实现资源的可回收、可循环、可再生的利用;其次,由于影响建筑规划的因素比较多,且在不同施工阶段也会有不同情况出现,为此,对于施工的总平面应该进行多次的、深度的优化,以确保后期的施工能够顺利进行,不要因为任何不利因素而对施工造成影响;最后,在实施绿色建筑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加大对新型装饰材料、新型施工技术、新型施工设备以及新型施工工艺的利用。运用新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以及智能技术,实现建筑的智能化。
2.2建筑工程项目气候适应性设计优化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中,气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与污染,从而导致很多地方的气候条件都表现出了极为恶劣的情况,通过简单的环保技术无法进行有效的改善,为此,在施工中,应该对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进行优化。首先,施工中应该选用低污染、低成本、性价比高的建筑材料来进行建筑的整体施工,以此来降低天气因素对建筑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融入绿色建筑的思想理念,使得建筑能够对周围的气候环境进行适应,同时应该预留出足够的空间来建设保护性的建筑。
2.3建筑工程项目形态与节能设计优化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其形态的设计与节能的设计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为此,在进行形态设计时,不仅要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应该注重绿色建筑技术的充分体现。由于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对于建筑的需求和要求也相应更加强烈。因此,如果形态设计与节能设计能够取得更好的建筑效果,相信这能够为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参考,从而确保后续施工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优化与结合绿色建筑技术,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朝着低成本、低消耗、低碳环保、科技含量高的新型道路发展。将绿色技术与建筑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同时创造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人类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星.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0).
[2]林艺清.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技术选择探讨[J].福建建材,2016,(1).
【关键词】建筑设计技术;原则;方法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建筑行业消耗的能源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0%以上,同时排放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合理的设计技术,会显著降低建筑能耗,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建筑设计的意义
任何设计都应具有严谨性,需要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来引导,建筑设计也离不开这个前提,现有的设计技术大多是从前人那里继承和发展的,设计人员在构思之前应充分考察当地的社会环境、美学、人文、政治经济等因素,以建筑设计的原理和技术为基础,确保建筑不仅能够满足当前使用的要求,还要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会科学地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减少建筑能耗,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2、建筑设计的原则
2.1具有节能意识
当前社会提倡节约型社会,,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运用低能耗资源是实现节能设计的关键,设计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环境,减少建筑能耗的同时还要考虑保护环境,避免浪费资源。
2.2尽可能的为客户创造价值
现在的地产价值非常高,在一些黄金地段,简直是寸土寸金,如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更多的使用面积,将会带来良好的效益。例如,建筑物最底层的小型通风井道,可采用风管上翻,垂直接入到上一层的楼板预留洞口中,这样底层的井道可以不用砌筑,整个空间显得相对开阔、美观,不但增加了使用面积,也为客户创造了经济价值。
2.3注意细部构造的处理
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与结构、暖通、水、电等专业有密切的联系,由于建筑专业在设计中起主导作用,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许多细部构造中进行仔细推敲,吸收前人的先进经验。例如,在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计中,应在楼梯间外墙顶部设一个自然通风百叶窗,因为楼梯间是人员必须使用的逃生场所, 但由于管理不够完善、防火门关闭不严实等原因,在发生火灾时,烟气会逐渐蔓延到楼梯间内,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烟气会在楼梯间顶部积聚,当烟气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会使逃生人员产生恐慌,以至不敢从顶楼疏散,就算冒险从顶楼逃生,也极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在这种情况下,为加快烟气飘散, 应在顶部设置一个0.8平方米左右的自然通风百叶窗,这样会使烟气较快排出。
2.4避免出现设计的质量隐患
建筑设计人员应经常参观各种工程,观察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出现的质量隐患,积累经验,避免在今后的设计中出现类似的问题。例如,在住宅的卫生间设计中,应设计侧排地漏。住宅的卫生间设计一般均做降板处理,在施工时先做好防水层,在安装管道和卫生间洁具后回填轻质混凝土,为防止渗漏,一般在混凝土面层上再做一遍防水层,最后贴地砖。但很多房屋使用几年后,会发现卫生间内有异味,这是因为随着防水层的老化,污水慢慢渗入降板后的底坑内,无法及时排出,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异味,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采用侧排地漏的设计后,污水能及时排出,能有效的改善生活质量。
3、建筑设计的要点
3.1考虑建筑的气候条件
低碳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没有考虑到当地气候环境,而是采用通用的标准进行设计,这种做法虽然确保了建筑居住的舒适性,但是建筑能耗过大,只有充分考虑建筑的地区气候特点,才能设计出更完美的作品。
3.2注重健康理念
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就是确保居住人员的健康安全,这就要求建筑室内的空气质量和噪音不超过规范标准。设计人员应选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设置各种有益设施。例如,合理设置建筑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可以确保空气畅通,有效改善室内环境。
3.3.整体设计
当前一些建筑设计人员将低碳理念、健康理念等要求视为建筑设计的附加部门,将它们与建筑设计区分开来,在完成大部分设计后才进行其他方面的设计,这使得建筑理念不能贯穿设计的全过程,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3.4降低能耗
建筑设计应该降低能耗,通过对建筑采用良好的体形系数,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运用先进的外墙保温措施,科学的设置门窗等方法来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4、建筑设计技术及方法
4.1平面功能法
建筑平面设计能够解决大部分建筑功能,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阶段,要对建筑功能认真分析,仔细推敲,建筑设计是一个三维向量的产物,平面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流线的分析,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建筑功能。例如在公共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就要从使用流线的关系,密集人群的安全来开展平面功能组合,力求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安全的公共空间。平面功能法是当前建筑设计人员大量使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实施步骤是首先分析建筑用地关系,了解建筑的使用性质,从使用功能出发来开展平面功能的组合,与此同时,也要考虑空间设计等环节。
4.2构图法
建筑的空间、基本体量以及其他要求都可以视为简单的几何形体,例如正方体、矩形等。设计人员可通过构图要素来分析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而从中分析出形体之间比例、主从、尺度、对比、均衡、重点等形式美的规律。设计人员使用构图法的前提是如何对建筑进行定位。有关构图与几何关系的探讨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开始应用了,并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巴西国会大夏就是当前应用构图法来设计建筑的典型代表。
4.3结构法
结构法又称为结构主义的建筑设计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建筑的结构形式来实施建筑设计。建筑空间和建筑结构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借助结构设计来表达出建筑的性质,将建筑结构要素作为装饰要素来处理,但是这些结构要素又是装饰要素不可替代的。例如,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就是采用典型的结构法来设计的,该建筑造型呈现出椭圆的马蹄形,内部三层看台以下为混凝土框架结构。
4.4符号象征法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建筑外表或内部将特定的符号设置在装饰部位,或者他们用这些符号来演绎建筑的空间和平面向量。例如,在国内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名胜古迹采用特定的符号来表明他的历史意义或者文化象征。纵观国内外很多优秀的建筑设计方案,大都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符号象征法来丰富建筑的内涵。这种设计方法主要应用在一些对建筑形象有特殊要求的设计方案中,例如,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纽约的总部大厦,就是最具典型的符号象征法的应用。
4.5综合法
建筑设计并不只是针对单一的建筑实施设计,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群体建筑设计要使其中的每一个单体建筑之间能够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体现出群体建筑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基本上都是在这种设计理念下实现的,我们可以视为这种设计方法是以上几种设计方法的综合。例如,在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过程,建筑师将中国古代的密檐宝塔元素大胆的融入设计方案中,整个外观借鉴了佛塔的构造形式,共设计成13节,体现了佛塔的最高境界。这个运用当地文化元素创造的立面,非常和谐的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受到一致的肯定和好评。最后的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融合了现代科技,由先进材料组合而成的非凡构造,让整个建筑产生了眩目的外观,成为当之无愧的地标性建筑。
5、结语:
建筑设计的基本内涵是建筑思想、建筑实用和建筑手法,这也是设计人员实施设计的主要依据。研究建筑设计技术不仅是分析建筑思想和建筑作品的基础,也是设计出新时代建筑的必经之路,因而研究建筑设计技术对于从事建筑设计的人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郭亮.建筑设计技术浅析[J].建筑与工程,2012(01).
关键字:建筑美学建筑技术绿生活
1.建筑美学的新纪元
由于多元化的时代的来临,引发了当代审美观的多元化倾向和建筑美学追求“建筑艺术的意义”,传统建筑美学所着重研究的构图的均衡、比例的和谐,以及视觉上的舒适度已成为次要因素,当代艺术思潮所想要获得的是建筑艺术的“表现力”。 譬如有一些建筑很有表现力,但却很难谈得上美,甚至使人们感到怪诞(图1)。但因为它们具有强烈的表现力,能够满足某些现代人猎奇的心理,能够达到建筑艺术所要追求的意义,可以说它们具备了一定的审美价值。
彼得•埃森曼的钢铁山城――位于墨西哥的加里西亚文化城,包含六栋到处都是直线、曲线、格线令人惊异的建筑物,对其的评价则是疯狂、惊人、奇迹、欧洲史上最大的建筑工程(图2)。整个设计当中蕴含了埃森曼的密码――将老城圣地亚哥康波的遗传密码融入到他的设计当中去,以彰显某种隐喻的含义,表达了他对建筑的本质重新定义,对整个建筑的美学的审美体系进行重新界定的尝试,反映了建筑师的情感和思想。
虽然很多建筑不能简单地评价为是优美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不同程度上具有某种美学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以往不曾涉及和想象的空间和渠道,这也就是当代审美观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2.划时代的建筑技术
当现代建筑的美学概念发生了变化以后,即使是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人群,也会对同一个建筑得到完全不同的审美感受,尤其是当代人强调个性的发展,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建筑审美走向多元化。而这种审美倾向上的普遍差异,除了观念上的变化以外,某种程度上也是建筑技术发展的结果。
建筑技术从广义上讲可以包含建筑业所能涵盖的所有技术,一座好的建筑物常常被看作是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目前大部分成功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建筑师针对当地气候条件而创造出了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建筑语言。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每一次建筑的巨大进步几乎都是以新技术、新材料的突破为前提的。至于现在,从可因应人体需求调整室内状况的智慧建筑,到利用自来水制造氢气提供居家用电,以及全赖太阳能运作的空调系统等,惊人的建筑科技将改变你我的生活方式(图5―7)。科学技术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双重性,关键在于人类如何运用它。
3.“未来建筑=美学+技术”
目前环境的最大杀手是是建筑物。我们在之中工作、游戏、生活,但温室气体排放量有45%是来自建筑物。现在新一代的绿色科学家、建筑师与工程师正在思考如何将美学和技术紧密结合起来的未来建筑,而这也是必由之路!他们构想会改变你我的生活,而这就是“绿生活”。
将美学和技术完美结合的环保建筑实例有很多,例如美国新墨西哥州陶斯的沙漠地带有个特别的社区,这个社区里的建筑不仅造型各异,而且特别的地方在于采用热质能以应所有加热需求,热质能墙是由最常见的人类废弃物旧轮胎所做成的。他们多年就切断所有设施,包括电力、下水道与水源,其设计者迈克•雷诺兹把这种环保建筑称作“大地之舟”,意喻“在明日之海里航行的独立船只”。 并提出了生物建筑这个概念。媒体对大地之舟的评价是“明日住宅的身体与灵魂”。
那么未来的建筑会是什么模样?凯文博克的建筑事务所――威廉麦当努公司,已经开始研究令人兴奋的绿色建筑概念。如融合顶尖技术的未来机场的概念――AIRPORT-NET PRODUCER OF ELECTICITY;最为环保的拆解建筑概念――DESIGN FOR DISASSEMBLY;以及对中国未来城市的构想,将农田移到建筑物的屋顶上,把整座城市放在下方,每个建筑区块,都可当作城市中的个别有机体运作。(图3)
4.结语
无论是加里西亚文化城,还是 “大地之舟” ,抑或是未来的新构想等等,无不是将建筑美学与建筑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这是人类对“绿生活”的一种向往,是对未来建筑的一种启迪。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的将美学和技术完美结合的杰作,证明维持可持续生活是可行的,我们的建筑物可以对环境产生正面影响。他们向世人证明,绿色环保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近。
因此,美学和技术从根本上是统一的。把新的建筑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可能创造出新的技术美学体系,而新的技术美学可以创造出如传统建筑一样富有人情味的建筑形式,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充分展现了当代建筑的高超技术水平,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高度的理性的技术体系与强烈表现力的完美结合。也是走向“绿生活”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节能;技术;运用措施
1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1.1缓解能源紧张局面
在实际施工中利用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可以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虽然我国具有丰富的资源,但是因为人口众多,导致为人均资源占有量比较少,能源分配缺乏均匀性。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也逐渐增大能源消耗量。建筑施工中不断增加能源消耗,如果施工单位合理选择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可以有效节省施工能源,缓解当前能源使用压力[1]。为人们提供健康的居住环境。
1.2推动建筑行业发展
施工单位有效利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可以实现建筑行业节能环保的工作目标。通过利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有利于创新建筑施工技术,实现建筑设计和施工的绿色性,保障建筑企业的综合效益,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2]。
2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原则
2.1针对性原则
为了满足建筑工程施工需求,施工单位需要推广利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中遵守针对性原则,根据建筑工程特点和质量控制目标,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同时需要充分利用施工资源和能源,有效降低能源消耗量,协调施工环境和周围环境,避免污染建筑工程周围环境。
2.2多样性原则
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涉及到较多的工作内容,涉及到丰富的施工材料,每种施工技术具有不同的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在选择施工技术的过程中,需要遵守多样性原则,合理搭配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满足建筑工程多方面需求,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为人们创设优质的生活环境[3]。
2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措施
2.1门窗绿色节能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门窗是重要的施工环节,通过利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进一步优化门窗保温性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工程需求在门窗制作中利用绿色材料,利用绿色材料保温性能和隔热性能,避免浪费施工材料。对比普通材料,绿色材料具有更加显著的性能,施工单位可以利用低辐射玻璃,优化室内保温效果,此外需要利用特殊材料密封门窗缝隙,进一步提高工程的保温性能。需要加强控制外窗传热系数,控制传热系数在规定范围内,在多层住宅户型当中,需要尽量利用开平窗形式[4]。
2.2节水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利用大量的水资源,为了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对于水资源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果利用传统的施工技术,很容易浪费水资源。施工单位可以利用节水技术,注重循环利用水资源。在实际施工中可以利用基坑降水,利用专门设备抽水,并且在专业容器中存储水资源,在混凝土搅拌工作中利用这些水,循环利用水资源。
2.3墙体绿色节能技术
在墙体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实现墙体节能环保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严格控制施工参数。建筑物墙体主要发挥着保温作用和防渗作用,但是在传统施工中,利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无法满足施工需求,这些材料导热率无法满足建筑保温要求。因此在墙体施工中可以利用保温层施工技术。墙体保温主要包括内保温和外保温两部分,施工单位选择保温方式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室内供热条件。如果施工地区供热时间比较长,那么室内温度变化速度比较慢,施工单位需要着重利用外保温技术。施工单位在外墙抹灰之前,施工单位需要清洁外墙抹灰基层,分层开展抹灰施工,完成抹灰施工之后需要落实喷水养护工作,控制养护时间在7天以上。施工单位要防控龟裂等问题,施工单位在外墙抹灰施工之前,需要采用抗裂纤维材料,或者放置金属网片,使墙体抗拉张力因此提高[5]。
2.4屋面节能施工技术
屋面是建筑物重要的一部分,一方面可以发挥保温防火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因此施工单位需要落实屋面节能施工技术,因为屋面具有较大的面积,施工单位利用节能材料,可以有效节省工程成本,此外绿色材料就有保温性能和防火作用等,可以保障屋面质量。施工单位在选择施工材料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屋面施工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保障材料的适应性。在屋面施工中利用加气混凝土板和改性沥青高分子聚合物,实现节能保温效果。在屋面施工中利用绿色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美观性,避免因为太阳直射而损坏屋面。
2.5太阳能技术
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因此提高了科技发展水平,可以在建筑行业广泛利用太阳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太阳能技术具有较多的优势,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设置太阳能电池板,通过转化辐射热能为电能,同时可以存储辐射热能,为供电设备提供电能,有效节省整体电源,此外可以收集转化太阳能,用于加热洗澡水。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满足可持续发展观念[6]。
2.6合理选择采光形式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建筑物形态,合理设计采样形式,此外需要结合建筑物周围自然环境,认真分析建筑物的采光特点,优化整体采光形式,保障建筑采光功能,满足住户的采光要求,同时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施工单位需要在不同的部位采集利用光能,有效解决建筑能源消耗。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广泛利用地源热泵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可以存储地表层的能量,在工程中有效利用存储的能量,通过进一步调整建筑物内部结构,有效控制建筑物的温差,实现建筑绿色节能目标。在夏季变更调整地源热泵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吸收、存储建筑物内部热量,可以有效平衡建筑物内部温度。此外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出地源热泵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可以节省能源损耗,实现施工绿色节能目标。利用地源热泵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阶段,施工单位管理人员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生态环境,将这一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3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
3.1管理绿色施工造价
要想实现绿色节能施工目标,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控制造价环节,严格管控每个施工环节,保障整体施工质量,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在市场经济背影下,为有效控制施工造价,施工单位需要开展市场调研,合理安排施工资金。完成市场调查之后,根据绿色建材市场情况,合理安排施工资金,保障造价管理效果[7]。
3.2建立绿色节能施工目标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合理利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明确绿色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目标,保障施工技术的适用性。在建筑施工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降低能源消耗。施工单位在建立绿色节能施工目标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考虑技术应用的意义,有效利用绿色技能施工技术。另一方面需要完善技术建设机制,提高整体建筑工程建设效率。
3.2.1完善技术管理机制
要想稳定利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施工单位需要完善技术管理机制,促进建筑工程发展,同时可以有效监督工程建设,及时追究施工破坏行为,建立施工资源长效保护机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充分利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
3.2.2积极引进新型绿色节能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积极引进新型绿色节能技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
4结语
在建筑施工中开始广泛利用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施工单位需要明确技术应用原则,科学设计施工方式,合理选择绿色建筑施工技术,高效利用建筑施工资源,有效管控整体施工过程,保障整体建筑的工程质量,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琪.绿色建筑节水节能技术在某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20(24):87-88+94.
[2]李娟娟.关于房地产开发中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探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0(06):14-15.
[3]师丽.基于聚氨酯硬泡技术在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粘接,2020,41(05):52-55.
[4]孙晶.绿色建筑节水节能技术在某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02):49.
[5]黄聪.现代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环保节能新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177.
[6]王玉琳.现代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J].居业,2019(05):42-43.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能耗;节能减排;环境资源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经济增长一直以来都采用粗放型模式,虽然建筑行业素质和规模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已经得到迅速的提升,但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施工过程中能源未充分利用所造成物质资源的浪费尤为突出。为此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解决建筑能源消耗的新思路。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所谓施工技术管理即建立起高效的人员技术培训及严谨的建筑工程施工档案,其中包括施组编制技术、交底、四新技术开发?安全技术应用等方面。比如:以施工技术实施方案为中心,紧紧围绕施工的技术准备,及时对工程技术做出相应的更新,更好的推进建筑技术的发展。但是,一套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同样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例如,企业与企业之间由于建筑规模及软硬件配备的差异,加大了建立一系列可行且完善的规范的难度,但对于庞大且相对复杂的建筑工程系统来说,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体系就好似失去主心骨,工程的质量就不言而喻了。当前我国的建筑领域皆采用总分包的体制,以分包合同为纽带建立总包与分包建筑单位技术管理任务的对接,这种制度容易受单位软硬件设施配备的影响,造成较差的技术对接紧密度,在原材料采购?堆砌及存放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拖延,无法按照原定工程设计计划进行,最终导致交接纰漏甚至交接失败。另一方面,我国工程施工标准每年都在更新完善,但部分企业并不能完全落实相关的国家及地方行业标准,未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建立监管部门和责任制度。单位人员配备方面,人员专业技术跟技术岗位之间未得到深层次匹配,导致责任划分不明确技、术流程人员拥挤及人员缺失一系列问题。由此看来,优化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建筑项目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落实,在分工责任化协作的基础之上获得工程施工的最大化效益。
二、建筑能耗分析及其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更是能源消耗大国,其中建筑能耗占很大一部分,而我国每年增加的新住宅绝大属于高耗能建筑。据调查显示,中国的建筑能耗目前已经占全部城市能耗的三成左右,并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这有悖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要解决能耗的问题,必须清楚建筑施工过程中能源消耗的主要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其有两种表现形式:
1.工程设备的能源消耗
工程设备的能源消耗是建筑能源消耗的主要的客观方面,发达的科技给企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高端设备,这些具备高效率跟智能化操作的施工设备被源源不断的应用到建筑项目中,以此大幅度提高工程效率。然而,不同程度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随之而来,外加粗放型经济模式的弊端,使得企业在工程施加阶段未重视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忽略原材料的节约利用,仅仅为追求工程的进度,造成的例如设备严重老化现象,着实加重了能源的消耗。
2.不健全的建筑施工技术
实践表明,完善的施工技术可以降低三分之二的建筑能耗,依据我国建筑能耗总量,这个数字是相当可观的。一些单位无视国家相关建筑行业标准,未建立任何工程施工体系,有些单位即使建立了相应的体系也没有严格依照所建体系执行,又或者所建体系本身就存在巨大漏洞,很难满足工程的建设需求。一方面,工程企业跳过员工的培训,没有进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教育互动,造成人员缺乏操作严谨规程和工程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虚设施工技术监管运行,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没有经过从业指导书的严格约束,更没有针对不同文化程度工作人员的有效性管理政策,再加上企业疏于对现场工程设配的定期验收检查和防护设备的周期性保养,将会对工作人员及工程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三、建筑施工技术优化改进措施
企业通过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可以降低建筑失败风险成本,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现在建筑行业竞争日益剧烈,建筑企业参差不齐,优化施工技术管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各个施工环节的监督力度,主要的优化改进措施有以下几点:
1.完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首先,各级企业应该从实际水平出发,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行业标准,制定适应自己的一套技术管理制度,让员工有相应的准则约束。其次,建筑施工技术的监督管理要及时更新,具体落实,严格控制施工环节及流程,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操作要立刻得到纠正。最后,工程的每一次对接,都务必在充分考虑不同层次总分包商实际技术水平后,将管理体系责任化,贯彻到级,落实到人,在工程对接过程中适当进行工程技术管理的责任制转换,不再只是简单地依赖总分包体制,这样就会巧妙的避开其制度的弊端,实现工程的最初目标。
2.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提高建筑能源的利用率是达到节能环保较好的途径,而所谓的建筑能源又可以大体分为两类。其一是维护结构能源,提高这类能源利用率主要通过改变围护结构组成材料的热工能和提高维护结构保温及隔热性能这两个方法。也就是要求企业培养技术人员的全局观,在原材料的选购上,提倡使用实用环保型材料,利用行之有效的构造技术提高工程整体性价值。其二是可再生新能源,能源有可再生与不可再生之分,太阳能潮、汐能及风能就是生活中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尝试利用现有的发达科技转换这些可再生资源,用来替代建筑中所用到的不可再生资源,降低能耗。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
3.提高建筑施工设计与规划的科学性
在一项工程中,建筑规划设计是核心,二十一世纪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我国愈来愈多的建筑企业开始奉行“因地制宜”的投资理念,对节能环保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开工之前,实地考察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保证建筑功能与原定计划之间的平衡性。其次就是不断地测量匹配技术研讨,不仅要关注行业最新标准制度的更新,更要掌握新型环保材料的详细信息,及时对建筑规划设计做出合理性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避免不利因素对原定计划的干扰,从源头上减少建筑总能源消耗量,更好符合现代人追求低耗建筑、生态建筑的心理。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得知建筑业能源消耗是一个长期存在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并且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可再生能源的浪费仍在继续。因此,建筑技术上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只有解决能耗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贤来.浅谈目前建筑施工管理中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07)
[关键词]建筑;技术;艺术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160-01
什么是美的建筑?什么是丑的建筑?在建筑“美与丑”的探讨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建筑师认为心理学和美学等社会科学首先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他们拒绝科学技术对建筑的渗透,以为这样会消灭个性的创造和灵感意识的作用。他们认为艺术的基本特性是反理性的,反规律的,而科学却是一种规则,会限制了艺术的表现。这种思想,源于古希腊的古典主义强调的比例的和谐和理想的美。另一种观点,来源于古罗马的工艺技术的思想。他们认为,建筑的美应该是建筑的合理的结构与构造的表达。结构技术与建筑艺术的融合,一方面使得偏重技术法则的技术形态被赋予了建筑艺术美的意义,而另一方面,又在建筑艺术的内容中植入了技术美的因子,两者的融合避免了将建筑整体生硬地分割为技术与艺术的两个相互独立的方面进行拼凑,只有技术与艺术一体的建筑结构才会具有最大的建筑表现力。
近年来,一大批异形建筑纷纷涌现,这些过去只能在设计图上看到的另类建筑,如今已经跃出图纸真实地屹立在我们面前。它们的主创者不乏建筑界的许多明星设计师,例如库哈斯、哈迪德以及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等。这些现代建筑的出现,瞬间引起建筑界一番热烈的争论,然而在诸多争论的背后,有一点被大家所公认,即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成为启发建筑师进行此类建筑创作的原动力,也为这些另类的“异形建筑”付诸实践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技术保障。
一、建筑艺术离不开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作为各种科学技术在建筑学中应用与相互融合的结果,是当代建筑学发展中一个极其活跃的因素,而建筑艺术作为一门感性学科、一门造型艺术,是通过理性的建筑技术实现的。技术性与艺术性是建筑所具有的多重属性的表现之一。技术是理性的、艺术是感性的;技术是物质的、艺术是精神的;技术是功能的基础、艺术是上层的追求。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技术的发展、革新为艺术提供了物质可能,也为艺术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而艺术审美引领技术特征的演变方向,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的艺术审美观直接影响着现代建筑技术的艺术表达。
一般情况下,技术先进与否与建筑的发展关系重大。工业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艺术性。无论什么样的建筑,在建造时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
建筑技术是物质手段,是建筑的前提,忽视技术的发展,没有先进的物质手段来保证,往往会使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再好的方案不过是纸上游戏而已。
二、建筑技术本身便是一种艺术
密斯曾说,一旦技术达到了完美,就升华为艺术。换言之,在技术达到了某一高度后,技术本身便成为了一种艺术。
我国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谈到建筑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的区别时,提到一个概念,这就是“建筑美”。简明的说,建筑的美应该是建筑的合理的结构与构造的表达。换言之,建筑美就是建造之美,反应了建造者的技艺水平。
我们常说的“技术美”就是将艺术和技术当做一个钱币的两个面的观念。“技术美”是西方的思想,这是他们长期研究自然科学产生的信仰。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不论其多么的纷繁杂乱,其背后只有一个极其简单的规律在控制着。在建筑丰富多彩的背后,同样有一个规律存在,这就是建造技术本身的自然规律。违背这个自然规律,就一定是丑的。历史上的优秀建筑都具有清晰的结构传力系统,而用最少的材料去覆盖最大的空间或者取得最大的承载力的建筑形式,才是完美的,才可能升华为至高无上的建筑艺术,才能永载史册。
三、建筑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重要性
从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艺术离不开建筑技术。既然技术与艺术有着必然的联系,那必然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而应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做出真正完美的建筑艺术作品。
当今世界,地球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代社会最热点的问题。节约资源、能源、生态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即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便变得尤为重要。如果一个建筑设计,不考虑结构与构造的问题,而仅仅关注于其造型与形态,那很有可能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和生态环境上的负担。
例如由塔利伯特和达欧斯特为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设计的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该体育场就像一艘的巨轮静卧在蒙特利尔岛东部,白色的体育场造型奇特,斜塔高达175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倾塔。但是,其结构与构造的不合理,导致了其不菲的造价和运营费用,使这届奥运会成为了历史上最赔钱的奥运会,也给蒙特利尔人带来了沉重的债务。32后,在中国,诞生了另一个“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那便是北京新标志——鸟巢。关于鸟巢的批评,即使是普通的老百姓也略闻一二。“结构形式不合理”、“用钢量太大”和“造价太高”是听到最多的批评。
诚然,像鸟巢、蒙特利尔体育馆这样的建筑,的确有着它们优美的造型和新颖的创新,可能会有些人认为这其间所浪费和消耗的资源和材料是寻求创新与突破应付的代价。现如今的世界,资源与能源极度紧缺,建筑技术与艺术结合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我们需要将艺术与技术更好更恰当的结合,才能做到节省资源与能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特拉享伯格,[美]海曼著,王贵祥等译.西方建筑史[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蒋伯宁.现代建筑技术的艺术表现[J].城市建筑,2010.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
1、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概况
历史建筑是人类历史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往人类文明物化的成果。历史建筑保护在世界各国都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我国,最近数十年的历史建筑保护实践历程,是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保护经验、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口臻成熟的过程,遗产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也随之获得了口益提高。
历史建筑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在当今己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保护和修复工作也逐渐走近人们的视野,特别是本文中所涉及的与口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近代历史建筑。但同样随着都市化的不断加剧和商业利益的泛滥,社会效益在经济面前仍显苍白,很多具有纪念意义和保存价值的建筑遗产即便不在推土机前轰然倒下,也在“保护”过程中变得面目全非。显然,对于历史建筑保护修复工作从理念层面到实践层面的贯彻还有太多方面需要去完善,函需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解决修复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2、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意义
历史建筑的修复,技术是前提,管理是保障,而法制化、规范化的运作体系是实现历史建筑修复的手段。从已经完成的各种类型的历史建筑加固修复、再利用工程实例中,我们既取得了一些成果,总结了一些经验,同时也有妥协与失败的案例,在修复改造的过程中常有损害历史建筑价值、破坏历史环境的现象发生。因此需要对我国近代历史建筑修复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历史建筑保护理论及方法。
3、历史建筑修缮技术
一幢优秀近代历史建筑是得到保护专业一丝不苟的修缮而承载了原貌旧史、拓展了现代功能而焕发青春、延年益寿,或是被改造的面目全非而毁坏。往往取决于保护意识和专业的修复技术。
3.1保护结构体系安全技术
由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所遵循的“开发利用、展现代功能承原貌旧史”的原则,其内部空间的平面布局在薄重法规要求和功能转换的情况下,建筑的荷载和平面布局也必然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变。此时,维护结构的坚固性合乎现有抗震、消防等强制性规范的要求是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程首要的工作。历史建筑修缮的安全性要遵循以下几点:
3.1.1结构安全性鉴定
历史建筑修缮改造首要依据是在建筑修缮前,对建筑结构进行法定机构安全性的鉴定。鉴定报告的结构各项有效数据结果是设计方案平面布局,空间分割的因素,是建筑局部拆除,加固施工方案的重要安全保障。
3.1.2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弱化逻辑思维的设计方案。在现行施工规范及技术工艺的指导下,首先满足现有建筑规范对结构安全性能的规定前提下,尽量满足装饰设计需要的空间布置和装饰效果,使历史建筑的再生达到传承原貌旧史、拓展现代功能的合理方案。
3.1.3结构受力体系的组合
建筑结构受力体系的改造方法有三种:完全利用建筑原有结构受力承载,并对原有结构进行加固;由原结构加固和增值新的结构,使新老建筑结构共同承担承载力:完全脱离原结构由新结构受力承载。
3.1.4结构加固技术
钢结构加固:外包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套箍加固法。
混凝土加固:增大截面加固法、植筋锚固加固法。
碳纤维加固:受拉受剪增强法。
喷射硷加固:喷射混凝土加固法、喷射环氧砂浆加固法。
预应力加固:局部预应力后张加固法。
抗震加固:抗震摩擦阻尼器加固法和加设抗震柱和剪力墙加固法。
化学加固:采用乙基硅酸盐固结法加固石料散屑、化学灌浆加固法。
3.2保护拆除技术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由于在功能上的改变,内部空间的重新组合,原有结构局部拆除工作不可避免。目前在某些工种中采用的锤敲斧凿、风镐电锤的作业方式将对改建历史建筑物产生严重危害。几种较先进合理的建筑局部拆除技术:
3.2.1连续钻孔切割拆除技术,采用连续钻孔的方法切割较厚的板材构件,适用于受到空间限制的墙地面拆除作业环境;
3.2.2整体切割拆除技术:利用碟式切割机可以根据不同的切割厚度调整碟片切割方式,适用于大体量墙、板、梁等构件整块的切割作业,作业环境相对宽松的施工;
3.2.3自由切割拆除技术:采用金刚链切割机较少受构件位置、受力状态的影响而任意形状的切割的方式。适用于墙、板、梁、柱不规则形状的切割作业;
3.2.4连续破碎拆除技术:采用液压动力装置大力钳连续构件破碎的作业方式,拆除最大厚度400mm墙、板、楼梯等。
4、国际上历史建筑保护新技术
国际上在古城和历史建筑保护方面,大量采用了高新技术,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4.1运用微机建立古城、历史建筑技术档案。
将城市、广场、遗址、建筑雕塑、绘画、园林等有关信息利用微机建立数据库,大大提高规划、建设、管理少效率和水平。
目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运用3S (GIS, GPS, RS)技术,尤其是GIS技术、计算机技术、海量信息存储和网络技术进行古城保护规划设计以及单体建筑保护与更新,研究历史建筑与街区从静态保护到动态更新的变革过程,将信息化、数字化概念引入到城市历史街区的聚居模式、社会形态、空间领域、风土民情等方面的研究。
4.2运用高科技修复历史建筑。
将立体摄影、电子透视、程控机床加工以及新型合成材料等电子、工业部门的技术,运用到历史建筑修复、鉴定、复原、保护方面。
4.3将环境保护的设施和技术。
运用到建筑环境和监测之中,既有定期监测,也有不定期监测,提出全面的综合整治方案。
4.4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建筑修复程序。
实现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方案比较,按步骤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分阶段检测,完成之后全部信息反馈,也就是把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用于历史建筑保护,使之脱离了手工业方式。
4.5在古城保护中大量运用航测技术。
将古城区航测成果印刷成精美的城市图集,作为规范、建设、管理古城的可靠依据,也成为当今历史阶段的重要文献资料。
4.6对新型结构、新型材料以及新的施工工艺的开发。
例如欧洲的一个面向市场的科技研发网络组织Eureka,其中一个名为复合材料(Comrehab)的项目开发了用碳纤维复合材料(FPR)代替钢筋来加固砖石、木材和混凝土建筑物的新技术。该项目的目标是使用基于复合材料的低侵入技术来加固或修复欧洲一些因风化、污染和交通振动而受损的历史建筑、纪念碑及其他土木工程构筑物,如桥梁等。这种加固技术比使用钢筋、钢板的传统技术对原建筑结构造成的损伤更少。这种碳纤维预浸料极耐腐蚀,重量更轻,贮运更加方便,施工更加便捷,而且无需对建筑物的基础进行加强处理加固,极易适配于不规则形状的建筑物表面。另外,这种技术是可逆的,当以后出现更先进的加固材料时,可以把该复合材料拆下,换上更新的材料。这种材料可在低温固化,因此可以使用原有的低成本加热装置现场施工,从而降低施工成本。
5、结语
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技术体系中理论与具体实践之间的架构这一问题解决的关键,即以价值理论作为纽带使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结为一体,通过历史建筑保护修复过程中进行价值认知与评价学应用建立起建筑修复理论到实践的关系“保护的目的就是保存并延续其价值”,保护的成果也就是历史建筑价值的实现。本文提出应当将评价方法应用到保护修复工作的前、中、后全过程,尝试建立以价值理论为基础的历史建筑保护修复评价学的方法论,最终使历史建筑修复的复杂性条理化、清晰化。
参考文献:
[1]B. M.费尔顿.欧洲关于文物建筑保护的观念.陈志华译.世界建筑,3:8-10
[2](芬)尤・约奇勒托.文物建筑保护的真实性之争.刘临安译.建筑师,1997,10:108-111
[3]常青,历史建筑修复的真实性批判,时代建筑,2009(1):118-121
[4]李新建、朱光亚,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对策,新建筑,2003(4):38-40
关键词:建筑;防雷接地;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现代楼宇中,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企事业、政府办公楼及金融大厦、移动通信大厦都离不开现代电气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尤其是高层建筑和智能建筑中装设了大量电子设备、通信网络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如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卫星接收电视系统及布线系统等。由于装设了现代化设备和控制系统等,增加了建筑服务,提高了企事业生产能力和政府办事效率,提升了人民群众居住生活的质量。但同时,也因这些现代设备是弱电设备,正常工作电压低,抗干扰能力差及设备元件耐压水平低,极易被输电线路和网络线路过电压、雷击电磁脉冲、地电位抬升等物理因子干扰或击穿损坏,造成控制系统紊乱或瘫痪,给企事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安全来来消极的影响或灾难。从理论和实际经验告诉我们,造成这种干扰或损坏的主要因素大多数是因接地装置系统不科学,尤其是各弱电设备接地与建筑防雷接地间不科学造成的。因此,实现安全可靠的多功能建筑,做好综合防雷接地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1.建筑楼房防雷接地系统分析
在整个建筑接地系统中,根据接地的目的性可分为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又可分为防雷保护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屏蔽保护接地和输电线路、网络线路上浪涌电压电流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可分为计算机逻辑地和交流工作地。保护性接地,接地电阻值一般在10Ω~20Ω左右就很理想了。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值一般要求在R≤4Ω(特殊仪器设备除外)。单从各系统接地作用而论,独立接地是最理想的,但在实际中,无论是楼体内还是楼群间,各地网间的绝缘距离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所以,现代科学设计追捧是共网共地共享的理念。这种形式的接地,不仅保证了各接地系统日常的正常工作状态和性能,而当线路有过电压过电流(安装有SPD)或雷电流泄放时,地网瞬间可实现等电位,减小了网络设备间的电位差,达到安全保护作用。在共网共地设计中,接地电阻值应按设备工作需求最小值标准考虑设计。
2.建筑楼房防雷接地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楼房中,无论是安全地、交流工作地,还是计算机逻辑地都要承担双重任务,一是要保障日常工作接地作用的需求,二是还要满足防雷接地的要求。因此,建筑防雷接地系统实质是一项与其它接地“联姻”相互兼容实现多功能的综合接地系统。此文中将从接闪系统接地、等电位连接和引下线分流接地及地网结构系统等方面进行探讨。
2.1接闪系统接地
接闪器是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1〔。设计合理的接闪器在其有效半( H=9.4I2/3)内,雷击拦截效率可达95%或以上,主要设置在LPZ0A空域,作用是保护建筑物和LPZ0B区的设备。在日常建筑防雷工程设计中,接闪器接地有一点式、两点式和多点式接地方式,如独立避雷针(接闪杆)就是一点接地泄放雷电流的,接闪线常是两点接地方式的的,而接闪带和接闪网常是多点接地方式的。所以,在建筑楼房接闪器的设计上,无论楼房顶是平面结构形式的还是起脊式结构的,在接闪器的选择上最好利用接闪带和接闪网,尽量避免安装较高的避雷针。这样,不仅可降低楼房雷击次数,也因多点接地利于接闪分流,大大降低雷击电磁脉冲辐射强度,利于保护LPZ1区内的设备。对于高层建筑还要做好防侧击雷的接闪接地设计,宜从30米处起每隔不大于6m沿建筑四周紧贴墙体安设一圈直径不小于12mm2热镀锌圆钢,(或热镀锌扁钢,其截面积不小于100 mm2,厚度不小于4mm)并就近与引下线或圈梁钢筋连接,达到电气通路。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金属门窗及所有的金属构件都要就近接地。这样,便构成了建筑物既可防直击雷又可防侧击雷的接闪系统。接闪带和接闪网最好应选用热镀锌圆钢材(热镀锌扁钢也可以),其规格要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版)的要求。在接闪器与接地的连接件焊接时,技术要求是搭接焊实,其搭接长度是圆钢直径的6倍、扁钢宽度的2倍以上,保证焊实三面,并做好防腐处理,确保电气通路。
2.2等电位连接和引下线分流接地
防雷接闪系统只能保护建筑物免遭直击雷的破坏,对感应雷、雷击电磁脉冲辐射和泄流产生的电感压降对建筑楼房内的弱电设备和信息网络系统的干扰或破坏的保护是无能为力的,而采用科学的等电位连接、引下线分流和屏蔽接地技术措施,就可较好的解决。等电位连接和引下线分流系统是联结接闪系统与地网装置系统实现均压均流电气通路的关键系统。接闪分流和等电位连接的目的,一是要使雷电流均匀快速泄放入地,二是要降低泄流通道电感压降,减少地电位的抬升,三是要减少雷电流泄放产生的电磁脉冲辐射强度。因此,等电位连接和引下线分流接地技术是确保弱电设备和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的关键。在分流和等电位连接技术上,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设计和施工:一是建筑楼房主体,二是建筑中的各类金属管道,三是输电线路和通信网络线路。
2.2.1建筑楼房主体等电位连接和引下线分流接地
目前,利用建筑楼房柱内主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利用建筑楼房柱内主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设计要点:一是钢材料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二是有合理引下线的数量和间距;三是确保连接不错位。按《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定,当钢筋直径Ф≥16mm时,应利用两根钢筋作为一组引下线;当钢筋直径Ф为10mm≤Ф<16mm时,应利用四根钢筋作为一组引下线;引下线间距规范规定一类建筑按18m,二类建筑按20m,三类建筑按25m. 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计引下线〔2〔。在实际设计运用中,从技术审核要求讲,引下线接地间隔最大间距不能超过规范的要求,但其间距完全可小于规范的要求。所以,对于民用建筑楼房部分的桩柱内的钢筋最好都要利用一组设为引下线,高层建筑和智能建筑的桩基主钢筋最好都设为引下线。作为引下线的钢筋注意上下楼层焊接不要错位,应该做好标记,直到顶层。焊接技术要求同上接闪器一样。在等电位的连接上,充分利用建筑各层圈梁中的一组主钢筋焊结成环状并与就近的各引下线连接接地。在楼房进线处设总等电位端子箱(MEB),要求距地面0.3m高并就近接地。在弱电配电间、淋浴间、计算机控制室、强电井和需要安装设备的房间等均预设局部等电位端子箱(LEB),距楼板地面0.3m高,并与构造柱中主筋或圈梁主筋就近接地,以备弱电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接地享用。
2.2.2建筑中的各类金属管道接地
当雷击建筑物时,有相当比例的的雷电流是经出入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道和线路等泄入大地的。所以,做好出入建筑中的各类金属管道接地也是很重要的。首先将进入建筑物的供水金属管道(包括消防水管路)、供暖管道、输电线路和通信线路穿用的金属管(或铠装电缆金属外皮)及金属煤气管道等与在楼房进线处设的总等电位端子箱(MEB)连结,达到电气通路;对建筑物中的各类管道、电梯轨道及屏蔽桥架要与建筑预留的局部等电位端子箱(LEB)就近连结并成电气通路。
2.2.3输电线路和通信网络线路的接地
输电线路和通信网络线路的接地,主要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将穿导线埋地的钢管(或铠装电缆金属外皮)与楼房进线处设的总等电位端子箱(MEB)连结,达到电气通路;二是在输电线路和通信网络线路出入楼房处安装电涌保护器(SPD),并与总等电位端子箱(MEB)连结,达到电气通路;三是在出入设备间及计算机房的电源线路和通信网络线路上安装电涌保护器(SPD)并与建筑预留的局部等电位端子箱(LEB)就近连结,成电气通路。值得注意的是 ,连接各级SPD的接地线径要符合规范要求,长度要小于0.5m。要将输电线路的中性线在总配电盘处重复接地,使供电系统为TN-C-S型式。
2.3接地装置
在防雷体系中,接地装置是指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接地体是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接地装置是综合防雷装置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散流效率与其结构型式和所处土壤电阻率相关。在建筑楼宇中,防雷接地装置的设计,常以建筑物基础水泥地梁钢架、承台钢筋或桩基主筋作为接地体,并将他们相互连接构成等电位地网。若接地电阻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绕建筑物四周地平面下0.8m深处进行外延敷设接地体,可采用50×50×5mm规格,长度为2.5m左右热镀锌角钢夯实地中,间隔距设5m,并用50×5mm的镀锌扁连接,焊接成环形辐射状的接地网,直到接地电阻值达到设计要求为止。建筑内的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地和防雷接地的引下线都统一焊接在地网上,实现电气通路共地共享。
另外,在现代建筑楼群中,由于楼房彼此间距小,小区院内现代服务性设施多,如监控摄像头等设施都需要防雷保护接地。为解决地网间相互干扰反击现象,本文主张把各建筑物的接地装置都相互连接一起形成一个大区域的地网 ,这更利于减小地网间电位差 ,实现等电位,提升整体防雷效率。
3.结束语
防雷安全接地技术在整个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是很重要的。要得到高效优质的建筑防雷装置系统,设计部门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和甲方业务的要求,二要积极争求气象防雷管理部门和专业设计和施工的电信业务部门的意见,这样,更利于提高建筑防雷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2]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 03D501-3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S]。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