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平台范文

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平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平台

第1篇: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平台范文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要求,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也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为主动适应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就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增强培训针对性。确保按需施训。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实施好基础教育新课程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工作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各地要将上述要求贯穿于培训规划、项目设计、组织实施、质量监控全过程。根据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提高培训和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等教师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实行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制度,建立与中小学校共同确定培训项目的新机制。

二、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各地要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教师培训课程的50%。要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师德教育和信息技术作为通识课程,列入培训必修模块。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国家制订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各地要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重点建设典型案例和网络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微课程。

三、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各地要针对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确保培训实效。改革传统讲授方式,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推动置换脱产研修,将院校集中培训、优质中小学“影子教师”实践和师范生(城镇教师)顶岗实习支教相结合,为农村学校培养骨干教师。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加大体育、音乐、美术等师资紧缺学科专兼职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

四、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探索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服务平台,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实现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学分互认。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职称)聘任的必备条件,激发教师参训积极性。

五、营造网络学习环境。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各地要积极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推动教师网上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学习;开展区域间教师网上协同研修,促进教师同行交流;培养网络研修骨干队伍,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推进高等学校、培训机构与中小学结对帮扶,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丰富研修主题,通过集体备课、观课磨课、课题研究等方式,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切实发挥校本研修的基础作用。鼓励各地建设教师培训创新实验区,推动培训模式综合改革。

六、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增强为教师提供优质培训的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建设培训专家库,并实行动态调整,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优秀培训者队伍。要注重遴选一线优秀教师作为兼职培训者,将其承担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定的培训任务计入教学工作量,并建立工作绩效考核机制。高等学校兼职培训者要积极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和中小学一线教师培训需求。专职培训者要切实深入中小学校开展研究与实践,原则上每年不少于2个月。国家建立培训专家库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各地培训者的信息共享和培训成效评估。培训者团队主要从培训专家库中遴选,一线优秀教师所占比例不少于50%。各地要为专兼职培训者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加大专兼职培训者培训力度,专职培训者每年研修不少于100学时。

七、建设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提供多样化服务。培训机构要将为教师提供多样化优质服务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灵活、开放、专业的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师范院校要大力推进内部教师教育资源整合,建立与中小学合作机制,促进培养、培训、研究、服务一体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地要依托现有资源,加快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与教研、科研和电教等部门的整合,建设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发挥其在全员培训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服务指导等方面的功能。

八、规范培训管理。为教师获得高质量培训提供有力保障。国家建设全国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国家级培训和各地培训的动态监测。各地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登记教师参训学时学分,加强学员选派管理,建立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对培训经费使用等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教师培训食宿安排要厉行节约,不得安排与培训无关的参观考察活动。培训机构要建立学员培训档案制度,及时将学员培训情况反馈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第2篇: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平台范文

教育部、财政部从201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主要承担了“云南、新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的“短期集中培训”,培训科目涉及小学英语、体育、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训从2010年11月2日开始,到2011年3月11日结束,每期120课时,前后持续4个多月,参训学员553名。

整个培训在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资培训中心的精心组织和主持下,在专家团队与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预期目标,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

为使培训能有效实施,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建立了以郑百伟主任为组长,中心各部门主任组成“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以首席专家顾立宁、薄全锋、蔡云亚和杨庆余、王荣生教授组成各学科专家组;以王涛副主任为组长的“国培计划”项目管理执行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执行。项目还取得了各学科国家级领军专家的大力支持,邀请到钟启泉教授、季浏教授等专家建成“国培项目专家团队”,共同组成国培班“人网”;我们落实不同风格的学校(实践基地)组成国培班“地网”;我们还开通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培训管理平台国培班专用通道,组成国培班“天网”。“三网”合力,有效实施培训项目。

1.“人网”专家 群英荟萃

学员听了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静悄悄的课堂革命》的讲座,在培训日志中这样写道:提纲挈领、大气磅礴而又温文尔雅,醍醐灌顶般的感受自始而终;季浏教授的讲座,学员们深深感到:季老师的《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使我对新课改下的体育课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他们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激励与期待中增强信心,不断焕发前进的力量;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质及理念》讲座,学员谈到:富有理性、朴实无华的授课艺术,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极富指导意义的教学内容,与我们发生了强大的共鸣;华东师范大学张华教授的《让儿童自由探究生活》讲座,学员感悟:观点鲜明,适用性强,找到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切入点,为基层学校的改革发展指引了路子。上海师范大学谢利民教授的《教师的教学艺术》讲座、黎加厚教授的《让每个学生成功》讲座,那风趣横生、入情入理的演讲,赢得学员一次次的掌声……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领衔,12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博士和博士生教学团队,全程与初中语文班学员一起,经历、体验共同备课、博士论坛的学习,并在过程中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学员出现地困惑和经验进行指导和总结。

各科目课程教学领军专家、教授以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课程智慧深深吸引着学员,讲座常常在学员的依依不舍中结束。

2.“地网”资源 各具特色

我们按照“国培计划”要求,根据参训学员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组织了教学观摩活动。小学英语班采用了“走进学校向名师学习”,“走进名校请专家指点”的模式,培训期间,学员在首席专家顾立宁老师等带领下,分别走进了上海7所不同层次和特色的学校,它们分别是:建青实验学校、平南小学,罗阳小学,上海实验小学,上外附小和田园一小等。小学体育班学员在首席专家薄全锋老师等带领下,走进了闵行区实验小学、育童小学、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等,小学数学班学员在首席专家杨庆余老师等带领下,走进了上师大卢湾实验小学、大宁国际学校等。通过现场教学观摩,学员对报告中学习到的教学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初步感受到如何将教学思想正确转化为教学行为,对学员回到自己的课堂中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班学员,分别参与了卢湾区劳技中心、黄浦区劳技中心、愚园路一小、上外黄浦外国语小学、梅溪小学等学校的培训实践活动,经历了“全过程的纸工、小木工实践活动体验”。罗山中学、华林中学、御桥小学、打虎山路一小、黄浦区回民小学分别展示了“为学生开设这样的课程”,各学校都让学员观摩了科技类、人文类课,其中华东师大张华课程研究团队的研究基地——罗山中学为学员们开放了9节课,供学员自主选择观摩,学员们深受启发。

此外,我们组织学员开展上海地方考察实践方案设计活动,研究和体验上海市41个社会实践基地及147个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的课程化情况。学员们或全班、或小队、或几人自由组合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程序,在东方明珠、在上海科技馆、在市区的大街小巷、在金山的海滩边上,开展活动,进一步体验活动设计的魅力。正如有人曾说:“听过的容易忘记,看过的印象不深,只有经历过的才难以忘怀”。

3.“天网”管理 持续发展

我们的班主任为每位学员学会使用培训管理平台进行培训管理。按照学员的不同情况,班主任细心地对学员进行了上机操作培训。同时,开设公告区域、资料区域、交流区域、作业区域、反馈区域。班主任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兼当版主,既检查学员作业完成情况,又与学员进行互动交流。从白天到夜晚,全方位地与学员打成一片,关心学员的学习、生活情况。班主任上载了专家讲座的PPT,也上载了学员开学典礼上的发言,还上载了“培训简报”等。“培训简报”由学员与班主任共同完成,期数不限,形式多样。由于学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参次不齐,我们又为学员在晚上开放机房,班主任轮流值班,给需要帮助的学员,提供方便。

在“交流与答疑”区域,我们看到小学体育班姜斌学员与首席专家薄全锋老师之间,就“如何上好学生多的班级的课?”互动交流贴,有十多篇之多,讨论热烈,学员们受益匪浅。

我们挂在培训管理平台上的资源,学员个人及他所在学校的老师也可以长期分享,以实现专家与学员、学员与学员的长期互动,共同推进各项新课程的实施工作。

第3篇: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平台范文

关键词:培训;施训过程;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教师培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在培训日益制度化、规范化的今天,承训机构管理工作者如何使培训更贴近学校、教师实际,增强施训的有效性,高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承训机构管理工作者要将基础教育新课程、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贯穿在培训项目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质量监控的全过程中,始终发挥组织、协调、引领的作用,要注重施训过程研究,加强实践,让培训从教师实践入手,以增强施训的有效性。

一、有效性培训的内涵与方式

有效性培训的内涵等同于有效教学,专家学者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早有界定:“有效教学是指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性培训要做到三点:有效果,指对培训活动结果和预期培训目标的吻合度的评价;有效率,指对培训产出(效果)与培训投入的比率的评价;有效益,指培训活动收益和培训活动价值的实现,即对培训目标和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吻合程度的评价。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就要努力改变传统的“一人讲,多人听;教师板书,学员记”的被动接受的培训模式,不断探索以“专业引领――案例示范――合作交流――任务驱动”的互动为主的参与式培训方式,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员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交流、研讨、调研、考察、辩论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引入培训课堂,加强教师与学员以及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使培训课堂充满活力。

二、对有效性培训的思考

(一)建设一支研究――转化――实践一体化格局的队伍体系

研究――转化――实践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是教师培训有效性的有力保证。教师培训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更加普及,但对培训研究还不够深入,课程设置较随意,培训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这就需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知识结构合理的培训者队伍。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学术研究且热心于教师培训工作的专家要为培训提供学术支撑和理论支持,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要通过成果的充分展示给其他教师作好示范,以带动更多一线教师的参与、模仿、创造,实现群体连动效应。专家和影子教师(即指导教师)能及时跟进指导学员的教学实践,并进行互动交流和反馈改进,这样教师从理论到实践都会上台阶、出水平。通过专家的理论引领,影子教师的实践转化,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教师培训就会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和桥梁。

(二)做好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提高教师培训有效性的首要环节。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项目申报人和培训教师通过收集和分析有关信息,确定培训对象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现有水平与应有水平的差距,寻找产生差距的原因,并进一步从这些原因中确定通过培训来解决的问题,从而为设定培训目标、开设培训课程、选择培训方法、开展有效评估提供基本依据。

一般来说,教师培训需求要关注到四个维度:社会需求、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学员个体需求。

社会需求与组织需求分析属于宏观战略层面的分析,要求把教师培训工作置于社会变革背景下,体现社会发展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发展不断提出新的目标,这些变革需要通过影响教师来实现。培训教师接受新的观念、内容与方法,从而在实践领域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因此,教师培训实际上承担着“实现教育变革目标”的重要任务。

岗位需求与学员个体需求分析属于微观层面的分析,其可能是某学科、某年级教师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要求。它通过调查、工作说明等方法,确定被培训教师有效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或管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类型、水平和结构。然后以此为标准找出在岗人员或拟任人员实际状况与其标准之间的差距。

目前,有些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课程与学员岗位的有效需求存在偏差,影响了培训的有效性。学员个体需求是学员的兴趣、意识或意志作用下产生的对培训的要求与愿望,成为学员参加培训的学习动机和动力源泉。

实际上,各个维度的培训需求既重合又有差异。培训者应整合四个维度的培训需求分析结果,寻找学员个体主观需求与其工作岗位需求的交集。在确定培训需求基础上,培训者根据培训资源与培训条件,分析哪些是当前培训最重要、最可能解决的问题,最终形成有效培训需求分析结果,进而确定有针对性的培训主题,为有效性培训目标和培训课程设计提供依据。

(三)培训应以问题为中心

教师“有效性培训”需要组织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和途径加以落实和体现。在培训重心下移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将培训立足于受训对象、扎根于课堂。基于这点认识,我们应把教师岗位培训定位于专业能力训练与提升上。为此,反思探索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的行动,可以看出,达成培训有效性目标的过程就是更新培训理念和创新培训方式的过程。把培训的效果、效率和效益转化为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效能,是教师培训的终极目标。在新课改确定的“基于问题的研究”学习活动中,我们应多开展主题活动,结合学员特点、学校特点、学生特点来确定;在方法上研究创新,骨干教师引导,以课“议”课,以课“导”课,把提高师生共同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教学中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经过不断尝试、探索、反思、总结、改进、完善,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实例中掌握教学技能。培训的情境与他们的工作情境相似时,学习效果会更好。因此,培训应以问题为中心。以此为突破点,不断增强课程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四)开设适合教师需求的培训课程

开设适合教师需求的培训课程是教师培训有效的前提。日常培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线教师想要的培训,培训机构提供不了,而一线教师不想要的培训,却被统一要求参与。这种与教师需求背离的培训其效果可想而知。这就需要培训机构尤其是培训机构的管理者在培训前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和满足一线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工作实际,以便制订出针对性强、内容合理的教师培训课程。教师培训应着眼于教师需求,立足于教学实践,服务于教师发展,这是教师培训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的基本因素。

(五)培训应采取合理的培训方式

选择合理的培训方式是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关键。一般来说,教师培训的方式主要有训练指导模式和实践活动模式。训练指导模式往往以培训者讲授的方式,传递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培训的内容一般学术性较强而应用性较差,与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相差较远,在现实的教师培训中尽管流行但实效性并不能令教师完全满意。

实践活动模式以受培训教师参与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这种模式组织方式比较分散,参加培训的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学员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和切磋反思,并能得到专家的反馈、点拨、引导,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在切身体察和交流指导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这种培训模式由于是以活动为中心安排教学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要,广受教师推崇且实效性十分明显。培训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者”,而是学习者(或参与者)的“协作者”、“组织者”。在参与式培训中,培训者不再被认为是“无所不知”的知识权威,他们所拥有的“科学知识”只具有相对的作用;参与者有自己的“乡土知识”,有自己看待世界、解释世界的方式。他们最了解自己,也最知道什么知识对自己有用。传统讲座式培训中,知识被认为属于讲演者,交流是单向的,没有听众的参与、反馈,听众被动地接受信息。而参与式培训是学员为了一个特定的目标自己决定来参加培训,他们在培训中就会表现得更好。如果培训者再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培训会更有成效。

参与式培训,其目的是培养技能和提高专业能力;以参与者为中心,采用参与的方法;依赖于培训者和参与者之间、参与者之间的对话和讨论;以活动为基础,依靠参与者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鼓励反思和反思性学习,关注理解。

参与式培训的主要形式是合作学习,这是一种通过互动、共同建构学习活动的学习。其特点是参与、互动、开放、分享、创新。因此,在培训中我们要让学员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研究中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学员参训的动力。

(六)严格培训过程管理

承训机构管理者从学员报到起,就要与学员形影相随,对每位学员的状况了如指掌。同时,建立班级组织机构(自主管理之外,管理员、班主任参与);严明班级纪律;对学员课堂内外学习状况的关注(参与度、学习笔记和反思笔记等);对学员明确要求,了解上课效果,及时沟通和调整,并进行测评;培训期末对学员的学习给予鉴定;每项培训活动及时纪实,并制作简报。目前,国家建设了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对培训的动态监测。因此,我们也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客观如实地登记教师参训的学时学分,建立学员培训档案制度,及时将学员的参训情况反馈给所属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属学校。总之,规范培训管理,为学员获得高质量、有效的培训提供可靠的保障。

(七)做好培训效果的科学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指针对一个具体的教师培训项目,培训投资方或组织方系统地收集和分析资料,对培训效果的价值及其价值程度、培训质量、培训目标、课程与方法的有效程度等作出判断,其目的在于指导今后的培训决策和培训活动。

首先,教师培训效果评估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其意义是了解投资效益,指导今后的培训决策,激励培训组织者,控制培训的过程和效果。对于培训组织方――培训院校或培训机构来说,培训效果评估的意义是体现培训工作的意义、价值,提高培训部门或机构在组织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帮助培训的组织者获得如何改进某个培训项目的管理;也是对培训对象和培训教师的激励方式和控制措施。

其次,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应贯穿于培训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确立、培训课程设计和培训方式选择。在培训活动全过程中的信息监测和资料分析成为培训效果评估的基础。一般培训效果评估的程序包括五个环节:做出评估决定、制定评估方案、收集评估信息、数据分析与整理、撰写培训评估报告。

再次,关注教师培训效果的特殊性。教师培训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培训效果在时间上具有长期的滞后性。知识和观念的内化不是一蹴而就,是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反复消化,对学员产生的专业发展影响力可能会持续很久,甚至终身。

第二,教师培训效果在内容上具有多样复杂性。教师培训的效果体现在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能力等许多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对知识、技能、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展量化测量和评估,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的因素则很难量化评估。这就决定了对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方式方法需要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并开发和借助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工具。

第三,教师培训效果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多方主体性。教师因得到有效培训而发生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变化与发展,其行为对多重对象产生积极影响,主要包括学生、同事、校长、家长,乃至培训教师。同时受其积极影响的还包括他的教研室、年级组和学校等不同层级的组织机构。因此,对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可以通过对培训对象相关利益方,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培训的边际效果。

第四,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可以通过训后跟踪观察、访谈等方法进行评估。了解学员培训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效率是否产生动态变化,以及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包括学生学业成绩有无提高,学生素质发展程度是否提高,班级文化和学校文化是否发生积极的变化等。可以通过受训学员与非受训学员工作绩效的对比进行评估。教师培训回报率是看培训对社会进步、教改、学校发展、岗位胜任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和学生长远利益实现程度等方面所起的推动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力。这是更宏观、更长期的培训效果。通过案例分析、胜任力测评、绩效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估。

总之,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庞大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关注,领导重视,经费保障,专家支持等。这样才能使教师培训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付天贵.影响国培项目农村教师培训有效性的主要因素[J].中国成人教育,2012,(2).

[2]石兰.增强培训有效性的策略研究[EB/OL].[2014-04-27](201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