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设计美学论文范文

设计美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计美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设计美学论文

第1篇:设计美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设计美学评价;技术美;形式美;模糊评价法

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美”并不是设计的唯一属性和最终目的,但就设计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却成为考察其优劣程度的标准之一。美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设计、创造本质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设计能使产品有效地使用,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视觉印象,提升产品的审美体验。美是抽象的,但同时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让见仁见智的美学评价在产品设计中形成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设计美学评价标准体系的架构基础

由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CraigVogel教授与工程学院JonathanCagan教授合作创立、并在《创造突破性产品》一书中推出的技术—形式定位图,显示了同一域的不同产品在技术和形式为轴的坐标系中的定位。根据他们在坐标体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针对性的市场定位及驱动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形式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今社会的消费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况,也了解可供选择的产品。他们所寻求的是一种完整的、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和素质,并丰富生活的产品。形式与技术便成为我们在对产品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在形式—技术坐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设计的美学理念融会其中,以此来作为的我们衡量产品设计的美学量化综合指标及评价内容。

二、设计美学模糊评价标准的具体阐述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工业设计是人类在现代大工业条件下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一种创新的社会实践,是技术与与艺术形式的高度自觉。设计美则是建立在技术发展与形式创新基础之上的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带来的心理体验。设计美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在产品设计中探求技术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在设计活动中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让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

1.技术美。这里技术指的是产品的核心功能,即产品的使用功能、生产产品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使用产品时涉及到的界面关系(如按照按钮、屏幕、语音等提示进行操作)。技术美侧重于理性,是产品设计中理智和推理的思维形态的表现形式。

2.形式美。通常我们说到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本文将形式美定义为是能够将美感与产品与服务中人机结合起来的造型,在视觉、感觉和听觉等属性间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侧重于感性、情感和灵感的艺术思维。

3.体验美。体验美指的是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的人—机—环境关系,合适的人机尺寸及友好温馨的人机界面,亲切的人性化关怀,合理完善的功能,及其外观质量和外观形态表现或传达出一定的信息、表情或情感,在产品的多次同样使用的记忆中所形成的经验,所带来的一种美妙体验。或者说是技术与形式的结合度,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总体审美体验。在18世纪哲学家鲍姆嘉通(Baumgar-ten)首先提出了美学体验这个词并将其含义改变为感官的满足或感觉上的愉悦,艺术作品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产生的,即为了满足人们感官的感觉。而在这里特指产品本身的在技术、人机理论及形式美学规律等方面的运用,对消费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情感体验的提升和挖掘,也就是说产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功能效用和人机工程上的易用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及形式美学规律的探究,使人们在生理和心理感受到的愉悦体验,从而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某种共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所追求和期待的已由机械的、毫无生气的物质满足过渡到更具有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正如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顾客的需求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他们还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产品设计美学是探究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美学规律,其最终目的是要人类在科技文明的发展和现代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的平台上,自由的生存和发展。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生产、为了“物’的实现,而同时也使人类实现了诸多精神需求且获取了很多美的心理体验。

三、小结

产品设计是以产品这一实物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它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方法按照功用规律和审美的规律来创造。设计的独特表现形式使美学这个主题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介入了人们的生活。产品设计迫切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产品的形式与审美的关系,用“美”的尺度,设计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现代“艺术品”——产品设计。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系为基础,结合产品设计的美学准则,将产品设计的美学评价归纳为技术美和形式美以及体验美,对设计评价标准指数型量化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提高工业设计美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设计师只有根据设计美学的评价标准,提倡人性化的情感体验设计,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发展,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之中。

参考文献:

[1]荆雷.设计艺术原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王介民.现代工业设计概论(中英双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第2篇:设计美学论文范文

1.1美学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表现

空间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的空间设计主要就是指针对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构造进行恰当的设计来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以往人们对于空间的设计往往大多集中在实用性上,而随着建筑美学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髙,在空间设计中体现出美学的身影也越来越迫切,具体来说,对于建筑空间的设计进行美学设计主要的设计内容就是建筑空间的大小规划和位置设计,当然空间的转换也是一个重要的建筑美学表现形式。

1.2美学在建筑比例设计中的表现

建筑物的比例设计是最容易体现出美学概念的一个设计环节,因为建筑比例设计主要就是指针对建筑物所涉及到的各部分的比例的设计和规划,而对于美学来说,比例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指标,是影响人们视觉感受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美学在建筑比例设计中的表现是最为明显的,也是最为有效的,具体的表现内容有大小比例设计、虚实比例设计、凹凸比例设计和长宽比例设计等多种不同的类型。

1.3美孪在建筑均衡设计中的表现

对于均衡这一要点来说,其既是建筑美学的一个重要要求,也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均衡也就成为了美学在建筑设计中主要的一个表现形式和体现,很多人也把这种均衡理解为一种比例的设计,虽然两者存在较大的类似,但是均衡更倾向于对于对称性的设计和研宄,尤其是对于中轴线的运用最为广泛,通过对称的建筑设计来表现出建筑物的一种美感。

1.4美学在建筑形体设计中的表现

建筑物作为一种作品来看,其形体也是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对于具体的设计而言,形体设计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比如对于墙体的设计和屋顶的设计都需要考虑到形体的要求,也就是外形的要求,而这种外形的设计正好也是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对于建筑物外部线条的设计更是可以体现出美学的影响;除此之外,在外部形体的设计中,色彩也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很多建筑物而言,都已经摆脱了单色调的外形设计,而是加强了对于色彩的运用,而这也正是美学的相关内容。

2如何提高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这也体现出了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了,所发挥的价值也越来越大了,因此,这也进一步的促使我们要加强在建筑设计中合理的运用美学,切实提髙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2.1提高建筑设计水平

要想能够在建筑设计中充分的体现出美学的影响,那么必须首先提高设计的水平,因为建筑设计是建筑美学的重要载体,所以说建筑设计的发展是建筑美学提高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如果建筑设计自身都没有获得发展和进步的话,也就无从谈起建筑美学的发展了,更不会出现建筑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深化了。

2.2加强对于建筑美学的研究

切实提髙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还必须加强对于建筑美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尤其是要加强切合于当前实际状况的建筑美学的研究,以目前最广大人们的根本需求为着眼点和根本诉求来切实加强相关方面的理论研宄,并且在实践中进行相应的使用,提高实践经验,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模拟技术来避免对于施工应用造成的损失,通过模拟来发现建筑美学的研究是否具备实践应用价值是当前建筑美学应用研宄的一个主要方式,也是为了建筑美学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

2.3加强对于生态可持续性的应用

就当前的建筑发展趋势来看,生态型和可持续性的建筑物是最为受到欢迎的一种形式,也是为了最为主要的一个建筑设计发展方向,基于这一点来说,在今后的建筑美学和建筑设计的发展中,必须加强对于生态性和可持续性的研宄,并且还可以以这种生态型和可持续性的建筑物为着眼点加强对于美学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深化,其实这一点在当前的表现中也有所体现,正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建筑和谐设计的一个重要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

3结束语

第3篇:设计美学论文范文

(一)儒家五行色彩观

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五行色彩体系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尚书》里就有记载“黄、白、赤、青、黑,受之于儒家,起于儒家,后言施于缯帛也。”在五行色彩观中,“赤”对应火,代表了吉祥喜庆之意;“黄”对应土,代表了至高无上;“青”对应木,代表生机和活力;“黑”对应水,代表万事之源;“白”对应金,代表了执着与坚韧。阴阳五行说将五行同五色相配属,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维护儒家所倡导的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观念,五色是正色,而五色之外的其他色彩为间色,被贬称为卑贱之色。总之,由五行说转变而来的这种五行色彩观赋予了传统色彩特殊的情感和思想理念。

(二)道家黑白色彩观

不同于儒家,道家所追求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淡泊无为”和“清心寡欲”,其在色彩上也比较追求简约的“黑”“白”两色:“白”表示的是无色、无形;“黑”表现的是有有色、有形。“黑”与“白”是产生其他色的基础和源头,“黑”与“白”的结合也就是“有”与“无”的结合。道家的黑白色彩观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应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宣纸为白,墨色为黑,黑白相调,从而表现出一种简约平静的美学效果。总之,道家的黑白色彩观虽然简淡,但其在中国传统美学色彩观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三)佛教美术色彩观

相比于五行色彩观和黑白色彩观,佛教美术色彩观就变得复杂多了,其不再单单注重单色的使用,而是开始追求混色。佛教在不同的发展和大融合的进程中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用色特征,如在盛唐时极力推崇朱砂红色、青绿色;中唐时期盛行土色、土红、赤石色;宋元时期的墨绿、砖红等。虽然各个时期的代表色彩不同,但是其都追求佛教中的“和”的理念,将不同的单色进行调色进而产生新的混色。佛教美术色彩观完善了我国传统美学色彩观,现代我们使用的好多色彩都是源于佛教美术色彩观的“和”的造色理念。总之,我国传统美学色彩观的形成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很大,每一种色彩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烈的民族特色,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韵味。此外,中国传统的美学色彩也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理念,将这种丰富的传统美学观念应用到平面设计中,将会促使我国的平面设计产生质的飞跃。

二、我国传统美学色彩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传统美学色彩已经成为了其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本文就从传统美学色彩的象征性、装饰性、程式化特征几方面出发对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剖析。

(一)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象征性特征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我国传统美学色彩常被用来表现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某些事物,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受众带来了不同的心理体验,色彩也因此被人类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传统美学色彩的象征性意义早在古代就被人们应用到了艺术创作中,发展到现在,这种象征性意义已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而不同的美学色彩象征着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地位身份、性格特征等,因此设计师在进行现代平面设计时要根据目标群体的信息需求、文化背景和生活品味来选取与之相符的色彩作为平面设计的主题色彩,这样才能提升平面作品的吸引力,加深受众对该平面作品的印象。例如,“黑”“白”两色在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中象征着万物之源,象征着阴阳互补的哲学观。太极图的设计就是汲取了黑白两色的这种象征性意义,整个设计采用黑白两种色彩,用黑白这两种极色的对比来象征我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和宇宙意识,是我国传统元素中典型的符号之一。其中的白色代表光的颜色,象征着世间万物的本源;黑色代表光的隐灭,象征着全无,这种黑白两色的对比的形式共同象征着“阴阳互补”“有无相生”“对立统一”“物极必反”的哲学辩证观。

(二)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装饰性效果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传统美学色彩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除了形成了观念性、文化性的特征之外,还具有鲜明的装饰性特征,体现在具体的平面设计作品中就是色彩要适宜,既要符合设计主体的形象特征和主观意图,又要符合受众的审美偏好,要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从而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装饰性特征主要表现为色彩对比鲜明、色彩纯度和明度较高、色彩较为简约等,将中国传统色彩应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不仅可以充分表现出色彩的装饰性效果,还可以让平面设计作品表现出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可以说,传统美学色彩的这种装饰性效果对现代平面设计的色彩运用具有很大的提示作用。以日本著名的设计大师杉浦康平设计的京剧海报为例,该海报大量采用黄色和黑色两种颜色,黄色的京剧服饰和黑色的背景相互搭配使用,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虽然这张海报用色单纯简练,但是这种极具装饰性效果的色彩拥有强烈的视觉表现力,不仅突出了该海报的宣传主题,还在社会大众心理产生了共鸣。此外,传统美学色彩的装饰性效果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许多书籍正是借助封面的装饰性来吸引受众注意力、提高销售量的。

(三)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程式化特征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第4篇:设计美学论文范文

(1)崇尚自然。

传统的包装大多取材自然,因地制宜。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社会的漫长进化中,我们的人类祖先不但能用柔软的植物枝条进行捆扎,还会用兽皮、贝壳、竹筒等盛放和转移食物。我国唐代丝绸之路繁盛,商人们通过丝绸之路把瓷器等东西运往波斯,瓷器易碎,往往到达目的地之后都成了碎片,于是商人们想出一个很有趣的办法:先把瓷器放置的潮湿的地上,在每件瓷器里灌满掺有豆种或麦种的沙土,然后按照不同大小规格的瓷器每十件一捆,每一捆再次捆绑,形成一个方形,然后再在捆绑后的瓷器的缝隙中再撒上种子,等到种子发芽了,根根错节,丝丝缠绕,形成一个坚固的“土方块”,最后商人们会把这些土方块在坚硬的地上摔,不碎的就是可搬运的合格瓷器。古人的这种充分运用自然的方法恐怕会令当代的设计师们自愧弗如了。

(2)“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

我国古代的艺术家始终把“和谐”致力于美的创造中,在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秦代的青铜器、汉代的漆器都已经表现出高度的美感,不论是器物造型、制作工艺、材料和装饰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由于青铜器的地位所以不是一般百姓能用得起的,发展到汉代,漆器已经取代了青铜器,作为了普通人家也可以用到的必不可缺的生活用品,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手工艺人还创造出了多功能、组合化和系列化的漆器。将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高度统一于产品优美的形态和精巧的制作工艺之中,用恰当的比例尺度来体现造型的多样化,创造了实用和美观相统一的最高境界。

(3)“物尽其用”的传统思想在设计中的运用。

“物尽其用”对当今构建节约型社会,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物尽其用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产品材料达到最大限度发挥,尽可能的充分利用原材料的价值。二是在使用物品的过程中寻求最大程度的使用价值,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

(4)带有民族、宗教符号的生态设计。

人类的艺术起源与宗教是分不开的,在现代社会最有代表性的为宗教而生的艺术作品就是藏式家具。藏式家具是中国家具中带有强烈民族感的标志性艺术作品,家具多用核桃木、松木等软木制作,而木材又是中国传统造物中最喜欢的元素。可贵的是古老的藏式家具仍然依照传统的造物结构,不用一钉一铁,而是运用“榫卯”结构固定与连接,这种源于自然的审美情趣带有强烈的民族时代感,在现代社会这种民族设计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2以生态美学观对现代食品包装设计进行理论构建

(1)建立与市场环境共生的创新型生态设计。

作为设计者,设计时的首要任务是要充分注意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尽量消除不合理的设计造成的环境污染与危害,最好选择使用在自然环境下易降解和易于回收的材料;再次就是要考虑到设计的产品能否被市场所接受。作为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既开发自然又保护自然,真正造福于人类的问题。例如,澳大利亚一家公司就研制出一种用于土豆片的包装,人们可以把土豆片连同包装一起吃掉。对食品来说,解决食品包装与环境之间矛盾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可食性纯天然的包装材料,当然这也是建立在科学技术之上的。

(2)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

设计作为产品的附加,除了功能的满足以外,当然也需要让包装起到宣传作用,但是,应该避免浮躁和过度包装,做到贴切、朴实、恰如其分的表达产品的品质与内涵,把握包装设计中的“度”。英国斯特莱斯克莱德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成功一种可提醒消费者食物何时开始变质的食品包装袋,当食物开始变质或超过保质期但没有放进冰箱冷藏时,包装袋内氧气含量便会上升,包装袋将改变自身的颜色。这种包装袋还可以为食物提供特殊的保存环境,以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国外包装制品的人性化趋势更加明显,更富创意,未来的包装理念就是将自然生态的长远价值融会于人性化的科学设计理念中,倡导公益包装、绿色包装、适度包装、轻度包装。

(3)包装设计的形式与功能相结合。

“形式”与“功能”关系问题一直是设计中讨论的焦点。在设计发展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生理的需求,而且要满足人们心理的需要;设计不仅要实用,而且要适用;不仅要适用,而且要在设计中赋予更多审美的、情感的、文化的、精神的含义。追求包装设计形式与功能的和谐统一。

(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设计的可持续性原则要求我们的设计应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人生存及其发展环境。当前社会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能源材料的无形浪费,就比如国内在的纸质材料使用上的一些问题。纸质本身是无污染材质,但是在进行“设计———加工———成型”的过程中会有各种来自其他重金属或者油墨的污染,结果造成不必要的环境污染,给我们的可持续设计又增添了诸多阻碍。国外的不少包装设计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对多个方面都做出了改进。一是节省材料,同样品牌的洗发水,大包装可比小包装节省20%的包装材料,节省材料就是节省地球资源。二是材料安全,如一个啤酒庄园用麦壳制成啤酒礼盒来赠送给顾客,既天然又环保,废弃物也可自行分解,这样就能避免原材料的二次加工,过多的添加各种化工原料能使包装使用寿命增长,但是却是对消费者的健康最不安全的做法。三是设计生活化,把包装当作一种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可被反复使用,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垃圾。四是废弃物的分类回收,把包装的各种材料分类丢弃,以便于垃圾回收时的处理再利用,在这一点上我们国人的垃圾分类意识是十分薄弱的。还有一点就是国内现有的包装有追求高成本的趋势,为了保持自然环境的原生态,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行环保节能型的生态包装势在必行。

(5)包装设计的风格化。

一个品牌的包装可以是选择环保材料,也可以是在设计过程中尽量不浪费材料并使材料能保证被回收。在设计过程中用回收的铁作为包装材料,又结合仿生学将包装做成各种形态的人或者动物的形象,喝完酒放回原处可以作为装饰品,包装的铁皮还可以百分百的回收利用,提升了此酒绿色包装设计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我们院校教师应该努力让正在接受培养的未来设计师掌握这种设计思维及绿色材料的选择,不仅在设计表现上要有所创新,设计材料应用上也要有所创新。选择可以分解的环保材料,中国的传统包装材料在选择上秉承“因地制宜、就地选材”的原则,倡导绿色设计理念,如天然包装材料竹子、植物藤条、荷叶、丝绸、绳线、纸张、芦苇叶、木材、椰壳等等,都是些可降解的材料,这些都是在绿色设计教育实践中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宝贵知识。每一位未来设计师在材料的选择上都应该掌握“设计生态系统”的原则,设计师作为“设计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生产的产品以及产品包装经过人类这个消费者群体消费后,制造出大量的垃圾污染,最后经过作为分解者的大自然的分解重新回归大自然,这样一个良性“设计生态系统”循环。

(6)情感设计。

我研究生时就主张情感设计,可能因为当时的能力有限却对情感设计解释的不是很清楚,让我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唐纳德•A•诺曼的《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出版,拜读时它不仅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了我,也让我一次又一次的产生共鸣,让我对情感设计又有了深刻的认识。情感是影响设计师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的情感促进创造力的产生,消极的情感则阻碍创造力的产生。在绿色设计教育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在《情感设计》一书中诺曼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一件产品的成功与否,设计的情感要素也许比实用要素更为关键。我是比较赞同此观点的。我们在绿色设计的过程中,在注重米斯•凡德罗“少即是多(Lessismore)”的设计原理,考虑到简洁就是美,摒弃无用的功能和纯装饰的样式,减少材料利用的同时,也要注重人体工程学原理,注重人性化的情感关怀。在当今经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精神需求逐渐地被提上日程,马斯洛对人的需求层次总结的非常清晰,所以在培养设计师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设计师积极情感的培养,以便于其创造力的产生,还要注重设计的产品在满足其功能性的同时体现出个性化、人性化的情感关怀。

3小结

第5篇:设计美学论文范文

意象性艺术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对教师开发课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意象性艺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虚拟性。指意象所具有的非现实性,意象既可以用想象和虚构来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也可以用非现实的形态表现现实中已有的东西。想象性。指意象是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将“意”与“象”融为一体的产物。情感性。是艺术家创造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并伴随着意象创造的全过程。

二、意象性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四个要素

1.教师要养成素材收集习惯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天成事物“乱”象本身就具有特殊性,让学生多接触感受可以丰富对事物物象多样性的感知,改变学生因接触面窄而形成的固有视觉图式,让学生获取第一手的物象印记,为意象性表现打下基础。素材的收集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物象,同时也要注意收集各艺术派别的艺术作品,诸如印象派、立体主义等大家作品图片资料收集,可在介绍作品成就的同时,让学生领略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客观事物与表达画家主观感受的方法。

2.教师要具有教学案例设计能力

美术新课标理念中强调:“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此美术教师为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必须具备美术教学案例设计的能力。例:《指甲长长啦》教学设计过程收集资料:2011年9月14日,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专业歌手克里斯•沃尔顿,艺名“公爵夫人”,在纽约公立图书馆前展示她刚破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最长手指甲。她的左手指甲总长10英尺2英寸(约3.05米),右手指甲总长9英尺7英寸(约2.87米)。只需484个她左手大拇指指甲那么长就可以够到帝国大厦的顶端。分析与设计:小朋友的指甲是不可能长长的,以上的资料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从来就没有见过如此长的指甲。指甲,其长长后并没有固定模式,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猜想,于是《指甲长长啦》这一意象性绘画教学课案例经多次修改设计完成。

3.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读“画”

意象性艺术因过多强调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来表现世界。因此艺术家就需要调动一切手段来表达这种感觉和意图,而不管是否与眼见的现实一致,从而产生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即在表现对象时有意或无意地改变对象的自然形态,以符合自己的创作所要表达的目的,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夸张与变形的表现手法。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再现客观对象时,有具象表达和意象再现两大形式,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意象艺术作品时应更多从体会作者对事物的主观感受入手。创造美、表现美的标准不具有唯一性,从而为理解、接纳美术作品奠定感性的理论基础。

4.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循形式美法则

第6篇:设计美学论文范文

学生有时候完成不了作业的真正原因往往是因为没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学生缺乏这方面的锻炼,没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个比较有难度的作业觉得无从下手。记得刚从美院国培回学校就接手工艺美术班的班主任,一直在想要通过一种什么方式让学生既喜欢上专业又能对我比较信服。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以古诗为主题的写字活动。我先示范写了一张给学生看,学生当时都觉得他们自己根本就完成不了这么大难度的作业,一点儿头绪都没有。通过我一步一步的耐心辅导,最后大部分的学生都完成了一张特别出色的作业,当我把学生的作业都贴在教室的墙上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他们对于自己的作品也很惊讶和高兴。在给学生上图案课的时候,我给学生统一购买了白卡纸和黑卡纸,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步骤完成作业,学生一开始很不习惯这么严格的要求,但经过了几张的训练之后发现这样按部就班画出来的作业质量非常高。当学生们看见自己的一张一张干净漂亮的作业的时候,学生们非常有成就感,就逐渐接受和习惯了这样的方法。最后学生们把每一张自己的作品都裱在黑卡纸上,再用金属环将黑卡纸装订成册,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作品集,虽然是小小的成绩但对学生却是大大的鼓励。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明白有些看似很复杂的作业只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再加上一点儿耐心和细心就能做得很好,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学生建立了自信。

2采用灵活多变教学形式,充实扩展丰富教学内容

美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本身就是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大可不必只拘泥于课本上的东西,可以变换教学形式,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中专教师兼班主任在教学形式上有许多优势,给自己带的班级上课时学生比较听话,课堂秩序也比较好,教学任务都可以顺利的完成。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除了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外,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专业特点组织了许多的活动,比如我们开展的数字油画比赛,元旦的贺卡设计制作活动,为装饰学校教学楼进行的装饰画制作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看起来都很简单,但是学生却从这些活动中获得很多,除了各种专业知识以外,更多的是学会了一种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自信心。

第7篇:设计美学论文范文

新媒体的互动性能够使文字的形态与传播变得更加有趣,这种互动性要求字体的形态更加数字化和网络化,并在信息传播上表现得更加高效。强调互动性的实质即字体要新媒体平台上实现高效率的认知与传播,这为设计出新型的字体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如,为了适应AppleWatch这种可穿戴设备,设计师专门研发了一款旧金山字体,这种系统字体是为确保AppleWatch的易读性而专门定制的。此外,应用新媒体可以设计出动态的字体。字体设计的多元化就是指在文字设计和制作中,实现技术方法上的创新。常见的动态字体样式有以下几种:重叠式,就是让字体重复出现,并进行叠加,使字体实现动态立体效果,为了使视觉化更强,可以制作出阴影或者是模糊的效果;旋转式,就是指让字体能够顺着一定方向自由旋转,也可以实现字体的整体旋转;跳跃式,就是字体会自动弹跳起来,做出翻越动作或者攀爬式动作。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字体的样式是多变的,从而使字体呈现出更加灵活的表现形式。

二、字体设计教学改革方法

1.提高创新和设计能力

在字体设计课程中,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不能将重点局限在字体的间架结构上,这样易使学生的思维僵化,而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方面,使其创新设计能力得到训练与强化。

2.使字体图文并茂

教学中,一些学生受传统认知的影响,认为文字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对信息进行描述,是静态的。教师要通过各种符号、图形向学生传达字体的丰富表现形式和内涵,可以将汉字、拉丁字母当作图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学习的思路拓宽,这样许多新的设计理念就会萌发。

3.将字体与其他课程有效结合

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可以通过课程融合的方式实现,将平面设计中的文字、图像、色彩、排版要素结合到一起,使学生明确各个要素的作用。如,将字体设计与编排设计结合;将字体与书籍设计结合,让学生将凌乱的设计作业订装成册,可以使学生明确字体在实践中的作用。学生增强了字体设计水平,对书籍与编排设计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4.提升计算机软件操控能力

字体设计可以在计算机上开展,用计算机软件对字体形态自由调整。借助计算的诸多优势,实现字体的风格转换、上色、编排等,使字体设计真正体现出时代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增强。

三、结语

第8篇:设计美学论文范文

1.平面设计方面。

现代的社会对于平面设计方面的人才需求非常大。此专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学生毕业以后,基本上能够达到独立制作的要求。在这方面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广告基础、图形创意、书籍装帧、Photoshop、CI设计,等等。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到事业单位进行单位宣传工作,也可以到企业从事出版、印刷、家居设计、装修等相关行业的设计工作。

2.室内设计方向。

这个专业可以说是现在比较流行,也比较热门的行业。学生毕业以后从事室内装修、设计方面的相关工作,还有建筑行业的设计。在这方面的开设内容有:人体工程和建筑制图、CAD制图、效果图后期处理等课程。这个行业的人才培养为美术专业其他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高职美术课程专业结构上的调整

1.重复课程的合并。

由于传统的课程在内容上有重复安排等情况,所以新课程对于这些情况作了一些调整,对于重复的内容要进行删除,重叠的现象开始减少。例如,平面的构成与图案在内容设计上就存在重复的现象。我们可以考虑把两门课程合并成一门课程。这样教师教起来既省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有《广告基础》,就是由多门课程合并而来,根据这几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重新调整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方案。整合后的教材充满了时代的特点。

2.课时比例的调整。

针对一些与课程无关的,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删除,以降低它们在整个学习期间的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例如,素描课程原来安排为中专一学期,而大专一学期学生还要学习。合并后统一安排为大专一学期,在素描内容上进行了结构渗透、视图深化,在颜色的淡化与虚实上,注重了线条的讲授。这样的设计就为学生高职专业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教学内容的合理调整。

新的课程设计在素描、水粉等方面进行了改变,变为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等等。其中在设计内容上同样和设计相互衔接。其中改变最大的方面就是将原来三门课程中的精华进行了筛选、渗透,并且完全打破了以往各自为政的教学模式,把这些内容相互贯通、渗透合并。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既省时,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内容上的安排,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混合模式教学在选取的专业部分实行混合式教学,具体的方法如下:

1.第一学期,将平面设计、色彩构成、CorelDraw混合为同一模块的教学实践。

拿色彩构成和平面设计来说,它们是中专美术专业主要课程。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色彩构成的主要概念,他们构成的知识都是些什么,组织规律、基本造型是什么。其主要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懂得基本的知识,并且运用这些知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作业质量非常差,对于手绘画,学生从根本上来说基本就是不重视,然而对于电脑绘图却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爱好。基于此情况,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设计。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来对图形进行编写、绘画的学习,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计算机软件设计知识进行熟练地掌握,对于二维图像的设计学生能够进行练习,并且也掌握了手绘图画的知识和技巧。

2.三门课程在内容上有很大的重复性,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混合讲解,统一传授,将教学内容穿插讲授。

第9篇:设计美学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当前多媒体作为强有力的现代化视听教学手段,已经广泛地运用在教学第一线。本文论述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并就艺术设计教学在多媒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们共同的见解和对策。

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有其自身较明显的特点。

1、利于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想有效地教授一门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则应该是放在首要的任务。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多媒体中的形、色、声是一种控制兴趣的工具。只要把兴趣集中到学习的对象上去,就能产生求知欲。

结合艺术类学生的特征,多媒体能有目的地创设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根据我专业课程开课情况,比如讲授如《中外建筑史》、《室内设计概论》等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并茂、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授课。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与文字的穿插,学生听起课来不觉乏味,看起屏幕来也不至于视觉疲劳。

2、对所学知识认识直观,理解深刻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学生的感性认识有些是在生活中取得的,有些是在学习中积累的,但大量的则需要教师在课堂卜演示直观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取得的。

以《展示设计》课程为例,为了让学生理解展台在展示区的重要性,以及展台与所要展出的物品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系列不同色彩的展台与所要展出物品的组合,让每对组合有充分的对比关系,如冷暖感觉、华丽与朴实感觉、积极与消极感觉,这些心理感觉会很迅速直观地通过屏幕呈现在学生眼帘,教师不用多说,学生们已经在画面中明白和感受到不同色彩的展台与所要展出物品的组合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

又如《家居设计》课程中,家居设计的基本思路与设计特点是教学的重心,也是难点。由于学生之前没有完全接触设计类课程,所以很难理解,也不知道如何做设计。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在讲台上拿着讲稿枯燥地向学生讲授各个知识点,学生既不可能简单的从老师语言中去体会,也不可能仅仅从几张有限的书本范例中来领悟。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时就可以在powerpoint软件中先将收集好的图片结合文字给学生讲解,然后再切换到autocad或者其他绘图软件中进行实例构成的演示。由于电脑演示的快捷与方便,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学生也很快就理解了重点教学内容。

3、提高学习效率,加深课后巩固

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提高教学速度,节省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比如在教学《餐饮空间设计》这门课程时,在有一定操作基础的前提下,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作业,让学生在人机结合与主动学习中既发挥白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提高r学习效率,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为了更好地突出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方便性、高效性,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多媒体的运用必须服务于教学为前提,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的活泼而宽泛、频繁地使用。2)艺术设计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尤其是在教学资料的准备上,更是如此。

4、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够配合教师将授课内容生动的阐释授课目标,并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但这绝不是说只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一定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像放电影一样,一闪即过,没有特别突出知识点,而老师的讲解、板书的过程实际卜是学生灵感、思想、相互碰撞和形成的过程,而多媒体教学没有给于学生思想形成的时间,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也感受不到教师的思想脉络的展现。而情感、态度、价值的形成则需要教师的恰当讲解、学生自己的思考共同完成,而非机械的完成,这也正符合所说的“学生必须界定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分析因果关系,构建逻辑关系规则库”。因此在一节课中,课件放映时间、速度、方式、教师的讲解、板书要与学生视觉、听觉、思考进行恰到好处的衔接,不能违背学生认知的生理规律,实质就是要解决多媒体课堂中的师生有机互动问题。

由此可见,两个教学理论就是要把传统教学中黑板、粉笔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机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