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诚信思考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完善课程设置。首先,对于采取大类招生制度的学校,最晚要在大二下学期就开始系统的专业课学习。这样有利于同学加强对会计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
合理选择及修订教材。学校应该合理选择与课程内容相符合的教材,使学生们容易接受。
会计教育与实践相结合。(1)增加实习机会,将实践实习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大致同步进行。在学习专业课理论期间,应该根据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每个阶段的专业实习。这样不仅能及时巩固专业课理论知识,还能使学生更全面地接触会计实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2)建立相对稳定的具有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基地。高校教务部门、各院系等应加强与社会各部门、各行业的沟通,依照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整合社会资源,在各行各业建立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教育,另一方面也便于各单位及时发现合适的会计人才,同时也间接地有利于学生体会并发现适合的就业单位。
重视培养论文写作能力。高校会计教学应借鉴一些西方的教育经验,注重培养学生平时的批判性思维。这样做毕业设计(论文)时,学生就有能力和经验撰写有一定水平的论文,不至于抄袭成风。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让他们懂得承担社会责任和具备风险意识。在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等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行业理念,并真正领悟“诚信”是会计执业机构与会计工作人员的安身立命之本。
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与业务水平。首先,各高校应创造条件为会计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增加教师的会计实务经验,并将这种实践制度化。其次,高校要重视教师的后续培训,加大经费投入,安排好教师培训期间的工作衔接,树立一种“高素质教师有利于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论文摘要:本文就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会计诚信教育的问题,谈点个人看法,提出学校开展会计诚信教育的途径,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会计行业的“诚信”出现严重危机,一些学生刚走上社会不久,就出现了违反会计法规的事件,这不仅会影响这些学生今后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整个会计人员队伍的建设。因此,加强在学校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开展会计诚信教育是当务之急,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
一、要构建校园诚信教育的环境和氛围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地方。所以优化校园诚信环境、营造校园诚信氛围对培养学生诚信意识,促成个人诚信行为至关重要。学生诚信教育,不只是针对学生,也涉及教师。教师和学生都是诚信教育的参与者和诚信意识的体现者。教师应当遵纪守法、敬业爱生、教人求真、勇于创新;学生应当尊敬师长、遵章守纪、诚实学习、学做真人。开展诚信教育,教师的作用尤其不容低估。教师的言行举止、人生态度等都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诚信与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以示范。因此,教师应严以律己,为人师表,真诚待人,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此外,要大力营造校园诚信教育的文化氛围,校园宣传栏、教学楼走廊可张贴诚信的名言警句,教室的黑板报要经常体现这方面内容,使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诚信教育气氛。
二、要组织开展诚信教育的活动
如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诚信教育为重点的“中职生德育风采展示”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和演讲等形式,着力探索加强未成年人政治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活动必须坚持宣传正面典型与剖析反面典型并重,学生通过辩论这种形式积极参与到会计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索当中。运用正面典型进行示范教育,大力宣传表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奉公守法的会计人员,可以弘扬正气,鼓舞士气,增强会计人员固守会计诚信的信心和决心,在全班营造诚信光荣、造假可耻的良好氛围。运用反面典型,进行直观、形象、具体的警示教育,可以使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洁身自好,防微杜渐,做到自重、自治、自警、自律。开展会计诚信教育要与会计环境结合起来,实施正确引导。通过典型案例教育学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作假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彻底抛弃侥幸的心理,严格遵守会计诚信规范。
三、要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应通过教学内容,把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讲授会计专业知识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有关会计的法律法规,有意地穿插一些问题给学生去思考。如在讲到绪论时,教育学生充分认识未来所肩负的光荣职责,认识会计管理在经济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内心热爱会计职业,以主人翁的精神为人民当好家,理好财。诚信在会计行业尤为重要,要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在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对规范会计从业行为,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增强学生诚信意识,帮助学生在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前就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要以准则为准绳,不断学习新会计知识
作为财会班学生,无论是实习还是以后去做会计工作,都应不断进行继续教育,应对会计从业资格证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同学取得会计证后,便将会计证束之高阁,不参加继续教育,不进行注册登记,对《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这一最基本的法规也不熟悉,有的同学实习之后对每年的继续教育采取消极的态度,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有的比较上进的同学虽然参加继续教育,但只是把它当成每年的例行公事,敷衍了事,甚至采取交钱过关的形式,这都明显体现了对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不重视。我们的会计制度每年都发生变化,若既不自学新会计制度,又不参加继续教育,最后直接导致会计知识水平的落后。 转贴于
总之,作为财会专业的学生,都应明白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加强自身的会计诚信教育,严格遵循会计职业道德,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指导自己的执业行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自律、自重,坚决杜绝假账行为发生,从源头上根治会计信息失真,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稚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盛志华.浅谈如何加强会计诚信教育[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5).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201620)
【摘要】综观人类历史,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人们生存发展的许多根本性问题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然而,会计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么,迄今尚无确定结论。本文认为会计本质上是一个社会诚信维护体系,会计文化的实质在于诚信。从古至今,尽管会计的技术方法和具体功用发生了诸多变化,会计文化的诚信实质却始终如一。
【关键词】会计 诚信 文化
一、会计诚信的基本意义
通常认为,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日常行为的诚实与正式交流的信用之合称。在社会诚信的建立与维护中,会计具有特殊意义,是因为会计作为一个以经济记录为基础的社会控制体系,本身具有维护社会诚信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功能。原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从与哲学的类比中,对会计的诚信品质做了高度概括。他认为:“哲学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主张探索事物的一般本质,排除现象界中纷繁复杂的情况以及假象的混淆和迷惑,力求对客观事物进行普遍正确的认知。会计在对会计主体的经济进行计量和报告时,也是追求真实核算、全面反映。一定意义上,真实是会计的核心品质。”依照百度词条解释,“会计诚信是社会经济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传统‘诚信’历年的发展与延伸。它要求会计人员立足会计实践,力行诚实守信”。
二、“会计”词义的诚信解释
讨论会计文化的诚信意义,首先需从“会计”词义说起。“会计”一词见诸史料,以《周礼》为早。郭道扬教授《会计发展史纲》中对“会计”词义有详尽解释。“会”(繁体为“會”)为“合”“曾”(与“增”通)二字形体省略之合一,既有“上下相合,聚会、会合之意,又有会计方面总计的含义”;“计”(繁体为“計”)由“言”“十”合文构成,含义与“會”相类似,只是它用“十”来表现来自不同方位的汇总。关于“言”,许慎《说文解字》云:“直言曰言。”杨雄《法言》中讲言为心声,皆强调其真实严肃性。远古人类外出劳作,回来向主事者报告田猎所获,必须正确真实,不允许任何隐瞒和欺诈,这是当时维护共同生存的基本要求。面对极为严酷的生存条件,1 年中很长时间要在饥饿中挣扎,有时甚至不得不靠同类相食、吃掉弱小和老人的方式维持生存的古代人类,以严格的方式保持有限资源的集中统一分配,是生存的必须手段,也是维护秩序之必然。这种情况下,要求报告收获之物时直言(真实无欺),把收获物毫无隐匿地上交给部落首领统一分配,并在文字构造中体现出这一要求,本身即反映了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突出的现实价值,也是会计这一特殊体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根基。
三、会计发展中的诚信价值
见诸《史记》的“禹会计”,是迄今所见“会计”一词在我国的最早运用。《史记.夏本纪》载:“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禹之“会计”,乃是考核官员的政绩(会而稽考),建立一种服从权威的秩序,树立诚信意识。为此,大禹甚至不惜以迟到为由斩杀威信颇高的诸侯防风氏。如《国语·鲁语》所载:“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
到《周礼》司会,“会计”的意义又有发展,除设“司会”对财计官制作明确划分外,还将“会计”明确概括为以“听”的方式进行国家财计考查(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并赋予“会”“计”二字更具体的含义,如“ 月计”“岁会”“三年大计”(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之类。此后,汉之“计相”“计簿”“上计律”,唐之“计账”“四时勾会”等,尽皆沿用了这种意义。迄至宋代,仍有“月计”“岁会”及“上计”之制。自宋代以降,编撰《会计录》亦成为风尚。这种以“使国计大纲了然在目。庶乎量入为出,国计不亏”为目的的分析报告,“会计”一词还是沿袭了原来“勾考”的基本意义。
接下来的问题则是:即便“会计”等于“勾考”,又与诚信何干?这就又回到了“会计”的初始意义。
早在原始时代,因为生存的需要,人类观念中就有了控制和管理社会产品和社会活动的需求。用一定方式把劳动所获及各种活动记录下来,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其原因,除记录本身重要的备忘功能,更重要的则是以记录资料作为考察审核的依据,记录资料的公开或公布,兼具社会监督的功用。这种机制可使整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都成为社会监督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让许多社会行为,尤其是涉及财富创造、保管、处置及收入分配的行为处在社会体系的公开监管之下,由此构成并有效维护社会诚信和秩序,包括古希腊在内的文明古国都习惯于把一些重大开支事项刻录在神庙、石柱或碑石上记录下来供公众监督,即是出于这种需求。这种功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其实现往往需要综合运用业务及收支结果记录本身的备忘和稽考作用,结合审查(勾考、审计)、法律制度约束、公示(表示清白并方便社会监督)等多种社会机制,达到对经济活动和行为的综合性监控,构成一个综合性的会计及社会诚信维护体系。
此种意义上的会计,自然地承继了“計”字“直言”的诚信追求。不但表明会计及相关行为中需要真实无欺,而且表明之所以进行“会计”,设置“会计”职官及部门(包括近现代经济中的私人“账房”),并将“会计”行为制度化、仪轨化,皆是为了构造一种诚信的环境氛围和社会体系,利用会计的特殊功用,维护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诚信意识,维护秩序。它构成人类社会中会计诚信文化的独特景象,数千年绵延不绝。
四、会计诚信的散点式证明
综观世界历史,会计诚信的构建与追求乃是一个连续的文化体。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或重要节点,总会发现对会计诚信更为突出的强调。因篇幅所限,以下择要述其概略,作为会计诚信文化实质的又一论证。
1.孔子:“会计当而已矣。”《 孟子》中有“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常被解释为孔子关于会计诚信的论断。尽管对其含义人们理解各有不同,但其诚信意义却是毋庸置疑的,并与孔子对诚信一贯的侧重一脉相承。
2.“会计之父”的会计诚信观。被称为“会计之父”的卢卡·帕乔利曾于1477—1478 年间撰写论文,精心记录其12 年间的工作成果,其目的包括:“通过这一学科,商家可以了解情况,从而不会产生不合法和不公正的交流。”他认为:“商人应该是一个优秀的会计师,遵守规则和标准,提交公司全部的、真实的、明了的会计数据,没有遵循这个规则的人,将会付出代价。”
3. 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诚信价值。1720 年,南海公司破产案,催生了世界上第一位执业会计师。会计师被视为“不拿工资的经济警察”,通过其专业而权威的审计检查,保证公司财务报告真实无欺,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
4.《公司法》的会计诚信维护。1844 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司法》,股份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检查成为法定责任,由此奠定了近现代股份制经济下会计诚信维护的基本格局。
5. 会计准则建设与证券市场诚信维护。美国1929 年的股市大崩溃,引发了其后证券法的颁布、SEC 的建立及会计准则建设的尝试,会计诚信与秩序的建设及维护是其核心意旨。
6.我国会计师事业发展中的会计诚信文化建设与诚信追求。20 世纪初,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中,“公正诚信”作为行业自律守则,得到了大力弘扬。1947 年,上海71 家会计师事务所中,名称中有“公正诚信”中一字或两字的多达38 家。立信会计事业创始人潘序伦先生是会计诚信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忠实实践者。他认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
五、结论
1.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会计作为人类社会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控制体系,本身源自社会诚信保持与维护的基本需求。
2.簿记作为一个记录和报告体系,本身具有通过记录反映真实、表明责任、接受社会监督的功用,但它只是会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完善的会计体系是通过一系列以簿记记录为基础的制度性审查(稽核、勾考等),配合相关的法律制度和严格的奖惩,并综合利用权力阶层及其他制度性权威的威慑作用,借助社会公众及组织内部成员的监督作用,维护诚信,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会计诚信及因会计体系所构成和维护的社会诚信,是人类生存及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
3.会计文化的诚信追求体现在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些阶段表现出极为特殊的意义。尽管近几十年来会计诚信缺失和会计造假造成了极大困扰,但它只是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现象,并不能改变会计的诚信实质。只要我们深入研究会计文化及其社会意义,从根本上做好会计诚信体系的构建与维护,会计事业就会坚持健康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杨雄胜. 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 会计研究,2002(3).
[2] 任明川. 美国会计职业道德[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刘常青. 孔子“会计当而已”思想及其研究成果的财产评估[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5).
[4] 郭道扬. 会计发展史纲[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
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是企事业单位的立业之本、是政府的立国之本。诚信文化是把诚信的内在自律和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人们共同的信仰和追求。只有让诚信理念融入文化之中,诚信才能真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才能达到诚信建设的最高境界。成人教育是全民参加的社会性教育活动,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但是受外界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影响成人教育存在着诚信缺失。具体表现为:招生宣传信息片面夸大、教学实践环节存在虚假、考试作弊及论文造假等,这些现象制约成人教育健康发展。长此以往势必损害整个成人教育的声誉,以至于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因此,在成人教育中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成人教育 诚信文化 研究
一、诚信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
诚信就是要求人们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过程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它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诚信文化是社会各个领域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文化。在我国,诚信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儒家就提出了“诚”“信”概念。在当今,我们生活在物质丰裕的社会,同时也是诚信有序的社会。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将诚信作为言语行动的基本规范,将诚信文化视为社会不同领域和社会成员不可缺少的道德文化养料,建设诚信文化是全社会的价值共识。
二、成人教育中加强诚信文化建设的意义
1.诚信文化建设是成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保证,也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追求。
2.诚信文化建设对成人类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成人学校要将诚信文化建设提高到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营造诚信校园氛围、拓展教育路径,将诚信文化植入学生的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中。
三、成人教育中诚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成人教育是全民参加的社会性教育活动,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为了调查目前邢台成人教育中对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我们分别向邢台广播电视大学、邢台市成人教育学校及邢台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成人教育机构的60名教师发放“成人教育中诚信文化建设状况调查表”,进行的调查。通过调查,在三所成人教育机构中,认为诚信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有作用的人数为62人,占调查总数的34.44%。对于单位是否经常开展诚信文化建设活动,选择不清楚的人数是148人,占调查总数的82.22%。对于学校是否有诚信文化建设资源的调查,选择不清楚的人数达到118人,占总数的65.56%可见在本地区的成人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对诚信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2.利益驱动下成人教育诚信文化缺失。
目前我国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成人教育存中存在招生宣传信息片面夸大、教学实践环节存在虚假、考试作弊及论文造假等,这些现象制约成人教育健康发展。由于利益的驱使诚信文化缺失,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发展必损害整个成人教育的声誉。
3.成人教育中诚信文化建设缺少制度支撑。
在成人教育中开展诚信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支撑,但目前我国处在新旧社会体制、结构的转换过程中,在成人教育中相应的社会诚信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或者其作用没能发挥到位,诚信数据库的建设仍处在起步状态,这就使我们的诚信文化少了制度的支撑。
四、完善成人教育中诚信文化建设的措施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改革开放30年,从成人教育的恢复到新型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成人教育向社会培养大量人才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受外界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影响,成人教育中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影响到成人教育健康发展。因此,在成人教育中开展诚信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可以通过加强诚信文化学习、开展诚信文化建设大讨论、摆问题、出主意、想办法等等使成人教育工作者们充分认识到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只要思想观念上有了进步,就会在实际行动上有变化;只要在精神上有了投入,紧接着就会有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就会全面推动诚信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
2.建立“诚信档案”,鼓励学生做诚信之事。
诚信文化建设对成人类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成人学校要将诚信文化建设提高到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营造诚信校园氛围、拓展教育路径,将诚信文化植入学生的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给学生建立“诚信档案”,把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记录在案,包括上课情况、完成作业情况、考试有无作弊情况、论文造假情况等等记录下来,制成一份“信用记录”,断开“黑暗的利益线条”,鼓励学生做诚信的事,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使诚信之根植于学生的心底。
3.完善成人教育中诚信制度。
诚信文化建设需要严格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靠良心和道德的内在自律,不可能有效约束欺诈和失信行为,成人高校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依靠制度的力量把一切诚信行为纳入制度的轨道,培育良好的诚信秩序,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
参考文献:
[1]潘立新.诚信建设的文化分析与制度安排[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5):11-13.
论文摘要:由于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而带来的会计信息失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感在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阐述了在会计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有关案例和实例丰富会计教学内容,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教学始终,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会计信息造假失真所引起的公众事件层出不穷,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会计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项重要职业,提供的信息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经营者、投资者、社会公众、政府决策和相关利益,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秩序,而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对会计信息直接生产者的一种约束,是促进会计人员诚信工作的重要精神力量。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当前会计教学中的一大重要课题。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课程设置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应有的地位
会计学科设置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育,而没有认识到会计人员不仅与数字打交道,在执行会计制度中还需要与人打交道,面临利益诱惑和道德冲突,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时常面临着利益和道德的冲突。正因为如此,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2、会计教学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职业道德教育
大多数学校开设了道德课程,但均属公德方面的内容,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课程的学校很少。因在校学习期间,学校不重视给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风险意识、保密意识、责任意识、学生面临实际工作中的道德冲突无所适从,因而导致部分毕业的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但缺乏会计法律观念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二、在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同于其他专业。会计是一种经济语言,它所传达的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各种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依据。如果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处于各种目的而编制虚假会计报告,其危害的范围和程度是无法预计和防范的,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全面参股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我们已经震惊地看到了虚假会计信息带来的损失。朱容基总理视察上海、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欣然题写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十六字诤言,至今仍然震耳发聩。教育治本,法纪治表;教育治远,法纪治近;教育和法纪,德治和法治并举,才能从根本上遏止造假行为。不可否认会计职业道德需要他律,但是我们在不断完善法规建设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要求。虽然安然事件终结了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的历史,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自律不重要,相反,这恰恰是因为自律做得不够。为什么会计做假事件频频发生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直接参与制假。所以,会计职业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从“会计源头”抓起,学校教育作为灌输其价值观和道德原则的重要场所,使其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概而言之,强化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三、在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1、加强会计职业基本教育
在介绍会计专业知识之前,必须进行会计职业介绍。首先,介绍会计职业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使学生认识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和单位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会计工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从而喜爱这一职业,并将该职业作为自己的理想,作为自己的追求,进而对会计学习产生兴趣,在以后的工作中,真正做到敬业、爱业和乐业。其次,要介绍会计专业知识的构成体系及复杂性、系统性,以及其不断的更新和变化的特点,使学生了解从事这一职业必须有勤奋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热情。要求学生不断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优化会计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最终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化标准和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会计人员,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和单位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2、充分利用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来丰富会计教学内容
由于中专层次的财会教学是会计专业学习的起点,教材中对涉及到的知识没有深入地展开,因此,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将涉及到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及时地用浅显的案例加以讲解,以增强学生的诚信观念。例如:某公司2009年12月份预付下年度保险费12000元,其账务处理时将12000元计入了当月管理费用,则会虚增当期费用,低估当期收益,从而引起偷税漏税。
我们的学生大都已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我们的会计教材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方面是所欠缺的,因此,教师应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地将报纸、电视、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多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某些财会方面的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学会如何拒绝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而坚守职业道德标准,这样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一定可以得到逐步提高,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会计知识为社会经济服务。
3、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
在当前的会计教学中,我们的专业教师长期从事专业理论教育,对实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知之甚少,基本上是从大学毕业直接走上讲台,实践知识比较欠缺,从而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显得说服力不够。基于这种不足,学校可以聘请法律界、财税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会计主管等学识丰富的人员以讲座、班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这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行业名家对会计界的动态了解的非常清楚,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工作实践或经验教训向学生讲述会计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宣传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间接了解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线装,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达到在校期间培养自己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从而使自己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使学生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职业道德对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
4、开展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专题的讨论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专题的讨论,学生很乐于通过讨论这种形式积极参与到会计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中,尤其是对当前社会发生的各种案例,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力争以充足的论据,鲜明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组织学生讨论著名的美国安然事件。安然公司自1985年成立以来,一直在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到1999年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1997年到2000年之间在纽约上市的安然公司股价翻了两番。但在2001年10月,安然震动了整个华尔街,它突然宣布第三季度的亏损达到了6亿美元,三个星期后,安然重新公布了1997年至2000年的财务报表,结果显示累积利润比原来减少了5.91亿美元,债务却增加了6.38亿美元。其审计师安达信解释称:这是因为安然在股权交易过程中将公司发行的股权换取了应收票据,这些应收票据在公司的账簿中记录为资产,发行的股票则被记录为股东权益。并承认自己确实判断失误,以至纵容了安然在会计方面进行的一些违规操作。安达信真的是职业判断失误还是违背职业道德作假?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比教师直接告诉结果要深刻得多。
“诚信兴企,失信败企”,不仅对于会计行业,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诚信教育的重要性都是无庸置疑的。作为会计专业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如果会计人员都能视职业道德为行动准则,那么无论其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上升到什么层次,都不会做出造假违规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02.
[2]孙长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之我见[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11):78-80.
[3]李永波.高职院校应加强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j].时代教育,2007,7.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诚信建设与制度安排研究
一、急遽转轨时期的社会经济特点是导致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道德秩序严重失衡
一般来讲,与经济生活相适应的道德状态大致可分为三类:①以“忠诚”为核心建立起来的道德世界。在这里,个人并不认为自己具有独立的人格,而是认为自己必须忠于某个偶像,其结果是个人丧失个性和自由的蒙昧主义基础上的专制。②以“诚信”为核心建立起来的道德世界。这种“诚信”以相互承认平等的权利、责任为原则,它不仅是指对人格、人品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指对能否担负起与其权利相对称的责任,特别是能否负担财产责任的信任。③道德的无秩序状态。即个人既不考虑忠诚,又不恪守信用,只考虑个人的利益和愿望,并且把个人利益、愿望的实现建立在损害和欺骗他人的基础之上。
在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社会生活的经济基础和道德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忠诚”为核心的道德传统在动摇,而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秩序又尚未确立。在这种状态下,作为社会成员之一的注册会计师很容易陷入迷茫、彷徨以至极端自私之中。当整个经济体制处于转换的时候,注册会计师的道德世界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激烈的动荡,个别注册会计师不再相信科学和知识的作用,不再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自我约束,不再重视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取而代之的是对特权,特别是对权钱交易的渴望,对职业的不负责、不虔诚,对自己的放纵,对社会的无信等等。这种情况蔓延下去就会导致会计服务市场道德秩序的混乱、失衡,甚至道德的无政府状态。
(二)信息不对称和法制不健全
我国现阶段极其严重的失信现象,除了社会道德秩序失衡外,还有一条应归因于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普遍的信息不对称和法制不健全。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在各种计划的控制之下进行的,资源的配置也是根据计划指标的安排来垂直进行的,因此根本就不需要信用关系来调节人们之间的经济行为,交易意义上的社会信用体系也形同虚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信息主要是在各个交易主体之间横向传递。同时,市场上的信息量空前增大,并且瞬息万变。加上由于我国目前市场机制远未完善,尚未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这就使得市场交易主体之间,如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之间、会计师事务所与监管部门之间、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之间、注册会计师与普通投资者之间,所了解和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就给失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法制不健全、舆论监督不力等因素,又使得失信者难以受到应有的惩罚,失信者的失信成本远远小于失信收益。这种失信的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就使得失信从可能转化为现实。
(三)政策的多变性和改革的艰巨性
我国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会计服务市场远未最终形成,会计服务市场的内在机制、操作规则和有效秩序尚在摸索和完善之中。面对中国已加入WTO的现状,一些旧的、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应逐渐被淘汰,新的、符合世界经济潮流的有关会计服务市场的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应不断出台。在这一层面上,政策的多变性难以避免。而1998年开始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体制改革,由于诸多方面的阻力,在脱钩改制过程中,有的会计师事务所采取了“欺诈”的手段,脱钩不彻底,为其后的改革埋下了隐患。
另外,有关政府部门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摆脱不了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对会计服务市场活动干预过多。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各种“土政策”经常是朝令夕改,缺乏透明度,使会计师事务所无所适从。更有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地方保护的需要,直接以行政手段干预正常的市场行为,严重扰乱了会计服务市场秩序,也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改制设置了障碍。政策的多变性和改革的艰巨性大大增加了会计服务市场的不确定性,使注册会计师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前景难以形成良好的预期,这无疑也助长了其短期行为的发生。
二、从道德规范、制度保障和体制改革方面加强诚信建设
(一)倡导以“诚信”为核心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
1.要认识道德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在市场经济中,道德的地位是法律和规范无法替代的。法律和规范是正式的、有形的制度,它们对注册会计师个人行为的约束需要社会的强制。而道德是一种非正式的、无形的制度,其特征在于得到绝大多数注册会计师的自觉遵守和维护。更为重要的是,法律和规范之所以行得通和有效率,不仅仅因为它们的绝对权威性,还在于人的道德观给这种强制的实施提供了社会心理学基础。同时,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提高程度也取决于他们以道德为基础的行为自律程度。
2.结合“以德治国”的思想,在全行业进行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既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诚信美德,又要摒弃违背人类本性的种种“假、大、空”的伪道德观念。应该承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注册会计师必然是有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人,同样遵循着自利原则;但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理性原则和公共原则同样也制约着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只要建立健全的约束机制,注册会计师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不但不会损害社会利益,而且会带动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的不断实现。其原因在于,他们是在理性中追求自身利益的。大多数注册会计师都能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遵循独立审计准则,公允地表达审计意见,才最符合其追求自身利益的目标,尤其是长远利益的目标。出于理性的思考,注册会计师不可能无视法律制裁、道德谴责的严肃性。所以,决不能以注册会计师遵循自利原则为由,发出能否信任注册会计师的疑问,进而否认整个独立审计职业界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是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它充满了人文关怀、道德力量和精神动力,而这一切绝不是建立在虚无飘渺的说教上,而是建立在“人”的自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上。
3.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契机,使注册会计师认识到市场经济所要求的道德。市场经济并不是与欺诈、商业投机、不负责任、不讲信用联系在一起的,恰恰相反,竞争越是充分的市场经济越是排斥这种道德的无政府行为。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这种信用经济客观上要求社会成员普遍遵守信用原则。“竞争”说到底就是在单位时间里看谁能最先赢得别人的信任。“赢得别人信任”、“守信用”应该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基本素质之一,而这种道德凝聚力实际上也是未来会计服务市场竞争中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当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成为绝大多数注册会计师所认同的行为准则时,个别注册会计师的失信、败德行为必然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二)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个人信用制度为基础的规范的会计服务市场信用体系
制度的存在使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受到约束。在制度的约束下,注册会计师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既有利于其培养一些可贵的品质,又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独立审计事业的发展。会计服务市场规范的信用体系建立在制度上,亦即从制度上保证“诚信”的注册会计师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失信”的注册会计师必须承担其行为造成的成本。这就为会计服务市场信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自1980年我国恢复重建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制度,基本上建立起中国独立的审计法规和审计规范体系。但是也应该看到,作为改革措施的审计立法依然带有明显的滞后性,审计监督体系尤其是审计信用体系仍不十分完善。在缺乏法律依据、监督制度和信用体系的情况下,独立审计工作实际上很难有效推行。
关键词:财政监督,会计信息质量,防治
安然事件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是它对于我们的警示意义仍在,特别是我国市场经济还在发展中,各种制度还不够完善,会计信息影响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国情下,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自动调和是不够的,需要政府出面予以支持,结合社会大众的力量监督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会计信息质量概念简述
会计信息其实像普通产品一样,发挥其效用的前提是能符合其质量标准。信息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做出决策,因此会计信息质量是指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所应具有的特征。质量好的会计信息才可以在市场上出售与流通,当然因会计信息与成本没有那么直接的关系,其还是有别于普通的产品质量,特别是将会计信息的质量的衡量用技术手段量化比较难。
葛家澎在2003年提出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可以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来描述,质量特征具体规定了能够实现会计目标的会计信息至少应具有的一些标准,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和重要性等。可靠性这一要素包括完整性、准确性和公允性。可靠性强调会计信息客观的如实反映,对于会计对象的描述,不是为了满足某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去估计或着重一些方面,要求数据等的准确和格式的规范,是信息使用者放心使用做出决策的依据。相关性的意思是信息使用者可以从会计信息中找到与其决策相关的信息,因为会计信息正是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的。相关性这一要素包括预测性和及时性。预测性是指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促进提高信息使用者预测能力,特别是对未来环境和需求的预测,从而对战略等方面做出调整。
二、当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指会计信息质量达不到标准,搜集或整理过程不合规,不能反映出会计对象的真实财务状况及其经营业绩。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可以从会计基础规范和会计核算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会计基础规范方面。
1.部分企业采用了会计信息系统,但是应用不全面,并且未能按照国家会计法规规定将总账、明细账纸质资料打印保存;
2.部分企业年度会计报告未能编制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或者编有以上文件但签章手续不全;
3.存在大额款项支付、费用报销审批手续不全的情况;
4.填制原始凭证、票据入账不合规,原始凭证失真,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不相符的情况。
其次是会计核算方面。
1.收入不实影响当年利润及利润分配,个别企业将财政拔入的企业技术改造资金不入账,造成虚减收入;
2.费用支出不实,没有正式费用支出票据的情况下列为费用,甚至人为调整报表的数字,造成会计报表虚假,造成费用支出不实,影响当年信息使用者使用;
3.票据入账不合规,白纸据入账或有的企业取得的票据印章手续不全;
4.个别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核算还不够细。表现在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项目核算没有与与基本支出预算分开核算,从而分不清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无法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资源的配置不合理,诱导经济利益偏向于某些拥有信息优势者,破坏经济环境秩序。
(二)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福利主要依靠财政税收,一些企业为了避税伪造会计信息,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国家项目的建设,影响这个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
(三)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企业决策失误,会计信息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企业以做出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失真务必导致投资决策失误、生产经营混乱等,还会导致国家宏观和微观决策失误,造成整体经济的萧条。
(四)会计信息失真影响社会稳定。如果整体经济是建设在大量的虚假的会计信息环境下,经济泡沫严重,会导致企业破产,失业人口增多,就业压力加大,犯罪活动也会增多,人们的生活就会缺少保障。
四、对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完善责任追究机制,是改善现在会计信息质量不真的重要手段。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对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抽查范围和频率,定期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防止一些企业应付检查而临时藏匿非法行为,实地检查与账面检查相结合,尽量得到第一手资料,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国有资产、财管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集合社会的监督力量,财政内外部门协调配合,发挥监督职能
财政内外监督形成合力,才能最大程度监督检查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从财政内部监督来说,财政业务机构和专门的监督作为国家机构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要做好带头人榜样,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做好本身机构的会计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监督工作,这是其职责所在。机构之间要职责明确,分工协作,配合好财政外部机构的监督审计工作,做到内外信息的有效传递。从财政外部来说,财政监督与纪检监察、社会监督等机构要配合协作与制衡相结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对单位财政违纪行为,要从三个方面处理,分别是企事业内部惩罚、追究责任人党纪、政纪及其法律责任,促进我国经济监督体系朝着科学、完善及有效的方向发展进步,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
(三)提高财政监督团队成员素质,加强财政监督效果
首先是思想意识上,思想决定决策的方向,起引导性作用,这就要求财政监督检查干部要对社会经济有强烈的责任感,身为国家干部,有义务有责任为国家为社会大众服务。我国在干部的选拔上还是很注意这方面,如在建设财政监督队伍时,注重选拔品德兼优、原则性强与业务强的干部。但是我们做的还不够,平常还要加强会计法等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监督人员会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诱惑,这就需要组织给予物质和精神支持,如体恤和关怀成员,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有时成员犯错误不是自愿的,可能是来自家庭的某些经济压力。其次,不断更新知识,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法律变更的步伐也在加快,为适应这些变化及发现企事业单位不断出现的新的舞弊行为,我们财政监督不能在业务水平上落后,更不能原地踏步,要经常组织培训加强学习,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再次,扩大会计信息质量宣传,搞好与企业关系,通过社会舆论提高财政监督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震慑力,而不是形同虚设的一个机构。
(四)加大执法力度和调查结果的透明度,硬化处罚程序
监督检查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财政法律法规进行,对质量有问题的会计信息,追究行为人和责任人,并加大处罚力度,让企事业单位看到政府部门对于整治会计信息的决心,同时对有违法行为的企事业要通报批评,这样这些单位及其他有违法行为但还没有被查出的单位自觉遵守法律,不然将严重影响其在社会中的形象。将监督检查工作透明化,拉近与下面企业的关系,扩大监督社会影响力。同时,要针对企业类型及具体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帮助提出可行的建议。
(五)加大宣传会计工作诚信的力度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仅仅依靠财政监督的事后检查是不够的,只能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要想彻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还是要从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每一步入手。影响会计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会计诚信问题,有意造假既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又对检查工作造成了困难。会计信息失真与人员业务素质水平有关,笔者认为更多的不真实现象还是由于人员的故意所为,由于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它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谁拥有第一手的信息,谁就拥有了决策的优先权,可以做出制衡其他竞争对手的决策,可以粉饰报表上市,可以躲避税收,种种利益诱导,处于这样一个风险口,诚信不够,很容易做出违法行为。诚信建设要求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乃至整个会计行业或会计市场均具有诚信品质,塑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因此,财政部门必须重视诚信建设,如通过媒体宣传、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等,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让人们重视会计诚信。思想教育工作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全社会的不懈努力,彻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建立一个健康的会计体系。
(六)健全财政监督信息网络
财政监督要发挥其职能,必须能够获得及时、全面、真实的会计信息,并不是仅仅依靠那一时的监督检查,要提高财政监督的预警功能。目前,信息反馈的渠道还不够顺畅,有必要建立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手段的信息网络管理平台,使信息及反馈。真正做到网络化后,财政监督机构可以详细及时掌握财政拨付的情况,加强各管理职能部门与财政监督部门之间的沟通,也有助于财政监督管理机制建设和解决财政监督信息不对称问题。多方位、宽视野的管理网络建设后,可以对财政资金全程追踪,对其流向和使用进行监控,同时,简化财政监督检查人员的工作,使其有时间去做更重要的工作,如实地检查等,实地检查往往需要人员亲自检查,才更可靠。
从一个社会会计信息质量的可以看出很多方面的问题,所以现存的会计信息问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更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要从道德素质水平和业务素质水平两方面着手,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在社会中形成一股合力,崇尚诚信、道德,积极监督会计的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性。现在计算机水平的高速发展,信息更加透明化和公开化,更提供了利用社会力量的可能,借助网络技术,在这一平台上宣传诚信的重要性,也使得信息使用者更容易得到想了解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蔡世馨,史若玲,管理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2.于玉林,试论会计监督,会计研究,1980年1月
3.人云,政府会计监督――财政监督,财政与发展,2004年5月
4.孔莉莉,我国财政监督研究,硕士论文,2009年5月
5.张忠诚,试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几个因素,上海会计,2002年12月
6.李长爱,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几点思考,监督广角,2003年7月
一、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国外对会计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尝试比较早,而我国应用型会计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的发展情况很不平衡,总体上还处于发展较缓慢的阶段。
(一)国外概况 1870年前后,美国哈佛大学前院长克里斯托佛・哥伦布・郎得尔就将“案例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使用于哈佛大学的商科(包括会计学)教学中。1990年美国会计教育变革委员会(Accounting Education Change Commission)在第一份公告中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应该界定和解决那些需要利用多种信息来源的非结构性问题。这一公告在会计教育领域被视为是更多使用案例教学法等实践。在德国,“企业主导型”的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典型,会计专业学生有两个完整的学期被安排在企业财务部门进行顶岗实习,并将实习与毕业实践结合,解决企业实际的真实课题。而且,国外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已有不少成功经验,如美国的应用型大学都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在工厂、企业进行,毕业论文题目也都是工厂、企业的实际课题。
(二)我国现状及原因分析 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才市场的快速变化,应用型会计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实践教学理念滞后,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滞后。造成我国会计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长期以来教师主导型和应试型的教学范式,实践教学环节及其理论研究往往被忽略,近年来虽然有所改善,但其中不乏有讲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实践教学在会计本科教育中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功能也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对应用型会计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和探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对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精神的具体落实。
二、“4+2+2”立体化实践教学工程的构建
在教学改革理念上,应用型会计本科教育必须打破传统的以会计理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课程教学体系,着力打造与完善以知识验证、能力提升为目标的立体化实践教学工程,即按照“4+2+2”的人才培养模块,突出“理论够用,技能管用,应知为用,应会为主”的教学改革理念。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应该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职业岗位紧密结合,体现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特点,符合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一个面向、一个加强、两个突出”,即面向企事业单位管理类岗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突出会计实践能力,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实践教学工程的基本构成如图1:
(一)理论教育模块 大学本科教育共八个学期。前面四个学期(第一、三、五、六学期)学生完成理论(课程)教学模块,即完成通识课程、学科共同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建成精品课程,并提出精品课程建设理念:以能力、素质为抓手,立足于培养会计学理论基础扎实,系统掌握通用会计准则,具有组织管理和沟通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诚信品德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创新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仿真实践模块 两学期(第二、四学期)实施学生的校内实验实践教学模块,即完成基础课程实验、专业课实验和学科综合实验。通过师生的演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实习等渠道,使学生结合所学理论进行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如通过在实验室安装财务软件,使学生能进行仿真操作。以工资管理及核算系统为例,学生动手设置系统参数、工资类别、基础资料及辅助资料等,使学生掌握工资系统的初始设置;通过工资数据录入、所得税计算、工资审核、费用分配等操作,使学生熟悉日常工资业务处理;通过工资条查询、期末处理等,使学生了解工资系统的期末处理。这样,通过每一个具体知识模块的模拟操作,使学生能从理论教育层次的理性认识提升到感知层次,从而达到仿真性实践的效果。
(三)创新与就业模块 在最后的两个学期(第七、八学期)实施创新与就业模块。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为据点,把企事业单位作为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孵化器,让学生走出去,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实地考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调查、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顶岗预就业,从而了解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实际情况,使学生有一个真实、完整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种以校企“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的方式,形成了将学习内容与将来工作内容有机地融于一体的、以就业导向为主的“校企全程合作培养”的应用型创新与设计模块。
三、实践教学工程的教学范式与保障机制
为了整体推进“4+2+2”的立体化实践教学工程,形成学校(理论,学生)-工厂(实践,学徒)-学校(理论,学生)-工厂(实践,学徒)相结合的“双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笔者建议采用“五元一体”的教学范式,并具备相应的保障机制。
(一)实践教学工程的“五元一体”教学范式 在具体实施“4+2+2”的立体化实践教学工程时,应创新其教学方法和手段,采取“五元一体”的教学范式,即融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等五种教学方式于一体,充分把现代技术、实务情景融入到教学之中,通过问题教学、实务引导、课堂讨论以及自我认知、专项训练等教学手段。实施自主性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将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先进技术与专业学习相结合,采取短信、电子邮件和教学博客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同时通过专项科研课题申报指南,设计与课程相关的招标课题,由学生自由组队参与课题招标等形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做好学生课外能力训练安排,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总之,教师要将教学重点由教师导向转型为学生需求导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完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加大对教学的投入,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着想,做到因人施教。
(二)实践教学工程的保障机制 以“4+2+2”模块为基础的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工程的实施必须具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在教育部所颁发的关于“本科教学改革工程”文件中明确提出,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支持15000个创新性试验,择优选择500个左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这为立体化实践教学工程提供了根本保障。同时,建立由政府通过有关法规使合作制度化的合作教育项目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教师队伍保障机制,开发适应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教材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为保障实践教学工程的顺利实施,按照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要求,强化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及操作规程,从组织、时间、地点、师资、经费和制度等六个方面进行一一落实,从而使实践教学工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湘教通[2009]321号)、2010年校级教改项目“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073-03
1 高等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同时,许多学校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有关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里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会计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
本科生、高职生和中职生共同构成了会计人才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本科生在就业时因长于基础扎实、综合能力突出而受到市场欢迎,中职生则长于实践能力突出并且自身定位较低,因此也较为适应市场,只有高职生近些年因各高职院校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教学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因此就业时并不能具备用人单位所要求的能力,而且高职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确,对就业形势盲目乐观,过分要求高待遇等,导致就业时处境尴尬。
本人对江苏6所高职院的 200 名会计专业毕业生寄出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8份,其中已就业的人数达到 189 人,平均就业率为 94.5%,略高于全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平均就业率。从下表中可见会计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还是会计类工作,就业去向是比较集中的。
从上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对银行结算业务,特别是纳税申报业务的教育和训练是严重不足的,这必然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
3 会计专业高职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3.1 课程设置不合理和考试方法单一
目前,课程设置模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重专业,轻基础能力拓展。高职会计专业各课程教学安排中,一般有40%左右的课时安排的是公共基础课,如经济数学、英语等,其他60%安排的是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专业选修课偏少。不能按照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实习实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账务处理,其实是准则、制度讲解的继续,是将平时做在作业纸上的作业改做在账册、凭证上而已。
3.2 教学内容重复和教材陈旧
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内容注重于准则、制度的讲解,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内容;教材内容陈旧老化、交叉重复、内容偏多、不全面、理论偏深,缺乏特色鲜明的高职会计实践教材。现有教材内容相互之间往往是分割的、不成体系的。如某一出版社出版的《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教材的内容和《财务分析模拟实训》教材的内容描述的是两个不同会计主体、不同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两本教材之间的内容没有相互连接。
3.3 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基地有两部分: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但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由于经费短缺等原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远未达到要求,部分院校根本没有建立专门的会计模拟实训室,而是在普通教室进行教学,上课也与理论教学相差无异,老师讲,学生做。二是校外实训基地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把财务信息作为商业秘密,让这些流动性很强的学生做这些重要的工作是他们所不愿意的,这样学生就很难见到真实而全面的会计资料,更难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
3.4 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虽然有的学校重新开设了德育课程,但均属公德方面的内容,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课程的学校很少。即使涉及,也多是一般性的政治说教和情理性的规劝,过于虚拟和笼统。而对于职业性问题的伦理道德因素的深层讨论较少,道德教育性的案例更少。因学生在学校期间,学校不重视给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风险意识、保密意识、责任意识。当学生面临实际工作中的道德冲突时,就无所适从。
4 以就业为导向完善会计专业高职教育的对策
高职会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实用型的会计人才,为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素质,实现学校教育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高职会计教学必须对现有的会计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调整课程体系结构,深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实训基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
4.1 合理定位会计专业高职教育目标
要真正做好高职教育工作,使专业培养目标更加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了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的要求,因此要合理定位会计专业高职教育的目标。高职高专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实际上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中小型企业,掌握会计核算、税务处理、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税务处理、财务控制和审计查证业务的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数据库语言和微机系统维护技术,能运用计算机熟练处理会计业务的技能型人才。而且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必须与现实相符,并具有前瞻性,需随着社会变化不断进行修正。
4.2 优化会计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型的会计人才,如何实现高职会计教育与社会对高技能型会计人才需求的对接,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难题。我认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制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应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必须从对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抓起,将中小型企业会计岗位需要的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教育内容,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适应人才市场日益变化的新要求。一是理论课程体系应符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目前社会对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及能力培养的要求,应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适度和够用,为学生以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实践课程体系应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根本,积极整合、优化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积极探索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
4.3 择优选择会计教材,改革会计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借鉴澳大利亚的做法,将一些比较流行的优秀教材作为学生们在课堂上使用的教材。比如在我国,一年一度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的教材就比较优秀,因而,某些课程可以直接将其作为学生使用的教材。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尽量鼓励教师采用一些全国知名的优秀教材。在课堂上进行面授时,要更广泛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方说以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带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乃至教育思想的变革,使过去单一呆板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以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一般来说,电化教学媒体用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者运用电化教学媒体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时的知识容量,开阔学生视野,或者是为了增强思想教育的内涵。
4.4 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
改革考试方式,可以将理论知识的考核转化为实践技能考核,将考核内容趋于灵活性和实用性。如基础会计,可用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几种形式来替代简单的选择、判断和问答。同时,加强实训课程的考核,对于实训课程分别设计各种科学合理的可操作的考核方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毕业论文往往都是流于形式。因此,本人认为,我们可以取消对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要求。与其要求其毕业论文,不如要求他们提交企业财务分析报告、案例研究报告或市场调查报告等更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4.5 始终抓紧会计诚信教育
会计教育不仅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首先,要在专业计划中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通过在校阶段的教育,向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除采用增加单独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方法外,在教学中,应突出案例教学研究和分析道德冲突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观念,为他们毕业后进入会计职业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其次,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内容中,增加学分比重,针对不同学生特殊需要,采用辅导教育方式,通过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加强引导,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强化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诚信观念。再次,结合会计专业课程讲职业道德。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元素融合到日常教学中,根据会计职业工作的特点,就可能出现的问题提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让学生知道在哪些方面、哪些情况下容易出现问题及出现什么问题,并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指出正确的应对策略,从开始即为他们建立起“拒惑防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准。最后,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考核标准,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评价过程中一定要将学校、教师、学生协调统一起来,坚持公平合理实事求是对同学们的职业道德方面的认识做出正确评价。对于评价的结果,要建立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考评档案,将每年的考评情况计入个人档案,以促进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
4.6 加强就业指导力量,实行全过程跟踪
从整个就业趋势来看,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对会计需求较少,中小型企业和自主创业逐渐成为会计人才需求的主力军。因此,要与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长效互动联系。可用以下方式:一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建立健全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制度,二是大力发展“订单”培养,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或依托会计专业发展校办企业,走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路子,如成立校办记账公司等,促进高职会计教育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总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就业环境的对接,不但要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加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和知识更新的能力,进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涛.论美国会计本科教育目标[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3):60-65.
[2]蒋梅.大学生就业权益及其法律保护[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6(10):77-81.
[3]孙晓玲.澳大利亚大学会计教育及对我国大学会计教学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4(6):85-86.
[4]张艳秋.英国会计教育模式及其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启示[J].会计之友,2004(1):71-72.