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空气和水的问题
人类要想在月球上生存,首先要解决空气和水的问题。短期的月球任务,如阿波罗登月任务,在月面仅停留3天时间,航天员消耗的空气和水资源比较少,可以用登月飞行器从地面携带的空气和水资源来保障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但是对于中长期的月球任务,由于航天员在月面停留和作业的时间长,消耗的空气和水资源量大,依赖登月飞行器携带的资源或者依靠地面补给的方式就不现实了,需要采用闭环再生和原位资源利用的方式来解决。
2010年印度发射了月球航行1卫星,其搭载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迷你合成孔径雷达(MiniSAR)装置绘制了从地球看永远处于阴影中的极地月球坑的地图。绘图结果显示,极地月球坑沉积物的雷达特性与冰类似。在分析数据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团队确定,月球上水冰存在的迹象很明显,目前已发现超过40个小型月球坑存在水冰。这些月球坑的直径为2~5km。尽管冰的总量取决于每个月球坑中冰的厚度,据估计最少也有6亿吨的水冰。这对于希望充分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的人们来说是个异常振奋的好消息,因为水冰可以用做航天员未来月球基地任务的自然资源,它在月球上被发现非常诱人。水冰可以净化为饮用水,也可以被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来充当呼吸气体或为飞行器提供推进燃料。
关于空气的再生问题,当前主要的尝试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可实现空气、水和食物的循环生产和再利用的完全封闭生态系统;二是设想从月球开采的矿物质中提炼出产生氧气所需的元素,并以此建立稳定的供氧系统。
2 食物和废物处理问题
人类要想在月面上长期生活,就必须要解决自给自足的食物供应和废物处理问题。当前国际空间站上的食物主要依靠从地面进行补给,液体废物,如空气中的水,主要通过抽湿机净化后再转化为可饮用的水,航天员的尿液和汗液也可循环使用。对于固体废物,通常收集后利用货运飞船带回地面进行处理。
对于月球基地,当前广泛关注的是如何在密闭的空间中创造出生物式再生受控生态系统。生物式再生受控生态系统是指利用生物光合作用、升腾作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生产食物,实现空气和水的净化、处理废物,达到高度闭合的物质循环。在生物生长过程中,需要控制气压、气体成分,温湿度等大气环境,并且实现食品加工和废物处理等。俄罗斯、美国、日本、欧洲空间局及我国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相关研究,并且先后建立了大型综合实验系统。
3 低重力问题
人类要在月面上长期健康地生活,必须要适应月面的1/6g重力环境。与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类似,如果航天员长期处在1/6g重力环境下,对其机体的免疫系统影响很大,胸腺及脾脏会产生萎缩性变化,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都会有所降低;长期处在微重力环境下,还会导致航天员肌肉萎缩、骨质流失、视力下降、生殖系统紊乱,甚至基因发生变化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航天员训练中心的专家们正携手努力,研究可在月球基地上供航天员使用的健康训练系统。航天员只有在月球基地里坚持不懈地锻炼,才能预防空间失调综合症,更好地保持人体心血管、骨骼肌、骨骼的健康,确保能开展月面探测、科学试验及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
4 月尘问题
与空间环境不同,在月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厚10cm左右的细沙,这些沙粒的直径不到0.03cm,这就是月尘。月尘是月球形成过程中由陨石体反复撞击产生的颗粒,主要由晶质颗粒和较大的火成岩碎片、玻璃质碎片及微量金属颗粒组成。月尘颗粒的表面非常锋利、坚硬,且带有静电,带电的月尘由于静电作用可以悬浮于月表上空,形成带电的“喷泉”现象。由于月球的低重力,由着陆器撞击月面、航天员驾驶月球车、发动机羽流喷流激起的月尘可以长期飘浮在空中。
月尘对人体的健康影响较大。月尘中的可吸入颗粒可以导致航天员出现肺矽病,在人体肺部沉积率最高的是粒径为1μm左右的颗粒物,这个尺段的颗粒物是最难清除的。可吸入颗粒的表面经常聚集着各种有毒的物质和重金属元素,不少物质都是致癌的。阿波罗任务航天员在从月面返回登月舱时,虽然用清扫航天服和真空吸尘器等方法尽力清除月尘,但仍然有很多月尘进入了登月舱。执行阿波罗15任务的航天员回来后抱怨说:“登月舱非常脏,舱内漂浮着颗粒物,脱去头盔后闻到有火药味,刺激着眼睛、鼻子和喉咙,只能尽可能躲在航天服中。”由此可见,对于需要执行长期月面任务,进行反复出舱活动的月球基地任务而言,月尘是危害航天员健康的首要问题。
由于月尘表面坚硬且锋利,能磨损舱外航天服、月球车及其他没有密闭的轴承、齿轮和其他机械装置,造成各种机械故障。由于月尘的静电吸附性,可以造成仪器表面被尘埃覆盖,影响仪器的性能,导致灾难事故的发生。因此,月尘是月球基地任务中必须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5 热控问题
影响月球的热环境因素主要有太阳直接辐照、月球反照、月面红外辐射及地球反照。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的热传递,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极大,在赤道地区白昼温度约400K,夜晚可以降到120K;在太阳无法照射到的阴影区和夜晚期间的月球表面温度为90K。对于月球两极地区,温度始终较低,所以热控难题主要集中在赤道和低纬度等地区。月球一昼夜相当于地球28天,执行长期月球基地任务难免要过月夜,如果月球基地建造在月球的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就需经历较大的温差变化。因此为保证任务的成功,必须对登月舱及月球基地进行热管理设计,提供适宜恒定的温度环境,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阿波罗登月舱采用的是一次性消耗的水升华器,它通过控制容器内的压力喷水到热表面,水蒸气排放到空间,从而保持内部冷却回路的工质出口温度。一次性水升华器常用于无人月球车、短期载人登月任务时不失为一项有效的热控措施,但是月球基地任务的月面驻留时间长,采用一次性的水升华器必将大大增加排热系统的质量,难以满足任务的要求。因此有科学家提出采用双级压缩的热泵蓄热技术方案来解决热控的问题,更有学者提出月表1m以下有个恒温层,温度约260K,可用于建造地下式月球基地采用热泵蓄热方案的蓄热层。
6 能源问题
能源问题是月球基地工程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月球基地在月面上必须有能源动力的支持,才能为月球基地本体、航天员、月球车、各类科学仪器设备和作业工具、通信导航设施等提供基本保障。在空间站工程中,通过采用大型太阳能电池阵技术来提供航天器所需的能源和动力。在短期的载人登月任务如阿波罗计划中,登月飞船采用氢氧燃料电池进行供电。对于长期月球基地任务而言,由于有人的参与,需要生命保障和乘员健康支持系统,月球基地的设备和仪器增多,所需的功率自然加大,因此能源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学者们考虑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采用太阳能供电方案,还有一种就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极力推荐的核能供电方案。
若月球基地采用太阳能电池阵供电,需将月球基地建设在两极,如火山坑边缘的高地地区,保证持续受到阳光的照射,且需考虑如何消除月尘的影响;若建设在赤道及其他纬度地区必须要解决过月夜时的供电问题。因此,核能供电问题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又有学者提出采用空间太阳能电站向月球表面供电、月球地热供电等新思路、新方案来解决月球基地的能源问题。
7 辐射问题
空间辐射环境包括空间天然和人工产生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天然非电离辐射源主要来自于太阳的光辐射和射频辐射,而能对生物机体造成严重损伤的主要来自于空间的电离辐射。月球基地任务中,空间天然的电离辐射源主要包括银河宇宙辐射和太阳粒子事件,人工辐射源是基地中使用的辐射源,包括核反应堆、γ射线高度计和各种空间实验仪器,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等。空间电离辐射是影响航天员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主要包括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和高速太阳粒子。
在短期载人登月任务中,由于任务周期短,受到空间辐射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是在长期的月球基地任务中,受到空间辐射的影响较大,因此,为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必须进一步增强对空间天气及太阳风暴的预测能力,同时需在月球基地本体外加装电磁防护盾等被动防护设备,也有学者提出采用主动超导磁体在深空太空舱周围形成磁场等主动防护方法,以消除空间辐射环境对航天员和仪器设备的影响。
8 法律问题
——题记
二战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并非因为这个国家有超乎其他民族的天赋,而是它的人才战略成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顶尖力量。
1943年诺曼底登陆后,美国“阿尔索斯”间谍队的唯一任务是,抢在任一国家之前俘虏世界顶尖科学家,并劝说他们加入美国籍,为美国工作。从原子弹到阿波罗登月计划,再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每一个科技项目的突破都离不开科学家的智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美国真正践行了这个真理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要想变得强大,必须重视科技人才。
一艘航空母舰到底需要多少人才能制作成型?即便是一艘小型现代航空母舰也需要各类专业研究人员300人以上,如果是能搭载大型固定翼战斗机和攻击机的5万~6万吨排水量的多用途航空母舰,则至少需要1000名研究员。可见,造一艘航空母舰所需要的人力还在我们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但如果想保持良好的战斗力,则不是1000名研究员所能实现的,还需要通讯员、作战人员、医疗人员等数以千计的各类技术人员组成航空母舰的庞大内部系统。
如果说每一艘航空母舰是硬件,那么系统则是不可或缺的软件,系统内往往汇聚的是世界顶尖的技术人才,而正是有了这些人才,航空母舰才享有一国海上核心的重要地位,而非一艘遨游于大海的普通轮船。
然而,仅有人才还远远不够,更在于这些人才的创新。
有一个美国印刷工人在生产书写纸时,因不小心调错了配方,导致生产出一批不能书写的纸。他因此被扣了工资、奖金,还被解雇了。正当他灰心之时,一个朋友提醒是否可以从失误中找到有用的东西。他仔细琢磨,很快就发现这批废纸虽不能作为书写纸,但吸水性能相当好。于是,他将这批纸切成一小块并取名为“吸水纸”,没想到投入市场后十分抢手。
无意间的失误也会成就一种意想不到的创新效果。
1873年的维也纳世博会上,来自法国比利时的发明家格拉姆带来的是一台直流发电机。在布展中,由于他不小心接错了线,发电机却偶然转变成了电动机,这一事件标志着电气时代的到来。原来,发现是如此简单,却又让人难以置信。
第二代月球探索已经开始
月球探索之前一直都是国家行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私营机构和商业公司正在寻求未来几年探索月球。
尽管距离1969年人类宇航员踏上月球已经四十多年了,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仍然计划重返月球。这次虽然没有总统的号召,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探月计划仍然是载人登月,至于时机嘛,就是他们宣布自己的新一代火箭和太空飞船“猎户座”准备就绪的时候。就在本周,美国航空航天局公开展示了造价高达5亿美元的“猎户座”太空飞船,并宣布计划在2014年以无人驾驶的形式展开首航,届时将以3.2万公里的时速飞到距离地球5800公里的地方。“猎户座”的载人飞行预计在2019年展开。“猎户座”本来是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所制定的月球任务“星座计划”的一部分,但奥巴马上台后,取消了“星座计划”,而主张集中在改进火箭技术。不久后,奥巴马又恢复了“猎户座”宇宙飞船的部分,使它成为国际太空站的“逃命汽车”工具。据悉,“猎户座”宇宙飞船包括一个供航天员乘坐和运载货物的太空舱、一个推进电力系统与其他设备的太空舱,以及载有另一个太空舱的“发射后放弃”系统。其他国家,如俄罗斯、日本等,也有自己的探月计划。
不过这次美国航空航天局并不打算自己大包大揽一切。与之前的航天飞行一样,美国航空航天局再次与民间公司合作进行第二代月球探索,简称“探月2.0”。
新探月竞赛在私人公司间展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登月竞赛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比赛。而这次的竞赛则在私人公司之间展开,他们正在研发探月用的机器人太空飞船。美国航空航天局希望从这些公司那里学习借鉴,以协助自己未来的太空探索任务——不仅仅是探索月球,还要探索小行星和太阳系其他地方。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创新月球演示数据计划”(ILDD),由位于约翰逊航天中心的月球登陆器项目办公室负责,该计划于2010年,并在同年10月公布了一系列的合同。“创新月球演示数据计划”允许美国航空航天局去购买商业化运营的公司或实验室在研发月球登陆器方面的各种技术数据。
2010年10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与6家公司达成协议,将购买这些公司的探月相关技术数据。美国航空航天局感兴趣的是正在开发的新技术的相关信息,这些技术包括系统集成和测试、发射、太空演示、制动燃烧和月球着陆等。美国航空航天局计划利用这些数据去发展自己未来的登陆系统,为人类或机器人登月、登陆近地小行星或登陆其他太阳系目的地做准备。
2010年12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已经与3家公司签订合同,购买其登月技术数据,这3家公司分别是“月球快车”公司、“太空机械技术”公司和Dynetics公司,合同涉及金额都是50万美元。根据合约条款,这3家公司都必须证明一个已做好航天飞行准备的月球登陆器的关键技术组成。而这三家公司同时也都参与了“谷歌月球X大奖赛”(GLXP)。
“美国航空航天局将是探月2.0时代的强大领导者,正如它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著名探月竞赛中所表现的那样。不过这次美国航空航天局将通过与国际伙伴、尤其是商业公司合作来显示自己的领导地位,同时也要进行它自己的月球探索计划。”威廉·波默朗茨评价道,他是“X大奖基金会”下属的“太空大奖”项目高级总监。
2012年4月23日,“月球快车”公司宣布已经向美国航空航天局交付了一个任务设计包,内容包括其探月机器人计划和月球金属矿产及水源开发计划的详细数据。
除了上述的“创新月球演示数据计划”相关合同,“月球快车”公司还与美国航空航天局签署了《补偿太空行动协议》,以研发自己公司的月球登陆器。根据该协议,“月球快车”公司可以从美国航空航天局购买技术和技术支援服务。
谷歌设巨奖激励探月竞赛
“谷歌月球X大奖赛”是私营公司之间探月竞赛的缩影,该大奖赛提供了史上最高的激励性奖金——这也反映了登陆月球在技术和资金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是多么巨大。一等奖3000万美元,将奖励给首个成功发射机器人探月器并成功登陆月球的公司,当然,这个探月器在登陆后还必须行进500米并向地球传回视频、图片和数据。
目前有25个参赛团队竞逐这3000万美金,原本是29个。今年5月,参赛者之一“月球快车”公司收购了另一个参赛团队“下一个巨大飞跃”。
关键词:新科技革命,科技人才
科技革命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质的飞跃,必然会对人类社会实践产生巨大影响。科技革命对社会发生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新的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技术,新的生产工具并发明了新的工艺,从而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另一方面,科技革命所孕育的科学新思想、新科学思维方式和新的科学精神作为巨大的文化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文化进步。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新科技革命的影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企业竞争的主要方面。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高层次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现代科技人才指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条件下,那些有品德、有科技才能、有某种非凡科技特长、能把握知识或生产工艺技能并有较大社会贡献的人。简单的说,就是指在现代科技水平下,具有优秀科技素质、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及科技组织管理能力的人员。
1、新要求之一:高度的综合能力
现代新科技革命带来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发展趋势,突出表现为:在两门或者多门科学之间,建立起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中间科学,并在所有学科之间广泛渗透;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这样一些研究事物的共同属性或者普遍联系的某些方面的崭新科学的出现,这些科学从数量、信息转换等方面研究了物质运动的各种形式,它们是向各门科学渗透,并把各门科学联系起来的横断科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要求科技人才必须具有高度综合能力的新要求。一个科技人员具备了高度的综合能力,再加上其他能力,就会在科学上有所发现,在技术上有所发明、创造。因为现代的发明和创造都不是替代性的发明和创造,而是综合性的发明和创造,没有综合能力的人就不能建立起生物化学、生物物理、仿生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未来学等这些中间科学,也不可能建立起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这些横断科学,也不可能搞出像阿波罗登月计划、曼哈顿计划、北极星核潜艇和舰射弹道导弹、神州七号发射以及代号为FBM系统的发明和创造。因此,高度的综合能力是现代科技人才必须具备的新要求之一。
2、新要求之二:富有创新的想象能力
现代新科技革命带来科学技术呈现大科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要求科技人才必须富有创新的想象能力。想象是头脑改造记忆中的经验和知识而形成新形象的认识能力。想象按照所形成的形象有无独创性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人们根据别人的口头或语言、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没有亲自感知的事物的形象叫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是人们不依赖于别人的口头或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形象的想象。不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都是在头脑改造记忆中的经验和知识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人们大脑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暂时神经联系进行重组的过程。想象属于高级认识活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活动。在想想这种认识活动中,大脑的主观作用比自爱感性表象中大得多。正因为想象中主观能动作用的加强,就能使人更完整、更正确地认识世界,并创造出未来实物的新形象,为在实践中创造出世界上尚不存在的新事物准备了条件。列林指出:“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没有想象,创造性活动是不可思议的,为了创造某种新东西,开始时,必须在观念上对记忆中旧经验、旧知识进行改造,重新组合,想象出将要体现在物质客体中的东西,因此,指向未来是想想的基本特征。
3、新要求之三:善于捕捉灵感的能力
现代新科技革命带来高科技的快速发展,要求科技人才必须具备善于捕捉灵感的能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灵感是美妙的物质之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既有缓慢、渐进的量变,又有迅速的突变和顿悟。灵感就是创造性活动进行到极端艰难、百思不解的情况下,由于受到意外客观信息或自身信息的激发,在大脑中发生的突如其来的顿悟和理解。这种顿悟和理解能在一瞬间产生全新的思想理论,全新的发明创造,全新的科学决策,是创造者本人一举登上事业的高峰。
4、新要求之四:富有协同的团队精神
现代新科技革命带来了科学技术中的大科学研究项目,要求科技人才必须具备协同的团队精神。所谓协同的团队精神就是主动配合、团队合作的精神。大科学项目是指宇航、核潜艇、氢弹等高科技的大型研究项目。大科学项目只有各类学科互相协调,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够顺利地进行。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研究它就需要火箭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超微缩技术、无线电技术、力学、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化学和光学等学科的配合,因此,仅仅依靠一两个科研机构是不能胜任的,必须动用社会许多部门组成研究网络,才能有效地进行研究。60年代美国“阿波罗计划”研究,前后参加400多万人,最多的一年又42万人,参加研制的共有200家公司,120所大学,用去300亿美元资金,1969年人类终于第一次登上月球。像这样的大科学项目,只有参加研制的机构、科技人员具备协同的团队精神,主动配合,团结合作攻关,才能获得成功,把人类送上月球。协同的团队精神是我们时代的精神,是高科技时代科技人才必不可少的新要求,决定着科学技术研究的成败。
参考文献
[1] 唐五湘.中国科技产业化环境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本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研发投入高、产出低。2012年我市研发经费支出10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GDP的5.95%。这种投入水平不仅在全国保持前列,也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但从产出来看效率较低。2008年美国硅谷创造的GDP占全美国的5%,而我市2012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GDP的6.9%。这一产出水平与我市较为集中的科技资源相比极不相称。
企业创新能力较弱。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是研发投入强度,即研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按照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标准,低于1%是缺乏创新能力,在1%-4%之间是创新能力中等,高于4%是具有国际竞争力。2011年我市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1%,整体创新能力刚刚迈入中等门槛。企业专利申请量也是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请专利数占全市专利申请总数的比重来看,我市2012年为21.9%,低于上海的30%和广东的38%,更低于美国的90%。这说明我市企业的创新意愿较为薄弱,远未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科研院所使用更多资源,但研发效率低于企业。2012年,科研院所使用了全市60%的研发经费和57%的研发人员,企业使用了40%的经费和43%的研发人员。但在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中,科研院所仅占26%左右,企业则均占59%;在成交的技术合同中,以企业为卖方的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96%,而科研院所占比不足4%。
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缺乏合作,产生“孤岛现象”。一方面,政府缺乏有效的引导机制,使科研机构的大量研究成果束之高阁,不能进行市场转化;另一方面,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急需核心技术,嗷嗷待哺,却不能有效利用科技成果。政府和市场的共同缺位导致了科技成果被困在科研院所的“孤岛”之上。2012年,我市限额以上研发项目中,独立完成的占77%,与研究机构合作完成的占12%,与企业合作完成的仅占6%。阻碍技术与市场结合的关键问题在于二者之间缺乏有效的制度设计,使得研究项目不能与市场接轨,市场也无法发现研究成果的经济价值。在实践中,企业多是请专家进行讲课,或者委托科研机构进行单项试验,没有进行长期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合作。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目前的创新体系中,科研院所和企业各自为战,并且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普遍不高,科技成果转化体制不畅。
国外政府促进科技创新的做法
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分工合作,共同形成一套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基础研究阶段主要进行理论研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美国的基础研究由联邦政府及各基金会资助;在应用研究阶段,由科研院所和市场共同参与,对基础研究成果进行工程转化,解决理论成果转化为工业产品的技术问题;试验发展阶段主要由企业进行,提高产品的实用性、耐用性,并迎合市场需求,甚至像苹果手机那样创造需求。企业每年也会资助与其业务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样,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形成一套高效的研发体系。
政府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促进产学研融合。美国上世纪80年代之前,也存在科研院所专利管理僵化、转化率低的问题,后来美国政府通过“拜耶--杜尔大学与小企业专利程序法”、“小企业创新发展法”、“全国合作研究法”、“联邦技术转移法”等一系列联邦法案,允许科研机构和企业对联邦资助的研究项目申请专利,并进行商业开发,加强了基础研究和市场的结合。以色列则规定,科研院所研究经费的15%必须来自企业资助。金融危机后,美、英、法、德、瑞典等国家继续出台政策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将技术成果进行商业化。
政府组织重大项目攻关,并充分利用市场资源。美国政府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时,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并利用市场机制对技术进行推广。例如美国1961年实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全部采用现有技术,委托给公司进行研发和生产,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技术进行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随后一些技术又进入民用领域。阿波罗计划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14,其产生的专利至今对全球经济仍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国外经验的比较可以看到,政府应当做好政策制定工作,一方面激发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另一方面搭建科技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把科技资源引入市场中,再让市场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发掘科技资源的经济价值。只要破除了体制机制障碍,让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同时发挥,就能为我市创新工作带来巨大突破。
提高本市科技创新效率的
政策建议
给予科研院所更多自。一是加大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力度,简化审批手续,盘活存量科技成果。二是允许科研院所以资金、技术、人员等多种形式与企业进行合作。虽说我市市属科研院所只有不到22%,但是要抓住国家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的历史机遇,勇于突破,先行先试,加大对市属科研院所的改革和支持力度,形成新的机制,走出一条以小搏大,带动央属科研院所成果落地转化之路是完全可能的。
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活动。一是设立针对企业的科研基金,在科研课题的选择上,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确定科研课题,并对科研成果的经济收益进行评估。二是建立科研风险共担机制,引入担保、商业保险等共同分担科研风险,形成科技创新“共舞”机制。
政府发挥平台作用。一是建立科技成果网上查询、展示平台,为科研院所、企业和个人提供交流合作机会。二是培育专业中介机构。促进科研机构、企业和生产业之间的信息交流,逐步培育出针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法律、会计、创业服务、谈判等专业中介组织。
关键词:文科生;物理;科学
科学分为两种:一种是人文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为认识精神世界和社会关系;另一种是自然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为客观世界的本质关系。这两种科学研究对象不同但他们并不矛盾,它们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我们要文科生学好物理不是要求他们也能去做物理研究,而是希望他们具有科学的素养和严谨、实事求是的看问题的态度。
一、文科生学习物理的意义
文科生学习物理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对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提供了源动力。物理创造了18世纪以来伟大的物质文明。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机械化大生产,也带来了工业革命。物质的富裕、贫富差距的加大,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凸显,产生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产生了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成果——。蒸汽机的发明不仅推动了机械工业的发展,而且伴随着它的发展建立了新的物理学分支——热力学。物理还为我们的文学创作等提供了科学的灵感,像科幻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2)物理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蒸汽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以蒸汽引擎作为动力来源的铁路机车,改变了以往人们以畜力和人力为基础的交通方式,缩短了世界的距离,让人的出行更加方便,让人的视野更加开阔。而电脑的诞生则把人们的生活带进了信息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传输文件,可以通过网络与亲人视频聊天,可以通过网络购买生活用品,甚至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举行会议。通过网络,我们不用电视机也可以收看各类节目;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各种信息。
(3)学习物理能提高人们辨别是非的能力。物理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更是一门科学。物理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教给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能力。一个人如果具备了科学的态度和物理的精神,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那么他的人生必然会方向明确,不容易被旁门左道引诱,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变化。
(4)物理和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本质和运动规律,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的规律的科学。它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哲学只是研究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物理的研究对于物质和意识第一性的问题的回答有着科学的依据。而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了两个哲学派系的区分。
(5)学好物理还能为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的参考。如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我国的三峡工程,日本的新干线和我国的高铁,这些工程的制定和实施动用的都是广大人名群众所缴纳的税款,大家都有权利对其进行勘正和监督。但这些都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怎样对文科生物理课进行讲解
为了让文科生具备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素质和科学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科生的物理课进行讲解:
(1)对文科生的物理课进行讲解,是对基本概念的人文含义的诠释。如物理学的发展史,物理学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物理学中的人生观及哲学含义,等等。了解了物理学的发展史能更深刻地理解社会进步时代变迁的根本原因,学好了物理能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个社会。
(2)介绍与物理有联系的社会问题。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国防问题,等等。世界的格局与政治举措跟能源的分布,跟国防能力等有莫大的关系。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又由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等要素决定。
(3)将物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一段关于教育本质的话,主要意思是:教育不仅是人成长的经历,教育即生活的再现,教育是随生活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物理本来就根源社会生活,那么我们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物理与当今社会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例如:飞机为什么能上天,高铁的速度为什么那么快,人游泳的原理,等等。
综观世界名企的崛起和发展,无不凝聚着“创新”的精神。以近几年在电子工业领域大放异彩的“黑马”三星集团为例:三星在创业初期,主要靠引进国外技术,生产或仿制欧、美以及日本等地厂商的产品,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陷入困境。但它毅然下决心投入巨资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视技术创新为生命,把销售收入的10%投入技术研发,终于成就今日的地位,是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奠定优势
在我国数量众多的纺织化纤生产企业中,山东海龙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它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粘胶化纤生产基地之一。从个默默无闻的小厂起步,到今天名震行业的化纤生产基地,海龙赢得了一轮又一轮的市场竞争,并于1996年12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我国纺织行业最早上市的企业之一。要知道,市场不会随意偏袒一个企业,今日海龙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逄奉建和他麾下的强力团队。在他的操控下,不断创新的海龙跨过了一道道市场的坎,书写下笔笔完美的成绩,直到成就了今日我们所看到的海龙。
时至今日,海龙总资产39亿元,2006年销售收入达24亿元,利税2.2亿元,主导产品共五大系列50余个品种,粘胶短丝涤纶帘子布、输送带用帆布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13%、28%、37%、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盟、中东、南美等地。2005年山东海龙被我国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2005年对于国内化纤行业来说是残酷的一年,粘胶纤维市场竞争惨烈,行业整体利润下滑,化纤企业几乎全线亏损,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海龙的经济效益依然稳步增长,盈利能力在业内一路领先。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逄奉建一向倡导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命脉也是动力之源。细心探究逄奉建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创新精神其实一直贯穿于他的人生历程中,正是有了他的创新无止境,山东海龙才会不断有新的超越进而确立了业内的领先地位,企业综合实力由2001年的第五位跃居目前的粘胶行业首位。
看家之宝
逢奉建主持完成的《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这是纺织行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重大创新项目。
该项目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于一体,首创及研发了11项新技术,12种新型装备,研制成功的生产线达到单线产能世界第一,分别比国内老线和国外先进生产线提高35000吨和15000吨,并用研发的节能降耗新技术,使能源资源消耗成为最低。自动化控制水平最高,单位产量用工由国内平均660人下降到115人,产品质量也明显提高,最早实现了大容量国产化工艺装备的柔性化生产。该项目顶替进口,已在多家企业得到推广应用,结束了我国粘胶纤维装备依赖进口的历史,不仅大大节约了项目投资,而且使已推广企业的能源资源消耗、污染大幅度减少,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无疑就是奠定今日海龙行业领先地位的“压箱之技”,完全是对逄奉建持之以恒执着创新的最好回报。
“何梁何利青年创新奖”
其实,在“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获得国家认可之前,逄奉建个人已获得来自行业协会和相关社会机构的认可。2006年逢奉建被评为“全纺劳动模范”,还因主持粘胶短纤维工程项目的研发而获得了香港“何梁何利基金青年创新奖”。
2006年11月15日,何梁何利基金2006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这是何梁何利基金第十三届颁奖典礼,逄奉建以近年来出色的成绩荣获了“青年创新奖”,这是对他在纺织行业的领域内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认可。
香港何梁何利基金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民间科技奖励基金,宗旨是奖励那些取得杰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该奖的获奖人员在前12年大多是院士,获奖人员年龄平均为68岁,去年平均61.4岁,但逄奉建获奖的时候只有44岁,同时这还是何梁何利奖第一次颁发给了纺织行业工作者。
奋斗诞生希望
在历史长河中,每天都有企业诞生,每天也都有企业倒闭。可以说,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同,但成功的企业大都是相似的――它们一定闯过无数的困难和挫折,经历风雨方见彩虹,这是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定律,能够一帆风顺地发展壮大的企业只可能出现在传说中。
在历史面前,机遇是均等的,只有最具智慧的人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从而赢得这场时代赋予的游戏。对于山东海龙而言,成绩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它的成功就印证了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由量变逐渐演变成质变,其要诀就是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历史的转折
先让我们把眼光回转到10年前。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粘胶短纤维行业的生产设备存在单机容量小,单线产能低、能耗指标高,三废排放量大等问题,同时期的海龙在国内行业中只能算作一个中型企业,粘胶短纤维产品质量不高,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还面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的局面,企业发展并不顺畅。就在此时,逄奉建临危受命,承担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年产二万吨粘胶短纤维工艺与设备研究》。结合我国几十年的化纤生产经验,他带领公司技术人员,对国内已引进的两条生产线消化吸收、研发,并于1999年对山东海龙原有生产线成功实施了国产化改造,单线产能由年产5000吨提高到20000吨,综合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引进生产线水平随后又于2002年建成单线生产能力36000吨的生产线,其综合技术指标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系列的成绩是令人鼓舞的,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自满停步,凭着强烈的责任心和技术钻研的韧劲他瞄准了新的目标,不断向更高峰攀登。2002年他大胆提出了《年产4500011屯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历时三年攻关,成功建成投产,在前两次技术沉淀的基础上实现了次质的飞跃。
长期以来,逄奉建在技术研究上不断再立新功,他是国家“863”项目阻燃纤维开发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保健性粘胶纤维开发及产业化工程的负责人。在承担了粘胶短纤维项目的研发重任之后,他带领着公司技术人员,凭着强烈的责任心和技术钻研的韧劲,在辛勤耕耘之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国家重点攻关任务,包括完成了纳米阻燃粘胶纤维、甲壳素与纤维素共混抗菌纤维高湿模量纤维等数量众多的新产品的开发,填补了一大批国内外的空白。
科研至上
由于是技术人员出身,逄奉建对
科技的投入尤其重视,他清楚技术领先意味着什么。事实证明了他的眼光。早在多年前,海龙决策层就已经认识到,粘胶纤维常规产品产能过剩,如果继续走拼资源,拼消耗的老路,势必陷入低水平、同质化的恶性竞争。此时,必须要敢为人先,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与对手拉开距离,从而进入“无竞争”的更高层次。
在海龙,共有工程技术人员1240余人,它的技术中心拥有全国同行业中最先进、最完备的中试生产线,一般技术人员基本享有中层管理人员的待遇,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每年都在3%以上,技术研发投入费用在2003年是3000多万元,到了2006年已增加到5800多万元。
“创新就在身边”是海龙的企业文化理念之一,激励创新的机制大大激发了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一位海龙研究所的技术人员说:“在海龙,因为一个发明,甚至是一条有用的信息,都可以得到奖励,科研人员在这里有尽情发挥的舞台。”海龙的每个员工只要有可行的项目计划,经过技术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的论证,都可以成为项目的负责人,这就是海龙“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具体表现。
在逄奉建的带领下,如今的山东海龙产业园区建设已具规模,发展了寒亭安丘等六个工业园区。不难看出,正是坚持科技创新,让海龙取得了今日的成功。
打造“百年海龙”
屹立百年乃至更长时间,是每一个企业的梦想。然而有多少企业能做到这一点?有专家研究指出,2005年我国有50万家企业倒闭。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如何让企业长期发展下去,是每个企业家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
“二十年前,在片荒凉的土地上,海龙人用自己最朴素的感情最踏实的干劲,建起了座现代化的工厂。二十年后,我们满怀欣喜地迎来了山东海龙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这是逢奉建在海龙企业文化读本《走向卓越》中说的第一句话。在这句话的背后,贯穿着他对企业管理特别是如何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在逄奉建看来,一个企业的成功,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短暂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什么。因此,悉心研究世界著名企业发展史的他开始了打造“百年海龙”的实践,事实上,自从他走上山东海龙董事长的位置后,在继续主导企业技术研发的同时,特别注重加强对企业管理的研究。于是,营造出最适合的企业文化成为他思考的重点。
海龙里的每个员工都知道他们的董事长特别强调学习力执行力。博览群书也是逄奉建对员工特别是中层人员的要求,在他的要求下,很多中层干部包括普通员工都写工作读书笔记,追求触类旁通的效果。翻开逄奉建所写的《浅谈企业技术创新》一文,我们看到了大量的案例故事,这些案例从IT产业、汽车产业乃至美国政府采购等多个领域均有涉及,大量用案例教育职工,其实这是MBA教育里常用的招数。
提供最好的舞台
前几年,国内某化纤企业到山东海龙来“挖”一名中级技术人才,并许下了10多万元的年薪。当时,面对远高于自己收入的诱惑,该技术员果断而礼貌地回绝了,他说,“虽然所开的工资比海龙要高出不少,但我在海龙干得愉快顺心,海龙培养了我,我也割舍不下对海龙的感情!”
逄奉建非常重视培养海龙的技术人员,他常对技术人员说,要具备三个性:悟性韧性理性。为了企业的发展,他规划了海龙科技人才梯队建设机制,提出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机制留人待遇留人”,建立拔尖人才和工人技师的评聘制度,落实优厚的待遇,同时加大研发人员在公司内部的横向流动和竞争淘汰力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加强了海龙的人才储备,目前,技术开发人员中具有高中级职称人数占技术开发总人数的60%,大部分已经成为研发环节的中坚力量。
这方面,用逄奉建的话来说就是:你有多大的能力海龙就能为你提供多好的舞台。
企业认国感
逄奉建在1990年既担任了分厂厂长,2002年担任公司董事长。多年的领导生涯,逄奉建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让员工爱厂如家是海龙健康发展的基础,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员工在生产活动中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对企业的认同感,企业员工有了向心力、凝聚力之后,将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逄奉建做到了这一点。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可以生动地说明一切:某年的大年初二,员工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因外部原因,长丝分厂纺丝机突然停车,正是晚上7点多钟,天气恶劣、风雪交加,但就在半小时后,得知情况后的相关员工就从四面八方赶到厂里,些在老家过年的员工立刻搭乘出租车从百里之外的地方赶回公司,有对都在纺丝车间工作的夫妻,因牵念企业,毅然把年幼的孩子留在家里,双双赶到车间。这一批可敬的员工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尽快恢复生产,把损失降到最低!
忧患意识
海龙脚踏实地,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取得了耀目的成绩,然而在成功的前面,逢奉建却不由自主在心中产生了忧虑这几年的发展应该说比较顺利,但面对越来越多的肯定和赞许,海龙人会不会沾沾自喜,从而滋生出骄傲自满的不良风气?
逄奉建深知,骄傲自满、盲目自大是很多先兴后衰的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源之一,每个有远大理想的企业都应该居安思危。何况,虽然海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商战是很残酷的,竞争对手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海龙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相对还比较弱。因而逄奉建时刻不忘培养企业员工的忧患意识,提出了“海龙连着你我他,企业建设靠大家”的口号,引导员工不断找出企业的不足以及面临的困难,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危机转化为契机。
基因检测从医学界走入老百姓生活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朱莉效应”:去年,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后发现其体内携带一种缺陷基因,罹患乳癌和卵巢癌的风险较高。于是,她选择切除双侧乳腺,希望将患乳腺癌的风险降至最低。
通过基因检测,就能知道你未来可能患上何种疾病,这样的场景在理论上并非不能实现。但在上海百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滨看来,疾病易感基因检测前景虽好,但由于人类基因和疾病的关系还尚在深入研究阶段,易感基因检测民用化还为时过早。朱滨认为,现阶段基因诊断较为成熟的应用方向是个体化用药,即根据患者的基因指导使用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剂量。
过热的基因检测
1985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被誉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1990年,美国正式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启让许多年轻人开始了对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检测研究和探索。朱滨,便是深受人类基因组计划影响的创业者之一。
朱滨的大学时期和研究生时期,专业方向与药物分析有关,那时的朱滨已经感觉到,药物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四年后,朱滨开始攻读博士,方向为环境与基因。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朱滨开始接触到基因检测。
2000年6月,人类基因组草图公布,在业界及股市中都掀起了一股基因热浪。当年,星湖科技宣布斥资2.5亿元投资基因芯片,堪称是上市公司在基因前沿领域的投资大手笔。星湖科技所投资的基因芯片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密切相关,它主要用于基因检测工作,对大量的遗传信息进行高效、快速的检测、分析。
在这股基因热浪中,朱滨创办了百傲科技,主营方向也是基因芯片。
起初,百傲科技通过研发产品、产品转让的形式维持生计。直至2003年,百傲科技找到了企业发展方向,即开展疾病易感基因体检。百傲科技通过和体检机构合作,将易感基因检测结果展现给医生看,由医生来综合判断后向患者提出保健建议,成为国内第一个开展疾病易感基因体检的企业。
直至今日,朱滨依旧认为疾病易感基因检测方向前景无量,当初其为体检机构提供的咨询服务也具备价值。但朱滨并没有想到,随着越来越多的跟随者加入到疾病易感基因体检行业,基因检测的理念和做法开始走样和变形。
朱滨回忆,一些企业宣称基因检测可以“包测百病”,并将终端客户由专业的医生变为不具备专业知识的老百姓。“到后来这个行业就有点胡说八道了,虽然我们当时做得还不错,但我们一看这行业都变成这样了,就赶紧退出不干了。”笔者了解到,即便在当下,基因检测标准仍不统一,很多机构并不规范,过度夸大基因检测的功能使得基因检测看上去像是“算命”的现象并不少见。
朱滨的担忧不无道理。今年年初,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相关的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出台以前,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开展基因测序临床应用,已经开展的,要立即停止。官方给出的原因是,基因测序技术的临床使用面临不少标准缺失,目前绝大部分生物公司、医疗机构使用的基因测序产品(包括诊断试剂、软件)都未经过医疗器械的审批注册。
认准个体化用药方向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基因检测技术本身并无问题,关键是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标准缺失。目前我国基因检测公司技术手段不同,良莠不齐,一些基因检测公司强行开展并不成熟的基因检测项目,造成市场混乱。朱滨在经历过一番鱼龙混杂的行业竞争后,也早已意识到企业产品纳入国家监管的重要性。
200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首次批准了一种药物基因组学检测方法,用于药物代谢酶P450基因多态性检测。截止到2011年,美国FDA批准的70余种药物的说明书上已有药物基因组学信息,用于预测不同基因型患者在应用药物时的疗效和毒性。
在朱滨看来,既然美国明确支持药物基因组学检测方法,那么国内迟早也会批准相关产品。另一方面,朱滨也意识到,小企业必须做技术门槛高的产品。于是在2008年,百傲科技开始认准“个体化用药的基因诊断”方向进行研发相关产品,这个方向也被美国FDA、各种专业协会、医院医师普遍接受。
个体化用药的基因诊断,是指通过基因检测,能够知道某一药物到底该不该用,到底该用多少剂量,从而减少毒副作用、提高疗效。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750万人死于不合理用药,居死亡人数第四位。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患者约250万名,直接死亡人数达20万人。
Private genes-based medicines inspect through genes and decide whether a medicine is suitable or how much dose is needed to reduce side-effect, enhance efficacy. As data shows, around 7500 thousand people die of misused medicine. About 2500 thousand patients are hospitalized and 200 thousand dead from that in China every year.
基因检测能够减少用药带来的毒副作用。例如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华法林是常用抗凝药物,但其不良反应却一直是棘手的问题。患者接受大于他们耐受的剂量时就有危机生命的出血风险,剂量过低则有血栓风险,基因检测则可以帮助确定华法林用药的适宜剂量。
“个体化用药分许多方向,百傲科技是国内唯一一家以药物基因组学为方向的企业,重点做心血管方向的个体化用药。”朱滨解释说,一个企业不能什么都想去做,而集中所有资源去攻克市场需求最大的地方,一个一个方面慢慢渗透。
据介绍,百傲科技是国内首个拿到个体化用药诊断试剂批文的企业。截止目前为止,百傲科技共有四个获批的产品,其中三个产品为独家产品。
尽管在药物基因组方向并无多少竞争对手,但百傲科技需要面对的另外一个难题是――为医生做培训。据介绍,目前竞争较为激烈的方向为肿瘤基因组方向,即通过基因检测能够判断某一药物能否使用,使用门槛较低。而药物基因组方向使用门槛较高,不仅需要知道基因检测结果,同时还要结合既往用药情况和效果,评估个体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能力、药物的转运率以及药靶的作用效果,给出个性化用药指导,合理选择药物的种类、剂量及剂型。较高的使用门槛要求医生具备专业知识,因此,百傲科技花费大量精力在教育市场和培训方面。
[关键词]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软件;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184-01
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年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它从阿波罗登月计划、北极星潜艇研制计划等科研项目产生,并逐渐成熟。项目管理已不仅仅是管理技术和方法,也逐渐成长为一门新的学科和专业。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在项目,尤其是较大型的建设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中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更新处理,需要各种图表,需要在施工前做好规划、编制好计划,需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反馈真实的记录,需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计划进行不断的调整;这些具体工作的实现过程,同时也是项目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是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过程。因此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是尤为重要的。
1、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
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为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以下将简述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将用到的关键技术。
1.1 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工作流等方式实现远程用户的协同工作。它不仅可以便于项目层的管理人员之间共享信息,也可以便于企业层和项目层之间的协同工作。例如,当项目层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向企业层管理人员报告信息时,企业层管理人员只要在线,就可以及时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回复。
1.2 工作流管理技术
工作流管理技术支持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流进行定义和管理。由于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很多较为固定的工作流程,在系统中采用工作流管理技术,可以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1.3 工程数据库技术
工程数据库包含了几何的、物理的、技术的(或工艺的)以及其他技术实体的特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由于施工项目管理涉及大量的文档、 图形等数据,因此有必要采用工程数据库系统。
1.4 可扩展标记语言
在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将存在大量的信息数据交换,为保证数据在不同系统中的可读性,信息数据必须符合一定的数据交换标准。可扩展标记语言通过标记的内容和标记的相互包含来表现文档结构和内容,可以支持对可扩展标记语言文档进行类似数据库进行的操作,从而大大地方便了对文档信息的管理,并适合用于建立建筑施工项目信息系统的文档数据交换标准。
(1)兼容现有协议
XML文档格式的管理信息可以很容易地通过HTTP协议传输,由于HTTP是建立在TCP之上的,故管理数据能够可靠传输。XML还支持访问XML文档的标准API,如DOM,SAX,XSLT等。
(2)统一的管理数据存取格式
XML能够以灵活有效的方式定义管理信息的结构。以XML格式存储的数据不仅有良好的内在结构,而且由于它是W3C提出的国际标准,因而受到广大软件提供商的支持,易于进行数据交流和开发。
(3)不同应用系统间数据的共享和交互
只要定义一套描述各项管理数据和管理功能的XML语言,用Schema对这套语言进行规定,并且共享这些数据的系统的XML文档遵从这些Schema,那么管理数据和管理功能就可以在多个应用系统之间共享和交互。
1.5 掌上电脑技术。
掌上电脑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适合作为施工现场信息终端,除用于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外,它还可以利用无线网络技术,使管理人员在现场及时地访问项目数据库信息,前提是将其集成到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之中。
2、项目管理软件是怎样设计
经过系统研究论证,作者在本文中采用基于B/S的三层架构,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和面向对象方法,构建.NET和J2ME混合编程平台,并使用UML建模,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最终编码实现了基于WEB的项目管理协作平台。现在,本系统已经在国家体育总局多个场馆建设项目中投入运行,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中的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图1:
(1)研究B/S模式的三层架构,对企业进行需求分析,识别参与者和用例,运用.NET技术构建一个跨平台的、使用方便的、易于扩展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2)根据企业的需求,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划分系统模块,确定边界类,建立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模型。
(3)研究、J2ME、XML(可扩展标记语言)等应用系统开发技术,对系统模块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设计。
(4)使用和UML(统一建模语言)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实现工程图纸管理系统数据库开发,并实现数据库安全机制。
(5)为了让企业生产部门能够快速响应,满足工程技术人员多种访问终端的需求,提出实现无线移动办公,因此供手机客户端开发工具J2ME应用程序的研究来实现外部调用。
(6)使用测试工具,编制测试用例对系统功能和安全进行测试。
3、项目管理软件的重大意义
(1)考虑主要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目的是确保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能适应不同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2)考虑项目总承包商在项目管理方式中主要类型。目的是确保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能适应不同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制度的变化。
(3)允许对管理工作流程进行设置。系统能针对每一个具体的管理工作,设定该工作的开展包含哪些步骤,每一步由哪个部门(组)的哪个人来负责,以及每一步应该产生什么样的成果。目的是确保系统能适应工作流程的变化。
(4)可以集成已有的成熟软件。如办公自动化(Microsoft Office)软件等,目的是确保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放性,使得已有的成熟软件能得到应用。
(5)能通过集成已有的软件进行各方面的管理,包括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合同管理、文件管理、招投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目的是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包含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方面。
4、结语
在日益发展的工程建设领域,使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项目管理可以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增强计划的可执行性,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项目管理软件在未来的发展市场是相当可观的。
参考文献
[1]许成绩.项目管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